时间:2023-06-07 09:0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掷实心球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表格式体育教案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体育教案的格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讲义式、提纲式等。其中表格式教案是体育教师应用最为广泛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清晰、明了、统一、规范(见表1)。
表格式体育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引导者、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场地器材、教学进程、教学强度预计、教学密度预计与教学反思。其中教学进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方法的选择、师生活动的预设等,确保形成一节完整的课。
二、编写表格式体育教案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应完整正确
体育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出“目标引领内容”,我们现在常用的教学目标主要有“领域目标”和“三维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要说说怎样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
参照教学理论的说法,具体的教学目标应是可操作的、可检测的行为目标。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由对象、条件、程度和行为四要素构成。
(1)对象:就是学习的主体,即学生。在表述目标的语句中学生应该是主语。
(2)条件:是产生学生行为的前提,影响学习成果的限制范围。
(3)程度:是学习成果的标准,专指通过教学后达到何种程度。
(4)行为:是指学生能做什么。
这四个要素,构成了教学目标表述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以体现学习者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上的变化。[1]
例如:学习肩肘倒立的教学目标
(1)理解肩肘倒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以及完成动作的相关原理(条件), 学生(对象)能够主动(程度)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肩肘倒立动作。(行为)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条件),提高(程度)学生(对象)倒立时的平衡能力。80%的学生在保护与帮助下能正确完成肩肘倒立动作;2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肩肘倒立;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姿势给同伴做保护与帮助(行为)。
(3)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条件),培养(程度)学生(对象)之间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体会合作取得成功的喜悦(行为)。
这些目标清楚具体,且可操作、可检测,如“80%的学生在保护与帮助下能正确完成肩肘倒立动作;2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肩肘倒立”,这里的80%和20%都是可测的,通过观测就可以知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在教学目标中应尽量使用量化的写法。
2.教学重难点应仔细推敲
教学重难点在一般情况下是指,在一个完整技术动作中的某一个主要环节,或者是指组合技术动作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在教案中的表述应以简洁为主,而且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成递进关系,教学重点是侧重一个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教学难点则是侧重整个动作的完成质量。如果在一节课中,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确,将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教参中寻找教学重难点,还可以采用动作剖析法和学生演绎法仔细推敲教学重难点。如动作剖析法就是认真分析技术动作的结构,找到完成技能的关键环节,从而确定教学重难点。例如,在教学肩肘倒立时,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完成动作时,手臂的支撑和肘的位置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没有手臂的夹肘支撑,是无法形成倒立的,因此,教学重点就定位在夹肘支撑上。要想倒立完成得优美,必须挺髋伸腿,因此教学难点就定位在挺髋伸腿。在案例中的表述应为“教学重点:两肘夹紧;教学难点:挺髋伸腿”。这样的表述方式清晰、明了、简洁,能有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教学环节应主次分明
教学环节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部分组成。在编写表格式体育教案时,要以基本部分为主,结合基本部分再来编写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先设计主教材的教学引导、环节设计、解决重难点的辅助练习、练习次数和时间等。在主教材设计达到最优化的情况下,再来结合主教材的需要设计准备活动,落实辅助教材,以及根据主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安排结束部分的身心放松内容。例如在教学肩肘倒立一课时,主教材是肩肘倒立,补充性教材是快速跑游戏。这一课的教学环节可以这样表述:(1)专项准备活动;(2)学习肩肘倒立,包括引导、尝试、辅助练习、完整练习、互帮互练、成果展示这几个方面;(3)奔跑游戏;(4)放松、课堂小结。像这样的表述方式,能有效突出主教材,让整个教案更加翔实。
4.课的内容应详略结合
课的内容就是一节课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它与教学环节相对应,每个教学环节下都有相应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教案中表述时应掌握以下原则,即主教材详写、次教材略写、动作要领精写。例如,以肩肘倒立一课为例,在教学肩肘倒立的动作环节应详写为:(1)引导:①用身体姿势表示英文字母(单人,双人或多人合作)。②请学生用倒置的身体姿势展示“L”。(2)尝试:尝试完成肩肘倒立动作(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保护与帮助)。(3)辅助练习。秘诀1:夹肘挺立的练习;秘诀2:后滚翻臀脚着地,两肘内夹手插腰(2人一组);秘诀3:双脚离地找平衡(强调保护与帮助)。(4)完整练习:两人小组完整练习,强调保护与帮助。(5)互帮互练:出示学习材料,组内相互帮助学习。(6)成果展示:所有的同学展示所学的成果。而次教材可以简单地写为“奔跑游戏:①绕垫跑;②跨垫跑;③一波四折”。
这样的表述形式有效做到了教学内容书写时详略结合,并通过秘诀将动作要领精细化、形象化。
5.练习手段应丰富多变
练习方法能有效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多种练习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被不同的练习方法吸引,从而提高练习效果,增进技能的掌握。在表格式教案中,也应将练习方法的多样性表述出来。例如,小组比赛的练习可表述为:自由选择小组比赛、选择邻近小组比赛、挑战作为目标比赛等;两人合作练习可表述为:互帮互练、我练你看,找到不足等;在技术教学环节,所表现出来的练习方法应更为丰富、更加科学,并且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例如,在教学《投掷实心球》时,我们可以根据实心球的动作特点,选择这样几个练习方法:“对地投掷实心球,感觉甩臂和压肘;用投掷的方法打挂在空中的物体,解决投掷角度;地上画优秀、良好、合格线,给学生提供动力”。而这些方法在教案的表述时,应以简洁为主,如上述投掷实心球的方法,在教案中可以表述为:“对地投球练习、投掷空中目标物练习、挑战优秀练习”。
6.教学预设应游刃有余
教学预设主要是指在表格式教案中的“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这两块内容,这两块内容主要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想法,对整节课活动过程的一个设想,因此,这两块内容应是恰到好处,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例如背越式跳高的第一课时教学,我们可以先教学生助跑起跳,或者原地跳背弓,但绝不可以教助跑起跳过竿,因为前者不需要任何的基础,而后者却涉及到助跑方法、过竿背部动作、落垫动作,贸然进行必将影响课堂教学安全。例如,在助跑起跳这一内容的教学预设时,笔者通过小学生田径队队员实践发现以下步骤较为合理:①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甩提右膝靠左肩;②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甩提右膝与右手(膝和手成螺旋式甩动),以左脚脚尖为活动点转体180°(手摆至左侧肩上方);③以有力脚为起跳脚,采用弧线助跑,1步、2步、3步……开始学习。“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这两块内容的表述形式是对应的,例如,在“教师活动”这一块表述“教师、示范讲解弧线助跑方法,并组织学生练习”,那么,在“学生活动”这一块应这样表述“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教师示范,认真练习”。
7.练习密度应恰到好处
练习密度好比是技术教学课的生命,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动作不会发生质的变化。一节课的练习密度是由课的性质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复习课的练习密度要高于新授课,可以高达45%以上,新授课一般练习密度达到25%就可以了。例如,在教学前抛实心球的新授课时,在持球方法、徒手练习、投掷过空中的线等环节每人可以安排4-6次,其中完整练习每人应达到12-20次。在案例的表述中应在次数栏里写“4-6”,时间栏写好预计时间几分几秒。只有练习密度恰到好处,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8.场地器材应安全合理
在落实场地器材时,应充分考虑到器材的安全性、场地的合理性。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们需要的器材是垫子,这里我们就应该考虑大个子的学生一张垫子够不够,协调性、柔韧性差的学生是否需要在两边放垫子进行保护。在教学单杠时,首先要考虑单杠本身的牢固程度如何,杠下应如何放置垫子进行保护。还有在教学加速跑时,就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和其他班级是否会发生冲突等,这一切都需要考虑清楚,确保课堂教学。
三、编写体育教案的几点建议
1.广大体育教师应该写详案和教学反思。详案有利于老师们理清教学思路,把握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写教学反思有助于老师们发现教学不足、方法不当的地方,记录好的练习方法,以便以后使用。
2.提前一个星期完成教案,能有效避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随便写一个甚至没教案就去上课,还能让老师们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教案中的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有效资源;延时评价;纠正错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体育课堂应该还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通过交流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新知。只有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
一、有效资源生成教学及其意义
有效资源,应该是以课堂学习材料为载体,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发展体育能力,促进教师成长的教学。主要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二、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巧妙运用延时评价
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不随意否定学生的动作与回答,延缓评判,积极关注,耐心等待学生思维的结果,巧妙引导。
例如,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是水平四阶段学生必修内容,但在学练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是由上肢力量决定投掷成绩的。其实作为体育老师都知道投掷项目是自下而上依次协调发力的,可是学生在练习中一旦手持重物就会把动作要领都忘记了,无论教师怎样反复讲解、示范、提示都无济于事,并且有几个上肢力量特别出色的学生一下就达到优秀,这样使其他学生原来的思想更加根深蒂固。所以在小垫子上练习时生成了一个帮助,就是在一个学生练习时另一个学生托住练习者后背,使其充分后仰形成背拉弓,当练习者要做身体鞭打动作时帮助者在后面轻轻推一把,就这样通过生成帮助,使学生的动作更加完善,再把前后的成绩进行比较有了很大进步,当然学生也完全理解了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的基本要领。
三、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运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纠正错误
错误也是一种可以有效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心中不仅要有课前预设,更要关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意外,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加以分析和取舍,对浅显的,点化提升;对偏离的,拨正航向;对有效的,深化升华;对错误的,引导否定;对无关的,予以弃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合理地挖掘蕴藏其中的潜在教学价值,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投身学习活动、主动建构知识铺设条件,为课堂上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发挥打下基础。因此,机智地将课堂上的错误事实转化为探究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这也是新课程的崭新教育理念。
四、在有效资源生成教学中合理使用空闲资源
可以说有效教学资源是课堂预设的必然产物,它是星星之火,可以瞬间熄灭,也可成燎原之势。下面以笔者听过的公开课“鱼越前滚翻”的教学片段,阐述教师如何智慧地面对课堂中的有效资源,并生成精彩。这位教师是在其他学校借班上课,课前熟悉班级的时间也只有三十分钟,所以是在不完全预设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这堂课的运动技能有效性分析来看,都能根据教案的要求基本完成各项技能要求;教学亮点也出现很多,教师在鱼越前滚翻教学中预设了正确动作示范,并生成了错误动作示范,特别是错误动作示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动作,对学生掌握正确动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生成性教学细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圆形场地,八块垫子围成一个圆圈,分八个小组在上面练习,中间一块垫子教师示范,练习中学生没有让教师示范的垫子不空下来,这肯定是在预设之外的细节,课中有几个鱼越前滚翻做得比较好、胆子较大的学生为了增加难度,跑到了教师做示范的垫子上进行练习,这位教师没有阻止,反而鼓励其他做得较好的学生也上去展示,这样中间场地一下子成了学生的空间,也省去了教师多次正确动作示范的时间,且使课堂的场面更加充实,气氛更加激烈。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教师对前两项总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重视,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
一、精心设计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我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如跳单双圈时,有些学生因图快或不认真,常常踩出圈,如果设计成“小猫捉老鼠”游戏,谁要是踩出圈,就算被小猫捉住,这样再跳时学生就会很认真,又很有趣。又如“送盲人回家”游戏,让“盲人”戴上娃娃头,“少先队员”推着“盲人”绕“土堆”、“过小桥”,看谁先送到“家”,学生们看着憨态可掬的“盲人”乐不可支,都争着去送盲人,达到锻炼和教育目的。在低年级或学前班可搞穿衣服扣扣子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用“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三、心有德育场地宽
当前,一般的学校场地都比较小,器材也比较缺乏,有时几个班同时上课,特别是上活动课,场地、器材就更为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利用场地,巧用器材,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简单、有限的器材用活了,学生也会感到新鲜,有兴趣。如短绳:除各种手摇跳外,还可做绳操,“踩老鼠尾巴”游戏;几条接起来做“四角拔河”比赛;也可放在地上做蛇形跑;“过独木桥”等等。再如实心球:除面向、背向投掷外,也可做头上、胯下传球比赛;还可做“赶猪”、打“保龄球”游戏等。在练习各种姿势的走步时,可利用篮球场的边线,让学生踩线走,踩到线外判为掉入河中,把枯燥的行走课变得很有趣。如果操场边有树,可用拔河绳系在两棵树上,让学生手足并用爬横绳,如果途中脱手或脚踩地均判掉入“深渊”,这种游戏能锻炼学生攀爬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毅力。
在体育教学中,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要求教师除具有敬业精神外,还要有一颗爱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学语言要儿童化、形象化;多表扬、少批评。对后进学生千万不可讽刺挖苦,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耐心地辅导,手把手地教,也可安排与先进学生结“对子”,对后进学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多少年以后,你在他们心目中,始终会是很崇高的,这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磨课;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48-02
笔者利用自磨、互磨、引磨、研磨四种不同形式的磨课,顺利通过校、区、市三级层层选拔,非常荣幸地参加了2013年江苏省初中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的评选,并取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磨课功不可没。
一、磨课“磨”出一线教师之“利”
1.区赛尝甜头
2012年铜山区举行“三能”(体能、技能、教能)比赛,笔者“过五关斩六将”,通过层层考验,成为东片代表队的一员。为了能为团体取得优异成绩添砖加瓦、贡献力量,笔者在抽到模拟上课课题的当晚便挑灯夜战,开展独自磨课:反思之前执教本课内容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策略。借鉴省市优质课名优教师执教本课教学内容时好的教法。准备教案,查阅资料,反复论证、修改。然后找到同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互磨。模拟上课因为没有学生,设计的教学步骤全部需用语言来描述,如果阐述得过于繁冗,不利于突出重难点,还有可能会干扰评委理解描述的教学步骤,甚至造成误解。例如,笔者在蹲踞式起跑无生模拟上课中,利用条件限制法防止学生在起跑过程中过早的抬起上体,设计了两位同学(胸部高度)手拉绳子,一名同学在绳下进行起跑练习。互磨时,同组的教师没明白笔者的设计意图,提出是否有安全隐患。最终互磨商榷后,利用图片展示的同时用一句话代替“请看挂图”。这样的互磨后,评委能清晰理解笔者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教学措施。第二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
2.市赛获好评
2013年3月笔者被选派代表区里参加市里的评优课。为了能在市级赛课中取得优异成绩,区教研员给我们制定计划:磨一节自己满意的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自己班磨课。目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完善教学设计,理顺教学流程。体会:先独自研磨后集体互相研磨,及时反思改进后再实践。如此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加深笔者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领悟。第二阶段—借班磨课。目的:预设—实践—再预设—再实践—积累教学方法,培养教学机智。体会:针对不同学情预设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能达到的效果,经过实践后再改进。集体研磨同步进行,当所有班级磨完后,笔者对不同学情教授该内容成竹在胸。第三阶段—借校磨课。目的:备学情—备场地器材—备教材—模拟教学比赛,累积比赛经验。体会:借校磨课对教师的磨砺较多,贴近比赛,对个人教学能力有极大的提升。磨砺中迎来了市级比赛,这节课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给了笔者极大的信心。
3.省赛见功效
(1)录像课的独磨、互磨、引磨见成效
五一假期接到通知,代表市里参加省里的赛课—课题《山羊:分腿腾越》。新一轮的磨课开始,独磨:查阅资料、观看与支撑跳跃相关的视频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情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互磨:教研组看课评课后,反馈于课堂教学。专家的引磨:让笔者明悟以前课堂教学的误区。例如何谓精讲多练,就是集中时讲解语言应严谨简练,练习时尽量针对小组的具体情况讲解和点拨,不影响其他组的练习;当出现同类问题较多时也可集体讲解,但应当精讲,将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等。引磨见成效:录像课入选。
(2)现场课的预设、调控、点拨见真功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基础,在教材内容的具体把握上,教师设计的难度和练习步骤的具体偏重有所不同。例如,录像课因为是采用单元连续教学,相同的教学步骤偏重的就是助跑踏跳接双臂支撑技术,重点为提臀分腿。现场课中学生未接触过山羊,预设就要偏重助跑与踏跳的学习,单起双落才是课的重点。此外,安全预设是体操教学的重点。例如在课中的具体调控就是,讲解示范完保护与帮助,在保护与帮助者进行首次保护与帮助后,笔者便及时的鸣哨点评保护与帮助,督促保护帮助落到实处。课中的即时点拨体现了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教育智慧。例如在课中展示部分,一名腾越过山羊的学生因落地不稳,摔倒在地,保护帮助者非常内疚,看到这一幕,笔者及时将其扶起,进行安全教育。虽然学生没有受伤、教师点拨得也很及时,但反思时发现这部分要是教师来保护就不会出现类似问题。可见课前预设、课中调控和点拨方显真功。
二、磨课“磨”出一线教师之“见”
1.自磨:精心准备,取舍中修正
自己研磨课的设计可先搜索资料、观看相关视频,做到心中有教材,同时借鉴别人课的优点和亮点、修正别人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市级赛课时,笔者根据抽到的投掷教材进行设计后,观看了江苏学校体育网中两节实心球的课堂实录。两位老师的课都很优秀,但看到张华老师采用坐跪立三种传接球游戏引导到这三种姿势投掷实心球,进而引导出课的重点: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构思巧妙。笔者采用拿来主义时,将张老师采用方形场地上朝外投掷,学生就需要不停跑去捡球的这部分修正为利用准备活动中小垫子立在外侧画好的标志线上,起标志和阻挡球的作用。既充分利用器材,又节约了捡球的时间。这样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再和同组老师互磨,就能改进课的不足和完善细节。
2.互磨:及时反思,磨练中完善
同教研团队互磨后要及时反思,把自己的感悟和同组老师的建议及时梳理成册。这样才能在下次课中做到进一步的改进。例如《山羊:分腿腾越》第一次课的反思笔记:语速快,表扬缺乏激情。改正方法:放慢语速,对着镜子进行模拟上课;准备活动环节设计的围绕山羊和垫子外侧慢跑热身课堂效果不好,修改为绕过器材的曲线跑;分组讨论流于形式,删去此环节,修改为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高了练习的密度等等。这样记录言简意赅,然后修正教学流程并熟记于心。措施是反复磨练,在家对着镜子模拟上课时,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就帮忙纠正我的发音,偶尔充当我的学生。爱人则负责充当听众,还经常打断我进行当场点评:没有激情,这部分应该这样说,又或者这部分不错……空堂课时,我就在设计好的场地上反复练习,这样在下次课中再和同组教师磨课时,就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不足,再次纠正,从而使课的设计逐步完善。
3.引磨:及时“吸收”,领悟中实施
专家的引磨对个人的成长促进尤为明显,因为他们看得多,能把握最新的教学理念。但无论专家如何引领,这节课最终将由自己来完成教学,所以要及时的领悟,并将其转化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设计,这点尤为重要。例如,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运用,徐州市铜山区特级教师武云飞老师、铜山区教研员石冰冰老师对笔者教学语言运用的直白和生硬,指出缺乏激情。他们建议我看有激情的教师如何教学,笔者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端足了老师的架子,总是一副严肃认真的面孔,如何能使说出来的话语柔和呢?开始试着面带微笑说话,又或者故作神秘的引入下一句话,能用手势的,一定要用的恰当、用的到位。尽量让自己投入感情地去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个动作。刚开始学生不适应,总是想笑而又不敢笑,自己也总是难以做到忘我的投入。后来学生慢慢适应了,自己也放开了。学生没有因为教师“丧失威严”而不再信服,反而我们的关系更融洽了。此外,对课中教学语言的组织与衔接如何运用,也是在不断地“消化吸收”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反复多次的磨练和领悟中渐渐形成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设计。
4.研磨:及时提升,收获中成长
个人成长有三。第一,专业能力的提升。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笔者对于各项动作技术进行了训练和研磨。例如,为了备战省课,笔者拜师学艺——重新学习山羊分腿腾越的动作技术。为了达到最佳身体素质,除去每天的专项动作技术,还有一般的体能训练。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和面对压力时也能自信应对。第二,学习能力增强。经过这次磨课经历,笔者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灵活运用。第三,教研能力有所提升。因为每次课的及时反思和梳理成册,由原来的无话可说到现在的能结合个人经历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35-01
1.追求课堂诗意,重建师生关系
"教师不要太像教师,学生不要太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
2.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融人到课堂练习中,让他们在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学习,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体育教学灵活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徉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和退缩心理。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比如我在上初一年级实心球掷远课时,首先让学生做模仿练习〔单手、双手掷方法、投、掷、撇、抛、扔)体会用力顺序,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掷远的问题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总结出了"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动作合理"才能掷得更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教正确的方法,讲解投掷的有关原理:(l)充分发挥两腿力量,用力蹬地。(2)充分调动全身力量,送舰展胸。(3)充分发挥两臂力量,用力将球投出。(4)上步投掷加快出手速度,加大投掷力量,全身协调用力。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3.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各阶段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开始部分主要是队列等常规,而在基本部分会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变幻队形有利于教学。因此,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让课堂组织科学、合理、高效,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内容。在课的开始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检查学生上课的常规等,为上课作好准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各种注意力分散的目标上转移到体育课堂上来;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师通过游戏等情景设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快速的活动身体,从思想上和身体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在基本部分,教师通过队伍的调动,队形的变幻以及学生的组合,让学生处在最佳的组织状态,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束部分,学生思想松懈,身体也有一定的疲劳,教师可以通过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
4.运用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要想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在充分研究学生基础之上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之后,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教师要注意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适当借助于教学工具。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示范动作要领,还要用适合学生的语言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
4.2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释放学生的嘴巴。激发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体育的看法、敢于和善于提问。教师要做好教案的设计工作,依据学生的具体知识和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特别要掌握好教学设计的难易程度和手段,不断提出和处理各种问题。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较低的起点进行多方位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思考方式和途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启迪,这样学生才会有林林总总的想法和创意,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的萌芽才能有机会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5.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责任事故;预防措施
体育课上发生事故,受害人可控告学校和体育教师,国内很多体育教师也就因为这类事情而受到控诉、赔偿、处分,这给体育教师蒙上了一层阴影。已达到“课无事故,就是财富”的认知观念,这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操作中感到很彷徨。《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发展。而这些良好品质和精神,则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体会才能培养而成,不是光说就能培养起来的。所以体育新课程标准必须落实,体育教学也应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从事体育运动,难免会出现运动伤害,但是从事这些运动项目不是一定就出危险,只要体育教师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在安全有序的教学中,就能把运动伤害事故降到最低点。即使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也可不承担责任或者把责任降到最小。所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及在各个项目教学时都要认真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能全面贯彻《标准》,落实“健康第一”的新理念。
一、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
按责任的范围可分为教师责任,学校责任两方面。在教师责任方面,按责任大小有无,可分为直接、间接、不承担责任三种。
1.教师责任
教师直接责任:指由教师的失职、过失或故意伤害行为导致的伤害事故,如放弃教学指导或管理;粗枝大叶或偷懒取巧;对学生进行体罚所导致的伤害。教师间接责任:指教师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出现的教学因素考虑不周,或教学过程有缺陷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如违反教学常规;教学管理不善或管理不力;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课时结束匆忙等带来的严重伤害,教师都有间接责任。不追究责任:指教学秩序正常,但由于一些非教学控制的、无法预见的原因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如学生奔跑中动作方向或路线的改变造成冲撞等出现的伤害事故。由于它的偶然性极大,在多数情况下是难以预测的,因而应看作正常教学状态下所出现的意外伤害现象,不宜追究教师的责任。
2.学校责任
作为学校来讲,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对每一位学生和每位教师,都应有管理和指导的责任。因此,伤害虽然一般由教学过程引起的,但在分析原因、确定责任时,有关领导也应该主动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如校风、校纪不好;教学班级人数超编;对教学不了解或缺乏具体指导;不注意场地设施条件的改善;场地器材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等。
二、体育课教学伤害事故分析
1.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中只注重教和学,而忽视安全问题,上课时对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讲解不清、要求不严。而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麻痹大意因而导致运动损伤。
2.教师上体育课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严
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很多细小的环节中,如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棒后的跑动方向;抛实心球时,一定要强调同抛、同捡。这些知识简单,教师不着重指出,学生体会不到,练习时稍一松懈就易造成伤害事故。
3.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
①技术动作要领掌握不熟练,练习时不按要求做。主要在田径、体操、身体素质练习中,必须按教师要求做,循序渐进,用力大小、快慢、用力顺序、方法等必须掌握好。②保护、帮助不及时,不到位。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体操项目中,由于保护帮助过程中站位的时机、方法不正确,学习的难度稍大就会容易出现受伤。③对抗性项目,学生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动作。主要隐患在游戏、球类项目中。在集体性项目练习中,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易激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动作自控力差,碰撞时互相保护能力差,这些都可造成损伤。
4.课的组织不合理,教师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
有的学校由于实际情况,导致场地划分不合理或同场做几种练习,随意穿越投掷区,这些都会引发伤害事故。
5.场地器材不合要求
现在学校场地和器材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有些学校在购置的时候在价格上力求低廉,不选择正规的厂家,购置不合格的运动器材,这样,在学生进行激烈练习时,易导致受伤。
6.准备活动不充分
这样身体反应及能力就会下降。
三、体育课教学安全预防措施
(一)体育教学课前预防措施
1.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要全面的了解
一般,体育教师所授班级较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情况不了解时,可同各个班的班主任联系,对学生的体检情况进行查阅,建立学生健康卡片,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病的学生则区别对待,将这些学生的病情通知他们的家长,体育教师建立个案,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且在运动中密切关注他们。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一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报告教师,避免在教学中因运动量过大而导致昏迷、猝死等事故的发生。
2.课前应认真备课,写好详案,仔细检查场地、器材
上课前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认真备课的过程中,对课的每一部分内容会有一个详细的安排。哪些内容的危险性大、哪些器械存在危险、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体质差、技能差、学习能力弱、组织纪律差的学生应设计好课堂应对措施,预防这些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在使用器材时,应做好课前检查,摆放要合理。同时在学生中做好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器材的方法,及预防安全隐患的手段方法。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安全措施
1.课堂常规的建立
这是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认真实施严格的课堂常规,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安全顺利的进行,培养学生听众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必须课课强调安全的重要,让学生知道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着装轻便、大方、符合进行运动人便利。不穿高跟鞋、拖鞋,不携戴尖锐物品,不佩带胸针等。
2.组织教学要严密、课堂纪律要保持
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学生未经允许不能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和接力跑等项目。在投掷类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规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面投掷。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已有的田径规则及场地上的限制线进行限制。投掷教学中应如何捡器材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3.上课时,要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在室外上课时,要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项目做好不同的准备活动,冬天由于温度低,各关节灵活性柔韧性差,准备活动时间应长一些,充分活动开各关节。前滚翻技巧项目应着重做好头颈各关节准备活动。跳高等跳跃项目,应多做足踝关节活动等。教师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准备活动选取不同的着重点。
(三)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要因教学内容、使用的器材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和中长跑项目教学
短跑、中长跑项目的特点;前者速度快、运动强度大,冲刺时身体前倾较大;后者运动量大,体能要求高。
运动操作预防措施:检查跑道,清除障碍物,确保跑道平整,再进行教学。学生练习时要摧毁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道跑,终点冲刺跑时,要特别注意自己身体的平衡,上体不应过分前压,造成摔倒。中长跑要按照田径规则合理分组起跑,每组人数不应超过12人避免学生相互挤撞,绊倒,做到有序进行。跑的过程中后面的学生要严格按规则跑进,如要超越前面的同学,必须从其外侧超越。
2.投掷项目教学
投掷项目特点:危险性大,技术动作复杂。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教师应将投掷场地画好投掷线、安全线,学生则遵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做到口令统一指挥。比如:掷铅球练习中,可以画两个区域,一个是投掷区、一具是安全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第一组投好后,不捡球,退到安全区。由第二组上前捡球进行投掷。依次进行。
3.排球教学
排球运动特点:主要对上肢、膝、踝关节伤害较多,所以,在做准备活动时,要着重进行上肢、膝、踝关节和专门的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练习时还应使用软式排球,避免伤手,并戴上护腕,护肘,护膝,防止擦伤和击伤。同伴相撞时可挺胸接触而避免头部相撞。减少排球内的充气量,正确掌握击球点;上课前用胶布裹紧手指尖处;多做以弹指为主的手指练习,传球动作正确,手指柔和用力。比赛时,接球队员之间应该以呼叫的方式来接球。
总之,体育教学规避运动伤害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认真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认真细致地写好教案,对课堂内容和上课对象均应全面了解,做到预防在先,检查好场地、器材,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只要教师做到预防在先,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我们只有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在搞好体育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上好体育课,才能不出现责任事故。另外,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办理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同时要办理校方责任保险,通过风险转移也为体育教育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参与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6(06).
[2]杨慧才,陈治.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师友,2002(06).
关键词: “引导教学法”体育教学应用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都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而有些教师即使接受,也由于运用不当反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如何将“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是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认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既称“注入式”又称“三段式”,即是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顺序进行的,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教学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诚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但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地执行。尤其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学生练,产生错误动作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由此可见,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即在教师严密的组织下,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学生获得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思考探索问题没有余地,导致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
二、“引导教学法”教学的指导思想、概念及基本原则
(一)“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其内容是: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等多重原理出发,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和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潜在性、民主性、全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好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发动其主观能动,促其对体育之自觉,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同时,改变单纯用心率、密度等生理学指标来评价任何体育课的思想。
(二)“引导教学法”教学概念
“引导教学法”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不断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
(三)“引导教学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长远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学生主体原则是“引导教学法”教学的基本原则。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注重学的眼前效益,而“引导教学法”教学不仅着眼现在,而且放眼未来,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影响学生终身的体育态度和行为,为学生终身体育在意识和能力上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教学法”教学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学,要遵循科学合理原则:模式程序的设计合理,组织、教法灵活巧妙,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适当负荷的运动规律。“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整个教学活动应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来展开,教师是配角,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角,起主体作用。
三、“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不可削弱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积极性,越是强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越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因为教学的一切活动主要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并执行的。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或运用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会削弱,“引导教学法”教学的性质则会改变,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引导教学法”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多种“引导”性教学法,并学会合理运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及运用时机:
(一)直观引导
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教师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学生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利用挂图、运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引起学生联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问题引导
即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前滚翻教学中,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想想,方砖和足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马上会回答足球容易滚动。此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地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时要把自己的身体团成圆的”,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接受。教学过程的主线就是问题引导,教师提出或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在比赛和练习中的问题,如:“怎样运球过人”、“怎样传球不失误”、“怎样抢篮板球”,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及时提出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比喻引导
即教师根据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它能借助联想这一思维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和新的技术原理。一个恰当的比喻就能沟通各个孤立的表象,使之建立联系。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电流”来比喻投掷实心球的用力顺序,用“弯弓搭箭”、“离弦之箭”来比喻短跑的起跑教学过程等。
(四)对比引导
教师用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引导,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可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体育教学中常用概念对比、观察对比和对象与背景对比等方法来加强教学效果。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的比赛和练习时,可要求技术差的学生注意观察那些动作技术好的同伴所做的动作,并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自己动作的区别,分析同伴完成动作的正确原因,最终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五)练习引导
练习手段如果富于引导性,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提高练习效果。练习方式多样化,本身就是一种引导,练习新异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练习中根据教学任务、目的、要求,辅以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组织竞赛等都是练习引导的有效形式。如分组练习,目的就是要避免传统教法中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枯燥乏味性,通过新异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主要内容,合理地选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些技术动作的启示。选择适合基本教材为辅助练习的游戏,例如迎面接力跑,可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的动作。
四、结论与建议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其操作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计和教师教法的正确运用。“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学会了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从而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总之,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师要积极广泛探索现代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设计出更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锡林托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引导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7).
[2]郭梅君.体育课中的“引导教学法”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