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物科技

生物科技

时间:2023-06-07 09:0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科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物科技

第1篇

例1某生物体内有基因A,该基因能控制合成A蛋白,A蛋白是某种药物的有效成分,下图是将A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获得基因A有两条途径:一是以A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二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序列,再通过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一种核糖核苷酸序列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4)图中的C称为,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处理后D更易,此时D称为。

(5)图中最后一步“筛选”是指从转化细胞中筛选出能的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

【知识要点复习】(1)利用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单链的DNA,逆转录酶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在它的作用下,可合成双链DNA;根据蛋白质来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是:根据目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相应的mRNA序列,然后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其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再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合成所需基因。

(2)PCR过程中需要引物、模板DNA、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热稳定性DNA聚合酶等物质,故在PCR反应体系中应添加这些物质。

(3)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项正确;RNA聚合酶能与基因上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B项正确;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而不是“核糖核苷酸序列”,C项错误;胰蛋白酶能将离体的动物组织细胞间质中的胶原蛋白分解,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D项正确。

(4)由图可知,A为目的基因,B为运载体,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C称为重组DNA(或重组质粒)。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Ca2+处理受体细胞,使之更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成为感受态细胞,提高受体细胞的转化率。

(5)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菌,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性,可通过检测与鉴定,得到稳定遗传并能表达出A蛋白的细菌作为工程菌。

【答案】(1)逆转录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人工合成(化学)(2)引物模板DNA热稳定性DNA聚合(3)C(4)重组DNA(或重组质粒)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感受态细胞(5)稳定遗传并能表达出A蛋白

二、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综合命题

例2毛角蛋白Ⅱ型中间丝(KIFⅡ)基因与绒山羊的羊绒质量密切相关。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简单流程图如下。

(1)过程①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这里也可以用动物病毒或作为运载工具,所需要的酶是限制酶和。

(2)在过程②中,用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将成纤维细胞置于和5% CO2的混合气体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培养液中加入达到无菌环境,将成纤维细胞置于5% CO2的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

(3)在过程③中,用处理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显微操作将吸出,处理后得到去核的卵母细胞。

(4)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在胚胎移植前,通过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此技术若选囊胚作材料,应注意的事项是。

【知识要点复习】(1)将KIFⅡ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内,获得转KIFⅡ基因的高绒质绒山羊的过程采用了转基因技术,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过程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该过程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质粒,此外也可用动植物病毒及λ噬菌体的衍生物作为运载工具,此处不宜用植物病毒;所需要的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2)过程②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该过程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动物细胞培养需要一定的气体环境,即95%空气加5% 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细胞培养需要无菌和无毒的环境,因此培养液中需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以达到无菌环境。

(3)过程③表示活体采卵,该过程需用促性腺激素处理母羊使其超数排卵,以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通过显微操作进行去核处理,将细胞核和第一极体一并吸出。

(4)从重组细胞到早期胚胎过程需采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在胚胎移植前,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此技术若选囊胚作材料,应注意的事项是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答案】(1)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DNA连接酶(2)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95%空气(一定量的)抗生素维持培养液的pH值(3)促性腺激素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4)(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分割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三、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综合命题

例3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1)此过程涉及试管婴儿的培育,它属于(填“无性”或“有性”)生殖,试管婴儿的培育用到的技术手段有:体外受精技术、技术和技术。

(2)该技术培育的“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细胞,其细胞质基因来自细胞。

(3)据图分析,该技术(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该技术能避免母亲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遗传给后代,推测该疾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上。

(4)细胞核移植技术一般选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其原因有:①卵母细胞质内存在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②;③。

(5)高产奶牛“卢辛达”的培育也用到了细胞核移植技术,其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其中供体细胞来自(填“高产奶牛”或“普通奶牛”),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的透明带中,通过方法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中,体现细胞膜的特点;常用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如果要提高重组胚胎的利用率,可对期的胚胎进行分割以获得多个可用于移植的胚胎,暂时不移植的胚胎可用方法保存。

【知识要点复习】(1)“三亲婴儿”的获得涉及“试管婴儿技术”,应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技术得到受精卵后需要通过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得到可用于胚胎移植的桑椹胚或囊胚,然后进行胚胎移植。

(2)通过题图分析可知,核移植是将母亲卵母细胞的核移植到捐献者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所以受精卵的细胞核内含有来自母亲的遗传物质和来自的父亲的遗传物质,而受精卵的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捐献者的去核的卵母细胞。

(3)母亲的红绿色盲遗传病基因可以通过细胞核进入受精卵,所以该技术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该技术能避免母亲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遗传给后代,因此“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应属于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即致病基因位于线粒体DNA上。

(4)细胞核移植技术一般选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其原因有:①卵母细胞质内存在激发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②卵母细胞体积大,便于操作;③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早期的胚胎发育。

(5)高产奶牛“卢辛达”的培育属于克隆,其中供体细胞为高产奶牛的体细胞,其操作流程如下:

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的透明带中,通过电刺激方法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受体卵母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还需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乙醇等)激活才能继续分离和发育成重组胚胎。如果要提高重组胚胎的利用率,可对桑椹胚或囊胚期的胚胎进行分割以获得多个可用于移植的胚胎,暂时不移植的胚胎可用冷冻方法保存。

【答案】(1)有性早期胚胎培养(或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2)母亲的卵母细胞和捐献者的卵母(3)不能线粒体DNA(或细胞质DNA)(4)②卵母细胞体积大,便于操作③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5)高产奶牛电刺激流动性物理或化学桑椹胚或囊胚冷冻

四、动物细胞工程和免疫知识的综合命题

例4下图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三聚氰胺特异性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技术的重要应用,该技术依据的原理是,而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原理是。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内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主要参与动物体的免疫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

(3)由于三聚氰胺分子量过小,不足以激活高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因此在制备抗体前必须对其进行①过程,下列物质中不适合作协助“扩容”抗原分子的是()

A.蛋白质B.多糖

C.磷脂D.核苷酸

(4)③过程采用与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相同的诱导方法有,③过程特有的方法是。

(5)④过程涉及两次筛选,分别筛选出和;单克隆抗体与传统血清抗体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知识要点复习】(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然后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最后得到单克隆抗体,所以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动物细胞融合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的,主要参与动物体的体液免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所基于的免疫学基本原理是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3)协助“扩容”抗原分子必须是大分子物质,所以核苷酸作为小分子物质被排除。

(4)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和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和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5)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产生特异性(抗三聚氰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与传统血清抗体相比具有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答案】(1)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增殖(2)造血干体液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3)D(4)化学方法(聚乙二醇)和物理方法(电刺激)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5)杂交瘤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三聚氰胺)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五、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综合命题

例5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其中不正确的地方有()处

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和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特殊

处理机械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制备细胞悬浮液融合

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典型

应用人工种子、远缘杂交植株、作物脱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克隆动物培养液

区别蔗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动物血清不可缺少,需加一定量抗生素特点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A.3处B.2处

C.1处D.0处

【解析】上表中有两处错误:一处是在植物细胞工程的体细胞杂交技术中去除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即利用酶的专一性原理,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另一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克服远缘杂交障碍,但不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故B项正确。

【答案】B

六、胚胎工程和减数分裂的综合命题

例6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图是为获得试管动物记录的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表示染色体组数)。请回答:

(1)图中Ⅱ、Ⅲ和Ⅳ细胞的名称分别为、、;卵裂的细胞分裂方式为。上图中细胞Ⅱ处于细胞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为,细胞Ⅲ处于细胞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为,细胞Ⅳ处于细胞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为。

(2)卵原细胞经两次细胞分裂形成卵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在排卵前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过程中。若是体内受精,则受精作用发生的场所是,当观察到卵细胞膜与透明带之间时,说明已经受精,是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一道屏障。

(3)试管动物的培育主要包括和两个过程,前者需在获能液或“专门溶液”中完成。

(4)对于试管动物理解正确的是。

A.属于无性生殖

B.属于有性生殖

C.体内发育

D.体外发育

E.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F.运用细胞工程技术

【知识要点复习】(1)图中显示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成为细胞Ⅱ初级卵母细胞,它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细胞Ⅲ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与相遇完成受精作用,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卵裂形成早期胚胎。细胞Ⅱ、Ⅲ和Ⅳ分别为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受精卵,卵裂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的Ⅱ、Ⅲ和Ⅳ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2N、2N、4N。

(2)卵原细胞经历的两次细胞分裂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在排卵前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内受精发生的场所是输卵管,当观察到卵细胞膜与透明带之间有两个极体出现时,说明已进入卵细胞,卵细胞被激活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第二极体;第一个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透明带的穿透性立即发生改变以防止多个进入透明带,这叫透明带反应。

(3)试管动物的培育主要包括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两个过程。

(4)试管动物的培育属于有性生殖,涉及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未涉及基因工程技术,试管动物的发育是将早期胚胎移入母体(代孕母体)子宫内发育,因此是体内发育,所以选BCF。

【答案】(1)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受精卵有丝分裂2N2N4N(2)受精作用输卵管有两个极体透明带反应(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4)BCF

七、胚胎干细胞的应用综合命题

例7下图表示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所作的一系列研究。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过程Ⅰ将胚胎干细胞置于γ射线灭活的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饲养层上,并加入动物血清、抗生素等物质,维持细胞不分化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饲养层提供干细胞增殖所需的,加入抗生素是为了,这对于研究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上图中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以从和中分离获取。过程Ⅱ将带有遗传标记的ES细胞注入早期胚胎的囊胚腔,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的因素,这项研究利用了胚胎干细胞具有的特点。

(3)过程Ⅲ中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前需构建,需要的工具酶有。

(4)过程Ⅳ得到的小鼠畸胎瘤中里面全是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人类组织和器官。实验时,获得免疫缺陷小鼠的方法是,该过程研究的意义在于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或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等问题。

(5)克隆转基因小鼠常用的技术手段有、、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

【知识要点复习】(1)胚胎干细胞培养时所用的饲养层细胞可以供给干细胞增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加入抗生素是为了防止杂菌污染。

(2)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以从早期胚胎和原始性腺中分离获取;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用于研究动物体器官形成的时间、发育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在导入前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完成后称为“重组DNA”),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4)获得免疫缺陷小鼠的方法有射线照射破坏胸腺法和直接手术摘除胸腺法,这样小鼠就不能形成T细胞,不发生细胞免疫,移植组织细胞就不会被排斥。

(5)克隆转基因小鼠涉及克隆,则涉及细胞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该小鼠又是“转基因小鼠”,所以又涉及转基因技术。

【答案】(1)营养物质防止杂菌污染(2)早期胚胎原始性腺发育全能性(3)显微注射法基因表达载体限制酶和DNA连接酶(4)破坏小鼠胸腺(5)核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同步训练】

1.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多利”,这一方法被称之为“克隆”。我国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到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再次走在世界前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

B.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

C.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的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一样的兔子,此方法与“多利”的培养本质相同,涉及的技术也完全相同

D.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只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

2.下列实践与基因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DNA探针检测饮用水是否含病毒属于基因工程的运用

B.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最终插入位置是在染色体的DNA上

C.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生产的胰岛素并不具生物活性

D.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用到了细胞融合技术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割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均特异性地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变化是为了配合DNA聚合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合成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

4.现有两个烟草品种A(Hhrr)和B(hhRr)的花粉若干(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诱导因素促使原生质体融合(只考虑两两融合)。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rr或hh)时,在光照强度大于800 lx条件下,就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实验开始时必须除去不利于原生质体融合的物质②实验中得到A、B花粉之间融合细胞的基因型有6种③要想从融合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基因型为HhRr的杂种细胞,可在大于800 lx光照下培养,收集增殖分化的细胞团④从理论上分析,将融合细胞的培养液放在大于800 lx光照下培养,有5种基因型的融合细胞不能增殖分化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5.某农业生态工程基地按照生态和经济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了优化设计。

(1)通过套种、间种和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的农作物为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提供更多的食物。

(2)作为生态农业,他们用作物秸秆作饲料发展畜禽养殖,人畜粪便大力发展沼气池,沼渣用来养鱼,卖到市场增加了效益,这个基地运用了生态工程的等原理。

(3)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其目的是。

A.减少水土流失B.减少土壤肥力

C.减少环境污染D.减少生物多样性

6.水稻种子中70%的磷以植酸形式存在,植酸易与蛋白质结合排出体外,是多种动物的抗营养因子,而植酸酶可降解植酸。科学家研究发现酵母菌中含有植酸酶,设想将酵母菌的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培育低植酸转基因水稻品种。下图是获取植酸酶基因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填“大于”或“小于”),B过程需要的酶是。

(2)为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可以用技术进行扩增,其原理是,该过程中需要以图中的或为模板,所用酶的显著特点是。

(3)植酸酶基因能在水稻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验。

(4)用限制酶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用酶处理,能连接平末端的酶,形成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该载体的化学本质是。

7.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利用植物秸秆中的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是(至少答两点)等。

(2)植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利用微生物A所产生的纤维素酶进行水解,使之转化成发酵所需的葡萄糖。若从土壤中分离获取微生物A,应采用具有选择功能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

(3)为了提高植物秸秆的利用率,可以利用基因工程对微生物A进行改造,其基本方法是:先用同时切割和,然后用DNA连接酶将上述切割产物连接,构建并将其导入到受体菌中。

8.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基因;而cDNA文库含有生物的基因。

(2)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乙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3)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如果子代中表现为,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

1.A2.D3.D4.D

5.(1)轮种消费者(2)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物种多样性)(答出两点即可)(3)C

6.(1)大于逆转录酶(2)PCRDNA复制目的基因Ⅰ目的基因Ⅱ耐高温(3)插入(整合)到染色体上的DNA中

(4)DNA连接T4DNA连接DNA

7.(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纤维素(3)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目的基因运载体基因表达载体

第2篇

高中生物学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是一个选修模块,适于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的高中生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共五个部分。

一、本模块的教学意义

1.进一步开拓教师及学生的视野

生物科学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是20世纪,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生物科学融入了数理科学并引进运用了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从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被认为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通过这部分选修内容的学习,其中涉及到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与生物技术发展相关的理论基础。例如,基因工程操作必须理解dna的理化性质、dna在体内复制和体外扩增原理、基因重组、遗传信息的流动和基因表达的机制。通过这些原理的学习,不仅体现理科选修模块的教学意义,更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现代生物科技领域的一些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从而开拓的学生及教师的视野。

2.增强科技意识,激发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必然与应用科学相结合。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将有可能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人体生长、发育、正常生理活动以及各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并为医学提供防治策略、途径和方法。“水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开展,对21世纪农业的发展,解决粮食问题,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认识到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研究生物科学的动力,基于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以后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阶段做出适宜的规划。

二、本模块的教学策略建议

1.宏观把握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课程定位是“以专题形式介绍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从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共选择了五个专题,分别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及生态工程,还编写了14个小节的内容。五个专题中,前三个专题重点是关注技术理性,后两个专题则责众与安全伦理等人性化问题。本模块的教学内容的联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细胞水平到个体水平、个体水平到生态系统水平及关注技术到关注伦理。理清本模块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建构合宜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好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2.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必修和选修部分的联系

由于选修部分没有安排学生亲手实验和亲手探究等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设计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强化学生活动的设计意识,做到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锻炼学生自主搜索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如问题谈论,设计一些题目开展话题交流,辩论会等活动。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和必修作为学生学习的共同内容本身有许多的内在联系。一旦将二者割裂开来,一方面不利于科学和技术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是理解选修部分技术流程的关键,运用必修部分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现代生物科技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必修与选修的综合和联系,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和技术的有机联系,一方面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而科学实验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因此科学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技术改进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和引领,科学在促进着技术的发展,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来说,加强两部分的融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过程。

3.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

任何新的技术往往都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之一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说生物技术有利有弊。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在带来安全性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等问题。由此,在《课程标准》中除了重点介绍生物技术在推进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外,还要说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部分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导入流程图质疑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12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介绍选修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时指出:本专题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对于教师来说,这些话语,起着教学定位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本模块的知识涉及很多新的生物科技概念、原理、专业术语和技术流程,大大降低了本课程的趣味性,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何变难为易,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本模块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本模块的情感,有效地端正了学生对本模块的学习态度。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每个小专题都有导语,如基因工程的导语中提到将生产药物蛋白的基因导入烟草,使烟草变成人类健康的“保护神”;细胞工程的导语中提到大量生产抗病疫苗,快速繁殖动植物优良品种等。这些导语虽然明确了学习内容,但毕竟对农村学生来说,或多或少会感到陌生而遥远,有些望而生畏。因此,贴切学生生活的例子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效的、趣味的、简洁的导入是学生的最爱。现代生物科技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或人类的需求而设计的科学技术,所以,适时地了解学生的愿望并渗入到导入方式中,效果最好。如脚踩高跷,缓缓步入教室,能瞬时吸引学生的眼球。随着学生的好奇提问,爆出自己此时身高为2.26米(姚身高,多少篮球爱好者的梦想)。但踩高跷太累,也打不了篮球,能不能真正拥有姚身高基因而到达此身高呢?学生带着好奇,带着问题进入“基因工程”专题的新课学习,学习兴趣大增。另外,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曲词活跃和丰富听者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在音乐声波的刺激下思维活动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如一首学生熟悉的《隐形的翅膀》,带学生飞过绝望、带来希望、留下愿望。“如果我也有一双翅膀……”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入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学习。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都异曲同工,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必修,温故知新

本模块的其中一个重要教学原则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升。如果违背渐进性,将易使学生认为本模块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进而望而却步。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是理解选修部分技术流程的关键,运用必修部分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现代生物科技的理解和把握。基因的结构、细胞的全能性、减数分裂、生态系统等知识在必修内容中已经重点学习,为本模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来说,加强必修和选修内容的融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重视流程,加强理解

本模块具有既新又专的特点,而农村学校各种教学资源有限,学生不能亲历所有实验与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简述工程技术的原理、过程是本模块的学习能力要求之一。教材中相关的实际操作多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简约而清晰,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流程图的制作及评价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1.小组展示流程图,凝聚小组力量

由于有了导学案的预习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并能自己写出。在展示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准确说出基因工程的“四部曲”,并能关注到每一步的细节,这就需要学生讨论有道才能细说其中之理。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展示,实际上需要掌握的流程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多次呈现,避免了教师反复讲解的枯燥,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学生展示的那一刻,小组的力量也得到了升华。

2.比较各技术间的流程图,深化理解

在植物细胞工程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学习动物细胞工程时能很快进入学习情境,但由于两者有相同之处,所以也容易混淆其中的步骤。课堂中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单克隆抗体制备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学生有了之前的流程图学习的习惯,很快就能将两个技术的流程图呈现出来并比较。组员间的积极讨论,取长补短,短时间内就能将比较项目的异同找出,深化了理解,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模拟技术流程图,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变换角色,如让学生当“设计师”,设计工艺流程,对此学生兴趣倍增。教材课后的“思考与探究”给了学生大展身手的机会。如探究之一:“如果将克隆高产奶牛卢辛达的任务交给你,你将如何对它进行克隆?”小组讨论结果,有的组展示文字流程,有的组展示图形流程,组员间智慧的撞击,迸发的必定是最闪亮的火花。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主动、乐学,学习目标的达成近在咫尺。

四、大胆质疑,增强自信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课堂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本节课中的疑惑,每组提出一个代表性问题,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同解决疑惑。小组讨论过程中,先是每位组员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讨论并尽可能解决,最后6个组员都不能解决或仍有困惑的问题,才作为本组的展现问题提出。如在学习单克隆抗体内容后,小组讨论展现10个疑惑问题,经过各小组长间的协调,删去相同或相似问题以后,最终形成了以下几个疑惑:(1)融合细胞用骨髓瘤细胞,是取其无限增殖能力,为什么不用癌细胞?(2)为什么用多个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3)为什么不直接用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4)融合后的两次筛选顺序能不能互换?(5)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基是怎样的?(6)什么是“专一抗体检验阳性”?(7)最后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取单克隆抗体时,体外培养和体内培养,哪种方法比较好?作为师者,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如何,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明白,提问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这些问题中不难看出,组内各成员学习能力虽有差别,但问题提出后,组员间各取所长,相互解答,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思维已经深入到了更专业的技术操作中。这7个问题的解答,或通过学生个体,或通过小组,或通过教师来进行。表达有序、倾听认真、解疑积极,小组的合作精神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升了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五、活用资源,树立责任

为了使学习的成果能及时巩固,并有所发展和提高,本模块的教材中强化了总结性的活动,在专题或分专题后设置了“思考与探究”“拓展视野”“进展追踪”“实践活动”等栏目,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丰富,根据教材中以上栏目的要求,我精心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参观、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时间可安排在学期中或假期。如组织学生参观转基因水稻或转基因玉米的实验田,并联系农户或专家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参观本地香蕉基地,香蕉基地内设有种苗生产车间,可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景观区水池边观察蛙的受精卵发育情况;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到各超市进行调查转基因产品的标注、销售情况及售后反馈。而水葫芦泛滥、速生桉林对本地饮用水的影响、农村沼气池工程等,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态工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实践活动的同时,练习撰写综述报告也是本模块的重要学习活动之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综述报告给予及时的、切实的评价,并通过学术报告会、墙报展示等形式与同学及老师交流。将这些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设计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也促进了学生快乐地学习,更促成了学生将今日的学习和让祖国繁荣富强的责任感紧密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每个分专题内容,了解学生实际能力,联系必修内容,结合本地资源,准确把握教学方式,学生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第4篇

关键词:研究课题 选择

随着新课程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生物科技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灵活的实施方式、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的特点,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不断地为生物科技注入新的活动内容和研究方法,更增添了它的活力。

开展科技活动的实践使我认识到,怎样选题,能否找到最佳的研究课题是科技活动成败的关键。下面从4个方面谈谈科技活动的选题问题。

一、课题的类型

生物科技活动的研究课题按活动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不同类型课题的活动具有不同的活动特点和具体要求,在进行选题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考虑。

二、课题的来源

研究课题的获得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是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他人提供或从其他材料获得的。常见的课题来源有以下几种:

1. 日常生活的体验

感之深则思之亦深。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亲身感受所以往往容易产生思维的火花。例如,获徐州市优秀项目一等奖的《警惕‘慢性杀手’――涂改液》一题的选定,就是由于在本人使用涂改液的过程中,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和大量使用时的不适感受,从而产生了要探究的“涂改液成分”的设想,并确定了此课题。

2.教材的延伸

课本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的特点,许多与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只能一带而过,而这些内容在实践中往往应用广泛,如果进一步引申,使之具休化,则可成为―个个研究课题。例如,在苔藓植物一节中讲到:苔藓植物由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特别敏感,可用于监测大气污染。如将之稍做改进,即可成为一个很好的选题。在讲述了心脏的特性和功能后,在此基础上经过扩展深化,我校生物课外小组进行了《青蛙心博曲线观察和描记》的实验,还有植物叶形调查和图谱绘制,香烟浸出液对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等,这些课题虽然不一定有重大的科研价值,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绝大数学生在农村的情况调查设计农业生态,根据学生所学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原理,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次利用,然后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比较,哪一个方案好,优点是什么?

3. 各种信息资料

在日常信息媒体中常出现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各种信息,有些即可转变为活动课题。例如报道臭氧层破坏、酸雨等。有些偶然获得的信息往往也可启发思维,获得课题。有学生曾大胆提出:红树林可否移植到淡水中。另外,一些专业资料上有些优课题,也可直接为生物科技活动所用。

对已形成的研究论文和课题的分析是获得选题信息的又一重要途径。不少生物科技研究论文中导出一些有待进一步讨论、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而有些项目则在论文中提出了进一步的设想的建议,这些都可为选择课题提供参考。

4. 专家指导

这是一种通过科研论文科研机构或大学专家教授的帮助进行选题的方式。专家由于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对该领域的前沿或发展状况比较熟悉,因此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为了帮助青少年开展好生物科技活动,中国科协青少年部门专门委托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等的关单位,组织了一批资深专家作为指导小组,并推荐了一批优秀研究课题,以供借鉴利用。

5. 科技实践是最丰富的来源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在科技活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和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会不断拓展视野,积累经验,同时也会发现新的问题。开展的实践活动越多,接触到的领域越宽,课题的来源也就越丰富。我要求学生在进行科技活动中注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做好记录,每阶级活动结束将平时积累的问题总结归纳。通过这种方式我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课题素材。

三、选题的原则

1. 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一个研究课题能否成为课题的根本条件。科技活动是科学、严谨、实事求事的活动,首先,要求研究课题的本身是科学的,否则所实施的活动和得到的结果都将失去依托。生物学研究是生命活动及其规范的严密过程,因此研究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研究方案能使研究的问题得到解决,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使科学研究中途夭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使学生设计出最佳方案。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并密切注意学生的操作活动,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为学生铺设符合认知探索过程的思维坡度。再次,教育学生严肃认真,不能弄虚作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例如,在实施“植物组织培养”这一课题时,首先要配制MS培养基母液,其中微量元素、植物激素等用量非常少,这就要求称量、溶解、定容时都非常精确,绝不能马虎。制作培养基时,不能漏任何一种成分,接种外植体时一定做到无菌操作,这一步是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对组织培养中的每个具体实验都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当实验结果得出后,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实验数据,学会认真分析实验结果,指导学生从具体、个别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原理。如果没有达到预期与预期结果不符,要找出原因。例如,从“非洲紫罗兰叶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这一实验过程中总结出植物形成管苗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通过生物科技活动,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了独立搞科研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2. 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开展科技活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其兴趣,而且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我们希望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迸发创造的火花,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当然这种创造首先要从选题开始,一个创造性的研究课题必然要求创造性的实施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获得生物技术新成果的知识后,我们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所要参加的课题。生物科技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在选择活动课题时的原则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知识水平,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自选课题是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探究式学习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意识。自2001年5月起,我们就在初中和高中分别确定了“植物无土栽培”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活动课题。这2个课题均属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因此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例如,对于“植物组织培养”这一课题,教师讲到培养基的成分中需要能源物质及外植体接种后在培养阶段又需要阳光,个别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而是提出了有见解性的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阳光,说明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新陈代谢是自养型;而在培养基中又需要加入蔗糖(能源),又是异养型生物的特征。那组织培养的植物到底是自养型还是异养型?光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下列实验:一组在培养基中加30%蔗糖,另一组不加蔗糖,接种后,每组不规则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光下和暗中培养。1个月后,观察植物生长、分化情况结果如下表:

可见,培养基中加入蔗糖,在光照条件下外植体正常生长,分化,在暗中外植体只生长(形成细胞团)而不分化;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外植体无论在光下或暗中都不生长。因此,得出如下结论:组织培养时外植体的生长是需要加能源的,属异养型生物;光的作用不是进行光合作用,而只影响外植体分化。这样,不仅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可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选择的研究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付诸实施。例如《机动车的热污染》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课题,我们一直想对之进行研究,但由于缺少测量仪器,所以只好放弃;而《多指遗传的调查》、《色盲遗传调查》等则方便易行。

实现可行性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研究课题要“小而巧”。小,是指课题不涉及多大范围,不涉及过多相关知识,完成活动不需要过于复杂的实验过程。巧,是指能选择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小中见大、小而不浅。这是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和能力特点的要求。例如,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但这一题目涉及范围很广不易实施,以《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为题,既抓住了植物生长发育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关键时期,又缩小了研究范围,增加了可行性。课题虽小,但含义深刻。

其次,选题要符合实际,要看自己的知识水平能不能达到,设备条件能不能满足,材料有无来源,有没有可依靠的帮助,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总之,要因地、因人、因时制宜。

4. 联系实际原则

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课题才是有价值的课题。所以选题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模拟酸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课题的选择正是由于存在当今大气污染日益严重,酸雨频频出现的实际情况。《警惕‘慢性杀手’――涂改液》一文的课题,也是关系到净化青少年学生学习用品的实际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社会上曾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臭氧层的破坏”、“汽车尾气的危害”、“淡水湖泊水域污染”等,对热点问题的研究往往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收到最大的社会效果。所以选题时要注意结合当前热点。

5. 新颖性原则

传统的课题由于已有可预见的结果,纯粹重复研究往往意义不大,比较新颖的课题往往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

上述原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的,还有些是相互交叉的,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具体分析。

四、选题的过程

课题的选择往往是长期酝酿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到课题的最终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在头脑中反复思考、反复论证,进行鉴别筛选。选题的一般过程可概括为以下步骤:

(1)各种有关信息的汇集;(2)从中挑选某一研究问题;(3)收集所有与这一问题有关的材料;(4)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组合;(5)尝试采用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6)寻求到可行的解决方法;(7)对研究课题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8)确定研究课题。

第5篇

1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结合生物课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等。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课外探究

开学两周后,本人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布置学生利用假期间的时间到社会实践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一个月后到课堂上进行演讲,然后分组进行评价,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社会生活中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互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来自学生的课外实践探究报告

通过学生利用假期间的时间,一个多月后,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整理,然后各小组在课堂上进行演讲。

A组:我们小组探究的是“酸雨的形成和危害”。我们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到我县的冶炼厂去观察。冶炼厂离县城有十几公里,座落在我县的西南部,这个冶炼厂主要是冶炼铅矿、硫化锌矿。我们来刭冶炼厂,与冶炼厂的领导说明情况,冶炼厂的领导’,简单的给我们介绍。冶炼厂建于80年代末,经济效益好,为我县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但是带来了自然环境的污染。我们看到冶炼厂周围的树木枯死,流出的污水进入大河,河里的鱼类如今几乎没有了,当地农民的庄稼叶色枯黄:老百姓多次请求当地政府把冶炼厂搬迁,最后当地政府给老百姓经济补助。在冶炼厂的上空,看到黑色的浓烟。我们这时想,这黑色的浓烟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在空气中被氧化,进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落到地面。这种pH小于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酸雨的危害很大:酸雨对入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减产;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可使水呈现酸性,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等的正常生长;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我们请求当地政府把冶炼换到离城市和森林比较远的地方,减少环境污染。

B组:我们小组探究的是“土壤污染”。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大量使用农药;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同时,大量森林受到破坏,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本来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罔,蒸腾作用有利于氧循环,同时,森林中的植物还能吸收有毒的气体,降低噪音和强光对人体的伤害,促进人体身心健康。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少,这样就造成了有害的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 健康的程度,这就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中积 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 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因此,要减少土壤污染,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组:我们小组探究的是青蛙的生殖与发育。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雄蛙高声呜叫的春季,我们来到沟渠 或池塘旁,多次进行观察雌、雄蛙的抱对现象。不久,池塘边的 杂草上有许多蛙的受精卵,我们每隔两三天又去观察。结合学过 的生物学知识,青蛙的受精卵在胶质膜中进行细胞分裂,发育成 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一蝌蚪。刚孵化出来的蝌蚪, 用头部两侧的外鳃进行呼吸。不久,蝌蚪的外鳃消失,长出内鳃。 经过一个多月后的观察。蝌蚪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内鳃逐 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蝌蚪发育成幼蛙。青蛙是变态发育, 幼体蝌蚪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成蛙后能在陆地上生活,用肺 呼吸,同时也能在水中生活。蛙的生殖是雌雄蛙进行抱对后,进 行体外受精。蛙是典型的两栖动物。如今现存的两栖动物约有2500 种,它们是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蛙是庄稼的好朋友, 蛙在繁殖过程中,能消灭大量的害虫。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青 蛙。

D组,我们小组观察的是蚂蚁行为。

第6篇

本文作者:王俊丽聂国兴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提高办学门槛和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

应改变目前生物技术专业设置混乱的状况,压缩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的办学规模。生物技术专业应由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或者确有办学实力的地方性大学承办,对于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师资薄弱的高校建议其不再开设生物技术专业,同一地区多所学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可以合并,把国家有限的教育投资和优势资源用在培养生物技术精英上。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开发人员培养周期长,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算是刚刚入门,只有在研究生毕业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具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能力,而大多数生物技术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研究开发型人才[7]。因此,研发人员的培养责任更多在于企业本身。但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刚刚起步,相关企业多数规模小、资金少,无力承担研发人员的培养责任,而且我国的企业家们目前还普遍缺乏培养人才的责任感,每招一个员工就想让他尽快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认为培养人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情。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情况可以看出,很多具有高深理论素养、缺乏动手能力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已不为企业所青睐,企业欢迎的反而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由于理论水平不够,永远只能做熟练的操作工,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和开发新产品无能为力。企业要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要想扩大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还得依赖既懂理论又有技能的人才。因此,有必要革新办学机制,建立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培养大批精通理论、技术和管理的业界一流人才。

进行课程体系和教材改革

我国的生物技术专业具有多元化特点,分布在理、工、农、林、医、师范等各类大学,不同类别学校的特点和优势不同,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也不完全一样。为体现不同类别学校的培养特色和满足职场对不同类型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制定各类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特色培养方案,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培养出合格人才的保障,而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尖端学科,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相应的新学科不断产生,而新学科的产生是继承和发展旧学科的结果。这样新学科之间、新学科和旧学科之间就出现了知识内容的渗透和交叉,反映到大学课程体系中就是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叠较多。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必须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改革。要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及时更新陈旧的教学内容,变革传统的课程结构,对旧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整合和重组。由于生物技术专业强调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理论课与实验课应分成不同的课程体系,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形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必须依赖教材建设。教材改革是生物技术专业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目前高校教材种类繁多,同一门课有多种版本的教材,不同教材的侧重点不一样,知识结构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程度也不一样。为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应该使用系列的专业课教材。建议国家建立专门的生物技术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其成员应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结合不同类型高校的培养方案,编写系列教材,每2~3年更新一次。各地区或各高校也可参考国家统编教材,编写适合自身教学与发展需要的系列教材。

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国内重点高校应多与国外生物技术专业办学成功的高校进行交流,定期派遣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并聘请国外有经验的高校教师来国内讲学。另外,国内的普通高校应与重点高校加强联系与合作。重点高校由于拥有更优秀的师资、更多的国家投资和更广泛的信息资源,不仅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还应对普通高校进行“帮、扶、带”。在政府指令和双向选择下,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实行手拉手的合作,重点高校定期派遣优秀师资到定点合作高校进行教学服务和教师培训。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适用人才,所以高校不仅要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还应熟知社会需求。因此,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高校不能回避的现实。这种联系应该是双向的,不能仅仅是把学生送到某个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就够了。学校还应经常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和交流,让老师了解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聘请企业的高管和技术骨干到学校讲学,向学生介绍产业发展状况和企业需求,并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与企业的联系不能眼光只盯着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还应和当地不同层次的生物技术企业加强联系,了解不同层次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毕竟国内生物技术产业还比较薄弱,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企业还廖廖无几,能够大量吸收毕业生的还是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通过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可以明晰高等教育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改善生物技术产业高层次人才结构,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科学发展。

高校应密切关注和指导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2007年,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并计划在2020年建设成创新型国家,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桥头堡,专家学者应积极向高校献计献策。笔者认为,高校确实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要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单靠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素质需要从小抓起,尤其是中小学时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但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就是一种应试教育,重应试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没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就是高校的生源,而高校要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扭转这些学生十几年养成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并把他们培养成既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难度极大。但有一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那就是基础教育之所以围绕高考指挥棒转是与高校的招生录取标准密切相关的。如果高校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小学教育就会专注于争取好的考试成绩;如果高校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小学教育就会着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因此,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思维和行为。如果大学只关心自己内部的事情,不去考虑中小学的发展,那么中小学的教育状况是难以改变的。过去几十年里,大学极少关注中小学校的教育情况,没有真正为改进中小学教育切实做些事情。现在是我们应该做些事情的时候了,首先要呼吁提高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加强生物基础教育;其次高校应与当地的中学密切联系,经常对中学生物教师进行培训,并指派有丰富教学经验并懂得中学生心理的教师定期到中学去讲课,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还要参与和指导中学生物教材的改革,使中学生物教育与高等生物技术教育相衔接。

第7篇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要健康长寿,须遵照“健康4+1”法则:健康四大基石的同时,1就是在日常饮食以外,额外补充一些人体缺乏的必要物质,其中卵磷脂是最重要、最缺乏的。

肉蛋奶里含有胆固醇,很长一段时间内绝大多数人每天吃进的肉蛋奶很少,吃进的胆固醇就很少,这就产生两种结果:

1.由于吃进的胆固醇很少,吃进来的胆固醇就很珍贵,人体就必须反复地利用后再排出体外:肝脏中的部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储存在胆囊中,吃饭时胆囊收缩胆汁酸排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但只有5%的胆汁酸随大便排出,其余的95%的胆汁酸回到肝脏被再利用,肝脏只把很少的胆固醇转变成胆汁酸,又平衡了,胆固醇消耗得慢。

2.由于人类长期吃进的胆固醇很少,人体只需合成少量的平衡、溶解“胆”固醇的有机“碱”磷脂――胆碱磷脂(学术名“卵磷脂”),就与胆固醇平衡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人们吃进各种油肉蛋奶、胆固醇明显增多,但是人体合成胆碱磷脂的能力没变,还是很低,二者难以达到平衡,中年以后,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地出现(1)血管中卵磷脂过少,不能控制胆固醇而沉积到血管壁上,加速动脉血管硬化,形成冠心病、脑血栓、心肌梗死等(2)胆囊胆汁中的卵磷脂过少,不能完全溶解胆固醇,就可导致胆固醇析出、结晶,形成胆结石(3)肝脏中卵磷脂过少,不能把脂肪完全运出,形成脂肪肝,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4)大脑中卵磷脂过少,形成的“电流”――神经信息传递物质“乙酰胆碱”过少,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老年痴呆症(5)血淤症、高血粘、微循环不良最重要的病根是:红细胞膜上卵磷脂过少、胆固醇增多,变形能力差,当流经狭窄的毛细血管时不能变成扁平的子弹头状,显得过于肥胖,流动缓慢,使心肾等重要脏器血液量减少。

总之,人在成年后都存在持续缺乏卵磷脂的情况,遗憾地是在出现重病之前觉察不了,导致古月、高秀敏、侯耀文、王群……悲剧不断发生。关键是:我们不可能回到古代吃糠咽菜、不沾荤腥的饮食,既要享受生活,又想健康长寿,就不能听天由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强调额外补充足量的卵磷脂,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顺应人类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

摘自《养生大世界》

第8篇

 

一、分子水平的克隆—PCR技术

 

该科技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

 

PCR由三个基本反应步骤:①模板DNA的高温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 DNA解旋,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②模板DNA与引物的低温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 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适温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二、细胞水平的克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是用酶解法将组织碎块分离成单个细胞,用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在体外适宜条件下使细胞生长繁殖,并保留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一)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

 

1.培养液

 

现多用合成培养液。合成培养液有多种,不同培养液适用于不同细胞。可根据培养细胞的特殊要求进行添加:抗生素、有机补充物(如丙酮酸钠,谷胺酰氨等)、促细胞分裂因子(生长因子类的FGF等)、贴壁和铺展因子(如胶原蛋白,纤粘蛋白等)。

 

2.血清

 

在细胞培养液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血清方能获得成功。血清中除了含有细胞生长的部分氨基酸外,还有促进细胞生长和贴壁的成分。不同动物血清的作用差别很大,即使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也很显著。不同种细胞要求血清量也不同,大部分细胞生长液中加入10%血清已可满足细胞生长要求。目前国内外正在研制无血清培养液,以避免血清中某些物质对细胞生长和病毒复制的影响。

 

3.PH

 

细胞生长的PH为6.6-7.8,但最适PH 7.0-7.4。培养液中的缓冲体系主要是碳酸氢盐、磷酸氢盐和血清。

 

4.温度

 

细胞培养的最适宜温度应与细胞来源的动物体温一致。

 

此外,成功的细胞培养还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洁净的培养器皿。

 

(二)细胞生长的三个阶段

 

1.潜伏期

 

细胞从接种到贴壁生长繁殖的一段时间。

 

2.指数生长期

 

指数生长期是细胞活力最好的时期,在接种细胞数量适宜情况下,指数生长期持续3-5d后,随细胞数量不断增多,生长空间日趋减少,细胞相互接触汇合成片,呈现接触抑制。而恶性细胞则无接触抑制现象,因此接触抑制可作为区分正常与癌细胞标志之一。

 

3.停滞期

 

即细胞数量达到饱和密度后,细胞与营养液的交换面积减少,代谢产物积累,PH下降细胞停止增殖,进入停滞期。

 

(三)动物细胞的培养

 

1.原代细胞(primary cell)

 

动物组

 

织经胰蛋白酶等消化、分散、获得单个细胞,在培养皿中大多数组织均可制备原代细胞,但生长的快慢及难易程度不一。原代细胞一般对病毒较易感染,尤其是来源于胚胎或幼畜组织的细胞。

 

2.二倍体细胞株(diploid cell strain)

 

将长成的原代细胞消化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传代,其细胞染色体数与原代细胞一样,仍为二倍体。此种细胞数量可扩大,对病毒的易感性则基本无变化。

 

3.传代细胞系(establishell cell line)

 

与上述两类细胞不同,这类细胞在传代过程中染色体发生异常变异,在体外可无限制分裂。

 

三、个体水平的克隆—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所谓细胞核移植技术,就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穿透等有性过程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新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

 

(一)供体核的获得

 

供体核可以是早期胚胎细胞、胚胎干细胞和体细胞。早期都采用合子核到64细胞期的胚胎细胞核质体分裂球作供体细胞核,80年代开始,随着胚胎干细胞(embryo stem cells,ES)的建立和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胚胎干细胞在核移植方面的应用前景寄予厚望,但ES建系太困难,仅在小鼠上获得成功。1997年 Dolly羊的出现,开始了体细胞的核移植,并发展很快。

 

(二)受体细胞去核

 

作为细胞核移植的受体细胞主要有三类:去核的卵母细胞、受精卵和2-细胞胚胎,其中卵母细胞应用最为广泛。研究证明,体外成熟培养的卵母细胞核移植成功率不如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其原因可能是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来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其活动有可能受到抑制。

 

(三)核卵重组

 

在显微操作仪操纵下,用一直径接近卵裂球大的移植针吸取一枚分离出的完整卵裂球,注入去核的受体卵母细胞的间隙中,根据移入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带下移植和细胞质内注射。在移植针移开后,对移植卵裂球上方的透明带施加压力使卵裂球与卵母细胞接触。

 

(四)细胞融合与激活

 

由于卵细胞去核过程中破坏了卵膜和一部分细胞质,若直接移植,成功率很低,故需对重组胚融合,其采用的方法有仙台病毒法、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融合法、钙离子载体、乙醇、蛋白质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电融合法更常用。

 

(五)重构胚培养与移植

 

重构胚需一定时间的培养,方可移植到受体,家兔和猪重构胚在体外培养24h以内,就可通过非手术移植,而羊和牛重构胚所需培养时间较长,一般发育到囊胚或桑椹胚时移植。

第9篇

集团企业管理部:

丰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按照集团杨总的批示要求,2020年总结补充情况汇报如下:

一、干部任免情况

经2020年8月25日集团党委会会议决定:史云鹏同志任丰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推荐为董事、董事长人选;赵邵宇同志任丰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推荐为董事、副董事长人选。

二、资金情况

1、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的 14,124,293 股股份,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完成股份登记。共募集资金 19,999.9989 万元,新增中国农垦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和北大荒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 名股东。

2、2020年度借款余额167759万元,均为流动资金借款。

三、招标情况

1、公司信息化平台于2020年11月2日提交北大荒电子招标平台,经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管理中心审批,最终委托北大荒招标有限公司招标,于2020年12月3日开标评审完毕,中标方为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2、公司IPO项目招标于2020年11月17日提交北大荒电子招标平台,经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标采购管理中心审批,最终委托北大荒招标有限公司以邀请招标的方式招标,券商项目于2020年12月25日开标评审完毕,中标方为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项目于2020年12月28日开标评审完毕,中标方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四、采购情况

全年采购猪原肠约1891万根;采购半成品肠衣约6万根;采购粗品肝素钠约17958亿单位。

五、项目建设情况

公司2020年完成宜昌厂区消防系统维修工程,肝素一二车间升级改造工程,污水厂改扩建工程。

六、技术团队情况

公司一直奉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努力打造专业的技术团队。公司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公司建立了考核激励制度。每个月都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公司不定期派员参加各种专业学术会议,开拓视野,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第10篇

该公司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为一体,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博奥赛斯拥有强大的研发背景,具有一支由多名相关专业的博士和硕士组成的研发队伍,并在医学检验领域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曾获得科技小巨人企业证书,科技型中小企业证书,高新科技企业证书,专精特新产品认定证书等荣誉。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863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被评为天津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

据介绍,现阶段博奥赛斯正致力于研发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生物诊断试剂和技术,将最新的生命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领域,以更安全的检验和更准确的诊断为不同疾病提供创新的个体化诊疗解决方案。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可分为化学发光(CLIA)和床旁诊断(POCT)两类,并且仪器和试剂均配套生产。CLIA试剂覆盖传染病、高血压、肝纤维化和肿瘤标志物等十大系列,仪器涵盖半自动、全自动管式和全自动板式等配套产品。而POCT试剂覆盖食品安全系列胶体金产品和心肌标志物系列荧光定量产品,并配有相应仪器。

谈及公司产品的核心优势,展会现场的工作人员以公司此次参展主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为例,给记者做了详细的说明。他告诉记者,与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相比,博奥赛斯的产品实现了多通道,高通量的快速分液,一次性Tip头容量大,连续分液速度快,而且无交叉污染。其次,来自博奥赛斯的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多元化,具备单板、多板、拼板、随机、批量和急诊等检测模式,并且样本可以随到随测。同时,博奥赛斯还开发了条码识别样本功能,与医院LIS/HIS系统联网,实现数据共享。除此之外,产品还具有先进的微压检测,液面和凝块探测功能,共有48个试剂位,可以满足多项目同时在线操作需求。

作为生物科技领域一直走在体外诊断行业前列的优秀企业,博奥赛斯始终以高科技、高效益、规模化作为长远的发展战略,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现代化经营管理为基础,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质量为保证的服务理念以及务实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致力于生产出更多优质产品服务于社会医疗事业。

在展会现场,博奥赛斯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公司的营销网络已遍布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七片区,并且每个大片区均有相应的工程师负责售前和售后工作,但在西南片区特别是云南的业务还不是很多,需进一步拓展和扩大。所以,博奥赛斯想通过南博会的这个平台,把西南地区的销售网络建立完善,同时也将已有商邀请过来,创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开发新客户的同时维护已有客户,巩固市场格局,深化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南博会作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重要桥梁,已成为博奥赛斯和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此外,工作人员还向记者表示:“博奥赛斯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更多地是在专业性展会上与行业内人士进行交流,缺乏与普通大众的‘亲密’接触。南博会作为高水平的综合性展会,观展人员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和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因此,本次南博会和青年创新企业展区给了企业绝佳的机会去直观地展示产品,与民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这是让高科技走进生活、亲近大众的积极尝试”

第11篇

“喝酒吃药”,原本是说道近年A股基金的致胜秘笈。在海外投资中,近年来同样也有一个“吃药”行情。

仅以跟踪指数的美国ETF中,两只相关的ETF————生物科技指数(代码IBB)和医疗指数(XLV)为观察。生物科技ETF,目前市值22亿美元左右,市盈率8倍,近1年涨幅36%、3年涨幅70%、5年涨幅50%,2003年至今的10年涨幅172%,年化收益17%。

医疗ETF,目前市值49亿美元左右,市盈率10倍,近1年涨幅29%、3年涨幅42%、5年涨幅11%,2003年至今的10年涨幅48%,年化收益4.8%。而同期的纳指ETF,近1年涨幅12%、3年涨幅47%、5年涨幅18%、10年涨幅160%;标普500ETF,近1年的涨幅12%、3年涨幅41%、5年亏损6%、10年涨幅56%。

通过这一短、中、长期的比较,生物科技ETF无疑是大赢家,无论1年、3年、5年乃至10年,都战胜了纳指和标普;医疗ETF近1年的涨幅有优势,3、5、10年的涨幅相比纳指ETF、标普ETF,有输有赢,但大体上并不差多少。这说明“吃药”行情是有实质意义的,也是具有操作性的。

尤其重要的是,在美国金融海啸时,纳指ETF从2008年时的最高点跌至2009年时的最低点,跌幅高达54%,而同期的生物科技ETF,跌幅仅33%;医疗ETF跌幅38%,这表明“吃药”行情,在遭遇系统风险时更为抗跌。

大盘上涨时,不输其他类股,大盘下跌时,跌幅明显小于其他类股,生物科技类股票的这一特性,早已被国际投资界认可。在海外的资产配置、投资组合中,生物科技类股票以及基金,是牛熊两市均可不断买入和长期持有的品种。10年来,它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因此,更值得内地投资人作为替代A股的长期投资标的。还据海外财经媒体分析,生物科技基金从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至今,4年下来,收益可达50%,超过MSCI新兴市场、HSBC矿业指数的表现。由于它的出色表现,其在投资组合中的地位日趋显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科技类产业相较其他产业,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医疗、制药的产品周期相当长,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较低,在投资组合中一直具有防御特性,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现状下,更具抗风险性;二是随着全球老年人口渐增,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必将给生物科技、医疗制药带来更多的商机;三是随着生物科技的突破性发展,类似口服C型肝炎药物、新艾滋病药、减肥药等一些新药问世或进入临床应用,将给相关药企带来可观和持续的利润,新药又有专利保护,这又给持久的成长性带来了保障,这都是生物科技基金可以长期看好,持久买入的依据和理由。

中国香港基金市场有多只生物科技和医疗基金,有以跟踪参照纳指生物指数的为一类,如富兰克林生物科技新领域基金;有以跟踪参照MCSI医疗健康指数的为一类,如景顺医疗健康基金,前者类似美国生物科技指数ETF,后者就是美国医疗指数ETF。从短、中、长期收益观察,生物科技优于医疗健康,这些基金的买入门槛并不高,千元港币就可做月供。

在这些海外的“吃药”基金中,可首选富兰克林生物科技新领域基金。该基金2000年成立,1年、3年、5年、10年的累计收益分别为38.26%、66.59%、61.15%、178.41%,最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遭受金融海啸,年跌幅仅8.53%,抗跌性十分明显。

第12篇

这个关於蚯蚓的故事其实是对年轻人的鼓励。当一个人什麽也做不到时可能会埋怨自己的命运或际遇,可事实上也许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有领悟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技巧积累经验,就像抓蚯蚓一样,其实遍地都是蚯蚓与机会,端看如何发现和如何抓取而已。路很难走,成功非不可能,但需要不断的努力。这是香港生物科技联会创会主席、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亚太地区主席,有着“香港生物科技之父”美誉的卢毓琳先生对年轻人的期望和启示,亦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领悟到身体力行实践着的智慧和经验: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懈努力勤奋前行。

生物科技,坚持大半生的梦想

大学修读化学又曾在加拿大剑桥纪念医院担任临床化学主任的卢毓琳先生,凭藉着专业经验和眼光非常看好生物科技这个相对空白的市场前景,加入了美国伯乐公司。他在伯乐从最基层的职员做起,在三年之内一路飙升至经理乃至全国市场销售总经理。工作的第三年,卢毓琳先生对老板坦言希望在将来能回到东南亚工作,开发市场。老板的答复是:“你要证明你有这个能力。”於是卢毓琳在接下来的两年用实力答出了漂亮的业绩单。

1985年7月12日,是卢毓琳先生记忆中非常深刻的一个日子,他和许多同样希望担任亚太区负责人的同事一起竞亚太区总经理的位置,在一个小时坦白真挚而毫无花巧的演说之後,老板说:“卢毓琳,这个工作是你的了。”就这样,卢毓琳先生成为了第一个被美国公司派回东南亚担任亚太地区总经理的中国人。

卢毓琳先生说:“作为一个领导,必须要搞好两方面的关,一是和客户的关,二是和手下员工的关。如果客户和同事都和你建立了良好的关,信任你,那麽这个领导的位置才能坐稳。”作为整个亚太区的负责人,卢毓琳先生亲自去到每一个国家接触当地客户,解当地做生意的方式,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同时在工作中“拿薪水不拿功劳”,充分信任部属,将权力下放,给手下充分地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获得的成绩功劳归还下属,因而得到了所有同事部属的尊重。卢毓琳先生笑说:“懂得如何把底下人提拔起来,才是高手。”所以在卢毓琳先生离开伯乐转投珀金埃尔默公司後,再没有一个亚裔可以全盘把握好伯乐公司整个亚太区的生意,而他是目前唯一一个。

珀金埃尔默公司与卢毓琳先生对生物科技发展的理念一致,始终致力於“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在环境、食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这正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卢毓琳先生一如既往地致力於促进香港生物科技事业的发展,被誉为“香港生物科技之父”。他总是说:“生物科技是一项还原大自然本来面目的研究,可以全方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素。”在卢毓琳先生看来,生物科技和其他法律、财务、社会学、金融、电脑及医学等行业都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生物科技是一个纵横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综合性行业,能改变法律,甚至改变人对伦理道德的全新看法,对许多不同的行业都会造成强烈的影响。所以生物科技的进程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基础研究,第二是应用研究,第三是生物大经济。有做好了基础研究,才能继续做应用研究,也有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才有意义,同样,最终将研究的结果推向市场是必然的最後一步,即科技实践於经济的发展。

在目前的中国生物科技市场上,基础研究至关重要,让大家都来解生物科技是推广的第一步,所以卢毓琳先生目前在香港的主要目标就是不停地推广生物科技这个概念,让更多的人解它,使其深入人心。卢毓琳先生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提起生物科技时,每个人都能对生物科技的概念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就是一种普及性的概念推广和灌输。

而从市场的角度看,卢毓琳先生认为,生物科技的市场要发展,首先必须发展起大量生物科技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力度上不断加强。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的生物科技就是由中小型企业做起,逐渐发展壮大然後产生具有影响力和标杆作用的大型企业。所以一定要成行成市,才能出现大企业。正是因为卢毓琳先生始终坚信生物科技一定会推动香港各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坚信生物科技的发展力,才如此不遗力地尽心推广。

2008年9月份,卢毓琳先生将从珀金埃尔默公司辞职,离开工作多年的岗位,的确有些许不和怅然,但是卢毓琳先生对将来可能面对的新领域的挑战更加跃跃欲试,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心胸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实,用智慧来分出前与後,一切以大局为重。”

因材施教,为社会发展而奔走

除了担任珀金埃尔默的亚太区主席,他还担当着不少社会职务以及大学的教授,其中有香港生物科技联会创会主席,香港中华厂商会创新科技委员,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的客座教授等等。在社会活动中,他总是力图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目前,卢毓琳先生在四川省设立了以他的两个儿子名字命名的 “明理教育基金”,专门为家庭条件穷但是成绩好的学生提供帮助。但以区及女学生优先考虑,因为“中国的教育对女性的培养不注重,所以我们会多关注女性,优先考虑最穷和成绩最好的”。而对四川拔尖的重点中学――西川中学,卢毓琳先生亦有份创办,为学生提供了最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最好的资源。同时,他还捐出了几十万元,资助了数十个学生。对於学生和青年人的教育,卢毓琳先生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他说不同水平的年轻人有不同的教法,不能给所有学生设定的目标都是清华北大,但是不管怎麽样,所有的年轻人都一定要学会做到三件事情:第一,每天进步一点点;第二,懂得快乐;第三永不後悔。有做到了这三件事情,才能真正进步。卢毓琳先生表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定高水的目标,有时候目标太高反而会挫伤前行的积极性,所以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很重要。而不管目标是什麽,在哪里进行学习生活,都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构筑身边良好的朋友圈。

今年发生的震动全国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如何更好地进行後重建工作,如何避免大难之後的疾病问题,更是卢毓琳先生所关注的焦点。四川地震埋葬了近十万人,还有老鼠、猫、狗等等,疾病极其容易传染。在这种情况下,卫生防疫站的建立变得至关重要。卢毓琳先生仅凭一己的号召之力,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独立建立起了18个防疫站。他笑说:“你做成一件事情,肯定不是靠自己一个人,而是有一群人在帮你。我打电话出去,每一个接到电话的人都爽快地答应支持,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为了表达对捐赠者们的感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卢毓琳先生考虑得相当周到。他和中国预防疾病中心联,提议他们给所有捐赠者写感谢信,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站上对捐赠的公司进行宣传,同时还积极努力筹备在北京举行的感谢会,让大家的沟通更为紧密。所有的细节都在卢毓琳先生的思虑周详下逐一被敲定。

同时,卢毓琳先生作为生物科技方面的资深专家,还应承中国预防疾病中心,在奥运结束之後,参与启动两个很少人关注的项目:一是流感和禽流感这种世界性的传染病;二是反恐,包括细菌试验和水污染的检测,为国家安全人民健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因为此类生物科技医学方面的贡献一直都是卢毓琳先生最想做的事情。

成功之乐,在於看见他人的成功

卢毓琳先生说,他追求的梦想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他总是强调,这些梦想和社会服务的工作也都不是一个人在做,而是集体的力量。管如此,年轻时的卢毓琳先生依然遇到许多的质疑:“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你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认为你一定在里面赚了很多钱,或者为国家做事是不是想要拿政府的好处等等。闲言碎语很多。不过这麽多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了一切。我卢毓琳是什麽样的人,经得起考验,现在人家再看我就没人怀疑了。”一路走来,就算被别人认为是雷锋或傻瓜也罢,卢毓琳先生依然坚持着,而现在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亦不失为莫大的安慰。

即使现在卢毓琳先生身上已经被加诸多种荣誉,他谦逊地表示其实始终没有刻意追求“成功”二字,是一直相信且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论是哪方面,帮助别人还是帮助社会帮助国家,都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他说,成功是别人给的,尊重也是别人给的。“作为一个能感觉自己是成功的人士,成功不能用钱去代表,而需要社会去肯定。”

在事业上,卢毓琳先生笑称自己是一位高级打工者,在政治上也不曾想获得如何高的职位。成功对他而言,是可以影响别人,使受影响的这个人成为国家的栋而非社会的麻烦。他始终享受着帮助人的快乐,常常帮助身边的年轻人,帮他们取学习的机会,教导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看着年轻人在他的帮助下能茁壮成长,能成功,能得到快乐,就是最大的成就。

卢毓琳先生说:“我的价值观不在於钱或名誉,而在於别人的成功,我帮助过的人的成功。看见他们成功,我很快乐。其实关於成功这个问题,就在於你的价值观定位在哪里,做到了梦想做的事情和开心去做的事情,就是成功。”

在教育方面,卢毓琳先生也是抱着极为放和宽容的态度。他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该充分享受成长的乐趣,孩童的时候天真,年轻的时候轻狂,少年老成不为他所欣赏。对於自己的两个儿子,卢毓琳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们快乐,多去帮助别人,多结交一些益友。教育无完法,顺其自然即可。“我对他们的要求不高,要孩子没有危害社会,日子过得有爱心而且快乐,朋友就会多,朋友多,关心朋友,自然有人去帮助你,获得成功。”他的两个儿子也不负所望,渐渐地继承了父亲的爱心和热心。“我的大儿子很喜欢帮助别人,我的小儿子总是挑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去做,譬如照顾艾滋病人、照顾孤寡老人等等。他们都很有爱心,自己也很快乐。”

从零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今卢毓琳先生正兴致勃勃打算投入新的梦想。“今年9月我就会离开珀金埃尔默公司,接下来要去哪里还是未知,但是我希望自己能从零开始。”从零开始不意味着以前的一切,而是说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抱持着“从零开始”的良好心态,不为以前的成就所牵绊。“过去的已经过去了,都已经是历史,做人不能永远怀念过去。明天的结果,才是你的成绩表,才是别人承认的结果,要一切向前看,这是我的心态。”卢毓琳先生如是说。

他说现在每天都注意自己的食量,每天减肥一点点,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说他的英语、普通话、电脑都不行,要多学一点,努力讲得更好,让更多人明白;他说他要开始学习游泳,学会在水中换气,每天多游一点点就很开心;他喜欢唱歌,但是不专业,已经找了上海的老师来教自己,一天多掌握一点唱歌的技巧。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被卢毓琳先生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享受着现在的生活,享受着身边的快乐,从不吝於表达对妻子和儿子的爱,信奉绅士风度的礼仪,感谢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对自己的支持,对於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快乐一点点,心怀平和,充满激情,对人生随时待命,对梦想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