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理论

高效课堂理论

时间:2023-06-07 09:0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课堂理论

第1篇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倡导高效备课、高效讲解、高效互动和高效训练相结合的理念,抓住备课、讲解、互动和训练四个环节具体阐释了高效教学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备课高效是前提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高效备课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教参和素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问题和练习。笔者在正式上课前从这六个方面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吃透高考大纲的要求,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常识。精心准备教学所用的鲜活素材也是基本要求,尤其要针对不同的授课要求准备不同的素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高三复习课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把抽象理论具象化,还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设计课堂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和相关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恰当的提问和练习,空洞讲解说明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所学内容。笔者站在高三学生复习的角度深入思考,精心备课以区别于新授课,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对比以前在上高三复习课的情况,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复习课的备课有了清晰的思路,区别于以前复习课仅仅是找若干个题目让学生练,现在我能从教材、教参等六个方面全方位备课,使得高三的政治复习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把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运用起来,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讲解高效是基础

系列论文指出:高效讲解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课堂上的低效讲解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教师唱“独脚戏”,缺少师生互动;讲解过多过细,重难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空洞,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等等。对此笔者也感触颇深,这些“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的低效讲解的情况,在笔者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而论文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强调要注意讲解的针对性、启发性、透彻性、趣味性、感情性和迁移性。

要提高课堂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讲教材的重点、难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和学习的盲点。这一理念在高三复习课上格外重要,为此我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重点难点,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涉及的所有知识要点细心梳理,坚决把简单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压缩下来,重点放在重、难点的点拨和讲解上,即把知识点讲透,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这一课知识点从趣味性着手有点困难,但是比较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的美感和魅力”,为此我选取钱学森的事例来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三、互动高效是关键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互动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

高中政治课教学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实施高效的师生互动。而且很多情况下,教师觉得互动的意义不大,特别是复习课。一般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基本很少和学生互动,即使有也是浮于表面的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就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倦感,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厌学。学习了系列论文后,笔者体会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具体在文章提供的方法指导下设计好课堂互动环节。

笔者按照论文提供的思路,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的兴趣。从钱学森报效祖国,到今天很多公派留学人员没有按时回国的对比中,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讨论的兴趣。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论文给我的启发良多。

四、训练高效有保障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训练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保障”。虽然在以前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课上,笔者也很重视课堂训练,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选题欠妥,题量不当,指导不够等问题。虽然也知道要认真精选典型例题在课堂训练使用,但在如何选取例题和练习上没有清晰的方法指导。按照论文的方法,笔者在这次比赛中精心编选训练题目,注意典型性、提高针对性、把握难易度,特别注意强化答题规范的要求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对于主观题,还进行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能力。比如笔者采用12年四川高考题,原题是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笔者还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谈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这样把一段材料多角度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宽度和逻辑的严密性,使得课堂的训练紧凑而高效。

第2篇

一、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的导入也是一门艺术,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导入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地理导入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概括性等多方面的优势,在上课之初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紧紧跟着教师的授课进度进行思考。当然,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让自己的导入与教学内容密切的结合,这样的导入语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导入语。例如,笔者在讲解《海陆的变迁》这一部分知识时,没有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语言导入,而是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精心剪裁的火山喷发与地壳巨变的视频短片,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感受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的变迁。通过画面感十足,有一定气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入到一种渴求知识的意境中,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前期效果。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忽视的第一要素就是学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但是长期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教师习惯于自顾自地进行授课,学生的参与度是比较低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不可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笔者在讲解《世界的语言与宗教》的时候,考虑到班里有一些外地的同学,他们肯定也会一些家乡语言,然后让外地的同学说一些家乡话,让班里的同学感受一下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形式。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对语言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构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思维会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不仅不会走神,而且会自主的进行探究合作,最终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应该发挥相应的转变。传统课堂中,一些教师习惯于自己的讲解,而不太重视学生的参与。这种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改革大形势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逐渐向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转化,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行为,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和学生构建一种全新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往往是不对等的,教师处在高高在上的地位,学生往往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至少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之间是不对等的。但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师生关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了,在教学之余,教师应该利用一些课下的时间了解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之间平等的友好关系。

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在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地理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地发挥。若想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必须重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努力构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种学习方式,便于学生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发挥,有利于开放性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能够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小组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不同水平,不同性格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虽然兼顾了不同同学的差异,但是也必然会有考虑不全面的地方。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虽然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的设计安排,但是也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一个查漏补缺的机会。

五、结语

总之,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地理课堂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每个地理教师也不断结合课改理念进行自身教学模式的调整。每个教师结合学生特点,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去,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必然大大提高,素质教育也必然一步步落实。

作者:王英春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十中学

第3篇

一从实践出发,初步探索尝试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尝试了利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的授课活动。从上学期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到这学期的高效课堂探索课,逐步深入和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究竟怎么样才能高效。依据时间分配的要求和讲授要求,还有各种理念和原则能否保证实现高效的课堂。在我看来,有些方法理论是通用的,有一些则因学科而异,因学生而异。对于师生互动这个环节的摸索探究是我感触最深的。主要就这方面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堂好课离不开充分的备课,预设各种问题情境和对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层层剖析。因为是新教师,所给的准备时间很充足。我也是下足了功夫,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书籍,整理课程环节,制作课件,设计板书,忙得不亦乐乎。将要授课的班级是没有教过的学生,对他们不熟悉、不了解成为了我这堂课最大的一个障碍。

我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是“幂函数”,为了课程的新颖,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总结出一套画幂函数大致图象的方法让学生练习。这个部分是数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困难。一般都采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更易于接受和记忆,并利用课件演示辅助教学。带着对知识点的逐个分解细化及各个环节的有效设置,我自信满满地进入了课堂。但是最终还是问题不断。最开始的部分,我用提问的方式从指数函数定义过度到幂函数的定义,但是学生把第一个定义就回答错了。我有点遗憾地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与我之前设想的有偏差。并开始后悔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没有了解到他们的心理状况。因为听课教师多,学生一定比平时紧张和拘谨。而我创设的情境都过于严肃,不利于调动气氛,有些压抑。之后的教学也验证了我的推测,叫了三名学生到黑板前画图像,只有一名学生画对了,另两名都是懵懵懂懂,无从下手。再后面的教学我有些畏手畏脚,不敢再与学生互动了,只是自己讲完了整节内容。当时的想法就是学生活动不好把握,如果放手太多,完不成课程内容。课后与师傅和同组教师进行交流评课,指出的缺点集中在对学生情况不了解导致课程难度偏大。后部分教学使学生接受起来较被动,有点枯燥乏味,学生的印象不深,记得也不多。我自己也在反思,不能把精力都放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还是应多了解掌握学生状况,以此调整课程设计。无论之前的方法多优越多经典不适用于自己的学生就是失败的。同时也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调整课堂教学进度的紧迫与学生活动太过灵活之间的平衡。

二总结宝贵经验,注重理论提升

首先,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可以帮助提高课堂的效率,导学案确实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根据学生层次设置自学案、导学案、学案。对于课堂用到的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课前解决,也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想法和问题来到课堂。在宏观上就能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和目标。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更便于在授课中的师生交流。

这种学习方式本身挺好,但是对学生自主性要求很高,我觉得应该持一种中立态度,与实际情况真正结合到一起并能经过考验才是行之有效的,不要拘泥于形式。因为没有作为考核项目,课前布置的导学案部分学生并没有自主完成,有时候课业的紧张和作业的繁多也使得导学案被搁置一边,很多教师都是在课上领着学生一起学习导学案,这就失去了自主学习提前预习的意义。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设置适当安排导学方式才是良策。

其次,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需要一个和谐氛围。师生、生生之间要融洽、关系协调,要有互动的需要和欲望。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尽可能地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体验,双方以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相处。

师傅孟老师平常上课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经常以抢答的形式提出问题,并根据题目难度设置分数。班级的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各组学生争先抢答,气氛很活跃,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有时候同组同学没答对其他人还帮忙纠错改正。最后根据积累的分数在阶段性的评比中给予奖励措施。在课堂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通俗的说,把学生的思维带起来了,跟着老师走就是好方法。

第三,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并增强其趣味性。互动离不开设问,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尽量体现几大特性———自然性、趣味性、挑战性、差异性、连续性和开放性,为了能引发学生深思、设想、发表见解、争论,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高效的设问应避免表面性、习惯性、单一性。避免一些可回答可不回答的问题,还要注意问题的数量,问得过多学生产生了倦怠思想,也会感觉到上课很累。所以,多思索多总结问什么,怎么问也是加强互动效果的关键。慢慢地,形成教师自己的一些互动风格。

最后,要注意把握最佳时机,实施互动计划。课堂教学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成功的互动应该达到一种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有计划且目标明确的境界。其实教学过程具有动态的特点,学生有可能随时会向教师提出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要求,或者开始学生并没有互动的欲望,教师应善于捕捉互动的最佳时机,随机应变。由于教师的启发和提示,引起了互动的兴趣和需要,也可能出现在原本没有安排互动活动的教学内容上,只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改变既定计划。

三逐步加深认识,加强实践效果

高效课堂理论的指导和教师自己总结的一些心得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无论自己多么“富有”,不去用它们指导学生帮助别人,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没有在实践中磨练,在教训中成长的理论经验也早晚是过时的资源,最终无法使用。

秉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这些简单而实用的理念,这个学期高中部又开展了高效课堂探索课的教研活动。我认真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把这段时间学到的方法技巧应用到了课堂中,来检验在实践中的效果。不出意料,明显比以前的课要好多了。这次授课的类型是习题课,我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导”的作用,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有好几次都是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举手回答问题,看着学生们的配合,我想这是所有身为一名教师的最大愿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班级的学生是我所负责的提高班所在的班级,比以前要熟悉很多。看来,课堂的效果真是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逐步加深的思想认识让我领悟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重要和意义,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教师是引领者是示范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有时候为了完成课程内容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他们较被动地接受知识,实质上也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师教课不是光把知识讲授完,还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思维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多思考多了解学情和学生,多总结经验方法,加上认真的备课。教师一定能凌驾课堂之上,游刃有余地把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各方面的因素,而学习的形式应该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意味着一定要把封闭的课堂转变为开放的,一定要把教学从单一灌输转变为启发探究式的学习。在与学生的互动上,无不体现出了高效课堂这些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大胆思考,大胆探索;学会专心聆听,细心揣摩;学会自由发言,清晰表达;学会坚持正确看法,用于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感悟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总之,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在短短的40分钟里,要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老师需要多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与学生合作,双方达到“情感融合”,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教师也同样体验与学生心心相应、心灵沟通的生命激情,使教与学逐渐步入真诚合作、交互共生的境界。

课改到了今天,对教师该如何上课如何教导学生,高效课堂的理论思想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从最开始的迷惑到期盼,质疑到慢慢探索,现在是全力支持、吸纳为己用。身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肩膀上的责任沉重而艰巨,但是我仍会继续在实践求真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做到真正提升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充实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实践理论。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授课方式和讲课风格。高效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也是给了教师一种新的希望,更是给学校一个更美好更开放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侯良.课堂互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昆明大学学报, 2006(3).

[2]曲洁.浅谈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模式[J].数学教学研究,2008(3).

第4篇

【关键词】多元学习理论;高效课堂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人一直不断思索、不断求证的过程。我们固然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更期待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一、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

1.基于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背景下,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讲授而进行的习题设计,学案是以习题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程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习题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是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部分构成,突出学习的目标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活动和课后反思,是教学平等、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活动平台。

3.探讨新的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讲解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案模式在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两方面还需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应该有机统一,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数学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探索智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八项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在某一智能或某几个智能方面突出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个性发展目的,强调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存在智能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而形成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其中,采用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低于30%,而采用主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则高于50%。

3.活动教学理论

简而言之,活动教学理论就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结合活动教学理论,数学课堂设计思想定位为“做中学”,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将学科教学活动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4.三种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于多元智能的训练,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学习需要;学习金字塔理论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学习策略;活动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内化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如何得”的学习手段。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各取其长,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实践,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高效生成的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完善

1.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渗透多元智能培养

要使数学教学达到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其根本在于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进行设计,在课堂的多样化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习得的评价。

2.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体现认知的逻辑过程,因此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等等,更要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品质”,就此,我们应该将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成可探究、可深入、可质疑的形式。

3.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根本就在于说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高效性,但这并意味着无论什么问题都直接进入讨论的环节,那种没有目的的或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低效的伪讨论。讨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同,更是思想的叠加交换,而不一对一的物质交换,努力的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去做、真正去想、真正去讨论、真正自主构建,而不是总停留在“行不行?”、“会不会?”、“好不好?”低水平思维状态。

4.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强调教学设计精准

有时候,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们将问题归结为学生活动多了,课堂容量小了,对此,我们要反思活动内容是不是重点?活动形成是不是恰当?教学内容符合不符合学情?等等,而不能以偏概全中。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以期课改更合适和更适合。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和实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更期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抛砖以引玉,毕竟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1日

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效课堂教学

一、 高效的课堂应该突出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主体”

1. 教师的“导学”作用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激励者、促进者、辅导者、调节者的作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作用。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师应变单一、呆板的传统教学为互动、形象的“导学”,引导学生在探求知识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讲课中所散发的创新意识与新颖的教学方法,变“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为“主动式”,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口语产生浓厚兴趣,在体验成功中增进了主体发展的欲望。

2. 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学习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相应的预期时,学习才可能是成功的。为了让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总目标都能由学生自己提出。许多课是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事先设计出各种任务、课题,但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己确立这些任务或课题中所包含的各个子任务,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确立子目标,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寻找达到各个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对初始的目标进行分解或将其转化为其他目标。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而且是自觉能动性的人看待。教师居高临界下,唯我独尊,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喂以知识”的学习者,课堂活动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的灵感就会被抹杀掉,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这是两极分化产生的根本原因。

3. 学习者在“做”中进行学习

课堂活动中,学习者在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中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操作对象,也就是说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学生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其潜在的假设是: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习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开发个人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实现远大理想奠定基础。这些品质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讲解来的,需要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随着年级的升高、掉队的学生也在增加,其原因在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参与不充分。

二、 高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高效互动的过程

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单向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在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就应该是多向的,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1)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2)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3)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专业以外的领域。

三、 高效的教学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想通过提问“Do you understand?”或“Have you any questions?”来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识;

(2)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3)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4)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5)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而要做到这些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只有理解和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才能促进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四、 高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检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要通过这些评语,受表扬的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受到鼓舞而信心倍增,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更加清晰的榜样形象。

五、 注重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把握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三维目标 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

[论文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当务之急应该是努力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及我们教研组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强化落实物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教改的一大任务。“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是让学生不做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这里说的探索当然包括常说的科学探究,但不限于此,学生的活动也不限于实验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主动地动脑、动手,发生疑问、进行思考、动手操作,相互讨论,等等。因此,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身,还应让学生体会探索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思想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师只有理解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确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相互平等、相互谐调的关系,才能适应新课程之下的物理教育,他的物理课堂效率才有现实意义。

二、更新教学方式,建构以探究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物理是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物理学的许多思想、方法都是科学式的。高中物理新课程之所以提倡探究教学,是因为探究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的需要,满足时代所需素质人才的需要。经过课堂探究模式,让学生的无知意识得到唤醒、学生的思维得到成长发展、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烈、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的需要,不断地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兴趣由弱到强的发展,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个环节上,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收到显著效果。

三、做好师生互动,完善情感交流,强化信息反馈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要使一堂课上得有效率,教师的态度、情感至关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首先,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50-02

一 高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是教师投入一定时间、精力,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后所获得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而高效课堂教学需要运用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手段等,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课堂上老师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等。

二 高效课堂的构建

1.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

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活动,掌握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实施各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和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2.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实践价值的小活动,并采用协同训练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目标。学生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集思广益,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努力达到老师要求的目标。通过协同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能力,有助于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3.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

采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任务。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多向老师请教或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多听听他们的意见,获取有用信息,再进行筛选和思考,独立地思考一些能够完成任务的方式。完成任务后,学生在此过程中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了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 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应对教学范式进行研究,以揭示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教师应掌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式,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对打造创新型和高效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技能的应用应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采取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需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掌握基本的教学技巧和创造新的教学技能,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网络技术和教学资源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后,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课堂学习所需要的材料,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和掌握学习的技巧和增强自学、动手的能力等。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教学的小活动,并多鼓励学生上课前收集相关材料,有助于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后,总结出一些实际有效的教学技能,及时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检验教学技能实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技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必须指出的是,一些教学理论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教学技能进行讲授,这需要教师开阔思路、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新的教学技能,致力于有效地开展高效教学。

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把教育技术理论和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有效的结合,把教育技术理论内化为课堂教学技能,把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高效的课堂。

四 结语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案例研究模式、协同训练的教学模式、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等。通过在课堂上师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实现高职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2010(6)

[2]张明.高效课堂实施障碍与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3]周洁.大五人格问卷(BFI)的结构效度分析[J].管理观察,2010 (30)

第8篇

我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暑期学习会。会上学习贯彻了校长会精神,学习了有关高效课堂的要求,对上学期教学成绩进行了反思,并对本学期工作进行了安排。最为一名新调入教师,通过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今后工作有了新的打算。

一、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多层次的教育学生

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个性。教师个性的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富有个性魅力的教师如同一种粘合剂,能将每个学生紧紧地凝聚在他的周围;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由此可见,培养具备良好个性品质的学生得从教师做起。这是关键。健康的心理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教育效果是多层次的。

二、努力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今年,全县学校要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而作为一名以前从未接触过高效课堂的教师,高效课堂理论严重匮乏,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认识模糊,这成为了我工作中的一个拦路虎。为及早提高高效课堂理论水平,及时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人急需加强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此本人需要钻研新课标,学习高效课堂理论,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三、积极转变观念,全面树立质量意识

因为本人以前所在学校和现在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差异,学生的差异,致使在过去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是“教材的执行者”的角色。但是到了新的学校,新的岗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要求使学生观、教育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此本人在今后必须树立质量意识,积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做一名为学生服务的教师。

总之,通过暑期学习会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第9篇

摘 要: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理论;高效课堂;行为研究一、研究的背景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被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所替代: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元化,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度提高,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敢于质疑;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快捷。目前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摆脱不了知识教学的概念化、系统化,“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为使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拼命地“精细讲评”,学生被动地“听练”。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现状制约了教学效益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一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责任去进行研究,真正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应从效率来度量。新的课程改革呈现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教师学来学去学不像?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领会各种新课改理念的精神实质,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教学之余我们可以问一问:我们的教学高效吗?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的学生需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对高中地理课堂高效性进行教学研究,一是课堂教改的需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一线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课堂上。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研性要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课堂效率就提高了。二是根据本校实际要有实用性。脱离学校的实际的课堂研究是没有生命力的。我校面临的两个实际问题:一是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课堂教学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将从学生出发探究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大面积地提高教W的质量。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创意法教育、建构主义、教学最优化、多元智能等。这些理论的主要精神实质如下。

1.创意法教育理论。创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优”的平等教育理念,认为一般意义上的“优生”和“差生”其实是两种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具有相等的发展潜能。前者为左脑思维型,后者为右脑思维型。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前者向右脑思维转换,后者向左脑思维转换。最终实施左右脑和谐发展。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右脑主形象思维。而在一般教育环境下,往往以标准答案来考试学生,标准答案的应对在脑科学上来说,是一种逻辑思维训练,是一种左脑思维训练。所以,其“优差”评价都是从左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的。而心理学认为,人的左脑一旦过度发展,右脑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说,在一般情况下,考分高的学生,右脑思维往往被扼杀。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优”的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而在标准答案的应对下的“差生”,一般来说,由于左脑受到的训练少,右脑就相对发达。所以从右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最差”的学生也是“最优”的学生。但是,从整个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无“优差”之分。

2.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古宁汉(D.J.Cunningham,1991)认为: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

3.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核心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4.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倡导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

根据以上理论我倡导: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指导自己课堂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反思、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学案)等。

1.文献检索法。运用各种途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关注影响高中教学的因素及其变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课堂教改相关成果信息;深入研究教学原理和理论。

2.综合调查法。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了解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让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

4.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

5.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用理论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成志主编.《最差即最优――创意法教育文集》[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

[2]《教育心理学》.

第10篇

关键词:自然分材・四环节;物理高效课堂;建模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84-0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明显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学习”、“个人学习”变成了“合作探究”,课堂的师生互动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一定的张扬,这一转变确实令人欣喜。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有时也折射出一些形式与无效,如教学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等。物理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知识量大、涉及面宽,教师在课堂“教不得法”,学生自然“学不得法”。结果是老师感觉学生难教,怎么教都教不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怎么学都学不会。那么,如何建构高效的课堂,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内,面对基础、思维方法和习惯、求知欲望都不同的学生,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每个人的能力,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高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关于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很热门的问题,人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讨、总结,以寻求一种有益于学生学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文汇中学作为课改的一个窗口,实施、推广“自然分材・四环节”模式已有多年,物理科组一直积极参与,并走在前端。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一套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模式。现今各学校也都更迫切地希望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都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及研究思路

面向初三年级全体师生,研究影响课堂效率的主要因素,遵循教学规律,创新研究“自然分材・四环节”的实用性,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及实施情况

(一)第一阶段 理论准备、开题准备阶段

通过调查现有“自然分材・四环节”教学模式下课堂效率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以使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二)第二阶段 初步建模和开展实验研究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初步建构“自然分材・四环节”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

(三)第三阶段 完善教学模式建构、深入开展实验研究阶段

根据第二阶段的实施结果,总结得失成败,修改、完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

(四)第四阶段 收集总结

汇总第二、三阶段的资料,总结书面材料,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撰写结题报告。

六、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建立了“自然分材・四环节”模式下行之有效的物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见下页表1)

(二)可喜的改变

1.教师的改变:教师不再谈讲色变,能充分理解“自然分材・四环节”意图,主动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方式,并灵活运用;同时也提升了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2.学生的改变:不再只是凑热闹,而是越来越多参与的成就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有进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

3.课堂的改变:自学、探究不再流于形式,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内化”的效果。

七、研究Y论

1.通过实践研究,建立的物理高效课堂模式,实用、有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产物,是学生认识科学、学好物理的高效途径。

2.应用高效模式教学的过程,是提高教师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的过程。它有效提高了教师掌控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帮精神。

3.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化,对学生认知规律要认识和把握。二是教师的指导要得法,“模式”就是“得法”的规律性呈现。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1)先学后讲。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2)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3)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益。(4)适时点评,精讲点拨。适时点评是课堂高效的关键点。“点评”就是“点拨”与“评价”,这是高效课堂教师必备的两种教学行为。如何“点拨”?一是把握“点”机。课堂是动态的,变化莫测,教师要善于观察、准确判断,该出“口”时就出“口”,不该出“口”时要封“口”。

4.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一系列工作做保证。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思路

1.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依赖于班级管理、各学科教师的配合、各方面工作的协调等。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实践,形成各方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倘若不能科学地运用“模”,只是机械死套“模”,“模”反而会限制人的思维,课堂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模”,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物理课程标准[S].2013.

[3]徐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中职计算机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197

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而且能够使学生收获大量的知识。计算机作为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都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然而,想要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就如何有效打造高效的中职计算机课堂展开论述。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奠定情感基础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仅与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相关,与课堂教学的很多环节都相关,因此,教师想要打造高效的中职计算机课堂,就应该从多个视角出发,实现途径的多样化。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打造高效中职计算机课堂奠定情感基础,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

中职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同时中职学生也恰好处在叛逆期,如果教师与学生在情感方面发生冲突,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对计算机学习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自然就会对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点产生严重阻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成为空谈。反之,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自然更愿意去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自然学生获取知识点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奠定环境基础

在打造高效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引起重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对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很大帮助。那么,教师在营造良好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分析:

1.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在营造良好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对机房的灯光进行管理,使灯光的亮度处于教师与学生都十分舒适的状态;又例如:教师可以科学的对学生的座位进行调整,进而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的过程中,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计算机对一些学生而言,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有较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进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动力基础

为了打造高效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不竭的动力,尤其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有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学习,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为了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掌握方法与技巧。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件制作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本人将一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穿插到课件中,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元素有很多种,教师要有较强的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意识与能力。

四、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奠定理解基础

在打造高效中职计算机课堂的过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也十分必要,实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学科特点的要求。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与实际操作性都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抑或单纯的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教学,都会影响学生有效学习,只有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操作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实现理论知识点教学与实际操作的有效结合,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抽象的知识点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理,教师一味让学生进行操作,没有理论的指导,也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顺利接受知识点,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奠定思考基础

第12篇

关键词: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书育人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否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生物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课堂教学自然也成为了影响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如今很多教师所开展的生物课堂教学往往更加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令生物课堂教学显得过于沉闷低效,影响了有效教学理念在生物学科的实施。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如今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大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桎梏,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新型、高效的生物课堂。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对象,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反馈是决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总是把学生置于一边,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习惯、学习兴趣、自主观念等,而是一味地把学生当成装载知识的容器,不知疲倦地往学生脑袋里塞各种各样的知识。在教师的这种生塞硬灌下,学生貌似掌握了一堆的知识,但事实上,学生却没有通过这些知识的习得而获得多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可以说,这种灌输式教学就是一种典型的“假高效”。所以说,我们要想构建一个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开始,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开展一些探究式教学、活动类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二、大胆融入生活元素

生物学科是三大基础自然学科之一,生物学科是一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的学科。然而,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是经过概括、提炼、总结出来的知识点,这些理论性的知识点难免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些距离,从而令很多学生感到生物学科知识较为抽象化,再加上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注意对知识点进行拓展,仅仅局限在一些理论层面的讲解上,难免就会令一些学生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要知道,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实际运用,生物知识也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开展生物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对理论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展,在讲课的过程中大胆融入生活元素,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学生的生活实例联系起来,这样不仅会让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了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细胞核”的问题时,关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的知识点,如果单从理论层面上来解释往往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笔者就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回家做个家庭调查,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同家庭成员在五官长相、头发颜色、拇指弯曲程度、身高等方面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这样,从每个学生自身入手,把生活实例融入到课堂理论知识之中,就会令抽象的知识立刻变得生动直观起来。到了上课的时候,笔者让学生把家庭调查的内容拿出来,思考一下,造成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某些相似性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理解了遗传信息这一概念。很多学生在看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这么常见的现象,从而一下子拉近了生物学科同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得生物学科内容不再是令学生望而却步的高深理论,而成为了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的使用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语言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解除疑问,而这些都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讲课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含混不清或者词不达意,即使教师的知识再多,也难以传输给学生,可以说,教学语言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思路要明确,语言要简洁明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为了让生物知识更具吸引力,教师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方式,例如,在讲到细胞的时候,把细胞比喻成工厂,细胞壁比喻成工厂围墙,细胞膜比喻成工厂的保安,各个细胞器则是拥有不同设备的车间等等。通过这样生动的比喻,可以让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不再那么难以理解,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也对活跃课堂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重视课后的反思

美国的教育学家波斯纳曾经说过,教师的成长就是经验加上课后反思。在每一堂课结束以后,教师都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包含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的学习结果等,教师通过课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可以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和不足,然后以此为依据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适当调整。这样,每一次的反思都获得一点点的收获和进步,长此以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会获得很大的提升,从而为课堂教学有效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实现有效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每一个教师都要把高效课堂理念放在心上,认真地对待每一堂普通的生物课,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郭翠英.浅谈初中生物营造高效课堂的策略[J].课堂内外,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