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施工现状分析

施工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7 09:09: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施工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施工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施工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一、隧道支护分类及作用

1、锚杆,锚杆的类型主要有:普通砂浆锚杆、中空注浆锚杆、自进式锚杆、水泥药卷锚杆和预应力锚杆,锚杆端头设钢垫板。

锚杆的作用:(1)悬吊作用,局部加固,将破碎岩块锚固在稳定岩层上;(2)组合梁及组合拱作用,将层状岩层联结在一起,形成组合梁、拱受力体系。

由其作用可知:锚杆必须与岩层可靠粘结,锚杆端头垫板应可靠安装。

2、钢架,在围岩破碎自稳性差时,为确保支护施作过程及施工后围岩稳定,初期支护采取钢架支护,钢架安装时应确保钢架与围岩紧密连接,钢架与围岩空隙应采用楔形预制混凝土块固定牢固。

3、喷射混凝土,其厚度、强度根据围岩地质情况及隧道开挖断面确定,主要作用是封闭围岩,减少开挖后围岩风化,以维持岩层自稳。

4、超前支护,当掌子面围岩较破碎,隧道开挖后围岩难以自稳时,采取掌子面前方超前支护措施。超前支护分为: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超前管棚等。

二、隧道开挖方案

1、全断面开挖法

全断面开挖法指的是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轮廓进行一次爆破成型,再采用锚固支护与二次衬砌的方法来施工。全断面开挖法在Ⅰ~Ⅱ类整体性好的围岩中应用十分理想,若是在Ⅲ类围岩中进行使用,那么,就要求围岩必须从全断面开挖到支护前期环节阶段持于稳定状态下。同时,施工现场还要有大型机械设备,隧道长度或者施工区段长度应保持适当。通常来说,不得低于1km,不然,采用大型设备施工难以获取较高的经济价值

2、台阶法

台阶法也可称之为正台阶二步开挖法,主要是在改进全断面一次开挖法的基础上演变来的,通常会用到围岩从全断面开挖到支护前期环节阶段持于稳定状态下的地层中。我国目前大概有70%的公路隧道都会采用这一方法。按照台阶长度的不同,台阶法一般可划分为长台阶法、短台阶法以及超短台阶法,施工中采用哪一种方法较合适,应从两方面的因素考虑:首先,对初期支护形成闭合断面的时间要求,围岩越差,要求闭合时间越短。其次,对上部断面施工中使用的开挖、支护等各环节设备所需施工场地大小的要求。若是软弱围岩,应以第一条为主并兼顾第二条,保证施工的安全,对于整体性好的围岩,应将重点放在怎样将机械设备效率全面发挥,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上,可采用第二条。

三、隧道支护施工现状分析

1、锚杆施工现状分析

(1)锚杆施工程序

隧道工程常用锚杆形式有全粘结砂浆锚杆及中空注浆锚杆,其施工程序为:

①砂浆锚杆:施工准备标注孔位钻孔、清孔压注砂浆插入、固定锚杆体安装垫板、螺栓。

②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准备标注孔位钻孔、清孔组装锚杆安装锚杆注浆杆体孔口回浆安装垫板、螺栓。

③砂浆锚杆采用Φ22螺纹钢筋加工制作,尾部车丝6cm,锚杆杆体调直、无缺损、无锈、无杂物。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在专业厂家加工,由中空锚杆杆体和垫板、螺母、排气管等附件组成,中空锚杆结构见图1。

图1中空注浆锚杆示意图

④锚杆垫板,垫板规格:150mm×150mm×6mm,垫板是保证喷射混凝土与锚杆形成整体支护结构的重要构件。设置垫板后可明显提高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的综合支护效果,锚杆垫板在喷混凝土施工后安装,锚杆外露长度视初期支护厚度确定,并留有安装垫板的丝扣,一般Ⅲ级围岩外露长14cm,Ⅳ级围岩外露27cm,Ⅴ级围岩外露30cm,以保证安装垫板质量。垫板安装拧紧螺丝,外露的锚杆切除后,采用1∶2.5水泥砂浆覆盖封头,将垫板与螺帽封堵,并做到基面平顺,以利铺设防水板。锚杆端头处理见图2。

锚杆设置位置应根据围岩级别、岩层产状、风化程度等地质情况合理布置,由于隧道工程不同施工段、同一开挖掌子面不同部位地质情况差异很大,故理论上锚杆布置间距、方向及长度应与岩层面垂直,并锚固在稳定岩层内,以充分发挥锚杆的悬吊作用。同时,为充分发挥锚杆的组合梁、拱作用,锚杆垫板应与岩面密贴,螺帽应拧紧。但实际施工中,由于设计与施工单位多是两个单位,设计只管在室内根据预测地质情况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又不可能派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故设计支护方案只能是死的,不能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监理单位及业主方只认设计图明确的方案,施工单位也只能按图施工,这就造成了初期支护锚杆不可能根据地质需要适当调整间距和长度,开挖面有的部位锚杆过剩,有的部位锚杆数量不足,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锚杆施作不够,带来了施工风险,给运营埋下了隐患。锚垫板施作上,因技术人员对锚垫板作用认识不足,操作过程中控制不严,形成了锚垫板与岩面不密贴,甚至不安装锚垫板等问题,现阶段锚垫板施工质量堪忧。

2、钢架及大拱脚钢架施工现状分析

(1)钢架施工

钢架在加工厂下料分节焊接制作,保证每节的弧度与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每节两端均焊连接板,节点间通过连接板用螺栓连接。钢架安装应严格控制其内轮廓尺寸,且预留沉降量,防止侵入衬砌净空,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保证支护与围岩密贴,控制围岩变形,两排钢架间用纵向连接钢筋连接,连接钢筋环向间距1m,以形成整体受力结构。

(2)大拱脚钢架设计施工现状分析

围岩破碎自稳性差采取正台阶施工时,为确保开挖下台阶时上台阶结构稳定,在上台阶拱脚处设置大拱脚,大拱脚高1m,宽0.5m。大拱脚结构形式见图3。大拱脚钢架施工是在上台阶开挖后,采用风镐人工修凿扩大拱脚,支立加工好的拱架后,喷射初期支护混凝土。

图3大拱脚台阶法示意图

大拱脚施工现状,任何一种支护措施都有其适用范围,大拱脚钢架支护形式主要适用于黄土等自稳性较好地质,正台阶法开挖施工。对薄层页岩等地质该法适用性较差,因上台阶开挖后修凿扩大拱脚需要一定时间,围岩开挖后不能及时支护,有可能造成围岩失稳坍塌。但隧道设计中,为加强软弱围岩支护措施,往往直接套用该措施,既不便于施工,又浪费材料,同时带来了更大的施工安全风险,故该法应谨慎采用。

3、超前小导管施工现状分析

超前小导管采用无缝钢管加工而成,安装后必须严格注浆施工工序,使水泥浆液填充部分围岩孔隙,隧道开挖后开挖面形成稳定围岩层。但实际施工中,注浆工序常常被忽略,小导管安装前导管内填充砂浆形成钢管混凝土,或是直接安装小导管即结束该工序,不进行注浆施工。造成小导管起不到预想作用,开挖后出现围岩掉块,甚至坍塌等问题。

4、喷射混凝土施工现状分析

(1)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射混凝土在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尽早封闭围岩,喷射混凝土施工采用混凝土喷射机分段分层施作,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及时养护。

(2)喷射混凝土施工现状分析

喷射混凝土应与围岩面可靠粘结,但实际施工中,由于隧道开挖施工存在超欠挖,使开挖轮廓不是完全平顺的轮廓面,增加了喷射混凝土施工难度,同时,加大了喷射混凝土工作量。于是,有的隧道工程施工中,在喷射混凝土前将开挖轮廓面较大的凹坑采用石棉板、木板等材料封盖后再施作喷射混凝土层,这样,既节约喷射混凝土材料,又减少了喷射作业工作量。但此作法使初期支护与岩层之间出现了一个人为空腔,给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带来了具大的安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是公路施工的组成部分,施工时要根据各地地质勘察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与上述各种开挖方案进行结合,并采用复合衬砌支护方式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杨超,张永兴,黄达,等.地形偏压隧道开挖变形特征及预加固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2012,29(7).

第2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现状;改进措施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这导致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降水分布状况明显不均,东南地区的降水相对较多,而西北地区的降水相对就比较少。同时,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虽然拥有的水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数量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其实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必须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而水利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保障,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水利施工技术的重视,努力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1 水利施工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为了缓解南北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及满足人们越来越大的用水需求,我国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带动了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水利施工技术的水平依旧十分落后,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偏低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缩短了水利施工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并提高了水利施工技术设备的科技含量,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对其进行应用,因此,施工企业就需要吸纳更多的熟练掌握水利施工技术知识的人员。但就其员工构成的实际情况来看,年纪较大的人员占了多数,而年纪较轻、专业素质较强的高级技术人员比较的缺乏,这促使施工企业内部无法应用新型的而只能继续沿用落后的技术设备,因此也就无法达到随着现代化水平增强而不断提高的水利施工技术的相关要求。

1.2 施工企业内部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内部体系是施工企业可以高效运行的保证,但目前很多的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体系,对于施工工程的质量也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只有对其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做好水利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巩固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1.3 施工技术设备缺乏更新

对于不断进步的社会下的现代国家来说,技术的革新对其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的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传统落后的设备对水利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水利施工单位的性质多是国家事业单位,由财政部门给予拨款支持。但现阶段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和政府不再对其进行拨款,水利施工单位已转变成了企业单位,实行自负盈亏的自主经营方式,但很多水利施工人员的经营理念并没有跟上这种转变,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没有完全的适应,许多水利施工企业依然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落后设备,同时,一些水利施工企业的工程任务少,资金运转困难,经营不合理,技术设备长时间得不到使用,也没有得到定期的维修,出现了很严重的废弃老化现象。

2 水利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

针对水利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偏低、企业内部体系不健全、技术设备缺乏更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这样几条改进的措施:

2.1 提高水利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现阶段,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在水利建设市场上,各施工企业之间竞争的重点即是企业人员的素质,水利施工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关键。所以,针对目前水利施工企业内部缺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引进,提高内部施工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利施工企业可以制定一个符合自身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计划,根据计划吸纳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给施工技术人员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加快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加强对素质高、能力强的施工技术老员工的培养和吸引,使专业技术人员的骨干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总之,既要对企业内部老员工长期工作的经验进行吸收,又要对年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进行发挥,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提高水利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建立健全水利施工企业的内部体制

水利施工企业技术的应用和创新需要完善的内部体制来保障,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体制。首先,水利施工企业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一部分企业积累资金建立一个创新专项资金,专门作为对技术人员创新成果的奖励,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其次,水利施工企业要积极与科研院校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从中吸纳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实水利施工技术队伍,为水利施工进行技术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员工去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增强水利施工人员应用现代技术设备的能力。再次,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不同施工项目的特点对施工经费进行严格的分配,做好水利施工工程的科研和技术分析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水利施工,促使水利施工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2.3 引进现代化的水利施工技术设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利施工企业若想对自身的水利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和提高,现代化的水利施工技术设备的引进是关键。水利施工企业应该在水利施工中努力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最大限度的实现水利施工的机械化。此外,针对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的不同施工特点,水利施工企业相关技术部门还要对技术难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克服,保证水利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同步于实际的施工项目,以求在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支持下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3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技术是否先进不仅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更是对我国水利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水利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水利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其进行改进,才能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霞.加强水利施工技术的有效措施探析[J].科技风,2012(9).

[2]李上潮.浅谈水利施工技术新进展[J].科技资讯,2009(2).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问题与建议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level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industries, such as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water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siness et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 are many improvements,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lligent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中国分类号:TU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5-2104(2012)03-0001-02

引言

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实际上就是指以建筑工程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实现对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具体而言就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

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很早就有研究。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智能建筑后,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了研究建筑智能管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根据欧洲智能建筑集团(EIBG)的分析报告,国外对智能建筑的系统发展大致划分成三个阶段〔1〕:1985年以前为专用单一功能系统技术发展阶段;1986年—1995年为多个功能系统技术向多系统集成技术发展阶段 1996年以后为多系统集成技术向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应用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阶段。

我国对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化建筑发展的越来越快。在我国东部起步较早、经济发达的城市,很多住宅小区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都体现出智能化建设,这不仅为住户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而且保障了居民安全的居住环境。但由于智能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智能化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管理人才缺乏

21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建筑智能化行业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和供需链条的断层已是一个公认的问题。我国在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很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奇缺。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智能建筑本身发展时间不长,国外20多年,国内也才10几年;二是由于智能建筑是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高等学校原有的相关专业都无法全面覆盖;三是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很快。

(二)计划和智能化设计相脱离

在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管理的过程中,业主和开发商往往对智能化施工的计划都做的比较全面,同时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在计划中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到了实际阶段就开始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根据实际投入或者是住户的需求适时进行调整,而是总是钟情于先进设备,最后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根本达不到计划中预想的效果。此外,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化管理的提高,技术在智能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严格保密,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运用也较为困难。

(三)对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依靠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由于智能化的自身发展特点,还要重视对多学科应用软件的开发,通过技术人员对软件开发以及后期管理来最终实现人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往往只是重视硬件上的建设,对于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过于轻视的问题。

三、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的建议

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就能做好管理工作,更不能各部门、各行业、各环节“各自为战”,因此需要多个行业、多个部门协调发展。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建筑施工智能化管理过程中,最亟需的还是人才的管理。智能化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解决:一是把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建筑智能化管理知识,大学阶段增设相关专业;二是把工作单位作为人才成熟的沃土。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备智能化管理知识的人才要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在工作单位实实在在的锻炼不断加以完善、总结,提高智能化管理的素质和水平。

(二)提升优化设计水平

为有效解决建筑施工计划和智能化设计相脱离的问题,第一要制定正确的智能化管理工作流程,严格规定工作的次序和各步骤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评审;第二要设计好建筑智能化管理工作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定义清楚施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施工方和用户的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第三要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2〕,主要是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规划、设计、调试以及弱电管道、线槽预留预埋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很好地弥补土建监理单位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为了解决我国建筑施工的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建筑技术发展政策与单位体制改革不协调、技术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一是要出台技术发展政策,指导、规范建筑行业尤其是施工过程中的智能化管理;二是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资质动态管理〔3〕,对从事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单位、监理公司等进行资质认定、明确规定相应等级应达到的各项标准和允许从事的工程范围类别,杜绝无资质等级者从事此类业务,并对具备资质等级的单位加强监督动态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四)加强行业自身建设

除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外,建筑行业自身也要加强智能化管理的水平,主要是统一规范行业术语,明确其内涵与外延,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等,做到有章可循。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实际管理中的优劣不但可以影响到建筑智能化行业能否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只要找准了建筑施工过程中智能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获取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多个部门从多个方面综合协调发展,为完成工程提供有利条件,我们期待建筑施工的智能化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兴声.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与思考[J].工程建筑与设计,2001,(06).

第4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施工;施工管理;施工企业

引言:

对于我国施工企业来讲,需要对民用建筑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能够对我国施工建筑质量起到良好的保证。但是,随着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展,其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从而影响了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发展。因此,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问题

对于我国的建筑施工来讲,质量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在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质量问题,从而对民用建筑施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用建筑施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造成了民用建筑施工最终的质量不符合相关的规定,使得民用建筑施工无法通过最终的质量审核;第二,政府相关的监督部门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对于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从而导致最终民用建筑施工无法符合质量要求。

(二)成本控制问题

对于民用建筑施工来讲,其成本控制内容也是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目前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投标环节中的问题,一种是为了中标从而将报价压的非常低,甚至低于民用建筑施工的成本,最后使得民用建筑施工成本远远超出预算;第二,项目评估方面的问题,在对民用建筑施工项目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项目进行一定的评估,在项目评估过程中,容易出现评估依据不足、评估思路错误、评估方式不正确等多种问题;第三,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施工环节是民用建筑中历时最长的环节,也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目前民用建筑施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施工工期规划的不够合理,在很多民用建筑施工中为了尽快地完成工程,设置的施工环节工期非常紧凑,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很容易造成工期的延长;另外,成本控制和管理意识也非常薄弱,在采购过程中,很容易使得工程成本超过预期。

(三)安全问题

民用建筑施工对于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在安全方面还存在多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企业与具体的施工环节相脱节,对于目前民用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由于成本问题和竞争问题,往往无法直接对施工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往往采用转包等方式,将民用建筑施工项目转包给其他建筑企业,从而使得施工企业无法对具体的施工环节进行管理;第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虽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施工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安全意识比较薄弱的问题,从而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相应的安全问题;第三,安全生产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存在相应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无法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约束;第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民用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采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从而成为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策略,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加强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保证

对于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来讲,良好的质量是民用建筑能够使用的前提。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民用建筑施工管理,需要在施工质量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施工监督机构,从而对民用建筑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第二,民用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能够对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确保企业员工对质量问题的重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始终牢记质量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三,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重要作用,监理单位需要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对民用建筑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抽查和复查工作,确保民用建筑施工的质量。

(二)加强对民用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

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目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成本控制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完善,必须要加强对民用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民用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评估,对民用建筑施工的成本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预算,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成本的预算,不能为了投标一味地压低价格,为成本控制造成严重的困境;第二,实时地对民用建筑施工的成本进行调整,在对民用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多种突况,因此原本的成本预算计划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所以应该及时地对民用建筑施工成本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民用建筑施工进行管理;第三,对民用建筑施工的成本花费进行记录,对于一些采购的成本进行严格地审核,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中饱私囊的情况;同时,对于相关的报销应该给予严格的审核,避免过度报销的情况出现。

(三)狠抓民用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问题和民用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对民用建筑施工进行管理,需要狠抓民用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问题,为此需要做的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相关的安全生产体系,使得相关的安全生产部门对于民用建筑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从而确保施工环节的安全,防止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第二,民用建筑施工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安全问题进行监督和审核,当发现安全生产问题时,应该及时地进行汇报,及时地解决施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而更好地对民用建筑施工进行安全管理;第三,加强民用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使得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具有较高的安全技术保障;同时,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注意安全问题,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小结: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建筑进行质量管理,需要对民用建筑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才能够更好地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相信,随着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提高民用建筑施工质量,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张志刚.论述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3):76-76.

[2]陈友文.浅谈民用建筑施工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5(9):276-276.

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不断深化市场改革,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房地产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不断进行调控,房地产行业利润下降,行业发展不景气。控制房地产工程的施工成本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笔者就房地产行业现状及控制对策谈谈自己的想法。

1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的概念

1.1房地产施工成本

房地产成本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两个部分。房地产成本类似于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一般包含购买工程项目所含的各种设施的费用,建筑施工和安装的费用,地质工程勘探的费用,购买土地的费用以及企业自身项目管理的费用。

1.2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

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预定制定的,科学的标准,在企业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和成本消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进行预算,决策,计划,核算,管理以及监督,对不符合标准进行不断调控,把建设成本和消耗使施工成本最小化,在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控制下,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1.3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整体控制的原则,动态控制原则,目标管理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例外管理原则,创收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原则。只有严格遵循这样原则,才能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保证住户的安全,推进房地产的发展。

2房地产施工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2.1成本控制体系不健全

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虽然进行管理和控制,但并不是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只有在项目完成后,企业做出决算才能得知项目的盈亏,并不能及时发现盈亏状况,并进行改善。各部门各司其职,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工程施工生产和施工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发放。从表面上来看,这些部门与施工成本控制关系不大,但却给施工成本控制造成很大的困扰,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施工成本控制的责任归结于成本管理部门。施工成本控制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因此,一个健全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是施工成本控制的前提。

2.2施工成本控制的难度不断加大

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是不断加大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有序,公平的竞争市场显得尤为关键。但却存在着先天的不平衡的市场主体地位,使承包商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产生了很多的不良现象。各个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都企图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和综合实力,以求可以承包这个项目。竞争的附加条件不断增多,国家对承包商的竞争成本进行规定,例如,计划利润和期间费用。但企业往往为了中标,经常会放弃其中的一部分乃至全部。

2.3在施工成本要素管理中存在问题

在施工成本中,材料成本是施工成本的重中之重,占施工成本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材料成本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在采购材料之前,没有健全的采购计划或者计划的实施不到位,可能造成材料不足而停工,增加了人工成本,或是采购过量,造成大量材料的浪费,不利于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在材料的领用和入库管理过程中,没有指定的材料领用人,材料领用混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材料入库管理时,没有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使材料堆放凌乱,清点不到位,材料可能出现腐蚀等情况甚至存在丢失的可能性。一次性材料的领用和管理无人问津,使用特别混乱。除此之外,在材料合算的过程中,材料消耗无准确计量,却将重点放在材料核算的财务账要与材料部门的台账核算相符,不进行实地盘点,经常使用当月入库和月末库存倒算的方式计算材料消耗数量的操作方法,故意掩盖材料运输过程和入库过程中材料消耗量以及由于现场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不正常损耗,造成成本控制不合理。还有材料成本控制不及时,是施工成本波动大。材料成本的浪费造成施工成本控制不良。

2.4施工成本控制方法不合理

施工成本不规范,比如在施工过程中将一部分施工项目分包出去,只进行费用的收取,没有做具体的记录,造成未转包的部分项目数据资料不完善,使成本核算不准确以及盈亏状况不明确。成本控制手段落后,不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展,未进行完善的信息管理。

3房地产成本控制的对策

3.1加强施工生产管理要素

在施工之前,相关单位要制定健全的计划,对单项工程进行详细计算,相关材料保管齐全,内容完整。在分包合同中,要对物资消耗进行规定,将责任划分给分包单位,明确供应范围,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完你善物资领用的制度,及时进行物资消耗计算。

3.2进行现场成本控制

在施工之前,企业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避免返工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加快施工进度。在会审图纸的过程中,尽量多发现问题,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及时修改,将施工成本将至最低。要随着工程的进度,不断结算工程款,在工程完成后进行对工程款进行结算,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造成责任索赔或者信誉受损。建筑工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尽可能的减少成本。在房地产行业经济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相关企业和施工单位应该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相关素质,加强施工管理,进行现场成本控制,对各个生产要素进行规范,减少余料废料的产生。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成本控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在残酷的竞争中拥有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方远.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9):127-127.

[2]胡奥斯.建筑信息模型在施工成本控制上的灵活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

第6篇

【引 言】施工现场 生产现状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露天作业、交叉作业和手工作业多,劳动强度大、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外部作业环境差。诸多因素都给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挑战,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现状,找出应对策略为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发展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案;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现状

1.1建筑工程市场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非法转包、违法分包、“阴阳合同”、最低价中标、垫支施工、无施工资质的个体施工队伍通过不正当手段中标、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施工单位为获取利润而降低安全生产投入,很少购置必备的安全生产设备、器材、工具等等.造成了目前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众多、事故频发等“恶果”

1.2企业项目部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是公司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是项目安全施工的第一责任人。而有些企业负责人只关注经济效益,很少关心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许多企业和项目部负责人容易产生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思想,往往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松一点和紧一点都很难在施工现场反映出来,管的松不一定会出事,管的紧也未必不出事,有些企业负责人从来不到施工现场检查安全生产工作,项目部发生事故后,甚至对该项目部的情况一无所知;有些项目负责人在上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才到现场,平时根本不过问项目部的安全生产情况。很多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企业或者项目部主要负责人不重视造成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不是在现场,而是在“思想”。

1.3安全管理人员权责利失衡,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隐患从政府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简称:安监人员)到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再到项目部安全员,都普遍存在着权责利失衡的问题。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都有严格的问责机制,这些安全生产责任会层层叠加到基层安监人员身上,而基层安监人员权力有限,很多时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监管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必定会使大量的在建工程停工整改,这样以来势必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建设进程,而经济建设与安全生产之间的矛盾,又是安监人员所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很多时候,安监人员只能抓大放小,重点监督大的隐患,小的隐患也可能导致大的事故,日常监管中的小隐患没有监管到位,发生事故后,安监人员就有可能受到责任追究,这就出现了安全工作者,没有安全感的问题。而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项目部安全员,地位和待遇都不高,权力有限、责任重大。发现隐患后,指挥不动项目负责人、班组长和工人,很多时候只能任凭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权责利失衡的问题,常常使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整改进度缓慢,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隐患。

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对策

2.1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减少和避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的治本之策。工程项目招投标是建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招投标是形成有序建筑市场的源头和保证。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工程招投标运作程序制度化、科学化,健全约束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违规违法行为。建立全面、公正、及时、系统的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交易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形成良好的建筑交易市场氛围。同时,市场和现场加强联动,现场检查时,应对工程分包单位的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重点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从市场和现场两个方面加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治理力整顿。

2.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安全生产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政府主管部门应强化对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入了解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树立起只有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才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经济效益的思想。检查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情况。企业负责人每月到施工现场检查时间不得少于其工作日的25%,项目负责人每月带班生产时间不得少于本月施工时间的80%。对不按规定带班的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采取严格的惩处措施,迫使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多到现场检查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解决,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到思想和实践当中。2.3明确责任解决工作的后顾之忧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建筑市场实际,明确政府部门安监人员的责任,适当扩大安监人员的权限,对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 制,安全隐患得不到整改、安全事故得不到教训,坚决不能施工,小的事故隐患必须立即消除,工程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应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待遇,给安全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力,让他们有动力管理好安全,有权力整改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各级安全管理工作者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安心的管理好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工作。

三. 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3.1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全体人员的培训机制,以定期对辖区内所有在建工程的施工企业的安全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安全员、技术员和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大规模的教育培训活动。宣传和讲解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每年可以组织一次或两次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的贯彻落实工作,通过普遍检查、重点检查、抽查的形式,对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的一项或多项内容进行考核,对那些不贯彻落实或贯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从严从重处理。

3.2定期深入剖析建筑施工事故案例,让安全管理人员认识到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定,重效益、轻投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从行动上避免不安全行为。另外,应建立农民工准入机制,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必须接受教育培训,“三级教育”合格后,才可以持证上岗。另外,施工企业应为新进场的所有施工人员定期体检,年龄偏大或者体弱多病的人员,不得在施工现场作业,这样以来提高施工现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安全防护能力。

【结束语】: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关系到广大工程建筑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性。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必须依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的齐抓共管理、群防群治,依靠建筑从业人员的全员参与、防微杜渐。只有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抓安全的良好素养,才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才能使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更加稳定有序的进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建设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参考文献:

[1] 唐正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文发;王艳芳;;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及预防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第7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施工企业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交通建设企业由于施工周期长、现场环境恶劣等因素,其成本更加难以有效控制。施工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已大大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且日益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并实现科学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机械材料及工程间接费用的支出是施工企业财务总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使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的差额最小化,是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需要。

国家《会计法》、《会计准则》、《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最新财经法规,对施工企业明确提出了规范施工企业管理、加强会计成本核算的要求。

施工企业所使用的新科技、新材料,不仅关联的行业多而杂,而且价格受行业影响起伏较大。外部政策不断变化,必然要求企业财务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与相关行业的业务核算甚至国际相接轨。

二、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分析

(一)财务人员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受旧的财务制度影响较深,具体表现为:

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盲目遵从领导授意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对材料进行汇总和统计时,对物资材料、消耗定额具体发生在哪一个项目上辨识不清;

对施工成本的开支标准、范围、当期成本和下期成本的界限模糊;

成本核算相关账目管理发生混乱,导致账实不符;

务人员的知识体系未及时地得到更新,缺乏现代成本管理观念,使得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

(二)成本管理观念淡薄

管理层“重经营,轻成本”。市场经济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管理者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观念与成本竞争意识,忽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表现为财务人员对标前成本预算不合理、不到位和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不惜亏本压低中标价的承揽工程之中,盲目地承接工程,使企业从工程一开始就处于亏损状态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严重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三)成本核算的方法守旧

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是以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为依据而进行的成本核算。只注重这种已发生的决算报告财务数据,会使成本管理长期停留在事后评价阶段,缺乏科学的事前成本预测、事中成本控制和有效监督以及事后各项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四)成本核算资料不准确和失真

建立全面完整的原始记录是成本核算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目前施工企业财务人员疏于成本核算所需的劳动消耗、材料消耗、施工机械消耗等基本统计工作,出现统计数据不准确、统计报表数字或文字过于简单,无法对单项工程项目生产要素进行充分说明,预算价值分析缺乏依据,为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些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有些管理者成本意识淡薄,除了垫资、不计成本任意扩张在建项目规模,还会在私心的作用下,过多地考虑局部利益,或为创造所谓业绩,达到上级单位或部门的考核指标或者逃避税款,强令财务人员随意调整成本核算,人为操控企业利润和随意调节企业成本,对真实的经营财务状况进行掩饰等,造成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名存实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一)树立成本管理观念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明确现代成本核算是企业降低成本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其次,应重视成本核算工作,不干涉成本核算工作,并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将成本核算与定额管理相结合

消耗定额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间接成本进行的统计和计算。将定额管理纳入成本核算,可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反之利用成本核算可对定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并可对定额做出及时的调整。

(三)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对成本核算工作高度负责;

企业应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使财务人员吸收新知识,拓展新视野,在提高本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和掌握工程预算编制、工程成本分析方法等知识,不断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严格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度。对严重违纪的财务人员应依法惩处。依照《会计法》、《会计准则》、《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制裁措施,促进财会人员自觉维护财经纪律。

(四)加强目标成本的调整和控制

当目标成本在施工控制过程中偏差较大时,需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调整内容包括工程量的增减,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等。

应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人工费的控制,即合理搭配施工减少窝工损失等;

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机械费控制。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机械设备,合理调度,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加强租赁设备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率;

对工程项目发生的现场管理费等均应按照目标成本金额进行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强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分析等目标管理的成本核算工作,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改莲.浅析施工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纵横,2011

第8篇

关键词: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一、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强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猛烈,都将会导致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然而目前,由于部分水利施工企业的高层领导的内控意识不强,风险意识薄弱,因此还未能构建起一套较为科学、合理、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而缺乏的风险预警造成了诸多企业在风险来临时的防风险能力不高,应变措施做不到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利益而忽略经营风险,没有充分掌握市场变化情况,风险控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些都将会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得不到实时有效的调整。

(二)内部控制活动不当

部分水利施工企业没有很好的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活动,不是因为执行的力度不够而是因为企业完全未认识到有内部控制活动的存在,也就是这种思想层面的缺失,使得内部控制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同时,除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活动的意识不足之外,企业内部所存在的某些问题也会使得内部控制活动不当。企业高级领导因为风险意识不强,极易忽视内部控制这一块,制定好的计划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造成员工没能清楚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效用和原理,进而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效率不高。

(三)内部控制监督过程出现监督不严

对于内部监督不严方面的状况来看,其具体体现在没有很好的设立会计职位和职责。部分水利施工企业因为受其规模的限制,企业工作人员的数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职位的设立和分派上往往会产生一人同时负责几个职责或是几人同时负责一个职责等不合理的现象。因为缺乏具体明确的职责划分,导致有关工作人员在实行监督职责的过程中,发生有推卸责任或是没有认真完成自身工作的现象,造成监督的执行力度和效果不强。此外,还要部分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导致诸多企业都觉得内部控制和审计部门的职能与财务机构相差无几,所以在有关内部控制和审计部门的设计方面上,往往会把内部控制和审计部门及财务机构两者重叠在一起,只任命少量的工作人员来完成有关的工作事项,造成内部控制和审计部门无法完全起到其原有的作用。

二、提高水利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的人才来按时开展有关讲解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所具有的必要性的讲座,加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努力让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能够配合好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唯有如此才可以切实做好内部控制的各个工作。此外,还要提升员工的工作素质,完善企业的治理架构,达到避免违反规章制度等行为的发生的目的。同时,尽可能的做的避免高级管理者的职责出现重叠的现象,做到让企业管理者之间的权力、职责和利益能够互相牵制,以此来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培养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具有优良的水利施工企业文化将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规范整个企业的行为。企业管理层应该利用企业文化来培育员工,让企业文化成为来成为约束企业员工的准则,是企业未来发展更具生命力。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个保证制度,其有着能够避免管理失去效用的作用。企业站在内部控制的层面上来对其内部架构与各部门的职能划分来进行剖析,是内部架构的设立合理,职责划分明晰和相互牵制,保障各个职位均可以依据相关的流程进行工作。避免出现仅由一个部门或是一个人进行一个整个业务的情况,一定要由其它部门或是员工来一起完成,同时对接其工作的部门可以自觉审查之前所完成的工作是否存在问题。这样的牵制包含了上、下级间的相互牵制、同级部门间的相互牵制,可以很好的保障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有效的实行,同时也确保了内部控制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管

为了水利施工企业能够稳健的持续发展,强化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唯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持久、高效的实行。因此,水利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拟定、实行与监管部门的设立来达到加强有关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管工作。企业应该严谨的对监管工作进行检查,监管人员要具备有相应的技术资格,审计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与经验,明晰划分好职责,保障可以真实、正确的编制和显示出会计信息。此外,还要让全体员工都能够形成控制意识,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其它管理者在发觉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时,都能够实时的向相应的管理者报告,如此便可以尽早的解决好问题,进而让企业能够更为高效的完成预期控制目标,加快构建企业控制环境,持续不停的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

第9篇

【关键词】企业定额 造价管理 竞争

企业定额不仅是企业投标报价、成本核算的直接依据,还是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真实反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体现。无疑,建立并拥有自己个性化的企业定额,不仅是施工企业造价改革的重要成果,更是企业对内把握“家底”,对外展开竞争的“王牌”。

然而,除了少数真正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没能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定额,只是将现行定额加以综合考虑,折算成造价指标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企业定额的建立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主观或客观上的矛盾焦点,只有客观地承认并从容地面对这些矛盾,只有透彻地分析和正确地处理好这些矛盾,在企业定额的建设中才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才能避免重复别人犯过的错误,从而最终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1、施工企业技术实力不足

这一点无疑是众多矛盾之焦点。我们应该知道,无论是国家统一定额,还是地方或行业定额,都是集中行业内的技术精英,综合他们的集体智慧与经验,经过反复的测算分析而形成的。其中涉及的技术和学科众多,包括: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等。如此复杂的技术性资料要求施工企业来独立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企业里有限的技经人员,无论在精力、时间、经验上都很难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如果企业无视这一客观事实,盲目地追求全面而准确的内部定额,失败将再所难免。

但是,技术实力不足,并不意味要放弃企业定额。实力不足的企业可以考虑放弃“全”而追求“精”。实际上,工程量大,造价高,对总的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并不是很多,把这些子目挑出来,综合自己企业的现实水平,着重考核实际成本,制定出合理的内部参考单价,应该是可行的。至于其它发生数量小,造价低,对整个造价没太大影响的大多数子目,可以参考现行定额进行调整。相信这样的处理方式是目前多数企业现实而可行的做法。

2、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传统的指令性定额已“退居二线”,新的企业定额还没有统一的编制标准,此时,是迎者困难上马,还是继续等待观望,很多企业都徘徊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改革,只要企业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奇迹往往就会出现。然而,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却有点不同,尽管徘徊和观望还在继续,但生存却必须维持。在我国,建筑业依然是买方市场,施工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个别工程出现恶性竞争,有的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于成本价中标,施工后给本企业和业主都造成一系列麻烦。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领导们即使是有心重视企业定额,但迫于生存的压力,他们实在是无暇顾及了。这种由于行业竞争造成的短期行为必然在施工企业中形成恶性循环。

政府主管部门的任务就是要靠行政和法律手段营造出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使得建筑业走在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从而也给企业定额的编制和应用创造出合适的土壤。只有生存环境得到保证和改善,企业才能安下心来,克服短期行为,苦炼“内功”,积蓄能量,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企业定额缺乏动态维护

企业定额不同于传统的政府统一定额,传统的统一定额代表着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它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定;而企业定额则是企业个体生产力水平的真实体现,随着企业施工技术的进步,施工工艺的改进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定额在不断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企业定额库是动态的。但是,企业综合水平的变化往往不能实时地、动态地反映到定额库中,因为企业定额更新维护的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它需要专业人员跟踪企业的敏感性变化,并及时作出分析判断、测算调整,这样的维护工作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终身性,多数企业无论在组织上还技术上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无法完成企业定额的动态维护工作。而得不到及时维护的企业定额充其量只能算作企业造价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很快就会被束之高阁,这是对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企业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建立企业定额,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来规划企业定额,要充分意识到,企业定额不是“一次性”工程,它还需要企业付出高昂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其次,要成立企业定额运行维护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作为企业定额强大的后勤支援;最后,企业还应考虑开发专业、实用甚至智能化的维护软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完成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维护等任务。

4、企业定额难以做到个性与共性相统一

企业定额要体现本企业在某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本企业的局部管理或全面管理方面的优势,因此,企业定额要充分体现企业的个性。这就要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政府的价格政策和产业导向,自主地编制企业定额。贯彻这一原则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有利于推行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有利于施工企业摆脱过多的行政干预,更好地面对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也有利于促进新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采用。

企业独立自主地制定定额,主要是自主地确定定额水平,自主地划分定额项目,自主地根据需要增加新的定额项目。但是,企业定额毕竟是一定时期企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它不可能也不应该自我封闭,企业定额之间以及由企业定额确定的建筑产品价格之间应该具有可比性,才能体现出企业定额的先进性和竞争性,因此企业定额必须在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的分项工程划分、统一的分项工程内容的指导下进行编制,才能满足可比性和统一性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企业定额在编制上的个性和应用上的共性之间的矛盾,是定额编制的基本要求。

5、企业定额的应用性受到限制

从宏观角度而言,企业定额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具体表现,是施工企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体现,它客观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并作为考核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管理水平的尺度;从实用角度来讲,企业定额是企业成本核算和投标报价的基础和依据。总之,企业定额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但是,就目前而言,国家对企业定额的使用范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当前我国建筑造价管理又处于一个多种计价方式并存的局面,有的工程在招标书中明确指出,承包商不得使用自己的企业定额进行报价。在这种状况下,企业付出巨大努力编制的企业定额基本上只能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成本核算的依据, 这无疑挫伤了企业编制定额的积极性。

6、造价管理软件开发滞后

企业定额只是造价成果数据的积累与存储,而运用企业定额来确定建筑产品的价格以及企业定额自身的动态维护还需要相应的“造价管理软件”来实现。传统的造价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在工程量手工计算完成的情况下,进行套额算价,材机分析,取费汇总。在企业定额取代“政府定额”之后,造价软件的功能需要做出调整,特别是在智能化应用方面应该有较大的突破,才能适应新的形式与环境。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特定环境下,企业定额的编制与应用尚存在很多矛盾焦点有待克服和解决,有的似乎是难以逾越的障碍,鉴于此因,有的专家认为,目前企业定额编制与应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企业应首先在基础管理工作上多下工夫,比如管理制度的优化,企业基础数字的收集整理等,为企业定额创造出坚实的内部环境,无疑,这应该是多数企业目前的一种选择。但是,“坐等”外部环境的自动改善是消极被动的,企业应该充分分析这些矛盾的成因,主动培养解决这些矛盾的意识,以积极的姿态为企业定额的最终实现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这才是企业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姜早龙,宁艳芳,徐玉堂 .施工企业定额编制与应用指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布兰克(美国) .工程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经理;责任与权力;项目管理

由于我国的建设工程企业实行经理责任制度的时间较短,并没有真正理顺清楚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力,企业的责任职能和项目经理的责任职能的分工并不清楚。一些大中型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责任大而权利小,这就会导致项目经理不能对项目生产过程当中的要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进而影响了项目目标的实现和完成。这种管理方式不能将项目经理的工作热情有效的激发出来,他们是被迫在进行管理和工作,这样就或多或少会减少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盈利情况。但是相反的是,一些小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的权利却非常大,缺乏相应的机制进行控制。这样做就会给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增加风险,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金融危机和危险。

1 建筑企业项目经理责任与权力现状分析

1.1 对项目经理权力监控的缺失。由于项目经理地位的重要性和作用,大部分的建筑公司都会将权利分配给项目经理,包括财务和物资的分配问题。比如一些公司就有类似“公司项目管理条例”的规定,项目经理作为总承包人,可以独立承包公司的审批备案,自由裁定项目结构、人事调整和收入分配。换句话说,项目经理对于人才的调整和选拔,对于收入的分配起着主导的地位。从正面了解,这些权力应该是项目经理所应当具备的,这样才能与他们的责任保持一致,也是其职责的需要。然而,一些项目经理往往不能从项目目标本身去考虑,而是将项目经理的嫡系,与项目经理所交甚好、对经理比较听从的人来安排在一些重大的岗位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经理在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很难准确地反映到企业层面,项目经理其实就可以一手遮天,对项目完全管理。

1.2 工程分包带来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自营施工能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公司战略的要求,一个工程的资源匹配上逐步的重视使用社会的施工力量,为了达到提高公司的资源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量的目的,与此也可以对加速扩张公司施工力量有极大好处,还可以提升公司在市场的占有率,并且可以躲避,转嫁部分的市场风险。现阶段,最经常见到的工程项目的纰漏,形成最严重的反面影响就是在租赁以及分包的管理上。通常来说,租赁以及分包的管理都是经该公司有关职能部门主管,主管部门提出一些价格方面的指导建议。经由项目部门与出租方或者是承包人制定相应合同,上报公司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与备案。存在最主要的两个缺点:首先,是计算工程量,对金额几千万的项目来说,是很简单的在工程计算上动一些小手脚;其次,对于工程款的支付上,付款的多少,以及时间的早晚,这是项目经理可以自由操控的。此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风险,项目经理和其他权力位置的人员,完全可以借用他人名义,实际上是自己组织的团队或者采购设备承包自己管理项目上的工程,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1.3 工作绩效评价标准的公正与合理性。对项目经理的工作业绩进行审查的标准,主要是考察对上级组织下达的指标完成的情况。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也主要就是建立一个目标是公平合理的设置。目前,对于性质类似的项目来说,用同样的指标去评价贡献不同的工作项目部门,其实是存在有一定的不公平。此外,小规模、涉及投资金额小的工程,其成本的发展空间也相对较小;规模大、投资金额大的项目,其成本利润也大。对成本指标来说,其指定的目标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团队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公司的效益。如果成本指数定得太低,项目经理本人就会失去工作的动力,对于团队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成本指数设计的值太高,对于项目经理和他的整个团队来说,将会形成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同样会使得他们的失去工作的动力。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指标,既要有挑战性,又不能超过团队的实力水平,导致对当初设定的目标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 改善项目经理责、权、利关系的思路

2.1 以内部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规范项目经理的责权利关系。使用工程项目承包合同的方式来确定项目经理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内部项目合同的建立,是与项目经理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无论项目经理是由公司竞聘的,还是由公司直接任命的,内部项目都应当在当日由项目经理进行签署。在正常的情况下,给承包商的时间是从该项目的起始到完成,持续时间很长的项目也可以以年度为期限计算。在设计内部项目合同时,项目经理将会涉及到更为敏感的利益,对这方面要考虑周到。建造费用估计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和地点,项目类型和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这些涉及到的内容也往往是复杂而又敏感的。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项目经理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平衡问题,因此处理的时候应该特别小心。

2.2 突出成本指标的核心地位。时间、成本和质量这三大要素被认为是项目管理的三角保护机制,总结说明就是如期完成,在满足预算范围内的条件下达到技术的要求。由于建设项目涉及内容繁多,从一个项目的开始阶段,项目经理就应该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做好协调和控制。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因为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成本和质量不能因为时间的推移,就趋向于两极化的发展:成本增加,由此就要降低质量。作为承包商来说,业主的质量要求和所需要的建设时间在合同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符合业主的要求,在满足规定时间的条件下,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就算完成,没有必要进行提高质量,缩短不需要工期。因此,在满足业主需要的时间进度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建设成本的优化进行追求,是建筑公司项目经理的一个目标,这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的成本,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2.3 对成本分析测算的新思路。制定成本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成本估算,并作为全面建设完成后估计的参考数值,以便于对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成本同成本控制和管理之间做一个比较。成本估算涉及到现有的资源和一些特定的方法,对工程所需要耗费的成本进行提前估算。成本估算是成本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成本控制的各种体系都需要做好这项工作。公司要整体的对建设方案进行估算,然后以责任的形式将任务向各个项目经理下达,项目经理根据公司估算的总目标计算出每个项目部分建设的成本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再下发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手中。由于是估算,就需要将项目建设当中所有可能存在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情况要做好预案,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3 结语

文章简单介绍了与建设项目管理有关的基本理论,说明了我国企业施工管理的发展趋势,并详细的分析了项目经理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权力和利益。然后通过分析当前项目经理的地位和权利问题,提出了改善项目经理责任和权利的方法,为有关企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文.约束项目经理不良经济行为规避企业经济风险[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2):57-59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现状;工程质量

1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监理的意义

一般而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一方面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关系着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的生态效益。可以说,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国民经济得以进步的一大基础。因此,为了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进行革新,进而推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体制,那么就需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理。倘若要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就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三方管理体制,三方管理体制主要由项目业主、监理单位以及承建商构成。在施工现场对建筑施工监理制度进行施行,可使委托服务关系、承包关系、监理关系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

2建筑施工监理工作的现状

2.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面的缺失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我国一直以来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制定出台了诸多管理监督规章。但对实际的施行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建筑工程项目中依旧存在监督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两点:

2.1.1建筑工程监理资金的缺失。当前,为了解决经费方面的问题,监理机构主要采取了“自收自支”的方法,一般情况就是建设单位直接将管理费用交给监理公司。为了对成本进行降低,建设单位一般会向监理公司索取一定优惠,不会依据相关的标准来对监理费用做出明确。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监理单位会接受建设单位提出的优惠要求。这样一来,监理单位就无法对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行配备。另外,建设单位对监理经费进行拖欠也会使监理单位面临重重困难,以至于无法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监理。

2.1.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规章制度的缺失。当前,针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我国已陆陆续续颁布了管理规章、法律,并在各地进行了施行,但执行情况却和期望的结果大相径庭。究其原因,还在于所施行的法律规章不具可操作性以及科学性。

2.2建筑工程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多质量方面的问题,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建筑物的防水措施不具合理性;②构造柱钢筋发生位移、浇梁板出现了钢筋踩踏方面的问题;③主要使用了承重轻的膨胀珍珠岩等材料;④未依据规章对砂浆搅拌机进行使用;⑤在原材料进厂时,未依据标准对其进行严格检查。

3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的相关措施

3.1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意识

一般而言,工程质量意识的强化可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可对先进的工程质量管理知识进行学习,使自我的质量意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其次,还需对建设人员进行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育,并依靠反面教材对建设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的质量意识得到有效提升。另外,还需积极对质量责任制进行落实,让各级领导对工程质量进行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主管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勘察设计部门、施工、设备生产以及材料生产等单位都需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负责。对质量责任制多年的施行成果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为了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就必须积极落实质量责任制。不论工程量的大小,都需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

3.2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机制进行建立完善

为了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得到保障,就需首先建立完善相关的质量管理机制。而为了使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能严格依据建筑法以及规划法等进行,就需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进行控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招标投标制的施行可使建筑工程的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符合其建设标准。这样一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可得到一定保障。另外,还需按期对已完成的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倘若发现了质量方面的问题,就可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

3.3对设计审查进行强化

为了使建筑工程监督机构的效力能得到发挥,政府的质量监管部门就需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施工单位需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升工程质量意识,对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并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工作,对初上岗的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和教育。与此同时,政府需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管理的力度,旨在提升政府的权威性。另外,还需严格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质量监督工作进行开展,使监督工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一般而言,财务工作上属于自收自支,但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归于技术执法的事业单位,主要依靠收费来对单位的发展以及生存进行支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管机构需和建工以及规划等部门相互结合,相互帮助,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管理。

3.3对工程项目监理机构进行重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提升来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般而言,监理工作具有难度大、任务重等内在特点。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工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一方面需对建筑学的专业知识有深入掌握,另一方面还需对热力管道、园林设计以及煤气管道进行学习了解。所以,监理公司就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质量管理监督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安排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完成监督管理工作,旨在及时发现建筑项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监理公司还需对合理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严格制定,并依据相关的标准对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分配。针对公司的内部人员,监理单位需开展活动对其综合素质进行有效提升,即设置配备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对公司内部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并进一步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管管理进行规范。

与此同时,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施工质量以及工程进度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监理单位依旧需将质量控制工作放在第一位。可与各高等院校结合开展工作,输送一批管理人员进入高校学习,使其专业质量管理知识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另外,监理公司还可依靠各种不同的渠道对人才进行培养,并积极引进优秀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人才,开展各种短期培训班对公司员工进行教育。最后,还可以选出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国外完成进修学习,对发达国家先进的工程质量监管方法进行了解、借鉴。为了吸引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精英人才,监理公司可在国内开办相关的论坛,并请专业精英人才到现场完成讲授,旨在使监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大力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总的来说,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一方面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经济建设情况,另一方面还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我国的生态效益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就需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完成好监督管理工作。当前,我国的建筑监理管理模式已变得更为规范化以及专业化,但传统的质量管理机制依旧没有得到较大革新和突破。在这种情况下,监理单位就需在结合政府部门正确指导的基础之上对质量监督工作进行有效完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监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最终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罗晓卿.建筑工程项目运行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第12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U448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现状

当今,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达,市政的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也发展壮大,随着道路与桥梁的建设项目增多,所以,在建设的速度上也就越来越快。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不顾及工程施工的质量,最终导致了很多的道路与桥梁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是当今社会桥梁建设工程的重要因素,而材料的选择、施工的管理、一些设备的操作、施工的环境以及一些施工人员,这些都是影响道路与桥梁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在建筑市场经济利益的诱惑下,有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偷工减料,以牺牲工程质量为前提,这样就导致了道路桥梁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隐患问题,尤其是一些建筑难度大,技术结构复杂的桥梁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更为严重。那么,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提高对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建设的控制与管理,对于一些影响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要分别的进行控制和管理,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才能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处于平稳的受控状态,在经济效益上才能有所提高,减少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的成本,同时也能降低一些交通事故的产生。

二、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的质量问题

1、桥梁裂缝

1.1混凝土部分漏振、欠振

混凝土整体密实才能保证桥梁的稳固性。然而,在预应力管道下方的混凝土有时会出现漏振、欠振的现象,这就会造成混凝土不够密实。这种局部的振捣不到位,就会使得腹板上出现蜂窝、麻面,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孔洞。

1.2施工过程中难以达到有效预应力

在施工放线的过程中,如果预应力管道不够准确的话,就会使得预应力管道不圆润,这样会造成局部微段发生弯折,如此一来会让预应力筋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出现偏差,进而使得此处的径向力突变。另外,连续预应力管道不够平顺,还可能造成预应力束断丝、滑丝。正是因为预应力不足,才会降低腹板的抗剪能力,最后出现腹板断裂。

2、路面不平整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路基填料不当或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等原因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必然会引起路面的不平整。一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二是城市道路的地下部分一般铺设了很多不同的管线,其沟槽回填的密实程度对路基产生地影响极大。回填土压实过程中的施工质量通病主要包括:倾斜碾压、超厚回填及填土不符合要求等。这些质量通病均会造成回填土的密实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从而会导致路基路面结构的沉陷,以及管体上部的破裂。

3、桥梁钢筋锈蚀问题

道路桥梁出现钢筋锈蚀问题有很复杂的原因,而防锈措施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方面来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能没有足够的钢筋防护意识,没按照要求来对钢筋进行涂层,没有将它跟外界存在很多腐蚀物质的环境分开,没有达到设计的钢筋防腐要求。有些施工人员对钢筋进行了涂层处理,但是在储存、运输或者是安装过程中对涂层造成了破坏,使得其不能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存在,对其结构功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钢筋的使用寿命的影响,若是道路桥梁的钢筋存在着锈蚀问题,时间长了会对桥梁的使用功能与安全有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能够影响钢筋锈蚀。此外,还有别的能够影响钢筋应力状态的因素,也能对钢筋的锈蚀造成影响。

三、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制定总体施工计划

相对完备的施工计划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在施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施工计划。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弄清地下管线所在的具置,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顺序以及施工路线进行安排,以确保路桥工程当中的各个分部以及技术部门能够实现相互配合,共同控制施工质量。(2)注意统筹好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组织计划等,保证总体计划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从而确保工程的总体质量能够实现有效提升。(3)在制定总体施工计划时应注意对路面交通进行有效控制。建设市政路桥时会对附近路段的路面交通产生影响,所以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应注重将保障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作为依据,完善总体计划,保证在不耽误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完善现场管理,从而避免因赶进度而忽视施工质量控制。

2、强化施工测量及材料质量控制

在正式开始施工前,路桥技术人员应反复测量高程、中桩以及导线点等,确保误差符合设计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在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控制预制构件、高程以及平面位置几何尺寸,从而避免桥涵质量以及路桥路基质量受到影响。除了控制好测量质量之外,还应重视控制施工材料质量,避免因材料质量达不到标准而对路桥质量造成影响:(1)对于施工中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如防水材料、钢绞线、水泥以及钢筋等,应严格控制进场程序,确保具备合格证的原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2)强化控制半成品施工材料如砂浆、混凝土等的质量。如进场的水泥砂石、混凝土并不相同,则要求对其配合比进行分批试验,以保障水泥砂石以及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另外,在施工时应注意进行挂牌作业,确保材料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3)对于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应进行合理归类,归类好之后还要对材料的放置环境进行改善,避免因存放不当引起材料变形或变质。在发放施工材料的过程中还应做好相应的记录,从而为后期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注重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在建设市政路桥时所使用的施工工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重视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工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优化路基施工工艺。在路基施工中应处理好基底,并做好压实工作。在处理基底时要注意对不良地质段进行勘测,并采用对应的工艺进行施工,如抛石挤淤工艺、中砂及砂砾回填工艺等,以便能够改善路基基底质量,防治质量通病。在压实路基时,应控制好压路机的定额;采用吨位较大的压路机对帮宽路桥路段进行压实,以防止帮宽断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等质量问题。(2)采用一定的措施防治积水问题以及管道偏离问题。积水以及管道偏离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则可以采用以下施工工艺: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及水文条件进行勘测,并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好平基及沟槽位置。另外,如果在市政路桥施工时必须避让部分构筑物,则可以将连接井设置于合适的位置。(3)在施工中重点防治桥头跳车问题。桥头跳车是市政路桥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为了预防这一质量通病的出现,应注意处理好桥头部位,如可以采用换填砂砾施工工艺对路面基层进行加固,也可以在桥头增设搭板,并将搭板两侧的沉降差控制在5mm以下。

4、强化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指的是施工前质量控制、施工中质量控制、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是保障市政路桥施工质量的关键。在全过程质量控制当中,尤其需要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如管理好施工布局结构以及施工设备等,避免因施工布局不合理或设备无法正常运转而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由于路桥工程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应重视保护好已经完成施工的路桥部位,避免因保养不善导致路面结构或桥梁主体结构遭到破坏。另外,还应在施工前、施工中以及验收阶段强化质量检测工作,并根据施工进度对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例如在完成施工工作后,应再次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对市政路桥进行全面以及完整的质量检测,对于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正,以便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隐患。

5、据质量控制目标展开质量控制工作

施工质量的高低对路桥的使用寿命、承载强度以及安全效能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应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施工设计方案制定质量控制要点,以此保障科学开展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总结影响路桥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现场管理等。把握好控制关键点才能有效的控制好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为了保证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施工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给予必要的重视,对出现的问题可以有效的进行质量控制,为了便于给桥梁建设的稳定、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创造有效办法和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