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英语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 ;课程设置
近年来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遵循了一种比较传统的课程模式。课堂,书本,老师教,学生听,读课文,背课文,背单词……小学英语教学似乎跟初中,高中没有太大不同,仍是沿用这一模式。但是这样的课程设计与教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吗?作为小学一线英语教师,对此持怀疑态度。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考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特点和因素,尝试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小学英语教学之路,形成一套比较有效而实用的小学英语课程策略体系,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是我们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和任务。本文将从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可供参考的改革方案,以及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来分析综述。
1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弊端
目前我国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有外研社版,人教版等若干个版本。笔者作为一名潍坊市小学英语教师,用的是外研社版一起点英语教材。纵观整套教材,课本以课文为重点,单词为基础支撑,同时设有歌曲,游戏等内容。小学英语的教学就依靠某一套教材展开,在每周三到五节的英语课上,从头开始,单词,课文……学习第一模块,第二模块……这样进行完。我们只是在学某套教材,而忘记了我们最本质的目的是,让孩子学英语,或者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已。
笔者同时教授小学二年级与六年级英语。对比而言,发现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谈不上乐趣了。他们要读单词,背单词,读课文,背课文。必须承认,当今时代的孩子要“聪明”得多,接受知识也要快于作为老师的我们,八零后一代人,但是他们只是不足十岁的孩童。扪心而说,我觉得我的学生学得有点辛苦。他们的母语尚没有学到家,对于有十句甚至更多的英语课文真的感到不甚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部分的二年级的小学生,甚至连一句英语句子都不能完整的跟随老师复述下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文是半分熟悉,半分陌生。在让学生记课文意思时,小学生们会发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学生的汉语水平尚需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让他们学习另一种语言,有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更不用说让他们对另一种语言有比较准确或者深层次意义上的感知。
2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由年龄决定,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定与中学生不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他的学习特点有其独特性。小学英语教育也就有了其特殊性。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能从一而论,他需要一些新鲜而有效的元素,小学英语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小学英语可大可不必遵循某一套教材,从头上至尾。我们应时刻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一点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妨从孩子出发,充分考虑高中低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一二年级作为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是浅层次和直观的,没有必要让他们去抱着课本背单词背课文。英语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奇怪的话”。教者不妨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教孩子们说另一种话。听说应该成为低年级英语的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视频的应用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经过两年英语学习,对这一语言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这一感知仍是朦胧的。这一时期可以让学生适当涉猎英语文化,比如一些西方名家,著名的英语作家,以及他们作品的翻译本。处于中年级年龄的孩子,打开了他们的心灵,去拥抱整个世界,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而他们也具备了接受能力和初步判断能力。在英语学习而言,这个时期要让他们去更深刻的感知英语这一语言。当孩子升至高年级,他们的母语――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完全可以应对日常表达,并能完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情。这个时期学习英语,就不在仅仅是浅层次的感知。他们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语言去理解。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可以在这个阶段呈现。同时,阅读与写作应该成为英语学习的主打。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应该充满了灵活性,而不能将老师和学生束缚于书本上。课程的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出多样性和实际性。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可供高中低年级选择的一些课程类型。
这仅仅是笔者一点想法,尚十分粗陋,有待修改与完善,更望有抛砖引玉之作用,引起同行,专家的些许注意,共同使我们的小学英语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3 改革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毋庸置疑,每一新事物的诞生和成长都是充满坎坷的。笔者在产生进行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想法的同时,就想到了,如若有幸真的能够推行某些改革措施,那必定会同时引发诸多问题。
首先,教学条件的限制。这里的教学条件又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教学设施,教材,教具,教学场所等。软件则包括师资,英语氛围,教育体制,社会支持等。多媒体技术支持是小学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而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在相当时期内,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学校,英语除了有课本外没有其他的教具了。这对于一门语言而言,不论是教还是学,都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的设置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这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小学英语开设仅仅几年而已,小学英语老师大多是从中学调下来的老师,他们长期奋战于中学英语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特点尚不很了解,在英语教学上仍用原来的方法,这势必不相适应。小学英语教育急需一支专门化,专业化队伍。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日益推广,将为这一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确定从教师的课程决策入手,在教师理解课程、教师运作课程和学生经验课程三个层面分析小学英语专家教师与生手教师课程实施的异同并由此提出几点改进小学英语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性方法,深入研究现场,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考察,了解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想法和做法,进而认识课程实施的特征。
质性研究在选定学校参与观察前后历经三个多月的时间,主要采用三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即访谈、观察和查阅文件资料。根据研究目的,事先准备了访谈和观察提纲,以此为线索,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的观察和访谈。此外,也深入了解学校的情况,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学校每周的教育研讨课、学区和学校的教育专题讲座、教师会议、年级组的集体备课、英语晚会等活动,还在研究者观察的两个班级实施了一次由研究者自编的小型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英语课程和教师教学的评价情况。查阅文件资料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案、备课记录、作业和学校日常规章制度等。
本研究的个案学校为向阳小学(化名),研究对象为该校两名英语教师a和b,对象的选择系依据berliner(1988)对专家教师与生手教师的定义来选取的。(注:berliner,d.c: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curriculum inquiry,28(5),1988.)本研究中专家教师a为校长推荐、学校公认的优秀英语教师,也是学生公认的好老师及学校英语科的召集人,曾荣获珠海优秀教师称号,小学高级职称;生手教师为教学二年以内的教师。课程实施的观察是在a、b两位教师任教的六年级(2)班和(4)班进行的,学生情况大致相同,有关资料见下表:
性别
职称
教学年龄
教学年级
学生人数
专家教师a
女
高级
十二年
六(4)
53(男26,女27)
生手教师b
女
无
第一年
六(2)
53(男25,女28)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遵循质性研究方法和程序,对观察、访谈及文件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小学英语专家教师与生手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表现差异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主要结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师知觉课程层面
1.英语教学观
本研究中,a、b两位教师均认为语言是一种资源,是用以获得知识及与人沟通的工具。因而,语言的学习首要的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说,并且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语言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两个主体并不是矛盾的,教是为了不教,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扮演协助、提供信息者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但在面对学校生活及现实压力方面,b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其理想的教学观在实际中遇到一些困惑和挫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
2.教学计划
a教师由于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对学生各阶段应学习的内容也有一个大致的规划蓝图,因而虽然其教学计划没有b教师的详细具体,但她既能依照进度,一步步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又能视课堂中学生的反应程度及发问的问题,评估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形,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所以其教学计划更具弹性和灵活性。
(二)在教师运作课程层面
1.教学组织过程方面
(1)教学流程
与生手教师b相比,a教师每日必进行的例行事务(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有一套规则及程序,学生们也都非常熟悉。因而,当有活动转换时,学生能迅速地达成教师的指令,而很少扰乱上课秩序,或中断课程的进行,因而教学流程比较顺畅、自然。
(2)教学组织形式
在这方面,讲述、板书、问答、讨论是a、b两位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但在讲述的时间、内容和效果上,a教师讲述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其内容条理清晰,富有组织性和逻辑性;而教师b的讲述时间则略显过长,且缺乏有效的组织,因而讲述比较混乱。在板书的设计上,a教师的板书布局合理,主板书和辅助板书分配恰当,使得教学内容主次分明、重难点突出。在问答的技巧上,a、b两位教师都会在课堂上大量使用问答,但在运用的时机、方式和次数上,a教师则较多、较灵活、较多元化。在小组讨论上,a教师的讨论时间比较充足,其分组形式和组织安排也比b教师灵活、多样。
2.了解教学对象方面
相比b教师,a教师能积极地寻求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并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态度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a教师还灵活地掌握学生注意力的时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传球问答、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3.班级管理方面
在班级情境中,教学和管理是教师必须同时完成的两项任务。研究发现生手教师由于在掌握学生学习上经验不足,因而不能恰当地处理好管理和教学的关系,往往会花比较多的时间用在常规管理上。而专家教师a则通过建立明确的常规,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期望及教师所要进行的活动,因而教学能有效地进行。
(三)在学生经验课程层面
1.在考试成绩方面
通过三次考试成绩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专家教师a所带的六(4)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生手教师b所带的六(2)班。另外,两个班的学生在注重考察记忆方面的客观题的回答上差距不大,但在注重考察学生的组织、理解、创新能力方面的主观题方面,六(4)班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六(2)班。
2.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堂观察纪录,我们可以看到专家教师a所带的六(4)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生手教师b所带的六(2)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六(4)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高于六(2)班,其使用英语的机会和信心也逐步增强。而在学习方式的比较上,由于a教师的放手与信任,六(4)班的学生倾向于主动式的学习方式,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及过去所学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而六(2)班学生的学习方式则是被动的,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旧知识相脱节。
3.
在课堂气氛和师生交往方面
a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采取游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六(4)班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而b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教师中心倾向,又加上教学管理经验不足导致课堂教学易放难收,既影响了教学进度,学生们对其也不满意。
三、几点建议
本研究对象虽然只有两名教师,但我们可以从这个个案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中,比较深入地认识小学英语专家教师与生手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差异,并从研究得出的结论中思考与小学英语课程实施有关的问题,对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促进生手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一)立足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多方位的智能开发转变,是英语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此就要优化教育教学观,优化教案和教学过程,优化师生关系,优化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二)加强职后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a教师教学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认真学习与敬业乐业,对学生不断付出关爱,让学生能感受并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因而,作为一名英语生手教师应不断充实有关语言教学与学习的理论性学科教学知识,并配合学生的需求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选择合适的方式,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当中。在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使教学流程流畅,英语教师应借助多种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特质,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三)增加生手教师班级管理方面的训练
本研究中发现,生手教师由于对实际教学情境的处理能力经验不足,所以对自己的教学也较没有信心,尤其在教学管理方面有比较大的挫折感。学科专业训练固然重要,但若生手教师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更可以辅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应为生手教师提供更多的实际班级管理方面的训练,例如:练习如何检查、指派学生的家庭作业,检核学生的出勤率,学习如何订立教室常规,以及练习当学生违反常规时,如何确实执行这些规定等,以保证更顺利地进行教学。
(四)改革师资培训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本研究中的生手教师,虽然在大学所受的教育已很扎实,但在踏入教学行列时,却发现学校所学的仍难以应付眼前的挑战。鉴于此,研究者认为师资培训课程应该理论与实际并重,并让资深教师带领实习生,帮助实习生了解应如何进行实际教学与管理班级,使他们有能力面对不同年级与班级的挑战。良好的实习经验能够深刻影响未来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态度,帮助他们的专业成长,使生手教师在实际教学现场中,能尽快地适应教学情境变化,发挥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五)建立完整的教学督导制度,促进生手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些年,故事教学法已逐步被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众所周知,小学生能学好英语的重点在于对英语产生兴趣,而有趣、生动的小故事很容易将学生带入英语学习氛围之中。这种方法不仅受到小学生的欢迎,还备受教师的推崇。但仍然有一些教师因为对故事教学法产生错误理解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基于故事教学法来进行小学英语课程设计呢?
二、基于故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课程设计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课程设计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些教师在实施故事教学法时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忽视了促进小学生运用故事来学习语言的课程设计。小学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课程设计目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还需要设计小学生利用所学故事里的语言来进行延伸的活动。因此,对于小学英语课程设计的重点应在课内与课外两大方面着手去设计。
(一)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实施教学活动的方向以及预期通过教学想要达成的成果。一般来说,英语教学目标会设计到这些部分: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运用、文化意识的了解等。例如,牛津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4“Buyingfruit”的教学目标可定为:能听得懂、会拼、会读、会写各种水果类单词;利用图片及上下文大致理解故事内容,能正确使用日常交际用语“Howmany...?”与“Howmuch...?”;让学生们意识到每天吃水果有益于身体健康;吃完水果后,果皮不能乱扔,要注意保护环境。
(二)设计故事内容
故事教学法的实施离不开对故事内容的选择。故事是否有趣也直接影响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在故事内容选择时,教师应选择篇幅较短、通俗易懂且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像小动物、传奇人物等。例如,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Unit2“Atthezoo”,教师在让学生学习一些动物类单词后,可以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改编,让学生会唱《FiveLittleMonkeys》,联系当前在小学生中流行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等动漫,讲述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进而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句型的用法,像“CanIhelpyou?”此类句型。
(三)设计语言材料
故事中的语言材料设计是课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选择故事时还应充分考虑故事中所使用的单词、句型和语法能否易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是否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及掌握。
(四)设计表演表情
教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要控制好语速、音量、节奏和感情的流露,并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做到声情并茂,让小学生能够迅速被吸引过来,并准确地理解故事,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HappyHalloween”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编出这样一个故事:OntheHalloweenEve,Jackwearsincos-tume.HecametoMrsScallette’shouse.Heknockedthedoorforcandy,withapumpkinlantern.Heasked“trickortreat?Givemesomethinggoodtoeat!”andthentheywouldgetsomecandiesandgifts.AndhewenttoMrSmith’shouse,andasked“trickortreat?”butMrSmithrefused.Andthenheputdownhisson’sunderwear!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教师需要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用这样诙谐的故事让学生们从紧张到开怀大笑中知道万圣节的风俗习惯。
(五)设计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是对于课堂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与延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些课外活动练习,根据已经教授的内容,进一步结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课后练习。例如,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培养一些英语故事小明星等,使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逐步提高,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三、结语
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经过3年多的走访、调查、调研、分析、研讨、修改、修订,2011年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下面就英语课程标准小学部分的内容,对照实验稿课标的总体变化与特点笔者谈谈自己的理解及认识。
一、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与实验稿课标相比,修订版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更加全面、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等综合人文素养。
二、对基本理念顺序和表述的调整,更加体现英语的学科特点及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实验稿课标的基本理念总体上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是,经过10年课改的实践发现,这些排比句式的理念内容适用于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学科,而对于英语学科本身来说,针对性不够强,学科特点不是很明确。而修订版课标则在保留实验稿课标理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条都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和诠释,突出了英语的学科特点,强调了语言学习的特有规律,反映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对一线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三、修改文字表述,使之更加科学、精准
修订版课标对实验稿课标中的一些不够准确、科学的表述经过反复推敲、研讨,进行了修改,从而使语言表述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精练。如,对学习策略概念的表述,实验稿课标表述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修订版课标修改为“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同时对英语学习策略包括的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概念的表述也做了修改。又如,将实验稿课标中二级策略目标“能初步借助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学习英语”中的“学生英汉词典”改为“工具书”;将实验稿课标中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改为“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将“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斜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等等。
四、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修订版课标较实验稿课标,降低了语言教学的难度,这个难度的降低主要体现在词汇量的减少。比如,实验稿课标要求:二级(小学阶段)要学习700个单词;修订版课标要求:二级(小学阶段)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并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表达二级规定的相应话题。同时还要求:可根据不同地方的教育条件水平自行调整,并在附录的词汇表中只列出了600~700个单词中的423个小学阶段必学的单词。
降低难度在具体的分级目标中也有体现。如,实验稿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修订版课标则降低难度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又如,实验稿课标一级说唱标准要求:能唱英语儿童歌曲15~20首,说歌谣15~20首。修订版课标则降低难度要求:能学唱英语儿童歌曲和歌谣15首左右。
此外,修订版课标附录中的话题以及功能意念项目较实验稿课标也进行了调整或缩减,从而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功能意念项目表中的态度(Attitudes)一栏中,去掉了原有的两项:责备和抱怨(blame and complaint),冷淡(Indifference)。
五、目标更系统、清晰,对教师教学更具指导性
修订版课标在对原有五维目标微调的基础上,特别对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提出具体的分级要求,使每一项分级目标之间相辅相成、循序渐进,形成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符合学生外语学习阶段发展规律的梯度能力递增指标。
同时,修订版课标对词汇量、语法项目目标进行了明确设定,在附录的词汇表中明确给出了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423个二级核心单词。在语法的问题上,明确规定了小学英语语法知识的范围,避免了一线教师由于实验稿课标未明确说明语法教学而造成的完全忽视语法教学或者盲目地把语法讲得过细、过深等极端的做法,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
六、方法更具体、实用,体现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
这一特点突出体现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上。修订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结合参加征求意见、反馈意见的老师、修订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对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课程标准以及如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
在评价建议部分,较实验稿课标,修订版课标特别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评价要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评价要有利于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评价要有利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课程的实施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结果还应有利于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课程实施”。这为广大一线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明确了评价方向、意义及策略。
同时,修订版课标对小学阶段的评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除了八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的评价建议外,还专门用一条来说明小学的评价:“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评定可采用等级制或选标的方法,不宜采用百分制。”从而规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评价行为,使得小学阶段的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系统更为科学、合理,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使评价更加有效。
另外,在附录中增加了课堂教学实例和评价方法与案例,评析也更加具体详尽。修订版课标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借鉴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更符合我国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其指导性也明显增强。
此外,实验稿课标附录的技能教学参考表没有小学、初中之分,内容则更偏重于初中。而修订版课标则增加了一至二级(小学阶段)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技能教学目的、基本技能、主要教学活动举例等方面的教学参考建议,教师看起来一目了然,易于把握,从而对小学技能教学的指导更加具体、明确。
七、倡导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其他教学法
实验稿课标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课标则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即建议广大教师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除了任务型教学法外,也鼓励教师们开动脑筋、学习钻研其他一些好的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法。
八、照顾不同层次的需求,增强按需处理的灵活性
修订版课标延续实验稿课标采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英语课程的九级目标体系,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按学段划分目标的体系。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解决不同学段之间英语课程的衔接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经过对学生的实际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大纲所定的标准,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连英文26个字母都没有全部认识。而对于音标等知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无所知的。因此,导致了很多学生英语水平的不理想,使得他们对于英语的态度是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因此,在初一阶段,如何做好小学和中学的衔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两大问题
1.丧失学习兴趣
在小学里,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学生们的英语程度参差不齐,进入初中后,他们又从零开始,继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授课内容上缺乏新鲜感,一部分后进生由于缺乏信心仍旧跟不上进度,这样使教师难以把握好教学进度,易导致整个班级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或因起点太低,或因知识的重复,多数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2.两极分化严重
由于教学方法差异、教学内容的部分重复等一些原因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他们的英语水平也随之出现了良莠不齐、高低悬殊的现象,由此使初一教师更加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深度以及授课方式的针对性,一直处于一种困惑的工作状态中。
二、导致问题出现的几个原因
1.小学师资力量有限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组成也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小学英语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不具备系统的英语基础知识及准确的发音。另一方面,这些教师没有详细地接触过英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2.教学方法的差异与教法衔接问题
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迥异。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精力都放在提高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忽视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而到了初中之后,教师更加重视培养学生领会、掌握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也是严格按照此目的来实施的,在听说读写上对学生的要求也精益求精。因此从认为英语学习仅是好玩有趣到负有一种沉重责任的学习目的,势必使得一些学生产生不适应症。
3.评价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体制上,所有学校都是采取单一的书面测试,“书呆子”现象难以避免,这就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在农村中,中小学英语课程衔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来改变这个困境呢?
三、如何解决问题,走出困境
1.培养合格的小学英语师资队伍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有合格的教师才能有合格的教育。广大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师的选拔上,应该从严要求,选拔高质量的人才,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2.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为保证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小学六年级教师应为学生的初中学习做好铺垫工作,在教学方法上努力接近初一阶段,解决初一阶段学生英语单词拼写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3.注重学法的衔接,加强学法指导和监控
教师应使学生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吃苦耐劳的毅力以及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大声地跟读,有声有色的表演,大胆地提出疑惑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等。在他们如何预习、复习、听课、作业、考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强调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引导他们重视读、看、听、写,这些是最有成效的学习方式。很多学生单词记不牢,遗忘快,教师应指导科学记忆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英语;整合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整合教学模式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但是,我认为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好“度”的问题,力争做到既“扬长”又“补短”。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根据我在张家口市万全区第三小学从事小学英语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长处一、拓宽整合渠道,活化教材内容
1.通过形象化策略突破重难点。我们知道动态的演示将抽象化为形象,这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定向和产生动力的作用。例如在教“Can I help you?”这个句型时,我先设计了一个滑稽动画课件演示出有人嘴里喊着“Help”落水的情景,当学生有疑问时,我点明这个单词并说明其有救助、拯救之义。这生动形象的画面,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兴趣。接着我再同时出现“餐馆、商店、警察与迷路人”三个画面,然后用字幕效果显示Can I help you?这句话,最后用三个气泡带者三种答案出现,让学生在不同场合寻找不同的答案,并配以鼓掌及失望声,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时,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表达都进入了最佳状态,他们用眼、用耳、用心来真正理解这个句型,为整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引导学生参与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应用Powerpoint课件等媒体方法,新课内容可随时调整,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提供多角度,多通道的图文和和声像,并能较好地支持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活动,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后,在教学有关“课本剧方面的内容时”,我待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后为学生提供几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场景,让他们用英语进行描述。面对栩栩如生的画面,学生会在各类角色中犹如身临其境,表演的有声有色。这些尝试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整个过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对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处二、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主学习
1.拓展文化视野。没有兴趣,就没有热情与动力,所以教师设计的作业要新颖、有创意、有吸引力、趣味性足。尤其英语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西方社会观点,西方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等。教师应努力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课外环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我们的校园网、网络资源,使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许多英语报刊上都附有网址,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网上资源,学生通过这一途径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等。
2.利用网络建档。有人说:“让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英语学习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联网的微机室建立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档案。学习档案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是反映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是一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用录音、影视文件、文本等方式记录下来比考试分数有更大的信度。如在刚学完一个对话后,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自己的朗读声录下来,过几天,去听听自己的录音;并把对话再次朗读一遍录下来,再听听,比较前后两次的不同,找找差距,看自己是否在进步。
补短一、注意生理特点,体现人机交互
由于小学生对新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心,自控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在整合中一味地追求表现上的新颖、动感等效果,无论什么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一股脑儿的展现出来,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反而分散注意力,造成学习时偏离主题。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界面上不单有诸如“向前、向后、内容简介、讲解、演示、结论”等按钮,而且还在清洁的界面上增加了某一动画片的卡通人物。当前进一页时,卡通人物没有消失,还添加了一个小鸟翩翩起舞的动画,再前进一页,又添加了“绿茵鲜花,…”,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些点缀,让学生眼花缭乱,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无疑影响了教学效果。
补短二、照顾思维进程,体现循序渐进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中,电脑无法感知学生的思维进程,同时,教师往往忙于操作计算机,注意力偏离学生的思维,有些处理虽然精妙,但大多归老师包办,加上学生受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常常导致多媒体的播放进程与学生的思维进程不一致,学生的思维远远跟不上电脑设计的思维,造成学生茫然失措。例如在教学plus and minus时,学生刚刚才学会读,如果要他们向纯英语进行练习时,思维进程就要慢一些,而我们如果不注意,只知往下点击,弹出一道道例题,这样的进程使学生应接不暇,效果反而不佳。所以教师合理控制节奏,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补短三、重视情感反馈,促进人机交流
一、教师资源“儿童化”
教师是各类教育资源的基础。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更要转变自己的身份观念,使之更贴近学生,更“儿童化”。“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先生的这句教育名言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应该融入学生的世界,感知他们的世界,运用“儿童化”的语言、笑容和手势对学生加以引导,这便是所谓的相机诱导。
二、教材资源“生活化”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更是学校英语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利用好教材,并针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把我们的教育智慧和教材结合起来,让教材真正为我所用,即所谓的立于教材,展于教材,最后才能真正的归于教材。教材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而学生的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为此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尽力改变教材单一化、固定化的现象,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量身定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牛津英语3B第七单元中“时间”时,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单调枯燥,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前首先让学生学唱剑桥英语中的“tick,tock”时间歌,再通过课前做好的数字卡和家里的闹钟和同学交流时间表达法,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室里的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通过课后让学生用英语制定一天时间安排表,让孩子们在体验学以致用成就感的同时,也体味了书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乐趣。这种教材资源的“儿童化”有机的结合了课本知识性与趣味性,让感性的教育教学资源激发起学生们理性认识的求知欲,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三、活动资源“互动化”
著名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各种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并结合儿童天性好动,乐于参与游戏活动的性格特点,将课堂所学知识溶于各种游戏、演讲、表演活动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表演等实践活动中活学活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喜爱,开设了“英语短剧俱乐部”、“英语歌曲俱乐部”、“英语游戏俱乐部”、“英语朗诵俱乐部”、“英语阅读俱乐部”等多种兴趣小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定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并按年龄层次为高中低年级开设了不同的实践课程。这些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为兴趣各异的同学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拓展了运用英语的天地,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这些活动以学生真实世界为载体,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让英语这门语言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生活世界。
四、环境资源“童趣化”
英语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语言环境的营造,如何摆脱母语环境的影响,摆脱枯燥的死记硬背,让英语成为一种交流工具和信息获得途径,这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发动师生行动起来,因地制宜的利用学校已有的场所和设施,给校园“穿上”儿童化的英语外套。无论是校园的公共场所张贴的英语标识标牌,教学楼的长廊上的名言警句、宣传栏上图文并茂的英语故事,这些随处可见的小细节都给孩子们营造出全方位的英语语言环境,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此外学校的英文广播、图书馆、语音室和多媒体资源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外国儿童电影、儿童歌曲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环境,自然也使他们在今后应用英语这门语言工具时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五、信息资源“网络化”
为什么要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
第一,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我国也即将加入WTO,对外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这需要我们提高在交流中运用外语的能力,这也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对我们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我们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正是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这也是我国决心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一个具体体现。
第二,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需要。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该国的语言交际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某些国家在教育软件方面的开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这个国家的人才在外语能力方面的高低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要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迅速提高我国国民的外语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推进基础教育和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举措。这一次开设的小学英语课和以往以学科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同,这种模式要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提高学生在外语听、说、读、玩和表演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通过活动来进行外语的教学。这也是在教学模式改革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尝试。所以我们不要把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仅仅看成是增加一门课,要充分认识到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投入到这样一项改革中来。
我们已经具备了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初步条件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在初中、高中已经开设了外语课,这为我们在全国逐步开设外语课程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同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在全国基本实现,这为我们借助于卫星通讯和广播电视系统,通过电视同步录像的节目实施小学英语的教学,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第三,从儿童语言学习的认知能力本身来看,外语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适合向低龄化走。这一点已从科学实验和国外的经验中得到了证明,为了处理好学习母语和学习外语的关系,其他一些国家一般也在小学三年级左右开设外语课程。我们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决定和国际教育界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经验相吻合。我们认为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条件。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步骤安排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步骤安排是,在小学三年级逐步开设英语课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进行安排。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求大部分地区一般要从三年级开始开课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处理好我们汉语拼音的教学和英语课程的教学这两者的关系。因为汉语拼音作为一种拼音教学也是使用英语的26个字母。如果我们过早把两种拼音的语言系统同时进行,往往容易给学生造成混淆。在师资素质和水平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需要的情况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英语教学,可以避免在小学一、二年级和汉语拼音教学相混淆。当然在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有一些地区在开英语课的时候,往往开始不教字母,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关于工作推进的进程,我们考虑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的城市地区和县城所在地的小学逐步开设小学英语课。从2002年秋季开始,逐步在乡镇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这里所讲的“逐步”应该这样理解:一是指要在少数学校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在一个地区的所有小学或者多数的学校同时开设英语课,而不要简单地理解成为第一年10%,第二年30%,第三年……,要尽可能同时来推进;一是指各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英语课程时,也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使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也能够接受英语教育。也可以倒过来,就是从高年级开始先教英语课,再逐步地过渡到从三年级开始,这样使三年级以上的小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外语教育。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指导文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玩、表演等这样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良好兴趣和积极态度,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做一些简单的交流,要防止过去那种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国际音标、学习语法等一些以知识为主的学习英语的方法。要把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对英语良好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上。为了开好小学英语课程,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和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确保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首先,要调整教学活动的安排,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各个年级可以从语文课里面抽出一个学时来进行安排,其他的时间要在地方课程的课时里予以安排。教学活动课时的安排每周不能少于3—4个课时,采取短课时、高频率的安排。各地都应想尽一切法多增加一些节数,来安排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
关于小学英语教材
开好小学英语课,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教材怎么办?实际上现在我国全国各地的小学已经在大量使用各种版本的英语教材。今年秋季普遍开课以后,教育部准备在现有各地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里面,进行一次全面的审查,把审查通过的、比较好的教材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向全国推荐。各地自行选用的一些小学英语教材暂时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到2002年开始,也就是明年秋季,全国的小学英语课必须使用经过审定的小学英语教材。
关于小学英语课的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课的教学模式也要有重大突破。要突破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
老师教、学生跟着读的旧模式;也要改变过去只注重音标、语法的传统英语学习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学到比较正确的语音、语调。
关于师资和教师培训问题
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英语师资的不足。所以加速培养小学英语师资是开好英语课、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首先要充分发挥现有小学英语教师的骨干作用,让他们去指导各个学校开展小学英语的教学。每个学校原则上至少有1—2名英语骨干教师;其次,要通过教师队伍的优化和调整,让其他学科里面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英语教师或者英语教学辅导员;第三,对于各个学校的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凡是有一定英语基础的都可以通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担任小学英语的辅导员;能够通过放录像、光盘来指导小学生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为了开好英语课,在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或者英语教学辅导员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上岗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教育部以及各省的教育厅和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务必要在今年9月份之前落实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以保证秋季英语课程能够顺利开设。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各级师范院校对小学英语师资的培养工作。师范院校要培养具有大专层次的小学英语教师。各级中等师范院校也要普遍开设英语的必修课,使我们中师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达到担任英语教学辅导员的教学要求。
在切实解决好教材和师资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以及各种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在英语课程开设中的作用。这一次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要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来。为了保障各地教学的需要,中国教育电视台开设了小学英语的空中课堂。要从今年秋季开始,在通过审查的教材里面选择2—3套优秀的,把这2—3套教材的教学,通过现场实录做成示范性的电视英语教学节目发送到卫星上,让各地接收,供我们的小学同步组织英语教学的安排。为了保证小学生能够看到通过卫星和各种音像设备播放的小学英语课程的教育节目,各地要为小学提供必要的电视机、录像机、VCD机及录音机等相关教学设备。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至少每个班要有一台录音机,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听录音磁带学习良好的发音和语调。
关于小语种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新课程 农村 小学英语教育
一、引言
教育学术界当前争论比较激烈的话题之一:是否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的小学普及英语课程的教学?相关的国家教育规划提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面向21世纪的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1]然而,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对英语课程的开设规模、层级带来许多制约性因素。很多中部和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新课改后仍迟迟没有开设英语课程,即使有部分农村地区开设了英语课程也是敷衍了事,如此的教学显然无法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什么限制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师资的匮乏。在全国范围内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至少需要40-50万的小学英语教师。[2]
新课程实施后,小学陆续开设英语课程,对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 合格的外语教师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对当前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讨论基础英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笔者对江西省部分农村的小学英语师资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的具体内容包括:学历、教师数量、年龄、教龄、职称、工作条件、工作量等七个方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的是质性研究,采用了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笔者在当地代课期间深入到江西省农村地区与当地教师一起生活,听小学英语教师的课,亲身了解和调查农村地区小学英语师资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现状等情况。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本次调研从本人2010年3月在江西省南康市某农村完小代课开始,随后本人联系同事、同学,创造条件开始在江西省各农村地区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考察、电话、访谈等研究方法,先后在江西省新余市部分农村、南康市部分农村、上饶市部分农村等地区的村级小学进行了调研,这几个地区分别是江西省南部,西部,北部和东部的代表地区,至2011年9月份初,本人已基本了解这些地区的师资的情况。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据调查发现,师资状况和教学质量存在诸多问题,以下是我们调查组的调查结果。经过本次调研,发现江西省农村地区小学英语师资存在一些普遍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英语教师的学历情况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学历第一学历是中专的教师占大多数,大专也占了较大比例,本科非常少。如江西省南康市某乡的英语教师学历信息(见以下图表)。
(二)专职英语教师数量情况
据调研得知,江西省农村地区的小学专职英语教师十分紧缺,有些乡村小学只有一两个,而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一个,只是临时的代课教师。
如南康市某乡共95名教师,专职英语教师为0,因为该地区2009年才开设英语课程,所有的英语教师都是从别的学科教师中临时被学校领导“点兵”教英语。江西省新余市某农村小学的专职英语教师调到城里工作,导致该小学一年没有英语教师,学生的英语因此而被搁置。
江西省南康市某乡英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表(单位:人)
据调查,这些学校的这9位英语教师中(见上表),4位是英语专业学生,占44.4%;3位是代课老师,占33.3%;2位是转岗教师,占22.2%;1位英语“走教”教师。
注:“走教教师”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学校授课的老师。
(三)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年龄结构
据调查得知江西省南康市某乡的95名农村小学教师中,年龄最大是61岁,年龄最小是23岁。其中,30 岁以下的教师有45位,占47.89%,31岁到到40岁的教师有9位,占9.47%,41岁到50岁的教师有14位,占14.74%,51岁以上的教师有22位,占23.16%(详情见下表)。
英语教师大多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其中仅有一位是超过30岁的教师,年龄都比较偏小,其中,年龄最大的是31岁,年龄最小的是23岁。
(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龄结构
江西省南康市某乡农村小学一共95位教师,其中英语教师9位;江西省上饶市某乡的小学统计表;江西省上饶市某乡一共有129为教师,其中英语教师14位,还有23位代课教师。
以下是江西省南康市及上饶市的某两个乡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教龄结构统计表(单位:人)
(五)农村英语教师职称情况
以下是江西省南康市及上饶市的某两个乡农村小学英语、语文和数学学科的高级教师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六)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条件状况
据调查,江西省某些偏远山区村小学教师的住宿条件差: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办公室、教室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没有齐全的教学设备,多媒体设施尤其紧缺。据了解,很多农村地区只有中心小学才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所以整个乡小学的公开课要集中到中心小学上。
(七)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工作量情况
以下是江西省上饶市某乡小学英语教师的课时量统计表
据调查了解到该地区的14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中,周课时量在16-19节的英语教师有13人,占教师中的92.86%;周课时量在18节以上的有1人,她得每周课时数为28节。
以下是江西省南康市某乡某村完小的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叶老师2009-2010学年的任教班级、年级和任教课程统计表
繁重的教学负担和部分的农活负担使教师疲于应付教学,更是没有精力和时间研究教学与教材。
五、分析与思考
(一)英语基础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新课程政策及相关其他政策的原因
从江西省南康市一位教导主任那得知,由于教师的编制受限,不能及时招到英语专业的教师,不得不聘任代课教师,这样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还挤占有限的教育经费。代课教师除了基本工资外,几乎没有任何福利跟保障可言,而且代课教师的工资又普遍的只有编制教师的三分之一,这样教师的生活就非常拮据。再者由于专业教师匮乏,许多教师身兼任数门课。
新课程改革不断在全国各地小学推进,英语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课,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会有许多的障碍。是不是意味着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就不应该呢?答案是“否”。英语课程还是应该开设,但开设的脚步应该放缓和适度,因地而异,这也是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
2.传统观念的束缚
英语在小学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教师同样没有受重视。校领导班子未充分了解英语课程的重要性,大多数人认为小学英语不重要,因此很多农村小学在英语教学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当少。单一的教学评价,以考试论英雄的评价观;英语是副科的观念,学校英语教研活动少,进而影响英语教学质量。在课时安排上,英语一周只有两个课时。
3.城乡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
国家颁布的编制标准核定办法,在普遍范围内相对合理的规定了教师编制标准,使教师数量总体上能够基本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但是对于农村小学,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英语、艺术(美术、音乐)等学科,却缺乏一个规定性的编制底线标准。如此导致小学教师成为“全能”教师。
4.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
据调查得知,江西省南康市某村完小的一般年轻教师都是在1300—1500左右(从职5年以内),该乡所有的小学教师的年工资不会超过35000元,尤其是年轻教师就更少了。
(二)关于改善农村英语基础教育的思考
1.反思小学英语课程政策与实施
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反映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农村地区的孩子有义务也有权利接受英语课程的学习。
但是江西省是中部省份有当地的省情和地情,在开设英语课程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因地而异、因情而变。江西省开设英语课程从2008年开始,显然,江西省农村小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全面建设和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渡期,地方教育部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等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英语课程的质量,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发展。
2.调整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布局
农村学校分布广、数量多、师资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加大教育投入,调整学校布局,既有利于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又能解决小学教师包班、节节都要上课的现状,教师能腾出时间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据调查,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已逐步在做调整,江西省新余市某农村小学就经过很大调整,从以前的15所小学到现在的9所学校。
3.农村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先预想一下课程的流程,所谓预演,进而从中发现问题,与同事交流、讨论;然后在自己班上正式操练,尔后反思过程,总结经验;最后与其他教师分享经验,教师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使教师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4.教育部门、学校应加强英语教师在职培训与培养
农村英语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农村英语教师队伍。通过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制定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调查得知,由于多种原因,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学科教师相对过剩,其中一些教师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教学经验。学校可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转岗培训。这样英语教师队伍会不断的壮大。
5.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待遇:同工同酬,多劳多得
教师在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存在不平衡,语文、数学两门主课的教学与英语教学的收入同样存在不平衡,如此同工却不同酬的现象给英语教师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只有关心、理解、支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工作,最大程度的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保障他们稳定平等的收入,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一支专业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快速发展。
六、结束语
新课程的大环境下,江西省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在一些农村地区刚刚起步,存在对新课标不理解,师资短缺,课时安排不合理,对英语课程的不重视等问题,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各方关注和共同努力,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进一步发展。
在时展的潮流下,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英语课程时有必要的,但也要因地而异、因时而变,适度地践行国家新课标和国家中长期规划。
总之,引用前辈的话:“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科学发展、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实事求是、区别对待、讲求实效、潜心研究、继承创新、渐进完善、积累经验、走向世界”。[3]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该研究鉴于笔者代课期间的经历和对江西省部分农村地区实地观察,由于经济、人力等因素的限制,可能有偏颇之处,望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2号,2001a.
[2]王蔷.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政策与实施分析[J].中国外语,2011(4):47-54.
[3]刘道义.再议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之路[J].当代外语研究.2011(6):25-28
[4]刘炜.困境与超越:小学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从转岗在职培训走向职前专业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011年第6期.
[5]胡春洞.“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及教材教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6]王蔷.“国际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7]王蔷.2003.《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8]国务院.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a.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是语言能力等高度发展的时期,小学时期所奠基的英语基础会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而从现在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效性情况来看,其实效性水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实效性较差的原因着手,具体分析了提高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方式和途径,为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关键词】
小学英语;英语教学;课程实效性
1.前言
新课改的实施更加强调教学环境中“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普及与贯彻,但是口号的内涵与实际的践行却存在巨大的差距,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效果远远没有达到新课改的最高目标。英语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工具学科,在小学这一语言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能更好的实现基础奠定,会导致学生在后期学习中面临更多的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恐惧等心理,不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2.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效性较差的原因
从我国现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来看,普遍存在教学实效性较差的现象,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小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小学英语教师在展开教学时,通常以音乐、图片等形式进行,对于小学生而言,她们正处于一个极富好奇心的阶段,如果一直以类似的手段开展教学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且对于语法等内容教学关注度较低,导致学生在正式考试等场合时容易受到打击,逐渐失去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第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很多教师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融合运用到课堂环境之中,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持续的吸引力,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师生缺乏充分互动等等,都是导致小学英语课程实效性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
3.提高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3.1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小学生处于一个价值观念等都不定性的期间,她们的行为大多数出自于自身的兴趣或者喜好,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如果对于英语学习从心理根源上就存在抵触心理必然无法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没有兴趣的学习更有可能扼杀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不利于日后在该学科上的继续学习与发展。所以想要更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第一步就要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不断提升其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多鼓励学生,小学生从心理根源来看渴望获得更多的鼓励与肯定,他们与成年人不同,缺乏完善的自我鼓励机制,如果受到外界过多的否定则会让他们产生更加自卑的心理,对于学习以及生活而言都是百害无利的,因此教师这教课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赞扬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同时还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要让学生处于一种平等发展的教学氛围中。其次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教学还要求教师不断发掘学生变化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丰富优化,以小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内容为课程载体,更好的向学生传输英语知识。
3.2优化课堂设置。目前从小学英语课程的体系设置情况来看,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也是导致教学实效性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教师在进行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以及心理发展层次特征,造成了课堂设置无法吸引学生关注与热情的情况,在学生缺乏课程参与积极性的情况下所开展的英语教学必然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传统的课堂设置方式必然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必须将更多灵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当中,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图像、视频、音乐等多样化的教学传输手段有机结合,并通过开展趣味角色扮演、课堂游戏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环境之中,对英语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践中获得更深的理解。
3.3强化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扮演的是主导者,而学生则常常处于被动教学的地位,且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互动,知识传输与知识吸收这两个环节之间存在脱节,教师对自身角色和地位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师长期将自己放在高于学生的地方,而很少真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单方面的知识灌输根本无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很容易在缺乏互动的课堂环境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基础的就是在教学开始之前,询问学生对于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此外教师多设置询问环节、游戏环节或是角色扮演环节等都是很好的师生互动模式,在互动当中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提升,对于后期的教学沟通都大有裨益。
3.4提高教学软硬件设施。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软件主要指的是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软件提升方面,学校应当注意现有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深入培养,定期为教师开展教育理念讲座或是外派优秀教师进行学习深造等等,并在新教师引入时,提高录取门槛,并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师考核,选拔出最适合小学英语教学岗位的人才。
结语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效果与质量对于学生今后语言能力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设置、强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软硬件设施等途径,加强解决对于现阶段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效性较低的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为其日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路艳敏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新安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郭小青.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6:124-125.
[2]史翠香.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08:81.
KnowledgeMap,简称K-Map,是知识管理工具之一。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的。他提出的知识地图的概念主要是指人类的客观知识,他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可以绘制成各个单元概念为节点的学科认识图。我国知识地图研究始于2002年,国内对知识地图的研究与实践刚刚起步,该理论虽然诞生时间短暂,但在教育学、情报学、知识管理等领域的实践应用在不断发展。对知识地图的研究基本上是概念性的常识性介绍,从现有成果来源看,研究群体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领域。没有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体系态势。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研究成果的产生和发展。从国内外已有的关于知识地图的研究成果来看,都缺乏案例分析方法、实地调研方法等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的应用。国外研究大都以企业集团、科研机构等组织形式进行,采用调查和模型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注重研究过程的实践性。我国研究者主要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属于描述性、经验性研究,缺乏实证性、理论性研究。知识地图应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集成、知识检索、知识获取等方面,在教学领域的研究才刚起步。
1知识地图管理课程知识及个人知识的途径
知识地图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途径,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其一,知识检索与导航。当学生或教师需要某项专业知识时,能够按图索骥,了解及确认组织内的“知识库“有哪些项目及分布位置;其二,解释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头脑中隶属经验、灵感类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朱部分知识难以掌握。运用知识地图,学生能够轻松地找到在本课程领域中掌握某一隐性知识的同伴或教师并通过与其的交流来获取隐性知识;其三,厘清知识间的关联。人脑中的知识往往是散乱无章的,没有对各类知识关系进行明确的归类。通过知识地图中使学习者可以得到清晰的呈现;其四,弥补学习者知识空白区。在知识地图中,学习者可以看到自己必须掌握和应该了解的知识有哪些,一旦发现自己的有某些知识缺陷可以很快查到并弥补从未得到自我提升。
2教学实验设计
笔者首先依据知识本体的E-learning系统创设基于知识本体和知识可视化的小学英语课程学习环境主界面。其一课程知识体系源于教育部颁发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我们组织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分别从新的语言教学观、新的语言教学策略、新的语言测试及评价手段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四个部分来构建小学英语五级课程体系,共分基础语音,基础语法,功能意念和回话项目四个板块。其二学习资源库我们拟从Knowledgecards(知识卡片),Micro-learningtasklists(微学习任务单)和Micro-courseware微视频课程附之常规的教材,教学光盘等来为学习者提供无缝式的学习模式。第三,学习行为工具是指学生在课内,课外应用的所有学习辅助工具。包括移动设备,Ipad,智能手机等。第四,辅助教学管理,是利用知识地图为师生提供一个知识管理的平台。其次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基于本体五元组结构对小学英语课程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层级概念化描述。本课题主要以大纲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具体要求,按照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定义,大类中依照课程单元在定义小类知识点如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这五种语言知识等方面的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再次根据普通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对整个小学英语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可视化建模和形式化描写。创建微教学单元库为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独立的微教学单元。每个微教学单元(Module)可以以一个TXT、SWF或PPT文件呈现,也可以通过预定义的OWL(WebOntologyLanguage)对英语课程本体中的知识元描述并对概念和关系进行形式化表述。最后记录分析小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由一系列学习活动构成,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不同的学习行为模式。以现代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针对小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同环节的学习内容定义不同的学习行为模型,系统根据预先定义的模型自动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并以形式化方式自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为学习评价分析提供数字支持。
3技术路线和进度安排
实验初期我们拟定初步方案并论证方案;接触并确定实验学校为咸宁市外国语实验中小学,实验内容为小学六年级英语课程和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利用问卷明确知识地图构建的目的、范围、用途和使用者。实验中期的第一阶段:数据采集与加工人工提取小学英语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建立教学素材库与微教学单元库;第二阶段:确定本体的核心概念集并建立课程本体;创建实例与建立课程知识地图:建立具体知识节点与资源库的关联;文本可视化实践;知识地图工具开发和生成。实验总结期,教学展示及学习行为模型建立:学习理论描写;学习行为自动记录;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预期成果:首先,该课程本体主要实现了小学英语课程知识本体的管理及基于本体的可视化资源检索。通过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听说课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可视化知识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构建个人知识地图。其次,从教学理论建构上看本课题提倡重视课程的本体论价值,避免工具论价值机械化,这些观点对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工作的改进是有积极意义的。
4余论
基于知识地图的小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方面的改革呈现的主要特色是,关注理解和掌握知识,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关注面向生活实际,体现教学的实践性以及文化性,从而实现学科课程内容的重构。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英语教学界的热点话题,当前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本课题紧跟时代潮流,运用知识地图打造新一代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使英语教学改革紧跟国际学术的发展前沿的步伐。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将证明,基于知识地图的基础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案例研究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与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导致了课程领域的扩展,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导致了网络学习、虚拟学习、弹性学习、远程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
作者:李肖 潘登 成国栋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习得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或者学前开设英语课,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符合语言学习本身的规律。总的来说,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对于孩子以后的英语学习意义重大。但是,目前的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因为教学中涉及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我也借着王旭明社长抛出的这个话题,谈一谈当前小学英语教育的困境应该如何寻求突破。
目前,相当一部分小学远远不能够按照课程标准——“每周至少四次”——的要求进行开课,尽管有个别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愿望,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可是每周只有1课时。这样的英语课多半只起到装门面的效果,形同虚设,很难给学生更多的英语学习和交流运用的机会。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把英语当成“副课”安排在第三节课以后,其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英语课程的不重视,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就必须履行职责,督促学校将英语课程的课时开足,让学校意识到小学生学习英语对以后学习的重要性。
照理说,开课少的话,老师应该很轻松才是,可我看到的却不是这样。我曾经做过一次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调查统计,几乎每所小学的英语教师都是在超负荷地工作,每人至少负责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即使按中等班额计算,一位小学英语教师总共有一百多位学生,平均一人有将近十套不同的作业要批改。教师们“疲于奔命”地忙于批改作业,很难有空余时间坐下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很多老师都认为,能够把英语课正常上下来就很不错了。教师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让英语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谈何容易。开课不足和老师超负荷工作放在一起,成了一个活脱脱的“怪象”,说明了什么?当然是师资严重缺乏。所以,要消除这个“怪象”,让小学英语教育恢复语言教学应有的正常状态,就必须呼吁国家为全国的小学培养足够多的英语教师。
除了师资以外,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本身难度偏大也是问题之一。例如,江苏省内小学统一采用的是《牛津英语》,教材本身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内容也够新颖,形式也很活泼。但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这套教材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偏大了,主要表现是生词多,涉及的语法知识点过多,而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本不应该过多涉及语法,也不允许教师做过多的语法讲解。不可否认,每个学生的资质不同,小学英语成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语言天赋的高低。但是,对多数小学生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难度的加大,他们对英语学习最初的好奇感和新鲜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消磨殆尽。如果小学英语教师因为超负荷工作而无力顾及每一位“后进生”的话,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会对英语产生厌学和畏惧情绪,这也就加速了他们在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埋下隐患。因此,就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而言,我认为当务之急是降低学习难度,遵循语言学习以练为主、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维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考试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怎样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一项重要课题。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然而现实教育教学中却大相径庭,考试总摆脱不了“深、偏、难”,考、教分离的现象突出。小学英语也是如此。当前很多的小学在毕业时要通过考试来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小升初时英语也是考试内容之一。我认为,小学英语应该主要考查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运用,而不应该有太多的笔试,否则,这种考、教分离会让小学英语的教学再次掉入“应试工具”的尴尬境地,走回中国英语教学的老路和怪圈中去,小学生只能在痛苦中煎熬,不但不能为他们学习英语奠定牢固的基础,反而会害了他们。
所以,我虽不赞同取消小学英语课程,但必须正视并且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唯有在课程设置、师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上作出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彻底改变,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才有意义,才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才不会成为人们“炮轰”教育问题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