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时间:2023-06-07 09:0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科护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科护理学

第1篇

近年来,随着“高中热”和高校扩招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中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学生以中考落榜生为主,具有明显的低龄化特点,同时学生学习能力差,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缺失,而且厌学情绪普遍存在于目前中职教学中。基于此,本文结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谈论了自己几点体会,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学习兴趣;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

一、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一般都会有一种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创设一教学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1]。《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因其白衣天使的愿望即将实现而容易产生探索和好奇的心理;因此为更好的激发起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都是在经过对小儿长期的观察、分析和大量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以“主人公”“、发现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如在进行预防接种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妇幼保健所进行参观,实地学习小儿的预防接种情况,之后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参观经历,对接触到的一些疫苗种类进行总结列举,由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答案获取知识,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枯燥乏味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明显的改善了教学质量[2]。

二、善于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儿科护理学》这一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都是比较凌乱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记忆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都反应在课堂上都比较清晰,而课下就会很容易忘记,即使教师在笔记和板书以及授课方式等多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但课下如果学生不进行认真的总结,依然会很快忘记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因此引导学生善于总结,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内容的总结就显得尤为必要。如在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相关知识时,将小儿的动作可简单的概括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十会立,一岁能走二岁跳,三岁自己能穿衣”,这样简化的形式不仅有效地总结了相关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3]。所以,做到善于总结,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且对增进学生学习兴趣也发挥出了重要帮助。学生在掌握了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一些快速记忆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也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归纳,将《儿科护理学》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串、并联”,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三、启发质疑、调动学生求知欲

学习开始于思考,而思考又源自于疑问。学生对于某一新鲜事物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思维兴趣的激发也有着一定的帮助[4]。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的设置疑问,对于一些疑难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授课过程要选取一些临床上的实际案例,结合临床实践,引入一些趣味性话题,引导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完成对问题的有效解决,问题的成功解决也带给了学生一定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也能够促使学生保持一种高度的学习热情参与到后期学习环节中。如在进行新生儿疾病护理相关知识时,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新生儿哭闹减少是否表示病情出现了好转?”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积极的参与课堂讨论、各抒己见,在总结学生结论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阐述患病小儿出现哭闹的原因,并以此来正确的判定小儿哭闹的情况,这给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根据这一形势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对于所出现的“小儿哭闹减少”的症状切忌不可麻痹大意,要学会认真观察和分析,因为在临床中也有不少患儿病情加重而出现哭闹减少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解决,赋予了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更多的生动活跃的气氛,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不仅有效地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乐意参与其中,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于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还需要明白,学生学习兴趣长久的维持下去以及将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正视学生实际现状,努力挖掘对教育而有利的因素,并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方能逐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晓春,孙海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浅谈《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兴趣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273+322.

[2]高玲.如何激发中专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J].实用医技杂志,2008(20):2735-2736.

[3]陈捷.《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0(20):1862-1863.

第2篇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我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1.2.3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天,伴咳嗽气喘3天,加重1天。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分,呼吸34次/分,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

3讨论

第3篇

[关键词]情境反思学习法;儿科护理学教学;应用

一、儿科护理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儿科护理学的工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在教学中不仅非常注重学生对其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在实际应用上也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基本沿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说,学生记,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准确,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这样的现象,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相关教育者采取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题目中所谈到的情境反思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在某一特定的假设环境中去模拟操作,并对自己的操作手法进行反思总结,从而发现问题,让自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使反思学习法的研究成果更加准确,我们将采取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将选取两个小组参与试验,一组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除去教学模式外,基本外部条件都无差异。试验开始后,对照组依旧按照以往学校的正常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而实验组将采取情境反思学习法进行授课。在反思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项就是设计课堂情境,也就是说老师要以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为根本,利用多媒体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前为学生勾勒出一个相对应的现实情境,并要求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以自我思索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寻求情境中所设置的问题的答案。其次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反思,老师在授课之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模拟情境进行自主思考,通过讨论或者收集资料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并将这些内容与自己本身所了解的知识相结合,从而获取问题答案。然后就需要学生进行课中反思了,通过一系列的前期预习之后,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发现并解决假设情境中所出现的某些问题,但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去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之后对所有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最后一项教学内容就是学生的课后反思,在课后,老师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课堂上所总结的所有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将这些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课后也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制定最优方案,对于不恰当的方案,老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指正。在一个学期之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的考试,最后得出的结果,实验组的成绩普遍高于对照组,在通过这样的试验之后,我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

通过情境反思法来教授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口口相传,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所说的所有内容即可,并不需要学生进行太多的思考,也并不需要学生进行前期预习。而反思法则不一样,它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且还需要学生在老师构建的相关环境中去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寻找知识的激情,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反思法来教育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反思法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每次的解决过程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自己的观点,有目的性地主动自己以前的观点,以便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以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变得更加理性。

当然,这样的新式教育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针对老师而言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如果老师本身就不存在这样的新型思维,那么反思法的执行情况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引进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时候也将提高对于老师的素质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反思法的应用得到更好的执行。

参考文献:

[1]施珍妮.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状况分析与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8).

[2]李宝丽.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3(4).

[3]陈路,刘鸿程,刘文和.注重细节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3(1).

第4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 儿科护理学 课程改革

    我国现行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多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下设置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模式,从90年代末期,全国各大院校都在尝试进行高等护理教育课程改革。但仅仅依靠增加几门人文学科课程是无法真正体现护理专业特色的,因此,必须对现有护理专业主干学科进行课程改革,才能把医学基础、护理和人文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与临床医学专业不同的课程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儿科护理学课程改革作为这一改革大潮中的一滴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系进行的此项工作介绍如下。

    1 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目标未突出现代护理的观念原课程目标主要是:掌握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应用护理程序对急慢性病儿及临终病儿进行护理;熟悉儿科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完成一份儿科护理大病历。以上目标仍着眼于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仅是“患病儿童”,而不是“全体儿童”,未体现整体护理的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1.2 教学内容未体现护理特色 儿科护理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医疗加护理,未形成完整的本学科的教学体系,未体现儿童护理的专业化特色,不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

    1.3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学方法单调,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理论课学时比例偏多,不利于培养学生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评价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课程评价仅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学评价偏重知识测试,忽略能力考核;以笔试为主,忽略综合能力的评价。

    针对以上问题,儿科护理学有必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课程改革,要更新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换和社会发展对未来高层护理人才的要求。

    2 儿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方案

    2.1 课程改革的宗旨 以儿童对健康的需求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本方案对护理教育中5个基本概念解释为 :

    2.1.1 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关系的开放系统,人是不断地在成长发展的。

    2.1.2 健康: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动态过程。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健康的保持与个体、家庭和社会密切相关。

    2.1.3 护理: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是一个有目的性、组织性和创造性的系统过程,护理的目的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促进康复、减少痛苦。

    2.1.4 社会:社会是由不同的家庭所组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每个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1.5 护理教育:是获得能够胜任护理实践工作和专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目的是培养服务于医院、家庭、社区的高层护理人才。教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改变态度,充分发挥潜力。学习是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学习不仅是去获取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制定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本课程结束时能够:陈述不同时期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分析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社会家庭因素;熟练运用沟通技巧与儿童及家庭交流;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全面地健康评估;列出婴儿及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应用护理程序对急慢性病儿及临终病儿进行护理;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及指导;主动地、持续地去获取本学科的新知识;表现出对儿童的爱心。

    2.3 调整课程内容参阅国儿科护理学教材。

    课程内容以儿童的健康需求为主线。适当增加实践课的比例。

    2.4 革新教学方法将以班为单位(20人)的教学活动改为以小组(6~7人)为单位的学习,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以护理问题为焦点,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造精神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辅助教具,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以提高临床教学的形象性。

    2.5 完善课程改革评价

    2.5.1 课程改革评价要点:课程评价要为决策服务;课程评价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社会需要和学科的需要进行;课程评价要采用多种形式。

    2.5.2 评价内容

    2.5.2.1 背景评价:是否重视到医学模式的转换;是否考虑到护理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否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社区儿童的健康需求有哪些;是否对未来儿童的健康需要进行预测;是否对社区健康服务状况进行评估;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课程目标是否满足了人群的健康需要;全体教师是否能接受新的课程改革方案;是否考虑到领导者对改革的态度;是否考虑到学生对改革的态度;是否对改革所面临的动力和阻力进行分析。

    2.5.2.2 输入评价:是否对教研室的师资力量进行评估;现有设备是否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否对资金的使用进行预测;是否对学生的现状进行评估;学生是否明确新的课程目标;全体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学校的环境是否有助于改革的完成;社区、医院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教学场所;是否对改革有系统的程序安排。

    2.5.2.3 过程评价:改革是否按计划实施;改革小组的工作效率如何;新的课程目标是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的调整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课时调整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及时地反馈;教学管理是否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责任心及积极性如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资金的使用是否与预算相符。

    2.5.2.4 产品评估: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是否达到目标;学生对课程改革的计划及实施是否满足;教师对课程改革是否满意;改革后的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毕业生是否能够满足社区的健康需要。

    3 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儿科护理学》课程改革通过两年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3.1 学生的专业思想较前稳定 随机抽查实施本方案的本届护理本科生与上届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结果显示本届学生明显强于上届学生。且有部分学生在未来职业选择中表示对儿科护理专业的偏爱。

    3.2 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比较改革前后学生对临床病历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措施的能力,前者只有51%的学生可以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后者高达89% ,且不拘泥于书本。

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目的抽样法,于2014年5月选择参与了儿科护理学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改革的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的学生在性格、成绩方面做到最大差异化。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共访谈了16名学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14名。

1.2资料收集方法

在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包括:此次教学改革对以后进入临床实习时与小儿及家属沟通的帮助、对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作用、小组成员的收获。访谈前先向学生解释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取得其同意。采用深度小组访谈1次,每组8名学生,时间为1.5h,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和笔录;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子邮件深入追踪的方法交流1~2次。

1.3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当天,将录音资料进行转录和整理。研究者反复阅读文字资料,逐字逐句分析其中的含义,并进行分类、推理,反复听取录音,回忆当时的观察情景,析取其中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并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逐渐提炼出主题。

2结果

共提取出4个主题: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用心沟通;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医学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责任;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1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用心沟通

2.1.1学会了换位思考

学会换位思考是此次健康教育模块改革学生得到的最大收获。个案1:“角色扮演可以站在家长和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扮演的是得水痘的孩子,就会考虑她要如何表达出自己瘙痒难受的情绪,以后碰到类似的孩子时有了这份体验我也会更加耐心细致。”个案9:“有效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传递的核心,此次学习任务中的角色扮演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换位思考,让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个案14:“通过角色扮演,我们了解了不同人员在就医时的心理变化和角色定位,在以后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时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磕碰。”

2.1.2体会到用心是沟通的实质

护理专业的本质是服务,护理过程中彰显了人文关怀,学生通过健康教育角色扮演,体会到了用心是沟通的实质。个案11:“人与人的交往没有固定的模式,唯有‘用心’两字是沟通的实质和万能的技巧,用善良和宽容去温柔呵护那些被疾病和痛苦所困扰的生命,是我们护理人员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个案15:“耐心倾听,同时用温馨的语言或抚摸等动作表示对患儿的友好,使患儿及家属从心理上主动接纳,在家长心目中树立起有爱心、有知识、技术好、对孩子有招数、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医护人员形象。”

2.2感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2.1取长补短,精诚合作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将来成为护士,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改革迫使学生们组成一个团体,在共同完成任务的磕磕碰碰中、在发生矛盾的泪水中、在成功完成项目的欢笑声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成长。个案5:“大家学会了团队合作,遇到冲突的时候,学会先倾听别人的意见,然后取长补短,恰到好处地融合。”个案9:“这是一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力量最大化的方法,每个人将精力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然后大家串起来,最后呈现给大家的作品中包含了我们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心血。”个案14:“在排演情景剧的过程中,我们相互点评组员角色排演上不合理的地方,彼此相互磨合,最终呈现给大家。”个案4:“团队合作必不可少,单个人可能有局限性,小组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个小组成员的思路都可能是个创新点,都值得得到重视。”

2.2.2团队核心人物的作用

对于团队合作,有1名学生提到了团队核心人物对团队合作的重要作用。个案7:“如果一个团队心不齐,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任何能力,所以需要一个核心人物来领导这个团队。”

2.3认识到中医学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责任

虽然是中医院校,但因为学生要应对护士资格考试,因此选用的教材还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儿科护理学》,那么如何在健康教育中传承中医知识呢?个案16:“也许在大家的认知中,中医是腐朽、是陈旧,但其中还是有值得传承的部分,作为整个中医队伍中的一分子,我们有义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个案9:“我们的健康教育更加体现了中医特色,以前在医院做志愿者时,自己也亲手做过小儿敷贴的药丸,对于哮喘的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疗效,印象颇深。因此中医的传统疗法应该通过我们让更多人了解。”个案12:“我们的创新点在于中医调养,根据中医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分别制订急性期、缓解期的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中医,学会运用中医的方法进行调养。当然这些也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大家都是获益匪浅。”

2.4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确立健康教育的主题,学生从生活中、从书本中寻求素材和思路;为了确认资料的可靠性,学生需要不断查阅文献,这个过程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个案4:“之前大多数知识都是教师单方面传授,我不会去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去探索种种现象背后的意义,现在我们对网上搜寻的各种资料,先进行批判性思考,确定无误后再加入健康文案中。这样批判性地吸收新知识帮助我扩充了新知识点,也帮助我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个案5:“这次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们自由发挥,这是一次很好、很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来获取知识,锻炼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家边学习边成长。”

3讨论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习惯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护理却包含着与人沟通的艺术,包含着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升华。本研究显示,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改革的平台下,学生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也得到了不少收获,比如在确立健康教育的主题方面,有的来自自身做志愿者的经历,有的受到家长职业的影响,有的甚至借鉴电影重新创作,这些发散性的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这些主题,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寻找有相关病例的同学、家人、朋友等的亲身体验;在角色扮演和视频制作过程中,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沟通以及互相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换位思考,促使他们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能积极主动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患儿和家长,有效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后顺利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适应期。从本次访谈中也发现,由于条件的局限,学生们虽然在学校的模拟医院,甚至直接在医院进行角色扮演的演绎、录制,但“没有进入临床,所以没能更好地体会照顾患病儿童的那份心情”,这与梁熙德等的调查结果一致。鉴于健康教育模块改革的成效,今后应继续深入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的专业课程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心理咨询方法中的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法(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促使学生接受从“以问题为导向”转变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观点。如在内、外、妇、儿、老年护理等专业课教学中,留出部分模块由学生自行主导学习,迫使学生的学习范围不再局限于教科书,运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同时,教师应注意收集能起到示范作用的优秀的健康教育文案和视频,有助于以后学生的学习和临床的推广应用。此外,中医院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把中医食疗、推拿、针灸等简单易学、易推广的知识技能融入到健康教育中,让中医能更多地走向临床,开展以儿童及家庭为中心的中医临床护理及研究。

4小结

第6篇

云南省大理卫生学校,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如何对接。方法 自2011起,对所教授的护理专业班级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结果 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 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结论 通过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对接方法的应用,护考通过率逐年提高,值得推广。

[

关键词 ]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护考对接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3)05(c)-0046-0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Docking Test

LI Baoli

Dali Health School,Yun nan 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vocational teaching pediatric nursing and nursing test how docking. Methods From 2011 onwards, the professor of nursing classes using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nursing pediatric nursing exam closely integrated. Nursing exam result 2012 pass rate of 64.0%, in 2013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69.0%, in 2014 nursing exam pass rate of 77.0%. Conclusion applications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pediatric nursing care test docking methods, nursing exam pass rate has increased annually,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Voca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Nursing docking test

[作者简介]李宝丽(1972.10-),女,本科,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儿科学》、《儿科护理学》专任教师;有执业医师证,内科主治医师。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是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准入考试。根据我国2008颁布实施的《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即可以参加当年的全国护考。至2011年,我国对护考进行改革,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查学生对病情的分析判断及处理能力[1]。对于仅仅在临床实习不到一年的中职护理学生来说,考试难度大,护考通过率较低,而护考是否通过不但与学生的就业,而且与学校的声誉息息相关。因此,如何提高中职学生护考通过率,就成了学生和广大中职教师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讲,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护理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也与护考通过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如何对接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护考通过率,为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校2009—2011年分别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每级三个班,分别有198名,203名及211名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在本校已就读一年半,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

1.2 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主干学科之一,该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下学期讲授,是护考必考课程,儿科护理学试题一般占护考总试题的13%~16%。随着笔者对教学、护考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自2011年起,采用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提高护考认识,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学生进行护考相关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护考的具体情况,使学生清楚意识到毕业后只有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督促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理论知识,临床实习期间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前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做准备。

1.2.2 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 首先,应该深入了解和吃透护考大纲,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去繁就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考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模块化教学,一般来讲,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对这三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划分,根据护考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学中应该重点讲解,对于大纲没有要求的内容,而临床中又有应用的内容,也应该重点了解,这样既有效应对了护考,也有利于临床知识面的拓展。另外,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问题,以获得问题的解决,这种从传统讲授为主转变为讲授研讨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而且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2]。

1.2.3 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 儿科护理学中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是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临床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及护理要点,这部分部分内容系统性较强,与临床实际工作联系紧密,不但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临床工作经验,也就是说要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很多学生不足的地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倡理解后再记忆。如对发热患儿要注意保持体温稳定,当体温超过 38.5℃时可采用物理、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而对麻疹患儿,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乙醇拭浴,而对水痘患儿可用物理降温,但不能用阿司匹林。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理解疾病的特点,然后再进行记忆。另外,在教学中注重口诀记忆法[3],如婴儿发育的过程,粗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精细运动发育可编成口诀为:一握二伸三抓扒、六换七捏九食拇。

1.2.4 重视病案教学 教学中注意采集并整理各种疾病的真实案例,在每节课结束后,老师提供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如:患儿男,5月,发热5 d,伴咳嗽气喘3 d,加重1 d。查体:体温39.4℃,脉搏146次/min,呼吸34次/min,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血WBC18×109/L,N0.75,X线:双肺纹理增粗,有斑片状阴影。医生初步诊断:支气管肺炎。教师应依次提出问题,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治疗原则及药物的选择,护理措施有哪些?理论依据是什么,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1.2.5 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通过积累和精炼,我校儿科教研小组已初步建立了有近1000道题的《儿科护理学护考题库》,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每天教学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习题进行课后练习,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点,每部分内容学完后,让学生完成历年护考真题相关部分的练习,以查验知识的掌握情况。护考前,应进行模拟试题训练,寻找差距,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

1.2.6 考前集中辅导 近年来,我校针对护考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学习自觉性、积极性较差、且忙于临床实践,不能有效保证学习时间的情况,采用自主报名、考前集中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4个周的集中辅导中,围绕《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制定考前辅导计划,在教师精讲、串讲课程内容的同时,学生通过做《护考题库》的试题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后一周安排为模拟考试,达到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查缺补漏的作用。

2 结果

2011年采用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方法后, 2012年护考通过率为64.0%, 2013年护考通过率为69.0%,2014年护考通过率为77.0%。护考通过率持续提高。见表1。

3 讨论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从出生到 14 周岁的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科学[4]。它与成人临床各科护理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与成人护理又存在着很大差别,并且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儿科护理学的具体数据多,概念多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儿科护理学的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5]。护考是中专护理学生顺利就业和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护考制度不断在改革,护考考题越来越接近临床和注重实践能力,考题难度加大。因此,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师来讲,如何创新教学的模式,适应新的护考制度以及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就变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考对接的探索研究发现,只有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护考的认识,紧贴护考大纲,对教材内容去繁就简,采用模块化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能力,重视病案教学,以及注重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考前集中辅导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与护考的有效对接,使学生的护考通过率明显提高,较常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推广。

[

参考文献]

[1]罗丽芳,杨丽萍,聂小莉. 儿科护理学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探索[J].当代护士,2014,3(1):139-140.

[2]谢玲莉,秦云.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1):335-336.

[3]边琼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浅谈《儿科护理学》教学体会[J]. 医学信息,2012,25(4):14.

[4]贾文颖. 护考与中职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J].教育界,2014,24(8):94.

第7篇

关键词:高职;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12-02

在国家教育部的鼓励下,国内不少高等医学院校在主干专业课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但多为本科层次,而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方向)开展双语教学的并不多,而开展《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更如凤毛麟角。

目前,双语教学模式按照中英文比例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过渡型:母语是主要教学语言,外语为第二教学语言;(2)保持型: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3)浸入型:外语是主要教学语言,母语处于次要地位。高职英护的双语教学模式多停留在过渡型,远不能达到解决实际涉外情境问题所应有的英语能力。采用浸入型双语教学虽初衷良好,希望学生能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但往往最终英语及专业知识均没掌握好。

在双语教学方法中,目前采用最多的仍是放纵式,即在多媒体课件的中文后加注英文,有些教师还能读一读英文注解,有些教师根本不提英文,一方面,可能学时较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怕发音不准,多数学生因教师没做要求就不过问,个别用心的学生即便关注并积累了一些专业词汇,但也是哑巴英语;“雨+雪”式,有些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虽能在授课过程中不时穿插英语,但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也听不懂,进而可能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填鸭式教学,教师能精心准备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材料,并让学生死记,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在高职英护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既是严峻的考验,又是重大的改革。应通过对《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从而挖掘出在高职英护层面进行双语教学“度”的把握,找出适合高职英护层面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情境教学于其中”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高职英护学生在涉外护理工作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其就业渠道,提升其国外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培养及锻炼师资的有效途径。

研究对象及方法

对象 随机抽取全日制高职英护四年级学生089班(40人)为实验班,0810班(40人)为对照班。这两个班级学生相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时总成绩要高,尤其英语成绩较佳,是经过口语、阅读面试筛选而组成的班级。不仅如此,目前两班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METS(国家医护英语考试)三级通过率均为100%,期末英语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鉴于前期调研结果,干预班级只有半数左右学生对双语教学感兴趣,该群体英语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所以干预后,选择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英语基础较好的前20名学生分别进行学习效果比较。

方法 对089班《儿科护理学》实施双语教学,其主要模式为保持型,即平衡使用两种教学语言。总论部分采用过渡型,即母语是主要教学语言,外语为第二教学语言,先用中文讲解,然后用英文小结,且英文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有个适应过程;各论部分即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则采用保持型,先将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用中文讲透,然后用英文讲解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预期结果、卫生宣教等,再用英文进行小结及练习相关英文题进行巩固。课前为学生分发教师自编相关英文词汇及疾病护理英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每个系统有一次病例讨论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融情境于教学中。在科研、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定期召开学生、教师座谈会,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自行设计阅卷调查表,其相关内容包括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双语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自编教材难易度的看法,对双语教学的拓展,开展双语教学的益处,以及对双语教学的建议等。

研究结果

双语教学干预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比较 在开展双语教学前,双语教学班与对照班英语成绩分别为86.20±4.84,86.26±3.73,两个班级英语学习效果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432,P=0.9568)。开展儿科护理双语教学后,对干预班与对照班儿科护理与专业英语学习效果进行比较(见下页表1)。结果表明,两门课程的成绩在开展双语教学后干预班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感兴趣,态度积极。所以干预后,选择干预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基础较好的前20名学生分别进行学习效果比较。在开展双语教学前,双语教学班与对照班前2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分别为89.9±2.40和89.2±1.41,两个班级英语学习效果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33,P= 0.2684),教学干预后成绩比较如下(见表2)。结果表明,在开展双语教学干预后,实验班成绩好,且对双语教学感兴趣,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儿科及专业英语学习成绩与对照班相比,有明显提高,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双语教学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在开展双语教学后两门课程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3)。

问卷调查情况 在实施双语教学前后,还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4)。结果表明,半数以上学生对双语教学感兴趣,并认为双语教学对培养其自学能力及提高英语口语、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有帮助,自编教材有利于课堂英文讲授内容的理解,且难易程度较为适中;在问卷中还涉及对双语教学的建议,希望学校能够对外合作办学,其他专业课也能适当地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还希望能到涉外护理岗位实习。

讨论

双语教学的模式、方法及其效果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充分反映了适用于高职英护层次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其方法为“保持式”情境教学法,而教学效果的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双语教学的益处 通过双语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不会再因为自己是高职生而自卑,同时使学生具备了深层次再造和终身学习及生存的能力,为进外资医疗机构及出国留学和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有利条件。实施双语教学,可以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通过对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了解到专业领域最新的学术动态,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英语口语水平及专业词汇量也得到了再一次飞跃。

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对策 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缺乏兴趣不是因为其英语基础差,没有学习能力,而是因为学生觉得学了无用武之地。南京各家医院在招聘高职护理学生时,都无需面试英语,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不足。因此,要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关键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的。比如,学生缺乏护理英语的应用环境。在以后的工作中,可力求将护理实训中心物质及专业文化用中英文对照形式展示,以便学生时时、处处体验护理英语的使用,还可以开辟外资医院实习窗口,及对外进行合作交流等。

双语素质师资缺乏及对策 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诸多,但能否开展双语教学,首要的因素是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认为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敬业精神,因为双语教学从选编教材、备课、制作课件、批改作业等方面均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双语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常常会为了某个单词或某个特殊表达而翻遍所有词典或参考文献及花费一整晚的时间。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还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能熟练而准确地用英文进行表达和交流。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首先,自己需不断进取,持之以恒,利用点滴时间记单词,经常收看CCTV9及CCTV10的电视节目及英文原版影碟,同时阅读大量英文原版书刊杂志。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定期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英语培训班学习及出国进修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英语口语的交流能力。

參考文献:

[1]赵蓓.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8).

[2]刘鹏飞,夏焕君,杜琳.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导论》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0(2下).

[3]马小琴,王俊杰,周小燕.推行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4]肖坚,张红菱.护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5(5).

第8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月我院2007级护理本科普通班、急危重症班学生共82人,其中男9人,女73人,年龄(22.9+2.45)岁。将2007级普通班4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授课法;2007级42名急危重症班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前期所学医学基础课程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

1.2.1.1病例准备

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在每次理论课授课完成后,准备各小组的查新题目(与本次实验内容有关的新知识、新动态),并查阅临床病例档案整理1~2个典型病例。这些病例涵盖前期的医学基础知识点、本系统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健康史资料,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带共性的问题:如该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有哪些,该患儿的医疗诊断和主要护理诊断是什么,存在的符合本病的主要症状、体征有哪些,如何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和戚健康教育。

1.2.1.2实施教学

在理论课授课完成后,教师提前1周将典型病例、查新题目及相关资料印发给每组的学生,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讨论并查阅文献,然后在实践课上集中展示各组的讨论和查新结果。

1.2.1.3学生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性学习讨论形式。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每个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小组成员轮流承担讨论的辩手、助理辩手、查新人及实验报告撰写者。

1.2.1.4讨论方式

以辩论的方式组织病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1名辩手、1名助理辩手和1名查新人,随机回答病例讨论中的问题,并随时就不同意见进行反驳或补充。老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评定各小组讨论成绩。

1.2.1.5实践考核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实践考核成绩,其利益、风险均摊。每次实验成绩以100分核记,实践成绩包括技能操作考核、小组病例讨论结果、查新内容、实验报告、查新报告、小组合作意识等,取其均值。

1.2.2传统授课方法

采用“示范一模仿式”的单一授课方法,即教师边讲解边示教操作方法和步骤,然后由学生逐一回示、练习;病例讨论以班级为单位,无具体责任人,教师随机提问,学生随意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实践考核成绩以个体为单位记录每次技能操作考核、病例讨论成绩、实验报告撰写成绩、考勤等,取其均值。

1.3评价方法

1.3.1实验、理论考核

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均采取传统的个体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统一的理论(闭卷式、满分100分)考试,其中病例分析题2题,共计20分;每次实验结束后同时评定实验成绩,共计10次取其均值。

1.3.2学习兴趣调查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ut,科护理学》实践教学

学习兴趣的无记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该实验方式和内容能否激发学习兴趣

有利于临床技能的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沟通及表达能力、提高团队的协助精神、拓宽书本及课堂知识面以及是否赞成该项教学方式。发放问卷82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及有效应答率为100%。

1.4统计方法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4-标准差(x±s)表示,采用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O.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课后理论、实验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实验组的实验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理论考试病例分析性试题中,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P<O.O1)。

2.2两组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见表2。在21项调查内容中,以实验组排在前11位的结果顺序,其中实验组学生的提高沟通及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的协助精神、拓宽书本及课堂知识面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92.9%的学生喜欢“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

3讨论

3.1“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提高了学生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将学习与实际的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好奇心和欲望是产生兴趣的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方法正是有了这种心理需要萌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日,且采取辩论的方式来组织临床护理病例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在同伴身上直接学到一些态度、价值观、技巧及信息,学会以正确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因此,“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形式下的我院学生,儿科护理学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实验考试成绩、理论考试中的病例分析性试题成绩明显提高。由此可见,“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问题密切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并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团

队协助精神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一系列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学生学会如何对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和应用,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通过自己查阅教材或文献,寻找答案并将学科发展动态融入解决问题之中,从而学会通过各种途径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无疑在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学习过程中,拓宽了学生课堂及书本外的知识面;同时以“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实践教学评价是以小组平均成绩为代表值,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f3]。加之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学习不再只是个体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小组内的合作具有实质性的作用,这就要求小组成员必须具有赏识和包容的精神H。为了实现小组共同目标,学习者必须彼此了解并相互信任,建立和谐愉快的合作环境,积极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支持、协作,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51。因此,以小组合作性学习为中心的PBL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日后进人f临床与患者沟通及团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9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儿科护理学教学;运用技巧

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性认知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借助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将学习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认识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目前儿科护理学在整个临床护理课程设置中,开设较晚,且在护士资格考试中占的比例远不及内、外科护理学,很多学生对儿科护理学不予以重视。作为一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儿科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该门学科,为社会输送更多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人总结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并提出几点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运用技巧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创设情景要把握时机

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驱使,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认为不管是课前提问,还是讲授新知识乃至课后小结,都应该把握好时机,巧妙的运用情景教学法,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来,让学生有任务感和紧迫感。例如: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节的学习中,开始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临床表现部分,以图片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佝偻病的骨骼改变有形象生动的理解,抓住时机巧妙的创设课堂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主动的探索知识,同时还能防止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等等。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如果时机把握得当,即使在短短八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记住、理解新知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情景要把握一个度

教师要上好一门课,不仅要用心备课、用心备好学生,也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因材施教。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牵涉面很广的学科,不仅与医学基础课紧密联系,且与其它各临床学科关系密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度的创设情景将知识系统全面的传授给学生,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营养不良护理中有一个重点和考点,即营养不良的并发症――自发性低血糖,可以这样设置情景:一个营养不良患儿清晨突然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等,请大家考虑该患儿发生了何种严重情况?如何抢救?通过这种适度的情景创设,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度的创设情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教学中创设的情景开始门槛过低,学生可能会一望而解,提不起兴趣;反之如门槛过高,学生可能会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样也提不起兴趣来,所以适度的创设情景,让学生跳一跳便够得着果子,咀之有劲,品之有味,这样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去学习、探索新知识。这样老师便可顺水推舟由浅入深,尤易到难的讲解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轻松自如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逐步突破难点,使之掌握教学中重点甚至难点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情景要具有灵活性和新颖性

情景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单向式灌输的教学法,然而在儿科护理学教学的课堂中如何独特的创设情景给学生讲思路、抓本质、科学的组织教学呢?本人认为所创的情景要具有新颖性和灵活性,尤其是对一些逻辑性连贯性很强的知识,讲授时所创设的情景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方法,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将所学知识从“散装”形式变成条理清楚的系统化的知识,从单纯的记忆到逻辑推理,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授肾病综合征这个疾病时,不是按序的把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简单的罗列,而是创设一个情景,例如:给学生展示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小儿的图片,以图片上的临床特征为出发点,进行中间开花式的讲述,将以上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并串为一体,抓住该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引起肾小球基地膜通透性增高为主,致使大量蛋白外漏。主要的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以此为中心推导出另外三个症状: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在治疗中指出该病与免疫因素有关,所以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环环相扣,层层挑明,逻辑清晰。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觉得“咀之有劲,品之有味”!

四、创设情景要具有真实性

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尤其在讲授儿科疾病知识时所创设的情景必须是真实的,尽量给学生展现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例,必要时给学生安排合适的角色,让学生也参与到情景中来,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适当地给予暗示,使之明确自己的责任,增强其责任感。讲授小儿惊厥这一节时,先让学生根据他们预习所掌握的知识表演一个典型的小儿惊厥发作时的情景,另外安排一位同学给予简单的徒手抢救处理。通过这种的简单、真实的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在角色扮演中能轻松愉快的学到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正如孔夫子所说:“你告诉了,我就忘了;你让我看了,我就记住了;你让我做了,我就懂了”。

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如何把诸多的零星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清楚的给学生讲明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那么掌握创设情景的技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间的默契性和主动学习的态度,极大的提高了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实用型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儿科学/沈晓明 王卫平主编,-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473.72;G642.423;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17―03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获得的知识符合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实施项目教学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儿科基础是《儿科护理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小儿的生长发育、婴幼儿的喂养和儿童保健等。学生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记忆很多数据,如果不配合开展有趣的实践教学,学生们会产生厌学心理。所以,笔者在完成儿科护理学的儿科基础教学中,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的尝试,并与传统教学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具体操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校2004级3年制护理专业120人,均为女生,入学时随机分成两班,选其中一班做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各班60人,第四学期开设临床护理中的儿科护理学。两个班的学生性别、年龄、开课时基础成绩比较都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儿科护理学》的儿科基础部分实践教学中,对照班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1.2.1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将实验班的60人分成6个小组,每个组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亲戚朋友或邻居家中物色1个1~12个月大的婴儿作为本组护理和观察的对象。儿科基础实践教学的项目教学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1.2.2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上把儿科基础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先掌握好理论知识,并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儿科基础部分的实践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教师把儿科基础的实践工作分为3个项目:体格发育、动作发育和婴儿喂养。要求实验班60个人分成的6个小组每组都要完成这3个项目的实践工作。6个组的组长按要求分别物色了1个婴儿作为本组的护理和观察对象,这些对象中有2个是3个月大,2个是5个月大,1个8个月大,1个10个月大,总共选择了6名婴儿。各组长接受了教师规定的实践项目之后,又分别把体格发育、动作发育和婴儿喂养3个项目按3项任务分配给每个组员,有些负责给婴儿检测体格发育指标,有些负责观察婴儿的动作发育情况,有些负责给婴儿进行合理喂养的指导。所有组员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都要进行记录和书面总结,最后每组的3个项目实践工作分别完成后,再把各项目的记录和总结汇总成为本组的项目实践工作总结上交给教师,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进行评价。儿科基础实践教学的项目教学实施时间贯穿在《儿科护理学》这一课程整个授课过程,历时约4个月。各组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是自己利用双休日到各组所物色的婴儿家中进行,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问题先自己设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教师给予帮助。

1.2.3 项目教学的评价 ①学生问卷调查。调查表主要是了解实验班的学生对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评价,包括5项内容.回答方式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100%。②理论考试比较。用同一试卷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考试,比较两班考试成绩。③实习成绩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儿科完成临床实习任务后,对两个班学生的儿科临床实习成绩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实验班学生对项目教学应用于实践教学的评价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为x2=0.6,P>0.05。结果表明,两个班的理论考试成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理论成绩无显著差异。提示项目教学应用于实践教学并不影响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

2.3 实验班和对照班儿科临床实习成绩比较见表3。

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为x2=8.7,P<0.05。结果表明,两个班的儿科临床实习成绩有显著差异性。实验班儿科临床实习成绩达到优良的学生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

3 讨论

笔者在完成儿科护理学的儿科基础教学中,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具备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安排和组织自己的实践学习行为,并且分配给每个学生具体的项目任务,分工合作,既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学生们在每次上门对婴儿的检查和观察中也增强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表明,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归纳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因此,项目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第11篇

【关键词】护考 中职 儿科护理学 课堂教学 对接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制度是我们国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准入考试。至2008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中专及大专层次的护生在完成8个月的临床实习后,毕业当年就可以参加全国护考。对中专层次的学生而言,和大专层次的学生一起参加护考,其护考过关率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学历层次的差异,更由于中职护生的年龄小,对护考的认识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的不得当有关。而护考是否过关不仅影响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学校今后的发展。如何提高中职护生护考的过关率,成了摆在我们中职护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提高中职护生护考的过关率应从学生在校两年的学习着手,尤其是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护考知识点与教学内容的对接,作为一名儿科护理学教师,谈谈本人对护考知识点与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的一些看法。

1吃透护考大纲

从2011年开始,护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四个科目的考试整合为两个科目,即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这两部分,同时增加了人文学科的分量,考题也进行了调整,以考核定义和概念的A1型试题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临床实践A2、A3、A4型试题越来越多。以2013年为例,A1型试题约占30%左右,余下的70%均为 A2、A3、A4型试题。这些变化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想让我们的学生在应对护考时从容不迫,首先要自己分析研究每年的护考大纲,吃透大纲,以护考为目标,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2钻研教材,提炼教材内容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护理学,其内容与各基础医学学科之间联系密切。吃透大纲后,将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把握与护考相关的内容,注意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护考的题点、题眼。中职护校所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为儿童保健;第三部分为儿科各系统各疾病的护理。对教材钻研后,提炼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如下:①教材与护考大纲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归纳为一类,如: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常用衡量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前囟、牙齿等,这一类在课堂上着重强调,要求学生背诵记忆。②教材与护考大纲不一致的知识点归纳为一类,如:小儿预防接种程序,教材中罗列出了小儿预防接种的初种及复种程序,护考大纲只要求掌握小儿预防接种的初种的程序,这一类在知识点课堂上提醒学生分开记忆。③护考中有些疾病在中专所使用的教材中未出现,这些知识点容易发生遗漏,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增加相应内容。如:新生儿低钙血症、低血糖症。

3护考知识点与儿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有效对接

教师充分吃透历年护考大纲、钻研提炼教材后,收集历年护考真题,以便掌握历年护考的动态、试题形式的变化,答题的技巧,真正意义上实现护考知识点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3.1宣传护考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堂儿护课,笔者首先对中职护生进行护考有关知识的宣教,什么是护考,什么时候护考,考什么内容,怎么考,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本门课程就了解护考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护考。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再结合临床实践,既可以对将来的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也可以从容应对护考。

3.2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记忆方法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方法,如:典型病例导入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如:①口诀记忆。小儿预防接种程序“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满足岁乙脑”。②找规律记忆。小儿心率新生儿120―140次/分,一岁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至7岁80―100次/分,8至14岁70―90次/分。在8岁之前,年龄增加1岁,心率减慢10次/分。③理解记忆。糖盐碱三种溶液混合时的配比学生很难掌握,但此溶液遵循一定的规律,盐碱的固定搭配2∶1,剩余的那份液体就是葡萄糖溶液。④归纳记忆。小儿抗体知识,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是IgG抗体,小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疾病是IgA抗体水平低下,年龄越小的小儿越容易患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感染,是由于小儿IgM抗体水平低下。

4重视学生课后同步练习,加强巩固知识点

第12篇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有效沟通应用在儿科护理体验式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体验式学习中强调“说中学”“做中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发、调整、升华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素质和潜能。成为效力更持久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在创设情境模式内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加强与临床工作联系,通过角色体验,体会到患儿及家长的心情,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和人文关怀。

一、对象与方法

以2013级普通护理专业6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该班分为试验班(33人)和对照班(36人),每班分为5个组,一组6~7人,设组长1名,负责教学任务的组内分配。由同一名教师进行讲授,使用相同教材。试验班与对照班均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其步骤包括:创设情境,根据教学单元设置编写病例,由于护生尚未接触临床,课前护生负责收集病历,课下通过网络平台师生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整理,确定病例后模拟临床场景,让护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分析感悟体验,制定处理对策,并系统实施。试验班增加角色互换,在每个病例中设置医生1人,护士2人,患儿1人,患者家属2~3人,由护生模仿医护患三方,每次变换不同角色,引进标准化病人的同时,针对儿科护理对象特殊性,引进标准化病人家属,不同家属代表不同性格、不同年龄,学生自由发挥,侧重护生与家属沟通。课程全部结束期末考试,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二、结果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1.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三部分:理论基础知识,包括A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共50分;病例分析题20分,考核学生整体护理能力;实验30分,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与整体思维。实验考试与理论基础知识、病例分析部分阅卷由同一名教师完成。实验班、对照班理论基础分别为41.72±5.63和42.15±3.12,病例分析分别为13.71±3.73和14.12±4.21,实验分别为24.28±4.22和20.15±3.09,两个班级的理论基础、病例分析、实验的P值分别为0.125、0.072、0.013。

两班在理论基础知识部分、病例分析P值均大于0.05,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两班在理论基础知识、病例分析部分成绩没有明显区别。实验成绩P值0.013<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试验班的实验成绩高于对照班。

2.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为三点记分制选择题。发放调查问卷69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有效回收率为97.1%。问卷调查结果为:情景设置有趣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15±0.62和2.13±0.57,P值为0.125;课堂演练针对性强、贴近实际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22±0.52和2.21±0.27,P值为0.157;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1.71±0.64和1.74±0.27,P值为0.10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13±0.56和2.16±0.66,P值为0.097;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实验班、对照班分别得分2.23±0.52和2.02±0.47,P值为0.015。

调查结果看出,两班在情景设置有趣、课堂演练针对性强、贴近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等方面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在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明显改善、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患儿及家属感受、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应用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有助于这些方面的提高。

三、讨论

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门医学专业,更是一门人文专业,要求学生必须以人为前提,关心人,理解人。儿科护理学作为特殊护理专业,小儿自身特点及现代家庭对小儿患病的重视,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做到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在临床工作中做好沟通工作。

1.有效沟通对于在体验式教学中提高护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加入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体验式教学,在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方面并未显示明显优势,但在实验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说明加入有效沟通的方式不仅锻炼护生的沟通能力,在与患儿及患儿家属交流过程中强化了技能的操作,规范了相关的技能操作标准。

2.有效沟通对在体验式教学中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的影响。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加入有效沟通的体验式教学相较于传统体验式教学在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优势。分析其原因,传统体验式教学由于每次情景的设定的类似,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理,而有效沟通的加入,让情景再现既相似又不同,吸引了护生注意力,增加护生对该环节的期待值,情景模拟平台中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护生不同的沟通方法,这样能激发护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护生的学习热情。

3.有效沟通对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护生职业素养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需要理解患者感受,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护士的每一次工作都是使患者身心达到完美状态的道德观念实践。通过有效沟通在体验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生在理解患儿及家属感受、注意保护患儿隐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护生作为不同的角色来看待护理工作,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没有人文关怀的意识是无法真正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起理解信任。因此,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其人文关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