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时间:2023-06-07 09:0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压预防与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第1篇

当天下午,由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学系副主任华琦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个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也在此次活动上正式。另据记者了解,去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在京成立,华琦教授当选为分会会长。该分会成立一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龄人群,捍卫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他们先后制订了3部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只是其中的一个。因此,在当天的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间隙,本刊记者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展以及三部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意义及相关内容,对华琦教授做了独家专访。

高血压分会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

“要了解《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必须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说起。”采访一开始,华琦教授首先这样说。

谈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背景,华琦教授首先介绍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41%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整体范围内,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国家分级转诊制度的改革,2015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青年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宣布成立。据记者了解,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华琦教授当选为高血压分会会长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刘梅林、李艳芳、郭艺芳、高平进、李为民、陈鲁原、张源明、袁洪、祝之明当选为分会副会长;李静、胡亦新、蔡军、皮林、丁春华、李悦、李燕当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琦教授介绍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后,以第一届委员会共181名专家及第一届青年委员共100名青年才俊为主,构成了学术团队的中坚力量,迅速针对高血压防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工作;分会成立后也很快成为我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平台之一。一年来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就是发起制定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今年1月份正式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或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80岁以下人群。我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源于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心脏瓣膜的钙化、肾功能的减退和微血管的减少。多项应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治疗和管理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我们还制订了《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华琦教授透露,“这个《专家共识》目前仍在修订、完善中,不久即将正式。”她接着介绍说,“剩下的就是今天正式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了。这是针对我们以往称之为‘号’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这一种药物专门制定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号”解决了

我国缺少降压药物的大问题

在解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之前,华琦教授首先向记者回顾了“号”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的研发历史。

她首先介绍说:“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之所以简称‘号’,是因为研发伊始,它最早被称为‘号’,后来也曾被称之为‘北京降压号’。”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号”的诞生,与我国三位著名专家密不可分,他们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医学家吴英恺和洪昭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降压药物较少,许多降压药需从国外进口。为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医淌诟据中医“轻可去实”的理念,突破当时国际上盛行的“阶梯疗法”,提出了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小复方”构想,并研制出了“复方降压片”,开创了用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先河。后来,吴英恺院士、洪昭光教授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采用优选法,研发了“长效小复方”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也就是著名的“号”降压药。“号”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我国高血压治疗缺少相应药物的大问题。“号”诞生后,在吴英恺院士的积极推动下很快投入生产和临床应用,一直到今天。华琦教授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种长效小剂量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日服药一次,就可平稳地降低血压,这便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指南纷纷认识到了这一药物的学科地位,逐渐加大了对“长效小复方”的推荐力度,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广泛普及的“长效小复方”理念的先进性。

华琦教授还介绍说,“号”降压药主要由基础降压药和利尿药组成,每片含基础降压药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 0.1mg,含利尿药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这些年来,关于“号”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领衔开展的全国、多中心《北京降压号与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全国、多中心、纳入 5269 人的长期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降压号与吲达帕胺随机对照有效及安全性研究》和《北京降压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长期研究,以及《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其安全性》半年期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永华教授主导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号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电解质和血尿酸的影响》;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苏定冯教授开展的《北京降压号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王增武教授开展的《号与复方降压片对比研究――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等。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旗帜性人物、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正在领衔开展的一项研究――CHINOM试验。”华琦教授继续介绍说,“CHINOM试验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以并发症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计划随访65000人,预计将在2018年公布实验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针对国情,

制定我们自己的专家共识

中国的“长效小复方”已经诞生半个世纪了,针对“号”的研究和使用至今依然经久不衰,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广大患者。针对这种情况,为规范临床、指导诊疗,由华琦教授、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谈及这部《中国专家共识》的缘起,华琦教授说:“这事儿还得追溯到 2015年9月17日召开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专家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阜外医院的王增武教授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作了介绍,安贞医院的李艳芳教授对‘号’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对‘号’在基层广泛应用、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贡献表示肯定,也对其目前存在的疑虑、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王增武等专家还提出,‘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药品,我国地广人多,高血压发病情况复杂,发病率也在增高,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自己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于是,那次研讨会便决定将‘号’已有的临床试验加以整理,邀请专家推出《号在基层使用的指导意见/专家共识》,以帮助基层医生规范使用药物――这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专家共识》最终得以出台的背景。”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华琦教授感叹着继续回忆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围绕‘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我们最终梳理出了与‘号’相关的文献160余篇、与高血压相关的文献数十篇,共计近200篇文献。由于这些文献的证据层次水平不一,又经过艰苦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梳理出35篇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最终选择了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字斟句酌、力求公正地拿出了这个共识的初稿。在此过程中,我们于今年1月28日、4月16日、7月12日分别召开了共识启动会、讨论会和定稿会,先后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刘力生教授、范利教授等63位专家参与讨论,给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几易其稿、数十次增删,光文章的架构就大调整了3次,最终才得以定稿,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文件。这个共识的执笔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为此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针对这一《专家共识》的内容,华琦教授介绍说,共识认为,我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明确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降压药的一种选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是传统的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降压药,自问世以来,在我国人群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在当前众多新药涌入市场的情况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仍然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共识全面回顾了与“号”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据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推荐和建议。

共识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降压治疗的选择之一。目前,以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为基础治疗方案的CHINOM研究(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已经入选受试者10689人,该研究随访期为5年,预计2018年公布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证实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其在我国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中的地位。

华琦教授说:“我们希望这个专家共识能为临床医生在高血压防治中提供确切的指导和帮助,也为中国高血压防治事业提供助力。”同时她还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正式,充分说明我国的“号”以其明确的降压效果,方便的使用,低廉的价格,较少不良反应的特点,得到临床医生和广大专家的一致认同,这个药物必将在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最终能够有效捍卫我国民众的生命健康,为助力“健康中国”大业,增添一份力量!

第2篇

【摘要】目的:分析预防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临界高血压人群90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人,一组为护理干预组,进行饮食、运动以及指导等相关的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的干预。比较两组人群在预防高血压病方面是否具有差异。结果:由于专业的社区服务人员的在饮食、运动、戒烟戒酒等方面的指导,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45人不良习惯等发生了一定改变,同对照组相比,社区护理干预组的血压在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能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病; 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引起高血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现代生活压力大,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高盐高脂饮食以及现代人对个高血压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未能有效进行预防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国际上将高血压的防治提前,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而临界高血压设定为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而预防高血压即是将收缩压小于120mmHg和舒张压小于80mmHg。一旦达到临界值,需要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因此,我院对本社区的人口进行了血压方面的普查,并建立了个人血压的档案记录,对临界高血压进行了社区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我们随机抽取了本社区2010年10月处于临界高血压的人群,共计90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32人,年龄36-58岁不等,平均年龄45.2岁。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人,一组为护理干预组,进行饮食、运动以及指导等相关的干预。另一组为对照组未进行任何的干预。两组患者均没有其它重大疾病,均为超重、吸烟、饮酒和饮食偏重人群,两组人群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人群的基础情况如下表所示。

1.2 治疗方法:对本社区临界高血压人群进行建卡,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习惯、高血压知识的认识情况等,根据相关情况制定处护理干预计划,护理干预组由掌握高血压知识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护理干预,社区护理人员要经过高血压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社区服务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高血压预防的相关宣传:向护理干预人群讲解,高血压预防的相关知识,告知该人群宣传教育是控制及其预防高血压的最重要的手段。向护理干预人群发放宣传手册,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从哪些方面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比如控制肥胖,增加锻炼,改变饮食习惯,禁烟、禁酒等。

1.3.2 饮食干预指导:要求肥胖人群限制脂肪的摄入,应该少食多餐,禁暴饮暴食,要少吃甜食,多吃粗粮,饮食口味较重的人群要少吃海鲜等含钠量较高的食物,每日摄盐量应低于4g,并平均分配到一日三餐之中,并要求家属配合限盐的行为。

1.3.3 运动干预:运动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最重要的疗法之一,根据干预人群的实际情况选择走路、跑步、骑车或者爬山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并要求家属配合记录和监测。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45人不良习惯等发生了一定改变,具体见表二,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血压改变情况如表三。护理干预组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不仅与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与一些可控制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密不可分[1],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习惯,从而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社区护理干预,对临界高血压人群进行了饮食的控制,饮食习惯的改变,运动的指导以及预防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指导,使参与人群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该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而预防了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要改变我国高血压病的现状,应该从预防高血压病开始,我们应该把高血压病的预防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以期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

高血压因其较高的患病率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而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15%~37%的人口患高血压病[1],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达27.2%[2]。

本中心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干预,增强了管理手段。本文分析通过干预前后患者知、信、行和血压等健康指标的改善情况,检验信息化管理系统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本中心掌握的本社区2006年10月以前登记在册的未管理过的全部高血压患者300名。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全科医师团队(全科医生、全科护士、预防保健医生、社区志愿者)应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对目标人群进行为期12个月(2006.10.01~2007.09.30)的健康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干预前后各1次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全科医师门诊随访与家访相结合,指导用药,进行个性化管理;预防保健医生与社区志愿者配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开展系列宣教讲座、健康烹饪、运动疗法等活动,每月1次共12次;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开展双向转诊等。

1.2.2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定量资料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和录入,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配对t检验和分层分析。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析300例患者中,男133例(44.3%),女167例(55.7%);35~59岁者占35.5%,60岁以上者占64.5%。

2.2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如表1,干预后,高血压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每日合理摄盐量、控制高血压措施和中风的前兆均有显著性差异(P

2.3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态度比较如表2,正确行为、态度的肯定回答率均有提高。干预前后,用盐勺控制盐量用、计量油壶控制油量、按医嘱用药的行为、态度(P

2.4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与血压控制率比较如表3,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有所下降,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干预前的体检中血压正常者93人(男41,女52),干预后的体检中,血压正常者159人(男65,女94)。血压控制率上升,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按男女分层后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如美国五城市项目、我国综合防治研究都证实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方法[3,4]。重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强调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选择药物种类和科学调整药物剂量,是目前尽快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的有效措施[5]。

本中心开展传统社区高血压患者三级随访干预管理已有多年,在2004年和2006年的横断面调查中患者的随访、管理率已达80%以上,但效果却不理想,患者规则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在40%以下。这说明,目前社区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方法仍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本中心利用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全科医师团队通过患者就诊、体检、上门服务等将患者病情监测指标及治疗方案、健康教育情况记录到档案中。信息系统可提供病情控制趋势图和阶段性报告,针对个体进行健康教育,制定患者血压、体重和血脂的控制目标,进行个性化管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设置条件筛选目标患者群发短信,邀请参加不同主题讲座和活动。

信息管理系统参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增强了管理的手段,提高了工作成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态度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高血压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每日合理摄盐量、控制高血压措施和中风的前兆与干预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

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干预在内的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需要长时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信息管理系统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措施,使之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已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t,promotion health life[M].Geneva:Switzerland,2002:12-13.

[2]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9.

[3] 姜恒,白雅敏,邵瑞太.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经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和控制,2002,10(5):235-237.

[4]李立明,任涛.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1):32-34.

第4篇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造成冠状动脉,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低、服药率低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对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防治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高血压的患病年轻化也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有资料表明,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病死率下降50%,心肌梗死病死率下降58%。因此,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人群的高血压防治水平,提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是一项非常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须引起社区医师的高度重视。

1高血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吕国良报道2005年2月~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其中,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2)肾血管性高血压: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6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壮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达30%以上;(4)嗜铬细胞瘤: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5)其他: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

2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控制策略

合理的饮食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一个重要问题。饮食疗法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高血压病本身和并发症。

2.1 减少饮食中的动物脂肪

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会增加人体体内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容易引起高血压。

2.2限制饮食中的总体热量

高血压患者超重和肥胖,体质量指数≥28kg/m2者,应限制总热量,主食应吃更多的粗粮,杂粮,少制大米,减少糖类食物的摄入。节制饮食,控制体质量,努力使体质量接近标准体质量。

2.3适当补充必要的维生素

新鲜水果如橘子、柚子等,以及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能抗动脉硬化。维生素P在橙、柠檬、杏、樱桃、玫瑰果实中及荞麦粉中含量较高。它除了降低血胆固醇外,还可增强血管壁的抵抗力,常用于预防脑溢血。

2.4控制盐的摄入量

专家认为,盐的摄入量长期偏高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人通过饮食摄取的最佳盐量,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g。高血压病患者应多食新鲜蔬菜,少食用咸菜、咸鱼、咸肉等;要减少烹调时用的盐及其他含盐高的调料;含食盐多的加工食品,如方便面、加工腌熏肉制品、豆制品等应限制食用。

3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社区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教育很有必要。有资料表明,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下降55%,使脑卒中下降75%。说明高血压非药物防治以预防为主的意义重大。预防宣传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5个方面。

3.1高血压的认知

高血压病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要通过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并充分了解降压药的作用、用法、用量,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使患者懂得高血压病的危害性,懂得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做到科学预防,科学治疗,坚持服药。

3.2减轻体质量

几乎所有超重高血压患者均可通过减轻体质量获益。成人正常体质量指数应保持在19~24kg/m2,减少体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运行方式如散行、慢跑、骑车等。以运动之后神清气爽、感觉良好为宜。

3.3戒烟限酒

经常吸烟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动脉硬化,并易发生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及周围血管并发症。长期饮酒后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等内分泌激素升高,是促使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

3.4保持健康心态

不良情绪可对血压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压。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诱因。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努力保持宽松、平和、乐观的健康心态。

3.5血压的监测

为了方便居民,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每日免费测量血压服务;开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建立高血压病档案,随时回访。

4社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4.1降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常用的6类降压药物中,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选用2种或2种以上方可将血压值降到目标血压,尤其是中危及以上患者,应采取长期规律的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不良反应的减少和控制,则是社区医务人员要着重考虑的环节。药物选择要个体化处理:高血压级别或严重程度;伴随危险因素及数量;靶器官损害的有无及其程度;合并症的临床情况;并存的其他情况以及所用药物有无相互拮抗作用。早晚服药或每日一次的长效药物选择,对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则尤为重要和适用。

4.2降压的目的与目标

降压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防止脑卒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肾病的发生、发展。降压目标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来说,应是140/90mmHg以下,而对于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肾病等高危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

4.3降压药物治疗原则

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终身治疗原则;②长效缓(控)释制剂,平稳控制血压原则;③小剂量联合用药原则;④个体化治疗原则;⑤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⑥改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治疗原则;⑦维护依从性原则;⑧早晚最佳时间治疗原则。治疗的前提是要建立居民的动态健康和治疗档案,其中包括联系方式、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

5讨论

本研究以社区高血压病患者为基础,开展高血压病综合防治,其目的在于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开展以健康教育、膳食平衡及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后,制定和实施各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式行动,来提高患者、高危人群、普通人群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服药率,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管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74-02

高血压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预计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患者接近1.6亿。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社区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规范高血压管理。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高血压预防控制工作,我们对上海市康健社区高血压管理重点一组对象在2007~2008年度在管理过程中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社区高血压管理中药物指导工作的现状,完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7~2008年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内282名高血压管理重点一组对象进行调查。

1.2 方法:应用中智防保管理软件(中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防保管理软件,高血压分组管理,版本号:2.4.0.0),采用对相关高血压管理数据回顾分析,对2007~2008年上海市康健街道内高血压重点管理对象(一组)的用药种类、用药变化与控制情况的年度评估(优良、尚可、不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经核对无误后,由专业人员采用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l1.5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管理重点一组对象(282)例,其中规律服药治疗者例(274)例,按其国产复方制剂单药治疗、ARB或ACEI类药物、CC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中药制剂、利尿剂、联合用药分七类,各类药物服药人数及分布比例见下表1。

2.2 一个管理年度(2007~2008年)内高血压用药有无变化与管理对象年度评估(优良、尚可、不良)的之间的关系见表2。

表2分析:χ2=4.566,P=0.102(>0.05)。

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对象用药变化与控制情况的年度评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对象用药变化与控制情况的年度评估之间无关联影响。

3 讨论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成年人在1988~1991年患病率约为25%,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5%、55%和29%[1]。我国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了25%,控制率为4.1%;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高血压的三高(高患病、高致残、高死亡)、三低(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和不爱吃药)的特点[2]。目前上海已进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社区≥35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病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重要任务。高血压人群综合防治对减少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水平,增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减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均有效果[3]。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能否坚持持续规律的治疗是影响高血压预防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康健社区地处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我社区目前高血压规范管理率(高血压分组管理)达到50%以上。我们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发现,我社区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对象282名,其中274人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即有97.16%的患者能坚持规律服药治疗,说明通过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害和坚持规律治疗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对这274位服药患者所服药物统计发现,复方类,ACEI或ARB类,钙通道阻滞剂是使用前三位的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35.77%,30.66%,19.71%.其中ACEI或ARB类与钙通道阻滞剂的高使用率与目前高血压防治指南相符。

同时分析了一个管理年度(2007~2008年)内高血压用药有无变化对管理对象年度评估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年一年内用药有(无)变化者的控制情况:优良、尚可、不良分别占31.22%(45.90%)、28.96%(22.95%)、39.82%(31.15%)。经统计学检验,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街道户口登记簿进行社区居民的登记,初步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社区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94例,占社区人口的19.8%。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32~93岁,平均(51.8±4.3)岁;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个体在没有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压值在以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认为该个体是高血压病患者。

1.2 研究分组将社区居民根据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两组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预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手段。(1)宣传: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在社区办专栏、广播、画廊、播放录像、板报等形式定期张贴和更换健康教育材料。(2)访视:社区全科医师每月到高血压病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教会患者控制盐、糖等的摄入,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量。

1.3.2 服药干预 针对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患者的服药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应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持续服药对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1.4±19.6),舒张压为(87.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5.30±17.90),舒张压为(80.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5.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

干预组没有一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3 讨论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病患者约1.6亿,比1991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数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及不爱用药)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发挥基层医疗优势,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人群的互动,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且干预后干预组没有新发高血压病例,表明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对高血压采取社区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第7篇

【关键词】高血压;三级预防;社区护理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R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80-01

原发性高血压是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遏制高血压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

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1.1 年龄及性别:男女发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1.2 地区差异:高血压发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1.3 职业因素: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2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1 体重超重、肥胖:体重因素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2.2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中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为每日12~18g,南方为7~8g。膳食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又加重了钠对血压的不良影响。

2.3 饮酒: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40%。

2.4 遗传因素:父母有高血压史者高血压患病率高,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史者比仅1人有高血压史者患病率高。

3 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

3.1 主要目标: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

育,防止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血压水平;对患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2 高血压的三级:

3.2.1 第一级预防: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一、二、三、四、五。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一是指每日一袋牛奶;二是指每餐主食二两左右;三是指每日3~4分高蛋白食品;四是指4句话:有粗有细;不咸(每日食盐控制在6g以内)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指每日500g蔬菜和水果。如坚果、大豆、豌豆和深色蔬菜、香蕉等。

3.2.1.1 长期坚持散步、慢走、打太极拳、骑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不要选择短跑、举重、跳高、跳远等无氧运动。

3.2.1.2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系,吸烟人群高血压的死亡率显著高于

吸烟人群;少量饮用葡萄酒,如一天一杯可使血压降低,但过量饮酒可加重高血压,所以

烟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3.2.1.3 平衡心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精神压力、心理应激、情绪紧张也随之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为此,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预防高血压也尤为重要。

3.2.2 第二级预防: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规范化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3.2.3 第三级预防:主要对象是患病个体,主要措施是积极治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防止并发症、残疾和死亡的发生。充分利用社区及家庭资源,开展康复治疗和病后医护咨询

教育高血压病人科学安排24小时的生活,做到缓慢起床-温水洗漱-适当晨练-耐心排便。

早餐清淡-中午小睡-晚餐宜少-充足睡眠。

4 护理

4.1 护理评估:①健康情况:既往病史、日常生活方式②身体状况:③理社会状态;④理查体及辅助检查。

4.2 护理措施:

4.2.1 心理护理:病人要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心理训练、音乐治疗等。

4.2.2 合理均衡膳食:脂脉<每日摄入总量的30%,盐5g/日,胆固醇<300mg/日,多吃蔬菜、水果、摄入足量的钾、镁、钙,戒烟酒及刺激性饮料等。

4.2.3 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提倡有氧运动,一般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40分钟,出现头晕、心慌、气短、极度疲乏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4.2.4 遵医嘱给予降压药,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嘱病人坚持正规治疗,药物剂量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降压目的后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维持血压平稳,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注意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漏服、补吃上次剂量或突然停药,以防血压过低或突然停药引发血压迅速升高及某些不良反应。许多抗高血压药物具有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应注意预防应指导病人不要在临睡前服药,病人起床或改变姿势的动作不宜太快,洗澡水不宜过热,床活动时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宜过久,发生头晕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脑部供血。外出时应有人陪伴。

4.3 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定期监测

4.3.1 35岁以上者第一次就诊,应监测血压;

4.3.2 至少每月自测血压或到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站测量血压1次,并记录;

4.3.3 指导测量方法:做到四定,血压计定期检测,定血压计、定时间、定部位。

5 社区护理管理

5.1 首次就诊

5.1.1 低危患者:每6~12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治疗药物。

5.1.2 中危患者:每3~6月监测血压,如血压≥140/90mmHg开始服用治疗药物。

5.1.3 高危患者: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同时将改变生活方式作为辅助治疗。

5.2 随访复查:

5.2.1 低危患者:每3个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5.2.2 中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每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

5.2.3 高危患者:每月至少复查血压一次,同进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若无血脂异常和糖尿病者,每半年复查一次血脂、血糖、肾功能及眼底,必要时调整非药物治疗的内容和强度,出现严重的临床情况立即转诊。

作者单位:1546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龙南景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8篇

[关键词] 脑梗死;高血压;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131-0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卒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大量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1]。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因而有效控制血压对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价值[2]。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6例的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和核磁共振明确诊断。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3±5.02)岁;收缩压(160.9±9.7)mmHg,舒张压(98.6±14.7)mmHg。

1.2方法

由专业医护人员制定脑梗死合并高血压调查问卷表,交给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3]: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等基本情况,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的了解情况、高血压治疗程度以及是否受过良好的健康教育等。

1.3病情评估标准

运用完善的Rankin量表[4]:0分:没有临床症状;1分:无明显残疾,有症状,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2分:轻度残疾,但无需他人帮助,可自行照顾自己;3分:中度残疾,行走无需协助,部分活动需帮助;4分:严重残疾,日常活动均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5分:重度残疾,二便失禁,一切事宜都需要别人帮助完成;6分:患者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控制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本组12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其中性别、年龄与高血压病的控制情况无关,而文化程度、Rankin评分、有无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密切相关(P < 0.05),结果见表1。

2.2高血压控制情况多因素相关分析

以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为应变量,而以文化程度、病情、健康教育有无为自变量,结果显示,12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P < 0.05),而病情则与其相反。结果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发病较为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较易复发,而复发后可加重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对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影响[5]。二级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了解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进行及时处理对脑卒中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脑卒中高危因素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血压为最重要的高危因素。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脑卒中的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良好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卒中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多不了解导致其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预防意识不足,因而,常导致意外的发生[6]。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高血压是促使脑卒中复发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7],因而,根据脑卒中患者病情,适当地使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的平稳对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几率、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脑卒中患者治疗和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压控制的比例越高;同时,受过良好健康教育辅导和病情轻的患者对血压控制较好,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接受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有着巨大作用。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与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控制密切相关,而病情的变化则与其呈负相关。上述表明,脑卒中且伴随高血压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程度以及其对健康教育的看法与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关联,因而,临床上应加强脑卒中伴有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危险意识,自觉控制血压水平,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惠仪,孙小霞,汤嘉敏,等.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与疾病知识的相关性[J]. 广州医药,2012,43(3):58-61.

[2] 胡容,周志明,翟登月,等.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高血压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167-170.

[3] Mc Alister FA,Majumdar SR,PadwalRS,et al. The preventing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and neurological worseningthrough in-tensive organized case-management(PREVENTION)trial proto-colclinicaltrials[J]. Implement Sci,2010,9(22):3654-3657.

[4] 支英豪,胡万华. 颈动脉狭窄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4):249-251.

第9篇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预防及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1-02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孕妇合并的临床症状,对产妇和围产儿都具有极大的危害[1],且常合并子痫等严重的并发症,对孕妇及产儿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有了新的进展。

1 临床表现与诊断

孕妇在妊娠早期由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管舒张因子分泌增多等原因,出现血压轻度的降低,至妊娠中期血压降至最低。若孕妇在妊娠早期血压并未出现轻微下降,甚至血压升高,则可能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妊娠期间出现血压≥140/90mmHg,且为首次,排除原发性高血压、肾源性高血压等疾病。褚黎、霍桂荣[2]等研究了影响妊娠高血压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通过随访216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记录其血压控制情况、是否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等临床资料。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妇女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痊愈的可能;同时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妊娠高血压发生率高于无家族史的患者。可见,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2 治疗与预防

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降压、解痉、镇静等。

2.1 降压药 降压药物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临床上对于降压药物的选择需遵循患者可长期耐受、副作用轻微等原则。甲基多巴[3]是常用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药物,甲基多巴是中枢性降压药物。其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副作用较小,较为安全。云航燕[4]等选取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拉贝洛尔在治疗妊娠期高血压中的效果。究了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拉贝洛尔治疗,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心痛定治疗。研究结果为:拉贝洛尔治疗组患者血压低于其他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良好。拉贝洛尔是肾上腺素能α及β阻滞剂,在减慢心率的同时起到降压的作用。同时拉贝洛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2 硫酸镁 孙燕[5]选取了57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硫酸镁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后,患者血压、血尿素、尿酸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硫酸镁中的镁离子进入人体后,可有效参与体内的生化反应以及能量代谢,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解除因供氧不足引起的外周小血管痉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2.3 血管舒张剂 酚妥拉明是α受体阻滞剂,可以舒张外周血管,从而降低血压;同时,酚妥拉明可以抑制肾上腺素α2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提高心肌的收缩能力。王晓君、王浩等[8]研究了硝酸甘油与酚妥拉明在治疗妊娠高血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酚妥拉明与硝酸甘油相比,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舒张压。酚妥拉明改善机体微循环,使血液循环重新分布,有利于改善组织器官血液灌流。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张晨虹、张文瑾、林慧英[7]将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黄芪注射液,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尿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妊娠并发症等也低于对照组。可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可以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的病情,改善患者及产儿的预后。丹参、黄芪中的有效成分清除血管内自由基,减轻血管氧化应激损伤而引起的痉挛,从而舒张血管。3 并发症的治疗

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的症状之一。当患者在妊娠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尿蛋白时,可诊断为先兆子痫。先兆子痫严重影响患者及产儿的预后。

宋成文、谢守珍、枝岚等[6]研究表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在治疗妊娠高血压妇女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先兆子痫和子痫的发生率。先兆子痫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大多学者认为是由于全身小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内透明血栓形成导致。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激活前列环素从而舒张血管;同时副作用较小。

4 小 结

妊娠高血压是临床上危害孕妇及产儿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应予以重视。对症治疗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方式。降压药物的选择与一般患者有所区别,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选择副作用最小的药物。妊娠期高血压的血压控制范围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结合医生自己的经验。早期对重度子痫前期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缓解对产妇和胎儿的损害的关键[9]。重度子痫前期的存在血容量和肾脏体积增加等生理、病理的改变,但病因尚未有明确的认识,炎症、体内胎盘缺血、胰岛素抵抗、肾损害和遗传免疫是目前病因基础的重点研究方向[10]。控制血压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有着重要的作用[11],对产妇生产后有着积极的作用,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并对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帮助。不同药物的安全性、血压控制的合理范围、先兆子痫的预防与诊治,均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沈舒,王选华.3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12):58-75.

[2]褚黎,翟桂荣,丛克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65例远期随访[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57-4960.

[3]Khalil A,Harrington K, Muttukrishna S, et al.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with alpha-methyldopa on uterine artery Doppler in pregnancies with hypertensive disorder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0,35 (6):688-694.

[4]云航燕.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高血压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21-922.

[5]孙燕.硫酸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效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5):62-62.

[6]宋成文,谢守珍,陈枝岚,连俊红.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管紧张肽原基因多态孕妇子痫前期的预防作用[J].医药导报,2008,27(12):1473-1474.

[7]张晨虹,张文瑾,林慧英.丹参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和IL-12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3):491-493.

[8]王晓君,王浩.硝酸甘油与酚妥拉明分别联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危象[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2):2075-2077.

[9]李春芳,苟文丽,李雪兰.早发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8(4):284-286.

第10篇

[关键词] 高血压;流行现状;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3-002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among residents in our city and to analyze its risk factor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ormulat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All 600 residents (300 each for male and female) who 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random sample. Questionnaire with the form of one-on-one interview was appli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Awareness rate, control rate and treatment rate of hypertension among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were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sease group and healthy group, an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600 residents received physical examination, 156 patients had hyperten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awareness rate, treatment rate and control rate were 26%, 54.49%, 50% and 20.51%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could be seen between genders and ages. Differences of smoking, heavy drinking, high-salt diet, obesity, high blood sugar and abnormal blood lipid compared between healthy people and patients could be seen. The above factors were 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Conclusion Awareness rate, control rate and treatment rate of hypertension among residents in our city were relatively low.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properly strengthen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der and age groups of the residents, so as to reduce the harm of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的致残、致死率很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且日趋年轻化,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也是医学领域不可小觑的问题。虽然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但我国大众对其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知晓率仅为30.2%,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极不利于血压的控制。为了解我市高血压流行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笔者特做此调查,旨在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600例居民,男女各300例。年龄20~78岁,平均(45.6±13.5)岁,其中

1.2 方法

采用一对一面谈式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家族史、职业、睡眠、运动情况、是否患高血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肥胖、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等)、高血压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治疗、控制等情况,并检测身体、体重、腰围、血压。血压由专人负责测量,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血压计,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 min,取坐位,同样测量右臂血压,间隔至少30 min重复测量一次,取两次测量的评价值。同时对其进行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检查。

1.3 评价指标

1.3.1 高血压诊断标准 参照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但2周内曾服用降压药且目前血压达正常者。

1.3.2 超重与肥胖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指南(200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4],BIM为(24~27.9)kg/m2为超重,BIM≥28 kg/m2为肥胖。

1.3.3 知晓率 ①高血压知晓率:在调查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妊娠占所有高血压人数的比例;②高血压治疗率:正在服用降压药个体人数占所有高血压人数的比例;③高血压控制率:通过治疗在调查当日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患病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600例体检者中患病156例,患病率为26%,男性患病高于女性,60岁以上患病率最高,见表1。

2.2 患病者中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性别和年龄分布

患病者中知晓自己患病85例,知晓率为54.49%;治疗78例,治疗率为50%;控制32例,控制率为20.51%。女性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高于男性,年轻人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低于老年组,见表2。

2.3 危险因素分布

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肥胖、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等方面健康组与患病组存在差异,见表3。

3 讨论

我国是高血压发病的大国,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疾病死亡率中占首位[5],是人们生命中的“无声杀手”。正是由于其普遍性导致我国患者对其的认知度及控制率较差,而血压控制又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此,了解我市居民高血压流行动态,分析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也是减轻社会及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26%,远高于我国2002年的18.8%[6],说明我国高血压发病呈增高趋势,这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有密切关系。结果还显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也呈上升趋势。笔者分析可能与男性的生活习惯有关。男性抽烟、喝酒率要高于女性,同时生活无规律和饮食不合理现象也普遍高于女性,加之工作及生活的压力更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的直接原因。而更多的女性是自己安排饮食,加之对保养的重视度高于男性,因此患病率要低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自身的抵抗力及免疫力降低,导致老年人更容易患病,提示中老年人是高血压的主要防治人群,但也不可忽视年轻人。

表2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4.49%、50%及20.51%,且呈现性别和年龄差异,具体表现为女性以上指标高于男性,年老者高于年轻者。本次结果虽然高于2002年的水平(分别为30.6%、24.7%、6.1%)[6],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说明高血压仍是我市广大群众的重大威胁。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是高血压初期症状不明显,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无明显影响,导致很多患者没有及时就诊。特别是对于年轻人,他们认为高血压是老年病,与自己“绝缘”。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血压的宣传教育,让大众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预防措施、危害等,告诫尽早就诊的意义,提高其保健意识。比如可以利用“全国高血压日”进行图文并茂的宣传。

女性以上指标高于男性的原因在于女性对于健康的意识强于男性,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更注重保养。尤其是近年来电视、网络中保健节目的热播,让一向喜欢看电视的女性更容易接触到与高血压有关的讯息。她们会结合自身的表现与所获取的信息一一对照,从而进行初步的自我诊断,这样能够更早地知道自己患病,更及时地进行治疗。同时女性的自律性强于男性,更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控制率也表现得更好[7]。而年轻人以上指标低于中老年人,笔者认为与以下原因有关:①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忙于工作,社交活动比较多,生活及饮食不规律,轻微的症状往往抱着“挺一挺就好了”的思想。而老年患者空闲时间比较多,有更多的时间及途径获取信息,且其消化能力有限,因此饮食方面会比较注意;②年轻人比较少关注此类信息,虽然每天会通过微信、微博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对于保健知识关注比较少。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自知身体逐渐走下坡路,更希望自己拥有硬朗的体魄,因此会从各方面搜寻保健知识。③年轻人即使自己患病也不愿客观面对,不愿向别人提及,更不愿在朋友面前服用药物。而老年人自知身体机能减退,患病是较为常见的事,因此更能客观的面对,更能参与治疗。提示临床对于年轻的男性高血压患者,要提高其预知能力,指导其通过便捷的网络途径了解疾病,主动参与,尽早治疗。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日常密切相关,是一种“生活方式病”[8]。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吸烟、大量饮酒、高盐饮食、肥胖、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等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9-11],表3结果同样显示,健康者与患病者以上方面均存在差异,再次证实高血压与日常生命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后,高血压患病率反而增加的原因所在。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临床推崇的是药物与生活干预并进的对策。从这方面又折射出生活细节在高血压预防和控制中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建议①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可多举办宣传教育活动,让市民知道生活细节中潜在的危害,了解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提高警惕性。②制作知识小册子发放给市民,让其全面了解高血压;③设立专门的咨询电话,随时为市民答疑解惑;④联合市区服务中心,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及时进行干预,降低其危害。

[参考文献]

[1] 都本洁. 实用心血管病[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93-516.

[2] 胡细江. 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9(10):56-57.

[3] 刘力生,龚兰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控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中国高血压防治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6] 赵秀丽,陈捷. 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10 86(116):1148-1152.

[7] 郭智东,鲁红标,许国根,等. 高血压病降压疗效和达标率的性别差异探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9(6):443-444.

[8] 万征,孙跃民. 天津市区成人高血压流行状况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590-592.

[9] 沈春安,周沛林,舒传波,等. 随州市高血压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2):354-355.

[10] 苏虹,许祥青,彭美玲,等. 安徽省某地区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定量评价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 17(11):930-931.

第11篇

图片提供/小超

与其他疾病防治领域一样,在高血压防治领域,也存在许多误区。误区的存在是由于人们对疾病的知识不够,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对疾病的防治措施不当,因此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可能危害健康。现将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高血压患者的常见误区做一分析,供广大患者参考。

误区一:高血压一定会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许多人认为,高血压一定会有头痛、头晕等症状,自己平时毫无症状,因此不会有高血压。正是因为这一认识误区,使得许多人实际上血压已经很高,自己还不知道,这是造成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很低的原因之一。实际上,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都有明显的症状。有些患者血压稍微增高一些,就会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症状;而有些患者血压已经很高甚至高达200毫米汞柱也不一定有明显症状,这些患者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诊断出来。只有正确的诊断才谈得上治疗。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对自己血压的知晓率,要求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平时要勤测血压。如查体时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最好都要测测血压此外每年最好至少测一次血压,以保证每一个人像了解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一样,了解自己的血压。

误区二:高血压都是遗传的

高血压的病因很复杂,遗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有些高血压患者有明确的病因,比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疾病可以引起明显的高血压,去除了这些疾病,血压就可能恢复正常,这种高血压叫作继发性高血压,在所有高血压人群中只占很少数。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明确可寻的病因,很多危险因素可能与高血压有关,比如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超重、少运动、吸烟饮酒、生活节奏快等等,都可能与高血压有关。遗传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后天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个家庭有多个高血压患者,固然可能有遗传因素,但也有可能是与一个家庭的成员长期一起养成相似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近些年高血压发病率快速增长,主要是与不良生活方式的积累有关,用遗传因素是无法解释的。

误区三:高血压患者并非都需要治疗

有些患者由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或害怕以后对降压药产生依赖,而长期不用降压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医学研究证明,高血压长期不予以控制,主要影响心、脑、肾和血管等生命攸关的器官。高血压使心脏在高负荷下工作,会造成左心室肥大,最终导致心脏功能衰竭。高血压可使肾小球硬化,肾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尿毒症。高血压可使血管硬化,导致脑卒中风险明显增高。而众多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控制血压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控制血压对减少脑卒中和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为明显。从心血管病预防的角度看,控制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为数不多的有明显效果的措施之一。由于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各国都有结合本国实际情况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我国也有高血压防治指南,并于2010年进行了更新。所以,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当根据高血压指南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误区四:高血压患者一旦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

有些患者服用降压药,在血压控制后自行停药,导致血压再次升高。绝大多数高血压没有明确的原因,其发病与各种高血压危险因素综合作用有关。由于这些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很难完全消除,因此一旦发生高血压后很难自己恢复正常。我们用降压药可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但是并没有“治愈”高血压。我们控制血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只有长期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所以,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即便血压已经得到控制,也应坚持服药。

第12篇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服务逐渐趋向于系统、高质量、方便及时及实用化。社区医疗服务适应时展的需求,能够很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患者及时方便就医的需求,确实在预防治疗疾病中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人就社区医疗在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发生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谈一些个人体会。

众所周知,人口死亡,尤其中老年人死于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脑卒中的比率较高,而降低这一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给予系统、及时的高血压病治疗,这对于预防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1 研究对象

本院近7年收治的80例1~2级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65岁,其中男51例,女29例;配合治疗的63例,不配合治疗的17例(指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按时服药,不按时测血压、体质量)。

2 结果

配合治疗的63例中,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76%;不配合治疗的17例中,有7人出现并发症,发病率为41.2%。

2.1 分析及体会

2.1.1 提高认识 在10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对高血压认识不足的就有5例控制血压单靠药物的治疗,对该病的认识未能提高到一定的程度。近代身心医学的研究已证明了心理因素在多种疾病的病因病程和治疗中的作用,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现代的生物心理模式,社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推广有关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但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该病认识的程度不同, 接受能力存在差别,有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患该病多年,平时不注意观察血压亦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劳累、心情紧张时偶感头晕不适,休息时好转,因此未引起他们的注意,即使已确诊为高血压病,平时也不服药控制,以至引起靶器官的损害。还有的患者尤其是较年轻者,他们的血压已达诊断标准,但平时不注意观察,也不进行体检,对血压的高低也不在意,有时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自觉症状亦不在意,仍自我感觉良好,以至于出现了其他器官的损害才引起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加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在以预防潜在疾病方面的作用远胜于药物治疗等方法。本次研究中有8例缺乏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强化患者的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和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教育患者视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项为首位,同时,加以药物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大量资料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如能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做好自我保健,不仅能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而且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对肥胖患者注意控制体质量,平时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饭菜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质,易消化,养成按时定量习惯,避免吃得过饱,尤其是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不吃油腻和过咸的食物,每日食盐的摄入应控制在6 g以下,忌吸烟、酗酒、饮浓茶及一切辛辣调味品。

2.2.3 治疗方法 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1级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那些病程短,通过合理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患者能较好地控制血压,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再加以小计量药物治疗均能控制在理想水平。对2~3级高血压患者,如果改变易患因素仍不能控制血压,就应该加服降压药物,防止靶器官的损害。但是由于患者对降压药物的耐受性不同,因此选择药物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高血压的治疗采用阶梯疗法,宜选用单一的、副作用少、价廉、长效的药物,从小剂量的抗高血压药物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若一种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与另一种药物或更多药物联合使用。通过合理用药后,多数患者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血压在正常范围后不能立即停药,应继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减量或减药,直到用小剂量的药物即能控制血压为止,坚持长期用药,加用降压药物时,应告知患者血压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降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产生不良反应。抗高血压的治疗要以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为第一考虑,否则更换药物。通过用药以达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避免发生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以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

总之,对高血压患者应早治疗,更重要的是早预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防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