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风险控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可控范围的局限性
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企业进行财务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采用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敢保证哪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然而,现实中采用多元化经营策略却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领导班子没有及时更换决策理念,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所致。
(四)企业领导风险意识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最高管理层风险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管理风险意识弱的企业根本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更谈不上设置风险管理机构。在市场竞争El趋激烈的今天,这无疑是企业的致命弱点。财务风险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现在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企业投资风险中财务风险的分析
风险的原因有企业外部的和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其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三)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及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
(一)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所建立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应当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在执行中应具有权威性,将控制渗透到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审慎性原则。应当审慎评估风险,审慎确定风险限额,对新推出的投资项目及时制定相关规范,采取压力测验、情景评价等方法度量企业能够承担的投资风险,及时发现风险并控制风险。
3.创新性原则。随着企业投资的日益增加和金融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投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投资风险度量方法、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控制手段等应适应上述变化,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的变化只能无所作为。1、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2、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 注重灵活度的投资决策
(1)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把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的有效途径。在美国企业联合会的抽样调查表明,美国70%的企业都是通过多元投资机会寻求增长机会的,特别是大企业几乎100%发展了多元投资经营。所谓投资多元化指企业不是将全部资金应用于一个项目上而是同时经营若干个项目,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某一个项目由于某种原因不景气,利润下降时,其他项目却有可能获得好利润,几个项目的盈利和亏损相抵,企业就可以减少收益水平的波动,减少损失。投资多元化也指不同的投资方式、投资方向、投资期限,目的都是分散资金投向,降低风险。
(2)进行风险投资决策。
因为投资活动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在投资分析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风险预先估计使投资保持一个安全空间。
(3)建立投资项目库,安排投资时序。
要具有多个方案可供比选和优化,只进行单一方案的论证往往不能确定最优,使投资的机会成本无形之中加大,因此建立投资项目库,使项目等资金,而不是有闲置资金时才去考虑项目,让资金等项目。项目库中的项目应是经过分析,选优的项目,资金到位,立即可以上马,避免闲置浪费。
(4)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控性
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与论证是确保成功实施和能发挥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是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投资中,要对投资方向、方式进行灵活的选择和组合,进行对项目的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适当的项目。具体到某一项目后,要针对该项目论证是否可行、可控。包括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产品的竞争能力和筹资条件权衡投资规模的合理性,对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实施条件的可靠性和协调性,经济上的效益性和风险性进行分析。
3.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者的风险意识
(1)企业要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市场为主体,不断开发新产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企业应设置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同时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企业除了加强生产经营管理以外,还要增加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避免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4.构建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企业投资风险预警系统,使企业投资预警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采集,分析可能导致投资项目出现风险的根源性因素,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发现企业投资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并发出警示,实现对企业投资活动的风险预控,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机率。
创业投资所投资的对象为高技术、创业型、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创业企业持有资产多为货币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比例较低,而且成长具有显著非线性特征,即可能出现跨越式增长,也可能在极短时间内灰飞烟灭,因此,这类企业必然蕴含巨大的风险。创业投资企业追求“高风险、高收益”,但并不代表不进行风险控制,盲目投资。根据创业投资风险的特征,可以将其面临的所有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于市场中某些宏观因素发生不利变化所导致的部分行业或所有行业资产价值降低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则主要指个别企业由于自身管理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前者是不可控的,后者基本是可控的。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和手段控制非系统性风险。创业投资企业的高回报是建立在对所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高效控制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即使像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等也会破产倒闭。从上世纪40年代美国兴起创业投资以来,关于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就一直没有停止,新理论、新模型和新方法不断出现。从已检索到的文献看,创业投资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双边道德风险造成的,风险度量的方法则主要包括完善契约和激励机制。Reid(1997)基于理论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和创业投资家在进行风险处理时的关系,他们认为风险投资家是风险厌恶的,而投资者在进行了充分的分散化后是风险中性的[1]。Repullo和Suarez(1999)认为创业投资家的融资和咨询角色是互补的,他们检验了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新兴公司的阶段性投资与来自创业者和创业投资家管理贡献的双边道德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最优的契约应该让创业者承担初办阶段的风险,保护创投企业的求偿权及股权不被稀释,并用此解释创业投资广泛应用可转换优先股的原因[2]。Reid和Smith(2001)研究了基于风险溢价、投资时间跨度和敏感度分析探索积极的风险管理,他们将创业投资的风险划分为风险、商业风险和创新风险。对于高技术投资,投资者认为风险和商业风险非常重要,而创新风险也被认为极高,通常会设置高门槛收益率和利用极端的压力测试[3]。Arthu(r2010)认为创业投资的回报是非连续的和有偏的,其实现随时间内生变化,且具有非同质性,于是他们采用随机折现因子(stochasticdiscountfactor,SDF)研究VC初创期投资和VC基金的收益率,结果发现VC初创期投资获得了超额收益[4]。Ozmel等(2013)研究了生物科技公司如何权衡从创业投资家那里获取企业融资和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项目融资,结果发现合作伙伴在解决资本并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不同私募基金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5]。Espenlaub等(2014)研究发现,无论是跨境联合投资,还是境内联合投资,创业投资的alpha和beta值从初创期到后阶段单调下降,表明创业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都会随着投资阶段延后而降低[6]。由于我国创业投资的历史较短,国内只有少数学者进行了创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殷林森(2010)认为谋取私人收益和降低双方的努力水平是一个联动的过程,通过控制私人收益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的总收益,而且可以缓解努力水平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期投资,增设谈判契约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状态对利益分配做出相机调整,从而达到缓解谋取私人收益,提高双方努力程度的目的[7]。蔡永清等(2011)基于现代契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理论设计了双边道德风险下的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的双边线性激励契约[8]。孟丽莎等(2013)基于可拓学的思想,采用物元模型进行创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实质上是采用专家法将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汇总后得到均值,再计算关联度后赋权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9]。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关于创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比较系统,从风险识别到风险度量再到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都有相关文献,但创业投资与其他金融业态有较大差别,其风险发生机理及风险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已有文献并没有深入剖析创业投资风险产生机理,这正是本文所努力的方向。
二、创业投资的期权特征
创业投资机构通过风险评估筛选目标企业,为其提供融资和增值服务,占有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随着企业的发展决定是否再次注入资金或退出,具有典型的期权特征。与经典期权不同的是,创业投资期权是区间期权,本文将从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企业家三个角度分析其期权特征。假设一个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拥有技术、产品及营销渠道和知识,投资者成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委托创业投资家投资该创业企业,投资为∑Ict,其中t=1,2…T表示投资的期数(下同),T表示最后一期投资,投资包括提供的管理和资本运营等增值服务,Rt表示投资者从项目所获得的实际总收益;∑Iet表示创业企业的投资,包括专利、营销和管理等,R't表示从项目中获得的实际总收益;∑Pt表示创业投资家管理才能投入,Rt''表示其收入,其收入构成一般包括固定工资Wt和浮动收入Ft。Vt表示创业企业在第t期的净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将其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期准确地反映其所持有的长期投资的真实价值。kt表示合同所约定的创业企业累积持股比例,则(1-kt)表示创业投资企业累积持股比例,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预期总收益分别为ktVt和(1-kt)Vt。为了简化分析,本文设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者均为风险中性,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
(一)创业投资企业
创业投资企业是投资者投资资金和对外经营的载体,创业投资企业代表投资者的利益。创业投资企业负责项目的筛选、投资运营和增值服务,享有从创业企业退出时的收益并负责分配。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但由于各自私利的存在,也会存在博弈,图1为创业投资企业期权模型,刻画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期权特征。图1中B为∑Ict,即创业投资企业各期投资之和;A为(1-kt)Vt,即创业投资企业预期总收益或合同约定收益;R表示实际收益,则Rt表示创业投资企业从项目中获得的累计实际总收益。创业投资企业选定项目后,就要投入资金并开始运营,如果其实际收益低于B轴,预示着创业投资企业不能获取利润,其可以选择与创业企业终止合作退出。若创业投资企业的实际收益高于A轴,则表明创业投资企业可以获取高于合同约定的收益,则其必然会与创业企业之间进行非合作博弈,要么选择收割高利润主动退出,要么按合同约定的收益补给创业企业差额部分继续合作,则其实际收益又会回落。AB区间为创业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稳定区间,A轴上的点为创业投资企业最佳行动点,此时,创业投资企业的付出与收入相当,不存在机会主义,其利益与创业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
(二)创业企业
创业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现代市场环境下,随着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创业企业又多了一种融资渠道。创业企业与创业投资企业通过创业投资家联系起来,创业企业融入发展资金,同时出让部分股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创业企业比创业投资企业拥有更多关于企业发展的信息,为了私利,有可能会隐藏某些对其不利的信息,放大对其有利的信息,从而损害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由于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的存在,大多数创业企业没有获得成功,创业者就会选择放弃,我们用图2说明了创业企业的期权特征。图2中A'为ktVt,即按合同约定的收益,B'为∑Iet,表示创业企业的投资,R't表示从项目中获得的实际总收益。创业企业引入创业投资资金后,必然和创业投资企业约定收益分配比例,但创业企业拥有比创业投资企业更多信息,为了获取更多私利,可能会出现非合作博弈的情况。若实际的收入R't大于ktVt,即为图2中A'轴以上部分,创业投资企业可能会发现创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则会要求创业企业补偿收益的差额部分或者直接要求退出;若机会主义行为未被发现,创业企业也可能会在获得高额收益后要求购入创业投资企业的股权,迫使创业投资企业退出。若创业企业的实际收益低于∑Iet,即为图2中B'轴以下部分,除非融入更多资金或出现其他可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否则创业企业必然会选择放弃。只有其收益处于A'B'之间时,创业企业才会与创业投资企业之间合作博弈。A'轴是创业企业最佳行动点,此时,创业企业的付出与收入相当,不存在机会主义,其利益与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保持一致。
(三)创业投资家
创业投资家是投资者的委托人,代表投资者选择创业企业进行投资并提供增值服务,相应获得报酬。B''表示创业投资家的机会成本,即不在该创投企业任职可以从其他工作中所获得的最高报酬;A''表示创业投资家按合同约所获得的收入(Wt+Ft),图3显示了创业投资家的期权特征。目前大部分创业投资家都是职业经理人,不占有创业投资企业的股份,只是作为创业投资企业的人来管理企业,因此很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谋取私利,即有可能与投资者合谋,也有可能与创业企业合谋。所以,其实际收入R''可能会高于按合同约所获得的收入(Wt+Ft),即A''轴以上部分,该区域为投机域。若投资者观察到其机会主义行为,可能会马上解雇创业投资家,也可能会要求其补偿非正常收入部分。若创业投资家的实际收入低于B''轴,其可能会与投资者进行谈判,若条件不能满足,其必然选择辞职。只有当其收入介于A''B''之间时,创业投资家才会努力工作,提高创业企业的价值,该区域为努力域。A''轴上创业投资家的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相等,也不存机会主义行为,不损害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利益,是最理想的状态。
三、创业投资风险分析
道德风险是创业投资参与各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人私利,采取隐藏不利行动和非合作博弈等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通过设计完全契约进行控制。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双重委托下的道德风险。创业投资家和创业者通过共同组建创业企业的董事会,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各项制度,确定投资策略和利润分配方式及比例,聘任管理者,监管企业的业绩。双方付出的努力和成本不可察时,就会在项目运作中出现“机会主义”和“搭便车”,导致双边道德风险的发生。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之间虽然是合作关系,双方存在共同利益,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私利,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同创业投资企业也存在博弈,也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选择再次注资或放弃。创业投资家作为投资人代表管理创业投资企业,是双重的中间环节,由于私利的存在,可能会有两种合谋行为,一是与投资者合谋,损害创业企业的利益,二是与创业企业合谋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如图4)。创业投资家虽然不直接进行投资并拥有创业企业的股份,但由于存在机会成本而视为其投资,不存在合谋的情况下,其获得合同约定收入即为实际收入,若存在合谋,即实际收入可能超过合同收入。因此,也会根据实际收入与机会成本和合同收入的权衡而选择退出和努力,具有明显的期权特征。图4中的双重委托关系分别为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1),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创业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委托2),可能的合谋为投资者与创业投资家的合谋(合谋1)和创业投资家与创业者的合谋(合谋2)。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双重委托关系都会导致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委托1可能导致创业投资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委托2可能导致创业者损害创业投资家和投资者的共同利益,以上这些分析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相一致。然而,从已检索到的文献看,鲜有学者注意到创业投资家与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可能的合谋。合谋1相对容易理解,创业投资家作为投资者的代表,出于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合谋发生机会主义行为,谋取最大利益。合谋2也并不少见,创业投资家出于个人私利,不惜与交易对手合谋,从中寻租,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图1到图3可以看出,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投资家三者都拥有一个区间期权,超过上限的区域是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区域,所获得的实际收入超过合同约定收入,必然损害其他参与人的利益,形成非合作博弈;低于下限的区域为退出或放弃域,是激励不相容的区域,其实际收入低于自己的投入或机会成本,必然导致主动放弃。结合图4,创业投资在双重委托关系下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道德风险,而在激励不相容的情况下面临着退出风险,制定完备的契约旨在解决委托关系下的合谋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激励不相容情况下的消极行为。
四、基于期权的创业投资风险控制举措
由于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特征,投资成功的概率要小于一般投资,因此,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创业投资收益的高波动性,参与各方经营的期权特征非常明显,在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各方机会主义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将会很高。由于创业投资的收益具有非连续性或跳跃性的特点,难以通过模型准确计量风险,即使采用大样本计算出风险值也很难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创业投资企业或特定项目。双重委托关系决定创业投资面临较高的道德风险,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非合作博弈和不利行动隐藏,需要在整个创业投资过程中制定完备的契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委托1的道德风险防范
投资者发起成立创业投资企业后,聘请创业投资家经营企业,投资者期望创业投资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创业投资家则期望个人私利最大化。制定契约,使创业投资企业的目标与创业投资家的期望尽可能一致,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创业投资家道德风险的成本,从而降低其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在聘任创业投资家时的首要工作是根据创业投资企业的发展规划提出创业投资家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然后对创业投资家管理才能∑Pt进行有效评估,根据激励相容原则制定合理的薪酬方案,包括固定工资Wt和浮动收入Ft。创业投资家的工作具有显著的期权特征,上限的风险控制是在制定浮动收入方案时尽可能采用期权激励方式,如采用股票期权,提高预期收益,即提高创业投资家机会主义行为的机会成本;下限的风险控制则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工资谈判周期,当创业投资家对工作不满意时可以在最近周期进行谈判,虽然不一定会提高其薪酬,但仍会对其有约束,降低其退出意愿,保证创业投资家队伍的稳定性,也可以降低委托成本。除了正向激励外,负向激励和监督也同样重要,通过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创业投资家违规、违约及不努力需要支付补偿,也会降低委托成本。另外,投资者在用工合同中还要要求创业投资家定期汇报项目相关情况,不定期接受质询,加强监督,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及其所带来的道德风险。政府应要求相关机构协助成立创业投资家市场,要求创业投资家进行登记,建立个人资信档案,并向所有创业投资企业提供查询服务。一旦创业投资家出现不端行为,将有较大的名誉损失,工作业绩不好的创业投资家也会被淘汰,这些措施都会约束创业投资家,有效降低委托所造成的道德风险。
(二)委托2的道德风险防范
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是第二重委托关系,创业投资企业投入资金后,创业企业拥有更多企业信息,出于私利,可能会进行非合作博弈,损害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信息不对称和个人利私是导致创业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主要原因,也是创业企业经营期权特征的体现。完备契约和激励相容也是解决委托2所必须采用的风险控制举措。创业投资并非是创业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但作为股权投资,在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同时,求偿权却被放在了债权人之后,因此,创业投资对来自创业企业的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创业企业经营的期权特征,创业投资企业需要制定契约防止创业企业的非合作博弈或主动退出,双方签订的合同除了投资比例、时间、投资方式、收益分享和增值服务内容外,还应包括创业企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时的补偿条款,投资的方式也应体现创业企业经营的期权特征,如采用可转换优先股和分段投资,既可提高收益的稳定性,又可提高创业企业的违约成本,降低委托2的道德风险。可转换优先股相当于赋予创业投资企业一个期权,当创业企业的经营较差或创业家出现违规、规约及其他不当行为时,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选择优先股,保证稳定的收益,而当创业企业业绩较好时,转换为普通股,享有更高的收益。分段投资也相当于赋予创业投资企业一个期权,当创业企业经营预期较好时,进行投资,否则,不再投资,从而减少损失。只有制定相对完备的契约,才能使创业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创业投资企业的目标基本一致,共同致力于实现创业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减少道德风险。
(三)合谋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控制;政治风险
石油项目的显著特点是资金技术密集、建设周期长、高投入、高产出及高风险,其风险比一般的工业项目更具有典型代表性,国内外石油界对石油项目的风险十分重视。由于企业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面对复杂的国际“游戏规则”环境,我国石油企业装备投资进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风险。有感于此,笔者在本文中拟从这些分析角度出发,阐述对我国企业境外石油装备投资防范机制的一些看法。
一、石油海外装备投资的风险因素
(一)地质风险因素
具体表现为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油藏特征、渗液物理特征、温度压力系统、油气水性质、产出注入能力、生产特征等。石油深埋地下几千米,其生成、运移、储存以及开采过程,都有许多不确定性。国际上公认的找油成功率一般在25%左右,石油勘探风险在70%-80%。比如据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布,我国海洋石油对外开放10多年年来,风险勘探投资31亿美元,其中装备投资达到25亿元,但是没有商业发现和沉没资金共14.9亿美元,勘探成功率为24%,说明石油海外投资地质风险是很大的。
(二)技术风险
据统计,1973-1983年,全球13家大石油公司的陆上勘探井,每口平均投资700-1000美元,北海每口勘探井的费用为3500万美元。由于2O世纪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的高油价的拉动,全球石油勘探开发逐步转向成本高、开采难度大的深水大陆架、边疆地区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内陆地区,从而使得跨国石油投资的巨额资本面临“沉没”或“一无所获”的巨大风险。海外石油投资的装备技术风险反映了东道国发现油气的机率和勘探开发的难度,而探井成功率的高低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油气丰度和油气远景的总体水平。现代石油工业是一个“双密集型”的行业。国外石油公司在进行跨国石油投资时,最关心的是是否能取得发现,以及发现规模。中国石油企业同样无法避免这种投资的技术风险。
(三)经济因素
①经营风险。生产技术条件以及其他经营条件的改变会带来产品成本的变化;管理者变换所带来的生产经营决策的改变会对石油项目评估产生影响。②销售风险。石油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石油业的收入,因此对石油项目风险评估有很大影响。③金融风险。包括汇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对石油项目投资的影响。比如布伦特原油价格在1998年12月每桶9.87美元,到2008年7月涨到135美元左右,增长了10多倍。
(四)管理因素
管理上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装备投资涉及的各种决策是否及时正确、装备在运作过程中是否使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在上述风险因素中,有些风险因素是可控制的,如管理风险和某些工程风险;有些是不可控的,如地质风险、油价变动;还有一些因素是半可控的,也就是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缓解的,如多数工程风险及部分自然灾害。
同时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投资的期限较长,一般在25年左右,我国整个石油装备行业的综合水平不高,产品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求,劳动生产率与国外先进国家水平相差很大,企业缺乏产品开发能力,人员素质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预防石油海外装备投资风险的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市场与经济效益观念
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需求的稳定增长,原油价格逐渐摆脱了低迷状态,开始缓慢回升。据预测,国际原油价格在较长时间里将保持相对平稳的态势,而国内石油市场却面临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未来国际、国内石油的市场趋向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勘探开发投资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市场与效益观念,编制好10-20年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更好地规避风险,把握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时机。
(二)创新技术水平
我们石油企业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继续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开发适销对路的新装备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对担负重要产品制造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要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实施改造,使这些企业的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支持产品开发和基础试验的科研设计单位,推广先进的现代设计方法,积极采用电子技术。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石油石化装备技术现代化体系,并从单机产品过渡到机组成套设备或单元成套设备,进一步提高产品可靠性。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尽快实现生产组织专业化与规模化。世界先进国家机械工业发展,一方面依靠技术现代化,一方面是生产组织专业化,有利于采用先进科技、先进工艺和装备,从而保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国外的专业化,大致有承包专业化、单机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和劳务专业化等5种,我国的石油石化设备制造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工程成套能力,力争主要石化装备产品配套立足于国内。
(三)积极利用金融工作
期货市场因其组织的严密性、高度的竞争性以及合约的标准化而成为市场组织化和有序化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有效地防范和转移经济风险,特别是价格风险。目前,全球期货交易所已发展到100多家,共有商品期货和期权93类商品267个上市合约品种。而中国目前仅有几个期货品种,与资源需求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面对近年来不断攀升的国际石油价格,中国只能被动承受,而对国际石油价格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这表明中国在跨国石油投资和贸易中还不善于利用经济机制化解经济风险、维护自身利益。为此,必须抓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同时中国石油企业也要积极进入国际石油期货贸易市场,为实现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和发展正常的跨国石油投资与贸易寻求规避或减少风险的有效工具。同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以及石油市场基本矛盾运行下的跨国石油投资汇率和利率风险不容忽视。汇率和利率风险属于金融风险,一般需借助于国际金融市场加以克服。一些西方石油公司常常通过提高美元和欧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在其债务结构中的比重来消解汇率不断波动造成的风险。此外,为了降低短期利率上涨对公司的风险,它们还将短期债务大部分转换成长期债务。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现代跨国石油集团,其在海外大规模投资利率和汇率风险的防范机制也不能离开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把握和运用。
(四)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投资决策
一般来说,公司的装备投资项目由中、下层机构提出,经有关部门进行投资评价,在满足投资回报率等指标的前提下,提交董事会审批并由其做出投资决策。在决策程序上,石油公司都必须经过提出方案-可行性论证-多方案比较-优选决策这几个关键步骤。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始终从定量化的角度进行装备投资风险分析,系统研究各种风险的概率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对投资造成的不利影响,最终得出不同风险概率条件下的投资收益期望值,为投资风险决策和风险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要健全风险投资责任制,要必须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风险投资责任制。首先,石油公司的决策者对风险投资项目的决策和投资效益负责。其次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严格选拔、招聘装备采购项目经理,由其具体负责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招投标等,凡项目的结(决)算超概(预)算、拖延工期和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风险损失,项目经理必须承担责任。最后,加强风险投资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切实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兑现,真正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和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朱伟,刘益超.石油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探讨[J].天然气工业,2000,20,(3):99-101.
[2]约翰・邓宁.外国直接投资:全球化与发展,新的挑战与机遇[J].国际经济合作,2005(4):9.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投资风险 控制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日臻成熟,应该承认,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的机制,是以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风险资本投资并积极参与企业创业阶段运作,以追求风险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存在问题
1.融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虽然近几年来,个人和外国风险资本资助强度增加,但以政府为主体的风险投资机构或直接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为主的机构,仍占风险资本的主导力量。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支出的资金规模小,风险资本的支持有限,风险资本运作不能提供长期的支持。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风险资本的规模和抗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
2.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构的规模和实力有限。然具有国际影响力风险投资机构更是屈指可数,这使得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对风险规避意识过于敏感,对需要资金长线扶持且处于高新技术初创期项目的投资意愿趋于保守。大多将投资对象定位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或项目。另一个问题是,实际上在我国缺乏大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一些冠以高新技术的企业名称的企业,其实质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而非研发生产。
3.支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支持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组织机制和外部环境机制的问题。从内部组织机制上分析,以政府为背景的风险投资机构或直接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的机构,仍然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主导力量。许多这些风险投资机构尚未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导致管理和约束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其陷入两难境地,进而导致风险投资的效率很低;从外部环境机制上分析,就目前的政策、法律、社会保障以及其他方面上看,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仍然是有限的。
4.退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风险投资的高科技含量是非常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我国的原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版块甚是缺乏。相当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不强,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个问题是,高技术风险企业即使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但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在股权流通有着国有股不能自由流通的限制,因此政府对国有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的背景支持尚不完善,不能以这种方式来实现转让股权资本。
二、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风险控制的策略
1.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
1.1明确政府在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机制中的身份定位
毫无疑问,许多国家发展风险投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融资阶段政府支撑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但由于风险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在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融资机制的筛选功能上。这就需要对风险资本的融资机制的选择完全符合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需要。
1.2规范以私人风险资本为主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
一个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建立一个公平的,以私人风险资本为主体的融资机制。其市场化程度较高是在融资机制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培养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的。然而,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和融资渠道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实际情况。
2.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2.1对技术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2.1.1基于技术、使用周期、技术产业化和周围专业能力技术评估的支撑机构,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可配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机制很熟悉的专家评估小组。
2.1.2对于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应根据相关技术,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等相关的信息,设立相关的机制。也可以设立一个熟悉部分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以政府退休官员为主体的顾问专家团队。其次,在风险投资机构中,通过对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企业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实现市场规则规范和相关信息交换以及信息资源共享。
2.2对市场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2.2.1对市场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可根据机构设计的要求,成立熟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和进入市场后的配合流程的专家评估小组。
2.2.2对市场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投资组合。面对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在风险投资机构设立投资组合具有积极意义。
3.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支持机制
3.1内部组织机制设计
在我国,这种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所涉及的高科技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推出的,主要是为了支持风险投资的任务,所以这种风险投资机构属于政府性质的机构。我们应把我国的科技成果也列入国际重大科技成果当中,服从以需求为主要目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投资。
3.2外部环境机制设计
3.2.1人员的支持机制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运行的整体,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人才。
3.2.2宏观环境的支持机制
为了成立以服务为中心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企业。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企业应建立孵化器。
4.完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主要通过股份公开上市(IPO),即将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股份公开上市,使其私人的资本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后,再将其售出以获取利益。
参考文献
[1]马宁,企业R&D能力的审计[J].科研管理.2012,(2):74-76
水利工程投资风险控制就是在设计、发包、施工、竣工以及投资决策这几个阶段内,将水利工程建设投资总额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额度之内。当产生偏差的时候,应及时纠正,以保证水利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我国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设计阶段来看,在工程设计方案未交付之前,合理的进行投资风险控制才能为后期工程顺利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①限额设计的实行。在实行限额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比较被动,大多在初步设计出来之后才进行规划,降低了设计的合理性;还存在太过注重限额设计的重要性,极大的限制了设计人员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对限额设计的限额大多采用一次性投入的方式,对项目建成后的费用考虑较少,造成项目后期维护工作举步维艰的现象。②对投资风险控制的认识。设计阶段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所占用比重相对较低,但它却是整个项目投资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投资风险控制中应对各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实现工程项目技术性和经济性的统一。现阶段,对水利水电投资风险控制的整体认识并不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水利水电建设工作中,应大力推行从设计阶段到验收阶段的检测。尽快的改善目前过于重视施工阶段的监测,却忽视了设计阶段的监测问题。
(2)从施工阶段来看。施工阶段的投资风险控制倾向于对施工的组织、进度、质量的管理。这一阶段投资风险控制应从招标开始,直到完工。其重点是控制各类影响工程施工的因素、签证、索赔以及施工方案的优化。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单位目标制定不合理;②对于材料价格管理方式较为落后。主要包括对材料的计算和存储量计算不合理,导致材料费用失去控制;③没有合理配置和利用有效资源,导致工程造价极高;④施工企业过于重视自身效益的提高;
(3)从竣工阶段来看。工程竣工应根据承包合同中的相关条款收取工程价款。工程价款能直接反应工程进度和经济利益。这就形成了过于重视竣工后的收款阶段,不利于控制整体工程中的投资。
2如何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投资风险控制
2.1加强设计合同的管理
合理的管理应从根源入手,从合同条件上加以约束。譬如对设计质量提出要求;若没有达到标准应追究其法律责任。现阶段,水利水电项目因为设计问题产生的费用,都是由发包方承担,这就导致设计人员没有责任意识。因此,只有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控制设计阶段的投资问题。
2.2优化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在满足设计限额指标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对各种方案的经济分析基础上,选择工程量较少、投资较为节省的方案,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最终投资总额。紧凑、合理的项目布局以及正确的选择原材料和施工设备,对降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限额设计是基于设计方案的优化、原材料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和施工工艺技术的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有效的控制投资超标的现象,使设计单位更好地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管理。限额设计的实行,给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以下好处:(1)适用于工程各个环节。限额设计的实行,有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优势,及时发现超标问题,并及时作出修正。在有效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项目建设投资。(2)促进了整体项目的施工。限额设计的实行,有效的减少了因不合理设计带来的损失,从而避免了因设计变更带来的不良影响。(3)有助于控制工程质量。限额设计的实施,提升了工程量的准确性,保障了水利水电工程各环节的顺利施工。
2.4完善各项制度
(1)应对水利水电项目建设中的个人、单位进行统计,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估算。(2)应完善审查制度和复检制度,以更好地确保项目投资的准确率。这是工程项目实施前不可忽视的环节,有利于费用的合理控制。
2.5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在水利水电设计过程中,应完善索赔制度。索赔制度的实行,有助于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在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有利于对工程项目投资的控制。应遵循先算账、后变更的原则,通过层层审批的手段,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3工程实例
某水库主要由主坝、溢洪道和输水涵三部分组成,水库库容达46.8万立米。在水库设计过程中,由于测量人员对实际地形测量有误差,造成设计人员对于溢洪道的设计不合理,对其进行了不合理的估算。因此,对其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从设计方面包括以下几点:(1)调整布局。保持控制段泄流的均衡,使进口水流与建筑物相垂直,并根据水库的实际大小、泄流要求及其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宽顶堰或断面堰;(2)精确计算。主要是应针对水面曲线及消力池水力进行详细的计算,根据其计算结果来选择加固或取消。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洪道侧墙结构和各处水深的不同,根据洪道侧墙控制表来计算出堰顶侧墙断面等。总的来说,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应从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特征、环境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的进行工程布局,并应细致入微的测量实地距离,以确保成本估算的准确度,尽最大可能避免以小报大、设计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等情况。
4结束语
基金投资中总会伴随则各种各样的风险,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与规模不匹配的是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的手段还比较落后,二者之间不匹配制约了我国公募基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以较小的市场风险、透明的信息披露等优点获得了投资者青睐,但是虽然公募基金市场规范程度较高,且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国公募基金市场总体上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风险控制这一领域尤其不足,风险控制水平的薄弱正在侵蚀着公募基金发展的基础。
一、公募基金投资中面临的风险
公募基金的投资中将会遇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基本上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即系统性风险以及非系统性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存在于基金投资市场外部,由所有的基金投资者共同承担的风险,这种风险无法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存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当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几乎所有的投资工具都会遭受损失,即使是一般意义上无风险收益的银行存款和国债都会遭受损失。系统风险有很多,具体包含以下几种:一是国家政治以及政策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当一国政局不稳时,必然会反映到资本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从而给公募基金的投资带来风险。在政策方面,当一国出台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也会传导给资本以及货币市场,进而给基金的投资带来风险。二是利率风险,一国的利率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当利率上升的时候,公募基金募集资金的成本就会上升,由此导致资本市场的不景气,而当资金的利率下降时,意味着公募基金融资成本的下降,大量的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拉动资本市场上涨,而公募基金的投资方向一般都是资本市场,因此利率变动导致的资本市场变动所形成的风险必然会给公募基金的投资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三是经济周期风险,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有其自身规律,表现为繁荣、衰退、低谷、复苏、繁荣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直接会影响到公募基金的投资风险,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公募基金面临的投资风险就大,反则小,因此公募基金投资时应更具经济波动周期灵活调整投资结构。
2.非系统性风险。公募基金投资中主要面临的非系统风险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上市公司风险,公募基金的投资产品中上市公司的股票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变化将通过股价传导给公募基金,例如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公司本身的发展阶段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造成股票的股价波动。二是流动性风险,基金投资人拥有赎回基金份额的权利,当某些突发因素导致投资者大量赎回基金份额时,公募基金就会遭遇流动性风险。三是管理风险,公募基金一般都会为委托给投资团队进行投资,任何一个投资团队对于市场的认知以及预测是有限的,公募基金很可能因为投资者能力方面的原因而遭遇投资风险。还有就是投资团队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进行一些违规造作,这也会给公募基金的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公募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公募基金在投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投资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只能通过财务有效的策略来降低,而不能彻底消除,本文认为公墓基金的投资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手:
1.优化投资组合。利用投资组合来防控公募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已经成为各国基金投资机构的共识。但是由于风险与收益成反比,高收益必然意味着高风险,而低风险也意味着低收益,公募基金所要做的即使如何让在收益以及风险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即在保证收益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这时就需要对投资组合的具体比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学计算来确定各种投资工具的比例。公募基金至少在投资组合中包括股票、债券以及存款三种投资投资工具,债券以及存款风险小、收益低,而股票风险大、收益高,通过对这三种工具进行科学的搭配可以降低公募基金的投资风险。同时在对股票进行投资时,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而是多选择不同行业的股票来分散行业波动风险,总之有效地投资组合是公募基金抵抗投资风险的必然选择,公募基金应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灵活的调整各种投资工具的比例。
2.严格公募基金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降低基金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在于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投资人以及委托人在信息方面是不对称的,这种情况亦有可能会让投资人在利己的动机下做出过于激进的投资行为或者干出有损投资者的事情,而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信息的公开披露,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来确保公募基金投资的安全性。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基金投资从业人员的相关规范,但是既有的规范还不能彻底解决基金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此背景下,基金投资监管部门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快出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来确保公募基金投资风险能处于一个可控的状态。
3.组建专业的基金投资团队。公募基金投资的具体行为最终还需要依赖于投资团队来进行具体的操作,因此投资团队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基金投资风险水平。组建一个投资风险控制水平高的团队应注意成员在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特质结构等方面的优化搭配,只有在上述的各个方面能够较好的配合,才能实现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举例而言在专业结构方面,投资团队应囊括各行各业的专家,每一个专家在自己所关注以及研究的领域内有都有较深的理解,通过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来为投资产品的选择做出指导,同时在团队成员方面应有精于计算的人员,为投资提供更多的定量的参考意见,降低主观决策中的风险。
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基金投资为居民开启了一个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渠道,然而在基金的投资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风险,考虑到公募基金投资涉及金额巨大,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如何增强公募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的水平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募基金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会带来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完善,进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鉴于公募基金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公募基金的投资风险的控制应从优化投资结构、严格监管以及提升投资团队能力等方面入手。通过文中所述措施的采取,定能大大提升公募基金投资风险控制水平,从而给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控制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2009年7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一个重要并广受关注的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活动
企业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一种盈利性组织,面临风险是常有的事,而如何做好风险的防范控制则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何谓企业财务风险?它是指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的财务结果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资金收益分配风险四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认为,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内。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与方式
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原则有企业所筹资金量应与需求量相结合、资金的筹集与投放相结合以及资产结构与筹资结构相匹配等。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方式有:
⑴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能够降低筹资成本和减少财务风险,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偿债信誉;
⑵建立合理的的筹资规模。企业筹资过多易导致资金闲置或企业负债过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若筹资不足将对企业投融资计划等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能减少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
⑶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利率变动能产生相应的筹资风险,企业应明白资金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随着利率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筹资决策;
⑷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企业融资按期限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两种,企业应根据融资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筹资期限与方法。例如,融资用于企业流动资产适宜短期融资方式,如商业信用、短期贷款等;
⑸制定适宜的筹资方案。企业在建立合理的筹资规模、选择最好的筹资结构、确定合适的筹资期限、选择最佳的筹资时机后,就可以指定行之有效的筹资方案;
⑹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数都是用来投资,企业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预测项目的报酬率等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率,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三、投资风险的形成原因与控制原则
1、投资风险形成的原因
⑴投资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产业结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执行风险、投资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等。例如,投资过于分散化,许多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大量产品就积压起来。研究投资项目时,缺乏缜密系统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分析,造成资本的浪费;
⑵金融投资组合的不分散。依据有效市场假设、证券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企业投资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关系的存在是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为前提条件,其中的期望报酬率仅与对应的系统性风险相关,假如投资者不能使其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他就要承担额外的风险;
⑶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相互作用。金融投资的利润来源是实业投资,金融投资的效率、效果由实业投资的效率、效果直接决定。
2、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原则
⑴审慎原则。这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四条是相对应的,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⑵创新原则。随着金融投资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企业投资风险的因素和作用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投资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预警系统等应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创与更新;
⑶分类控制原则。企业将投资风险按资产项目分割使之成为独立的风险主体,把与该资产项目有关的投资风险予以捆绑和锁定,把风险转嫁给不同的投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第二十八条为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⑷有效原则。它是指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风险控制策略,可操作性较强,使企业管理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保险投资风险的理论研究得益于学者们将保险企业风险理论的引入。这种研究是循序渐进的,它沿着保险企业风险理论——保险企业(产寿险公司)投资风险理论的路径不断深化和具体化。
关于保险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归纳起来看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保险业为何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关于企业风险理论的研究,开创者当属Stulz.他于1984年首次尝试从理论上解释“企业为何要进行风险管理”。Stulz认为,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税收的非线性、财务困境成本和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关于企业经理人的自我利益导致风险管理的解释是这样的:企业经理人如果拥有该企业股份,则从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他会厌恶企业风险,选择稳健的经营管理风格,由此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税收的非线性”是指企业收入的平稳性(即收入的波动性<风险>很小)能够降低税收率,进而增加企业价值,故企业需要风险管理:“财务困境成本”是指当企业处于破产状态或其他某种财务困境时,会导致企业成本的上升。因此企业要通过风险管理,避免破产和财务困境的出现。“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性”是指,投资成本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企业有时无法拥有充足资金从事新的投资,因此企业需要采用外部融资的方式,以应对投资成本的变动风险,这也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Stulz之前的研究中,虽然人们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某些必要性,但没有系统地对此加以归纳和分析,Stulz开创性地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因,为后人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Stulz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却没有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企业风险管理管理的是哪些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将企业风险管理理论成功地引入保险业的当属Schlesinger和Doherty(1985)。他们将企业风险理论引入保险业的分析框架中。他们在分析组合投资理论的运用时,认为保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最重要和特殊的风险虽然是承保风险,但保险企业的决策者不能将承保风险与企业中的其他风险割裂开来看,各种风险之间都会有正的、负的或为零的相关度。保险企业只有对各种风险进行综合管理才能够更好地降低承保风险。这种既关注保险企业经营风险又考虑保险企业其他风险的观点,是从整体性的高度来分析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的,它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二)如何对保险企业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
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要对保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之后,人们开始研究如何从理论上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
D·法尼(1989)从企业管理系统性的角度将保险企业的风险分为三大类:一是来自于保险企业各个业务种类的风险,其中包括来自保险业务的风险。投资业务的风险和其他业务的风险:二是来自保险企业各部门管理职能的风险,其中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销售风险和财务风险;三是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其中包括来自于错误决策和错误信息等因素的企业内部风险,和来自于监管机构势力范围(例如监管法,竞争法和税法的改变)和顾客及供应商势力范围(例如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上的风险)等因素的企业外部环境风险。
这种清晰的分类方法融合进了普通企业风险管理学理论,既考虑了保险企业作为企业的一般性,又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因此,它是以企业为出发点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划分和归类。但这种风险分类还是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人们很难根据这种分类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量化,例如:来自错误信息风险及其来自监管机构的风险等就很难精确定量。缺乏对风险类别的定量研究,将导致无法对风险进行定量控制,难以满足一个企业风险控制的需要。
与这种风险分类出发点相同的是,美国精算师协会(1994)M.Santomero和DavidM.Babbel(1997)对保险公司风险进行的分类。美国精算师协会将保险公司的风险区分为资产风险。保费定价风险、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和其他风险等四类,具体内容是:(1)资产风险,即保险资金的借贷者无法完成对保险公司的偿付或保险公司的资产发生贬值,它包括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货币风险。(2)保费定价风险。这主要表现为未来投资收入的不确定性。被保险人要求索赔的频率和数额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管理运营成本的不确定性等,它一般发生在当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不能满足后来对被保险人的实际赔付时。(3)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变动会影响到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一旦形成对资产和负债不同程度的影响,便可能产生负债价值超过资产价值的风险。(4)其他风险。包括税务、监管或法律方面的变动对投资收益率造成的变动。
M.Santomero和DavidM.Babbel(1997)进一步细化了这种分类,他们将保险公司的金融风险分为6类,其中包括:(1)精算风险,即因保险公司通过出售保单或通过负债来融资而导致的风险。(2)系统风险,即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随着市场系统风险而变化的风险。(3)信用风险,即保险公司的债务人无法完成对保险公司偿债的风险。(4)流动性风险,即保险公司在需要资金周转时所面临的资产无法及时变现的风险。(5)操作风险,即保险公司处理理赔不当或违反监管要求的风险。(6)法律风险,即保险公司。管理者或个人在企业运营中违反法律行为的风险。应当承认,这两种分类从保险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更为系统性地分析了保险企业的风险,但基本上仍然限于定性的方法,缺乏定量研究的内容,因此说,这是一种限于从寻求产生原因或过程的角度来对保险企业的风险进行的静态分类。
FlavioPressacco(1995)的研究认为,金融企业可以根据损失发生的类型来定义和识别风险。他们认为,金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三类损失(风险):第一类是无论情况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固定值的损失;第二类是由金融企业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导致的损失;第三类是由金融企业可控范围之内的因素导致的损失。这种分类是从策略角度进行的,但界限并不明晰。Oldfield和Santomero(1997)根据金融企业的特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将金融企业中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风险;二是精算风险,即可以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转移的风险;三是需要企业采取主动策略管理的风险。这一研究为在风险划分前提下的风险控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如何实现风险控制
关于如何控制保险企业的风险,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的风险不同,他们提出的控制措施也有差异,但殊途同归,目的都在实现保险企业的收益最大化。
Gerber(1979),Beard.Pentikainen,Pesonen(1984),Cummins,Derrig(1989),Black.Skippe详细研究了如何对保险企业中的“精算风险”进行管理的问题。精算风险的控制属于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范围,它是建立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基础上的严格定量风险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精算风险控制本身就是保险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些研究的贡献在于,作者通过对保险公司精算过程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将精算风险的控制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提升到了风险控制理论的高度。
Babbel.Klock(1988),Lamm-Tennant(1989),Bouyoucos,Siegel(1992)研究了如何控制保险企业的“系统风险”。他们认为,保险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其面临的系统风险中最重要的是利率风险,即保险企业在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过程中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所造成的风险——利率的变动会使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发生变化。为了消除该风险,保险公司应当采用的方法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该方法引导人们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利率与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关系,然后通过合理的资产和负债安排将利率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由于这种风险控制的方法是以风险规避为最大目标的,因此,当保险公司采取这种方法时,在有效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目标。由此看来,如何使企业利润目标同资产负债匹配的风险管理手段有效统一起来,是理论界今后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D·法尼(1989)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谈到了保险企业中的风险控制政策,它包括:保险技术的风险政策、特殊的保费调节政策,投资业务中的风险政策、外汇业务中的风险政策、年终结算政策和设置安全资金政策等。D·法尼提到的风险控制政策可以从实践的角度指导保险企业风险控制,但他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定量分析。
SantomeroA.(1995)和Babbel(1997)系统地提出了保险公司在技术工具选择上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他们提出,在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有4种技术工具:一是标准化和财务报告,主要通过对承保的标准化以及对风险的识别和划分,每月和每年保险企业都要进行固定的财务报告以查明和降低风险;二是设定承保职权和限制,主要通过对承保范围和资产质量的限定来降低和避免风险,将风险限制在保险企业能够承受的一定的范围之内;三是制定投资的指导方针或策略,即全面考虑市场的系统风险、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和利率风险等,灵活运用风险避免或风险分散策略,发挥资产证券化或衍生金融产品的作用;四是设计激励机制,通过与高层管理者、保险商等签订激励合同,促进他们对企业风险的管理。这种从实务角度出发控制风险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
如前所述,Oldfield和Santomero(1997)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首先将金融企业中的风险分为三类:一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风险;二是精算风险,即可以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转移的风险;三是需要企业采取主动策略管理的风险。然后,针对三类不同风险提出了保险公司应当采取的相应控制策略:对于第一类风险,保险公司应将承保程序、保单条款和合同标准化,合理安排对承保行业的风险组合以及对保险公司资产的组合投资,以提高公司的运转效率。对于第二类风险,直接保险公司可以将“精算风险”通过再保险的方式转移给再保险公司,由再保险公司和直接保险公司共同分担风险;将“巨灾风险”和“利率风险”通过巨灾债
券、期权和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形式转移到资本市场,由众多投资者来共同分担风险。对于第三类风险,保险公司应采取积极的手段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来控制那些无法转移的复杂的精算风险和企业资产的投资风险。
与保险企业风险控制理论相关的还有风险测度技术,即如何对风险进行量化和控制研究。根据Dr.ChristopherLeeMarshall(2001)的研究。风险测度技术包括从上至下法与从下至上法。前者先设定综合目标(例如净收益率最大化),然后分析哪些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影响目标的波动;后者先将目标分为诸多小目标,然后逐一分析小目标的风险因素和损失事件,再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比较而言:从上至下法操作更为简便,而从下至上法则更为精确。由这种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获得相关的数理模型,进而解决风险控制的问题。
二、保险业投资风险理论
Cramer(1930)在他的研究中提出了风险理论在研究保险企业投资问题中的意义,认为保险企业同样需要注重投资业务、关注投资风险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Cramer将风险理论开创性地引入了保险企业的投资研究。在这之后,保险企业投资风险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关系、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中的“人”等几个方面。
(一)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的关系
当Kenney在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问题时,他没想到了保险公司中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存在关联性。1949年,他正式提出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观点。尽管他的研究没有分析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具体联系:但这一观点的提出却为后人对保险公司中与投资相关的风险研究指明了一个方向。
在Kenney研究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保险公司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关系。Hofflander和Duvall设计了一个数理统计模型用以研究投资风险和承保风险的关系。Jackson试图通过随机过程的方法研究投资与承保之间的关系。Dained还从实证角度对131家多行业承保的保险公司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尽管采用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他们的研究结论却是基本一致的,即随着承保风险的增加,保险公司在投资资产中的股票比例份额会相应减少。这表明,当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增大时,应相应降低投资风险。这些研究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与承保风险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得出两种风险的大致定性关系,对Kenney的观点做了内容上的补充和证实。
上述研究虽然采用了本文出自新晨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方法,却并未得到两类风险的具体定量函数关系,他们的研究结论更偏向于是对两类风险关系的定性描述。美国学者Dickerson(1961),JosephNeggars(1964),Houston(1964)和Kahn(1964)则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问题。他们在Cramer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复杂分布的随机过程的模型,这种模型描述了频域损失机率函数和频域损失量函数的相互作用以及频域总损失函数的构造。这种模型可以用来评估保险公司投资的风险。Houston则在两大风险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定义和度量风险的问题,由此提供了将风险理论应用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预测和估计的依据。至于如何定义和度量投资风险的问题,则是由Kahn(1964)引入数理模型加以处理的。Kahn研究了如何将特定的数学模型用于保险企业投资风险预测中,并且阐述了如何将一些简单模型优化成更加复杂的模型,从而达到更高的估计和预测的精确度,并且,这些复杂模型可以应用于解决更加广泛的问题。随着现代数学研究的进展,Bo
rch(1960)开创性地将博弈理论应用到分析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中,从而为应用数学方法研究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
然而,所有这些模型都不是足够的精确,不能描述所有保险企业投资中的可变元素。为了提高估计及预测的精度,并且使建立的模型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具体问题,绝大部分欧美学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到Markowitz(1959)的组合投资理论和Sharpe的金融理论上。这两种理论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根据投资学的一般原理展开的,如果要研究保险业,则必须加以修正,以切合保险业的投资实践。研究之初,学者们仍局限于以承保业务为主题展开,直到Gurley&Shaw(1960)第一次认识到保险公司是金融中介时,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金融理论在保险理论中的巨大解释力。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风险管理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大,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价、控制和防范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入调查国内外研究成果[1-4],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应对方法,为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基本理论
1.1 投资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主体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实践活动的总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主体对项目任何可能导致投资(费用)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采取有效预防或处理措施,以保证在限额费用下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1.2 投资风险的分类
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出发,对投资风险进行分类,包括:(1)根据产生的根源不同可以分为自然风险、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决策风险等。(2)按风险分析依据可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3)根据其造成的后果不同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4)根据风险是否可控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5)根据风险是否与投资者有关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6)根据风险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影响来分,工程项目风险可以分为质量风险、成本风险、进度风险、合同风险、环境风险和安全风险等。
1.3 投资风险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和战略意义,在做投资决策时必须重视风险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特点包括:①多样性;②普遍性;③全局性;④规律性;⑤目的性。
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为六个阶段:风险的识别、风险的估计、风险的评价、风险控制、风险处理和风险的监控。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这个风险管理的过程是动态的和循环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水电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评价和管理。
2.1 投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识别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前洞察和发现工程项目投资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类和细化,为工程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风险识别的过程与内容:①确定风险识别对象;②收集并处理生成与风险有关的信息;③不确定性的分析与判断;④选择风险识别技术与工具;⑤确定风险事件并分类;⑥预测风险事件的发展过程及结果;⑦风险识别报告。
2.2 投资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确定这些风险可能的影响程度。客观的予以衡量,以便进一步对风险进行评价决策,正确选择风险处理的方法。风险估计的理论基础是:①大数法则;②类推原理;③概率推理原理;④惯性原理。
2.3 投资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依据风险估计确定的风险大小或高低,评价风险对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的影响程度。常用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洛法。
2.4 投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既包括对风险的前馈控制也包括对风险的反馈控制,在水利水电工程投资过程中我们尽量全面识别风险做到事前控制,将能避免的风险使其不要发生,对无法避免的风险尽量将风险损失减到最小。其处理方法主要包括:①风险回避;②风险转移;③风险自留;④风险利用。
2.5 投资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最直接的方法是制定风险应对计划,风险应对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风险对项目可能造成的威胁。风险应对计划是针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的;对于未知的风险,不可能预选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或应急计划,因此,可以利用管理储备来应对。当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后,就要对已发生的风险进行处理。最常采用的应对威胁的几种措施是:规避、减轻、转移和接受。风险处理的对策包括风险控制对策和风险财务对策。其中,风险控制对策包括对风险的回避、风险的损失控制、风险的分散、风险的分离和风险的移;风险财务对策包括风险自留(主要针对小风险)、风险转移(通过合同来完成)和保险(主要针对不可转移的风险)。
2.6 投资风险监控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项目实施中的风险进行监控,以防止危及项目成败的风险发生。
2.6.1 建立并及时更新项目风险列表及风险排序。项目管理人员应随时关注与关键风险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决定何时、采用何种风险应对措施。
2.6.2 风险应对审计。随时关注风险应对措施(规避、减轻、转移)实施的效果,对残余风险进行评估。
2.6.3 建立报告机制,及时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到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层。
2.6.4 定期召集项目干系人召开项目会议,对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并通过各方面对项目实施的反应来发现新风险。
2.6.5 更新相关数据库如风险识别检查表,以利于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
2.6.6 引入第三方咨询,定期对项目进行质量检查,以防范大的风险。
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风险管理策略就是辅助项目组建立处理项目风险的策略。风险的承担者应对不同的风险有着不同的准备和对策,只有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对产生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对策,才能进行良好的风险控制,尽可能地减小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以确保效益。通常的风险对策有:
3.1 权衡利弊后,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
3.2 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以减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3.3 购买保险或要求对方担保,以转移风险。
3.4 提出合理的风险保证金,这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作准备,在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的风险费,以抵消或减少风险发生时的损失。
3.5 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承担风险。
4 结语
本文系统研究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的基本理论的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提出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风险常用的管理策略,为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中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秦大庸,刘之平,杨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J].水力发电2004,30(3):1-5
[2]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4-9
【关键词】贸易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贸易公司对财务资金风险的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不容易,我们必须依照市场规律,分析各种可能存在风险,然后结合我国国情找到最适合我国贸易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述
对于财务风险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但归根结底就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存在因不可预见的因素而造成企业收支严重不平衡,甚至造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过程,企业从成立那天起就伴随着风险,这种风险是全面的、客观的,同时这种风险也是可控制、可降低的。
二、我国贸易公司主要存在的财务风险
1.融资风险
建立一个企业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筹措与融合过程就存在着风险。筹集资金一定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比如为了满足经营、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为了对外投资、为了产品的研发、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等。这些目的本身并不会对企业造成财务风险,但是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由于筹集渠道狭窄而无法筹集足够资金的风险;筹集成本过高导致企业无法负担,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债务,加快了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等等。
2.投资风险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收益促进经济发展。众所周知,投资有风险,它是一种收益与风险常伴的活动。投资风险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利益需求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活动,在投资过程中随着企业意图的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风险。目前我国贸易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投资方向混乱不了解投资趋势和获利的可行性而造成的风险;投资规模受限,规模大的投资容易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性分析缺失,企业对于投资前期的规划分析不具体、不详细,无法预知项目的具体收益情况,因而伴有较大风险。
3.外汇风险
由于近年来改革开放的程度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造成企业资本中蕴含着一部分外汇储备,这样就造成企业因其资产或者负债以外币表示,而受到未知因素的影响,使资产减少或者负债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外汇风险。由于外汇易受国家政策、国家实力的影响,加上我国贸易公司外汇风险意识淡薄,外汇应对措施较乱,外汇风险应对机制缺失等现状,更加加大了我国贸易公司的外汇风险。
4.信用保险意识薄弱
我国目前信用管理缺失,信用管理模式落后,应收账款坏账金额巨大,这一情形严重损害了企业的资本,大大的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然而我国对于规避此风险尚未形成意识,也未采取有效措施,长此以往将会对企业的资本造成严重影响,进而损害贸易公司的发展与利益。
三、我国贸易公司主要财务风险控制办法
1.完善贸易公司资本结构
公司资本是公司经营最根本的保障,有充足的资本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发展,因为筹资需要时间和成本,具备一定风险,这就需要公司的财务人员与领导层合理的对企业的经营计划和市场发展进行分析,从而预留出企业所需的应急资金并严格限制这笔资金的挪用,为企业留下退路。
2.严格把关贸易公司的投资方案
贸易公司需要不断完善投资项目的实施计划,从前期市场分析,项目评估到投资施工直至最后成果验收投产以及销路扩展应形成一套完整的链条,降低每个环节的风险,从而降低投资风险。详细而具体的投资方案,精确而严密的市场考察才能使公司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3.健全贸易公司外汇风险控制体制
在现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外汇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贸易公司外汇风险控制体制。企业要时刻关注汇率的变化趋势,及时做出调整,购买远期汇率是最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式。鉴于外汇风险会随着某一国家的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购买信用保险,将汇率风险转移给信保公司是降低外汇风险的重要方法。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选择多样化的应对手段将会大大的降低外汇给贸易公司带来的财务风险。
4.构建贸易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严格把控公司财务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贸易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主要从特定风险控制、全面财务管理控制、财务监控、财务战略控制、操作控制、法律与监管服从情况控制以及监控方面来构建。特定风险控制结合了企业业务控制与信息及信息过程控制,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全面财务管理控制通过控制人员、制度、流程来实现对公司的全面的财务管理控制,维持业务过程与支持该业务过程的信息之间的平衡,进而保证公司的正常健康运行。财务监控是对财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财务战略控制就通过监督市场变化,评估发展空间,及时的针对外部变化调整贸易公司的经营计划,更好的把控市场。操作控制就是完善企业的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不断革新技术,不断创新保障市场地位。法律与监管服从情况控制目的在于防止有权员工恶意实施不道德行为、违反法律,进而增加企业风险的行为,具有系统性的同时又不失灵活性。监控就是对贸易公司经营活动的整体监督管理,要规避风险就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监控就是对贸易公司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控制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投资风险 防范 控制
一、投资风险的概述
1.投资风险定义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也即以投资者为风险承担主体的风险。西方经济学家威廉•夏菩认为:“投资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可能的不确定未来值而作出的确定的价值牺牲。”
2.投资风险的种类
(1)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情况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盈利能力的变化,从而造成投资收益水平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经营风险是指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如国家财政政策等。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上,主要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如企业投资项目的运营、控制能力等。
(2)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借入资金而导致经营收益产生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企业举债经营,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用财务杠杆来衡量。
(3)系统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它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因而又成为市场风险。如经济荣衰,通货膨胀等。系统风险是企业自身所不能控制和影响的,很难被投资者预测,因此最容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二、企业投资风险成因
企业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按照是否由企业决定,可以大致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
(1)购买力变化带来的风险。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使同等价值购买力减少,造成投资企业的投资到期或中途出售时,所获现金的购买力下降,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
(2)利率升降引起的投资风险。利率受国家宏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即当银行利率下降时,企业投资报酬率上升;银行利率上升时,企业投资报酬率下跌,从而给企业的投资带来风险。
2.主观原因 :
(1)决策失误而产生的投资风险。许多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科学的技术经济论证,只是盲目追求超额利润,不能正确判断投资时机,投资时机与市场发展往往不吻合,或由于自身素质较低,而出现管理混乱、资金困难、效益不好等情况,从而使企业投资蒙受损失。
(2)现行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首先,组织机构不完善,项目投资决策时,没有专门管理机制,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并且,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要求,管理上也没有专职人员操作,最终使投资行为很难规范化、科学化。其次,前期工作质量不高,缺少周密的完善的决策程序、可行性研究不能满足定项目定方案的需要,市场预测和投资估算不准,可靠性差,项目前期计划管理不严,为后期项目的成功实施设置了障碍。
三、企业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投资对象的选择控制
企业在投资计划报送审批之前,必须对投资市场估计的合理性、投资收益估算的恰当性、短期投资的变现能力、收益能力等进行复核,特别是对于投资对象的各种风险应进行充分评估,然后,按照既定的对外投资审批程序,经过充分论证、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2.财务可行性分析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财务可行性分析制度,需要掌握被投资单位外部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防止各种大环境因素对投资项目造成不利影响;被投资单位的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投资单位自身因该项投资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风险控制是财务可行性分析制度中非常重要的控制方法,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3.投资的授权批准控制
为保证对外投资的有效性,降低投资风险,必须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制度,保证一切投资活动都经过必要的授权审批程序,并根据这一目标设计相关的程序和制度,确保投资活动在投资的初始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以后各期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奠定良好的基础。投资部或财务部具体负责投资意向的确定、初步可行性报告的研究以及投资方案经公司决策机构或权力机构批准后的具体实施。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我国《公司法》赋予了董事会投资方案决定权。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对公司对外投资业务一般具有投资计划的决定权,这意味着公司的权力机构所关注的是公司投资战略的确定,投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则分别有公司董事会和经理负责。
4.投资业务追踪分析制度
投资业务追踪分析制度包括两个阶段的分析:一是在制定投资决策之前,通过核查企业资金额,分析当前经济政策及未来走向,把握本行业及其他行业具有较高盈利水平和较好发展前景的企业的状况,在确定投资领域后,及时收集各种可能影响投资价值的信息,编制投资分析报告,提交企业投资方案制定部门,为确定最佳投资领域、选择适当投资对象和投资时机及降低投资风险提供帮助;二是在实施投资之后,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政策方针的调整、新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使得投资的价值发生变化,因此,还必须重视对投资的追踪分析,并建立一套对外投资评价指标体系,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和决策者,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或制定投资退出策略。
保险投资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保险投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险投资机制,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资金的投资收益。本文中提出了保险投资的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
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机制
所谓保险投资机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括保险投资的内部组织结构、投资决策原则、风险控制方式等。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是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的。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0.64亿英镑和1.08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2.04亿英镑和2.49亿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的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
我国保险投资的资金使用率低、投资工具少,使保险投资的收益水平非常低,这限制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提高。为了推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正致力于保险投资环境的改善,丰富和发展保险投资工具,降低保险投资的限制。从近几年来看,保险投资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1998年保险资金进入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10月同盛基金向保险公司实行走向配售,标志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向保险公司开放。现在,有的保险公司允许购买基金的比例已从总资产的5%上升到15%。而投资连结保险可以100%进入资本市场购买投资基金。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资本市场将会不断向保险公司开放,我国的保险投资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
二、保险投资模式和组织结构分类
保险投资模式与保险投资组织结构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保险投资模式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组织结构。保险投资的模式主要有三种:集权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分权投资模式。
1.集权投资模式。集权投资模式是与投资决策高度集中相对应的,即统一决策,集中交易。这种投资模式的特点在于投资主体单一,决策机制简单迅速,易于统一管理。但投资决策权的过度集中,使得决策风险增大。
集权投资模式适用于投资品种较少,投资规模不大的市场。但当投资品种较多,资金规模大时,这种模式就不可能进行协同配合、规模投资。
与集权投资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式”的简单组织结构。我国现阶段保险投资一般都是采取这种组织结构。
2.分散投资模式。分散投资模式是集权投资模式相对立的一种模式,投资的决策权完全由各个职能部门负责行使,即各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行决定投资工具和投资数量。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避免决策权过度集中所带来的决策风险。但是,过度分散的决策和投资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式的结构框架。
3.分权投资模式。这是一种介于集权投资模式和分散投资模式之间的一种投资方式。日常性的投资决策由各个职能部门行使。资金管理的总部负责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并仅对在一些重大项目进行投资决策。这种模式的投资主体是多元化的,即形成了总部与职能部门两个层次的投资决策主体。与这种模式对应的组织结构为事业部或超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三、我国保险投资模式的选择
投资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当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速度,采取适当超前的投资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权投资模式应是一种重要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首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决定了保险投资资金规模将会不断扩大。从我国保险的深度和密度来看,1998年我国保险深度为1.4%,密度为100元。而同期有的发达国家的保险深度为10%,密度超过5000美元。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保险深度为5%,密度为100美元。可见,我国保险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经济的不断壮大,我国保险业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可以利用的资金将会越来越多。
其次,金融市场逐步完善,投资工具不断增加。我国证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正不断发展,如国债规模1997年为1898亿元,1998年为2993亿元,1999年为3817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43%。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虽说只有36只,但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开放式基金即将推出,定向募集资金也有可能成为保险投资的又一选择。这些都为保险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投资工具。同时各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使保险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另外,对保险投资的限制不断减少。WTO的加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为保险投资的大规模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保险投资模式尽快与国际运作模式的接轨。
因此,保险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工具的多样化客观上对保险投资的决策方式、专业分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分散决策和专业分工必须建立在统一管理、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因而,采取分权投资模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四、对基金投资组织结构的的划分
事业制是保险投资的基本结构,事业部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业务的特点来进行。如国债、外汇、实业投资等。由于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较晚,对基金投资业务的划分上,国内保险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异。现有的划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权投资模式,即成立专门的基金投资部门,负责统一对基金进行投资。在基金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对基金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种是分散投资模式,在基金投资部门设立多个小组,一般是36个投资小组,每组负责对一个基金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对基金虽能进行较深入的把握,但人员需要较多,而且划分过细还会增加管理和协调上的难度。为了避免这两种模式的缺点,可以根据基金的投资特征进行设计。
1.以基金管理公司来划分
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有10家,因此,可以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进行投资。这种划分方式有利于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经营思路、投资特点进行跟踪分析。
2.以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划分
按基金的投资风格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6类。即积极成长型、稳健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型、资产重组型、优化指数型、科技型。按基金投资风格进行划分,有利于投资风险把握,如中小企业成长型基金的风险相对就高,而稳健成长型基金的风险就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根据基金的不同风险进行资金的分配。在市场热点切换较快时,也可根据市场上不同板块的热点变化,及时地选择相对应的基金进行投资。五、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控制。
1.事前风险控制就是避免事故或损失的发生,这种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有:建立防范风险的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建立防范风险事故发生的机制主要包括:一是组织控制。就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制衡。美国的组织控制一般设有:投资决策部门、交易执行部门、结算部门、风险控制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监察稽核部门。我国的保险投资要在决策部门、交易部门、清算部门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监察稽核部门。同时,逐步建立分散决策、统一交易的投资体制。二是操作控制。包括投资限额控制、操作标准化控制、业分隔离控制。三是报告制度。临时或定期向风险控制部门及上级部门报告。四是违规行为的监察和控制。包括设立基金投资限制表、员工行为的监察等。五是建立投资的内部会计控制。这是保证交易正确记录、会计信息真实、完全、及时的系统与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人为篡改或大意疏漏造成的记帐不实或定价不合理而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准确。
(2)风险的预警机制是发达资本市场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VAR方法、SA方法等。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还不完善,难以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因此,进行定量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建立定量分析模型,这是保险投资的重要分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