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3-06-07 09:09: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栽培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栽培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棉花;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55-02

基于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笔者探索总结出棉花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增强了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减少了技术部门对农户的组织、协调环节;从播种、防虫、整枝、施肥、中耕等方面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减轻了繁琐的人力劳动;提高了棉花栽培技术的科技含量,减少了棉农施肥、防虫的盲目性。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深翻改土,轮作倒茬

棉花是主根作物,一般要求耕层至少在30 cm左右。但现实中一些棉农图省工、省事、节省投资,多年对棉田不深翻,旋耕后直接播种,造成犁底层上移,耕层只有15 cm左右,棉花主根难以下扎,棉花根系吸收养分的体积变小。因此,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中应大力提倡“三冬”工作,认真做好冬季深翻、施肥、灌水。在上一年12月进行棉杆还田,吸纳冬季雨雪或冬灌,翌年3月上旬进行春灌溉,等待口墒合适才进行播种。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耕层厚度,改变棉田水、肥、气、热的供应条件。同时做好轮作倒茬,降低病毒、病菌、虫卵、杂草的繁殖机会,为棉花高产稳产提供基础保障[1]。

2 机械化播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结合近年试验示范结果,选用中棉41提高系、中植棉8号、鑫秋一号为骨干品种,中棉所60为示范推广种,并坚持选用包衣种。在棉花播种前15 d左右进行播前造墒,遵循“墒到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原则。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般播期在5 cm地温5 d稳定通过14 ℃,在4月5—15日,最迟不超过4月20日播种,确保4月苗。盐碱地、下湿地可适当推迟5 d左右播种。提倡机械化足墒播种,其优点是:开沟、播种、覆膜一次性完成,且覆土均匀一致,有利于培育壮苗;同时深开沟,浅覆土,使棉苗出土后离地膜还有一段空间,遇到低温冻害和高温天气时,可减轻或防止其对棉苗的伤害,提高播种质量[2]。

3 合理密植

渭南市各县棉花种植模式以宽窄行为主,为播种、除草、施肥、防虫等机械化操作奠定了基础。根据棉花的品种特征特性和渭南市各县地力水肥条件,确定中等肥力的田块紧凑型品种留苗7.5万株/hm2,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留苗6.0万株/hm2,旱地瘠薄地留苗9.0万株/hm2。大株型品种中等肥力的田块留苗6.0万株/hm2,水肥条件好的田块留苗4.5万株/hm2,旱地瘠薄地留苗7.5万株/hm2左右。提倡宽窄行种植,宽行100~110 cm,窄行40~45 cm,合理调节行、株距,增强棉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由于2011年棉花中后期连续降雨,棉田荫蔽,霉烂铃单株达到了10个左右。2012年把宽行由2011年的90 cm扩大到100~110 cm,增加了棉田通透性,减少了霉烂,增加了单株成铃率。近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稀植条件下,叶枝对产量的贡献可达1/3~1/2。放宽行距降低密度。行距放宽到90~100 cm,密度降到4.5万株/hm2左右甚至更低,相应地减少了播量、育苗量、移栽量、用药量,可以节约物化投入和劳力1/4~1/3。由于放宽了行距,相对推迟了棉花的封行期,使每行棉株都处于边行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棉株个体发育健壮,为多结桃、结优质大桃、少烂桃奠定了基础。

4 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即配方施肥,是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应的科学施肥技术。按照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1.0∶0.3∶1.0,平衡施肥的指导思想是:增施有机肥,稳氮磷增钾补微肥(硼、锌)。平衡施肥的原则是做到“4个结合”:一是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二是氮磷钾肥结合;三是基肥与追肥结合;四是土壤根际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3]。

基肥施农家肥37.5~75.0 t/hm2(或饼肥3 750~1 500 kg/hm2,或干鸡粪1 500 kg/hm2)、尿素150 kg/hm2、磷酸二铵300~375 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150~225 kg/hm2。追肥种类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方法以开沟施入为好,施尿素300~450 kg/hm2。追肥时间以见花为准,一般正常年份花铃肥应分3次施入,见花和见花后10 d分别施第1次及第2次,均施尿素150 kg/hm2;第3次在7月底至8月初,追施尿素75~105 kg/hm2。过晚或追肥量过大,都容易使棉花贪青晚熟。但对已经出现早衰趋势的棉田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以追施尿素105~150 kg/hm2为宜。遇到干旱年份,7月上中旬干旱少雨,可适当加大施肥量,以实现以肥济水,将第2次追肥量增大到施尿素225 kg/hm2,并强调肥水结合,以水调肥,充分发挥肥效。当遇到多雨年份时,则应适当减少施肥数量,并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实现以肥控水。具体方法是:见花后每隔7~10 d追肥1次,每次追施尿素75~105 kg/hm2,共追肥4~5次。棉花中后期生长所需的氮、磷、钾肥料和微肥都要靠叶面喷肥来补充。一般从7月下旬开始至9月上旬结束,正常的棉田以磷、钾肥为主,可与硼、锌(如0.3%磷酸二氢钾、0.1%硼砂、0.1%硫酸锌水溶液)等微肥结合,每隔7~10 d喷1次,连喷4~5次,喷上述浓度的肥料水溶液750~1 125 kg/hm2。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要加1%~3%的尿素,可单喷,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喷药(注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喷)喷肥同时进行。

5 田间管理

合理化控,棉株主茎叶龄8叶时进行第1次化调。目的是控上促下,实现棉花稳长早发,节间紧凑,协调水肥,增强抗旱能力,定向整形,壮蕾早花,搭好丰产架子。用缩节胺4.5~15.0 g/hm2,平年10.5~12.0 g/hm2,对水225 kg进行只喷顶尖的定向喷雾。主茎叶龄12片时进行第2次化调。目的是初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发展,达到伏桃坠底、塑造株型、优化冠层结构、调节果枝和果节长度的目的。用缩节胺22.5~45.0 g/hm2,对水300~450 kg对主茎顶尖和果枝顶尖喷雾。主茎叶龄16片时进行第3次化调。目的基本同12片叶龄,另外有推迟封行时间和减少赘芽的作用,用缩节胺30~60 g/hm2,对水450~600 kg进行喷雾。主茎叶龄20片时进行第4次化调。目的是促成伏桃满腰,秋桃盖顶,增铃重大,减少蕾铃脱落,抑制赘芽生长,简化整枝,抑制上部果枝和赘芽生长,增结秋桃,防贪青晚熟。用缩节胺45~60 g/hm2,对水600 kg进行喷雾[4]。特别注意按标准剂量用药,不能与喷农药和叶面肥混喷,坚持前轻后重、宁轻勿重、少量多次、喷高不喷低、喷壮不喷瘦的原则。最好在施肥后、灌水前进行,同时要因地、品种和棉株长势长相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使用。调整棉株下部的营养枝,并加强管理,积极促进叶枝茁壮成长,让其萌生出可以利用的果枝,并在果枝上现蕾、开花、结果。

6 病虫害综合防治

棉花病虫害防治原则是:安全、高效、低毒、环保。在项目区实施了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加大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高效低毒新型农药的示范推广力度。注意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在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和深翻改土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种衣剂包衣技术和杀菌剂、杀虫剂拌种等隐蔽用药技术,达到灭害保益的目的。化学防治:一是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二是根据防治指标进行防治,避免盲目用药;三是采用局部用药和挑治技术,想方设法保护天敌。防治枯黄萎病用苦参碱、棉枯净、腐殖酸钾等。防治棉铃虫可用辛硫磷、甲维盐等生物农药,防治盲蝽象可用马拉硫磷,红蜘蛛、蚜虫进行点片挑治。

7 参考文献

[1] 袁文先,张东勤,郭志华,等.郸城县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6(3):55-56.

[2] 侯平军,李海潮,冯青军,等.花不同栽培模式优质高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11-113.

第2篇

关键词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184-01

近年来,在华南农业大学及省、市、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梅州丰华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原国有异地开发新垦耕地进行有机稻生产。该基地面积33.3hm2,其土质、灌溉水、空气良好,周边环境无污染,2006年该基地获得香港有机认证中心检测认证。2007~2008年早、晚二造共计进行有机稻生产80 hm2,平均产稻谷5 280kg/hm2,产值52 275元/hm2,纯利34 275元/hm2,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择未经基因改造、食味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强、丰产的品种,如五星丝苗、象牙香占、美香占、野红米等。早造于3月1~2日(晚造于7月上旬)开始浸种、催芽,用种子26.25~30.00kg/hm2。浸种催芽前用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绿晶0.3%印楝素乳油400倍稀释液浸种2h,然后用清水浸种12h后起水用竹箩催芽。

2播种育秧

有机稻种植选择环境无污染、灌溉水源洁净的地块。秧盘育秧按1hm2大田用秧地120m2,用561穴的秧盘600个/hm2或用434穴的秧盘750个/hm2,整地时施用有机水稻生产肥(精制有机肥,有机质养分≥30%,有机N、P、K≥8%),秧盘上的营养土不施用任何肥料。大田育秧,按1hm2大田用秧地0.2hm2,整地时施用“有机水稻生产肥。秧厢做到平、烂、净。于谷种催芽至露白后开始播种。早造育秧播种后应覆盖薄膜防寒,经2~3d晒好秧田秧板后淋施经稀释的沼液肥,然后灌回浅水。秧田期根据实际情况,人工摘除秧苗叶片上的三化螟卵块,拔除田间杂草,并喷施苏云金杆菌(Bt)+纹霉清稀释液1次,以防治病虫害。

3合理密植

适时抛(插)秧,合理密植秧。秧盘秧于秧苗3.5片叶左右时抛秧,大田秧苗早造于3月底至4月上旬(晚造于7月底至8月初)插植。有机水稻因全过程施用有机肥,水稻分蘖能力相对较弱,应适当加大移栽密度;但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大发生。抛(插)秧规格采用20cm×23cm或23cm×23cm为宜,抛(插)秧18.00~21.75万株/hm2。

4肥水管理

由于有机稻生产基地是新垦耕地,土质较瘦瘠,应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2年来进行冬种紫云英绿肥,在插植前20~25d压紫云英鲜苗18.75t/hm2左右。在耙田时施用有机水稻生产肥1 200kg/hm2、腐熟禽畜粪3 000kg/hm2或灌施沼液30t/hm2。插(抛)秧后5~7d施用有机水稻生产肥600 kg/hm2,以后根据苗情进行施肥。大田抛(插)秧后保持泥皮水至浅水,做到泥皮水抛(插)秧,浅水分蘖。够苗后及时露晒田,幼穗分化期复水3cm,孕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期干干湿湿,实行间歇灌溉。

5病虫螺草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上,一是放赤眼蜂。分别在水稻分蘖盛期、破口期放赤眼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每次放30万头/hm2。二是鸭稻共作,放小型家鸭下田吃虫子,以减少或除去稻基部的害虫如稻飞虱、地下害虫等。抛(插)秧后第10天放第1批小型家鸭;插(抛)秧30d换放第2批小型家鸭,每次放150只/hm2。三是设置杀虫灯。实施杀虫灯诱杀害虫,插(抛)秧20d设置20W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等害虫成虫,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四是喷施生物农药。分别在水稻分蘖盛期和破口期,用绿宝EM液剂2 250mL/hm2+苏云金杆菌(Bt)2.25/hm2+纹霉清15包/hm2对水900kg各喷施1次,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五是种草保护天敌,以虫治虫。抛(插)秧前在稻田四周及田埂撒播种植胜红蓟(臭草),为害虫天敌提供生存环境,利用天敌控制稻田虫口密度。防治福寿螺,分别在大田耙田前和抛(插)秧后根据福寿螺危害情况进行人工捕捉;耙田后抛(插)秧前,撒施茶麸粉225 kg/hm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除草,以减少养分消耗。

6收获

水稻成熟后,采用收割机收割,在收割时注意保证收割机不漏油,以免污染干谷。

7参考文献

[1] 周袭虎.有机稻规范化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2):92-93.

[2] 邹云霄,艾新民.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08(3):130-131.

[3] 赵晓斌,贾明清,杜永林,有机稻米生产的配套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4(5):20-22.

[4] 艾树民,郝安平,齐保福,等.有机稻米生产技术[J].农村科技,2007(9):14.

第3篇

关键词:黄皮;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黄皮属芸香科黄皮属,为我国南方特产的常绿果树,其果肉嫩滑,酸甜可口,香味浓郁,又有祛暑、消食、化气、健脾等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黄皮树植株较矮小,喜在阴凉湿润、排水良好和较肥沃的土壤生长[1,2]。要实现黄皮果优质高产、连年丰产,必须适当密植,科学肥水管理,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规模生产,以提高其商品率和经济效益[3,4]。现将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生态建园

选择在海拔450m以下、坡度不超过15°、土层厚度不少于60cm、水源充足、无冻害的地方建园,挖穴直径100cm、深80~100cm,用表土回填,施足基肥。在相对缺水的地方要配置75m3/hm2以上的蓄水池,用作抗旱和配药。在地势低洼处或水田建园,要注重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80cm厚的表土层不积水,田间道路合理布局,以利果园的日常管理。

2育苗定植

选用无核鸡心黄皮和兴宁市水果技术推广中心选育成的本地生黄皮,这些品种具有果大味甜、果肉嫩滑、市场价值好、适于兴宁地区种植和发展的优点。苗木是黄皮树体的基础,培育植株健壮、根系发达、叶片浓绿、高15~20cm、有分枝、无病虫的优良壮苗。兴宁地区种植黄皮果时间为2月底至3月初,或9~10月。为达到依期栽植,必须完成备耕开穴埋肥、回土等工作,做到细致种植。定植要在土温高于15℃时进行,定植时做到种苗根系舒展,分层覆土压实,深浅适度,根颈部位与地表齐平,淋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植后加盖稻草覆盖,确保移栽后成活率高。黄皮植株较矮小,适当密植既能充分利用光照条件,提高光合效能,又能增强树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园内局部自然小气候,提早结果。种植密度平地株行距3m×4m,植1~2株/穴,约栽1 500株/hm2;山地开梯田种植,株行距2.5m×4.0m,植1 800株/hm2左右。密植园种植2周年开始投产,第3 年进入丰产期,比常规种植1 株/穴的果园提早1年进入丰产期。

3肥水管理

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最好是腐熟花生麸肥,其他单元素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按比例补充,如果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症,应及时补施矫治。施肥量依树龄而定,树龄小应勤施薄施,树龄大应定时施,做到及时施肥,促进生长发育。黄皮树施肥应在根系活动期间进行,以利于根系吸收。广东兴宁地区冬季较冷,11月至翌年2月根系处于休眠状况,此时期不宜施肥,应深翻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为主,3~10月为根系最活跃时期,此期应适时追肥。幼树一般每月施肥1次,施氮肥尿素100g/株或复合肥250g/株,成年树可每年施肥3~4次,施尿素150g/株或复合肥500g/株、豆麸500g/株,挂果树需肥量大,应适当增加施肥量。有机肥以深施为主,其他肥料穴施或土表撒施,施后覆土。黄皮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土壤0~30cm,一般化肥养分速效、易流失,可采取地面撒施,然后进行浅中耕与土壤混合,轻培土。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淋水,促进肥料分解,有利养分吸收。

4整形修剪

果树具有自我调节生长的能力,让其地上部的树叶和地下部的根系自主平衡生长。枝、叶、根都是吸收和制造养分的重要器官,尽可能保护其不受损伤,才能最大限度地生长和结果,特别是幼树的枝叶数量有限,切忌随意剪除,否则会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及其产物,延缓树体的生长和迅速扩大,从而延迟结果和降低早期产量。幼苗定植成活后,距地面30~40cm处摘心,选留3~4条生长健壮、分布均匀的枝条培养为主枝,以后每次侧枝老熟后进行摘心、抽梢后选留2~3个分枝角度好的壮枝。结果树修剪主要在采果后进行,结果母枝采果时不带叶剪,只剪全部果穗部分,短截落花落果枝,剪除病虫枝、枯枝和影响光合作用的交叉枝,避免过度修剪,导致树体早衰和生产能力的丧失。

5花果管理

黄皮易成花、花量多,消耗树体大量营养,易造成大小年结果现象。因此,抽生花穗时,应先疏除主干上的无叶枝和衰弱花枝,以减少养分消耗;开花时,疏除花穗基部1~2个发育不良的侧穗,保留中间2~3个侧穗并短截,使花穗大小适中,着果均匀。疏果一般在果实黄豆大小时进行,每穗保留大小一致的果实15~20个,并喷1次药防治病虫害,然后套袋。用牛皮纸套袋的效果最好,其果实着色均匀,成熟期较一致,裂果少,商品果率比对照提高30%以上,并达到无公害鲜黄皮果实的食用安全标准要求。

6生草栽培

黄皮树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地表层,采用行内化学清耕、行间生草的方法,保护吸收根不因机械除草而受到损伤,同时防止水土流失,创造良好的根际生长环境和降低劳力成本。行内化学清耕多采用对黄皮根系和动物无毒害、广谱性、分解快的草甘膦类除草剂,1年只需喷2次即可有效控制杂草,枯死的杂草还可以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

7病虫害防治

一般情况下,黄皮果病虫害较少,可以不用药防治,但对连片种植密植园较易发生病虫为害。提倡无病虫栽培,强调监测及局部防治,尽可能保护天敌以及采用生物农药,加强病虫情的的监测。一旦发生病虫害,尽可能先行点治,将其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内,一般不全园喷药,所用农药必须经过注册登记且允许用于果树,对黄皮低毒、低残留和安全。防治黄皮炭疽病可用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波尔多液300~5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2.5%鱼酮藤乳油750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潜叶蛾有特效。此外,还可适时修剪,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8参考文献

[1] 周碧容,易干军,曾继吾,等.黄皮早结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5):182-183.

[2] 黄显进.无核黄皮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9(2):60-61.

第4篇

关键词: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番茄是茄科番茄属,以成熟的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因其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果菜两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广泛栽培。为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8个方面总结出了设施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用于指导农户生产。

1地块选择

番茄的生产基地应选择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2.5%、全氮含量0.1%~0.15%、有效氮含量50~80mg•kg-1、有效钾含量100~200mg•kg-1、有效磷含量30~120mg•kg-1、钙和硼含量适宜的无污染生产区域[1]。

2品种选择

根据消费者习惯及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水平、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选择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不易裂果、商品性好、优质高产的品种,如苏抗7号、中杂4号、中杂9号、扬州红、中蔬4号、合作903、冀番2号、毛粉802、佳粉15、浙粉702、圣女及千禧等[2]。

3栽培季节

番茄是一种喜温,但不耐高温和霜冻的作物,适宜的同化温度夜间12~15℃、白天20~25℃。其栽培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栽培设施、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设施番茄栽培分春栽和秋栽2季。春栽于12月播种育苗,翌年2月定植移栽,4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秋栽于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移栽,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市[3]。

4育苗

4.1营养土配制

选择无污染、无病虫源、无杂草种子、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园土和优质腐熟有机肥,以7∶3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加入磷酸二氢钾250g、70%代森锰锌粉剂100g,混合均匀后过筛,铺于苗床上,厚度10cm,也可将营养土直接装入营养钵内育苗。

4.2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选好的番茄种子晒种1~2d,杀死种子上存有的部分病菌。然后用温汤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浸泡在55℃温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待温度下降至30℃停止搅拌,浸泡5~6h后取出,轻轻揉搓搓掉种皮黏液,将种子捞出清洗干净进行催芽。将种子用湿布包好再外包1层湿麻袋片,在25~30℃环境下催芽,期间每天用20~25℃的温水清洗1遍,7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5]。

4.3播种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播种,用种量根据种子千粒重及栽培密度确定。播种前,营养钵、苗床可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处理,并浇足底水,水渗透后将种子直接点播在营养钵内,每穴2粒,或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后覆盖营养土,厚度0.8~1.0cm[6]。

4.4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夜间温度保持在20~25℃。真叶全部展开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夜间14~15℃。定植前7d左右,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间10~12℃。苗出整齐后,适当掀膜,加强通风降温。苗期叶片卷曲时,可适当浇水。1叶1心时进行间苗,苗距7cm×7cm左右,间苗后保证水分充足,白天温度保持在26℃、夜间温度保持在16℃左右。幼苗3~4叶期,可叶面施肥1~2次,3d左右浇水1次[7]。

5定植

5.1整地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每667m2施入优质生物有机肥800~1000kg,或施入腐熟圈肥5000kg,有机肥施入后,深翻土壤25~30cm,耙平整细,使土壤疏松,土壤颗粒小且均匀,挖定植沟,施入其余基肥[8]。

5.2棚室及土壤消毒

夏季可高温闷棚7天以上,进行棚室消毒,定植前3~5d,掀膜晾晒。或者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250g,硫磺粉2~3kg,适量锯末拌匀,分10处点燃,密闭1昼夜后通风,至棚内无味后定植[9]。土壤消毒可采用木醋液50倍液或者高锰酸钾100倍液。

5.3定植

在晴天上午,选整齐一致、健壮无病的秧苗定植。塑料大棚栽培,垄高15~20cm,垄宽60cm,株距25~30cm,沟宽50cm,定植量每hm2为60000~67500株。温室采用高垄定植,垄高16~20cm,垄宽70cm,株距40cm,沟宽50cm,定植量每公顷为37500~39000株[10]。

6定植后管理

6.1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温度管理,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不低于15℃。开花坐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不低于10℃。结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2~26℃,前半夜保持在15~13℃,后半夜保持在13~7℃。空气相对湿度管理,缓苗期维持在80%~90%,开花坐果期维持在60%~70%;结果期维持在50%~60%。可通过地膜覆盖、通风排湿、暗灌、滴灌、温度调控等措施,将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内[11]。

6.2光照

番茄是喜光作物,设施栽培应采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尽量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温度低时,常清洗棚膜,提高棚膜透光率。日光温室后部挂反光幕,改善作物的受光条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病残叶,增加群体透光率[12]。

6.3肥水管理

栽苗时浇足底肥底水,而后控肥控水,以达到促根、控秧的目的。当第1穗果核桃大时,进行第1次浇水追肥,每667m2地施三元复合肥15~20kg。第2、3穗果每1花序长至核桃大时,均需要进行浇水追肥1次,每667m2地施尿素、硫酸钾各8~10kg。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高温期明暗水结合。低温期膜下暗灌,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寒冷期尽量不浇水,防止温度降低造成冷害。

6.4植株调整

番茄6~7叶时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整枝方法分单杆整枝、一杆半整枝及双杆整枝3种,可根据栽培密度、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一般选用单杆整枝。当最上果穗开花时,留2片叶摘心,保留其上的侧枝。第1穗果绿熟期后,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并及时摘除老叶、病虫叶[14]。

6.5保花保果

为防止落花落果,可采用10~20mg•L-1的2,4-D点花柄。也可通过控制花期温度(19~24℃)、放蜂传粉的方法提高坐果率。为确保产品质量,除小果型番茄外应适当疏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5个果,大果型品种每穗留2~3个果[15]。

7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1)从农业防治入手,选择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严格实行轮作,科学施肥。2)物理防治方面,覆盖防虫网,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黄板诱杀。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比如释放丽蚜小蜂来控制白粉虱和烟粉虱。采用生物药剂,如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细菌(BT乳油)、农用抗生素(新植霉素、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16]。4)化学防治,坚持农药交替使用,预防番茄产生抗药性,选用病虫兼治、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药量。

8采收

第5篇

摘要:利用温室韭菜生产空闲时段在其行间间作番茄,可提高温室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品种选择、播种和田间管理3个方面对温室韭菜间作番茄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关键词:韭菜;间作;番茄;高效栽培

温室韭菜生产一般于3月结束,结束后直到11月为韭菜养根阶段,空闲时间较长,此期在韭菜行间间作番茄,不仅不影响韭菜养根,而且还能提高温室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温室栽培韭菜667 m2产量为3 000~3 500 kg,产值1万~1.2万元,在其行间间作番茄,番茄667 m2产量为3 000~3 500 kg,产值0.8万元左右,比单茬种植韭菜产值增加50%以上,效益相当可观,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品种选择

韭菜选用雪韭或791等品种;番茄可选用红斯特、圣龙、fa-832等品种。

2 播种

2.1 播种时间

韭菜于2月上中旬播种;番茄于12月底播种育苗,翌年2月上中旬定植。

2.2 整地、播种、栽植

韭菜播种前,667 m2施腐熟有机肥4 m3、磷酸二铵20 kg,均匀撒施并深翻土壤,整平后播种韭菜。韭菜播种时按行距25~30 cm、沟深1.5~2 cm开沟条播,播种3行后留行宽30~35 cm栽植番茄,韭菜667 m2播种量为2.5 kg左右。韭菜播种后,当年即可在留下的行间栽植番茄,番茄按株距30~35 cm定植,667 m2栽植1 400~1 500株。

 

3 田间管理

3.1 扣膜升温

11月中下旬扣膜升温,扣膜前将温室整理干净,并用百菌清烟剂进行熏蒸,667 m2用药量为500 g左右。扣膜前期温度较高,要及时放风;后期随着外界气温下降,夜间要加盖棉被,最冷时可加火升温,使白天温度保持在25 ℃左右,夜间不低于10 ℃。韭菜收割完后,从3月上中旬开始温度管理以番茄为主,温度白天控制在20~28 ℃,夜间13 ℃以上。

 

3.2 韭菜田间管理

韭菜播种当年的春、夏、秋3季以养根为主,不进行生产。9月底至10月初,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m3、尿素和磷酸二铵各20 kg,并浇足冬水。扣膜后60~70 d开始收割第1茬韭菜,一般春节即可上市,全生育期可收割3茬,夏季进行养根。每茬韭菜收割完后用腐霉利进行烟熏,以预防灰霉病,同时浇水追肥,每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0~20 kg,韭菜收割期共追肥2次。

 

3.3 番茄田间管理

3.3.1 肥水管理

番茄定植后浇足定植水,然后直到第1果实膨大时再浇头水,并在两株间追施钾肥或番茄专用肥料40~50 g,全生育期共追肥3~4次。

3.3.2 整枝打杈

当番茄侧枝长到5 cm长时进行整枝、打杈和吊蔓,采用单干整枝的方式,见到侧枝就打掉,待5序果坐住后打顶。

第6篇

关键词 泰半夏;管理;栽培

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215—01

泰半夏是传统常用中药材,以块茎入药,具有潮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泰兴市出产泰半夏,俗称“野芋头”。泰半夏种植效益很高,经济价值是粮食作物和一些常规中药材所不能比例的。为此,笔者将泰半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1 泰半夏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

泰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cm。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cm。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呈心形,2年后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呈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叶子两面光滑元毛。花期在5—7月,果期在8~9月,浆果成熟时呈红色,果内有1粒种子。

泰半夏每年出苗和倒苗2次,3月上旬地温渐高,从母块茎顶部生出叶子,即为第1次出苗,6~8月倒苗。第2次在9月出苗,10~11月倒苗。泰半夏的种子、珠芽和块茎只要条件适宜均可萌发。

泰半夏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一般野生于河边、沟边、灌木丛中和山坡下。泰半夏块茎的耐寒能力很强,0℃以下能在地里正常越冬。泰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在半阴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

2泰半夏生产基本情况

历史上泰兴盛产泰半夏。据《泰兴县志》记载,1935年泰兴年产泰半夏5t,1857年泰兴年产泰半夏85t。20世纪60、70年代及以前,泰半夏生产较稳定。70年代以后,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和旱改水面积的扩大,以及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适宜泰半夏生长的面积越来越少。近几年来,泰半夏的种植呈扩大趋势,2009年滨江、宣堡、姚王种植12hm2,2010年达到15hm2,2011年达到33.3hm2。与外地泰半夏相比泰半夏适应性强,个体大、质坚实、产量高、效益好。

3 泰半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3.1选地、整地泰半夏根较短,喜水、肥,以选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宜。整地前施腐熟的圈肥或土杂肥3.75万~6万kg/hm2、过磷酸钙225~375kg/hm2,混合堆沤后作基肥,深翻20cm深,耙细整平,做1.2m宽的高畦或平畦。前茬可选豆科作物,也可和玉米、油菜、果、林等进行套种,在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也可种植。

3.2繁殖及种植方法

3.2.1块茎繁殖。2年或3年生的泰半夏萌出的小块茎可作繁殖材料。在泰半夏收获时选取直径0.7~1cm的小块茎作种,并稍带些湿润的沙土,储藏于阴凉处,以待播种。春季日平均气温在10%左右即可下种。此方法能使块茎增重快,当年就可收获。在整好的畦内进行双行条播。其行距20cm,株距3cm,沟深4~5cm,每畦开四沟将种茎交叉放人沟内,每沟放2行,顶芽向上,覆土搂平,稍加镇压,用种1650~1875kg/hm2。也可在9月下旬进行秋播,方法与春播相同。

3.2.2珠芽繁殖。母块茎抽出叶后,每一叶柄下部或叶片基部可长出1个珠芽,直径0.3~1cm,两端尖、中间大。5~6月选叶柄下成熟的珠芽,在整好的畦内按行距15cm、株距3cm,栽到3cm深的沟内,栽后覆土。当年可长出1~2片叶子,块茎直径1cm左右,翌年秋天可加工人药,小的可继续做种用。

3.2.3种子繁殖。夏秋季节泰半夏种子成熟时随收随种。也可将种子储存于湿润的细沙土中,到翌年春季,按行距15cm,开2cm深的沟,将种子撒入沟内,搂平保湿,当温度上升到14℃时即可出苗。利用种子繁殖的方法,在种子播种后3年才能收获,生产中较少采用,但在繁殖材料缺乏及引种时可采用此法。6月中旬播种新鲜的泰半夏种子,10—25d出苗,出苗率80%左右,种子发芽适温22~24℃。

3.3田间管理

3.3.1

中耕除草。泰半夏行间的杂草用特制小锄勤锄,深度不超过3cm,以免伤根;株间杂草用手拔除。

3.3.2施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要追肥4次。第1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施人1:3的人畜粪水1.5万kg/hm2。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施人1:3的人畜粪水3万kg/hm2。第3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泰半夏露出新芽,母泰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每15d用1:10人畜粪水浇1次,直至出苗。第4次于9月上旬,施入过磷酸钙300kg/hm2、尿素150kg/hm2,以利于泰半夏生长。

3.3.3培土。6月1日以后,由于泰半夏叶柄上的珠芽逐渐成熟落地,种子陆续成熟并随佛焰苞的枯萎而倒伏,所以6月初和7月要各培土1次。取畦边细土,撒于畦面,厚1.5~2cm,以盖住珠芽和种子为宜,稍加镇压。

3.3.4水分管理。泰半夏喜湿润,怕干旱,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夏至前后,气温升高,天气干旱时7~10d浇1次水;处暑后,气温渐低,减少浇水量,要保持土壤湿润和阴凉,可延长泰半夏生长期,推迟倒苗时间,增加产量。若雨水过多,易造成土壤中氧分缺乏,应及时排水。

3.3.5摘花蕾。除收留种子外,为使泰半夏养分集中于地下块茎生长,一般应于5月抽花葶时分批摘除花蕾。

3.3.6地膜覆盖。为了使泰半夏早出苗,延长其生长周期,提高地温,增加产量,早春可采取地膜覆盖等措施进行处理。种子播种时也可采用覆盖麦草及作物秸秆等方法保持畦间水分,以利于出苗。地膜覆盖在苗高2~3cm、种子70%以上出苗时可揭去地膜或除去覆盖物,以防止因膜内温度过高而烤伤小苗。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使泰半夏提早15d左右出苗,也可促进其根系生长,防止土壤板结,提高产量。

3.3.7套种遮阳。泰半夏在生长期间可和玉米、小麦、油菜、果、林等进行套种。这样一是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收入;二是其他作物也可为泰半夏遮阳,避免阳光直射,延迟泰半夏倒苗,增加泰半夏产量。

第7篇

1 播期安排

每年7~10月,全国大部分蔬菜生产区都进入茬替时期,加上高温干旱天气的限制,全国大范围出现蔬菜供应淡季。为此,可利用山区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雨水不均的气候特点,抓住高温季节蔬菜市场缺口的好时机,发展夏季山地小冬瓜,一般安排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7~10月即可采收上市。

2 品种选择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小冬瓜品种很多。在选择种植品种时,首先要考虑销售市场对小冬瓜蜡粉、瓜色、瓜形、风味、单瓜质量等特征的消费喜好。其次,重点选择那些早熟、雌花节率高、连续结瓜性好以及抗逆性强的品种。

3 田地准备

①准备工作 首先,利用冬春季节的土壤休闲期,深翻土壤,通过较长时间的雨水淋洗、低温冷冻、太阳暴晒等对土壤消毒、杀菌杀虫,同时改善土壤的透气性、黏性与酸碱度等;其次,定植前一个月,提前做好田地的除草、翻地、灌水、水渠修缮等工作,提前半个月做好施肥、起垄、覆膜等工作。

②施足基肥 优良小冬瓜品种普遍具有高产、生育期长、养分需求量大的特点,需要施足基肥。按每667 m2产量5 000 kg估算,每667 m2需用畜禽粪便类型的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 kg、三元复合肥(含N、P2O5、K2O各15%)50 kg、过磷酸钙50 kg、硼砂2~3 kg,约3/4基肥用于准备起垄的地块里,剩余1/4基肥施入垄沟。

③整地、作畦、盖膜 浙江省山区夏季雨水丰欠不均,整地时建议作高垄深沟,利于旱灌涝排,一般垄宽约80 cm,沟宽约60 cm,垄高约15 cm,要求垄面和沟底尽量平整,以备夏季暴雨时节及时排灌。另外,山地夏季杂草多,为降低除草成本,推荐小冬瓜田地铺盖不透明地膜、地布,预防杂草。

4 育苗

4.1 催芽

小冬瓜种壳角质层发达、厚而坚硬,且合闭,导致发芽不仅慢而且极为不整齐,还很容易发生“沤种”现象。

为提高小冬瓜种子发芽率,首先用50~55℃热水烫种15 min消毒,待水温自然降至室温;然后,换清水浸种4~6 h,捞出搓洗去掉种子表皮黏液后,用干毛巾吸掉种子表面水分,用拧干的湿毛巾包裹好种子,套塑料袋,置于30℃左右环境中催芽。建议采用变温方式催芽,即32℃约16 h、25℃约8 h,一般3~5天即可露白。

需要注意的是,包裹种子的毛巾不能太干或太湿,一般从水中捞出后拧到没有水滴为合适。为避免种子和毛巾发霉,每天用清水将种子和毛巾清洗干净,既保证了湿度,又改善了种子发芽环境的通气性,利于种子呼吸,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

4.2 育苗

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育苗。小冬瓜属于喜温喜光型作物,育苗环境温度一般要求白天高于20℃、夜间高于10℃。温度低时,可搭建小拱棚,覆盖塑料布、草苫等进行保温。在满足最低温度条件下,白天尽可能去掉苗床上的覆盖物,增加光照与通风,避免弱光、高湿引发的徒长与病害。湿度过大容易引发徒长、根腐病、猝倒病等,育苗基质要求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与通气性,基质湿度控制在65%左右,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手轻握基质,有1~2滴水滴出,松开手后基质还是保持松散状态。待苗出土后,基质湿度可稍微降低,约55%左右即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补充水分时最好从苗床底部灌溉,且尽量选晴天上午进行。这样的水分补充方式,既可以促进根系发育与下扎,还能避免叶面浇水引起的土壤板结、植株徒长、倒伏甚至猝倒病。

5 定植

幼苗4叶1心时选择阴天上午或晴天下午定植。定植前1天,做好苗床的灌水工作,以便定植时幼苗根部基质易与育苗钵脱离。同时集中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工作,尽可能减少幼苗的病虫携带量。定植株距需要根据栽培模式决定,推荐双行双蔓“人”字架栽培,株距50~60 cm,每667 m2种植

1 000~1 200株;也可行距3~5 m,株距50~60 cm,搭平架长季节栽培,同时对架下土壤进行翻耕、淋溶、休整,利于下茬蔬菜栽培。定植后立即浇灌含3‰尿素的定根水,促进缓苗与活棵。

6 整枝引蔓

定植后10~15天,小冬瓜开始抽蔓,植株生长速度包括侧枝分生能力都明显加快,茎基部很快出现3~5条侧蔓。因为小冬瓜侧蔓的雌花节率普遍高于主蔓,所以在主蔓长到5~7节时及早摘心,促侧蔓抽生,每株保留2条健壮侧蔓,采取双蔓整枝方式,待蔓长至50节左右时打顶。雌花出现以前,瓜蔓以植株为中心贴地转圈引蔓。待雌花出现后,用卷须、稻草秸秆或绳条逐步引蔓上架,每隔2~3天引蔓1次。1株小冬瓜一般会有50多张叶片,加上连续结瓜的承重力,因此选作支架和绑蔓的材料都需要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

冬瓜藤蔓生长快速特别是其侧枝分生能力强,一般3~5天就需要整理1次藤蔓。而且随着小冬瓜的陆续采收,需要逐步对已摘除果实或没有挂果的老藤蔓进行落蔓整理。需要注意的是,叶片是制造植物生长所需有机养料的工厂,叶片的数量与质量是确保小冬瓜高产与优质的重要保障,所以,修剪侧蔓时,不要直接从根部修剪,最好每条侧蔓保留1~2片叶后打顶。

7 授粉采收

大多数小冬瓜品种都为雌雄同株异花,雌花一定要经过授粉才能结瓜。山区生态环境好,加上小冬瓜雄花比例高且花粉又多又甜又黏,因此夏季山区的昆虫活动量一般都能满足小冬瓜授粉。如果需要人工辅助授粉,在早晨太阳升起后,摘取当日新鲜开放的雄花,将其花粉轻轻涂抹在需要授粉的雌花柱头上即可。

小冬瓜果实老嫩、生熟皆可食用。花后10~20天的嫩瓜果皮脆嫩、薄,瓜瓤和瓜籽略带甜香味,可一并食用,不仅食用率高而且风味更佳、营养好。

1株一般可陆续采摘5~10个嫩瓜。采收以及储运的每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地避免挤压、摔打、淋雨、浸泡、暴晒等不利因素。

8 肥水补充

小冬瓜田的水分管理要宁干勿湿,土壤湿度保持稍微干燥为佳,约55%即可。避免土壤水分过多,特别是水淹引发的植株徒长或疫病等。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一般第1档小冬瓜坐果后5天开始第1次追肥,之后每10天左右追肥1次。采收前期每次追肥时可在每株根部10 cm处开穴追施10~15 g的三元复合肥,或者用2%复合肥溶液灌根。每次的追肥量根据植株生长势而定。采收中后期,除了复合肥,还需根据植株长势增施少量尿素。

9 病虫害防治

与其他葫芦科作物相比,小冬瓜的病虫害要少很多,其苗期和定植后初期是病虫害高发期,需提前做好各项综合预防工作。首先3~5年内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轮作换茬;其次,加强肥水管理,包括做好排水、避免积水的工作,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另外,生产过程中或本茬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病源和虫源,将摘除的发病或有害虫的果实、杂草、多余枝条、枯枝、残叶果等清理出田块,在远离田块的地方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病虫害零星发生时早预防、勤预防。猝倒病、枯萎病、蔓枯病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0~1 200倍液喷雾等进行早期防治。炭疽病、霜霉病可用

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16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蓟马、粉虱、守瓜等害虫可用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吡虫啉等

防治。

参考文献

[1] 陆发廷,孙元钧,刘兰明.山东地区春大棚小冬瓜嫁接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3(10):155.

[2] 何自福,蓝国兵,罗方芳,等.节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田间筛选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12(13):105-106.

[3] 金会波,聂鑫.绿春小冬瓜配方施肥技术[J].现代化农业, 2010(4):13.

第8篇

1 合理选择品种

麦套花生生产中,花生与小麦有10~15天左右的共生期,此时小麦已进入灌浆成熟期,花生对小麦的影响甚微,但小麦品种的长相和熟相对花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麦套花生对小麦品种与花生品种的选择应统筹安排,小麦品种应选择早熟或中早熟、矮秆、抗逆性强、高产紧凑型抗倒伏的小麦品种;花生应选择增产潜力大、中早熟、抗逆性强的大中果品种。

2 合理密植

麦套花生高产要有足够的密度,行距以23~27厘米为宜,667平方米0.9万~1万穴,每穴2粒,采用行行套的方法,使行、穴大致相当,充分利用空间,保证密度。具体密度小麦低产田以每667平方米2.2万株左右,小麦高产田为1.8万株左右,中产田为2万株为宜。

3 播前准备

播前带壳晒种2~3天。剥壳一般离播种时间愈近愈好,剥壳后剔除秕仁、破伤仁、捂霉粒,种仁分级筛选,分级播种。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选用多菌灵、适乐时、吡虫啉等不同型号的花生种衣剂包衣,可防苗期病害和蚜虫以及蛴螬。

4 适时播种

一般麦收前15~20天为宜,延津县一般在5月15日左右,低产麦田可提前到25~30天,要有墒抢墒,无墒造墒,确保苗全、苗壮、苗匀,一播全苗。播深一般5厘米为宜。

5 统筹安排,科学施肥

按照小麦、花生的需肥特点和规律,在小麦播种前施足两作物所需肥料或在春季重施小麦拔节孕穗兼作花生基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50~65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10~20千克,如施三元复合肥按含量折算,可为小麦、花生夺高产打下基础。

追肥 苗期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30~40千克、硫酸钾12~14千克,施肥后浇水。花针期追尿素5~10千克,在10厘米表层土壤施入石膏20~30千克,确保钙素的供应。

叶面喷肥 苗期喷施1%的尿素溶液1次,开花期用0.01%的芸苔素10毫升兑水15千克与0.2%的硼砂溶液混合喷施。后期用0.01%的芸苔素10毫升兑水15千克与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喷施。浇水或雨后花生易发生暂时缺铁性发黄,667平方米用100克硫酸亚铁兑水30千克喷雾。

6 合理浇水与排水

花生播种前,如干旱可结合浇小麦灌浆水造好底墒,确保足墒下种。苗期结合追肥进行浇水。开花下针期至结荚期需水量最大,遇旱及时浇水。花生生长中后期要及时疏通沟渠,排除积水。

7 化除化控

花生齐苗后每667平方米用12.5%的吡氟禾草灵乳油30~40毫升或10.8%的精喹禾灵乳油30~40毫升兑水30千克喷洒,防除禾本科杂草;用24%的乳氟禾草灵乳油3~5毫升或10%的乙羧氟草醚乳油15~20毫升兑水30千克喷洒防除阔叶杂草。花生盛花后株高35厘米以上,主茎日生长量超过3厘米时,及时喷施控旺调节剂防止疯长。

8 中耕灭茬

如果麦收后雨水较少气温偏高,土壤不板结,可以不灭茬;如果麦收后雨水较多,气温低,土壤板结,应及时中耕灭茬。一般沙土地土质比较疏松,小麦机械收获后大部分麦糠覆盖在地表,具有抑制杂草生长和保墒的效果,配合喷洒除草剂可以不灭茬,两合土下雨后易板结,应适时中耕灭茬。

以麦收后5~7天灭茬为好。第一次中耕宜浅些,灭茬时避免伤到花生苗,至果针入土前还应中耕二次,第二次中耕结合追肥深锄,以后中耕结合培土迎果针。

9 花生病虫害防治

延津县发生的花生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防治1~3次间隔7~10天。茎腐病、根腐病选用无病种子,药剂防治可用2.5%的适乐时或2.5%扑力猛或多菌灵等种衣剂包衣,齐苗后和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100克兑水喷雾。

主要虫害有:蛴螬、新黑地蛛蚧、棉铃虫。蛴螬成虫盛发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杀虫灯、人工扑捉、杀虫剂喷施树上。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期7月中旬至8月初,每667平方米用48%的毒死蜱乳油200~30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兑水50千克灌根,施药后立即浇水。新黑地蛛蚧孵化盛期至一龄幼虫期6月中下旬至7月初,每667平方米用48%毒死蜱乳油200毫升兑水40~50千克喷洒地表,7天一次,连喷2次。棉铃虫卵孵化盛期,每667平方米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00倍液喷雾。5天后再喷一次。

第9篇

关键词:高山旱芋 高产 高效 栽培技术

芋头属湿生植物,喜高温多湿的环境(不耐涝),13℃~15℃球茎开始发芽,生长期中要求20°C以上的温度,27℃~30℃发育良好。旱芋的叶面积大,根及叶柄均显示其水生植物特性,应在潮湿地方栽培。岳西县从2005年开始发展高山旱芋,不仅增加了山区农民增收,而且充足了市场供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高山旱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我地种的为鲁芋和奉芋。从无病田块的健壮株上选母芋中部的、单重25~50g以上、顶芽和球茎充实、形状整齐的子芋作种芋。晒种2~3天后催芽待播。

二、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芋头要求选用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排灌方便,连作障碍不重的田块。犁耙时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进行消毒。整地采用双行高畦种植,厢面宽不少于1米,沟宽0.3米,沟深0.3米,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或腐熟鸡粪750公斤,混合施于种植行中间,硫酸钾复合肥 25公斤施于两株之间。

三、适时提早种植、合理密植

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左右开始种植。每厢两边留30厘米开两条深15厘米浅沟,酌情浇小水,待水渗后按株距40厘米进行排种,然后覆火土灰或草皮灰土6~10厘米。

四、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1.合理施肥

芋头需肥量高,除基肥外,应采取分次追肥,促进生长和球茎发育。追肥原则是苗期轻或不追肥,在子芋和孙芋生长旺盛时期大量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前期可适当施稀薄沼气水或粪水,一般在长出5~6片叶时,子芋开始出现,这时每亩应施碳酸氢铵速效氮肥40~50千克,钾钙复合肥40~50千克,促进子芋生长;长到8~10片叶时,子芋上叶片露出地面,长出蘖芽,这时子芋开始膨大,应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追施碳酸氢铵50~60千克,钾钙复合肥50~60千克,施肥时将肥料撒在垄间的沟里,随浇水施入。施肥前应拔除田间四周杂草。

2.科学管水

保持厢面湿润,雨天要拔除厢沟渍水,晴天干旱,厢沟要灌跑马水保持湿润。生长高峰期(6~8月)厢沟要保持沟底有1寸水至湿润,收获前10天停止灌水。

五、注意培土

培土能防止顶芽抽生,促进子、孙芋膨大,并增加侧根生长,增进吸收及抗旱能力,并调节温、湿度。一般在6月份地上部迅速生长,母芋迅速膨大,子、孙芋形成时培土,以后每20天进行1次,厚约7cm,共进行2~3次。

六、病虫害防治

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生物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使用禁用农药,以确保芋头的质量安全。

病害主要有疫病、腐败病等,6~8月为发病高峰期。5月中旬时可开始用药预防,可选用代森锰锌,分别加入疫霜灵、甲霜灵、安克等交替使用。

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斜纹夜盗蛾等,可用乐果、吡虫啉 锐劲特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米乐尔等进行防治。

七、采收与留种

采收。早播的早熟品种多在9月上旬到10月上旬采收;迟播的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因市场需要可以适当提前或延迟采收,一般应在重霜前收完,以防冻害。采收时间以晴天露水干后为好,收获时切勿造成机械损伤。

留种。选生长整齐一致的丰产地留种,并选择具有该品种特征的植株作种株,留种球茎应到地上部分枯黄,子芋已充分长足时采收。收获前一周留柄茎部6~10厘米处割去地上部分,待伤口愈合后晴天采收。整株挖起,去除残叶,不要摘下子芋,晾晒1~2d,然后贮藏。

第10篇

1藕池建造

栽植池藕宜选在无污染、开阔向阳、离水源近、地势平坦的田块,还可利用浅滩地、湖荡、沤田栽植。藕池大小因地而异,但要求水源方便、阳光充足、埂不渗水、底不漏水、保水性能好。池地确定后,要深翻整平,一般翻深30~40 cm。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可施腐熟有机肥60~75 t/hm2、三元复合肥1 500 kg/hm2,并把土面整平。一般在清明节前做池,池埂宽83 cm,埂面40 cm,边埂要砸实。池藕应结合养鱼,进行筑埂,藕池四周挖上水沟,一般深为1.0~1.5 m、宽为3~5 m。

2藕种选择

池藕品种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池藕栽培宜选用早熟、丰产的浅水型品种,颍上县栽种的池藕品种多为苏州花藕、鄂莲5号、鄂莲4号等;种藕宜选择整齐、节细、无病、粗壮的全藕,并有完整的2节,也可选留2节或2节以上的小藕(一般个体在0.5 kg左右为宜)。如结合养鱼,投放鱼品种以银鲫和花白鲢为主。养商品鱼,投入规格为20尾/kg的鱼种7 500尾/hm2。

3适期栽植

一般选择在4月上旬清明前后进行栽植为宜。栽植方式按三角形对空排列,四周边行藕头一律向内。栽植时将藕顶芽与土表呈30°角斜栽土中10~15 cm,后把节稍翘出土面,以接受阳光的照射,斜插时藕头朝下埋入泥中,藕头稍深,尾部略浅,芽不出水[4]。栽种深度以不动摇或不漂浮为原则,一般为10~15 cm。栽植密度按行株距1.5 m×1.3 m,栽植5 100~5 250株/hm2。池藕栽好以后,可适时保持一定的水位。

4肥水管理

池藕栽培一般需追肥2次。一般在3~4片主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追施腐熟有机肥10.5~15.0 t/hm2;一般在结藕时进行第2次追肥,追施尿素225~300 kg/hm2。追肥前要放低水位,追肥后要泼浇清水冲洗荷叶。一般应根据叶片生长情况适当追肥,追肥量根据藕的长相灵活掌握[5]。栽植后主叶出现前,水位要浅,一般水深保持在5~7 cm为宜。主叶出现后的旺盛生长阶段,气温高,阳光强烈,耗水量大,宜保持较高的水位,一般应逐渐加深至15~20 cm。结藕期,水位应逐渐放浅至5~10 cm,切忌水位忽涨忽落。夏季暴雨后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6]。为了杀菌和调节水质,在鱼发病季节可在池四周水沟里泼洒生石灰450 kg/hm2,每隔15 d泼洒1次。

5中耕除草与摘叶转鞭

栽植后至荷叶封行前,及时清除杂草,并将杂草踏入泥中作肥,除草次数一般为2~3次。同时摘去枯黄浮叶,保持水面清洁[7]。莲藕出现4~5片主叶时,将田中过密的地方适当转向较稀的地方,同时将接近池边的莲鞭转向田内,以后每隔5~20 d检查1次,发现后及时转藕梢。在莲藕生长的旺盛期,莲鞭生长迅速,有时可通过池埂进入池面水沟,应及时进行转鞭,让藕向池里生长[8]。

6收获留种

6月底至7月初,藕即长成,此时价格较高,但产量低,可适时采摘上市[9-10]。藕种要等成熟后才能挖取,即其叶背呈灰色,终止叶长出后(一般终止叶出现在新藕的着生位置),表明藕已成熟,可进行采收,采收时间可安排在春季栽种前进行。

7参考文献

[1] 王鹏.池藕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9):223-224.

[2] 曾宪明,武进,肖长运,等.池藕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2000(5):12.

[3] 苏益宝,贾开良,孙维海.郧西池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1(3):15-16.

[4] 詹玉丝,齐卫强,陈晓,等.莲藕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5(7):112-113.

[5] 张艳霞,徐利,谷志恒.莲藕的施肥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10(12):33,36.

[6] 房付林,郝振宇.3735莲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3):39-40.

[7] 王方成.双季田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77-278.

[8] 李文丽,曹凤阁.浅水莲藕生产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5):34.

第11篇

关键词:豇豆;高产;栽培技术

豇豆亦称豆角,原产亚热带地区,耐热性强而不耐低温,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3~8月均可播种种植。豇豆是我街道主要的作物之一,常年全街道豇豆种植达333.5hm2以上,占全区1/3左右,总产达12000t以上,产值达2000万元。豇豆主要作菜用栽培,是主要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均居全区首位,已成为特色优势作物之一。因此,抓好豇豆生产对提高本街道农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基地选择

整地,豇豆怕涝,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沙质壤土田块种植。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围垦土地平整,排灌畅通,土壤肥沃有利于秋豇豆种植。

2 播种及合理密植

豇豆的播种方法和种植密度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品种灵活掌握,一般采用直播方法,但秋播豇豆直播以后气温髙,发芽快,出苗快,出苗率高。6月底至7月初进行播种,每667m2用种量只要2kg左右。但直播豇豆根系再生力弱,一般按株、行距30cm×40cm穴播,播种深度5cm,3000穴/667m2,每穴3粒种子,出苗后间去弱、小、病苗,每穴留2~3株。

3 播后田间管理

3.1 水分管理

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防茎叶徒长而减少花序;开花结荚期需水较多,7天左右浇1次水,采收期结合浇水追施肥料。夏季生长的豇豆,开花结荚期长,更应注意后期追肥,以防植株脱肥早衰,整个生长期间遇雨应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掉叶、落花。

3.2 搭架引蔓

豇豆抽枝长蔓迅速,有5~6叶时就应搭支架,一般用人字形架,以减少遮荫和便于采收。初期茎蔓的缠绕能力不强,选在露水未干或阴天人工扶助引蔓上架,防止折断。套种黄瓜大田就不再需要搭架,并且能减少种植成本。

3.3 整枝

合理的整枝是豇豆高产的主要措施。第l花序以下的侧枝长到3cm时摘除,以保证主茎粗壮;第1花序以上的侧枝留1~2叶摘心;主蔓至棚顶时,打顶摘心,以控制生长,并促下部侧枝形成花芽。当植株生长过旺时,影响通风透光,应适当摘除基部老叶、病叶,以减少病害发生。

3.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苗期预防徒长,后期防止早衰。豇豆在开花结荚前对肥料要求不多,前期应适当控制肥水,抑制植株营养生长,如果幼苗确实生长太弱,可薄施1~2次尿素。豇豆开花结荚期要消耗大量养分,对肥水要求较高,应浇足水,及时需施重肥,每667m2可追施高浓度复合肥30kg。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及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生长盛期以后,豇豆进入始花期后科学用肥必须跟上,每隔7~10天左右追施1次速效肥。从8月上旬采收后,每隔7~10天施高浓度复合肥20kg。到9月下旬采收结束,采收前10天不再施肥。

3.5 病虫害防治

豇豆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等;虫害有豆荚螟、斜纹夜蛾等,应密切注意病虫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最好选择2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3)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4)筑高畦,开好排灌沟,防止渍水烂根;(5)增施有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预防炭疽病;在7月中旬每667m2喷雾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等每667m2喷雾康宽3000倍液。

4 生育动态调查

6月底至7月初播种,播种至出苗期为5天左右,播种到子叶展开期为7天左右,播种到始花期为25天左右,播种到始荚期为1个月左右,8月上中旬始收,9月下旬终收。

第12篇

关键词 小麦;小辣椒;间作套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S641.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38-02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和每年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小辣椒是我国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优势主导产业,临颍县种植面积占全县秋作物种植面积的近1/2,新兴的小辣椒产业助推了临颍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麦垄套种小辣椒栽培模式已成为当地的主要套种模式之一,很好地解决了粮经争地矛盾,一般可产小麦6 000 kg/hm2、小辣椒4 500~6 000 kg/hm2,平均效益6.0万~7.5万元/hm2。实践证明,该种植模式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可以使小辣椒生育期提前,避开“三夏”大忙时节,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对提高小辣椒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现将小麦套种小辣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好小麦,合理设置预留行

麦播整地要深耕细耙,耕深25 cm左右。因套种小辣椒追施肥量较大,麦播时底肥不要求太多,犁地时施三元复合肥(15-15-15)(下同)600 kg/hm2为宜。其他麦播要点同于常规生产[1-2]。麦播时小麦品种宜选用矮秆、早熟品种,如矮抗58、周麦22等。小麦按20 cm行距播种,种2行小麦,预留80 cm空档,每个播种带幅宽100 cm。该模式栽培能充分地利用边行优势,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小麦的产量可以达到6 000 kg/hm2左右。

2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定植

小辣椒实行麦垄套种,可提前生育期,避开“三夏”农忙时节,有利于早发棵、多结椒,提高品质。麦垄套种小辣椒苗龄以60~70 d为宜。

2.1 适时催芽

小辣椒品种选用三樱8号、三樱6号或子弹头。播前将种子晒2~3 d,用2份开水+1份凉水的温水(55~60 ℃)浸种15 min捞出,再放在30 ℃温水中浸4~6 h,把种子表面的黏质搓洗干净后,在20~30 ℃下催芽5 d左右,当有50%~7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生产实践中也可多用干籽下种。

2.2 苗床整理

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2~3年没种过茄科作物、有适当肥力而无病虫源的地块,大田建苗床180~225 m2/hm2。最好冬前深翻冻垡,播前7~10 d整地做畦,每畦施腐熟鸡粪5 kg、三元复合肥1.5 kg,撒均翻匀,整平蹋实,另外每1 m2准备8~12 kg过筛细肥土备用。

2.3 播种

3月上旬小拱棚育苗,播种应选择在冷尾暖头的晴天上午进行。先向畦内灌满水,待水渗完后,先撒一薄层过筛细土,再均匀撒播催过芽与细土拌匀的种子2~3遍,播后覆土厚0.5~1.0 cm,大田苗床用种量2.25 kg/hm2。为防治地下害虫,每畦用90%晶体敌百虫25 g加适量水掺麦麸或玉米糁拌匀,撒在苗床的盖土层上。一般7~10 d即可出苗。

2.4 苗床管理

出苗前,苗床应保持较高的床温,白天保持25~30 ℃。苗齐后,逐渐放风,白天苗床温度维持在20~25 ℃,夜间维持在15~18 ℃,避免徒长。苗床湿度保持见干见湿,不旱不浇水,严禁大水漫灌。齐苗后用70%五氯硝基苯600 g/hm2或瑞苗清(30%甲霜恶霉灵)10 L/hm2防治立枯病、枯萎病、猝倒病。2片真叶间苗,5片定苗。定植前5~7 d进行低温炼苗,5~6片叶时大量通风;定植前3 d叶面喷施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75 g/hm2对水225 kg喷雾,促进形成壮苗,促进多发根,多发杈;定植前一天浇起苗水,以利起苗。

3 抓好共生期的管理

麦套小辣椒栽培模式,小辣椒与小麦的共生期为30 d左右。定植前,一次性施入腐熟有机肥30~45 t/hm2及三元复合肥600 kg/hm2。小辣椒喜生茬,不宜连作,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的低洼地不宜种植。

3.1 小辣椒定植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小辣椒定植到预留行内,起苗时应尽量多带土、少伤根。每个预留行栽2行小辣椒,行距40 cm,小辣椒距小麦20 cm,麦收后形成60∶40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小辣椒株距按17~20 cm,小辣椒种植密度10.5万~12.0万株/hm2。要选择晴天的下午或阴天移栽,最忌雨天移栽。要将椒苗分级,选壮苗、大苗,栽根系发达的苗,并注意护根。要先浇水,后移栽,提倡5~8 cm深栽,抗旱又增产。为避免地下虫伤苗,可撒毒饵诱杀,即用90%晶体敌百虫150 g+温水1.5 kg化开,均匀喷洒在5 kg炒过的麦麸上,闷4 h后撒在预留行内。

3.2 适时摘心

在定植缓苗后20 d(12~14片真叶)内应及早摘心,限制主茎生长,增加分枝数,提高单枝结果率,提高产量。争取6月下旬至7月初封垄,使之有丰产的群体,有分枝150万~180万个/hm2,结果1 500万~2 250万个/hm2。

3.3 定植后管理

小辣椒主根不发达,根群多分布在10~15 cm的浅土层中,为促进小辣椒多生根,在浇足定植水后5~7 d及时浇缓苗水。小辣椒既怕旱又怕涝,水分管理尤为重要。如遇干旱,应采取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和中午浇水,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在定苗后7~10 d,用拿敌稳75 g/hm2对水225 kg;5月上旬,用百泰(60%唑醚代森联)300~600 g/hm2防治辣椒疫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5月中下旬,用艾美乐(70%吡虫啉)45~75 g/hm2防治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等,切断辣椒病毒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病毒病的发生[3-4]。

3.4 适时早割小麦

6月上旬,小麦进入完熟期,应适时早割,尽可能减少共生期,争取早通风透光。收割时可采用收割机跨在套种行间作业,留茬高度可适当高点,留25~30 cm,作业时尽量少碾压小辣椒苗。因小辣椒还需要打顶,收割小麦时削掉点小辣椒头也影响不大。

4 加强中后期管理

4.1 肥水管理

小麦收获以后,进入小辣椒管理的关键环节,重施麦后肥,施尿素112.5 kg/hm2、三元复合肥300 kg/hm2;7月上旬施复合肥450 kg/hm2,7月中旬以后一般不再追肥,以免发生晚熟现象,影响小辣椒品质,结合施肥,依天气情况灵活把握浇水。其余时间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每次浇水量均不宜过大。植株生长后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可适当进行叶面补肥,一般可喷施0.4%磷酸二氢钾+0.2%尿素水溶液2~3次,遇强降雨天气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2 中耕培土

及时中耕可有效提高地温,蓄水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同时消灭杂草并利于恶劣天气的田间及时排涝。第1棚果出现时进行浅中耕,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将宽行内的土壤培于植株的根部,可使植株多发不定根,增强根系吸收土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防止倒伏和积水浸泡根系。

5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草害防治提倡“治早治小”,6月是病虫害始发期,7月是发生盛期,8月为发生后期。

小辣椒的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疮痂病、软腐病、病毒病等,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对前3种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选用安泰生70%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病情严重时,可用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灌根,用药液量为200~250 mL/株;对疮痂病、软腐病这2种细菌性病害可用200 mg/kg的农用链霉素或77%可杀得500倍液进行防治;6月上旬,用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45~60 g/hm2对水450~675 kg或2%菌克毒克水剂2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便切断昆虫传播的途径,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

危害小辣椒的主要虫害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等。对于棉铃虫、甜菜夜蛾、烟青虫可用3%甲维盐3 000倍液喷雾,茶黄螨可用15%哒螨酮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夏季杂草生长迅速,为了避免中耕除草伤及小辣椒根系,做好化学防除杂草是获取小辣椒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在杂草三叶期,用10.8%盖草能乳油300~450 mL/hm2对水300~450 kg均匀喷雾。

6 参考文献

[1]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2] 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