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9: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食品学科所依托于食品工业,而目前食品工业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 更是世界的第一大产业。目前随着食品工业逐渐由传统食品工业到现代食品工业的转变,食品生产中使用的装备和技术正逐步智能化、自动化,气调贮藏、速冻技术、低温保鲜、超高温瞬时灭菌、超临界提取以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将促使食品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毕业生,成为了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1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食品科学学科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中央大学创办的农产与制造学科。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农产品储运与加工、制糖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水产品贮藏与加工、粮油贮藏、粮食工程、油脂工程、冷冻冷藏工程、食品分析与检验、烟草工程、蜂学(部分)等13个专业方向都统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名下,这个专业包括了食品工业的各领域。
目前,我国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共217所,主要分布在农业、工科、工商等院校中,高等校院分布的所在省、市超过30个,其中有硕士授予点的高等院校有100多所,有博士授予点的院校有24所。从近几年国内院校的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来看,进入食品生产企业的本科毕业生不到50%,一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攻读硕士研究生,一部分进入与食品相关的科研机构或事业单位,还有少部分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与食品专业没有太大关系,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情况呈现多样化趋势。
2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鲜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工学与农学双重学科性质特征。“重科学,轻工程”的倾向严重,与目前食品行业的需求存在差距。
2.2课程设置不完善。在课程设置中,工程类的课程占的比例很小,从而无法将这些工程学科与传统食品学科进行交叉。
2.3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对食品企业中普遍应用的加工及检测技术了解很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存在很大不足。
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教育精神,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使本专业的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鲜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理论基础,学习食品的开发、贮藏、加工、营养、卫生与安全等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本专业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求,从事工艺与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与销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优化课程设计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环节。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的加强食品基础理论、优化本科课程结构、增设经济管理和人文社科类课程、拓宽知识口径, 坚持素质、知识、能力相协调,激励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公共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设立的核心课程有:工程制图、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以及食品安全与卫生等课程。同时学院间共同开设多门选修课,启发学生广泛学习各种领域和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不同的思想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致力培养技术管理综合型人才
3.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密不可分,既可以提高工程实践技能,又可以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物理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等。在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200.5学分中,理论教学155学分,实践创新环节需要45.5学分。实践创新环节中要求学生进行4周的基础训练、17.5周的学科专业实践、18周的毕业综合实践和6周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科研实践、、听学术报告)。学校依托滨海新区这一快速发展的平台,与滨海新区内雀巢公司、康师傅公司、百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知名企业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使本专业学生可以有机会去企业实习,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明确培养目标、不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高考填报志愿,录取的比率与就业率无疑是学生与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于是大家争相挑选“热门”专业,以便为自己四年后买下一份保险。其实,冷门专业意味着社会需求少、就业率低,热门专业表明就业率高,这种推理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也不可无限放大,一个“热得发烫”的专业,也有同学找不到工作,而冷门的专业里却有“牛人”可以任意挑选工作。所以对不同的人,专业就业是不同的,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本期为大家介绍一个新型的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说它冷,是因为它新,人们不了解它、误解它;说它热,也是因为它新,关乎每个人,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有待我们了解、发展,而且有着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期待。。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的重要桥梁。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为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三个方向,培养具有食品生化、食品化学、食品(畜产品、发酵食品、园产品)加工、检验等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销售、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为社会培养集营养师、质检师、工程师于一体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食品工艺学概论、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原理、发酵食品工艺学、果蔬食品加工工艺学、畜产食品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物理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电子学等。
就业方向:从事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食品营养研究、质量检测、品质控制、技术管理、技术监督、食品机械设备管理、食品包装设计、食品贮藏管理、食品运输管理、企业经营管理、食品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能在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工商等部门的产品分析、检测、技术监督、执法、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教学科研的工作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6强排名
1.中国农业大学
2.华中农业大学
3.江南大学
4.南昌大学
5.上海交通大学
6.华南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类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老子也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他是拿烹调与治国平天下作比。孔子也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悠久的历史,农业文明崇尚精耕细作,也自然在碗碟之外蕴含着别样的滋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什么和怎么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安全、科学,也越来越为人们关注。而现在食品的健康、安全、科学也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重视。食品科学与营养类的专业知识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些问题。近年来,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了食品类相关专业,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那么,报考这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化学基础要扎实: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面包、饼干背后有怎样的知识?你了解日常食用的食品营养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吗?学习了食品科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后,这些有意思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例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不同食品的加工工艺及原理、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则侧重营养学、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学习,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都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关。再如食品研发、质量管理以及食品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学习都同化学有较大的关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也有不少同化学相关的课程。因此,你应该具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那样你的学习才会游刃有余。
专业课中实验课比重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应用性强是其重要特点。学习食品科学与营养的相关知识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而要亲身实践。该类专业在教学上特别突出实验教学,很多专业课的实验课同课堂授课比例达到1∶1。因此,你需要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向老师质疑问难,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还需要你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认真细致的观测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会帮助你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人生的理想。
良好的生活情趣,学以致用:中国农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朱昱漩,现任职于清华大学饮食中心,从事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工作,负责学生食堂食品、餐具的抽样与检测。朱昱漩的工作就是运用专业知识让学生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使学生的饮食更科学,更合理。这也让她体会到所学专业的价值与意义。她说,刚上学时不太了解这个专业,但真正学起来才知道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很有意思,也很实用。
《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吃食的描写,那些食物无不是色香味俱佳,无不是化平淡为神奇。那种情趣,那种文化,那种审美无不是透过食物呈现出来的。当然我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其还是有联系和区别的。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精致的情趣,那你会从专业中获得更多新的乐趣。
中国农业大学热门专业: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现设有粮油食品加工、果蔬食品加工、畜产品加工、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信息7个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乳品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46人,博士生导师55人。拥有博士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有6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涉及工学和医学2个门类,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招生专业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葡萄与葡萄酒工程4个专业。学院每年有50%以上成绩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或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部分可硕、博连读。
都是“不服从专业调剂”惹的祸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分数如果高出录取分数50分左右,比较好报志愿。但是,如果高出本批次0~10分的考生填报志愿时就有许多的困难。如果可以审时度势,作一番梳理,也许会对你填报志愿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般而言,在每年高出本批次0~10分的众多考生中,在志愿填报中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如果想在本批次确定自己的志愿,就只能选择位置偏僻的一般专业,可以获得一个上本批次院校的名分。如果退一步降低一个批次作文章,就可以选择相对热门的院校。不过这要因人而异,看你怎么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下面一个案例也许可以给你些许启示。
太原理工类考生小康化学很好,想报考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的专业,高三时最理想上的大学是中国农业大学。按照太原科技大学往年录取分数的要求与分析,高出二本线10分以上被录取的机会比较大。可是高考的结果却大大地打击了他:他只高出二本线9分。这个分数不仅使志愿填报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而且也可能使自己的升学理想泡汤!可是分数再尴尬也得填志愿啊,说什么也不复读了!
于是,他和母亲开始为志愿填报作准备。在分析了历年的录取情况后他们发现,选择太原科技大学是“命悬一线”。但是如果执意在本批次选学校,按照自己的分数一对照,心凉了半截:要么是位置偏僻的学校,要么是农林院校,不仅选择的余地很小,而且专业也根本无法保证。通过资料的搜集,他明白以自己的分数,上本批次理想的高校和专业是没什么指望了,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选择他希望报考的学校。
在随后的志愿填报中,他准备仍填报太原科技大学几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但不服从专业调剂,把重心放在本批次院校的强势专业上。就是这样一个不服从专业调剂,让他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了。
当各个批次的录取已经快结束的时候,他还是没有等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这时的他有些着急,电话中很焦急地和我讲述了志愿填报的情况。说实话,当时我也没想到会落榜,只是安慰他。随后说了一句:你要实在觉得不放心可以到招办查查录取情况。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提醒了他,他到招办一查,发现自己已经被长治医学院录取,其原因就是那个影响他一生走向的:不服从专业调剂。
看了小康的故事后,很多考生也许明白了。其实,志愿,最终要与自己的特长、兴趣、个性等联系起来,没有志愿“万灵丹”,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再全面分析自己的优劣,同时,合理利用政策,填出自己最满意的志愿。也许你早已注意到了,在名目繁多的二本院校里,每年总有那么一些学校牛气冲天,录取分数居高不下,在各地的投档线几乎都在一本控制线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一本线50~100分。这需要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它们是——
北京物资学院、北方工业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等;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技术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地方高校卓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统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青海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工学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分析与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基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建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汤尚文 余海忠 于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讨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改革措施,介绍了湖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些改革经验,为高等院校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54-02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是高校,特别是省属地方高校寻求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学科为支撑、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为核心,强调的是知识的集成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具体操作中,我们不能为了实践而实践,实践教学必须有一个实用、高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只靠简单的提高学分、增加学时,而是要在有限的实践条件和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实践教学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实践教学内容要“精挑细选”,并且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实施方案、考核标准来保障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下面以湖北文理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下文简称“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其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一 实验课程改革
1.以课程群为单位制定实验教学修读计划和内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很多课程间关联性较强,学习内容层层递进,其相应的实验课程如果由任课教师单独制定实验教学项目往往存在内容重叠、上下衔接不连贯等现象。在我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期间,为了避免上述现象,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有必须修读的课程按照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划分为2个学科群,分别为食品科学基础学科群、食品工程与工艺学科群。食品科学基础学科群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营养学等课程,食品工程与工艺学科群包括数学、物理、电子电工、工程制图及CAD、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课程。在制定修读计划和确定课程实验项目时,由学科群负责人组织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制定,保障实验教学项目的连贯性,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验技能。
2.“三结合”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三结合”分别是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应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践教学项目和理论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实践教学项目与科研相结合是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带着问题来做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系统科研能力,能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例如,本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襄阳黄酒酿造工艺研究”,开设为研究型实践项目,指导教师带领一个5人小组,经过3个多月实验室和企业实地的研究,为企业解决襄阳黄酒的浑浊及胀罐问题,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知识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近些年,在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频频发生。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设置实践项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调整实践项目,跟踪食品工业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掌握最新的加工技能;另一方面,针对近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开设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分析检测能力。例如在综合性实践和研究型实践中加开“微波提取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地沟油的检测”等实践项目。
3.改革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在以往的实验课程考核中,学生的成绩评定主要通过教师批阅实验报告来进行考核。改革后,实验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实验报告的批阅成绩(占20%),二是该门实验课结束时的技能操作考核(占40%),三是在第6学期的综合实验考核(占40%)。改革后,每学期实验课程成绩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个档次,实验报告和技能操作通过后可获该门课程学分,但是要想在实验考核中拿到优秀成绩,必须在第6学期参加综合实验考核。综合实验由专业教师给出实验课题,课题一般从教师科研项目中分解得出。学生可自由选题,利用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室在第6学期完成综合实验。实验结束后,如、申请专利或撰写科研报告获教师认可则综合实验考核成绩评定为优秀。如综合实验考核未通过,则学生需在指导老师协助下重修至少一门指导教师指定的实验课程。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地学习技能、被动地死记实验过程,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等忽视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目前,大部分开设食品专业的院校在经费充足的条件下都选择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以成套的小试或中试生产线为依托进行生产实训,但是笔者通过走访省内外院校发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大部分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我院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时,吸收了兄弟院校的一些建设经验,同时也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些变革。
1.目前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第一,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不高。从目前各个学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情况来看,管理混乱、使用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和考核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以人员管理为例,各高校在现有人才引进制度下很难引进学历偏低,但是实际生产管理和技能较强的技术型教师,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和维护通常都是由专业课教师或者实验员兼管,这些老师大部分都没有食品生产线实际操作的经历,导致设备损耗率较高,而且人员积极性普遍较低。
第二,运行成本较高,导致很多学校将生产线作为摆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设备通常采用小型或中试型生产线,能够完成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实训,但是其运行成本相对于普通实验课程要高很多。以100L/天小型啤酒生产线为例,每次可容纳5人进行实训,每批啤酒生产所需原料费约200元,一个标准班(50人)仅啤酒生产一项实训就需耗费2000元,运行成本高导致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生产线仅仅作为一个摆设,或者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一下流程,达不到实训的要求。
第三,实践训练涉及面窄。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校内实训基地一般在建设时都是选择性的建设2~3条小型生产线,例如啤酒、酸奶、饮料等生产线。这种建设方式导致实践训练涉及面较为狭窄,毕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面向领域较为宽泛,有很多工作之后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仅仅依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掌握。
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对策
第一,规范管理,保障实践教学的运行秩序。对实践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实践教学规范的执行情况、实践教学的程序和实践教学的质量等建立有效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对实训设备的完好率、贵重设备的专职管理、实训耗材的领用与监管、实训室的开课率等建立严格的规范与考核制度、成本核算机制。引进或培养专职实践教学导师,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生产能力,能从事实践教学指导、实践教学设备维护等工作,通过各种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产学结合,提升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造血功能。产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较为理想的是与企业或行业共建共用,做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从而提高使用效益。以产学结合的理念进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学校、企业、学生达到“多赢”的局面,可谓是“一举多得”。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280-02
随着食品科技和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营养、功能更加关注,这些都对食品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食品工艺学专业是一门实用性专业,专业课程多而杂。传统的培养方案内容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一些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缺少实践,并未作深入研究,而且没有专门的后续课程做深入研究,只是在某些课程中稍有体现。因此造成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相应的实践知识和素质与企业要求不符。
一、传统培养方案的弊端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往往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在初入企业时不能快速地适应企业的设备与工艺,使得就业率大大降低。因此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及模式陈旧、课程设施不合理这三方面。
1.培养目标不明确。在传统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中,1~2年级的课程设置基本为基础课程,其学习内容并不涉及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接触认识较迟,导致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甚清晰,对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应用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发展状况不甚清楚,从而产生学习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并不能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对应用型工程人才的要求,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根据现代社会对于食品加工行业人才的需求,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已基本确定:主要面向食品加工、食品安全品控与食品营销等岗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湛的实践技能和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能从事乳制品、肉制品、果蔬饮料等各类食品的生产、储运、加工、质量管理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技能型人才。
2.教学内容陈旧。传统的实验培养方案教学内容陈旧,仅局限于使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或者仅仅学会几种大型仪器的操作,造成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呈现出一些问题,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无法激发学习热情。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分析实验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向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当前实验课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课程设置不合理。按照传统培养方案的教学模式,学生进校学习一、二年后才可以接触到所学专业岗位技能,才能对所学专业了解一二,但在大学1~2年级,由于对未来的职业或岗位没有概念,使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在课程设置中,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实验实习教学条件较差,导致工程类课程和实验教学课程较少,培养出的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由于涉及到实践性课程较少,专业实践技能明显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应该以实用性和适应性为原则,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在稳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大量增加实践性强的专业实验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培养可以更快适应社会需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强的毕业生才是当务之急。要想全面地掌握食品工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不仅需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认识食品工艺学对提高食品质量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更要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在食品工艺及加工方面的工艺及创新能力。然而传统的食品工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无法提供生产企业所有的设备和工厂环境来给学生学习与了解当下最前沿的食品加工工艺学技能。
二、培养方案改革的调整与创新
1.增加食品工艺学前沿技术的实践教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行业飞速发展,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决定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成为相关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如表1所示,食品工艺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开设了食品品质检验及感官评价分析、焙烤工艺学、调味品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和糖果工艺学的课程,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学习更新兴更专业的工艺技能,调整后的培养方案是以就业为导向,可以培养更适合食品行业要求的具有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也适合食品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2.强化理论与实践一体,知识与技能全方面培养。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加强培养方案的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打造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三大教育模块,如表1所示,增加了一些专业课程的实验与实践,开设了感官评价分析、调味工艺学、豆制品工艺学和糖果工艺学的实验课程,此外还增加了一些专业课程的实验学时,如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饮料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目的是加重实验与实践环节,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3+1”课程体系改革。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普遍采用4+3+1的教学模式,即4个学期的基础课程学习,3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1个学期的毕业设计。采用这种模式,两年基础课学习后,对多数学生而言,仍对所学专业知之甚少,而新型的“3+1”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采用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三年的在校学习中也非常注重实践与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年在工厂实践锻炼,把学生的毕业论文放到工厂去做,将工厂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平台,同时教师的科研与工厂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培养模式更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三、改革成效
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培养方案的改革,使得学生无论从理论学习还是实验操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体现在连续7年成功的举办了大学生食品节,在食品节上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了柠檬酥皮泡芙、苦荞烘培食品、猪肉蔬菜糯米肠、米酒蛋糕冻、新型发酵米酒乳、“三心二艺”冰激凌、微波核桃小蛋糕等上百种新产品,可见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更加紧密,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优于传统的培养方案。
四、对2015级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本次培养方案虽然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专业化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建议按照专业化方向分流培养学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岁楼.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314):80-82.
[2]张海生.食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62):136-139.
[3]朱新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4,(2):57-60.
[4]吴威,孙明哲.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1):178-179.
[5]孙月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4,(10):81-84.
[6]师邱毅,何雄,陈乐乐,曹小敏,王隽,史海波.高职高专食品检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9):82-85.
【关键词】科研导师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近年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在国家方针的指引下,各大高校正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以促进本科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其配备专门的导师,并给予个别指导的育人模式。迄今,本科生导师制已发展形成了如全程导师制、年级导师制、科研导师制、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等多种模式[1]。其中,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导师的科研项目或毕业论文(设计)等多种方式进行科学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2]。
本文作者结合所在专业的特点,详细论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必要性、实施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探讨,将为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培养实践创新型本科人才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必要性
1.1 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目前,本科教学过程中的科研培训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可满足食品工业发展对实践创新人才的需求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然而,当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积极探索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合作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学生科研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食品工业发展对实践创新人才的需要。
1.3 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中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产品销售、工程设计方面工作,以及能在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检验检疫、教育教学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于所培养人才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可满足本专业对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途径
2.1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或创业实践项目。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引导下,各省、学校都开始设立与之相关的基金项目,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导师,并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实践,共同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可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提供载体,导师在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各类科技学术竞赛也可作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的平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与食品相关的项目研究或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并最终以学术论文或科技发明制作的形式展现出来,可极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各类科技学术竞赛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其在推动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3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都或多或少承担着各类科研项目,可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能接触到最新的食品学科发展前沿和食品产业发展动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同时,还能深化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情感和热爱。此外,导师以其人格魅力和严谨踏实的科研作风感染学生,与学生共建良好的交流和科研氛围,对于拔尖本科人才留校读研从事可延续性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2.4 通过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科研导师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探究真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综合能力、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已成为检验人才培养水准的重要指标。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四阶段进行,由于学生处于考研、就业等压力下,很难安心完成任务,造成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较低[3]。通过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让部分学生在大三阶段就进入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导师也能在科研选题、资料收集、开题、科学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答辩等各环节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可有效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本科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构建资源共享机制
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首先依赖于本科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需加强国家级、省级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课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同时依托与本地高新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科研院所和食品企业等的平台,建设校外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实习基地,以此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科研实践平台。此外,还需发挥本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打破学院与专业间的界限,实现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的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平台。
3.2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导师选择机制
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还依赖于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应建设专门的教师发展培训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应强化对教师实践经历的要求,建立教师定期到食品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科学研究,以及参加海外学习考察等的机制。利用校企合作和海外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参与产业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科研导师选择机制,从师德、学术和实践创新水平等方面进行导师选拔,必要时可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创新人才作为校外导师,不断丰富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教师资源。
3.3 以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为目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
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应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原则,在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实验过程、数据处理与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中,导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素养。同时,应该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与其他导师制区分开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需要将学生科研、社会实践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由学校组建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各项细化的管理制度,在学生和科研导师的遴选、科学研究过程、安全保障等各个方面对本科生和导师进行监管,以进一步规范科研实践过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应建立合理的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评价体系,从专业实践、文献资料收集、科研项目申报、生产工艺研发、新产品开发、、专利申请、科研获奖、学位论文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更全面合理地衡量人才的培养质量。此外,还需完善优秀本科生科研导师的评选表彰制度,重点表彰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4 结语
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是多层次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之一。实施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食品工业发展,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类科技学术竞赛、导师的科研项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都可作为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的载体和平台。在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践过程中,需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导师的科研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以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玲.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 (9):56-59.
江苏大学不是985。江苏大学是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
江苏大学介绍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高校、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江苏大学重点学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生物技术及其医药转化(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
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实践;途径;教学改革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类食品基本加工技术原理、加工工艺、创新加工的方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构筑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是本科生教育的紧迫课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核心。目前我国培养的大学本科生虽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创新精神不足。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本科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任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极富有特色的学科。因此针对该专业的本科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与创新体系,使本科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更具有有效性、操作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知识基础)
抓好“优化两个环节”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落实两个重点”即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教育模式的综合构建,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三个层次考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目前,我们专业正在进行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整合,加大通识类课程比重,强化基本能力培养。增加选修课比例,打造选修课平台,设置拓展能力模块,鼓励个性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2.加大实践学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包括食品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三方面知识体系,,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三个专业方向的综合大实验,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由20%增加到33%,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改革(渗透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1.教学内容改革
(1)统一性。加大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通识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课程、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技能课程。
(2)特殊性。根据学科的特殊性,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学科发展趋势与前沿信息,不断补充添加到教学内容中。根据专业需求打通选修课的平台,增加选修课门数,设置拓展能力模块。
(3)特色性。结合曲靖地方特色,增加特色课程。
2.教学方法改革
(1)让创新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实验室。要求教师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在教材的编写和修订中,并开展教师的科研工作,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争做创新实验,教师将研究成果及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最新科研信息及时融入日常的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具有前沿性、动态性和延展性。
(2)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激发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形式,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性质改进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五多”教学特色,即多教材体系、多媒体技术、多元化角色、多样化演示、多渠道评价。以及形成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即启发式教学、教师指导下自学、课堂讨论、角色互换、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开设科学研究讲座、专题讨论、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或参加各种学术报告会等。开设双语、网络课程、引进教学模型、仿真软件等。
(3)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交流信息平台。为了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质的转变,通过项目建设,建立师生交流信息平台,努力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授课模式,积极开发和尝试新型的教学模式,由重视“读”科学转向培养学生手动脑“做”科学,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解决了压缩课时量与增大基础课、拓宽专业口径的矛盾。今后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基于信息平台的网络教室,该系统具有在网络环境下远程备课、远程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色,主要功能有网络板书、课件播放、图片浏览、视频播放、音频播放、网络资源、小组讨论、问题解答、作业上传、实况转播等多种媒体的浏览和互动功能。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
结合本专业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采用“五个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即校企结合、院校结合、教学科研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教学和职业培训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四个模块”采取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创新训练、创业实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验模块
(1)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综合性实验。开设三个专业方向(食品工程方向、生物工程方向、食品安全方向)的综合性实验,形成三套综合性实验大纲和实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部分单元实验课,统一合并在综合实验中,把食品工艺、食品机械、食品生物、食品安全多学科知识进行实践性的交叉、渗透、融合,形成了加工工艺与食品物性、食品机械与设计控制、发酵工程、食品质量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色。
(2)实验报告形式改革。每门课的实验报告合订成册由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和实验思考题组成。思考题以填空形式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按照论文期刊格式,目的是训练培养学生的的习惯。最后课程完成后每个同学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册。校内实习基地以相应的典型食品与生物产品为支撑,不但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平台,而且还可以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平台、科研成果的孵化平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工程实践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专业,实验教学对于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实验教学处于课程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课程实验项目功能单一,忽视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各实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缺乏有效的渗透融合,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难以对学生的进行系统的专业综合训练,不适应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根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立足徐州及苏北地区食品支柱产业发展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按照分层次、模块化、渐次递进的基本思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了实验室开放预约与仪器设备共享网络管理系统,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1 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按照“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个性引导、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重视实验教学和综合训练,促进学生由较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向专业综合训练与工程实践创新训练的方向转化。把实验教学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与理论教学统筹协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集中实验与开放式选修实验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规划实验室结构布局,建立模块化、多功能、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平台,加快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基础认知型实验、综合应用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工程实践、科技创新训练”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按“专业基础类、分析检测类、专业综合类、工程实践类、创新训练类”五大教学模块优化整合实验项目及内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从教师科研课题和生产实际面临的问题中提炼出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图1)。
实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大纲体现了“促进知识的内化融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从基础训练到创新研究设置了不同层次的模块化的实验项目,适宜学生自主选择。基本型实验能反映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操作规范。综合设计性实验集成食品或生物制品制造过程中的若干个单元操作,结合教师科研成果设计不同的实验项目,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研究创新性实验以科研训练为导向,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指导和引导为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3 以学生自主训练为导向,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自主式、小组合作式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设计、方案实行、数据处理、报告形成到交流讨论,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完成基础操作型实验项目之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食品安全分析检测类、食品工程类、生物工程类研究型实验项目和研究内容,实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食品、生物工程领域应用型或研究型项目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图1
采用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开设开放性选修实验,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建立了开放式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可通过网上预约确定实验项目,进行实验预习、了解实验仪器、与教师讨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师与学生双向互评、互动的机制,建立规范的实验考核方法,改变主要以实验报告评定成绩的做法,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能力的考察,激发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 以提高学生工程素质为核心,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我校“江苏省食品生物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校内专业技能和工程基础综合训练基地,以我校与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国家级“食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产学合作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有效开展了“企业课程、顶岗实习、团队项目训练”等工程认知、工程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等企业学习阶段的工程实践活动。根据学生自愿和企业认可的原则,从2005级和2006级食品专业分别选拨30人和40人,在维维集团进行为期1年的工程实践训练并完成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实施应用效果,校企联合培养的70名学生中,29人被维维集团提前择优录用,15人考取研究生,21人顺利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5人自主创业;毕业设计质量有很大提高,2009年和2010年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各1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升,2009年和2010年共获得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
通过校内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和校外顶岗实习,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技能训练的无缝结合,实现了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的闭环循环培养及能力的阶梯式上升,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洁,胡文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12(1):72-75.
[2]钟瑞敏,黄国清,肖仔君.食品工科专业核心实践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18-121.
[3]李昌文,景建洲,纵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8-59.
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如下:
1、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简介: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培养熟练掌握食品营养组成与分析、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2、食品检测及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主要面向食品加工、卫生检验、动植物检疫等有关企业、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从事食品生产和质量控制、食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食品安全分析、食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保健食品厂、饮料厂、发酵食品工厂、生物工程制品厂、水产品加工厂等各种食品企业,各级政府食品质量监测部门、卫生防疫技术管理部门、商检技术管理部门、国家海关,化工企业、医药生产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大中型宾馆、超市等单位的技术岗位从事质量检测、卫生检测、污染监测、质量监控及评价和质量管理等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高考的钟声即将要敲响,不管前面是狂风暴雨,还是风驰电掣,希望你都能够谈笑自如去面对,相信自己,而接下来的流程便是关于一些学校招生的章程制度了,不晓得你们对自己的大学招生了解了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东北农业大学招生章程须知_2021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欢迎参阅。
2021年东北农业大学招生章程须知第一条为了保证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工作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维护考生合法权益,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部及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东北农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条学校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考生,并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四条 学校全称:东北农业大学
第五条 国标代码:10224
第六条办学性质及层次: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省部共建大学,主管部门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及专业学位等授予权,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1.学校通过本科招生信息网公布有关招生信息和各省录取结果(网址:zsb.neau.edu.cn)。
2.考生对录取结果有异议,可与学校联系并核实,招生就业处(0451-55190419),纪委(监察处)(0451-55191433)。
凡报考我校并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经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批准后,我校即向其发放录取通知书,通知书通过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寄出。
招生计划我校2021年面向全国30个省(区、市)招生,招生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招生计划以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复为准,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由各省(区、市)招生部门向社会。
学校预留计划按照教育部规定不超过年度招生计划总数的1%;预留计划使用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主要用于平行志愿批次调档比例原因出现的超计划服从调剂考生录取。
我校按专业类招生的有:植物生产类I(包括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植物生产类Ⅱ(包括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专业)、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应用生物科学2个专业)、动物生产类(包括动物科学、草业科学、水产养殖学3个专业)、机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能源动力类(包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2个专业)、工业工程类(包括工业工程、物流工程2个专业)、金融学类(包括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农林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8个专业)、生物科学类(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3个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4个专业)、计算机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4个专业)、电气类(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2个专业)、水利类(包括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5个专业)。
按专业类录取的学生,入学以后将按专业类统一组织基础教学,第三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志愿,选择其中一个专业,第四学期进入相应专业学习,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按该专业颁发毕业证书,授予学位。具体实施办法按照《东北农业大学本科人才按类招生与培养实施办法(暂行)》执行。
关键词: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04-03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具体有“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实践环节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课程的教学合作等。而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形式又有课程置换、课程共建等。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专业的相关课程替换为企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课程建设。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拟就为什么要开展《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企合作教学,如何将《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日常教学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构建《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必要性
我院为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不同于老本科院校强调学术型的要求,也不同于专科院校、技术院校强调实用技术能力的要求,而是定位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阶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往往难以实现,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的深层参与和有力支持。校企合作是培养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单位,将校企合作下移至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使企业清楚地看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双方的合作才能更有效。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知识、技能构建的基础和依托。如何将现今企业先进的理念、知识、技能引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着力破解的难题。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提出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将企业提出的教学要求在课程中加以实现,人才培养才可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二)《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可行性
焙烤食品是指以小麦粉为基础原料,采用焙烤加工手段进行熟制的一大类食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塔、派、松饼、泡芙等点心类。《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具有动手机会多、学生兴趣高、社会需求广的特点。
烘焙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而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又是正确学会烘焙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对于《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系统地学习、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焙烤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是《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学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系统、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因此,可将企业引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实现《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对于学校,校企合作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人才、技术和硬件的共享,加强了学校的教学力量和教学条件,扩展了办学空间;专业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锻炼实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推广企业及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培养未来潜在的消费群和合作伙伴。学校的课程教学,会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可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与风险。企业技术人员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授课交流,可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业务能力。学校的理论基础研究,可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产品质量改进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学生,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校企合作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
的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内容选择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为让学生扎实掌握焙烤食品的基本理论、制作方法、操作要点,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后实训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并用的新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实验教学和实训实习环节,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设计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时,积极与企业做好沟通工作,尽量使其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内容兼容;努力实现“理实融合,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充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确立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网查询、电话联络、上门走访等形式对焙烤企业进行调查、汇总与筛选,根据知名度、经营规模、生产现代化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筛选符合要求的焙烤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各企业的用人要求,洽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等事宜。
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定位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岗位,其用人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型企业较注重自身今后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发展能力要求较高;小型企业更看重眼前的生存与利益,对工作经验、顶岗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及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要,确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合目前的市场需求,适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并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
(二)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验操作,抓住关键环节,掌握典型品种,合理精简教学内容
掌握理论知识是学会实践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只有理解焙烤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焙烤工艺中的制作原理及技术要领,理解操作参数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烘焙制作的真谛、掌握烘焙制作技术。
焙烤食品制作具有规范的工艺与严格的操作要求,实践操作是学习焙烤食品制作技术的重要途径。焙烤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分析、总结,才能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飞跃。
在全面考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的基础上,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内教学是由理论课《焙烤食品工艺学》(24学时)和实验课《焙烤食品工艺实验》(1周)两部分组成。主要通过《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来讲授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焙烤食品工艺实验》的实验教学进行具体的基本技能操作,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提高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总时数的削减,焙烤食品工艺学的课时相对偏紧,而焙烤食品的种类繁多、内容繁杂。因此,在有限学时的课程教学中,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应删繁就简,选择在技术上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品类,以面包、饼干和蛋糕工艺为授课主体,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共性,突出重点,做到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主要讲授焙烤食品原辅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加工特性,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学习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制品的特点、原料涉及的范围和最基本的制作工艺,以带动其他焙烤产品的工艺学习。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衔接,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面包制作、蛋糕制作和饼干制作三部分。在面包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主食面包与花色面包的制作比较,快速发酵法、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的比较。在蛋糕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SP海绵蛋糕、戚风蛋糕、油蛋糕的制作比较。在饼干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酥性饼干、韧性饼干、曲奇饼干的制作比较。
每项实验的知识要点包括原辅料的性质及工艺性能、制作工艺流程及要点、产品品质评定、常见产品缺陷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实际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实习实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约20%~30%的在读学生有意在焙烤行业发展,该部分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训、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毕业后,由于考研学生的分流,以及各人就业机会的不同,实际从事焙烤食品工作的比例约为5%~10%。
毕业生的校外专业实训、实习根据各自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流。焙烤实训基地、焙烤企业愿意为期望毕业后在焙烤行业发展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进一步学习与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通过与焙烤企业、焙烤行业的沟通,对烘焙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1)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诚信尽职,是对焙烤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2)烘焙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3)焙烤专业能力,包括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烘焙店面管理能力等。
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需要企业氛围的熏陶、企业文化的渗透,是学校环境所不能替代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专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企业生产中进行实践与锻炼。因此,校外专业实训、实习课是对校内理论、实验课程的补充与提高,是《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校外实训课(1周)在校企联合实训基地进行,由企业下达生产任务,分发工作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主完成生产任务,从原料到产品模拟工厂实际。课程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焙烤食品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都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进行。使学生从书本和传统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协助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实训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企业工程师边讲边示范、学校教师参与辅导,既发挥了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优势,学校教师在教学辅导中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校外实习课(1~2个月)在焙烤企业按轮岗方式进行,每个岗位实习1~2周,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焙烤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真实的岗位实践训练,使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情境,有利于学生在生产中感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能力,逐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学校走进企业,从校园迈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天虹.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师生实践应用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5):406-408.
[2]况汉英.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5):66-67.
[3]胡天明,李春华,党跃轩,徐丽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4]章斌,王忠合,侯小桢.《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10.
[5]孙秋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7(24):11-14.
[6]李丽贤,朱珠.创建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精品课程的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6):86-88.
[7]李彦宏,韩冰,刘淑英,赵强,胡树凯.基于工作过程的焙烤课程开发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0(27):200.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给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成为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本国发展核心政策目标之一看待。要保证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国家、社会、市场急需的高素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门人才,从而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营养检测、质量控制、安全评价,建立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根据食品安全的紧迫形势,教育部在2001年批准了“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迅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我校于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此专业并当年招生,成为我区唯一的设此专业的高校。我校教务处通过深入调研、论证,经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并通过,形成了《石河子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综合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06年大学各专业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初步形成了新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食品科学、生物学、营养卫生学、毒理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在食品原辅料及成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验、质量管理、安全评价、企业管理和科学研究并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的“通食品、强检验、懂管理”技术管理型复合人才。在新的培养方案边修订边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关键。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上要按照一专多能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食品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见证了该专业在我校的诞生、发展及每一步成长。结合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历程,笔者从凸显专业办学特色角度对该专业办学特色的构建提出建议。
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体现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部分是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支出的一个新专业,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工程、食品科学、现代分析科学、管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目前全国60多所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高校中,以农业类院校为主,其他包括海洋水产、轻工、商业、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工业类、医学类等高校。由于这些高校所在行业不同,依托学科背景不同,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各校制定和构建的本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千差万别。所谓的就业竞争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能力的竞争,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就业和今后事业的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专业能力。要把这一新专业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在全面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制订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
食品学院自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来,在不断的摸索中建立凸显地方特色的办学模式。分别于2009年、2013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本着打好基础,突出主干,拓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注重专业特色的原则研究了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建立了包括公共课、理论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特色模块课、专业相关课程和综合素质任意选修课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结构突出四条主线:与化学相关的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与检测相关的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仪器分析等课程课程,与医学及生理学相关的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及食品毒理学课程,与质量管理相关的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企业管理等课程。在2013版修订的培养方案中,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加实验课程、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如将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化学实验列为一门单独课程;为了凸显地方特色,增设了《新疆特色食品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课程;《食品风味化学》、《油脂化学》、《蛋白质化学》等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该专业学生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建立
对工科专业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食品质量控制及品质分析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同时兼具基本的管理、创新能力。因此,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通过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主观能动性势在必行。
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注重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向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转变,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变,实现层次化实践教学。在实际实践教学改革中,我院将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认知实习、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教学实习、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二课堂(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组成一个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上述连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让学生形成认知、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其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可以从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及内容入手。实验教学课程安排本着“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如单独开设食品理化检验实验课,增加专业综合实验课;实验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此外,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形式及内容改革进行研究。如在假期进行认知实习、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社会现象、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食品行业生产和经营状况及特点,增强感性认识,稳固专业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