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06 06:5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混凝土施工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混凝土施工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市政路桥工程对混凝土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混凝土是由石头、砂子、水泥、水一起搅拌形成,由于其构成物本身特性抗拉伸能力较小这样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断裂,这样形成的桥梁也容易发生坍塌及道路不平崎岖,不利于交通发展及居民生活。而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按一定比例投入钢纤维形成新的复合型材料,钢纤维自身物理特性使其能够均匀分布其他材料之中,发挥不同材料特性。钢纤维混凝土具有强的耐久性、高强度、高效负荷性能,而且相比较经济成本低,使用性能高,因此,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不断地提高,更好的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中,促进路桥工程事业的发展。

1关于钢纤维混凝土的简要介绍

钢纤维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钢纤维与混凝土混合搅拌新兴复合材料。相对比其他普通混凝土其物理特性具有较强的优越性,把钢纤维与混凝土二者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钢纤维混凝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路桥工程中,将钢纤维的柔韧性及强度与混凝土的硬度结合起来发挥1+1>2的效应,现在针对钢纤维混凝土研究技术不断发展,保障路桥工程事业的进步发展。

2钢纤维混凝土运用于道路施工的重要意义

在市政路桥工程中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市政工程道路的厚度,提高道路耐磨型及抗压性,同时能够简化工序有效延伸道路使用周期,确切表现在以下几方面:2.1降低市政工程道路的厚度。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主要应用的是复合式路面铺设方式,复合式路面铺设方式主要分为双层铺设方式及三层铺设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能有效降低道路的厚度,但施工人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哪种方式从而提高钢纤维混凝土在道路施工中应用性能。2.2简化道路施工的工序。钢纤维混凝是属于复合型材料,比普通混凝土的性能及施工工艺高出很多,在道路施工中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有效降低道路厚度进而减少道路施工程序。2.3可有效的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在道路施工中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减低道路厚度,简化道路施工程序,同时能够提高道路增强道路耐磨、抗压、抗冻性能,有效提高道路使用寿命,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越性能使得其广泛应用到道路施工中。

3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的应用价值

3.1提高桥面的力学性能。在桥梁施工中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提高桥面的抗冻性及抗压性同时增加桥面舒适度,因为桥面本身有一定刚度对钢纤维混凝土的铺设可以减小这样就可以降低桥梁承载能力。3.2提高主梁的承载力。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发挥桥梁力学结构作用预防桥梁变形保障桥梁质量,提高桥梁承载力减轻桥梁结构重量降低材料使用率,减少材料成本支出提高桥梁工程带来经济效益。3.3增加桩的力学性能。在市政桥梁工程施工中运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桥梁桩的穿透力从而减少桥梁桩的锤击工序进而加快桥梁工程的施工进度。

4市政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

4.1关于原材料的检验与控制。首先,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入库前的数量、质量检查,并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原材料存放工作。同时,对于不合格原材料要拒绝入库处理,做好相应处理工作。其次,在材料发放的过程中要进行自检,对原材料进行分类存放,严格把控材料质量。最后,投料作为材料在工艺过程中最后程序要严格进行材料自检,避免不合格品出现。因此,这就要求负责材料相关人员对材料存放分类、规格等有一定熟悉度,并且相关质检工作要从仓库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4.2关于工地实验室相关配置。工地实验室是进行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的专业化场所,加强对工地实验室的相关配置及对实验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培训,对于实验工作人员要求有专业技术水平及相关工作经验。4.3关于施工过程中工序的质量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质检工作,保证每一道工序质量,从源头开始对质量进行控制,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因质量问题出现返工及停工,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同时对实验室机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应文字记录。

5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1提高人们对路桥钢纤维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意识。通过对技术施工人员进行积极知识技能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优势,加大社会、政府、施工单位各方对钢纤维混凝施工技术的重视,强化对其性能的认识,推广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的应用,从而实现钢纤维混凝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5.2健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建立健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体系,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保障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并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加强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技术管理,促进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发展。5.3加强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应用。为适应市政路桥工程发展,要不断加强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能够加强路桥工程质量,促进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6结论

钢纤维混凝土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压力及负荷性能在市政路桥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加强对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创新,使钢纤维混凝土整体性能得到提高。同时加强市政路桥工程钢纤维混凝土质量控制,工程施工人员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范围有清晰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将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应用到路桥工程中,为推动路桥工程事业不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进兴.市政路桥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7):302-303.

[2]李勤剑.市政路桥建设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科技展望,2014(8):72.

第2篇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于配比

引言

混凝土作为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革新。泵送混凝土能够节省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可以持续作业,有很高的施工效率,在当前的大型混凝土施工中逐渐被重视。但泵送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停机停料和管道堵塞等,会造成施工的不便。本文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并结合了相关资料及文献,针对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层面上做出了探讨。

一、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

1.水泥用量

可泵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定要符合结构强度标准,适当加入一定的水泥泵浆可以起到的作用。在进行泵送时可以将输送压力传递,尽量避免接触部件之间引起的磨损使阻力增加。要想让混凝土的可泵性有所提升,需要将适量的火山灰或者岩石粉等添加到里面,还可以掺加一些粉煤灰。

2.骨料的配比

在泵送性能的影响因素中,骨料级配占很大的影响比例,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调配。依照混凝土施工的标准要求,泵送混凝土里面的骨料,需要将颗粒径控制在低于管道内径的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当混凝土里面的细骨料过多时,就会使骨料的面积加大,要配合更多的水泥用量,以达到最佳泵送效果。如果只运用较少的细骨料,就无法达到较好的压力传送效果,会造成泵送相对困难。

3.水灰比和坍落度

在可泵性混凝土的配料中,对于水灰比和坍落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水灰比较大,就会使混凝土的稠度减弱,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而泵送压力也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压力的作用下,当混凝土保水性较弱的时候就会造成离析,从而堵塞管道,所以要对水灰比进行控制。坍落度也要有一定的限制,正常情况下的坍落度应该在9至13厘米之间,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如果坍落度超过15厘米则需要添加减水剂。

二、现场运输管道的铺设

要想提升泵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需要将管道铺设的更加合理,管道作为混凝土输送运用到的关键基础设施,如果设置的不够合理或者太复杂,就会使泵机动力需求增大,还可能致使混凝土在管道里面发生堵塞和离析,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输送管道在铺设的时候要避免运用弯管及软管,也不要使用弯度大的弯头,管道末端的软管其弯曲度要低于180度,且不能够扭曲。泵机出口应该设置水平管,其长度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再接弯头。水平管和垂直管之间的长度比值最佳效果是2比1,水平管长度应该大于15米。尽量避免在水平面上转换方向,若被场地所限制,应该使用半径在1米之上的弯头,出口位置的管道应该用木方垫牢。水平管的长度要尽量缩短,不要长于20米以上。

三、混凝土的泵送

混凝土在泵送之前需要对泵机做检查,并对系统中的各个部位进行调试,确保在泵送过程中泵机能够正常运作。在进行泵送之前需要添加10升左右的清水,将阀箱和料斗湿润,再添加部分水泥砂浆,用1:2的比值配兑。如果管道的弯头比较多,则需要将砂浆的用量加大。

因为泵送作业在进行启动的时候,就一定要始终保持混凝土的连续输送,这样才会产生较好的施工效果,所以在泵送的操作环节,需要让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泵送施工过程,一定要懂得泵机的工作原理,当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确保泵送混凝土能够持续的完成施工任务。在用水泥砂浆对泵机进行之后,当泵浆没有输送完毕的时候就要将混凝土添加进去,防止阀箱中有空气流入。在泵送混凝土初始操作时要缓慢的进行压送,并时刻对泵机的运转和输送管的接头进行检查,当出现异常时要立即停止运作并进行检查维修。

在操作完成之后要马上进行清洗,在泵机清洗的时候一定要将混凝土彻底输送完毕,阀箱和混凝土缸里面的混凝土也要排送出去。在进行冲洗操作的时候避免将手放在阀箱中,完成冲洗操作以后需要将总电源关闭,再将阀窗关闭好。在混凝土泵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管道堵塞情况,会对输送作业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要进行一定的预防措施。通常管道堵塞大部分是由于骨料级配不正确,没有依据规定标准去配制。当操作中出现问题时,要对具置做出判断,再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泵送操作可以持续顺利完成。

四、混凝土输送泵的布置

泵送混凝土在进行现场施工时,输送的动力大部分由泵供给,所以对施工过程中泵的布置和选用,以及搅拌车的选用等都要科学合理的完成,要不断提升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此类因素的选择和确定时,一定要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还要考虑施工技术对混凝土的具体需求来进行选择。

当前使用的混凝土泵机通常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为能够行走,并且带有布料杆的泵车,第二种为牵引式的固定泵机。固定泵机的价格通常较低,但机动性较差,在进行布泵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现场施工要求来完成科学布置。而泵车的价格通常比较昂贵,但移动起来十分方便,并且机动性较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泵车,会提升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在对泵机进行布置的时候,应该将位置设置在距离泵机浇灌点较近的地方,邻近的地方应该有照明和水源等基本设施,附近的障碍物要及时清除,避免给搅拌车的喂料和行走带来阻碍。泵机安装的时候应该在机架的底部位置铺垫少量木块,使附着力加大,促进泵机的稳定性。周围需要有适当的空间,方便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其安装的位置要搭筑一个防护棚。搅拌车应该和泵机相匹配,因为搅拌站的位置和施工现场往往有一段间距,泵机的输送量也会和搅拌车出料量有部分差值,所以搅拌运输车和泵机要有准确合理的匹配量,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匹配量进行适当的调配和控制。

五、混凝土搅拌及运输质量控制

在对混凝土材料配制时,要严格控制称量的精确度,再将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确保坍落度符合标准,并且不出现离析情况。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原材料投放次序,水泥需要和粉煤灰同时进行投放,最后添加外加剂,要将混凝土不断的进行均匀搅拌,时间尽量超过一分钟,要对搅拌时间合理控制,也不可以过长。尽量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来进行混凝土的输送工作,能够确保不出现离析情况,在运输时搅拌筒需要以3分钟转动一次至6分钟转动一次的速度进行缓慢的转动,其延迟时间要低于混凝土初凝时间的一半。

结论

在工程建筑施工中,如果运用了泵送混凝土技术来完成施工,就需要混凝土有较高的性能,还需要满足泵送的需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做出一定的分析,可以得知泵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注意事项,在现场施工中必须要按照规范去完成每道施工程序的操作,控制好施工质量,以更好的完成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涛. 泵送混凝土现场施工技术探讨[J]. 门窗. 2012(05)

[2] 杨玉娥.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09(08)

[3] 欧阳鹤. 泵送混凝土配料原则及施工工艺[J]. 民营科技. 2009(10)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的施工技术也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清水混凝土的应用不仅省去了混凝土表面结构的抹灰工艺,有效的降低了工程施工的成本,还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进度,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在对清水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一次成型的方法对其进行施工处理,在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光滑平整的同时,也要确保其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对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

1.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要求

由于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施工行业中起步的比较晚,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而为了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人们通常都是以普通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的标准和外观要求,来对清水混凝土进行处理。目前,在对清水混凝土水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对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要求;①清水混凝土的尺寸要符合工程施工的标准;②清水混凝土线条必须要顺直;③表面结构平整光滑,而色泽均匀;④其表面结构没有黑斑、气泡等现象的出现;⑤在进行模板接缝施工或者施工缝留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保障其清水混凝土结构的规律性。⑥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没有漏浆现象的出现。

2.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外观要求

①菱角防止、线条顺直,而且其混凝土结构表面光滑平整是人们对清水混凝土的外观的基本要求,只有清水混凝土结构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有效的保障建筑结构的外观美感。

②清水混凝土模板在实际应用,还要保障混凝土模板拼缝的整齐和规律性,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建筑结构的外观。

二、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1.施工测量与垂直度控制

(1)为了保证清水混凝土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么,提高工程施工的进度,施工人员就要对轴线控制点和网络结构进行有效的管理。

(2)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通过相应的测量方法,来对建筑结构的标高、模板安装的位置以及其他建筑结构的施工位置进行确定,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3)施工人员在对请清水混凝土竖向轴线进行控制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用内控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处理,并以通过相应的测绘仪器来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性。

(4)人们在清水混凝土平面轴线测量的时候,除了对混凝土结构的边线进行控制以外,还对在墙身以外5m左右的位置处,安放控制线,从而便于人们对清水混凝土模板位置的调整,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5)在对墙体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的过程中,垂直度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其模板垂直度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那么就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模板施工的时候,施工人们一定要按照工程施工的要求,设置控制点,以便于人们对施工处理的有效控制。

2.钢筋工程

(1)钢筋翻样时考虑钢筋在弯曲加工时的延伸率,实际制作过程中要根据钢材的特性加以调整,既要满足锚固长度,又要防止梁柱在墙转角处因弯起钢筋顶模板造成局部露筋而使墙角出现锈斑。

(2)按照构造要求,分别将暗梁钢筋锚入暗柱内、墙的纵向钢筋锚入暗梁内,有时还要将墙的水平钢筋布置在竖向纵筋内侧。由于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会使交接处墙筋的保护层偏大 (可达50~80mm),从而容易产生局部混凝土裂缝。其解决办法是将梁、墙钢筋在锚入处打弯,坡度≯1/6,并在暗梁上下局部水平增加两排Φ10mm~Φ12mm的构造筋。预留洞口的构造加强筋绑扎在墙板内侧,所有绑线的毛头逐一甩向内部,防止露头丝产生锈斑。

(3)15mm厚的保护层垫块用1∶2的水泥砂浆制作,25mm厚的保护层垫块用C30细石混凝土制作或采用塑料垫块。所有垫块在制作时都要先预埋镀锌铁丝。梁柱主筋(包括焊接、机械连接)接头的保护层厚度均控制≮25mm,同时保证箍筋保护层的厚度≮15mm。

3.模板工程

(1)模板设计要充分考虑支拆的简便性和支撑的牢固性,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整体拼装后的平整度,同时还应考虑模板的机械性能及可周转性、耐久性等。(2)模板拼缝部位、对拉螺栓和施工缝位置、形式、尺寸的设置,需经主管技术人员的认可。(3)根据构件的规格和形状,合理选用不同的模板材料,配制若干定型模板,以便周转施工所需。对剪力墙结构可选择钢大模板,对框架结构可选用涂塑九夹板或大块钢模板。本工程剪力墙采用钢大模板,楼板采用涂塑胶合板模板,采用钢管支撑体系。(4)保证模板几何尺寸精确、拼缝严密、材质一致,控制模板板面拼缝的高差、宽度≤1mm,模板间缝高差、宽度≤1.5mm。其外侧可用硅胶或发泡剂封闭,以防漏浆。(5)模板脱模剂应采用吸水率适中的无色轻机油。模板的周转次数应严格控制,一般周转3次后应进行全面检修并抛光打磨1次。

4.混凝土工程

(1)在材料及浇注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较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以减少泌水损失,同时要控制混凝土含气量≯1.7%,初凝时间6~8 h。

(2)钢筋隐蔽、模板支设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浇注前,要进行书面技术交底,选择有经验的混凝土工振捣,并加强对施工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3)全部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由工程技术人员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石子粒径5~25mm,连续级配;选用P·O42.5水泥,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现场加强坍落度的测试工作,以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可泵性。

(4)浇注前,要先在墙底部浇注50mm厚的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随即分层泵入混凝土,每层浇注厚度≯400mm,确保振捣密实并将气泡引出,直至表面不再下沉、不泛泡为止。

三、安全保证措施

(1)钢大模板存放时,满足施工现场条件下的自稳角的要求,严防模板下脚滑移而倾倒伤人,多块存放时应板面对板面,并将模板临时连接成整体。(2)施工作业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检查吊索、卡具及吊环是否有效,并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稳起稳落,准确就位。(3)拆模起吊前,复查穿墙螺栓是否全部拆净,确认模板与墙体完全脱离后方可起吊。

第4篇

【关键词】混凝土;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在当今社会的房屋建筑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必须做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一直是房屋建筑企业需要解决好的问题,必须从材料入手,严格选用选材,通过科学的配比而提高质量。

1 关于混凝土施工的设计措施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会发生裂缝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温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不平衡和结构混乱都是主要的原因,这个时候,就需要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以避免混凝土的裂缝情况。

考虑到房屋的受力情况,最好采用中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其强度等级应控制在C20~C35的范围内为最佳,尽量避免选用高强的混凝土。要重视抗裂性薄弱部位的抗裂计算,在设计之处就要控制这些部位的裂缝,对于跨度或者体积比较大的梁柱,应该加强纵向构造钢筋的设置,从而提高截面配筋率。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等因素进行预算,确定在施工阶段中的控制温度的指标,制定出合理的措施。整个设计措施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的负荷、施工期间的温度变化、施工过程中的收缩应力的影响,这样就能提高构件的抗裂性,避免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2 关于混凝土施工的原材料选择

在施工过程中,选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建筑材料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不仅材料质量要好,也要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

2.1 水泥

在混凝土中,水泥是重要的组成因素,而水化热是水泥中常见的问题,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建筑工程中,要坚持用大厂的规格的水泥,确保水泥质量,并且尽量用低热水泥和减少水泥用量。在选材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确定水泥质量和安全性,并严格进行复试。

2.2 骨科

在房屋建设中,对使用的骨科(既砂、石)有严格的要求,所选的骨科必须要满足高质量、高强度、物理化学性能好和无有机杂质的要求。选用骨科的时候适宜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碎石,其中最大的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不能大于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三分之四。细骨料最好选用中粗砂,根据试验的数据表示,每立方混凝土能够降低水泥用量2025kg,减少10kg水泥,温度则降低1℃。

2.3 外加剂

为了防止混凝土开裂,选用适合的外加剂,是避免裂缝的有效措施之一。

其中,粉煤灰是防裂缝效果最好的一种外加剂,掺加了粉煤灰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和脆性,也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其次,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性剂,对水泥会产生分散效应,从而降低水泥的表面张力。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加入木质素磺酸钙,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水化热,从而防治了混凝土开裂。

2.4 配合比

如果配合比设计出现问题,最终配置出的混凝土就无法满足施工需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认真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要采用的配合比,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各项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选取水泥用量少、水灰比小的混凝土配合比,以达到减少水泥水化热的情况。

3 具体的混凝土施工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对整个房屋建筑工程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采用合适的施工措施不仅能节省房屋建筑成本,还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内外的温差,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

3.1 混凝土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要按照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坡度、水平分层、斜向分层、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在混凝土施工浇筑工程中,不得在已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要注意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可以根据搅拌车漏斗或者混凝土运输车的容积计算分层数量。新一层的混凝土必须在被上一层混凝土的覆盖条件下才能浇筑,这样可以将上下层浇筑间隔控制在混凝土初次凝结的时间范围内,能有效防止因为时间间隔过长而造成的施工裂缝。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注意天气变化,应尽量避免天气剧烈变化,如刮风、下雨、降温等,在高温气候下则应该注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并采取低温水拌制。

3.2 混泥土的振捣方式

在混凝土振捣时,通常要进行三道程序:第一道为混凝土的坡脚,第二道为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为混凝土的披顶。只有这三道振捣的设置的位置都符合要求,并合理地配合,才能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时,要注意振捣棒插入深度和时间,一般振捣棒移动的间距要在400mm左右,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出现混凝土面泛浆为宜。待混凝土振捣结束并密实后,要用刮杠刮平混凝土的表面,再撒上范围适中的碎石,再用木抹搓平,最好搓两次以上。

3.3 温度的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中,要做到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其中对温度控制的办法比较多,目前的具体做法有:选择干硬性的混凝土,加入混合料,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另外,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可以加入水或者用水冷却碎石。在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也要减少浇筑厚度、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等等。

3.4 改善约束

当混凝土的温度大于气温时,就要把握好拆模的时间,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时,要尽早完成拆模,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一层泡沫海绵等保温的材料,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混凝土出现过大的拉应力时,会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当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时就会出现裂缝,这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

3.5 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工人的技术交底,要严格控制踩筋现象,同时要加强钢筋工程的隐蔽验收,以确保混凝土的楼板厚度、混凝土强度、钢筋之间的保护层厚度等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施工工程进行的,目的在于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施工事故。

3.6 敷设线管

在多根线管的聚集处应该使用放射性的分布,最好不要采取紧密的平行排列,这样可以对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起到帮助。预埋的线管也要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尽量让其在板件中部穿过,以防止立体交叉穿越。

4 混泥土浇筑后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定期的养护,让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其中尤其要注意屋面的养护,因为屋面体积大、在高处,过大的风速更容易让水分蒸发,使得建筑物在浇筑早期就失水。在亚平混凝土表面后,首先要向混凝土表面浇水,然后覆盖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养护,如果表面不方便覆盖,要设法进行覆盖,要防止“冷桥”现象的产生。一般保温材料在夜间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的暴露,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则可以揭开保温材料让其适当地散热。

5 结论:

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房屋建筑产业的高效发展,房屋建筑的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混凝土工程必须确保其质量,施工人员要完成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要及时养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闵旺荣.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12).

第5篇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推广应用

前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混凝土输送的方法需要更完善的方法,利用混凝土泵输送的方法是通过在压力推动下沿着管道输送混凝土的一种新型设备,使得混凝土材料可以连续地垂直输送,这样使得混凝土运输重量多、速度快,而且可以进行浇筑,效率高,并且缩短工期,费用低。泵送混凝土对于高层建筑是一种高效的技术,有很多优越性。

1 材料和配合比的要求

要使泵送混凝土施工能顺利进行,混凝土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泵性(即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和易性,泌水小,不易分离)。可泵性好的混土,其与管壁的摩阻力小,在泵送过程中就不会发生离析,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因此泵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原料及配合比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1.1 粗骨料的选择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根据输送管内径大小严格限制,为了防止混凝土泵送时堵塞,粗骨料还应采用连续级配。

1.2 细骨料的选择

为了使得混凝土的流动性满足要求,骨料应有良好的能配,为了防止混凝土的离析,粒径在0.315mm以下的细骨料的比例应适当加大。通常,粒径≤0.315mm筛孔的砂宜不少于15%,而且优先选用中砂。如采用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3.砂率砂率的选择在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也很重要,砂率太大,管内的摩阻力大,砂率太小,混凝土容易产生离析。泵送

混凝土的砂率比普通混凝土的砂率稍高,宜控制在40~45%。高强泵送混凝土砂率选用28~35%比较合适。

1.3 水泥用量

保水性好、泌水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均可用于泵送混凝土。而矿渣硅酸盐水泥因其保水性差、泌水大,采用时,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其性能。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00kg/m3,水泥用量太少,混凝土易产生离析现象。

1.4 混凝土的坍落度

混凝土的坍落度宜采用8~18cm。具体工程施工的坍落度大小可根据可采用的设备、建筑层高、输送管道长短、弯道多少、不同外加剂的加入而确定。

1.5 水灰比

水灰比小于0.45时,混凝土的流动阻力减少,但混凝土又易发生离析,水灰比宜选用0.5~0.6,而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设计强度通常较高,为了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一般采用较小的水灰比,控制在0.30~0.38之间。

1.6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选择

在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既有强度高的性能,又具有足够的流动性、可泵性,同时能延长凝结时间、降低坍落度损失、避免离析现象、降低水化热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宜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掺入高效减水剂是很好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水灰比,高效减水剂使拌合物的初始坍落度增加,不过坍落度随时间的损失却较大,给施工带来不便,特别是在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坍落度变化较快,经泵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高效减水剂时通常加入混凝土保塑剂的办法来解决,保塑剂能延长混凝土坍落损失的时间。有效地抑制水泥水化速度,适当的掺量能维持2小时左右,拌合物的坍落度不变,并保持其混凝土强度。在高强度泵送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适当加入高质量的粉煤灰、磨细矿物混合物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使得高强度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和密实性。而且使得混凝土的早期及后期强度均有提高,能有效地降低水化热,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改善了其抗渗性、抗化学腐蚀性和徐变性能。

2 工程实例及施工技术

某小区塔楼属高层建筑,23层,其中地下室1层共24454m2,地上面积142000m2,总建筑面积约170940m2,总高83.70m,塔楼位于裙楼的两端,平面似多边形,其标准层长、宽均为27m。该工程采用泵送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泵(HBT60A1813S)。泵送和浇筑混凝土入模及输送管拆除的全过程如下: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量集中搅拌站料斗布料杆浇筑入模泵和输送管的清除、清洗、拆除。在整个工程的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2.1 水泥进场时,必须抽样测定,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粗骨料使用优质花岗岩石,投料使用前清除石英及杂物,采用中砂,同时加入适量的高效减水剂等添加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同时满足混凝土泵送的要求。

2.2 原材料采用重量计,误差不超过施工规范所允许的偏差。

2.3 混凝土泵安放在固定的机坑内,送料管在室内附于管道井壁上沿,地面水平管支承在固定的支墩上并卡牢,每管(3m)应不少于2处,垂直管安装在管道井混凝土壁预埋螺栓上,用卡具卡紧,墙面用木楔塞紧。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管路会发生较大的振动,因此,混凝土的输送管路的支撑系统尽量与模板、钢筋的支架系统分离,以防振动而引起模板和钢筋位置的移动。

2.4 尽量采用曲率半径大的大弯头,减少弯头数量,缩短泵管,尤其是楼面的水平管道,减少泵送阻力。

2.5 混凝土的供应充足,保证混凝土泵送连续施工。

2.6 泵送混凝土前,先泵送清水,清洗管道,然后泵送1∶2的水泥砂浆,管道,最后泵送混凝土,开始时,慢速泵送,逐步加速,待运转正常后,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应尽量避免停泵,如泵送因特殊情况中途必须中断时,每隔4~5min,使泵正反运转几次,同时开动料斗的搅拌器,使混凝土保持运动状态,防止混凝土离析。如过长时间停泵,应将管内混凝土反泵出管,然后加海棉球压水清洗。混凝土泵操作顺序如下:

开机加温液压轴试泵泵清水泵送1∶2水泥砂浆泵送混凝土清洗管道

2.7 截面高于50cm的梁应分层浇筑,竹插引浆,防止堆积、离析或局部出现孔洞,振动要准确。板面用平板式振动器振实,人工及时找平至设计标高。

2.8 楼面浇筑混凝土,先浇筑水平距离最远处的混凝土,然后边浇边拆管,由远及近,这样水平管道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逐步完成而由长变短。地面水平输送管与垂直管的长度比控制在1/2~1/3,且在地面水平管中必须安装液控的截止阀,防止停泵时混凝土倒流。

在该工程的泵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以及施工中采用的措施得当,施工相当顺利。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量大的情况下采用泵送的方法浇筑混凝土,劳动强度小,速度快,混凝土质量有保证,有利于施工管理,其应用必将日趋广泛。当然,泵送混凝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从以下几点着手加以注意,就能保证泵送混凝土的顺利进行,并能保质保量在计划工期内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任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实施工程中的主要建筑材料,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工民建中的民用住宅、办公楼(梁、板、拄、基础)、水工建筑中的厂房(基础、梁、板、柱)、大坝、隧洞衬砌、渡槽、桥梁等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等绝大多数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水平、施工队伍的素质、原材料的质量等因素是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技术作简要分析。

1.混凝土施工工艺及特点

1.1 混凝土施工工艺

1.1.1 施工工序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通常包括以下施工流程:准备工作—测量与放样、模板架立—钢筋架立—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等。这些工序工作面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给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

1.1.2 施工工艺要点

在确保原材料质量合理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环境和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要计量上料,以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同时还要分批次的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做好混凝土的取样、运输、现场施工、养护等工作,施工中要严格的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和检查,做到不偷工减料,确保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完整性。

1.1.3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是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混凝土开裂主要有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混凝土收缩,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结构设计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于混凝土约束条件的存在导致了在其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出现了裂缝。当混凝土处在无约束状态下时没有拉应力,即使再大的收缩也不会出现裂缝。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差和和改善约束条件两方面着手解决。

混凝土浇筑凝结有一个升温和降温的过程。由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较小,抗拉强度低而抗压强度高。混凝土升温时体积膨胀,形成压应力,不会对混凝土造成有害的影响;降温时,混凝土收缩形成拉应力,常常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形成裂缝,破坏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混凝土在硬化初期应减慢降温的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混凝土松弛也可以抵消部分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1.2混凝土浇筑特点

1.2.1 混凝土配合比

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原材料的重量比例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要求既要尽量降低水化热,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还要保证设计强度。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为砂率、水灰比和单位用水量,要在满足混凝土耐久性和强度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确定水灰比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砂率的确定原则是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审核后签发,在施工过程中要按要求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

1.2.2混凝土浇筑方案

混凝土在初凝前进行振捣,但是初凝以后不能受到振动。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二次振捣,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也不致出现初凝现象。二次振捣可以消除一次振捣的气泡、水分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孔隙,也可以避免一次振捣后下沉的混凝土与钢筋脱离,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抗渗性。

1.2.3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控制

混凝土的内表温差一般规定不大于25℃,如果混凝土较厚可以适当放宽温差值。在降温阶段,混凝土保温护理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盖一层防水岩棉被或一层塑料薄膜,另一种是蓄水养护(2cm-12cm)。第一种方法的养护效果较好,塑料薄膜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及混凝土表面的潮湿度,使微膨胀剂充分发挥作用补偿收缩。使用防水岩棉被时,可以通过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方便地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第二种方法可以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有效避免裂缝的出现,但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遇环境温度骤降、养护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

2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

2.1建筑基础浇筑

建筑基础浇筑包括在各种类型的地基基础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将垃圾清理和排水工作落实到位,以防对混凝土密实度和初凝时间造成影响,导致返工,严重影响施工成本和施工进度,对工程总体利益造成损害。

2.1.1桩基础施工

在台阶形状的桩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应按照台阶分布将浇筑一次性完成,不能留有任何缝隙;在对凝固混凝土进行拆卸时也要一次性完成,以保证砂浆能够充分填满模版。在杯口形状的桩基础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要先用尽可能短的时间振实其杯口底部的混凝土,之后稍微暂停一下再继续浇筑混凝土,这样做可以有效控制杯口标高在指定范围内;杯口模板的位置也要特别注意,尽量采用两侧对称的方法进行浇筑,可以有效避免因一侧混凝土过重使芯模上升的不良施工现象出现。

2.1.2大体积基础施工

大体积基础对混凝土的整体性要求较高,所以宜采用连续不间断的方式进行分层浇筑。在一层浇筑完毕以后就将其捣实,然后才能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工序;相邻层与层之间应结合密切无缝隙直至混凝土初凝完成。如果有特殊情况不能一次浇筑完成的话可以设置基础后浇带,后浇带的尺寸应综合考虑到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膨胀及收缩情况。

2.1.3条形基础施工

考虑到条形基础的水平距离较长,应该在建筑开始前在基础两侧的木模板上画出合理的标高线;浇筑应采用逐段逐层推进的方法,依照梯形来对基础每个层段间进行全面衔接的浇筑,同时段与段之间的浇筑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在2~3m之内,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从每一处细节上保证混凝土浇筑技术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用。

2.2建筑物剪力墙浇筑

在对建筑物的剪力墙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比较常用的浇筑手段就是长条形流水线浇筑作业,随着每一段的浇筑作业完成而逐渐提升高度。在入模操作时要用铁锹将混凝土和砂浆装入模板,绝对不能用料斗直接灌入,尽量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损坏。首先要在墙体的地面浇筑厚约5cm 的均匀混凝土,然后才能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或者层面混凝土结合工序。此种情况下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可以留设施工缝,但是需要注意缝隙的主要位置应该为门洞和窗洞上。浇筑施工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有间断,同时加强接口处混凝土的振捣力度,保证其密实度。

在墙体一些孔洞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时,首先需要一致的就是洞口周围混凝土高度,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内墙和外墙接口的墙柱部分应与墙体同时完成混凝土浇筑工序。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与洞口最好相隔30cm以上,应保持洞口两侧振动的同步性,以减少振捣力对洞口形变的影响。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能移动钢筋,要对其做好严密的保护措施并定期检查保护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工序不会对剪力墙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3建筑物框架浇筑

如果建筑物是多重框架形式,那么就要相应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其中层次的划分根据水平或垂直方向又有着不同的标准。层与层之间的浇筑工序顺序应该是从柱到梁,首先考虑到柱,其次才是梁板。这方面的浇筑工序最好在柱模板安装之后、梁板钢筋捆扎之前进行,这样可以为混凝土浇筑提供一个已经安装好的平台,对其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时刻注意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如果一旦发现有偏移就要及时地矫正钢筋,以保证建筑物结构稳定。

3总 结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筑质量问题中的关键。其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成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的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掌握,并且不断的总结、分析,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促进建筑业的全面发展、进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技术的科技化将不断提高。今后,要大力发展绿色混凝土、智能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增加混凝土运用的科技含量,提高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08

[2]张鹏,晶波.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第7篇

关键词:问题;因素;设计原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步的发展,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运用于在土木建筑工程也会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的诉求。这样的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比起以往的材料明显的在强度和渗透性方面都是很好的改善了的。再加上对于裂缝的防治上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有了改善,不但能够抗治外来原因的干扰,还能借以协调结构之间的功能。但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监测发现,还是存在问题的,这些就是需要整个建筑工程关注的问题了。

一、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因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必然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导致水泥释放的热量不易扩散而聚集在结构内部,以致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与外界形成较大的温差,因此出现裂缝问题。

(二)外界温度变化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每当气温骤降的情况下,都会增加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温度应力与水泥水化热因素有着共同点,就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都归结于温差。

(三)混凝土自缩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中大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需要的,其余的都应当被蒸发掉。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应该蒸发的水分——自缩值,就会引起混凝土发生收缩。因此,混凝土自缩与自缩值有着必然关系。通常而言,混凝土的自缩值与其材料有着很大关联。比如,矿渣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后期比较大,使用较细材料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早期较大。

除此之外,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中的添加剂、矿物质掺合物(矿渣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的高效减水剂增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自缩值;干缩剂的添加可以将自缩值降低50%左右;膨胀剂等。通过这些例子,足见添加剂对大体积混凝土自缩值的影响。另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与种类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自缩值。因此,在思考如何设计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缓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将导致混凝土裂缝、自缩的因素考虑其中,才能够保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较强的约束力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结构,导致地基对其有着明显的约束力。这种来自于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严重裂缝现象。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外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内部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当然,这种约束力主要来自于温度效应,温度效应是形成内部约束力的主要因素。

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

(一)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尽管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的论述较多,但是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温度应力,二是自缩性。基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施工方案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如何组织施工,还要考虑减少以上两种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施工技术分析

1、控制温度应力

(1)减少水泥用量。基于水泥水化热现象的重要影响,应当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相当于减少可水化的热源,水化热现象的影响也会相对较低一些。当水泥较少的情况下,还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来保证混凝土具有符合施工标准的强度。比如,可以添加一些减水剂、混合材料,还可采用比较先进的搅拌技术,既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充分散发,又能保证具有良好的搅拌效果。

当前,水泥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的低热水泥。比如,选择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类型的地热水泥。使用该种类型的水泥,可以降低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变化。

(2)控制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浇筑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上升的浇注温度会影响混凝土发生温度应力。因此,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当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尽量避免正午施工。倘若一定需要在仲夏正午施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原材料温度,进行有效的冷却处理来降低浇筑温度。

(3)强制降温。必要时刻,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比如,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向管中排放冷水,利用冷水的温度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2、提高抗裂性能

(1)掺加添加剂。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补偿收缩混凝土,将混凝土的自缩性严格在适合施工的范围之内。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来进行补偿措施。要想得知准确的限制膨胀率,必须在实验中进行限制膨胀率实验。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得到的限制膨胀率才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2)添加增强材料。所谓的增强材料就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材料。比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等材料。倘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这种材料,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添加配筋。科学实验证明,在混凝土在添加合理的配筋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倘若使用的配筋直径较小、分布间距较小,抗裂效果会更加显著。比如,配筋分布间距小于10cm时,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就可以控制在0.005cm以内。由于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中间配筋较少,可以适当地在中间添加一些温度筋,增强对薄弱部分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4)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并不随意的,需要依据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在正式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在试验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和验证,经过多方比较后方可确定较为合理的配比。这样制作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才会满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程序进行工作,保证混凝土材料充分融合,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5)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应当注意其他方面。比如,骨料配比、骨料种类、水灰比等。其中,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沙砾的大小、光滑度等因素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减少约束力

(1)减少内部约束力。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温度应力,那么只有减少温度应力才有可能减少内部约束。较少温度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上述内容中已经有详细地论述,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除了上述内容中论述的方法,还有一种保温的方法,比如暖棚发、覆盖法和蓄水法等。这些方式都是经过实践论述的、非常有效的保温方法,能够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与外部温度差异。

(2)减少外部约束力。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应当从如何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约束力的角度出发。在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市场上,减少地基对混凝与约束力的方法主要就是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所谓的滑动层,就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和地基之间设置的沥青油毡层或砂垫层。滑动层的设置能够减少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约束,保证混凝土地块能够自由变形,进而降低裂缝的风险。

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冬季特点原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工业与公路桥梁事业的迅猛发展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加快各种工程工期提前完成的要求,作为施工淡季的冬天,混凝土的冬季低温施工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作为混凝土生产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冬期生产施工准备,以便顺利进入正常的冬季生产施工状态 。低温季节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是要防止混凝土的早期受冻,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进入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特点

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人员,要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工程所处地理位置, 编制相应的冬季施工方案。方案的编制要保证工程质量, 经济合理, 所需的热源和材料有可靠的来源, 施工方案的工期要与计划工期相符。 施工方案中应体现施工程序, 施工方法, 现场布置, 设备、 材料、 工具等的供应计划, 安全防火措施, 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

2、进入冬季施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 学习冬季施工方案并向班组进行交底, 学习冬季施工的有关技术知识, 重点学习防火知识, 明确职责, 经考试合格后, 方可上岗。

3、在进入冬季前对所有机械设备做全面的维修和保养, 及时更换机械设备的油, 检查机械设备防冻液是否充足, 未使用防冻液的机械设备, 当停止工作时要将设备停放在暖棚车间内。对加水、 加油部件勤检查、 勤更换, 防止冻裂设备。

4、在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现场要作好防寒保暖工作, 职工住房及仓库必须达到过冬条件, 检查施工仓库中冬季用品是否充足。 排除现场积水, 对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修整, 保证道路的畅通, 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 做好排水措施, 消除现场施工用水、 用气造成的场地结冰现象。 对人行道路、 脚手架上、 跳板和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

二、 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原理

冬季混凝土施工,水形态的变化是抑制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因素。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浇筑后逐渐凝结、硬化,直至达到设计强度。水化作用速度与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有关,主要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升高,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快。温度降低到0 ℃时,混凝土中部分水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参与水化作用的水减少,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温度继续下降,混凝土中的水完全结冰,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混凝土强度不再增长。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9 %,当混凝土毛细孔含水率超过91.7 %时,结冰会产生2 500 kg/cm2 的冰胀应力,大于水泥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其强度降低。水变成冰后,骨料和钢筋表面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钢筋的黏结力,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冰凌融化后,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耐久性。新浇混凝土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对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极为重要。可增加混凝土内部液相,减少固相。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预养期长、获得初期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几乎没有损失。预养期短、获得初期强度比较低的混凝土受冻后,后期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三、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1、原材料的选用

(1)水泥:选取质量较好的硅酸盐水泥作为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其强度等级应大于42.5 级,且水泥用量不低于300 kg/m3。水泥使用前1~2 d 置于暖房内预热,不能过早,同时注意保持水泥周围环境干燥。

(2)石子:粒径5~25 mm 的碎石,含泥量为0.7%。泥块含量为0.2%。

(3)砂子:细度模数为2.5,含泥量为2.2%,泥块含量为0.6%。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不能含有冰块、雪团以及易冻裂的物质。

(4)早强减水剂: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减水剂1‰~3‰(根据实际温度和实验配比),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工作性能进行观察和抽检,严格控制坍落度。

2 、防冻外加剂法

为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可在材料中加入防冻外加剂。使用较多的是氯盐类早强剂, 它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延缓冰冻, 但它对强筋有锈蚀作用, 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高湿环境中的结构、靠近电源的结构等工程不能使用氯盐类早强剂。在掺用氯化钙时, 要加入2~5%的亚硝酸钠阻锈剂, 我国多年广泛使用的亚硝酸钠———三乙醇胺复合早强剂对钢筋无锈蚀作用。同种水泥制成晶胚, 以促进结晶成长, 能加速水泥硬强并提高SB 度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用的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和冻块,以及易冻裂的物质。在掺有含钾,钠离子的外加剂时,不得使用活性骨料。在有条件的时候,砂石筛洗应抢在零上温度时做,并用塑料纸,油布盖好。拌制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如外加剂为粉剂,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如外加剂为液体,使用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配制成施工溶液。各溶液要分别置于有明显标志的容器中,不得混淆。每班使用的外加剂溶液应一次配成。

4、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冬季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上午,因为此时的大气温度逐渐上升,与出机温差相对较小,减少温度散失,对混凝土早期正常养护非常有利。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混凝土运输车外包裹保温措施,并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

混凝土浇筑前,先清理模板(尽量避免使用铁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在施工操作上,冬季施工混凝土应该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应比常温时有所增加、振捣时不留死角,保证混凝土能充分填满模板的各个角落,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层在未被上一层的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计算的温度,也不得低于2℃

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量按负温混凝土要求施工,应根据混凝土浇筑5 天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15℃ ~ – 10℃、– 10℃ ~– 5℃ 时宜分别采用规定的– 10℃、– 5℃ 的防冻剂。当预计日最低气温为– 5℃时,可采用早强减水剂并用保温材料覆盖。

冬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在负温下硬化是缓慢的,硬化过程可能出现受冻过程。也就是说,硬化过程和受冻过程同时发生。在负温养护时,由于热交换作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要做相应的后移,温度越低水泥的硬化过程越慢,养护期越长。若混凝土在初凝之前受冻、水泥水化处于刚刚开始阶段,混凝土仍保持其塑性性质,此时受冻只影响其可施工性,而损坏不了混凝土本身物理性质。若混凝土进入凝结期以后受冻。而混凝土结构正在形成阶段。受冻既要破坏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又会导致混凝土本身强度及耐久性显著降低。

负温养护期间,混凝土由初温受冻不会突然出现,在施工现场也不会出现所谓速冻的条件。即使在严寒的条件下有剧烈降温的可能性,混凝土也会有一个适当的水化过程。冬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冻害事故,多数是在初凝期以后受冻所致。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至终凝期间采取强有力的养护措施,会取得良好的质量效果。负温养护期间混凝土若发生早期受冻其形成为: ①冻胀表形和残余变形大。混凝土内部必然存在大量的可冻水,水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体积增大约9%,这必然导致混凝土体积膨胀,可冻水量越多,混凝土体积膨胀越大。这种冻胀变形在溶解后不能完全恢复变形而有残余变形。冻胀变形和残余变形是混凝土早期受冻过程中由可冻水引起内部结构损伤和外表体积变化最直接的综合表现。因此冬期施工时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对防止混凝上早期受冻有重要的意义。②强度损失大。混凝土中可冻体变化使混凝土产生冻胀变形,而冻胀变形又势必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组织出现微裂缝。这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大幅度损失,同时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如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冻、透水和耐久性的显著降低。这样,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要求。

此外,混凝土冬季施工时的养护问题中还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也应该采取措施使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升温与构件表面温度的温度差控制在25℃以内防止构件温差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民用建筑;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今天,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各大城市的民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完整的成品结构不仅表面上给人一种光滑、平整、棱角分明的美的感受,更主要的是减少更多的外部保温层脱落甚至空鼓等质量问题。

一、清水混凝土的概念

“清水混凝土”如同砖混结构中混水墙和清水墙的区别一样,清水混凝土要求一次成型,以其密实的自然外表为面,不做基层抹灰的混凝土。装修时可直接在墙体外表面刮腻子做面层,即可达到装饰抹灰的质量标准。清水混凝土可以用“内坚外美”四个字来概括,“内坚”表现在混凝土坚固密实、内部钢筋横平竖直、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外美”表现在混凝土外表面垂直平整、棱角方正、线条通顺、无蜂窝、麻面和污染等缺陷。

二、清水混凝土施工的几点认识

(1)要想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首先应该有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的意识,并且进行以“预控为主”的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否则“创结构精品”只是纸上谈兵。(2)清水混凝土施工需要适量的投入,比如大模板、混凝土输送泵、标养室等,而且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在人工的投入上也比普通工程多。(3)清水混凝土要避免走入“无限度地超越标准”的误区,在国家验收评定标准中对于混凝土墙体垂直度要求“不大于5mm”,通过大模板施工能控制在3mm以内已经高于国标要求,没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把它再提高到1mm以内,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诸如:如何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何控制钢筋的搭接长度和H0等影响到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大问题上。

三、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对于民用建筑来说的清水混凝土不同于桥梁工程上的清水混凝土,我们要达到的清水效果只是要在混凝土表面直接进行批腻子,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和消除抹灰层空鼓脱落伤人的质量通病,所以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外,更要对混凝土的观感质量,特别是几何尺寸的精度、对拉螺栓孔、模板拼缝、门窗洞口等方面要求更是要严格。因此钢筋、模板、混凝土三个分项的质量控制仍是实现清水混凝土工程质量目标的关键。

(1)对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控制

混凝土供应一般均是商品混凝土,所以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供应厂家提出原材料的具体要求。这一项主要对结构顶板起关键作用,我们提倡结构顶板不抹灰,彻底解决顶棚抹灰层的空鼓脱落问题,因而提出此项要求,从而解决混凝土表面颜色不一致的问题。

①对水泥的要求:在常用的几种水泥中,P.O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相比之下其流动性和保水性都比较好,尤其对长距离运输,保水性对混凝土坍落度过程损失十分重要。②对粗骨料的要求:粗骨料的颗粒形状与表面结构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影响,另外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在水泥砂浆相同时,拌和物的和易性就会得到改善。③对细骨料的要求:砂子的级配比石子的级配对混凝土的影响更大,太粗或太细的砂都不适宜拌制混凝土。因此要求厂家选用级配良好清洁的砂子。④对外加剂的要求: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以及坍落度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如果掺量太大,使混凝土表面张力增大,混凝土的含气量也增大,很容

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气泡,从而影响混凝土表面的观感质量。所以要求混凝土厂家选用性能稳定的外加剂并精确控制掺量,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控制

为避免前面原因分析中混凝土缺陷的产生,首先应该对模板大面设计、节点处理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模板工程开始前首先必须对模板的刚度、强度、稳定性进行验算,再对模板的拼接进行设计。设计时根据模板尺寸和工程结构的实际尺寸绘制模板组装图并进行编号。

①墙模设计时遵循先上后下,先细部后大面的配置原则来解决墙顶部阴角顺直、门窗洞口变形的质量通病。墙体配模时将整模放置在墙的顶部,拼条放在墙的下部,遇到门窗洞口时,根据结构尺寸在门窗洞口顶部及梁的部位配置一块整模,使模板向洞口两侧边延伸,改变了传统的支模方法,加强了洞口顶部模板的刚度,从而约束了变形。传统的和改进后的门窗顶部节点,见图1、图2。②洞口侧边的变形造成了工程观感上的缺憾,要改变洞口侧边的支模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洞口变形这一缺陷。具体为:墙体在进行配模时,遇到一字形墙和洞口时,将大墙面的两侧模板向墙外侧或者洞口延伸一定宽度,以夹住封头板再用对拉螺杆固定,但在这个部位对拉螺杆间距比大墙面增加一倍,同时洞口侧壁封头板之间加设支撑,模板侧面加设海绵条防止漏浆。③墙体截面尺寸控制的精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墙体表面的平整度。传统的支模体系中,一般都在钢筋上焊接钢筋撑棍来控制截面的尺寸,然而在钢筋撑棍制作中,人为的误差是无法避免的,同时在焊接时也存在误差,这样的累计误差再加上工人紧固螺杆的松紧无法准确衡量,导致了墙体表面平整度比较差。针对这一问题,选用一种固定截面的定型卡具,起到控制保护层和截面的作用。④烂根处理:在浇筑混凝土顶板进行收面时,在墙根支模处用4 m刮杠刮平,控制墙体两侧标高偏差在2 mm以内,并用铁抹子找平,支时在模板与混凝土面之间再加设海绵条,可有效的防止烂根发生。⑤模板拼缝处理:清水混凝土模板拼缝很重要,振捣时不漏浆才能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相邻两板拼缝时,将两板端刨光试拼吻合后,在锯口处刷封口漆,在板拼缝处(靠混凝土一侧)再粘贴30 mm宽胶带纸封缝,确保浇筑过程中不漏浆。⑥阴角处理:墙体阴角模板的拼接采用丁字连接,同时在连接处贴一道胶带纸,并且对拉螺栓要紧固到位,见图3。

第10篇

【关键词】道桥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出行机率的增大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道桥工程是交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经济与社会建设的核心性、关键性工程。混凝土施工是道桥工程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大型的道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占据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然而,在道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所呈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问题的出现必然是因为哪一环节存在偏差。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持有积极正视的态度,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克服,做好预防措施,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以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保证做好每一个施工环节。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在道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具体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本文着重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将容易导致的问题明确化,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弄清楚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裂缝问题

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交通建设发展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样也是在道桥建设过程中要常常碰遇到的问题,而裂缝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导致的,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第一,混凝土自身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热胀冷缩,因此终年暴露在外面的道路桥梁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受水泥的水化热影响,在冷与热的交替中很容易因为温度的变化而生成裂缝。这种裂缝为规则条状,极少情况下交叉。第二,在道桥建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常常会因为自身方面的某种特性而导致问题的产生,尽管混凝土存在取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具备很强的可塑性且抗压强度高等特点,但是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使得混凝土由于收缩而造成桥面裂缝的产生。第三,混凝土的沉陷而导致的裂缝,主要出现在基础部分,是贯穿性的裂缝。

(二)技术操作不规范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由于未能严格遵循技术操作规范,使得道桥施工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例设计的合理性存在欠缺,导致混凝土在搅拌时由于拌合比例不恰当,而使得太过于粘稠,就会使得所产生的气泡难以排除,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出现麻面的问题。或者混凝土在外加剂、浇筑等环节中由于技术不到位,使得道桥的建设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会影响道桥工程的质量,产生裂缝。

三.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施工技术既存在着诸多优点,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不少的弊端,在道桥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混凝土,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那么,针对上述道桥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加以解决呢?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科学设计混合比,做好技术操作

解决在道桥施工中碰到的裂缝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首先,混合物的搅拌是在道桥施工过程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如果能够将混合物的搅拌以一种良好的状态呈现的话,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确定好合适的混合物搅拌比例,将水和灰的比例相互协调一致,在符合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其次,钢筋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钢筋之前,要清洁干净钢筋上的油污或者是由于氧化作用而形成的铁锈,从而提升粘结力。最后,正确使用相应的操作规范,将振捣、浇筑等步骤进行良好的操作,既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余力不足,要均匀、合理地将步骤落实到实处,从而保证混凝土应用的密度。

(二)做好准备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对整个环节的发展有着至为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准备工作的好坏对一项事物的发展是有多么重要。施工中一样不能打无准备之战,道桥施工中需要重视施工准备工作,道桥施工混凝土技术包括材料的配合比、外加剂、搅拌、浇筑、养护等重点环节,在浇筑环节之前的都可以算为施工混凝土技术的准备工作。因此,在进行浇筑环节时,就要提前做好这些环节的准备工作,要及时做好检验和验收工作。与此同时,还要检查钢筋捆绑的位置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确保进行合理的搭设。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钢筋作为道桥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厚度应该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将涂膜剂涂刷到位,尤其是在钢筋所处十分密集的地方,将各项步骤做到实处。

(三)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人为因素对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要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在道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前,设计人员要做好设计工作,避免设计错误的产生,为施工及技术人员提供正确的指引,减少设计变更。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在工程施工之前要与施工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按照规范施工,从而避免技术失误的出现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展。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以便于更好地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也使得道桥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和创新。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道路与桥梁的建设广泛出现在交通建设中。提高道桥工程施工质量,加快施工建设效率,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交通建设水平。在道桥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路基铺置以及路面施工的关键性技术。优化和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可以保证道桥工程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确保道桥工程使用中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交通事业乃至各行各业的发展。

第11篇

(1)骨料级配应良好,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管内径之比,碎石不大于1∶3,卵石不大于1∶2.5,细骨料采用Ⅱ区中砂,细度模数在2.4~2.8之间,通过0.315筛孔量不小于15 % ,0.016筛孔不小于5%,砂率值一般取38%~45%。

(2)掺合料:掺入粉煤灰和外加剂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粉煤灰须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掺量由试验确定。

(3)外加剂:采用复合型减水剂或泵送剂,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4)水泥: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与输送管直径、泵送距离、骨料等有关,最小用量为300kg/m31)。

(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材料的质量、运送距离、输送管管径、当地气候条件,浇灌方法及浇灌部位等确定。混凝土要有良好的可泵性,且应具有良好的粘滞性。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4~0.6,高强度混凝土掺入高效减水剂后水灰比可取0.37~0.45。泵送混凝土含气量不宜大于4%,高强泵送混凝土不宜超过3.5%。

2.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泵送混凝土主要流程为:上料计量投料搅拌卸料。材料配置精度允许偏差1%~2 %以下。投料顺序应按设计要求确定,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宜后于水和水泥。

3.泵送混凝土的运输与供应

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为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连续供应,运输车在向泵车喂料前,应高速度转动20s~30s,混凝土搅拌车的运输量应比泵送量大。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一半。

4.混凝土泵送设备及管道的选择与布置

(1)根据浇灌区的划分,确定好混凝土泵的位置和数量。

(2)配管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浇灌方案,尽量缩短输送管的长度,减少转弯的使用及便于浇灌过程中配管的更换等原则进行。

(3)垂直配管时在一般情况下每10m高的垂直管下端设置相当于落差H的5倍长度的水平配管,当下倾斜大于7时,还应在下斜管的上端设置排气活塞。

(4)下倾斜配管的倾斜度大于4时,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相当于落差H的5倍长度的水平配管,当下倾斜大于7时,还应在下斜管的下端设置排气活塞。

5.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混凝土泵送前应检查泵车运转状况,然后应用0.5m砂浆进行压送。

(1)开始压送混凝土时,泵车应处于低速转动状态(油泵转速在500rad/min~550rad/min),并注意观察泵的压力和各部分工作状况后方可提到正常运转速度。

(2)压送要连续进行,慢速压送时应保证混凝土从搅拌加水至压送完毕的时间不超过90min,在压送过程中,如须接长输送管时,大于3m长的管都应预先用水或水泥浆或砂浆,并且此时泵活塞的行程应尽量采用大行程运转。

(3)压送过程中断时间不宜超过60min,当停歇时间超过30min时,应作间歇振动防止混凝土在管内离析或堵塞。

(4)浇筑混凝土应由远而近,先竖向后水平的原则进行,按施工工艺要求保证好浇筑质量。

6.混凝土质量的检验与管理

(1)对泵送混凝土有关原材料的质量应经常进行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及时调整配合比。

(2)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每一工作班至少做一次,试验结果应保证被压送的混凝土不产生离析,压送时的混凝土坍落度与原配合比设计值相差不大于100±20。

第12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浇筑;压实

1前言

经济不断发展推动了交通及土建项目的不断数量增加。作为现代化的基础建设,交通及土建施工必须注重质量提升。而这两项工程建设最主要的是借助混凝土材料。所以混凝土材料质量及施工技术条件,都对工程建设质量有很大影响。目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虽然不断在改善,但是总体看来,还是与实际的技术要求之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有效提升交通工程及土建项目建设效率和质量,必须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完善,确保在此基础上建设较为可靠的工程。

2交通及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概述

交通及土建工程建设一般都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且投入较高的资金。所以,作为工程建设核心技术的混凝土技术,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技术水平提升,确保项目建设能够有可靠的技术支撑。混凝土施工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必须做好充分的施工环境分析,并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规划,确保施工质量可靠性。混凝土的技术实施方面,需要首先从混凝土配制材料的严格选用进行把关,同时对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进行科学的确定。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制工艺进行把控,通过科学技术利用,确保混凝土配制合理性,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就要及时的制定养护计划,为提升混凝土温度及抗拉性能做好铺垫,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升,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有很大的保障,所以,交通及土建施工中需要严格进行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把控。

3交通土建混凝土施工特征分析

无论是交通工程还是土建工程,其施工环境都是露天进行,且整个施工所处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工程建设很容易受到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工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外界因素干扰,进行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制定。对于交通工程而言,其跨度较大,可能需要混凝土的多级施工,且工序开展存在交叉性,所以混凝土的技术实施必须具有精准性且能够呈现一定的灵活性。土建施工后期耐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所以,必须能够结合具体工程特点,对混凝土的配置比例,浇筑及压实施工工艺、后期养护等各个环节的施工做好全面的质量管控,同时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交通及土建施工的顺利性和可靠性。

4交通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4.1做好混凝土的配置控制

混凝土质量如何,一方面取决于所用基础材料,另一方面就是配置比例的控制是否合理。混凝土各种材料的自身特征通过科学的配置比例控制,才能够体现整体的较强耐力和韧性。在混凝土的配制中,要合理进行温度的把控,因为温度控制不合理,将会使其中的水泥产生自身的凝结变化。同时会导致配置材料中矿物质自身的收缩而发生萎缩。混凝土配制比例确定后,要进行事前的实验分析,只有所混合的材料符合工程强度及任性要求了,才能严格按照标准比例进行大批量的混凝土配制。

4.2注意节点及缝隙连接处的钢筋连接处理

混凝土施工中,做好钢筋连接处的节点及缝隙连接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所用的钢筋型号有差异的情况下,对应的粘连方式也有区别。在交通及土建工程实施中,需要用到较多型号及规格的钢筋材料,且用于不同位置的钢筋材料其受力情况也不同,所以,必须合理进行焊接技术的确定,实现最大限度的焊接质量保障,这也是节约钢筋使用的有效途径。所有钢筋焊接结束后,要及时的做好检查,钢筋连接必须符合行业规则和标准,确保所有连接处理可靠性,才能提升混凝土后期施工质量。

4.3强化混凝土振捣及浇筑工艺控制

混凝土的振捣作业需要结合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特征,采取较为稳定的振捣方式。一般而言,振动台的选用是针对预制结构较小的情况。振捣作业必须保持一定时间,确保预制结构能够得到有效的密实。混凝土固化程度如何与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水准有很大关系。为了确保混凝土能够很好的粘合,需要确保浇筑过程的连续性。在操作上,要合理利用不断涌现的混凝土进行已浇筑部分的压力施加,确保新旧混凝土能够很好地粘合在一起。

4.4合理进行混凝土结构养护

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需要及时的进行养护方案实施。对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养护是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一般,混凝土模板拆除一周后就要即可进行养护。首先做好混凝土强度的检查,当强度符合要求了,要及时的进行伸缩缝的切割,使得混凝土路面伸缩性能得到提升,同时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混凝土结构养护要做好温度控制及水分控制,避免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水分及温度差异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

5提升交通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几点建议

5.1优化混凝土材料的压实技术

交通及土建工程实施中,所用混凝土材料压实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碾压技术及碾压施工温度环境。这就要求在进行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洒水处理的科学性,提升路面施工质量。同时,要结合道路宽度及压路机形状进行压路设备的选用,并坚持碾压长度的尽可能长,这样操作能够有效的降低对路面的损害。道路的压实处理需要先初压、再复压和终压,初压选用重量较小的碾压设备,确保碾压过程匀速,初压需要进行两次。复压所用碾压设备重量要大于初压很多,以提升复压的压实效果。在终压操作时,所用的是更大吨号的压路设备,碾压次数控制在5-6次。碾压过程要保持匀速,并杜绝碾压中刹车或者调头操作,确保路面压实的光滑程度和压实质量。

5.2重视混凝土路面滑模技术实施

在交通建设中,路面的滑模技术涵盖了混凝土铺设、传力杆插缝、较高强度的弯拉技术、路面的连续浇筑、路肩连体铺设等。通过在缩缝插传力杆,可以在确保路面铺设效率的同时,有效的降低钢筋的使用数量,从而有利于施工成本降低。但这项技术实施需要路面具有较强的平整性,才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施工稳定性。钢筋混凝土的铺装技术实施,可以很大程度上确保路面的平整性,同时能够确保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选用此项技术可以较大的提升路面施工效率,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对桥面部分进行铺装时,施工可能导致的材料损伤,实现更为可靠的总体道路施工质量保障。

5.3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管理

无论是交通建设还是土建施工,良好的工程管理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可靠性的保障,也是能够通过最低的成本投入实现优质质量建设的基础。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管理:首先,对所用的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对所用的水泥,骨料,矿物及添加剂等都要做好质量检查,从型号和规格上符合要求。其次,结合工程建设质量标准,建立贯穿始终的技术实施管理体系,并对各环节的施工效果进行及时的验收,确保项目实施全过程得到质量保障。并制定严格的工程实施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图纸的审核和技术的交底监督,确保所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都能够有章可循。施工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都应该有明确的管理责任,能够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总体工程建设过程的管理科学性。

5.4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设备管控

对于混凝土施工所用的设备及技术实施,要作为核心要点进行把控。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设备高效化的管理,因为所用设备性能及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工程实施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对设备的日常运行进行及时的养护,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设备的选用要按照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对应的型号和规格确定,确保所用设备的物理性能和硬件品质符合安全要求。并要考虑设备的先进性,能够随着工程施工需要进行灵活的技术调整。另一方面,对于施工技术管理来说,它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要从技术实施规范性和标准性进行监督。加强对关键技术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要从自身进行拓展性和灵活性的创新,只有技术标准更加规范和精准,才能够符合工程建设效率提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