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分析软件

统计分析软件

时间:2023-06-07 09:09: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分析软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分析软件

第1篇

关键词: SPSS统计软件 日常教学统计分析 应用

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仍然是判断学生成绩好坏的重要手段,教师常需要进行诸如考试成绩等的统计分析,但是从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到记录整个过程一般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难以及时获取反馈信息用于适时调控教学。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SPSS统计软件能够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可以轻松进行总分、平均分计算等多种数据统计和分析,方便快捷。下面就以高三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为例,介绍该软件在日常教学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1.数据输入

启用SPSS,软件将自动打开数据编辑窗口,单击“Variable View”,切换到变量视图窗口,视图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变量的各种属性,如名称(Name)、类型(Type)等。在前五行的中分别输入变量名姓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设置各变量的属性:将姓名变量的类型变为字符型(string),其余均为默认值。单击“Data Variable”,将窗口切换回数据视图,在各个变量中输入相应的信息和数据。SPSS软件也可以直接读取Excel、SAS等格式的文件。选择菜单【File】【Save】,在弹出的“Save Data As”对话框中选择适当的保存地址。

2.数据统计及分析

2.1数据的简单描述

执行【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出现“Descriptives”对话框,选择语文、数学等七个变量至右边“Variable”空框中,选择“Save standardized value as variables”。单击【Options】,出现“descriptives:Options”对话框,单击【OK】,系统就会弹出SPSS的结果浏览窗口,得到所有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变量的样本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标准差、方差、全距等常用的统计量。

Descriptive Statistics

2.2绘制直方图

统计指标只能给出数据的大致情况,而直方图则更加形象直观。执行【Graphs】【Histogram】【Display normal curve】,系统弹出绘制直方图对话框,将“语文”选入“Variable”选择框内,单击【OK】按钮。此时结果浏览窗口内会绘制出如下直方图:

2.3排序

执行【Transform】【Rank Cases…】,弹出“Rank Cases”对话框,将左边选项中需要排列的变量选入右边“Variable(s)”空框中,如“语文”;“By”框是用来选择分组变量的,如“班级”,将班级作为分组变量选入“By”框;“Assign Rank 1 to”单选框组是用于选择将秩次赋给最高分还是最低分,这里选择“Largest value”;【Ties】钮用于定义相同值的处理方式,这里选择默认平均值。单击【OK】,系统就会在数据编辑窗口中建立一个新变量“r语文”(即原变量名前加r),取值为学生的语文成绩在班中的排名。

2.4频数分析

平常教师对成绩的统计,除了计算平均分外,还需要观测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在SPSS软件中,这项工作可以通过重新编码和频数分析两个操作来实现:

执行【Transform】【Recode】【Into Different Variables…】,在对话框中,将左边列表框中的语文变量选入右边的“Numeric VariableOutput Variable:”框中,并在“Output Variable”框中输入“Name”为“语文2”。单击【Change】【Old and New Values…】钮,出现“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Old and New Values”的子对话框,在左边“Old Values”方框中选择“Range”,在下面的两个空格内分别输入130、150;在右边“New Value”方框中选择“Value”,在后面的空格内输入1,然后单击【Add】按钮。重复此操作,分别将110―130分转为2,将90―110分转为3,将70―90分转为4,将低于70分的转为5,输入完毕后,单击【Continue】按钮,再单击“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对话框中的【OK】按钮,数据编辑窗口中就会出现“语文2”新变量,完成对语文成绩的重新编码。执行【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出现“Frequencies”对话框,将左边框中需要分析的变量“语文2”选入“Variable(s):”空框中。单击【OK】,结果输入窗口就会呈现学生语文的各分数段人数分布,以及各种百分数。

语文2

2.5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考试结果分析中,教师一般会用平均分高低来简单比较各班的成绩差异,SPSS软件的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可以对此进行更科学的统计分析。例如,用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班学生的化学和数学成绩是否有差异:

执行【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选取数学和物理变量进入右边的“Test Variable(s)” 空框中,选取班级为分组变量,进入“Grouping Variable”中,单击【Define Groups…】按钮,在“Group1”“Group2”后分别输入1、3,单击【OK】,就会输出统计结果。

Group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利用SPSS软件还可以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可用来验证“数学成绩好的同学物理成绩也一定好”这样一个命题是否成立。

3.结语

SPSS软件为教师实施教学测量手段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如何运用SPSS软件更好地来分析教学测试结果,还需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于水华,郑任儿.浅谈SPSS在教育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教育信息技术.

[3]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第2篇

§1.1 应用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涉及到的技术

§2.1 XML和DOM简介

§2.2 ADO简介

§2.3 ActiveX简介

第三章 系统及需求分析、系统规划

§3.1 系统的整体需求

§3.2 系统的概要设计

一、 数据交换内容范围

二、 建立财政数据库

三、 数据初始化

四、 每日或指定时间自动或强制数据交换,并更新财政数据库

1、 自动交换的数据传递过程

2、 交换过程殊事件的处理

3、 让用户可以定义事件执行过程

§3.3 系统的总体规划

一 (DNMessage):通讯模块

二 (DNMsgViewer):通讯监控模块

三 (DNSqlDistill):数据提取模块

四 (DNSqlStorage):数据存储模块

五 (DNUsers):用户管理模块

六 (DNftCoding):编码维护模块

七 (DNftModify):登记及入、退库数据修改模块

八 (DNftMerge):数据合并模块

九 (DNftQuery):查询统计模块

十 (DNftLog):日志模块

§3.4 系统的功能框图

一、功能模块划分

二、系统实现模块划分

三、应用程序模块间关系

第四章 系统设计和实现

§4.1 数据库设计

1. 税务登记表(SWDJ)

2. 企业属性表(QYSX)

3. 编码对应表(BMDY)

4. 企业入退库信息表(RTK_MX)

5. 各种基础编码表

6. 临时表

7. 数据库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2 数据存储模块

4.2.1模块综述

4.2.2 临时表设计

4.2.3 XML数据的读取和写入临时表

4.2.4 数据存储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1. 国地税入库信息存放流程图

2. 国地税退库信息存放流程图

3. 国地税税务登记信息存放流程图

§4.3 数据合并模块

4.3.1 模块综述

4.3.2合并的规则

4.3.2 数据出错处理

4.3.4 临时表

4.3.5 主要过程和函数的设计

§4.4 数据检索模块

4.4.1控件综述

4.4.2界面设计

A.单个企业税务登记查询

B.多个企业税务登记查询

C.入退库明细查询

D.复杂查询

4.4.3 查询详细设计

4.4.4 具体函数,过程及其功能

点击查看全文

第3篇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刻理解统计学课程的基本内涵和基础理论,并能够灵活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统计学发展的趋势[1]。在这样的趋势下,《管理统计学》课程不仅要强调基础理论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思路及实践指导。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的能力[2]。因此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阐述清楚管理统计学各种方法的实际应用背景与其所解决问题的定位与对象,在此基础上强化基础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选择相应案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与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统计学思想,以及统计方法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工具,并能够综合运用统计理论与其他经济、管理理论进行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a、统计软件SPSS上机操作的能力;

b、利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

c、面临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

d、解读软件处理结果并支撑实际决策问题的能力。

2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先导课程基础薄弱

管理统计学的先导课程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般学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开设学期为大学二年级上学期,而管理统计学的开设学期为大三下学期,两门课程教学间隔时间较长,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管理统计学课程时,对于概率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少有印象,造成对管理统计学中的一些知识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例如假设检验部分内容,统计学需求得显著性P值,而P值的计算方法则是属于概率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知识点衔接不上造成很多学生学习统计学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2.2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手段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3]。教师通过讲述、课件展示的方式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位置。虽然能够教师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将知识系统、全面地教授给学生,但是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达不到要求的教学效果。另外一些统计分析方法,需要大量数据,并且计算较为复杂,因此讲解难度较大, 而且无法连贯下来。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平铺直叙,不结合案例讲解[4],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从而降低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

2.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不会通过计算机手段,使用相关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就没有了用武之地[5]。而很多院校的统计学教学缺乏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虽通过课堂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了一些数据统计分析方法[6],却没有掌握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的工具和手段,常常只会手工运算, 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 就只能纸上谈兵。缺少实践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使得不能利用一些成熟的统计分析软件去求解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并能正确地应用。

3 教学改革研究

3.1基于案例驱动式的理论教学

在进行管理统计学知识点讲解时,以一个真实的统计分析案例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从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预分析、统计制图、统计制表、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到回归分析,对每一个知识点都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理论知识为案例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案例分析是对理论知识的升华。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时,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统计结论。这种案例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统计分析研究的思路。

3.2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的模块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教学,对于非统计学专业,可采用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SPSS进行实践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根据统计分析软件的结构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例如可分为数据设计及录入模块、数据整理模块、统计描述模块、统计分析模块、统计建模模块。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案例数据进行演示,让学生对于统计分析的过程的阶段化有更深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将调查所得的信息转化为SPSS可处理的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获得更深层次的数据认识,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潜在的规律和特征,从而为统计决策提供依据。

3.3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增加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自由组合3-4人为一组,完成一项统计分析研究。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热点,以统计学课程和理论知识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收集的的数据描述转换为数据文件,然后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统计建模,最后总结设计过程,整理课程设计的书面材料,撰写并提交一份统计分析报告。通过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统计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利用统计分析结果达到决策支持的能力。

4 教学改革的实施

我校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于信管专业学生的要求为:要具备信息获取、组织、分析的能力,就必须学习统计学相关的知识。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中,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基础,统计学中的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也是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统计学在信管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此制定了教学改革后的《管理统计学》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

第4篇

关键词 旧件 Excel 应用 统计分析 改进

中图分类号: G470 文献标识码:A

Microsoft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为Windows和Apple 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而编写和运行的一款试算表软件。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在质量分析改进中起到相当重要的左右,针对市场旧件的统计分析中也有广泛用途,下面根据市场三包旧件的控制、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讨论。

一、针对服务信息上报过程中的审核应用

1、针对已经发生的售后服务信息建立资料库,主要指针对产品信息、用户信息、该单据的服务信息、故障信息、费用产生信息等进行登记存档,同时有备份可以进行核查。

2、从服务的产生到服务终止后的正常使用,用户出现问题――上报故障信息――信息登记(包括周期审核)――信息传递到服务人员――准备工具和相关备件――出门到达服务地点――整个服务过程――服务前后的服务人员和用户的联系及交流。针对关键点设置审核项目。

3、自动审核过程提示设置应用到的Excel相关函数和公式:

信息提取类:Right ( string, n );Left( string, n );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

重复出现类: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问题信息提示类:IF(NOT(ISERROR(MATCH(text, table_array ,0)))=TRUE,“提示内容”,“”)

二、针对服务旧件中服务区域、故障模式、产品型号、使用周期分析应用

1、在统计的信息库中,针对性的服务旧件中服务区域、故障模式、产品型号、使用周期进行统计,在基础数据制定时针对服务区域进行划分、故障模式分类制定、产品型号登记记录并对产品的改进过程有相关提示、使用周期计算单列(针对生产时间、保养时间、维修记录和更换记录等进行统计分析);

2、信息提取,应用上面提到的Excel相关函数和公式进行提取需要统计分析的基础数据,建立报表基础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等Excel项目操作。得到相应的报表进一步数据,添加“累计比例”项目。到此,报表基础数据制定完成。

3、应用“排列图法”筛选前80%的问题点,针对前80%服务区域、故障模式、产品型号、使用周期的问题再进一步应用“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重点进行改进推进。

三、针对市场三包内旧件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

1、根据上面提供的“故障模式”分析情况,可以把基础数据库中的产品根据产品型号、生产时间、故障模式等进一步分析,找到操作人员、机器、物料、规章制度、操作使用环境等方面的相关问题点,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分析。

2、针对日期的Excel函数应用,DATEVALUE(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年”& 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月”& MID(text,start_num,num_chars)&“日”);应用该函数针对需要的基础数据库提炼出需要的信息数据,再使用Excel中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需要的报表基础数据。

3、可以对产品生产时间、故障发生时间、整件使用周期等进行“排列图法”筛选前80%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用“柱线图”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周期内的数据统计过程中可以应用到Excel函数,COUNTIF(Table_array,“>= start_num ”)-COUNTIF(Table_array,“>= num_chars ”) ,可以对start_num和num_chars区间额数据数量进行汇总。

4、针对80%的问题点再进一步应用“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重点进行改进推进。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市场旧件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数据库的建立、针对指定范围数据应用Excel进行分析介绍,体现了Excel软件在日常市场三包旧件的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在质量改进从信息采集、基础信息库的建立、针对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售后服务信息管理人员、旧件管理人员和质量改进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借鉴,在日常的市场信息采集、信息库维护、指定信息分析统计等方面可以有的放矢,针对性掌握和应用。

(作者单位:侯二红,青岛东洋热交换器有限公司;张勇菊,青岛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毓芳,郝凤主编. 质量分析 质量改进与统计技术.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3

第5篇

《经济分析与SAS》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1],我校是那时国内少数几个引入SAS软件从事《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辅助教学的高校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分析与SAS》课程的开设范围和层次由最初的统计学专业扩展到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由本科教学扩展到研究生教学。为了开设这门课程,我们投入了许多,不仅购买了正版的SAS软件,而且还进行了实验室建设和相关师资培训。这些成本构成了开设SAS类课程的高校进入壁垒。时至今日,SAS类课程的高校普及率还很低。作为为数不多的开设该类课程的国内高校,我校《经济分析与SAS》的教学状况如何?当前面临着哪些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将首先系统梳理该课程开设的沿革历史,然后在其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课程教学发展沿革

我校《经济分析与SAS》课程的发展历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阶段[2]:

(一)学习阶段

SAS软件是一个集成化的大型统计分析软件。该软件由于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自推出以来已受到众多用户的广泛好评和青睐。但该软件购置成本高,又没有汉化,所以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是20世纪90年代后。1998年,我们参加了由北京大学主办的首届SAS软件培训班,初步接触了SAS软件,并购置了由SAS公司推出的中国高校计划优惠版SAS软件,功能模块虽然不多,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初步尝试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中增加SAS辅助教学

作为统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像《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抽样估计》等课程,在没有SAS软件之前,我们只是在《回归分析》中借助当时还比较适用的TSP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1999年开始,我们借助SAS软件在相关课程中逐步增加了辅助教学课时,尝试着运用SAS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应该说这一尝试在当时国内高校还是不多的。经过尝试我们发现,以往较繁琐、难以理解的理论推导通过与SAS软件和实际问题的结合变得非常实用,而且结果也非常直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也使教师能通过更直观的形成讲授有关统计理论,使教师在理论讲授时能更加得心应手。

(三)尝试开设《经济分析应用软件SAS》

随着SAS软件在相关课程中的辅助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也由于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探索,2001年,我们在统计学专业中率先开设了《经济分析应用软件SAS》课程,目的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SAS的能力。由于最初开设该课程只有32学时,所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SAS软件,以便为其他课程的辅助教学打下良好的应用基础。应该说这一思路是好的,但由于主要介绍SAS软件,应用不多,使得学生学习目的难以把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开设《经济分析与SAS》课程

从《经济分析应用软件SAS》转变到开设《经济分析与SAS》课程,虽然字面上区别不大,但侧重点却有了较大的改变。《经济分析应用软件SAS》侧重于软件介绍,而《经济分析与SAS》课程则侧重于经济分析,SAS软件只是手段,也就是说,该课程更强调应用SAS软件手段和统计学方法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另外教学时数也有了较大调整,从32学时调整到56学时,以保证在应用SAS软件之前要能基本掌握SA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实践,我们感觉到该课程不仅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专业范围从统计学专业扩大到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

随着对《经济分析与SAS》课程认识的加深,以及《经济分析与SAS》在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校经济学、金融学专业从2004年开始也开始开设该门课程。在授课中,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要,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要求相对较低,课时也相对较少(48学时);对统计学没有降低要求,课时仍然为56学时。另外,统计学专业在《多元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等相关课程中还有相应课时保证该专业学生能够更多地掌握SAS软件及其应用。

(六)学历层次从本科教学扩大到研究生教学

2001年,本课程率先在我校统计学专业中开设。鉴于该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性,2004年经济学、金融学专业也相继开设了该门课程。继2003年在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多元统计分析与SAS》课程之后,该课程逐渐向其他相关研究生专业推广。目前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研究生都开设了该门课程。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分析与SAS》由最初的SAS学习到后来的研究生课堂教学,发展日臻完善,但其面临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SAS软件本身面临的挑战。SAS功能强大而且可以实现自由编程,备受高级用户的青睐,但同时它带来的问题是一般用户难以掌握。在平时我们安排学生上机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SAS程序不太容易写,很容易出错,哪怕在程序中出现一个小小的错误,找到并改正这个错误比较困难。SAS数据管理也是非常强大的,例如可以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管理,但学习掌握它却需要很长时间。SAS软件能够从事回归分析、生存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聚类分析等各种统计分析,但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有序和多元logistic回归以及稳健方法等内容难以实现和掌握。在所有的统计软件中,SAS有最强大的绘图工具,SAS/Graph模块专为绘图设计,但图形制作主要使用程序语言,不易掌握,并且绘出的图形没有其他软件如STATA绘出的美观。

二是SAS软件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这一问题可能更为重要,限制了一些使用SAS软件从事经济分析的专业范围。在我校,虽然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均开设了《经济分析与SAS》这门课,但由于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专业特点原因,SAS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经济学专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而金融学专业研究则集中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这使得计量回归分析成为了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而这仅为SAS软件中的STAT和ETS模块,其从事计量回归分析的专业化程度远没有Stata、Eviews等计量软件表现卓越。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浏览一下AER、JPE等国际顶尖期刊,无论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还是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Stata软件使用率极高。Stata软件是国际主流计量软件,在计量分析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远高于SAS软件。因此,对于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经济分析与SAS》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SAS软件具有比较优势的数据整理、数据挖掘和高级统计分析等方面。然而,目前的教学大纲内容仅是基本的数据处理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离理想的课程内容设置还存在差距。

(二)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经济分析与SAS》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三点改革思路:

一是强化学生SAS基本编程能力的训练。SAS学习的最初困难在于其编程,但SAS处理数据的高度灵活性也在于其编程。因此,学好SAS必须先要掌握SAS的基本编程。我们一开始学习SAS编程时感到十分困难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也不必垂头丧气,只要坚持学习下去,能够熟练掌握SAS基本编程,接下来它将为我们随心所欲处理统计数据带来便捷。

二是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理论水平。除了统计学专业以外,我校开设《经济分析与SAS》这门课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学生对于一些比较实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得很少。在各自的教学培养计划中,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仅开设了《统计学原理》这门课,而这门课仅仅涉及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描述性统计,对于高级统计学理论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对应分析以及层次分析法等并没有涉及。

三是突出SAS软件在不同专业领域运用时的针对性。对于非统计学专业,SAS教学应该强调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统计数据整理涉及SAS编程,统计数据分析涉及多元统计理论的SAS运用。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经济学、金融学等非统计学专业,我们应该注重SAS/BASE和SAS/STAT模块的教学。其中,SAS/BASE是SAS系统的核心,承担着数据和用户环境的管理以及用户语言的处理,调用其他SAS模块。除了本身所具有数据管理、程序设计及描述统计功能以外,SAS/BASE还是SAS系统的中央调度室。另外,SAS/STAT是最为常用的统计分析模块,覆盖了所有实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多个过程可进行各种不同模型或不同特点数据的回归分析,如正交回归、响应面回归、logistic回归、非线性回归等,且具有多种模型选择方法。可处理数值型、有序和属性数据,并能提供各种有用的统计量和诊断信息。尤其是在多元统计分析方面,SAS/STAT为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提供了许多专用过程。

第6篇

关键词:CACE测试 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57-03

1 引言

广东省在充分顺应语言测试领域的新趋势果断采用先进科学测试手段的基础上率先推行计算机化高等职业英语测试(曾用强,2012),以期客观全面反映教改成效并有效监测改革后教学理念方法等的功效,起到良好的测试反拨效应(甘利,2012)。本研究的依据是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亓鲁霞,2011)。语言测试的实践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在考试总结阶段要做的,就是要从考试得出结果反馈。这里包括三步工作(李筱菊,2001):评定分数、统计分析分数、解释分数。分数包括等级、名次或考试结果的其他表示形式。这三步工作,第一步是得出分数,即从受试者的答案行为中得出分数;第二步是计算分数,即把分数与分数之间(也就是受试者与受试者之间、受试群与受试群之间)、考试各部分之间等等关系整理清楚;第三步是解释分数,把分数所表征的是什么解释清楚,即说明分数与要测试的能力之间、所测试的各种能力之间、所测出的能力与所期望的能力之间等等的关系。CACE测试后需全面系统科学地得出精密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但现有的全国全省大型考试中,考试机构在试后仅提供考试成绩或授予考试证书,没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展示平台。故本研究开发网络版软件“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以自动生成所有统计分析结果。本软件能提供所有考生听力、阅读、写作等职业能力的量化分析。教学管理者可宏观监控教学;教师和同行可相互切磋,有的放矢;受试者可获得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个性化信息反馈。

2 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的设计实现

(1)笔者设计的“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的软件架构图,如图1所示。本软件由前台用户使用部分和后台数据库管理部分组成。以下仅述前台用户使用部分。

如图1所示,“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包括四个模块,即模块一“各院校成绩对比”、模块二“总成绩综述”、模块三“各专业类别(文理工商艺)成绩对比分析”和模块四“个人成绩分析”。四个模块分别下设若干子模块,实现相应功能,具体见图1。这四个模块分别成为四类用户的入口,分别向四类用户开放使用权限。四类用户即“教育厅和教指委领导”、“各学院主管”、“任课教师”、“学生”。借此软件,教育厅和教指委领导进入“各院校成绩对比”入口,可全面了解全省的考试汇总情况以及所有参加当次CACE考试的院校之间的各种比较情况;学院主管即某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或教务处领导进入“总成绩综述”入口,可了解本校考试的总体情况以及和其他院校的比较和差距;任课教师进入“各专业类别(文理工商艺)成绩对比分析”入口,可了解自己所任课班级的考试情况以及与全校其他班的对比情况;学生进入“个人成绩分析”入口,可了解本人在本次考试中情况以及与本班或本校其他同学之间的比较和差距。此外,本软件还设有管理员入口,供管理员全面维持整个软件的正常运行和处理后台数据的操作。

(2)全程指导软件开发工作的软件架构图中,对应各功能的数学公式繁多,仅举模块一“各院校成绩对比”中比较所有院校的成绩需用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公式为例,如表1所示。

(3)本软件的开发环境设计为:LAMPS(Linux+ Apache+MySQL+PHP+SVN)。开发框架是在基于Zend Framework 1.8 的三层MVC结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开发工具软件包括UltraEdit,Dreamweaver。

(4)成功开发的网络版“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登陆网站http://,即可访问。软件页面繁多,仅举一例以说明。如用户“教育厅和教指委领导”进入模块一“各院校成绩对比”,点击“比较所有院校的成绩”,可查看某次全省参加CACE考试的若干所学院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性,如图2所示。

本软件可推广CACE测试后相关工作,用以分析试卷成绩统计。本研究分析与利用受试者由考试机构所组织的并按高职英语考试大纲要求所设计的CACE测试,综合检测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本项研究不仅为各受试学校受试者提供考试成绩,对全校甚至全省的高职公共英语质量进行科学量化的分析、跟踪与监控,还可对每位考生的英语具体技能如听力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特殊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监控。学校(或省)主管通过此系统,可以查看出某校(全省)某系甚至某班某个学生某个教师量化的教学效果,从而可以对英语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的监控。各个系(部)对每个学生及教师进行微观监督,教师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施教,改进教学,提高整体英语水平。本软件是广东省内首创的基于语言测试理论研发出专门针对CACE测试的统计分析系统,在网站软件中移植并完善相关算法源代码,实现了网站系统自动生成与SPSS相同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对测试成绩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为高职英语教育提供了科学规范的评估测试系统。本测试分析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复用性强、易推广。本软件进行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将成为学生个人化的信息反馈获取的基本保障和理论来源。

3 后续研究设想

高级职业英语测试已在全省范围展开和普及。虽然教改课改成效显著,但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整套改革体系,使其日趋成熟并有效服务于当前高职英语教育改革发展之需,仍有后续研究空间。如,每位学习者还希望能经常获得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个人化信息反馈,譬如学习诊断报告,学习者图像描绘,学习进程路线图,成就报告等,又想随时得到基于个人不断变化情况的学习指导,譬如针对个人的辅导,材料或方法介绍,迄今学习的总结和往后学习的处方性意见等(李筱菊,2001:436)。但上文提到的“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虽实现了CACE测试后成绩统计分析展示平台的功能,却没能实现为学习者提供详细英语学习诊断报告的功能,仍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对新测试应提供更多更具体更精确的关于考生知识和能力掌握信息的期待和要求。为实现英语学习诊断报告功能,笔者后续研究将致力于“高级职业英语测试诊断书”的研制。笔者设想将“高级职业英语测试诊断书”模块,设计为前文阐述的已成功开发的“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的第五个模块,即增设这一模块。访问权限向前四个模块的所有用户开放。

“高级职业英语测试诊断书”模块的研制主要是通过引入测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工具,即将诊断分类模型DCM(Diagnostic Classification Models)应用在英语听力、阅读及写作理论、教学以及考试信度与效度方面(陈芳,2011)。所有该类模型的目的都是为了将被试分类,并提供详细诊断信息,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各领域。DCM的原理是直接计算每个考生掌握每项技能的概率,如将每道题所考查的技能点按Q矩阵排列,根据不同的假设选择相应的诊断模型,经过特定软件(Arpeggio,M-Plus)运算最后得出每个考生的详细诊断信息表,如哪些技能已掌握,哪些技能还未掌握,哪些技能因数据信息不足无法判断是否掌握。这种从测试结果中挖掘更多精准的反馈信息来指导教学和测试工作的方式,大副提高了测试的效度和效率,符合教育要高效节能的新趋势(甘利:2012)。

“高级职业英语测试诊断书”模块的研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资料数据搜集准备阶段,包括诊断模型软件Arpeggio的获取;向测试命题组索要考题设计时的综合技能列表;鉴于理想的考点和学生实际运用的技能点有所出入,需要结合一些调查手段例如分析若干位学生的有声思维,参考几位专家的意见以及评估模型拟合度(goodness-of-fit)和相关参数。经反复调整,最终确定高级职业英语测试测量的所有技能并将这些技能点作Q矩阵分析汇总;现有的外语能力标准的搜集,确定10名将参加当年CACE测试的受试,建立考前和考后档案报告。(2)抽取当年参加CACE测试的1000份学生答卷,不含之前确定的10名受试,考生的回答和Q矩阵一起输入Arpeggio软件进行运算(陈芳,2011)。考生的回答同项目反应理论中一样赋值。正确的回答标为1,错误的回答标为0。对1000位考生答卷的分析决定了所有考题的相关参数,即考题难度、区分度等。基于这些参数,将10名受试的能力测量简化为数据代入,即将已获得的考题参数和这些学生的回答输入诊断分类模型的定义公式中,直接计算他们掌握每项能力的概率。最后得出个人报告样本,即10名被试的各项技能掌握程度的诊断书,然后通过对比这些被试的档案与被试的自我评价及对其老师的调查问卷结果,可以判断高级职业英语测试的诊断准确性。

4结语

本研究保证了对测试结果解读和使用的科学性严谨性,为今后类似大型考试的结果分析运用提供了参考范本,对学生CACE测试后的进一步学习指导工作发挥巨大的引导作用。教学管理者可对考试进行宏观监控,了解全局;教师可了解自己及同行所任班级学生的考试情况及教学反馈,学生可相应调整学习策略方法;能提高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对高等职业英语的发展需要。笔者后续“高级职业英语测试诊断书”模块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CACE测试的命题、课改教改的各个环节,直接服务于测试对教学教改的良好反拨效应和教改课改的实效性,可直接检验教改课改是否达到应有的深度和效度。

(本文是笔者副主持的2009年广东省教育厅基金项目《高等职业英语》测试统计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践(Yyjg-201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芳.诊断分类模型:测试领域的新工具[J].外语教学理论于实践,2011(02).

[3] 甘利.语言测试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向[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

第7篇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扭曲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数量的方法论科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应用性;既有归纳方法论,又有演绎方法论。目前,统计教学仅仅注重了课堂讲授,偏重于定性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在制定教学目的时,较少考虑到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引导学生在专业中对统计学加以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也很少根据专业的需要设置,而是由任课教师依据教材、课时而定。如果统计学教师不清楚该专业统计学原理的前期及后续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该专业对统计学的需求情况,不同专业采用一成不变的、陈旧的教学内容,学生听起来乏味,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学的教学,普遍仍局限于课堂讲授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属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本理论、轻实践活动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注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很少做到把原理与统计分析方法在各专业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讲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未得到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使用统计软件的能力相当缺乏,甚至有的还未用过任何统计软件。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停留在对统计学概念、公式、方法和理论的粗浅掌握上,却无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不期望学生利用它来解决其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不知道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其实,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只有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显示出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统计学博大精深的分析方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只注重利用功能较弱的统计软件。传统的教学都是采用“粉笔+黑板”,但统计学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要让学生参与,这时采用传统的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又妨碍了统计软件的学习与应用。统计学的软件有很多,从功能较弱的如Excel到功能较强的SAS、TSP,都为统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但是教师却并未对其加以充分利用。作为统计学教师,要想站在学科前沿,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一至二个统计分析软件,倘若对数据的处理仅停留在功能较弱的分析工具上,必然会限制其教学能力,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会限制自身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影响研究成果的规模和档次。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探讨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作为认识和探索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的重要方法和工具,在社会经济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强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统计学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实验教学,提高计算机应用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统计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从目前统计学教学的不足可以看出,过去理论性和描述性的传统型统计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培养人才的需要,学生普遍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方法并没有真正掌握。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统计实验教学,构建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成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根本途径。统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模拟数据搜集整理。数据是统计分析的对象,搜集整理数据是进行统计过程的基础阶段。这一方面需要锻炼学生对数据的洞察力,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统计数据,建立各自的“统计数据信息库”,为下一阶段的统计分析打基础。从数据本身计数的来源看,统计数据最初都是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实验。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这是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别人的调查或实验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二)统计软件包应用于统计分析。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统计软件包是其核心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使学生对Excel电子表格、SAS、SPSS、SYSTAT等软件有详细的了解。

(三)实验课程体系。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在统计学课程中,有必要开设实验教学的主要有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市场调查技术、统计信息处理(统计软件)、数据挖掘技术、质量控制、决策支持系统等。构成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三大模块具有相当强的关联性。其联系主要体现在运用上,特别是针对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软件以及侧重点上。

三、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结合专业制定教学目的,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能孤立地制定,而是要在明确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满足本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取舍,同时将提高学生的统计素养纳入到教学目的当中。在教学中,应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关心或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作市场调查。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大学生们感兴趣的就业情况、手机拥有率或逃课情况等展开调查,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调查问卷设计、资料搜查、整理和分析,指导他们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资料开展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设计问卷、对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等基本统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进行分析的调查研究能力。

(二)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师生互动、同学互动的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互动式教学方法提供有力的设备支持,它不仅可以演示、分析篇幅较长的实际统计资料,使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更生动清晰,而且可以介绍一些基本的统计软件,促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现代信息处理手段,从而强化其阅读、理解运用统计资料的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理充分地使用统计软件。

首先,选择统计学中适当的内容,利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系统把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进行集成,通过计算机向学生讲授课程的内容,其中包括引入新概念,讲述基本原理,分析论证新问题,大大丰富了信息的表现力。课件能起到增大课堂容量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能大大缩短演示图表、统计计算的时间。

第8篇

由于当代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承载信息的数据动辄成千上万,因此,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即使有丰富的数理统计知识,如果没有计算能力,也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统计计算都能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加以完成。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积极性。在现有的统计软件中,EXCEL软件被广大的统计工作者和非统计工作者使用,由于其具有的普遍性、操作方便、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众多非统计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的首选。

它提供了从函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Excel为用户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直方图、回归、抽样、假设检验等,能较快完成表的制作、统计、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在使用时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便会使用相应的函数,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结果。在设计数理统计学教学内容时,依据Excel的各种数据分析功能可方便地将相应的Excel软件具体操作步骤设计到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二、EXCEL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一个决策问题。教学案例是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实际调查后所作的客观书面的描述,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统计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理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图散点图对数据产生基本认识,使学生掌握对数据特征的初步判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实现预测和控制,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下面我们以具体例子来演示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如何使用EXCEL。某大型牙膏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拓展产品市场、有效地管理生产数量,公司董事会要求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调查,找出公司生产的牙膏销售量与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出在不同广告费用下的销售量。为此,销售部门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过去30个销售周期(每个销售周期为4周)公司生产的牙膏的销售量和广告投入费用,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用EXCEL作散点图

散点图的画法:将广告费用和销售量输入到OF-FICE2007版本的EXCEL数据框中,选中所有数据和数据名称,点击“插入-图表-散点图-仅带数据标记的散点图”,进行适当格式调整,即可生成散点图1:

(二)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EXCEL2007软件,通过加载宏,启用公式分析具箱。在EXCEL2007中选中所有销售量数据,点击“:数据-数据分析-描述统计”,在描述统计框的输入区域确定分析数据的范围,选中“汇总统计”复选按钮,然后确定,即可得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平均值:8.383,标准差:0.124,中位数:8.390,众数:8.750,标准差:0.681,方差:0.464等。

(三)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预测在不同广告投入下牙膏的销售量,可以对销售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选择广告投入为自变量,销售量为因变量。在EXCEL中,将广告投入数据放入第一列,牙膏销售量放入第二列,点击“数据-数据分析-回归”,在“Y值输入区域”输入“$B$1:$B$30”,在“X值输入区域”输入“$A$1:$A$30”,选中“残差图”复选按钮,点“确定”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统计结果,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回归系数的估计,残差图等。结果如图2所示:

三、结论

第9篇

【关键词】食品专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板书与多媒体式教学相互独立

目前,在教授这门课的教师群体中,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以年长教师为主的板书式教学和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多媒体式教学。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公式、演示和解释上,这一过程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老师在花费大量精力备课、授课后,由于在板书冗长复杂的公式、抽象难懂的原理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时间,而课时又是有限的,使得供学生思考的时间被压缩,便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年轻教师为主的多媒体式教学,主要是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达到教学目的,鲜少借助板书。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负担,但是备课(制作PPT、视频等)的过程还是很费精力的。此教学模式存在内容分布不合理的问题,一张PPT上如果布满大量文字,学生往往目不暇接,且无法抓住重点。在这时,大部分学生会采取拍照记笔记的方法,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没有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且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很少,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用性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本身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数理统计学及概率论等理论知识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是食品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2]。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侧重点一般是在“统计分析”上,对“试验设计”这一环节没有足够重视。而教学方式也大多采取灌输式教学,通过理论系统的教学试图让学生掌握本课程,这样只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无益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即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的提升。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会导致学生学习了该课程后,对书中的理论有所了解,但是遇到与食品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时还是一筹莫展,正所谓“纸上谈兵”。

1.3统计软件的普及和介绍不足

本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繁多复杂的公式和多步冗长的计算过程。如果还是按照用计算器来进行手工计算分析的传统方法,学生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答问题,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挫。而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完成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工作已是常态,极少使用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现在食品行业的科学研发工程和生产工艺优化,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必须借助合适的计算机统计软件才能做到有效且高效地完成任务。因此,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统计软件的普及和介绍不足,会导致学生用传统的计算机手工计算方法解题时产生厌学心理,也会削弱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可采取的改革措施

2.1融合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单一的黑板板书教学或者多媒体式教学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到二者兼顾。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在课件中借助一些图片、视频甚至音频让抽象、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在课件中插入一些趣味性的动画和图片,能够起到舒缓课堂紧张严肃的气氛,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的作用。当讲到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强调,这样做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利于学生记录笔记和总结。黑板板书主要是用于突出教师授课的重点部分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将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降低了传统模式中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整版板书的负担,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2.2开设相关统计分析软件的上机实验课程

目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还是以常见的软件分析为主,而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计算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3]。现代食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有能够利用SAS/SPSS等分析软件中的一种或几种辅助完成食品保藏、品质变化等过程中的数学模型构建问题这一条。因此为了强化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需要开设相关分析软件的上机实验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使用分析软件的能力。国际学术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用SAS/SPSS处理过的结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可不必说明算法[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SAS或SPSS统计软件中的一种,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在计算机上操作,增强学生对统计分析过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检验学习成效的—种重要手段[5]。而传统的评估方式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和使用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能力的考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很少。这就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倾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也让学生将复习重心放在概念、原理和公式上以此应付考试,却忽略了对于最重要的实践能力的掌握。为了改变学生上课不认真、一到考试就临时抱佛脚的风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如下改革:学生期末成绩=平时成绩10%+课堂测验10%+上机考试40%(考察实践性较强的试验设计和软件操作)+期末考试40%。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早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第10篇

随着SPSS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它将对教育科研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SPSS软件的特点,探讨了SPSS技术在教育科研中处理复选题的两种方法,提出了利用SPSS进行复选题分析的操作步骤,为减少研究人员的统计工作量、提高教育科研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案。

关键词

SPSS软件 教育科研 复选题分析

SPSS技术能为开展各种教育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有些教师和研究者还沿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或者利用计算机电子表格系统Excel进行统计分析。Excel是通过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者必须了解函数的功能和参数格式要求,使用起来有一定局限性。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应用软件,操作简便,好学易懂,简单实用。因此,将其应用于教育科研中,能简单、快捷、准确地得到统计分析结果。

一、SPSS软件的特点

(一)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它具有第四代语言的特点,只需告诉系统要做什么,无需告诉怎样做。除了数据录入及部分命令程序等少数输入工作需要键盘键入外,大多数操作可通过“菜单”、“按钮”和“对话框”来完成。

(二)具有简单、快捷、准确地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功能囊括了《教育统计学》中所有的项目,包括常规的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也包括近期发展的多元统计技术,如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并能在屏幕上显示如正态分布图等各种统计图表。

(三)集数据录入、资料编辑、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为一体。另外还具有方便的数据结口,能够读取及输出多种格式的文件。

二、SPSS软件在教育科研中处理复选题的方法

在教育科研的调查统计中,会有大量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具有较大统计困难的是对复选题的分析。利用SPSS技术统计分析这类问题有两种方法,主要操作过程和要点如下:

方法一:利用科克伦Q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它要求被检验的变量是双值型变量,因此在对多选题变量进行设置时,不被选择的选项记“0”,被选择的选项记“1”。目前,这种方法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比较多,这里就只提几个要点。做好数据准备工作之后,顺序点击AnalyzeNonparametric TestsK Related Sample,进入K个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对话框。在源变量框中点选需要统计的变量,将其置于Test Variables框中。在Test Type 栏中指定检验的类型为“Cochran’s Q”,并清空其他复选框。点击OK就可以得到相应选项选择人数的一个统计结果。如果想得到更详细的频度统计分析的结果,则顺序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Define sets,进入复选题变量设置对话框。在源变量框中点选需要统计的变量,将其置于Test Variables框中,并点选Dichotomies Counted value,并输入值:1,在name中命名,并点选Add,将其选入右侧对话框中,则完成了设置。接着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Frequencies,进入复选题频数设置对话框,在Mult Response Sets,将刚才设置的变量选至Table for框中,同时勾选Exclude cases listwise within dichotomies 以排除含有缺失值的选项,然后再点击OK即可得到统计结果。

方法二: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与前面的方法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在原理上有一定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对复选题选项变量设置值的时候,用1,2,…来标识选中的项,其他没有选择的项为空。在实际案例分析中,将详细讨论其操作过程,这里不再赘述。

三、实际案例分析

为了便于对整个过程的说明,笔者采用自己以前对湖北省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来进行分析说明。其中的一个多选题目如下:

贵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包括(可多选):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

按照对多选题每一个选项即看作一个变量进行设置,并对调查问卷结果输入如表1所示:(因篇幅有限,只列出5人作为说明)转贴于

表1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内容

选项编号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1

2

2

2

3

4

3

4

4

3

4

5

1

4

表1的第一列为被调查人员的编号,第二到第五列分别为被调查的各选项的选择情况,对应项被选择则填上对应的数字。如第二个人同时选择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项,另外一项没有选择,同理可得其他人员的选择情况。做好调查问卷的输入工作之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如下:

1、顺序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Define sets。

2、进入多选题变量设置对话框之后,在源变量框中点选需要统计的那个几个变量,将其置于Test Variables框中,并点选Categories Range,并输入值:1和4,在name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命名,并点选Add,将其选入右侧Mult Response sote对话框中,点击Close关闭对话框。

3、接着点击Analyzemultiple ResponseFrequencies,进入multiple Response Frequencies对话框,在Multiple Response Frequencies,将刚才设置的变量选至Table for框中,同时勾选Exclude cases listwise within dichotomies以排除含有缺失值的选项,然后再点击OK即可得到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Responses

Percent of Cases

N

Percent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

14

26.9%

45.2%

研究性学习

8

15.4%

25.8%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6

11.5%

19.4%

劳动与技术教育

24

46.2%

77.4%Total

52

100.0%

167.7%

从表2中可知:劳动与技术教育被选择的频度是77.4%,同时站总选次数的46.2%,这个比例是四个选项中最高的,因此可以看出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

四、结束语

通过上边的实际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SPSS技术在教育科研的数据统计分析中可减少大量统计工作量,为提高教育科研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SPSS技术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会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叶平.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工具——SPSS统计软件应用操作入门[DB/OL]

第11篇

【关键词】ArcGIS;地统计;土方量

1.引言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飞快发展,以及人类对空间数据质量要求的提高,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地统计学里面的克里格插值方法,由于其具有插值和预测两方面的优势,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许多专业软件、商业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统计的应用也体现在生活的大小方面,本文以工程施工中的土方计算为例子做出了详细的地统计分析。

2. 地质统计学基础

地质统计学,又名地统计,是统计学与地质学两学科领域的交叉部分。经过不断完善和改革,目前已成为具有扎实理论根基和实用价值的数学工具。地统计运用变异函数的理论,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对象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结构性,任何科学研究,凡是与空间数据的结构性、随机性等有关,皆可应用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

2.1 ArcGIS 软件介绍。ArcGIS诞生于Esri公司,是该公司集近50年地理信息系统咨询和研发经验的产物,下分多个模块,具有强大的地图制作、空间分析能力,并且在空间信息整合、与共享方面有着十足的优势。是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平台产品。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行业中,GIS是应用最为广泛、性能最为丰富的软件,并且支持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归类,从中提取生产所需的信息。

2.2 克里格插值法。克里格插值(Kriging),一般可理解为包括普通克里格方法、协同克里格法等在内的众多插值方法。其中,普通克里格应用最为普遍,它以未知的常数作为假定均值。随着Kriging与其它研究领域的相互交叉发展,在自身应用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新的克里金方法。在克里格法的应用过程中,Kriging考虑了空间属性的各向异性,插值精度较高,分析结果可靠,对数据处理后的成果偏离度微乎其微。

3. ArcGIS地统计

随着地理信息学科的发展,近年来,GIS 与地统计学之间的生产发展迅速,地统计分析模块中产生的新表面,可以继而使用于GIS建模以及诸如空间分析和3D分析等ArcGIS扩展模块的可视化当中。地统计分析的地表拟合包括三个关键步骤: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构分析(临近点位空间属性的计算与建模)、趋势面预测和结果评价。运用这些基本的分析处理模块,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多种地统计分析问题,此外还可以创建形象的的专题地图(表面预测)。

3.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块是目前发展应用迅猛的一个领域,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是一种新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得到样本点数据之后,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从而分析数据的趋势性。在ArcGIS中设立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块,为操作者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来检查数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高效性。

笔者采用了若干样本高程点,并对其进行了样本分析与拟合表面(详见下图),对数据的分布状况进行详细了解,不仅反应着工作的严谨程度,更关系着输出结果的准确性,是运用地统计分析建立表面之前的重要工作。Arc GIS 中的数据分析模块,槿嗣翘峁┝朔植贾狈酵挤ê驼态QQPlot 图法两种检验数据的方法。两种方法在高程点拟合过程中均有着很好的表现。下图为对研究区内的样本高程点进行分析及拟合表面的情况。

3.2 使用普通克里格法创建表面

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表面内插的方法简便,可分为两步进行,分别是:

(1)生成变异函数和协方差函数

(2)预测未知点的值

为了表达研究区域的原始地形,通过生成一个关于高程的克里格插值图是最直观的方法。如上两步操作,便可以生成一幅基于Kriging里格插值法的地理信息预测图。本文重点在于讨论地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此不过多阐述。

4. 土方量计算

随着工程建设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地统计在施工建设、环境调查、土地管理、农业开发等等方面越来越凸显出其影响。笔者以土方量计算为典型,介绍地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土方量的计算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个重要步骤,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必须对土石方量进行估算, 方格网法、等高线法、DTM法和平均高程法等均为比较常用到的几种计算土方量。ArcGIS计算土方量的原理简单却很严谨,整个流程是以 DEM 为基础,先后分别通过建模分析、区域求差、统计单区域土方量、计算工程土方量来完成最终工程需求,此种流程方法已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 结语

计算土方量的方法非常之多,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无论在土方计算的精度还是效率方面都呈现逐步提高的形势,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基于 Arc GIS地统计分析模块的计算方法,其计算与地形状况无关,并且计算简单、高效,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项目。在今后的施工建设或其他领域的发展中,笔者坚信地统计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王艳妮,谢金梅,郭祥. ArcGIS中的地统计克里格插值法及其应用[J]. 软件导刊,2008,12:36-38.

[2]陈勇. 利用ArcGIS地统计分析进行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01:70-71+103.

第12篇

[关键词]SPSS 人员构成 受高等教育比例

一、SPSS简介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的缩写,该软件是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改进,该产品发展成为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商业智能、顾客关系管理等多功能的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s Product For Service Solutions)的软件。首先,它采用现今广为流行的电子表格形式作数据管理器,使用户变量命名、定义数据格式、数据输入与修改等过程一气呵成,免除了原DOS版本在文本方式下数据录入的诸多不便;其次,采用菜单方式选择统计分析命令,采用对话框方式选择子命令,简明快捷,无需死记大量繁冗的语法语句,这无疑是计算机操作的一次解放;第三,采用对象连接和嵌入技术,使计算结果可方便地被其他软件调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特点:完全的菜单、对话框方式完成统计分析;可以生成内容丰富的图表;也可以用程序语言来控制。因此SPSS几乎是一项无所不包的完美软件。

二、应用举例

研究步骤: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为:数据的准备阶段――数据的加工整理阶段――数据的分析阶段――分析结果的阅读和解释。下面就根据以上步骤对数据进行分析。

1.数据的准备阶段:将已收集到的数据文件导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点击File里的Open,选择Data.双击“各保险公司人员构成情况(1999年)”,即完成了数据的导入工作。

2.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主要包括各保险公司各自的总人数、男/女员工人数、博/硕/学士生数、大专及中专以下人数和每个部分的最高值、最低值、极差、平均值、标准偏差(方差)等。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中的Descriptive Statistics,选择Descriptives,把除公司类别、年轻人比例、受高等教育比例、class外的所有变量加人到Variables中,点击Options选项对话框,选中Mean、Minimum、Maximum、Range、Std.deviation、Variance。点击Continue,再点击OK。

结果分析:在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友邦保险等等这些市场上知名的保险公司中,保险人员平均约有11239人,其中男员工与女员工人数大致相当。另外,从文化程度角度看,中专以下和大专人数占绝大部分比例,推其原因应该是保险从业人员人数众多导致。从年龄组成上看,保险人员的构成仍以中青年为主,青年均值为6435人,中年约为3530人。

3.推断统计:

A.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对观测变量各总体分布有两个基本假设前提:(1)观测变量各总体应服从正态分布;(2)观测变量各总体的方差应相同。

主要研究不同公司类别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有无显著性差异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里的Compare means,选择One-way ANOVA。将受高等教育比例选入Dependent List,将公司类别选入Factor中。点击Options 选项,选择Statistics中的Descriptive然后点击Continue回到One-Way ANOVA界面点击OK完成操作。受高等教育比例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果分析:F较小,且P值为0.064大于0.05,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公司类别不同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无显著性差异。

B.相关性检验:

检验博士人数、硕士人数、学士人数等与受高等教育比例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操作过程:点击Analyze里面的Correlate,选择Bivariate,将博士人数、硕士人数、学士人数、大专人数、中专以下人数和受高等教育比例选入Variables里。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里点击Spearman,点击ok,即可得到结果。结果分析:除博士人数与受高等教育比例无关外,其他变量均和受高等教育比例显著相关。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不同公司类别的保险人员受高等教育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对数据分析进一步知道,除博士人数与受高等教育比例无关外,其他人数均和受高等教育比例显著相关。依此类推就可以顺利地完成调查的其他工作,并且这项工作为今后保险公司对人力资源的进一步整改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乔海英:SPSS在“毕业生追踪调查”方差分析中的应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2005

[2]李跃平 邵永真:SPSS在大学英语教学测试统计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3

[3]肖玮 苗丹民:SPSS 在心理数据检查与筛选中的应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