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09: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模拟医学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泸州医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1004)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的情景、环境、过程的虚拟再现,让学生在接近现实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出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帮助学生把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1,2]。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情景式教学,探索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应对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泸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2009级本科,共46人,所有学生均完成口腔专业理论课学习,尚未进入临床实习。
1.2 教学方法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将学生所学临床知识串讲,另一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由教师扮演临床患者,提供案例,学生扮演医生,与教师互动模拟临床接诊过程,并在仿真头模及综合治疗台上完成临床检及治疗的操作。
1.3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临床实习后由带习教师对其实习成绩评分,实习成绩评分项目包括医患沟通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带习教师不清楚学生分组情况。
2.结果
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85.64±2.56,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78.32±1.87,两组成绩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口腔医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在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然后进行临床实习,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却难以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如何构筑一道桥梁引导学生能顺利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讨内容。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医生的角色,对模拟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获取信息,再利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对患者进行诊断,最后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模型上进行操作演练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生动活泼,学与用相辅相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互印证、沟通,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背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综合思考及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生与模拟患者的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及决策能力得到锻炼,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由一个医学生向职业临床医生进行转变,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尽管情景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有其显著的优点,但也有限制其推广的局限性。首先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它适用于传统理论教学结束后,临床实习前的阶段。其次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教学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有能模拟临床工作环境的设备及模拟患者,目前我国口腔医学教学使用的模拟设备主要是仿真头模及综合治疗台,这类模拟设备不具备与使用者进行交互应答的功能,无法真实模拟临床环境。而能与使用者交互的口腔医学实习模拟系统价格昂贵,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条件。再次,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考核体系与传统教学法不同,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是对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考核不能仅凭卷面的考试,如何构筑科学的考核体系是今后教学实践中需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万学红,姚巡,卿平.现代医学模拟教学的发展及其对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6):413-415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学习技术;评估;专业精神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最高阶段,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而我国医学高水平人才普遍缺乏,所以医学研究生教育至关重要[1]。医学研究生教育要与时俱进,要改变我们的教与学的方法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一部分和过去作为学员和培训者的个人经历抛在脑后。重要的是,要引导和培养研究生独到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医学生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后,一般要接受8年左右的专业和职业的技能培训,以发展必要的知识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研究生。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压力变化和出现的紧张局势需要结合起来看,要广度和深度的研究,同时强调教育功能,保留实践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核心要义,不断引进新的主题培训计划,承认各专业的重要贡献,并强调各专业间的交叉合作,基于上述一系列的思考,确定了从医学研究生课程、学习技术的应用、能力的评估以及医学教育的专业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主题研究,围绕这四个方面的主题来探索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医学研究生课程
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趋势是走向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模式,并认识到有必要在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之间加强整合。过去的许多关注都集中在教育过程上,并对教育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假设。而人们认为医学研究生的学习是自然发生的,是日常临床工作的一部分,没有任何有明确目标的有组织的教育计划,高级医生的参与是无组织的和随意的,没有对受训者的教育需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关键趋势是转向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重点已转变为注重产品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在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中,学习成果是明确规定的,培训的内容和组织方式、采用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评估程序和教育环境都是根据所述的学习成果来决定的。推行以成果为基础的模式,以及采取一种方法,把研究生训练的学习成果清楚地阐明,并告知研究生培养相关人士,包括医院、学校等培养机构的管理者,让大家均面临重大压力。这样会使得在决定研究生课程和培训方案时,这些教育成果应该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2]。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作为医学培训的一种教育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方法是否能实现其美好的愿景还有待观察。然而,迄今为止的消息是令人鼓舞的,在实施了成果为基础的教育的地方,已经产生了重大和有益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医学研究生培训都将有明确的成果,而有关医学培训计划的实施将会受到学习成果的影响。学习成果可以嵌入到课程的可视化表示中。研究生课程集教育策略、课程内容、学习成果、教育经历、评估、教育环境以及学员个人的学习风格、个人时间表和工作计划于一体。课程图通过展示课程的这些关键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培训师和受训者。通过这种方式,课程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更加透明,课程图的使用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策略。医学单一的教育模式阻碍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教育必须被分解和重新设计,作为一个真正的连续统一体,从中学延伸到大学、医学院、医院培训和医学研究生教育,过去20年来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然而,由于教育、物流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及新的学习技术的推动,这种情况将会改变。我们将看到未来医生教育的连续性,从学生决定学医开始到退休结束。教育计划的不同阶段将与学生从一个阶段晋升到下一个阶段相结合,而其中一个学习阶段结束的学习成果将作为下一个阶段的入职要求。
二、学习技术的应用
新学习技术的迅速推广是我们将看到医学研究生教育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二个主要领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深入研究。一方面是模拟器的使用,在医学上使用模拟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项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有效的阶段。1970年代早期的模拟器之一,“哈维”心脏病学患者模拟器,已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在本科和研究生培训课程中教授和评估临床心血管技能。直到最近,模拟器还被认为是一种新奇的东西,是主流医学培训项目的主要手段之一。高水平视觉逼真模型的应用,以及模拟检查过程的触觉和感觉的精密设备的使用等,越来越多的模拟器正在得到医学相关方面的使用。一项最佳医学教育的系统综述阐述,高保真医学模拟是有效的医学教育手段,可以有效的补充医学教育的病人护理场景设置。在模拟中,通过提供有效的反馈、重复的练习、设置一系列的困难、设置临床变化、一个受控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多种学习策略和个性化的学习经验。虚拟现实模拟代表了研究生培养的范式转变,虚拟现实技术将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电子学习,互联网和新的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产业运作的方式、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学习的方式。电子学习并不是一时的潮流,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转移,在线学习是可以更高效的,学生不需要在单独的学习,他们可以成为在线社区的一部分,教师和培训师也有着重新定义且重要的角色,对于医学教育来讲医学技术或许是女王,但与时俱进的教学法才是王道。电子学习带来了适合医学研究生教育内容开发的新方法,包括基于可重用学习对象(RLOs)和语义网的教学设计。RLOs是学习资源的小块,范围从单个图表或插图到这些资源的序列或集合。要创建一个课程,可以将RLOs链接或聚合在一起,就像将儿童的积木组装在一起创建城堡之类的结构一样。与构建块一样,可以重用相同的RLOs来创建其他课程。语义网是对internet发展的一种延申,其中基于WEB的材料,包括电子学习资源,可以根据上下文以某种方式自动链接或关联在一起。这个上下文不仅由资源本身的内容提供,还由描述该内容的数据提供,即所谓的元数据。语义网技术将允许更智能的网络搜索,并允许学员更有效地检索和分享来自网络的相关信息。它还将促进地理和文化上不同的受训人员之间的在线协作学习。电子学习将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提供更有效和精简系统的方法,还是一种可能改变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工具。目前电子学习的形式有很多种,采取哪一种形式最为有效还不能确定,但不可避免的是,未来大批研究生学员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能力的评估
在长期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为获得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入学资格或毕业文凭,学员需通过正式的书面、口头和临床技能考核。而未来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将更注重学员能力的评估,这与过去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是基于学员能力和表现的评估。在过去,人们更加强调以业绩为基础的评估方法。通过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评估程序来提供相应证据,主要是研究生受教育期间的课程成绩及规范化培训成绩等,来证明学员在每项指定的学习成果中已达到最低可接受的标准。目的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最初是在本科教育中引入的,现在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包括从询问病人的病史和体检情况到掌握病患沟通技能、实验室调查的解释和调查的实际程序、在受控情况下使用检查表或评级量表进行测试等基于绩效的评估和其他富有创新性的评估等等。学员将被评估为一个多专业团队的成员,将应用非常规的设置或虚拟现实模拟器,去处理一系列实际的临床方案,如,在医院车库模拟事故上演急救等。另一方面是项目组合与自我评估。项目组合评估就是为了有一个真正的基于表现的评估,鼓励学员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包含一段时间内收集的工作资料是学员为证明自己已进行学习而准备的证据收集。它不仅记录了受训者的教育经历,而且还记录了这些经历如何有助于受训者掌握所需的学习成果。它有效抵消了评估简化方法的局限性,促进了综合和复杂活动的评估,支持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方法,积极地让受训者参与自我评价的过程。自我评估是研究生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学员将能够规划自己的发展,以实现结束学习后的预期成果。且学员自备电子档案,作为他们教育活动的记录,辅助他们开展自我评估。
四、医学教育的专业性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医学教育和医学培训负有特定责任的个人必须要发展必要的、有时更专业的医学教育技能。可通过广泛的面对面和远程学习课程,来获得医学教育的证书、医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等。医生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且教学技能要巧妙的融入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当中,所有专门负责培训的医生都需要证明他们已经获得了必要的教学技能[3]。而所授的教学课程往往侧重于超越特定教学技能的内容领域,需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需要负责培训的医生不断地丰富自己,努力去成为一个发展卓越的临床教育工作者。与医学教育的新专业主义相联系要认识到需要从基于意见的教育转向基于证据的教育。BEME合作组织(bemecollaboration.org)致力于创建一种重视实证教学的文化,并促进医学教育中可用证据的获取。BEME是指教师在实践中根据现有最佳证据实施的教育方法。承认不同类型的证据可能被用来选择决定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决定课程设置以及医学教育中的其他问题。医学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发展道路还很长,需要医院和学校一起努力。在实践教育中,不管是医院还是学校都要以研究生为本,结合医院的实践需求,整改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此实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4]。从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新学习技术、评估与专业精神四个主题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限制实现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愿景可能不仅是在技术、教育和后勤等方面,更有可能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缺乏规划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想象力、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我们可能会看到,在教育方面可能实现的目标和实际实现的目标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但是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所有的医护工作者、医学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要作出贡献,一起努力,并且必须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承担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坚,熊凤珍.医学研究生教育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91-92.
[2]周倩慧.新形势下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8):329-330.
标准化病人[1](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SP),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是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病人,经过培训后,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标准化病人已在美国医学教育中应用有40余年的历史,我国于1993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及九江医学专科学校(简称三校)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标准化病人,并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中[2]。现将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述如下:
一 SP的选择
在临床技能学教学中,选择部分学生作为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s 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 SSP),对他们进行培训之后,作为被检查者、指导者评估者与教师同时对其他学生进行体格检查的培训与考核,通过此过程提高体格检查操作的教学质量。
二 SP 在诊断学教学中作用
1.问诊训练。SP 可模拟多种病史, 包括成人疾病、儿科疾病及精神疾病等, 在提供病史的同时, 对询问者的问诊行为进行监督, 根据教学要求评价其问诊内容和问诊技巧。
2.全身体格检查。让每个学生对 SP 进行一次全身体格检查, SP 根据自己被查的感觉判断检查者手法, 并依据教学大纲指出检查顺序、内容、器械使用是否正确。
3.重点问诊查体。模拟门诊病人的情景, 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重点问诊及查体, 并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计划。
4.培训诊断课新任教师。开课前对新任教师进行脱产集中培训,结束时用 SP 考核评定, 合格者上岗, 确保新任教师的带教水平, 并使示教方法规范化及体检手法标准化。
三 SP 的应用展望
医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基本技能操作中学生多动手、多训练,在反复的实际演练过程中把多项技术牢牢掌握,培训学生标准化病人使学生在实验室充分练习和掌握检体诊断的要点,增强其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操作的自信心。目前已有大量实践证明,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查体技能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3-4],对解决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资源,学生标准化病人可以增强体格检查训练的真实感受,促进、激励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望在今后的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英.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及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4,5:22-231
[2]赵民,周钢,张晓蔚.标准化病人在诊断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医学教育,2000,(4):31
【关键词】妇产科;实践教学;模拟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等能力的关键阶段[1,2]。妇产科的操作大多涉及患者的隐私,而医学模拟教育可以利用局部功能训练模型、模拟人、计算机虚拟模拟人,模拟临床真实环境作为教学铺助,达到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培训科学思维的目的。
1模拟教学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本科生学习期间,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在妇产科,对患者子宫后穹窿的穿刺、输卵管通液术、上环术、下环术及产前检查等。可采用多元化示范为导向的模拟教学模式,用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训练学生,使其有效率地掌握相应的临床操作技能[2],熟练操作技巧[3]。示范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局部功能训练模型示范教学,该环节是以实验技能为主的操作教学,教师先通过微视频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操作要求,再有选择的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4]。各小组选择代表先照样练习,掌握要领后再向组内同学讲解并在全班示范操作。学生在练习时,老师注意观察,对关键部分要提示学生注意,随时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讲解。要给出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用于组内和组间的示范流,相互间进行评价,并可以拍摄视频,收集教学素材,用于以后的实验教学,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在示范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手段的优点,利用好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能给学生提供反复强化操作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能熟练操作技能。现有的高级综合模拟人拥有强大软件功能。模拟人具有生理系统和功能体征系统,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设计不同病情的“患者”,满足各层次的医学实践教学的需求。此类综合训练模拟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难度[5,6]。综合训练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式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一星期前告知学生案例,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准备。实验室模拟人连接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学生可对模拟人进行观察、做各种体格检查、采集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综合分析和鉴别判断[4],实施相应的临床诊治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诊治表现给予指导和纠正错误,培训医学生的良好的临床思维,提升现代医学教学受训学生的教学质量。
2医学模拟教学的优点
2.1妇科患者病种多样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教学观察到多种妇科疾病,特别是临床上少见疾病的特征[6],学生可直接进行体格检查和操作,熟悉各种妇科疾病患者的诊治。
2.2通过模拟教学反复练习
学生在模型上重复练习[6],能较好的掌握操作要点,直到技能熟练,如妇科患者子宫后穹窿穿刺术、诊刮术、会阴侧切缝合术等。
2.3模拟教学安全性强
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如助产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病史采集不熟练及诊治时间急促,易引发患者不良情绪,可能触发医患矛盾。而模拟教学利用模拟系统直到学生进行练习,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7,8]。在妇产科的本科生教学中,模拟教学创造了一个安全、贴近真实临床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模拟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实践床旁教学。
作者:匡文娥 单位:井冈山大学医学部
参考文献
[1]邓贝贝.医学模拟教学: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J].卫生教育,2015,21(34):85-86.
[2]卢书明,马亮亮,李艳霞,等.案例教学法联合模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伦理与实践,2015,28(23):3299-3301.
[3]李益平,刘冬莹,库华义.医学模拟教学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安国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05-106.
[4]张明亚,罗良平,赵辉.高级综合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132-133.
[5]尹悦,韩霏,郭凤林,等.临床实习前医学模拟教学集中训练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67,101.
[6]刘静馨,陈沁,罗艳华.护理教育者在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11,26(12):1082-1084.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医学教育 实训
2010年卫生部制订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及2011年教育部高教司的《2011年工作要点》,对医学教育作出了有关要求。目前医学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在于对临床医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大和提升临床实训条件势在必行,虚拟现实技术正应这一要求逐步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教育实训教学。
1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由计算机产生的集视、听、嗅、触、运动觉等感觉于一体的沉浸交互式虚拟环境。操作者借助必要的交互、传感与跟踪、显示设备,以人类自然的方式,从任何角度与虚拟三维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交互,产生身临该虚拟环境的感受与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多感知性、交互性、想象性和浸没感的基本特征。
2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实训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医学教学实训中,如人体标本解剖和各种手术实训,受标本、场地等的限制,实训费用高昂;同时,医学生不能通过反复在病人身上进行操作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临床实践具有较大风险等。临床诊疗能力培养面临较大的困难,必须寻求有效的实训方法。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技能训练及考核上,具有诸多优势,对直接观察病变和体验操作均具有极大便利,解决了传统医学教育实训过程中出现以上的问题,因而目前应用和发展迅速。
3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实训上的应用
近十年来,医学技能实训从教学模式、培训理念到训练手段都有了很大发展,而虚拟现实技术在仿真模型、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实训手段逐渐普及的基础上,成为拓展和提升医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医学技能训练、虚拟外科手术、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治疗等。
3.1 虚拟人体解剖学
传统解剖学挂图和大部分多媒体课件上应用教学图片都是二维模式,缺少直观的、立体的体验,造成了解剖学习的困难。模型、标本虽具有立体结构,但形式单一僵硬不能满足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和实训需求。
虚拟人体解剖学,可在显示人体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同时,显示其断面解剖结构,并可以任意旋转,并提供器官或结构在人体空间中的准确定位、三维测量数据和立体图像,令解剖教学直观真实,由外及里、由大体到微观,实现了形态教学和科研的跨越性发展。
3.2 普通外科操作虚拟训练系统
培养能够独立熟练操作的外科医生需经多年的临床实践。但医学生,不可能反复在病人身上进行操作,而手术虚拟训练系统可为他们提供反复训练、验证考核的条件[3]。
系统提供虚拟环境、虚拟人、虚拟人体图谱及虚拟人体器官,为医学生制订手术方案、术前在虚拟人体上进行练习、避免手术事故,同时对于复杂手术过程的训练,虚拟训练系统可进行规划、演练、预测及指导手术的进行。
3.3 腰椎(硬膜外)穿刺虚拟训练系统
腰椎穿刺操作技术极为重要,涉及内科、儿科、外科、神经科、麻醉科等学科,是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但同时又是风险较大、病人心理负担重、不易配合的操作项目。
腰椎(硬膜外)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包括腰椎穿刺和硬膜外穿刺,分为成人和幼儿训练模块。腰椎穿刺具有基本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麻醉、蛛网膜下腔给药、腰大池引流等训练功能。医学生在操作训练中,能够实时监测穿刺情况并做出相应反馈,计算机的显示与操作者的实际操作完全同步,并可提供人体模型分层浏览、实时检测等,避免了直接在病人身上操作引起的各种问题。
3.4 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
静脉穿刺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功,面对复杂多样的疾病、年龄、病情的人体,穿刺技术及临床处置能力需反复训练。
该系统提供了逼真、全面、有效的训练条件,根据训练需要,可自由选择穿刺进针的部位和血管,选择不同的疾病类型、不同的穿刺难度、不同年龄的病人等,医学生得到全方位训练。从医学生接触模拟病人开始,到整个操作结束,所有的操作程序都有标准的操作手法示教和评判,可反复练习,接受标准的考核评判。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能自动保存,随时导出,通过回顾,对教与学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3.5 眼科手术等虚拟训练系统
导管插入动脉的模拟器,可以使医学生反复实践导管插入动脉操作;眼睛手术模拟器,根据人眼的前眼结构创造出三维立体图像,并带有实时的触觉反馈,医学生利用它可以观察模拟移去晶状体的全过程,并观察到眼睛前部结构的血管、虹膜和巩膜组织及角膜的透明度等。还有麻醉虚拟现实系统、口腔手术模拟器等。
4 结论与展望
虚拟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其现实目标就是为临床实践服务,包括临床医疗和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虚拟产品费用较高,研发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品有待继续完善。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虚拟现实技术,尤其是实践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必将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训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约翰·布里格斯. 虚拟现实(VR)技术[J].现代技能开发,1997(8):41.
[2]张云龙. 虚拟解剖学实验室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J].解剖学研究,2011,33(4):310-311.
医学模拟教学(Simulation based medical education,SBME)是利用模拟技术,通过标准化患者、临床操作模型、典型病例诊治情景模仿的有机结合,创造出高仿真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1]。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训练内容真实性和规范性、成本低耗性等优点,在帮助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规范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并且能够弥补缺少教学病种、缺少诊疗操作例数等诸多不足,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2,3],目前已经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以模拟人为主的教学模式更是受到了医学教育界的广泛认可,第一款具有"生理驱动功能"的模拟人HPS((Humanpatientsimulator),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4],正式拉开了医学模拟技术高速发展的序幕。本文对以模拟人为主的模拟教学在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1医学模拟教学的概念
医学模拟教学由最初的粘土和石头制作的简单模型发展到现代高科技模拟人,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模拟人中的应用,为模拟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目前医学模拟教学的形式多样,有仿真模拟人、局部技能训练模型、计算机交互模拟系统、虚拟训练系统、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式等[5]。全科医学自引入我国大陆的时间仅仅20余年,全科医学教育也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系统性、完善的教育体系[6]。关于全科医学教育的探索在持续进行着,其中就包括在全科医学教育中应用模拟人教学的探索[7,8]。
2医学模拟教学的优点
2.1可及性、可重复性由于医学生扩招,使得临床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加之一些疾病发病率低,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同时由于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不允许医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风险性的有创操作。而模拟教学可以为医学生提供各种临床表现和操作背景,包括一些不典型病例、罕见疾病、危急情况甚至危象,有助于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
2.2安全性医疗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医学生未熟悉并熟练掌握的技能直接在病患身上进行操作将增加临床风险。医学伦理学要求提高医生或医学生技术水平不能以经验不足伤害患者为代价[9]。模拟教学避免直接作用于患者,可以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没有压力地进行练习,避免增加临床风险,符合伦理学要求。
2.3多维性医学模拟教学的手段多样,可以培养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5]。徐学虎等发现,医学模拟组学员的徒手心肺复苏、胸腹腔穿刺、呼吸机使用3项成绩优于传统授课组学员。全科医学属于医学二级学科,临床思维也有着和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李菲卡等[10]运用DxR Clinician软件来评估全科住院医师的诊断表现、临床思维、病例处置等能力,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模拟教学做了很好的探索。
2.4团队合作临床上,治疗时特别是在急救时,通常需要多人协作,而不是一个人单独完成。模拟教学的培训方式,参与的学生各司其职,有利于培养团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11]。
3全科医学教学领域应用模拟人教学的意义
全科医学是面向个人、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在研究生培养上与专科研究生有很多不同。①专科研究生的培训内容主要是专科知识和技能,只需要在二级学科内部进行轮转,而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要参加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等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临床实践的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在短暂的时间内学习各个临床专科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必然给全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②二者教学重点不同,由于全科医学服务的特殊性和分级诊疗对于不同级别医院职能的定位,全科专业研究生在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应着重强调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病例的基本知识,不应过分强调或学习专科基本技术如气管镜、胃镜等,同时也不应过多学习危重急症的处理[12]。③目前三甲医院住院患者以急危重症和疑难病例为主,而全科医生在社区的工作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主,导致在主要在三甲医院学习和轮转的全科专业研究生必然面临着培训内容与以后工作重点不同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用模拟人教学手段进行了相关探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是卫计委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得到卫计委资助并购置了先进的全科医学教学设备,包括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服务器、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系统、内科技能训练Step-By-Step指导系统、开放式诊断学教学系统、临床心电图诊断及考核系统、智能化医学综合模型系统、QCPR复苏安妮、全功能诊疗穿刺术模拟病人等模拟教学设备,可以实现系统查体、物理诊断、检查及检验结果判读、诊断及鉴别诊断、病人宣教、各种临床操作等诸多能力的训练。如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服务器是全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软件专用服务器,既可以作为全科医师训练信息记录服务器,也是全科医师技能训练Step-By-Step指导系统中心服务器。心电图诊断系统、内科技能训练以及CPR复苏安妮等在研究生教学环节的引入,很好的解决了临床病例不足、操作机会少的问题,使研究生能够得到充分的操作实践机会,教师能够在模拟状态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实时评定。
4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们的实践中也暴露了模拟人教学的一些问题:①病例数不足:模拟教学可给学生提供现有的病例,但目前成形的病例远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需要编辑更多的本土化的新病例;②重视不足:模拟人教学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需要专业的设备及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流程以及整个系统的更新,加大投入,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③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作为临床训练的重要补充而存在,避免长期应用模拟教学导致的学生爱伤观念淡化,以追求速度和标准为目标,养成简单的思维模式。医学模拟中心的建立仅仅是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临床技能培训平台,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才是进行模拟教学改革的核心。
综上所述,应用模拟人进行的医学模拟教学是当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已经在急诊、麻醉等专业进行探索和应用,在全科医学研究生教学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进一步对模拟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研究和探索,让模拟人教学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以及互联网媒介的普及和医学应用软件的开发,互联网教学在临床医学生和医生群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本科教学还是继续医学教育都从互联网教学资源和方法中获益。具体而言,目前互联网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更新知识、讨论交流的目的。然而在互联网教学迅速发展的同时,临床医学教育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1]。
一、医学基础以及临床知识的巩固
医学知识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除了专业书籍可以获得的系统化、整体化的医学知识以外,通过互联网教学视频、音频、模拟互动以及专题总结等模式可以对医学知识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通过以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教学方法改变医学知识抽象枯燥的学习模式,也对课堂教学起到补充的作用。在临床见习中,通过互联网教学也可以复习医学基础理论以及获得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避免教学课程安排带来的理论知识脱节,方便提前预习相关理论以在实践中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互联网教学目前也是医学英语“读”和“听”学习的途径,在学习学科新进展的同时可以加强医学英语的储备。一项纳入38篇外科医学教育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在线教程等互联网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外科教学模式[2]。
二、继续教育和医学进展知识的获得
在日新月异的医学知识和技术面前,医生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才不会被淘汰。互联网让临床医生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有了获取临床医学最新进展更为方便快捷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包括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的部分医学图书馆、文献资源检索工具以及专业期刊也开发了手机端应用,可以随时查找学科进展和弥补交叉领域知识的不足,使得医学信息越来越便捷地被获取。此外,对于最新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医疗进展讲座等,国内外不同的学术组织和机构在网站分享的同时也纷纷在有了便携设备的应用推广,以利于医学信息的传播。
三、临床问题的讨论与分享
对于临床案例的讨论是临床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临床案例诊断治疗开展讨论不但可以反思诊断治疗流程,也将获得交叉学科的知识以及临床经验的总结。互联网论坛、社交群的医学讨论为不同地域以及领域的临床医生提供了交流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本科教学中,课堂教学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互联网教学作为补充也可以增强师生的讨论和答疑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还有临床科室或者学院等设置的信息平台,以更为便捷的颁布例如教学讲座、教学查房等信息以及开展会后讨论。
四、互联网教学优势和挑战
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在于获得知识手段的便捷和传播信息的快速,同时互联网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更能体现个性化教学,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互联网教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强巩固,并对感兴趣的知识进一步探索。然而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互联网教学系统性不强,部分内容准确性有待核实。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优势,合理分配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内容,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医学教学中比时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准确性和原创性,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和鉴别互联网医学信息也是目前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此外,涉及医学伦理问题的内容信息应当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咨询和审查。
五、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趋势
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将医学理论知识最终应用于临床实践才是医学教育的目标,互联网教学需要更加规范以及合理的应用,以此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医学教育便捷性的提高和电子学习成本的迅速下降,需要更多基于本科医学生确切需求的教学内容。
互联网医学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将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以及模拟教学相结合,使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有更多的模拟机会,同时未来将借助可移动设备,向真正的面对面教学发展[3]。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国内公认的医学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在课程设计、实施方法、考核评估都有很大的不同,将临床问题作为一个线索,把不同阶段医学知识整合到一起,提高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模拟教学是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创造模拟患者和真实临床场景,以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目前已经逐步通过先进的医学模型、模拟还原病案的诊治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将医学生带进现代化的教学课堂。现代化的模拟教学具有低风险、可控、还原性强的特点,方便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提高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最终降低临床风险。未来不仅在临床教学中心,医学生可能在移动设备中也可以真正体会到互联网教学和模拟教学的真正融合,各临床教学中心也能更加便捷的开展交流。
互联网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蓬勃发展给临床教学带来了C遇和挑战,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不断规范和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Trelease RB. From chalkboard, slides, and paper to e-learning: How computing technologies have transformed 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 Anat Sci Educ. 2016;9(6):583-602.
1虚拟仿真技术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一般分为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的方式是课堂讲授加传统医学插图,学生大多感觉学习过程枯燥、不好理解、不好记忆。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将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的数学模型存在数据库中,利用计算机显示屏上有意识地显示某些细节,学生可以将病人的各种病变部位分开或合在一起观察病变情况,同时可以利用此技术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的认知能力。举例来说,目前解剖教学上应用的虚拟仿真人体解剖图的数字化的解剖图谱,利用这一图谱,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观察、移动虚拟对象,并且虚拟的组织器官还能及时给予学习者感官上的反馈,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解剖结构。比较典型的应用实例就是利用“虚拟人”数字化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即“人体数字化解剖学”研究,创立虚拟仿真解剖学,同时提供CT、MRI及PET等方面的断层图像,进行一系列医学临床、教学及研究的虚拟模拟。具体步骤就是利用一台人体虚拟解剖电脑,教师可以讲授人体各部分结构的解剖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组织和器官间的模拟操作感受触觉反馈,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手术要领和技术。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解剖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的相互空间关系等,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
2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临床实践是对医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最显著的应用是虚拟手术教学,即通过虚拟临床手术技术让学生在手术之前学习新的手术方法和流程,练习所制定的手术计划,在虚拟仿真手术之后,也能让学生温习或重复全部手术过程,并且能够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一个客观的评定。现今医学院校的学生和教师都不能只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而在实践中常会遇到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复制手术场景,让学生不断在虚拟现实场景中进行实践训练。这种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演示不同策略的手术流程,教授学生应对各种突况、避免手术失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病人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同时还节约了教育资源,具有零风险、可反复操作等优势,学生可利用它完成手术的各个操作步骤,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达到更多地积累临床实践技巧和经验的目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有更多接触临床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临床理论知识较快地掌握临床诊疗实践规律,还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3虚拟仿真技术在远程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远程医学教学中,经常会由于教学设备、试验场地或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获得与现场学习一样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往对于一些医学实验,在远程医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电视录像的方式来取代实验课程,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虚拟远程医学实验,则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学习的机会。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远程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基于远程医疗的分支网真医学,即远程呈现医学,它把专家的知识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需要的远程位置,在远程医疗应用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网真医学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一个全新领域,它结合了高清视频、音频和交互式组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在网络上创建独特的“面对面”体验的新型技术。使用者可以进入某个共享网络空间的图形环境,以远程控制操作或观察为目的的进行人机通信和交互,用这个方法帮助医生有效地进行手术和诊疗。网真医学应用与远程教育可以确保医学生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培训,例如记录操作过程、让学生探讨操作细节并拥有沉浸于运作房间的感觉。医学学生可以进入虚拟的手术是或实验室,在虚拟环境下激励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教师也可以将操作中常见问题反馈给学生,从而提高每个人对某个问题的训练。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创建大量的三维人体组织结构,用于医学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把创建的三维医学教学资源应用与远程医学教育,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远程医学教育可以将生动的动态三维场景展现给学习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医学教育注重的是直观、形象、生动,传统的医学教学往往不够生动,难以具体化,难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同时又存在着医学教学成本大,不可重复执行的问题,这些弊端对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极为不利。为了改善原有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该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也给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方便,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作者:姜燕 李亢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群,娄岩主编.医学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00-203
[2]王晓,姜燕.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世界,2013(18):15,30
[3]张晗.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39-43
[4]范敏,戴培山.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教改探索[J].科技文汇,2014(10):103-104,111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 美国 GMER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是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要求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多个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在培养国际型的医学人才方面尚存在不足,与GMER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促进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本文借用GMER,分析了美国的医学教育特点,希望能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1.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内容简介
全球化进程正对医学及医学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为了推动医学教育全球化,1996年6月9日,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理事会批准资助,在纽约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的任务是为制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lobal Minin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GMER)提供指导。2001 年6月IIME制定出GMER。GMER是指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7个宏观的教学评估结果和能力领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交流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研究等。这个标准关注的是医学教育的最终产出――医学毕业生,而不是教育的过程。[1]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评估,利用大规模学生的集合分数来反映培养医学生的学校在医学教育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对在校教育进行评价,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它强调培养新型医学人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重要性,突出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质,它的内涵也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相呼应。
2.美国医学教育的概况
2.1医学院校考生来源
美国的医学教育要求考生具有学医志向,乐于助人,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获得学士学位,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 成绩优异,同时要有教授的推荐信。通过了MCAT的考生医学院的录取率大约在10%~30%之间,医学院的入学竞争很严峻。[2]
2.2培养目标和定位
在美国培养临床医师和医学研究人才是两套几乎完全独立的系统。前者通过M.D.培养模式实现,培养过程完全围绕疾病正确诊疗的学习,终极目标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而后者通过Ph.D培养模式完成。医师的培养不要求医学生进行与科研有关的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科研论文答辩。如果学生对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那么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Ph.D。
2.3课程设置
美国医学教育4年,前两年系临床基础教育,学习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课程;同时也学习医患关系、营养学、医学伦理学、遗传学、预防医学、老年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大课讲授大约占一半的时间,剩下的部分由小组讨论、自学、实验教学、病例分析等组成;后两年系临床实践教育,参加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学科的临床实习。[3]
2.4教学方法
美国医学院的教学方法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以充分促进学生提高临床思维、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早期接触病人,训练医学生接触病人和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相互渗透。[4]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录像监控系统及网络教学在临床阶段教学中广泛得以应用。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是临床教学的主要模式,重视围绕具体病人的小组讨论学习。[5]较早树立起临床整体思维的概念,从病例讨论中深化,导出若干与基础医学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问题,进而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增加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期问的感知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
2.5医学生毕业后的再教育
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目前其高等医学教育都是由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高等医学教育三部分组成,实行以医学院校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并通过继续教育,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是在临床医师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的,一般需要3~7年或者更长时间。[6]专科医师培训阶段是经过住院医师培训阶段的医生若想成为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科医师,所需要的1~3年分科培训。总体来看,美国医学生教育和培训是一个长期过程,其中涉及许多理论知识和经验技巧。
2.6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在美国,医师的高收入、崇高的社会地位、激烈的行业与社会竞争促使医学生及医生发奋学习、严于律己、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在某一领域努力成为同行公认的专家与权威。
2.7执业资格获取
美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已经80余年,执业资格获取比较困难,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医学的重要概念,并且能进行基本的实践操作,其中它特别强调疾病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第2部分,考查学生是否能使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技能在老师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医疗操作,并且它还包括关于健康保障和疾病预防方面知识的测试;第3部分考查学生能否用
医学知识独自进行医疗实践,重点在门诊病人的管理和治疗,要求考生能独立承担医疗和护理的责任。[7]医生在获得执业执照后,还必须在一定年限内进行注册审核。在注册过程中,要求医师提供他们达到伦理学要求的证明、从事医疗服务的证明、没有违法的证明等材料。[8]
3.美国医学教育在促进医学生达到
GMER的要点分析
3.1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领域
美国医学院校的生源为有明确学医志向、乐于助人、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本科学士学位获得者,而且从进入医学院开始就有接触患者、加强爱患、对患者负责的观念培养的课程安排,在整个求学过程中反复实行淘汰制,即便在毕业后医师的职业道德还要被反复考核,所以美国公众对临床医师的职业素养评价很高,医生的社会地位也很崇高。
3.2医学科学基础知识领域和临床技能领域
美国的教学以小组讨论、医学生自学为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标准化患者、模拟患者、网络教学、小组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病例分析等,促进了医学生灵活掌握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交流技能领域
美国医学院在每一学年都有相应的医患沟通课程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也促进了美国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4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领域
该领域美国的医学教育仍亟待加强。
3.5信息管理领域
美国医学生的理科素质好,计算机网络技术较中国更普及,此领域美国医学生能力强。
3.6批判性思维和研究领域
美国医学生在考取医学院前均已经获得理工科的学士学位,思维严谨,求知创新意识、逻辑分析适应能力强。但是美国的医学教育按照两条思路发展:临床和科研,只有少数医学生同时兼顾临床和科研。
4.讨论和建议
根据GMER的标准,美国医学教育有许多可取之处,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医学教育,笔者建议:
4.1加强医学院生源的选择
从美国的医学生生源来看,学生普遍具有完整的、高水平的、系统的理科素质;而我国的医学生普遍理科素质较低、知识面窄,无法适应21世纪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也很难跻身国际医学人才的竞争。[9]为了提高医学生生源质量,首先应该加强高考志愿填写指导,鼓励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医学院校,将来从事神圣的医学事业;然后,建议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社会地位,吸引优秀考生主动选择医学院校;最后,建议舆论媒体减少恶化医患关系的造势,提倡全社会尊重医务人员,理解医学这一行业的特殊性。
4.2医学课程改革
中美医学课程比较而言,中国医学生学习的课程总学时数和课程种类较美国医学生多很多,实践表明,有些和临床联系欠紧密的课程学习效果并不好,反而减少了医学生学课程的时间和精力。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这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医学课程必须紧密围绕培养作为一个医生所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核心任务来设置。所以建议减少某些课程的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
4.3改进教学方法
中国医学院校的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实验课大多也是机械的重复,国家投入高,课时占据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由于医患关系紧张,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实习学生看多做少,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临床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建议加强小组教学,积极开展PBL教学模式,运用计算机网络、标准病人、模拟病人等手段,为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4.4统一医师的准入标准
由于我国历史背景的影响,中国的医学院校分为三年制大专、五年制本科、六年制本科(现基本取消)、七年制硕士研究生和八年制博士研究生、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等,医学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水平高低不一。这的确满足了当时缺医少药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医疗的需求。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医疗卫生知识的增加,对医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综合性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就是明证。医师资格考试法律地位的确立促进了医师统一的准入标准,逐渐同国际社会接轨。国家在培养体系上也在逐步取消三年制,减少五年制,增加七年制。
4.5完善毕业后教育的评估体系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师职业要求医师终身学习,否则,医学知识陈旧,如何能真正地做到救死扶伤?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有完善的毕业后教育的评估体系。中国应该加强这一领域的建设,保证医疗队伍的高质量。
【基金项目】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
(CMB)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CMB#00-721)。
参考文献:
[1]中、英/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编.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2]于荣国,顾思郁.从重症医学角度透视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差异.管理探讨.2006.
13(5):297~299.
[3]赵慧,吴运涛.美国加州大学医学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26~27.
[4]廖利民.借鉴美国医学教育优点,提高康复医学教学水平.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8):451.
[5]陈妹,娄世锋.对“以学生为本”的美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思考.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5(3):326.
[6]刘滨,王家耀.浅析美国医学教育概况.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22-24.
[7]Edward P,耿景海,金莉.美国医学教育方面的最新动向.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57~458.
[8]王海威,王宏.美国医学教育体制对我国临床教学模式的启示.医院管理杂志.2006,13(2):174.
【关键词】检体诊断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推动着医学教育高速发展。计算机体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DSA)、磁共振成像(MRI)、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其他有关临床检验等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这给传统的检体诊断教学提供了更新、更快、更细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检体诊断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 医学教育中检体诊断学的重要性
检体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由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打基础的桥梁课程,是所有临床学科的基础。它着重训练的是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诊断思维方法和步骤,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不可逾越的地位。先进的医疗诊断设施和手段,虽然提供更新、更快、更微观、更细致的病理改变或图像,甚至可作出病因学或病理的决定性诊断。但基本物理检查方法,如视诊时检查者视觉所感受到的直观改变,触诊时检查者经触觉所获得的特殊信息,叩诊时所发现的叩诊音的变化,以及听诊时所闻及的杂音、啰音的真实音响等,尚难从上述的高新技术的检查中如实地反映出来。高新尖技术并不能取代问诊和临床诊断思维。特别是乡镇基层医院,并不一定有高新技术设备,因此,问诊和体格检查尤为重要,它不需要特殊设备、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是诊断疾病最基本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方法,掌握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和正确分析检查结果是诊断疾病的基本功,必须加强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检体诊断水平。
二 医学教育中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
检体诊断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诊断技能,防止疾病的误诊误治至关重要,是临床各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师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逐步地进行和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完成向临床医生过渡。如何才能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才智,把基础和临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并进一步转化为临床能力,是教学中的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
教师是检体诊断学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检体诊断学教师毕业于不同的医药院校,教学理念、观点有些不一致。因此,需加强认识,统一标准,要求任课教师精心备课,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还要结合学科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更新医学教育理念,共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现代信息教育的新技术叩开了学校大门,作为全新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走进课堂。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主页、网上多媒体教学、教育资源数字化、数字化服务,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已使我们的教育形态与学习环境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因此,重视教师专业知识、教育理念的培训,如采取教师岗前、在岗以及院校间、国际问的交流等多种形式,以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医学教育理念。为此,我们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下,借助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使命,使检体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 医学教育中多种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改革不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与技术,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有效地促进学生临床思维发展 。其转变为:(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灵活性、容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突破其时空限制。如病理性体格检查及视诊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使病例演示变得生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典型病例教学:在教学中以典型病例为依据,利用典型病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询问病史并给予准确描述;怎样进行体格检查并注意阳性体征;怎样结合辅助检查并给予初步诊断,如何书写完整的住院病历。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解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掌握有关知识。(3)互动式教学: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已不适合现代医学教学。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以问题为中心,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推理,学会归纳和整理,更多、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学尖瓣狭窄的体征时,首先从瓣膜病变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来理解心脏形态变化,这种异常结构的改变产生病理体征,以后按照视、触、叩、听的检查步骤判断可能出现的体征,达到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目的。(4)采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在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电子模拟人、心肺复苏急救模拟人、各种穿刺模拟人等。模拟体检室、技能操作室、多媒体心肺听诊室组成的临床技能中心。利用电子标准化病人让学生充分练习各部分检查内容,体会各种阳性体征的表现;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和理解相关知识,完成把书本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临床实际知识,使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加大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与形式呆板、过程复杂、口头难以表达和传统教学难以奏效的内容相比,现代信息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高新技术应用于在检体诊断教学中是确实可行,也是目前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陈文彬.诊断学.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关键词】教育;情景模拟教学;住院医师;培训;急救技能;成绩;满意度
近年来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主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始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其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EtienneWenger和JeanLave两位教授提出[1]。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仅仅是让学生达到对理论知识或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更是一种对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基于模拟的医学教育利用各种仿真模型和智能化的计算机软件结合,替代真实患者,为住院医师提供更为安全高效临床疾病场景进行培训教学[2]。我院于2018年6月开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急救技能培训工作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和培训效果满意度,探讨情景模拟教学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急救技能培训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于2018年6月开始在住院医师规范化急救技能培训工作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即2017年6月—2018年5月为对照组,2018年6月—2019年5月为干预组,每组各选取住培第2年医师40名;其中对照组中男性22名,女性18名,年龄24~28岁,平均年龄为(25.91±2.40)岁,根据学历划分,本科18名,研究生22名;干预组中男性24名,女性16名,年龄24~29岁,平均年龄为(25.65±2.27)岁,根据学历划分,本科20名,研究生20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干预,授课老师在集中讲解急救技能理论知识,同时利用人体模型等开展临床实践演练,完成床旁示范。干预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干预,带教老师根据临床病例编写心脏骤停模拟情景剧本;课前向学员介绍学习目的和重点内容;首次带教时由老师相学员介绍理论知识,播放操作视频,现场示范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操作,讲解操作要点,同时由学员完成单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术操作;第2次带教老师将学员每5人分为1个复苏团队完成情景模拟教学;模拟场景为急诊候诊大厅内待诊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倒地,心电监护证实心室纤颤发生,学员们自行启动评估、心肺复苏及电除颤等操作;每次模拟病例环节共15min,其中前10min为场景角色扮演环节,学员们进过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及沟通完成抢救;后5min带教老师指导学员完成回顾分析及讨论;课程结束后带教老师总结,并梳理正确急救流程及策略。1.3观察指标。(1)理论考核内容包括院前救护、病情评估分诊、转运及心肺复苏等,由我院规培中心建立题库,考核时抽取100道题,总分100分;实践操作考核方式为虚拟情景或案例,共4题,每题25分,总分100分,由2名带教老师负责监考[3];(2)采用自评法评价教学培训效果,由培训学生在培训完成后进行打分,满分10分,其中9~10分为非常满意,7~8分为基本满意,6分及以下为不满意[4]。1.4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例(%)表示,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干预前后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比较。两组干预前的理论及实践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42±4.75)分vs.(65.25±4.30)分,(63.23±5.31)分vs.(64.97±5.73)分,P>0.05]。干预组干预后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82±5.68)分vs.(73.98±3.91)分,(89.62±5.95)分vs.(73.89±3.38)分,P<0.05];见表1。2.2两组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干预组培训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40/40)vs.80.00%(32/40),P<0.05];见表2。
3讨论
自200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始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项目,现培训重心已转向培训质量的提升[5]。以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通过带教老师指导学员操作、针对性纠正和指导完成;但此类灌输式教育难以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最终急救技能掌握水平往往较差,难以满足急诊工作需求[6]。对中国多个城市青年基层临床医师急救技能调研发,大部分住院医师对于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无法满足急诊工作需求[7]。基于模拟的医学教育方法在国际和国内均迅速发展,以临床病例为导向的情景模拟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现阶段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学员培训中对各专业基地包括急诊基地的学员都需要掌握心肺复苏术和电除颤术等急救技能,以达到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要求[8-9]。2015年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突出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以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的概率[10]。情景模拟教学近年来被逐渐用于临床教学工作,其主要依据教学目设计具体情景,由学员通过角色扮演更为深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11]。基础/高级生命支持是临床最为常见急救情景,本次研究中带教老师基于以上情景设计模拟剧本,指导学员将急诊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增强学员对于相关知识点理解掌握能力[12];同时学员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患者病情评估和方案制定,强化临床急救思维能力;此外带教老师在情景模拟完成后针对其中存在问题与学员们进行沟通交流,梳理急救流程[13]。情景模拟教学一方面提高教授知识和技能学习形式丰富性,改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学员学习主观能动性,真正培养急诊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救治能力[14]。
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组干预前的理论及实践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42±4.75)分vs.(65.25±4.30)分,(63.23±5.31)分vs.(64.97±5.73)分,P>0.05]。干预组干预后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98±3.91)分vs.(91.82±5.68)分,(91.82±5.68)分vs.(89.62±5.95)分,P<0.05],证实情景模拟教学应用有助于改善接受规培住院医师对于急救技能掌握水平,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干预组培训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40/40)vs.80.00%(32/40),P<0.05],进一步说明住院医师规范化急救技能培训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能够提高学员对于培训工作满意程度,更为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学习工作中,与以往学者报道结果相符[15-16]。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更适用于急诊、麻醉、外科等专科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辅助方法。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教学可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急救技能培训掌握水平,改善培训满意程度。但因纳入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报道,所得结论仍有待后续研究确证。
参考文献
[1]张策,房慧莹,焦明丽.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22(6):87-90.
[2]曾庆奇,刘婧,高杰,等.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不同类型规范化培训人员能力评估情况的比较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6):461-465.
[3]江朋,韩存巧,何亚荣,等.四川省基层医院急诊医务人员培训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9,18(1):101-106.
[4]罗林枝,张抒扬,潘慧,等.基于过程方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进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9(8):566-569.
[5]左中,罗蓉.基于情景模拟的临床讨论会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34):4882-4885.
[6]何新华,杭晨晨,郭树彬,等.北京地区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现状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6):708-712.
[7]ShangF,LiuCY.Blendedlearninginmedicalphysiologyimprovesnursingstudents'studyefficiency[J].AdvPhysiolEduc,2018,42(4):711-717.
[8]ShoreyS,SiewAL,AngE.Experiencesofnursingundergraduatesonaredesignedblendedcommunicationmodule:adescriptivequalitativestudy[J].NurseEducToday,2018,61(5):77-82.
[9]胡凤琴.急救护理技能情景模拟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24(3):392-394
[10]ShoreyS,KowitlawakulY,DeviMK,etal.Blendedlearningpedagogydesignedforcommunicationmoduleamong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aquasi-experimentalstudy[J].NurseEducToday,2018,61(4):120-126.
[11]王婷,周蓉,马玉红,等.信息化平台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17,24(23):9-12.
[12]何小玲,漆洪波.团队式模拟情景培训在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2017,6(4):238-242.
[13]曹怡妹,王晶,秦俭,等.CBL结合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在住院医师心肺复苏非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30(12):1238-1239.
[14]周慧飞,李桂琴.案例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108-109.
[15]金荒漠,李民,王军,等.情景模拟教学在成人未预料困难气道培训中的作用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7):710-71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for medical students under clinical internship in our hospital,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target system of clinical technique training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internship for medical students,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Methods 50 medical students who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or internship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reform group.Training and assessment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system of clinical technique training, and their assessmen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50 students(control group)who received regular training from July 2011 to July 2013. Result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reform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Internship;Target system of clinical technique training;Training
医学生实习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从理论向实践、从课堂向社会进行过渡的关键环节,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临床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医学教育质量和医学生未来的发展。医学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大使命,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医科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1]。
作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本院每年承担着医学生实习的任务,医院已有较为合理的考核体系,2013年之前,本院学员毕业实习是采用全院各科室轮转实习的形式,每个临床科室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研究发现每年医学生考核成绩都差强人意,技能操作水平难以达到临床要求,其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提高医学生实习的质量,除合理的考核体系外,更重要的是制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针对此种现象,本研究依据临床要求拟定了全新的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探讨此医学生实习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的优劣,以期建立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向全院各科推广实施,以进一步规范本院医学生实习制度,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进入本院实习的医学生,以学号为标准,参照随机数表,随机抽取50名学员作为改革组,按照新拟定的医学生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考核,考核成绩与2013年前以常规模式培养的50名已毕业学员(对照组)考核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具有可比性。
1.2 培养模式及考核方法
1.2.1 内科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的制订 学员内科实习分为呼吸科、消化科、心内科、血液科、内分泌科等,由各科室临床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组成教研小组,以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医患沟通能力为基本内容,参照教学大纲要求及各学科临床实践具体特点,制订各学科的实习方案和临床技能量化指标,建立“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递进式”的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按照临床职业素质、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临床实践技能、综合指标评价等板块对实习生进行递进式的教育培训模式。以此为规范,对随机抽取的50名受试学员进行培养。
1.2.2 出科考核方法 为加强对医学生实习的监督管理及所学技能的掌握程度,本研究制订了较严格的考核制度即“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向医师资格考试模式靠拢,分为三站式考核:第一站笔试,即基础知识考核,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病历书写;第二站于医院模拟培训中心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考核,模拟中心依托医学生理及计算机技术,创设出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场景[2],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及考核的方式[3];第三站医患沟通能力。每个临床科室实习结束前,对出科学生进行考核,由各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带教老师主考,分为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医患沟通能力等5板块,按照OSCE考试评分标准[4]进行量化评分。每个版块分值100分,分别取20%纳入总成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考核成绩的比较
改革组及格率达98%,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各考核部分及总分均值的比较
改革组基本知识、临床技能、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医患沟通等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学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教育学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应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为主[5]。
美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实行本科后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体制,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特别重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6],这也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所欠缺的。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本院对实习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培养,由于内科各临床科室普遍临床诊务繁忙,各级临床医师工作重心多在于临床工作,易忽视对实习学生的培养。各学科专家主任对实习学生未制订出明确的学科临床技能培训内容和考核指标量化方案,实习生呈“放羊式”的培养模式,不利于医学生临床技能规范化、标准化及人性化向更高水平发展[7]。近年来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对医学生临床实习进行了创新和改革,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为适合新医改形式要求构建了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建设了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和临床考核体系;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为优化医学生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引入了PDCA循环法[8-9]。针对本院医学生实习教育现状,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已迫在眉睫。基于此种现状,在医院领导和各内科主任支持下,本研究拟定了全新的医学生临床培训指标体系,旨在对本院医学生实习的体制进行改革,探索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临床培养模式,并向外科、妇科、儿科及其他科室推广应用。
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的实施有赖于内科各二级科室的协助,各科专家依据本学科临床特点,以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体格检查、病例书写、医患沟通能力为基本内容制订科室实习方案,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建立多学科融合、布局合理的临床技能教学平台。按教学资源的统一性、技能培养点一贯性和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建设思路构建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建立“一贯制、多模块、分层次、递进式”的临床技能培训指标体系,按照临床职业素质、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临床实践技能、综合指标评价等板块对实习生进行递进式的教育培训模式。
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改变传统医学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教育模式[10],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推行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11]教学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贯穿基础和临床课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学习和协调能力,专业文献阅读和医学信息获取及评价的能力,自我学习及医患沟通能力等。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强调临床操作技能实训,本院建立了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开展技能模拟训练,采用标准化患者训练法,即运用经过培训合格后的标准化患者来训练医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这是一条与国际接轨的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的新途径[12],既增加了学生接触患者的机会,解决了见习时病源不足、患者不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问题,并对学生的问诊、体格检查技巧进行正规训练等确立了标准模式[13]。
改革前重医疗技术操作教学,轻医患沟通,改革后加强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广泛参阅国内外有关沟通技巧、心理学、人文医学的书目及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为医学生系统学习提供教材,教学采用场景培训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灵活应用病例分析和标准化患者,建立理论学习与医疗实践相辅相成的医患沟通教学模式,拓展医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有助于医学生真正做到“精医术、懂人文”[14]。
应选择爱岗敬业、医德高尚、以身作则、经验丰富的临床带教老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推行全面竞争上岗和岗位责任制[15],提高带教老师服务育人的意识,严格按照实习方案进行培训管理,使实习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实习结束按照“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出科考核,将各项考核内容进行量化打分。通过此种模式培养的50名实习生成绩明显优于往届毕业学员,改革方案初见成效,为进一步向全院推广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