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超市发展战略

超市发展战略

时间:2023-06-07 09:1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超市发展战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超市发展战略

第1篇

关键词:WTO,超市,战略

现阶段,中国零售新型业态逐步导入并迅速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超级市场的突飞猛进,它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销售额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已成为零售业中发展最快的业态。它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服务的现代零售商店,实行开架售货,顾客自助服务,营业范围包括各种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广泛采用定量包装、明码标价、分类摆放方式,商品价格相对低廉。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进入,超市业竞争愈演愈烈,我国超市如何进一步发展,成为业界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

加入WTO对中国超市发展的影响

加入WTO协议意味着我国将平等地对待外商,尊重无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等WTO精神,这必将使得国外零售业巨头逐步加快在我国扩张的步伐,为国内超市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事实上,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追求地方利益,也由于中资企业实力不够,无法收购、控股,个别地方和个别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加入世贸前就对加入WTO承诺的限制有所突破,跨国商业集团早已在一些大城市建立了合资或独资连锁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经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染指中国市场,知名的如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家乐福、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加入WTO,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进入,无疑会对我国超市业发展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与国外零售巨头相比,国内超市企业在资金、规模、人才、经营管理、技术设施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国外零售商资本实力雄厚、规模庞大,拥有强大资本运作能力,形成了一套领先的、富有特点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商品购销、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管理,而且在内部管理、商品结构确定、服务、环境等方面形成了普遍的社会认知,具有品牌优势。尽管存在较大差距,但从商品零售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超市企业在开发本土市场竞争中仍有一些优势。国内超市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已经占据了很多优势门店位置,形成了较好的商圈,具有区域销售优势,最重要的是比国外零售企业更了解本土文化,更熟悉本地风俗习惯,更能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我国超市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1、强大实力超市企业的战略――大规模连锁。强大实力超市企业是指在超市业经营多年,资金雄厚,管理规范,管理经验丰富,设施先进并有一定人才储备的业界大公司或集团。如联华、华联、农工商、华润集团等。这些集团公司现阶段需要采取大规模连锁的扩张战略。原因有三:

(1)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超市一般经营日用品、生鲜食品和其他一些低价商品。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低廉的商品价格就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法宝。在沃尔玛的众多法码中,天天平价无疑最能令消费者心动。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保证价格低廉的根本,在超市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规模连锁可以实现大规模采购,增强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进价成本;可以充分发挥管理经验、营销渠道以及公关广告等作用;有利于提高超市组织化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另外,还有利于塑造品牌。一般而言,超市开到7―8个才开始有利润,可见规模的重要性。规模连锁是所有发展超市的集团公司的必然选择。

(2)巨大的零售需求为大规模连锁提供了基础。我国地域广大,人员众多,而且政治经济形势良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日趋增大,为超市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众多世界零售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展开扩张攻势的重要原因。

(3)竞争的需要。国外零售巨头已入驻中国,各自展开中国战略,如沃尔玛在东南、东北等地已布下棋子,家乐福在西北等地早已做好据点。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国内零售业将是风云激荡,出现大面积整合现象。我国实力较大的超市业集团公司必须把握先机,抢占战略要点,实施大规模连锁,整合实力,打造业界航母,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美誉度,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合能力。

实行大规模连锁,需要综合运用不同手段,大致有三种方式:

(1)自建。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借贷资金或股市募集资金建立新超市。企业依靠自身积累增强经济实力,逐步扩大经营范围。

(2)兼并。通过全资购买或控股等方式对其他超市进行兼并、重组。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取得富有经验的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现有销售渠道,快速发展。联华陆续收购、重组了上海百家便利、永昌超市、为民超市等十几家中小型公司,将100多个超市网点纳入旗下。

(3)联合。一方面,可以通过特许加盟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超市企业或相关业态企业联合,也可以与国外零售商联合。联华和杭州金龙万家福、苏州百汇等外地超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借助合资方优势,在江浙迅速开出一批新网点;通过特许加盟方式,先后有数百个零散的超市网点改弦更张,挂起了联华的招牌。1996年,联华与家乐福合作,用其成熟的经验迅速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2、中等实力超市企业发展战略――区域集中战略。中等实力超市企业是指有一定资金,具有一定管理经验,拥有一定管理人才的超市业界公司。它们在一定区域中有较高知名度,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但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小,市场份额少,不具备大规模扩张的条件。它们可以采取区域集中战略,就是集中自己的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做实做强,为进一步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行这一战略,原因有二:

(1)实力不足以实现大规模扩张。当前超市业巨头纷纷“跑马圈地”,积极扩张,它们实力强大,中等实力超市公司若盲目扩张,必然处处受挫。

(2)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这类公司在本地有丰富的经营经验,熟悉当地的文化风俗和消费者心理,与政府及相关行业建立了一定的联系,摸索出了一套与本地相适应的管理方法,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有着地域上的集中优势。

区域集中战略便于集中使用力量和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特定区域,更好地调查研究有关的技术、市场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由于目标集中,经济成果易于评价,管理过程容易控制。中等实力超市企业采取这种战略,进一步巩固在本地的优势地位,必须搞好超市的战略布局,形成聚集效应,提高在本地的美誉度,塑立起本地名牌。这样,可以在区域内构筑竞争优势地位,有效地防御其他零售商的进入,并能立足于当地市场来提高采购的规模和物流的有效性,然后向相关区域扩张。

3、弱小实力超市企业战略――防御进取。弱小实力超市企业是指资金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超市企业。它们需要采取防御进取战略。具体而言,有三种方式可以采用:

(1)联合。一方面,可以与当地实力相当者联合,增强集体实力,以便与实力较大者开展竞争,并在竞争中逐渐壮大。另一方面,可以与实力较强者联合,学习其先进方法和管理经验,逐步发展。实力弱小者为了避免被吞并,可以采取蛛网战略,与多个小企业联合起来与大企业合作经营,这些不同的联系可以形成抗衡的力量。

(2)走特色化道路。长远来看,随着竞争的加剧,超市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实力弱小的超市企业没有规模效应,在成本方面不具备优势,更需要走特色道路。在特色上下功夫,建立起顾客对特色产品或服务的依赖,逐渐培养忠诚度,可以为企业树立起鲜明的形象,降低竞争程度。这种方式还可以降低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获取较高利润。在深圳,万佳超市在与沃尔玛的对垒中声名鹊起,靠的就是特色经营。

(3)走农村路线。这是一种长远之路,当年沃尔玛坚定不移地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目前,超市竞争焦点在大中城市,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在大中城市攻城掠地,抢占黄金据点,不会到不重要的农村圈地,而国内超市业要与外商竞争,必须抓住时机,抢先一步。如上海华联与浙江供销社的联合,极大地扩张了零售网点,增加了销售额。这说明农村市场是很有可为的。发展农村市场,需要全面把握当前农村需求特征,合理设计调整商品结构,促进商圈功能优化。一方面要适应农村需求多层次性的特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消费重点,设计并调整商品结构,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开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种市场,注意满足农户对农用商品如种子、化肥及农具的季节性需求。同时把商品结构的调整要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因势利导,不断调整优化商圈功能结构,密切关注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动趋势,结合自身特点,从选定商圈的目标商场出发,从商品、服务、企业形象等方面入手,进行错位竞争,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参考文献

[1]解培才、徐二明:《西方企业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小野丰广:《日本企业战略和结构》.吕梦仙等译.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3]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卢泰宏、秦朔:《2001营销报告―营销在中国》.广州出版社.2001

[5]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李克宁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6]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7]李 纯、甘亚科:《入世后中国前沿问题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8]王 晨:《家乐超市:在烦恼中成长》.中国商贸.2001

第2篇

关键词:环境;战略;人口;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引言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威胁的同时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机会,从而影响企业战略选择。尤其是外部环境,企业要进行战略选择,必须要全面的分析客观环境,并且要掌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及时做出对环境的变化产生的措施,以此作为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出发点。

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多种因素构成,它既是对企业创造机会同时也可能产生威胁。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技术、政治、自然、社会、人口等。但是对于零售行业来说,经济、人口、社会是主要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是对这些因素的具体分析。

一、经济环境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在增加,对于销售生活必需品的商家来说,却是一个投资的机会。一体化经济与没有界限竞争的局势,使市场营销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这场变化对投资大型超市的企业来说,既提供有利商机,同时又带来非常大的威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让该地区投资大型商业超市提供了比较好的行业环境。

呼和浩特超市新业态的形成,将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首先,培育超级市场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超级市场作为现代化的最庞大的流通组织,是与大工业、大农业、大生产相配套的产物。由于超市具有规模化的经营,完善化的网络,最大化的目标顾客,所以把大型超市称之为“永不落幕的广交会”。正因为超市具有它特殊的作用,所以对它的上游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农业、牧业、包装装潢业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超市掌握着工农牧业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包装、销售等大市场,通过超市把地方产品快速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另一方面超市又是最大的信息平台,是快速检验产品在市场反馈的窗口,尤其是借助超市的POS 和MIS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跟踪产品的市场动态,做出科学评价,引导企业组织生产,改进质量,扩大销售。把超市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反过来发挥超市新产业对呼和浩特市工农牧业生产的渗透作用、整合作用、拉动作用也是巨大的,也能快速地提升呼和浩特市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产品的档次。

二、社会环境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百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行业细分使投资方与管理方优势互补,是企业获得良好效益的最佳途径。呼和浩特市超市发展刚刚起步,有规模的超市仅有两个华联店和百盛超市,通过对多家超市的调查,发现超市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主要商业圈,原因有几点:首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和重视时间的效率。在购买日常生活消费品上,人们的时间要求观念加强,同时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活动的变得更加重视。一站式购齐的大型综合超市帮助消费者节省大量的采购时间,尤其是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开架自选方式的售货形式,让消费者能够轻松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挑选商品,再加上宽敞、明亮的购物场所,可以为消费者创造和谐愉快的购物心情,特色化的商品陈列方式,以及不间断推出的各种促销打折商品,也可以使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更强烈购买欲望,由此可以形成人数众多的经常消费人群。其次,低廉价格让这种投资产业更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消费人群。质量既能够保证,又能方便、舒适购物消费,每个消费层次的顾客是都不会拒绝低价,所以大规模的、综合型超市使吸引消费者潜力的。就拿经营民生类商品吸引顾客来说,零售行业发展至今,产业不同,目标顾客也不同,而大规模的综合型超市以人们生活日用生活必需品经营为主,所有消费者都需要的生活必须要的商品都有提供,从客观来说,既满足了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的消费需求。这也该产业能够持续经营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投资大规模综合型超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超级市场作为产业兴起,不但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而且牵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一是带动劳务产业,吸纳大量的人员就业,某开办超市,可安置近300人上岗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二是带动产品包装发展,促进产品上档升级;三是带动加工业发展,尤其直接带动农业、食品业、牧业的精深加工;四是带动运输业发展,促进商业运输业的兴起,实现商流、物流的有机结合。

三、人口因素

市场是由既有购买兴趣又有购买能力的不同人群构成的。人口数量的多少和人的某些固有的特性因素会对市场的需求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日用品的需求影响更大,因为日用品为一次性的消费品,多数消费者只要经济收入允许的话,都要消费的产品,但是由于地理分布不同,同一地区家庭结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居住环境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对日用消费品的使用与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调查该地区的数据表明:经常光顾超市的人群和所期望的消费品性能都发生变化。该集团市场部对经常光临大规模综合型超市的消费人群做了调研,通过在年龄、学历、收入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得出的数据结果显示:收入高的和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是超市消费人群中的主流人群,人群中20-40岁的消费者占64%,41-60岁占26%,其他占10% ; 随着消费人群知识结构和对生活态度的变化,收入在中等以上有78%的人群中都会经常光顾市场的。这一群购买者生活需求较高,而且生活方式比较高质量,他们希望有更适合该文化层次和个人品位的消费场所,但是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去大型商场消费的则变得非常少。可见收入的高低对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欲望和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人群占市场消费人群的74%,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占市场消费的26%。可见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创造一个新的投资环境,提供了一个可以发展空间。不同家庭结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同,居住环境也是购买者对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购买时的理性程度愈高,越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环保性指标。这些因素都使投资商在设计非常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上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投资大型超市机遇是非常合适的。

参考文献:

[1]高立法,冯腾达.企业经营分析与绩效评价[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第3篇

[关键词] “信道费依赖症” 危害 根源 治愈措施

信道费是指零售商向供应商以各种名义额外收取的费用,常见的有:进场费、陈列费、促销费、广告费、条码费等等。中国超市对信道费的依赖十分严重,据统计,在2004年,上海联华超市主营业收入为2.6亿元,而信道费收入就高达7.3亿元。相比较而言经营比较好的北京物美超市信道费也占主营业收入的96%。其他如上海华联综超、上海华联信道费占主营业额的比重也非常大。由此中国连锁超市已出现“信道费依赖症”,本为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信道费依赖症”对中国超市的危害

“信道费依赖症”对中国超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严重影响零供关系,使零供关系紧张

物流系统的畅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供应商的关系。良好的零供关系是供应链的重要保证。我们的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往往不是通过正常销售渠道取得利润,而是通过打价格战、负毛利运做,靠“信道费”过日子。有的无限制的退换货,有的随意扣押、挪用、拖欠供应商货款,把自己经营管理的经济损失转嫁给供应商。这使供货商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零供关系紧张。2005年物美超市的六大供货商停止对其供货,并撤出物美超市,涉及货物价值达600万元~700万元,这就是一个例证。

2.削弱连锁超市主业务盈利水平,危害到企业生存

一般来说零售商是靠销量来赚钱的,这种模式是价值链盈利模式,它注重的是成本控制来赚取差价。但是现在零售商主要靠收取信道费这种非盈利发展模式,这使得连锁超市主业务盈利水平大大削弱,到目前,各超市收受信道费有增无减,这不仅仅是削弱连锁超市主业务盈利水平的问题,一旦供应链断裂,将危及到企业生死存亡。2007年3月的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有限公司被华润收购也与此有很大关系。

二、中国超市“信道费依赖症”存在的根源

1.缺少法制保障

目前,我们国家法规滞后,主要表现一是法规不健全,二是执行不到位。2006年,国家颁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对账期、促销及一些费用都做了一定的界定,但是《办法》中所制止的项目到了许多的零售商那里,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即使有了法规,而执行不到位,就难免促使各超市铤而走险或浑水摸鱼。

2.供需地位不平衡

连锁超市面对的供应商太多,作为零售商,它面对很多的选择机会。而且大多供应商是中小企业,没钱,没人,人员不够,因此,供应商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大的商超,这样一来就把连锁超市地位捧高了,促成了零售商的优势地位。但对于供应商,它选择的机会就小得多。交易中供应商弱势地位决定了零供关系很难和谐,很难达成共生共赢的局面。同时,在品类里面已经做大了的供应商,为了阻止其他品牌竞争,也会设置一些壁垒,比如进行终端拦截,包括陈列面的拦截、促销拦截等等,这些都会给零售商争取更多利益空间,来继续榨供应商。

3.恶性竞争零售商的生存压力过大

有人说中国零售业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欧美国家100多年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连锁超市发展迅速。但目前行业发展中的种种畸形现象,如一家营业面积万余平方米的超市,每天的现金流量上百万元,这个领域的“资金易得”,催化了部分企业投机心理,经营行为异化为“投机”行为,加剧了行业风险。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5年零售企业破产分析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6月,在过去的18个月内,我国至少已有150家连锁超市倒闭。现在的大的连锁超市依然存在这种风险。往上走一点就是发展,往下走一点就是倒闭。不是收购别人就是被别人收购,处于很危险的边缘。零售商很难靠差价、扣点来盈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会更多得去考虑供应商的利益,巧立名目,收取高额的信道费。

三、中国超市“信道费依赖症”顽疾治愈措施

1.加大法制建设

针对我国商业法规滞后、监管缺位、行业无序发展等状况,迫切需要从总体上,从法治、规划、机制等各方面,健全商业法制法规。同时清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促进建立以反对垄断和促进市场充分竞争为核心、与国际市场接轨、内外贸统一的商品市场法律体系。加快建立连锁商业发展战略,这种战略调整主要应包括市场监控体系、流通法律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商会等分层次、专业化的商业损害预警机制也十分必要。

2.建立供货商自愿联盟

面对强势的连锁超市,各中小供应商应结成自愿联盟,提升自己在供需关系中的地位和机会,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和与抗风险能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客观上消除连锁超市的“信道费依赖症”。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中小供应商与地域连锁超市唇齿相依,中小供应商自愿联盟与地域连锁超市建立良性的合作关系,对两者来说才能达到双赢。

3.遏制不良竞争

各级流通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在零售业倡导和推行区域化发展战略,引导本土企业发挥区域优势,而非盲目跨区域扩张;并引导零售企业进行盈利模式创新,指导零售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开拓多元化盈利模式,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建立零售企业预警防范机制,使其提早规避商业风险。同时各级流通主管部门加强对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制定内贸领域标准化体系框架和发展规划。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服务,实行有效的市场监控,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创造宽松的投资和经营环境。

总之,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治愈中国超市“信道费依赖症”顽疾,走良性发展道路,把中国超市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第4篇

Global garment processing transformation caused great impact to small and medium garment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led to the company transition from processing trade to brand for China market. The supermarket channel of Suzhou X garment company was analyzed, the ways small and medium sized garment companies using supermarket sales channel to develop brand were suggested.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给中国服装业,特别是中小型服装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从出口贸易来看,依赖欧美市场的企业订单减少,导致服装出口下滑;从国内销售来看,更多的强势服装品牌把目光转向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单纯依靠外贸加工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研究苏州X服饰公司的销售渠道转型,探讨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发展。

1苏州X服饰公司的销售渠道

1.1从外贸向内销转型

苏州X服饰公司位于江苏常熟,始建于1996年10月,是一家集服装设计、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新型专业工厂。该公司下设 2 个生产基地,共计有国内先进的现代化服装流水线 28 条,固定资产 2 000 万元,占地面积 18 000 m2,拥有 12 000 m2的标准车间。X服饰公司一直是以外贸加工为主的加工型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公司面临重重危机,公司管理层经过讨论分析决定转型至国内销售市场,以自主品牌加盟以及超市零售作为公司的运作核心。

1.2内销渠道分析

中国中小型服装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目光由国外转向国内,国内服装销渠道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目前服装营销系统有以下几种销售渠道。

(1)大型百货商场。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根据对排行前 100 位的百货商场2004年销售情况的分析,上半年这 100 个商场服装类商品月度销售额为 49.02 亿元,平均每家商场月度销售额为 5 000 万元左右。大型百货商店仍是服装服饰类商品(尤其是中高档服装和品牌服装)的主销渠道。 而百货商店具有进入门槛高、配套管理相对复杂、定位中高端等特点,阻碍了类似X服饰公司的诸多国内中小型服装企业进入。

(2)连锁专卖的品牌经营店。在众多服装品牌的销售店中,连锁专卖的品牌经营模式最具亲和力。通过这种模式的经营,既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又提高了销售额。这种经营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品牌管理经验支持。

(3)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各地服装批发市场的兴起,正是中小型服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契机。苏州X服饰公司位于常熟地区,可依托常熟的服装批发集群地优势开拓批发渠道。

(4)服装超市。超市供应的服装价格较实惠,质量有保证。超市商品品种全、价格低,正在成为城市居民购物的主要场所。中小服装企业多数以生产中低档服装为主,正好符合超市对货源采购的要求,客观上为企业迅速打开市场创造了条件。

对于拥有知名品牌的大型服装企业来说,由于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建立连锁店、专卖店、品牌店、旗舰店和中心店等销售网点是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但对于类似于苏州X服饰公司的中小服装企业和以生产中低档服装为主的服装企业来说,服装品牌经营竞争激烈,建立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是其力所不能及的。而超市消费具有批量大、流动性快的特点,是未来发展的可行渠道。苏州X服饰公司决定通过超市“批发”服装,以达到销售库存,缓解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1.3超市渠道分析

从近年发展情况来看,超市中的纺织服装用品的销售量和展示空间皆呈上升趋势,但是服装仅占整个超市经营范围的 5% ~ 10%,销售额也仅占一般超市销售额的 3% ~ 5% 左右。在大型超市的发源地 ―― 美国,超市服装销售额可占总销售额的 30% ~ 40%,并且有知名服装品牌 出售。

根据中国超市的发展状况,X服饰公司决定利用超市零售渠道的以下优势:

(1)利用低价概念,刺激顾客购买欲;

(2)产品品类简单、价格便宜;

(3)超级市场客流量大,顾客群体广泛;

(4)借用超市的品牌和信誉树立形象。

2苏州X服饰公司的超市销售状况

2008年6月始,X服装公司将超市销售渠道作为适合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集合了大量资源建设国内超市销售渠道。经过前期沟通,与欧尚、好又多、沃尔玛和华润 4 家知名超市达成了合作协议,成为其长期稳定的供应商。X服饰公司2008 ― 2009年的各渠道销售均价如表 1 和图 1 所示。

由表 1 和图 1 可知,7 ― 12月的销售均价明显高于1 ― 6月的销售均价,这是由于1 ― 6月主要销售春夏装,而7 ― 12月主要销售秋冬装。因此考虑到销售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X服装公司1 ― 6月主要生产外销服饰,而7 ― 12月集中于内销品牌服饰的制作和销售。

同时,比较各渠道销售价格可知,销售是均价相对最高的销售渠道。外销和销售渠道的价格较高,超市销售的价格明显远低于其他两种渠道的销售价格。X服饰公司能够和大型超市在短时间内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主要原因是稳定的货物供给以及低廉的价格,而这也是现阶段大型连锁超市对服装供应商最主要的要求之一。超低的收购价格和稳定的供货渠道,才能够保证现阶段超市整体的低价格、稳定质量的形象定位。而对于X服饰公司,则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渠道,将大量的库存通过超市进行销售,既回笼了资金又拓展了新的销售渠道,为形成长期、稳定、量大的销售渠道奠定了基础。

3苏州X服饰公司的超市发展战略

通过服装销售渠道的转移,苏州X服饰自2008下半年开始内销比例逐渐增大,有效地避免了金融危机对依靠外贸加工的负面影响,并开拓了超市这一销售渠道。

经过 1 年多的发展,X服饰公司将服装经营分为外贸定制加工、自主品牌批发、超市零售 3 种类型。如表 2 所示,这 3 个主要的销售渠道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外销代工的比例逐渐减少,而内销和超市销售的比例逐步增加。

X服饰公司经过 1 年多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基本战略:在中国依然是国际服装加工厂的大环境下,依靠外贸定制加工获取企业利润;同时,依托常熟服装批发市场的批发渠道优势,通过批发的形式将产品打入国内市场;并且,开拓零售渠道,通过超市这一服装零售渠道进一步打开市场。从长远发展来看,要想更好地在市场上立足,开发内销市场,打造自主品牌是一条必经之路。而超市这一销售平台,目前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还不成熟,只有通过更好的协调发展,才能利用好超市渠道扩大内销市场。

4结论

在市场环境变化下,中小型服装企业营销渠道转型过程中,可以选择超市作为内销渠道之一。超市作为一种零售业态,有着与专卖店、百货公司等不同的鲜明特点,超市最大的优点是对人流的聚集效应,而弱点就是缺乏对中高档服装品牌的推广力。因此就目前的市场现状而言,利用超市渠道进行销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找准自身定位,寻找与品牌定位一致的超市合作商;

(2)确定消费人群,主营大众化产品品类;

(3)价格低廉,但产品质量必须有保障;

(4)在超市销售服装注意坚持树立品牌形象,逐步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 冯伟. 我国中小服装企业发展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43 58.

[2] Bergstrom R. Supply Chains in Transition[M]. New York:Automotive Production,2006(21):31 40.

[3] Cure C.Purchasing Pros Search for Prefect Number of Suppliers[J]. Purchasing,2007(40):27.

[4] 王永进,赵平. 北京超市中服装销售状况与前景的调查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6):23 25.

[5] 朱广舟,陈勇. 超市服装卖场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J]. 现代纺织技术,2008(3):50 52.

[6] Ford J E.Textiles and Clothing in the Supermarket[J]. British Textile Technology Group,1999(9):152 160.

第5篇

京客隆CFO李春燕强调,“当下的环境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考验,应该说当下工作的重点就是围绕资金管理展开的。”

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客隆”)于1994年开始涉足连锁超市业务,2002年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9月25日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2008年2月26日转主板成功。零售批发一体化经营是京客隆特有的竞争优势,凭借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京客隆已发展成为北京地区最主要的日用消费品分销商之一。在自建的常温配送中心与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支撑下,截至2011年6月末,京客隆零售业务共有246间连锁店铺,包括2间百货店、8间大卖场、80间综合超市以及156间便利店。根据2011年半年报显示,京客隆营业收入约为43.71亿元,其中批发业务的营业收入达到约22.41亿元,这意味着零售与批发业务各占了集团营业收入的50%。

精打细算

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并超越其竞争对手,有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可供选择,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

由于超市行业的竞争比较同质化,采取成本战略显然成为最直接的选择。李春燕表示,京客隆其实一直在成本管理上较为严格。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和综合超市相比,京客隆、超市发这种以副食店和社区店起家的超市,在经营成本方面并不占据优势。首先大卖场的进货价更低;其次,大型连锁超市可以依靠自己的品牌吸附能力,将摊位等转租给餐饮或其他商家,以此来增加营收,摊薄成本。“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其他方面下足功夫,比如店面的选址,自建物流和配送成本的控制等等。”

2011年8月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联合的《中国零售企业2010年财务状况研究报告》显示,零售企业主要固定费用的成本比例都有明显上升,利润率出现明显下降。

对此李春燕深有感受,自2010年以来,租金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大幅上升。据了解,2011年上半年(截至2011年6月30日),集团人工成本约2.56亿元,去年同期约1.96亿元,该项支出同比增幅超3成。

“连锁超市业很多经营成本的上升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店面租金、人力资源成本,能源费用以及设备设施维修等费用,利润空间必然受到压缩,特别是在紧缩的贷币政策下资金成本的上涨更是难以控制,所以我们内部只有通过提高效率来尽量化解这一部分的压力。”

“高效的精细化现金流管理对我们节约资金成本非常重要,在不够精细化管理的时期,往往备用资金的准备量会超过实际的资金支出量,即宽打窄用是造成日常资金成本的原因之一,精细化管理简单地讲就是要准确预计各项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点与流量,提高资金管理的时间与流量管理的准确性。”李春燕表示,这些精细化的管理很大程度上需要银行的服务支持,“比如北京银行对我们这种传统行业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服务也相对比较全方位,我们利用他们的产品和系统对资金进行更透明和精细的管理。”

据李春燕介绍,现在京客隆即将上线运营的现金管理系统是北京银行协助建设的。在2011年伴随贷款利率上涨的情况之下,京客隆对于现金管理水平提升的需求更加迫切,“我要知道每一笔资金流入流出的时间点,有没有沉淀资金,有没有资金没有发挥效用。零售业务货币资金流量大、闲置时间短、流量沉淀多的特点,应该怎样解决。”

京客隆的迫切需求得到了北京银行的重视,根据超市行业的特点和京客隆的需求,北京银行为此推出了“标准管家”现金管理系统。据了解“标准管家”是北京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和集团客户提供的现金管理服务平台,重点在于帮助企业掌控多银行的账户信息、明晰资金流的时效性、有效量化资金流、加强风险管控等等。据李春燕介绍,通过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统一结算、跨行结算,满足日常管理需要。

“在有了高效的管理系统之后,我们就可以相对准确地预计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与流量,平衡资金需求与资金成本,同时利用这个时间差做一些比如隔夜等短期理财的产品,对冲资金成本。”与其他行业不同,连锁零售行业现金流颇为丰富,但开拓新店以及物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资本化开支需求也很大。对于李春燕来说,压力并不是在于回款,而是保证既能够有充分的资金保证发展又不造成资金的冗余。李春燕强调,“作为CFO,我不仅希望通过先进的管理系统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同时更希望每一笔资金都能处于动态管理中,可以持续创造价值。”

除了节流上的考虑,李春燕也正思考如何从源头上调整。李春燕介绍,目前京客隆的资金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虽然依靠国内债券市场每年发行3亿元~5亿元的短期融资债,但整个融资结构并不合理。“我们下一步便是将建立和完善以股权融资为主的资本结构。”据悉京客隆一直谋求回归A股的机会,但在2011年10月15日证监会发审委会议上,京客隆的上市申请未获通过。但据透漏,这一计划并未放弃。

资金管控预则立?

2011年上半年,京客隆继续坚持区域化拓展策略,在北京及河北省新开零售店铺14间,其中直营店5间,加盟便利店9间,同时在河北省新建了两个采购基地。

李春燕强调,一般新店会有大概三年的亏损期,这意味着在资金的配比上要做好规划。“发展新的店铺,需要有很大的开支,店面装修,房屋租金等等,此外还有就是物流和信息系统的配套建设。”而且京客隆是北京第一家同时拥有生鲜配送中心、常温配送中心、批发物流分销中心的零售与批发业务类商业企业,每年升级改造配送中心已经被列为与新开门店同等重要的项目。“而且投入非常大,不管是通过技术升级扩大容量或者新增专项加工处理中心,大概有几千万元到1个亿元不等。”

面对每年固定的资金压力,李春燕表示这就需要细致而准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无论是低成本战略还是精打细算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战略,而非单兵作战,在这一点上,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是一个企业告别‘草莽年代’的最佳方式。”

京客隆从2009年开始推荐全面预算管理,首先从企业文化和制度流程上进行灌输和梳理,全面地向符合系统要求的方向改进,“如果公司的整个运营跟预算管理系统不匹配,那么就算上了软件系统,也会流于形式。”目前京客隆的预算管理是由会计系统在进行预算的编制与控制。

而对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所必须的系统基础,京客隆针对超市行业的特点,按照业务流程定制各专项系统,包括物流系统、自动补货系统、会员管理系统等等,京客隆对这些系统的要求是“无缝连接”。

“由于现在市面上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够全方位覆盖零售业的全部流程,还要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所以李春燕认为在当下每个系统逐渐上马的方式更稳妥一些,“并且信息化要尽量跟企业文化能够进行有机的契合,按照业务的发展阶段上线不同的系统。”之前已经完成了中央化的统一采购,加之各个系统的上线,现在京客隆已经具备了进行全面预算的条件。

善用平衡文化

京客隆的发展战略是凭借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着“立足北京,拓展华北,辐射全国”的战略思想,依托“京客隆”、“朝批”的品牌优势,不断进行业态创新,加速发展,做强做大日常消费品的零售和批发业务,打造区域强势流通企业。

按照公司发展战略,未来几年内公司仍将以大北京地区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零售业务方面,以“立足北京、拓展华北、稳步推进、连片发展”为指导方针,以北京及周边地区为主要区域,在做好目标区域市场调研、商圈分析的基础上,公司未来两年内将继续通过自有房产或租赁方式新开门店,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连锁经营规模,同时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店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和调整。通过新店开发和老店改造,使公司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并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公司竞争能力,实现超级市场、大型超市、便利店、社区购物中心多业态组合式拓展。批发业务方面,将以“立足北京,拓展环渤海,渗透区域市场”为指导方针,在京、津、冀、鲁、晋三省两市区域范围内进行渗透式扩张,以大城市为中心辐射发展周边地区,向北京郊区新城、天津滨海新区和环渤海区域等城市扩展批发网络;通过继续发展品牌商品的和经销权、发展跨省市分销,跨区域,扩大对区域内零售商和分销商的覆盖面,拓展分销渠道。

李春燕原本是京客隆的企业法律顾问,后来因为香港上市的机缘,涉入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自己角色的过渡,李春燕毫不讳言的表示,自己用了四年的时间进行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现在我们有一支扎实的财务团队,有符合香港上市规则要求合资格的会计师担任财务总监,也有熟悉公司业务流程的财务部主任,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担任内审部主任,并吸引审计经验丰富的会计师加入公司担任财务部副主任,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几年的财务管理,李春燕表示其实不管借用什么技术或者什么系统来管理企业,最终这个系统都要跟企业文化和企业的行为模式结合起来。李春燕认为,“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从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成长起来的企业来说一个全面有效的预算制度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非常重要,但有时候这又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数字化思维并不是我们的文化偏好,好比中西餐,西餐可以‘量化’,但中餐就很难做‘预算’,因为一般大家都不会把食材和调味品精确到克数进行标准化的量化生产。”

“所以应该说,一个优秀的CFO不仅仅要能做好财务管理,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还应从企业文化的根基上为企业注入更多的现代化企业色彩。”

第6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 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 视角和战略

从国情看,作为改革开放30年最积极的成果,中国在短时期内实现了史上惊人的经济增长、综合国力的大大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和深刻变革。从世情看,低碳经济时代来临,中国因势利导,确定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困难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所需要的主要技术手段等方面发达国家占优势的压力,政府如何制定更明确的政策,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激励转型能够最快在最大规模上真正的实现。为此,转型既要一种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也需要受到政府的极力推崇和社会的普遍支持。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靠谁科学发展的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发展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近期,随着国家的节能减排运动如火如荼,一股强烈的创业热潮在国内各个省市和地区轩然而起。保护环境,匹夫有责。《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即是我们积极响应中国政府《中国21世纪议程》和“限塑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制定的一项利国、利民、利行业、利己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国家和民族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一、以科学发展的视角看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的意义

(一)限塑令的颁布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大多呈白色,国际社会将废弃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农用薄膜对环境造成的侵害统称“白色污染”。

在我国,每年都要生产、销售和使用大量塑料购物袋。目前我国每生产1吨塑料,需消耗3吨石油,每年塑料使用量约为3000万吨,其中10%不可回收,而3%左右成为白色垃圾。据测算,目前我国每年随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 5%,其中大部分是废塑料购物袋,特别是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废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在地底下保持200年而不分解。易导致农作物减产,而一旦被动物当作食物吞人,易致动物死亡;混有废弃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难以再次利用;发泡塑料容器被称之为“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可导致人中毒,并引起皮肤痤疮、头痛、失聪、忧郁、失眠等症状,长期使用i可引起癌、畸形等顽疾。总之,“白色污染”造成长期的、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甚至引发人口、疾病、粮食、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类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基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开始对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和使用采取禁止和限制政策。我国也一直在多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2007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2007]72号,以下简称为“限塑令”)。“限塑令”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一规定无疑将会对遏制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无纺多功能组合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创新计划。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本团队秉乘绿色环保和便民利民的宗旨,固守食品卫生和环境安全的公共职责。通过大胆革新,设计制造了无纺多功能组合袋,期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限塑令的推广实施。

无纺多功能组合袋,品牌为We afe natural(WAN),产品规格(33*28*12cm)。材质上采用了当今最新科技成果――无纺布,无毒无害,90天内就可以彻底分解,而且它制造工艺流程短,节省能源,且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及废料。可重复清洗、多次使用,破损后还可回收制成塑胶制品。相比传统的塑料袋,安全、轻便、防水、耐用、易回收是无纺布购物袋的产品品质。此外,在市场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传统塑料袋,还是当前上市的无纺布袋的功能都简单划一,各种产品混装交叉,产生污染,留下饮食安全的隐患。无纺多功能组合袋开创了物品分装新理念,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仅有效的利用了内部空间,通过防水袋,保温袋,易碎袋等专用内胆,成功实现对超市主要供应物品的分类装载,将带给消费者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既成功替代传统塑料袋,又能弥补市面上无纺布袋的不足。

无纺多功能组合袋在环保材料上的使用和对物品分装理念的开拓,是对限塑令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对塑料袋替代物研制的探索突破,是以科学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和民生问题的正确运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创新计划。

二、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看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的实施与推广

(一)限塑令屡禁不止的几点原因。

自限塑令推行至今一年有余,根据国家权威调查显示,“限塑令”的实施后将现行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二。但是有专家表示,我国实行“限塑”,是利用经济手段治疗人们的“白色污染”“依赖症”,最终实现由“限塑”到“禁塑”。所以在一些宣传薄弱的乡镇地区和执法不严的监管漏洞,塑料袋的使用仍然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我们团队经过市场调查和对结果分析后,总结有如下几点:

其一,宣传力度不够。限塑令的宣传一直以来都是以通知为主,缺少对政策原因的解析,而且集中在城区和主流媒体上宣传,对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低文化阶层的宣传较少,导致消费者对限塑令的认可程度有分歧。

其二。配套政策不完善。限塑令颁布后,一直缺少相关的政策配套解释法规,所以产生了管理上的漏洞,比如自“限塑令”推行以来塑料袋的零售价格实际上把“隐形收费”变为“显性收费”,然而,并未见各超市、商场物品价格有所下降,消费者得为塑料袋重复两次买单;无纺布袋市场缺少统一的产品规范和行业准则,可谓鱼龙混杂,低劣粗糙的无纺布袋扰乱市场;限塑令实施中相应奖惩制度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法规政策进一步说明,形成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其三,替代产品的缺乏。无纺布袋的推广中逐渐暴露出它的缺

陷――成本上升、携带和清洁麻烦。无纺布袋不适合混装所有东西,用多个无纺布袋装东西成本又高很多。加之材质较硬,不易折叠,表面凹凸不平,易沾油污,清洗起来比塑料袋麻烦很多。

由此可见,实施“限塑令”的推广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加强环保意识的灌输,另一方面加快相关法规的完善,而更加重要的是尽快找到传统塑料袋的替代品。

(二)运用科学发展观探索出的无纺多功能组合袋的一站式服务推广计划。

“中国过去的20年,产品是稀缺资源,产品制造是整个经济价值的核心。如今,大多数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过剩,消费者成为稀缺资源。权利正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应运而生,因此,创新和服务逐渐成为整个经济的价值核心。”

为此,本团队对长沙市的步步高、新一佳、家润多、沃尔玛、华银旺和五家大超市的购物者进行了名为“响应绿色奥运,推广环保布袋”的市场调研。本次市场调研以大范围投放调查问卷为主,以对一些参与度高的顾客提问交流为辅,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购物群体的年龄,性别,购物频率,收入与消费关系,超市提供免费塑料袋情况,消费者对传统塑料袋的看法,以及对无纺多功能组合袋产品设计的建议和市场定价等相关信息。调查表明,当前消费群体逐渐向中年白领阶级女性发展,能接受价格9-10元购物袋,对购物工具的食品分装功能要求强烈,而且在她们的心目中,最理想的购物工具应该能带来方便、环保和经济,这是消费者的三杆秤。

最终。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一站式的服务系统理念,从单一的无纺多功能组合袋的生产扩大到包括生产,运输,清洁,回收的综合系统,誉之“树根”营销新模式。通过建立社区和超市的双向服务终端网络,构建无妨多功能组合袋的专属销售渠道,顾客在超市领取干净的袋子,完成购物过程后,将袋子交给分布在各个社区的回收站,回收站在统一回收袋子后统一清洗,再发放到各个超市,由此无纺多功能组合袋从产品零售转变到依托于产品的清洁服务。

(三)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看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的社会效益。

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期望从根源上淘汰塑料袋,从政策强制限塑达到科技实现禁塑,最终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解决人民生活的实际困难,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站在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深信,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的社会效益值得期待。具体而言如下:

其一,利国――计划的实施和推广,将有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走一条新型的低碳经济之路,在环境领域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腾飞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但是,传统的“先建设,后治理”方式,以资源消耗为动力、以严重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自杀式发展模式,是不平衡、不协调、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这有助于企业整改和技术转型,有助于和谐中国的国际形象建设和塑造。

其二、利民――计划的实施和推广,将营建起良好的生态环境安全,有利于民众精致生活,重塑态度,净化心灵。

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不同于市面上普通的无纺布袋,创新之处在于二点,其一,无纺多功能组合袋是一种“会呼吸的布袋”,分类购物,经济、安全又精致。其二,无纺多功能组合袋计划在营销手段上,采用独特的超市与社区间双向服务终端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树根计划”。具体方式为在市区各大社区与居委会和物业管理部门合作建立购物袋回收部门,即服务终端,再在各大超市建立购物袋发放部门,而本公司则负责在当天内回收各个终端的购物袋,进行集中清理,再在第二天超市开业前送到各个超市发放部门。虽然中国完全禁用塑料袋可能尚须几年时间,但我们相信这份计划能象盘龙交错的树根~样,长出参天大树,为“限塑令”颁布后的市场带来一股清新的绿意,通过精致购物袋,提供舒适快捷的购物体验,达到重塑生活态度,精致生活,绿化心灵家园。

其三,利行业――计划的实施与推广,有利于就业和社会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将刺激消费的增长。

塑料袋消费早已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链条:消费者――商家――生产厂家。免费塑料袋被取缔,国家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趋势下,现有的生产企业必须依靠企业整改和技术转型来谋求生存与发展。因此,随着无纺多功能组合袋投入生产和市场推广,创业第二阶段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使无纺多功能组合袋产品多元化,逐步形成包括无纺多功能包装袋、无纺多功能储存袋、礼品袋等系列产品,不仅有利于就业和社会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将拉动需求,刺激消费的增长。

第7篇

【关键词】连锁超市 采购 管理

调查数据显示,百货店、批发市场、杂货店等传统的销售渠道在快速消费品市场的争夺中已经处于下风。而在新兴的现代零售渠道中,超市连锁经营奠定零售业态霸主地位。对于占领广阔市场的超市经营,如何进行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是越来越多的超市经营者要考虑的问题。在这里就企业内部采购控制管理进行探讨。

一、采购管理的目标

采购管理应实现以下四项目标:

(一)降低成本及增加盈利的目标。在购买设备、物料、劳务或经营商品时, 对价格、品质、数量、落单时间、交货时间、货源等都必须有合理的管理, 使缺货损失、坏货、存货成本等减至最低, 使经营商品的盈利增加, 有利于市场竞争。

(二)服务的目标。通过有效的采购管理, 满足公司内部对设备及各种物品的需求, 物流中心有充足的商品以配合门店销售。尤其应注意及时开发新品, 保证季节性、时令性、时尚性的供应。

(三)承担杜会责任的目标。采购者应明确对消费者、对生态环境、对员工设备使用安全等方面的责任, 如产品上注明物品的有效使用期, 严格限制有害物质的使用等, 以确保消费者和使用者的安全,且避免因购入的物品不符合安全标准而引起的损失。

(四)树立良好形象的目标。采购人员应与下列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 公司内部其他相关的部门, 供货商及其营业代表, 政府有关部门, 有关专业团体,社会大众。采购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而非采购人员唱独脚戏所能完成。

二、采购环节的主要内部控制点

商品采购环节是商品流通中重要、关键的环节。采购环节的商品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采购商品的适销性和优秀的性价比,并防范采购环节的风险发生,使采购工作健康、高效地运转。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应就以下控制点加强内部控制:

(一)商品定位。商品定位即确定超市需要采购什么样的商品。门店位置、地区的购买力不同,商品定位也不同:市中心的购物中心,商品以齐全为主;社区便利店,则以日配品为主;乡镇农村店,以日配、百货以及服务农村市场的商品为主。为此,超市在开业前应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确定目标顾客群,选择适合销售的商品。因此商品的定位是采购环节控制的基础。

(二)供应商选择。根据商品的需求,寻找并选择供应商。一是应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本超市销售的商品,变“坐商”为“行商”,而不能消极地等待供应商新品的进入。二是超市应根据公司的实力,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供应商主要分为厂家直供与商供应两种方式。前者因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上明显占有优势,但如果连锁超市没有相当的销售量,品牌厂家一般不会采用直供方式。与商合作则比较灵活,但成本高、没有价格优势,而商资金的薄弱,也是制约超市发展的因素。因此,应根据超市自身的规模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三)价格谈判。为了提高商品毛利及市场竞争力,要求在与供应商进行商品价格谈判时,争取最低供价。这就要求价格谈判者应掌握丰富的商品知识,了解该商品的生产环节及生产成本,以及市场售价及销售前景等,这是谈判的基础。同时,还要求谈判者有熟练的谈判技巧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四)合同签订。选择供应商和价格谈判后的程序是签订合同。签订合同不仅要考虑供应商的性价比,还需考虑商品质量、送货条件、售后服务、营销支持、付款方式、各种折扣以及其他赞助支持等因素。

(五)要货与订货。为了控制商品的库存量,超市一般要求供应商凭订单送货。因此,超市向供应商所下的商品订单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及库存量。合适的订货量必须保持门店的正常销售,不能缺货、断货,也不能使库存积压而占用资金及场地资源。

三、滞销商品淘汰管理

由于超市卖场空间和经营品种的有限,所以每导入一批新商品,就相应地要淘汰一批滞销商品,滞销商品可看作是超市经营的毒瘤,直接侵蚀超市的经营效益。选择和淘汰滞销商品,成为超市公司商品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滞销商品的选择标准

其选择标准主要有:

1.销售额排行榜,即根据本公司POS系统提供的销售信息资料,挑选若干排名最后的商品作为淘汰对象,淘汰商品数大体上与引入新商品数相当。

2.最低销售量或最低销售额。对于那些单价低、体积大的商品,可规定一个最低销售量或最低销售额,达不到这一标准的,列入淘汰商品,否则会占用大量宝贵货架空间,影响整个卖场销售。实施这一标准时,应注意这些商品销售不佳是否与其布局与陈列位置不当有关。

3.商品质量。对被技术监督部门或卫生部门宣布为不合格商品的,理所当然应将其淘汰。

对于超市公司来说,引进新商品容易,而淘汰滞销商品阻力很大,因为相当一部分滞销商品当初是作为“人情商品”进入超市的。为了保证超市经营高效率,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将滞销商品淘汰出超市卖场。一个经验型的建议是,如果新品引进率不正常地大大高于滞销品淘汰率,那么采购部门的不廉洁采购是可以确定的。

(二)商品淘汰的作业程序

1.列出淘汰商品清单,交采购部主管确认、审核、批准。

2.统计出各个门店和配送中心所有淘汰商品的库存量及总金额。

3.确定商品统一淘汰日期。

4.淘汰商品的供应商贷款抵扣。

5.选择淘汰商品的处理方式。

6.将淘汰商品记录存档,以便查询,避免时间一长或人动等因素将淘汰商品再次引入。

四、采购管理制度

制定采购制度的目的有二: 一是为了严把进货关, 防止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是使采购业务能与销售业务良好配合, 以证销售业务的正常运行。采购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对采购人员的规定, 如职业道德、岗位职责、绩效评价; 对厂商的规定, 如商品配送、缺货责任、商品品质、价格变动、付款等; 规定选择厂商的标准, 如货源、品质、价格、商誉等; 对采购业务的规定, 如订货权限的规定、商品报废的规定、退货规定、商品验收的规定、样品管理的规定等等。

下面主要介绍对采购人员的规定。

(一)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采购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商业道德和个人品质; 具有良好的个人心智素质; 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要熟识商品采购管理的程序、规章制度及有关法规; 要具有较强的鉴别商品的能力。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应包括: 第一, 对公司负责, 要以公司利益为上, 不泄露公司秘密, 不断努力充实自己, 不做违法、违规的事情, 扶持后进, 为公司训练人才。第二, 与供货商建立良好的关系, 对供货商不存偏见, 应一视同仁。第三, 与公司内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 保持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 不受权力胁迫而影响公正判断。第四, 个人的态度,与人保持对等地位, 不亢不卑, 尽力而为, 以求心安, 非必要不与他人作无谓的争辩, 与人无怨。第五, 遵守国家法规。第六, 遵守行业规则。第七,树立“ 采购为销售服务” 的观念, 主动了解商品的销售状况。

(二)确定采购人员的岗位责任。采购人员应承担以下岗位责任: 负责采购合同的签订; 管理好各种采购货物的凭据; 负责提货; 解决矛盾和纠纷;检查合同执行情况; 与供货单位及公司有关部门保持正常的沟通。

(三)建立采购人员工作绩效档案。应包括采购员的基本情况, 采购员的工作表现和实绩, 任职、晋升、工资、奖惩等情况。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当家人连锁超市;物流配送;问题

前言

目前连锁超市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2010 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66 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以经营超市为主的连锁企业共有65 家,销售规模和门店数量增幅分别为13.8%和4.5%。从这个数据中不难看出连锁超市企业已成为连锁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品种多样、快捷方便以及价格的优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首选生活超市,同时市场对连锁超市的配送要求更高。如何对连锁超市多品种、高效率、小规模的配送要求直接影响到了连锁超市的长久生存和发展,所以,研究当家人连锁超市的目前物流配送方式对企业将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连锁超市目前的配送状态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企业之间的商业竞争也越趋激烈,有效处理配送当中出现的问题是衡量一个大型超市的重要标准,物流配送体系的正常运作直接影响到连锁超市是否能正常运作的保证。沃尔玛以前的总裁大卫·道格拉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配送设施的完备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好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成为连锁超市经营的重要模块,在配送的问题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国的部分大型连锁超市开始建造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连锁超市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配送设备不完善,工作效率低;配送规模小,缺乏自动化设备;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配送模式的局限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一个超市的配送效率与发展, 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是当前急需需要去做的。

2、当家人物流配送当中的问题

2.1 配送设备不完善,工作效率低

在当家人的配送体系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依靠体力劳动来完成的,无论是装货还是卸货统一都是依靠工人来完成,这一问题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工作效率,又影响了配送的质量。缺少公共配送中心,及时配送率很低,而且配送的差错也时有发生,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延迟了供货时间。许多都是当日订货,次日发货,再加上车辆运行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了。据称, 我国大规模的零售连锁超市的平均统一配送率在63 5% 左右, 而发达国家配送率水平是80 %一90% , 从中可以看出差距。工作效率极度的降低,同时提高了成本,这是任何一个优秀的公司或是企业避免发生的问题。

2.2配送规模小,缺乏自动化设备

对于大多数的物流活动具有存储、分拣、配送中心、运输和综合处理信息的功能。可在当家人的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只是单单把她作为一个仓库,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功能。并且是自己经营的模式,发挥不了配送中心其余的效益。这种配送模式很难达到大型超市的配送需求,不仅导致统一配送效率低下,还浪费了许多物流资源。然而大部分配送中心一般服务于5、6 家店面,最多的也只有20多家,可见配送规模甚小,那么其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产生比了,成本花费的提高使得超市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劣势,对企业将来的发展不利。目前我们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率一般为60%~70%之间, 差的仅有30%, 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以成都的连锁超市为例, 大部分的连锁超市都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库, 但是车辆真正的载货率只在25%左右,一个配送中心只承担2到3个分店的货物运送, 而日本的连锁超市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70个分店只需4-5辆车,这样超市的盈利程度也就显而易见了。

2.3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与现代化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然而在我国,配送中心的开始也是由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在企业用人上面很多都是不专业的。对物流服务行业的了解甚少,在如何管理配送中心、制定正确可行的方案、如何开拓物流市场等方面,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又不多。从整个形势的就业者来看,就业人员缺乏理解物流配送,还停留在配送前面的纯的想法,运输、仓储,而不是提升到物流的概念是一种服务。现在在建设连锁超市配送中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人员观念老化,对先进的物流技术缺乏了解。管理这方面,配送中心在集、配、送等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一套方案,管理不规范,也不信息化。而现在,对于物品的搭配,车辆运输物品的路线根本没有在计算机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仅在配送中心的业务和事务管理方面很好的应用了计算机。

2.4配送方式的单一性

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分配运输只有他们自己的商店,没有其他个体经销商分销业务。因此,配送中心费用提高,超市的总成本没有呈现下降趋势。应在物流配送中心与其他公司应加强合作关系,采取双赢的政策 ,这样既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3、该超市物流配送系统的优化措施

3.1完善配送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配送设备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能决定超市的经营情况。对连锁经营机制进行完善,按规范化流程对超市的运营活动进行管理,这是连锁超市运营方式和运营内容有机有机结合的体现。为了完善配送设备,超市要加大设备的投入力度,以最好的设备换取经济效益的高回报;而超市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保障物流资源顺畅流通,采取合作、重新组合与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等方式,打破小型连锁超市配送体系的局限,对体系内的真空地带进行填补。

3.2合理扩大配送模式,引进自动化设备

配送模式的扩大,可以有效提高运送效率,最好是建立一个配送网络或是配送中心,这样既保证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又可以节省配送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又可以赢得口碑,配送网络或是配送中心的形成,都是为了扩大配送模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模式扩大的方式必须要合理,也就是说要“量体裁衣”,根据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同时要引进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腾出薪资空间,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3培养适合超市的管理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许多企业都求贤若渴,超市亦不例外,要培养对发货、库存管理、商品信息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就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最优化配置人才,使其各尽其用,如果超市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或是配送网络,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势必更加急迫,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就要不定期的对超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另外,企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员工的物流方面的知识进行强化。连锁超市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扬自身的长处,合理利用优势设备,提高超市配送效率。

3.4打破配送模式的局限

我国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 由于我国小型的连锁超市的规模小、商品种类不全、管理人员素质不符、店面规模较小等一系列因素,超市所有的商品都由自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的话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自身配送与第三方配送的模式,进行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降低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成本,通过其它物流的专业服务来降低自己物流配送的花费与风险, 把精力放在其他的具有明显优势的核心业务上,达成双赢的共识,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这样就打破了小型超市配送模式的局限,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将极大地提高超市配送的效率,另外,要合理利用政府的调控措施,在建立配送中心的时候,应对政府的政策灵活运用,并在政府的指导下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4、结束语

连锁超市物流的成功和盈利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建设一个一流的配送中心是一个重大的工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应避免急于求成,盲目求新,可以从现有的情况下出发制定符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但也不能前怕狼后怕虎。本文对浙江当家人连锁超市物流配送进行了探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几个改善方案,其中重点是在将连锁超市物流配送业务要与物流配送中心进行整合,打破配送模式的局限性,还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辅助,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当家人连锁超市真正的具有配送优势。当然,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现状来选择属于自己的配送模式,这样才更有利于企业长久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J] ——李秀丽. 《沃尔玛物流配送对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启示》研究与探讨物流技术2012,(8):114-116.

[2]杨静,陈圻.关于连锁超市配送问题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5,24(10):48-50.

[3][J] ——符可.《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研究》技术与应用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 (11):40-43.

第9篇

[关键词]零售业 SWOT分析 优势 劣势 机会 威胁

[中图分类号]F7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03-0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零售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的零售业态大致可以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等。对于零售业未来的发展,一方面,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消费者水平也在快速增长,可以说零售行业整体正处于黄金时期。另一方面,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进行宏观调控,收紧银根,各类能源、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而人才紧缺的压力更使中小企业的处境位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想做强做大有点力不从心,只稳守一方又感觉心有不甘。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对企业来说,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我国零售业的机会分析

(一)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消费结构

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能力上存在着明显差距,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导致消费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根据测算,城市化率每提高1%,消费大约会增长1.6%。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增长,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促进了消费增长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350元和8600元,同比增长14.2%和12.1%。收入水平的上升势必将增强国内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非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消费需求,这无疑会促进国内零售业的升级换代。

(三)零售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给零售业带来很多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零售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专卖店、专业店和便利店等盛行,大型购物中心不断涌现。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间,我国零售业的结构将会发生明显变化,百货店将逐步实现从传统经营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超市、大卖场的行业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各种专卖店、专业店、便利店和无店面零售等新兴业态将会不断涌现。

二、我国零售业的威胁分析

(一)企业育人、留人的努力与社会大环境的矛盾

企业发展关键靠人,企业为培育人、留住人作出了很多努力。但目前的大环境是劳动力紧缺,生活成本高,社会的职业教育和人才的信用体系不完善,在劳动力市场求职的人企业不适用,企业需要的有一定素质的人员市场中几乎没有,这就造成了很大的用人困扰。

(二)政府执法标准与企业执行标准不协调的矛盾

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标准不细,执法人员对标准和流程执行的尺度不明确,使企业很难适应,经常造成时间成本和执行成本的浪费。建议行业协会做好标准的制订和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工作。企业自身要提高规范经营的意识,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这样便于与法规要求相接轨。

(三)往乡镇发展的愿望和目标与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的矛盾

乡镇的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电力、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与城市差距太大,政府对于乡镇各类设施的规划思路不明确。目前的情况是乡镇的土地规划基本都是宅基地,没有适合连锁企业的比较大的商业用地,而一些空置的影剧院、仓库等场地又很难改造成超市,这些都增加连锁企业往乡镇发展的难度。再加上农村消费特点的不同,对强调统一标准的连锁企业来说,坚持标准很难有效益,降低标准又造成很难管理。

三、我国零售业的优势分析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1.政府重视零售业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发了建立中央财政农村物流体系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措施。财政部、商务部也发文要支持农业生产资料体系,支持双进工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流通领域服务体系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商业应急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几项工程。2.政府出台品牌扶持政策。自2007年,我国商务部对零售企业实行分等定级,这项工作的评定从百货店到超市、便利店等。零售业的分等定级工作无疑会促进了本土零售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

(二)门店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对于零售企业而言,门店的地理位置是构成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门店地理位置的优劣往往决定了客流量和销售额的多少。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县城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小区、旅游景区的商圈内,绝大多数的百货店、超市、便利店都是我国的零售企业所有,外国零售企业很难进入这些商圈。

(三)具有明显的农村市场优势

我国的农村人口有九亿多,农村市场的潜力不可低估。农村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具本土特色,门店的开设形式也更灵活,这些对于熟悉本土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中国零售企业无疑都是有利的一面。外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战略大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使得本国零售业在占据农村市场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四、我国零售业的劣势分析

(一)我国零售企业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

我国零售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很大、实力很强,尤其是能与外国大型零售企业相抗衡的零售企业。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销售额、门店数量等都与外国大零售业有较大差距。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高达60%左右,日本则为50%,而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仅有10%,可见我国的零售企业与外国的零售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价格竞争处于劣势

外国零售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之一就是商品的低价,而这一点正是吸引绝大多数消费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外国零售企业通过并购控制整个供应链,从而降低了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进而控制了定价权。而我国零售企业的采购成本较高,直接影响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零售企业的布局不合理

目前,城市中的大型商场正处于超常规发展中,传统的商业中心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新型零售业态在农村发展严重滞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有很多百货商场超常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把百货业推向了作茧自缚的境地。在我国的农村,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落后,往往重数量、轻质量,因此决定了新型业态的零售企业比例低,呈小型化发展趋势。同时由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使小型零售企业的经营越来越困难。

(四)我国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开发落后,竞争力不足

对零售企业而言,商品是吸引顾客的源动力,因此,销售特色商品和自有品牌商品是赢得顾客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外不少大型零售企业都经历了从销售一般品牌为主到以销售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甚至达到了20%至25%。零售企业的自有品牌可以借用自身的品牌形象创造出品牌商品,比起同类商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并促使企业的纵向化发展,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然而,我国目前的零售企业在自有品牌方面的开发几乎为零。

总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零售业在未来也将继续快速发展,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面临外国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又要面对行业内现存的诸多问题,因此,我国零售企业仍然需要深思:如何深化改革,谋求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零售业战略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第六届中小城市连锁超市发展战略研讨会撷英.信息与电脑,2009.7.

第10篇

本文通过对天客隆与联华海外扩张的案例,引出了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一系列问题。在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发展环境下,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基本具备了国际化的可行性,国际化是零售企业成长的重要战略之一。笔者在对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化战略实施的要点,包括重视海外市场的调研,准确选择目标市场、进入方式与业态,以及注重海外市场经营过程中的策略调整。

关键词:零售企业;国际化;海外市场;扩张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6)09-0081-07

随着中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零售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截至2004年4月,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12.5%的企业进入中国,另外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为随时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1]。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宏观背景之下,一些本土零售企业开始思考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期望通过海外扩张来造就有效规模经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天客隆与联华的海外扩张

(一)天客隆兵败俄罗斯

1999年8月2日,北京天客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莫斯科店正式开业。天客隆集团为首创集团旗下企业,当时在全国拥有23家连锁超市,位列北京连锁超市三甲。进驻莫斯科成为当年国内零售业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第一家在中国境外开业的中国超市,也是天客隆第一家海外店铺。但仅仅过了3年多,这个占地6 000多平方米,位于寸土寸金的新阿尔巴特大街尽头的中国超市,最终于2003年6月正式关门。天客隆集团为此投入近5 500万元人民币,且还欠下5 000万元人民币的房租,但巨额的投入总共只产生了几十万美元的现金回报。

中国零售业企业第一次进军海外就遭受了沉重打击。分析天客隆失败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目标不明确。天客隆进驻莫斯科以后,没有将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而片面地追求形象工程,将其作为宣传中国商品、文化艺术的窗口,结果限制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分散企业的精力。

(2)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欧美国家的零售企业在进入俄罗斯市场时,通常都投入巨资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而天客隆集团在投资俄罗斯之前并没有认真研究当地的投资环境、市场行情、风俗习惯、消费心理和政策法规等。而且天客隆的外派领导班子在出国前没有经过有关俄海关、税收制度、商品检疫方面的培训,既不懂俄语,又不会与俄当地政府机关打交道,很少了解俄罗斯的情况,而纯粹照搬国内的管理方式,这就决定了天客隆在俄罗斯难以长期立足。

(3)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企业形象。一些在俄罗斯相对成功的中国企业在包装上已将“Made in China”改成了“Made in P. R. C”,并且使用自己的英文商标。如这几年在俄罗斯市场稍有名气的步步高DVD(英文为BBK)和格力空调(英文为GREED),在广告宣传中都极力回避“中国造”,因为大部分俄罗斯人在消费心理上非常排斥中国货,将中国货等同于低质量的代名词,一般只在无意识下或经济条件不佳的情况下才会购买中国商品。所以只有突出品牌宣传,在消费者认可品牌效应后才比较容易接受中国商品。但天客隆集团在俄罗斯坚持使用“天客隆”的名字,直接音译成俄语, 而“天客隆”在俄语中没有任何含义,既绕口又难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根本就无法被当地消费者所接受。

(4)商品种类选择失误。天客隆经营的商品90%都是中国产品,而且有很多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商品,如榨菜、豆芽、腐乳等,但是这些产品对俄罗斯顾客是完全陌生的,所以一般不会购买。天客隆还经销中国的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电饭煲等。其实对于这类产品消费者特别注重品牌及售后服务,而在国内的生产厂家没有进入俄罗斯市场、没有品牌的广告宣传、也没有建立售后服务网点的情况下,天客隆独自进行这些产品的销售是非常困难的。

(5)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天客隆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稳定的货源供给和统一的配送机制。经营管理存在违规运作,例如通关商检不合格,1999年曾两次被罚款,均数额巨大。在关键的现金管理上漏洞较大。没有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领导层相当不稳定,该超市在一年之内换了两任总经理,四年之内就换了四五个负责人,这大大影响了天客隆的经营与管理[2]。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注定了天客隆在俄罗斯的经营以失败告终,这也为打算进入海外市场的本土零售企业敲响了警钟,国际化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来说,并非是轻而一举的。

(二)联华超市进军欧洲与日本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5月,十四余年间,以直接经营、加盟经营、并购和托管方式发展成为一家具备全国网点布局、业态最齐全的零售连锁企业。2003年6月27日,联华在香港主版市场挂牌上市,通过H股形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向国际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成功完成了H股发行以后,联华超市在比利时与有关合作方达成了组建上海联华(欧洲)公司的合作意向,从而正式开始了开拓国外市场征程。

欧洲市场的华人数量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巨大的。在欧洲国家,当地华人餐馆、超市数量众多,中国的商品既受到华侨的欢迎,也迎合了外国人的口味,因此中国商品在欧洲的潜力十分巨大。而在比利时和荷兰等地的华人超市大多规模小,主要以华人为服务对象,销售商品也大多是在当地超市难以买到的中国副食品和日用杂品,进货渠道则以当地华人创办的贸易公司为主。如果联华能提供质量更为可靠、价格也更为合理的货源,将在欧洲市场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在杂品和副食品上,联华本身恰恰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联华本身具有丰富的超市管理经验,了解超市的实际需要;其次,联华订货量较大,对国内外供货商产品质量和价格有很大的控制权,可以确保廉价,这都为联华进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保障。但是毕竟欧洲市场与中国市场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而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市场,联华选择了先做批发商的经营模式,即尝试向欧洲的超市集团推出中国商品。上海联华欧洲公司实际上是一家合资公司,其合资伙伴分别是意大利周氏贸易(集团)和奥地利汇丰两家贸易有限公司,都是欧洲的华人企业。这两家贸易公司在欧洲设有自己的零售网点,具有网点优势,而联华超市则在中国有强大的商品采购网络,可以在39万大类的两万多种商品中挑选出适合欧洲市场的商品,将商品目录发送给欧洲采购者。所以,联华在中间很容易就扮演了批发商的角色,这一策略也是为今后进一步直接进入欧洲市场做准备。

2003年11月,联华超市与日本第零售业连锁企业泉屋株式会社(Izumiya )正式签订协议,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开始实施其进军日本市场的计划。日本泉屋株式会社创立于1921年,主要从事食品、服装服饰和家居用品等综合零售业的连锁经营,拥有资本390. 66亿日元,2002年销售额3 437亿日元,在日本的零售连锁企业中排名第8位。根据具体业务合作的规定,中日双方将互不在对方国家开店,而主要通过商品供应及经营技术合作方式进行。双方决定先期实质性启动双方“商品采购”及“自有品牌产品开放”的合作项目,共同在中国境内开放生产适合各自消费需求的产品。双方共同在中国国内寻找合适的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出口到日本使用“泉屋”的品牌,在国内销售则使用“联华”的品牌。联华还将考虑把自己的优势产品,如常温食品、生鲜产品、部分工业品直接以“联华”的品牌输往日本,同时将适应中国消费需求的日本商品以“联华”的品牌形式引进国内[3]。

联华在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的拓展活动只是国际化经营的初步尝试,采取的都是成本较低、风险较小的做法,而要想真正跻身于国际消费品市场的竞争,成为国际化大型超市,联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三)简评及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例子还很少。天客隆作为首家进军海外市场的中国零售企业,在俄罗斯的经营惨淡收场,使很多本土零售企业产生了惧怕国际化的心理。而联华进入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只是国际化的初步尝试,前景究竟如何还难以预料。那么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下,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可行性如何?什么样的零售企业更适合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究竟应该如何去开拓海外市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二、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加入 WTO 减少了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障碍

2001 年 12 月,我国正式成为 WTO 的成员国。WTO中《服务贸易总协定》明确了衡量国民待遇的标准在于是否真正给国内外服务或服务提供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竞技场,它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我国零售商业而言,它主要体现在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国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国零售企业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实行国民待遇方面,这就为我国零售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契机[4]。

(二)外资零售企业的示范作用为本土零售企业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使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有机会直观、全面地观察和学习到其现代化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如沃尔玛的信息系统和结算系统;家乐福的仓库与卖场合一的商品统计系统;麦德龙的法人会员制,立体式仓储贩卖的速度化和效率化等,这些都为中国零售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机会,对提高中国零售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技术作用巨大。一些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向外资零售企业学习,相继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了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采用了条码技术和POS系统,对商品的购、销、存实行单品管理,建立起自动补货系统以降低库存水平,并强化对零售业务专门人才的培养。这些都拉动、促进了零售企业的成长壮大,为中资企业走出国门积累了前期经验。

(三)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保障

从传统意义上讲,零售商只起到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确保商品使用价值在消费使用过程中顺利得到实现。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优胜劣汰,我国零售企业已经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已经取得了流通渠道的控制权,可以将消费者需求及时反馈给生产商,从而引导生产商的生产活动。并且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拥有关系较稳定、成熟、供应能力强大的生产商和供应商队伍,促进了紧密、系统、高效、市场化的产业链的逐步形成,这些都为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零售业产业链上相关行业的快速成长也为零售企业国际化提供了保障,如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和金融、信贷、保险等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等,都可为零售企业国际化提供配套服务和支持。

(四)海外华人网络为零售企业国际化建立了联系纽带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上百年来分散在全球各地的5 700多万华人和以及由他们编织的已具备相当规模的海外华人网络[5]。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可以借助海外华人的力量和帮助。因为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由于民族文化的趋同性,对于具有华人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情有独钟,而只有在中国的商店里,才能提供最正宗、最体现民族精髓的种族产品,如中国服装、中国食品、中草药、特殊民族用品等。因此,这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孕育着无限商机。中国零售企业可以通过经营或专卖这类产品寻找突破口,进而以点带面,扩大规模。天客隆与联华的海外扩张,都注重了海外华人这一目标群体,只是天客隆过于专注于中国产品的宣传,没有考虑东道国消费者的需求。

(五)一批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具备国际化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之间的重组、并购频繁,上海华联、北京西单、北京超市发三强携手,共同组建北京西单华联超市;北京西单、物美、小白羊、燕莎望京、京客隆中国华润总公司等13家企业组建了首都连锁商业集团;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友谊(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经委直属的物资(集团)总公司归并整合成国内零售业“航母”――百联集团等,这些都使得我国本土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实力得以增强,使一批经营能力较强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涌现出来。目前中国一些大型本土零售企业已经基本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条件。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巨大,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大,消费者需求和购买习惯差异大,因此不同地区的零售市场呈现出不平衡和层次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大型本土零售企业(如百联、国美、大商等)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跨地区的发展,这就具有了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中生存的适应能力,也为国际化发展积累了经验。另外,国际零售巨头的相继进入,使本土零售企业能在与国际零售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学习、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零售管理模式以及业态创新模式,跨文化区域发展的经验也逐渐累积起来。只要这些中国本土零售企业能在本土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也就有可能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因此,凡是能够在中国市场驰骋并顺利进行跨区域发展的本土零售企业都有可能在国际市场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战略

(一)国际化与零售企业成长:一个定位逻辑

国际化的过程其实也是零售企业的成长过程。一般而言,零售企业有三种成长战略:垂直一体化、多元化以及国际化。垂直一体化过去常被描述成通过供应链纵向企业间的合作来更好的实现从生产商原料供应的控制的全过程,在零售领域,垂直一体化还包括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力量的使用。多元化在零售领域包括了零售业态的多元化,介入不同零售领域,以及介入非零售领域的活动。垂直一体化、多元化和国际化这三种战略都是零售商从最原始的核心业务不断移动的成长演进过程。任何一种偏离核心业务的移动都会产生风险,因为任何一种偏离都意味着零售企业正在减少和分散自己的专业技能与资源。究竟选择哪一种发展战略,是零售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和自身核心竞争力、零售企业所处的国内外竞争环境、零售市场饱和程度、商业管制程度共同作用的产物。

就中国零售商业发展现状看,国内零售市场激烈的竞争,商业空间饱和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部分零售企业已经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决定了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可以采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国际化的基本逻辑思想是以母国市场的核心业态为主导模式进行海外扩张,扩张路径沿着“母国市场的其他地区―具有相似法律环境、生活方式、相似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国家―与母国文化差异显著的其他国家”发展。在以主导业态模式的海外扩张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以后,可以考虑海外市场的业态多元化,甚至逐步介入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从而使零售企业的成长路径沿着向多元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发展路径由线A向线B、线C、线D方向依次移动,如图1)。

(二)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要点

对于国际化经验不多的中国零售企业而言,海外扩张的决策必须慎重,以避免重蹈天客隆的覆辙。具体来看,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实施要点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重视海外市场的调研

目前,大部分世界零售巨头都有自己独立的市场调查部,它直接对最高决策层负责。这些调查部门通常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一方面独立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另一方面也在必要时聘用公司以外的专业性市场调查公司进行专项的深入调研。我国零售企业国际化时,究竟应该选择进行什么样的国家,选择何种进入方式及何种业态都要依赖于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如政府经济政策、政治体制、政策的连续性和政府的稳定性,尤其是了解东道国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给予外资的优惠条件、外资的税收政策,以及外资的利润、股息、利息汇出政策等法律法规)、经济环境(如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特征)、文化环境、地理气候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如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情况等)、商店位置因素(理想的区域和位置的可获得性、租赁/购买条件等)。

(2)人口因素,如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和构成、种族与文化结构、移民与旅游人数、人口地理分布、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者的风俗习惯等。

(3)竞争因素,如主要竞争者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消费者对竞争者产品的认可程度、竞争者产品优势和缺陷、竞争者的市场地位和渠道控制程度等。

2.准确选择目标市场、进入方式与业态

海外目标市场、进入方式以及进入业态的选择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决策过程,都要依赖于零售商对东道国周详的市场调研以及对企业自身要素的客观评价。这些零售企业自身的要素主要包括:

(1)零售企业的国际化经验是否可以在选定的海外目标市场上沿用。

(2)是否可以通过海外目标市场国家的进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3)零售企业的资源是否足以开展海外目标市场国家的经营业务。

(4)现存的关系网络是否有利于在海外目标市场国家的经营。

(5)零售企业的核心业态是否可以顺利向海外目标市场国家移植,或需做多大程度的本土化调整。

海外目标市场选择、进入方式选择以及业态选择的决策过程如图2所示。

关于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应重点考察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较有市场潜力,与我国政治关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较为理想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柬埔寨、文莱、老挝等国,等到在这些与中国市场的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比较接近的国家地区取得一定的国际化经验以后,再跳跃式地进入其他具有高利润增长空间的发展中国家,最后再进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以打造世界级的零售商品牌[6]。而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时,也应根据风俗文化的差异,首先选择华人集聚地区率先发展,这样可以在尽可能减少风险的情况下积累在发达国家经营的经验,学习和掌握国际先进的零售技能,提高我国零售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关于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中国零售企业由于资本和技术处于有限状态,可以从合资经营、特许经营和并购三种方式中选择,而对于独资经营,其要求资金雄厚,规模实力强大,目前还不太适合采用。对于进入不准许外商独资经营的国家和地区,合资是一个比较好的进入方式,该方式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相对较小,可利用内资对当地法律、商业习惯和消费文化的了解,增强企业的适应性;对于进入那些与中国市场完全不同,但又十分具有吸引力的海外市场时,采取特许的方式相对容易一些;有时条件成熟时,为快速地进入海外市场,或为获得一个完整的当地公司(包括其所有的资源和技能――当地的营销技术、生产线、人力资源),并购的方式也可以考虑。当然从近期看,中国零售企业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进入邻近市场国家的可行性比较大,同时也可以先通过设立海外办事处作为过渡,以熟悉环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最终大举进入打下基础[7]。

关于海外市场进入业态的选择,应该采用零售企业最为专长的业态模式,并且该业态应是东道国新兴的具有竞争力的业态。有时在母国市场已经进入成熟衰退期的零售业态,在东道国却可能是一种刚刚步入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业态。这在发达国家零售商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零售企业在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者相对落后的海外市场扩张时,在国内成熟的业态模式有可能成为东道国的新兴业态,将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一些具有实力的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主导业态模式是大型综合超市,该业态在国外也普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将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海外扩张的业态选择,可以迎合世界购物方式的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发挥企业本身的特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零售企业在向海外市场发展某种业态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东道国市场是否已经具备了该业态的生存条件。如便利店生存与发展的三个基本条件是:(1)消费者生活时间带的改变,夜生活时间延长;(2)单身家族或单身消费者大量存在;(3)家务劳动的外部依赖程度高[8]。此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收入水平的增长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该业态的可接受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如超市是在人均GDP在500―1 000美元的基础上才产生的,也就是说居民生活水平达到这一标准时,才有到超市购物的需求;便利店的产生要求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仓储式商场的出现要求人均GDP达到10 000美元。在选择海外扩张业态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达到了业态生存的基本条件,是零售企业海外市场业态选择的基本所在。

在完成了对海外市场选择、进入方式选择及业态选择之后,零售企业还应该同时确定拟进入的市场数量、进入时机、进入顺序等相关问题。

3.注重海外市场经营过程中的策略调整

零售企业即便是进行了周详的海外市场调研,进行了科学的海外市场选择、进入方式选择以及业态选择的决策,进入海外市场以后依然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这就要求中国零售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以后,不应固守进入前计划好的策略,而应在新市场上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根据对消费者的信息跟踪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如商品的组合策略、价格策略、服务策略等。只有不断在新市场学习,不断根据当地消费者偏好和需求做好本土化调整,才有可能在海外新市场获得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冬乐. 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外资零售商在华发展运营态势分析[J].北京市财贸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5,21(2):4-8.

[2] 王海栋. 天客隆超市投资失误的原因[J]. 俄罗斯研究,2004,(3):45-47.

[3] 余文宋. 中国零售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研究[D]. 广东工业大学,2005:72-74.

[4] 贺爱忠. 论入世后零售商业企业的“走出去”战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4.

[5] 付娜. 中国零售业国际化问题之探讨[D]. 天津财经大学,2005:30-31.

[6] 邱蓉晖. 解析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J]. 商业时代,2004,(11):9-11.

[7] 严国辉. 中国零售业:外面的世界也精彩――中国零售业跨国经营策略分析[J]. 中国商贸,2001,(3):60-61.

第11篇

[关键词] 农村 流通体制 改革

流通业在引导农村生产、拉动农民消费、稳定物价、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双百市场工程”,辽宁省初步构建起以县域商业网点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覆盖全省范围的新型农村流通网络。目前全省乡、村连锁店铺已经发展到了6000多个,建设改造农村商品配送中心70多个,引导3万多农民从事商品流通业。2006年,辽宁省农村消费市场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62.2亿元,同比增长15.9%,有力地拉动了辽宁省的农村消费。

一、深化辽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重生产轻流通”思想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流通业在新农村建设中仍缺乏应有的重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城市发达的流通业相比,辽宁农村流通业的发展依然落后,因此,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任务艰巨。

1.流通基础薄弱,流通设施不足

农村市场功能不完善,仓储设施简陋,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1990年农业基建投资占辽宁基建总投资的3.1%,到1995年该比重降至0.6%,虽然“八五”以来该比重逐年提高,但到2001年仅恢复到1.4%的水平。承担70%以上农产品流通的批发市场,政府投入和配套投资很少,多数市场设施简陋,功能不全,辐射力低。诸如鲜活农产品的专业工具、专业仓库、冷藏库、保鲜库等设施和专业大宗农产品物流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均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发展的需要。各种环节的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缺少集约化的流通链条。

2.流通组织发育滞后,流通效率低下

由于供销社主导农产品流通的功能逐渐弱化,到目前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等初级水平,龙头企业、各种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结的高级中介组织形式的发展还相对不足。据课题组对锦州、朝阳、阜新三市近百个农户的调查,35%的农户自销农产品,60%的农户卖给个体商贩,仅4.5%的农户通过订单进行销售。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还没有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由于连接生产与市场之间的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成本高、效率低。同时,由于流通力严重不足,一些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等产品因不能及时销售或冷藏而腐烂,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3.农村市场管理滞后

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依然严重,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市场秩序不规范。由于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和必要的检测设备与手段,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体系不健全,农村市场中假冒伪劣商品危害程度远远高于城市。无论是农产品、工业消费品还是农业生产资料,不合格率高、假冒伪劣问题较为严重,销售渠道混乱,严重危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农副产品生产过程中诸如农药化肥的残留等问题在农村产地市场不能及时准确检出,流向城市市场也给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造成危险。

4.经营业态单一、流通方式落后

虽然辽宁农村商业网点的建设获得较大的发展,但农村零售业态结构仍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农村消费品的零售多以小型农贸市场和小杂货店为主,连锁超市发展缓慢。特别是农贸市场长期停留在出租铺位的简单物业管理层次上,信息传递、价格形成、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非常薄弱。会员制、竞价拍卖、远期合约交易和期货交易方式仍处于萌芽阶段。

二、辽宁农村流通改革的目标体系

1.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

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疏通日用消费品进入农村市场的渠道,通过示范引导、自愿进入的方式,逐步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方式改造、整合农村传统的流通网络,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的升级,把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日用消费品销往农村市场,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日用工业消费品、更加舒适的消费环境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

2.构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国有及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构建以规模联购为基础、配送服务为支撑,横向联合、纵向对接、上联工厂下联农民、辐射能力强、网络覆盖面广的新型农资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全方位为农服务的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农资流通企业要将农资销售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服务和技术服务及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

3.构筑农产品流通体系

大力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以推进城乡市场双向开拓为重点,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中的经营比重。

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完善和提升其市场交易功能与服务功能,重点建设一批跨区域、辐射力强、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以农产品拍卖、经纪人、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将其打造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

构建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引导现有农产品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推动其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冷链系统、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测检验、废弃物及污水处理、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

多形式、多途径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推动订单农业和产销直接见面,提高农业市场组织化程度,通畅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路,促进农产品增值。同时在农产品交易中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4.构筑农村市场运行监控服务体系

要把农村流通设施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加强对农村市场的执法监督,规范农村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村,健全市场投诉受理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建立统一高效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制定合理的农产品铁路运输价格,降低公路运输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杜绝对农产品运输的乱收费、乱罚款。

三、辽宁农村流通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农村流通组织创新

创新农村流通组织,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建立各类流通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完善服务功能,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着力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带头人,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农村以产品为联系或纽带的各类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价格协调、资质认定、专业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利益和行业利益的代表。

2.农村流通方式创新

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就是要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贸工农一体化、制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供应链体系,推进超市、便利店、折扣店、专业店、专卖店、无固定地点销售等新型业态的发展,加大对传统流通服务业特别是杂货店和农村集市的改造力度,创新农资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推广先进流通技术,加强流通信息化建设。搞好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整合社会商业资源。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和物流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建立适合农村市场发展特点的分销渠道,充分发挥“一网多用”功能,开展采购、配送、销售、加工、租赁和技术推广等多样化服务,实现工业品和农产品城乡间双向顺畅流通。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农家店为载体送邮政、电信、药品、报刊、文化用品等下乡。

3.农村流通政策手段创新

加快政策创新,就是要加强法制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经济环境。为此,应针对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中市场主体和客体准入、市场载体功能缺失、中介组织定位等问题,加大农村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和政策协调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消除不利于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各种体制性和政策。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日用消费品农家店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双百市场工程”、“三绿工程”、“科技兴商工程”、“品牌战略工程”等。同时,在解决国有商业企业历史包袱、改造大型批发市场、鲜活食品质量检测、建立重点商品储备、构建中小商业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给予支持。

加快制定、实施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维护农产品流通及消费安全。建立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产品经营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资损害赔偿机制。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落实农家店药品、书报杂志、烟草等商品零售及通讯、邮政业务资格。尽快形成适合农村特点、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监管办法,促进农村市场发展的规范化。

4.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

创新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就是要健全和完善流通管理职能,积极整合流通管理资源,构建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因此,必须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应定位于实施行业指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主要是做好流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以及信息的引导和应急调控工作。

参考文献:

[1]吴元佑:关于进一步深化湖北省流通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2]周力周革非:新时期我国农村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及政策取向[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9

[3]刘文洋:中国流通体制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6/35

[4]“十一五”期间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基本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6/01

[5]王有兴:我国流通体制改革的新举措[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03

[6]黄国雄:纵论中国流通体制改革目标及走向[J].商业时代.2005/33

[7]忻红:商品流通管理体制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4/32

[8]罗小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3/04

第12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道德

现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功能和形象发生较大变化。公众对企业的关注不但包括其经济指标,创造的利润大小,上市股票价格,还有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社会形象及社会影响等。新闻媒体曝光的有关毒奶粉、致癌奶粉、酒类塑化剂等食物安全问题以及煤矿生产安全、路桥建设腐败工程、“血汗工厂”等问题,令广大公众对一些企业及企业家的行为非常反感,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诚然,这里有社会监管、社会管理不到位的因素,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缺失社会责任所导致。本文就如何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及企业应负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浅谈拙见。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提出,就是常称的“CSR”。类似的提法还有“企业公民”、“企业责任”、“三重底线”等。西方权威说法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管理获取最大利益,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股东赚取最大利润,这也确认了企业的经济功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企业要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其社会职能也要相应地由追求利润扩展为平衡利益,也就是说企业从要逐步地向所有者负责转变为要向更多相关利益者负责。“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更多地关注员工、顾客的利益和要求,更多地参与改善工作条件和消费环境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中国理论界、法学界对其定义为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如依法纳税、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如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保护环境、对产品负责等。尽管长期以来中西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定义表述各有不同,但其动态发展的概念中始终包含三方面维度,即内容,履行什么样的责任;方式,如何履行责任;动力,为什么履行责任。显然那些出现问题的企业没有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甚至完全没有社会责任意识。

不能否认,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受西方商业文化的思想侵蚀和影响,在不少国人当中滋生着一种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潮,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却在慢慢流失。我国历史上的“儒商”精神是上千年商业文明结晶,也是儒家思想在商业文明中的集中体现,这种思想非常值得我们企业家学习和借鉴。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类型的企业,即国有企业、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和民营企业。某报刊对这三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分别排出了前100位企业。通过对榜单的比较分析,发现三类上榜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在环保方面更为规范,国有企业对环保重视不足。日前质监局披露,湛化集团将工业污水直排大海,全然不顾社会水资源的保护和百姓健康,可想该企业对环保意识多么的不重视。此外,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方兴未艾等,如每年开展的 “广东630扶贫济困日”活动,国企单位捐款占了较大的比例,说明这些企业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公益职责。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打造责任竞争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崔生祥教授撰写的《有责任才有竞争力》一文中提出,责任与竞争力是一个紧密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生共存,责任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可能有竞争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是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基础和前提。同时,责任竞争力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企业做得好不好,经济效益是衡量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全部。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众多企业正在自觉地跻身社会公民行列,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它们的综合竞争实力获得了提升。企业责任除了诚信守法、照章纳税、关爱员工等标准之外,消费者对企业的直观感受通常会决定企业的发展命运。如家乐福连锁超市发生欺诈顾客行为后,直接导致了其效益与信任度降低的严重后果。公众会特别留意媒体评选的诚信企业,对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信任度会明显提升。面对重大社会事件时的表现也是消费者考量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展现出了一个企业是否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积极的价值取向。

三、企业应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企业财富包含企业的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有形财富主要指企业的固定资产、销售收入等等,而无形财富主要指企业的品牌价值、社会知名度和信用关系等。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中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第一,经济发展的责任。首先,企业应该承担并履行好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石,企业社会责任综合包含了销售收入、净利润等经济指标,也就是企业的经济责任,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最核心、最基础的层面,没有经济责任作为基石,企业社会责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近年来,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时度势,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围绕“做大做优经济‘蛋糕’,实现五年崛起”的奋斗目标,加快港口建设发展。2012年,湛江港领导班子努力克服国内外经济缓行,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挑战,紧紧围绕效益中心,优化调整货源结构,加强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大力开展成本管控工作,运营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32亿元,同比增长11.55%;完成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9.77%;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9.71万元/人,同比增长12.78%。完成投资23.02亿元,同比增长176.9%。完成货物吞吐量7305.5万吨,为2012年全市货物吞吐量上新台阶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积极响应湛江市开创工业化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宝满集装箱港区、霞山散货码头以及老港区技改工程的建设,打造新的竞争实力;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资源,推进与主业密切相关的各项合作,引入中石化、中航油等大型央企,在港区内投资建设油罐、粮食筒仓等配套设施,提升港口生产能力,带来增量货源,为港口经济做更大贡献。几年来湛江港的盈利水平逐年上升,员工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2008年至今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A级纳税人”称号。

第二,守法诚信的责任。企业要在遵纪守法方面作出表率,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认真履行所有的合同义务,带头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带动企业员工、企业所在的社区等共同遵纪守法,共建法治社会。

湛江港积极打造诚信守法企业。建立完善集团公司制度、规定、办法(细则)三级管理制度体系,编制规范性文件汇编和各类型管理流程手册,进一步规范管理;发挥效能监察、法律审计的作用,推行工程审计以及任期经济责任、专项检查经营审计,重大经济活动咨询法律意见、合同管理法律审查等机制渐趋完善。湛江港多次荣获广东省、湛江市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第三,环保节能的责任。企业应努力使社会不遭受消极影响,通过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湛江港以生产成本节流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大工艺技改、流程优化、设备维修、节能减排、资源整合、物资统购等力度,持续保持成本竞争力;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增加环保设施设备的建设,大力改造建设专业化码头和装卸系统,形成以25万吨级铁矿码头、散粮码头装卸储运工艺系统和水平集疏运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设备设施;抓好节能新技术的应用,促使综合能源单耗下降,提前完成交通部下达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