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党员总结

农村党员总结

时间:2022-11-20 12:21:22

农村党员总结

第1篇

一、抓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各乡镇党委充分利用冬训时机,采取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形式,组织广大农村党员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及省委十届六次、市委一届三次、县委十三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广大农村党员的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牢固树立发展的大局意识。全县17个乡镇共抽调280余名干部,组成宣讲组,采取办专栏、张贴标语、播放广播稿、组织收看电教片和办培训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各村组,大张旗鼓地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后办专栏236期,张贴标语2500多张,播放广播稿424篇,办培训班55期,组织收看《党的十六大精神专题讲座》、《学习十六大100题》等实况录像。同时,县委讲师组认真组织力量编写辅导讲稿,深入到各乡镇和村上巡回宣讲辅导36场(次),参加学习的党员达7800多人(次),其中乡镇领导350多人(次),乡镇干部1150人(次),村干部1250人(次)。活动中,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电化教育与资料学习相结合、专题辅导与帮学包教相结合、政策理论与实用技术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座谈讨论相结合,加大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骨干进行农村政策、现代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知识和公民道德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及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抓基础、扩大选拔范围

在“冬训”工作中,按照全国和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我们在抓好“冬训”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结合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寻找突破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第一,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对多年末发展党员的空白村,对党员年龄老化,支部书记缺乏的村,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培养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以确保新党员的质量。在“冬训”工作中,有36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213名已接纳为预备党员,这既充实了党员队伍,又充实了后进村选拔范围,使这些村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起色。第二,狠抓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考察、补充、筛选后备干部人选,先把合适人选吸收到各级配套组织和群众组织中担任职务,加以锻炼提高,然后按照工作需要选择优秀的担任村主要干部。

三、抓重点,提高“冬训”质量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推进“双培双带”工程的深入开展。我们把“十强百富”示范工程的实施作为“冬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各乡镇根据农村党员和致富带头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工作。首先,我们对“十强百富”县级示范点和党员示范户在内容上围绕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思想觉悟,重点进行宗旨意识培训;围绕提高致富本领,重点进行科技培训;围绕拓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子,重点进行富而思进培训。对致富能人的培训,我们突出致富思源和社会主义教育、党的知识和党性教育、法律和政策教育三个重点,积极引导致富能人把个人富裕同广大群众共同富裕联系起来,在觉悟上提高,思想上提升,政治上进步。其次,我们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冬训期间,我们重点对2005年“十强百富”县级示范点和党员示范户带头人286人从项目的确定、筛选等方面进行了培训。第三,建立了以县、乡(镇)两级党校为依托,以村党支部为主阵地,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地,以党员“示范户”和“示范基地”为载体的培训网络,做到了“村有阵地,户有基地”

二是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不断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在冬训工作中,正值村“两委”班子换届,我们按照“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原则,对一些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班子进行了调整,这次村“两委”班子换届共调整60岁以上的村干部12名,调整小学文化程度的村干部7名,对那些工作一般化的二类班子和由于事业心不强搞“内耗”造成工作失误的三类班子,采取个别谈心,开座谈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对能力素质太弱,挂不起牌,工作打不开局面的,作风霸道品德恶劣,事业性太差的果断进行了调整。不断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切实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三是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落实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冬训工作中,我们在全面推行巩昌镇东巷村“预约议事”制度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村委会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重大事项提前向村党支部请示报告、党支部组织并主持“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四项制度,要求村党支部定期研究村委会工作,认真分析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帮助村委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通报重大村务事项,听取意见,统一思想,为村委会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教育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支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调动和发挥村委会的积极性,从而改善了村“两委”班子关系,形成了工作合力。

四是围绕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扎实开展“三到户”活动。即开展政策宣传到户、科技培训到户、目标落实到户活动。我们利用农闲时机,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举办各类培训班56期,参训党员7880人次,发放各类科技培训资料36500册,为群众办实事586件。在冬训工作中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对农业结构调整、集体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村委会等村级组织抓落实;搞好对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村组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组织好学习培训,明确村组干部的职责任务,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强化监督;健全和坚持组织生活会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添活力。同时,我们还积极教育农村党支部成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运用民主的、法制的、示范的方法开展工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党支部工作的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大力推进民主监督程序化。冬训工作中,我们提出,在监督内容上,把重大村务、财务和村干部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组织群众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重大村务决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方式上,积极推行民主议事,落实党支部、村委会通报工作制度,接受村民质询,答复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对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按有关程序进行调整。在监督程序上,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重大村务决策前坚持做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重大决策必须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决策后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渗透、融合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有效杜绝了以经济工作和其它业务工作代替党建工作的不良现象。

三、抓评议,巩固“冬训”成果

广泛开展“三评”活动,切实解决党员思想、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此,各乡镇党委、各村党支部把民主评议作为冬训的关键来抓。

一是认真做好评议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展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各乡镇党委、各村党支部按照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关于今冬明春全县农村党员“冬训”工作的安排意见》的要求,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中认真开展了“六查”活动,即:一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是否清醒,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方向是否明确;二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强不强,是否存在严重的和脱离群众现象;三查是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查是否保持求真务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否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五查是否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是否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带头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各项任务;六查是否完成了“双培双带”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坚持存在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要求对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写出翔实的自查材料,同时,各党支部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上门拜访、开展谈心活动等方式,多方征求干部、群众对支部、委员、党员的意见,做到存在问题心中有数,开展“三评”有的放矢。

二是认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的指导工作。为使“三评”工作不走过场,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明确要求:民主评议党员支部会,不具备三个条件不能召开,既没有自查书面材料不开;支部成员不全不开;准备不充分不开。各乡(镇)村党组织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三评”工作取得实效。首阳镇党委要求各村党支部在评议过程中按照逐人自查,逐人评议,领导带头,坚持自我剖析,勇于触及思想,对支部和个人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掩盖。通过严肃认真的对照检查和广泛深入的民主评议,基本查找出了部分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宗旨观念不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驰,作风拖拉和效率不高等问题。

第2篇

文章标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农民小康路上走,远程教育好帮手

“跟着远程走,致富不用愁”、“远程教育进农村,中央和咱心连心”,这是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常挂在嘴上的顺口溜,朴实的话语包含着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的感谢和热爱。自20xx年8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全面启动试点工作以来,街道办事处按照中央和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作为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和“固垒工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使整个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整合资源、加强领导,保障远教工作顺利开展

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试点工作,把远程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列为“一把手工程”。为了强化领导,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组织办、广播站、财政所等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3名专职远教专干,负责日常工作。为保证站点建设顺利进行,召开了全街道远程教育建设动员会议,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村(居)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把任务职责分解到人,定期召开试点工作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难题,为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提高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深入调研和外出学习的基础上,街道党工委制定下发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先行试点,一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分三个批次积极稳妥地推动全街道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工作,根据区委要求,全街道共建终端接收站点70个,共需建设资金80余万元。为破解资金筹集这一难题,保证站点建设需要,街道办事处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同时,街道党工委还在争取上级支持、不增强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积极通过经济强村自筹、强村强企结对帮扶等方式多渠道、多举措地筹集建设资金,确保站点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快了站点建设进程。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在完成基本型站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主动要求配置投影仪,配置了高档音响,建设多媒体教室,为组织大规模培训创造了条件。

为打好站点建设这一攻坚战,街道党工委集中力量抓好终端设备的安装工作,并专门聘请区广播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施工。为切实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设备到村后,街道安排专人不分早晚及时赶到现场进行验收,跟踪检查每一个站点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站点认真落实供电、防盗、防雷、防尘等安全防范措施。各村(居)站点均安装了防盗门窗、灭火器,购置了防尘布、远程教育资料柜,安排了各村(居)两委会成员轮流值班。街道南王接收点还为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了红外线报警设备,确保了远程教育设备安全。在站点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区委的质量评估标准,认真开展了“站点建设质量回头看”,专门组织人员对全街道所有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彻底解决了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全面提高站点的整体水平。目前,全街道69个行政村,70个终端接收点全部达到了“四防一配套”标准,室内桌椅配套,各站点资料齐全,存放有序。今年,街道党工委在全面完成站点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站点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工作,在区委组织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街道实施了“村村通”互联网工程。截止9月底,全街道70个终端接收站点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实现了“天地网合一”的标准化和远程教育的双向互动功能,促进了终端接收站点综合功能的发挥,为下一步试点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促进远教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街道在努力抓好站点建设的同时,从建立完善管理员队伍、健全站点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等方面入手,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管理。

依据区委组织部、远程办关于街道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录入上岗标准,街道党工委从党员干部、退伍军人、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中认真筛选,初步建立起了323名同志组成的管理员队伍,并全部登记备案,持证上岗,强化对管理员的业务考核。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每月一次对全街道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了现代远程教育节目的下载播放、设备使用、维护等基本操作。管理培训完毕后,有街道统一组织考试,成绩记入管理员工作档案,并与管理员岗位补贴紧密挂钩,有利地带动了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抓好管理员上岗证考试的同时,街道远程教育办公室还通过发放远程教育培训课后辅导作业、组织开展站点管理员操作技能大比武等形式巩固学习成果,确保 站点管理员能熟练地使用和操作远程教育设备。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长期发挥作用打下了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站点管理,使站点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我们注重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上下功夫,街道党工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意见》,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目标管理体系,从站点教学管理制度、管理员职责、设备管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方面,分别对街道、村(居)两级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课件下载定期存储播放、管理员设备操作维护、收看情况记录作了明确规定和严格要求,规范了远程教育的管理。为各村(居)站点统一印制了《学习记录薄》、《设备运行薄》、《信息反馈薄》和《党员干部学习点名册》,进一步完善了“三本一册”制度。有关的制度全部打印制作成版面。同时,制定了《星级站点考评细则》,对接收站点实行动态、量化的星级管理制度。根据管理维护、学习收看、学用结合、综合服务、示范作用等实际工作,对站点进行星级评定。将各站点的评星情况纳入对各站点程教育工作的年度考核,初步建立了起了一套科学的站点管理机制。

为保障远程教育设备的正常运行,街道远程教育办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加强了和网通公司、电脑销后服务商的联系,统一印制了远程教育技术服务联系卡,发放至每个接收站点,及时提供技术咨询、预约维修等服务,帮助管理人员做好站点的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指导解决远程教育中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保障了远程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用并举、注重实效,推动远程工作深入开展

街道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一阵地,把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紧密结合起来,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村级接收站每月三次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党的政策、法律、农技、卫生等知识,并针对群众需求不定期组织学习,日常运行实行全天开放,保证党员群众随时随学。每次学习前,各村级站点都向党员群众公开学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为避免工学矛盾,各村级站点积极采取白天不学晚上学、晴天不学雨天学、农忙不学农闲学等办法,基本上保证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时间,初步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学、经济大户示范学、农民群众跟着学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参学率均达到90以上,远程教育节目中的“政治理论”、“致富向导”、“实用技术”等电教片,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有效地指导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部分农民“致富无门”的问题,群众普遍认为这些技术都能“学得会、用得上、致富快”。截止目前,全街道共组织党员干部组织大规模培训563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6.7万人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喜爱,被群众想象地称为“家门口不收费的大学”。

街道党工委为了使农村群众针对农村实际工作需要,依托科协、计生办、兽医站、农技站、司法所、教育办等部门现有力量,抽调一批有专业技术知识、教学经验的同志和科技致富示范户,组建了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和农业科技服务队,深入到各村(居)站点以及田间地头,面对面地为干部群众讲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和引导群众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去,不断增强远教工作的实效。同时,街道远程办专门开通了农业技术服务热线,发放了便民联系卡,使得村民能够随时取得各种农业信息、技术资料,能够随时与专家联系,得到辅导和帮助。

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远程教育这所建在家门口的免费大学,不但思路和眼界豁然开朗,而且也使农村群众实实地感受到了远程教育带来的实惠。袁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绍祥同志受电教片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启发,带领群众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地膜 小拱棚 大棚 保温墙壁”的系列蔬菜种植技术,在全村推广,使他们种植的蔬菜比同类蔬菜早2、3个月,赢得了市场先机,经济效益提高了2-3倍。同时,为适应市场变化,探索出一条利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建立蔬菜协会,组建袁庄园蔬菜营销公司,建设万亩无公害基地,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他们利用远程教育这个信息、技术平台,组织协会会员开展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定期为他们收集农产品供求信息,开辟网络购销渠道,并把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与基地实践相结合,建立产业基地,为学有所用提供实践平台。全村20xx年人均收入达到5200元,成为全区首批小康村,带动了周遍20多个专业村、900个专业户发展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3篇

大力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培养建设新农村骨干力量

农村党员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推动农业发展、增进农民福祉、促进农村和谐,关键是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够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党员队伍,今年以来,××市整合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广校等教学资源,大力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高工程”,力求在三年内实现“干部人人有学历、党员个个有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按需施教,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

把握时代特点,适应党员需求,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是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中,我们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提升相结合,在全面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科学发展观教育、保持先进性教育和农村政策法规培训的同时,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党员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现实需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本领。

一是因人施教。全市共设立党务管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6个学历教育专业、12个“绿色证书”技能培训专业,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基础比较好、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党员干部进行大、中专课程学历教育,对年龄相对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进行“绿色证书”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党员群体,突出不同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

二是因地施教。我市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和北部滩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差异,因此,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南部山区有林果种植的传统,重点抓好果树育苗栽培、嫁接改良以及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北部滩区土地、湿地较多,水产畜牧业比较发达,重点抓好优质水产品及奶牛的养殖和防疫、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中部平原地区现代农业比较发达,围绕发展都市农业、“菜篮子”经济,重点抓好绿色果蔬种植、储存和花卉苗木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三是因时施教。一方面,根据不同时期农村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各项新政策、新部署传达到农村基层,把科技、经济信息传送给广大党员群众,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上级政策要求和市场供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另一方面,结合农时变化,及时选派农技人员搞好跟踪服务和现场指导。春夏季节,以传授农耕、育苗、配方施肥、间作套种、授粉嫁接、病虫害防治和抗旱防涝等技术为主;秋冬季节,以传授良种筛选、农产品储藏加工、果树修剪、防寒抗冻等方面的技术为主,帮助党员群众科学管理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效益。

二、创新载体,采取方便有效的教学形式

为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我们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广校教育的特点,整合各类教学资源,积极探索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的教学形式,建立了三类培训课堂。

一是村级站点课堂。近年来,全市建起了覆盖20个乡镇、908个行政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设立了932个接收站点。为了发挥这一优势,我们把农村党员培训课堂建在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上,每个乡镇站点都能保证200人以上的教学规模。每月固定3天时间,组织专家教授和农广校教师到各乡镇进行集中辅导,平时则由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负责组织各村学员在村级站点集中学习,收看上级统一制作配发的教学课件。市委组织部安排专人专车巡回检查指导,听取党员干部反映,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既方便了农村党员参学,又保证了教学质量。

二是网络辅导课堂。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市委组织部建成开通了“章丘党建网”和“党员致富信息网”。利用两个网络媒介,设立了“点播课堂”和教学热线,实行“菜单式”教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可按各自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远程教育中心按照整体教学计划做好“套餐”,把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学习内容、知识要点向党员公布,由党员自主选择所修专业;按照各专业特点做好“自助餐”,根据党员干部意见建议,设立了“课件超市”,党员缺什么就补什么,想学什么就点什么;按照农村党员需求做好“加餐”,安排23名教师和技术人员轮流担任网络教学辅导员,及时为学员解惑释疑,帮助不同层次的学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实践基地课堂。为使教育培训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成,我们充分发挥市内3所职业中专、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80个科技示范服务基地的作用,在全市建立了96个教学实践基地,根据需要可以随时组织学员到基地实际演练操作,接受专家教授的现场指导。同时,各乡镇还通过召开现场会、开展技术比武和评选大葱、西瓜等农产品状元等形式,激发学员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增强学习培训的吸引力。

三、强化保障,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素质提高工程”是近年来我市组织的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农村党员专项教育培训。为推动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不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完善落实组织领导、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考核激励“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在强化领导上,把这项工作纳入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列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整体规划。全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远程教育中心、农广校及其他涉农部门联合组织,安排专人负责综合统筹、学员选调、教学组织、考核管理等工作,切实把组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在师资配备上,建立了由23名党校和农广校教师、74名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138名本地“土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并从省内部分高等院校聘请了15名专家教授,定期到各乡镇、村巡回辅导;同时,从市、乡、村三级选派928名远程教育管理员,专门从事教学组织和教务管理工作,保证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资金保障上,市财政和市管党费每年列支135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教育阵地建设、教师聘用、教材购置、党员教育补贴和优秀学员表彰奖励等,确保不增加乡村两级负担,确保学员全部免费接受培训。

第4篇

__镇地处龙陵县城所在地,全镇有国土面积317.54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13个村民委员会,229个村(居)民小组,有12692户46695人,其中农业人口7995户、33013人。20__年末,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20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9元。镇党委下设党总支3个,支部33个,其中机关总支1个,社区总支2个,全镇有党员1411名。

我镇自建成远程教育站点以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学习活动,把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载体,集互联网教育、光盘教育于一体,做到了边建、边>文秘站:

一、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为了能使设备正常运行,镇党委按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及要求,成立了__镇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远程教育站点操作员,成立了远教办公室,制定了各种措施,把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列入党委、总支、支部党建日常工作当中,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建立制度,完善组织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要求确保站点设备安全、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制定了《播放收看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时间、方法灵活、学习内容丰富;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方法。建立了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职责、终端接收站点工作人员职责。制定了远程教育学习计划,严格按要求执行。

三、注重实效,持续发展

在搞好站点建设,培训站点管理人员,在制订各种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学出效果、用出效益”的总体要求,切实抓好学用工作的组织,将远教站点真正建成服务基层建设、提升党建水平的重要平台。一是科学制定学用计划,并坚持按计划行事。根据上级远教工作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学用计划,对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坚持按计划开展学习,减少学用工作的随意性。二是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用工作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方面,主动搞好与相关部门、共建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学习辅助队伍的作用,让党员干部看到远教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作用。另一方面,抓好学用典型的培育和推介,发挥带动作用。三是针对不同对象学习不同内容,拓展和延伸远教站点的教育服务功能,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需求。

(一)针对不同的党员干部群体,组织开展一些集中教育学习活动。坚持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为重点,根据党员的特点和生产、生活情况,组织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一是对有固定单位和工作的在职党员,进行相对稳定的有重点的学习教育,每月规定一定的学习时间,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特点和工作需要,有选择性地集中学习有关内容。二是针对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党务知识培训。三是结合进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

(二)针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多方面的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全方位的远程教育学习活动。党员中不同群体的需求也各有不同。为更好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满足街道、社区党建和其它工作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了远教站点的教育服务功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益。

四、今后努力方向

开展现代化远程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项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前段工作情况来看,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确实是一项综合性的惠民工程,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但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远教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是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牵涉面广,需要相当大的人、财、物的投入,单靠村、社区自身的努力是难以见效的。因此,要充分发挥辖区内各单位人、才、物的优势,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支持或帮助,把各方面力量都动员起来,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三是要学用并举,注重实效。要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综合效能作用。在建好、管好远教站的同时,实施好村、社区网络建设规划,要针对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要注重实效,学以致用,引导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促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事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适应加

第5篇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县委、政府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非常重视。为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县委和县政府分别召开了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县委组织部先后多次召开由组织、财政、电信、广电、农口、教育、科技、文体、党校等多个部门一把手参加的部门协调会。各单位在县委组织部牵头下,服从大局,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各自部门职能,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切实加强了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经费支持、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县财政局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做到了预算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县教育局积极做好了村级学校站点的建设,县委组织部、广电局、电视台等部门还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远教站点的线路铺设、设备安装、后期调试等工作,共同做好了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县委组织部还专门召开了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会后,各试点乡镇及其它相关单位高度重视,迅速落实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做到了目标明确、资源整合、夯实基础、以点带面。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强化群众意识是确保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县通过县电视台、《新××*》、政府公众网站、板报和标语等形式大力推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在全县各镇人口集中地,都悬挂了横幅或张贴了标语,并向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使远程教育在各镇、村、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周密部署,推进建设

一是整合资源,大力加强远程教育的基础建设。全县远程教育工作会后,各试点乡镇和有关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认真规划,摸清了家底,积极筹措资金,为全面铺开远程教育工作夯实基础。====年==月,我县完成了唐昌镇先锋村、犀浦镇两河村、红光镇三观村、安靖镇雍渡村、林湾村、安德镇泉水村、红专村、新民场镇云凌村、三道堰镇青塔村、古城镇八角村等==个村级远程教育试点接收站点(=个卫星站点,=个有线站点)的建设。为促进全县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彭赋贵等县领导多次到全县试点镇和示范点现场逐个督查指导,针对站点周边环境较差及站内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落实专人督促检查整改情况。在远程教育资金的落实上,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不加重农民负担的要求,不向农民群众摊派一分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同时对=个镇的==个村级远程教育试点建设,我们做到四个统一。即统筹安排、统一部署、统一标牌和制度栏、统一安装调试。并于====年==月中旬全部建成,现已投入正常使用,正待通过市委组织部及市委远程办的检查和验收。

二是大力加强远程教育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按照市委组织部及市委远程办的培训计划安排,我县已于近日组织各镇组织委员和==个远程教育试点站点管理员共计==人,进行了为期=天的封闭式培训。由远教站点工作人员和公司的技术人员向培训对象传授了设备的调试和安装,卫星接收机的使用和电脑的基本操作等知识,并专门安排时间,组织学员上机操作。培训结束时,远教办还组织学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对操作不合格的学员进行再培训,目前,参训学员都已能独立完成整套设备的基本操作。

四、学用结合,转化成果

全县各站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信息流的优势,积极组织农村党员、乡镇干部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力求使教育成果得以转化。

一是着眼农村实用基础科技,使党员干部群众学得会。从远程教育课件中精选一些符合当地实情、通俗易懂的作为必学内容,进行推广。对一些符合实情,群众接受较难的,我们积极与农业、林业、农机等涉农部门配合,积极组织支农技术服务小分队,下乡进村入户,对广大农村党员进行科普教育、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等。

二是找准远程教育工作和农业重点技术推广的有机结合,使农民党员干部群众用得上,用得实。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我县是川西主要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的实际情况,重点对花卉苗木栽培技术,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深加工,农经管理等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地分乡镇对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培训,为农民群众增收服务。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带动了全县农村党员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第6篇

“十五”期间,我市共举办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班640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00多万人次,其中培训乡镇干部17.1万人次,培训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34.1万人次。举办种养加技术培训班3126期,培训30.2万人次;举办农村经纪人培训班494期,培训农村干部经纪人3.9万人次,党员经纪人11.3万人次;举办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班1266期,培训14.8万人次;举办电子、缝纫等劳动技能培训班1529期,培训16.3万人次。通过培训取得本科学历的有647人,取得大专学历的有2182人,取得高中学历的有7830人。掌握1-2门适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有21.5万人。达到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农民经济师以上水平的有4.28万人,取得绿色证书的有6.43万人。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增强了他们带头创业致富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双强”本领,为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步伐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提升培训工作的组织化程度

1、层层建立组织,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了市委组织部、市科协总牵头,农林、科技、教育等17个部门参加的盐城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俞军任组长,印发了《盐城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考核评比细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和乡镇都普遍建立了领导机构,分别成立了由组织、科协、农林、教育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各地各部门都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处室专门抓。2006年,我市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张九汉、市委副书记冯永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炳贤为名誉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俞军为校长的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网络大学校务工作委员会由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进一步整合了全市培训力量,加强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

2、认真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我市在认真贯彻《2002-2006年江苏省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的基础上,2002年,市委组织部、市科协联合下发了《2002-2006年盐城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规划要点》。2004年11月市委组织部、市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的通知》。2005年4月,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大规模培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今后5年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措施。2005年4月28日,市委组织部又牵头在阜宁县召开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对全市未来几年科技素质培训工作作了全面部署。2006年又出台了《2006-2007年盐城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行动计划》,对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

3、健全工作制度,强化考核推动。市协调小组坚持每半年活动一次,交流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研究决定培训工作的重大事项,协商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先后制定了《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制度》、《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考核评比制度》、《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建档制度》、《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信息报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把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的综合目标管理。实行村级后备干部初任先培训后上岗,科技素质培训考试考核成绩存入个人档案,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之一。在每年年初对市、县、镇、村四级培训职责、目标、任务予以明确;年中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大力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年底严格考核,将最终培训效果与年度岗位目标考核、奖惩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4、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培训网络。近年来,我市通过组织开展“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全市上下建立了一个覆盖比较全面、功能比较完善的市、县、镇、村四级培训网络,形成了层层落实、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基层党员活动阵地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我市又大力实施有线数字电视、电话和宽带“村村通”工程,全市138个乡镇,2216个行政村,184个社区,都建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实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业化、网络化、数字化、规范化和高效化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5、整合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我市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与有关部门和团体通力合作,积极整合与培训工作相关的师资资源、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经费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在培训工作的作用。借助广电部门技术和力量,采用数字电视技术,开设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七一”频道;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盐城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红色盐阜”网,作为我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整合农林、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教学资源和设施条件,基本建立具有盐城特色的教学资源库。新成立的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整合市33个部门和单位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党校、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劳动培训中心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党员干部构建了一个开放型、多功能、高水平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培训体系。

6、建立专项基金,保证资金来源。我们通过财政部门拔一点,组织部门从党费中出一点,承担培训任务的部门筹一点,建立了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专项基金,使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有了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十五”期间,我市投入培训资金累计达1300多万元。大丰市在实施“农村万名党员培训工程”中,采取“财政拔二分之一,党费解决四分之一,有关单位扶持四分之一”的办法,投入200多万元对2万多名农村党员进行了免费培训。省委李源潮书记对大丰农村万名党员免费培训举措作出批示:“万名党员培训工程很好,可作先进性教育中的一个典型抓”,极大地鼓舞了我市广大党员尤其农村党员提升自己素质的积极性。

二、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本领

1、坚持普及型培训与提高型培训相结合。对于普通农村党员,我们主要采取大规模轮训的方式,重点普及农业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增强致富本领。日前已经普遍进行了二至三轮培训。对于“双强”型村干部开展提高型培训,主要是开阔他们的眼界,拓宽他们的发展思路。我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县、镇党委、参训对象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准备,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培训计划,紧紧抓住“双强”村干部这个重点,“十五”期间全市共组织3460名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5300名各村专业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编印了专题讲座材料汇编,通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培训班授课、让“双强”型村干部代表作经验介绍,增强广大村干部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双强”本领。我们还组织2100多名“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赴韩国考察农产品加工企业、高效农业示范园、规模种养基地和现代农庄典型,“取经”强本领,“借脑”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村”建设。

2、坚持学历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对农村党员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我们针对农村党员干部学历偏低、对如何发展本地经济研究不深的现状,积极开展对村干部的学历教育。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十五”期间,全市共举办了农村经济管理大专班200多个,全市共有300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党校、电大大专学历函授教育,并有700多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了本科段函授学习。为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我市决定从今年开始,打算再利用3年时间,努力使村主要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0%以上,其他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达40%以上。通过对村干部的学历教育,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3、坚持常规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我们在认真做好农业生产基本理论和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一镇一品”、“一村一业”、“一组一产”,针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培训,把专业技术学深搞透。全市共建有各类经济专业村438个。建湖县冈西镇的方圆禽业有限公司,发展草鸡规模化生产,将苗鸡防疫、饲料配方、饲养技术、经纪人队伍培养都纳入实用技术培训范围,使培训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在冈西镇的示范辐射下,也带动了周边乡镇的草鸡养殖。阜宁县沟墩镇大唐村的养鸡协会还发展为禽蛋合作社,形成了“基地+农户+市场”的示范基地,并组织人员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路,产品全部投放上海、南京等大市场,很受客户欢迎。

4、坚持种养加技术培训与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粮棉油种植技术、畜禽水产品养殖技术、特经栽培技术的培训的同时,为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展电动缝纫、机电、化工、宾馆(餐饮)、服务、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射阳县临海镇六垛居委会党总支,组织妇女党员学习刺绣技术,带动1000多农户从事刺绣加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刺绣专业特色村。阜宁县出国劳务能手徐娟不仅在县内开讲座,还输送100多人到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国参加培训并就业,出国务工人员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劳动力转移达15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5%。其中,市外转移的120多万人,占80%,2006年全市新增劳动力转移7.22万人。

5、坚持农村经纪人培训与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相结合。为适应农产品市场流通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讲授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促进我市农产品的销售,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经纪人的“双带”本领。阜宁县陈集镇苗猪经纪人使陈集苗猪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甚至远销到朝鲜、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外市场,并全部实行网上销售。在培训经纪人的同时,我们为配合农业产业化、外向化,适应市场对农产品品质提出的高要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亭湖区便仓镇根据生态农业、绿色产品的市场化需求,大力实施大棚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让党员干部掌握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弄懂市场运作规律,带领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员经纪人的“双带”本领。响水县2006年发展300名条件成熟的农村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入党,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营销活动进一步活跃。目前我市农村从事农产品经纪营销活动的已达17万多人,其中持证的农村经纪人有18577人,党员经纪人达3800多人,经纪门类达500多种,2006年农村经纪人撮合成交额达到了84亿元。我们还针对我市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销路不畅等突出矛盾,结合我市农业十五发展纲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市共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3个。

三、创新培训形式,提高科技素质培训的实际效果

1、利用培训阵地,积极开展课堂培训。充分利用县、镇党校、成人中心校等阵地,邀请农业科技专家授课,邀请科技致富大户现身说法,组织学员交流学、用科学的经验体会等形式,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科技知识培训,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以专业党支部和分类党小组为主体,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到“”,在过好正常组织生活外,还邀请农村致富典型传授经验,专家教授讲授技术,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拓宽视野。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科技电教片,阅读科技报刊,倾听致富能手、专业大户传授致富经验,进行短期培训,不间断地开展培训工作。东台市梁垛镇的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既作为授课地点,又辅以可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实习培训,让参训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每年接待学员参观学习不下万人。同时,以农民合作组织、农技协为载体,积极为农民提、供、销一条龙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三仓农民经纪人协会、西瓜产销协会多年来在为本镇农民服务,带领群众致富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结合农时、形势所需,举办专题培训班、岗位培训班、长训班等,进行专题教育,使其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和技能。阜宁县委组织部用党费征订了近500份《江苏科技报》,赠送给全县各个村支部,为各村送上科技致富经,着力在全县形成学用科技的浓烈氛围。射阳县先后邀请了中央党校教授王坚红、中科院院士王颖、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盐城市“双强”典型薛正红等一批专家、典型前来举办讲座、介绍经验,拓宽了农村党员干部发展思路。

2、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大力发展党员远程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像、互联网、电话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培训。各级党组织利用电教手段,送致富信息、送科技、送项目信息到基层,组织农村党员学习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加大对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十五”期间,全市基层党组织共投资6923.6万元更新了电教设备,其中购置电视机3361台,VCD机3891台,音响等设备651套,购置和自制电教教材片25236部,农业科技片9617部,现场录制先进人物报告会3870分钟,自行摄制农业科技培训技术讲座216部,刻成光盘下发到基层播放网点进行播放,共下发电教片光盘69111张,农业科技光盘38144张,基本做到了运用电化手段对党员进行教育不断线,使党员在播放活动中真正受到教育,得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阜宁县以县电视台、《今日阜宁》、《阜宁党建之窗》网站为载体,推出科技培训专题,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120万元,专门用于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滨海县在县电视台开办《科技金桥》栏目,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定期集中收看,以支部活动室为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实用技术培训录像带或VCD光盘。在滨海网站中开设《电教之窗》栏目,制作实用技术节目供广大党员干部随时观看。射阳、建湖、亭湖等县(区)每月在电视、广播中举办农技知识讲座,组织农村广大党员、基层干部以支部为单位集中收听,在有关党建网站上开设电教之窗栏目,定期一批基层急需的农业实用技术,供广大党员干部观看。

4、狠抓科技示范,强化典型引路。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积极开辟融学习、参观、示范于一体的培训基地、示范点等第二课堂,鼓励和支持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创办、领办科技示范服务基地。通过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经常组织党员到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家里现场观摩,进行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党员做给农民看,农民跟着党员干,使培训工作常办常新,有力地增强了培训的示范带动效应。东台安丰镇五进村党总支书记陈孝刻苦钻研食用菌新品种,改良了4个野生品种,组建的食用菌联合体辐射5个省的40多个乡镇,1752户农户,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灵芝破壁孢子粉获得了中国高新技术博览会金奖,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大王。射阳县共培植各类示范基地500多个,参加党员达8000多名,带动了近3万农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南药、北蒜、东渔、西果、中蔬菜”的新型产业格局,大批群众在产业链上集聚,在产业链上致富。

5、利用党员活动阵地,加强现场教育培训。我们坚持把党支部建立在产业链上,把组织活动开展在产业链上,把科技素质培训开展在产业链上,以专业党支部和分类党小组为主体,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纳入到“”。在过好正常组织生活外,各专业党支部利用支部活动组织农村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介绍发家致富的经验,传授增收致富的技术,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科技电教片,阅读科技报刊,学习科技致富知识,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各县(市、区)组织部联合科协、农业局、劳动局等部门,加强党校、农干校、农广校、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劳动技校等培训基地建设,同时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电化教育学校,构筑县级培训阵地,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培训。全市各乡镇通过加强镇党校、成人中心校建设,发挥乡镇农科站、林业站、蚕桑站、兽医站等相关单位作用,通过加强村党员电教室、政治科技学校、村专业协会建设,构筑村级培训阵地。目前,全市各行政村的党员活动室日益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的主阵地。

6、组织农业专家、农村致富能手巡回宣讲。每年,我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在新形势下急需掌握的信息、技能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列成培训菜单,邀请农业专家和农村致富能手组成了巡回宣讲团,到农村宣讲党和政府有关农村的政策、文件,举办农业技术讲座,深入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意培养科技素质的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利用正面典型引导,努力形成村干部致富共富的竞争态势。阜宁县在电视台、《今日阜宁》等新闻媒体上重点宣传“双强”党员示范户王珍等20多名党员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党员自荐、村党组织推荐、张榜公布、县镇考核审批、党员领导干部上门送牌、挂牌等程序,对全县1800个“双强党员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增强了党员示范户的光荣感和自豪感。盐都区先后树立起了“小康路上领跑人—--韩才高”、“矢志兴村富村的村支书徐荣春”、“为上海披绿装、给家乡探富路的村支书周跃露”等一大批典型人物,积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这些新时期优秀基层干部的事迹,并组成巡回报告团,让其介绍经验,树起了一面面旗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四、注重培训实效,放大科技素质培训的示范带动功能

1、加大技术实践和扶持创业力度。我们在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的同时,十分注意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和创业机会。滨海县选派64名党员干部到县内外先进村跟班学习,选派100名到企业挂职;筹集40万元存放信用社,建立创业扶持资金,对农村党员干部兴办项目进行贴息;为党员干部免费办理经纪人证书,开通“绿色通道”,发放小额贷款信用证,积极鼓励农村党员干部走向市场,带头致富。大丰市南阳镇吉兴村党员王苏平,是个养鸡大户,常年存养16000羽。镇、村干部把他送到了省市组织的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培训班后,他尝试“绿色养鸡”,一下子他的鸡蛋比普通鸡蛋贵了60%,有时甚至翻倍,尝到了学用科技的甜头。在他的带领下,周围群众都开始“绿色养鸡”,形成了饲料、种鸡、销售一条产业链。王苏平每隔三天将自己和周围农户的7吨蛋送往苏州家乐福、北京华联等大超市,致富了一方百姓。

2、放大示范基地品牌效应。我们根据实际,着眼于增强技术辐射和带动功能,瞄准“建一个基地,成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工作目标,积极引导各地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使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有榜样,实习有场所。通过抓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使群众跟着学、照着做,不出家门就学到了致富经验。同时,围绕基地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村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放大品牌效应。东台市梁垛镇的蚕业科普示范基地是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既作为授课地点,又辅以可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实习培训,让参训学员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每年接待学员参观学习不下万人。盐都区根据实际,着眼于增强技术辐射和带动功能,先后建立起了大纵湖镇马沈村稻田养蟹示范基地,潘黄镇仰徐村生态园区和葛武镇农业示范园等23个示范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3、建立健全农技协服务体系。我们积极适应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内在要求,大力扶持农技协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互助合作和生产经营活动。重视和发挥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和农技协在推动农村商品生产、传播、推广技术、开展科技培训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依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构建联通千家万户的科技传播渠道,提供销一条龙服务,使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途径传递到农民手中。阜宁县积极探索把协会建在产业链上,支部建在协会上的新模式,全县建立了153个支部+协会组织,会员已达2386名。阜宁县新沟镇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原则,组建了禽蛋加工行业协会,对全镇12个禽蛋加工厂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销售,并与南京农业大学签定了产、学、研一体化协议,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南农大接受科技培训。去年,他们联合研发的“宏翔”系列产品获得了中国农博会金奖,产品直接销往加拿大多伦多、日本大阪等地,带动了全镇2000多养殖户走上致富路。

4、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农村党员“产业双带”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通过搞活市场流通促动、创办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拉动、创建专业协会推动,膨化特色产业,催生新兴产业。通过争创“双强党员示范户”和“争星升级达双强”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争做发展经济的领头人,服务经济的热心人,带民共富的贴心人,争创带头富、带民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示范户”。采取“党员+贫困户”、“党员+致富大户+贫困户”、“党员+公司+贫困户”、“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贫困户”、“专业支部党员+三峡移民”等模式,组织党员致富大户开展联户帮带送技能、致富信息送到户活动,带民致富。通过开展“人人为民做好事,努力为民办大事”竞赛活动,广大农村党员以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增收为核心,以富带贫,以强带弱,以点带面,通过“教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助一点资金”,既“输血”又“造血”,使帮扶对象尽早走上致富之路。通过开展“亲情联动、情暧万家”活动,组织有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挂钩到经济薄弱村,帮扶到贫困户,进行科技对接服务,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党员大户+农户”、“党员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户”和“党员购销联合体+农户”等与经济组织融为一体的“双带”新模式,全市由农村党员干部领办联办的产加销联合体已发展到3000多个,带来了一人领出一群、一群带出一片的头雁效应。

5、加大对重大疫情的防范。2005年是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年份,2006年又将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又一个特大暴发之年。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早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工作要贯彻“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策略,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和农户采用综合治理、压前控后的技术路线,以统防统治推动各项综防措施的全面落实,科学经济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流行。采用应用抗(耐)病品种、完善耕作制度、改革育秧方式、科学开展化学防治,重点引导农户抓好狠治残虫、一代若虫、水稻秧苗期和大田前期灰飞虱三个时期化学防治工作,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006年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期间,培训大户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10月份以来,国外疫情扩大蔓延,国内内蒙、安徽、湖南、辽宁等省份相继发生疫情,我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向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大户积极宣传防治禽流感知识,先后发放有关科普宣传材料5万多份,增强公众的安全卫生意识。

通过各地各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的提高,涌现出一批带头创业致富、带民创业致富本领强的“双强”型村干部和“双强”党员示范户,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目前,重视科技素质培训已成为共识,学科技用科技已经成为大多数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学用科技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在农村经济中的贡献率在不断提高。

二是增强了农村党员的科技致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创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党员的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有所增强,培养出一批有本领、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形成了党员争着富、群众跟着富的喜人局面。

三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整体执政水平。实用技术培训的有效开展,使更多的优秀党员成为带领一方群众发展经济和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农村党员走上了村、组领导岗位,优化了班子结构,从而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

第7篇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是加强党建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汾湖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布置,结合本村实际,我村2009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于2010年1月19日完成,此次参加评议的党员共66名,经评议全部合格。这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分动员学习、自评和互评、组织考察、处理和表彰四个阶段进行,由于有计划、有准备、有步骤、组织得当,所以各阶段的工作都顺利开展,最后如期完成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评议效果。现就本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

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是党内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对党员进行集中学习教育,宏扬党内正气,清除消极因素,纯洁党员队伍的好形式,是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和加强党内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村领导高度重视,确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这项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同时,通过民主评议,在肯定每位党员成绩的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这样使大家对自身都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达到表彰先进,推动清除腐败现象和处理不合格党员,从而提高党员队伍政治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认真组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集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学习了的“总纲”、“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意识到,在新的形势下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从认识根源上铲除滋生的根子,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好先锋模范,为建设方联经济强村作出贡献。

三、明确评议内容,提高评议质量

1、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目的就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我村党总支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议:

第一,是否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能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党员先进性;第二,是否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是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是否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四,是否拥护改革开放,是否能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第五,是否规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党的决议,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第六,是否坚决贯彻执行计生、综治、党廉“一票否决”的政策和规定。

2、评议质量提高,效果显著

第8篇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党员;外向性

【中图分类号】D26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6)05―0080―07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城镇化的过程不仅要求土地城镇化,同时要求人口城镇化,而人口城镇化更是城镇化的本质和核心。从空间转移角度,人口城镇化便是农村人口大量举家迁往城市的过程,而在人口的城乡迁移过程中,率先迁移的往往是农村的精英群体。农村党员作为农村的领导者、掌舵者和引领者,还是不是农村的先富群体或者是经济精英、在人口城镇化大潮中以立足农村的“内向性”为主还是以迁往城市的“外向性”为主、还能不能发挥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的党员职责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政府、媒体和学界的关注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回答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问题、外向性问题和带富能力问题。

一、相关文献综述

2015年,我国共产党员总数为8779.3万,其中农牧渔民党员2593.7万,占党员总数的29.5%,占农村人口数①的4.3%,即农村100个常住人口中,党员数量已经超过4个;从村党支部的角度,577336个建制村中,村党支部数量为577273个,平均每个党支部党员数量为44.9人。因此,无论是从党的建设角度还是从农村治理的角度,农村党员均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围绕农村党员开展的相关研究也较多,本文从研究主题出发,主要围绕农村党员群体特点、致富能力、带富能力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农村党员群体特点

农村党员是农村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因为承担为民服务、带民致富等义务和享有决策村庄事务、参与村庄治理等权力,一直是学者、政府和媒体高度关注的一个群体。与农村非党员群体相比,农村党员群体具备一些相对独特的特点,现有研究总体上主要围绕富人入党和群体结构两个方面展开。

1.农村富人入党问题

关于农村富人能否入党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阶段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根据何志明(2014)的研究,在农村及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一份子,追逐自己的利益与党要改造小农经济,走集体化的目标明显相违背,因此,农村党员教育不仅有对他们自利小农思想的规训,更有对那些“富农党员”的惩罚。[1] 258-265改革开放以后,197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由此也就拆除了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农民入党的障碍和壁垒,长期存在的入党只属于贫下中农政治专利的不合理现象由此彻底改变。[2] 147-1502002年,党的十六大允许个体户、私营企业的老板等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为农村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入党提供了政策保障。2003年,甘肃省提出并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后,该工程迅速向全国扩展,成为衡量农村党建、农村党员的主要标准,其核心内涵是“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3] 63-65。根据林炳玉(2005)调查,新阶层党员,主要是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阶层的党员和农业劳动者中的种养大户党员,是农村的精英阶层,他们约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5%左右。[4] 123-127总体上,根据现有相关研究,农村富人入党大体经历了“禁止入党、允许入党、鼓励入党”三个阶段。

2.农村党员群体结构问题

关于农村党员的群体结构,主要包括年龄和文化两个维度。从定量角度,根据张金鹏(1995)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村50岁以上的支部书记占40%左右,初中或完小文化程度的占50%以上。[5] 38-40 根据康晨(2012)对四川省丹棱县4479名农村党员的研究,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1411人,仅占31.5%,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879人,仅占19.6%,而60岁以上老党员达2604人,占58.1%。[6] 73-79根据王若鹏(2014)对十五个村落521名党员的调查,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分别为75、299、137和10人,所占比重分别为14.4%、57.39%、26.3%和1.92%。[7] 6-9根据田志梅、赵秀芳(2015)对山西省晋中市X县的调查,期间入党的党员占该县党员总数的47.2%,老年型党员(入党35年以上)占到了39.9%,这些党员都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即期间入的党。[8] 13-17从定性的角度,康立厚、徐军(2015)认为,农村党员中普遍存在“一高三低”:“一高”,即平均年龄高;“三低”,即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低、致富能力低。[9] 51-53总体上,根据现有相关研究,农村党员群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年龄大、素质低”。

(二)农村党员致富问题

农村党员是由农民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一个群体,对于农村党员群体应不应该带头致富或者能不能成为先富群体,一直备受争议。事实上,关于农村党员“自富”问题,相关研究也较多,但本质上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村入党标准问题,一个是农村党员自身的致富能力问题。

1.农村入党标准的演变

对于农民入党问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田志梅、赵秀芳(2015)研究指出,即政治斗时期,发展党员的重要指标则是通过政治活动,看一个人的政治表现,阶级斗争观念强不强;而对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群置之不理。[8] 13-17肖剑忠(2011)认为,以改革开放为界,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突出阶级成分标准,主要发展贫下中农入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以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标准取代了阶级成分标准,主要发展致富能人入党。[2] 147-150唐晓清、姚桓(2012)指出,近年来一些农村发展党员中出现以“先富”、“大户”,甚至“财产”为标准的“唯生产力”倾向。[10] 35-37同时,王应秀、颜怀坤(2012)指出用“能人”“好人”“富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问题。[11] 20-22魏小换、吴长春(2014)同样研究发现,经济标准成了入党的主要标准,该文作者在广西富川调查时发现,当地明确将经济标准视为入党的必要条件。[12] 59-63王若鹏(2014)在农村入党标准方面研究发现,农村党员队伍存在宗族化和派系色彩浓厚等问题,[7] 6-9即家族、派系也成为入党的潜在标准。因此,总体上,根据现有相关研究,改革开放前农村入党标准以政治性、阶级性为主,改革开放后以经济性为主,伴随着家族性、派系性等不正常现象,最近几年则存在过度强调经济性的倾向。

2.农村党员致富能力

关于农村党员自己致富即“自富”能力问题,从定性角度,陈贤贵(2007)认为,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不高。[13] 83-86王国忠(2008)也认为,农村党员能力结构不合理,致富、带富能力弱,只会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党员较多,具备科技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能力的党员较少。[14] 232-233从定量角度,舒艾香、赵理富、舒邦元、唐岚、王纯(2005)问卷调查显示,73%的人认为,在农村富裕户中,党员家庭不到30%;62%的人认为,在党员中,贫困家庭占20%以上。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不具备“双带”能力。[15] 5-8严红(2010)对四川宜昌市远安县4825名农村党员调查发现,平均年龄54岁,大部分老党员体弱多病,生活困难,每年有200多名农村老党员享受各级党组织生活困难补助,在2006年和2007年表彰的“农村经济十大状元”中,只有3人是党员(2008年调查数据)。[16] 49-50总体上,根据现有相关研究,关于农村党员“自富”能力的观点基本一致,即相对较低。

(三)农村党员“带富”问题

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问题可以具体细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一个是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目前,大多数学者研究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即“带富”问题时,主要还是围绕竞选或乡政府支持当选村干部从而带领群众致富这一途径。关于富人治村,赵晓峰(2012)指出,近些年来,随着“双强”、“双带”工程的推进,致富能力强的经济精英在更多的地方,以更快的速度参与到乡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当中,“富人治村”日渐成为乡村治理中一种明显的发展趋势。[17] 49-54同时,魏小换、吴长春(2014)研究发现,税改以来,富人治村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一种新现象。[18] 41-43但对于富人治村,贺雪峰(2011)认为,期待富人治村来带领农民致富和发展村集体经济,是不大可能的,而且富人治村会产生对一般村干部的排斥。[19] 70-77从定量角度,林炳玉(2005)发现,在村委会主任中,非党人员占50%以上,个别地方高达80%。这些人大部分也是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农业劳动者中的种养大户。[4] 123-127魏小换、吴长春(2014)指出,浙江永康市2002年换届选举中,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中,先富群体约占60%;而2004年底至2005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选出村党支部书记653人,村委会主任706人,其中私营企业主分别为220人、524人,分别占据了34%和74%。[18] 41-43总体上,根据现有相关研究,“富人治村”已成目前一种趋势,而党员自身致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治理村庄的机会和能力。

总体上,关于农村党员这一群体的相关研究已经较多,覆盖了农村党员入党标准、群体结构、自富能力、带富能力及途径等众多方面,但大多从“农村党建”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定性的较多,定量的较少,基于大样本调查的定量分析更是缺乏。同时,对于农村党员作为一个群体,是不是属于农村先富群体,外向性程度如何,除了参与村庄治理外是否发挥了为民服务和带民致富的职责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更是缺乏大数据样本的定量支撑。为此,本文将基于对河北、河南、山东三省779个农户的大样本、大范围调查,从城镇化背景出发,定量分析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外向性程度和带富能力。

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分析

农村党员由农村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只有满足入党的各项标准才能正式成为农村党员群体中的一员,包括政治标准、经济标准、思想标准等一系列标准,显然,满足入党标准的不一定是富人,富人也不一定满足入党标准,因此农村党员和农村富人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必然关系。但是,农村党员作为农村带领群众致富的精英群体或领导群体,个别党员可以陷入困境甚至接受救济和帮扶,但从群体致富能力角度,农村党员作为一个群体理应走在前列,成为农村致富的先行者。

(一)农村党员收入水平分析

农村党员收入水平是个绝对值概念,从家庭总收入角度,根据对779个农户的调查,如表1所示,党员家庭总收入的平均值为85885.4元,比非党员家庭总收入高15.08%,明显高于非党员家庭。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F值为5.685,P值为0.017,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总收入的平均值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两个群体之间的总收入均值有显著差异。但从收入结构看,若将总收入分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党员家庭农业收入、非农业收入比非党员家庭分别高20.69%和13.43%,但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的非农业收入平均值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而农业收入平均值并不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农村党员作为一个群体,大多在村中担任一定的公职,包括村两委委员或村民小组组长等,均有一定的报酬收入,而且最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构成农村党员家庭非农业收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党员本身见多识广、素质相对较高,在农村从事非农业工作或者外出务工的机会较多,工资较高,从而非农收入较高。②

从种植效率角度,党员家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亩均收入分别为1605元和1861.2元,分别比非党员家庭低7.58%和26.14%。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和非党员家庭粮食作物和济作物亩均收入均具有显著的差别,即党员家庭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效率明显低于非党员家庭,相对更处于粗放经营阶段。这与部分农村党员担任公职忙于村务,或者外出务工从事非农行业,对农田疏于管理有一定的关系。

(二)农村党员收入层次分析

农村党员收入层次是个相对概念,即与村庄其他成员相比,农村党员家庭自身评估或认可的自家收入所处的档次。根据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党员家庭,自认为收入水平“远低于平均水平”和“低于平均水平”的比例为20.5%,而相应的非党员家庭占比为31.3%,党员家庭比非党员家庭累计占比低9.8个百分点;自认为收入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和“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比例为18%,而相应的非党员家庭占比为10.7%,党员家庭比非党员家庭占比高7.3个百分点;自认为收入水平为“平均水平”的占比为61.5%,而相应的非党员家庭为58%,党员家庭比非党员家庭占比高3.5个百分点。因此,从收入档次角度,党员家庭收入档次明显高于非党员家庭。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③,F值为9.975,P值为0.002,由此可以看出,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党员家庭总体收入档次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

总体上,无论是从收入水平还是从收入档次的角度,党员家庭均显著优于非党员家庭,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党员家庭的致富能力明显高于非党员家庭,即农村党员作为农村的一个群体,总体属于农村致富的“先行群体”。这与“双培双带”工程是密切相关的,无论是把党员培养成能人,还是把能人培养成党员,从呈现出的结果看,均是农村党员成为农村的“先富群体”。同时,从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来看,党员家庭收入高于非党员家庭收入的主要原因是党员家庭的非农业收入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而党员家庭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亩均收入则显著低于非党员家庭,即相对于非党员家庭,农村党员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日益向非农产业集中,收入非农化现象日益突出。

三、农村党员致富外向性分析

从统筹城乡的角度,不仅国家政策统筹城乡,而且在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家庭内部也开始考虑“统筹城乡”问题,即从统筹城乡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角度,合理分配自身资源,尤其是劳动力资源,从而实现自身家庭收入的最大化。鉴于农村党员的农村属性和农民属性,立足农村、农业致富的农村家庭称为“内向性”致富家庭,而立足城市和外出务工致富的农村家庭称为“外向性”致富家庭。显然,内向性和外向性是相对的,在城市化大背景下,任何农村家庭都已卷入城市化的潮流中,差别仅仅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农村党员的特殊性导致其外向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农村党员致富内向性分析

从立足农业内向性致富的角度,农村致富内向性最明显的反映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的土地规模和劳动力数量越多的农村家庭,致富内向性越强。本次调查中,反映农村致富内向性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分别为“完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是否租入土地”和“是否愿意进一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如表3所示,对于家庭内完全从事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党员家庭平均值为1.38,比非党员家庭平均高0.24个劳动力。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完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主要原因是很多村两委委员和村民小组长均由党员担任,从而导致大量农村党员无法外出打工,使党员家庭完全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明显高于非党员家庭。从土地要素角度分析,党员家庭“租入土地”的比例为12%,比非党员家庭低1个百分点,“愿意进一步扩大土地规模”的比例为32%,比非党员家庭低2个百分点,但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租入土地”和“扩大土地规模”占比与非党员家庭并没有显著差别。

(二)农村党员致富外向性分析

农村家庭致富外向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离农”,从农业生产要素角度,主要反映指标是“兼职劳动力数量”和“是否已出租了土地”;二是“城市社会资本”,主要反映农村家庭离农进城的潜力、能力或者可能性,可以通过“城里朋友数量”和“城里亲戚数量”两个指标反映;三是“进城”,主要指进城的行为或者意愿,可以通过“家人是否在城镇买房”和“是否愿意随迁入城”两个指标反映。

如表4所示,从“离农”角度,农村党员家庭“兼职劳动力”数量平均值为1.16,比非党员家庭少0.04,“出租土地”占比为14%,比非党员家庭低1个百分点;但根据单方差检查结果,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兼职劳动力”、“出租土地”两个指标平均值和非党员家庭没有显著差别。从“城市社会资本”角度,农村党员家庭“城里朋友数量”自认为“偏少”的占36%,比非党员家庭低13.5个百分点;自认为“差不多”的占24.5%,比非党员家庭低2.9个百分点;自认为“偏多”的占39.5%,比非党员家庭高16.6个百分点。农村党员家庭“城里亲戚数量”自认为“偏少”的占45%,比非党员家庭低14.4个百分点;自认为“差不多”的占27.5%,比非党员家庭高1.6个百分点;自认为“偏多”的占27.5%,比非党员家庭高12.9个百分点。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在5%甚至1%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城里朋友数量”和“城里亲戚数量”均值均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从“进城”角度,党员家庭在“城市买房”的比例为9.5%,比非党员家庭低6个百分点,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在城镇买房比例显著低于非党员家庭;愿意“随迁入城”的比例为43%,低于非党员家庭3个百分点,在5%的置信度下,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由此可以看出,党员家庭“离农”倾向与非党员家庭没有显著差别,但党员家庭在城市的社会资本明显强于非党员家庭,而党员家庭实际“进城”的行为却显著低于非党员家庭。

总体上,受部分农村党员担任村干部从而无法外出务工的影响,党员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从“内向性”角度,与非党员家庭相比,党员家庭总体呈现出了较强的“内向性”;而从“外向性”角度,与非党员家庭相比,党员家庭“离农”倾向不显著,但城市社会资本明显强于非党员家庭,但“进城”行为和意愿明显低于非党员家庭,尤其是实际“进城”行为显著低于非党员家庭。因此,与非党员家庭相比,党员家庭总体上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离农倾向,虽有较强的进城资本但并无显著高比例的进城行为,相对更扎根于农村。

四、农村党员带富能力分析

农村党员群体不仅要带头致富,根据“双培双带”工程和要求,还必须带领群众致富,从而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在目前农村实施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农村党员作为一个群体带领群众致富的方式和手段均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除了传统的农村党员竞选村干部从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外,从经济角度,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方式主要包括“农机服务”和“合作社”两种,前者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后者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带动群众致富。

(一)农机服务

在农机服务方面,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个是农机拥有情况,以此向广大农户示范相对先进的农作物种植机耕、机播、机收技术;另一个是为农户提供机械服务,帮助农户实现农作物生产的机械化,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流转;最后一个是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的收费方式,在遵循市场化收费的基础上,农村党员无偿或低价向孤寡老人、贫困户、残疾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也是体现党员先进性,带动群众致富的一种方式。如表5所示,在本次调查的200个党员家庭中,拥有农业机械的家庭33个,占比16.5%;除了为自家服务外,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的家庭14个,占比为42.4%;而在14个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的党员家庭中,“无偿帮助”的家庭有7个,占比50%,按“市价收费”的有6个,占42.86%,“低于市价”收费的家庭有1个,占7.14%。在579个非党员家庭中,拥有农业机械的家庭71个,占比为12.26%;除了为自家服务外,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的家庭29个,占比为40.8%;而在29个为其他农户提供服务的非党员家庭中,“无偿帮助”的家庭有10个,占比34.48%,按“市价收费”的有17个,占58.62%,“低于市价”收费的家庭有2个,占6.9%。总体上,农村党员家庭农机拥有率、为农户提供服务占比、无偿或低价为农户提供服务占比均高于非党员家庭。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党员家庭作为一个群体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很好的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但由于颖舅限,在5%的置信度下,单方差检验结果均显示党员家庭与非党员家庭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均值差异。

(二)合作社

合作社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民阶层日益分化的必然结果,本质上是相同类型农作物生产者基于共同的服务需求和利益追求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和自我治理组织。农村党员加入相应的合作社可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从而在特定领域带领群众更快的致富。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在200个党员家庭中,加入合作社的有60个,占比达到30%;非党员家庭中,合作社加入率仅为13.2%,低于党员家庭16.8个百分点,不及党员家庭加入率的一半。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在5%甚至1%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合作社加入率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而作为先富群体和精英团队,党员家庭加入合作社,对于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和促进社员的致富显然会产生重要的促进带动作用。

总体上,无论是在农机服务方面还是加入合作社方面,与非党员家庭相比,党员家庭均表现出了带头引领作用。农村党员作为农村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属于农村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专家,通过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和加入合作社,必将对农户或合作社社员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文化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以农机服务为切入点、以合作社为平台,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引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功能和作用。

五、分析结论

根据对河北、河南、山东三个省份779个农户的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村党员群体属于农村先富的一个群体,其家庭总收入平均比非党员家庭高15.08%,其中差距主要来自于“非农业收入”,比非党员家庭高13.43%;根据单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的“总收入”和“非农业收入”均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而“农业收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从致富内向性和外向性角度,内向性方面,农村党员家庭完全从事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为1.38,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的1.14,而在“租入土地”和“扩大土地规模”方面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外向性方面,党员家庭和非党员家庭“离农”倾向没有显著差别,在5%的置信度下,“兼职劳动力”和“出租土地”方面差别不显著;但在“城市社会资本”方面,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城里朋友数量”和“城里亲戚数量”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党员家庭显示出了较强的进城潜力;而在“进城”方面,在5%的置信度下,党员家庭“城镇买房”占比显著低于非党员家庭,“随迁入城”意愿方面差别不显著,党员家庭“进城”行为总体低于非党员家庭。从农村党员家庭带富方面,党员家庭加入合作社的比率高达30%,在5%的置信度下,显著高于非党员家庭的13.2%;同时,党员家庭农机拥有率、为民提供服务的比例、免费或低价为民服务的比例等均高于非党员家庭,但受样本数量所限,在5%的置信度下不具有显著性。总体上,党员家庭作为农村先富的一个群体,呈现出了较强的“内向性”,其“外向性”程度低于非党员家庭,在合作社和农机服务方面很好地发挥了为民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不仅属于先富的一个群体,还是一个积极带领群众致富的群体。

注释:

①鉴于农村党员数是从职业角度划分的农牧渔民党员数,从可比的角度,此处农村人口数采取农村常住人口数。

②考虑到每个建制村党员数量约45人,若每个建制村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组长中平均有9个是党员,每个党员村干部平均月工资为500元,由此将会导致农村党员作为一个群体月平均收入比非党员群体多100元,而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党员家庭月均总收入平均比非党员家庭高近1000元,因此,在农村党员家庭与非党员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中,农村党员因部分担任村干部而导致的收入增加仅占10%左右,不是主要原因。

③对于农村家庭收入,调研问卷共分为5个档次,采取了递进方式,1为远低于平均水平,2为低于平均水平,3为平均水平,4为高于平均水平,5为远高于平均水平,以家中是否有党员为标准划分为两个群体,均值越大,代表群体收入档次相对越高,因此,可以用单方差检验两个群体的均值是否相等。

参考文献:

[1]何志明.地权变动中的新区农村建党工作研究(1952-1954)――以川北达县为个案[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肖剑忠.农村党员发展重点的时代变迁[J] .浙江学刊,2011(5).

[3]黄远固.“支部建在产业上――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探索[J] .重庆行政,2005(5).

[4]林炳玉.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保持农村党员的先进性[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1).

[5]张金鹏.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理论学刊,1995(2).

[6]康晨.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性分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12(5).

[7]王若鹏.农村党员结构调查与思考――基于运城市十五个村落党员的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4).

[8]田志梅,赵秀芳.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调查与思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7).

[9]康立厚,徐军.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优化初探[J] .文史博览(理论),2015(7).

[10]唐晓清,姚桓.农村党建新课题:重点解决农民党员整治入党问题[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1).

[11]王应秀,颜怀坤.农村党员来源问题研究[J] .求实,2012(11).

[12]魏小换,吴长春.农村基层党建:现存问题与运行机制[J] .理论视野,2014(2).

[13] 陈贤贵.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问题探讨[J] .福建论坛,2007(6).

[14]王国忠.关于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问题的思考[J] .河南社会科学,2008(4).

[15]舒艾香,赵理富,舒邦元,唐岚,王纯.开辟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湖北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05(3).

[16]严红.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问题及破解之策[J] .学习月刊,2010(6).

[17]赵晓峰.“富人治村”的乡村关系及其后果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8).

第9篇

一、基本情况

哈密市辖党委29个、党工委6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542个,共有党员13069名,其中乡(镇)党委18个,街道党工委6个,村党支部91个,有农村党员5721名,其中女党员1639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8.65%,少数民族3558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62.19%。在年龄结构上,35岁及以下党员132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3.11%,36岁至45岁党员1728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30.20%,46岁至54岁党员1107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35%,55岁至59岁443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74%,60岁及以上党员1121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59%。在学历构成上,大专及以上党员1501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6.24%,中专党员758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25%,高中(中技)党员757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23%,初中及以下党员2705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47.28%。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坚持统筹兼顾,夯实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基础。

1、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哈密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年初制定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计划,要有步骤、有目标,并明确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干事是直接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将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列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在每季度一次的全市党建工作例会上,各党委要向市委组织部汇报近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情况,增强了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对党员培养发展和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

2、科学制定计划,注重薄弱环节。近几年来,哈密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将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性计划向农村生产一线的优秀分子倾斜。发展党员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改善结构”的前提下,注重做到“三个优先”,注意对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加以引导、培养。一是优先发展懂科技、能带头致富并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的优秀分子;二是优先发展有文化的优秀青年、复员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人员等;三是优先发展有经济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培养前途的村干部。通过3年的时间,哈密市实现了每村有1名35岁左右、高中文化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

3、优化干部队伍,提供组织保证。一是在配备基层党务工作者时,哈密市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原则性强、熟悉党的基本知识、热爱党务工作的同志。在调整党支部班子时,将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首要工作来抓,为组织发展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二是针对党务工作者流动性大、部分新调整的党务工作者不熟悉业务的状况,我市除日常指导、发放书籍资料外,还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或以会代训,联系实际工作进行理论指导和党务知识学习,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干事的素质,提高“纳新”工作的质量。,举办培训班3期,以轮训的方式对乡(镇)、村的137名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今年6月,分批次组织全市91个村的党支部书记赴广东学习考察,这些学员将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组织保证。

(二)聚民心谋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明确目标,搞好农村党员发展规划。一是注重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应放在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的优秀农村青年,乡(镇)企业中的骨干分子和农村劳动致富带头人,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其他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青年妇女。通过“三培双带”等方式,着力解决选定发展对象困难的现状。二是实行发展党员“双推”制度,推荐优秀青年入党。哈密市打破传统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方式,广开“大门”,拓宽视野,在全市农村党员发展中实行“双推制”。即由群众和党员共同推荐优秀青年入党。制订了入党积极分子推荐票、发展对象推荐票。通过“双推”产生的农村优秀青年普遍有了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对党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党支部不失时机加以引导和培养,促使其尽快成熟。

2、多措并举,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近年来,哈密市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等党建主题活动,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关爱党员送温暖、抓作风促发展、走访党员月等活动,组织了义务送医下乡、义务修路、外出考察学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知识竞赛、党员干部书画大赛等等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激发了广大积极分子、优秀青年的加入组织的政治热情。另外,哈密市还开设了党建专栏,并把它作为推动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前沿阵地,切实依靠这一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通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新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纪念馆或举办党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农村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实行发展党员预算制。依据党内统计系统反馈情况,在年初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建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台帐,详细列出2年内、3年及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名单,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对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发展党员数量提前作出预算,指导乡镇(街道)党(工)委着重抓好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村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问题。

2、实行发展党员预审制。根据年初制定的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对乡镇(街道)党(工)委上报农村发展对象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等应达到的比例,特别是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的指标落实情况进行逐村逐人审核,对已落实指标且发展对象均符合要求的,核准领取《入党志愿书》,对未落实或发展对象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党(工)委重新确定上报发展对象。

3、实行发展党员预警制。将发展党员的情况与“三级联创”考核相结合,从本质上起到一个预警作用。根据年初制定的详细清单,对发展党员缓慢的村党支部,以整改通知书形式对有关乡镇(街道)党(工)委予以警示,责令其督促限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具体发展党员计划,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为确定合适的发展对象提供保证;对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以通报形式印发有关乡镇(街道)党(工)委,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对村支部书记予以诫勉谈话。今年以来,我市通过“三预”机制在16个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村中共培养了27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了17名预备党员,并已全部审核通过,解决了9个村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问题。

(四)围绕经济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1、突出工作中心,聚精会神地领导经济建设。哈密市凝聚党员干部的主要精力,在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安排、工作方法改进等方面都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经济工作不放松。基层党组织的每个成员都把思想统一到抓经济上,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尽可能地关心和参与经济工作,从而形成领导经济工作的整体合力。

2、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抓好农村基层支部班子建设。一是选好带头人,实现能人治村。对内做到深挖广积,通过深化培养,拓宽选任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重点在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农村致富能人中大力培养选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经济能人选拔到村主要干部岗位上来。对外打通“绿色”通道,通过找准依靠政策吸引与倾情回报家乡的结合点,把走出去的能人请回来,用他们广阔的视野、成功的理念、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及各项生产要素,来推进家乡经济发展,并把他们培养成为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崇高党性和奉献精神的领头人。二是建设支部班子,形成领导核心。坚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培养选拔有作为的村干部相结合,在优化村支部班子结构中推进工作开展。同时注意依法理顺与村委会的关系,统一步调,形成工作合力。

3、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经济素质,提升经济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加强培训学习。大兴学习之风,提高了党员干部发展现代生产力的理论素质、科学知识水平、战略思维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开办农技培训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农村党员技能培训,把党员干部培训成有技能、会运用、有产业、促增收的农村经济能人。三是扩大经济工作的参与程度。在参与经济工作的实践中,了解、熟悉经济工作,总结群众的创造,汲取群众的智慧,增强对实践的规律性认识,指导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4、健全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一是创新农民增收模式。引领群众创建各类经济联合体,不断完善“支部+协会+农户”、“支部+产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服务,让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找准当地优势,采取部门帮扶、村企联建、干部示范、科技服务等创建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开拓市场。三是建立和完善现有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市、乡(镇)、村信息服务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得到准确而有效的信息,增加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结构不合理。党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结构普遍偏低,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外流较多,大多农村年轻人对党的认识不深,入党积极性不高,加上不少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的工作办法不到位,导致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

二是选定发展对象比较困难。当前,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青年很少,加之留在农村的青年各方面素质相对偏低,培养符合条件的党员难度较大。外出务工青年素质普遍较高,但若作为发展对象,对其考察的工作比较困难。

三是部分村党组织工作不够细。强调义务多,表现在在公益事业捐款、出义务工修路、计划生育、拆迁住房等方面处处让党员带头,党员权利体现少,激励措施缺乏,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热情。

四是开展教育的内容和管理方式不够活。开展教育活动无论其内容和方式上没有适时地变化,有些农村党组织跟不上时展要求,把教育活动等同于读书、念报、学文件,形势单一,内容枯燥,教育管理没有生机,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五是存在一些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水平。

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很有必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道路。一要联系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突出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二要扎实抓农村党员冬(春)训。有计划地组织农业、畜牧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性的下村进行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级负责、分级培训、因需施教的方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以宗旨信念、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等为重点,注重培训实效。三要加强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四要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树立一批农业结构调整的先进和典型,促进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考评机制。

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党员定期学习、“”、“评先评优”等各项制度。二要要畅通“出口”,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把农村那些意志衰退,不履行党员义务,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不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党员清除出去,不断纯洁党的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要着力解决少数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加强指导、督查。乡镇党委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亲自抓,研究制定培养发展党员的具体措施。对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先进行整顿,重点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四要积极发挥包村单位和驻村干部作用,指导、协助、督促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和组织形式,切实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

一要稳定农村党务工作者队伍。以有利于党务工作开展为出发点,合理进行人事安排,特别是要注重农村党务工作连续性。二要加大力度搞好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可以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的教育培训功能,以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为主,结合专家讲座、短期培训班、以会代训、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培训。三要强化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加强考核,促进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水平的提高。

第10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主要在农村,涉及761个基层党组织,5588名党员,参学党员占全县党员总数的57%。农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党员是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切实搞好农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农村,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构建和谐**,实现“十一五”发展蓝图;对于确保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取得实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明确目标要求

根据中央提出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实效。

l.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有新举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强农村能源、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退耕还林、烟水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努力使群众长远利益的实现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努力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按照整村推进、整合资金、产业发展的扶贫路子,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进农村中介组织发展,加大对农业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州委提出的“支部建在协会、协会办在实体上、实体连在农户上”的工作要求,努力拓宽党组织参与经济活动的渠道,探索党员带头富、带领群众富的新路子,解决群众卖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大力推广使用科学技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保护和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群众经济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在建设和谐农村方面有新气象。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好农村读书难、看电视难、出行难、增收难的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在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少年中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结合小康示范村建设,着力抓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家庭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创新农村管理方式,完善村规民约,加大管理力度,落实监督措施,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果。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认真做好遏制艾滋病传播、防控禽流感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3.着眼于管理民主,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方面有新进展。不断深化乡村体制改革,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抓好以村党总支(支部)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努力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努力实现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不断扩大农民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的渠道,确保农民选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大力加强农村群团等配套组织建设,努力形成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4、着眼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意识和本领有新提高。坚持选拔能人、明白人当村干部,结合农村党员“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在对广大农村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及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继续采取“三培养”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党员,把村组干部,农村经济能人、经济能人吸收到党内来,把他们当中的优秀党员,选拔和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先进性作用,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段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

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为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集中学习教育时间为三个月左右,整改提高阶段为2至3个月。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灵活安排。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

1、搞好思想发动。集中开好一次动员会,广泛进行思想发动。动员会要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上好一堂党课、组织一次致富经验交流或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一次力所能及的送温暖活动、观看一次党员电教片、组织一次征求意见活动。副科以上党员干部要积极深入基层讲党课,向广大党员讲清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和省州县党委对党员和党组织的具体要求,使每个党员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

2、认真组织学习。村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党员活动阵地和党员活动中心户,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一是学习内容上突出针对性。以《中国共产程》为重点,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主要内容,把学习《文山州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辅导读本》与学习政策法规、党在农村的民族宗教政策、市场经济知识、农村适用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教育,让党员在带头发家致富、带头学用科技、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带头维护社会稳定中体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二是学习要求上区别对待。对有一定文化、有书写能力的党员和党员村组干部,要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文化程度低、无书写能力、年老体弱和家庭生活贫困的党员,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为主,采取能人“领学”、结对“助学”、上门“辅学”等形式抓好学习教育;对于外出经商务工的流动党员,以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务工技能为主,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汇报自学情况、思想认识情况。三是学习方式上体现灵活性。党员居住分散的地方,可采取小型、分散等方式,以党支部和党员活动中心户集中组织学习。同时,注意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用政策宣讲、事迹报告、文艺演出等方式,充分利用冬季农闲和外出务工党员春节返乡的时机抓好集中学习教育,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3、明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各村党总支要引导广大党员,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对照《》、围绕同志提出的“六个坚持”、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五好五带头”的要求,对照州委提出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带头人、贴心人、可靠人、明白人”,一般党员落实“做党的人,树立形象;听党的话,勤政敬业;办党的事,争创一流”以及县委提出的“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强政治意识,当时代先锋;树公仆形象,创一流业绩;让人民满意,为党旗增辉”的先进性具体要求。组织党员开展以“在家做个好长辈,教育好后代;在党内做个好党员,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村上做一名好模范,带头奉献服务群众”为具体要求的大讨论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五带头六争做”主题实践活动,即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美德,争做尊重农民的“自家人”、亲近农民的“贴心人”、体察民情的“知情人”、反映农民要求的“代言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第二阶段:分析评议

1、找准存在问题。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各党总支、支部要在本村群众中广泛征求意见,同时还要广泛征求乡镇党委、政府、人大和乡镇站所的意见,在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理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计划,明确培养联系人,为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打好基础。并将征求到的意见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实向群众反馈。

党员个人也要主动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党员之间还要通过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活动,进一步沟通思想、互相帮助,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

2、进行党性分析。党员要对照的要求,结合在大讨论中明确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全面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自己在思想、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有书写能力的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书写有困难的党员,经党组织同意可不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村组党员干部书写有困难的通过辅导员记录整理)。

3、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总支委员要参加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进行对照检查、自我批评,党员之间进行互评、开展批评。

4、做好评议工作。党支部根据民主评议的情况、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党员的一贯表现,提出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党支部向每个党员反馈评议意见,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党员认识问题。党支部还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通报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

1、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党总支、支部和党员要针对征求到的意见、自我剖析中查找出的问题和民主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做好“两个一”工作,即每位党员联系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党总支、支部和每位党员各理清一条经济发展思路,分别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

2、认真进行整改。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和措施,逐项认真落实。对那些急需要解决又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加以解决;对急需解决但难度较大的问题,要作出计划,逐步加以解决;对村级无法解决的,积极向乡镇党委反映,争取帮助解决。

3、公布整改情况。整改方案和进行整改的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建章立制。通过教育活动,健全完善“”制度,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制度;积极探索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管理制度,外出务工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制度,村组干部民情恳谈等制度。

集中学习教育结束时,各村党总支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情况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及时“补课”。同时,要对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对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进行表彰。集中教育基本结束后,要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切实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的工作,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四、全面把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正面教育、开门教育,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学习培训、开展大讨论、关心爱护党员、树立和宣传典型等多种形式,激发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解决自身问题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和党员意识,明确新时期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坚持开门搞教育,充分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广泛开展交心谈心,深入进行党性分析,过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主动认识、查找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自觉保持先进性。各有关党委、总支、支部要注意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利,认真组织党员按要求参加教育活动,提高认识,增强本领;注意听取党员的合理意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要针对山区党员和坝区党员、有职党员和无职党员、年轻党员和老党员、富裕党员和贫困党员、有文化党员和文盲党员、在家务农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党员实际。大胆探索,主动实践,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到党员身份亮出来、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生死关头豁出来,在“双带”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坚持教育活动与各项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抓住“关键是取得实效”和“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这个根本要求,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把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妥善处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农村生产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防止和克服脱离工作实际搞教育活动的倾向。要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和发挥“双带”能力,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四)坚持舆论先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党委、总支、支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文艺节目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宣传教育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宣传好的做法和好经验,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创新教育活动的方式,确保教育的覆盖面和质量。认真做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工作,总支、支部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查找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动员流动党员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防止党员“挂空”的现象,要力争使每一名党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对于流动党员,在县内流动的请回来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县外流动的,总支、支部要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使他们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注重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把加强党的村级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村级党组织,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按照“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村,应当成立党支部,不足3名的,可与邻近村联合成立党支部”的规定,建立党支部或联合支部,配齐配强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加大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对“软、散、瘫”的党总支、支部班子要进行调整充实,通过“选”、“派”、“挂”等多种方式,及时调整充实,尤其要配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使党总支、支部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结合“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采取有效措施,拓宽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村级党组织解决缺乏活动场所和经费等实际问题,力争在活动阵地建设上达到“五个一”标准,即有一间活动室、一套电教设备、一面党旗、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使党员活动室成为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窗口、凝聚党员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联系群众的场所,从而带动群团组织的活动阵地建设。

(三)注重解决突出问题,让党员和群众满意。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边整边改,切实解决群众“最急、最怨、最盼”的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帮助生活困难的党员和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党委、党总支、支部要组织有能力的党员向贫困党员开展送温暖活动,在进行物质资金帮助的同时,重点是帮助贫困党员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帮助贫困党员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确立致富项目,确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帮助和指导。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乡镇党委要重视、关心、爱护村组干部,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发挥他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对他们多肯定、多鼓励、多体谅、多支持,少埋怨、少责备、少惩罚、少撤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带头人。

(四)注重把握好相关政策,落实指导力量。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做好理顺情绪和化解矛盾的工作,把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对涉及农村宗族、宗教、社会治安、征地拆迁等方面的问题,要按照有关政策稳妥处理。既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解决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关心爱护,鼓励和支持他们开拓创新、干事创业,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党组织内部,提倡党员和党员、党员和干部、干部和干部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防止出现偏离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原则的现象。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不单独搞一个组织处理阶段。对那些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要认真做好教育帮助工作;对经教育不改、不符合党员条件的,要根据《中国共产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组织处理;对违纪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党员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的,以及经教育不改、拒不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根据《中国共产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组织处理。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将派出督导组和指导组对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进行督查指导。乡镇党委要认真做好村党总支、支部书记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

(五)注重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党员长期受教育。把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载体,健全完善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行为,巩固教育活动的成果。结合实际,从学习、教育、监督、激励等方面入手,着力构建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党员组织保障机制,关心、关爱贫困党员、老党员;构建党员队伍和村干部激励机制,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构建党员作用发挥机制,培养“五带头”党员,建设“五好”村党总支、支部;构建党员进出口机制,落实“双培”措施,纯洁党员队伍,优化结构;构建党员监督管理机制,落实“三服务”要求,接受群众监督,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构建党员绩效考评机制,总结推广设岗定责等成功经验,激活党员队伍。

第11篇

一、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阳镇位于*县城东北十公里处,东与大程相接,南与渠岸乡隔河相望,西连城关、鲁桥两镇,北部塬区与陵前镇接壤。全镇辖11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000余亩,人口24000余人,共有党员629名,其中农村党员479名。在农村党员中,女党员68人,男党员411人(占总党员的85.8%),35岁以下党员38人(占党员的7.9%),36岁至49岁的党员111人(占总党员的23.2%),65岁以上的党员136人(占总党员的28.4%)。在农村党员中,大专以上的党员2人(占总党员0.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党员71人(占总党员14.8%),初中文化程度的党员321人(占总党员的67%),小学文化程度的党员72人(占总党员15%),文盲共13人(占总党员的2.7%)。在农村党员中,离退休党员22人(占总党员的4.6%),常年有病的党员38人(占总党员的7.9%),流动党员共计55人(占总党员的11.5%),其中县内30人,县外25人。通过广泛调研,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现状是好的,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稳定。但也看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整个党员队伍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党员330人,占总党员的68.9%,村与村之间党员发展工作不平衡,个别村近几年来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现有的党员多是从部队转业复员回乡的及离退休人员,致使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和整个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生机和活力不足。在我镇的武西村就存在着党员严重缺乏的问题,致使在这次支部换届工作中,没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青年党员缺乏的村,发展工作就跟不上,年龄老化问题成为突出。有的老党员连生活自理都困难,更谈不上参加组织活动,发挥作用了。如果不重视发展农民青年入党,党的后备力量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农村党支部班子就会后继无人,这样势必会影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终还会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是女性党员偏少。在我镇农村党员中女性党员只有68人,占总党员的14.2%,有的村在近几年没有发展一个女党员,致使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缺乏女干部,特别女支部书记更是严重缺乏,在这次的支部换届工作中,没有一个女支部书记当选。女性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果不注重女性党员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终还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党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我镇的农村党员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只有2个人,占总党员的0.4%;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党员71人,占总党员14.8%;初中文化程度的党员321人占总党员的67%;小学文化程度的党员72人,占总党员15%。其突出表现为:党员的理论水平偏低,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水平偏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文化程度的偏低,也势必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是村级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之增多,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村干部认为“示范引导、说明教育”的新办法复杂、费力、费时、费心,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之间矛盾增多,干群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

五是村级干部服务宗旨不牢,为民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由于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而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认为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开展,存在当干部吃亏的思想;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偏大,干不了多长时间,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成绩,自我感觉良好,存在按经验办事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遇到矜持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老”,甚至在开展工作中抱着“单纯的群众利益”和组织讨价还价,在个人生活中不注意形象,言行举止不注意等。在这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个别村干部没有大局意识,只从自己的小团体利益出发,在村级行政区域划分上固执己见,给镇上的合村并村工作带来许多矛盾,影响了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是有些村党组织不开展经常性的活动,放松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内生活制度流于形式;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愿过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还讲价钱;有的村一年开一、二次党员大会也到不齐。虽然镇党委规定,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为党员活动日,但没有一个村支部能按章行事。

七是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无任何集体收益,无力兴办一些公益事业,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向心力。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的措施

(一)坚持标准发展党员,解决“有骨干办事”的问题

农民党员是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骨干和生力军。发展农民入党特别是青年农民入党,已成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农民入党,逐步解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党的力量薄弱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想法设法建立积极分子队伍。采取学习、教育、启发、引导等多种形式,调动青年、妇女等各类骨干的入党热情,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般按1:3或1:5的比例考虑,也就是说,发展1名党员,必须要3名到5名积极分子,从中优选。

2、采取加大培养教育力度的方式,集中培训,党支部成员分工帮助,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等方式,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逐步成熟起来,促进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党组织靠拢。

3、严格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四项原则,一条方针”,四项基本原则:即一是经常性发展党员的原则。二是有领导、有计划的原则。三是入党自愿的原则,四是个别吸收的原则。一条方针,就是坚持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严格把好党员的“入口关”。

4、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突出发展工作的重点,发展党员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农村一线的农民、工人和青年、妇女作为工作的重点,特别是把妇女同志做为重点发展对象,使党员队伍的结构更趋于优化,更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作用于。

(二)加强培训教育,解决“有方法和策略办事”的问题

要在党员,特别是村干部中抓好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的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以“四个结合”为主要内容,开展创新支部活动方式,增强支部活动吸引力。

1、把听和看结合起来,即支部组织的日常学习活动,改变过去一人念众人听的单调形式,组织党员多看,增强大家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看,一是看电教片,组织党员观看大量的电教宣传片使党员接受教育更直观,更引人入胜。二是现场观摩。把支部活动由室内移向室外的田间地头,利用身边的示范园、点、场,让发展大户,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大大提高了党员参与,仿效的积极性。三是外出参观。

2、把讲和评结合起来,即支部的会议和活动,改变过去支部班子成员单方面安排部署工作,其他党员被动接受的方式,创造条件让普通党员发表意见,增强党员的角色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评,一是评议支部。二是评议村务,全村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公益事业等重大事项在决策前,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评议,作为村两委决定事情的重要参考。三是评议的事,围绕上级重要文件,重大决定,重大事件组织党员讨论,统一思想,明辨是非,增强党员关注时事的兴趣。讲评结合,增强了党员的参与感,调动了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的积极性。

3、把说和干结合起来。干,一是组织党员带头参加集体公益劳动。二是开展扶贫活动。三是承担抢险等攻坚克难任务。说干结合,增强了支部活动的实在性和党员的光荣感,受到党员群众的欢迎。

4、把教和乐结合起来。每年安排两到三次以文化娱乐为主的支部活动,以戏曲演唱、卡拉OK、诗文朗诵、体育比赛、书画比赛等形式吸收群众参加,消除了党内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

三、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解决“有能人办事”的问题

“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一个村建设的好坏,关键要有一个一心为公,甘于奉献,开拓进取,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特别要注重选配好一个党性强、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热爱集体、立志创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书记。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选拔是基础,加强培养的是关键。如果仅仅满足于选了来,放任自流,培养措施跟不上,往往会中途“流产”,难以形成稳定的有战斗力的班子。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打造过硬的农村干部队伍。一要坚持分级负责,分层实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要强化帮扶指导。三要注重典型引路。我们还必须改进选人办法,更新观念,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多种形式选配好合格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选上来的干部应当具备“三个头脑”和“五种能力”。“三个头脑”是一要有政治头脑;二要有经济头脑;三要有科学头脑。“五种能力”是一要有组织领导能力;二要有统揽全局能力;三要有协调关系能力;四要有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五要有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能力。选配村党支部书记的渠道要拓宽。既可以从乡镇党政机关及所属部门选派,也可从县市所属部门或先进村中选派,既可公开向社会招聘,也可以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让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对选任的党支部书记,一要工作上支持;二要保证他们的基本收入。以有问题的支部成员,要本着保证稳定,“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帮助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健全机制,解决“有章可循”的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正规化,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首先要对党员实行科学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按要求开展正常的、多样形式的活动。其次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避免个人说了算,凭老经验办事。其三要抓好党内生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健。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把财务公开继续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同时根据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把村民建房指标、土地征用费分配方案、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等纳入公示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接受群众监督,兜了干部的家底,明了群众的心底,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有资金办事”的问题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着眼于造就一批符合“一好双强”标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着眼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推进基层党建创新,着眼于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着眼于“三保一弘扬”(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十百千万”工程,为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嘉定经济社会发展追赶与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程项目及实施目的

“十百千万”工程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我镇实际,有关实施项目内容如下:

1、“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创评活动。通过开展创评,培养造就一批符合“一好双强”(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标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

2、3个“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和17个农村党建示范点党建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打造一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够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红旗基层党组织。

3、100名以上的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通过抓源头抓培养,实现“两提高一消除”(3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比例比去年提高5%,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党员比例比去年提高5%,消除两年未发展一名党员的空白村)。

4、党员争当‘创业·服务·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把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创业和党员服务发挥出来,从而带动全民创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三、工作重点及要求

1、抓书记强“头雁”,紧紧扭住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和关键环节不放松

村党(总)支部书记是村级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带头人,是新农村建设和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要强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在于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因此,镇党委将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这个重点和关键,广泛组织开展“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创评活动。通过该项创评活动,达到激活村级班子,提高党员和干部双带致富能力的目的。

一是抓紧建立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目标要突出四个重点,涵盖四个方面(具体内容详见嘉党字[]4号文)。各村要严格按“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设工作要求进行,决不能闭门造车,敷衍了事。把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设的“四个是否”(思路是否科学清晰、目标是否量化细化、年度计划是否付诸实施、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创评的硬性指标。

二是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强化选任书记的教育培训。除组织参加县以上的集中培训外,还要结合我镇实际,探索教育培训的有效方式方法,如组织现场观摩或外出参观学习、开设书记论坛、开展互看互比互评活动等。通过在职的学习锻炼,让选任书记全部达到“一好双强”标准。

三是加强管理和监督。重点是按照红旗标兵工程要求,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业绩考评和“双述双评”两项机制,从而有效改善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对党建工作要求不高、抓得不紧的不良状况。凡是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达不到规范化建设要求、支部活动和党员组织生活不正常、“红旗标兵”工程流于形式、党员和干部双带致富能力差的,均视为党建履职不到位,取消“十佳村党(总)支部书记”评选资格。

2、搭平台创机制,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创新

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机与活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是创立“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全镇重点抓3个中心建设,龙舌、金龙、马路坑各一个,重点抓好圣地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杨氏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村党员创业3个孵化中心,创立“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不能片面理解为仅只是产业基地的简单翻板,而应该按照“围绕产业建中心、课堂设在基地上、强化服务促创业”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提高党员创业技能、推介创业项目、加强息交流、解决资金难题、搭建产销链接等五大“孵化”功能的有效发挥,并依托镇五大主导产业,科学选址,优化布局,匹配建设一些有利于“孵化”活动开展的各类辅助设施,把它们真正建设成为促进党员创业的“孵化器”。

二是加快党建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巩固上七里、游州、老屋里、上坑、柏树芫等党建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新抓3个党建示范村,其中十里、胜利、土墙背各1个。各村要将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量化细化,明确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责任干部、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促使换届后的“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职。村务公开要实现常态化,要把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纳入村务公开范围。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工作意见》要求,设置好“四室一中心一站”(会议室、办公室、计生服务室、民兵资料室、党员活动中心或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服务站),优化村部功能布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把村部建设成为党员教育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群众文化生活和息交流的平台。要继续推行党员“一册一线”管理制度,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双富十带头”等活动,全面落实党员“”、民主生活会、民生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

三是提高党组织“进区入会”的有效覆盖。全镇新抓十里、上七里、上坑3个党组织“进区入会”建设点。要按照“全覆盖、有实效、可持续”的村党组织构架创新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党组织,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农村新社区、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着眼于促进农村体制变速,大胆探索在打破小组设置、跨组特别是跨村的农村新社区中的党组织设置和运行模式;要着眼于引领各种经济和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加大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并不断增强为这些经济实体服务的功能,帮助它们与农村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探索“村居联建”的有效运作模式。重点抓好水北村与圣塔路社区党支部,水东村与解放东路社区党支部2个村居联建试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村居双方通过联建方式,能够实现互补与共享的党建资源,以增强联建双方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要探索党员共管、活动共办、工作共抓、群众共富的工作新机制,有效融合联建双方党组织活动场所、实践基地、培训设施等资源,实行双向开放和活动联合,从而促进联建双方党员互帮互助、互比互学、共同提高。

同时,加强镇“三民”服务中心、“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与农村党员互助会(站)等党建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花大力气推动党建上档次、管理上水平。“三民”服务中心要在规范化建设和常态化服务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公共行政服务、产业发展扶持、党员教育管理功能,增设农民创业就业服务窗口、农村社会文体活动服务窗口。进一步对“两代表一委员”的活动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加快形成一套能够坚持、便于操作、效果良好的工作行政机制。农村党员互助会(站)要在原定“三类”帮扶(老弱病残党员帮扶、生产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党员之间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增加关爱返乡农民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的工作内容。另外,抓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年前按行政村建制每村建成1个。

3、抓源头多培养,高度重视并加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

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和双带致富能力偏弱,是导致农村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要逐步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发展新党员工作责任制。对两年内没有发展一名党员的村支部书记,实行党建工作“一票否决”,并对支部书记实行免职处理。二是注重从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进一步改善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同时,抓好农村妇女党员发展工作,逐步提高女党员比例。三是注重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中发展新党员,优化农村党员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四是拓宽党员发展渠道,积极探索在农民工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的新机制。五是创新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机制,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三培两带”工程、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4、敢创业善服务,组织农村千名党员投身到全省“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中去

今年,将在全省范围的乡村党组织中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两服务”就是“服务农民生活经营、服务农民生活改善”,这是“三培两带”活动的延续和深化,也是省委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早日启动我镇的“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并取得实效,要求各党(总)支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以下两个方面力求有所作为:

一是以党员创业带动全民创业。党员是党组织的肌体和细胞,是党的力量所在和凝聚力所在。推进全民创业。掀起“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群众创农业”的热潮,党员应当有所作为。各党(总)支部要充分发扬农村党员创业孵化中心的“孵化器”作用,采取电化教育、基地培训等农村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他们学文化、学法律、学技能,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同时,要广泛宣传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帮助落实有关税费减免政策,帮助解决创业资金困难,提供创业息服务,创造良好创业环境,推动农村广大党员办党员创业基地,领办经济实体,开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活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以党员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增多,广大农村对生产技术、农产品息、市场营销、技能培训的服务愿望也愈加强烈。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创业,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也成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另外,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发展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三农”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农村党员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服务。各党(总)支部要抓住上述重点,结合当地实际,细化服务内容,明确服务对象和具体责任人。要通过“党员争当‘创业·服务’先锋”活动,重点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小规模生产没有效益,大规模生产又销不出去的问题;解决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四、主要推进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上下联运形成合力。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十百千万”工程,是镇党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其工作的好与坏,将成为检验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否全面落实,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长效机制是否建立的“试金石”。因此,各党(总)支部务必做到支部书记亲自抓,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亲自抓工作部署,亲自抓责任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