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时间:2023-06-07 09:1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方法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而不是单纯看教师是不是把该讲的知识都讲清楚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知识,通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中生物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从分子生物到细胞生物学再到生态学的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并做到运用自如。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这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做必要的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或者是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应该帮助学生作一次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加强,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知识网。这些知识都像网一样环环相扣联系起来,这样知识能够记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完了必修教材二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将必修教材二中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这一本书主要讲的是遗传和进化。遗传就是讲物种的基因有一定的传承性,进化就是说基因会变化,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讲述下来,就能将基因的本质,表达,结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都串联进来。这些东西研究了以后是要用到实践中去的,所以就有了基因工程。这样帮学生梳理一遍,学生基本上能够回想起这本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掌握了书地框架后再去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就容易多了。及时的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学习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参考文献:

第2篇

目前国内学者对初、高中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已有一些进展,但是大多仅限于理论上的研究,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调查本市初、高中生的生物学学习现状,针对本地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解决技术手段。

本课题组主要根据本市初中生物学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不能改变初中生物学教学课时、内容等教学安排,所以着眼于高中生的生物学教学,根据高一学生的初中生物学知识缺陷,开展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研究,具体策略如下:

一、对初、高中生物教师的建议

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初、高中生物教师要做到通览教材、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初中生容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应使学生在初中解决而实际不易掌握;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还需要了解高一新生的生物学知识基础和生物学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做好知识上的衔接。初中阶段的课堂学习中,节奏比较慢,复习巩固时间比较宽裕。而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难度、深度大为增加,知识密度加大,这就面临着在短时间内要容纳更多的知识和难题。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考虑这种时间和学习节奏上的变化,引导学生由慢而快地接轨,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一些初中生物学知识做铺垫,所以要紧扣高中生物教学大纲,采用“集中复习”和“穿插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适时回顾初中的相关知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重点突出,对症下药,抓好衔接。

2.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

对于学生,要做正确积极的引导。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的相关背景上做了深入的强化,引导学生在中考结束后能够对初中生物课本进行温习,高中生物教材上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点,其实或多或少都有在初中生物教材上得以体现。因此在初三中考结束,学生如果能够将初中生物做一定程度的温习,一定能够有效地提{他们高中的学习成绩。另外,高中教师还可尽量鼓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学生在初中已经养成了一定习惯,但是不一定适合高中,比如说生物,初中主要识记理解背诵为主,而高中显然不是这样,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是处理好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生物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

3.做好实验教学衔接

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中有不少实验知识与高中的内容相联系,且是高中实验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初中已学的实验知识与现在要学的知识之间的衔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物学实验知识在高中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回忆旧知识,考查他们的知识储备,进行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并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相关性、异同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辨别,帮助学生真正搞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融为一体,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此外,初中实验主要锻炼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相关操作。而高中实验则是要揭示本质,通过实验探究,实现对书本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说显微镜实验,初中重在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功能用途以及低倍镜的操作方法,而高中,学生要掌握高倍镜的使用,观察质壁分离、有丝分裂等生命活动现象。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点做出循序渐进的安排。对于初中教师,要熟悉了解高中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尽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于涉及高中的实验,适当做一些要求,强化学生的相关操作。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也应当了解初中教材中的各种实验,对高中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对初、高中学生的建议

第一,要认识到初、高中生物学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把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的联系起来,并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完成知识再建构。要尽快摸索出适合高中生物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勤于动手、积极思维、归纳总结等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在学习中,应正视自己的主体地位,配合教,积极地调整和适应好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要明白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需要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只有端正自己的态度、自觉自主的学习、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注意带动后进生的学习,学习稍差的学生也要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学习。

三、巧设微课,唤醒遗忘知识

微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初中基础知识融进新知识里。如在必修三“内环境稳态”教学中,我们首先采用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了这一铺垫,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较容易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内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必修一进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学生观看初中学习的“人血涂片”的实验视频,在帮助他们回忆起红细胞的大小和形态特点,明确了人或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的基础上,理解为什么制备细胞膜要选用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第3篇

一、构建互动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科教学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也成为了高中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的第一现场,因此,若要使学生的高中生物复习更加高效,恰当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笔者经多年实践发现,构建互动性强的课堂对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非常有帮助。同时,教师在构建互动课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近年来,高考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力度逐年增加,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笔者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经常性地设置一些具有探究价值和容易引人深思的问题,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笔者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讨论的结果往往能让高中生物教师获得意外的惊喜。你会发现,原来学生思考的范围如此之广,思考的角度如此之多,就连对问题的看法也是如此之新颖。实践证明,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性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复习“克隆技术”这一内容时,设置探究性的问题“您是否赞同在人类的身上使用克隆技术,并说明理由”。针对该问题,学生之间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经过此次讨论,笔者深刻地意识到,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只有细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构建出高效的生物课堂。

2.设置趣味性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获得知识

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趣味性还是比较强的,因为生物学研究的是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其可以是微小的微生物,也可以是庞大的史前生物恐龙;可以是生长在我们身边的小草,也可以是在温室中培养的名贵花卉;可以是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高大林木,也可是傲然开放在高山之巅的天山雪莲。总之,高中生物学科为学生研究各类生命体提供了知识基础,为学生打开了了解活泼、灵动的充满生命活力世界的一扇窗。

例如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游戏,即由一组学生以某一个知识点为蓝本设计谜面,请另外一组的学生根据该谜面猜出谜底。该程序完成后,两小组对换角色,继续进行猜谜游戏。最后,由教师统计学生设计的谜面和谜底,并让这些小谜语在班级黑板报中得以体现。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生物学相关知识,还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大增。

3.师生互评,在批评与鼓励中实现教学相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已成为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努力的方向。而师生平等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实现师生互评,即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只有实现师生互评,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落到实处,也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流于形式。

二、研读新课标,认真按照课标要求进行复习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在教学之初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学生备考的指路明灯。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读本中,编者针对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给出了详细的说明。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时一定要以细致研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前提,实现备考复习与高考无缝对接,真正实现高中生物复习的高效。

三、研读教材,分层掌握复习内容

教师在为学生授课之初,仔细研读教材中的知识系统是必修课程。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细致研读考点,拓展知识范围,即“将书读厚”

教师只有对考点了解透彻、分析到位、熟练掌握,才能将各知识点高效率地教给学生。然而要做到对各考点熟练掌握,仅仅依靠教材是不行的,一定要借助其他的学习资料将各知识点理解透、掌握牢,追求其更深层次的原理,也就是“将书读厚”。

2.整理知识系统,建构知识框架,即“将书读薄”

在对高中生物各知识点有了清晰的认识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各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将各知识点进行串联,以点引线、以线带面,构建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将这些知识框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各知识点在生物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晰,从而促进高中生物复习效率的提高。

四、研究学生,更加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学生作为受教的群体,因个人智力因素和受教育程度不同,其在学习方面的表现也是不同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分别是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笔者认为,优等生和中等生在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的空间已经比较小了,而后进生则不同,他们个人学习能力提升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并且后进生的数量及其占学校总人数的比例是非常大的,如果可以成功实现对后进生的转化,将对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极大的作用。

五、有选择性地使用复习资料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除使用生物教材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外,还应结合一些复习资料。而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复习资料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在众多的辅导资料中选择符合自己和学生需要的内容,是需要每一位高中生物教师练就的一项重要能力。俗语说,“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各类辅导资料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层次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复习进度,为学生选出更实用的辅导资料。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更容易开展了。

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重视并强调学生的个性并使其健康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力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实行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经过了这些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中生物课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课有其特殊性:它既是一门文理兼包的交叉学科,又是一门处于活跃发展时期的边缘学科。因此,生物课更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学习素质。“新课改”无疑为高中生物课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及时调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学懂学会生物科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有着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情分析是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和落脚点,只有切实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知识技能等方面阐述教学目标,并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所侧重的实施,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总之,学情分析深入到位,才能具体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达到以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为风向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为了分析学情而分析学情,要把学情放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放在日常的教学课堂设计中来进行分析。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学情具体分析

1.新课改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况明显改善

高中阶段的学生要面临高考,因而新课改以前,高中生物教学大都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学观念保守陈旧,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也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严格照搬课本,强行要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机械化的记忆。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对于刚刚比较系统地接受生物学知识的高中生而言太过僵化,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单纯为了成绩而死记硬背,那么提高?W习能力就无从谈起,这与高中生物课教学工作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新课改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定位为是生物学课程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生物学教学也由此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关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创造开放、互动式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个人的见解,同时增加模型图片等教具的使用频率,配以多媒体等影像资料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起来,学生们也变得乐于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对于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过去生物课教学中的难点也变得容易掌握,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举个例子,诸如染色体和DNA结构,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和操作程序,免疫学基本概念等知识点,因为内容极其抽象复杂,信息量太大而难于记忆,在过去一直是生物课堂上令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头疼的问题,自从实施新课改后,通过恰当的教具和多媒体动画等影音材料的应用,以及互动式课堂教学的推广,学生在教师生动直观的授课中更易于记忆和掌握知识,在引导式的讨论和发言中加深了理解,显著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2.新课改后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过去的应试教育常常强调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舍本求末,生物学其实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强调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科。新课改实行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逐渐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其创新思维,培养加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学生的自我个性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得到展现,学生们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的学习,有效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加入了更多联系实际的内容,比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呼吸作用》等章节中,都加入了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内分泌失调疾病,酒和酸奶的发酵原理等,另外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课的课时得到相应的增加,内容也更生动有趣。这些课堂教学中的调整和改进,都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彰显个性,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学习压力大与授课内容多存在矛盾

高中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阶段,高中学生要面临高考――这个可能是影响人一生的考试,所以,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高中生物课时较少,而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太繁多,这是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个主要矛盾。生物课作为必修课,不可避免地对学生有很高的要求,高中生物内容多,知识点覆盖面广,比较前沿和抽象难懂的内容也不在少数,此外还有大量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但相对于其他必修课如外语数学等,生物课的课时又相对较少,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倍感压力,有时在课程安排上捉襟见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强化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合理、统筹、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知识结构;课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高中是人生轨迹的一个转折点,高中学习直接关系到的是高考,所以高中知识一定要学好。高中生物教学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优化知识结构,优化课堂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从下面方面入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和课堂设计。

一、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这么多年的生物考试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知识结构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在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在《高中生物》(苏教版)的必修课本中,“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相关内容主要说明了生命中的物质性,注重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结构需要细分理解,从小的方面入手,从而解决大的难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意义。知识结构归根到底就是学习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当然这需要自己的总结与理解。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串联起来,把小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点,使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所以从这点看,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总结知识点,优化知识结构。

(二)优化知识结构,合理构建知识结构。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分为许多的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定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为将来发展成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提炼知识点,从宏观与微观的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联想记忆,开发大脑,有助于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的课本也有细微变化,原先的知识点很杂,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密切,以前上课时经常听老师说:“教育改革,改的不光是课本,更是我们自己,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抱着一本书只知道背,要学会找其中的联系。”现在教学中也经常对学生说这句话,不过变的是“你们的课本已经把最基础的联系在一起,只需要你们稍加提炼就行”,所以现在的课本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其中掺杂的许多不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让学生稍微了解就行,不需要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重点,把容易考察的知识点整合下来,加强记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比如光合作用,光能是通过怎样的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的,无机物又是通过怎样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中经常发生的反应,十分常见,同样十分重要,这时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从学生主体出发,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记忆,然后整理出知识结构,与其他章节联合在一起,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设计

提及课堂,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育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而是需要的活泼开朗的学生,不能因为教学模式而抹杀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在课堂中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的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重在培养全能型人才,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生物教学的内容放大化、现实化。如学习食物链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那些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课堂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对加入试剂的顺序完全不会,虽说背过但实际做时就会有很多问题,自己动手做完试验后,这个问题就记住了,考试从没有出错。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学校应改善实验设备,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做更多实验。

(三)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加交流,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对习题的讲解,学生对每个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老师在讲解中应询问学生的难点从而加以讲解,不过也会有学生的难点没有被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其他同学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的任务是对学生不能讨论出来的问题加以标注并重点讲解。

三、结语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并加以总结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了解对方后才能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学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有继续学习的动力,知识结构的整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应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当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把这个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作者:罗朵 单位:神木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海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21-122.

第6篇

一、概念图简介

高中生物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提高高中生物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一经被引入便迅速被应用于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尤其是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其涉及到分析、推理、判定等内容,因此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概念图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方法,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以衍生,JD・Novak在David P・Ausube意义学理论基础之上优化了教学方法,得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经过发展,概念图阐释概念之间关系的方式为:通过框图将各个与主题相关的概念集中起来,再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接,以及概念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完整表达主题所要阐释的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有规律的,也可以是无规律的,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连接又可以是双方面的连接,从属的概念一层一层逐步表达其含义,一级一级将各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显著特点

1.辅助学生形成知识网

将课本中所含有的知识体系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建构,需要媒介,而概念图很好地成了这个通道,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联系,通过概念图可以将这些概念连成网,减轻学生学习生物的难度,稳固学生的认知结构.概念图从生物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入手,将零散的概念、原则、规则等联系起来,整合知识点,形成具有逻辑的框架,帮助学生迁移以及整理知识,培养学生思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行更好的生物学习.

2.修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生物教学中的浓缩与精华,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简练概括,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完全理解其含义必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并柔和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某种偏差.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清楚哪些知识内容,还有那些内容没有清楚,通过概念图帮助学生修正某些概念间的错误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正是由于高中生物知识点非常零散,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可以熟练运用各种理论、正确进行实验以及操作各种相关仪器.新课标政策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验设计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并不能够介绍全部的知识链.因此,概念图成了这些知识点连接的结点,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教学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使用概念图,能够保证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提高备课的组织性与系统性.例如,教师将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知识建构,按照层级整理一章的内容,使得各个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还可以将前一章的内容与后一章的内容加以联系,使得章与章之间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如,教师在整理《细胞的结构》知识点时,将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三个内容作为一级概念,而后分别解释其功能或者构成等等.

(2)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其优点不可抹杀,但也存在缺点,概念图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将教学内容有条理的从课本中复制在课堂中,从横向上罗列知识点,同时在纵向上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在教授完高中生物必修1中细胞的生命历程时,从细胞的增值依次排开,将细胞分化、衰老、死亡与癌变画出,一步一步推进,再以此为基础将细胞的认识与细胞的分子、构成、输入、输出以及细胞之间的能量转化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辅助学生学习.

(3)概念图在章节复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了某一章或者整本书后,需要对其知识点进行串联,巩固知识点,概念图在这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图做笔记,在上课时速记课堂中的重点内容,快速掌握其概况,再添加细小知识点.例如,从光合作用出发,其可发出一个呼吸作用,两个反应,三个阶段,并结合光合作用图示,展示呼吸作用与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此基础上添加知识点,扩展其知识含量,完整学习其内容.

2.概念图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学生预习中的应用

概念图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在帮助学生预习方面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等方面有推动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生命活动的主绍承担者――蛋白质”这节内容之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图的方式方法,找到生物、植物中蛋白质的作用,将其进行比对,学生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对蛋白质的作用以及活动范围等进行掌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而且还能帮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生物教师教学的效果.

(2)概念图在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第7篇

所谓的模拟实验,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过程当中,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基于研究主体的实验无法开展,但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特性,可以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相关理论,运用可以代替研究主体的一些替代物品进行模拟实验,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和详细资料。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条件所限,再加上一些知识较为复杂,与以往的基础知识相比较为抽象,具体的实验研究很难开展,因此,模拟实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以苏教版教材为例,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模拟实验展开论述,探讨模拟实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高中生物的学习与初中生物相比较而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仅知识面更加广泛,而且难度相对较大,内容较深,因此学生在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加上一些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模拟实验是一种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比较繁忙,生活比较单调,尤其是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知识的难度而厌倦。而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知识的讲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册当中有关生物种群的相关知识学习中,关于种群密度,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教师可以用50粒红豆来代表50只田鼠,用一大杯黄豆代表土地,然后把红豆撒入黄豆中混合,这也就代表了一片土地中的田鼠。而后,随机抓取一把红豆黄豆的混合品,将其中的红豆数量进行统计,而后放回杯中随机抓取第二次,将其中的红豆数量进行统计。将所得的数据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即n=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标志个体数)米m(标志个体数),计算出总数目。这个模拟实验简单易做,实验用品也比较容易搜集,与单纯依靠教师的枯燥讲解、公式分析的教学模式相比较,这种模拟实验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充分转移到教师的课堂实验上来,最终通过这种简便易行的试验方法得出结论。

二、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模拟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册中第三章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一节,染色体组这个概念比价难以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在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简单讲解的基础上,采取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补充说明。我们可以采用扑克牌来模拟细胞中的染色体。将一整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即52张牌分发给四位学生,每人有13张,即一副牌分成了四等分。这52张牌代表了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总和,每一张牌都代表了一条染色体的模型,每位同学手中的13张牌各不相同,代表了13条“非同源染色体”,这13张牌就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组内不重复,每组平均分配,否则都不能构成“染色体组”。

学生通过教师的初步讲解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继而通过这个实验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形象生动。

三、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模拟实验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

第8篇

【关键词】:渗透 物理 化学 同位素示踪法 光学知识

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学与物理、化学、数学等各门学科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纵横贯通的。因此必须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这样有利于打破因单学科教学而造成的知识、思想的禁锢,解决多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一些问题.现代生物学研究需要大量运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理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生物与化学的渗透

高中生物内容与化学有着高度的双向渗透性(在大学中甚至就有一门生化学科)。在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渗透着化学知识,一些生物学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化学知识上。这些知识是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但是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与化学教材知识点存在脱节。对于高一学生而言,高中生物最初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及肽键的分子结构等知识都难以理解及记忆。因此我上高一课的时候,对一些化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解释、补充。并且安慰学生生物学在开始时较难理解与记忆,万事开头难吧。以后的知识点好学多了,以防止学生一开始就失去学生物的信心和兴趣。与化学知识的联系渗透的例子主要有:

1.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原理与化学知识。

在化学学科中学过、做过许多物质的鉴定实验,其原理大多是利用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或者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物质鉴定也利用此原理:如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如花生的子叶)的某些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例如:①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②脂肪 + 苏丹Ⅲ染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

③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要先加NaOH 溶液创造碱性环境再加CuSO4 溶液)紫色反应。

高一学生对什么是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先通过直观的实验培养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了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2.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的结构、性质与化学知识。

还是由于高中生物教材与化学教材知识存在脱节,高一学生有机化学还没有学习。因此许多学生对氨基酸、核苷酸和多肽等结构难以理解。教师除要把有关知识讲透,还是要让学生了解教材知识的脱节问题,以提振学生的信心。

3.同位素示踪法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与渗透。

高一学生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概念还不了解,应适当加以介绍:同位素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 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来跟踪,判断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去,以及分布情况等。用于示踪技术的同位素一般是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例如3H、15N、18O、32P和35S等。在生物科学的许多实验中广泛使用。如:

①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部位及运输方向。科学家用3H标记的亮氨酸注射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观察放射性同位素的转移情况。从而得到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

②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1939年,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他们用氧的同位素18O标记H218O和C18O2,做两组光合作用的实验,最终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③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被35S(只标记蛋白质)和32P(只标记DNA)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然后测定子代噬菌体中含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而得到DNA是遗传物质。

此外,在研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卡尔文循环)、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确认及胚胎发育的过程等方面也运用到此化学知识。

二、与物理学的渗透

高中生物内容与物理也有着高度的双向渗透性,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列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许多都涉及物理学知识。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的细胞”应用了光学知识;在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也涉及光谱的知识;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则要物理学上的关于电势差的内容。当然,在各个版本教材中,还可能涉及其他的物理学知识。这些物理学的知识对于学生学习生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对涉及到的主要物理学知识做一简介。

1.与光学的联系:

①光学知识和显微镜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常用的仪器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使用过显微镜,并在生物和物理教材中,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做了简单的描述。在高中阶段,进一步要求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来观察各种细胞及结构。(如:花生子叶中脂肪的检测和观察、观察有丝分裂的细胞等实验)。 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就涉及到物理学知识。可以给有兴趣的同学提供有关材料或进行讲座。

②光学知识和色素

必修第一册课本P100的例题: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如:海带)和红藻(如:紫菜),它们在海水中的垂直分布依次是浅、中、深,这与光能的捕获有什么关系?要解释好本题就得让学生先了解有关光学的知识。

在光合作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也涉及到光谱的知识;在光合作用的研究史上,美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实验就是利用光通过棱镜时的色散,得到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③ X射线衍射图和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

必修二在介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时,出示一张富兰克林使用X射线拍的DNA分子的衍射图,但对这张照片是如何获得、什么意思则没有做说明。如果要了解这张图,就需要物理学上,关于光的衍射的知识。其实从1951年开始,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就研究DNA对X射线的衍射,获得了一系列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沃森和克里克则是根据这些图谱、数据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从而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基础,开辟了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当然在生物教材中还有许多与物理学的渗透点。利用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提高了基因的突变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要联系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等。

正因为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高度双向渗透,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渗透着物理、化学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是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从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健康教育 微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中学实施健康教育是实行全国健康教育的重要h节。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社会适应健康教育三块内容,与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渗透是中学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但由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繁重,加上健康教育不是生物教学要求的内容,大部分教师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进行健康教育,因此,寻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势在必行。

1 微课

微课是以5~8 min的微视频为核心,配以“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一系列配套资源的课程。由于微课只针对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因此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等特点。除此之外,微课的出现能满足学习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的要求,为其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这种优点,以此为教学载体,解决高中生物课时紧张、难以进行健康教育渗透等问题。

2 利用微课渗透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渗透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本节内容分别介绍了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在学完本节内容后能认识到生物物质在组成上的统一性。明确课本内容后,对比《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确定健康教育渗透内容为“合理营养与健康”模块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2.2 健康教育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2.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糖类的功能与作用;必需脂肪酸(以DHA为例)对人体健康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说出糖类、脂肪的作用,以及能对“为什么提倡食用植物油”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糖类和脂肪有更全面的认识,不盲目减肥。

2.2.2 教学重难点

必需脂肪酸对人体的作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者的关系。

2.2.3 微课的制作

按照教学设计搜集材料,进行微课件的制作(表1)。微课件制作好后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微课的录制。在录制之前需要调试好音调、录屏范围等,录制完毕后需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如字幕的添加等,最后生成微课。

2.3 健康教育微课的实施

将制作好的健康教育微课推送到微信公众平台、学生QQ群、微博等,让学生进行观看。对于无法便利使用网络的学生,可以让其拷贝回家进行观看。或者在讲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新课后,利用课后几分钟空余的时间播放给学生观看。

3 优点与展望

3.1 解决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等实际问题

生物课程中所蕴含的知识与中学生健康教育内容有密切关系,因此生物课程可以作为普及健康教育的载体。但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时间普及健康知识,导致健康教育难以进行。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将所对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制作成微课,在课后播放给学生观看,不仅解决了课时紧张、健康教育难以实施的问题,还以一种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观看,可以达到普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3.2 结合教材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有望成为一种课后资源

王竹立表示“微课难以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但却可以被传统课堂利用”。像这样一种结合教材内容制作而成的健康教育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到健康知识的同时,还能回顾教材中的生物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去解释与日常生活健康相关的问题。因此,结合高中生物知识制作而成的一系列健康教育微课可以成为一种课后资源供给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要:本文就中芬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模块设置、教学内

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析,旨在为我国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芬兰;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全球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纷纷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是其重要领域之一。1994年,芬兰开始实施《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2005年,芬兰公布了经重新修订和完善的《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1]。与此同时,我国也对高中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于2003年由教育部颁布实施。通过中芬两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比较,以期为我国正在开展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促进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1课程性质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我国标准》)指出:其课程性质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

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2]

《芬兰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芬兰标准》)中没有专设课程性质一栏,但在宗旨部分列出了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教育的性质是:为学生理解生命科学对促进人类健康和其他生命有机体以及生活环境发展的机会打下基础,增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对环境负责的行动方式,从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3]

通过分析比较可知,两者理念大致相同。《芬兰标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知识应用,侧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我国标准》对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价值观、STS、科学本质观等方面都做了强调,要求更加具体全面。

2课程目标

我国的生物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知识、能力、情感),芬兰则没有具体细分见表1。

通过分析表1可知,两个标准都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强调了生物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芬兰标准》更加注重深刻理解生命体自身与生活实践。如:理解在生命有机体演变过程中基因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意义,从个体和全人类的角度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等。

《芬兰标准》对相应内容掌握理解程度要求更高。如:掌握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熟悉生命科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掌握……”、“熟悉……应用”,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高。而《我国标准》的要求一般为“获得……”、“了解……应用”,说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特别是“初步学会……”,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已基本达成,要求似乎低了一点。

在情感目标方面,《芬兰标准》更加注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立足学生发展,关注其个性与全面、可持续发展,但对生物学基本观点强调的还不够。而《我国标准》在生物学基本观点、科学态度与情感方面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表述。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

3模块设置

由表2可知,2005年,芬兰对2003年的生物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选修部分由没有明确规定到细分为3个模块,内容和编排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表2)。我国则将整个生物学课程分为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教学内容较芬兰多,且模块分类依据也有所不同。

4教学内容

芬兰的高中生物学,自2005年起,将教学内容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具体教学内容参见《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2]。我国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参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1]相比之下,两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编排体系不同。芬兰《核心课标》是从有机界到细胞与遗传,是依据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编排。《我国标准》则主要是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体内部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依据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编排。

第二,相同内容的教学要求不同。如《我国标准》分子与细胞部分(必修2),从孟德尔定律、染色体、DNA到基因重组、生物进化、人类遗传病都有具体的要求。《芬兰标准》则在细胞与遗传(必修2)中只做了基因和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中的配子和亲代的内容要求,详实具体的内容在选修部分呈现,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学习。

第三,注重结合本国实际的程度不同。《芬兰标准》环境生态学选修模块对芬兰当地的环境生态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生活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我国标准》此类主题较少。

第四,内容表述上的不同。《芬兰标准》以简单语句进行表述,如:细胞分离、生长和分化,有丝分裂及其重要意义等。《我国标准》比较细致明确。如: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简述……”、“描述……”等行为动词的运用,表明了对该知识点具体的学习要求。

5教学评价

中、芬生物课程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见表3。

课改后,中、芬两国在课程评价上都有了较大进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表3中看出,两者的评价目的都是力求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注重体现内容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而从评价内容上看,两者则存在部分差异,《我国标准》紧扣三维目标进行评价,侧重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芬兰标准》则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科学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获取信息和正确评价信息等能力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2003.3.31.moe.edu.cn/ edoas/websitel8/info737.htm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问题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下,也对高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模式就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现实的高中实验教学与国家新课程标准相去甚远,没有更高层面审视新课程标准,没有达到提高学生科学创新思维的目的,高中生物教学实验教学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验证,以及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当前教学中还有着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加强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理论研究对实际的教学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价值体现与问题分析

1.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价值体现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实验需要的场所以及器材等都需要资金进行支持,一些学校由于资金的问题,就不能有效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所以在实验教学方面就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发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高中的生物学习过程中,有的一些生物知识点必须要通过实验教学才能得到解决的。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还不够,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方法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等都能够起到综合应用的作用,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在创新思维上得到加强。并且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能有效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1]。2.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教育主管部门问题。从当前我国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没有重返全面的认识。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是对素质教学目标的追求,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体性发展地位。但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要求等没有得到充分详细的了解,在教学理念上也相对比较模糊,这样就很难将实验教学的模式得到创新发展。再者,教师方面问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在实验教学的理念上没有和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相契合。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比较重视,但是收到传统教学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实际的生物实验教学中,还没有将教学观念及时的转变。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只是简单的进行操作让学生观看,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比较少。另外,学校方面的问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条件没有得到满足。一些学校在实验的场地以及相关的器材仪器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完善具备,就造成了实验中需求的器材等比较缺乏,这就造成了生物实验不能有效开封站[2]。还有是实验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在一些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做好,工作中缺乏有效管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实验教学本身繁琐,这就对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课时不足以及教学的模式没有科学化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实验课程的模式上比较单一化,没有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实验也不感兴趣,老师在实验教学中的态度有待端正,这些方面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充分重视这些层面的问题,并要找到应对的策略加以解决。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解决进行了策略探究,如下:第一,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优化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能从实验教学的观念上进行转变,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度要能得到有效加强。将高中生物实验室的教学成效进行有效提高,生物教学中,有诸多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进行实验才能解决的,所以要能在实验教学方面能够充分重视[3]。第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将理论和实践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在思想观念上得到了转变之后,就比较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实施,也就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够紧密化,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的生物实验教学不管是必修的教材还是选修的教材,都要能够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的生物知识得到有效的运用,通过实验教学来加以呈现。第三,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将生活和理论相结合,生物实验课程是和生活实际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就要将其和生活得到紧密联系,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在知识的理解上就比较方便化。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实例在实验教学中进行融入,让学生对实验的价值作用以及重要性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在相关实验教学下,认识到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性[4]。第四,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模式创新要充分重视,并要在教学评价的方式上能得到充分重视,只有如此才能保障生物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发展。通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科学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次主要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价值体现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实.论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实验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16(02).

[2]汤小燕.浅析生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J].考试与评价,2015(10).

[3]刘颖.简论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开展活动式教学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

第12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高中生物 应用 原则 策略

生物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是,当前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的生物成绩也不能得到加强,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启发式教学是新时期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其得到了高中教师的广泛认可,因此,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意原则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遵循自主性、独立思考、情感性、举一反三的原则,第一,自主性原则,可以知道,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坚持自主性原则,即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加强生物的教学;第二,情感性原则,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因此,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遵循情感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教师应认真听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和看法,并合理的对其进行评价和鼓励;第三,独立思考原则,高中生物是一门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教学科目,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注重独立思考的原则,不仅要加强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也应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第四,举一反三原则,生物知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如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知识点,在学习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时,教师可以引用人呼吸过程中的O2输入和CO2的排出等生活实际,加强细胞膜教学,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将课本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策略探析

(一)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的教学效率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生物成绩的关键,在生物启发式教学中,采用必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如直观教学、情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在直观教学中,由于生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高中语文、化学相比,高中生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造成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生物难的现象,因此,加强生物知识的直观教学,即采用直观的工具进行生物教学,例如学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可以用染色体纸板模型进行染色体动态变化过程的演示,直观的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注重情感性原则,因此,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在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融入学生的内心感情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看法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课后辅导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地指导学生生物的正确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做到位了,自然而然生物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二)利用直观手段和实验,启发学生自主性

生物是一门科学性强、实验性强、较抽象的学科,其课本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等,这些课本内容都需要完成相应的实验,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以及了解其基本原理,这就说明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性学科,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对生物实验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例如学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首先教师应安排好生物实验室,并准备实验工具,然后在教学中提出实验问题,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并要求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积极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教学,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采用直观的手段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进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三)语言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教师的语言,教师需要通过语言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表达出来,若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生动、活力,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降低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教材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大多数学生存在学习生物难的现象,为了让学生浅显易懂,教师应将生物知识化深奥为浅显,例如,学习反馈调节内容,所谓反馈调节,是指在同一系统中实现自身的调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反馈调节作为自动化工厂生产产品的循环操作,即工厂生产的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时,工厂的相关部门将产品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上级部门就会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实现产品的生产平衡,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现象。

总结: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对于生物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就教师就可以将生物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尤其是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化深奥为浅显,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 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