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教学叙事

体育教学叙事

时间:2023-06-07 09:10: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学叙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教学叙事

第1篇

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曾经说过:“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在体育研究中,学人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体育现实,需要从多种角度和层次进行属性分析和类型归纳,实现思想的深度透视和实践的执行。《体育网刊》在这种学术生态中,试图为现实追寻下的体育科研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在“学术论坛”栏目中,毕节学院唐宁昆在《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发展研究》一文中,面对社会经济转型期我国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建立我国体育市场监管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体育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提供理论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张玉超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体育人文观研究》探讨了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中小学体育教师园地”栏目中,来自中小学体育教学科研一线的老师们,聚焦于体育教学领域某一方面的矛盾和疑难,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陈昌回的《无心插柳柳成荫――“王治郅事件”给学生的启示》,以教学叙事的手法呈现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生动场面;沈杲宇、樊利杰、唐宁昆等人的论文都是从教学实践中细小的问题出发,以“小”见“大”,通过“现实的追寻”探索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在“社会体育”栏目中,夏道娥等人在《探讨体育品牌赛事命脉的培育》一文中从大众传播学受众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如何培养忠实的体育受众,从而掌握体育品牌赛事命脉。在“学校体育”栏目中,《课堂运用体育游戏的技巧》、《科学实施冬季长跑》等论文针对体育教学如何开展、课程资源如何配置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满足了体育教学中的现实追寻。

在“训练与竞赛”栏目中,篮球运动训练与竞赛成为了本期《体育网刊》的重头戏。当前,体育学术界在现实追寻下,以学术为核心来重新梳理体育学学术脉络、组织学术研究是一种破解思路的举措。许多学者基于我国体育现实语境的苦苦追寻,试图重构体育的学术框架,为优化体育的学术生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谢毓祯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学刊门户网站:省略

第2篇

关键词 体育;教师;品质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确,教师健全的职业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无形力量,对学生有着深刻、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激励、感染、示范和促进作用。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来说,体育教师职业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教学过程或方式更多是采用“身体力行”,体育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形象气质,对学生都是在传递一种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了解到,研究“学生喜欢的体育教师”的比较多见,而研究“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的问题还没有发现。笔者试图采用叙事的研究方法,寻找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应该有哪些方面的特质,以期推动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及体育学科的建设。

1 概念界定

1.1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体育教育的在校学生和曾经接受过体育专业培训的体育教师。

1.2记得信:是指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能描述相关信息。如:体育教师的姓名、特征、特长、事迹等。

1.3体育教师:是指担任体育课堂教学的专、兼职体育教师。

2 研究方法

2.1叙事法:借助担任2012年国培江苏班100名体育教师班主任的机会,布置“你记得住的体育教师是谁,并具体说明理由。”的作业,要求每个教师必须作答,并将结果记入考评成绩。

2.2访谈法:随机走访接触到的在职体育教师,在校学生400人。

2.3文献分析、个案分析。

3 现状分析

3.1对体育教师的叙事分析:做体育教师谁不想桃李满天下,谁不想在学生的一身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可现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经过调查分析,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回答:第一,能快速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育教师的名字,并能描述当时印象最深的事件,这个结果占20.6%;第二,能说出印象较深的体育教师的特征,如:篮球打得最好的那个、最幽默的那个、最严厉的那个……,这个结果占30.2%;第三,对曾任教过自己的体育教师一个都记不得,这一结果占49.2%。受调查的对象是体育教师的传承人,是体育教师的后裔,他们接受了至少15年以上的体育教育,竟然都没有让他们记得住的体育教师,这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悲哀。

3.2走进校园,随访学生。你们的体育教师是哪位?叫什么名字?我们没有少听到这样的答案:“我们体育老师是个大胖子”“我们的体育是那个戴眼睛的”“我们体育老师是黑皮”……。说实在的,作为一个体育人,听到这些话时非常伤感。体育教师给他们上了不少于语、数、外的课时,咱就没有给我们学生留下点印象呢?体育教师真的该反省自己了。

4 结果

4.1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关爱成长

原帖作者:夏锦阳

当体育教师30年的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因为天生的素质条件较好,被时任我的体育教师王承平相中。六十年代初出生,八十年代初高考,出生平寒的我可谓吃不饱、穿不暖,是王老师从微薄的工作中挤出的钱给我开小灶、置装备。高中两年他过着两头不亮的日子始终陪着我:早上天不亮他要走二十分钟的路赶到学校早锻,晚上他总要训到天黑再行色匆匆赶回家。他显得肥胖的身体承受着高血压、冠心病的折磨,把我当亲生的儿子一路扶助成长,……前年已经仙逝,至今想到他的形象仍历历在目,王承平是我终身难忘的恩师。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地、由衷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当代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促进了师生间双向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互动,为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体育教师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到自身的品德修养、素质提高、奉献学生上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去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那根弦,并成为演奏生命乐章中的一个重要音符,使学生的生命旋律更优美。这才是体育教师一辈子应该追求的崇高理想!

4.2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悉心呵护

原帖作者:吴领华

做体育教师已经有25个年头,我常常会想起我高中的体育老师穆涛。那是一个难忘的冬天,天上下着雪,我跟老师借了铅球,一个人在空地上反复模仿练习,正当我感觉良好时,一个声音打破了我周边的宁静与,不知他什么时候他来到我身边说“精神可嘉,姿势太差”。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穆老师,他细心地分析了我的动作,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及时给我指导,反复给我示范。在雪中我领会了动作,感悟了精神,高考中我拿轻松拿到了满分。他虽然只长我5到6岁,但他教学的声音却经常回响在我的耳边,鞭策我不断努力、自强不息,我感谢他!

成长需要悉心呵护。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实现的。这种交流是以彼此间的情感沟通为前提。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能够给予及时的解读,进而形成良性的沟通,使得教学氛围亲和有序、健康和谐。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思想迷茫失去正确方向的时候、一定会碰到行为失范而犯错误的时候、一定会遇到特殊困难而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而作为我们经过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培训过的体育教师来说,无论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是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等方面,都要耐心细仔、悉心呵护,对成功的要积极挖掘、充分鼓励,对错误的要积极引导、科学校正,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

4.3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尊重宽容

原帖作者:高能伟

我是一个排球专项的体育考生,记得临近高考的时候,我和孔承德老师一起打排球,我助跑跳起大力扣发球,球没有发过网直击孔老师的脑门,他当场被我打晕、眼镜梁打断,当时我吓得浑身发料,把他送到医院。他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说“没事,你回去学习吧!”我非常感动,晚上我去陪他,被他训了一顿,让我回去好好复习迎考。第二天他来到学校,找我谈话让我放下包袱并幽默地说:“你把我打晕了,让我有了休息的时间,把我的精力转移给你,努力取得好成绩!”我说我要赔他眼镜,他说“不用了,老师本来就想把那眼镜淘汰了”。在他的宽容下,我鼓足勇气当年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孔老师是我的恩师,我永远忘不了他的宽容与厚爱。

尊重宽容是一种力量、激励、鼓舞学生的有效方法。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一书中我更明白,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但宽容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教育实践证明,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个体文化建构的重要参照,它体现在高尚豁达的生活态度之中,体现在对学生的宽容信任之中,体现在为师的人情味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调皮捣蛋、相互争斗等现象,同时我们还会碰到肥胖、超重型障碍学生;听力、视力、肢体型障碍生;智障、情绪异常型障碍生。我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留给学生面子,让学生的感激中醒悟、在混沌中开化,充分体现“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相信每一个学生迟早都能被唤醒。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忽视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语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4.4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技能垂范

原帖作者:陈建刚

王京国男53岁,长得非常精神,一点不发福,手臂肌肉线条清晰。他是我在扬州教育学院体育系读书时的偶像派教师,别看他个子不高,头发花白,当我们看到他的技能展示时,大家都叹为观止。我们大一跟在他后面学体操,同时他在教大二武术,当我们学武术时,他又在教大三乒乓球,当我们进行师生篮球比赛时,他那奋力拼抢的身影又出现在球场上。看他示范的一招一式简直可与中央电视台的录制节目相媲美。从他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一专多能,什么是以身作则,什么是率先垂范,什么是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体育教育事业的体育人。

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立身之本。由于体育教学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大部分体育教师存在着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完善度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这种缺失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能力的发挥。如一个人的创造力,不但取决于他所掌握知识的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其知识结构是否合理。体育教师优美、惊险的示范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崇拜心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能会慢慢下降,加之大能量的摄入又缺少运动,肥胖的症状迅速出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到中年后体重会增加,如果不加强体能锻炼,那么年青发腹、动作笨拙、反应迟钝的现象将会显现,体育教师的形象将黯然失色。在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师除了要保持身体机能的不减,还要注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学生做好榜样,率先垂范。

4.5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兼资文武

原帖作者地:张宏

我学生时代遇到过很多体育老师,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上高中时――黄玉林。他专业特别出色,在球类和田径上有很高的造诣,他保持了我市三级跳远项目成绩记录了近20年,也曾经是我市篮球代表队主力队员之一;他棋琴书画无所不通,写得一手漂亮书法;另外还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上体育课喜欢用小黑板勾勒动作分析图,那些画优美灵动、动静结合真有欲从黑板上跃出的感觉。他从不落下一节阴雨天的课,上理论课更是出神入化,标准之普通话、演讲之口才、幽默之语言常常让我们忘掉什么时候下课。他在我眼里是完美的。正是因为对他的个人崇拜,让我走上了体育之路。

学生时时都在关注教师的行为,可感受到这些行为之下的态度和期望,当教师对学生抱有高期望时,学生很可能将教师对他的高期望内在化,提高自我期望价值,尤其对以身体活动这一热血运动为主要手段体育教学来讲,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更容易受到体育教师所传达态度的影响。体育教师的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学科的社会地位、体育教师先天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精神严重制约着学科的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部分教师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处于无期的等待之中。而一部分教师在身处逆境之中,深信救世主不是别人,就是自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兼资文武的体育教师就是凭借这种先知先觉的分析再通过若干年的历炼而成的,他的原动力在于体育教师发自内心的需要,并力图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形象适应复杂的社会、学校的条件。现代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才可能较好地驾驭教学活动,全面实现体育课多元化课程目标。

4.6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守望体育

原帖作者:庞玉凤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教我们体育的是一名代课教师,叫王风祥。学校条件差,场地器材严重不足。记得他为了让我们有活动的地方,除了上课就自己用担子挑泥填场地,用精卫填海形容他一点也不过。他既当木工又当水泥工,和工人们一起杂钢筋、制篮板,竖篮球架,用他的双手与汗水为我们提供了活动的场地。一群孩子抱着球满地跑,投篮后能再抢到球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为了让体育课不枯燥,他叫我们自制器材、创编游戏,并和我们一起玩。目前他已经是半百老人了,仍是一名代课体育教师坚守在那片操场上。是他,让我爱上了运动,让我爱上了体育,让我爱上了体育教师的工作!

守望是一种境界。有人守望能能过上好日子;有人守望能收获甜蜜的爱情;有人守望能升官发财。像王老师守望的又是什么呢?我想他守望的是一个朴实的体育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追求、他守望的是一群农村孩子们的幸福、他守望的是有一天自己也能和其它教师一样做一名正式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具有内驱力、毅力和持久力,更需要具有自主专业发展目标、途径和策略,要在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基础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奋斗中,追求体育教师的职业目标。当前我们看到有不少正式的体育教师主动请缨转行教文化课,有的想方设法逃避体育课堂去后勤管理,有的千方百计下海捞金……,诚然体育教师的地位是低了些、待遇是差了些,相比代课体育教师王老师的境遇我们显得多么的渺小。全国现有体育教师48万,还差近30万,这一岗位需要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当代体育教师坚守,相信有我们的坚守,天真活泼的小天使会永远记住你,这才是我们体育人最大的一笔财富。

5 小结

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活教材;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生命的阳光。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最喜欢的老师。他总结出12个因子: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一个、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性、对个人的关注、宽容、教学策划艺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做一个学生记得住的体育教师是衡量一个合格体育教师的标准,他应该成为所有体育教师的目标追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关心成长、悉心呵护、尊重宽容、技能垂范、兼资文武、守望体育的六种品质外,还应该做到品行端正、注意仪容、语言幽默、平等对话、公平无私、艺术教学、参与活动等品质,另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长观、技能观等。

参考文献

[1]梁建平等,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人格结构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12):55-63

[2]韩伏彬,新课改关注教师人格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13):9-11

[3]李阳,论体育教师人格塑造[J],体育文化导刊,2003,(6):56-58

[4]丁辉,《体育教师亲和力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6,103-108

[5]吴俊伟,学生心目中的优秀体育教师[J],中国学校体育,2006,9,18

[6]杨玲,专业化进程中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修炼[J],体育学刊,2010,17,(8)72-75

[7]于素梅等,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阶段性结构体系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9-12

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案例 理解 玩耍 鼓励

阳光下、草地上,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尽情地嬉戏;操场上,足球小子在狂蹦中自由挥洒着年少的激情,这是我们多么向往的体育教学情景。近几十年来,学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笔者曾做过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只有75%,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不到60%,特别是部分女同学已出现逃课现象。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间十分钟却是个个生龙活虎。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反思其原因,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才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我们为何不尝试让学生个性自由挥洒体育课堂呢?

因此笔者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倡“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乐”。以下是笔者历年来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其一,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教学对象:二年(1)

教学内容:跳绳和接力跑游戏

孩子们在自由地练习跳绳。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小芯不跳绳,故意用绳子绊倒我。”“他还打了我一拳呢!”嘴快小明大声说,语气有些愤怒。我知道,这个小芯平时就是个调皮的孩子。当我带着怒气走向他时,他却若无其事,真想好好批评他一顿!心想:以前曾批评过他,但却不管用?我灵机一动,想先听听他的心理话。于是我蹲下来,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们一起跳呢?你看他们练得多认真、多快乐啊!”“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谁叫他们嘲笑我呢!”说话间表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问:“那你体育课想活动什么项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们快!”“跑步?行啊,一会儿就有接力跑啊!”“我要和他们单独比赛”。他是想单独挑战其他小朋友,那就给他个机会吧,我说:“好!你去准备吧,一会我给你个机会!”接力跑前我专门安排了这次挑战赛,结果,小芯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

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学生们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

其二、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教学对象:三年(2)

教学内容:立定跳远

“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做游戏?”同学们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石头,剪刀,布’。我接着说:“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各人自己找朋友,两个同学一组,先设置好起点,然后通过猜拳‘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胜负,赢的一方双脚蹬地向前跳一次,输的一方原地双脚向上跳一次。每五次为一组,最后看谁离起点远,距离远者胜,距离最远的将赢得全班总冠军。大家一听游戏中还要比赛,个个跃跃欲试。一会儿各自找到了朋友,孩子们玩得既紧张又活泼。一会儿找同学测量,一会儿找老师评判。15分钟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大家练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再评价同学的跳跃动作,请做得规范和跳得远的同学出来示范的讲评……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笔者深深的感受到: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常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

其三、鼓励——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教学对象:三年(3)

教学内容:跳高

小琴由于害怕,总不敢跳,反复说教仍然畏缩不前。我就请来班上个头最矮的女生小文,让小文来做陪练,把横竿换成了橡皮筋,并将橡皮筋下降到小琴能跳过的高度让她试跳。当她第一次跳过橡皮筋时,我立即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她继续努力。这时小琴脸上的表情明显由恐惧变为惊喜,又跳过一次后逐步身体放松了下来,跳高动作也逐渐成型。这时候我一边鼓励她,一边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经过一次次练习,小文逐步被“淘汰”了,而小琴兴致却越跳越高,后来她主动向我提出要将橡皮筋换成竹竿。就这样,小琴在我和同学不断的鼓励中,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过竿动作最漂亮孩子。

其实,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孩子,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总之,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版)

第4篇

教师的作用更多在于培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具有创新能力的学习者。这给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和探讨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新时期新课改下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教师自觉地运用一定的手段,来促进自身发展,是时代使然,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如何实现这一发展呢?

一、请名师指导

为了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学校首先要精心挑选一部分名师作为指导老师,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外校的,还可以是书本、网络等媒介上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和各种形式的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带其走向教育教学艺术的殿堂;通过名师传经授宝,彼此交流、互相切磋,及时传达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利用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他们步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普通教师在名师的关心、扶持、带动下会快速成长为学校骨干,经过几年实践,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科研能力。他们将此投入教学,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和归宿感。

二、迎合学校的激励机制

一些教师因缺乏竞争性,对专业成长的愿望不强烈,认为只要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就行,常常把专业提高看作是组织上的事,因而表现过于被动。可现在不行了,绩效工资的实施,还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时给教师“外部刺激”,成为提升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感。一些学校还对专业提升快、教学绩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优先晋升职称等政策倾斜,大大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信心。教师应该以学校激励机制为平台,全方位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同时,也以激励机制为动力,时刻激励自我。

三、处理好同事关系

教师一定要摈弃“同行是冤家”的陈腐观念。在成长过程中,教师离不开同伴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定期开展的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间的信息交流,通过这些平台,教师间的思想碰撞、心灵沟通、方法借鉴,才能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实现。“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得到同事的支持与帮助,教师才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树立信心,进一步坚定实现自身价值的决心,体验到自己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快乐。

四、注重教学反思

何谓教学反思?简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教师真正的成长,必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探索”中“学会教学”。通过教学反思,体育教师能对现有教学经验作出批判性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思路、方法和师生行为,积极思考、反省,研究新的策略来应对并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实践更合理的教学行为,在否定、批判的同时,产生新措施、新途径,使教师的行为、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明显提升。

1.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体现了体育教师的自主能动性。体育教师应通过关注学生运动中的感受、运动技能的掌握、心理的承受力、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主动调节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这是体育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体现。

2.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反思行为的开始,如:我在教学中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应?我为什么要求学生这样做?等等。然后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探究,一旦问题清晰,体育教师会作出一系列的判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同时,新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体育教师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反思的过程,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第5篇

笔者曾以参训者的身份参加过各级各类的培训,发现有些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参训者的学习需求、培训形式陈旧、组织管理不到位、参训者参训动机不明确、授课教师水平不高等,造成培训走过场,既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又浪费参训者的时间、精力。因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对培训是否有效应予以重视、探究,要把“让每一位参训教师都学有所获”作为培训宗旨。笔者在策划、组织、实施“象山县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高90学时培训”时,边实践、边探究、边反思,下面对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的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以期与同行们探讨。

一、按需施训、内容科学是培训有效的前提

在制定培训方案前,首先要了解参训对象的培训需求,然后根据参训者的需求来选择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笔者对我县初中体育老师进行90学时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日常深入学校进行教研指导时对他们了解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1.我县在职的初中体育教师绝大部分是体育专业毕业,但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层次不一,个别教师运动技能水平较差。2.教龄在十几年以上的教师的敬业精神普遍强于教龄在十年以内的教师,但教龄在十几年以上的教师运动技能有很大的退化。3.体育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力、执行力不强。4.在日常的教学中施教内容存在应试化、单一化,忽视队列队形与动作技能的教学,对教材的理解比较肤浅,处理教材能力较弱。5.我县初中教师的培训需求: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了解课改前沿动态,提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对体育课的理解,明确体育课该怎样上;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怎样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等。针对上述培训需求,笔者把初中体育教师90学时培训定位在“教学技能提高”上,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多样性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市、省体育教研员及特级教师的力量,用理论引领、实践跟进、专题研修等形式,提高我县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了达成培训目的,笔者选择的培训内容分理论与实践两大类(见表1)。

从表1中可见,理论部分的内容涉及师德修养、课改前沿动态、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单元计划等专题,这些专题可以打开教师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都是我县初中体育教师急需继续学习的内容。实践部分内容有队列队形训练、篮球技能、田径技能训练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很有必要对教师的运动技能加以纠正、指导,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动作示范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实践以篮球和田径两个模块为主,田径和篮球是初中教材中的主要教材,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两个模块的教学实践活动,来验证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针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争辩、解剖,最终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调控、教学反思等能力。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教学实践部分的内容,都体现了学科教学的专业性,针对性强,突出以课程改革与学校体育为主线,以立足课堂、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为核心,达到增强修养、转变理念、创新教学、巩固技能的目的。

二、研训一体、考核科学是培训有效的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根据所研究的专题,以“短、平、快”为原则,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组织学习有关理论知识,讨论分析,然后设计研究方案,采取实践措施,进行实证研究或实践探索,最后总结经验,撰写培训体会,直到实践并提出新的问题,层层推进[1]。

本期培训形式采取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机械式培训,在培训中结合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完成培训工作,做到“训中有研、研中有训、研训一体”。理论部分采用专家专题讲座形式,各位专家的讲座主题明确,都是理论结合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在做讲座时不是单一的灌输,而是与教师交流互动,抛出问题,引导参训教师讨论、争辩,最后由专家点评、小结,大家对问题达成共识。这种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智慧与智慧的交锋,给参训教师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量,对抛出的问题有了更透彻的理解,给参训教师起到极好的专业引领作用。实践部分的技能训练,参训教师人人参与,先由指导教师统一讲解、指导,然后分四个小组自主练习,参训教师间相互纠错,最后技评。参训教师对这样的技能培训形式很感兴趣,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刚跨出校门的教师,都不甘落后,都想在同行面前露一手自己的看家本领,各项练习都异常认真。参训教师的篮球动作、田径动作、队列队形动作、口令的规范性、指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实践采用课例研修的形式进行,对某个教材内容进行多轮上课,先小组集体备课、上课、观课、小组评课、提出修改方案、小组代表发言、教研员点评,然后再进行第二轮上述教研流程。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只有一轮,研讨后就结束了,而本次课例研修教研活动有两轮(时间允许的话可多轮)。在第一轮评课后,对提出的整改方案再付诸于行动,来验证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法、学法等是否更科学合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更理想。

在课例研修中,参训教师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事干,为本组的集体备课积极出谋划策,观课要完成观课量表的记录,评课时,人人要汇报观察记录分析,并提建设性意见。因任务明确到人,课例研修行动中参训教师的表现都很好,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效果。这样的课例研修行动,为参训教师的学习、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参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理解更深刻,打开参训教师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开发教具器材;在教学层面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能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为,较好地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能运用科学理论思考、剖析、解决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期培训采用的管理办法是:1.常规管理:制定班级管理规则,每半天都需参训教师在考勤表上亲笔签到;在参训教师中推选班长和班委若干名,共同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把参训教师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落实等事项。2.评价管理,采用多元评价法对参训教师的培训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出勤(占10%)、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占20%)、运动技能的技评(占25%)、教学设计(25%)、评课稿或课后反思或案例(占20%),总分达到90分者为优秀,60~89分者为合格,上公开课者发给县级公开课证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分由组内教师互评产生,运动技能的技评得分由参训教师推荐的各项运动技能较好的教师担任;教学设计和评课稿或课后反思或案例由班委成员根据参训教师完成的作业质量打分。评价者由参训教师担任,参训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评价者和管理者,这样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参训者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参训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动机明确、师资精良是培训有效的关键

动机明确实际上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落实培训中的日常问题。因此,我们更关注研究主体的实践性和亲自性。这样做有两大优势:一是在于教师“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研究能力的提高:二是实效性强,教师可直接得到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或策略,它更容易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因此,在本次培训过程中一定要强调研究主体行动上的真正参与[2]。要使培训有效果,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更关键的还是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愿景;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否让人信服,指导是否深入。从心理学上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呈正比关系,学习动机强,学习热情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因此,笔者在培训开班仪式上,对参训教师介绍本期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授课教师,以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培训形式的新颖性、授课教师的威望、专业水平来激发参训教师的学习动机,并使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的具体任务。有些参训教师原先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参加培训,听了笔者的介绍后,对本期培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本期培训师资精良,授课教师阵容强大,一部分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有本县的学科骨干教师、2007年全国百名体育优秀教师姜全林老师、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马冬花老师、某部队连级军官,还有一部分不但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更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如: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资深体育教研员葛永利老师、浙江省宁波市体育教研员朱水敏老师、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浙江省前任体育教研员董玉泉老师等。各位专家都如约按时到场做讲座,讲座紧扣主题,例:浙江省前任体育教研员董玉泉老师的讲座,展示了他丰富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教育智慧,从理论联系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传授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策略,如体育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魂”,坚持健康第一的魂;“链”,形成一个整体设计的链条;“点”,设计课堂教学的亮点、闪光点;“变”,突出教学方法的变化、变通;“台”,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趣”,贯穿教学活动的兴趣;“情”,调节课堂氛围的激情;“度”,把握课堂教学的深度、难度;“时”,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效率;“量”,关注课堂教学的运动量,这些设计要素给参训者以很好的启迪。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的讲座就“十年体育课程改革回顾”、“影响课改进程的相关问题”、“对常态教学下的体育课的认识”、“进一步规范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行为的行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分析,使参训老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及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课程理念有了更好的理解。在谈到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的制定、体育教材功能价值、“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体育教学设计中的练习密度等几个最基本问题时,余老师运用翔实的案例加以说明,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开阔了参训老师的视野,使大家对体育课堂教学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得以重视。余老师的讲座起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为参训教师指明了体育教育、体育课改的方向。各位专家的讲座各有特色,涉及的面也各不相同,但都充实了参训教师的理论知识,使他们的专业素养得以很好的提升。

四、结束语

报名参训的体育教师38人,于2月15日准时开班,2月29日圆满结束,培训取得理想的效果,培训组织者对本次培训的内容、形式、培训专家等向参训教师进行了无计名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8%。本次培训不追求活动形式的轰轰烈烈,只关注活动过程的扎扎实实。将大型的培训活动“化整为零”,改变了以往培训活动中只有少数“专家”发言,而绝大多数教师只能“看”和“听”,却不能“说”的弊端。教师们的相互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强化教师参与活动的直接性,而且更有利于将研讨的问题及时“消化”,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课堂;语言艺术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are an integrated art,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aspects. It involves music,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mechanics, science, ethics, science, social science, logic, physiology, medicine, nutrition and other linguistic knowledge. Physical education at the primary school in this particularly extensive. And that the use of linguistic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 it is not only played the role of the foundation, also play a role as a bridge. We have sports in the classroom, in order to better fulfill its mission of teaching, in line with the law, the 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known as the sports language arts clas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sports schools; language arts

前言

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队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得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得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教你在课堂中导什么,怎样导,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原理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会体育各方面的知识和运动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体育课堂的艺术所在。它的艺术性表现在美感和幽默感,教师语言应避免出现“八话”:“拖泥带水的废话、华而不实的虚话,模凌两可的混话,枯燥无味的胡话,趣味低级的粗话,陈词滥调的套话。”而要做到“九富”:“富有针对性、富有教育性、富有情感性、富有启发性、富有逻辑性、富有节奏性、富有精练性、富有时代性、富有幽默性。”(引自《教师语言艺术》),要把它运用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工具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倒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儿童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体育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情不通,理不达,不行。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思想教育也是体育课堂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

运用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把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之为学习动机,这种内部动力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我要学”所引发的。在小学的众多课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需要能浅层地体现出“我要学”的动机。在课堂中,教师一定得把学生这种本能、浅层的学习动机加以煽动、引导、组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这样才能使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如教师不在语言上进行艺术化的思想教育和煽动,任其自我放矢,这种本能的学习动机很快会消失,并且产生负面影响。

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随着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本能和核心在于学生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在于教师在语言上的煽动、诱导和组织。我们只有把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提高、加强,使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更高层的主导学习和“自我”学习,那么学生在任何的时候的学习都是高效率。因此,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由之可见。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 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4、 宽泛模糊法:

美国查德教授认为,在自然语言中,句子中的词语大部分是模糊集

的名称,如“多少、少数、大多数、比较好、相当好等树词和程度词”。这并不与“语言表达要明确精当”的要求相矛盾,科学地运用模糊语言是教育学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巧,是一种交谈策略,有利于教师在眼前认识尚不清楚或一时间无法找到答案时机智地巧将问题度过难关。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 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2、 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 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4、 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饿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饿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饿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将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目的教学中,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我们知道,小学阶段儿童的基本上是处在一种表象思维上,我们教育者只有把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难学的内容形象化才易于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一招手一投足,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外,同时教师本身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模仿出不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因此,教师要赋予态势以艺术魅力,有个总要求:

1) 感情态势表现必须与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必须直白而含蓄,自然恰切,精当和谐。

2) 教学态势表现前与教材和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必须与语言想吻合,同步进行。

5、 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的所愿意听、乐意听,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还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中,某老师正在要求学生进行运球练习时,一学生对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动作,教师见状,心里有点气冲,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则影响教学秩序,于是,教师改变方法,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者天上的鸟,接着目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面一红,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我们容易打得者吗?”学生回答:“不能”,“假如你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的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灵活运用,就地取材,通过巧妙地“引用”这一修辞手法,系统地批评了学生的同时寓意中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刻苦的练习才能学的真功夫,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6、 幽默技巧,

幽默(hunour)是外来词,意指言语行为有趣、滑稽可笑,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它是经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攻感的一种行为特性,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幽默,教师队伍,尤其是教师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境(课堂环境)恰如其分的,能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出神入化的点明主题,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造成和谐的教育气氛。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确实合理,恰如其分的应用幽默,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心理沟通,沟通师生感情。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也没什么学得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那么,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第7篇

关键词:传统体育;媒介话语;呈现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H)06―0005―05

传统体育近年来已经成为体育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事项。笔者首先有感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传统体育的偏见和错见,继而反观跆拳道、瑜伽等舶来项目备受追捧的现象,隐约发现:传统体育面临的不仅仅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生存土壤的变迁,更要面对,在全球媒介系统已经形成的时代如何进行话语传播的问题;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之间也不止于文化渊薮的差异,媒介资源传播上也因议程设置的存在而导致马太效应的出现。

本文所研究的传统体育是指,从我国原始社会到之前,根植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基础上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地域特点的体育活动。研究拟对传统体育媒介话语的呈现姿态进行文本分析,剖析文本话语所反映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揭示影响传统体育媒介话语呈现的若干因素,引发对传统体育被动传播机制的思考。

1 样本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在确定研究样本的过程中经历了两重选择。首先,确定将报纸作为本研究的目标媒体。在报纸、电视、网站三大主流媒体中,报纸的动态感、立体感和传播速度均不及后者,但也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内容繁多,选择性和针对性较强,关键胜在有深度,有利于受众深度了解事件本身。之后,在全国性体育报纸和地方性体育报纸中进行了选择,以办报历史、综合全面、权威主流作为筛查标准,选定《中国体育报》作为研究样本。《中国体育报》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全国性体育日报,日发行量30多万份,信息量大,权威性强。它见证了中国体育报纸发展的所有阶段,其内容安排除了在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上大做文章之外,更重视体育报纸的宣传功能,与《体坛周报》、《足球》致力于特定项目的专题报道不同,《中国体育报》还兼顾一些非奥项目的宣传报道,传统体育也被囊括其中。

在时间范围的确定上,笔者选定2010年12月―2011年3月为研究时段。主要基于下述考虑:此期间没有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事件,基本属于媒体常态报道期,基本可以反映传统体育在《中国体育报》上的呈现常态。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在此时间段《中国体育报》有关传统体育为主要议题的信息内容进行阅读分析,包括各类消息、评论和深度报道。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包括武术、龙舟、舞龙舞狮、风筝等,研究还采用数理分析法,对上述项目的信息数量、版面分布、体裁分类和内容安排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总计100份样本进行分析,关于传统体育各种形式的报道信息共计172条。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约略勾勒传统体育的媒介呈现姿态。

2 结果与分析

2.1 传统体育“片段式”的媒介呈现姿态

2.1.1 信息数量零散且分布不均

每份《中国体育报》的信息量约在50―65之间,100份样本的信息总计约为5000―6500条。传统体育的信息报道量约占总量的3%左右。在172条关于传统体育的报道信息中,武术的信息量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占据信息总量的66%;其次是舞龙舞狮和龙舟,两者合计占据24%;风筝和陀螺分别为4%和2%;而抖空竹、独竹漂、赛马的报道则各出现一次。

信息量可被视为传统体育在主流体育报纸中的曝光率。我们可对各项目的出现频次进行分析,尽管曝光率明显偏低,传统体育不同项目之间也存在信息分布不均的状况。以武术作为主要议题的信息量远超过其他项目的总和。这一结果与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武术的重视和推广紧密相关。舞龙舞狮和龙舟的信息数量虽然远不及武术,但作为社会化传承普及的重点扶持对象,也成为宣传推广的组成部分。而更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则仍以无声无息散落于民间的方式自发地表达。

2.1.2 版面整合冷中有热

对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要议题的信息所在版面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传统体育较少出现在头版要闻中,更多出现在专题版面中。以头版要闻的方式出现的信息共5条,均以“武术”、“大武术观”为报道对象;以武术专题版面头条方式出现的信息最多,共74条;在除武术之外的专题版面中涵盖了传统体育的其他项目,如抖空竹、陀螺等就大致分布在“全民健身版”和“体育教育版”。虽然《中国体育报》中并没有明确出现“健身版”、“教育版”、“武术版”的专题版面规划,事实上按照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和归并,早已成为报纸传媒的基本框架。《中国体育报》武术专题版中均以“武术”作为核心议题,内容尽管各有侧重,但均纳入武术专题版面;健身版成为群众体育的宣传阵地,健身政策健身形式和健身队伍推介等内容均在其中,一些便于推广开展、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活动就被作为健身形式屡被提及。尽管武术是传统体育的不二代表,但已作为独立的篇章分化出来,除武术之外的其他传统体育项目则被整合进“健身版”和“教育版”。由此可见,版面分布中的“整合”和“分化”也反映了传统体育发展冷热不均的社会现实。

2.1.3 报道方式流于浅层叙事

消息多、评论和深度报道少的调查结果可反映一个事实:关于传统体育的报道方式流于浅层叙事状态。对传统体育的报道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是消息居多(89条)、评论居中(34条)、深度报道最少(27条)。三种报道体裁中,消息报道事物的概貌,没有详细的经过和细节;评论具有政论性的特征,按照评论者所代表的观点解释对象;深度报道是一种深入挖掘、阐明事物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三种体裁各有优势。这一结果与报纸传媒的整体发展面貌相符,也反映了报纸传媒在时下流行的浅阅读形态中角色扮演。此外,《中国体育报》属于日报,时效性要求最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深度报道的数量和质量。

2.1.4 教育内容大于文化特色

从图4中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报》对传统体育的报道内容更倾向于“教育专题”(共93条);其次是“比赛新闻”(共38条);之后是“健身推广”(共26条)。教育专题的内容占54%;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关于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报道量为3条,占2%。教育专题占据大半,这一结果表明,体育职能部门已经

意识到传统体育遭遇的现实困境与其教育地位的缺失密切相关,并开始重视和强化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推广的意义和措施;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传统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比赛新闻和健身推广也占据一定数量,反映了以武术为代表的部分传统体育积极走竞技化道路和社会化道路的现实努力;文化传播偏少,究其原因是文化传播属于深度报道内容,不仅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的溯源,还包括现实文化价值的阐释,因而文化传播在以时效性见长的日报中就被纳入冷僻范畴之中。

从信息数量、版面分布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四个方面可以约略勾勒出,我国传统体育在《中国体育报》主流媒体中的呈现姿态。因其数量零星、分布不均、浅层叙事,我们将其描述为“片段化”。喜忧并存的是,武术作为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在主流报纸媒体占据一席。从中不难看出体育主管部门的主观努力和国人对于武术的特殊情感。但是,传统体育整体并未走出“晦涩模糊”、“陈旧过时”的现实镜像。在所选择的报刊媒介上,我们可轻易地分辨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本形态:现代竞技体育和传统体育。文本话语不仅折射出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还反映了媒介所提供的符号现实与受众的主观现实之间的关系。

2.2 传统体育媒介形态建构的深层探究

2.2.1 媒体报道所反映的文化意识形态――两种比较

进入20世纪以来,传统文化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名词进入了公众视野。与之渊源颇深的传统体育也开始在各种媒介中偶有露脸。提及传统体育,人们首先会想起武术。如上文所述,武术确已成为媒介关于传统体育报道的重点,除武术之外的传统体育项目则是寥若晨星。相对于西方现代体育与媒介之间的深厚关联,传统体育与媒介之间还未建立起真正的有效对接。前者并不重视媒介在形象建构中的作用,后者也缺乏关注前者的直接动力。前文对于体育媒介文本数量、形式和内容的分析,可以初步从直观上推测媒介对于传统体育的关注和报道限于某个“片段”或“局部”,相对于现代体育在媒介上的全景式展示,呈现形态所折射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是两者在现实场域的深层反映。

在报道的人物主体上,《中国体育报》关于传统体育的报道对象,其主体身份多为普通群众。近年来,传统体育也被纳入全民健身体系,在各地区域所开展的社区健身活动和农村体育中频频登场。相关报道如《山里娃舞龙贺新年》、《20万人登高独具特色》、《乡村民俗体育开展得有声有色》等,报道主体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普通群众,其参与主体体现出明显的草根特色,刻画的是草根英雄和草根参与精神。而关于篮球、足球、网球等典型西方体育的报道人物主体的身份均为精英运动员,在所从事的项目领域中具备突出的竞技能力。报道对其体育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展示和刻画往往不遗余力,这种努力从标题就可见一斑,如《**职业生涯再创辉煌》、《王的盛宴》、《王的精神》等。这些极富激情的标题和用语,进一步彰显了竞技体育睥睨天下的独特魅力。两者相比较,西方现代体育在媒介中所呈现的体育人格和文化身份更符合媒体受众对于英雄人物和偶像运动员的期待。

在报道的内容重点上,传统体育常被媒介提及的是其文化教育功能和健身价值。如在《武术健身操丰富大课间》、《打陀螺重回中小学课堂》、《**大力推动风筝文化建设、学校将作为课程推广》等新闻报道中,均将传统体育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体育教学进行了嫁接。强调传统体育进入学校课堂的现实意义。考虑社会转型中传统体育的日渐式微与学校体育教育缺失之间的关系,这种努力和呼吁体现了积极意义。再考察关于西方体育的媒体报道内容,则主要归纳为记录、得分、关键人物和赛事解说。如在《中国女柔三金收官》、《浙江力擒辽宁》、《洛里驯服蜂王》等报道中,对于胜负双方、比赛进程、赛事预报、关键人物的突出表现等都有浓墨重彩的捕绘。前文所述,评论也是体育报纸媒介中常被使用的一种体裁,评论多与批评建议有关。相较于国外体育报刊对于现代体育过度商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的担忧和批评,我国的批评建议多集中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对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反思和建议。

在报道的价值旨归上,传统体育强调该项活动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开展。大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对设备器材的现代化程度要求并不高,如武术、抖空竹、风筝、舞龙舞狮、龙舟竞渡等,所需要的器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均属于手工制造,即使在现在,手工制造的设备也能满足基本的活动需求。同时,对于开展场所的光线、声响、气温等等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便利性和实用性成为传统体育在媒介报道中传递的一个价值讯息。与此相对,西方体育在媒介报道中传递的价值讯息与便利性无关,而是团结、牺牲、胜利的荣耀和落败的遗憾。如《**梦想绽放》、《强势之下的华丽与哀愁》、《**痛失好局》等。此类报道的文本讯息往往将竞赛中的团队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融为一体,关注价值的实现。

在报道项目的气氛营造上,传统体育被一以贯之地突出其教育文化内涵。在本研究所选择的分析样本中,关于武术的74条文本信息中,有68%的报道均关于武术健身操文化内涵和锻炼价值的探讨,分析武术健身操进入校园的机遇和挑战。如《武术健身操的文化内涵》、《多元文化视角下武术发展冷思考》。除武术之外的其他传统体育项目的相关报道大多分布在全民健身版和文化教育版。此类报道中最常使用的关键词即为“文化”、“健身”、“教育”,而西方现代体育依托竞赛体制,在预报和再现体育赛事上擅长制造悬念,强调一流水平比赛的激烈对抗和鹿死谁手的紧张氛围,最常出现的关键词是“对决”、“争夺”、“拼抢”、“力克”等。

从报道的人物主体、内容重点、价值旨归和气氛营造上,我们能够清晰的分辨两种不同形态的媒介文本。这些被建构出来的文本承载着不同的意义,传统体育尽管强调浸润其中的文化重要性,但是在自在自发的传承方式还未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加之传统文化的内隐性特征,使得关于传统体育的媒介文本并未完成有效的“能指一所指”,所奔走呼吁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教育功能只能是隔靴搔痒。文本所传递的草根参与性、文化教育性、便利实用性和自在随意性等特征,在现代体育的精英参与、英雄主义、价值实现和悬念制造等特征的反衬下,后者更迎合现代世界敢于竞争、勇于挑战、针锋相对、自我实现的价值体系。

2.2.2 传统体育的媒介话语与刻板印象的形成

从前文对传统体育的报道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总是倾向于塑造“有利于优势权利结构”的共识及价值体系。西方体育在媒介的塑造中已经成为受众特别是年轻男性受众热捧的对象,与此同时,在媒介话语中所呈现的传统体育的草根参与性、文化教育性、便利实用性和自在随意性等特征却构成另一种“刻板印象”。

笔者在从事的公共体育选修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很容易将学校开设的太极拳、太极剑、长拳等传统体育项目摈弃在外,了解其原因,在年轻受众的眼里,传统体育

在一定程度上已被贴上“老年人体育”、“农村体育”、“难登大雅之堂”、“不新潮时尚”等标签。很多人并没有亲身参与的实践经历,但是在被问及一些传统体育的活动内容之时,却会形成一些与参与经历并不相符的主观印象,我们可称之为“刻板印象”。它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一群体或事物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一种与其代表的真实情况不相符或不完全相符的固定印象。刻板印象并不注重表现一个群体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多样性,反而是从本身简单的性质出发,将重点放在宽泛的相似性特征上。

通过媒介话语分析,我们认为,在大众传播媒介环境中部分年轻受众已经形成了关于传统体育的刻板印象。报纸媒体报道偏少与“非主流”的刻板印象密切相关;报道的参与主体多为社区街道群众、农村群众、中小学生等,容易与“老年人体育”、“农村体育”相联系;并且传统体育的开展环境多为街道社区、田间地头,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往往不局限于特定修建的标准体育场馆等,因此所形成的“难登大雅之堂”的刻板印象。尽管这些关于刻板印象的文本元素取材于传统体育的现实生活世界,但是作为构成报道文本的“符码”,却会受到大众传播媒介成规和规则的限制。而呈现规则总是顺应大众文化和流行心理潮流的,提取的内容要素与媒介规则构成了传统体育的媒介呈现环境。事实上,《中国体育报》作为机关报,在均衡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报道之间已经做出了明显尝试和现实努力。相对于传统体育在《足球》、《体坛周报》以及地方体育报纸中的销声匿迹,《中国体育报》所体现的官方色彩,以及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关怀、呼吁和动员,是其他商业性报纸所并不具备的。因此,我们更能想象其他报纸媒体对于传统体育刻板印象形成所构建的媒介环境。

而这个被构建的媒介环境,也被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李普曼称为“拟态环境”。体育作为一项需要身体力行的活动,当亲身参与不能实现的时候,媒介就成为我们接触、了解、认知该项体育活动的重要渠道。在大众传播时代,我们与体育之间不再是直接的认知关系,而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这一事实存在的“中介物”,更多地以它所“呈现”的“媒介环境”来认知体育在我们生活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如上所述,在媒介所呈现的拟态环境中,部分年轻受众特别是男性受众容易形成关于传统体育的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以简单划一的参考标准和偏见色彩的情感体验掩盖和遮蔽了传统体育除乡土民俗、便利实用之外的内容和特征。其实,传统体育除了文化性和教育性之外,更不乏对抗激烈、强烈审美、团结齐心、拼搏进取等内容品质,而上述特质并没有在所呈现的拟态环境中予以彰显。因此,笔者认为媒介所呈现的拟态环境,构建了传统体育的刻板印象。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体育不仅仅要面对社会转型所伴生的文化土壤的流失和变迁,更要面对在大众传播时代如何进行有效话语传播的问题。

2.2.3 影响传统体育媒介话语呈现的三种力量

《中国体育报》中的相关报道文本绝非传统体育在现实生活情境的简单复制,其媒介话语呈现结果不仅受制于以体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方针政策为代表的政治力量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媒体自身市场定位的影响,并且民间话语势力也开始成为一支影响传统体育媒介话语传播的力量。

首先,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政治力量的在场。《中国体育报》不仅是体育主管部门的机关报,同时也是宣传工具,在五十多年的报道实践中充分履行了主流体育意识形态宣传者的功能和喉舌功能。在所调查的文本中,有74条以“武术”为核心议题的信息,其中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直接或间接发生关联的信息量有41条,约占55%。在具体报道中,所涉内容围绕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个维度展开,在文化传播、规则探讨、比赛信息和健身推广等层面进行了宣传报道。从时间来看,信息数量在此阶段呈现一个高峰,这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时间和内容遥相呼应。《规划》在“全面推进体育文化建设”中指出,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和利用,努力扩大中华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加强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推动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走向世界”。因此,在为数不多的传统体育报道中,武术一枝独秀的局面充分反映出武术作为中国特色体育项目受到的来自主管部门和政策层面的肯定和推崇,同时也显示了政治力量对于传统体育媒介话语传播的影响。基于这种影响,有理由期待,传统中华体育精神文化也可以同当年女排精神、乒乓精神一样通过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得到传扬。

其次,我们也不难察觉出“无形的手”的掌控力,即市场化的媒介受众定位对传统体育媒介传播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质化的报刊媒介在版面、专题、广告等方面发生了激烈的竞争。《中国体育报》作为机关报,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公费订阅的方式,订阅主体多为体育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受众群体主要为体育从业人员,因此传统体育的相关信息体现出明显的健身、教育特色。总的来说,《中国体育报》的读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职业和收入相对稳定、具有中上等水平的学历。这一受众群体则更为关注现代体育的赛事信息,由此可见,传统体育的信息量偏少也与媒介受众群体的阅读偏好有着密切关系。而信息内容特征也受媒介受众群体的职业趋向影响,多表现为健身资讯和赛事讯息。可以预见,体育报纸媒介为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势必要争取掌握了体育管理话语权、消费话语权和知识话语权的主流人群成为自己的媒介产品消费者。而传统体育的媒介受众是否将在其中还未可知。因此.媒介受众定位对传统体育媒介话语的影响也已从隐喻走向公开。

同时,民间话语势力也隐约成为一支影响传统体育话语传播的力量。与政治势力所反映的官方话语相反,民间话语则是一种鲜活的、充满生命力和自由精神的话语。传统体育的民间话语势力应该包括目前我国学校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传统体育文化专题研究者等。这部分人群可以在传统体育的跨文化交流中有所作为,应该致力于报纸媒介中除比赛、会议等信息传播之外的多元文化内容的探讨。如对传统体育的精神品质、文化生态困境、传承方式、代表人物进行专题报导和深度评论,加强对部分项目的赛事预测和分析,增加对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走向的争辩和讨论,不仅可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还可以加强《中国体育报》作为机关报所独有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前文调查指出,传统体育的信息报道不仅数量零星、分布不均,而且还流于浅层叙事,这种浅层叙事状态不仅与新闻专业队伍的素质密不可分,也与民间话语势力的式微相关。与政治势力和市场力量相比,民间话语势力尽管目前被淹没其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等报道中察觉出民间话语的力量。

3 思考和结语

大众媒介所提供的符号现实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主观现实的决定力量。正如美国传播学家格伯纳等人研究指出,传播媒介的涵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媒介在“主流化”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关于这点,我们

可以从前文分析中得到印证。传统体育的媒介呈现姿态是其社会传播过程中被动、滞后反应的必然结果,刻板印象的形成绝非偶然;传统体育至今还未形成与大众传播媒介积极反应、有效互动的运作机制。

体育传播与文化传播密不可分。尽管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在传统体育媒介文本中“文化”字眼,但是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绝非凭借口号呼吁和动员就可实现。借用高、低语境文化概念,传统体育文化也属于一种典型的高语境文本,在现有的文本传播中,只有少量的信息被经过编码后传递到受众,如方便、实用、群众参与等信息,由此形成了刻板印象,进一步阻碍了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播。事实上,对传统体育文化符号体系的解读关键是传达其象征和指示意义,而这些意义的获得应该通过何种形式的符号传播呢?

第8篇

[关键词]身体美学;体育电影;身体社会学

体育电影从某种意义上复兴了身体的美学,它以身体作为一个展台,着力表现出身体在后工业化时代的顽强。但是,体育电影只能算是对身体之美的缅怀,因为真实的身体之美在现实之中已经不可再现了。体育电影所反映出的身体之美只是一种超真实的身体之美,它比拟真更为真实,已经完全超出了真实的范畴。本文将从感官的身体之美、技术的身体之美以及文化的身体之美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体育电影的艺术魅力。

一、体育电影中的身体感官之美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视觉艺术,身体之美主要是通过视觉来表现的。体育电影的拍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审美的。体育电影其实与体育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体育已经不再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体育已经缺乏了实现生存美学的意义。体育电影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拟真。但也并非是一种完全的虚构,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仍旧具有其存在的意义。从这种意义出发,体育电影对于体育的建构更多的是一种技术的建构与文化的建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体育电影首先要完成的是一种感官的建构。体育电影是围绕身体展开叙述的,因此它首先必须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身体,一个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存在的身体,这是体育电影拍摄者一开始就确定的目标。体育电影必然会给我们一个超真实的身体,一个天赋异禀、充满活力、甚至不需要任何科学训练就能够屡战屡胜的身体。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身体,诱惑所有的人进入影院去欣赏。

体育是关于身体的教育。在古希腊人看来身体的教育是为了产生美,身体之美是生存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身体的教育与知识的教育同等重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逐渐取代了身体,机器所生产出的知识话语逐渐遮蔽了身体,身体在机器面前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反而变得越来越丑陋,身体作为一个造物者彻底沦为了一个二流产品,身体面对机器感到的是羞愧。更为可怕的是身体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产生美,而是为了适应机器的速度,身体教育成了一种规训权力视阈下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是身体彻底失去了主体的地位,而成了机器的附庸。体育电影对身体之美的展现并没有脱离古希腊的美学范畴。“力量即是美”是一个恒定的法则,当人类在走向衰老,面对死亡的时候身体才会到场,但是身体却是以一种极不光彩的形象到场的。因此,像笛卡儿、尼采、克尔凯郭尔等一些身体孱弱的思想家而言,这样的身体无论如何都无法激发他们赞美的欲望,他们备受身体的折磨,对于他们而言身体是最为强大的敌人,他们只能鄙视身体。

电影是一种诱惑的技术,身体最大的诱惑在于。运动员通过自己强健的肉体从而去诱惑所有的人。体育电影将诱惑推向了极致,电影技术彻底弥补了人类视觉的缺憾,超真实的视觉技术,让观众更为清晰地去看身体。例如,在最近热播的影视剧《斯巴达克斯·血与沙》中,3D技术对身体的展现已经超越了日常经验感官的范畴,不再停留在表层之中,而是进入身体的内部,身体的感官之美已经超越了二维空间,进入了三维,甚至是四维。电影不仅仅通过视觉刺激观众的感觉,同时在听觉上、嗅觉上,甚至在身体上刺激着观众。

身体教育已经失去了其初始的概念,沦为人类自我缅怀的一种手段。体育电影所指涉的不再是体育教育。而是体育竞技。体育电影是一种商业化、娱乐化的工具,身体已经沦为的商业的。体育运动呈现出高度的职业化、专业化以及技术化,它已经不再是多数人的教育,多数人的活动,运动员的身体是超越普通人的,他是一个希腊神话式的英雄。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够适应镜头不断地捕捉和拍摄。因此,作为演员的运动员不再需要追求超越身体,而是要追求超越身体的表现。对于演员而言,必须能够通过肌肉群表现出最为强烈的男子气概,这是一种最为强烈的诱惑,能够让观众在一瞬间彻底被震撼。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身体的确是存在极限的,身体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无所不能,于是体育电影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就是身体的脆弱性。身体在权力面前是软弱的,是无能为力的,身体被权力打上了耻辱的烙印,于是身体就成了一个悲剧式的英雄,身体的疼痛成了对权力最为有力的控诉,身体从中获得了另一种诱惑,再次令观众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二、体育电影中的身体技术之美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机器无所不能的时代,人类惟一能够战神机器的地方似乎只有智力,而智力似乎也越来越受到巨大的威胁。身体是在这场人类对战机器的战役中最先败下阵来的,我们不禁要问身体究竟还能做些什么。体育电影给了我们一种梦幻式的回答。我们认为中国武侠片是最具有典型特征的体育电影,其主要反映出了一种身体技术之美。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武侠片所处的时代都是没有机器的时代,身体只有在刻意回避机器时才敢于大胆地去展现自己的技术,这是一种普罗米修斯的羞愧,身体根本就不敢正视机器。因此,体育电影所表现出的身体技术是一种超真实的技术,在一个绝对理想化的环境中去表现身体的力量。尽管,我们内心向往着身体能够产生出这种惊人的力量,但是现实是极为严酷的。体育电影给我们一种虚拟的,让我们沉醉在一个虚幻的空间之中,在那个空间中,我们日渐衰老的身体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只要你去发现自己,你就能够找到它,但是从电影院走出来,我们才会发现这种想法多么幼稚,我们的身体仍旧是一个平庸的身体。当我们再次面对机器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厌恶身体。

体育电影并没有崇高的理想,它从未试图通过对身体技术的展现,从而让观众能够反思自己的身体,它只是提供一种诱惑,从而让观众产生。例如《功夫足球》这样的电影,完全已经超出了体育技术的范围,它首先是一种电影技术,一种视觉技术,它所要表现的根本就不是体育技术,这样的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根本就不是体育电影。事实上,所有超越体育技术范畴的体育电影都不是真正的体育电影,它所要表现的主题不是体育,而是技术。因此,体育电影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不是人类对技术的一种反抗,而是试图通过技术让身体复活。但是,这种复活只能出现在电影屏幕上,而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已经死亡了,真正属于身体的技术也已经死亡了。

 体育电影与一般电影不同,它已经超出了电影叙事的范畴,体育电影不对人类生活、社会工作、个人或是群体的思想以及情感进行再现,因此体育电影存在着一定的审美认知障碍。体育运动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民族性与国家性,对于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而言,一些体育运动的意义是不可理解的。同样,不同的体育运动包含着不同的身体技术,作为以反映身体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体育电影,当这些技术不被熟悉或是理解时,那么整部电影就无法实现审美的意图。身体作为事件的载体,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拆解与重构。这就意味着身体并不是以满足技术为存在前提的。但是,体育电影极力通过表现出身体可以使用的技术,来证明身体存在的意义,这其实是反身体的。具体而言,任何一部体育电影往往只反映某种类别的体育运动以及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对于普通电影观众而言根本无法知道这些技术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因此观众最终关注的只是技术的真伪问题,而忽略了身体本身。因此这不仅妨碍了真正的身体美学的诞生,反而会落入另一个技术圈套之中。

现代电影技术对人物形体、动作以及内心的情绪都展开了细致的捕捉。身体已经不再是一个宏观的,或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一个具体的、微观的物质概念。特写镜头让身体成为惟一的焦点,这种高度观看让身体变得神圣起来,但是这种表现仍旧无法摆脱虚拟,这不是对真实的追求。人物的眼睛、面部的肌肉、手臂、腿等身体部位都能为了菲勒斯崇高的对象,身体非但不会在电影中复生,反而被彻底地碎片化。作为整体的身体消失了,作为具有意义的身体消失了,剩下的就是对局部精细化的拍摄、崇拜以及狂欢。这种技术之美的惟一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身体本身并没有发展出新的技术,相反的是身体被安装上了各种义肢,电影技术本身就是身体的义肢,身体根本无法脱离这种技术去展现自身的美。同时,参与电影拍摄的演员所接受的训练其目的也不是为了发展他们的身体,让他们的身体呈现出自然之美,而是为了让他们能够适应镜头的需要,镜头的表现是极致的,因此他们的身体也必须能够承受这种极致的观察。

三、体育电影中的身体文化之美

体育电影中的身体更多是文化的身体,身体成了文化的载体。体育电影无法关注身体本身,因为身体本身的美已经消失了,或者说现代人根本就没有身体之美的审美能力。身体是精神内核的体现,身体可以是战无不胜的,身体同样也可以是不堪一击的。因此,如何表现身体,并不取决于身体本身,而在于身体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体育电影中,对手的身体要比你的身体更为强大,但是最终你还是能够战胜他,这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文化美学的产物。个体总是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才会获得成功,身体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实现目的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身体只是起次要作用的,最终战胜对手的是精神意志或是文化上的优势。因此,体育电影真正关注的是身体之上的文化,而不是身体本身。

在所有的体育电影中,运动者一开始就处在社会最为边缘的区域。这也符合了其作为一个运动者的命运,从低级向高级展开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运动者的身体远远比不上运动者的个人意志更为重要,因为许多困难并不是身体上的强大就能够克服的,相反性别、种族、阶级、宗教、经济、政治等意识形态因素都会成为其身体天赋的敌人,身体在这些面前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最终力挽狂澜的仍旧是意志,是思想,是情感,是一切超物质的东西。因此,体育电影并没有给身体一个展现自身的舞台,而是将身体作为一个舞台,去展现文化的冲突、思想的冲突、情感的冲突。运动者并不是依靠身体去战胜主流权力话语的,相反只有在与主流权力话语媾和之后,身体才有了生存的空间,这是体育电影中身体之美的实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电影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电影类型,其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艺术魅力就在于其是一种超真实的视觉艺术。体育电影从三个方面反映身体之美,但是每一面都不是真正的身体之美。真正的身体之美其必然是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而出现的,体育电影中的身体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主体。因此,体育电影对于身体或是身体教育而言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它只是一种诱惑,让观众进入影院得到而已。

[参考文献]

[1] 叶子建.体育电影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及思考[J].电影文学,2011(06).

[2] 乔安尼·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M].郜元宝,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9篇

指导思想:

在教育局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现实,以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抓手,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创建书香校园,全神贯注抓质量, 科研新校,以人为本,素质优先,全面建设和谐校园,办成社会满意的学校。

工作目标:

1、继续强化科学、规范管理,确保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学校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素质质量为中心,完善细化绩效量化考核办法。

3.注重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扎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实在校一日行为规范要求。

4、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实现在信息化基础上各项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和老师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5、创新工作方式,在教育形式,教研方式,反思形式,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又好又快提高教育质量。

6、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重点,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我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等师德素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运用信息的育人方法培育学生。

7、以骨干教师为主导,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提高备课质量,培养一批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学科带头人。

8、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安全工作警钟常鸣,让学生在安全、健康、和谐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着眼学校发展,完善学校各种管理机制

努力创设能激发教师工作主体意识的平台和搭建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的舞台。着重抓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内涵发展。 率先发展,争创一流,平安稳定。,全体教职员工要确立四种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率先意识、创新意识。学校领导班子及行政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 四项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决策设计的能力、组织执行的能力、反思调整的能力。根据教育局新的教师考核要求,修订完善我校各项考核管理办法。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德育工作求实效。

我们要切实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认真扎实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即:礼仪、诚信、卫生、学习、健体、勤俭习惯;落实在校一日行为规范要求。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以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利用演讲、读书、主题班会、参观德育基地、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好综合性主题教育活动,认真在教师节、迎国庆、迎新年组织各项活动,精心安排主题活动内容,引导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将各项活动的举办成为师生互动、全校参与的盛会。

2、切实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常规往往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教育。通过逐步完善德育量化考核、播放行为规范专题片,要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分解、细化,确定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形成序列。在教育训练的过程中坚持低起点、高标准、多层次、严要求的原则,做到要求明确、训练到位、反馈有效,力求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

班级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班集体建设,注重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培养。在抓好行为、纪律、卫生等班级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力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梯队式管理模式、争星榜 德育管理模式。

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可以这么说,一所学校校风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班班风的情况,而班风形成的关键在于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既辛苦又光荣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培训、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耐心细致地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进行深入思考,深刻反思,不断总结班级管理成功的经验,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管理模式

3、做好少先队工作,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效。少先队工作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研究。一是德育常规既要规范又有创新。二是要能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精心设计和组织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做到在贴近中引领、关怀中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能入情入理,能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动力和航标。三是要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培训少先队干部,在少先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上下功夫,让少先队员能做学校管理的主人。四是继续办好红领巾广播站,不断丰富广播栏目,力争打造出一至两个精品栏目。

紧抓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好课堂教学改革

1、坚持以师为本,塑造教师集体优秀教风。要求教师个体在教育细节上下功夫,创设敬业爱岗,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抓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全体教师要进一步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依法执教,爱岗敬业,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真正做到爱护学生而不放纵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而不粗暴对待学生,耐心教育学生而不歧视、挖苦学生;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大方。从而真正成为学生钦佩的灵魂工程师,人民满意的园丁,社会称赞的楷模。

2、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课改推进的迫切需要。本年,我们将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强势推进校本研究。

学习平台:

确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形成组织学习的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图书和阅览室的作用,开展推荐好书活动,提倡工作之余的自主学习,摘抄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及时在校园网或教育博客上推荐文章、学习体会。

实践平台: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上一堂好课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堂实践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践水平,如新任教师汇报课、师徒帮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改专题观摩课等。要实施备课说课议课上课评课的操作流程,上课教师写好说课稿,年级组教师写好评课稿,组织互动讨论,并在教育博客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着力打磨每一节课,提高实践课的效能。

反思交流平台:要大力倡导反思性教学,把反思作为开展校本研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展如教学叙事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形式的研究活动,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寻找问题,继而转化为课题来研究。教师定期在教育博客上自己的教学反思。

3、加强教育科研,增进学校发展内涵。一是结合当前课改实际,要做好两个重点课题的结题及成果申报工作;二是建立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组例会制,各课题组要认真制订阶段工作计划,定期分析研究工作。三是要做好各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组织好教师校本培训;争取上级教科研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

4、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诵古文、学英模贤达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生品德的重要抓手,是发展学校教育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唱红歌能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有助于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培养群众的爱国精神;读经典能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诵古文能提升境界,陶冶情操,有助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质;学英模贤达能弘扬正气,引领风尚,有助于增强广大师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好这项活动能把师生的智慧、干劲和热情激发出来、凝聚起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奋战三五年,崛起十二五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5、体卫艺工作规范化

要高度重视体卫艺等学科课程的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课外活动,保证学生在校一小时体育活动,增加小型单项比赛,多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运动水平。制定落实相关小学生爱护眼睛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

艺术教育要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加强素质能力培养,组织开展艺术单项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教育质量,加强学生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意识。

以特色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

创建特色并不是学校的最终目的,只不过是学校办学的一个抓手,最终目的是借特色建设来培养教师和发展学生,以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发展无止境,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重办学特色,做强做亮强势特色项目。力求在写字教学、艺术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2、构建阅读生态,打造书香校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通过校园美化建设,书籍、电脑开放,阅读考级,长廊文化,橱窗校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1.切实加强安全工作的领导,确定由值周领导、教师负责每天日常安全工作,落实好《安全工作计划》和《安全值勤管理办法》。

2、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工作逢会必讲,逢活动必预案的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管理档案资料,适时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加大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

3、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校报、家长学校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积极进行安全疏散演练和应急培训,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第10篇

一学期的教师教学工作时间总是过的这么快,作为一名教师总是在学期末时做工作总结和下一学期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范文_教师教学学期工作总结以及计划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一):一学期的工作又接近了尾声,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努力让每一堂课精彩纷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故事、图片等,创设教学情境,以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努力做到精讲少讲,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潜力。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慢慢的喜欢上课堂,或者在课堂中体验不一样的收获。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准备。尤其是多媒体的投入使用,让我们在备课中进一步重视了直观感受对于学生的启发与影响。所以,每一堂课都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教材的重难点,认真书写教案,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搜集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作为课堂的情景案例呈现。以做到课课“有备而来”,为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为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之余,要不断的学习新理论,给自己充电。同时用心听取其他老师的推荐,以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再有,要多参与听评课活动,认真借鉴和吸收其他教师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与提高。

四、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尤其是针对待优生的辅导,尽量的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他们在学习中尽量找到信心和兴趣,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使他们逐步提高。

在这样的自我严格要求中,一学期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但比较期中、期末的成绩差距,我还是得做深深的自我检讨与反思。对于整个教学的把握上,我需要改善的还有太多,比如:对于课堂纪律的掌控上,要求不够严格,以至于班主任们多费了很多心。这一点,我想我该做深刻的自我反省。再比如:对于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操作上,力度是不够的。老话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实践学习逐日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我们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用心参与实践,将三维目标更好的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是我们一向在思考也在努力探索的东西。对于实践性学习的操作,就是尽量多的创造教学情境、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透过这些情境尽量多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质疑。课堂上,这样的实践操作,有些学生往往会按捺不住自己高涨的情绪,以致课堂纪律涣散,实践目标不明朗。针对这些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弥补不足,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从而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来引领学生实践、探究、创新。同时,注意掌控纪律的同时加强互动,真正打造课堂魅力,激感,让课堂在融入情感的实践中快乐前行。

每一个学期的结束,都将是下个学期的新起点。我将努力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弥补不足,尽己所能,和学生一同快乐成长,让学生们在课堂中抒发与释放情感,认识与提升自我,为自己的青春期划下完美句号。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二):紧张而忙碌的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

本学期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时时以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进步,得到提高。用心参加政治学习,深刻剖析自己工作的不足,找出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理论修养。同时,服从校园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一年来,除了用心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外,我还用心进行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潜力和业务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教师工作。透过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充实了自己,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为自己教学实践和教学潜力的提高做好了准备。

二、认真备课,上好课。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学初,我认真通读教材,语文学科以提高学生阅读潜力作为教学重点,数学力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认真制定好群众备课计划。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案。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课堂上,我努力将所学的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中,用心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件以及多种教育方法,精讲精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思维,力求用活教材,实践新理念,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构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体现素质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每上一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绝不打无准备之战。课后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每讲完一节课,及时反思,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本学期参加了校园的教研示范课活动,讲的是21课《乡下人家》,透过讲课我的收获很大,明确了识字教学对于高年级学生同样重要。作业能做到及时批改认真纠错及时查缺补漏。同时对待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帮扶方法。个性是对待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表

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经过努力,一部分后进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提高不少。另外,我还把自己在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地方收获与不足等写进每月的教学反思中,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三、班主任工作

1、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四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是9-11岁,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潜力、情绪潜力、意志潜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潜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能够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潜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好处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因此作为班主任我用心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以身作则给学生做榜样

班主任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时刻牢记身正为范。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朝气去感染学生,无论是授课还是平时言谈,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平时不仅仅要保证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而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个性是每一天一大早,我总是早到校,一到校园就协助学生搞好卫生、纪律、进入朗读学习,这样,学生不仅仅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且时刻想为自己的班群众争光。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学生自控力不强。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小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资料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另外注意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班学生独生子女多,再加之大多数学生的家境较好,学生中存在浪费的现象,吃零食、浪费没用完的橡皮、本子等现象比比皆是。应对这种状况,[莲山~课件]我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来对待我班的学生。我专门利用班队课进行教育,给他们讲革命故事,想想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叫他们各抒己见,谈谈面包是怎样来的,灾区的孩子需要什么?渐渐地,班级中浪费的现象少了许多,大家争着把节约下来的钱捐给需要帮忙的孩子。

4、狠抓班级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群众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群众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我很慎重地在班内进行民主选举,选拔出大家信服的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潜力的班干部队伍。为了培养学生班干部的威信,我经常在班内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忙小干部树立威信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即"以点带面";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透过干部这个小群众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群众,即"以面带面"。事实证明,本学期我班在学风,班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5、注重家校联系

本学期,为了更好的与家长配合,我召开一次家长会,专门针对家长在孩子四年级这个转折阶段期间,如何协助学生学习和支持校园工作,并给家长带给了关于如何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组织交流,交流中,很多有心得的家长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好方法,给其他家长带给了好的借鉴和启发.

6、用心参加校园的各项活动

加校园的各项活动,如演讲赛、“六一”郊游活动。在班级开展一些跟教学有关的活动,如:写字、朗读比赛等,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发展个性,逐步构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群众。

7、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用爱心转化后进生

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个性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恢复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她们表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自卑、孤独、缺乏做人的自信、不合群,或刻意的捣乱。通常我会多跟他们接触、交谈,有空的时候常跟他们谈心,如谈谈他们的兴趣爱好;谈谈他们假期怎样过;谈谈他们父母、家庭的状况,当然也谈一些学习方法,这些有意无意的谈心,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他们、很看重他们,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个性是他们点滴进步,我都要在班内大肆宣传,使他们成为班级核心,让他们有自豪感,从而鼓起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我始终坚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最有效地班级管理办法。本学期,我始终爱字当头、以情动人。事实证明,我班学生无歧视他人现象,班风良好。

在这学期中,虽然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三):一学期就这样匆忙的过去了,在繁忙中,在幸福中,我不断的努力着,不断的进步着,认真学习十精神,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技术,个性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并且努力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用心编写导学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能够做到自觉、认真、扎实的备好课,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上好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现总结

一、以习惯培养为目标,认真落实常规工作。

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但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为了培养学生“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我悉心备课、按时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困生,我坚持跟班,早来晚走,力求日日清,人人清,哪个学生哪一项没有过关,都记录在纸上,发动优生和我一齐帮扶,直到改对才划去名字。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处理好“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精讲多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心思考,互帮互教,鼓励优生大胆展示,以优带中,以优辅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交流,还采用同伴互助和小组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

二、以确保自主学习为前提,用心推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本学期,为用心推行“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我不仅仅学习了校园下发的有关资料,还上网查阅,了解“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到它是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交流方式,以陈述观点、说出理由为要求,以强化思维为训练程序,以让课堂上每一位学习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为目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现代人素质。有了理论上的认同,我便大胆实践,尝试将教材承载的知识点梳理成问题,尝试编写导学案,将问题的分析习题化,与配套的练习册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但是,在实践中,我又遇到了新问题,整节课热热闹闹却完不成预定目标,学生讨论时还会出现跑题现象,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该放,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不同,如何平衡等等。就应说,“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适时开展,“辩课议课”活动使我的认识逐渐走向清晰,走向成熟,使我的课堂教学有了思路,让我更加大胆地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透过“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主动学习、用心的思考。我则有计划地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指导他们组织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适时给组员分配任务,汇报时让学困生优先,优生补充总结。为了保证每个人都有理解,人人都能参与讨论交流,我精心设计与习题,布置学生课前在家完成,克服了由于个体差异造成的思考时间不同步的问题,我还分批参加小组活动,一个组一个组指导,目前有四个组的发展喜人,也为其他小组树立了榜样。我相信,经过必须时间的改善、完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定会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三、以课题研究为动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在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__”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学习研究》中,我坚持探索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练字、到学文,到口语交际与习作,多方面尝试,并将感想与经验及时撰写成博文,发表在“信息技术环境研究”专栏中,还整理多篇供学生学习的语文学科资源,学法指导,发表在“信息学科学习资源”专栏中让学生共享。本学期,我加强了多媒体运用技巧的学习,重点尝试了多媒体技术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1。学习多媒体制作、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由于对多媒体的运用学习不够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问题,影响课堂效率。这学期,我用过网络、博客学习了一些ppt使用技巧,如:在用powerpoint展示课件的时候,有时需要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这时为了避免屏幕上的图片影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够按一下“b”键,此时屏幕黑屏。学生自学完成后再接一下“b”键即可恢复正常。按“w”键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其次,利用画笔来做标记也十分实用,放映幻灯片时,为了让效果更直观,有时我们需要现场在幻灯片上做些标记,这时能够在打开的演示文稿中单击鼠标右键,然后依次选取“指针选项-绘图”即可,这样就能够调出画笔在幻灯片上写写画画了,用完后,按esc键便可退出。这些小技巧的学习运用,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了多媒体的使用效率。

2.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午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阳泉市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网有一个跟教材配套的资源,个性是里面的生字指导,从读音、字义、组词到范写,一笔一划,边读边写,采用楷体软笔式示范,笔画的粗细、提顿展示得清清楚楚,苍劲有力,比起老师黑板上用粉笔的单线条示范更能体现汉字的优美,学生也十分喜欢。本学期午练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带领学生边看边讲解,然后再临摹,视听结合,使写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3。借助多媒体展示,强化朗读感悟。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换词。透过与“长”“伸”“钻”“探”“抽”“挤”等词的比较,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出“冒”字用得好,好在它不仅仅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还写出了荷花旺盛的生命力,拟人手法的运用还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多媒体里出现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正在盛开的,将要盛开的,含苞欲放的,在碧绿的荷叶衬托下,随风摇摆,生机勃勃,学生也像叶老一样被陶醉了。透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转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4。探索多媒体技术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课程标准十分关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态势,在教学推荐的第一条就指出,要“用心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本学期,我尝试了多媒体与口语交际、习作的有效结合。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完美。口语交际要求学生选取家乡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并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等为后面的交流做准备。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

透过了解学情,我发现孩子们大多去过狮脑山、翠枫山、桃林沟,而且拍有照片。于是,我将学生按三个地方分成三大组,再在组内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收集图片,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准备导游词。我也准备了自己桃林沟之行的有代表性的一些照片,按照沿途景物、秀丽桃源、湖边美景、欢乐游戏四大块儿排列,意在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观察。

上课时,孩子们分组汇集图片、资料,练习介绍,然后选出代表大组汇报,杨钰洁、张泽轩、梁子钰、王家敏等几个孩子带来的电子图片为展示和交流带给了方便,也唤起了孩子们游览时的兴奋与激动,他们纷纷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打破了以往口语交际的沉闷气氛。

习作课上,我按照事先准备,重点辅导了《秀丽的桃林沟》。先让学生介绍桃林沟的地理位置及总体映象,然后引导他们说说路上看到的景物,自己的情绪、感觉,“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迫不及待”等词语恰当地提示了学生的表达。在引导观察桃花时,我利用图片的放大缩小功能,展示了远看桃园一片粉红,桃花形态万千,有的是花骨朵,有的刚开了一半,有的则完全展开;近看桃花,白的、淡粉的、有深有浅的花瓣,嫩黄色的丝丝花蕊,包括浓艳欲滴的花粉都看得清清楚楚,孩子们从没观察得这么细致过,从没像这样感受过花儿的秀丽,教室里赞叹声不断。我启发学生想想桃花的不同姿态像什么,并学习《荷花》一课展开联想,孩子们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描述的桃花活灵活现,拟人、比喻手法很自然地运用其中,多媒体的运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细致地展现了景物的特点,让以往没法辅导的写景类文章的习作教学现出生机和活力。观察湖边美景时,我透过幻灯片自动放映带领学生游览,以湖为中心,湖边的垂柳、石头、凉亭,湖上的小桥一一展此刻学生眼前,放映顺序暗示了观察顺序、写作顺序。多媒体技术与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有效整合,打破了课堂上单调、枯燥、空洞的观察顺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课堂焕发出活力和生机

,让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更搞笑味。

5。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我不仅仅自己利用博客随时记录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还鼓励学生将日记佳作上传博客,指导学生展开学习交流。在习作讲评时,打开博客,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其他同学一齐朗读欣赏,增强了展示的直观性。对于学困生,他们还能够回家后登陆班级博客深入学习借鉴,解决了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优化了语文教学。我还将此收获写成材料《博客,让教育更给力》参加了矿区优秀教育博客的评选,与众多博友分享。

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读时,我按校园安排,带领学生隔周诵读《弟子规》和古诗词,让经典文化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世界。第八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学完课文后,我们举行了讲神话故事比赛,冯嘉琦、杨钰洁、李源等同学态度用心,获得优秀奖。词语积累比赛更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五、寻找不足之处,努力做到更好。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之余,我喜欢坐下来静静的思考,思考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学生的成长问题,品位着工作中的苦与乐,用自己笨拙的笔法抒写下每一天的感受,用心去体验生活与工作,感悟着其中的快乐。每一学期的结束,其实也就是新一学期的起点,怎样才能更有艺术的去教育学生,去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继续努力,不为别的,只为孩子们的那双清澈的眼睛,只为自己的那跳动的心。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范文(四):本学年度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默默的耕耘在这片“圣”地上,现结合自己一个学期来的思想品德、工作业绩等状况做以下汇报。

一、思想品德方面:我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水平。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我的学生。忠诚与党的教育事业,严格遵守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心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校园负责,对领导负责。虚心向校园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学工作:全面贯彻有效教学思想方针,强实推进落实有效教学,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计划和教学资料,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负荷由小到大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在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嬉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有效的完成一节课的资料训练。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挖掘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使他们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审视自己,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群众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教科研与教学业绩:我注意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取,用心撰写论文,努力提升自己,在苏州大学认真进修体育硕士课程,并撰写硕士毕业论文,在扬中市的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荣获一等奖。

四、校园工作: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求实干,讲方法,提效率,多总结,善于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组织每一天的课间操,精心计划、筹备每次的大小型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强化了师生们的团结拼搏意识。

五、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学、校园工作中,有时自己的教学方法、工作方法还不是很成熟,教学工作经验积累匮乏。所以今后更要用心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指导和教训,及时总结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不断的再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不断去历练自己,用心地配合校园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校园的完美明天而努力。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五):伴着几分辛苦,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又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学期来,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讲评作业,用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中考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一学期来,我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我所带三个班的学生顺利完成化学课的学习任务,并顺利参加中考。下面就本人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做好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下辅导工作。

今年我所任学科是新课程教材,为了备好每一节课,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重难点,精心设计教法,布置教学环节,设置巩固练习及作业,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使每节课既把握教材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生学得简单有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少而精的家庭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和他们交谈,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处境,想法,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帮他们尽快走出困境。

二,做好启蒙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创造潜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根据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努力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情景,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搞笑的事例,如地窖中的杀手"二氧化碳";用石灰浆抹得墙为什么先"出汗"后变硬变白衣箱里的樟脑跑到哪里去了透过对这些生活问题的解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他们就能主动,用心地学习这门课。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根据教学资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引入法,如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渡,为学生理解新知识作好铺垫。同时,讲课时,力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听得明白,学得简单。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理解和理解,经常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怎样配平较难的化学方程式,如何解答探究题。测验时我尽量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必须能学好化学。

三,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化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学他们具备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化学科学知识,具有必须的科学素养,同时使状况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发展带给个性化的指导。在化学教学工作中,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施新课程标准,就务必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赞可夫同志就曾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放弃一个学困生,对一个教师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家长来说,却意味着失去了全部期望。由于先天条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同,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个性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热爱学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也是教师工作动力的源泉。教师只有尊重,关心,理解和宽容他们,方能化解学困生们那颗偏执,自卑的心。师爱不仅仅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也是人格健康发展的条件。罗素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情感需要靠情感去陶冶,爱心需要靠爱心来熏陶。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到他们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体验,他们会把这种用心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他人的信任,尊敬和热爱上。教师要用对自己学科的爱,对学生的爱,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学习的爱。

高强度的情感体验,他能使一个失望者重新看到自己身上的潜在的能量。马斯洛说过:"用心的体验能够改变一个人对他周围世界看法,它能够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1,帮忙学生认清自己的潜能,采用用心的自我暗示,创造成功的预感。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反复的失败,看不到自己的潜能,一味的贬损自己。能够利用用心的暗示,改变学生对自我的错误认识。

2,把强化提高学生优势潜能的有关资料作为突破口。任何人都有其闪光点,有些可能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劳动认真,体育有特长,或有其它特长,要充分利用其潜能或特长,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优势,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获得心理平衡,激发出学习的自信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