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改进

课堂教学改进

时间:2023-06-07 09:10: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改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改进

第1篇

关键词:Photoshop;兴趣;自主学习;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95-02

Photoshop是目前市面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如电视剧、电影的宣传海报,各式产品包装、书籍封面等,这些具有丰富图像的平面印刷品,基本上都需要PS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

我校使用的教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PS的教学内容仅有两个课时。在总课时有余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有关参考书籍,有针对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进而进行适当的增加和改进,力求教学内容构思新颖、趣味性强。

学生一开始接触Photoshop都充满了好奇,跃跃欲试。但是,随着课程不断的加深,所学课程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理论讲解加简单实例演示的方法,学生只掌握少数几个实例,没有真正理解工具的作用,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不会活学活用。[1]

面对这些现象,为提高教学效益,笔者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旨在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并学以致用。

1.有效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1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就显得极为重要。Photoshop第一堂课十分重要,它能够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2]让学生与Photoshop从陌生-相知-相识-相交-熟悉,最后成为好朋友,真正地从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当中。

可在第一堂课为学生展示多幅PS效果图,如知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宣传海报,海报上爸爸与孩子头部图像对调,逼真自然、生动有趣;再如"XXX遇上西雅图",将班上某位学生的照片切割到一张西雅图的风景照中,像是该生身临其境般地畅游西雅图。还有把学生在运动会上拍的运动员的模糊照片变清晰了等。通过以上展示,让学生领略PS的魅力,产生热爱,进而愉快地学习。

1.2 游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Photoshop图像制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分层设计",这里的"层"指的就是"图层"。在讲解图层概念时,因图层的概念较为抽象,为让学生明白PS的设计理念,我运用了"娃娃穿衣"的游戏,将15件不同的物品分别放在15个图层中,如图1,学生想要把某件衣服穿到娃娃身上,必须先选择该衣服所在的图层,才能移动相应图像。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对图层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进行作品制作时,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密切联系学生本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结合时间来设计,如节日、实事等。圣诞节时,可设计表达圣诞祝福的作品(图2)等,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还可以选择学生的实际案例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PS的积极性,以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需求。校园里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如学生会纳新、社团、校运会、科技节、军训等,均可作为学生创作作品的实例素材。例如每年元旦,我校都会举办"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让学生们用已学的知识设计班级合唱海报,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自的风格,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让学生体会到图像处理技术就在自己身边。

1.4 以赛促进,增强学生的源动力。每年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其中一项便是"电脑绘画"。学生可以使用美术课上画的黑白画、素描等,扫描上传电脑后,用PS软件上色,并使用滤镜、加深减淡等工具进行处理,使图像更加生动立体。或者利用钢笔等工具,绘制简单漫画。我校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在市、区获奖。通过比赛,使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建立自信,克服如PS难、比赛获奖更难的畏难心理。

2.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在PS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着积极的思维活动,他们会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仅停留在机械的模仿层面,没有自己的创意,不利于所学知识的内化、保持和迁移,学完就忘也是很正常的,更说不上学以致用了。[3]

所以教师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应尽量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效益 ;提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从而 省略 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效益谈一下自我体会:

1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打起精神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的处理教材,灵活的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例题:学校有90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这个例题是有关书的问题。我觉得不如换成别的情景,便进行了尝试。改为: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学校买来90个气球,每班30个。可以装饰几个年级?例题情景变化了,学生就来了精神,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了。另外为了更好地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练习题:过新年了,老师一共收到祝福短信160条,我们班有40名学生,平均每人发几条?题目与本班的学生联系着,就能让学生打起精神来,同样能够达到训练的效果。这样的题目学生愿意做。教学中力求设计与自己班级和学生紧密相连的情景,尤为重要。

2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4 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5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

6 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多媒体进入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益。

7 课后分层作业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后续保障

第3篇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如何改进地理课堂教学行为:首先,我们要知道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组成要素;其次,我们要分析这些组成要素如何影响地理课堂教学,它们目前存在什么问题;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研究的结果,确定改进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计划和具体做法。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认为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活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和课程等形成了“人、人与物”之间的特殊结构。我们就是要分别从学生、课程和教师三方面来研究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一、学生学习方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课堂教学行为是为学生组织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第一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研究学生的学习,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习惯,学习策略与方法,学习评价与测量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学生既了解了学情,同时也找到了对策。通过对学生行为特别是课堂学习行为的研究,明确学生目前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发展方向。

我们针对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问卷。问卷整理结果:学习动力80%来自于家庭和家长的期望,10%自己的理想和目标,5%不服输的性格和勇气,5%没有;学习计划20%有计划但很少执行,40%无计划自习利用效率:30%努力写作业,但效率一般40%一般写一边玩。总的来看自主学习差,不想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必须独具匠心,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改进教学行为,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直观性、新奇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聪明。

二、课程开发方面

地理课程指地理教学内容及其进程,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等。它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最实质的因素。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支持,就没有多彩的教学活动。第二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就是进行课程的开发,老师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地理课程开发,同时做好分类整理工作,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初步着手从新课程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课标与教材这五方面,本着服务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宗旨,筛选与选择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课程资源,优化和设计课程资源。

开发的课程资源大多是对教材的解读、拓展、补充,积累了包括视频、图片、幻灯片、文本四种形式的许多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在课程开发中教师既积累了许多课程资源,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课程资源以外的东西比如查找、处理、整理资源的能力。通过课程开发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另一方面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在地理课程开发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已经开发的课程资源,有的本身的实际价值不够高,有的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不够大。另一方面,对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整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细化,以便于及时更新和快速查阅和高效使用。

三、教师教学方面

地理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中的主导因素,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是学生与课程之间的中介,教师在课堂上时而在前引领,时而在后推动,时而陪伴左右。第三阶段探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前面分析学生课堂学习和进行地理课程开发俩个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实践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主要从教师的角色定位转换,知识结构优化,能力结构提升三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对教师教学的改进,既加快了教师成长,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的做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训练教师的基本功,同时不断的总结、改进,最终提高教师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精心准备,积极参与,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和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落实也不太到位,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

首先,进行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讨。各位教师认真学习,积极讨论,集思广益,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体现、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书写了总结与感悟,对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但是部分的教师对课标的重视程度和领悟程度还不够,需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第4篇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含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 。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如在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教学中,引进负数后,有理数的加减法就不再是正数与正数或正数与零相加。在正数与负数的相加中,从足球比赛的净胜球入手,使学生首先理解(+1)+(-1)=0和(-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想讨论整数加法的情况,最后由特例归纳出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

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水位的变化就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

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应用正、余弦定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测量问题,如测操场上旗杆的高度等。进而推广到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知识,来测量顶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我主要在读、议、思、等几个方面给以指导。

1、教会学生“读”,这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数学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选择并伴有注意的对数学材料的知觉能力。教会学生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材料的直观判断力,这种判断包括对数学材料的深层次、隐含的内部关系的实质和重点,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课前一定要布置学生要有目的性的预习,阅读课文,找出每节课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生议,如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提出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出他们的观点。真理是愈辩愈明,疑点愈理愈清。对于学生在议论中出现的差错、不足,老师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3、引导学生勤“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题设与结论能否交换位置?问题能否推广?等等。

三、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1、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①的两根如果相等,那么b2=4ac;如果方程①的两根之比为1:2,那么2b2=9ac;引导学生先发现并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方程①的两根之比为m:n,那么mnb2=(m+n)22ac,然后证明这一结论,这种教法,显然比直接出示题目,再演绎证明更创新思维。

2、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探索规律、摆放桌子的问题中,把饭店房间的面积设定,吃饭的人数设定,让学生思考如何摆放桌子能让人都能坐下。又如已知ABC作一直线DE交AB于E,使新作的ADE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样的直线可以作多少条?这种类型的试题是给定结论来反探求结论的条件,而满足的条件并不唯一,这类题常以基础知识为背景巧妙设计而成,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归纳能力。

四、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第5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地理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仍然强调学生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并强调培养有独特地理视角的有责任感的活跃的公民。而关于“过程与方法”则明确提出应侧重地理思维过程的培养,强调要让学生体验必要的地理学习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借助地理图表来学习地理的方法。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新要求,需要我们对地理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地理课堂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由崔允主编的《有效教学》一书是这样论述的:“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在明确了“我们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后,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所以,怎样教得有效的问题,其实就是解决怎样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属性和学习特点,那么,有效的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并想方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决不是局限于教师主导下被动的跟进。所以,我认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具有如下特征:(1)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2)学生懂得如何借助地理图表去获取地理知识,具有良好的使用地图的习惯和地理读图能力。(3)课堂上学生有惊喜的表现,能生成比较多的问题并引起的同学们的思考和思维的碰撞。(4)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三、2011年版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策略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如何体现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面向真实世界,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可持续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学生要获得终身的发展,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来自持续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呢?就要让学生去面对真实世界,即让学生去感受、观察、接触复杂的真实的世界。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知识既包含自然科学知识,又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涵丰富,联系广泛。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密切,同时涉及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着广泛的联系。地理学科完全可能也应该冲破学科的专业界线,从学科领域的特点出发,让学生去面对真实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拓展空间。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翔实、新鲜的材料和信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周围的观察不断产生问题,使他们常学常新,真正感到学海无边,从而产生不断学习的渴求。

面向真实的世界,必然要打破狭隘的专业界线,这有助于学生从多种角度上注意和选择对复杂现实世界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审视世界的视野,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与责任感,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强调体验过程与探究,提倡探究式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地被接受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独特的,非一致的。学生是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必须通过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和各种探究活动去领悟、建构。他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知道从哪里获取这些知识?知道如何建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直至形成创新的能力和本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就在于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并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体验过程与探究创造条件,包括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心向,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要为学生的体验探究活动提供空间和时间,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提供线索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和探究。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也同时体验着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学习的能力。可见,体验过程与探究至关重要。

四、对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改进的几点思考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必须作一些相应的调整,地理课堂教学要重视从日常生活中以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入手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相对独立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掌握技能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作出科学的决策,使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要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对学生实际以及对生产、生活实际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找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点,重新组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地理课堂教学必然要向课外延伸。

笔者认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即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和课后延伸阶段。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是地理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环节,包括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两个方面。

1.教师准备阶段

教师在对学生实际以及对生产、生活实际(特别要关注本区域的生产、生活实际)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挖掘、找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结合点,制定教学目标,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重组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包括课前准备活动、课堂实施中的活动以及课后延伸的活动)。

2.学生准备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预习、查找资料、开展初步的社会调查和实验,做好上课前的学习准备工作。

(二)课堂实施阶段

地理课堂教学,应重点把握下列五个方面: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以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入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心理态势,启动学生探究的心理需求。一节课中要解决的问题往往不止一个,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经常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问题思索,主动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查阅有关图表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必须安排以恰当的时间,让学生处于“愤懑”状态,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否解决问题,而是在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时间长短由学生的实际和问题的深浅灵活确定。

3.启发思维,引导开悟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自然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要获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都需要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思维加工,对问题进行探索。但学生的认识能力还没有达到离开教师自己去探索的水平,需要教师的启发诱导,特别是在关键处需要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开悟。教师的启发引导应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需找准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教学目标的差距,分析学生可能在哪个环节出现障碍,找出清除障碍的关键点,确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及时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学生把握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有效的思维,从而使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

4.建立联系,形成“结构”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概念与概念、规律与规律、方法与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结构。学科结构是理解章节或课时结构的基础,也是明确意义,增强兴趣,探索未知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结构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学中要通过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知识的背景和条件,以及所联系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迁移运用,实践提高

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生具有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灵活地迁移知识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实现学习的价值。

(三)课后延伸阶段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与时俱进;老师主动、学生被动 少讲、多练;师生互动;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该是老师毕生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的高效课堂呢?我觉得,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就是高效率。下面就如何建构高效课堂展开讨论。

一、现行课堂仍然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

老师怎么讲,学生跟着怎么做的问题,谈了几十年还没有得到解决。我想有如下几大原因:

第一,是我们老师的认识存在误区。我们的老师总是认为。让学生互动学习太占时间了,不如自己讲、自己说传递的知识信息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培养好学生,必须系统规划,整体推进。

第二,是学校评价老师的方法仍然是看成绩,使得很多老师惧怕做尝试。大多数学校每统测一次,学校就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老师的教学业绩。大部分的领导和老师最看重的就是学生的成绩。想要启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这个系统工程,老师必将面临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变革必然会产生负效应,如果学校能够帮助老师去承担这种负效应,鼓励老师做积极的尝试,老师必将愿意去实践,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勇于去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有许多好的新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尽管受到地域教育现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大刀阔斧地改革课堂教学,但可以在小的环节上去实践。

1.在课堂上,老师应少讲、精讲,给学生多一点练习的时间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学习方法的差异性决定了收获的差异性。老师讲课时,我们仔细地听一遍,布置的作业我们仔细地做一遍,回去再认真地复习一遍。那么,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就不容易忘记了,因为我们已经巩固了几遍了。们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操练。同一个内容,老师要讲很多遍,学生才可能记牢。老师只讲一遍,若让学生多演练,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老师所教内容,这种做法的效率更高。

2.找准方法,让学生知道一题多练的重要性

我的学生反映:上课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停就忘,一做就错。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实践一题多练的学习方法,并辅以及时的交流和科学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坚持后,都认为一题多练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主动、自觉地实践。由于遗忘规律的作用,知识总是不断地被遗忘,学习的过程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学生实践的一题多练的学习方法,就是在和遗忘作斗争。

学生实践一题多练的这一情况,帮助学生把感觉听会了的知识、题目进一步消化总结,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也是真正接受了知识,这的确作用重大,但仅仅于此就可以了吗?我觉得还不行,还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使用这种方法,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复习。

3.老师应把自己看着是一个跟学生一样求知的人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学生想象丰富活跃起来,自己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还能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使传递的信息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促进师生双方的和谐统一。

课堂提问是师生在双向信息交流中,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的一种教学方式。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们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备课时,要设计问题。切忌出现以下的一些情况:一是问题表面化,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二是提问习惯化,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三是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四是提问没有新意,每节课的问题都是:这道题的结果是多少,?这道题的正确做法是怎么样的……

4.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情绪高涨、思想活跃、学习主动。但有些教师提问学生是,不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冷言冷语,甚至挖苦嘲讽,使课堂气氛紧张。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甚至是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第7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们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不断优化课堂结构,追求高效课堂格局,已经取得不俗成绩,但不容否认的是,课堂教学中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低效和无效的问题。因此,要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要从每一堂课入手,精心组织,更新课堂管理,更新课堂结构,教师与学生合作,转变教育观念。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把心也带下来,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做了一些尝试,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见解。

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在探索实验中发现学习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位真正的教师不是在于直接教给学生真理,而是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例如:在光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重点和难点,按以往教材的授课方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几条规律掌握清晰,牢记并能知道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种“照方抓药”的实验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新的教材的编写注意到学习过程的融合互动,不是直接呈现所有的结论,结论以空白的形式留给学生完成,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自己探究照相机、投影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学生学会物理并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做会的,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构建新的知识,这比教师硬塞给他们强百倍、强千倍。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每一点的获得学生都伴随着成功的体验,所学的知识是深刻的,他可能会记一辈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时获得了一种可贵的能力,整节课学生都积极观察、思考实验,学的主动,效果明显。记得曾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上课讲的话我有的忘记了,但是,您做的实验我都学会了,我们自己做的实验我都掌握了。”这种效果是验证性实验无法比拟的。学生当一切所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最后剩下的是方法和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教师的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研究者,真正尝到了当老师的乐趣。

探究性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如在光学中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充分利用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太阳光,使学生从室内走到室外,在阳光下寻找答案,自己去探究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尽管走的不算太远,感觉已经是一个进步,学生不但从中发现知识,还能从中发现方法,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体验,是教师任何的语言讲解都无法代替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交流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是学生爬山时不经意的一个助手,同时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学会了欣赏别人,发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能,勇于创新。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猜想能力的方法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我在授课时,对有可能出现的结论,总是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再用试验或理论推导,如:光是如何传播的,鼓励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再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但又缺乏理性,只有通过成功激励,培养猜想兴趣,于教于乐趣中,才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学生轻松而情绪高昂的心理下进行猜想探究,当猜想与实验结果相吻合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开了长期困惑在他们心中的疑问,领略到科学家们探究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有了成功的愉悦,成功是对学生最大的奖赏和激励,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美丽、成功的一面。请相信: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打气的眼神,足以改变别人的一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猜想情景提供的信息不能抓住主要矛盾,而是漫无边际地异想天开,甚至胡思乱想,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猜想情景时辅以恰如其分地启发诱导,所以运用猜想进行物理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需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走进新的教材,给我许多新的感觉,如教材在每个章节的开头均编排了一段极具文学色彩和美感的导语,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在章节后,物理史的每一个发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给学生另一种体验,从这种体验中学生能吸取学习的动力。感悟新教材,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许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努力进取,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要研究教学,虚心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好的教学设计,学习他们好的实验操作。在具体教学中不虚设一个没有必要设置的情境,不多说一句不必说的话,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而只有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气氛。要讲求效率,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最优的课堂。总之,在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研究的空间,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挖掘,还会有更多的经验被总结出来,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改进物理课堂教学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策略;改进方法;优化过程;提高绩效

数学是提高学生思维层次、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手段,数学学生不但给学生知识,而且有教育、熏陶和鼓舞的功效。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全方位整合教学资源、开放型构建教学空间、调节式运用数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断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把握认知规律,满足成长需求,创新数学教学策略

1. 营造和谐教学情景

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情境,以自身对数学的理解、表达的艺术、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造浓“亲师信道”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如,笔者在教学《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基本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我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讨论和比较,掌握方法,明确算理。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学用数学,合作探究是让学生沟通交流、相互协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主要方法,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生成新的见解,不断提高合作探究的成效,使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探究的过程?笔者在讲解“平均数”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参与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喜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平均数的算法,不断体验、深化理解。

3.注重实施科学评价

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评价在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解题方法、解题结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点滴进步都要适时、适度、适当的给予科学、客观评价,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上进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教师要发挥激励评价的功能效用,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所进步。

二、增强履职能力,营造和谐情境,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1.提高自身履职能力

教师要广泛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报刊杂志,从前沿媒介上学习新型教学方法,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思维空间,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造浓亲师信道的教学情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数学素养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全力打造优质、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智力获得充分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和数学内涵。

2.遵循学生发展规律

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能力素质逐步得到发展,切身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及时掌握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发展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因势利导,灵活施教,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合作中益智、在探究中发展、在成长中创新。

3.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师生在情景交融的学习情境中使知识传授和学生认知的绩效达互最优化,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实现同步发展、同频共振。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要把自身的教学意图、解题思路讲解给学生,及时捕捉、重组各类信息,使“巡视、指导、点拨、精讲”穿行,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三、凸显主体地位,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全部感官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眼看、耳听、口说、身动,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倾听、思考、联想、分析、推理、概括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由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学会理性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去学习新概念、预习新理念、发现新规律,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兴趣特点、情感爱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满足学生成长的愿望。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可能性的学习内容安排“摸牌和下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游戏规则公平的重要性,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的认识,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成效。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学生 探究活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一场春雨,正焕发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但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从原有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走出来,对于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感到无所适从, 产生了诸多困惑。数学教师应如何审视教材,怎样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全体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国际数学界普遍认为我国的数学教学“看重基础,强调熟练,要求严谨。”老教材知识系统性很强,而新教材知识点分散,教师面对全新的教材,一时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编排方式,不明确学生掌握知识的适度标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越位、不到位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师以旧教材的考核标准作为参照目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入了大量的课后练习,使学生不堪重负,教学效果也不理想。例如,新课标四年级“折线统计图”与老教材“折线统计图”的编写意图截然不同。新课标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有初步识图能力,通过五、六年级的继续学习掌握、运用折线统计图。如果让四年级的学生完成原来六年级学生的任务,势必与教材的编者背道而驰了。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要确定探究目标的有效性,展开高效探究实验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设计是:直接抛出探究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当个别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去验证。这种设计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先接受了结论,再去被动验证。这样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不能称之为探究活动。

探究目标的制定,应该以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的困惑点为基础,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尝试发现法、探究法,运用变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热情。有时让学生阅读教材,有时应让学生观察,有时让学生探讨,有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等,让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避免非数学因素的干扰,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增强其体验的过程。

三、开放教学环境,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但数学课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书本,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开放教室,把学生亲历的生活体验引入课堂之中。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把时间还给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我在读现代教学论时,认为其中提出的: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因此,在我国有一些学校要求教师讲课时每节课最多讲15分钟,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教学的效果相当好。“自由选择”的时间要认真组织学生议论、讨论、争论、操作等多项交流活动,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思考,也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反思总结。而教师只需要在教材的“深”与“浅”之间做好“搭桥”“铺路”“垫坡”工作。我们还可以尝试这样的教学,每节课结束前再给学生5-10分钟,让学生自由分配,学生可以互相探讨,也可以尝试做题,可以和老师交流……教师对学生不要限制太多,要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环境,让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其实这短短的几分钟,虽看起来有点乱,但其实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只要持之以恒,我们相信学生不但能够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五、加强名词术语、运算顺序训练,强化教学探究活动

1.使学生掌握有关的术语。比如:和、差、积、商、加上、减去、乘、乘以、除、除以,比……多、比……少、几倍等术语的意义。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对比,使学生弄清他们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1)教学6+7=13时,让学生通过读题弄清并理解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13,13是两数相加的结果。(2)使学生理解乘以、乘、相乘、几个几、几的几倍等术语的意义。如:算式75×4的文字叙述:75乘以4;4乘75;75同4相乘;4个75;75的4倍。(3)除以、除、几被几除、几去除几。如算式:12÷4;4除12;12被4除;4去除12。

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弄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避免相互之间的混淆,加深对运算术语的理解,正确运用数学语言。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例如:对算式95+8×9÷3,要求学生说出一、二步计算的算式。例如:5+3=?可以读作:5加3等于多少?一个加数是5,另一个加数是3,和是多少?5与3的和是多少?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等等。又如:81÷9=?这个算式可分别叙述为:被除数是81,除数是9,商是多少?81除以9得多少?9除81得多少?把81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81里面有几个9?81是9的几倍?等等。学生各有了以上几方面的基础,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3.训练学生在读题的基础上,归纳文字题的叙述形式。例如,(1)以名称叙述:被乘数是56,乘数是9,积是多少?乘数是9,被乘数是56,积是多少?一个因数是56,另一个因数是9,积是多少?(2)以意义叙述:9个56连加,结果是多少?9个56的和是多少?56的9倍是多少?56扩大9倍,结果是多少?(3)以运算关系叙述:56乘以9,积是多少?9乘56,积是多少?用9去乘56,结果是多少?56和9相乘,积是多少?……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1 引言

大学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好坏,事关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总体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理论界对课堂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雷学文[1]研究了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特性,对影响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对策。柴志贤、邱风[2]以杭州部分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为研究样本,较系统地分析了高校本科教学中若干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的教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责任心以及科研水平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教师的性别、教学班级的大小等对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孙芳丽[3]通过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因素及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课堂教学情况调查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设计“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对A大学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对策建议。

2 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构建与调查问卷设计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相应地,本文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教师素质——责任感、个性特点、阅历、职称、仪表、沟通(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授课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情况、课堂氛围

学生素质——学习态度、接受能力、课堂配合度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室条件

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评估、考试、教学监督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本文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意见法设计了并修改完善了“影响大学课堂教学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由32个问题组成,涵盖课堂教学调查指标体系所涉及的5个一级指标及20个二级指标。

3 课堂调查的实施与结果分析

3.1 课堂调查的实施。

以A大学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工学院、机械学院、建工学院的大二、大三和大四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66份,回收率达91.5%;有效问卷3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信度检验。采用折半信度法进行信度检验,将统计出来的问卷按奇偶项分成A、B两组,每组180份问卷,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汇总综合表,用SPSS17.0软件对A、B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最低的相关度为88.88%,最高的为98.1%,信度较高。

效度检验,运用专家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请从事教学实践与研究的资深老师和研究人员对问卷内容的合理性、调查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科学性做出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正,保证了调查的效度。

3.2 调查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尚可,其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只占10%,基本满意的占55%;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相对重要性的看法,有51.7%的学生认为课后自学比课堂教学更重要,仅有13.3%的人认为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在涉及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师工作态度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尤为突出的是教学过程、师资力量和教学态度(作为备选影响因素,分别有64.4%、65.6%和71.1%的学生选择)等教师因素。

学生对任课教师素质的满意度并不高(选择“较好”的占47.2%,而选择“好”的仅占10.0%)。调查的结果显示,教师的责任感、个性特征、阅历和职称是学生最为看重的教师素质,总体上看,学生认为高校教师责任感不强、教师缺乏个性特征。学生逃课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应学生对课堂的教学过程的满意状况。调查中,有56.7%的学生“经常”或“有时”逃课,逃课的主要原因是课堂比较沉闷以及课堂收获不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认可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对学习是有利的,但师生间的交流却并不频繁;师生间缺乏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主动性,仅有7.2%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教学设施及教室条件调查中,48.9%的学生认为教学条件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88.9%的学生表示教师条件需要改善。

在教学管理方面,半数学生认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同样重要,有43.3%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不能满足需要;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考评并没有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

第11篇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从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课堂教学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育者、影响者、变革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者,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知识,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更有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化。站在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来看待、评价、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把自己“教”的工作从科学研究的认识高度开展理性思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才能在讲、画、演、做的过程中灵活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达成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要加强硬件基础建设。由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室实施建设,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的:

1.综合多媒体电教室。主要设备有: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多媒体电教室一般用于教师以演示、讲授为主的教学课,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多媒体CAI网络教室。这种教学环境建有几十个学生计算机工作站,并配有耳机等。网络教室功能强大,主要功能有广播教学、演示教学、分组教学、在线讨论等。这种教室可进行语音教学、协作教学、学生个别化教学。

3.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备课室、校园网等综合型电教设备。其功能强大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

4.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有线电视信号网、录像机、VCD、计算机等设备,主要适应教学中播放音像资料。

其次,要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当前学校的硬件建设设施建设基本上已达到要求,具备了一定的硬件环境,但要切实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要自主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将课件应用到教学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当前学校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从选择课程、确定开发对象开始,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制作设计脚本的基础上收集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课件制作完成后,要经过多次的调试、试用,不断地修改、完善,最后趋于成熟。这一步是确保整个课件的质量最后一关,应值得注意。制作完善后的课件,鼓励教师在校园网或Internet上,这样既可丰富网上的教育资源,又可形成新的网络化教学数据库,使优秀的、有限的教育资源被更多的学习者所使用。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多媒体课件开发小组,由专家、教授、一线教师、计算机教师和专职电教工作人员组成。对于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可由这个小组共同协作完成,从而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三、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技术和方法的掌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站在新世纪开端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内涵,也才能在受教育者(学生)身上塑造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思维方法与行为方式。“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今日的教育技术很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热衷于探索我国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因而对教师的培训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不但要提高其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还要使他们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师的培训可采取按不同的要求分层次的方式进行。

首先要对学校领导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培训。学校领导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水平及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其次专职电教工作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要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熟练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等知识,还要能承担对其他教师的使用培训工作。其他教师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学校定期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或专题培训,通过学习使他们基本掌握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知识。

这样学校通过培养和训练,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四、新型学习模式的建构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以建构和探索新型的学习模式为核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景”、“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要素的充分体现。

第12篇

关键字:小学语文;板书设计;改进策略

板书设计,既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借由粉笔黑板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文字艺术美的形式。所以板书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十分考验一个教师的基本功。良好的板书的展示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好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板书的使用和排版,不能随意乱写,忽视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以下几点是我对如何具体提高板书的设计水平提出的几点建议和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板书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的流行和发展,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教师也慢慢懂得利用鲜活有趣的多媒体课件给大家讲课。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显露的不足之处也愈发明显。尤其是多数教师在书写上的能力渐渐退化。陈旧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翻新,但是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板书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工整流程的板书能直接影响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还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将比较基本的板书“硬笔字”的书写水平提上去。

二、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要遵循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突出板书设计的针对性

(1)目标性原则。板书设计一定要切合教学的主题,具体表述上要能体现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要求要将内容系统、条理、简练的表_出来;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就不要画蛇添足,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准确性原则。板书设计要准确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习惯,精炼、准确表现出教学内容。

(3)凝练性原则。板书设计的篇幅不要过长,教师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要学会提炼文章内容的精华部分。因为板书受到授课时间和黑板面积的限制。所以只要要抓住主要内容,准确的表达给学生。

(4)条理性原则。板书设计要根据课文的段落结构和知识结构,有条理的反应教学内容的要点给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词以及它本身所具备的逻辑关系,构成板书的主要提纲。

(5)直观性原则。板书设计的格式、字体的大小、所用粉笔的颜色、文字的布局都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板书所表述的课程内容能否认真学下去。而这些都是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要精心考虑的。

三、根据板书设计的具体要求,突出板书设计的效用性

教师在实际的板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紧扣下面几个要求,将板书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极致。

(1)创新性。教师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并且对该课文的板书设计有了基础的设计以后,借鉴参考他人的板书如何来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出和符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新型板书设计。

(2)美观性。小学时期的教师在板书时要切记勿使用龙飞凤舞的文字,因为学生还处在字词积累的基本阶段,过度艺术化的字迹会干扰学生在汉字的认知,可能会对他们以后学习汉字或者写作上造成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板书出来的字体要整齐美观,笔画、笔顺、间架结构都要规范,最好是使用标准的正楷字。

(3)准确性。板书的词,点,线,画,其各自安排的位置和形式,教师都要经过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板书的内容要有条不紊,清晰明了,万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的书写。

(4)实效性。板书设计时的色彩和图形要尽量简洁明了,尤其是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板书的内容更要能一目了然。

四、板书设计的策略,实现板书设计的操作性

(1)画龙点睛式。板书设计要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如:课文《秋天的图画》,我们可以从秋天的图画入手,将秋天的景物的特点表述给学生,将课程内容分点有条理的列出,提出问题秋天的图画在作者的笔下是怎么样的?在学生在进行简答时,教师将秋天的图画的特点一条一条板书上去,这样的紧扣文章中心,同时也鼓励了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在板书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文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线条连接式。在板书设计过程中,借助于线条的连接作用,确切地表达词语的意义,节省了板书的空间和时间,而且让学生能快速的通过板书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在促进课堂的教学效率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课文脉络式。板书设计要能基本表达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和关键要都能在板书上一目了然,教师要在板书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紧扣作者的思路和逻辑。如《坐井观天》课文的板书设计,先分条概述故事的结构和内容,在保证学生基本了解了课程的内容以后,再分条进行概述。当小青蛙遇到不同的动物和他描述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时,我让同学们思考青蛙的态度和回答,并给出自己的回答。

(4)简笔画图示式。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的思维特性来进行板书设计。小学生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客观规律,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可以运用简笔画手段丰富板书的设计。

如在《观潮》的板书设计时,我会在黑板上将不同的浪潮“一线潮”“潮头”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同学们理解钱塘江浪潮的恢弘。这样能锻炼学生们在语文阅读上的想象力,帮助他们了解课程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要遵循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突出板书设计的针对性。然后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再创造。小学语文板书一定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它的巨大的作用和潜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