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物联网学习计划

物联网学习计划

时间:2023-06-07 09:1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联网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物联网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临床技能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决定临床医学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重要步骤[1]。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人们学习方式,也为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用当代教学理念做指导,遵循教学规律,与其它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W方式。它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团队协作学习、情绪与环境诸因素对教学的重要作用,采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构建丰富学习环境和教学平台,多渠道、多因素、多资源支撑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进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各种具有感知、计算和执行能力的信息传感和处理设备,通过各种网络实时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区域性乃至全球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尤其各种高智能的穿戴设备发展,实时无创采集人体生命活动数据,为临床技能教学的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学素材。智能手机已经广泛进入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其计算还是存储能力,以及网络连接技术都已相当成熟,完全能够胜任互联网+和物联网教学与学习的需要。利用智能手机的优势,实现教学平台与各种智能设备的有效连接,成为当今移动互联网学习的发展趋势。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更迭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临床技能训练教学平台,是当前临床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移动互联网+ 和物联网时代的教学优点[2]

1.1利用移动互联网+ 和物联网开展教学具有便捷性、个体性、交互丰富和情境相关性等优点。时间与地点灵活、可控。学生学习便利,随时可利用携带的手机或设备进行学习。学生可享受国内名校乃至全球的优势教学资源,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成为无围墙大学的一员。学生可根据临床技能教学的目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化整为零,自主开展学习,完成教学内容,实现终极教学目标。

1.2教师和学生可从受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室和实验室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和学习场所,教师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无论是教,还是学,在移动互联网+和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时代都将收获颇丰。新型无围墙、无国界,全球共享优势教学资源,必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亦不再完全依赖课堂,可以从时间与地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师或学校以及网络资源,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临床技能的新知识和新进展亦将进入秒传播的时代。

1.3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自身状况,结合人生的长远规划和医学专业发展的趋势,主动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生依据量身定做的学习计划,根据现阶段自身情况,主动性实施学习。由此,学生的学习实现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亦可训练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培养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及其自觉性。

1.4 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锻炼和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是医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现代社会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超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不但能从蛛丝马迹中获取一手的临床资料,还能减少医患矛盾,成就和谐医疗。移动互联或者物联网的时代,不再局限于熟人和面对面的交流。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同世界各地的相关人群进行交流。学生通过沟通与交流的训练、团队合作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为未来临床医学储备必需的知识。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临床技能教学平台[1] [3]

互联网+和物联网是基于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与处理而衍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源自以微机为终端的网络多媒体教学。但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教学互联不是传统网络互联的延伸,它是基于云平台进行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而架构的新型教学系统。以移动性、实时交互性和便利性为前提,实现多形式、多种终端互联,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共享,学习过程简洁高效,学习过程的数据及时呈现,便于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将技能中心现有的虚拟和模拟的教学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进行互联,形成临床技能教学的基本平台,同时着眼未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构建新型教学平台,打造满足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要加强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满足多终端、多用户访问的需要。

2.1现有临床技能的教学模型和设备多采用互动遥控,虽能实现传统教学手段与网络设备的互联,但此类设备交互简单、信息采集和传输有限、难于可视化呈现,更未考虑形成性评价所需的实时学生学习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利用现代无线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交互技术、云平台技术和终端设备互联,构建新型临床技能教学平台。使临床技能教学课堂智能化,智能采集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并进行有效性分析,促进教学的反思。通过对课堂内外学生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学习的及时反馈,便于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发现和寻找自身不足并及时改正,也为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分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素材。要做好临床技能训练过程的视频反馈,有利于学生批判性的学习。简言之,未来的平台既可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实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便于分析教学规律与教学对象的关系,为教学反思、教学改革和教学决策提供原始的科学数据。

2.2要充分挖掘穿戴设备的优势,实时无创采集人体数据,将这些人体功能活动动态变化的真实数据应用到临床技能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让学生真实感受人体功能活动与机体的调节过程与规律及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选择合理的药物干预或其它处理方式。

2.3视频与数字教学资源应满足现代互联网学习的要求,短小精悍,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每次突出讲授1-2个知识点。让学生看视频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训练和评判。现代社会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整块时间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只有碎片化的时间,故课件、素材的播放的时间应控制在5-10分钟。复杂难懂的问题可采用连续分集的方式,分哟沃鸬憬步狻2荒芙原有课程录像按时间长短进行剪裁成多段视频,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拍摄视频。可以采用教师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景教学,辅以三维的知识讲解和演示画面。素材与临床案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提炼、编排,整个实景保持贴近生活,增加知识性、趣味性与可视性。要充分挖掘云服务、富媒体数字出版和移动网络学习的前沿技术,打造适应多终端,富含图片、音频、视频、3D动画的立体化教材。

3.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行临床技能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3.1 教与学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作为事件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在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进行临床技能教学时,教师和学生首先要进行角色定位,不再拘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身份,要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主动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无能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一切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教与学,要努力探索教学过程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积极寻求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要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规划师和引导员,以及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问题的协作者。帮助学生分析临床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好临床技能教学的学习规划,并制定详尽的分步骤实施方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与进展,适时给予合理化的建议或帮助。应激励学生探索、尝试不同学习方式,寻找有效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个别或者小组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根据培养目标量身定做自己的学习规划;主动利用碎片化或完整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应增强自我约束,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应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多方位、多途径去理解和寻求答案;多与同学开展讨论,在思维火花的撞击中,加深知识的理解。

3.2 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开展临床技能教学模式与方法[3]。要把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以及基于问题的学习、团队学习和案例学习等教学方式,与互联网+和物联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各自在临床技能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学习的便利性、自主性和交互性。要充分各种穿戴设备,无创性采集数据,建设云课堂。根据云平台实时反馈的数据,做好教学的改进工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与学同等重要,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更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个性化学习[3]。

总之,伴随着信息技术进入移动互联+ 和物联网时代,各种穿戴设备的无创信息采集的丰富,必将在为临床技能教学提供丰富素材的同时,推动现代临床技能教学改革,提高临床技能教学效果。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临床技能教学服务,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蒲丹,韩英,周舟等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与探讨[J] 四川医学,2015,36(2):146-149

第2篇

摘 要:怎样运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高校移动学习研究的重点。文章结合当前国内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的情况和移动学习特点,分析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案;高校要建立移动学习平台,提供移动学习方面的帮助,并加快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速度;同时,软件开发者要加快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加快移动学习设备的研发步伐。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教学;网络学习;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21-02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移动学习越来越普及,大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怎样运用移动设备辅助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高校移动学习研究的重点。文章结合当前国内移动学习平台建设的情况和移动学习特点,分析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移动学习的内涵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最早开始研究移动学习。对于移动学习的定义,教育专家有不同的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一是将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二是将移动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扩展,三是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移动学习的移动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与学习方式。

二、移动学习的特点

一是移动性。学习场所、工具都是可移动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自由选择学习场所,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二是自主性。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自主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移动学习,并与教师和同学交流。三是无线性。移动学习设备拥有无线传输功能,学习者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学习资料的传送,这样在学习者想学习的时候就能得到想要的学习资料。四是交互性。移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交互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协作学习。五是及时性。移动学习设备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六是灵活性。移动学习资源存储在互联网上,这样不仅方便学习资源的及时更新,还方便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移动学习。

三、移动学习的优势

一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可以利用移动学习设备来进行独立学习,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学习,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二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人们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都会有一探究竟的想法,大学生也希望使用新技术来学习。使用移动设备辅助高校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和无聊。通过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共同学习,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合作能力、解题能力。

四、高校移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对移动学习知之甚少。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每天或多或少地都在进行移动学习,但很多学生对什么是移动学习、怎样高效地进行移动学习不太了解,他们只是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工具。如果学生搞不清楚移动学习的定义、对移动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就不能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导致学习效率较低。二是移动学习效率不高。调查发现,多数高校大学生还在使用传统的学习模式,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学习的时间较少。很多高校大学生对移动学习还处在无意识的状态,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散漫,自控能力较弱,不能严格控制自己,导致学习效率低。三是移动学习的资源较少,且大学生缺乏搜索技巧。学习者在查找资料时,会出现找不到资料或者找到的资料与自己要的关系不大等情况,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四是没有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计划。移动学习主要是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如果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学习者在进行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就比较盲目,甚至难以抵挡移动学习设备中其他功能的诱惑(例如游戏),导致学习效率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计划,来管理有效的学习时间。五是移动学习时产生的费用较高。随着4G网络的普及,高校大学生都普遍使用4G网络,并且一般会购买流量套餐,但看学习视频时流量消耗非常快,流量超出套餐部分价格较高。从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移动学习网络流量支出来看,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免费使用流量。

五、高校移动学习的建议

首先,学习者方面。(1)端正学习态度。虽然移动学习已广泛应用在高校教学中,但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太端正,缺乏自律精神。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自律性十分重要。若大学生没有适合自己的移动学习计划,且在移动学习过程中被很多因素干扰,则移动学习的效率就会降低。因此,要想达到移动学习的预期效果,就必须摆正学习心态,明确学习目的。(2)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案。移动学习是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环境、时间和方法都是学习者自主决定的,如果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学习者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方案,按照方案中的学习计划进行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学校方面。(1)建立移动学习平台。高校可通过微信、短信、手机报等建立移动学习平台,大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料。例如,在高校公共课教学中,高校可实行课程的“可携带”,实行弹性课程,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来完成功课学习,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2)提供移动学习方面的帮助。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移动学习,这就需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高校可以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教师答疑等有针对性的服务,以促进移动学习的有效进行。(3)加快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速度。4G网络给移动学习带来便捷、高速的用户体验,但4G流量消耗速度快,产生的资费高,给大学生Ю匆欢ǖ木济负担,影响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要加快无线网络的覆盖速度。这样,只要有了无线网络,大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上网进行移动学习。

再次,社会方面。(1)软件开发者加快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虽然移动学习已经在高校普遍应用,但是供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线学习,除此之外,还要研究离线学习的学习资源的开发,以便大学生在连接网络时下载学习资源进行离线学习。(2)加快移动学习设备的研发步伐。不同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学习任务,所需的移动设备也会有所不同。现在基本上所有移动学习设备都有连接网络的功能,但有的接收的无线信号较弱或是接收不到信号。因此,在设计移动设备的网络连接功能时,要考虑到信号接收质量问题。

六、结束语

运用移动设备辅助高校教学、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值得高校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移动学习的特点,指出高校大学生移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认为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案;高校要建立移动学习平台,提供移动学习方面的帮助,并加快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速度;同时,软件开发者要加快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加快移动学习设备的研发步伐。

参考文献:

[1]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08).

[2]苗宁.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3).

第3篇

【关键词】地方史 资源 高中 研究性学习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225-01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从以往我国教育研究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均是从学科课程教学方式这一角度来实施研究,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教材的改革,使得研究角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地参与至教学活动中,注重的是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利用地方史资源,就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详细地探讨。

二、利用地方史资源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利用地方史资源来实施研究性学习就是基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围绕地方历史中某一个特定的历史课题,借助于调查研究法,通过图书馆或者互联网等相关方式获得相应的资料,以解决历史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该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有利于操作,所获成效较为显著。就调查资料来看,目前在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式为文献查找,即针对某一个历史问题来实施研究性学习,比如借助于图书馆或者互联网等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对此,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以及学生所在地是否具备所需的这些设施也成为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通过地方史资源的利用来实施研究性学习则可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第二,强化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以使学生进取精神得到激发。借助于地方史资源来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间范围既可为古代历史,同时也可为近代历史,所用内容可以为社会生活,也可为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以及背景等,尽管所学内容的时间较为久远,但由于事件发生或者人物活动等就在当地,因此拉近了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所得结论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基于历史课改新要求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要求,结合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研究资料以及调查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地方史资源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流程主要如下:

第一,准备。该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性课题的明确,教师要尽量多为学生提供关于地方史方面的资源以及各种信息,激发学生借助于地方史资源的利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首先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可从学生实际生活与学科特点出发,打破教材原知识序列,对教材中重新进行构思与整理,并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研究性对象,可将学生兴趣作为导向或者将问题作为导向,以此激发学生研究性兴趣。 其次,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及课题,可基于学生自愿的前提下来分组,让小组成员来共同明确课题以及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同时在学习计划中应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具体职责,其中在明确课题时,应基于价值性、继续性以及可行性等原则来实施。

第二,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研究。该阶段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其学习的重点在于学生史料获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实施过程中,可基于地方史特点以及研究性学习所具特点来实施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注意对调查对象的尊重,围绕主题来实施调查,可将主体换细分为多个小问题,从而达到全面且系统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学生研究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指导,尊重学生自身的自,定期进行抽查学生调查研究活动的记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此外,还应做好资料保管工作,在收集资料时,应将收集地方与时间等注明清楚,做好归类工作,特别是在实地调查中所拍摄的照片以及录音等相关资料。

第三,交流和成果完成。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所收集到资料实施初步归类以及筛选,将一些无效信息或者不科学信息等及时筛除,以此为后续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因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其对于问题看待的角度有所不同,在交流中必然会出现争执,发生矛盾,对此教师此时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调节工作,收集学生不同的意见,取长补短。

第四,沟通和评价总结。在该阶段中,所强调的是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团队合作观念,在沟通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出双向性,让学生自己来介绍成果,通过各种信息以及见解的交流,完善学习成果。在评价总结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内容,即指标全面性、主体多元性、导向激励性、方式多样性以及指向过程性等,在总结评价时,应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价值作为主要参考的指标,分别从思想教育和社会价值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成果。

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来看,对该学习研究可能造成影响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考压力。鉴于这种情况,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首先应该提供一个良好且轻松的环境,基于学校自身的环境、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等,开展具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其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大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意识的培养,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该项活动中来。此外,还应充分挖掘地方各种历史资源,充分发挥地方史资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功能,继而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敏.湖南常德市高中语文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屈光垒.新课改背景下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周口市高中历史教学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1.

[3]邱芳芳.区域人文资源与地方史教学――以吴江市中学地方史教学实践为例[D].苏州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 英语听力教学 自主性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86-020

一、引言

美国外语教学家Wilga M. Riversde 曾经统计过:听、说、读、写语言交际活动带给人类活动中所占的实际分别为:听45%、说30%、读16%、写9%。可见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中职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学生听力基础参差不齐,在听力学习中存在无法掌握听力材料的语速、没有很好掌握词、短语、句子等的问题;学习自主性学习不强,没有学习听力计划,不会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持之以恒的听力训练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听力学习环境,也深刻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英语教学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所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

二、自主学习理论含义

语言学习中的自主性(autonomy)是指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它具备七种基本能力:能够主动、独立地分析自己的学习需要、设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资源、设定学习速度、选择学习方法以及监控和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就英语听力学习而言,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在以下方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主动并独立地分析自己的听力学习需要、设定听力学习目标、确定听力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学习方法以及监控和评价整个听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获得,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此来鼓励和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教育的最新理论基础,其理论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因此,学习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同化、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建构主义师生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在学习环境上建构主义强调对支持性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而,学习环境是一个学习者可以相互协作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CAI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体验式学习,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也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多媒体技术恰恰能给师生提供强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特别是对学生而言,更能把声、光、图等感官因素融为一体,让学生接触、感受大量跟自己学习、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营造熟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实现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和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听力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建构听力课堂自主学习环境

1. 创建真实的语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来自于经验,它必须在一定的情景中亲自实践,反复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的真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建构能促进听力理解的真实交际语境。课堂上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的真实交际活动有助于创建丰富的语言环境,并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目标与社区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对话中去,通过提问或评论对所听内容作出回应,使对话交流继续下去。如通过在线信息、英语教学录像带、原声影视、新闻时事、电视专题节目、在线视频课程等生动形象的立体信息输入,有效地构建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

2. 选择真实、丰富的听力材料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往往陈旧,过时,跟不上形势,而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动态数据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跟上时代形势的发展。网上资料包罗万象,从内容上看有文化、体育、历史、地理、生物、科技、环境、经济、娱乐等;从形式上看有新闻报道、人物访谈、科普节目、英文歌曲、原声电影等;这些材料的内容涵盖了教材所涉及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而且可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业水平,选择相关的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

3.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把学习延伸至课内外

Helgesen .S. Brown 指出:学生在面对一至三个人讲话时会觉得更容易和更轻松。所以开展小组合作聆听是建构自主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三至五人小组,在课内外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例如教师首先把教学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网上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背景知 识等。学生可以通过邮件或QQ聊天室交流。这样可以让能力弱的同学向能力强的同学学习;平时腼腆的同学向善于表达开朗的同学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听懂的内容,学习到的知识,不必担心由于自己犯了错误或表达不够完美而受到大家的嘲笑。

(二)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培养学生听力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参与并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它是引导学习者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路历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了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积极性和自主性,就能以较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我曾经对我校学生做过访谈,访谈结果表明:85%的学生认为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效率。因为网络教程里图、文、声、像并茂,学习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很多实际操练听力、口语的机会,而且轻松自由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增强学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所以学生学习英语会比以前更积极主动。

2. 指导学生掌握多媒体网络学习技术的能力

在听力的自主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能与老师或者同学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实时交流。如上网浏览、复制下载、BBS讨论、使用电子信箱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有利于自主学习。

3. 培养学生掌握获取、采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加工,能根据自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另一方面,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而准确地发现自己需要的内容,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取舍,这离不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如教师可以整理好听力训练和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发到年级的公共邮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下载、阅读;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网址、搜索引擎等,引导学生自己登录互联网搜寻和汇总所需要的信息。

4. 帮助学生制定英语听力学习计划的能力

制定英语听力学习计划是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控手段。下面的表格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一起制定的学习计划,其主要是结合学生当前的听力水平,通过确定学习的目标等实施一系列措施,教师参与,让学生自我评价,阶段性提高、总结听力水平。

听力学习计划

这种学习计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也有助于老师和其他学生参与对其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

现代社会对学习概念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学习,学习已经[本文转自DyLw. 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成为一项终生任务。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项持久、重要的任务。英语听力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改善英语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与喜好灵活安排,不断增强网络自主听力意识,主动培养自己的自主听力能力;教师只要有效介入,加强监控,使教与学相结合,教与学相长,学生自主听力的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卢春艳.多媒体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5):101-102.

[2]樊子牛,王华,何英,等.基于moodle平台辅助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平台来了解世界上的各类信息。但是目前我国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我国必须加强互联网的建设。面对于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局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下就如何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进行相关的探讨。

1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快速地发展起来。人才市场面临着网络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力度。在近几年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成为了提供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他们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网络基础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

2.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计算机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开设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要扎实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力求培养一批批在网络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领军人物。

2.2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在实践中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够用的理论基础知识,重要的是要求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能够解决许多计算机的操作问题。毕业之后主要从事网络测试工程师、安装师、调试师、管理员等。

2.3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培养一批网络新技术、网络新产品等方面的创新型研究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为网络工程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引领网络工程建设不断蓬勃发展。

3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面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缺乏的现状及不断蓬勃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培养策略。

3.1进行前期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因此,高职教育院校在进行教学计划之前必须要对计算机市场做一个前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符合实际,教学计划的实施结果更加高效。学校主要通过调研了解该地区以及其他周边地区的计算机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所具备素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致力于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计算机人才。

3.2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拥有实践、创新以及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对于教学的要求,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是“我说你听,我讲你学”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技术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此作为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及时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为学生普及新的技术知识。同时也可以积极地向行业的权威人员进行请教,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为社会提供全能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3.3改革教材体系

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主要是按照技术学科来进行教材的编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在教材的编写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力求提高教材的适用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直接接触的知识载体,大多数的理论知识都是从教材上获得的。教材的编写模式将会对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程度,以及对该专业的认识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教育部门必须重视教材编写,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教材体系的管理。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断对计算机网络的教材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4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老师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在进行软件使用的介绍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往届学生用软件制作的优秀成品。听着老师结合实例来讲解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3.5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在现有的实训基础条件下,建立集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网络工程技能培训基地。老师根据企业要求进行实际模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的制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尽早的与社会接轨,为将来毕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还要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网络工程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基地,确保毕业生全部参与到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中。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制度,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良好的培训环境,增加学生毕业就业的机会。我国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仍然在不断地变化,高职院校培养符合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职位能力的工作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高职院校的老师任重而道远,老师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亮.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电子测试,2016(23):181-182.

[2]范新刚.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6):144-147.

[3]徐岩.基于“互联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135.

[4]李静.基于岗证赛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70-71.

第6篇

【关键词】智能手机 移动互联 英语教学 创新

计算机技术、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市场逐渐成熟。智能手机利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上网,且速度越来越快。在人人可持有智能手机的今天,随时随地上网已稀松平常。移动互联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使得网络更加轻松地进入到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中。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时代拉开了帷幕,同学们对这一新事物的使用渐渐习惯,利用移动互联网随时查生僻单词意思、背单词、学课文、翻译长句以及相互交流,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正在与现代的移动互联网络相互融合。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英语词汇学习

教会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资源。以谷歌翻译智能手机端应用为例,Google 并非只是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它还是一个资源检索工具、语言学习工具、词典、资源库、百问不厌、无所不知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Google检索教学与研究资源作为信息时代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

无论是使用一个简单还是高级的Google搜索服务,英语教师都应该遵循适当的方法和步骤方能获得准确的搜索结果,这些步骤包括:第1步,确定检索的目标;第2步,确定检索的关键字;第3步,选择适当的检索策略;第4步,评估检索结果的匹配程度(主要考量以下信息:者、机构、浏览对象、时代性、语言正确性和观点的客观性),如果检索的结果与目标需要不一致,再精炼或重新确定搜索关键字和检索策略进行重新搜索;第5步,选择匹配的页面,点击进行浏览;第6步,保存符合需求的资源或信息。

在信息时代,只要善于利于Google搜索,可以快速查询词语的搭配情况和检验英语词语的用法是否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或该语言表达在哪些国家比较流行。

二、使用智能手机营造英语语境

教会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查找英语教学的相关资源,具体方法可以是:1.上传教学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文章、音频和视频等等。鼓励学生课前预览相关知识背景,做到了解大略、心中有数。2.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电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录制简易视频和教学过程,方便教学双方进行反馈和回顾。3.合理利用智能手机app软件,鼓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将其加工和拓展,形成发散性思维结构,建立思维导图保持各个知识点的联系。4.通过手机微信群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背景材料、课程回顾、日常英语交流等等。

三、社交化英语教学方法

何谓社交化英语教学方法?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概念,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社交化英语教学方法是指教学双方通过网络进入一个由共同兴趣和爱好者组成的社交平台,资源共享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教与学的一种方法”。其中教师是社交化平台的经营者和维护者,学生是广泛而直接的参与群体,具体实现方法:1.使用智能手机app应用软件比如微信群,QQ群、新浪群,搭建基础交流平台,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用手机对话交流。2.使用智能手机app应用软件比如扇贝单词、doit.im、mindmanager、等等,可以将想要被单词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由软件自动记录每天的学习单词的行为,并规划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利用相应软件发表心得体会,并以此作为每天的打卡记录,测量学习进度和效果。

许多学生由此发现自己的时间不仅没有荒废反而变得更加有价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监督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尤其是鼓励学生从少到多,从易到难,在坚持的过程中制定合适学生自身的学习计划,让参与的学生们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做到。

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学习英语可以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决定什么时候学什么和怎么学。也就是说,网络学习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非线性自主学习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网络学习虽有很多优点,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电脑前的非线性学习可能没有传统教学的条理性和系统 ,也没有让人忍俊不住的课堂小插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网络上学习,自制力不够,分析、辨别和综合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可能并不适合电脑前的学习。再者,网上的资源鱼龙混杂,难辨真伪,学生要学会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不分优劣地加以使用。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络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功能只做了一个初步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移动互联网络辅助英语学习,还有待广大英语学习者、英语爱好者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同行共同的探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体验;英语

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网络教学平台?顾名思义,网络教育平台就是利用互联网快捷、方便的特点,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实现网络教学的全面教学服务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也可以细分为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对于学习者来说,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的表达和交流。下面将阐述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实现英语教学。

一、如何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体验式教学

现今的学习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理念正是迎合了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实现英语上的教学和交流。有了互联网的基础,网络教学平台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现今,互联网的快捷连接以及其庞大的数据库信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平台中学习方法众多,也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众多的选择,学习者能够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更好地享受到体验式教学的好处。同时,其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让更多的学习者享受其中,体会到知识带给自己的快乐。网络教学平台只是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教学平台,对于乐于学习的人来说,只要合理利用这个教学平台,就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的方案

听、说是英语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别人交流,而听说能力的提高恰好可以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通过互联网,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提供给学生网络教材,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其中的知识。网络教学平台不仅提供学习的资料、教材,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网络教学也可以为其答疑解难。同时,网络还能提供面对面的教学,这样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加透彻。网络上的英语听说材料是相当丰富的。

听说板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教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网络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就分为这两类。学生可结合网络教学课程和自身实际的英语水平,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来更好地吸收其中的知识,通过网络上极其生动的教学环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在其中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以其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及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上能更好地发展。

网络上英语语言的教学资源是贴近生活的,与生活中的事物紧密相关,并没有脱离现实,这样就增强了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学习更轻松。网络教学大量的听说教程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练习,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在短期内提高听说能力。这样一来,学生能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三、利用体验式英语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是那么浓,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完全丧失了兴趣。没有了兴趣,学习英语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对学习英语也就没有了动力。体验式英语教学不仅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学习时间有限,且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并且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死记硬背上,效率极低。这就导致了学生感到英语学习越来越吃力,越来越没有兴趣。在网站上搭建更好的教学体系,能解决学生兴趣缺乏的问题。

网络教学平台下的体验式英语教学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归纳的知识点能够全面展现在平台上,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知识。同时,生动的教学环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四、结语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教学来说,不管是传统意义的教学,还是现在努力建设的网络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受教育者。能更好、更快地实现英语学习上的突破,对于网络教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关注学习者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者都不可缺少。网络教学平台下的体验式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的普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综合英语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74-02

一、引言

教学与评价密切相关,评价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当教学活动用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时,它就是评价手段。当老师根据评价结果评定成绩并调整后续教学,该评价既是形成性评价也是终结性评价[1]。评价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教学方法与过程的变革。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和基础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调查显示,综合英语课教学如果仅按课本展开、评价主要通过期末笔试进行、不结合当前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职业发展进行知识拓展和实践操练的话,则难以真实全面反映学生表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2]。

2012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3](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在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明确了具体标准: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对专业理念与师德提出具体要求;从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对专业知识提出具体要求;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4]。这为师范生培养和师范教育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二、综合英语教学和评价改革

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本课题组于2014至2015年开展了综合英语课教学和评价改革研究,将小学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培养融入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适合小学英语教学情境的语言实践能力。构建评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式灵活的评价模式,全面培养和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践证明,学生的英语交际、教学实践、组织协调、自我发展等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5]。

综合英语课在教学和评价方面进行改革,如下图1所示,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两部分各占50%,形成性评价分数由学生学习档案袋、教师记录和综合评价组成,终结性评价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

1.形成性评价

(1)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

学生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学习作品放在学习档案袋内,展示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计划和反思、作业、测验、课堂活动的文字记录等。学习档案袋既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又便于他们对学习进展进行监控,同时为教师全面了解、评价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教师应指导学生定期对学习档案进行自评和互评。

1)学习计划和反思

学生课后定期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及时了解自身的成绩与不足,针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调整学习行为、探索学习方法,教师在批阅后给学生反馈意见,这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作业

综合英语课强调各项语言技能的综合发展,教师在布置作业和设计课堂活动时要注意它们的有机结合,除了教材内容,教师依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大纲选取体现生活、紧跟时代的音像书籍或互联网资源作为补充。此外,教师应布置形式多样且与他们日后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任务给学生,督促他们课后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课外书籍,丰富知识、扩展视野、刻苦操练以便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

A.采访

给学生布置采访任务,对学生来说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口才交际能力,又为他们探索知识、增长见闻、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它是一项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任务。例如,在学习“Jobs”这个单元后,为了让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需求、找准努力方向,教师要求学生用英文采访毕业班的实习经历,了解他们的切身体验,并让他们给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提出建议。同学们要把采访过程用摄像或拍照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用英文表达采访的要点及采访后的感想。

B.课文改编成短剧

有的课文有鲜明的人物特点和丰富的故事情节,非常适合改编成短剧。为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并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改编课文内容,小组分工安排好角色台词,并排练成短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3)测验

测验主要包括对语言点的理解与运用、阅读写作翻译练习等,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消化所学内容,同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

(2)教师记录

1)学生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出勤和完成作业情况反映了学生对该课的学习态度、付出的努力及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要做好详细记录,多和学生沟通,提出要求和指导意见,在班上善用表扬和批评,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2)课堂活动和学生表现

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和需要精心设计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学生的表现,因为学生的参与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成效。在学期开始时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和成绩进行分组,6-7人一组创建团队,给本组取队名、编队歌、口号及舞蹈、设计团队图标等,建设好团队文化后在课堂上展示。组长分工安排好组员每次任务,学期结束时每组成员就他们的各方面表现互相评价、打分。教师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设计和开展课堂活动时需考虑以下方面:活动内容与学生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有助于新旧知识衔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综合语用能力等,活动尽量用英文组织开展。以下是部分课堂活动示例:

A.分组讨论

教师课前让学生预习生词和课文,上课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结构、归纳各部分的意思,每位组员都要积极思考,遇到不懂的问同伴。随后教师任意点某位同学翻译课文,并即兴提一些相关问题,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找出主题句和连接词、理解内在逻辑关系、进一步讲解扩展知识点。这种形式的活动能较好地照顾到全班同学。同学们通过思考加深了理解,通过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通过问答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

B. 模拟面试

在学习了简历、求职信和招聘广告后,教师播放有关面试的英文视频。布置学生课后写简历、求职信,并按给出的场景和要求进行分组模拟面试,小组各成员分别扮演面试者、面试官、其他工作人员,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C. 教学游戏

游戏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活动和促进学习的手段,它不只适用于中小学课堂,在大学课堂中善用游戏一样能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为了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单词,教师给出几个单词,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先将单词按词性归类,然后用所给单词编故事,该活动可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开展,完成得又快又好者获胜。

D. 辩论

在学习有关互联网的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它带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围绕互联网的利弊组织英文辩论赛,并根据班级情况在流程和细则方面稍作修改,全班6小组分为正反两方,1、3、5组为正方,认为互联网利大于弊,2、4、6组为反方,认为互联网弊大于利。教师做主席,各方派4位代表做辩手,派1位同学做主持,各小组派1位同学做评委投票确定获胜方。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参与自由辩论和观众提问环节,有的做记录或负责拍摄和统计票数。

E.英文才艺秀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参考《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设置相关话题,给学生布置英文才艺秀的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教师随后点评。表演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可采用微课、新闻播报、脱口秀、讲故事、演讲、变魔术、小品、教学游戏、模拟面试、综艺节目等,可单独表演或和2-3名其他同学一起呈现,平均每人3分钟左右。以下是与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相关的部分话题:“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小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和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组织课堂互动并控制好课堂纪律……”

以上形式的活动可根据需要结合开展,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控制好时间,同时密切观察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课后不断反思和改进,使教学更有成效。

3)访谈和问卷

作为非正式评估的方式,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让教师更详细地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抽时间和他们谈心,根据学生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访谈还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尤其是对学习欠佳的同学来说,私下访谈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用英文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判断和监控,发挥主人翁作用,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弥补了教师评价的不足。为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须与教师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可以写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也可以扩展到课堂讨论、教学等各个环节。教师应在活动开展前确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例如,在学生进行演讲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评分标准,包括语音语调、演讲内容方式、肢体语言、回答问题情况等。演讲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学生的表现并给出分数,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终结性评价

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评价,它考查学生整个学期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包括笔试和口试。期末笔试内容依据教材,题型参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词汇与语法、阅读理解、翻译、改写句子、命题作文等项。期末口试分朗读和问答,内容涉及所学课文及生活实际,考察学生的发音、语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三、结语

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本课题组开展综合英语教学和评价改革实践,拓展教学内容,将符合小学英语教育情境的语言实践融入教学当中,采用持续全面多元的评价模式,不仅评价学生的语言技能、文化知识,而且对小学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语言实践能力、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改革顺应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专科英语师范生职前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Black, P. & Wi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a, 5(1): 7C74.

[2] 夏莉, 胡慧敏. 综合英语课教学评价现状调查与思考[J]. 大学教育, 2015(1):55-56, 59.

[3]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3-139.

[4] 顾明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说明[N].中国教育报,2011-12-14 (3).

[5] 夏莉. 基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综合英语课改革研究报告[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3):38-42.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机遇

“互联网+”,这个充满时代气息的词在今年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新的时代面前,传统行业纷纷走上了改革创新的道路,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各项事业的根本,也承担着改革、改善和改变的挑战。高等教育为教育的普及、发展、提升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博、精、专人才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与高等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浪潮,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起深刻的变化。

“互联网+高等教育”,“+”不只是两者的结合,更是内容上的融合。“互联网+高等教育”必然会引起在线教育大爆发,在过去的2014年,k12在线教育、在线外语培训、在线职业教育等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除了传统教育机构在做教育转型外,一些互联网公司凭借着他们掌握着的高粘性人群也在转型在线教育,将教育从线下向线上发展。在线教育已经开始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活跃在我们视线中的“翻转课堂”,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慕课”“O2O学习模式”,让学生按需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运用大数据的教学和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的凸显了学习者的个性和差异性,在尊重学习者多样性的基础上,也更加体现了针对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者和教育者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因而教育信息化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融合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互联网+高等教育”能够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呢?

一、教育资源开放化,加出教育公平新常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量的网络课程和在线教育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学习者只要用心就能获得海量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教育资源的开放化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资源,国家信息化教育资源公共化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机会。“互联网+高等教育”也为教育公平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加出了教育公平的新常态。这里的教育公平,一方面是对个体的学习而言,“互联网+高等教育”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化,将海量的教育资源面向各高校、各地区的学生开放,高校的学生就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业水平学到各自想学的东西。因此,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在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各高校之间,师资水平等软件设施的差距上,“互联网+”也带来了有力的推动。现实中的教学状况显示,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们往往集中在极少数的高等院校里面,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师资质量相对来说比较一般,而“互联网+高等教育”给高校的学习者带来了一起接受知名教师通过网络传来的新知识的机会。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并能在各种终端和网络的环境下接入学习并延续学习的进度。同时,“互联网+高等教育”还能够释放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潜力,对于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作为补充,不只是针对在读的高校学生,对于攻读在职、函授等继续教育的高校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中遇到新的困惑也可以从互联网中调用适当的课程来补充,使线上线下学习做到无缝对接,并为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撑。“互联网+高等教育”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组织、创建、管理、分享教育资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教育资源的价值充分的利用起来,促进教育资源的传播,使教育资源真正活起来,从而达到教育信息化,进而带动教育现代化,用教育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与创业产业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互动化,加出教育教学新体验

“互联网+高等教育”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教育模式更像是一种流水线式的培养人的生产线,对每个学习者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标准的班级授课制,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下,使用同一份教材,接受同样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刻板的方式和想当然的判断,培养出来的学习者也就不可避免的带着批量生产的烙印。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层层筛选,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所倡导的“终身教育”的理念,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也很难办到。虽然如今社会上有专科教育和培训教育作为补充,却依然效果一般。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依旧没有满足大多数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其受到技术和思路的限制,在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互联网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因而“互联网+高等教育”便应运而产生。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联网可以实现实时的在线讨论、讨论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学者的讲授。依托音视频互动通讯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打破距离的限制,为一些高等院校的教育师资提供补充,从而解决一些高等院校存在的教学师资不足、课程开设不齐的难题,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补充课程的常态化教学,托起了教育链中的薄弱环节。互联网凭借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方式的互动化。学习者在互联网上进行课程学习,针对学习者线上学习的问题,教育者凭借数据分析,与学习者线上互动,关注学习者的成长与不足,从而体验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学习方式个性化,加出教育质量新高度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内涵和规律,而且知识是多样化、多结构的,教育要提供不同的知识结构供每个人选择。在“互联网+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学习者有多种可以选择的途径来学习和充实自己,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让不同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得到各自的教育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在大数据的辅助下实现人尽其才,在保证基本教育的条件下充分挖掘每个人专业潜力。

变化着的学生,也预示着这一时代的快速到来,如今的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网络也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更依赖于网络,也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模式充分的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革新,更加重要的是,教育充分的表现出了人的主体性,真正的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特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沉浸式的学习。

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教师会更加在意学生的深度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开发和创造合适的课程,追求双向的沟通和教育。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教学反馈与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根据学生学习与掌握的不同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便捷高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互联网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与反馈以及在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都能够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互联网+高等教育”也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多样学习服务的平台,高校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完成作业、测试、实时辅导、答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被互联网自动记录并通过智能分析,互联网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推送,制定学习计划或者个人方案,实现个性化学习。

2015年仍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作为工作的重点,“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需求的理解日益深入人心,而且2015年教育部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而“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促进教育信息化最好的方法,这也必然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

“互联网+高等教育”,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高等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和重构,这并不是将教学过程简单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也不像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为教学打破了时空和人数的限制那么简单,而是利用先进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全面搭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包含了教育的管理、服务、教学和互动,推动教育和个人的完美融合。

“互联网+高等教育”,在互联网的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不言而喻,这些资源成为学习中的强大动力。对于教育来说,加的不只是技术支撑,加的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改革和技术一起来撼动高等教育,对于我们来说要加点包容,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时代进步和技术的革新,期待“互联网+”,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多更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刘道玉,中国高校之殇[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

第10篇

1、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其核心在于“自主”,强调独立、主动。自觉地学习。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受益匪浅,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④

2、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

2.1 为学而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促进学生主动学的关键。为了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为教”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为中心,从而达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中心,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使得学生明白如何开展学习,如何开拓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发展潜力。

2.2 源于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因,因此,教师要积极寻求各种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教学素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因此,选择贴近日常生活的教学素材,形象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循循善诱,指导学生探索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并掌握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它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⑤《英语课程标准》把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原则和重要目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比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⑥尤其是要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转第209页)(上接第179页)当主动性形成后,再适时给学习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自学方法、记忆方法、联想思维方法等,促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进一步由单一的“语言点”向“语言网”发展、在记忆方法上由机械记忆继续向理解记忆过渡、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4 技术支撑,搭建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平台

新时代的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已成为世界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考察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对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革命。首先,可以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CAI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其次,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互联网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便捷的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是世界的学校。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浏览网页,并进行双向异步交流,同步通话,双向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强英语表达能力。

第11篇

 

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跨越式高速发展时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正在迅速装备生产一线,随着现代化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对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目前职教工作现状: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各个片区即将合并铁路局,成立分公司,各个基层站段经过几次改组整合后,形成大站段管理格局,资源部署和管理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适应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站段职教机构人员精简,而职教工作却面临机构多、人员多,管辖范围点多、线长,涵盖工种繁杂等诸多问题,如延续过去小站段时的职教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状。

 

如何解决好新时期日益凸显的矛盾,只有不断深化、升华“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运用电子信息化等先进管理手段,形成高效的“闭环式管理”体系,才是我们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唯一途径。

 

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教工作发展需要

 

中国铁路在近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技术指标及科技含量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铁路职工的文化素质却未达到与之相对应的层次,随着各类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当中,职工队伍文化水平的“短板”就为运输生产买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平稳的关键所在。

 

当前,随着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就必须有素质高、技术精、懂管理的管理人员和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因此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工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铁路部门工种繁多,行业之间业务差异较大并且实行倒班制,学习方式不可能像常规教育一样整齐划一,同时职工的学历层级、年龄分布不一样,因此职工教育必须以“干啥学啥、缺啥补啥”为原则,以自学为主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用以解决铁路站段不便组织集中培训的教学矛盾。

 

适应新形势职教管理工作的设想

 

我们在解决矛盾的实践中开展创新,设想当前应该建设一套能够实现三级教育联动,各级教员共同维护、共同完善的多元化职教资源库,并以此为依托,横向拓展综合一体化职教信息平台。

 

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一)实现远程培训、自助学习、在线考试、职工和教员互动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教育构架。有效解决职教人员少,培训对象多,浪费时间和培训成本等诸多问题。

 

(二)实现题库多级管理,培训计划、考评、技术交流、综合培养,数据查询统计,并能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二次挖掘,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分析,科学的对一段时间内职教培训工作进行数据评估,查找、总结出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三)能够自动跟踪人员信息,并根据不同工种、不同部门和实时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要求自动生成试卷,完成数据归档。

 

(四)实现在不集中召集培训的情况下,将学习计划、培训资料运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方式即时传递给职工。

 

(五)发挥系统数据共享的特性,通过各部门共同维护,融入各人资料查询及单位动态信息的,积极的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的事物纳入到个人生活中来,从而转变职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感性认识,由过去形式型、强制性培训模式转化为主动型、参与型、兴趣性的学习氛围。

 

探索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开发

 

通过对“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的认识和“闭环式管理”的深入研究,我们探索性地开展了实践开发工作,基本建成了集人力资源管理、题库管理、在线培训考试、职教管理、自助学习与交流、民主测评、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同时承载于办公网、互联网、手机终端等通讯方式,基本实现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的各级教员通过客户端和网络,可实现共同建设、维护职教信息库,共享职教资源,统一部署开展培训工作,下发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多级联动培训考试,能够自动生成随机试卷或固定试卷,完成在线批阅自助考试,统计查询培训数据,调阅职工培训信息,分析梳理历史数据以及打印证照归档存储等功能。

 

现在我们的职工工作之余,可通过车间班组的触摸屏在线设备,实现培训计划查阅,自助学习,模拟考试;可通过指纹识别和语音录入技术完成远程自助考试。

 

现在我们的职工在家可通过互联网,登陆综合系统维护个人信息资料,查询会费、公积金缴纳情况,查看培训计划内容,培训历史成绩,职业技能资料,模拟测试自学效果,浏览单位工作动态,参与民主测评等厂务公开活动。

 

现在我们的职工闲暇之余,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wap方式,获取培训计划,调阅培资料,浏览单位信息。

 

现在我们的职教工作者已经从繁琐的组卷中解脱出来,克服了因机构多、人员多,管辖范围点多、线长,涵盖工种繁杂等诸多问题,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如何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确保培训质量的问题,从而开辟职教培训的新篇章。

第12篇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使更多的人认为学风建设有必要加强,而学风建设需要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PBL教学法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管理模式。PBL的学习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并呈现出不同的实践形态,PBL已被证实为一种经济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国际贸易等经管类课程可以尝试采用PBL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改善学习效果。采用PBL教学法需要满足具有实际问题、建立对学生进行学习帮助的路径、具备合理的考评机制等条件。论文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中“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一章为例,简要说明了在单门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时的教学设计。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教学;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BL);以学生为中心

1、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

笔者从事教师职业均已超过十年。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的不同。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是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基本上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他们接受的外界新生事物多,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比较活跃。但也因此而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对待学习不专注。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学生多,即使人在课堂七,认真听课的也不多,老师讲课时学生在下面眉飞色舞、窃窃私语,老师提问时却三缄其口。对待作业不认真,笔者曾经教过3个班的课程,结果发现提交上来的作业一个班一个版本,甚至错别字都一样。

这些现象绝不是一所学校的个别情况,甚至在一些知名大学也不鲜见,否则就不会有东北财经大学某学生只改地名和数据整体复制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的论文抄袭情况出现。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更有教育系统以至整个社会方面的原因,要想使学生学习状况有所改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整个教育制度、教育体系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那么,作为教师目前能够做到的不是无谓的抱怨、简单的指责,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改善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改善学习效果。2008年寒假期间,笔者作为成员之一参加了我校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举办的双语教学培训,对该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对该校在电子工程等专业使用的PBL虚雯学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PBL教学法简介

PBL是problem—basedlearn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是“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BL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ra—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自那以后不断得到精炼和发展,到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包括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工程教育、商业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与此同时,也开始渗透至中小学教育中。它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比较见表1。

也就是说PBL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一般由4—6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由学生自行制定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开展学习活动。PBL学习过程见图l。由于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要用到不同学科的知识,这就使学生对所涉及到的各学科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而不是孤立的为学而学。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要选出团队组长,组长需要制订工作计划、组织讨论,这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语言表达、书面写作、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等各项能力。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选用图2所示的解决途径。

以维多利亚大学采用PBL教学方法的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在开课之前会得到一份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将课程所用教材、参考书、教学目的、需要掌握的内容和技能、每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上课地点、特别是学生最为关心的成绩评定方法、评定标准等等内容详细告知学生。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可能有上百人参加)、专题讨论(二、三十人参与)和小组研讨(一般5个学生一组)等方式。其评定方法很有特色。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要提交包括个人思想日记、同学评议、团队方案(每人要阐述自己对团队工作的贡献)、技能检查结果、个人成绩等级建议等内容的一揽子文件,作为确定学生成绩的依据。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客观、更全面的对一个学生的各项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在电子工程专业,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与PBL的教学模式相配套,包括PBL多功能教室和实验室及焊接车间。PBL多功能教室被隔断成一间间工作室,可供学生召开小组会议。每个工作室有一张方桌子,桌子上有电脑,还配有白板,供学生聚在一起讨论问题使用。另外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壁柜,供学生存放私人物品,这样会使学生感到非常方便,能够吸引他们经常在这里参加学习和讨论。实验室和焊接车间,可全天24/小时供学生进行实验和练习操作,并自行进行技能测试。

3、PBL教学法国内外应用现状

近年来,PBL的学习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大学得到广泛重视,并呈现出不同的实践形态从院校或系科层面的大规模推行到单门课程的小范围采用,多种层次并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BI科研所副主任杜翔云撰文谈到,研究显示,PBL的成效取决于其推行程度,但即使只在单门课程中采用,也有证据显示,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尽管多数情况下推行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在院校层面上,但小规模的教育创新对于积累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经验尤为重要。丹麦教育质量的几项评估显示,与丹麦的其他高校相比,在院校层面采用PBL教学的奥尔堡大学是学生流失率最低的学校之一,同时又是学生按时完成学业率最高的学校之一。

整体上,在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方面,采用PBL的院校往往排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院校之前。并且,学校的毕业生如奥尔堡大学在丹麦企业的各项评估中被评为最有创新力、最能学以致用、最受雇主欢迎的。从长远规划的角度看,PBL已被证实为一种经济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国内,自杨耀防等在《西北医学教育》1994年第l期《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至今,国内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对PBL的研究和使用已历经15年。但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查阅结果显示,我国对PBL教学法的研究和使用多集中在医学,少量应用在计算机、机械基础、物流管理、体育、思想政治、数学、数控加工实训、研究生信息检索、生物学、化学、高等旅游教育、工程力学、远程教育等的教学。有关经济管理类PBL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仅见黄永斌、谭福和、鞠芳辉等发表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年第6期的《基于情景平台的经济管理类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一文。该文详细介绍了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PBL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做法,对同类院校的经济管理类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PBL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

4.1国际贸易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它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实务两大部分内容。我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大纲规定在32课时的教学时间中要完成以下13章的内容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贸易措施、区域一体化、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术语、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与包装、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商品的价格、国际货款支付、商品的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合同的协商与签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特点如下。首先,国际贸易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仅在讲授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理论的时候要与实际密切联系,运用当时最新的统计数据与发生的国际贸易事件来说明有关概念与理论,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本身就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国际贸易的磋商、如何商订国际贸易合同的条款,其内容与实际更是密不可分。其次,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杂。从前文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13章的内容,每章内容都相对比较独立,也就是说要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每章都需要使用至少2个课时的时间去讲授主要内容的话,至少需要26个课时,这还不包括课堂讨论的时问,而且有些重要章节2个课时远远不够,比如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款的支付、合同的协商与签订等。显然,要在课堂上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32个课时确实不够。而且,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只讲主要知识,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虽然国际贸易与现代企业经营关系很近,但之于尚未走出校门的学生而言,毕竟还是不如上网聊天那么有吸引力,所以,要在32个课时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掌握上述13章的内容就显得困难重重。第三,虽然国际贸易内容繁杂,但多数内容都不难理解,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有兴趣、有动力自学有关内容,难点并不多。所以,掌握国际贸易知识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产生自己学的兴趣和动力。这样,课堂上的32学时如果不够用,他们也会在课下找时间去学。

4.2采用PBL教学法的条件

要想达到4.1所讲的让学生自己找时间自己学的状态,可以采用PBL教学法。如前文所说,PBL是以学生为导向,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开展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然而,要使PBL教学法达到预想的目的,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是要有实际问题,而且为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要使用到主要的周际贸易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到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实际问题有不同的层次,具体分类见表2。随着所谓的实际问题的层次的提高,实现的难度及需要的经费也逐步增加。那么可以先从较低层次开始做起。

其次,要建立起对学生进行学习帮助的路径。除了学校、学院的图书馆、公共网上的资源外,教师要有固定的答疑时间和地点;学生要建立学习团队,选出组长负责制定、督促执行学习计划;建立习题库,有助于学生自我测试,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要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以达到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效果的目的。

4.3“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分类”一章的教学设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共32个学时的课程,可用4个课时进行全班授课,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意义、主要学习任务、方法等,并发放详细学习计划,其余的课时由学生分组按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计划,最好每个组有固定的指导教师。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分类”一章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理解: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含义及区别;贸易差额的含义及影响;贸易量的含义;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含义及研究它的简单意义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含义及研究它的简单意义;出口和进VJ的含义;总贸易和专门贸易的含义;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含义。

(2)掌握:国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的含义及区别。

(3)了解: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含义和计算;(净)贸易条件的含义和计算;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的其他分类。

如果按照一般的课堂讲授的方法去完成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会感觉专业术语较多,而且对于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如果采用给出一些媒体上有关贸易状况的描述文字,通过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作用,另一方面也使这一章的学习不那么枯燥乏味。

具体做法是:1、从WTO官方网站上世界贸易年度报告中选取几段阐述世界贸易状况的文字,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翻译成汉语、找出有关的国际贸易专业术语、分工查阅资料去理解其含义、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的任务。2、分组分析中国前一年或若干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完成对外贸易状况报告。3、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报告,包括收获和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