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活动分析

经济活动分析

时间:2023-06-07 09:10: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活动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活动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经济活动分析 实践 改进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指借助企业经济核算资料,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财、物等资源的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寻求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十多年来,SH集团一直坚持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收到了良好成效。本文试图从SH集团的管理实践入手,阐述经济活动分析的意义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期进一步改进经济活动分析质量。

一、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作用与目的

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决定于企业经营的特点。一般应当包括:第一,企业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第二,人力资源与生产设备的配备。第三,资金占用及资源运用效率。第四,成本/费用的升降变动。第五,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有效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目的在于:

(1)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全面完成。通过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促使各级管理人员认清差距,提高计划执行的主动性、自觉性,推出相应的保证措施,使生产经营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另一方面也可借此了解是否存在预测不准、计划不周、执行失控、监督不严等问题,以利于总结经验、改进计划管理工作。

(2)促进依法治企、合法经营。坚持经常性地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工作,能够对企业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树立企业依法治企、合法经营的理念。

(3)促进企业健全经济责任制。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经济活动分析的效果,同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健全密切相关。通过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层层分解,使之成为各部门的责任目标,把经济责任的考核同经济利益的奖罚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部门的责任心。

(4)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堵塞漏洞,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二、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的关系

财务/报表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分析程序、分析方法、分析形式等。同时,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

(1)对象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财务活动;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除了财务活动之外,还包括生产经营活动。

(2)信息基础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经济活动分析的信息基础除了财务报告之外,还包括企业内部统计资料和技术或业务资料、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等。

(3)分析主体不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可以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也可以是企业经营者、企业职工及其他利益相关的部门、单位或个人;经济活动分析的主体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三、SH集团“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的运作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初SH集团成立之后不久,就实施了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制度。

制度执行前期,经济活动分析主要结合财务例会进行,参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是集团本部和成员企业的各级财务人员,与会人员对企业经济活动情况的了解,以及经济活动分析的深度、广度、分析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分析成果的运用也往往大打折扣。

近年来,随着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经营规模逐步扩大,SH集团及时对经济活动分析模式进行了调整,要求各成员企业组织财务、营销、供应、生产等部门,在每月初对上月经济活动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经济活动分析模板,形成本单位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集团公司月度经营例会上进行汇报,集团公司领导和各职能部室有关人员对基层单位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现场提出质询,在集团公司层面进行二次分析,参加分析的人员也由单纯的财务人员,扩大到各专业部室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等,经济活动分析的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带动企业经营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不断前进。

四、目前经济活动分析中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1)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客观上限制了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的提升。SH集团按照国网公司统一部署进行改革改制后,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取了只出不进的管理模式,随着财务、经营等部门员工退休、转岗等,参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少,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匮乏,客观上限制了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的提升。同时,上级主管单位一方面打着“规范管理”、“定员定编”的旗号,盲目而不切实际地一味压缩财务人员编制,使得在岗财务人员任务畸重,超负荷运转,“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常态;另一方面又要求基层单位频繁报送各种名目的快报、周报、临报……财务人员穷于应付,根本无力静下心来做好分析工作。

(2)个别基层单位领导对经济活动分析重视不够,使之流于形式。由于单位领导对经济活动分析重视不够,具体参与分析的人员更是乐得清闲,应付了事,使经济活动分析流于形式,以至于分析报告中出现自相矛盾的论述都不自知。例如,某单位201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对此,该单位的分析结果是“……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数据增长20.05%,……自新厂房建成后,产量有很大提高,成本也有所降低;……利润总额降低5.54%”。换句话说,因为收入增加、成本降低,所以利润总额下降了,简直荒诞之至。

(3)个别财务、经营管理人员不重视基础数据的积累,使得经济活动分析缺乏足够的数据基础。个别参与分析的人员对经营数据变动及其经济含义、成因等缺乏敏感性,对一些重要的指标变动熟视无睹,不能就其变动意味着什么、有何潜在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动、最本质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如何扭转不利趋势等深入进行分析。

五、改进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措施

(1)适时修订《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模板》,使分析模板切合基层单位生产经营实际、顺应经营管理工作的最新变化。由统一模板细化为安装业、制造业、服务业三个专业模板,进一步满足不同单位的实际需要。

(2)虽然修订分析模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经济活动分析质量,但应清醒地认识到,模板并不是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即便在制定模板时考虑得再仔细,也无法预见随机出现的经济事件和瞬息万变的经营形势,下列因素才更为重要:1)管理层重视程度与报告编制者责任心。2)分析工作组织与参与人员覆盖面及其业务能力。3)参与者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全局的了解程度。4)参与者对客观经济数据变动的敏感性与发掘数据变动深层次原因及指标变动原始驱动力的能力。5)参与者是否了解经济分析报告使用者的关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分析。

针对上述限制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如定期开展培训等,才是解决经济分析质量欠佳的根本途径。

(马庆坤单位为阜阳三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经营策划部;王哲单位为阜阳三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财务部;马绘宇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翟大庆单位为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马庆坤,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篇

“新常态”对于“常态”的概念来说,是对于我国之前经济GDP增速平均7%~8%的常态来比较,而对于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要求来看,是必将经历的一个持续的经济增速放缓的“常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各行各业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形势,由于受着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经济活动上压力陡然增大。

1.低碳环保的要求

新常态下要求电力生产结构要向着清洁低碳转化。我国“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的承接中,环境的保护与减压成为了工业转型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电力行业要带头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面对煤炭能源日渐枯竭、我国全国范围大气污染严重、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电力产业要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开发利用。到2020年,我国目标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15%,2030年要达到20%。经济新常态,在一个侧面成为了电力产业生产结构转型的重要的经济环境推动,实现能源节约、高效使用,千方百计降低煤炭使用,并满足电力需求的增长,确保合理控制需求总量,科学规划供需关系、协调配合新能源的使用比例,以达到新能源使用比例的稳健增长。可以说新常态,给了电力生产向低碳环保方面转变的一个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对于电力产业改革,主要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析、技术水平分析、市场供需分析、国家建设分析以及国有企业改革分析这几个因素考虑。在我国电力技术与设备发展缓慢的时期,计划经济占主导,电力属于国家主要建设的环节。在改革开放时期,电力企业开始尝试自负盈亏,由于市场需求大,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以电养电来进行经营,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力生产仍然属于统一调度、统一规划。21世纪初对电力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电力企业拆分重组,建了大型电力集团,由电力集团自主经营核算,重组是电力行业企业化的基础。随着企业机构改革的深入,电力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进而对国家建设与市场需求有了进一步的平衡,电力企业的市场化,直接影响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也对煤炭行业的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常态下,我国电力产业仍需要深刻的调整变革,尤其是要在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电力改革的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电力企业在行业的垄断,提高电企竞争意识,促进电力企业在技术上与产业结构上的优化升级,深层次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电力企业求生存的必经之路。电力企业想要在新常态下潜心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研究电力市场发展要求与自身缺陷,更新管理经营观念,科学定位自身所处地位,制定合理的经营计划,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挖潜提效。

3.实现优化升级的要求

新常态下,电力企业在国内与国外的竞争形势,并没有因为经济增速的放缓而减弱。对于国内竞争来说,随着西电东送电量大幅增长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力就地供需的平衡模式被打破,因而,我国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的竞争就涉及到了跨地域范围,成了全国性的竞争,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火电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能源约束和环保约束的不断加强,国家加大了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支持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因此,对于传统的煤电企业,严格的节能环保政策的要求,必将要将其减产和停机作为代价来达到国家要求,同时要与其他电企以及新能源企业竞争。而对于我国深化改革带来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外资或是跨国企业对我国大型电企的冲击,新能源的使用,在技术上以及管理方式上,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我国电企也将面临引进来的竞争压力。

二、电力企业经济活动需做出的调整

1.调整经营战略,整合现有资源

认清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这是电企从提高内部经营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常态,首要做的工作。加快转型,首要要以调整战略定位为基础,注重有效经营、符合市场规律、企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生产进行可持续升级,注重实效与稳健,进一步的缩小改革风险。整个大客户与资源供需的产业链条,在捋顺上下游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市场化

提升经营管理的执行力与创新力。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坚持积极开发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的煤电项目。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按照市场需求,围绕煤炭、科技、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的产业协调电力生产,要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逐步进行技术升级与产业调整。

3.细化经营管理手段

电力企业大多带有传统国企粗放管理的特点,而在新常态下,要精细化管理。在经济活动分析上,要通过量化与数据分析,引导对市场供需的准确理解。在财务管理上要在成本管理下功夫,在企业的节支降耗上加强管理。在经营管理手段上,要增强激励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的作用,进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在内部管理上为企业在新常态下平稳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王强 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东光县供电分公司

第3篇

【关键词】经济活动分析;供电企业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增强经济活动分析的实效,廊坊供电公司在经济活动分析工作中,从分析标准制定,材料编制、发现问题、措施制定、效果考核等环节,按照闭环管理的要求,实行全面协同标准管理,通过对重点行业用电结构和变化情况进行调研收资,整理分析,为准确判断企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促进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的背景

1.1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一是供电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滑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结构、产业升级和国家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部分企业用电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日益显现,企业开始缩小生产规模,同时工业经济的景气指数也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疲软状态,企业的有效开工率不足,对电能的需求出现下降。电量增速放缓,企业经济效益面临极大考验。二是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供电企业的要求,社会和电力客户对供电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1.2内部环境因素影响

公司2013年完成了“三集五大”体系全面深化,部室调整为11个职能部(室)、7个支撑与实施机构,新的管理职责、岗位流程还不清晰,各项工作开展面临巨大挑战。为进一步提升企盈业利能力,全面提升公司经营效益,公司制定了“分解年度利润、确保目标完成,注重经营效益、合理控制成本,强化考核引导、鼓励多方创收;细化评价指标、实现增利效果”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化各项管理措施,提高收入水平,确保足额完成利润目标,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1.3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2013年内外部环境变化,廊坊供电公司经营工作既有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地方政府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为做大做强售电市场提供了新机遇,为电能替代项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宏观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营销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三是新岗位、新人员竞聘上岗,为迎接挑战带来了新鲜血液和蓬勃朝气。

面对如此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廊坊供电公司必须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更大的决心推进改革创新,以更高的站位破解发展难题,自我加压、主动出击,积极寻求对策,不断变换工作模式,注重各项工作的精益化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市场开拓意识和人为管控意识,通过优化业扩报装服务、加强综合检修工作、加快电网建设、实施电能替代等多种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处理好提升企业效益与电网安全的矛盾,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和提高公司品牌形象。

2.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做法

供电企业提升企业效益的核心业务是售电,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对经济形势、节能减排进行研判,找出增供扩销的切入点,努力开拓电力市场,通过“增收”和“节支”双轮驱动,千方百计提高经营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1以管理水平提升促效益

2.1.1制定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

制定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县公司在经济活动分析中的具体职责和要求,确定了各部门、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专责,规定了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分析会议周期、参加分析会会议人员及工作分工,提出了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指标,列出了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为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奠定了基础。

2.1.2制定经济活动分析内容

完善经济活动分析内容,对营销、财务、人员、生产等核心业务进行深入分析,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重点行业进行专题研究,做好市场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捕捉市场信息,判断行业未来发展走势。开展专题研究,对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对电力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证,重视研究和使用市场分析预测方法,建立相关制度,保持信息及时更新完整。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各专业之间协调,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2.1.3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

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讨论和交流经济活动分析分析报告,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济活动分析水平,为领导决策层提高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各部门、单位分别按照职责分工汇报各自本期工作、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及下步工作计划。

2.2以“增收”驱动促效益

2.2.1抓电价执行

通过开展“地毯式”电价清理检查,通过强化大工业客户管理、强化尖峰与峰谷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管理、强化客户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管理的“三强化”管理,逐户核对用户执行的电价与实际用电是否相符,清理执行电价不正确的客户做到电价清理“零死角”;做到执行电价“零差错”;严肃电价纪律,对存在高价低收的供电所严格考核,做到严肃纪律“零容忍”。

2.2.2抓营销稽查和用电检查

在确保售电量和售电均价增收的基础上,加强堵漏增收管理,是保障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营销稽查和用电检查工作中,做到查、处、改、管闭环管理。以“查”为先导,全面开展用电检查工作;以“处”为手段,坚持“查、处分离”原则;以“改”为保证,采取“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措施根治窃电;以“管”为根本,建立长效机制,巩固防治窃电成果。

2.2.3抓运维、实现少停多供

不断加大设备运行跟踪力度,强化设备日常巡视、红外测温和特巡工作;一方面严控计划检修,减少设备的临时检修和不必要的重复停电。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带电作业。加强带电作业机具、人员配备,提高带电作业人员操作素质,提升带电作业化率。一方面加强配电网电力设施保护。加大配电网外力破坏防范,减少由于外力破坏损失的电量。

2.2.4抓优质服务

提高业扩报装效率,优化业扩报装流程,提高报装接电效率,缩短业扩报装五个流程平均时间。一方面充分利用稽查监控系统、SG186系统,对业扩报装流程实行在线实时管控,建立在途业扩流程时限预警机制,对即将超时工单及时提醒处理,确保业扩服务时限“零超时”,确保各类项目如期接电,实现早供多售。一方面强化重点项目落实。关注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的用电需求,做好产业集聚区的供电服务。开辟大客户报装绿色通道,对大客户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重点大客户接电跟踪制度,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重点大客户提前接电。

2.3以“节收”驱动促效益

将指标细化分解到归口部门,强化预算管控,杜绝无预算开支, 利用标准成本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分解考核指标,落实责任单位及部门,按年考核、按季分析、按月跟踪,号召员工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形成“节能节约、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树立“降本增效”理念。强化自觉控制成本意识,坚持量入为出,保证生产和经营资金支出,压降非生产开支。严格控制成本开支。修订、完善公司预算和成本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执行合理、合规。强化现金流量预测和执行效果,将资金计划及执行情况作为对基层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强化成本控制项目。统一分解下达业务招待费、公务用车、外部劳务费等控制指标,提高预算执行刚性,实现非生产性费用下降的目的。四是加强预算风险预警。利用在线稽核平台重点稽核电网检修运维成本、其他运营费用预算、售电收入等执行差异,预警不合理预算指标变动,纠正偏差,确保全年成本计划的顺利完成。五是加强办公用品规范化和超市化采购,根据管理、一般、生产一线等人员岗位类别的不同,分别制定办公用品配置标准,并按标准进行采购;六是加强车辆使用费统一管理,实行车辆加油统一办卡、专人负责登记,车辆维修统一审批、定点维修,过路费实行ETC统一缴费等管理措施。

3.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的实施效果

廊坊供电公司通过践行精益化管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达到了“提质提效,为民惠民”的目标,同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1提高了企业效益

通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随着问题整改落实率的进一步提高,设备安全运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减少了事故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截至9月份,廊坊供电公司售电量同比增长4.58%,售电收入同比增长3.88%,缩短业扩报装时间增售电量480万千瓦时。营业普查追加收入656万元,其他可控费用累计支出同比降低4.16%,电网最大供电负荷同比增长13.18%,供电可靠率同比提高0.0247个百分点,提升了企业效益,也为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

3.2提升了企业形象

通过创新服务举措,丰富服务形式,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着力提升客户满意率,企业社会感召力和公司“可靠、可信赖”品牌形象显著提升。截至目前,2014年共发表优质服务典型事迹1350余篇,其中系统内发表820余篇,在新华网、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稿件530余篇,收到客户锦旗15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3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的实施,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理顺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经济活动人员素质得到提升,由原来的只会指标数字的简单统计,转变到对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进行专业分析;由原来的部分人员参与分析,转变到全员参与分析,提升全员的业务素质。

第4篇

一、2018年经营活动总结

(一)2018年考核汇总情况

2018年通风区应消耗金额459.81万元,矿承担金额527.30万元,全部实际消耗987.11万元,全年通风区实际考核亏损20.46万元。

 (二)大额材料投入情况

通风区材料投入较大的有钻杆、钻头、合金、油脂、及玛丽散、囊袋、PVC管等打钻封孔材料,全年施工钻孔63万米,大额部分投入情况为:

通风区大额材料投入统计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单价(元)

金额(元)

钻杆

Φ50(颗)

8100

140

113400

Φ73(颗)

950

823

782550

油脂

公斤

31280

14

438770

封孔材料

玛丽散(袋)

32200

20

640000

速凝剂(吨)

100

4400

440000

囊袋(个)

2345

176

412720

合金钻头

Φ75(个)

402

850

341700

Φ94(个)

208

900

187200

PVC管

Φ50(米)

10000

12

120000

Φ50无扣(米)

308000

5

1540000

Φ50有扣(米)

5000

8.53

42650

风筒

Φ800软(节)

200

420

84000

Φ800负压(节)

43

545

23435

合计

5166425

(三)材料回收利用及处罚情况

全年通过回收废钻杆,重复利用风筒考核13.29万元,但井下存在乱丢乱放现象,被处罚3.23万元。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 由于管理不到位,钻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有部分钻杆、钻头、封孔袋丢失,搬家倒运钻机及日常维护不及时造成油脂浪费现象。

2.  现场职工业务技能不强,导致部分钻孔重复施工,增加了材料成本投入。

3.修旧利废工作开展不好,在生产任务紧张情况下,追求新材料新设备投入。

二、2019年工作打算

1.制定钻机质量标准化考核制度,加强钻机日常维护管理,在钻杆、钻头投入、油脂投入上下功夫,力争减少不合理的材料消耗。

2.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开展好修旧利废工作,加大材料考核力度,杜绝丢失浪费现象。

第5篇

摘 要 所谓的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指,电力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业务及单位的经营业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是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目的是使电力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 电力单位 经济活动 分析和应用研究

电力经济活动分析是指电力企业对业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的过程。这项活动是建立在经济指标基础上的,通过对对电力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案例效益分析和业务研究,以便找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上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效率。正常情况下,电力公司的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常用的有:因素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方法,利润和亏损分析方法。

一、电力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常见内容

1.对宏观层面上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

例如,从国家政策,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地区生产总值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对电力公司造成的经济效益影响进行分析。

2.企业相关的电力营销方面的分析

电力营销业务相关的经济活动分析,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力营销分析指的是按照企业的经营目标,电力企业的管理单位对电力经营单位的营销市场的考察、评估,并对电力经营指标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电力公司的市场分析,企业可以明确外部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因素,以便制定更加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电力市场营销分析包括电力销售分析,价格分析。经济分析的重要依据是贡献率指标,通过贡献率的作用大小,我们可以分析经济影响增长的各种因素大小。在市场分析中是最常用的因素分析法,具有典型的综合指数特点,总指数的指标是由两部分组合而成,其中一个指标是固定的,另一个指标变化将反映出对总量指标变化的影响。指标的统计是遵循科学的,如在分析销售电价的变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我们可以将销售电价变动归为分类售电量的变化和分类售电单价的变化两种情况,之后进行分析。

3.电力企业成本和费用分析

电力企业成本分析和费用分析包括外购电力,动力购进价格分析,固定成本分析。我们企业内部分析的成本可从电费和成本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分析。

4.电力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分析

电力网络运行分析、设备仪器和安全生产形势的分析是电力生产资源利用率分析重要内容,通过对生产资源利用的分析,我们能初步判断电力单位经济活动。

5.电力企业财务和资产分析

电力企业经济状况及资产分析包括电力企业的收益和盈利状况分析,经济(财务)状况和资本变化的分析,还有资本,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在财务指标的分析里,分析内部利润的变化时主要包括企业利润目标的计划完成情况和增长变化情况,公司营业利润和经营亏损情况,对公司利润增长率的影响分析。

6.总结性分析

从以上的种种分析中,总结发现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应该是从业务方向开展业务活动,进行措施改进,并报告企业的高层领导,通过领导的指示安排,合理需求一些资源如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高效合理的进行改进。

二、改善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有效途径

1.对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这一点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只有坚持辩证法规和对立观点的角度,来解决经济活动分析出现的问题,是能够使整个分析过程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进行。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定期分析结合偶尔分析,全面分析结合单一分析,事前分析结合事后分析,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才能够得到合适的客观规律和市场的发展及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

2.分析质量的加强

首先,商业环境,应充分掌握,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其次,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的分析,此类问题不应该采取躲避的措施,而且应充分分析和研究,然后解决问题,最后,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分析,获得可靠的经济运行规律,把握趋势,制定相应的对策。

3.积极主动的对分析方法进行创新

通过这样有效的分析方法,目的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活力,从而实现通过经济活动的分析,提高生产经营和生产管理效率,使的成本降低。

总之,目前在市场经济环境影响下,电力单位的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对影响电力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便能更好地发展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需求,确保电力企业经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素萍.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及综合计划管理.电力技术经济.2011.18(5).

第6篇

方法,加强经济活动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达到管理和技术的完美结合,使经济活动分析更有利于指导控制企业各项业务的拓展,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活动分析;问题;方法;分析报告结构

1 当前经济活动分析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会议主题不突出,分析缺少重点。召开会议,首先就要考虑开会的目的,即为何开会。如果会前没有确定明确的分析主题和重点,与会人员不知道会议的中心分析议题,往往对经营现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找不出来,或找出了问题又找不到症结,或找到了症结但措施不具体,结果费时费力无实效,将经济活动分析会开成了统计通报会或普遍工作安排会,使阶段性经营决策缺乏针对性,也失去了时效性。

(2)关注内部运营,忽视市场和竞争态势变化。一个战略决策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运营的情况,还要考虑到影响战略决策的外部环境,要从客户、竞争对手和公司三个方面通盘考虑。目前很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缺少对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没有将同期业务与当地经济发展进行横向分析,经营决策层不能准确掌握和了解市场需求、现有及潜在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使经济活动分析脱离了客观市场因素。

(3)认为经济活动分析仅仅是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只是明确了公司在财务指标上的盈利情况,但是哪个产品的利润率最高、库存周转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原因究竟在哪里?这些信息,从传统的财务分析中是无法获取的,因此,经济活动分析并不只是财务分析,更多地是业务上的分析。

(4)核算时期界定不清晰,对经营实绩优劣难于结论。由于专业核算工作滞后,使相关专业的盈亏难于在当期进行分析判断,业务发展缺乏动态监控机制,企业无法及时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和投入重点调整。

(5)注重数字分析,缺少对数字更深一层的剖析。经济活动分析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字间的比较分析,而应当透过对这些简单的数字符号更深一层的剖析,挖掘出数字背后的问题、看到其背后的原因、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才是经济活动分析会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2 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

总体要求:经济活动分析要以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逻辑性为基础,坚持以重点分析为主,全面分析为辅;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分析研究与采取实际措施相结合三个原则,努力做到市场预测准确、对策措施具体、组织落实有力、经营效果明显。

(1)结合实际,选好分析课题。选好分析课题,就是确立好业务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范围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应当按照实用、超常和新颖要求来进行。

(2)围绕课题,调查收集材料。材料的收集应当围绕选题来进行,并遵循真实、有效、完整三原则。材料的收集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来自本人的实践积累及财务报表、帐目、事实材料;二是有计划地调查了解,收集一些活材料。

(3)确定重点,科学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结构分析、动态分析、因素分析等。进行科学分析,除运用上述方法外,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找出分析重点:根据各业务发展的季节特点和地域特点,结合市场变化,定期分析的主题可以是一项具体的业务,也可以是二至三项具体的业务,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部门,但要做到“点中有面”,以点带面。

(4)分析问题,做好重点工作安排。在全面分析上期经营实绩的基础上,通过重点对某个或某两个专业的市场分析、经营要素及条件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经营效果分析及经营决策执行情况分析,使各项经营要素处于最佳结合状态,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同时,根据各地和各专业发展的季节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前分析预测和工作安排。

3 分析报告的结构

(1)标题。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标题应当高度概括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对象及编写者的基本观点,以影响、指导阅读者正确理解分析报告。

(2)前言。前言即分析报告的开头,其写法多种多样,应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有的在开头部分简要说明调查分析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范围及方式方法等;有的简要介绍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有的介绍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有的提出问题,引起注意等等。

(3)主体。主体是业务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在此部分,需要围绕选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要有情况、有数据、有观点、有分析。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活动;意义;应用

0.概述

要想对每项业务的增长或下降随时掌握,及时监控,就必须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科学规范的经营活动,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层实现对各专业、各部门的经营活动进行全程动态监控,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经营效益进行实事求是的量化分析和科学预测,使职工素质、劳动组合、经营机制及资金投入等各项经营要素处于最佳组合状态,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

1.规范开展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的意义

开展科学规范的经营活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的业务单位从收入上看是增长的,但实质却是亏损的,因为它直接的支出加上潜在的支出已远远超过了收入;有的业务虽然出现一时的下滑,但仍然在盈利,原因是它的支出始终控制在盈亏点以下;有的业务在短期内是盈利的,但长久看是亏损的,因为其前期投入和后续投入必然超过了它的整个有效利润;有的业务的增减有客观因素,有偶然性和暂时性,有的业务的增减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精心经营得到更大的增长或最大的遏制。针对某项具体的业务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增减,要分析其自然因素增减有多大比例,具体措施和人为努力又占了多大比例,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经营者特别是决策者对自己的经营形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把握市场,运筹帷幄,及时总结经营工作的得失,制定出下一步更加准确有效的经营措施,同时,也对考核各部门经营工作的优劣和奖罚提供了最直观有效的依据。

2.规范开展经营活动分析的应用步骤

(1)总体要求经营活动分析坚持以重点分为主,全面分析为辅;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分析研究与采取实际措施相结合3个原则,努力做到市场预测准确、对策措施具体、组织落实有力、经营效果明显。

(2)分析重点根据公司各业务部门的工作重点,结合市场变化,每个季度针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要做到“点中有面,以点带面”。

(3)基本内容在全面分析上季度经营实绩的基础上,通过重点对市场分析、经营要素及条件分析、投人产出分析、经营效果分析及经营决策执行情况分析,使各项经营要素处于最佳结合状态,取得最大的经营成果。

(4)时间确定公司季度经营活动分析会议一般在季后15天前后召开为宜,对一些影响较大的问题,可随时开展专题分析研究。参加人员为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各专业主管,以及营销、财务、生产、人力资源、综合计划等相关人员。

(5)活动程序公司各有关单位必须于季后10天内将本部门的经营分析报告报送综合计划部门,由综合计划部门根据各职能单位上报的专项分析资料编写全公司的季度经营活动分析,并上报公司主管领导,经领导审核后,会前提交各参加会议人员。参加分析会议人员必须在会前进行认真地调研准备工作,要召开本部门的分析会,带着问题和措施建议参加公司经营活动分析会议。

(6)重点发言综合计划部门是整个经营分析活动的重点部门,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发展异常的经营项目进行分析,通过进行行业内纵向的和行业外横向的定量比较分析,力求分析深、分析透,然后要做出具体部门上季度经营活动是否正常、合理的建议性结论。

各部门负责人会前要多方位、多渠道地搜集信息资料,通过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当地相关行业经营情况,对本单位的经营工作做出符合实际的比较分析。特别是上季度发展不理想或工作未完成的部门负责人要实事求是地、充分具体地谈问题、找原因、提措施、许承诺。

(7)分析总结经营分析会议由公司主要领导。进行会议总结,内容包括:总评上季度经营形势,对上季度制定的重点工作进行检查、反省,要让与会者明白增长或下滑的主观原因,客观因素又是哪些,增长是否到位,下滑是否控制在应有的范围之内,要明确指出具体部门存在的问题,要对各部门落实上季度决策措施的情况作出权威性的评判和考核。

(8)分析报告经营分析会议报告由公司综合计划部门在会后当日或次日拟出,报公司主管领导,同时下发各相关单位。

3.提高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能力的策略

(1)加大投资分析的力度。在生产型企业日常经济活动分析中,企业往往只重视成本方面的控制,对投资分析的力度往往较少。通常在投资分析中往往只是考虑到产量因素,对投资的风险分析和财务分析考虑欠缺。因此经常会出现无效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

(2)加强职能部门专业分析。目前的经济活动分析往往被误解为财务部门的工作,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的经济活动分析只是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部分。要更好的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依据,往往更需要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性分析。

(3)增强经济活动分析硬件。由于传统的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都是通过手工计算,工作量大、速度慢、工作效率低,如在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引进相关软件,不仅可避免手工分析的种种弊端,且将有力推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真正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4.公证的效力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中的作用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有关事项等办理公证,通过公证的法律效力可以体现出公证的法律作用,对于公证的效力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公证活动与企业经营的关系。

4.1公证的证据效力发挥的作用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法律行为,也有很多的有法律意义的事实,还有很多有法律意义的文书,这些行为、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说公证的证据效力在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4.2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发挥的作用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解决纠纷的方式有司法救济,也就是经过人民法院诉讼来解决。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通常要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单务性质、明了、简单的债权债务的关系,由此发生的债的纠纷可以通过公证进行解决,无须经过诉讼来解决。由此可以看出,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在企业经营的活动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4.3保全证据公证的效力发挥的作用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确认合法权利,当与其他人发生了争执的时候,对于争执的问题解决无论的情况下,由“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来决定,需要相关的证据来证明。保全证据在法律的公证证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

【参考文献】

[1]夏学洪.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总会计师,2008(10).

[2]张中革.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与建议[期刊论文]-投资与合作,2011(4).

第8篇

一、项目成本预测及测算

对每一项工程,施工企业在投标时都会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市场的行情、竞争对手的情况及企业自身的实力报价,该报价对企业的赢利情况做了一个预测,预估出企业未来的获利情况。一旦企业中标,组建项目经理部之后,公司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算,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算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对项目拟投入的成本进行测算。这个测算是按实际发生的原则对项目拟投入的人工、材料、机械及临设、管理费、其他费用作较为详细的分析。

二、项目成本控制

一旦项目目标确定,如何控制成本,节约支出,让每一项支出均控制在测算目标范围之内就成为项目成本管理者的首要任务。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终,项目从实施的开始,就须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从而有计划有措施地控制支出。经验表明,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很多,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工费

项目组建后,由公司配合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承包分包劳务的单位中择优选择1~2家信誉良好、价格低廉的劳务承包商。也就是说,人工费的单价是通过招标来确定的。项目人工费分定额内用工和非定额内用工,定额人工费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这并不困难,控制非定额用工才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重点,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的比例包含在定额用工中,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致上说,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装修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在人工费控制中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另外,控制人工费的支出还要十分注重避免返工及重复用工的发生。

(二)材料费

材料费占建筑工程的造价比例一般在60%左右,降低材料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做好材料的管理,主要的方法有:

1.大宗材料招标采购:公司每年对大宗的材料,如钢筋、砼、模板等材料实行招标采购,从采购上降低成本,转移材料涨价的风险。年度采购每种材料一般选择2~3家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供应商或厂家来供应材料。

2.切实执行限额领料及奖罚制度:施工班组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凡超额使用的材料,由班组自负费用,节约的由项目部与施工班组五五分成,从而提高施工班组节约材料的意识。。

3.周转材料及料具的管理:周转材料即在工程中重复使用的材料,如模板、木枋。周转材料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投入量越小,对降低成本所起的作用越大。

(三)机械使用费

机械一般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因此,必须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保证机械的正常满负荷运转。

(四)临时设施费

临时设施以满足使用为目标,尽可能的使用废旧料及能周转重复使用的材料。

(五)项目管理费用

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期的长短.从满足管理效果和效率要求出发,合理地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组织保证。

(六)质量

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息息相关,分项工程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精度越高,越能节约材料和人工。因此,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重点。

(七)工期

项目施工中,如能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完工,将节省大笔的机械及周转料具的租赁费及项目的管理费,从而降低成本。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一定要围绕着减少资源费用来进行工期的优化。

(八)施工技术

技术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技术的提高或新技术的采用,必然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和发挥技术对于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如在钢筋的连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就是节省材料,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另一项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的技术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这是项目常采用的。

三、项目成本分析

项目成本分析就是通过月度、年(半年)度及阶段的经济活动分析来找到项目成本偏差的原因及降低项目成本的具体的方法,从而实现项目的赢利。

(一)月度经济活动分析

项目经理部预算员(或统计员)每月末对公司和业主上报当月完成产值的报表,对外报量作为当月回收工程款的依据,对内报量作为项目成本核算的依据,报表必须详细列出当月施工完成的具体部位和工程量,编制内部报量预算书,并对当月的人、材、机及管理费用、间接费用作详细的分析。由项目劳资员作当月人工费支出报表,材料员作当月材料耗用报表,机械管理员作当月机械费用、水电费用报表,然后汇总到项目成本员作项目当月发生成本的报表,再与当月内部报量扣除项目应上缴公司的费用(即项目当月收入)对比,得出当月成本盈亏的数额。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有关的人员(项目副经理、劳资员、预算员、材料员、机管员、施工员等)召开项目当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对当月的成本具体分析,分析项目当月盈亏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方法,指导下月的施工生产及成本控制目标。

(二)年(半年)度经济活动分析

每半年和一年末根据项目完成的施工产值作半年或年度的成本报表,再对项目半年和一年发生的成本作具体的分析,分析盈亏的原因,并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杜绝亏损的方法。

(三)阶段经济活动分析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a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is significant for quality, safety and progress of the whole project. Wher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level, outlined their views.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国内经济进人紧缩期,致使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呈现白热化趋势。因此,施工企业要保持稳定,实现优质发展, 就必须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为驱动, 系统设计, 有序推进,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1系统设计, 构建项目管理体系

目前,施工企业, 由于资质等级不同、规模大小不一、企业性质的区别,各有差异, 但是其作为市场主体和基本经济细胞却是相同的。特别是施工企业的主体又是由众多的下程项目单元组成的, 工程项目的流动性、分散性和单件性的特点,要求施工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必须构建和完善项目管理的体系, 并使其有效运行。􀀁

1.1 制定明确的管理方针和目标

项目管理方针体现了企业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项目管理目标则是企业在项目管理上所追求的目的。项目管理目标应是可定量或定性的,并与方针保持一致。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方针应包括:优良的工程质量、上乘的服务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良好的社会信誉等内容。􀀁

1.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项目管理体系的要素是构成体系的基本单元。项目管理体系的要素包括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责、管理、程序、过程和资源,各个要素有不同的内涵。而且要素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表现为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施工企业在建立项目管理体系时,全部制度都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评审,确保有效衔接和无缝对接,形成一个闭环的体系。

1.3 系统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标准

工程项目是个“系统”,对“系统”的管理必须明确标准、制定规范、建立流程。系统化、流程化、表格化的规范项目管理, 目的是确保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运行。

2 突出重点, 落实项目管理措施

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企业要抓住主要矛盾, 突出重点, 在关键处着力。在项目管理上要突出三项原则, 即:突出流程管理, 确保落实标准不走样;突出问题管理, 确保形成闭合不反复;突出安全质量管理, 确保在建项目不失控。同时,在施工组织、安全质量和技术管理上,还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2.1 在安全质量上, 突出抓好责任落实。

(1)建立健全安全质量责任体系。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 使安全质量责任层层分解, 逐级落实到项目的每名管理、作业人员,并根据工程的类别、规模、特点, 约定向劳务队伍收取安全质量风险抵押金,促使其责任落实。

(2)完善安全质量监督机制。针对工程项目流动、分散、管理跨度大的特点, 施工企业要成立稽查大队, 分区域组建稽查队,有效开展安全质量稽查。重点抓好对旁站监督、跟班作业的检查督导, 督促各项目将旁站监督、跟班作业作为加强安全质量监管的重点,将重点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全部置于监控之下。􀀁

(3)优化安全质量奖惩机制。要实行安全质量一票否决权,对各项目在安全生产、工程创优过程中涌现出的“安全标准化工地”和“精品工程”及时进行嘉奖;对达不到安全创优标准的工程坚决推倒重来, 以此激发项目安全生产、追求精品工程的内在动力。要建立安质人员岗位津贴制度,以提高安质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2.2 在技术管理上, 突出抓好方案落实

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基础,是保障安全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狠抓施组和技术方案的评审和执行。重大技术方案要邀请专家组织研讨,施工组织设计要确定总体思路, 按照项目风险等级,分级组织审批, 征求多方面的意见, 以达到优化方案的目的。施组和技术方案,一经确立,要求项目部必须严格执行。􀀁

(2)狠抓工程测量和试验检测工作。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防线, 要落实测量复核计划和试验检测检查计划,督促项目做好原材料的检测、重点工程部位的检测和工程产品的试验, 定期通报, 推动项目质量管理的规范化。

(3)开展科技攻关,总结科技成果。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和公共资源, 开展横向联合, 依托工程项目开展科技攻关。对于科研课题, 要超前谋划,深度指导,做好研究策划和过程管理,及时收集分析, 总结提炼成果报告,提升科技成果质量。要加强工法、专利开发,注重科技成果的积累,增强科技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逐步形成企业的产品优势和技术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

3 精管严控,提升项目管理效益

加强过程精管严控,及时进行纠偏, 是保证项目管理效果,提升企业效益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3.1 抓好责任成本下达监控

企业要本着全员、全过程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成本监控体系。􀀁

(1)提高责任成本编制的质量。加强对企业、项目部工程经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督促各成员企业本着“合理、节约、实际”的原则,及时编制责任成本,做到依据充分、资料详实、贴近实际。

(2)及时下达责任成本。项目情况有变化,可以中间做调整和修改,充分发挥责任成本的约束作用。􀀁

(3)加强成本检查与预警。企业要建立项目季度毛利率动态报表, 按季度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3.2 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

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了解和控制项目运行、管理情况的重要方式。􀀁

(1)严格经济活动分析的频次。施工企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经济活动分析会,下属成员企业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对经济运行进行过程控制、纠正偏差。􀀁

(2)保证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经济活动分析会必须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召开, 相关部门参加,分析的结果一定要真实,成果要共享,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要明确,切实发挥指导作用。

(3)对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会召开情况进行抽查。对不及时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的项目要严查, 发现项目经济状况出现不利苗头,要及时安排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整改,及时进行纠偏。􀀁

3.3 适时跟进项目过程审计

过程审计是防范和规避项目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在项目管理中, 施工企业要注重对在建项目开展过程审计,加强事前、事中管控, 确保项目收益。􀀁

(1)明确审计重点。重点从项目内控制度、合同评审、效益指标、施工现场、材料设备费用、工程款结算、安全质量措施等方面开展过程审计。􀀁

(2)把握审计时机。重点项目在完成总量30%时必审,有疑问的项目必审,以未雨绸缪,预防风险,加强事中管理。

(3)抓好审计成果转化。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重点抓好审计建议的跟踪落实, 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3.4 严格实行管理问责制度

企业要坚持定期召开现场管理推进会、项管会、安委会等查找分析重点项目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对管理工作突出的项目, 要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交流。对工期进度、安全质量、业主投诉的项目负责人实行问责制。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项目安全质量的分析和预控, 只要触碰安全生产红线,不管涉及到什么人, 都要严肃问责, 不仅要起到警示作用, 而且要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

第10篇

一、项目成本预测及测算

对每一项工程,施工企业在投标时都会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市场的行情、竞争对手的情况及企业自身的实力报价,该报价对企业的赢利情况做了一个预测,预估出企业未来的获利情况。一旦企业中标,组建项目经理部之后,公司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算,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预算编制项目的成本计划,对项目拟投入的成本进行测算。这个测算是按实际发生的原则对项目拟投入的人工、材料、机械及临设、管理费、其他费用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在实际测算中,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公司承担经营风险(如低价中标、工程款拖欠及材料超常规的涨价等),项目承担管理风险(如返工损失、工期拖延及被业主索赔等),然后再与中标价作对比,确定项目上缴公司的费用比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其他的项目管理目标,公司与项目经理签定《项目全额承包责任状》,作为考核项目的基础。

二、项目成本控制

一旦项目目标确定,如何控制成本,节约支出,让每一项支出均控制在测算目标范围之内就成为项目成本管理者的首要任务。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终,项目从实施的开始,就须制定降低成本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从而有计划有措施地控制支出。经验表明,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很多,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工费

项目组建后,由公司配合项目采取招标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承包分包劳务的单位中择优选择1~2家信誉良好、价格低廉的劳务承包商。也就是说,人工费的单价是通过招标来确定的。项目人工费分定额内用工和非定额内用工,定额人工费按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这并不困难,控制非定额用工才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重点,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的比例包含在定额用工中,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致上说,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装修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在人工费控制中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另外,控制人工费的支出还要十分注重避免返工及重复用工的发生。

(二)材料费

材料费占建筑工程的造价比例一般在60%左右,降低材料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最重要的途径。做好材料的管理,主要的方法有:

1.大宗材料招标采购:公司每年对大宗的材料,如钢筋、砼、模板等材料实行招标采购,从采购上降低成本,转移材料涨价的风险。年度采购每种材料一般选择2~3家信誉良好、资金雄厚的供应商或厂家来供应材料。

2.切实执行限额领料及奖罚制度:施工班组严格实行限额领料,凡超额使用的材料,由班组自负费用,节约的由项目部与施工班组五五分成,从而提高施工班组节约材料的意识。要对施工班组交底,让其掌握节约材料的方法,如钢筋的使用,能使用短料的地方尽量使用短料,而不要将原材料截断;将短料通过对焊接长后使用,减少废品率。

3.周转材料及料具的管理:周转材料即在工程中重复使用的材料,如模板、木枋。周转材料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投入量越小,对降低成本所起的作用越大。因此,对周转材料的管理,就是要力求其投入量少,重复使用次数多。例如,对模板的管理就要求做到,一要在施工前通过对模板放样,将每一块模板用在最适合的部位,并将模板编号,将下一层的模板用在上层相同的部位。二要避免将大板改小,小板改无。三要经常保养,刷油,避免雨淋变形而降低模板的刚度。周转料具一般按件(吨)每月租赁使用,主要是用于脚手架的钢管、扣件或门字架,要求配置合理,避免积压或数量不够影响工期。

4.辅助材料的包干使用:工程中辅助材料很多,如管理不善会造成材料的极大浪费。辅助材料的管理,一般采用包干的方法,如扎丝、铁钉采用将材料包含在人工单价中的方法,适当提高人工单价,让施工班组包干使用。

(三)机械使用费

机械一般通过租赁方式使用,因此,必须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保证机械的正常满负荷运转。

(四)临时设施费

临时设施以满足使用为目标,尽可能的使用废旧料及能周转重复使用的材料。

(五)项目管理费用

根据工程的规模及工期的长短.从满足管理效果和效率要求出发,合理地配备项目管理人员。一支高效、精干的项目管理队伍是实现整个项目成本目标的组织保证。

(六)分包工程

有些作为总包的施工单位,由于其施工的资质有限和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需要,会将诸如桩基础、弱电、消防、栏杆、门窗、幕墙、石材等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专业施工资质的企业施工。分包工程因总包单位仅投入管理费用,因此分包的赢利是企业赢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包工程一般可在项目投标时和分包单位签定协议,由分包单位报价,中标后由分包单位施工,总包单位按分包工程总额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用,或企业中标后再通过招标选定分包单位。

(七)质量

工程质量与项目成本息息相关,分项工程的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精度越高,越能节约材料和人工。譬如,天棚面如平整度很高,可以不用抹灰,而通过刮腻子的方法一样能达到使用要求,还能加大使用空间,节省费用。又如外墙的垂直度是在结构施工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工序,如外墙偏差过大,为保证外墙的垂直度,在装修过程中就必须加大抹灰的厚度,从而浪费材料及人工,并加大外墙荷载,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分项工程的优良率越高,投入维修或返修的费用就越低。因此,施工质量控制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重点。

(八)工期

项目施工中,如能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提前完工,将节省大笔的机械及周转料具的租赁费及项目的管理费,从而降低成本。因此,项目成本管理一定要围绕着减少资源费用来进行工期的优化。

(九)施工技术

技术与经济是相互依存的,技术的提高或新技术的采用,必然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和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要十分注重和发挥技术对于降低成本的重要作用。如在钢筋的连接中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就是节省材料,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另一项有利于降低项目成本的技术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提高工效,缩短工期,这是项目常采用的。

(十)索赔的管理

项目从合同履约之初,根据合同,就要加强对业主的索赔,注重索赔证据的收集及确认工作,勤办理签证,经常向业主发索赔的函件并及时催促确认。通过索赔来维护企业权益,提高项目的收入。在高度重视对业主的索赔的同时,要增强自身履行合同的意识,防止业主反索赔。

三、项目成本分析

项目成本分析就是通过月度、年(半年)度及阶段的经济活动分析来找到项目成本偏差的原因及降低项目成本的具体的方法,从而实现项目的赢利。

(一)月度经济活动分析

项目经理部预算员(或统计员)每月末对公司和业主上报当月完成产值的报表,对外报量作为当月回收工程款的依据,对内报量作为项目成本核算的依据,报表必须详细列出当月施工完成的具体部位和工程量,编制内部报量预算书,并对当月的人、材、机及管理费用、间接费用作详细的分析。由项目劳资员作当月人工费支出报表,材料员作当月材料耗用报表,机械管理员作当月机械费用、水电费用报表,然后汇总到项目成本员作项目当月发生成本的报表,再与当月内部报量扣除项目应上缴公司的费用(即项目当月收入)对比,得出当月成本盈亏的数额。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有关的人员(项目副经理、劳资员、预算员、材料员、机管员、施工员等)召开项目当月的经济活动分析会,对当月的成本具体分析,分析项目当月盈亏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有效的方法,指导下月的施工生产及成本控制目标。

(二)年(半年)度经济活动分析

每半年和一年末根据项目完成的施工产值作半年或年度的成本报表,再对项目半年和一年发生的成本作具体的分析,分析盈亏的原因,并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和杜绝亏损的方法。

(三)阶段经济活动分析

第11篇

刘明辉,1964年出生于湖南汨罗,1984年在湖南财经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系,师从著名成本会计学家欧阳清教授,攻读经济学(会计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晋升讲师,1992年6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5月破格晋升教授,成为东北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1994年师从我国著名的财务管理专家谷祺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毕业,获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00年起开始担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明辉教授曾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院长、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主任、大连报业集团副社长、大连出版社社长等职。现任大家出版传媒(大连)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财务成本研究分会名誉会长、会计监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审计学会理事、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等职。

刘明辉教授治学严谨,开拓创新,打破“就会计论会计”的思维定式,主张采用多学科、多领域的多种方法研究财务、会计、审计问题,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他的学术专长主要集中在独立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公司理财等领域。

在独立审计领域,刘明辉教授是最早参与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研究与建设的学者之一。作为独立审计准则研究的资深专家,自1994年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组以来,直接参与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一至第七批共90余个项目的研究,起草和修订工作,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撰著的《独立审计准则研究》《高级审计研究》是国内该领域主要代表作之一,他主编的《独立审计学》《审计与鉴证服务》均为国内该领域第一部系统阐述独立审计和鉴证服务的教材,主编的《审计》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精品教材。刘明辉教授认为,建立和完善独立审计准则是实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审计准则的实质在于规范,审计准则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失误、保护审计人员、为审计本身提供可信性等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负面影响;制定独立审计准则必须考虑经济环境、政府部门、法律体系以及审计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审计环境相一致。

刘明辉教授在现代财务管理与分析领域颇有成就,先后发表、出版了大量著述,如《财务管理原理》、《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公司财务理论》(译著)、《厂内银行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和论文,着重研究了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问题。刘明辉教授指出,会计报表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晴雨表,经济活动分析是引导企业正确进行经营决策的信号弹。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应不断加强预见性、及时性、全面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财务分析要向制度化、系统化、电算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尽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及经营管理等任务,刘明辉教授始终不曾中断过财会科学研究工作。刘明辉教授先后在《经济学动态》《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共420余篇,其中50余篇被权威杂志转载,42篇论文获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术团体的奖励-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财政部、教育部等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项;先后编著、主编、参编各种学术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工具书共65部,其中本人独立撰著或主编共35部,个人累计著述字数约1300万字撰写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嬗变――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解读》获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有奖征文”一等奖。

刘明辉教授曾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主讲过十多门课程,他积极倡导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自1993年以来,刘明辉教授多次获得“大连市优秀青年教师”、“大连市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1996年被评为财政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确定为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名人才,1998年获全国大学出版工作者协会优秀社长、大连市优秀科技干部称号;200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一等奖(研究类),2001年被授予“大连市优秀专家”称号。2006年被评为“大连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十大新闻出版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各领军人才”。由其策划编辑的《城市经济学》一书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第12篇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由审计机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所进行的审计。其目的在于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对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做出评价,借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效益审计与由统计、财会或其他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分析与检查,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活动,而后者则是有关部门结合各自业务工作所进行的一种管理活动,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社会贡献总额、上缴利税总额、资金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考察效益水平的高低,既要看产出的多少,也要看投入的高低,而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主要是指企业所占用和耗用的经济资源。所以资源利用效益的高低也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审查资源利用效益主要是分析各种经济活动中所消耗资源的大小,计算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并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措施。经济资源利用效益审查的内容主要有:原材料利用效益、劳动力利用效益、固定资产利用效益、资金利用效益、能源利用效益等。

五、企业经济效益评价

一是要选择适当的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审计项目后,应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前调查,了解主要业务的特征、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管理方式等,在遵循科学、有效、相关、可操作性原则基础上,确立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指标内容和计算,均力求简单,易于使用。

二是针对不同的效益审计项目,灵活运用审计指标体系。在实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活动时,可能采用某一项标准,如当期的经营计划;也可能在同一项目或对其中不同的审计事实采用几个不同的标准,如既采用当期的经营计划,又依据历史最好水平,并考虑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体现的效益优劣,并由此找出差距,发掘潜力,提高效益。

由于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所运用的考核指标也不同。就某一项具体的指标而言,其运用过程和要求也是有区别的。在考核企业经济效益时,应注意将上述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运用,防止片面地、僵化地运用这些指标。否则,便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使评价标准更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便于将来审计建议的落实,在确立审计评价标准时应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认真分析研究评价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适用程度。在指标的使用上要考虑所使用的指标是否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紧密相关,要选取那些确实能反映其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数量水平的选择上要具有先进性,同时也要具有可行性。

评价标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作大量细致的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注意经验的积累,积极收集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必要时要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努力把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资料搞扎实。有条件的内审机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评价标准的测算和建立工作。

三是做出恰当评价结论。根据审计项目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归集、整理、综合分析之后,就需要对照选定的评价标准,做出各个审计重点或分项目乃至整个项目的评价结论。

审计评价中凡涉及审计结论的重大问题,都要具体说明相关的标准、结果及原因,对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也应详细列明理由,便于与被审单位交换意见和部门领导审阅。审计结果是对履行经济责任的证实或是涉及对事、对人的处理,必须保持职业谨慎,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意见,对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但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不合理、不符合事实的,审计人员应坚持原则,维持原有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与有关审计证据作为审计报告的附件,以供审核该报告和做出处理决定时参考。

六、企业效益审计成果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