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课堂专题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学一章之后的化学单元复习课,应该达到四点教学目标:
1. 知识梳理和知识网络的构建。可通过问题驱动或情境创设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对本章知识的系统梳理,深入思考其内在联系,主动完成本章知识网络的构建;
2. 承前启后、查缺补漏、质疑提升。教师基于全体学生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复习;基于学生个体查缺补漏,自我完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能力;
3. 方法提炼。引导学生提炼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4. 应用拓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得以升华。
二、问题重重,改变复习策略迫在眉睫
新课改形势下,化学课堂面临着重重困难:
1. 课时不足导致取消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不能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按常规单元复习课的思路:知识点总结一课时,考试一课时,讲评一课时,因此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标课时有所冲突,所以导致取消单元复习仅进行单元测试而已。
2. 知识点复习时,学生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好。单纯的知识点复习机械、乏味,有些类似于高三的一轮复习遇到的困扰,学生兴趣不浓,复习效果不好。
3. 受教学进度限制,研讨机会不多。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复习效果,而且研讨交流的机会不多、时间也不充分。
因此,改变复习策略迫在眉捷,我们必须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对知识点的复习和构建,以达到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让学生“复”之有“趣”,“习”之有“效”。
三、寻求行之有效的策略,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化学知识,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复习、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以下是曾经尝试过的几种复习形式(主要是复习学案的类型):
1.“面面俱到”式(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学生记忆差。因此,每一个小知识点都应复习到位。
2.“专题“式(适用于“化学基本理论”的复习)。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内容难度大,理论性强。因此,采取专题突破式的复习。
3. 以“题”带“点”式(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复习)。选择典型例题,分析出考查点,然后对知识点进行诠释。
4.“抛出问题”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复习)。笼统的抛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归纳整理,完成对局部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复习学案和课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的使用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单元复习时充分利用复习学案和课件,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 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上列出的知识点系统、全面,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知识内容,将知识“体系化”的同时也能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2. 使得课堂更有序,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复习学案和复习课件上内容系统、条理清晰的知识,使得复习时学生思路清,课堂更有序;同时复习内容重点突出,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什么是思维导图呢?顾名思义,思维导图就是把我们大脑中的思维以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英文名称是mind map。它的创始者――被称为“记忆之父”的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托尼・巴赞将其定义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放射是指从一个中心向各个方向发散,放射性思维即来自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与其他科目相比,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散乱,不成系统,体现在化学知识可以分为宏观、微观和符号表征三个层次。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但要注意观察化学反应的宏观实验现象,还要根据现象给出合理的微观解释,并通过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符号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表述。所以,对于化学学习,将文字、符号、图片等有机融合,并建立一定体系的思维导图,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有效学习方式。
很多学生可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平时听课很认真,记了很多笔记,但是学习成绩并没有越来越好,做题时脑海里茫然没有头绪。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感觉也比较困难,如必修和选修中相同知识点的处理程度,如何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等。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
一、思维导图在教师中的运用
1.理清教材思路――快速化
新课程对化学学科的改革非常大,更有很多年轻教师感觉到新教材“知识散乱”,难以教学。原因在教师对新教材编排不够熟悉,无法一下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思路。所以,新教材教学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弄清专题编写意图、理清知识脉络。而思维导图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快速帮助我们理清书本的思路,并让我们深刻记忆。
2.课堂教学使用――高效化
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时,为了具有更清晰的思路,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网络图,进行课堂的启发式教学以及课后小结。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化学新课程的每个单元都有栏目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果教师可以事先设计问题情境,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在课堂中应用,就能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使学生得到思维的锻炼。
3.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化
教师集体备课是教育资源共享化,这是协作式工作和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但集体备课往往口头讨论,流于形式,不仅花费时间很多,而且收效甚少。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每个教师把自己对这堂课的设计画成一个思维图,然后都放在一起比较,大家一起来评论、修改,最终形成最完美的备课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学生中的运用
1.做化学笔记
学生上课做的笔记都是线性笔记,这种笔记埋没了关键词,浪费时间,不易记忆,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只记相关的词,复习的时候,可以只读相关的词,节约时间达90%之多。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可以对知识点不断补充发展并且完善。我们在必修和选修中对于知识点是不断地补充完善的,线性笔记很难再进行补充完善,而思维导图就克服了这个不足,使得我们能构建出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
2.课堂小组讨论
化学协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科学学习方法,而思维导图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协作上的优点。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轻而易举地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思考创作,从而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
3.复习归纳总结
近年来,我对农村初中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男生喜欢看武侠小说,女生爱看言情小说;部分同学爱上网聊天;关心新闻时事的同学很少;能静下心来阅读古典名著等书籍的人不多;游戏机房对男生极具诱惑力;学生对歌星、影星“如数家珍”,对“感动中国”之类的人物所知无几;双休天沉溺于电视剧的学生太多……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书香校园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并没有真正形成。
二、产生的原因
1.认识的片面性。
不少农村家长由于受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片面地认为看与考试有关的教辅资料,就是认真学习;看课外书是闲书,是“不务正业”。有些家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是《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籍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更谈不上买科普、法律类书籍了。在现行的教师考核评价体制下,教师仍存在极端的功利色彩,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各种解题技巧的讲解,忽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地。
2.阅读内容的盲目性。
真正适宜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短缺,而出版市场的假冒伪劣又屡禁不止。“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害”(菲尔丁)。读书需要鉴赏力,中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一些文化垃圾“废寝忘食”、“如饥似渴”,严重影响学习与健康。
3.阅读方式的随意性。
由于学生在课后或校外不便管理,加之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计划,学生阅读不择时间、地点、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
不少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认为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本镇唯一的新华书店,里面的书多是为考试服务的习题集、优秀作文之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综合性读物寥寥无几,更谈不上提供学生阅读的桌椅了。
三、应对策略
1.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旧理念。
从农村语文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现象,而阅读是语文之根,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语文学习,归根结底,要引导学生读书,在广泛的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热情;在与作品的交融中,甄别真、善、美,提升道德人格、个性修养。只有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重视阅读,才可能在处理教材上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重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只有转变观念,才能利用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另外,定期对农村语文教师培训,也是改变旧观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增强学生阅读的欲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体的阅读愿望。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激趣。话题自定,可以讲成语故事、可以说我喜欢的格言、可以说阅读概要……这样,在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2)赏析片段激趣。教师在阅读中撷取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空城记》等,把它们做成“美味佳肴”,师生共同诵读、品味、赏析,来激发学生对原著阅读的兴趣。
(3)开辟阅读专题激趣。阅读专题内容多样:可以是课内到课外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如亲情专题、专题等;可以是关于学习方法技巧专题;可以是关于热点话题的专题……专题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学生只要听说上专题阅读,没有一个不满心欢喜的。
(4)组织活动激趣。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出黑板报、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3.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与其苦口婆心讲解题秘籍、作文技法,不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顿悟。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阅读材料的指导。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教师要从阅读的源头上把关,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除了《大纲》推荐的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刊杂志,如《中学生语文报》、《演讲与口才》和《青年文摘》、《读者》等,鼓励学生订阅;向学生推荐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的时代感强的哲理性精美短文;推荐优秀中外人物传记,并在班级开辟图书角,学生互相借阅,互通有无。
(2)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清代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类,认为:“有当读之书,有当熟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须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断进行阅读。
(3)做好读书笔记的指导。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做好读书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指导学生学会做批注,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写心得笔记;指导学生改写、扩写、续写。天积月累,笔记就会形成一个资料库,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就会提升。
(4)注重古典诗词的阅读指导。古典诗词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老师可以从古代名句选讲、唐诗宋词赏析、古代散文选读等方面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为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作为农村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积极拓展渠道,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品尝书香的美味,与书为友,相伴一生。
参考文献:
创新整合点
将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APP应用四种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云”技术,使学生相互交流、分享知识。运用教师自主设计的APP应用,实现与课堂无缝对接,与课外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为自选内容。学生在学习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网站主要介绍了十个食物单词:bread、butter、 cheese……通过单词听音跟读与单词游戏进行学习。所学内容贴近生活,游戏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一年的英语,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听懂教师的指令,表达简单的想法。同时,他们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选择孩子们喜爱的食物话题作为文本,利用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云笔记和APP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分享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食物单词:bread、cake、butter等;学生能听说读写、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到单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电子白板,专题网站,云笔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够进行小组交流。能初步使用云笔记,并掌握网络化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学生能管理知识、分享快乐。通过见识各种新奇的“食物国旗”拓宽视野。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教学环境与准备
网络环境、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1.热身导入
T:Which county is it?
Ss:Italy!
T:How about this one?
Ss:China!
接着,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呈现一段魔术视频(如图2),视频中圆形的苹果变成了正方体,落在地上的牛奶变成了甜甜圈,要学习的单词都暗藏在魔术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了起来,迫不及待想马上开始学习新单词。
T:Look!
Ss:It’s an orange.
设计意图:热身活动不是单一地出示卡片介绍单词,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与文化结合后呈现。既揭示了学习主题,又渗透了中西方文化。接着,运用魔术视频呈现学习内容,这种趣味的呈现方式,解放了学生的大脑,也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
2.自主学习
经过刚刚的铺垫,学生们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师首先通过电子白板打开学习网站,学生听音跟读,进行齐读共研。然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网站上,通过点击食物图片,进行跟读“Cheese、cake、butter、hamburger…”,学生看单词、听发音,同时还能看到英文注解,如cheese: A food made from milk.
设计意图:单词的英语注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单词的词义语境。学习时,每个学生都有一位“专属老师”,这位“老师”可以带着他把不熟练的单词反复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学习。教师则在一旁进行学习跟踪和指导。
为了突破难单词,我在电子白板上还设计了“食物心情”小游戏。请学生们猜猜“愤怒的小鸟”、“被人偷菜后悲伤不已的小男孩”和“孤独玩偶张小盒”喜欢吃什么。在电子白板上将“心情人物”与“食物”配对,如正确则读音一致,学生可以马上跟读,如果错误则可以看到正确答案及其解释。
T:Can you choose food the angry bird?
Ss:Yes, I can.
T:What does he like?
Ss:Sausages.
T:Let’s check!
设计意图:小学英语教学中,长单词的音节较多,是教学中需要攻克的难点。在本节课中,选取了时下学生中的流行元素:“愤怒的小鸟”、“偷菜”、“张小盒”,通过心情找食物。在趣味中攻克重难点,同时也渗透了心理学的小知识。在电子白板上通过点击、拖拽实现了交互,让知识可看、可读、可摸、可用。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得到了运用。
3.网站游戏
作为对刚刚学习的奖励,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网站上进行游戏。游戏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单词。例如,TEST YOUR MEMORY(记忆力大考验),根据单词图片和读音,通过记忆找出一样的两张牌,时间越短越好。游戏按难度进行分类,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游戏。学生们边听、边读、边用、边玩,进一步巩固了单词。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这里的游戏形式类似于他们平时玩的QQ游戏,运用游戏的形式巩固单词,学生既感觉到熟悉,又充满了挑战。他们乐于参与,敢于尝试。
4.笔记梳理
本节课,我运用了“为知笔记”——一款云笔记软件,帮助学生梳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以便他们形成长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求学生在云笔记中写下对本节课所教的单词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学生打开云笔记,拼写单词,插入图片,设计精美独特的云笔记(如图3)。
要求学生运用云笔记中的“朗读”功能,听单词发音,并进行反复跟读。(运用该功能,能有效帮助学生在笔记阶段继续巩固单词)
教师在云笔记中建立了一个群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如图4)。全班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笔记分享到群组里。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这样,每个人都在群组里看到别人分享的笔记了。
生A:I can see Funny likes ice cream.
生B:Mike likes hamburgers, I like them, too.
生C:Linda likes cheese,but I don’t like it.……
设计意图:云笔记是一款实用工具,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有效记录、管理自己的学习。同时把这些学习方法运用到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运用它的“云存储”功能,学生们可以即时存储和调阅单词。在学校或家里都能调阅出笔记,开展学习。“朗读”功能还可以马上听到单词发音并进行跟读和巩固。而在笔记中建立的“ABC英语快乐学习吧”,可以让大家在这里相互交流,在这里收获认同的喜悦,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加彼此间的交流和了解。
5.作业反馈
课堂作业反馈,学生在“一起作业”平成朗读背诵,对话交流。后台的发音记录系统可以对学生的口语进行自动打分。同时将语音作业存储,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评阅。
设计意图:传统模式的英语作业就是抄单词或者抄句子,时间一长,学生们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在这个网络作业平台中,学生可以以网络游戏形式完成作业。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而网络平台能够存储每个学生的语音作业,教师可以在课下听到每个学生的发音,以便及时找出问题共同解决。
6.APP拓展
T: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food?
Ss:Yes.
T:OK. You can read in our APP.
最后,教师告知学生,如果想学到更多的内容,可以课下登录“英语云课堂”APP应用,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英语云课堂”是我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APP应用程序,分为“网页版”和“手机版”。类似于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可以安装运行在电脑、手机或平板上。我的设计理念是:与课堂无缝对接,与课外有机结合。同学们在上面既可以巩固本课所有知识要点,同时也会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背景资料、语法概念及进行句型训练等。在这款“云课堂”应用上,我将课堂上由于时间不足,无法讲述的内容制作成一个个迷你课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如图5)。此外,在留言板上,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甚至还可以自己文章当“小老师”。
教学反思
载酒船过风亦醉,浇花人去水犹香。回味本课,学生们领略了信息技术的魅力,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在这一节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中,“云技术、电子白板、学习网站”以其独特的风味,彰显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习效率。正可谓:课堂高效其风味独具,云笔白板乃唇齿留香。
作为一线教师,我有这样的思考,是否能利用武汉市推出的“教育云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云空间,让他们的思想在此交流展示,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轨迹。
心之感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这句话对我影响深刻。当我们在埋头教学的时候,很少会静下心来思考:我们还能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此次参加NOC活动,我创新地运用了云笔记和APP应用两种信息技术的手段服务教学。毫不夸张地说,当发现并运用它们的时候,我是多么的激动和兴奋。
首先,记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国内外很多优秀学生共同的特点。云笔记——无纸化的记笔记,能够随时调阅,能够及时更新内容,还有图片发音这些功能,这些不正是我们的孩子们所期待,所需要的吗?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培养我们的孩子具备驾驭信息化的能力,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我开发的这款APP应用,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利用到这样的学习工具。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APP STORE里成千上万个应用和游戏供我们下载,从红极一时的“切西瓜”到“愤怒的小鸟”。当人们掏出手机,首先想到是玩游戏和刷微博。那有没有一款应用能帮助孩子们巩固课上知识,拓展课外知识的呢?抱着这个理念,我设计了一款APP——英语云课堂。将我在课堂上没有时间讲的内容和丰富有趣的课外知识制作成迷你小课堂,供孩子们在这个APP中阅读。APP中还有讨论区,供孩子们发表文章或进行讨论。
也许今天我所做的一切都很渺小,不足以改变或成就什么。但正如乔布斯说过:“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NOC,是我们的起点。创新是我们一路走下去的动力。
评委点评
“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大大地触动且激活了国人的味蕾,让我们在一日三餐中也能品尝到文化的味道。那么,这“舌尖上的课堂”到底会怎样呢?我很是期待。
好的菜肴,必定需要好的食材和精选的佐料,加上制作者的用心,遵循的是味觉和营养的双重感受。一堂好课,也与此类似,教学者需要精心选择内容,用心组织教学,因此,同样也要讲究营养(知识与技能)和滋味(学习的情态)。本课的教学内容恰好也是自选的,因而教学者的教学设计也就更显自由,其结果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日三餐中所自然渗透着的文化味道;“舌尖上的课堂”也力图让自己的课能够凸显“文化的味道”,而且我们也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执教者的种种努力。当然,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去谈所谓的中西方文化交融,多少会显得有些大而空,这也是我对作者把“菜肴摆放成各国国旗”就认为是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不置可否”的原因。不是不能有这样的设计,而是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未必一定要扯上“文化”。
当然,本课中也有很好地渗透了中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精巧设计。比如,孩子们“喜欢”或者“不喜欢”汉堡、可乐的判断,无论孩子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凸显出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西方快餐文化(汉堡的简单、便捷、标准化)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食不厌精烩不厌细”(中国厨艺都是一种“私人定制”)之间的文化差异。
因为“舌尖”两字,让我几乎忽略了本课在整合创新方面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在专题学习网站上听音看词、跟读跟练,孩子们多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老师”;在“为知笔记”上增删读写、互动交流,孩子们多了一本多彩且活动的“云作业本”;网站上的小游戏在孩子们快乐游戏的同时也检验了学习内容,APP应用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一、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内容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预习工作却没有落实到位。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学生学业负担较重、学习时间相对不足、教师指导力度不虻取6源耍我根据教学实际,再三斟酌,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预习要求:
(1)在课前必须将教材阅读一遍,并在草稿纸上按先后顺序罗列出本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整理出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影响。
(2)按照语文阅读的方式,对课本上出现的陌生词汇进行查询,并予以标注。
(3)围绕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的相应要求,尝试自主解决教学指导意见提出的若干问题。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布置具体的任务,使学生通过预习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开展的互动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拥有较大的主动性,但这并不代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不代表教师具有绝对权威性。历史课堂教学传递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还有鲜活的思维和个性的智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出了以下要求:
(1)认真听讲,解决预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勤做笔记,记录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误区、盲区,加深对教材所述历史的时序性、概念性的认知。
(3)对于有争议的内容,大胆提出疑问,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4)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做相应的标记,以便课后合作解决。
在提出这些要求后,我的课堂教学有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专注度和针对性更高了,知道了哪些是自己要记录的,哪些是自己要思考的。
三、辅导学生有效复习
问题的解决分为四个阶段,即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如果说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对应的是提出问题和明确问题阶段的话,那么有效复习对应的就是形成假设和检验假设阶段。那么,教师应如何辅导学生有效复习呢?对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制作规范、严谨、个性化的大事年表。
一般来说,在新课教学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制作本课的大事年表;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制作该单元的大事年表;在专题教学结束后,我会要求学生制作该专题的大事年表。
2.制作知识性、个性化的概念卡片。
历史教材中的概念非常多,学生往往无法牢固记忆这些概念。基于这样的现实,我要求学生把历史概念写在卡片上,并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以便时时强化记忆。
3.理解巩固,能力与基础并重。
1、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z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充分发挥z名师培养人选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日常自主研习和集中合作研修相结合原则,切实提高名师工作室成员、学员的师德修养、学习能力、专业素养、课堂教学管理水平、能力和创新精神。
2、并在师资培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努力践行师德的楷模、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这一优秀教师的职业规范。
二、工作目标
1、师德目标
热爱教育事业,立志奉献教育,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为人师表,做师德的楷模。
2、理念、理论提升目标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教育中要贯彻和践行好新理念,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品位。在本学科教学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对所教学科有着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业绩突出。
3、教学工作目标
要进一步研究教学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推进教学环节的精细化的管理,打造互动有效的活力课堂,来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任教总课时不少于140课时。
4、教学研究目标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瓶颈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力求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探求教学的一些规律,达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5、做好人才培养和带教工作
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积极培养成员教师尽快成才。
6、编印工作室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和教学论文及教学设计集锦。
三、主要工作
1、专业理论学习:采取自主研修和专家引领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至少研读优秀教学专著1—2本,做好读书笔记;邀请名教师、优秀教师和教学工作专家面对面地进行专题研讨,谈论困惑,探讨策略,剖析案例,分享经验,使工作室成员获得具体有效的指导。
2、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相互走进成员教师的课堂和其它教育活动中,互相学习、观摩,在观摩中学习和反思,提高工作室成员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研究的目标,努力探索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每学期章丘市以上公开课不少于1次;
每学期在本校或本学科范围内示范课不少于2节;
每学期在本校内评课不少于10节;
每学期专题讲座不少于1次;
每学期教学开放周不少于1次。
3、认真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以名师工作室为研究团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取得一定的研究实效。工作室每学期拟定一个总课题,学员拟定子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重建,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提升研究水平,同时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育随笔、故事、论文等。
课改给我们死气沉沉的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每学期都尝试课改,都有不同的收获,本学期课改工作中我的亮点,也就是妙招。
一.关于学案,我的做法。
1.本学期我的学案编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表现在:1)每一份学案都有激励语言,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向上的斗志。2)每一份学案的编写都聚焦我最高水平:题型新颖、独特、多样化,比如【分析】、【例句仿写】、【学以致用】、【考考你-大杂烩】、【辨析】、【翻译】、【一句多译】、【拓展】、【查字典】、【高考链接】、【译一译】、【做一做】、【注意】、【原句】、【模仿】、【模仿要点】、【动手查阅】、【信息提取】、【解析】、【即境活用】、【拓展思维】、【小插曲】、【活学活用】、【典型例题】、【汉译英、】【形近词】、【基础过关】、【读音标写单词】、【短语归纳】、【链接类似短语】、【请用上面的短语翻译句子】、【点拨】、【测试一下你的记忆力】、【考例分析】、【同义短语】、【短语】、【练习】、【重点用法】、【题组训练】、【举一反三】、【词汇解析】、【根据语境感悟其用法】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学案的使用上:学案的空间有限,难免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于是有些地方我觉得有必要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延伸,随时让学生补充到学案上,总之我认为学案的使用可以随班级不同而灵活使用,可以适当地删减或补充,从而使课堂的效率高,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处理学案。
3.用不同的颜色书写、改正或补全学案。一般我要求学生用蓝颜色的笔做,用红颜色的笔改正或补全,这样的一份学案看起来整体效果不错。
二、激励语言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1)学案中有激励语;2)课件中有激励语;3)试卷中有温馨提示语;4)竞赛辅导中有鼓励语 5)全员育人的笔记中有激励语言和良言。
三、把自己多年来总结的教学方法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走捷径,尤其是做题方法的点拨。比如:单词的记忆方法渗透在词汇教学中,单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不同的做题技巧渗透在相关的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单选题的做题技巧和方法,比如1.被动还原为主动 2. 注意一些特殊句式 3. 分解题干(去掉句子枝节部分,直接找句子主干部分,然后分析枝节部分,进行正确的选项。)4.代入法(回答特殊疑问句殊疑问词的内容时,可以使用此法,你可以走捷径)5.推理法7.“特殊技巧”来分析句子 8.总括法 9.同类法 10.分析句子结构,辨别“谓语与非谓语”11.分析时态 12.辨析法 13.一句多译 14..区分动名词和现在分词(主语和表语能打颠倒的是动名词,不是现在分词)15.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 16.倒装句还原为正常语序 17.顺口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多媒体课堂使得我的课堂生动活泼,课堂效率高。
每一单元能用多媒体的我尽量使用多媒体,尤其是阅读课,写作课、专题训练课等。阅读课让学生以丰富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课能让学生见识更多的好词、好句、好段落、好文章,专题训练课能丰富地呈现专题的实质性内容。总之多媒体以多样化地方式展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从视觉方面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荟萃”引入法
(1).故事引入法:看到学生听讲情绪不佳,这时正好讲解词汇 inspect v.视察,让我突然想到了《拿破仑的三个问题》的故事,于是把故事引入课堂,立刻课堂气氛热烈起来。
(2).史学知识引入法:每单元的词汇课比较单调,假如某些词汇能引人点历史知识,与史学知识联系起来,其效果会出奇的好。比如学习人教版选修七U4词汇中,当学到privilege-enjoy privileges(享有特权)时,让我突然想到清朝之后,中国战败被迫不断地开放通商口岸,享有各种特权来掠夺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3).数学中“交集”引入法:讲到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先行词是人关系词用who/that,先行词是物关系词which/that,然后取交集只能是that。
六、英语科目小组和个人评价表为我的高效课堂提供了质量保障。
1.本学期我精心制作了高二(13)和(14)两个班的英语科目小组和个人评价表,基本上是两周一公布,并有评分细则,分别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自习表现、课外一页练、学案等方面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评分由老师亲自把关,保证了评分的公正性。比如特优(perfect)+5分,优+4分,一般+3分,改∕补+1分,能补上或改正的+2分,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案中就应该注意书写要规范和工整,这样考试的笔答题就不至于太潦草。
一、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实行因材施教
有些粗心大意,有些勤奋踏实;有些性格腼腆,不善于提出问题,有些胆子大,经常与老师沟通与提出问题;有些擅长学习自然地理,有些擅长学习人文地理,有些擅长区域地理。因此,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不同的学习阶段课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优缺点,情绪上的波动。教师能更加全面和综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为下阶段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对于胆子比较小,但比较听话的学生,每次要求其一个星期提出几个地理问题也较为适宜,对于地理瘸腿但是成绩好有傲气的同学,必须及时指出轻视地理的后果,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例如有一位头脑灵活的学生,由于以前地理学习不够用功,导致基础比差成绩低下。高三下学期,笔者经过家访,发现了小孩存在玩电脑游戏等问题,经过沟通,他开始努力学习,但时间比较紧,最后阶段(大约三个月时间)他就是通过不断做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不断问不懂的试题,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和能力上的提高,效果较明显。
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辅导时间,双休日,尤其是暑假、寒假等节假日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良好时机。每次假期笔者都认真考虑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本学期学习过的与下学期联系紧密的一些内容和知识点列出来,让学生在假期去巩固复习。例如高二年级前的暑假,由于新学期要学习《世界地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地理相应的内容。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主编的《区域地理教材》和配套的练习,有丰富的地图素材,有良好的问题设计和答案,比较适合学生自学,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套资料,要求他们先看书,然后列出提纲,最后完成作业。假期自学期间,每个星期可以安排几个半天时间,轮流分组让这些学生聚在一起,相互讨论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存在问题,教师作一定的点拨与指导:如何列出一节课的主干知识(此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渗透和示范),如何分析教材的重难点,消化地理概念,分析内部结构(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因果、包含关系?)。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从区域特征着手分析其内部结构。如学习日本地理,宜从岛国、面积小资源少、多火山地震为核心特征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学习区域地理一定要形成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思想,这要通过对地理各要素的分析来实现。再如高三下学期前的寒假,虽然时间不多,但让学生再次整理重点、主干知识很重要,例如开设一系列的微专题让学生以文字、图标等形式去进行总结和回顾。例如“风”专题、“水专题”、“河流专题”“气温专题”、“气压专题”、“降水专题”、“农业区位”“工业区位”等让学生参考复习书本去进行总结和归纳。抽空分小组聚在一起,生生进行相互对比合作学习,教师在旁指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地理学优生,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资源,如《图说世界》《中国国家地理》《房龙地理》等书籍,如《开心辞典》《地理中国》《探索中国》等电视节目,以及如“K12地理论坛”“优酷网”等网站,学习地理课外知识可以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这一推荐工作应从高一刚开始就进行,否则到了高三学习时间比较紧,学生就抽不出时间来课外补充这些知识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需提供适切的教材、辅导书或练习,同时指导其学习方法,并及时消除他们学习的疑难点。如何看书,如何选择练习,如何把握重点难点,尤其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须要注意不要钻牛角尖,不能太拓宽加深,如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我国南方北方的实际影响及其原理,这在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的,所以就不需要死记,每次发给学生做的练习自己必须要先做过,要精挑细选。但是,有些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则需要补充说明,如水文、水系特征的知识模型,夏至日北纬20°、30°、40°地区的昼长,径流的季节变化、年变化概念和大小判断,常见农作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生长周期,晨昏线交点的移动和时间规律等,一些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概念、原理规律性的知识点也需要及时地和学生一起归纳和总结出来,作为阶段复习用。
三、鼓励学生课后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活动是认知活动中一种对自身内部的调控行为,其中对自己思维的反思就叫做元认知。反思活动是对当前审视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的推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反思提供榜样,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反思的习惯,从而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教师要大胆勇敢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在讲课内容上、在解题方法上一旦有了更加的讲法和思路就可以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解原来反思是需要化时间的,是有快乐的,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例如在讲解非洲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时,笔者就老师告诉他们,对于该地气候的成因解释只是由于地形影响导致水热不足是有缺陷的,其实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干湿地,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为什么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却是冬季大于零度的。这样学生自然会沿着教师的思路更深入地思考,并且养成在读图过程中关注细节,仔细读图等习惯。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反思课堂上的重要概念、笔记情况、听课思路。经过多次训练,学生课后能提出一些较为深入、总结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如教材在“土壤”一节中有这样描述:“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的热带雨林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风化壳逐渐加厚。”从这段话中,一学生提及:“土壤的厚度与风化壳的厚度、肥力的差异,土壤肥力与温度、微生物的关系”以及“关于滨海平原、冲击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土壤肥力哪个最大”等问题。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学生看书时思维是发散性的,能够注重知识前后迁移和发散与对比。这种思考问题的思路宜在学生中鼓励和推广。同样地理基础较差同学的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教师需要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单个地理要素转向相关地理要素,从局部转向整体,并注重提高提问的质量。对于基础差的同学的答疑,教师更应该有耐心,细致努力地解决其心中许多的问题。笔记质量直接关系到复习效果,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记笔记方法。有学生认为,看地理书与看政治、历史书不同,仅仅看书效果不大,其实,老师补充的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过程、思路和方法,都需要在听课笔记中记录下来,以便于复习。又如错题集,由于地理学优生的地理错题数量少,所以,可以让学生按章节将错误的题目摘录下来,标注清楚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的措施等。为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让学力中等或者偏下学生把试卷上的图剪下来,或者保留整张试卷,供后复习阶段查阅,同时用不同色笔,记录每次看此题的不同感悟。要充分地利用错题,要写清楚自己的错因,并且记下自己在不断地看题的时候新的更好的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建立复习错题是最经济实惠学习的观念。为有效开展查漏补缺工作,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每个阶段,以高考知识考点为参考标准,统计自己的缺漏知识点,然后根据该生经常出错的知识重点进行变式训练,进行练习讲解和补救。如气候特征、成因分析,3S技术的应用,等值线图判读,区位条件的灵活应用,审题能力等重难点。当然,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也要及时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会频频提出好问题,经常反思听课、笔记、解题思路的效果,最终进入乐学状态。
四、依托地理学科活动,促进综合发展
夯实基础固然重要,但是,要培养地理兴趣,提升能力,懂得知识灵活应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还必须开展丰富的地理活动。如果给学生积极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他们就能够茁壮成长。让学生上课,可能会有更多的惊喜。教师只要在学生备课、课件制作过程中进行一些原则性指导,其实学生也能上出精彩的课,尤其在《旅游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人文性较强的课堂。实践证明,学生能融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如历史、生物、化学等;也能够结合课外的知识,如春节热点、电影、诗歌等。有时,学生的语言、词汇还非常丰富。在这种课堂上,综合性、时效性和开放性强,学生更加喜欢听。开展活动竞赛,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简单的活动竞赛,如征集地理优秀课后问题,即把学生的好问题经过老师初选、学生评选,最后成为“十佳问题”,同时,让入闱者谈谈如何提问的感想,这对学生本人和全体学生帮助较大。此举往往会使一批学生在作业态度、思路和正确性上追求精益求精;再如,可让学生在总结许多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后,进行改编与命制原创试题,有些学生还真能命出好题目来。如果给命题获奖者的解法起名,什么胡氏解法、陈家秘诀等,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对他们的激励是长期的。地理研究性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从选择课题,到分工实施到结题等,都有着很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奉化诚信经营调查》、《奉化各地雨水PH值的测定及对生态的影响》、《奉化中学校园绿化设计》《关于日晷主要功能的观察研究》等等这些地理特色的课题,加上学生干兴趣,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尽管辛苦,但是最后大家都是收获颇丰。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考察。通过观察当地大型超市的商品种类和价格、客流量及附近的交通、生活小区等,让学生分析当地超市的发展前景;通过野外山地郊游,观察思考当地的农作物类型、水库、寺庙和观光亭位置,让学生思考农业区位、等高线地形、旅游条件评价等;野外天文观察、著名旅游景点考察等,更让学生所喜欢,不仅能陶冶情操、增加友情、丰富知识,而且能锻炼身体。诚然,身教重于言教。在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多方面设计问题,积极训练学生运用地图及图表进行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分析高考命题、追求高效课堂、积极教学反思、强化课题研究,才会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以示范,才能训练学生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可见,课外辅导因材施教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完善、自觉成长的过程。
作者:王君威单位:浙江省奉化中学
阶梯学习法有着明确的理念,这种理念可以概括为3个主要方面:
发挥主体主动性
主动性指的是学习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努力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探索、变革、超越、创新的能力。
阶梯学习法就是要建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主体主动性。因此,高效的学习就是主动、活跃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才是真正的愉快的学习。只有主动才会使学习气氛活跃,才能使学习主体学会创造和发展。
落实成功原则
成功主要指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优化心情、形成探索(创新)精神,增强科学理念,在学业和事业上不断变革,取得进展。
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够跨上成功的台阶,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这是现代青少年成长的最基本规律。
制定成功的目标一定要具体、适度,要符合青少年那种“可望可及才能更加努力”、“跳起来够得着才愿意跳”的心理特点,要使自己找到“进步并非难事”的感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定要让自己感到“我能行”。
进步和成功的体验可以优化情感,保持良好心情,良好心情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而积极向上的心态又是发掘潜能和产生动力的前提,是人取得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础。
倡导阶段觉悟发展
实践表明,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有阶梯性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顿悟会经常出现,但它出现的时间却难以控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通过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水平,则是很容易做到的。
我们一定要从小学会自觉更新、自我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如今,人们的认知方式和发展方式较之以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众多有突出贡献的人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原有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代青少年成长的需要,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的认知方式则更有效,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创新和发展。
预习的阶梯目标及操作
为上课做好准备,提高自学能力,需要有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多年来,程教授通过对大量学生的调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适应学习需要的预习方法,并提出了对做好预有帮助的五级目标。
一级目标:简要预习
1.通过阅读课本,熟悉将要学习的具体内容。
2.及时补习一下学过的知识以及其中的薄弱环节。
二级目标:重点预习
1.初步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理解首先必须有所发现,找出重点、难点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预习时可用铅笔轻轻画线,或在重要字词下面圈点,这样便于学习、复习时更改。
2.初步理解所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有些同学认为,预习就是在上课前简单地把课本看一遍。其实,预习并非这么简单,因为简单看一遍课本是无法形成深刻印象的。用符号作为预习的工具,把课本中的重点、难点找出来,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小李同学的具体方法是,把课文中的重点概念用方框框出来,把定律用波浪线标出来,把代数、物理等公式用双线标出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一个问号。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接着看章节后面的练习题。能做出来的习题,就把它做出来,做不出的题目,就在旁边打钩。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当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和做不出的题目时,就要特别注意听。带着问题去听课,更有针对性,重点难点就更容易掌握了。
三级目标:问题预习
1.提出问题,并将问题系统化。
2.对重点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懂得提出问题的人,才是真正的会学习。善于提问、善于把问题系统化是善于学习的重要表现。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常用的方法有:
做记号,加评语。看到重要的观点、结论、分析、论述、有典型意义的数据和对自己启发最大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看不懂的问题和值得研究的地方,都可以画上各种不同的记号或在空白的地方加上评语。记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如用横线、曲线、圈、点等标明重要的地方,用问号标明看不懂的、值得研究的地方。
摘录。摘录是把书中的要点、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抄录在笔记本上。摘录时,假如碰到前后或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用省略号表示。为了便于查对,摘录下来的原文应注明书名、页数、标题。日积月累之后,这些内容就构成了某个专题的资料。
概括与缩写。将读过的文章概要地叙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能锻炼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也便于将来的复习。
列提纲。阅读课文时,根据内容的内在联系,找出各段或各部分的重点,并用自己的话扼要地概括出来,就形成了提纲。列提纲,条理必须清楚,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突出要点。
记心得笔记。心得笔记类似于读后感,这种笔记,可以写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对原文某些论点加以补充,或是客观地批判。记心得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为系统的、牢固的知识,培养分析、综合和批判的能力。这种笔记没有一定的格式,可以记零碎的看法,也可以记系统的见解;可以用三言两语来概括,也可以形成完整的篇章。
四级目标:解析预习
1.分析能力。很多同学在学习时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其实,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会“抠”书的过程,能“抠”进去,是非常可贵的。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工具书和参考书。
3.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路,把自己的看法、体会,用简练的文字在书上做些批注。
五级目标:探究预习
1.形成学习专题。例如学习三角函数公式时,形成“三角函数公式关系表”、“三角函数运用经验集锦”等,使学习具有研究性。
2.能对个别问题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新思路,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善于和老师、同学们讨论,善于合作学习。
预习的各级目标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高级目标是在低级目标的基础上提高而形成的,低级目标也要向高级目标发展,共同提升预习的效果。
听课的阶梯目标
听课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上课时,同学们的内在情绪差别很大,有的人上课很热情,思维积极、活跃,有的人上课很懒散,思维简单、迟钝。在校期间,同学们会出现知识、能力、品德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包括素质差异,这都是上课时参与程度不同造成的。程教授经过多次实践,把上课的目标分成以下五级。
一级目标:跟着上课
上课时只是简单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当然,能跟着听懂一些知识,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这样上课,劳动量很小,收获甚微。
现在有很多人还不了解这样跟着上课是低水平上课,这是其学习成绩无法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级目标:识记上课
本级目标又叫懂记上课,有以下两个步骤:
1.积极思考。45分钟的学习之后,必须出去休息休息,以保证下节课有积极的状态,学习好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学习好坏的差别归根结底取决于上课是否积极思考,所以上课时一定要积极。
2.在懂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课后能复述出课堂的主要内容。有的同学上课时,别说基本内容,就连老师讲的题目都不去记,这样的学习怎么会有效果呢?青少年正处在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一定要加强有意记忆,重视课后复述。
三级目标:联想上课
1.积极思考、展开联想。有些人上课很少联想,甚至不想,学得很“死”。上课一定要多想,想得越多越好,哪怕是幻想也比死学好。
2.主动积累经验。教过毕业班的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学生不积累经验,不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方式,就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中考、高考都不可能取得好成绩。”
四级目标:多得上课
1.培养概括能力。面对纷乱复杂的事物,能用几句话概括其本质,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成为优秀学生的必备素质。
概括能力是怎样得来的呢?老师上课会讲许多话,学生必须从老师的众多话语中“琢磨”出主要意思,这就是概括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充分发挥特长。善于逻辑思维就会多推理,善于形象思维就会多想象。发挥特长,使上课既愉快又容易取得成绩,何乐而不为?
五级目标:专论上课
1.对知识要有“超前兴趣”,有自学能力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有的人在家里进行提前学习,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到上课时却发现,最基础、最扎实、最系统而且对他帮助最大的还是课堂学习。实践证明,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更能意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上课时就更专心,也更虚心。
2.形成知识结合社会实践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从而促使自己走向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
3.讨论时要善于交流,要能够很好地进行现代化合作式学习。这样做可使对上课的要求越来越具体,状态也越来越明确,对学习更有好处。
复习的阶梯目标及操作
复习时也要讲求合理有效的方法。多年来,程教授通过对大量学生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适合学习需要的复习五级目标。下面就来明确一下各级目标的要求和具体操作。
一级目标:巩固复习
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复习的基本任务。有的人认为“那点知识,预习过,老师又讲过,复习时就是再把书看一遍呗”。在这种错误思想下,复习时就会像看小说似的,看似什么都明白,都能记住,到应用时才发现问题很多,大多都已经遗忘。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这是没有掌握巩固复习的方法,没有进行思考所造成的。
怎样进行巩固复习呢?正确的做法是,要做好学习回想,或叫做“尝试回忆”、“过电影”。通过回忆,可以促进思考、巩固知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效率。
二级目标:重点复习
对重点知识有自己的深入理解。要善于对学过的重点知识反复深入思考、质疑、发问。首先弄清它所表述的“是什么”,即“什么意思”,然后再考虑“为什么”,即“为什么学习它,有什么用处”,接着要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知识、掌握知识。
三级目标:系统复习
所谓系统复习是指单元系统复习、阶段系统复习、考前系统复习。系统复习一般有老师的指导,有复纲,有复习检测。进行系统复习时,需要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和系统上掌握知识、培养概括能力。
书本知识和老师讲解的知识都是有层次的。例如物理课本中的力与重力,需要思考重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大小有什么特征,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等等。有的人找不到这些内容,个别人认为这些知识好像没学过,而这些知识就在书上不到10行的文字里。我们必须在学习和复习时,把每个知识点找出来,明确知识点和层次性,联系着进行理解。
四级目标:经验复习
1.深入、系统学习。复习后,在内容、程序、书写等方面有什么好经验,要总结出来,并保持下去。
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的题目,要做到一看题,就明了要考的是什么基础知识。综合性的习题,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这样做可以检测自己学习、复习的效果,也可以提高对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的认识过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积累应用经验。
五级目标:探究复习
1.进一步形成专题。搞专辑或专题学习,是一种集中、透彻、突破一般标准的高水平的学习方法。
我一直坚信,高三的语文复习要耐得住寂寞。世间总有太多的喧嚣繁华,不停地撩拨着学生们那本就不平和的心境。倘若深觉疲惫或是浮躁不安,又怎能摘取高考这胜利的果实。
曾经的我,到了高三,一般是这样做的。一是有条不紊地梳理必修1-5和选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二是结合近几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条分缕析,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三是和整个备课组一起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题中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是大量的讲练工作。其结果是学生是越发的"抓灰不是,抓火不是",我则是恨铁不成钢,恨学生不瞬间成龙化凤……这种强烈的挫败感越来越影响着我,它让我觉得自己分明就是那被命运囚禁的夜莺,披着华丽的外衣,却永远飞不出那茫茫黑夜。薪柴苦胆不等于梦想粲然啊。
终于,本县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让我找寻到一种暂时切实可行的方法,基本上能达到训练次数减少与学习效率提高的目的。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构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合作探究、巩固提升"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进入高三的课堂,能取得怎样的成绩,我心里当然是很没有底的,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还是大胆地尝试了这种课堂模式。
一路走来,有过不适应,有过磕磕绊绊,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回头去看,认真反思,我将这些体会细细记下来,用来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1.课前的“加负”,教师的深钻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三,对教师而言是非常时期;对学生来说,是冲刺时期。这时进行大强度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这样看来,似乎我们的出发点无可非议,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 "量"在叠加,"质"却无保障。而我县提出的高效课堂理念,必须是建立课前狠下功夫的前提之上。备课不能只关注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认真钻研高考考试说明,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精心挑选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预习,教学生通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经过这样的精心准备才能保障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
例如,我在进行语音专题复习时时,就以手上现有的《三维设计》为蓝本,结合了《学海导航》《三年模拟,两年高考》《小题狂做》等参考资料,自己做了大量的练习,然后将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易错字和出现频率特别高的字词筛选出来,放在导学案的基础知识部分,接着设计了方法总结题,并将生僻字放在了巩固提升部分。这就是对教师课前的加"负"。教师心里有底,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有时为了上一节复习课,我可能要准备三天以上,查阅资料,摘抄资料,设计导学案,批改导学案,然后进入课堂,师生交流,落实知识点。
2.课堂的"精讲",是"高效课堂"实施的中心环节
教师"加了负",课堂落实是中心环节。高三学生学习语文本来兴趣不大,缺乏成就感,每次考完就痛斥:为什么老师教的知识考点那么多,我们也学了那么多,但考试成绩就是无法提高?我做了那么多的题目,为什么在考试时还是会迷失在出题人那高深莫测的迷雾中?老师也很委屈,明明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如人意?
其实偏多偏难的训练正是我们学生取得优异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的基础知识没有落实,难度又没上去,因此,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只有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高效课堂的理念就充分体现出优越性。如我们在进行字形复习时,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充分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彼此交流,查阅相关资料书,这样就可以解决基础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班交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从而做到精学;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巩固部分基础知识,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并灵活安排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这样保证学生做到落实精练。当然,学生的导学案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笔记是否落实,教师在课后应检查督促。
3.课后的反思,是高效课堂的巩固和延伸。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科学;应用
作者简介:刘静雅(浙江省义乌市后宅中学,浙江金华322008)
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Buzan提出的,其在最开始是一种用于记笔记的方法,经过长期的发展思维导图被运用的范围以及领域逐渐扩大。思维导图之所以能够被运用到多个领域,主要是由于其通过图形的形式将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完完美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以便于人们更好地记忆、理解。随着教育行业将思维导图方法引进之后,其对教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国外关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研究相对较为成熟,然而目前国内教育行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对此本文展开了此方面的研究。
一、思维导图绘制注意事项
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以此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一定要将此次的主题用关键词或者图片的形式画在纸上中间位置,以此达到醒目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当前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其次,需要认真思考次标题的设置,次标题即主题的延伸其所代表的是主题内容的深化细分;再次,次标题之后同样可以根据此次课程的具体内容设置响应的细节要点。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绘制一定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将思维导图中的各个分支能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此外在绘制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专门的绘图软件,并运用不同的颜色对各个板块进行标记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记忆。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备课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在教授每一节课时都需要对要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为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也组织各个年级同学科教师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时首先让每个教师根据教材、教学大纲要求绘制一份思维导图,并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将所有教师的观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最终思维导图,从而提升教师的备课效果。
(二)替代教学大纲形式的板书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中其仍然适用。然而在此章节中所讲述的板书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部分,即大纲形式的板书。这种传统的大纲形式的板书只是以纯文字的形式将教学大纲的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的观察,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够清晰明了的了解到此节课中的重点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而以思维导图代替大纲式板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此节课中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的大致讲课思路。例如在讲授“细胞”这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板书只是简单的将此节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罗列,知识点间的直观性较差,然而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则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教师的大致讲课思路,从而提升初中科学教学效果。
(三)改变了学生科学课记笔记的形式
记笔记作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一种主要手段,其能够协助学生记住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进行高效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学生传统记笔记的方式主要是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重点提醒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上一遍又一遍的复述,用笔在本上一字一句的记下老师所讲的知识重点内容,这种传统记笔记的形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笔记记得是否全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复述的语速以及次数,如果教师的语速过快会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复述速度,从而不能完整的记全笔记。而通过思维导图引入初中科学教学,其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使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记笔记的形式,对教师在课上所传授的知识点不用一字一句的记在本上,而是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中各个知识环节中的关键词进行重点记忆、标记,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腾出较多的时间参与到教师的互通教学当中,与此同时也为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时间去仔细研究教师的讲课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形象的关联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
(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复习
思维导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其在一定程度上同样运用到了学生知识点的复习上,学生复习的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方法,期模式主要如下:教师带领复习知识点学生解题教师评价学生整理。这种传统的复习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复习知识有着一定的帮助,然而其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满足其自身的学习需求复习效率相对较低等等。而将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入到初中科学学科复习之后,其最大的变化是“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复习模式:学生合作绘图师生共同评价思维导图师生共同修改学生依图讲解师生共同评价知识点的讲解效果。
第一,学生之间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在课堂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抛出不同的课题,让学生进行选择。选择同样课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一组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在此期间教师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的完成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需要学生自行完成,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需要根据其自身的学习情况,在绘制思维导图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学习不好的学生其往往会将其绘制重点放在知识点的构建,而学习好的学生则在某种程度上将侧重点放在了对专题的研究方面。
第二,师生共同评价思维导图的绘制以及师生共同修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绘制的思维导图在某种程度上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此通过师生之间通过对其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其找出思维导图中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并结合响应的意见进行完善,从而绘制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复习思维导图,以此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复习知识。
第三,学生依图讲解。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根据已经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及课题的讲解,这在某种程度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作用,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极大的锻炼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师生之间的共同评价。在初中科学复习课上通过师生共同评价知识点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其在讲解中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用于钻研科学的精神,从而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四大关 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实用等独特优势,而且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地再现各种历史事件,多数高中历史教师喜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存在着不少的"偏差",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审视这些"偏差",严把多媒体教学的"四大关",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相信将会大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怎样把好多媒体教学的道道"关口",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严把"导课"关:精、准、快
导课应像弹琴伊始,手指一刹那的琴弦拨动,使人内心一颤,进入到意境。"精、准、快"则应该成为导课内容设计的基准要求。假如导课就用了6至7张幻灯片,不仅耗时,而且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实效性不够。高效率的导课切忌冗而长,要少而精,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如采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词、相关图片、剪辑视频的导入等等都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节时,先播放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然后设问:1979年的春天是怎样来的,而1992年又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从而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跟着歌曲愉快地走进了"春天"。运用一首令人亢奋的《大刀进行曲》自然可以导出中国的抗日斗争和世界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此外,导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需扣准新课内容,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新课学习。
二、严把"课件质量"关:量身订做,容量适中,简洁明了,随机应变
在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也不断显现。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盘照抄、生搬硬套"。因教师自身基本功不扎实,或缺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全盘照抄他人课件,不进行自我消化,严重的在使用中令课堂教学陷入"瘫痪"。二是"过电影、看大戏"。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这一优势,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的速度过快,导致许多学生思维跟不上,甚至无法记录必要的课堂笔记。三是"娇柔做作、喧宾夺主"。为了追求"视觉"渲染效果,在课件里刻意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干的插图、动画,过分的渲染造成了喧宾夺主,学生思维受到干扰,无意去完成课堂活动,分心去欣赏动画"效果" ......
基于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还需老师们谨慎把好关:
1、借鉴创新"因材施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学学科网等优秀科研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不乏优秀课件供人参照借鉴,我们制作课件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课件的主心骨、主体思路应当是自己的,但有些片断,完全可以"'拿来'-借鉴-创新",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历史课件还要在不断的课堂教学中成长,学生在变,史学观点在变化,历史课件也需要适时更新。量身订做的"新衣"穿在学生们的身上总会给人以"新"、"美"的感受。
2、优化整合"容量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教学,教师可以提供更大的知识容量。但教师也需要优化整合课件的容量,一节课的幻灯片数量应掌握在20至25张左右,每张幻灯片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优先采纳新教材中的图片、史料、知识链接等内容,既贴近历史事务,又富有历史感性。如果课件中一味增加课外图片、史料等,只能给课务带来沉重的负担,从而不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
3、背景设计"简洁明了"。 课件制作要简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最主要的是实用,避免追求表面,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画蛇添足。即重视课件的"内在美",不盲目追求"外在美"。课件版面制作应当简洁而明了,浅淡而大方,如果底图颜色太深或无关的图案过多,则主题不清晰、不突出。总之,课件的"美学"含量很高,多借鉴、多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4、 内容设计"随机应变"。由于新教材以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的,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交融的特点。许多知识点都被放置在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当中。而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多以线形结构展示内容,所以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在设计课件时,根据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超链接或交互式动作按钮,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纽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严把"板书"关:调整节奏 提纲挈领 锦上添花
课堂板书可以将知识重点、知识衔接与联系、课堂的线索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联贯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板书通常是突出多媒体教学内容的精华,提纲挈领,令课堂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确,对学生的听讲、笔记和以后的复习都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一堂课的结尾处,我引导学生把整节课所学主干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小结。例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可以设计多媒体小结如下:
为了达到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老师们可以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板书,适时选择最恰当的一种,具体有提纲式、表格式、对比式,图示式。无论选择何种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融,效果最佳的为妥。多媒体教学配上了各种精心设计的板书,就有了"英雄"配"美人"之感! 这种效果可是单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它应该是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完美补充。
四、 严把"小结"关:善始善终 高效提升
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时间紧,授课中时常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笔者认为,完整的一节课,从新课导入到内容展开再到结束,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善始善终"在一节课即将要结束时,学生的兴奋度已经进入低潮期,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应地进入分散期,老师需要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使学生注意力再次进入高度活跃状态,使学生重新关注课程重点内容。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老师要备加关注课堂小结。小结模式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以歌曲小结感觉清新自然,意犹未尽;以耐人寻味的诗词作小结,可以引起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与思考学习内容;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重新认识、记忆知识之效;结合黑板上的板书进行小结,既明朗又高效,学生容易接受。设计小结的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精炼,语句要尽可能浓缩,字数要尽可能少,但是要尽可能达到"再回味、再思考、再记忆"的作用。
总之,在常规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现今历史教师们的必然选择。我想老师为此所能做得更好的就是:把好多媒体教学的各个"关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多媒体教学的"偏差",努力做得更好!
参考资料:
1. 《多媒体辅助新课程教学谨防"七偏差"》湖北省黄梅县教学研究室 王定成
2. 《浅谈多媒体教学中的失误与相应策略》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