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学

档案管理学

时间:2023-06-07 09:1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学

第1篇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档案内容过于繁杂、汽车档案管理模式不统一、以及缺乏必备的技术支持等。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企业管理学视域下的汽车档案管理的相关改进,基于企业管理学视域下汽车档案管理的趋势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企业管理;汽车档案;管理汽车档案管理,是在企业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对于汽车运输业的技术管理,从而确保汽车运输运力,能够安全有效、低耗的完成运输任务。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汽车管理技术也越发被重视。企业使用计算机对汽车运输管理,能够实现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同时能够监督运输行业有序的发展,从而保证运输安全。企业加强汽车档案管理还有助于运输市场的稳定,对于提高全行业的运输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一、汽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自从1990年交通部颁发了13号令后,省交通局便制定了很多配套文件。这些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在道路运输行业中,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有序运作,汽车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也在逐渐完善中。但在汽车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档案内容过于繁杂。汽车档案管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面面俱到,这就使得汽车档案由于填写不当或填写不便让地方车辆技术档案过于形式化。第二,汽车档案管理模式不统一。在我国各省各市中,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一般只负责个体或者部分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档案的填写以及管理。基于此,政府很难掌握整个汽车运输行业的车辆管理情况,也就无法对企业汽车档案管理提供相关资料。第三,缺乏必备的技术支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如今,企业间的竞争加剧。汽车企业在开展信息化、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企业信息化观念相对薄弱,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因而,对于汽车档案管理较为忽略,缺乏必备的技术支持。

二、企业管理学视域下的汽车档案管理改进

(一)企业管理学视域下汽车档案管理的趋势在企业管理学领域下,汽车档案管理越发科学化、有序化、有效化,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汽车档案管理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使汽车数据统计速度更快更准确,同时能够详细地反映车辆各项指标的实际情况,同时将企业管理下,运输管理部门、各汽车保修厂、输运业户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档案中的各项数据和内容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汽车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过程,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节省管理部门的劳动力、物力等资源的消耗,同时能够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且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是进行再生产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编制有序的车辆运行情况分析表,使得汽车运输业户能够知道自己车辆的所处情况。它也是运输管理部门进行规章制度等相关计划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依据,能够帮助企业评价车辆的保修质量。而且,能够有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管理交流,从而加强对车辆技术管理的监督。基于此,计算机技术对于汽车档案管理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管理技术。企业在进行汽车档案管理时,需要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它不仅能够使我国的运输行业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也能够使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1、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档案管理资料获取过程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是一项集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一体的全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意义不止是将世界各地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联系,更是对某些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是创造灵感的来源。比如说,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到汽车管理方面的相应技术资料,有目的、系统性的将网络资料进行收集,分类归档到汽车管理档案中。且互联网不仅有着许多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的各类车型资料、站点等,也有着许多汽车检测维修、咨询,售后服务等网址。这都有利于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汽车档案进行相关的记录,使得资料更加全面和完整。

2、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档案资料管理中的应用。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发展得较为快速和成熟,在很多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对汽车档案的保存、查询输出以及整理归类等的管理中。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够使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相应的排序和统计,同时也能够使数据进行连接、关联、存储、规则等相关集合。数据库技术在汽车档案资料管理中,能让库存数据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使得数据与档案想结合,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的获取和分类储存。

3、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也是社会经济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客观要求。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汽车档案管理,可以及时、准确以及系统的获得汽车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汽车档案日常管理中,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满足档案管理需要的一个基本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包括了各种汽车资料的目录、资料的接受目录等等。同时,企业通过局域网的建立,能够实现汽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将一些重要的资料进行相应的备份。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档案的管理不再局限于纸质文件管理备份,在一定程度上不止有助于加快企业汽车档案管理效率,也能够使档案管理更加安全化。

参考文献:

[1]谭红杨,周利.计算机技术与汽车科技档案管理[J].北京汽车,1999,01:22-23,26.

第2篇

关键词: 文秘 《档案管理学》 教学改革

《档案管理学》这门课程以档案管理的总体性、宏观性理论和档案管理基本方法、原则的理论为指导,传授从事档案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它既要求学生应当掌握档案收集、鉴定、整理、保管、统计等实体管理理论,以及检索、提供利用、编研等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理论,更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上述八项内容的档案管理工作操作实务。

档案管理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除了需要广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外,还需要注重课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档案工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一、对教学内容、方法、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既掌握一定现代科学技术又具有较高操作技能的复合型文秘人才,这就要求文秘专业中档案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和一些经验等方面,要积极探索与研究适合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适应现代办公条件下文件与档案管理的新变化,适应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的保管与利用,这就需要学生在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在运用跨学科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如:以“件”为单位进行档案整理是在文秘与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条件日趋完善的情况下,为简化文书处理和档案整理程序,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对档案整理方法的创新,这些内容教科书上还来不及编进去,及时补充并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紧跟档案工作发展的步伐,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提倡教学方法灵活性、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又要有实践参观、案例分析,实施启发式、自习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人的位置。

再次,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课堂上使用课件能使沉闷的课堂立刻生动起来,在特定的理论内容里添加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视频文件,如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表册样式、档案馆的库房实景、档案管理设备的外观样式、整理完毕的档案规范样本及一些史料故事等,使授课内容趋于形象直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缩短认识理解的过程,轻松愉快地度过几十分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现场教学,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课堂搬出教室,将学校档案馆、各专门档案室作为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使学生切实掌握档案工作环节;熟悉档案馆的各种设备器械,并学会使用;接触到不同载体、不同形状、不同类型的档案,并亲身实践对于它们的整理及保管方法。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形成了关于档案宏观的感性认识,缩短了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相关工作的适应期,教师也可以把它当做检验授课效果的一个标尺,凭此考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要点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及时发现弱点并加以强化训练。

三、引入案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活化”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景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原理及其适用的方法和原则,拓宽思考角度和深度,培养全面的思维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诚然,课堂上对于“八千麻袋事件”、“汤国基事件”、“如此‘特殊’退休事件”及“弃档族”等案例的探讨结果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以“档案”为题材的专题节目,如大型系列片《清宫秘档》,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北京电视台的《档案》,深圳电视台的《解密》等栏目,这些栏目有些案例很典型,制作也很成功,有些栏目还有专家点评,对教学会很有帮助。

四、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尝试新型实践性作业法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应用型学科作业模式,以考查理论与概念的书面练习为主,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大多数是通过文字叙述来回答问题,许多人就采取抄书、抄袭的方法应付。而实践性作业模式,转到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训练为主上,能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档案管理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涉及档案的收、管、用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光靠讲解是不够的,尤其是对于毫无档案工作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掌握档案整理、鉴定、分类、著录标引、编制检索工具等业务工作内容都有较大的难度。档案整理大作业是《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是对传统应用型学科作业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在讲解归档文件整理时,采取归档文件整理大作业模式,利用学校不归档的文件,将其随机分发给学生,每人20份以上以“件”为单位进行档案整理,让学生模拟具体的实际工作进行操作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对归档文件分类、鉴定、确定保管期限、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实训过程,这就促使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自的作业,从而避免了互抄作业的现象。这种“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管理对象,并要求他们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从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上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独立工作能力。

五、改革课程考试和成绩评定的方法,引入“创新分”机制

对档案管理学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改传统的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方式为大综合论述题的模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

2011年11月18日,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正式升格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的成立,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长期注重内涵、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界共同努力相互支持的结果,更是新时期汇集学科力量,凝聚发展方向,提升综合实力,促进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图书情报科研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历史悠久。从1913年克乃文先生开设图书馆学专业教学已经具有90多年的历史,从1927年李小缘先生和刘国均先生创建图书馆学系也有84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图书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之一,南京大学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学科一直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办学理念,埋头苦干,奋发图强,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拥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和编辑出版学4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5个硕士点和博士点,是国内最早拥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和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点教育的3所高校之一,拥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建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情报学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003年),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是省一级重点学科(2007年)。2010年,新增图书情报和出版学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顺利完成二级学科博士点备案。2011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正式加入国际iSchools组织,成为亚洲地区第三家加入该组织的教学机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师资队伍规模和学历结构得到大幅发展,师资队伍更加年轻化。从创系时的6名教师发展到教职员工56人,其中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45人。在师资队伍中,教授22人,副教授15人,讲师8人,博士生导师13人,各类领军人才12人次。现有在校学生1 171人,其中本科349人,研究生196人,夜大或成教学员464人,其他学员162人。2002年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纵向项目89项,各类委托项目和横向项目94项,累计科研经费2 700多万元。其中,2004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重大、教育部重大和重点招标项目5项,重点项目4项。2002-2011年全系共发表学术论文1 880篇,专著48部,SCI、SSCI和A&HCI以及EI论文42篇,获得各种奖励27人次,综合实力和整体研究水平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还建有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南京大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保密局南京人才培训分基地等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基地和平台,建成了情报学重点实验室、信息分析和知识服务实验室、信息数字化集成实验室、竞争情报研究实验室、多媒体技术研究实验室以及南京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大学信息产业研究所、出版科学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室);2008年7月以后又陆续组建了保密实验室、电子编辑工程实验室、档案现代化与信息安全实验室、信息资源管理实验室和信息检索教学实验室等5个研究机构,与国家图书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出版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正筹建数字图书馆联合实验室和网络出版实验室。

因此,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前辈先贤和教职员工多年辛苦耕耘、坚持守候的结果,是南大信管人艰苦创业、励学敦行的结果,也是学校和业内同仁长期关心扶持的结果。在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成立庆典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费成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评审组组长黄长著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贺德方研究员,以及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兄弟高校院系负责人等都对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寄予厚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成立,是对南京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的肯定,但仅仅是“万里走完了第一步”,是新起点、新号角。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代表学院表示还将进一步深化学科发展,加强团队建设,注重凝练,突出优势学科、优势方向的优先发展地位,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中有所作为;继续以质量建设和创新服务为抓手,深化国际合作,继续推进“知情意互融、教学研合一”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校内外兄弟院系、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加强沟通、紧密合作,彼此促进,抓住文化繁荣的时展契机,抓住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大好发展机遇,又好又快地推进学科发展。

站在发展新起点,开启科学新。重任在肩,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殷切期待国内外同仁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发展,将竭尽所能地与学界同仁共同成长,携手共进!

(裴 雷 供稿)

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383-02

学生档案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这项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档案凭证作用的有效发挥。一份完整的医学生档案,对医药卫生单位了解毕业生,挑选并合理使用人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新形势下,改革医学高校学生档案工作,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反映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服务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1 医学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档案工作管理不规范

我国高校中的教育行为日益走向法制化,然而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却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对高校学生管理下达了不少文件,但没有具体提到对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往往成为学校某个行政部门的兼职工作。许多高校的学生档案无专人负责,一般都是在学生毕业时突击整理,完成转递任务,很多医学院校也是如此。管理学生档案的工作者意识淡薄,专业知识欠缺,未形成规范化、科学性的管理方式,对学生填写的归档材料未加管理,出现档案材料涂改,用圆珠笔填写、缺页、缺件、错件等现象时有发生;档案的存放无序,用人单位等查阅极不方便;档案的转递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出现学生个体自带,未通过机要邮寄转递或经过人事部门工作者提取的现象。

1.2 学生档案内容单一、无个性化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成绩,而是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合作协调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的综合素质型人才。社会了解毕业生的情况,不可能通过洽谈会“一见就知”,只能先从学生档案中作初步了解。然而,目前许多学生档案未能展示学生的真实情况,档案的归档范围仍旧是陈旧不变的老模式,内容包括高中材料、高考材料、体检表、入党入团材料、奖惩材料、学年鉴定表、学籍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报到通知书存根等。老套的档案材料无法具体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不利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和了解,严重地影响到用人单位及时准确选拔、合理使用人才。

1.3 档案管理模式陈旧落后,不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1世纪,人力资源的档案信息成为信息革命的重要内容,医学生的档案则是未来国家医药卫生人力资源档案信息的基础,医学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如今学生档案管理基本上还采用传统的、原始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学生档案也随之不断递增,加上存放时间短、流动快、分配去向广、投寄单位多等特点,档案管理全都是靠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不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就不能使学生档案材料信息化,也就没有开发、利用可谈。由于没有实现学生档案计算机管理,平时材料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没有建成学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就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档案将成为死档。目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

2 提高医学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2.1 建立健全学生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教育行为应依法办事,因此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是学生档案这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国家教育部应尽快出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条例》。在条例中应明确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特点、体制,并要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做统一具体的规定,用条例等法规性的文件来规范大学生的档案管理及运作方式,用条例来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档案意识,重视大学生档案的珍贵价值。

2.2 强化档案意识

应配备专职、专业人员管理学生档案,学生档案管理者应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专业化的手段对待。学生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传统档案管理知识,更要努力学习管理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数据库管理、网络管理等基本技能。

2.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搞好学生档案工作,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需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设置专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做到专人负责;二是聘任兼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聘任兼职人员专门作好各个班级的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举办一些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的专业培训,较快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4 扩大归档范围,充实档案内容,健全学生档案信息资料

现有学生档案材料在为用人单位使用时显得较单薄,不能使用人单位满意,不能全面反映素质教育成果,不能突出医学院校大学教育的特色,也不能突出大学生本人的特点,不能反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这需要在原有归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进,并扩充学生档案内容。如医学生在学校期间所考取各类水平测试及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医学专业社会活动材料,学生的爱好特长等,以利于用人单位真正挑选优秀人才,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2.5 采取现代化的手段管理学生档案

第5篇

【关键词】新时期;档案管理;素质培养

我国的档案学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并得到发展,档案学和文书学是同时产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明确区分开来,档案学和文书学、历史学、图书馆学关系也进一步的深化和合理起来,给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由于我国档案管理专业人员队伍文化程度、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参差不齐,在管理档案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因此,研究信息时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完全共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新的启发。在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部分档案工作者对于自身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仍然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知识,已不适应时展的需要,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一是部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老化,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二是管理人员缺乏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不高,新的方法得不到良好的运用和发展。三是有的单位领导档案意识比较薄弱,也未能认识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人员的学科知识也已经不能满足电子计算机为媒介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档案管理的设备和技术工作仍然十分落后,而信息技术和时代的推进对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策略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严峻新形势下要改进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专业知识的钻研和探索,勇于实践,熟悉档案管理的各种业务环节和基本技能,例如: 《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会计档案管理学》等理论知识。除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还应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者的素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事业的总体水平,树立良好的知识经济共享意识,注意文件的保密和文件的价值管理,培养敏锐的档案意识以及较强的档案技术能力,在现代的档案管理中是很必要的。另外,用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才能研究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创新是工作持续改进、不断再上新台阶的动力,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点,创新意识使得工作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也能在创新中突显。

首先,专业知识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完成档案工作的重要因素。作为档案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不断的补充自己的业务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档案管理者素质的良好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和思想素质要良好的和现代社会接轨。用现代的管理制度规范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使得档案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档案工作,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档案部门应该为了档案工作的发展,还应定期对档案人员进行现代科学档案管理技术的培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使得每个档案工作者掌握最新的档案管理知识。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大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同时通过岗位竞赛促进和提高档案工作积极性,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档案人员多学科学、多学政治,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档案管理的方法。

作为档案人员,职业热情是十分必要的,档案工作者要有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忠于档案事业,在工作中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把工作当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给其他档案管理人员提供榜样。爱岗敬业一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在管理档案工作中,档案管理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甘当无名的英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显赫的名位,只有无私的奉献,保持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用自己的行动对社会负责,对工作负责,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热情。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优质高效。

第6篇

归档管理新理念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档案管理系统的普及,许多单位档案馆(室)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目录管理和全文管理条件下的纸质、声像、实物和电子文件的归档,有的还实现了网络化电子文件归档。但是,归档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本性突破,主要表现在,对归档部门的业务指导方法不得力,兼职档案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归档文件的质量管理处于薄弱状态,无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综合评价,如各门类载体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内容是否真实有效,整理是否规范,归档是否及时,以及各部门的归档难度、归档数量等。即便是各类综合管理达标升级的考核程序,也只能对已归档的材料进行抽查。显然,传统的归档模式对于如何提高归档效率,实现对文件形成与归档的过程、时间和质量的实时监控,以及建立对归档人员激励评价的科学管理机制,仍缺乏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现代管理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及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部门归档管理。档案专职管理人员与各归档部门兼职人员之间的配合,是归档管理的主体力量,而且,归档管理也是以一系列的具体过程来体现工作效率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如果说传统的归档过程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管理,那么,在目前新技术条件下,研究并实现网络化、标准化、定量化相结合的归档管理新模式,将能够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有控制地实现对归档程序的完善、归档质量的监控、对归档人员的评价和激励等管理目标。因此,本文有关网络化、标准化、定量化归档管理新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归档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新技术条件下归档管理的新理念和内涵

传统档案管理学在归档这一应用管理方面的研究已具有许多成果,如对归档的收集和整理都有详尽论述。各类档案综合管理达标考核标准,也对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有简单的量化标准。而对于档案管理的理念认识,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档案学的基本理念就是围绕管理效率问题建构的”。现代档案学认为“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是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归档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其管理理念应随着管理技术条件的更新而不断完善。为此,笔者尝试论述网络化、标准化、定量化相结合的归档管理的新理念和内涵。

1、网络化――部门归档管理的桥梁

部门归档管理的网络化,搭起档案馆(室)与各归档部门之间的管理平台。实行网络系统管理,是实现标准化、定量化归档管理模式的前提条件。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具有自动统计、功能灵活、易于操作等特点,不仅有利于档案部门与归档部门的沟通,更有利于对归档管理各环节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对于网络化归档管理方法来说,网络化使归档管理前端控制的范围更为广泛。目前,前端控制的理论不仅仅是对于电子文件的归档而言,任何类别载体的文件材料,都可以从归档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通过部门归档兼职档案员和档案管理接收人的归档过程,操作这一网络管理平台,形成部门归档质量实时监控、评价的基础数据,以充分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

2、标准化――部门归档质量控制的依据

部门归档管理的标准化,就是要根据文件材料归档的规范要求,建立适应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各项归档定量化标准。科学合理的归档管理标准,是实现网络化、定量化归档管理的重要依据。

现代管理学认为,如果不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提高质量管理是不可能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也将“关注过程”作为重要内容。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就要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而对质量的要求,既指产品的质量,也包括工作的质量。通过对过程的控制,使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符合标准要求。部门归档的过程,不但是档案馆(室)人员和各部门兼职档案人员共同参与的一项管理,也涉及单位的各级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由于归档材料具有来源分散、种类多、载体多,归档工作具有环节多,以及部门归档的数量和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在难度差异等特点,从文件的形成到归档,客观上、主观上都存在着复杂和多方面的质量因素。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部门归档管理的量化标准,一些行业的档案管理考评标准,如《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考核标准》等,对文件形成和档案整理的质量,以及收集齐全完整、归档时间等也有一些规定,但缺少全面、系统的归档管理标准指标。因此,笔者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下的网络化、定量化归档管理标准和指标,必须遵循归档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内在规律,涵盖归档各项管理细节的质量、时间、数量、难度、行为等特征的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其归档标准应层次化,可以细化和量化到每一项归档要求,如归档范围、归档时间、归档人、归档文件的质量、案卷整理的质量、归档数量、归档难度等,组成一个权责分明、相互协作的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3、定量化――部门归档管理监控评价的手段

第7篇

关键词:新形式;档案工作;素质

在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并且在其中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内容,这样就使得档案工作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为此我们在对档案工作者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就要对其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要求,因此怎样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就成为了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们就对新形势下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意识,提升工作姿态

在当前档案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主要依据。但是,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对其中内容不够重视,而且其相关的技术含量和管理观念也比较落后,这就使得档案工作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保障档案工作顺利的进行,我们就以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工作有着重新的认识,从而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工作姿态应用到其中,并且对档案工作中所涉及到知识进行培养。其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对档案工作者的道德意识进行增强,使得人们在档案工作中,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有效的增强,从而通过实事求是的工作理念,来保障档案工作的质量;第二,适当的提高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鉴别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满足了当社会发展中档案工作的相关要求;第三,增强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使得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一些新型的应用技术进行掌握,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相符;第四,适当的对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不仅可以使得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法律意识,还使得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开发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学习,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从而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效的解决人们在档案业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使得人们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在和相关的文化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

第一,对档案工作有着正确的认识,树立坚定的事业。从当前我国档案工作发展的现状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不被人们所看好的,但是它却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档案工作有着正确的认识,并且树立好正确的事业心,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档案工作中。此外,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汇总还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灵活的应用,使得自身在档案工作中的工作职能得到出发的发挥。

第二,档案工作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一方面要全面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档案学是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理论档案学和应用档案学。理论档案学包括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比较档案学、档案法规学、中国档案事业史、世界档案事业史、档案学史等;应用档案学包括档案事业管理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缩微复制技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等。这些知识是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应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参加研讨会等各种途径,获取档案学最新研究动态。档案工作者也要开展档案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业务文件和各级档案专业刊物,明了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时贯彻落实有关档案管理的新规定,执行新规范,按照新的要求、新的做法去工作,如要及时掌握档案资料不断扩展的收集范围,熟悉归档的整个过程的具体步骤,严格执行档案的查阅利用制度等等,假如对具体的规章不了解、对某一工作环节的认识不够深,必然会影响工作效率或者导致工作中的失误,甚至使档案受到破坏或丢失。

第三,档案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必须坚持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档案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要做到档案材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开发利用,必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一方面,掌握文史知识,通晓历史,才能了解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更好地熟悉、管理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书写水平也很重要,因为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如编目、著录、标引等与书写水平是分不开的,若所写的文字难以辨认会直接影响档案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现代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日益加强,档案工作者应有重点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如现代管理学、情报学、图书馆学,还应具有一定的经贸、法律知识。

三、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强化创新意识

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甘于孤寂、乐于奉献的精神,保持良好平和的心理素质。档案工作者是幕后工作者,是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承担着为他人做嫁衣的任务。档案工作在领导眼里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档案工作者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甚至被认为是没有技术含金量的机械劳动。针对档案工作者价值难以被认同的现象,档案工作者自身应该树立信心,改变思想,平衡心态,肯定自身价值,努力摆脱受歧视的心理阴影,以实际行动为档案工作者赢得一份尊重。

档案工作者要敢于突破与时展不相适应的工作理念和模式。加强档案的宣传力度,打破传统档案工作“深藏不露”的常规,使社会和群众认识档案、了解档案,懂得利用档案为自己服务。推广使用新归档方法,减轻档案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们要有创新的观念,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档案管理转变,从封闭走向逐步开放,从单纯的保管、一般性的借阅转为范围更广、意义更大的综合利用。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档案工作发展的过程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进一步的提升了档案工作的效率,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对相关的档案信息数据有着明确的认识,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 综合素质 技能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87-01

一、概述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指档案工作者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基本素养的总和。概括地说就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养、政治素养、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在新形势下,档案事业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管理方式,由此便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档案管理专业化、技术化不断增强,这些实际情况都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更新、更高、更强的能力和素质。

二、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1、政治素质

所谓的政治素质就是指爱国家、爱党,并坚持社会主义路线,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在思想上、行动上,要与党保持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能坚持真理,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档案工作中去,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此外,档案管理工作还要求档案专业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利益,有献身精神。

2、职业素质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第一,档案管理人员要有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将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得到更大的发展,就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很强,服务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宗旨,所以档案人员必须要树立起服务思想,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这才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也是我们追求自身价值的根本目的。在新形势下,做为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出档案这一信息资源的作用,使其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3、业务素质

总体来说,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热爱档案事业,掌握档案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也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在平时,档案管理人员要重点学习《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相关的书籍,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熟练地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

4、知识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还要具备文秘学、历史学、目录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是储备知识、传播信息、连接应用的桥梁,只有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才能在现实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归档,提高档案资源的使用率和开发率,使得档案资源不仅被很好地保存和管理,而且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真正实现档案的价值。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

1、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过去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竞争,档案管理部门与单位其他部门之间没有相互对比,档案管理部门内部人员之间没有竞争,这样就制约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所以,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第一,单位要改变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认识,树立“档案管理也能出效益”的理念,将其置于与其他部门同等重要的地位;第二,部门内部要建立以“竞争、激励”为核心的文化氛围,引导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行为;第三,要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使竞争理念得以实施。

2、建立一支档案专业复合型人才

(1)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是比较琐碎的,档案管理人员就要树立起较强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对烦琐的档案工作有足够的耐心,经得住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从而提高求知兴趣,安心做好档案管理事业。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更好的利用现代科学的一些技术手段更好的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

(2)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中比不可少的要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工具。也就是说,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存储保管、统计、利用等工作都将用计算机网络来完成。这些变化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对其相应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掌握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适应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

(3)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其他多方面能力。一是协调能力。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大家的支持。以此,档案管理人员就需经常和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打交道,为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档案管理人员要发挥其自身的协调能力。二是写作能力。档案管理人员直接与文字打交道,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文字功底,换而言之就是要有书写能力和较强的系统性概括能力。

3、有意识的实施档案现代化管理

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实施首先就要注意的是实现文档一体化。此外,还要配备专业人才,以利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完善、数据库的维护管理、电子文件归档等。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更新观念,以大胆、新颖的方式来把握档案现代化管理建设的方向,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档案信息化建设,广大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档案意识,做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档案是历史的实据,只有作为工作“真迹”的档案才具有无可置辩的证据作用。所以,我们要尝试着努力为档案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升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很多新的挑战。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就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起三大意识、打造三类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卫华《浅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方法》[J],《办公室业务》2014年10期。

【2】梁晓燕《论当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J],《科技信息》2013年05期。

【3】郭婷婷《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综述》[J],《才智》2014年12期。

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建设 概念 重要性 建设过程 现在 办法

引言:在进入人类信息化的社会以后,档案管理对人们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对传承古老的人类文明,对发展经济和创新科技,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加快档案管理工作融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把档案管理信息化纳入人类社会信息化的总格局中,大力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之举。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

所谓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从面向纸质档案实体保管的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存储模式过渡和转变的过程。主要形式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信息化和网络化;要实现信息化档案的收发、存储和查询的一体化模式;要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而这必将是档案管理模式的新革命。在管理档案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对档案原有信息类资源进行处理、计算、转化和存储管理并为档案信息的查询和使用提供信息化的服务,加快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会是一个长期快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充分运用科学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档案的管理、利用的现代信息化水平。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电子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发展和建设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然成为一条迫切且必然的选择之路,办公自动化和办公的无纸化等事物的发展和出现,使档案的产生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我们的办公OA系统已将文件的起草、签发、传递、归档等运作流程在计算机终端和网络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迫使档案必须以计算机别的语言为主要存在形态,以计算机的计算为处理手段,以网络的传输为传递方式,以存储器的识别为储存方式。电子信息化的档案与传统的手工纸质档案的建立、储存和查询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预示着档案管理工作者会面对更多的计算机读取、传递、存储的电子档案。档案信息的内容,会更直接、准确无误的被查询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为档案管理部门大量节省存储空间,更环保,检索更加方便快捷,且准确性大大提高,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查询时间和实体档案的存储物质和空间,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由此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来说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系统性、真实性电子档案信息,就标志着这个单位已迈入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新领域。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设过程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备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规范制度的建设、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建设等方面。

(一)基础设施备的建设:主要包括服务器、终端计算机、网络交换机、介质储存器、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等,其中是以终端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以服务器、介质存储器为存储手段,以网络交换机等作为传递信息和查阅信息的纽带。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一是原有档案的数字信息化;二是收集和接收各种形式的电子档案后集成整合到统一的档案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从而建立生成更丰富更强大的电子档案信息。

(三)规范制度的建设:能够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健康的发展。

(四)应用系统的建设:能够为档案管理信息提供建立、发展的平台。

(五)管理人才的建设:能够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解决办法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1、电子化档案管理标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2、电子化档案管理还不能够完全的与电子政务对接,融入度较低;3、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共享不全面,缺乏通用性。由于原有的管理体制的问题,档案管理存在横向沟通不畅,规范制度不能统一,从而造成档案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的难度增大。4、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档案信息化缺乏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和发展环境。5、无法建立统一标准的规范制度,造成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脚步缓慢甚至停滞。6、从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老化”、“过时”的现象,没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意识。7、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技术的开发相对较薄弱,原有的工作基础无法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的要求。8、数据保护意识不够,存在信息丢失的风险。

(二)解决办法:1、利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加强组织和领导,提高专业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增配软、硬件设备,引进和培养先进的信息化建设人才和技术手段。2、提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意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建立一支具有合理分工、科学结构、素质强硬的档案管理队伍。3、建立健全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4、解决好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存问题。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给予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崭新的形式与内容,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要逐步实施,抓住重点,讲求时效,不断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档案管理学陈智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档案管理学原理王向明上海大学出版社

3.档案学研究进展王新才武汉大学出版社

4.《电子文件风险管理》冯惠玲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10篇

【关键词】学校档案新时期管理工作

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还对学校的整体水平提升以及日常工程顺利进行有一定的帮助。档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记录了学校当前的各种情况,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加强宣传工作,确保相关设施配置完善,保障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管理工作不够完善,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学校领导的精力很大一部分是放在校园的硬件设备和美观程度上,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同时也对学校的招生、教学工作加以重视管理。但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学校就有所忽视。学校对于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必然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许多档案内容过于陈旧,无法达到实时更新的效果,这也就造成了档案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学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资金注入力度也不够,缺少资金的支持,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设施不能得到完善和更新,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无疑又增加了一份困难。因此,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相关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到位,是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落后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推进,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了互联网对于日常生活的强有力帮助。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入信息化技术可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减少人工操作中所产生的错误。但现在的档案管理工作过于陈旧,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档案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纰漏,更新档案时也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同时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缺乏专业化的人才,许多新型的互联网技术没有专业人才的帮助无法真正运行实施,这也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三)档案管理工作体系落后

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部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心,拥有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在管理工作中可充分的保障工作运转的顺利有序。但大多数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制度实施方面不能够贴合时展要求和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此外,大多数的管理工作是由教师担当,这些教师只是在课余时间才可以对档案进行管理,并且限于日常教学工作的负担,教师也没有太大的心思完成这些兼职工作。

二、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一)学校领导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认知正确无误是当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柱,只有领导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才会投入更多相关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会随之改变。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在领导要积极宣传档案管理的优势,要让工作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展开相应的管理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更好更快的掌握档案管理的方法技巧。

(二)紧跟时展要求,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一些管理软件可以有效的将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解决了原有纸质档案保存不便的问题。在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中,学校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当前时展要求,简化管理工作的流程措施,调整管理工作方式。此外,一些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相应的人才来具体实施,例如软件的使用更新等等。这就要求学校要大力引进相关的管理人才,吸纳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工作者来完成学校管理工作,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便利。

(三)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一个学校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需要领导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在管理制度体系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学校发展情况,同时考虑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出更为完善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良好的制度可以保障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保证档案管理内容的真实有效,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论:在我国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首先是学校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展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其次是要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应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管理学校档案,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工作体系,结合时展要求和学校情况,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姜会图.学校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探析[J].管理学家,2020,(1):15-16.

[2]李劲松.谈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9,(1):217.

第11篇

就如其它事物的改革是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一样,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是要求档案管理员在工作中抛弃原有的纸张记录载体,而选择高科技含量的计算机作为新的记录载体,在记录,收藏和管理档案的时候,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技术与操作,来完成工作。这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统一了档案形式,便于档案的保存和提取。方便了工作的同时,也为档案工作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档案工作者可以在工作中学习,以学习来促进工作,做到工作与学习的相统一,面对档案事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可以积极应对,合理的解决,这才是新时代的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精神面貌。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为应用软件杂乱、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着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经费投入有限、硬件条件偏差、设备使用不全、管理模式守旧造成的,从而导致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巨大阻碍。

(二)标准和规范不统一

档案管理体制具体包括行业整体规范、行业的增效制度、行业的激励机制与行业的绩效评估。作为档案事业这一整体,在机构设置上首先应有一套合理的层级关系和管理规范,以理顺专业档案馆与同级综合档案馆的关系,从而遏制综合档案馆功能“弱化”的势头,增强其在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中的核心地位。针对目前的档案馆管理体制,建议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设立一个中心档案馆,把现有的省市级综合档案馆做大做强,成为真正意义的中心档案馆,才能有效地克服资源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馆的辐射力、影响力、凝聚力。加强国家档案资源建设,调整、整合档案资源布局和结构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三)安全问题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安全问题。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电子档案数据和电子文件的安全以及档案信息在网络利用中的安全等方面。同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受到人为因素和存储介质的影响而产生安全问题,进而影响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变革,合适的人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先进的技术,并能够将其学以致用,举一反三,避免了技术与管理流于形式。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缺少是能够将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如果在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就只能求助于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给档案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一般以纸质、录像、照片、录音等载体作为档案管理的实体,并以手工操作的方式完成对档案的编目、收集、保管、鉴定、统计、编研、利用等,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较大、工作程序繁琐、信息资源被浪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多平台共享,从而提升档案资源信息的使用价值,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体系规范化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具备跨国界、跨地域、跨领域等特点,且技术性要求高,所以在构建规范化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入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先考虑采用国际标准,再考虑采用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强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标准,从软件管理、监督、操作等各个方面着手,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三)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库

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明显差别,加之新一代的档案学体系尚未建立健全,所以在处理原有档案管理制度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之间的矛盾上,必须要以现有档案资源利用为基础,加大档案学理论研究。档案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还包括重要的公文信息,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扩充和延伸馆藏信息种类,因此必须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建立档案系统中心,丰富档案数据储备,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库,为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工作者应当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掌握相关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知识,尤其是数学、计算机、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档案工作者要全面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具备档案管理学、档案学、目录学、文书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编研、著录、检索、标引、复制、修裱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了适应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档案工作者必须掌握现代化技术、档案信息研究与分析、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等能力。上级要为档案工作者创造培训和教育的机会,采取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形式,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现代化设备的引进和更新,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优化现有人才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使人才队伍既具备专业知识、精通业务,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12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籍档案;高校;成人;管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迎来了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国家人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远程教育学院来说,学生的学籍档案,可以说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新形势下,利用现有技术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促使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高校成人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科学性研究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科学化学生信息档案的程序

对于高校成人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科学性研究,首先我们便要从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本质出发。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简单的来说,其实应该是规划于管理范畴下的管理工作。因此,对高校成人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科学性研究也就是从管理学角度出发,对其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最终给出一套完整的科学性建议。既然需要从管理角度入手,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便是管理体制的问题。众所周知,管理体制是管理工作的基本所在,因此要使高校成人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那么高校成人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体制便要具有科学性。我们根据现阶段高校成人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管理学理论,结合时代特色,建立的科学化学生信息档案程序如下:

(一)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差,不能及时的做到档案收集与整理,则会造成部分档案信息流失,从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各个高校远程教育机构,要对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及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进行规范。例如,学校必须在新生入校时,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学籍登记卡的填写,要求对于相关信息填写时,字迹工整、清晰、准确、无涂改,填写内容要符合规定,并且要完整,杜绝漏字等问题,要求学生统一使用近期彩色免冠照片。在信息填写完成之后,需要将原始信息录入到教学平台之中,让学生的档案管理可以形成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双轨并行的管理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完整的学籍档案库[1]。

(二)建立远程教育学生学籍档案数据库

远程教育学生学籍档案数据库是学生原文档案库和信息化档案库的综合体,为了方便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的进行,我们有必要使学生原文档案库和信息化档案库建立起联系,简单的来说是,我们希望可以从大量的原文档案中快速的浏览查询到我们需要的学生档案信息。基于此种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设计一个学籍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对学生的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学生学籍档案库是以学生个体为基本单位的“学籍袋”。其基本内容主要的包括了学生的毕业照、学生学籍信息表等材料。而较为常见的档案数据库是指全文数据库和目录数据库两种。学籍档案数据库虽然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但是主要是由原文数据库和学生信息数据库所构成。在学籍档案数据库中我们将学生的学号作为原文数据库和学生信息数据库的“纽带”。并且将学生原始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将档案原文以图像文件的形式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查阅时直接在计算机上调阅档案信息。只有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我们才认为学生学籍档案数据库可以更加的高效、稳性及科学化[2]。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学籍档案建设、管理、及利用工作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要求各个学校的管理者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要和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积极配合。学校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和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3]。

二、努力实现学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为使高校成人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具有科学性,我们便应该结合当下时展,结合信息化时代的特色,努力将学籍档案管理转变成现代化[4]。因此学籍档案管理者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要摒弃落后的观念,打破传统的工作格局、模式、要充分地认识学籍档案及学籍档案工作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同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思路,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5]。

三、结论

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就高校发展来说,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学生的学籍档案是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管理、考核具有鲜明价值的记录,是高校的重要资源资源之一。就远程教育学校本身来说,学生学籍档案将会反应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情况,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人才教育、人才选拔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各个高校成人远程教育机构应该引起相关的注意。

作者:魏燕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邢建民,陈亮.完善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之我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4:82-83+96.

[2]周稚艺.完善高校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之我见[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83-84.

[3]吴月琴.高校成人教育函授站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0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