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6-07 09:11: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第1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拓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基本的写作方法技巧教学外,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思辨能力与思维水平的提升。长久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侧重点在叙述文方面,对于议论文的关注相对不足,造成了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薄弱的问题。针对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指导,笔者在此通过相应实例进行简要阐述分析。

一、写作角度选取的指导

写作角度的选取是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基础环节,所谓写作角度选取也就是常说的立意,根据作文写作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此基础上确定写作框架、准备佐证素材以及论证写作。常见的作文题目通常由一个小故事或某个实例为依据,素材展示传递出的信息较为明确,供学生选择的切入角度也较为相近,学生只要不对题目内容有较大的理解偏差,通常不会存在立意问题。现阶段高中作文题目的形式呈现出了开放性的特点,题目隐含信息层次较为丰富,学生的可选角度更多,这就涉及写作角度选择准确性的问题。如何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角度准确性,可从内外两个方向加以考虑。就立意的外部要素而言,其根本还是题目信息的提取,要求学生精读题目内容,能够由表及里的感知写作资料传递的信息。而内部要素则强调学生对于立意的驾驭能力,对相关论点、论据的熟悉程度。学生的立意通常从自己主观感受或见解出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主观性的表达通常在层次把握上不够成熟,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立意,有效谋划,协调好写作角度选取与文章写作能力的关系。

以2015年新课标II卷高考作文题“谁最有风采”为例,题目中写道:“一个是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是搞焊接的,一个是摄影师,都是卓有成就的人,选你认为最有风采的!”题目为学生提供了三个明显的写作角度,按照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范式,学生确定选择对象后开始论证该职业的魅力之处。可以是横向比较性的论述,即通过与其他两个未选职业的对比论证所选职业的独特风采与价值;同时也可以是纵向深入性的论述,分多个层面证明该职业的风采与价值,抑或横纵综合论述。这一层面角度选取可以算作最表层的立意,作文水平也为最基本的层面,而提升学生的立意深度应对三种职业的内涵进行挖掘。可以看到,“谁最有风采”这个作文题目中给出的三种职业代表了当前社会的三种群体。教师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匠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时代内涵,将写作对象职业的选取拓展到国家与世界的层面上进行考虑,从而提升议论文写作角度与立意的深度。

二、写作逻辑构建的指导

高中议论文写作最强调的是行文逻辑体系的严谨性,即文章整体立论与分论点之间联系的紧密型,各分论点之间的递进关系,各分论点论证素材的充分性等。议论文写作逻辑的构建是决定文章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尽管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与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在议论文写作环节是业已形成的固化内在逻辑性,但依然可通过科学的指导对议论文写作进行结构优化。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从立意出发进行发散性思考,将写作角度细化为若干层次或局部角度,从而确定相应的分论点。然后对发散思考获得的分论点进行梳理,按照递进层次进行排列,结合梳理结果二次思考是否存在新的分论点,通常学生二次思考获得的分论点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能够作为议论文的亮点部分。在确定分论点后,论证部分同样应按照逻辑展开,基本依据提出论点、引申阐述论点、论证论点、提升拓展总结的基本框架来行文写作。

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奖惩之后”为例,作文题目给了一张漫画图片,图片中刻画了两个前后分数不同学生获得的评价,低分学生分数提高了获得了鼓励的唇印,而原本分数高的学生稍有退步便得到批评的巴掌印。那本文应该如何构建写作逻辑呢?首先,应对本文漫画中传递出的信息进行基本型的描绘,可直接抛出中心论点,阐明对于漫画描述内容的看法。在提出中心论点后,可从两个学生的不同待遇进行展开,分别描述他们获得的奖惩与自身实际表现之间的联系,详细论述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列举出几项主要成因作为分论点展开论述。

三、写作素材使用的指导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种类较多,基本上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都能作为写作素材。而议论文强调思辨逻辑,重视论据对论点的支撑,因此写作素材大致可分为论点类与论据类两种。所谓论点类素材是指一些较为成熟的观点或看法,常见的是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段落等,这些内容经过了时间的验证,有较高的说服力。而论据类素材指的是一些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热门资讯等,这些内容都是真实发生的,在议论文中使用能够起到实证的效果。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使用涉及收集与使用两个环节。其中写作素材的收集是一个长期性的积累过程,学生日常生活中阅读、接纳的各类外界信息都可以参与到素材的积累当中,素材积累是否具有典型性、正面积极意义以及反面警示性等都是素材积累中要考虑的要点,这些标准决定了素材积累的实际价值。而素材使用则要考虑素材与论点的契合性,是否能够真正印证观点,是否具有可拓展性,能够将论点提升到新的层次进行探讨。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指导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与记录习惯,乐于搜集热点内容、重视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素材使用汇总言之有物,能够使阅读对象感同身受,提升文章说服力。

以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卷作文题“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为例,该题目的内容来源与生活情境,学生中去过自然保护区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经历展开阐述,而没去过的也可以从动物园进行发散联想。

四、写作优化创新的指导

议论文写作化创新是当前新课改对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话语表达与信息传递方式变化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高中议论文写作优化创新可从形式创新与思路创新两个层面加以考虑。就形式创新而言,可在保留议论文基本观点与论述的写作内核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变化,将单向的说服式的观点阐述,通过变化形成交流式的内容展示。例如有的学生选择戏剧、剧本的形式进行作文写作,借助人物对话讲述了大量的观点与看法,这种创新在表面上看是戏剧、剧本写作,但其内核依然是以观点论述为主的议论文。戏剧营造的交流情境能够充分提升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身临其境,观点往往与人物的命运相联系,话题阐述的拓展空间更大。而思路创新则强调的是对于传统议论文观点展开层次的改变,改变原有的线性阐述模式,变成更加立体,相互交叉印证的模式,局部设置悬念或后置观点的写作方法能够使局部观点得到有效的突出,获得特殊的议论文写作效果。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人生阶段,议论文中阐述的观点多为其该阶段自身思想的折射。教师面对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阐述的个性化观点时,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评判高下,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种看法的根源,采取动态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在写作中的表现进行更为准确真实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乐于进行议论文写作,积极研习议论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昊.新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有效教学和实践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268.

第2篇

初读《文心》,颇觉一般。书中既没有我想知道的高端理念和高深知识,也不见怎样新颖巧妙的教学方法,倒像是一本中学生语文学习杂记。尤其令人隔膜的是书中描绘的简直是理想的语文教学天地――学习型社会、校园和家庭,学生个个爱学习,善思考,老师(包括数学、英文和美术等)和家长个个会教语文,连工人都乐于推敲语言文字,这怎么可能?加之全书没有一根语文教学的主线,有些章节连篇累牍,似喋喋不休的絮叨,让我不免倦怠。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去拜访一位语文教育前辈――八十八岁高龄的智老。闲话间他说起幼时读《文心》,爱不释手,从中得到了许多读书与写作的经验,为以后自己走上语文教育的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津津乐道的模样令我难以忘怀,我不禁想,也许《文心》真的很好看?我于是再次捧起它,才读几页,我的眼眶便湿了。

夏D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是怎样的用心良苦啊!为了让学生亲近语文、善学语文,他们塑造人物,编写故事,穿插知识,安排讲习……把那些单调的概念和乏味的术语演绎得活灵活现。在这本书里,我们感受到二老对教育的挚爱,对语文的赤诚,我们了解到文言向白话过渡时期语文教育者的艰难探索,我们也触摸到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苦辛。书中的故事是那么实在,情感是那么真挚,叫我感动不已。

然而《文心》恐怕算不得教育名著,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别样的教辅读物。可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有谁还愿意费尽心力编这样的教辅?有谁还愿意潜心读这样的“故事”呢?一本习题册的“价值”也许要远高于这样的读物。

今年夏天,偶然读到了王鼎钧先生的《讲理》,我的心弦再次被拨动了。我仿佛又见到了《文心》里人物,只是先生不再是枚叔、王仰之先生,而是杨书质老师;学生也不再是乐华、大文、汤慧修、朱志青,而是吴强、金善葆、吕竹年、刘宝成。他们不再生活于30年代上海附近的小城,而迁徙到60年代的台湾。可他们隔了时空是一气的,那条语文学习的长脉没有断。

《讲理》是一本与《文心》相似的教辅读物,今年九十岁的王鼎钧先生曾说,他少时也爱读《文心》,且追慕夏老,因而在台湾升学竞争异常激烈的年代,他打算写一本帮助中学生学习写作的书,就采用《文心》的样式。学生仍然是初中生,故事也主要取自师生生活,所不同的是,《讲理》专讲议论文写作,书中有一条议论文写作逐级提升的线索,且有诸多具体的写作方法指导,比如著名的“杨八条”。为了写这本书,王先生亲自到学校里授课做实验,用他的“讲理”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技巧。因为当时的升学考题与《文心》里一样,都是要学生讲大道理的论说文题,所以王先生选择了这一难点做实验。正因为有这样的实验,王先生的《讲理》才更显得贴近教学,亲切而实用。

时至今日,再读《文心》与《讲理》,依然敬佩语文前辈们的躬耕精神与努力。我想,每个时代都应该有每个时代的《文心》与《讲理》吧,因为每个时代的语文教室里,都生活着王仰之、杨书质先生和乐华、大文、吴强、吕竹年们。

(袁源,江苏省南京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江苏省特级教师)

第3篇

首先,要寓思想教育于作文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作文教学不能只传授写作知识,写作技巧,还要教人,只让学生懂得“怎么写”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为什么写”和“写什么”才行。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加以指导。

一、命题要注意思想性。学生年纪轻,思想单纯,可塑性大,作为教师,应该起引路人的作用。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美丑好恶的辨别有一个立场的观点和思想方法的问题。为此,我们就要通过作文命题予以引导。比如,《谈生命的价值》,就要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人,走什么路,让自己的生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奔小康的道路上放出灿烂的光彩。

二、作文前要注意正面引导。作文前指导得法能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激发写作兴趣,解决作文的观点,材料和写作方法等问题,使学生在下笔之前,就弄清楚写什么和怎么写。

高中起始年级,对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根据每次作文的不同要求,在如何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如何审题和开拓思想,如何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方面有重点地指导学生,特别要重视对立意的指导。

三、批改讲评中发挥指导作用。作文批改既要注意作文的观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健康,又要注意审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以及标点符合的使用等是否恰当。批改中还要注意把写作与做人紧密结合起来。如发现有思想不健康,立意消极的作文,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从现在起就不读书了,待我三十岁时,我把科学家的记忆移入大脑,我不就成了科学家了吗?我何必现在受苦受累去苦钻苦学呢?”这就反映出学生懒惰的思想。对这种思想的学生,教师就要加引导,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品质通常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方面。

一、思维的敏捷性。(1)对作文题或所给材料能迅速分析、选择、判断。(2)能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快速提取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及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写作素材。(3)能根据写作要求,迅速构思,布局谋篇,能在45分钟内完成800字以上的作文。

二、思维的灵活性。(1)善于多角度、多方面来分析材料,选择材料,组织结构。(2)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3)根据写作要求,变通知识结构为写作服务。

三、思维的深刻性。(1)能够运用逻辑常识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地剖析、论证、揭示事物的本质。(2)要用事理说话,摆事实讲道理,材料与观点要统一,论证、分析的层次清楚,逐层深入,环环相扣。(3)在阐述论点及论证过程中,语言的表述准确,严密。

四、思维的独创性。(1)在论点正确的前提下,力求论点新颖。(2)分析问题时有独到的见解。(3)使用的论据较新颖。(4)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个性、能吸引读者。

五、思维的批判性。(1)能独立修改自己作文。(2)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己。(3)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再次,针对目标有的放矢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与训练。

一、给材料或给话题作文训练。(1)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2)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3)可给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敏捷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二、在理论指导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逻辑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可加强议论的力度。比如“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第4篇

叶圣陶先生对此早有洞见。他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合二为一的,离开了语言,思想便无法依傍。思想认识不深刻,不透彻,会导致语言的晦涩和含糊。叶圣陶在《关于怎样使用语言》和《谈文章修改》中不只一次地讲过:“我们想问题时,必须依傍语言材料才能想,所以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有的学生说:“脑子里有想法就是写不出来。”其实他的想法还是朦胧的思想,语言还是零零碎碎的语言,当然写不出东西来。他在《谈文章的修改》里说:“思想、语言、文字三样其实是一样。”“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所以,他倡导语言与思维紧密结合的训练途径,“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叶圣陶集》《关于怎样使用语言》),要求“想清楚”,使“朦胧的思想”成为“清晰的思想”,使“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成为“有条理有组织完密的语言”(《谈文章的修改》),“从思想认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来消除语言的晦涩、含糊”的毛病。(《写东西全都有所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首先立足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也首先是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写作训练立足于开发主体的思维能力是符合人的思维规律的,所以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根本出路,写作训练必须围绕思维训练进行。

一、思维训练的针对化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想的定型。”任何人说出来的口头语言和写下来的书面语言都是他心里所想的;想的过程就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朦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语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的语言。”语言和思维是完全一致的。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少年半幼稚、半成熟向成熟过渡。高中生往往已经具有一定的人生经验积累,对各种社会生活现象有一定的观察,高中生的思维相比初中阶段则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且开始形成辨证逻辑思维,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度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理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另一面。

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一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二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着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三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变动的发展性。

二、思维训练的序列化

叶圣陶在编写《国文百八课》时便充分体现了对思维训练序列化的重视。此书分若干单元,每一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又打成一片。此书大体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顺序展开,这也便提供了一种作文教学的序列,即由形象性的记叙文逐渐过渡到抽象性更强的议论文。这种文体排列的顺序可以说直到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而且将应用文和纯文学的文体结合在一起。再如叶圣陶所著的《文心》一书也建构了一种写作教学序列,它以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仅仅生活的装饰为核心理念展开,就作文与阅读(包括阅读课外读物和朗读等问题)、各种文体的特色(小说、诗词、戏剧等)、作文中的语病、作文与生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俨然构成了一个融语文课堂内外为一体的非常生活化的写作教学序列。虽然由于所处时代的整体文化水平有限,此书主要是立足于初中生的思维训练和写作教育,但对于今天的高中写作教学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维矫治训练,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思维矫治训练应是循序渐进,由浅到深,从易入难。只有展开序列化的思维训练,才能稳定而持续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课标和教材,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建构贯穿每学期(共六个学段)的序列化思维训练目标,辅以相应的序列化写作训练,通过对“学、练、评”最佳切入点的寻找,形成一个系统的、目的性强的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体系。

在高一阶段,记叙文是写作训练重点,初步接触了议论文。这个阶段的思维训练侧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可进行再造想象、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序列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形而思神,观物而思理,观此而思彼,观难而思解,从而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以及高二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打下基础。

在高二阶段,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侧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条理性和作文谋篇布局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发表见解、主张的能力。培养抽象能力,即由形化意,由意化文的能力。如根据论证的需要概述事实论据等。

在高三阶段,侧重培养求同思维、发散思维(多角度构思立意)能力,学会多层开掘: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今天看明天,透过现在看发展。学会逆向立意:如近墨者未必黑,开卷未必有益等。学会辩证分析:用发展、联系、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正确判断是非,评价优劣,比较异同。进行一题多做(一材多体,一事多写)和一料多用(根据不同论点叙述材料)训练。指导学生运用侧向思维观察社会、人生,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力求新发现、新感悟、新表达。

只要教师能够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建构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序列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序列化地制定高中阶段作文训练计划及训练内容,使之具体化、系统化、序列化、高效化,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依托语言或话语进行生存、思考与交流的能力。

三、思维训练的多样化

狭义的写作序列训练主要依托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但只要认真学习叶圣陶的写作教学思想,打开思路,我们可以发现思维训练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以阅读积累为基础,以交流沟通为契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完全可以多样化,从而更加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和写作品质。通常说来,以下这些形式多样的思维训练活动形式可以借鉴: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提前半天在课前以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演讲学生,并让其随机抽取一两则材料,提炼观点,组织演讲思路,可自行与其他数名同学形成小组互相讨论补充。课堂限时三分钟演讲展示,互动点评。

(二)微作文训练。课后围绕两三篇材料进行专项特训,可以是片段特训,也可以是提纲特训,还可以是限字特训,形式不拘。

(三)读书笔记互看互评。利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读写结合,注重感悟和积累;互看互评,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倍增”强化感悟和积累,效果更好。

(四)时评专栏。在教室一角开辟“时评专栏”,学生分组主持,选取热点时事,自由跟帖讨论。

(五)辩论交流。定期举办文学沙龙,提前拟定主题并布置准备,安排专门课时,组织自由辩论发言;举办辩论赛,每月一个主题,正方反方抽签决定,在辩论中提高思维水平。

当然,只要用心思考,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思维训练活动方式方法。

总之,人的思维不只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为切实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服务,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叶老的写作教学思想,根据高中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以及语文教学的有关要求,针对日常教学中由于写作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方面存在着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的结构性缺陷,采取针对性的补偿和矫治策略,并通过思维训练的序列化来设计训练系列,以及写作表达思维,以思维提升写作能力,达到写作思维同步共进,能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杜草勇.叶圣陶教育文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3]曹玉兰.重建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探索[J].语文教学之友,2007,(1).

第5篇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人们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作文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因此,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初中 作文教学 现状创新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虽然有一整套作文训练方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究其原因并非是教材的问题,而是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因此,教师要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决不能轻易忽视。

1.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1.1课堂效果不佳

初中作文的课堂教学由于训练程序的模式化,训练方法过于单调,因此学生兴趣很难调动起来,这样学生的作文学习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目的性很不明确,这样就出现了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不按照作文要求,甚至在教师进行作文点评后,学生重新修改作文仍然不重视讲评内容,作文变得杂乱无章。这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作文的课堂效率。

1.2教学随意性

到现在为止,初中作文教学始终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辅助教学,教师只是遵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但确切的训练内容,教师也并不明确。教师对于初中作文教学往往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往往缺乏系统的教学计划。只有一个大致的整体目标,但对于各阶段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教师常常会在课前临时构思作文题目,这样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基于教师没有整体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进行作文讲解后,学生对于作文要求仍没有准确的认识,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写作完成后有细致的批改。但是教师在讲评时往往还是说一些套话,并没有真正地说到问题的所在,缺乏针对性。有时候批改周期长,学生常常会忘记了自己写的内容,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课后修改。至于初中作文训练的真正目的和效果,不仅学生不太清楚,教师往往也并不了解。

1.3与实际脱离

生活是人们写作的范本,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现阶段的作文教学常常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问题,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完全与实际生活脱节,生活不能作为作文题材,学生因为没有词汇充盈自己的文章,对于许多题材又不熟悉,在写作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作文也就自然变得杂乱无章。最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会把读与写分离,这样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对于作文的写作就不能得到读不能得到阅读很好的辅助,写作也无法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2.初中作文教学创新方法

2.1仿写作文

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作文的写作上也同样适用,模仿的针对性强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但是模仿切记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在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教学时,很多学生的人物面部特征都只是“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水汪汪的大眼睛”等等一系列的常用描写细节,这就使得大家的容貌都变得相仿,那么这就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抄写。

但是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书中的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扩散,例如在学习了《春》这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章中的细节,了解如何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这时再让学生仿写《春》写《夏》。这样在无形中就可以使学生摆脱思维的束缚,使学生可以巧妙地运用写作技巧,这样学生就可以真正地进行模仿性写作训练。

2.2了解学生心态,有针对性进行作文训练

随着日益丰富的生活,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变得更快,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设计出满足学生特点的题目,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比如,在设计《我熟悉的一个人》这类的作文训练时,如果换一个角度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这样可以增加许多新意,学生也更乐意去写。

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心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初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这些学生对于中学的学习还需要一些时间适应,因此在命题时要更富有情趣,比如说《童年的梦》等,学生对此类题目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今后作文训练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勇敢的彰显自我,对于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时的作文命题需要更加多的发挥空间,既要形象具体,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的学生思想更加成熟,对于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能够独立思考,这时的作文训练在命题上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成功很难吗》这类具有议论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作文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学过程,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只有将学生的天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有效的写作规律相结合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今后的教学任务很艰巨,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初中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今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红.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指导【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