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作为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在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既能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政府要引导各方主体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拓科技创新之路,改变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企业多以低价优势作为竞争条件的状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先进的研发能力占领全球市场的做法,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等相关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2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作为技术研发的全新方向
顺应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精致化的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领域技术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重要专利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把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作为重点领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对相关领域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扩张趋势,强化研发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提升技术研发的集成创新水平,并对技术成果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巩固技术竞争力。
3把企业作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
按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的战略思路,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积极引导资金、人才、平台、政策等相关创新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制度,推进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引导企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地位的全面形成。
4把配套的政策支持作为病虫害防治专利发展的环境条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特别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专利申请具有前期投入较大、变现周期较长、准公共物品属性等典型特征,迫切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扶持力度。把创造良好的配套政策、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制度环境条件作为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重要条件保障。从发挥政府政策导向的作用出发,把专利资助、补贴、税收、立项、贷款等配套扶持政策和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等配套保障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政策支撑和激励保障。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5把构建专利战略作为农作物病虫害专利发展的有效保障
结合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主体和专利申请主体的定位,进一步强化企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战略的构建,强化和重视专利信息的检索和管理,推动企业在科技活动中重视和发挥专利信息的检索、分析和管理的作用。引导有条件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企业根据企业需要构建符合研发要求的专利数据库。在进行技术研发之前,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分析,了解该技术领域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竞争对手,发现技术研发的密集区和空白区,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科研优势,确定科学研究和财务投资方向,正确定位自身的技术战略意图,做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决策,真正把完善的专利战略作为决定企业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决策指南、路径指向和行动指针。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防止体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72-01
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就会增加了我国对于农业的需求,在农业上发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对于农业的生产是起着一定的重要性的作用。开展农作物的专业化的防治,一般就是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进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式。专业性防治是可以更好的适应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种创新。
1 制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因
1.1 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体系过程中,一般都是由相关的农业部门来进行的,其实很多的病虫害防治队伍与人员都是临时构建的,这样防治工作人员其实是没有固定的收入,对他们也是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缺少相关有效的系统。虽然在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需要专业性的指导,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是过于形式化,这样必然就会失去防治的意义。
1.2 防治设备少,覆盖率低
在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机械设备上看,一般的大型激动担架式的喷雾与背负式的喷雾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农药与病虫害的防治药物药效整体上也是比较低的在,防治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药与跑药的情况。
1.3 防治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就当前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人员队伍来看,很多的时候一般是由当地的农民或是临时工作人员进行组成的,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病虫害的名称、特点、防治等都是缺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经验也是不具备的,对于农具的维护与保护也是缺少相关专业性的指导。
1.4 防治工作不规范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形式上看,虽然相关的部门在业务上已经对外承包了。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分析,很多的农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费标准的体系上并不是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出现乱收费、多收费等情况的出现。另外,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承包过程中,有些农业部门对于承包服务的效果还是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评价的机制上也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1.5 耕作自然条件的限制
有些农作物在耕作上是会受到自然条件等限制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有的时候在同一地点也是没有办法耕种同种品种的,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的防治工作与推广。
近几年来,我省在农业环境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构上已经进一步的完善,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有着一定的创新,农业的整体社会化服务也是有着一定的完善,使得农业病虫害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整体的市场上运作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整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条件已经成熟。
2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
2.1 大力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城镇化” 的发展,农业在土地经营上已经成为我省农民心头的难题。所以,农业发展中是需要加大农业土地的流转速度,对于农业承包制度要加大宣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十分有利于打消农民对于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疑惑,也会进一步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情况,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对于一些农业大户,是需要有着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的补贴,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够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不断的完善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工作体系
逐步的建立与完善病虫害的防治物质网络,在我省各个乡镇都是需要建立相关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点,对于病虫害潜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检测,对于农作物出现的一些情况或是一些不常见的症状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报告。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是需要严格的控制收费标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是需要张贴在各个乡镇中,让老百姓是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另外,还是需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引进防治技术、培训方法等。引进相关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的人才,将社会资本、人才等有秩序的推进到专业化的防治市场工作中,这样是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不断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专业化水平。
2.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建设
农作物病虫害人员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相关的部门在对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般都是加大力度对防治人员的培训,来提高防治人员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认识,提高自身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了解与治理的能力。逐渐的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一定的规范,尽可能的实现在一个村都是有着一个专业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来对病虫害的防治。
3 总结
在农业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农作物的生产也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虫害。我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是需要积极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加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治理与宣传的力度,进而有效的遏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
参考文献
[1]高静静、王双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1月。
[2]黎奇林,r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12月。
[3]郭跃华,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思考,山东农药信息,2012年04月。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症状;趋势;化学防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86-1
春季农业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时期,是关系到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大事,是实现新农村建设顺利起步的迫切需要。要把握好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期,加强春季田间作物管理,特别要防旱、防涝、防治病虫害。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1 春季主要农作物为害症状以及发生趋势
1.1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症状
玉米虫害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红蜘蛛等为主。玉米病害以大(小)斑病、褐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和粗缩病等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霜霉病和蚜虫为主。马铃薯病虫害以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为主。向日葵主要以向日葵螟为主,主要为害向日葵的花盘和种子,将种仁局部或者全部吃掉,形成空壳或者深蛀花盅,把化盘咬成很多隧道。被害花盘遇雨后腐烂发霉,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大豆病害则以大豆菌核病、大豆灰斑病为主。为害症状是蜘蛛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
1.2 发生趋势
结合气候特点与各种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春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仍然比较严重,总体程度略微重于2009年。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呈严重发生态势,水稻螟虫、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稻瘟病、稻曲病有严重流行的潜在威胁,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地区呈加重发生趋势。
2 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 病虫害发生危害不断加重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因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的变化、品种抗病虫性差异、气候条件异常等综合因素影响,目前已进入新的高发周期,病虫发生总体趋势表现为病虫发生种类增多、频率加快、区域扩大、时间延长、程度趋重;同时新的病虫害不断侵入和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演变为主要病虫害,增加了防治难度和防治成本,给防治带来了困难。
2.2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化学药剂,对物理、生物防治措施知之甚少。从短期看,虽然抑制了虫害,但从长远看,病虫的抗药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增加了以后防治的难度。因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应该过多的依赖化学手段,应该综合农业、物理、化学、生物的防治措施。
3 防治措施与可行性建议
农田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植物、害虫、天敌等构成了一个相对的食物链关系。为防止病虫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一般是在病虫大发生之前进行有效防治,这样对田间天敌不会构成什么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天敌的作用。而“治”病虫确是应急补救措施。它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抑制了病虫的数量。但同时也大量杀伤了田间的自然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长期一来,容易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恶性循环。
3.1提高重大病虫害的预先监测能力
提高病虫害的预先监测水平,要配备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从而增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提高病虫发生信息的传递速度和病虫测报的覆盖面,以增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能力,从而有效地进行预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2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综合防治的指导能力。提高农民对各种病虫害的认识与防治手段。以科技下乡的形式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防治虫害,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的综合能力。
3.3 加强土壤管理和田间管理
应该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施足底肥增加磷肥及时浇灌,从而加强田间管理。秋翻冬灌可将大批越冬茧翻压入土,减少越冬虫量。深翻地、铲除自生苗等,清除病残株。发病初期打底叶、病叶,同时喷对应的化学药剂。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病田收获后应深翻,将表土层的菌核翻入土中,及时清除或烧毁残茎以减少菌源。
4 结论
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尤其重要,这样可以未雨绸缪,及时防治虫害。此外,加强土壤的田间管理,深耕高温沤肥,杀灭病菌也很重要。要对于不同的病害用不用的药剂以及方法,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将病虫危险更好地控制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0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J].湖北植保,2010,(2).
1 前言
渝北区地处重庆市的北部,是附近山脉的加长地带,因此自然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成就了渝北丰富的农业发展。本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各类蔬菜,并以水果李子而闻名海内外。近年来,我区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引导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走向无公害和绿色农业之路。县内先后有不同的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但是,多年来的粗放经营,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了目前渝北病虫害的严重情况。而要从过去农药化肥的依赖转变为无公害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重点分析目前渝北区农作物病害防治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 渝北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2.1 渝北区农作物的主要病虫害情况
渝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蔬菜等。每年春季,常常暴发的病虫害有,稻飞虱、玉米螟、水稻二化螟、玉米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害,小麦蚜虫、以及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虫害。这些疾病,在春季发生率,通常都在60%以上,遇到干旱和洪涝的特殊天气,更是会普遍发生。
之所以每年都会暴发常见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是因为渝北区的气候造成的。首先,渝北地区的冬季无寒冬,气温不至于将病害虫冻死,而对病害虫越冬繁殖有利。春季以后,气温湿润高温。春季气候对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流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蔬菜害虫发生较为有利。初夏气候对“两迁”害虫的迁入危害比较有利,也较有利于疫病、纹枯病等其它病虫的发生危害。盛夏的伏旱天气对中、高山地区穗颈瘟的发生不利。秋季气候对蔬菜病虫发生较为不利。
暴发病虫害的另一因素是渝北地区农作物的品种布局比较单一。当品种布局单一的时候,病虫害就会大面积的暴发,因此环境相似的地块非常多,而且还容易连片种植。根据地区农业部门的调查,渝北地区的水稻品种一共有78个,但是其中颈瘟感病或高感的有54个,占69.2%,与近年鉴定结果相比,品种抗性无实质性改善。这种情况在其他农作物上也比较相似,渝北地区的生理小种单一,造成农作物在病害面前没有自我恢复能力和自行阻断能力。
2.2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无公害农业已经被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但是过去30年来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已经形成,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因此,当暴发大规模病虫害时,农民防治病虫害的思路还是从过去的治疗、农药为主,而没有科学的综合的进行病虫害防治。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问题如下。
2.2.1以治为主,忽视了防范的工作
根据本文的观察经验,很多农民在发现病虫害之后,立即喷洒农药。但是根据农业知识,如果已经可以肉眼观察到病虫害了,那就说明病害已经到了发展期。而更长更早的病害萌芽期,被白白错过了。而且很多种植者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从日常田间管理,从作物越冬就开始防治病虫害,而不是等到肉眼看到病虫害之后才采取措施。
2.2.2农业服务部门和农民对于农药,特别是毒药过于依赖
农民往往不能正确选用理想的防治药剂,一味选用高毒农药,一些农民进店购药时就索要“最毒”的农药,其实“毒性”是对人畜而言的,对害虫和病要讲“效力”,对作物、土壤、人类要讲低残留,并非越“毒”越好。
2.2.3防治病虫害的信息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根据上文分析,病虫害在渝北地区一旦爆发,往往会影响60%以上的农作物。那么防治病虫害,也不仅仅是单个农户个人的工作,而应该是全地区农业相关部门的工作。但是目前,在病虫害预警,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以及病虫害受灾程度反馈上,虽然建立了一定基础,却不够及时准确,从而不能有效的辅助病虫害防治。
3 对于在渝北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综合性防治的建议
根据上文分析,认为现代农业要求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并且要考虑到环境成本以及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应该从综合防治体系、改变耕作意识、以及病虫害信息服务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渝北地区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3.1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示,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行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具体行动。首先,要引导农民多样化的选择农作物品种,促进宏观的生物多样性恢复,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病虫害暴发速度,并利用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这就要求农业部门积极的引入和介绍新的品种。其次,要探索生物技术杀虫、杀虫灯、稻田养鸭等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手段,逐渐摆脱对农药的依赖,回复农田生态系统。
3.2 从精耕细作的角度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免耕栽培、抛秧、玉米增密增肥、水稻小、中苗直插等技术在农户之中逐渐被采用,但是这些技术其实是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应该通过培训和引导,在不放弃现代农业机械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向传统农业智慧学习,继续精耕细作,适度稀苗,培育壮苗,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植株抵抗力,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3.3 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的信息系统
首先,要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并逐层落实,直到农村村委会层面。当发生连续的阴雨高温天气的时候,或者其他气候灾害,形成了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条件,农业部门应该提前预警,让农民注意防范。结合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以进行手机短信提醒。例如通过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每周定期免费向全区涉农手机用户发送有关市场价格、供求信息、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技术、预警信息等涉农方面的涉农信息4-5条。开通农业资讯热线,更直观的回答农户问题。同时,每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详实的信息数据记录,用于农业部门分析和跟踪,才能有效的制定来年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周蕊,崔晋波,彭文学,姚永宏.重庆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5)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业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农作物的种植中品种、种植方式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农业种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在这种农业改造工作中,由于植物结构复杂、农业产品较多和耕作模式的多样造成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新问题,给植保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历程回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外专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明确的指出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是以消灭病虫害为主要目标,而是将这些病虫害种群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确保到不致造成农作物危害的水平。同时,在1967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而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工作中概括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改变病虫害生存环境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进而形成了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和措施。在1975年,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目标和防本文由收集整理止措施成为被正式的确定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针。同时进一步的指出在工作中要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生理防治等多项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进而达到经济、实用、安全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目的。
二、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现象
1、迁飞性病虫和偶发性病虫暴发频率增高
随着品种不断更新,栽培技术不断变化,极端气候条件的不断增多,农业种植和生产过程中迁飞性害虫纵卷叶螟、稻飞虱连续多年大发生、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生产损失和生态危害。
2、次要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
水稻灰飞虱在多年以前还属于次要害虫,水稻条纹叶枯病零星发生,没有专门开展过防治工作,近几年已上升为本地区水稻上最主要病虫害之一。
3、新的检疫性病虫害传播速度加快
随着品种更新加快,新品种引进调出频繁,同时也加快了新的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如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烟粉虱、美州斑潜蝇等。
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上次我们国家和日本就“毒饺子”和“毒包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归根结底就是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非常重视生活的质量,要消费食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怎样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这就要求从源头抓起,首先要管理好农业生产的投入品,如果在稻麦生产上投入大量的有机磷,甚至是违禁药品甲胺磷,或者是超量用药用肥,滥用农药化肥,那是不可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种植管理习惯,更新知识,科学种田。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三降三提高”,即降低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降低防治成本,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提高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效益,提高产品质量。
三、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近几年,农业生态环境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病虫害随着环境和生态的变动而变化,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反季节栽培等条件下出现了各种新的病虫、草虫和新况,而原有的病虫害生长习性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大对农作物综合防治力度,提高防治管理水平。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抓住水稻某一生长时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兼顾次要病虫害,在控制方面则采取多种手段,例如采取农业措施清洁田园,选择抗病抗长品种。轮作换茬,改变适应环境,延迟或提前播种错过(避开)病虫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化学防治措施则有交叉、轮换使用农药,避免病虫很快产生抗性等合理用药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就是要讲求综合控制,长效治理,降低药量药本,减少施药次数,一药多治,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省工、省时、省力、节本的
转贴于
目的。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对鱼、虾、蟹、畜禽的影响,又保证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四、配套技术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摘要简要分析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为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义;存在问题;建议
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就是通过成立市场化的专业防治组织,在农业部门的科学指导和管理下,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防治器械和防治方法,对较大面积的农作物实行统一防治的方式。其不仅是解决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化农业的需要[1]。
1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意义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一是病虫专业化防治是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农村一家一户防治病虫难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发展规模化经营、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务工后老弱劳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是当前植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方向。二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降低了农民防治费用、增加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也有利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分散经营与病虫害统防统治。目前农村实行的“”是在一家一户基础上的相对分散经营,零散种植农作物的多,集中连片的少,这无疑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病虫害防控主体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由于这部分人中文盲、半文盲比例很大,不仅致使作物种植水平下降,而且农田管理上常造成盲目喷药、无效喷药。三是基层植保体系不健全。不少县级基层植保站中经验丰富的植保员在机构改革中被下岗分流,专业人才大量流失,植保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植保工作比较艰苦,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植保工作,即便有也是身兼数职,难以做到专人专职。四是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缺乏防治效果评定、服务费用收取的标准;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存在缺乏高效施药机械、后勤保障跟不上以及解决纠纷的方法不完善等问题[2]。五是缺少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专业化防治工作是“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体现,尤其在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资金,为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控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建议
一是探索适合该地发展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模式。专业化防治的组织模式可以借鉴黑龙江农垦总局各农场植保工作的管理模式,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3]。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农药定点销售和配送,把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二是健全基层植保体系,为专业化防治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基层植保体系的投入,特别是县级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设备,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对测报员工作的补贴,尽可能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保证病虫害监测信息准确、信息传递迅捷、专业化防治更到位。改革乡镇农业站,增加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建立乡镇的“农业局”,解决由于借调、混岗而导致“无人干活”的现象,使其职能更专一、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建立村级植保组织,是克服当前植保工作人员不足,经费短缺,保证植保工作基本正常运行,努力减轻有害生物造成损失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方法[4]。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组织,给予一定资金、政策、技术得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四是健全专业化防治的管理机制。制订适合该地区的专业化防治的管理办法,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组建或撤销、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制订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及防治效果纠纷的解决办法。五是加强培训。植保部门要加大对专业化防治组织人员在病虫害识别、用药安全、防治技术、药械维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时向专业化防治组织病虫情报及防治要点,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4参考文献
[1] 陈会柱.求真务实 稳步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9(3):43-45.
[2] 陈振天,孙丰年,宋婷婷,等.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农业,2010(6):92-9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对策;黑龙江北安
北安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农作物病虫草害困扰着粮豆生产全过程,遇暴发流行年份造成大面积减产。虽然近年来,北安市防治病虫草害的种类逐年增加,防治手段逐步改善,防治效果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落实的多,发挥农业、生物、物理技术措施较少;二是防治策略,从单一病虫草的综合防治考虑的多,而从作物的生物防治出发,统筹安排不同生长期各种病虫草综合治理体现的少;三是防治效益,过去强调增加产量最多,忽视对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指标的研究,讲究提高防治的经济、生态、社会之大效益少。因此,北安市农作物病虫草的整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1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组织实施
1.1 建立综防领导组织,明确责任制
农作物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具有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统一的领导和组织保证。根据北安市作物生产地域广、区型多的实际情况,落实综合防治技术的各项任务,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使农作物综防工作有组织上的保证,研究制定《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方案》,并建立综防领导小组和综防技术小组,按照方案规定保证实施,做到责任分明,层层有人抓。
1.2建立基点,以点带面
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在广大农村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抓好基点极为必要。为此要做到市有基点乡、乡有基点村、村有基点户,逐级设点,以点带面搞好综防技术的推广工作。试验基点侧重在作物品种抗性鉴评、病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必要的生物、化学试验和防治指标、施药技术研究等方面;示范基点主要做好农作物对比试验,示范区按方案落实到乡村的实际面积,发挥各基点的示范作用,使综防技术在广大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1]。
1.3 搞好技术培训,普及综防知识
结合“科技之冬”、“指百联十”科技大集等形式,培训乡、村、户的技术骨干,充分利用媒体及时普及综防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的综防意识,从而推动综防工作的开展。
2综合防治重点与策略
2.1防治重点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全面考虑农作物整个生育期病虫草害防治,结合地域特点,形成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的防治技术体系,将病虫草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对主要危害农作物的大豆菌核病,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玉米黑穗病、大斑病,大豆食心豆,地下害虫,苗期害虫,二条叶甲、蚜虫、潜叶蝇,突发性草地螟恶性杂草重点防治。
2.2防治策略
鉴于北安市农作物苗期害虫多为点片发生,且具有明显的补偿功能,应重点抓好播种期和成株期防治。其中播种期以预防为主,通过抓好“三种”、“三推广”,对主要病虫草害进行田间防治,苗期为管防结合,以测报为依据,合理使用农药进行田间挑治;成株期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明确主攻对象对病虫进行兼治,推广应用生物防治,良化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健身栽培,配合各种措施,综合治理草害[2]。
3防治对策
3.1充分发挥农业措施预防病虫害的作用
一是选用抗病高产质优良种,选用良种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也是落实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一环。二是实行人工和机械选种,防止病粒、虫体、虫瘿、草籽、菌核等随种播种,成为初侵染来源。三是种子处理,实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杀菌剂拌种。四是轮作,实行统种分管。实行轮作是不增加任何投资减轻病虫损失最有效的途径。五是推广农业措施,调整群体结构。大豆推广精量点播,玉米综防田提倡催芽播种,降低发病率。六是推广精细整地,恶化病虫生境。翻地、细耙地病虫害明显低于未翻地,大豆病粒率减少,虫食率降低;玉米综防田拾净茬子,耕翻整地,降低虫源基数和病菌成活率。
3.2开发利用生物制剂,强化四大作物健身栽培
以保护利用天敌,积极开发利用生物制剂,把推广增产菌、赤眼蜂作为综防重要内容,通过以菌治病,以虫治虫,强化农作物健身栽培,维持农田生态平衡[3]。
3.3综合治理草害
杂草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综合治理草害对农作物尤为必要。着重从药剂筛选、施药时期、杂草防治指标、施药技术改进及农业措施配合等5个方面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大面积对农作物杂草的进行综合防治[4]。
4 毕玉昌,杨萍.金安区开展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社会化服务的做法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陈其志.农作物病虫草害可持续控制及其发展趋势[J].湖北农业科学,():-.
张玲,戴奋奋,赵刚.江苏省主要农作事病虫草害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农机化,():-.
双柏县地处楚雄州南部,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高原立体气候突出,气候类型多样,境内最高海拔2 946 m,最低海拔556 m,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十分有利水稻、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粮经作物种植。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 333.3 hm2左右,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 333.3 hm2,经济作物面积8 000 hm2,粮食作物总产量6.5万t。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复杂自然地理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农作物病虫草害频繁发生危害,部分重大病虫害如小麦条锈病、玉米灰斑病、水稻稻飞虱等甚至威胁到粮食生产及农业安全。实践证明,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已成为现阶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一种重要防治措施,其中以植保服务社为载体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从全县情况来看,通过农业部门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当前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发展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双柏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
近年来,县委、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绿色经济示范县建设步伐,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进程中,通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扶持、规范运作”等有效措施,使全县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
2008年7月,在县农业局植保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8支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应急机防队,有队员100人,共配备背负式机动喷雾器60台,配备专业防护服60套;县级储备机动喷雾器60台,其中担架式机动液泵喷雾机1台,为全县重大病虫疫情应急封锁和扑灭控制提供了重要保障。2009年9月,在县烟草部门的牵头下,全县8个乡镇成立了9个植保服务社,有从业人员44人,占全县农户数的0.13%,拥有小型植保机械94台,其中背负式机动喷雾机79台,为现代烟草农业病虫害防治开创了科学有效的专业化服务模式。2011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病虫草鼠害面积33 133.3 hm2,组织防治面积49 533.3 hm2,占发生面积的149.5%,共挽回粮经损失3 233.1 t;开展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 786.7 hm2,占防治面积的17.7%,其中: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4 786.7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31.2%;经济作物烤烟统防统治面积4 000 hm2,占种植总面积的92.3%。
这些专业化防治组织紧紧依托种植烤烟、茶叶经济作物及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立足服务本地农业生产,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防治+服务社+社员和农户”的新路子,开创了一头连农户、一头接市场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经营服务模式。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病虫害防治管理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作物种植及管理、收获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生产成本,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种粮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外出务工收入相比,收益明显偏低,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农户的承包土地撂荒闲置,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农民由于家庭困难、经济基础较差,种粮成本投入不足,疏于病虫害防治管理,病虫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农作物广种薄收或有种无收的情况突出,导致大多数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于农户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无法开展服务。
2.2 统防统治组织化程度较低,病虫害防治效果差
全县粮经作物、大小春作物之间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经济作物专业化防治的面积和组织程度远远高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大春作物明显高于小春作物;目前农业生产主要是以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为主,由于农作物种植时间、种植品种及田地分布情况不同,农民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形式,难以实现大面积的连片统防统治作业,使病虫害防治时间不统一,防治不彻底;受利益驱使,部分农药经销商胡乱开单售药,甚至推销假冒伪劣农药,常误导农户多种类、大剂量配制使用农药。重复大量施药使病虫抗药性增强,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本过高,防治效果不理想,严重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增加了用药安全风险,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2.3 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组织专业化防治较为困难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力度加大,
转贴于
拓宽了农民的就业致富渠道,也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当前农村中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成为热潮,仅剩一些中老年人和妇女在家种粮,他们的科技意识普遍较低,缺乏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对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这种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比较缓慢,在组织他们进行病虫害统一防治时,大多采用老式喷雾器,施药器械陈旧,药液“跑、冒、滴、漏”现象突出,雾化效果差,农药吸收利用率不高,施药时不使用防护装备,安全防护意识较淡薄;农户施药后的农药包装袋、药瓶随处乱扔,未作统一回收处置,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
2.4 专业化防治组织缺乏活力,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现有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人员少,规模小,底子薄,自有资金十分匮乏,仅靠入社会员的少量会费和牵头单位投入的一些固定资产来维持日常运转。从全县情况来看,虽然在固定场所挂起了牌子,制定了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实际运作和管理并不理想,有的对外开展业务几乎处于空白状况;由本文由收集整理于植保服务社的成员自身也从事家庭农业生产,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其他农户需要防治服务时,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及时提供服务;有的植保服务社仅为社员提供器械,让社员自己找市场和服务对象,由于外部缺乏有效的组织支持,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激励机制,植保服务社市场开拓和竞争力不强,社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植保服务社的便捷高效服务得不到充分体现,导致其吸引力小、作业量少。
3 对策
2010年农业部决定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同时启动了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重点地区、重大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面覆盖。云南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病虫害监测预报网,建设120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队伍。这些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完善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双柏县在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机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集约项目、整合力量、优化技术、创新服务、规范管理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工作,努力提升全县病虫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
3.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增加政府投入是启动植保专业化防治支持农业服务业的关键,因此县、乡都要高度重视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要认真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好适宜当地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规划,落实好重大病虫害属地管理责任制;要成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部门间协调、资金和物资整合调备、实施方案制定、项目检查、资料汇总、信息上报等工作;形成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抓、分管领导坐阵协调具体抓、植保部门深入一线全力抓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培训,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和植保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等专项经费,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给予农药、防治器械、活动场地、技术培训、雇工及劳动保护用品支出等费用补贴,稳步推进全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3.2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整合生产要素,夯实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将农户零星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管理,建设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促进农村土地、种植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通过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经营大户,协助和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与他们建立良好合作共赢关系,开展对农作物整个生长季节的全程承包统防统治,通过优质服务展示专业化防治的作用和效果,实现最大程度降低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增加农业效益的目的,为深入开展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奠定坚实基础[2]。
3.3 以市场为导向,创新防治形式,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拓宽劳务信息服务渠道,采取合作制、合同制、股份制、会员制等方式,多渠道探索建立形式多样、服务周到、符合现阶段农村实际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逐步代替千家万户参与的费时、费力、低效的传统防治方式;要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的收费标准、服务方式、机器管护、用药规范等管理制度,可
转贴于
以通过提供防治技术+防治药物+机动喷雾器“三结合”或+专业防治人员“四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收取合理的服务费,引导它们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充分发挥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人才、技术、装备优势,打破地域界限,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可从单一的粮食作物向烤烟、茶叶、蔬菜、葡萄、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发展,服务方向可由单一的生产中期提供劳务服务型向科技培训、信息咨询、物资配送、器械维修等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发展,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提高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后劲[3]。
3.4 举办统防统治样板,开展绩效评价,推动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要结合粮食增产工程、高产创建示范、优势作物标准园区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大力举办水稻、玉米、小麦、蚕豆及烤烟、茶叶、冬早蔬菜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样板;要选择在病虫害常发和重发区及专业化防治工作基础较好,农民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以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和地区为突破口,建设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在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宣传发动,召开防控动员会和现场会,将示范区建成各级领导病虫防控的指挥田、植保新技术的展示田、农民群众病虫防控知识的教育田;要适时组织相关部门代表、科技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集中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效果;要组织制订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按照规范的病虫危害损失率测定统计方法,全面评估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的实施成效;要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药害鉴定和纠纷仲裁机制,及时解决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种植技术;有机农业;体系构建
有机农业主要是指生态学原理及自然规律,生产过程中拒绝投入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采取一系列可持续性的低毒害的种植技术以维持农业生产环境稳定、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很大程度上对增加区域生物多样性、保障农业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土壤环境等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属于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可以大力推广[1]。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常规农业种植区域及石油农业,当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化肥、农药超施种植技术与有机农业不相适应,所以增加了有机农业在这些区域中推广应用的难度。
1现阶段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基本内容
1.1选种育苗
在育苗播种之前需要应用水洗、筛选、风选等多种方法进行良种的精选,将其中有病虫害的劣质种子淘汰,最大程度上从源头降低农作物栽植之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需要热处理筛选出来的种子,将种子表面残存的线虫与病毒有效清除,从而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热处理主要是指在病原物及作物种子不同耐热性情况下应用不会对作物种子产生伤害的高温杀死病毒、线虫及病菌等病原物的一种方法[2]。现阶段在多种品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抗病虫的品种,这样不仅有利于病虫害危害程度的降低,而且能够抑制害虫的生长与毒杀,例如水稻抗性品种能够对害虫稻飞虱种群增长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农作物自身抗性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能够降低药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2科学种植制度
若长期种植的作物具有单一性,会造成作物易诱引害虫、作物抗逆能力降低、土壤定元素被过度消耗、土壤肥力降低以及产生大规模病害等多种不良后果。这些都会对农业区域环境及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种植制度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是环境保护、土壤保肥及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措施[3]。套种种植和间作种植主要是指在同一片田地上无序或有序地种植2种及2种以上农作物的一种种植方式,其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内物种种类显著增加。在间种作物选择过程中可以种植能创造良好利于益虫的生存条件的作物,从而促进田间益虫数量及种类的增加。通过间种作物进行作物害虫防治,不仅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具有简便性,同时还实现了耕作成本资金投入的节约与生产效益的显著增加。
2肥料和农药选用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1肥料和农药
首先,有机肥。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长效、缓效等多种特征,其中包含了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还包含了较为丰富的有机质成分。在农业生产中有机肥主要包含了以下几方面作用:其多种营养元素与丰富有机质提供了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促进了农田土壤的改良,并对土壤保水性及孔隙度等理化性质产生了改善作用,增强了土壤供肥能力及保肥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农作物生产土壤环境。除此之外,有机肥中的无机物质及有机物质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了养料,促进了微生物活性的增强。其次,矿物源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石灰以及硫磺等是常见的集中矿物源农药,其中石灰能够防止农作物因为钙素的缺乏而出现生理障碍病,并且其可对酸性土壤病虫害的发生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硫磺粉能够调节土壤酸碱性,防治害虫,且杀菌杀螨;波尔多液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炭疽病及霜霉病等多种病害,还能驱赶多种虫害。最后,生物源农药。例如草木灰及辣椒水煮沸后制成的滤液等均能够有效防止病虫,现阶段已经提取了防卫素、植物毒素及植物源昆虫激素等多种植物源生物化学农药。
2.2虫害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中可以按照趋色性、趋波性及趋光性等多种特征,利用多种工具及物理方法进行害虫的诱杀,其中有色板及有频振式杀虫灯等是常见的工具,其中有频振式杀虫灯主要是按照害虫的趋波性及趋光性特征进行合适灯源的选择引诱害虫扑灯,设置电网触杀害虫,最终达到减轻虫害、杀灭成虫等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害虫趋色性的利用,来灭杀害虫,例如应用蓝板能够诱杀蓟马,应用黄板能够诱杀蚜虫及温室粉虱等害虫等。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 棉叶螨 防治措施
新疆农作物病虫害,棉叶螨是三大害虫之一,其对棉区的危害极其严重。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棉花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品种的增加,棉田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地膜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以来,棉花的连作年限不断延长,这就为棉叶螨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棉叶螨的为害,不仅影响着棉花的品质,更影响着棉花的产量。给棉花生产带来很大障碍,预测预报棉叶螨病虫害,有利于做好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棉叶螨的蔓延,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长期的积累条件下导致的大面积蔓延,因此,如果事先了解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棉田棉叶螨基数的大小, 越冬基数的成活率,螨源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的棉叶螨发生程度以及发生的早晚。棉田棉叶螨的主要来源,就是越冬棉叶螨,越冬基数越多,成活率越高,第二年棉叶螨发生数量就越大。棉叶螨成活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果当年棉叶螨越冬基数大, 棉田周围枯枝落叶多, 将给棉叶螨越冬繁殖带来许多的便利条件。如果能秋耕冬灌或轮作倒茬, 越冬螨大部分都会消除。如果当年叶螨发生数量大, 棉田杂草丛生, 棉秆、枯叶在秋耕冬灌时没有及时清除,就会给来年带来足够的螨源。同时,虽然做了秋耕冬灌,灌了水再翻耕,但是,许多枯枝落叶集中在一起,覆盖在表面上,越冬螨有枯叶覆盖, 为其越冬繁殖带来提供了条件。例如,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对几个农场棉田抽查越冬螨样本,其中,一个农场未分离出棉螨,一个农场越冬螨的存活数量较少,一个农场越冬螨数量达到较多,并且杂草上已有活动螨取食。可见, 周围环境、耕作制度关系到棉叶螨发生基数。
要想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气候的因素也不能够忽略。一般叶螨可耐-19℃的低温,如果当年冬季气温平稳,没有出现突然的降温寒冷,同时,降雪较多,越冬螨就容易存活。室外较低的温度有利滞育的雌螨。但是,如果室外温度超过-27℃时,就会有15%~20%越冬螨死亡,如果室外温度超过-32℃,越冬螨就会全部死亡。但是,在新疆地区,-32℃的低温年份非常少,一般情况下,棉叶螨都可以正常过冬。另外,早春时节,大量棉叶螨已经开始出蜇活动,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就会有大量的棉叶螨被冻死。例如:1999年4月下旬,我地区突然降温(0℃以下),这一年在棉区棉叶螨普遍发生轻。所以,冬季的温度以及春季是否会突然降温,都会影响到棉叶螨发生。另外,棉叶螨是高温活动型,干燥的气候,适当的温度对棉叶螨发生有利,温湿度制约棉叶螨种群消长。春季时节,气温在9. 5~12. 6℃左右时,棉叶螨一育历期需27~28天,如果气候逐步转暖,温度在22. 7~27. 5℃左右时,棉叶螨发育历期就会缩短至13. 7~15. 5天,如果温度继续升高达到27. 9~30. 1℃时,棉叶螨发育历期只需7. 5~11. 8天。温度越高其发育历期越短。但是,当气温升高到30℃时,棉叶螨产卵量就下降,如果室外温度超过34℃,棉叶螨就会停止产卵。所以,棉叶螨生长繁殖最好的时节就是6、7、8三个月。我们了解了棉叶螨的生长条件以及生存环节,就可以提前做好预测预报,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棉叶螨的繁殖。
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我们只有知己知彼,早作预测预报,才可以有效防治。影响棉叶螨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耕作栽培技术秋耕、冬灌做的好,就会破坏棉花害螨的越冬场所,减少棉叶螨的越冬基数,进而有效的减少棉叶螨的发生率。清洁棉田实行秋耕冬灌,还要积极对棉田周围残枝落叶进行清除,可以在春季到来之前,对堆放的棉秸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消灭大量越冬雌螨。另外,为了有效的控制棉叶螨的发生率,我们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轮作,轮作的农作物最好是选择抗螨品种或非棉叶螨寄主的作物。另外,科学用药对于有效控制棉叶螨也非常有效。棉叶螨发生和危害最严重的月份就是在夏季的六至七月份,7月下旬是棉叶螨的高发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用药的方式,控制棉叶螨的发生。最好选择专一性杀螨剂防治棉叶螨,如果还须防治其他农业病虫害,也可以选择爱福丁、乐斯本等,为了防止棉叶螨对于化学农药产生抗性,我们提倡几种不同类型杀螨剂轮换使用,从根本上恶化棉叶螨发生条件。还有,保护自然天敌,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也是防治棉叶螨的有效方法,这一方法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农药产生环境污染,杀伤有益昆虫或造成对其他生物的伤害。
3结语
综上所述,早期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有利于早发现,早预防,早防治,预测预报棉叶螨病虫害,有利于做好防控措施,同时,合理的耕作栽培技术,做好秋耕、冬灌,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自然天敌,对棉叶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棉叶螨的发生,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鲁素玲.张建萍.土宏跃等.新疆棉花叶螨种类研究初报[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7(增):131-131.
[2]党益春,张建萍,袁惠霞.新疆棉叶螨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19(5).23
[3]侯茂林.盛乘发.农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2);245-250.
[4] 陆维新,袁全昌,张银桥.棉红蜘蛛危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6,13(3):179―185.
自古以来农作物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对农民的生活与生产利益有着重大影响,农作物生长状态的好坏以及收成量的多少对农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当前在国家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同时,也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农作物的生长上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及关注。目前,农作物产生病虫害的几率越来越高,这就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生长状态。然而单依靠化学农药实施防治,既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又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严重者还会导致不灭反涨的反效果。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应该说近年植保工作的发展状况,不仅体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经验,深刻认识工作方向。在生产中如何控制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大家需要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防治这些病虫害,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在病虫害防治上,我们所采取的方法仍然是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当然它的应用效果不容否定,但是它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等也无时无刻不向我们敲响警钟。
首先,要充分了解植保工作新的进展。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自从50年前有机氯农药发明以后,以它具有空前的杀虫效力,人们认为彻底解决害虫问题已经为期不远。多年来有机氯农药的连续和大量施用,一方面固然在生产上起了巨大作用,但害虫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有些害虫反而发生更严重了。越防越多,越多越增加药量,越加药量,病虫害抗药性越增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农药引起的副作用也更加突出了。单独依靠一项其它的技术措施,如利用天敌防治,也证明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人们才进一步认识到单一措施防治病虫害的局限性。
其次,要正确综合防治的科学概念。今天的综合防治的含义已经更为丰富了。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二、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三、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搞好综合防治,一是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人类一直被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所困扰,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解决环境问题,那么,人类的明天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则可想而之。因此,综合防治不仅仅是植保工作方针,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政。二是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素质。要利用广播、电视、材料等形式,全面宣传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培训,清楚概念,教会方法,搞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使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把综合防治真正地重视起来,并付诸于生产实践当中。三是要建立综合防治植保科技示范园区,增强直观、宏观认识,示范引导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逐步走向综合防治之路,自觉实施综合防治工程。四是要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方面的有关研究。主要研究品种抗生问题,精细管理问题,植物卫生环境问题及昆虫绝育法、遗传防治法、外激素和激素的应用、拒食剂、物理防治法、低毒、高效、低残毒农药和生物农药,这样才能使综合防治得到技术应用方面的保证。
充分加强对农作物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它上升到一个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我们不懈的努力,不久的将来综合防治问题才能真正广泛地实施于农业植保工作当中。这已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特色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作者单位:150300哈尔滨市阿城区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