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游戏中的数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印章迁移到棋类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群发展不协调,在数数时往往嘴里念的和手里指不一致,往往嘴里念着1、2、3,可手里已经指到4或5上去了,不能很好地进行手口一致数数。新《纲要》指出要使幼儿园的数学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改变: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因此,我尝试着在棋类游戏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理解数的概念。
1.根据棋类游戏的性质充分挖掘骰子与棋谱的潜伏的数学因素,培养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和按数取物的能力。我提供了“蜗牛棋”,把棋谱塑封,用印章代替棋子要求幼儿每走一步就相应的棋格里敲上印章,一副棋下完蜗牛就穿上了美丽的衣服。一经投放,幼儿非常感兴趣,当幼儿下完一副棋看见一只美丽的蜗牛,情感上得到了满足,经常反复进行这一游戏,使幼儿巩固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就能有序地进行手口一致的数数了;同时为了提高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我又提供了“种豆豆棋”,让幼儿根据骰子所示的点数在自己所在的棋盘上放上相应数的“豆豆”,谁的棋盘先放满为胜。幼儿在摆放的过程中巩固了对数和量关系的理解。
2.骰子数字的层次,适合幼儿个体差异。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棋类游戏材料。就拿骰子来说吧,由于骰子的六个面是1~6的数字,而小班幼儿局限在1~4的数字的理解,部分能力弱的幼儿就难以掌握了,常常骰的数字与走的步数不一样,不是多了就是少了,能力强的幼儿觉得他们不遵守规则而发生争执。于是我在设计骰子时,抓住幼儿的思维特点把其中的三个面改为图案形式,如:一个苹果、两个香蕉……把另外的三个面改为1~3的圆点,这种形式比较适合能力弱的幼儿;针对中等水平的幼儿,除了1~3的圆点外,把图案改为1~3的数字;而能力强的幼儿我提供了三面为1~3的数字,三面为4~6的圆点。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棋类游戏,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了发展。
二、图形的变化,引导幼儿感知。
幼儿在感知几何图形时对规则的图形掌握比较快,如等腰三角形,对角三角形这类不规则的三角形掌握比较慢,还容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图形飞行棋》,把图形贴在瓶盖上作棋子,在游戏中走到与棋子同类图形的地方,可跳至下一个同类图形上。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我发现一个幼儿把红颜色的三角形的棋子跳到了黄颜色的三角形上,其他小朋友马上说:“不对,不对!”那位小朋友说:“对的。”对于孩子们的争论,我提出了问题:“黄颜色的图形是三角形吗·”通过讨论,幼儿认识到图形是不受颜色影响的。随后我又提供了“图形宝宝奇遇棋”,并增添了新的规则,在棋谱上添加了颜色、大小各不相同的图形,让幼儿探索学习图形也不受大小的影响,以此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多维度的发展。
三、方位进退,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
刚开始幼儿在下棋时都处于同一起朝一个方向前进,随着幼儿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尝试把前进、后退等方位渗透到棋类游戏规则中。先根据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开展户外的运动棋——“交通棋”,让幼儿根据骰子所示点数向前跳相应步数,遇到路面故障的标记向后退一步。由于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幼儿特别喜欢玩这副棋。在初步掌握向前、向后的方法后,我们及时提供了室内“好宝宝棋”,当棋子走至正确行为时向前进一步,当棋子走至错误行为时向后退一步,先到终点的幼儿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在轻松的游戏中掌握了前、后的方位。
四、鼓励合作,培养数学探索精神。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一所“加工厂”。他们在接受外来信息时,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对事物往往有自己新颖独到的看法。在棋类游戏中亦是如此。因此,我们鼓励幼儿在棋类游戏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并敢于把它提出来。如:飞行棋规则中要求:骰子投到6飞机方能起飞,但幼儿有时一直投不到6,如果规则一成不变,幼儿很容易丧失对游戏的兴趣。这时候他们往往喜欢自己改变规则继续玩下去。我们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他们会在协商中决定扔单数或者扔双数飞机也可以飞。这样,幼儿在自己探索棋类游戏新玩法的过程中也会渗透数学因素。幼儿也玩得更加自信了。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幼儿年龄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数字对于幼儿来说,较抽象、枯燥,所以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引导学习。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环境的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产生较好的效果。
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以启发或是引导等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以游戏为饵,诱导幼儿进入游戏中去,突破以往强制灌输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为幼儿接受,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特点
由于幼儿在年龄上的特殊性,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对幼儿的接受能力有准确的考量。在数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呈现出主动性、探索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全面性等五大特点。
1.主动性。转变学习中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思维观念,明确教师在自身的教育过程或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只是充当引导者,幼儿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使幼儿彻底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
2.探索性。游戏化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他们在游戏中,通过动手、动脑活动,认识所学内容,从而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综合性。数学教学游戏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情节性教学游戏、操作性教学游戏、运用各感官的教学游戏、口头教学游戏、竞赛性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游戏化教学活动通过以上六种模式,根据不同年龄开展不同游戏,综合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
4.娱乐性。让幼儿的学习充满乐趣,不再枯燥地背诗、不再烦闷地做题,以生动活泼的游戏作为学习知识的媒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逼迫幼儿学习。通过开展各类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
5.全面性。数学游戏活动与美术、音乐、体育等结合,让幼儿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接触,培养各自的兴趣爱好。同时,活动数学游戏所选择的游戏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动手型、动脑型及动口型全面结合,让幼儿全面发展,快乐学习。
二、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
1.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笔者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七星瓢虫”,主要渗透了认识数字以及理解7的实际意义的要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笔者还设计了各种样式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游戏;数学与游戏结合
一直以来,幼儿在接受数学教育时都是被动学习,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常常一手包办,对于某个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没有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再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将数学渗透在区域游戏中
目前,我们在班级设立了多个区域活动,这些区域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如在“桔都超市”游戏中,我设计了图标礼物单,比如饼干两盒、牛奶3瓶、苹果6个等等,“顾客”根据礼物单的图标并按图标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在“桔都超市”的点心区,我投放了各种各样的面包及面包贴纸,请幼儿根据面包贴纸将面包进行摆放。在“桔都超市”的玩具区,请幼儿把混在一起的雪花片先按颜色进行分类,然后再把每种颜色的雪花片按大小进行分类。在摆摆放放中,幼儿轻松的了解到物品的不同外部特征,学习了分类物品。在建构区域游戏中,可以请幼儿每个人选择5根长积木、5根宽积木,根据教师的要求,摆出不同的造型;也可以选择厚薄不同的积木,请幼儿将这些积木按照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列。这种游戏的方式不仅让幼儿主动学习,还培养了他们合作性的学习习惯。因此,将数学知识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可以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自然建构数学经验。
二、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户外游戏活动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小时。因此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户外游戏中,增强其趣味性,可谓一举两得。当小班幼儿置身于海洋球内时,我结合海洋球颜色鲜艳的特点,增加游戏“红色的海洋球在哪里”、“找出一个黄色海洋球”、“找出许多绿色海洋球”。这样一来,幼儿在游戏中快乐的掌握了数学知识。如;“小兔运水”游戏中,幼儿提着水桶走,脚踩地面上的图形一步步地来回走,我将地面上图形分为圆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等等,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图形选择图形路走,每走完一次,教师就更换图形,这样幼儿就可以走不同的图形路,在一走一回走,幼儿轻松的进一步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特征。将数学知识融合到户外游戏中,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在自然、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满足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同时也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
三、将数学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一日生活都是教育。将数学知识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大班孩子在排队入厕时,让幼儿报数,第一个排队的报数1,第二个排队的报数2,以此类推,这种口头游戏不仅让幼儿迅速的排好队伍,更是积累了相关数数的经验。如集体活动之前我总是和幼儿一起玩《看数拍手》、《AB模式的排序卡》、《听鼓声说数》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感受规律的存在。幼儿能很快安静下来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如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筷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上放一双筷子,这是个物体一一匹配的方法。如点心课时,请幼儿数数自己盘中里的饼干有几块,可以送哪个数字宝宝给饼干?让幼儿进行点数匹配数字。餐后散步和幼儿一起玩《拍手找朋友》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开火车,当火车到站后,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幼儿听教师拍手的声音,如果是拍手3下,就请一个小朋友邀请3个好朋友出来单独开列火车,游戏继续。午休起床以后,请全体幼儿数数有几个女生梳好了辫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从而加强对数字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数学教育因素,渗透数学教育。这样既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幼儿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又能够事半功倍地达到发展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总之,游戏是一种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由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游戏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学教学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中学的学习阶段,数学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学生对于数学的感觉都是很枯燥、抽象、难懂、兴趣不高。而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的优势是幼儿教师可以将枯燥、难懂的一些数学问题融入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去,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知数学,成为目前解决幼儿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为主要研究点,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等对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解。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数学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幼儿数学教学游戏的实施。
一、幼儿教师
1.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还要了解幼儿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课堂组织能力,选择适当的游戏内容进行数学教学任务。在问卷调查中,幼儿教师的学历基本在大专水平,经验丰富,但是缺少对数学教学的游戏环境创设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游戏与数学教学的衔接、不能脱节。
2.教师教育理念应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教师拥有在游戏中开展数学教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幼儿园可以加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给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来。还可以请相关专家莅临指导、开展相关讲座等或参观师范幼儿园在数学教学中的新做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幼儿园可以加强园内间的交流。教师间可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都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和新做法分享出来,促进整体教师水平的提高。
二、注意幼儿本身发展
幼儿的科学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在选择适合数学教学的游戏时主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的生活经验多少。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基础的展开数学教学,幼儿能容易融入教学环境、接收教学内容,也会获得教学效果。在问卷调查中,影响数学教学游戏的开展的原因主要是班级内幼儿人数的多少。如果数量过大,教师组织教学游戏时困难就大,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合理安排班级人数,也是改善教学游戏效果的一个方面。
三、创设数学教学环境
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游戏环境要不断更新,要以最近幼儿关注的热点为主要选取素材。创设与数学相关的教学环境使幼儿能主动探索问题,思考问题,成为学习数学的基础。从问卷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在创设数学游戏的教学环境时很少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今后要加强教师在设计教学游戏环境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数学的教学内容。幼儿园老师在选择开展数学教学游戏时所选的场地有限,基本上都在教室内或园内空地、操场。我们可以根据选定的游戏内容带幼儿去博物馆、图书馆和动物园等等。将数学教学不局限在幼儿园内,是幼儿有新鲜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专注力和效率。
四、准备数学教学游戏材料
首先,幼儿教师准备的材料不仅要保障我们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必须是安全的。我们在选取教学材料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选取带角、刺等尖锐的物品,以免在课堂上发生意外。其次,幼儿教师准备的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数量。幼儿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创设出不同的游戏情节,所以教师应多准备一些材料,最好能保证人手一份。这样也避免了幼儿在游戏进行中的争抢现象。如果是大型游戏,我们可以按组制定材料的数量,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最后,幼儿教师准备的材料类型时要考虑对教学的影响。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的材料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功能,大致可以从用途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幼儿教师在选取材料类型是要做到精准,具有代表性。如让幼儿学习图形,教师可以准备泡沫、泡泡胶、塑料、纸张和不锈钢水杯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图形,思考和动手制作图形。但通过问卷得知,大部分幼儿园缺乏游戏材料。
五、游戏教学要突出数学特点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融合途径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具备一定的抽象性,许多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吃力,结合教育游戏能有效缓解小学数学的难度。对于如何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在一起,下文就教育游戏中的益智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以及动作类游戏入手进行途径探索。
1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比较常见,将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益智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解答问题,感受到解题的乐趣,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逻辑能力。益智游戏与数学知识一样,都是比较注重思考以及逻辑判断,介于这个共性,益智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相得益彰。益智游戏需要有充足的耐心与信息,在思考中进行数学问题解答,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根据“100以内数字的四则综合运算”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一些带有括号的、加减与乘除混合的运算,这些运算很容易出错,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点,设置一些益智小游戏。像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列出许多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根据班里学生的数量与学习程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进行竞赛练习,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游戏规则是答对得分,答错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在益智游戏刺激下,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计算出算式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学生具备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数学中的难题。学生在游戏中与老师之间、彼此之间都能进行更多的交流,课堂融洽、欢愉的氛围,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角色扮演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十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角色扮演类游戏优势在与能综合其他多种游戏的开展方式,游戏故事内容多种多样,游戏的路线也能随着的游戏规定者的意愿进行转变。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情境设计比较复杂,需要经过教师的仔细考虑才能完成;角色扮演类的场景一般都是在现实空间中虚拟情境,需要具备较大地趣味性,这样才能发挥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角色扮演类游戏中的情景设置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涉及了数学知识,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固定的情境中,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深刻理解与体会课堂知识,也能在游戏中学会运用学术知识,感到到数学知识的大用处。比如,在元角分的认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像“小小收银员”的扮演游戏。教师给出若干个物品,标出物品的价格,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分别扮演收银员与消费者,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物品,然后进行结算。学生在物品的“买卖”中充分认识元角分的进率,利用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巩固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角色扮演类游戏比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能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3动作类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
目前,动作类的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之间的融合也比较常见。动作类的教育游戏具备游戏的趣味性,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将数学知识变为游戏顺利开展的工具,变为游戏的内容,数学知识能很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像数学思维能力、智力等,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剪纸、绘画、实验等形式来进行动作类游戏,比如让学生在剪纸活动中认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特点。或者开展一些竞赛性质的小游戏,锻炼学生的智力、脑力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体力、技巧以及合作能力,学生在竞赛性质的动作游戏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使得小学生的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思想上接受数学知识的熏陶与培养,进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感受生活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游戏规则要尽量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游戏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按照规则进行游戏,保证游戏开展的有序性,避免出现课堂氛围过于活跃而难以控制的情况。小学生天生好动,加上游戏的刺激可能会充分流露出本性,加上一定的游戏规则,能很好地控制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游戏能有序进行,实现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的价值,继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总结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文章从益智游戏、角色扮演类游戏以及动作类游戏进行分析,这样的观点还缺乏进一步创新,笔者会秉承一线教师的重担,积极探索与创新,为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的融合探究出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保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运玲.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05+107.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育;魅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每一位家长最大的心愿。因此,幼儿教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领域,也进而成为基础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对他们的教育活动区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要通过延长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因此,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幼儿大班的游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以“发展幼儿多元智能”为价值取向,依托“本地游戏资源”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的特色游戏活动,注意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情绪积极高涨,乐而不厌。在游戏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激活幼儿的想象力。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最优化,让幼儿获得的知识最多、收获最大,而且在游戏中愉快的接受知识,使精神上得到充分的享受。在游戏中既要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又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个性和自制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游戏导入,激发数学兴趣
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游戏导入新课能够更好地贯彻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宗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能够减少疲劳,乐在其中,避免了机械操练,培养了能力。寓教于乐,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创设最佳情境,培养幼儿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和操作能力。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重点突出数、形知识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规则不要太复杂,情节应让幼儿所能理解,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了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如:教学大班数学“4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导入游戏。新课伊始,教师说:“小朋友们,大家喜欢游动物园么?”幼儿们兴奋地回答:“喜欢!”“好!现在老师就和你们去动物园中看一看可爱的动物们。”出示动物图片,让幼儿们仔细观察,教师故弄玄虚地问:“你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4吗?”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4”的动物。如:老虎、狮子、北极熊都有4只脚;一头野猪有2只耳朵,两头野猪有四只耳朵;两头野猪还有4只眼晴;草地上有1只猴子,树上还有3只猴子,一共是4只猴子。幼儿们兴致勃勃地数数、组数,生怕老师没有叫到他,充分激发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消除了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唤起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精彩的游戏导语,有先声夺人之效,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迅速进入数学情境,为新课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形成了“一波方动万波随”的课堂教学效果。幼儿积极思维这根“弦”就让教师给拨动了,变讲为导,一节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就在这种轻松的游戏导入中拉开了帷幕。
二、营造氛围,感受识字乐趣
大班识字游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游戏来实现语言综合教育的目的,只要幼儿快乐专注地投入游戏中去,就能实现识字、阅读相结合的教育效果,幼儿教育呼唤着游戏精神。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大班语言课要以幼儿的兴趣、创新为出发点,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落实新纲要精神,让幼儿教育回归本原。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动,易疲劳。教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运用游戏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边玩边识字,充分调动幼儿的无意注意,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主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多元发展,做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如:在教学大班识字游戏《兔妈妈请客》时,需要认读的生字有:兔、狗、猫、鹅、猪、羊、狼。教师戴兔妈妈头饰跟幼儿热情地打招呼:哈喽,大家好!我是兔妈妈,今天我请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我都请了哪些小动物啊?笃、笃、笃,客人来了,我们看看都有谁呀?教师拿着“鹅”的字卡带领,幼儿读几遍后,教师说:“白鹅来了,我们请他坐在这儿。”把字卡贴在挂图桌子旁。再出示字卡:猪、狗、猫、羊、狼。把“狼”字贴在门上。然后请幼儿戴上头饰去认字卡,给客人发食物,给小狗一块骨头,给小猫一条鱼,给小羊一把青草,给白鹅一棵大白菜,给小猪一个大西瓜。客人们用过晚饭后,大家应该说再见啦,门口还有一只大灰狼呢,大家齐心协力把它赶走吧,兔妈妈也该休息啦,各位晚安。幼儿特别喜欢这种游戏方式,掌握了生字、动物和食物的配对也清晰明了。如此对应反复,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轻松地认识了这些字,并能利用这些字说话,促进了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增强了幼儿的表达欲望。
三、关注细节,彰显体育魅力
“细节彰显境界,境界成就未来。”作为幼儿教师,让我们注重游戏细节,从细节入手,于细微处见真谛,于细微处见和谐。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方式,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够减少疲劳,乐在其中,避免了机械操练,培养了能力。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教师要注意细节,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张扬。游戏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甜美的微笑,一点热忱的关怀,就会让幼儿于不经意间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注,进而喜欢上老师所带的课,彰显体育的魅力。如:游戏“老鹰抓小鸡”时,幼儿们分工协作,明确责任,每个人都承担适合自己的任务,人人有事做,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母鸡一定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小鸡,小鸡要团结一致,不离开集体,老鹰则机智灵活地去捉排尾的小鸡。幼儿们你追我赶,你快我慢,你胜我负,都体现了勇敢、大胆、拼搏的精神。幼儿们动作精确,姿势优美,精神集中,协作一致,配合音乐,对幼儿进行了美育教育。加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沟通,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本文是笔者集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特色游戏活动设计进行的讨论与探索。总之,多元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旨在全面开发人的智能,并引导社会、家庭和学校正确认识每一个人的不同智能强项,尤其有助于挖掘儿童的潜在能力,发现并培养每个儿童的智能强项,让每个儿童都成长为杰出的人才。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游戏能愉悦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的能力,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幼儿游戏,发挥它的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多彩生活和美好明天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7).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活动;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132-01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幼儿园还必须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生长的,因此游戏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小朋友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它符合小朋友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发现,民间游戏不仅具有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价值,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管理。
首先,民间游戏可交叉在语言活动中
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而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小朋友们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选择了《接龙》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小朋友们要根据老师所说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当作自身词组的第一个字,因此. 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不需要老师强调。小朋友们玩了还想玩,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了幼儿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其次,民间游戏可交叉在角色游戏活动中
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因此,我将民间游戏融入到角色游戏中,如,在角色游戏中,我开设了(1)“过家家”,在游戏中,儿童分担不同的角色,有的当爸、有的当妈、有的“煮饭”、有的“扫地”;(2)“娱乐馆”,里面设一些游戏,如“盲人”击鼓、“贴鼻子”等,让幼儿参与。这些可充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幼儿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这种愉快的活动中,小朋友自身动手动脑,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学研究还标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好得多。这种“一起行动看效果”,可促进儿童在一起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民间游戏可交叉在区域活动中
一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沛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邻居的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吹得皮肤都裂了,但我们的身体却是健康的。说实在的,民间游戏对我们的影响确是很大,我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们如何相处,学会了分享。特别是 “扮新娘”“石头、剪子、布”“丢手绢”等游戏到如今仍然让我难忘。由此得到启发,于是我在班上设置了民间游戏角,里面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内容,如“挑竹签”“翻花绳”“夹豆子”“吹羽毛”等,小朋友对这些游戏兴趣甚浓。
把民间游戏渗透进各种学习活动好处很多,要充分开掘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中的潜能。
1、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自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达,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琅琅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两人边念儿歌边游戏,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有利于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
数学知识较笼统,而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因此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不大感兴趣。假如用保守的数学教育手段来教小朋友,认为以教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准备大量的教玩具,而小朋友们却学得并不理想。因而,我觉得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切活动之中,特别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各种各类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初步数学知识,幼儿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在民间游戏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初步数学教学。如:在学习5的相邻数时,我利用游戏《跳格子》,在地上画一些数5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5有两个好邻居,就是4和6,4是5的小邻居,6是5的大邻居,大家一起做游戏,开心快乐又有趣。” 将笼统单调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有节奏的儿歌,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巩固了数学的概念。
3、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踢”、“舞龙灯”“揪尾巴”等。一些民间游戏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翻花绳”、“吹羽毛”、“弹蚕豆”等。
4、有利于“勤俭办园”
目前,对于郊区和农村的幼儿园来说,“勤俭办园”仍然是十分需要的。开展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缓解目前园舍、场地窄小及幼教经费紧缺不足的矛盾。幼儿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等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玩具材料也简便,可以发动本园教师自制玩具。
5、有助于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从来园到离园,主要有来园体育锻炼、作业、游戏、进餐、午睡和离园。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一是活动内容上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的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可以参考运动量较大的《木头散窝》《猫捉老鼠几更天》,也有比较安静的《嫡嫡肉、买买肉》《拍大麦》等。
6、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关键词】游戏 游戏价值 游戏创设 游戏指导
游戏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让游戏恰如其分地、全方面地融入其生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挖掘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价值呢?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俄国杰出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在游戏中生活,这种生活给他留下的印象比实际生活所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因此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乐,游戏对幼儿及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游戏有助于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从而带动认知的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所以说认知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能力的发展。在皮亚杰看来,此阶段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儿童可以一物换一物,虽然他们不以实际的运作进行思维,但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凭借事物的表象来进行思维,在游戏中,特别是良好的伙伴关系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游戏活动,同伴们的行为表现,在幼儿的大脑里储存了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记忆和语言有了鲜活的材料,从而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2.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与情绪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并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同时游戏也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因此游戏好像是儿童情绪的晴雨表,教师可以从游戏中观察了解到儿童的喜怒哀乐。如一个小女孩抱着她心爱的洋娃娃,温暖地抚摩、亲热、说悄悄话,也充分表现了孩子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
二、游戏环境的创设
游戏环境是游戏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幼儿是在与游戏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幼儿园应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游戏环境。
1.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游戏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无论是哪种游戏都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去探索和尝试。只有充足的时间,幼儿才可能真正的投入、探索和享受游戏的快乐,从而更好的发挥游戏的作用。在幼儿园里既要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游戏时间,也要以游戏的方式去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使游戏成为教育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个小时。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自选游戏,以保障充足的游戏时间及户外游戏时间。如幼儿来园时可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下午点心后准备一些自选游戏,离园前开展一些自由游戏。
2.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游戏是幼儿的第一需要,为幼儿的游戏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孩子带来快乐。此时,幼儿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气氛宽松愉悦,从而能调节幼儿在各项集体规则活动后产生的疲劳,在心理上获得放松。在自由游戏中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游戏化的开展
教学中的游戏是实现教学活动目标的手段,其本质仍是教学活动。教学游戏化,就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准备足够的材料,让幼儿在追求游戏的境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得到自身的发展。陈鹤琴先生曾经也说过:“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观察是求知的重要方法,而实践则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亲身阅历的经验,印象是最深刻的。由于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迫切希望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事情越做越有兴趣,而能力也就越强,同时也锻炼了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也让活动变得有,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让他们在有趣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并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游戏就承载着这样的价值体现。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入门。操作中让幼儿比较、感知:数字越大,它的组成房子越高。根据数学活动计划,我们创编了一些蕴涵数学知识的户外体育游戏,既满足了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又达到了学习数学的目标。如结合“大小排序”的教学内容,创编了《我给球儿来排队》的体育游戏;结合图形内容,创编了《跳房子》的体育游戏。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关键词]数学学习;游戏;天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可以促进他们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他们的灵敏性,能启发心智与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游戏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感受成功、快乐的学习体验。
一、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游戏正是一项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化为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运算律与简便运算”练习课中,组织了一个“破译密码”的游戏,笔者先用课件出示“密码”表(表中每个数字代表一个相应的汉字),接着又出示一组式题:(1)536+198;(2)865-599;(3)58×4×25;(4)645+(255-202);(5)65×12;(6)2400÷25÷4;(7)101×37;(8)286-35-65;(9)34×11+131×11;(10)96×15÷96×15。要求学生每做完一题,都按得数在密码表中找出相应的汉字,全部找出以后,把它连成一句话。“这句话是老师要送给你们的话,看谁译得又对又快。”笔者话音刚落,同学们便跃跃欲试,情绪也转为积极状态。一个原本单调乏味的做题练习,因为融入了游戏元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学”,轻松快乐地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培养了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让学生在玩中生疑,在玩中质疑,在玩中释疑。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游戏活动,把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和方法隐含在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探究新知,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升华学生的成功体验
游戏可让游戏者在享乐的同时,又能够获得成功体验,促使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教学笔算加减法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教师制作6张算式题卡( )+258、( )-192 、( )+304、( )-237、( )+674、( )-536,分别发给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每人一张(按座位顺序),然后教师报一个数,每组第一位的学生把教师所报的输填入括号进行笔算,算出得数马上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又把第一个同学的得数填入括号进行计算,以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算出后把得数写给教师,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算对,就可以获得一枚智慧星,几轮比赛结束后,看哪组的智慧星最多哪组就获胜。在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自己小组每获得一枚智慧星都会欢呼雀跃。在此次教学中,教师将计算练习设计成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使他们一次次地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纲要》十分强调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它是幼儿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师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又怎样能调动起幼儿自主学习的资源?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赋予的活力和乐趣,所以我们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实践活动中,怎样才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情趣呢?
一、运动性数学游戏
我们还将有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溶入到体育游戏之中。如:大班幼儿学习5的加减时,通过“战胜大灰狼”的体育游戏中投掷沙包的活动来记录总数中不同的投掷结果(5个沙包投中3个,没有投中的有2个)这样根据对投掷的结果归纳来学习5的加减。
除了体育运动外,角色游戏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在“欢乐家庭”游戏中布置娃娃家,能够帮助幼儿复习并运用分类的知识:家用电器有哪些、家具有哪些、厨房用具放在哪等。这些活动帮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游戏中获得数学知识。而在建构区的游戏中,孩子们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和数量的笔尖相联系。幼儿在选择积木、辨认形体、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会激活并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在运动性数学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二、为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快乐氛围
教学的成败在于老师本身的质量,如果老师自身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没有为孩子创造适合他们学习的氛围,孩子的兴趣从何而来?老师除了为孩子创造物质的环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环境,所以老师要充满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们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把孩子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对老师创设的活动蠢蠢欲试。如:老师的体态语言,精神面貌,动作的夸张等都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三、灵活组织数学课程活动
数学的模式化很强,许多老师在组织活动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学步骤,按步就班地进行每一次活动,这样的课程只是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没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没有考虑和顾及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不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快乐的?是否自主地参与了活动?是否能够在活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成功来自于教学的过程,没有快乐的过程就不会有良好的收获,所以我们老师要关注孩子数学课程活动中的灵活性,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数学教育过程,让我们的幼儿数学真正有趣起来,把美丽的情趣和学习的快乐带给孩子。a、多想法:如某个班有男生6人,女生9人,可以让孩子产生多种想法:(1)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谁多谁少?(2)男生再加上几和女生人数一样多?(3)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等;b、多方法:如算式6+12,可以让孩子们这样来做6+6+6,6+3+3+4+2,3+3+6+6等等;多模式即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把数学故事化和生活化。
四、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方式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是依靠幼儿本身的建构,因而,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幼儿能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显得相当重要,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立的活动方式,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去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实践,对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区域活动成了当今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精心设计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因此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应采取形象具体、操作性强、游戏性强、独立操作为主的方式,如开展“给动物宝宝喂食”、“蝴蝶花”、“小猫钓鱼”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具有游戏轻捷的操作活动中,有趣地感知形状、数量、颜色、大小等,并在自主的操作中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喜欢上数学,而中班幼儿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合作、竞争意识已产生并逐渐加强,在设计区域活动时,主要应考虑具有合作竞争和挑战性的方式,如棋类游戏、扑克游戏、拼图游戏、走迷宫、转盘游戏等,让幼儿在与同伴的学习互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数学经验和逻辑知识,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潜移默化的游玩中喜欢学习数学;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获得胜利的喜悦,从面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创设故事化的教学情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关键词: 数感 生活数概念 数学教学
数学是幼儿园阶段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幼儿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写数能力也随之发展起来,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数字的乐趣。
在我们的包装纸上有数字,商店的物品架上有数字,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园纲要中的“科学目标和内容”提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强调生活环境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教育也不例外,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一、给幼儿提供合理的学习环境,在游戏中学数学
给幼儿提供合理的学习环境,让其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并从中轻松地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提供幼儿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已改变了原来的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现在多元化的自主学习,将其贯彻到日常活动中,通过自身与环境的接触,自由探索,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幼儿获取数学知识,开发数学潜能。
在游戏中让学与玩并存,数学不只是数数和加减法运算,而是融于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于普通生活细节中。有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的。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简单重复的联系也因此生动起来。首先,将知识融入到数学游戏中,比如:吃点心的时候,幼儿关注最多的就是吃,不会考虑别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动小脑筋,鼓励幼儿当魔术师,把饼干变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让幼儿在享受饼干美味的同时,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其次,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数学游戏,比如在吃饼干之前,请幼儿数一数小组里共有多少人,然后将饼干分给每个小朋友,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兴致高涨,在不知不觉中感知6以内的数量。
二、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向幼儿渗透数学信息
户外活动是幼儿都非常喜欢的,如果把户外活动与数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跳绳、拍球的活动都是渗透数学信息的大好时机。《看谁拍得多》、《你来跳我来数》的活动,既让幼儿锻炼了身体,又让幼儿练习了数数和数的比较等。《跳格子》、《找朋友》的游戏,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相邻数等。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又如在跳格子的体育游戏中,可以结合1和10以内点数的教学,在游戏中提出要求“跳一下,跳许多下”,跳N下,还可以联系双脚跳,边跳边回答:“跳一下。”
三、抓住生活小环节渗透数的渗透
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幼儿整体学习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是生活化研究倡导的。
幼儿园每天值日生,值日生会与数字打交道,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组的人数分碗和勺子,如喝水也是幼儿学习的很好机会,在喝水之前,给幼儿提出一定的要求,按照学号或者水杯的数字等,都是向幼儿渗透数学信息的大好机会。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又如点名的时候,让小班长统计有多少同伴没有来上学,进餐时,引导幼儿观察一一对应关系,鼓励幼儿顺数、到数、数楼梯台阶,说说花草树木、形状、颜色,等等,幼儿会在生活中获得数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幼儿形成初步数的概念。
幼儿生活的社会和物质世界都蕴含数学信息,因为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建立在具体事务的基础上,比如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以及幼儿的日常活动存在大量数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生活环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增强幼儿对数学的敏感度,让其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发现数与数、数与生活的关系,获取数学经验,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对每个孩子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一定差异,教师要随机灵活地运用生活中的现实情景,使幼儿知道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丽敏.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游戏化与操作化.
[2]肖湘宁著.幼儿数学活动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
一、引导幼儿观察生活,激发参与角色游戏的积极性。
周围的现实生活往往是儿童游戏内容的基本源泉。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好模仿,通过参观成人劳动,总想在游戏中得到体验,于是我结合我园开设的午餐活动,带领幼儿参观食堂里叔叔、阿姨的工作,使幼儿对食堂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游戏时,先让孩子说说食堂里的叔叔、阿姨是怎么工作的,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幼儿和角色,幼儿扮演的角色,内容也很丰富,而且对工作认真负责。游戏中幼儿想象力丰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组织表演游戏时,为了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我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回忆有关的生活内容,并和正在表演的故事作有益的联想,逐步拓宽思路,用真实的熟悉的生活丰富故事情节,使表演更生动饱满。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增进幼儿语言、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二、扮演角色与幼儿共乐,注重游戏后及时评价
游戏中,教师根据游戏的需要,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以丰富游戏的内容,减轻游戏的难度。教师在游戏中,扮演角色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出现,幼儿易于接受教师成为游戏的伙伴,为幼儿所喜爱、所接纳;二是有利于调动幼儿游戏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幼儿求异思维,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问题,克服了过去不动脑筋求助于教师或频繁的告状现象,而是自己想办法去处理、去解决;三是教师充当一个角色,身临其境,易于发现问题,真切的了解幼儿所想,有利于切中要害,适时对游戏进行指导。游戏结束的评价是教师领导游戏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一定要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师先组织幼儿在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结,让幼儿进行评价,使幼儿在玩游戏过程注意观察玩得好的地方,以及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可以提高游戏水平,而教师对幼儿游戏评价的指导思想关系到游戏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游戏后,教师给幼儿肯定优点,指出方向,做到既准确、又具体,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设计出色的角色游戏,让幼儿在快乐中长才能
在日常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调动幼儿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同时还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设计角色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能,“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好出色的角色游戏,安排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凸显思想性。角色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幼儿竞争精神,树立为祖国争光的学习动机。如大班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问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幼儿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幼儿兴奋地在游戏中完成了游戏任务,并借此了解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渗透了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
2.突出多样性。情趣性的角色游戏新奇,形式多样,富有情趣,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火车开往北京城”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孩子们大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游戏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3.呈现直观性。形象性直观形象的数学角色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