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民工培训

农民工培训

时间:2023-06-07 09:11: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民工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民工培训

第1篇

关键词:农民工;技能培训;返乡;再就业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农民工现状出发,对他们的现状做调查分析,将农民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仍在城市努力打拼的人,另一类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返回农村的农民工的各方面的现状。针对他们在再就业中的劣势得出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本文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做进一步分析,也从中探寻返乡农民工在就业真正的短板在何处。农民工群体的数量本就十分庞大,他们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都是默默无闻的,如今他们的返乡在就业遇到困难不仅是自我的技术水平要提高,国家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更要合理安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选址和布局,从而达到双赢。

1 农民工现状

1.1 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

许多常年在城市打工生活的农民工做的工作都是福利保险系数低,且多为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许多农民工都是趁着年青多做一些体力活、累活,这样工作时间做长了总是会对自己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吉林省对农民工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走访,从反馈的结果中分析得出:一是农民工从事的职业技术性水平较低,其中高达88.89%比例的人主要工作是涉及一点技术和主要依靠体力劳动的,而仅仅只有11.11%的农民工涉及到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二是农民工几乎都在私营企业工作,这一数据达到了100%,而没有机会在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因此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将为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三是农民工一般身兼两职,虽然在外务工,但外出就业的劳动力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呈现出“候鸟式”流动趋势,一般而言,农民工转移的时间长短因家庭劳动力的多少与外出务工收入的高低密切相关。在工作别是一些做流水线的农民工常年生活的环境压抑,工作单调枯燥,背井离乡,对家人的思念以及逢年过节的气氛让他们心理上也很难得到满足。最重要的是由于自身没有掌握一项专业技术,如果工作不稳定很难进行再就业,并且到了一定年龄,有了更年轻的力量工厂就不得不辞退老一批员工,并且随着各地对工人、员工的专业能力要求提高,机器更新换代加快,很多凭着多少年的工作才积累下经验的老员工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总的说来,农民工因为没有专业的技术技能不能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就算工作了生理心理以及工作稳定性都得不到保障。

1.2 返乡农民工就业打算

随着农民工返乡的就业安置问题还有很多有待优化和解决的情况,外出务工人员的返乡热潮受到外贸形势比较严峻而订单急剧的减少、国家房地产市场政策的调控及国内外的经济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的多项惠农政策也是鼓励农民工返乡的,例如:保靖县争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七补两贷三扶持”政策,即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信息服务,促进其重新就业创业。2013年以来,该县共发放职业培训补贴700人5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74人51万元,扶持公共就业服务资金92万元。县人社局累计注入县信用联社小额担保贷款基金6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624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285万元,70%返乡农民工通过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实现创业就业。但回到家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农闲时多闲置在家,一是因为家乡没有那么多的劳动需求量,再就是返乡农民工没有掌握实在的技术,所以很多工作都没法做。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便是返乡农民工闲置在家,很难进行再就业。也有一部分务工人员转行做起小生意,但是没有技术支持也难成规模,反而成为街头巷尾城管的驱赶对象,例如现在非常流行的路边夜市、小地摊等,这不仅严重影响市容,而且使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车辆通行,甚至造成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

2 返乡农民工培训渠道

2.1 技能培训

很多农民工没能进行再就业很大的制约就在于没有掌握一项专业的技能,进行技能培训,通过专业的学习掌握一项技术就可以使很多人突破这个瓶颈,进行再就业找工作。技能培训要有一个针对性,农民工个人要根据就业导向和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技能培训类别。技能培训也有很多方式,有些是直接报培训班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学习,这是很多人的选择,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更愿意用这种方式共同学习掌握一想专业技能,例如:保靖县充分利用本县培训中心的自有资源,并且以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需求为结合点,以电焊工、电平车为龙头劳务输出品牌,通过技能培训让返乡农民工重新掌握技能后再出去就业。继续巩固加强与宁波北仑区、广州文冲造船厂、广东格兰仕集团等8个早年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联系,实行“培训、输出、就业、维权”一条龙跟踪服务,通过培训,133人再次外出,在8个基地实现稳定就业。但是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在农村这样的培训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都不够先进,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比较系统完成却不见得立马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效果。

直接跟着有经验的人学,也就是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能够快速提供一些实践经验,真正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十分缺乏的。不管是那种方式都不够完善,没有一种完全贴切符合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环境。总的来说也就是现在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都不具备针对性,在短期内无法规模发展。

2.2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是许多社会人员提升学历和技能的首选,返乡农民工在成人教育学院学习到的东西回到家乡对于促进再就业也是十分有用的。这种成人教育有的是直接自考,或者上成人教育培训班,再者是上电大,这3种方式都能在技能上给人一定的提升和促进。但是就现在农民工能够选择的范围十分狭窄,并且农村不像城区信息交通那么发达,农民工返乡后也并不是那么集中,空余时间也很零散,对于这样的学习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返乡农民工中间并没有普及。

3 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途径

3.1 国家政策引导

农民工在城区工作但是各方面的待遇并不是很理想,并且有着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很多人选择回到家乡。而回到家乡之后便面临着失业,很难在家乡找到适合的工作进行再就业。国家在这一块可以制定一列类扶持措施,针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问题出台政策,把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鼓励规模化种植和养殖,一方面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带动片区农民就业。规范培训机构教学管理方式,让返乡农民工技能学习能有一个相对靠谱的环境,如:保靖县争对返乡农民工采取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培训为切入点,围绕该县“一果两叶”产业建设重点,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并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学一技联一户解一难”活动,深入开展培训进乡镇进农村活动,让返乡农民工树立创业意识,学习实用技能。2013年1~7月,累计培训返乡农民工726人次,其中55人实现成功创业,带动163人就业。

3.2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预见到农民工返乡的趋势都有外迁的打算,在城区设厂一方面土地租金贵,另一方面劳动成本高。而直接在农村设生产基地可以节约更多的成本,也能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献一份力。特别是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与当地的大型养殖业、蔬果合作,节约路途消耗,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组织农民学习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科技知识,是的规模大也有效益保证,同时为加工线上的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专业的技能,成为产品加工生产不可缺少的技术工人。

农民相互之间也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让返乡农民工一帮一、一带多的方式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当地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引商开辟道路,兴修水利,拓宽乡村道路,覆盖电力、自来水和网络,让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愿意到当地农村投资建厂,也就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3.3 农民工注重自身专业能力提升

国家和社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如此多的便利和机会,农民工自己要注意抓住机会,把握发展。在技能提升上要有主动性,依靠自身的劳动力终究不能长久,并且技术性低的工作工资也不高。农民工首先要对自身的技能要求重视起来,组团参加培训和学习,主动提升自我能力和技术水平。返乡农民工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来促进就业,在外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回到家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家乡适合发展的产业有一定的把握,对市场有一定考究后通过创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收入,也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培训岗位。

4 结语

本文根据实例分析和各方面的因素研究,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受到压抑,不能得到较好的待遇,并且国家多项惠农政策的影响,很多农民工都有返乡的趋势和打算。而返乡农民工不能实现再就业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专业的技能。不管是国家政策支持还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包括返乡农民工个人创业都是需要一定的技能做支撑的,所以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农民工技能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农民工自己提升对自我技能培训的认识,主动去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提升自我能力,从而在各项就业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各种劳动密集企业大规模迁徙到农村时有一定的优势去把握机会促进再就业。

参考文献

[1] 刘忠霞,易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2] 于华江,汤民华.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以金融危机十七省返乡农民工实证调查为视角[J].经济界,2009(05).

第2篇

【关键词】农民工 返乡创业 培训 成效

2008年,湖南省有宁乡县、株洲县、茶陵县、湘乡市、祁东县、汨罗市、邵阳县、新邵县、临澧县、安乡县、娄星区、安化县、蓝山县、江永县、冷水滩区、回龙圩区、麻阳县、溆浦县、洪江市、沅陵县、龙山县、凤凰县、泸溪县、古丈县等24个县列为农业部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试点县,依托12所农业职业院校对1550名返乡农民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创业培训。为总结各试点县开展创业培训一年来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课题组在各县农业局的配合支持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成效进行了跟踪调查。

一、24县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

24县中既有经济强县,也有扶贫开发县,还有经济处于湖南省中等水平的县,共有734.35万人,占湖南省劳动力总数3167.7万人的23.2%;务农劳动力436.21万人,占湖南省务农劳动力总数1805.78万人的23.5%;外出务工304.14万人,占湖南省外出务工总数1361.92万人的22.3%;返乡农民工73.38万人,其中返乡创业10.82万人,返乡创业率在20%以上的县是茶陵县、安乡县、沅陵县、洪江市、汨罗市和湘乡市等6县,占25%,这6县从总体上反映出经济愈强的县,其辖区内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愈强,通过创业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从业状况分析

从整体上看,返乡农民工通过创业培训后,从业状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具体说来,117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培训前以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服务等行业,培训后的从业范围更广了,除培训前从事的行业外还涉及到工业、建筑等行业。在种植业方面,由培训前的603人减少到培训后的536人,减少11%;在养殖业方面,由培训前的513人增加到培训后的515人,增加0.4%;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由培训前的18人增加到培训后的26人,增加44.4%;在工业方面,由培训前的无一人从业增加到培训后的10人,增加100%;在运输业和商业方面,均由培训前的2人增加到培训后的12人,增加500%;在建筑业方面,由培训前无一人从业增加到培训后的6人,增加100%;在服务业方面,由培训前的9人增加到培训后的16人,增加77.8%;在其他业方面,由培训前的22人减少到培训后的21人,减少4.5%。通过分析发现,对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在从业领域所产生的效益是显著的,集中反映在两方面:种植业和其他业上均有小幅度的减少,说明这些行业的比较效益低,劳动强度大,返乡农民工愿意转向经济周转快,效益好、劳动强度相对较低的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特别是建筑业和工业,增幅达到了100%。由此可见,返乡农民工投身创业,最大的创业动机在于经济效益,能带给他们短、平、快的效果就认为是实现了成功创业。

三、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人平纯收入状况分析

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两个根本性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其创业素质,增加其创业收入。实践证明,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人平纯收入呈现显著的差别:1170名创业者中,培训前人平纯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是246人,占创业者的21%,0.5―1万元的是276人,占创业者的23.6%,1―1.5万元的是262万元,占创业者的22.4%,1.5―2万元的是176人,占创业者的15%,2万元以上的是210人,占创业者的17.9%。培训后,创业者的人平纯收入发生了质的变化,呈现阶梯性向上发展,即人平纯收入越高,在这个跨度内的人数越多,0.5万元以下的是141人,占创业者的12.1%,较培训前降低了近9个百分点,而在2万元以上的达到了436人,占创业者的37.3%,较培训前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创业培训的确给了返乡农民工一把“金钥匙”,为他们增收致富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四、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生产、经营规模分析

通常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由少到大逐渐起来的,零星的生产或经营不会带来快的经济效益,更不会壮大经济的蓬勃发展。只有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将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和做优,才是发展规模经济的根本所在。开展创业培训,培养更多的规模户出来也是政府扶持培训的一个根本性的目的。创业培训一年后的成效已经显示,返乡农民工对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观念得到了实质性的转变,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将这种观念转化成了实际行动,而且尝到了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的甜头。具体说来,呈现出以下一些变化:从规模种植户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246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77户,增长53.3%;从规模养殖户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292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82户,增长30.8%;从规模经营户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22户发展到培训后的88户,增长300%;从发展企业与合作组织的情况来看,由培训前的10户发展到培训后的36户,增长260%。这些变化进一步表明,正因为实行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后,农民的人平纯收入才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五、返乡创业农民工中规模种植、养殖、经营农户文化结构分析

由表1可见,1170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中,规模种、养、经营户达到了835户,占返乡创业农民工的71.4%。这些农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以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的所占份额最大,为51%,其次是初中文化的,占43.4%,再次是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7%,小学文化的几乎寥寥无几,占0.9%。所以说,文化程度与其从事规模种植、养殖、经营成正相关,文化水平越高,说明其驾御市场的能力也相对较强,抵抗生产经营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开展创业培训无疑是提高这两种能力的良策。

六、返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及企业年产值分布结构

表2显示,1170名创业者共办企业231个,其中容纳3人以下的企业是107个,占企业总数的46.3%;容纳4―7人的是90个,占企业总数的38.9%;容纳8―20人的是22个,占企业总数的9.5%;容纳20人以上的是12个,占企业总数的5.2%。从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规模来看,目前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办的企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这说明兴办企业是一个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办企业年产值中,5万元以下的企业是49个,占21.2%;5―10万元的是87个,占37.7%;11―50万元的是55个,占23.8%;50万元以上的是46个,占19.9%。由于企业规模不大,企业年产值并不高,以5―10万元的诸多,比例接近40%,而50万元以上的还不到20%。因此,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年产值是创业者继续创业努力的方向。

七、结论与政策含义

综上所述,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前后在从业、人平纯收入、生产经营规模上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因此,要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使其“会”创业。转移创业培训工作重点,由原来重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向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转移,拓宽创业培训范围。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创业意识问题,增加创业意识培训的内容,语言更通俗,案例更贴近现实生活。项目选择上提醒返乡农民工要立足农村、结合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小”、“特”见长,树立“大”产业意识。加强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一是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和综合性。培训机构要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制定鼓励返乡农民工完成学业与创业的政策,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要凸显生源地农业产业特色,课程设置要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与方法要强调实用技术培养。二是要分层次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工。选拔为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要求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也就是说在创业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各个返乡农民工在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各有千秋,为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培训需求,可以将创业培训分为两个层次:初级班(普通班),即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引导性创业培训,发动和鼓励他们创业;重点班,即对有一定规模的返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发展性培训,让他们的产业做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在有限的培训资金下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三是要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体系。目前针对返乡农民工开展的创业培训主要是以种养业为主,与大学生等群体创业有显著的差别,返乡农民工创业主要扎根在农村地域,需要对政策法规、农业技术、生产管理、营销服务、市场信息等方面有较系统地了解或掌握。因此,很有必要构建一个培训链条,编写一套系统的创业培训教材,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讲师团。

(注:本文属湖南省博士后经费资助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下湖南农民工返乡创业形势、对策及其长效机制研究》(湘财行指[2009]102号)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海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创业培训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4).

第3篇

泸西县总工会:全面完成2011年基层工会调查统计工作

泸西县总工会高度重视全县工会组织建设,指定专人积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并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度基层工会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到各基层。要求各基层工会提高认识,对本辖区内所有建立工会的单位摸清底数、掌握情况并及时上报。今年泸西县总工会共上报单独基层工会数224个,联合工会10个,共涵盖391个单位工会,共有24488名职工,其中企业建会数达125个。(马新伟)

河口县总工会:县供电公司工会举办职工技能竞赛活动

10月27日,县供电公司举办职工营销信息系统应用技能竞赛,来自6个供电所的24名选手参赛。开展技能竞赛,是认真贯彻落实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的具体体现,是开展“强素质•展风采”红河州2011年职工业务技能大赛的具体行动。通过竞赛,激发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广大职工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技能素质和水平。(王朝习)

华坪县总工会: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华坪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华坪县进一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施意见》,并组织了5户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企业负责人和工会主席参加了全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同时对全县86名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进行了业务培训,印发工资集体协商知识问答120本。wWW.lw881.com

到10月中旬,5户试点企业已经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户、外资企业1户、非公企业3户,覆盖职工6639人,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44%。按照规划到2013年将实现全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全覆盖。(郭学刚)

通海县总工会:开展“10.26”禁毒防艾日宣传活动

10月26日,通海县总工会联合禁毒办、县妇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在县十字街路口组织开展了禁毒防艾宣传活动。宣传形式多样,进行多种实物展示,向群众发放《计划生育宣传服务知识手册》等8种相关宣传手册,并利用25块禁毒防艾宣传展板在十字街路口进行展出,更加形象地传达了禁毒防艾常识。此次活动,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并受到群众好评。

第4篇

我校xx年5月下旬受xx县委托和授权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积极开展招生宣传、教学培训以及转移就业工作,为完成xx县政府今年下达我校“富裕劳动力技能培训9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农民工400人”的目标任务。从xx年5月下旬开始,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充分发挥就业和培训的职能和资源,在xx县县政府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相关科室密切配合下,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务市场需求实际,运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工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截至xx年10月中旬,我校共完成农民工培训培训任务900人。并转移输出(安置就业)980多人,为促进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现将我校5个多月来开展的农民工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这段时间来就业、培训中心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积极争取xx县政府阳光办的支持,强化农民工培训工的领导与管理。

农民工属于多行业、多工种范畴。因此,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才能使农民工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我们根据阳光培训文件精神,主动做工作,并向xx县阳光办汇报申请,取得支持。xx年6月1日学校在原就业指导、培训中心基础上增加工作人员,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岁昌学校阳光培训工程点”由学校常务副校长吴玉姜直接领导,并在招就办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机构的确立,为顺利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摸清情况,开展宣传,落实工作。

自今年6月份xx县政府以候委农办〔xx〕35号文批准成立我校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后,我们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就业现状和教育培训资源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和掌握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与之有关的培训资源情况,为正确指导全市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暑假这段时间学校在教学和教学设施相对空闲的有力条件,学校培训中心组织人力物力深入xx竹歧多个村镇以及福州、xx多家企业,同村干部和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并同多家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关系,尤其是取得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他们参与完成培训学员的招生工作,并积极介入具体培训工作,学校负责组织具体的培训上课工作,企业承担学员相应专业的操作技术指导以及实训岗位的提供,这个阶段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培训(共培训营销专业三个班次,学员3百多人)和就业安置工作(学员全部安排在海峡都市报和东南快报社发行营销部门),并积累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经验,在之后暑假结束的学期初一个月时间中又开展了商品包装和酒店服务员两个专业100多人的培训班,向这部分即将走向社会的新的劳动者传授怎样操作具体的技能、如何适应社会、怎么保护自己,增强了他们的就业本领。并在实训工作进行的同时完成了所有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就业安置工作,安置率100%,分别安排在福建岁昌学校师生餐厅和xx东升包装厂,目前培训中心对暑假三个班级的就业跟踪情况显示,就业率巩固率超过了97%。

(三)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工作和转移就业工作。

在农民工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我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好农民工培训基地。利用职业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和周边企业联合开展农民工培训的招生工作,企业需要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我们需要企业为学员提供就业岗位以及操作型的教师,校企签订订单式联合培训工作,邀请福州市区部分企业的行业专家到我们的培训课堂授课,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师熟悉操作生产流程和具体生产技能技巧,他们现身说法,以师徒的务实培训方式和在生产岗位上手把手地教会学员掌握一门具体的劳动技能(比如营销专业我们邀请了四位平安保险公司高级讲师,汽车美容邀请了欧迈克汽车美容高级技师参与授课等),即达到了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基本目的,在此同时学校还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如把培训班办在市中心方便学员上课,实训课安排在就业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上),加大了岗位实训的力度,力求培训的实际效果,在具体岗位上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在扩大农民工培训规模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培训经验,不断提升农民工培训质量。这些培训工作都是在和农村干部以及用工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完成,在目前劳动力匮乏的用工环境下,培训中心的这些工作获得企业的欢迎。因此培训结束之后的安置工作顺理成章,安置率达到了百分百,之后的就业跟踪情况显示这些学员的就业情况稳定,平均工资超过900元。参加培训的农民工都表示了较大的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明年的工作要点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前几个月农民工培训工作在各方努力配合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培训招生工作依然还是今后培训最困难的工作。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农村劳动力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阳光工程深入宣传工作做的还是远远不够,在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我们也遭遇了深入农村宣传费用高效果不好的实际情况,因此学员的招生工作依然还是今后工作的难点,一些农民工对培训学习和培训毕业证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企业急需人力是事实,因此学员更加注重培训机构介绍“好的工作”,所以阳光工程的宣传以及让农民工明白提高务工的质量还是应当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具体地掌握一门生产技巧的道理,因此,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还应当做得更加深入细致一些,和一些信誉好,效益好的企业结合更加密切一些,充分了解企业急需怎样的人才,农民工需要怎样的务工环境,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农民工培训才能真正有效开展下去。共2页,当前第1页1

第二是培训的经费还是十分的有限,不能在一些人力资源紧缺的行业开展更加深入的培训工作,为农民工上岗前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培训,尤其是岗位实训的指导工作,例如汽车美容和家居服务等,这些行业急需能够掌握一定操作技巧的,具备一定的礼仪知识和较好的敬业精神务工人员,但是这些培训工作需要时间较长,学习的内容较多,费用相对较高,今年,我们尝试开展了这些专业培训,就遭遇了经费问题,我们非常遗憾没有能够为学员提供更加细致的培训内容,因此这些专业的培训,既要邀请较好的有丰富的就业一线操作经验的老师以及提供具体的并且是针对性的教材,又要控制紧张的培训费用,培训工作开展得相当艰巨。

(二)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县阳光办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增加对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二是加强周边各县劳务输出网络建设,调动各种力量,疏通农民工就业出口,保证畅通,扩大培训后就业输出成果;三是利用学校现有的招生队伍以及每年的招生工作,在做好学校招生工作的同时也做好学生家长以及他们周边人群的宣传工作,将阳光工程农民工培训的精神扩大到全省各个农村村落,同时利用省级重点职业校现有的就业资源网络和长期合作的就业单位资源为农民工做好实训和就业安置工作,扩大富裕劳动力输出工作的宣传力度。

第5篇

关键词:农民工;技术;问题及对策

一、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体制和机制,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

(一)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然。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

2.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3.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4.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农民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5.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所以,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

二、对策及建议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工会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1.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2.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3.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4.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

(三)探索实践,搞好结合,调动积极,实现双赢。

1.培训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同时,为激励农民工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工会或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2.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可收取一定费用。

3.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4.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工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照顾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065-02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并在2011年首次超过50%。专家据此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有学者指出,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大量的农民进城、就业,农村城市向城市的迁移来实现的。现在6.9亿城镇常住人口当中,每4个城镇常住人口当中就有一个是外来人口,主要是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工。可以说在东部沿海地区,许多地方外来人口在城镇常住人口中的比重已经很高了。作为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根本要求。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作为重点。以健全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因此开展农民工培训,是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的需要,更是中国推进社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在2012年1月24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2]6号),文中明确规定“要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农民工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农民工培训工作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当前中国农民工培训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任重道远。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现状与分析:

(一)农民工培训宣传不到位

虽然各级政府大力宣传相关培训政策,由于农民工对于这方面的关注不多,许多农民工不知道政府组织开展免费培训,更不知道如何参加培训。在日常的组织招聘、培训现场,向前来参加招聘的农民工介绍现在政府开展免费培训,有的农民工甚至对此表示怀疑:“天下竟有免费的午餐,不会是骗我们上课后再收费吧”。这表明我们的农民工免费培训的宣传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农民工培训没有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造成农民工培训年初无计划,年底无考核,农民工培训的执行也就有一定的难度。

(二)农民工自身参加培训的意识不强

一是虽然农民工有心参加培训,但是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培训内容听不懂又理解不了,使得农民工不敢或不愿参加培训;二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到了城市首要的是解决生存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不参加培训照样可以找到工作,就是参加了培训得到了证书,也加不了工资,没有任何意义;三是培训虽然是免费,可为培训花费的时间、精力与培训后的收益比,效益不明显。因此,造成了农民工的培训意识淡薄。

(三)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缺乏动力。

一些企业认为培训工作时间长、费用大,培训后看不到直接经济,造成企业的相关部门不愿开展农民工培训。同时,企业也担心农民工通过培训提升了技能,获得证书后要求加工资,甚至担心培训后就直接跳槽,辛苦白费一场;再加上农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大的社会现象,使得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缺乏动力。

(四)培训机构、工种设置存在问题

农民工居住地一般都集中在郊区或工业园区等一些相对比较偏的位置,而培训机构大多在市区,农民工参加培训路途比较远。开设的培训工种层次相对较低,技术含量不是很高,与农民工的培训需求有差距。培训时间比较长,农民工完成整个培训有一定的难度。培训考核内容与实际工作的需求有所脱节。

二、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推动,营造农民工培训的良好氛围

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已明确规定“要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从增强国民素质和提升产业能力的高度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入手点的角度高度重视农民工培训工作,要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并作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因素。要大力宣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社会形成支持农民工培训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农民工培训的动力。

(二)加强政策宣传,普及政府相关培训政策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职业培训宣传,报道通过培训改变提升就业能力的典型事例,来吸引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热情。同时根据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状况,要求相关部门要深入到农民工集中地、工作地开展有效的宣传,现场解答,让政府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舆论引导,增强农民工参加培训意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改变农民工“学与不学”一样的观念,引导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提升自身技能获取更好的就业岗位。特别是当下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大学生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的报道给予农民工这样一个结论:学习无用论。甚至农民工朋友自身认为找工作靠的是体力,只要有力气,肯干活就行的观念。因此改变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的思想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舆论引导让农民工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是要认识到获得收入只是一时的,只有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是永久的;二是要树立长远的观念和大局意识,认识参加培训虽然暂时的收入有所下降并面临一定的困难,但是长久而言,却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最终是要让农民工要将参与培训作为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积极参与、勇敢参与、乐于参与,形成一种人人学习、人人培训的良好氛围,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的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级劳动力。

(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转变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

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改变过去急功近利的观念,增强对员工服务意识,虽然员工培训需要各种成本,但是这也企业获得持久利润和长期发展的基础,员工的素质将影响到企业生产、服务质量与水平。通过培训,不仅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竞争能力,还能强化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助,也能够加强农民工的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形成良好的用工关系,促进农民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通过培训考核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发掘出长远发展的后备骨干力量。在江南某城市某铸造企业就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技能,让员工从培训中得到实惠来稳定员工队伍,并对于培训考核优秀的给予晋升工作的培训操作模式,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热情,也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通过引入政府的免费培训起到了多赢的局面。

(五)优化培训机构与工种设置,增强培训服务功效

由于现实的原因,各地定点的农民工培训机构与农民工聚集地都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培训机构要采取便利的原则就近为农民工开展培训;同时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企业的现有设备为企业所用的农民工开展培训,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在工种的设置:一要适应农民工文化水平低的现状,采取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民工掌握相关技能;二要针对企业所需的技能开展培训,为企业开展“定单式”培训,真正做到培训促就业。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中国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衡量城镇化进程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农转非”,即由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规模。我们要将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到重要的战略高度上,充分调动农民工培训工作相关部门的积极作用,开展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实现培训提能力、培训促就业,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 韩俊.让更多的农民就近转移就业[EB/OL].http://.cn/hy/20120325/120811672029.shtml.

第7篇

关键词 农民工培训;制度建设;制度结构;制度安排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0-0076-05

“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行下,我国农民工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尽管如此,农民工培训“无效供给”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1]。如何实现农民工培训的有效供给,让好政策取得好效果,已成为当前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焦点问题。制度是一切社会行动的关键资源,因此,农民工培训的有效供给应着眼于制度建设。

一、制度结构理论概述

制度通常被视为“行为规则”,可以被区分为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制度安排是指管束特定行为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准则”[2],可能是正式的,也可能是非正式的,可能是暂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制度结构也称“制度构成”,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制度安排耦合而成的制度系统。

制度的基本功能在于外部性内部化,外部性内部化的程度决定制度效率的高低。任何一项制度安排,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但制度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一项制度安排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该项制度安排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还取决于其与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的融合程度。因为,任何一项制度安排都必然联结着其他制度安排,内在地“嵌入”共同的制度结构之中。从这层意义上讲,任何制度安排都是一个函数,任何一项制度安排的变迁,都可能引致其他制度安排乃至整个制度结构效率的变迁。

由于各项制度安排的引致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必有一项或一组制度安排引致的结果最为重要,称之为核心制度安排(简称为核心制度)”[3],其他引致作用相对较弱的制度安排,称之为“配套制度安排”(简称为“配套制度”)。换言之,一个具体、复杂的制度结构,可以逻辑地划分为两个重要性程度不同的制度子系统:“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制度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制度建设应从整体论、系统论出发,既要加强核心制度建设,也要关注配套制度建设,以不断优化制度的整体结构;同一制度结构内部的具体制度安排之间具有关联性,因此,制度建设应注重各项具体制度安排的同步变革;由于一些制度变革需要较长时间且变迁成本巨大,如果在一个较短时段内难以对各项制度安排进行同步变革,则应重视“多米诺骨牌”的战略效应,首先对那些在制度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制度安排和处于基础地位的“核心制度”进行变革,以实现制度结构整体优化的阶段性目标。但这种阶段性目标是暂时性的,还需要通过长期、持续的制度变革,最终实现制度结构的整体优化与效率最佳。

二、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的制度建设

从制度结构出发,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的制度建设,应涵盖农民工培训的“核心制度”和“配套制度”,而它们又分别包含一系列关联性的制度安排。尽管这些制度安排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分,但限于篇幅,本文仅论及一些较为重要的正式制度。

(一)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的“核心制度”建设

农民工培训有效供给的“核心制度”可以被理解为保障农民工培训活动实际开展,并直接影响培训效率的一组制度安排。其主要包括农民工培训的管理制度、经费投入制度、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

1.建立农民工培训的归口管理制度

2003年9月,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农民工培训种类和规模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培训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都积极开展或主动参与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我国农民工培训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培训规模巨大。但是,在农民工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管理上的困难和混乱,其典型表现为:一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多头管理。从中央政府部门开始,就有很多部门参与农民工培训管理,如农业部、人保部、全国总工会、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共青团、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等等[4]。与之相对应,地方对农民工培训也呈现出“多头管理”的局面。在同一层级,互不隶属的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各自权限,分别对农民工培训实施了“条块分割”式的“平行管理”。这种“多头管理”导致农民工培训工作“人人可以管,事事无人管”的混乱局面。二是农民工培训经费和培训主体的剥离。农民工培训的实施主体主要有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一般情况下,培训经费通常与培训项目捆绑在一起,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掌管导致了“有经费的不搞培训,搞培训的没经费”的局面。培训机构能争取到多少培训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政府的亲疏关系和单位负责人的“公关能力”,这导致了培训经费的不合理分配和低效率使用。

要彻底根治这种管理乱象,就必须建立农民工培训的“归口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设立国家、省、市(地)、县四个层级的管理机构,对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区域协调(包括区际间协调和区域内协调);二是规定区域培训项目管理办法,把不同来源的培训项目统一纳入“区域农民工培训项目目录”,进行集中管理;三是对农民工培训机构,不论其办学性质(公办的、民办的或公私合办的)和办学形式,归口管理部门均需对其办学资格和办学行为进行审查、监督和指导;四是在整合区域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培训任务的大小和培训成本的高低,合理配置农民工培训经费,克服目前培训经费的分配弊端,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第8篇

关键词:农民工 就业 培训

农民工是活跃在城镇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已经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但由于农民工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日益提高的要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长期稳定就业。因此,必须加强农民工培训,使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拥有立身之本,使他们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中,能够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其稳定就业的基础,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农民工的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培训

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农民工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他们的岗位总体是适应的。但是,大部分农民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愿花过多的金钱、时间、精力去接受培训。同时,农民工参加培训后不能就业,或是在岗位上发挥作用不明显。所以,在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时,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达到灵活培训的目的。保证农民工接受的培训符合就业市场发展要求,让他们人尽其才,享受技术工应有的待遇,促进农民工参加培训。

二、用人单位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其作为现代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

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职责。确保资金投入,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和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进行技能培训。企业要做出培训预算,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培训。建立评价机制,要依据农民工技术掌握程度和完成的工作量,进行严格考核,及时进行等级评定。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

农民工培训要紧紧围绕就业做文章,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对技术人才的标准,设置农民工培训专业课程,保证农民工接受的培训符合就业市场发展要求。要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基础、年龄状况,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学制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课程的多层次设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立足在实践上,对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的比例要合理安排,做到理论和实习交叉进行,使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得到消化。要细化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习培训教育的匹配标准,用严格的标准去管理教学质量。要把教学质量的管理考核与确保农民工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四、以确保农民工就业为目标,加强培训质量的管理考核

第9篇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26-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二元体制壁垒的日渐松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出农村进入城市,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5 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苏州市作为中国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农民工的境况及政府的相关举措对全国有极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因此,在此选择苏州作为城市典型来研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揭示其存在问题,探究其内在原因,为改善农民工工作和生活状况建言献策。

一、国内外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一)国内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概况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在国家建设中作用和地位的日渐突出,也逐渐引起国内学者及相关机构对农民工群体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关注。就其研究内容而言,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的研究;二是对培训过程中的政府责任和角色问题的研究;三是对如何系统地组织培训及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研究;四是对培训效果的分析研究等。

(二)国外对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启示

在西方发达国家漫长的工业化过程中,它们很早就开始普遍重视农民教育以及农民教育投入,将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基本国策。在此过程中,它们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实践经验。另外,以刘易斯和乔根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的研究基本奠定了职业培训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尽管各国培训类型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建立在尊重利益相关者利益选择的基础上的,它们借助经济诱导来激发企业、农民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中。例如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均设有以鼓励企业对农民进行培训为目的的专项基金。但是,这些资金不会直接划拨给企业,也不会通过政策强行增加企业负担,而是通过一系列经济诱导性方式鼓励企业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比如把企业花费的培训费计入生产成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再对其减免部分税收等。另外,在德国,如果农民参加培训,可免交杂费并获得伙食补贴,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二、苏州市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调查

为了解当前我国相关机构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和具体培训方式,本文选取农民工较为集中地区的典型之一——江苏省苏州市作为研究试点。此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现状、培训需求、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本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和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在苏州抽取了农民工生活和居住相对比较集中的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木渎镇、相城区,以高新区:工业园区:木渎镇:相城区= 4∶4∶1∶1的比例予以配额,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样本。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25日,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220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问卷发放情况统计见:表2-1)

(一)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基本情况介绍

据统计,苏州外来暂住人口超过700万,与本地人口基本相当。其中除少量外籍人员、外资或合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自主创业的私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等白领阶层外,外来人口主要为奋斗在服务业、建筑业以及其他产业一线的农民工。

调查显示,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呈以下特征:(1)性别构成:在198个有效样本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调查总体的56.99%和43.01%,男性农民工的比例高于女性。(2)年龄:调查显示,19岁以下的占17.20%,19-30岁的人数最多,占有效样本总体的53.76%;年龄在30-39岁的有18.28%;40岁以上的只占10.76%。(3)文化程度:调查显示,北方农民工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的人仅占总数的5.1%;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占总数的14.14%;高中的占26.77%;中技、中专所占比重最高,为35.35%;大专占16.16%;本科及以上只占全部被访者2.52%。(4)职业构成:调查显示,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以建筑企业、电子公司、个体工商户和服务类工作为主,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包括产业工人、经营店铺、摆地摊、擦鞋、补鞋、裁缝、餐厅服务员、厨师、家政服务员、搬运工、包工、建筑工、维修、装潢、保安、收废品、理发等。

(二)苏州市进城农民工培训情况调查统计

(1)调查显示,农民工来到苏州后接受培训者的比例明显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相关产业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要求日渐提高,接受培训的农民工占全部农民工的比例也随之有所提高,尤其是来苏之后参加相关技能培训者的比例明显提高。调查显示,苏州市现有农民工中来苏前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为21.5%,相比2011年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调查数据有所提高,但未经培训者仍占绝大多数。而来苏后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比例达到63.44%,未经培训者仅占36.56%。

第10篇

一、工作环节

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六个基本工作环节:信息收集建库、编制下达计划、组织培训鉴定、提供就业服务、补贴资金申请核拨、考核验收。各工作环节均必须通过“*省农民工培训管理服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进行操作,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

二、信息收集建库

信息收集主要包括农民工就业情况的登记建库和用人单位农民工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评估建库两项内容,这是开展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基础。

(一)农民工就业情况的登记建库。

这项工作由地级以上市统一组织,*年12月底前完成,今后每年下半年完成抽查更新一次。工作步骤:

1.下发通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用工申报,并组织街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向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发放、回收“外来流动就业人员基本状况登记表”(省厅统一样式,见附件1),指定专人审核、汇总上报;

2.市、县组成劳动保障监察、就业服务管理、劳动关系、劳动工资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按不少于5%的比例对辖区用人单位进行一次抽样检查,通过查验企业工资发放表、劳动合同、缴交社会保险凭证和与企业农民工座谈了解等方式,核实修正用人单位自报情况;

3.市、县劳动保障部门根据用人单位用工申报和抽样检查情况开展用工登记和就业登记,核发《*省就业失业手册》;

4.将经审核的登记表和就业登记情况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和“*省就业失业管理系统”(两系统可切换操作),建立农民工信息库;

5.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台帐,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技能、培训意愿(培训工种、等级、培训机构选择等)、所在单位、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及时更新其参加培训和就业变化情况;

6.运用省厅确定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定点企业资料,及时跟踪分析企业用工和培训需求情况。

(二)用人单位农民工培训需求信息收集建库。

这项工作由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牵头组织,职业介绍机构和培训机构参与,定期不定期收集评估培训需求信息。工作步骤:

1.组织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向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派发“农民工培训需求信息反馈表”(省厅统一样式,见附件2)并负责回收汇总审核上报,用人单位定期自报,每季自报一次(可报盘);

2.向定点培训机构发放“农民工重点培训工种信息表”(省厅统一样式,见附件3),并由其每季自报一次(可报盘);

3.公开征集,动员各类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广泛收集上报用人单位培训需求信息;

4.将培训需求信息表录入信息系统,建立数据库;

5.评估归类,对培训需求信息进行归类,评估确定每期重点资助培训鉴定的工种和用人单位。

三、编制下达计划

这项工作由各级‘百万工程’与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工作步骤:

(一)各市领导小组根据省的总体计划要求,综合评估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订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规划(*2010年),于*年8月底前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编报年度计划,每年2月底前各市将当年农民工培训计划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下达计划任务,省厅会财政厅于每年3月底前下达当年全省农民工培训任务,各市于4月底前分解下达到各县区和承担培训任务的用人单位及定点培训机构;

(四)各市县每季度要根据收集的用人单位培训需求信息,制季度分期培训的实施计划,确定每期重点培训工种、培训人数、承担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编发培训目录(包括培训工种、等级要求、承担机构和用人单位等);

(五)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各市每半年要组织一次培训计划实施效果评估,写出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措施;

(六)各市县要留存上述分期实施计划和评估报告供省检查。

四、组织培训鉴定

这项工作由各市领导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按分工参与实施。工作步骤:

(一)认定定点培训机构。

1.由各市根据省厅《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定点培训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响社会公布定点机构认定条件和申请办法。

2.各县区接受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的申请材料,加具初审意见报市领导小组,市领导小组组织考察复审、认定公示、发认定通知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将认定结果录入“农民工培训管理服务信息系统”,通过系统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市按省规定建立定点培训机构管理挡案,加强日常管理,及时记录定点培训机构承担培训和监管情况,并录入信息管理系统。

(二)培训实施。

1.确定培训方式。有培训任务的用人单位或行业按规定选择自主培训、校企合作培训或委托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如与定点培训机构合作要共同制定),明确推荐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名单、培训工种、培训目标、培训地点、培训时间、课时安排、用人单位补贴标准和个人负担费用等,报所属劳动保障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2.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并向用人单位和承担培训的定点机构出具同意培训函;

3.用人单位和定点培训机构按计划组织培训;

4.对不具备条件或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其农民工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到定点培训机构培训,用人单位应按规定将承担的职工教育培训费缴交到政府有关部门指定的银行帐户,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名单和培训工种,由所在单位根据岗位需求推荐;

5.农民工自选培训。持有所在单位或拟接收单位同意接收和同意培训的农民工,可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政府规定的自选补贴工种报名参加培训。

6.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农民工重复参加同一技能等级培训;对已安排培训的农民工不报到的,两年内不得再安排其参加培训。

(三)培训管理和监督。

1.定点培训机构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鉴定就业工作台帐,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及时、详细地登记学员参加培训的情况;

2.加强学员考勤登记,对缺勤l/3培训课时以上的,给予除名,两年内不得参加政府补助培训(因病等特殊情况除外);

3.每期开班的第一课,农民工培训办要派出工作人员讲授《*省农民进城务工指南》,并检查开班情况;

4.培训验收。每期培训班结业后,定点培训机构应向农民工培训办上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不少于全年培训班次30%的比例抽查现场验收,填写“农民工技能提升资助培训验收表”收表,并将考核验收情况录入信息系统;发现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组织复核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5.对年培训后农民工考取证书比率低于90%、缺勤课时超过所有学员应出勤总课时10%的,对弄虚作假骗取补贴资金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鉴定发证。

1.定点培训机构应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有关规定,组织学员申报技能鉴定,备齐申报材料报技能鉴定机构;

2.开展初级职业技能和专项职业能力培训的,将材料报县(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中级及以上的,将材料报市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省定点培训机构的技能鉴定报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的用人单位或行业按规定报批;

3.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确定鉴定时间,鉴定时间一般应在结考试后15天内;

4.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鉴定考核后,为通过鉴定的农民工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及时将鉴定结果反馈定点培训机构,并将鉴定情况录入信息系统。

(五)续签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推荐农民工参加培训前,应与该农民工协商一致,签订培训就业协议(可与拟接收的同一班次的农民工集体签约),明确农民工参加培训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双方的权利义务;’

2.农民工参加培训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所在用人单位或协议接收单位应按已签的培训就业协议在1个月内与其变更并续签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违约责任;

3.用人单位按规定办理用工登记,为接收的农民工办理就业登记,所属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跟踪督办。

五、提供就业服务

从*年起,全省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要全部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鼓励社会就业服务机构和民办经营性职业介绍机构参与提供免费服务。工作步骤:

(一)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大厅开设或指定农民工专门服务窗口;

(二)求职登记的农民工按要求填写求职登记表(全省统一样式,见附件4),留存身份证复印件;

(三)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为登记求职的农民工提供指导,开具推荐介绍信(一式三联,农民工、招聘单位和服务机构各存一联),招聘单位见工后,填写同意或不同意接收的回执,由农民工个人交服务机构留存,对未按规定交回回执的,应说明理由并经服务机构核实后,确定是否再提供推荐服务;

(四)就业服务机构定期举办招聘会或开办农民工专场招聘会的,应向农民工发放入场卷,由农民工在入场卷上填写个人简况,凭票入场求职,服务机构留存入场卷;

(五)加快推进输出、输入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联接和远程可视见工系统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劳务派遣工作,逐步提高农民工组织培训就业比例;

(六)社会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全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应先向劳动保障部门上报免费服务计划,经批准后在经营服务场所公布免费服务承诺,按计划提供免费服务的,可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六、补贴资金申请核拨

这项工作按《*省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中央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操作,具体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受理补贴资金申请,组织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经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会财政部门核拨。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每年要编制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技能鉴定资金预算方案,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安排资金,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七、考核验收

这项工作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组织,具体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工作步骤:

(一)建立培训质量验收考核体系。

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的考核指标包括:1.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培训任务情况;2.地方财政按省下达任务安排预算资金情况;3.培训效果指标:培训后获得职业资格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比率达到90%以上;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比率不低于80%;4.职业介绍指标:农民工职业介绍成功率不低于30%;5.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情况。

(二)考核验收。

1.日常考核:省厅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全省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查阅各市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指正,受指正的市在7天内回复意见并整改;

2.每年3月份,省厅农民工培训工作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采用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的方式组织验收,之前各市组织自查并上报自查报告;

3.省可根据情况随时组织实地检查;

4.省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各市要于每季度后10日内上报上季度情况。

(三)奖惩办法。

1.对考核验收合格的,按年初省下达的计划划拨省补贴资金;超额完成任务且工作效果好的,适当增加当年和下年度省补贴培训指标;工作突出的,给予全省通报表扬(抄送同级政府)。

2.对考核验收未完成省下达任务,或未达到培训、鉴定、职业介绍考核指标的,相应扣减当年补助资金,同时减少下年度省补贴指标安排;并在全省通报。

第11篇

一、补贴范围

外来农民工由其所在单位组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及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培训费用主要由用人单位承担,就业补助资金给予适当补贴。补贴培训范围如下:

(一)纳入本市补贴目录范围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岗位培训项目、经原劳动保障部批准的在沪行业特有工种鉴定站可实施鉴定的行业特有职业(工种)培训项目,结合本区实际情况,以商贸服务类、旅游服务类、建筑工程类、造船类等行业为重点,对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技能培训项目以及市政府颁布的职业资格准入职业予以优先。

(二)对外来农民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重点是从事高危工种的农民工。

(三)享受培训补贴的外来农民工必须是参加本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并按规定缴费的对象。

二、明确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小组成员

成立*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小组。由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任组长。其他成员有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培训指导中心*;区外地劳动力管理所*。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小组负责本区农民工培训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经费审核等相关事宜。

三、培训要求

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与安全生产知识双证培训,总量为3200名。其中职业资格证书、行业证书类培训占70%左右,本市准入制职业必须是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其他上岗类技能培训占30%左右。培训时间为2009年12月前完成学员注册并进入培训。

四、经费补贴与结算方式

(一)*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小组负责落实经费补贴事项;区政府补贴培训督导评估室将按照有关规定对每一个农民工培训班级进行督导评估,并出具督导评估意见书;培训单位在完成预期的培训计划后,凭督导评估意见书、学员培训注册名单和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结业证书、行业证书及安全生产培训证),向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小组提出培训经费补贴的申请;经工作小组核准通过的培训补贴经费,由局领导审批同意后七个工作日内汇入培训单位帐户。

(二)培训经费补贴方式:对纳入补贴培训目录的培训项目,按规定补贴标准的50%给予补贴;对行业特有职业(工种)培训项目,参照同类等级工补贴标准给予50%补贴;对岗位培训项目,补贴标准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培训课时核定,原则上不高于300元/人。培训机构完成协议约定事项的,每合格一人按照等级工100元、行业特有工种及岗位培训80元予以追加补贴。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小组按照市下拨培训补贴的金额,实施统筹补贴,不足部分由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予以落实。

五、培训单位的认定

培训单位原则上选择具有办学资质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签约培训机构,情况比较特殊的非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可选择有培训条件的企业和组织承担培训,培训单位必须经区农民工培训工作小组认定并按协议实施培训。

第12篇

一、我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现状与特点

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始于2003年。自2010年以来,劳动、扶贫、教育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计划,其中劳动部门主要针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工开展培训,扶贫部门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劳动力,称为“雨露计划”,教育部门培训对象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称为“人人技能工程”。目前,我区的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由农业、教育、扶贫、人劳四部门组织实施,其中雨露工程每年完成1000人,人人技能工程每年完成1200人,人劳部门每年完成4500人。主要特点是:

1、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早在2004年,区委区政府就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8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商政劳社发〔2010〕176号)和《关于贯彻执行〈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财办社〔2010〕55号)两个政策性文件,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1年省委赵乐际书记来商视察时关于“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讲话和全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电视电话会的召开,把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缓解就业压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启动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社会关注度空前提高。农民工培训工作还被列为区政协2009年重点提案。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区级各相关部门都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精心安排部署,采取得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任务完成。

2、齐抓共管格局基本形成。根据省、市统一要求和部署,人劳、教育、农业、扶贫部门以农民工培训“四大工程”为重点,落实领导,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狠抓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青年、妇联、建设、残联等部门也按照各自安排,针对农村青年、农村妇女、建筑工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财政部门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各乡镇办事处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政策宣传,搞好求职登记、就业核查等配合服务工作。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在我区已基本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培训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我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涉及到农业、矿山、建筑、加工、电子、机械、服务、旅游等多个行业,设置了办公自动化、电脑维修、电子装配、电焊车工、针车缝纫、养殖种植、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美容美发、汽车驾驶、市场营销、导游服务、刮痧理疗、手绣等十多个专业,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劳动保障法规、安全、卫生常识等多个方面,并且突出了技能操作训练。培训方式有订单培训、定点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上门培训等,学制从半月到二年不等,适应了不同对象的不同培训需求。

4、培训机构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我区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两级均有培训机构的审批权力,目前区内共有十八家培训机构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其中区人劳局管理的有六家。公立培训机构以市技工学校为龙头,民营培训机构以新潮学院为龙头。区级公立培训机构以教育部门管理的两个职业学校为主体;民营机构由人劳局管理,从2004年的两家发展到目前的六家。这些培训机构共同承担着我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

5、培训工作体制机制比较健全。经过近几年多努力,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已基本成了政府宣传引导,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相关部门督促检查,农民工自愿选择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劳部门组织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过2010、2011年的探索和2008年的完善,先后下发了《关于农民工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商政人劳发〔2008〕69号)和《农民工培训班管理规范化要求》(商政人劳发〔2009〕30号)两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工作考核、质量管理、资金审批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多头管理标准混乱。农民工培训工作目前尽管已形成了全社会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的格局,但也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无序的弊端。农业、扶贫、教育、人劳四个主要部门各自都有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质量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资金渠道,不同的补贴标准和不同的运作程序。雨露计划实施机构由省扶贫部门认定,而人人技能工程和人劳部门的培训实施机构则按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区两级认定。这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做法,不利于培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难以堵塞重复培训的漏洞,造成培训资金的浪费。

2、培训对象难以组织。必备的文化素质和充足的培训时间是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基本条件。而我区是劳务大区,尽管农民工技能培训是免费的,但培训时间要求至少一个月以上。对于参训人员来说参加培训意味着少挣钱,况且一个月时间能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数。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和发家致富的愿望,绝大部分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把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用在打工挣钱上,不愿意挤出时间参加技能培训。留在家乡的劳动力多为文化低、年龄大、身体差的妇女或老人,这些人自身条件差,又有家庭拖累,没有能力、没有时间也没有积极性来参加一月以上的技能培训。于是各个培训机构都把目光盯在了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身上,使得培训生源十分紧张。各培训机构之间互相竞争,关系紧张,培训成本提高。缺乏合格的生源,已成为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要因素。

3、培训机构条件较差。尽管市、区两级共有二十多家培训机构,但由于市上也有培训任务,与我区开展培训合作的潜力十分有限。所以,承担我区农民工培训工作任务的主要是区人劳局管理的六家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民办培训机构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场地、校舍都是租来的,普遍缺乏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培训所需教师多为临时聘请,场地小,设施设备缺乏,管理方式落后,办学条件差,资金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实力改善办学条件,也没有能力搞好培训。而劳动部门由于培训任务大,无奈之下只能将培训任务交给他们,从而为培训质量管理埋下了隐患。

4、培训组织方式不合理。以人劳部门开展的培训为例,按照有关规定,正常的组织方式应是:乡镇劳保所宣传政策,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到乡镇劳保所履行求职登记手续,取得求职登记证明,凭登记证明自愿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履行就业安置义务,并凭培训对象的身份证复印件、求职登记证明、免费培训证明(须由培训对象签字认可),就业安置合同或灵活就业证明到劳动部门申报补贴。由于缺乏合适的培训对象及培训机构自身原因,按此方式运作很难完成任务。无奈之下,培训机构为了挣钱生存,只能到农村去利用空置校舍开展一些简单的技能培训。在组织过程中,培训机构往往付给村、组干部一定组织费用,依靠村、组干部半动员半强迫的方式把群众组织到一起。这种方式,一方面群众没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参训人员也极难管理,培训时间根本无法保证,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5、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农民工培训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训,促使农民工学习到实实在在的技能,通过技能的提高来增加务工收入。从这几年培训工作的实践看,培训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培训与就业的关联度比较低,培训机构直接安置的比例更低。其原因:一是培训时间不足。以人劳部门培训为例,按照规定,农民工技能培训时间只要达到240个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时间),且培训合格,就可获得补贴,多培训补贴不增加。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专业技能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是很难学会的,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实践中,培训机构特别是民办培训机构是以挣钱为根本目的,它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利润。因此,培训机构往往都热衷于办一个月的短训班,而不愿意办长训班。二是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滞后。劳动部门设立的劳动技能鉴定机构是检验培训质量的权威机构,全市只有一家。区上虽然设立了鉴定工作站,但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由于机构设立晚,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设施,鉴定工作量大,许多项专业技能鉴定工作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精力去开展。培训质量是否合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结业考试。劳动部门的质量监管仅仅局限于对培训人数、时间的检查和教学计划的落实,而无法也没有能力对培训质量做出权威性的判定。尽管我们不断从制度上来规范农民工培训管理工作,但仍难以保证培训达到应有的质量。

三、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来支撑。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实质上就是培育适应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大军。同时,农民工技能素质真正提高了,才能有效增加收入,实现稳定就业,反过来推动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总体工作规划,不断健全、完善配套的法规政策体系,实现专业学制、培训教材、教学要求、监督管理、质量评估五统一。在培训资金管理上,应该加大补贴额度,细化补贴标准,简化补贴程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应。同时要严控短训班,鼓励长训班,严控乡下班,鼓励校内班,把好培训对象审查关,对培训过程实行全方位监督,真正把农民工技能培训这一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2、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一要改变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标准不一的现状。建议成立专门培训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全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追究,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可以有效克服重复培训,浪费培训资金的弊端。二要加大投入,搞好培训基地建设。要学习、借鉴渭南等地先进经验,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区创建工作为契机,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全区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能力规模,搞好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场地设施建设,创造一流的培训环境,形成以职业中学为主体,以民办机构为补充的培训体系。三要大力整顿民办培训机构。要适当提高农民技能培训机构准入门槛,淘汰一批条件较差的机构。对那些条件较好有发展前景的培训机构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促其尽快上台阶、上水平,为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奠定基础。四要尽可能动员市上管理的实力雄厚、信用良好的培训机构参与我区的农民工培训工作。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开展培训。一要突出抓好新生劳动力这个重点。对于初中毕业生不升高中及高中毕业于不升大学的农村新生劳动力,强制实行六个月以上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并突出实践操作训练,确保每名培训对象都能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并持劳动部门统一颁布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出务工。二要抓住实用技术这个重点。要围绕农村产业化发展和一村一品建设要求,对不经常外出务工的农民,积极开展果树科管、畜禽养殖、中药材生产加工、大棚蔬菜、食用菌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这类培训应针对农民特点,结合农村实际,在培训时间上应突破市上相关规定,以3-5天为宜,并强化实践操作训练。在培训补贴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核定。三要抓住在岗培训这个重点。鼓励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合作,对全体职工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实现持证上岗,从而促进各类企业和用工单位提高员工素质,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民营培训机构具有天然的逐利性,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目标,与政府部门开展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的目的与培训机构的目标存在天然的分歧。在目前以民营培训机构为主体的情况下,如果在质量管理上放任自流,必然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失去意义。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质量监督,一要对办班条件严格审核,看培训机构是否具有必备的专业教师、理论教材、实习训练场地及设施。二是对培训对象严格把关,参训人员一般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50岁以下。三要对培训过程加强监督,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督促培训机构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四要认真搞好结业考试考核工作,应逐步建立完善各个专业的试题库,成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专门从事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的结业考试、阅卷工作,并实行批班权、管理权和考试权三权分离,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提高质量。

5、加大硬件投入,强化技能鉴定。能否通过劳动技能鉴定,是检验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志。按照有关规定,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班结业学员只有通过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得到规定的补贴。由于市、区两级劳动技能鉴定机构设立时间不长,均存在人员少,条件差,缺乏相应的鉴定设备和手段的问题,能够鉴定的专业只有26种,绝大部分专业的技能鉴定根本无法开展,给培训质量管理带来了难题。因此,应该把劳动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组建专业化的相对独立的鉴定机构,充实专业人员,购置专业设备,改善鉴定条件,提高鉴定水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