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开公司流程

开公司流程

时间:2023-06-07 09:1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开公司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开公司流程

第1篇

流程:1、倒计时开场

2、4位主持人开场(开场词+介绍嘉宾)

3、领导致辞

4、第1-3个节目(串词)

5、特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

6、一等奖3名,奖金(人民币)

7、二等奖5名,奖金(人民币)

8、三等奖7名,奖金(人民币)

9、幸福奖12名,奖金(人民币)

幸运奖奖20名,奖金(人民币)

11、第4-6个节目(串词)

12、第7-9个节目(串词)

13、股东追加奖金

14、领导表演2个节目(合唱、独场)

15、结束语

主持开场白时光呼啸,2021年正迎面而来,我们又一次如约而见

甲: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丙:我是主持人……

丁:我是主持人……

甲: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晚会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甲: 回顾这个冬天我想在坐的每位朋友都深有感触。疫情的突发,打乱了所有的节奏,开发产业园区综合体的公司全体职工风雨同舟,共同战疫,实现零感染

乙:回首不平凡的2020年,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公司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如期交货,涌现出一批优秀员工代表,使公司以诚信赢得客户的更加青睐,保持订单的稳定。这是我们全体开发产业园区人奉献智慧和付出辛劳的成果。

丙:2020年向前的阳光交织迷雾,横亘在我们面前有一重重困难

丁:2020年,开发产业园区综合体的公司全体职工不畏困难,砥砺向上,在年轮更替间,我们勇立潮头,再创辉煌

甲:回首2020,我们倍感自豪,这一年我们开启了建造4.0时代,带领行业进入新时代

乙:回首2020,我们倍感喜悦,这一年我们聚焦品牌战略,品牌价值发声不断突破,开启行业赋能与价值再造,稳居头条c位

丙:回首2020,我们倍感骄傲,这一年我们积极与….合作,实现产值的进一步突破

丁:回首2020,我们倍感兴奋,这一年我们积极响应…..倡议并服务….

甲:从制造到智造

乙:从强起来到走出去

丙:从模式创新到产业ip

丁:从平台开放到生态共振

第2篇

运作流程是保险公司经营系统的基础。它的变化,会引起构筑在它之上的组织架构、管理系统乃至公司经营理念的一连串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公司发生变化。我国保险公司的许多运作流程沉疴累累,如牛负重,严重削弱了公司创新求变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如果将流程比作企业经营管理的基因,那么,流程改造便可谓企业强身健体的基因疗法。加入wto将使我国保险公司面临着更大的变数。通过流程改造提高创新应变能力,实属我国保险公司当务之急。

1997年年中,平安保险公司重金聘请国际著名的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公司进行流程改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0年,平安公司保费收入达到272.45亿元,比1997年净增100多亿,年均递增22%,比同期全行业保费年均递增速度高8个百分点,税后利润10.25亿元,占全行业总利润一半以上;1997年保费收入首次超过太平洋保险公司,2000年在保费和利润上双双超过太平洋保险公司将近1倍,净资产收益率达20.82%,在亚太地区前25大保险公司中名列第2。更重要的是,通过流程改造,平安公司建立了创新应变的核心竞争优势。流程改造3年来,平安公司在许多方面推陈出新、引领潮流,令同业震动,世人瞩目。尤其是1999年10月23日率先推出寿险投资连结商品,成功解决了寿险经营效益与市场吸引力的矛盾,在连续7次降息冲击下低迷的寿险市场上刮起一股罕见的购买热潮。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高度评价平安公司开发投资连结产品的意义,称赞它标志着“中国寿险业目前已进入传统寿险产品向非传统寿险产品转变的关键时期”,而“这一转变将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寿险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

二、保险公司运作流程类型

所谓流程,指的就是“一组相关的工作,总合起来可以创造出符合顾客所需的价值。”企业的顾客有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之分,据此,可以将企业流程划分为附加价值流程和一般作业流程。其中,附加价值流程是能够直接为外部顾客创造价值的外向流程,包括险种开发流程、推销流程、核保流程、核赔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般作业流程则是直接为内部顾客创造价值的内部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行政办公流程、组织管理流程等。

附加价值流程与一般作业流程相辅相成,关系密切,前者直接与客户相连,是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流程;后者以前者为中心,影响着前者功效的发挥程度。

三、我国保险公司运作流程常见问题

流程问题即流程的“官能障碍”。由于流程纵贯上下,横跨部门,对我国保险公司运作流程常见问题,可简单枚举如表1。

附图

四、选择流程改造目标

对于诸多流程问题,在改造时如何进行优先选择呢?可以以流程问题的严重性、改造的迫切性、改造的可行性为标准,对流程改造工作进行优先排序。以某保险公司销售管理流程问题为例(见表2)。在这个例子中,前两个问题显然应该优先列为流程改造的目标。

附图

五、描述问题与分析原因

对确定下来要解决的问题,要进行大致的描述,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重点是可控的流程原因,并框出主要原因。分析方法如表3所示。

附图

六、新流程设计

流程改造的整体原则是注重结果甚于工作本身,而流程的最终结果也就是为内外部顾客创造价值。因此,在设计流程时首先要确认顾客,判断其需求,进而决定采用何方式、何程序满足他们。

例如,针对我国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流程的普遍问题,可以提出新流程设计的一般思路如下:

1.建立集中客户服务的一线业务流程

在我国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中,市场营销、核保承保、开票收费、契约变更、理赔处理一般由不同部门负责。这种流程符合分工原则和专业化要求,有利内部管理,但也存在着烦琐复杂、推诿扯皮、办事缓慢、客户和业务员意见大等问题。

在改造业务流程时,可考虑建立一、二线分开,对客户提供一人或一站式集中服务的流程。在业务一线,一方面,可以设立客户代表制度,业务员作为客户代表,直接办理客户投保、续保、防灾防损、契约变更以及赔付等大部分事宜,其他小部分难以直接处理的事项,则由业务员交由二线技术后援部门处理;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保险服务门店或保险服务热线电话,为客户的一般需求提供迅速快捷的标准化保险服务。

2.建立业务集中处理的二线管理流程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一般就地分散进行核保承保、防灾理赔和员工培训工作。由于基层条件较差、专业人才素质较低、本位主义作祟等等原因,常常出现业务管理效率低、质量差、业务管控乏力、客户和业务员意见大等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信息化 应用

一、企业背景概述

自2012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来,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下属中国北方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化集团)的子公司,积极参与了北化集团组织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的内部控制领导组,财务金融部为常设办公室。2013年下发了《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方案》,编制了《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及系列管理制度。

公司内控建设的基本目标是:让每一个有风险的地方都有内控制度,让每一个内控制度都有规范的流程,让每一个流程都能有效运行。

公司内控制度的设计规划是:以公司内控制度为设计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一套组织结构、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具体业务处理程序与控制方法、管理报告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内控体系,从而打造规范化、高效化、信息化的特色精益公司。

具体设计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在公司的供、产、销全过程中全部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事前控制体系;第二层次,在常规的会计核算基础上,对公司的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事中控制体系;第三层次,以已有的稽核、内部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委员会,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日常和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建立以“控”为主的全价值链精益管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控手册》下发后,由于内容较多共计500页,涉及6个章节,130个流程图,且《内控制度汇编手册》为另外一本书,查阅时非常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公司内控办公室于2014年4月至9月,组织相关人员应用信息化系统,创新性地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内控手册》进行信息化处理,并投入了公司OA网运行。在2014年兵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验收时获得较好评价。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公司内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与分享工作经验。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的做法

(1)以“第四章――控制活动”为引领,将《内控手册》中22个业务模块及其所属130个流程图排列为一张图表,流程图详见图表。

第一,首先按照内控环境类、财务相关类、业务类对22个业务模块进行流程梳理,形成以组织架构为起点的三条主干流程链,标注流程运行主线,形成主干模块闭环流程链。

第二,将22个业务模块下的130个流程图名称,按照主次流程依次排序,形成22个业务内部流程次干线,形成主要模块内部流程链。

第三,将《内控手册》“第四章――控制活动”中,流程图涉及的所有流程说明、流程图及风险矩阵链接入流程图名称下面。

第四,将《手册》其他五个章节的内容,全部链接入“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控制流程图”名称下面。至此《内控手册》内容全部链接入内。

(2)将《内控手册》与《内控制度汇编手册》合二为一,实现了两者的协同管理(流程图内容略)。继续在130个内部控制流程图名称下面链接入《内控制度汇编手册》中的相关制度,保证了流程与制度的一致性。

(3)为明确执行责任人,以组织架构为起点,制定了内部责任人网络图(流程图内容略)。公司以组织架构为起点,将公司组织架构图链接入内,并在每个单位名称下链接了从分公司到分厂、到工段、再到班组的内控责任人名单,以落实人员力量,明确员工内控管理职责,有序组织开展各项内控具体工作。

(4)信息化建设完成后,2014年9月投入公司OA网中,输入网址,即可查阅。

三、成效

(1)查阅非常便捷。员工在执行制度时,可直接查阅制度及相关流程图,既方便,又提高了执行效果。

(2)直接暴露出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好的制度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内控流程设计的保障。对于流动性强的内控制度,如果只是从原则性、大致性、方向性方面体现出来,我们很难设计流程。同时在执行中,可以及时发现交叉、重叠及孤立部分,有待我们持续推进,系统规划,形成制度体系,提高内控建设水平。

(3)容易发现内控流程的设计缺陷。流程设计过于繁琐,或关键控制点设计的不在点儿上,造成制度执行管得太严太细或形同虚设,均需要我们对制度和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

(4)便于《内控手册》内容的修订。可以根据制度及流程的修订和完善,不断链接入信息化建设中,而不需要再对《内控手册》进行修改和完善。否则,工作量太大。比如2014年内控评价整改中涉及到的四个流程设计缺陷,可以在整改完成后链接入内。再者2015年公司修订了招待费、公务用车、差旅费、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办法等16项制度,新制定了融资管理、外部交流干部等12项制度。随着制度及相关流程的补充修订,公司将在信息系统中逐步完善,使内控体系信息化内容新颖,与时俱进。

四、流程执行案例

以前公司的废旧物资处置权在基层单位。2013年12月,公司下发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规定由物资中心统一处置,监察、审计、质量、技术和财务部门进行内控监督。

2014年2月,有一家分公司提出废旧物资处置申请,公司5家监督部门进行了现场检查、拍照,参加了价比三家会议,最后在联签表上签字,认真按照流程,完成了第一笔废旧物资处置。当时笔者所在公司的评价是,此项流程执行良好。随着流程的参与,我们发现,废旧物资处置制度中重点关注了“价格”控制,流程中缺少了“称重”环节。随即建议,增加了对“称重”及其记录的监督。此时我们的流程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后来,又对废旧物资现场提出了精益管理要求,对其收入,也明确规定须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允许冲减“生产成本”。随后,这项流程逐渐固定下来。

2014年9月,山西中立拍卖有限公司来公司恰谈业务,为了价钱更合理、公正,公司决定由拍卖公司拍卖废旧物资。2015年4月10日我们来到了山西拍卖会场。令人惊喜的是,公司废不锈钢边角料底价6580元/吨,卖到了7920元/吨(网上询价7500元/吨);废铝边角料低价8500元/吨,卖到了9900元/吨(网上询价9500元),创造了比以往更高的价值。

针对以上业务,笔者所在公司对流程进行了两次修改、完善,将改进后的流程,重新设计链接入信息系统中,时刻保持了内控流程、制度与实际相吻合。

五、一点体会

第4篇

1

总则

1.1

业务管理制度是公司业务管理运作策划结果的表达,业务管理制度的价值在于沟通意图、统一行动,是保证管理公司房地产经营业务取得预期成果的重要手段。

1.2

适用的业务管理制度有赖于系统的业务运作策划,识别、分析和确定业务运作过程,有效构建业务管理模式,是编制管理制度的基础。

1.3

易于理解和可操作是对管理制度文件的基本要求,适宜的文件系统结构和表达方式将有助于对管理制度的理解、执行和修订。

2

业务运作策划

2.1

管理公司房地产业务运作的总体策划,由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统筹进行,从切实保证项目开发业务效益和效率的目标出发,优化、规范项目开发作业过程,明确管理公司和项目所在公司各自工作责任和方法,以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

2.2

系统的业务运作策划应遵循以下要求进行:

a)

充分识别房地产企业业务管理所需要的过程,构建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过程网络;

b)

合理安排这些过程的顺序和作用,保证过程接口严密、运作有序;

c)

规定过程操作的准则和方法,实现业务管理的规范化;

d)

提供必需的信息,确保业务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e)

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对业务运作过程进行适当的监控、测量和分析;

f)

持续改进业务运作流程,促进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的不断提升。

2.3

根据项目开发管理的特点,业务运作策划应特别关注项目开发中的顾客需求识别、产品定位、营销推广、业务分包,以及项目运作计划体系、工程质量、项目成本的管理。

2.4

根据管理公司确立的基本管理模式,管理公司和项目所在公司的协调运作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明确,并具体规定操作方式和控制程度。

a)

管理公司房地产业务运作的基本要求;

b)

项目所在公司为执行管理公司的规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措施;

c)

管理公司为履行策划、指导、监督和控制的职能,促进项目所在公司执行房地产业务运作要求、其内部的运作方法和要求。

3

管理制度表达与适用范围

3.1

文件结构

3.1.1

手册及其支持文件的规定表达了管理公司房地产业务运作的基本要求,为方便文件使用和修订,根据表达的内容不同分为不同层次的文件,包括业务管理手册、作业流程、工作指引、标准表单等。

3.1.2

本手册及其支持文件的内容没有包括仅适用于某个(些)项目所在公司内部运作的管理规定,为保证管理制度的充分性和适用性,各项目所在公司应根据本手册及其支持文件的规定,并结合自身管理需要进一步制订相应管理文件。

3.2

业务管理手册

3.2.1

业务管理手册是管理公司房地产业务运作管理制度中最高层次的文件,规定了管理公司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政策,并按章节分别阐明了管理公司房地产业务运作过程的基本流程、管理权责、控制内容,以及遵循本手册规定所需使用的作业流程、工作指引、标准表单。

3.2.2

本手册的规定对管理公司和项目所在公司均是强制性要求,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

3.2.3

本手册中的规定并不具备直接的可操作性,执行本手册规定需要使用相应的作业流程、工作指引、标准表单,以及要求各项目所在公司自行制订的文件。

3.3

作业流程

3.3.1

作业流程是支持业务管理手册的第二层次的文件,是对常规的、普遍性的、内容较固定的作业过程制定的规范与程序。管理公司房地产业务作业流程采用跨职能流程图的方式进行编制,可以清晰地表达业务作业步骤、作业内容、顺序、责任,以及执行重要作业步骤所需要使用的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编号。

3.3.2

支持本手册的所有作业流程规定属于强制性要求,具体工作中必须执行。

3.4

工作指引

3.4.1

工作指引一般是作业流程的支持性文件,对流程中的重要活动起解释、指导、提示、补充或辅助决策作用,但也可以是直接支持业务管理手册的文件。工作指引是公司积累知识、经验,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础。

3.4.2

工作指引可分为强制性和参考性两类,强制性的工作指引各项目所在公司必须执行,参考性工作指引由项目所在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执行,或进行修订。强制性工作指引和参考性工作指引的区别,将通过工作指引的文件编号方式予以体现。

3.5

标准表单

3.5.1

标准表单是预先设计好的、用于作业过程中登记、填写、签署和传递特定信息的表单或文件,它以特定的格式规定了所填写的内容、类型、要求等。

3.5.2

与工作指引类似,标准表单也分为强制性的和参考性的,并通过标准表单编号予以区别。

4

管理制度文件编码规则

4.1

编码目的在于规范管理公司各项制度文件的编制要求,以及编码标识方式,以便于文件识别和使用。

4.2

本编码规则适用于业务管理手册、作业流程、工作指引、标准表单等。

4.3

文件内容表达的格式要求

4.3.1

业务管理手册每一节的内容在表达形式上应按以下三部分展开:

a)

总则——说明管理公司针对某项业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b)

正文——说明管理公司对某项业务活动的职责分配及管理工作内容;

c)

支持性文件——列出落实该项业务管理工作的作业流程和工作指引。

4.3.2

作业流程统一以跨职能流程图的方式表达,对流程图基本画法明确如下:

表示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动作

表示过程中的判断步骤,其引出线至少应有2条

流程线,表达步骤间的前后关系

表示该步骤/动作的内容为计划/报告的编制

表示各流程间相互关系

流程结束点

4.3.2.1

流程图中的每一步骤框图应尽可能填入“执行动作”,流程图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反映“执行动作”的时间或逻辑关系。

4.3.2.2

在执行某个过程步骤时,需要使用其它工作指引,以及形成标准表单形式的记录时,均应在流程图中该步骤的旁边写出相关文件、标准表单的编号。

4.3.3

工作指引一般采用文字表达方式,不要求执行统一格式。其内容应具体规定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所需的操作方法、技巧,或特定的工作责任划分。

4.4

文件编号

4.4.1

业务管理手册

业务管理手册各章节的编号方式如下:

X

.

X

某一节的自然序号(0~9)

所在章的自然序号(0~9)

4.4.2

作业流程、工作指引与标准表单

a)

业务类别代号及其流程模块序号

业务类别

流程模块

名称

代号

名称

序号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

Development

stratagem

management

DSM

项目经营目标管理

Project

object

management

POM

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评价与改进

100

业务信息管理

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IM

经济合同管理

Economic

contract

management

ECM

招投标管理

Project

purchase

management

PPM

管理公司集中采购

100

第一类招标

200

第二类招标

300

第三类招标

400

材料设备采购

500

供方管理

600

安全文明生产管理

Safe

&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EM

危机管理

Corporation

crisis

management

CCM

成本管理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PCM

目标成本

100

成本统计与控制

200

工程结算

300

进度管理

Scheme

management

SM

项目投资管理

Proj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PIM

项目论证与决策

100

项目经营策划

200

项目设计管理

Project

design

management

PDM

规划方案设计

100

建筑方案设计

200

景观环境设计

300

初步设计

400

施工图设计

500

设计变更

600

项目施工管理

Projec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M

施工准备

100

施工过程

200

工程验收

300

工程移交

400

工程保修

500

项目销售管理

Project

sales

management

PSM

营销策划

100

销售准备

200

阶段促销

300

销售过程

400

交楼入伙

500

物业管理

Property

management

PRM

b)

文件类型代号

作业流程

P(procedure)

工作指引

G(guide)

标准表单

F(form)

c)

上述编号方式中,某一流程模块仅有一个作业流程时,其作业流程编号中的“DE”设置为“00”;如某一流程模块有多个子流程时,其作业流程编号中的“E”设置为“0”。

如:PEP100,表示“施工准备”流程模块只有一个作业流程文件。

如:PEP220,表示“施工过程”流程模块中的第二个子流程,即“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d)

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一般都直接支持某个作业流程,在编号方式上只与作业流程有关,均以“E”字段进行区别。

e)

部分流程模块因只有一个作业流程,其相关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较多(大于9),此时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的流水序号同时使用“DE”两字段,从01开始编排。

f)

部分没有作业流程,直接支持业务手册的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其编号中的“CDE”字从001开始编排。

g)

所有建议使用(非强制规定)的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其文件编号和版本状标识码之间加“(T)”表示,如标准合同文本(参考文本)的编制为ECG003(T)A。

h)

部分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在一个类型文件编号下,可进行继续细分,如:施工图审查要点,可根据结构、电气、给排水等专业分别制订文件,为区别不同施工图审查要点文件的编号,分别表示为PDG303(01)、PDG303(02)、PDG(03)……。

4.5

文件版本标识

4.5.1

业务管理手册的版本状态,以日期作为标识。

4.5.2

作业流程、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的版本状态,以英文字母加以标识,写在文件(表单)编号后面。如:PDP100A,表示规划方案设计流程文件的版本为“A”(即第一版)。

4.5.3

无论修改内容多少,作业流程、工作指引和标准表单每次发生修订,均须更换文件“版号”,按A、B、C……顺序递增。

5

管理制度体系审核

5.1

审核目的

规范对各项目所在公司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增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促进各项目所在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5.2

审核依据

1)

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2)

集团公司行政管理制度汇编;

3)

管理公司万达房地产经营管理制度;

4)

项目所在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规定);

5)

项目所在公司制定的计划性文件;

6)

集团、管理公司下达的专项工作指令(文件)。

5.3

审核机构

5.3.1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审核原则,管理公司设立管理制度审核领导组,负责管理公司范围内的制度体系审核工作,监督项目所在公司的管理制度内部审核工作,并指导审核过程和有效利用审核结果。

5.3.2

管理制度审核领导组下设执行秘书,经营管理部作为执行秘书负责审核工作的联络协调和具体操作执行。

5.3.3

项目所在公司应建立保证管理制度有效执行的内部审核小组,负责项目所在公司的管理制度内部审核工作,并配合管理公司的制度监督、审核工作,该小组成员名单、工作方式等情况应上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部备案。

5.4

审核方式

5.4.1管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审核

在管理制度审核领导组的领导下,管理公司各部门负责按照管理制度要求检查项目所在公司应审批、核准、备案事项的执行情况,并进行督促和指导。

5.4.2

管理公司的现场审核

根据相关指引文件规定,管理公司不定期对项目所在公司进行管理制度现场审核。

5.4.3

项目所在公司的内部审核

项目所在公司根据相关指引文件规定,定期(每半年)对本公司的制度执行进行内部审核,并且将内部审核报告上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部备案。

5.4.4

管理公司的年终综合评价

管理公司审核领导组依据管理公司日常业务审核情况、现场审核情况、项目所在公司的内部审核情况、执行中的制度反馈建议、外部情况变化等信息,在每年年终组织对在管理公司范围内的制度执行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要求,形成评价报告。

5.5

审核结果利用

5.5.1

项目阶段性(半年、年终)考核评价时将该阶段的制度审核情况作为考核公司内部管理能力(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依据。

5.5.2

开发项目经营管理责任书中的综合调整系数B的一项“内部管理系数”的确定依据。

5.5.3

对项目所在公司高级管理层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考核的重要依据。

5.5.4

持续改进项目所在公司和管理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依据资料。

5.5.5

管理制度持续改进的主要依据资料。

6

相关作业流程和指引文件

1)

MSG001

管理制度审核基本要求

2)

MSG002

现场审核指引

3)

MSG003

第5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完善公司经营管理及内部管理,强化公司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推进公司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执行力,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部门。

第三条 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管控的组织管理

1、董事长或(董事)是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最终批准人,主要工作职责:

(1)对公司各部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制定、修订、废止的审批权;

(2)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管理中出现制度、流程争议的最终裁定权。

2、行政人事部是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管理的日常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制订、修订各部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管理相关实施细则;(2)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执行过程进行监督与检查,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执行过程中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与处罚;(3)根据反馈和要求,适时修订、完善公司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3、各部门是公司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执行者,主要工作职责:

(1)负责本部门或岗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组织及实施管理;(2)负责建立健全与流程配套的表单、管理制度、规章等文件的拟订、使用;(3)负责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进行落实、推行、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改进计划,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实施情况进行汇报;

第二章 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执行、检查、反馈、修订

第四条 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

1、由相关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拟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草本,对新拟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文字描述,并向行政人事部申请进入审批流程;

2、行政人事部根据草本及文字描述召集涉及相关部门及人员开会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由本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制订部门修正后报行政人事部审核;

3、行政人事部按照《公司管理规定》上报董事长或(董事)审核批准实施。

4、个人以及部门之间不得直接干预,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可提出意见或建议)

5、部门对部门之间出现工作流程质疑问题或建议,可通过文字报告形式,报送行政人事部。

6、行政人事部可通过行政会议方式研讨解决。最终裁定权(董事长或董事)

(7)各部门汇报工作要严格遵守公司制度流程,不得越权、私定。

第五条 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执行

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一经颁布,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违反,违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对已确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在没有正式修订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搞"灵活变通",不得借故不执行。

第六条、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检查

1、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颁布执行一个月内,行政人事部进行全面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2、行政人事部不定期开展检查工作,每季度抽查不少于一次,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了解,并做好检查及访谈记录。

3、行政人事部会同各相关部门,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集中检查。

4、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形成文字性材料汇报行政人事部。

第七条 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反馈

各部门在月汇报中反馈,行政人事部检查反馈情况,并于10个工作日内拟定落实解决方案。

第八条 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修订

1、年度修订:原则上每年修订一次,由行政人事部根据全年运行情况,提出修订计划,递交行政会议批准实施。

2、特殊修订:根据公司需求紧急程度,适时修订,由责任部门提出申请,行政人事部审议后递交总经理批准实施。

第三章 规章制度的学习及工作流程的培训

第九条 规章制度的学习

规章制度经批准颁布后,各相关部门必须于1周内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新员工入职时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对其进行规章制度学习,落实规章制度相关内容,并做好学习记录备行政人事部检查。

第十条 工作流程的培训

1、流程培训由各流程主题部门实施,要求每年年初集中培训一次;新流程、修订流程在实施前对相关部门和人员培训一次;新员工入职时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培训一次。

2、争议的解决

(1)、当各方对同一流程,出现不同意见,没有达成一致,可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公司行政会议仲裁。

(2)、当违反流程规定,对公司下达纠正措施通知单,存在异议,可在2个工作日内提交公司行政会议仲裁。

第四章 处罚

第十一条 未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执行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口头批评、公开批评、警告处分,在按该部门相关制度进行扣罚之后,再处以100元以上(上不封顶)处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须承担主要责任。被处罚记录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公司年终个人及部门评优挂钩。

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再造

近几年internet技术在中国日益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到2005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突破1亿人,上网计算机达到4560万台[1].与此同时各行业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用也发展起来,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应用以其全时空、低成本、交易简便、沟通双向等诸多优势取得了较快增长。据美国行业协会分析,有未来10年内,超过三成的商业保险险种和近四成的个人险种将在互联网上在线交易。目前国内许多保险公司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产品宣传、业务培训、资料收集等工作,也有一些保险公司实现了一些在线业务运行,但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差距还很大。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中国保险企业要想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除了建设好适合于电子商务环境的硬件和软件外,企业必须对原有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合电子商务的环境要求。事实上,由于保险产品具有同质性,保险公司之间的差别主要来自于各自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由此成为建立保险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国外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来看,流程再造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成功的流程再造,就没有完整的电子商务,企业也很难从电子商务的应用中获益。因此,进行电子商务下的流程再造研究对于保险企业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中迅速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着深远的意义。

1 现有保险业务流程分析

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保单销售流程和理赔流程。由于实际中的流程十分复杂,作者在保留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对现有流程进行了必要的删节和简化。

(1)现有保单销售流程

保单流程的主要分为承接新单、核保、新单生成三个阶段。首先,业务员或客户到契约部受理点交单,契约部接单员根据交单条件进行接单初审、新单登记,完成对重要信息的第一次录入。然后由复核人员对新单进行复核,并对投保件作出风险评估,同时作出各种核保处理。最后,对于核保通过的投保件,电脑将自动向财务发出对帐的请求。只要财务的实收暂收费大于或等于业务应收费,该投保件即可在电脑上实现登录、打印,经过配页,再次复核、装订、送达客户,随即完成保单销售。

(2)现有理赔流程

理赔流程分为客户报案、保险公司调查、立案、定损、赔付结案、保户领取赔款几个阶段。保户须在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某种报案方式通知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同时应尽快准备相关文件。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派调查员调查,判定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是否受损,判定保险损失是否在可赔付范围之内,如可赔付,核实其他事故诊断、证明等,进行立案。然后由定损员定损,录入调查报告等材料,进行保险赔付额的计算和必要的审核处理,打印赔款通知单给保户。最后保户拿赔款单到财务取款[2].

2 现有流程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寿保险公司都采取通过人展业的方式,上述保单销售流程和理赔流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

(1)效率低

下一张保单从填写投保单到正式签订,需要经过人、契约部、财务部三个部门,而核保过程又须经契约部中多人操作,造成流程被分割成过多的活动,而大量时间消耗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连接和数据的传递上。从销售到核保,流程执行时间最多为15天,最少7天。

(2)成本高

保单销售及核保流程的高成本主要是因为臃肿的组织结构和大量的数据单证。此外,保单销售往往采用先销售后核保的方式。而这种先销售后核保的方式意味某些不可保风险只有在核保时才被发现。由于保险公司主动撤单必须将保费悉数退还, 已经发生的成本就只能由保险公司自行承担。

(3)忽视顾客满意度

由于流程效率低下,周期长,顾客必须长时间等待。而先销售后核保的方式使顾客有时须增加保费或干脆被拒保,造成顾客心理上的不适。

整个销售保单流程虽然在目前通过人展业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面对电子商务的挑战,该流程就难以发挥电子商务的各种优势。因此,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必要加以重新设计。

3 保险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在总结国外一些保险公司借助于企业再造理论思想进行的一些保险业务流程改造实践的基础上,国内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流程再造基本原则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活动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将原模式中被分割的许多活动合并在一起,把相关工作人员尽可能减到最少。这种跨功能的活动集成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

(2)推行同步工程

同步工程结合了连续流程和平行流程优点,将所有活动分成若干活动组,组内活动连续执行,各个组同时、互动地进行,能够大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同步工程的关键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确保信息集成和开发小组的相互协调。将同步进行的工作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联系产出。

(3)用it协调分散与集中、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集权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而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分权,即将人、设备、资金等资源分散开来,能够满足更大范围的服务,但却随之带来冗员,官僚主义和丧失规模效益的后果。有了信息技术,尤其是数据库,以及远程通信网络和标准处理系统,企业完全可以在保持灵活服务的同时,获得规模效益。

(4)保持与外界唯一的联系点

电子商务要求流程和顾客之间只有一个联系点。当流程比较复杂或过于分散时,往往不可能由一个人包办,为减少交接传递信息,提高速度和准确性,企业可将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但必须有一名人员负责和顾客的联系,解决顾客问题[3].

4 电子商务环境下保险业务流程的再设计

保险企业在进行流程再设计时,其设计思想必须适应保险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特点,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对保险企业流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其次,从险种的角度分析,适合网上销售的险种应该是那些核保简单、手续简便的险种。而那些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的险种则不适宜进行网上销售[4].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保险企业面临两种形式的流程再造:一是以实现网上保单直销为目标的流程再造,一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再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流程再造,保单销售流程和理赔流程总是与顾客利益关系最密切的流程。因此,在现阶段企业应选择这两大流程进行改造。而保单销售流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分两种,即网络直销形式和非网络直销形式的保单销售流程。

4.1 网络直销形式的保单销售流程

该流程是以核保系统为基础,基本步骤为:客户访问保险公司的网页,选择意外险,填写电子投保单并发送给保险电子商务服务器;服务器运行核保系统进行核保,如发现风险不可保,通知客户拒保,如是可保风险,则计算保费并通知客户;客户若决定投保,在实现网上支付后,核保系统生成正式电子保单,通过网络传递给客户。由于该流程涉及网上支付,而网上支付方式多种多样,步骤繁琐一些。

4.2 非网络直销形式的保单销售新流程

大多数保险险种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直接销售。但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新设计改造这些险种的销售流程,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在重新设计时,可以考虑删除人、服务中心等环节,将一张保单从销售到核保的全部活动由一名员工完成,该员工在流程中称为客户代表,他也是流程与客户的唯一联络点。

以寿险保单为例,其电子商务销售保单流程的基本步骤是:客户向保险公司发送电子邮件,提出投保申请,或在网页上填写电子表格,传递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检查数据是否齐全,若数据完备,存储到内部的数据库中,并通知客户代表;客户代表判断核保是否需要额外信息(如财务状况、健康状况、业余爱好等),如果额外信息能通过网络获得,客户代表发电子邮件要求客户提供;如果核保需要体检报告,通知公司外勤人员陪同客户体检;在获得额外信息后,评估风险的可保性;如属可保风险,计算保费,通知客户;客户若同意投保,客户代表制定正式保单,在网上支付生效后,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客户[5].

4.3 理赔新流程

网络的出现给理赔带来了一场革命。首先,应用先进的数码技术,公司的查勘人员不再采用传统的胶片照相机,而是用新型的数码照相或摄像器材, 使影像可以立即显现在电脑上,并能够通过网络传递。而扫描仪的推广使理赔人员可以方便地将各种纸面材料转换为电子文档。这样,案件的表现形式就不再是一堆纸张和照片组成的卷宗,而是存在于电脑和网络上的电子文档。这使得各个岗位对案件的审理不再以传统的纸制案卷为媒介,而是通过网络对这些电子文档进行高速的传阅和处理,从而大大提升了案件的办理速度,并使办公成本得到大幅度缩减。同时,高度透明化的新工作模式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案卷处理信息和图片,使质量管理水平有了一个飞跃。

典型的网上理赔工作流程如下:投保人出险报案后,保险公司查勘员用数码相机拍下现场情况或相关资料,同时用扫描仪将纸面材料扫描;然后上网打开系统,填写有关信息并上传照片;坐在保险公司定损中心的资深定损人员看图片定损(如有疑问可随时决定赴现场定损);之后,核赔、缮制、财务等环节即可马上开始作业,没有任何时间差。任何需要上一级核赔人员复审的案子也可实时送达,不论该高级核赔人在何处。同时,全国范围的代查勘也都可以方便地实现[6].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滚滚而来的电子商务浪潮更是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当今的人类社会。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反映了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特点。中国保险企业只有积极主动地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及时革新现有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运行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eb/ol].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5/7/20/210342.pdf,2005-07-23.

[2]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3-220.

[3]姚国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0-226.

[4]施建祥。基于业务流程变革的保险再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24-25.

第7篇

一、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描述

1.理念提出

开展此项工作是开封县供电公司立足当时管理状况、着眼今后发展所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我们一方面要在逐步改善网架结构、提高电网设备安全运行水平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从规范管理、理顺工作流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软件环境上下大功夫。从公司当时的状况来看,在这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

1.1各部室职责不清,各岗位职责不清,工作内容重复,权责利不对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

1.2公司各岗位职工并不真正清楚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及要达到的工作标准,不知道如何做,做到何等程度方可;

1.3基于此所体现出来的公司薪酬制度也不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包括我们公司目前所运行的绩效管理也只能局限于考核到各部门,并不能确确实实的考核到每一个基层岗位,因为岗位不清,职责不明,不能考核到岗,造成了一些技术上的不合理,没有完全实现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4由于没有科学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员工的困惑较多,不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上级指导时间较长,员工工作错误较多,培训的针对性较差,使得在新进人员及员工后续培训中要花费过多的精力。

为了使绩效管理进一步深化,解决公司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近半年的基层调研及与相关专家的反复咨询,决定在全公司开展“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一体化”再造工程。

2.目标

此项工作的完成,为企业提供了如下信息:此岗位的工作是什么—主要职责;做到何种程度——工作标准;如何做——工作流程;什么人适合这些工作——任职资格。岗位说明书是为了让员工知道本岗位“该做什么”,业务流程是为了让员工知道本岗位工作“要怎么做”。通过一体化的建设,让员工系统的知道自已该干什么,又该如何去干;让部门的管理者可以通过此项工作分析诊断出公司工作中不顺畅的环节以及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然后加以改进,解决岗位上 “做什么”、“怎么做”、“做的程度”这一问题,逐步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管理;从而夯实管理基础,促进管理的规范化运作,为提升管理效率和运营价值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项目的主要做法

1.专业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1.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为了保证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任项目领导组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一体化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为一体化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1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2.1专项技术小组组织机构图

1.2成立专项技术小组

1.2.1专项技术小组组织机构图

为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成立了由人力资源部主管领导任组长,人力资源部主任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选派一至两名专业技术全面的专责任成员的专项技术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督促、指导、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并设专工一名。

1.2.2人力资源主管领导:组织制订项目执行方案、督促、指导、协调工作,指导公司一体化工作的持续推进等。

1.2.3人力资源部主任:执行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项目各模块的设计、审核与实施工作,负责项目相关各类评审会、研讨会等的协调组织工作;

1.2.4各部门专责:学习和掌握项目相关知识,以及项目成果的实施方法,具体编写标杆岗位说明书和业务流程,推动部门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组织、审核、修改部门一体化成果;

1.2.5人力资源部专工:参与项目各模块的设计、审核与实施工作,负责项目成果报告的撰写工作;

2.流程图

2.1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一体化建设工作流程图

2.2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及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2.2.1准备阶段

节点1:发放调查表,收集各部门职责现状;

节点2:人力资源部收集调查表,按照“因事设岗,按岗定标,以标择人,人行其事,事得其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路以及公司岗位设置意见的要求,重新梳理了各部门的职责,将重复性的、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的部门职责进行了讨论确定,解决各部门有异议的职责,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组织机构优化及各部门所负职能的调整意见

节点3:将优化方案及调整意见报请公司总经理审批;

节点4:人力资源部按照批准意见设置公司组织机构,

与部门负责人沟通,确认各部门职责,并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各部门的岗位设置;

节点5:各职能部门根据本部门确认职责及岗位设置要求,编写本部门职能说明书(见附表3),为岗位说明书编写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举办了各类一体化培训班,强化一体化知识的培训和渗透。

2.2.2编制阶段

节点6: 技术培训——在学习中编制,在编制中改进是公司编制的基本原则。为了全面、高效的开展岗位说明书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建设的编制工作,人力资源部对一体化项目组(主要指专项技术小组),会同仝博公司顾问组先后在公司举办了多次一体化建设编制工作培训班,就如何编制部门职能说明书、岗位说明书、业务流程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辅导、培训,对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职责概述,工作重点、要点的提炼、工作效率的提高,业务流程的整合和描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培训和指导。

节点7:编制标杆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各部门确定出本部门标杆岗位,由专项技术小组成员进行编制,此阶段共完成全公司19个部门38个标杆岗位说明书以及涉及业务流程的编制工作。

节点8:阶段性总结——由该项目主管领导再次组织召开了阶段性总结促进会,会上通报了前一阶段岗位说明书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建设的编制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下发了全面展开岗位说明书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建设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部室按照要求,各岗位全员参与一体化建设编制和审核定稿工作。

节点9:全面编制——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根据编制要求编制本岗位岗位说明书及相关业务流程,在编制的过程中,各部门项目小组人员以持续改进为主线,不断与各部门领导及各岗位人员进行沟通、磋商并加以辅导,保证了公司一体化建设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2.3审核阶段

节点10: 信息反馈、内部审核阶段—由人力资源部先后组织各职能部门进行了2次内部集中审核.并进行了部门间的交叉审核,对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流程中相关联的部门和岗位进行了沟通审核,使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得以有效落实;

节点11:修订阶段——对内部审核后的文件将意见返回各职能部门进行修订;

节点12:外部审核——为了使此次的编制工作更加规范和合理,对内部审核后的内容又专门聘请专业顾问师对全公司141份岗位说明书和147个业务流程进行了集中审核和修改。

节点13:在规范性审核的过程中,公司一体化项目工作组配合咨询公司顾问师对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岗位说明书和业务流程为实例,与各职能部门反复进行沟通和修改,保证了编制的质量和进度。

2.2.4、使用阶段

节点14:印刷、——根据进度要求,在完成审核、审查工作后,报送公司主管领导及总经理进行审批后印刷和颁布。

在岗位说明书与业务流程一体化建设编制工作中,公司共完成19个部门职能说明书、141个岗位说明书,147个管理及业务流程的编制工作。依照公司机构设置和岗位定编的规定,此次编制的岗位说明书基本包含了公司各个岗位,业务流程体现了实际工作,部门职能说明书涵盖了本部门的具体职责。

节点15:深化及应用

一体化的建设工作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此手册以后,,为了配合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并将“岗位说明书及业务流程一体化”规范有效地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2009-2013年连续三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员工岗位述职暨后备人才选拔”活动。

三、评估与改进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梳理了岗位职责,优化了关键业务流程,实现了员工自主管理;同时新上岗员工能以最快地速度进入工作状态,使部门管理者从繁忙的“指派任务”中脱离出来,为公司各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扭转了电力企业部门职责不清,员工岗位不明的组织乱象,开创了全国电力系统县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先河,提高了企业的标准化、精益化、扁平化管理水平。

1.部门职能说明书的编制,优化了管理职能,整合了公司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为公司目标管理和战略落实奠定了基础。

2.岗位说明书的规范,解决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达到什么要求,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特别是任职资格的统一规范,为各个岗位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据、固化了资格,也为今后人力资源的储备、员工的教育培养和职业生涯形成了清晰的管理目标和规范的资格要求。

3.管理流程及业务流程的规范,对目前的工作程序进行了再次梳理、整合和优化,为全面开展标准化作业、精益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4.为公司“平衡计分卡”绩效管理的深化提供了支撑。目标管理由公司层面、部门层面向岗位层面延伸,实现了三级目标管理和控制。

第8篇

2. 转型的阶段及相应的知识管理问题 转型有四个阶段,每个连续阶段都会增加技术的复杂性及技术对公司员工,工作流程,顾客,合作伙伴的影响。随着复杂性及影响力增强,相应的知识管理范围也将扩大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下面我们将讨论每个阶段的知识管理要求。

第一阶段:信息。 这时,公司建立网站的首要目的是向市场有关公司产品及服务的信息。因此,它对公司的运营影响较小,风险因素主要在于网站设计的质量好坏及运作的稳定性,公司知识管理的重点是网站运营人员掌握网站建立的技能及网站内容更新的工具,如HTML,FrontPage,,JAVA,服务器维护技能等。

第二阶段:简单交易。 这时,公司将网站运营融入业务,并开始利用网站来接受顾客定单。顾客可以在公司网站浏览购买信息及订货,网站将能记录顾客的产品选择,获取并验证交易的信用卡信息等。 这个阶段运营的主要风险在于:由于错误地处理定单及验证信用卡信息,或由于网上生成的定单未能有效融入传统定单业务处理流程所造成的业务流失。这种风险的发生根源在于公司未能管理好知识和技能的转移过程。因此,公司需调整业务流程来适应网上处理定单。为实施这种流程变化,公司必须让所有员工都对业务流程有清楚的认识,并将大量有关顾客的信息(如他们的购买偏好等)融入知识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满足更广大顾客范围的需求。若没有事先计划好这些工作,而匆匆进行网上接单,就很容易造成经营混乱。

第三阶段:复杂交易。 这阶段将顾客交易的管理扩展到执行定单处理的整个后台运行流程。网站将成为真正的电子商店。它能将公司与顾客,供应商相互联接起来,从而使得顾客能随时获取定单的执行情况,执行完的定单也能迅速传给货运商处理。 该阶段的运营对公司知识管理及技能转移的要求更高。公司新的业务流程范围应扩大而取代原有的手工作业时的流程。顾客服务,财务,运营部门的角色及责任也应扩大,并要求对所有的部门进行重整与培训,公司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能及时获取并分析产生的各种交易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对于顾客偏好变化的应变能力。在这一阶段,业务流程对于公司的影响还将扩展到供应商,他们的业务流程将紧密地与公司的业务联接成一体。

第四阶段:交易集成。 在该阶段,公司将通过网站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组成闭环的价值链,与各个成员形成知识共享体系,并将这些获得的信息被用来更有效地管理业务,为顾客提供增殖服务。从而不断增强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方面的实际运用包括:公司可利用顾客的历史的购买记录来确认他们未来的购买需求,并以推的形式向顾客介绍他们喜欢的产品。公司通过精确的需求追踪来降低供应商的存货及相关成本。公司通过战略合作来实行产品的交叉销售和新市场开发等。 这阶段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公司应制定正确的知识管理战略来获取并利用各种内部和外部的知识,成功的企业往往运用各种知识管理工具。如内容管理,数据挖掘等来筛选信息,获取商情,这样,他们就能更快,更好地对各种竞争态势及顾客需求进行预测并作出反应。

     另一方面,知识管理的核心战略

企业要想成功地进行网上经营,必须掌握两个核心的知识管理战略:电子商务技术与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

一. 技术的知识管理 电子商务的系统是在电子交易的引擎基础上建立的,这些引擎应与公司的交易流程相联姻,才能完成从获取顾客到货运仓储,记帐,付款的全交易过程。两者的完美结合,需要公司的系统管理人员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技术方案配置及它们的功能,掌握系统结构及操作界面,将它们融入企业的知识仓库。为此,企业应创造一个系统过程来持续地获取并管理电子商务所需的系统及工具的知识,该系统作为公司专有知识宝库的重要部分,应保证将这些知识转移给公司员工,让所有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都能及时获得,更重要的是,这些系统管理知识还需不断更新,适应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若企业采取将电子商务技术外包,则更须重视与外包公司的知识管理协调,以保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获取网站运营的合适经验。

二. 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 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传统商务运作中的商情管理,将公司的有关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及市场行情的信息融入知识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传统的和e时代的业务流程活动及流程之间的依赖关系管理

这些过程中顾客接触点的知识管理

现在,我们先来研究流程的知识管理。

电子商务企业战略性知识管理的核心是把握住工作流程,这些流程是确保公司顾客服务及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关键。因此,公司在管理流程中,应尽量的具体详细,指明过程中的依赖关系,每个过程中的核心活动,及这些活动的功能。而且这种流程管理还应具有动态性,不仅着眼于现有的流程,还需考虑将来的流程变化。

对与现有的流程管理来说,重点是要让员工对各种端到端的流程运作有非常清楚的认识,若员工仅熟悉部分流程,那么他们在遇到例外情况处理是往往会手无举措,因为他们不理解业务上游发生问题的原因和他们的行为对下游业务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的严重后果在互联网时代的商务运作中会加倍扩大。因为网上交易速度快,流程渠道复杂,易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员工若对企业原有的薄弱流程环节不清楚,在虚拟的业务交易中,就会迷失方向,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将来的流程变化主要是考虑实施电子商务后的影响,确定流程的方向,业务政策及程序的调整。因为网上经营有它独特的性质,如产品选择的虚拟性,定单执行的快捷性,交易功能的集成性,若企业未预料到它们对流程变化的影响,则会给业务发展造成巨大障碍。比如说企业原有的退货政策往往规定若商品已从供应商仓库运出后,退货时需补交30%的再储存费,以用来弥补供应商对原零售商强加的再储存费用损失,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个政策很少实行,顾客可以对任何还未交付的定单进行修改。这是因为原有的交货流程有手工运作环节,从而顾客有充足的时间更改,而无须担心再储存费。在网上交易的情况下,所有定单的信息都立即进入系统,供应商瞬时得到通知发货。顾客下定单时,就得非常小心,害怕瞬间改变主意,他们就得付30%的再储存费。因此需要提早建立新的退货流程,让客户服务人员熟悉它。

战略过程的知识管理作为企业建立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不仅要考虑流程管理,而且还要在这些流程上建立优先的顾客接触点。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顾客接触点价值体现在商家给顾客提供的无形服务上。同样在网上交易中,选取恰当的接触点为顾客提供增殖服务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这些服务不仅体现在顾客能从公司网上迅速购买商品,完成交易,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商家有导购员,他们的任务是迎接顾客,将顾客当朋友看待,让他们觉得很体面。在网上,预先设计好的购买人将以顾客感兴趣的图文声音向顾客打招呼,寻问他们的中意商品,引导他们立即去网上相应的地方。

传统的销售员在顾客购买过程中,往往会提示顾客,那些商品可折价购买,替他们省钱。网上的人在顾客结帐时,会询问顾客是否有优惠卷,是否参加了折扣俱乐部等。它还会将顾客购买的商品与折扣清单商品进行比较,告知他们可省多少钱,并为顾客储存他们提供的信息以供将来继续使用折扣。同时,人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了众多消费者信息,更好地服务顾客。

传统的购买"咨询师"会帮助不了解商品的顾客更好地进行商品选择决策,网上的智能人会在经顾客允许下,跟踪他们的购买信息。这样,当顾客下次再访时,人会列出购买历史,推荐其他与消费者有共同兴趣的顾客中意的商品 在网上还有许多好的顾客接触点,每个公司都应具体分析交易流程,将它与拟要实施的电子交易流程进行比较,才能最精确地确定出顾客接触点。

第9篇

    一、ERP应用与企业管理制度

     案例:广州Adar公司新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包括产品立项、研发设计等流程,如图所示。

    根据新产品研发生产流程,在样品制作及评审阶段结束后,进入小批机试制阶段,计划部将会在ERP系统中下达试制生产订单,生产部则根据ERP系统中的订单安排试制生产。公司遇到的问题是计划部经常无法在ERP系统中下达试制生产订单,原因是BOM维护人员还没有在ERP系统中创建好新产品的BOM(Billof Material物料清单)。究其原因是新产品的某些新增零部件还没有物料主数据,无法建立BOM。继续向上追踪问题所在,结果多是主数据信息提供部门没有及时提供相关信息,BOM维护人员无法在系统中建立新品BOM。

    探讨分析:在本案例中,Adar公司新产品试制不能顺利进行,属于业务流程中新产品BOM创建流程的问题。在ERP系统中,新增产品BOM时,必须先增加该产品BOM所包含的物料信息,即物料主数据。

    物料主数据收集工作涉及到研发、采购等多部门,而Adar公司新增物料主数据申请流程中数据收集责任不够明确。根据ERP项目管理理论,ERP实施流程包括ERP实施项目准备、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系统实现、系统上线试运行和系统正式运行几个步骤。新品BOM的创建流程应该在业务流程再造阶段确定后,而不是在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发生此类事件后,再来追究原因解决流程问题。那么Adar公司为何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事实上,ERP项目实施因为各个企业千差万别,流程繁多,尤其是流程细节问题,难以在业务流程再造阶段确定所有流程细节,需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当中不断调整、修正和补充。完善后Adar公司主数据申请流程方案中数据收集责任如表1所示。

    通过完善新增物料BOM流程中主数据收集责任问题,Adar公司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了。

    管理思想: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积极的企业文化是ERP应用的保障。企业应用ERP就是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模式固化到ERP系统中,然后应用到企业中。在企业应用ERP系统的初期,需要完善和规范的制度来保障ERP有效的应用,而在后期应用阶段,企业主要的业务流程和制度已经和ERP有效结合,细节业务流程的完善则需要企业文化来保障。因此Adar公司解决问题的根本之处是首先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然后进一步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积极主动地思考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而不是相互推诿。

    二、ERP应用与企业管理创新案例:Adar公司成品流水线上最后一道工艺――成品包装,因为缺少2个包装纸箱,导致部分成品无法包装入库。因计划员下发任务单时并没有发现纸箱缺料,查询ERP系统发现2个成品包装纸箱不久前被研发部门样品制作领用。经过协调,研发部门归还2个纸箱以保证成品的包装入库,以免延误发货时间。

    探讨分析:本案例中,经分析

    后发现纸箱被领走的原因是在Adar公司纸箱是一般零部件,研发部门领用一般零部件,经研发部门主管审批即可凭领料单到仓库领取,只有产品关键零部件,需经生产部门主管审查后才可以领料,以免影响生产计划。

    尽管研发部门归还2个纸箱后并

    没有影响客户发货,但影响了研发部门的样品制作。经过和公司管理层并结合ERP系统和业务流程会诊探讨后,提出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将研发部门用于样品制作的物料单独采购入库,并与生产用料分开管理;另外一种方案是样品制作同样通过ERP系统的订单管理进行管理,走正规的订单管理流程。通过比较两种方案的优劣,我们选用第一种方案。因为第二种方案对于有些不会进入后续阶段的样机同样需要维护很多基础数据,如销售视图、财务会计视图数据等,增加数据管理成本。

    在后续的使用过程当中,发现启用

    ERP系统的“预留”机制对样品制作、维修等用料进行管理比单独采购管理更加有效,成本更小。办法是研发部门、售后部门对所需物料进行用料申请,ERP系统运行物料需求后统一采购入库,然后由物料计划部门对这些物料进行“预留”管理。经过流程优化后Adar公司再没有发生过此类缺料事件,达到预期效果。

    管理思想:通用ERP产品管理

    与企业个性化管理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如果矛盾处理不好,ERP的成功应用可能功亏一篑,导致失败。根据SAP公司的统计,通用ERP产品中标准化的流程只能满足客户60%的需求,其余40%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因此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清楚ERP实施应用不是相互模仿,以统一的模式应用,它允许企业发挥个性化管理,且能够使管理更为有效。

    变革是企业管理不变的真理,精细化管理和ERP结合能够更加高效发挥ERP的管理能力,细微之处的变通往往能够解决企业管理的顽疾。   三、ERP应用与BPR案例:Adar公司ERP正式运行一年后,中转仓库出现60多万元的库存无法过账的情况。Adar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独立核算事业部,除了部分对外销售订单外,90%的产品是为集团公司配套生产的。Adar公司与集团公司的成品供应及财务结算流程如下:1.集团公司下达采购订单,Adar公司根据集团采购订单安排生产,完工后入成品库;

    2.成品库保管员根据采购订单

    交货日期,组织监督成品送货,ERP系统从成品库移至虚拟的中转仓库并打印移库单,由送货人员确认;

    3.送货人员追踪集团公司的入

    库单,成品保管员核对移库单及入库单后交Adar公司财务;

    4.财务根据入库单建立销售订

    单,从中转仓库过账后开销售发票,形成应收帐款。

    理论上成品供应及财务结算流程

    是一个完善的业务流程,但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及弊端,主要原因如下:1.集团公司每天的采购量较大,采购订单的种类和批次有100个以上,并且有时需要变动调整,调整后保管员保管的采购订单往往不是最新版本的,从而导致采购订单与移库单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2.移库单与采购订单不一致,

    导致移库单与集团公司入库单难以对应;另外由于运输距离等因素,集团公司的入库单有时不能及时返回Adar公司,尤其出现不良品扣除及缺数的情况,对应难度更大。

    3.当成品仓库账面数据不准时,方,BPR是有效解决这些矛盾的管理思想;ERP包含很多已经证明是成功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不同公司使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应用,但是企业必须是在充分了解ERP的基础上来做个性化的应用,如果改变经过多数企业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管理功能,这样只会限制ERP的应用,作茧自缚。   

    ERP不是在成功实施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给企业带来效益、效率的提升,而是需要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完善。良好的制度、高效的流程和ERP的有效运用是保障公司高效率的关键,良好的制度靠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发企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持续的流程再造是提高流程效率和减少作业程序的有效手段;ERP是平台,是工具,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够让平凡公司创造不平凡业绩。■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保管员有时直接移库至中转库以求账面的一致。因为上述原因最终导致中转仓库库存积压,日积月累出现60多万元的亏损,集团公司也提供不了更多的入库单给Adar公司过账开票。

    探讨分析:Adar

    公司业务流程中的各实体要素功能,总结如表2:根据表2各实体的功能,可以发现采购订单是公司生产、发货与入中转库的依据,因此建立以集团公司采购订单为中心的管理体系,理所当然地成为Adar公司整个物流管理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曲解了ERP核心管理思想,即销售订单驱动生产、销售订单驱动采购的管理思想,所以导致集团公司的购、退都不能通过ERP得到很好的跟踪,因此建立标准的销售订单管理功能是解决坏账的关键。

    完善后的成品供应及财务结算流

    程如下:

     1.根据集团公司采购订单,Adar公司销售部门建立相应销售订单(附采购订单号),通过销售订单运行生产订单及采购订单;

    2.Adar公司生产完成后,物流

    部根据ERP系统中的未清销售订单清单发货并出具交货单(附采购订单号),并跟踪集团公司入库单(附采购订单号);

    3.将对应的交货单、入库单交

    财务,财务维护结算价后开具发票,进入应收帐款。

    在通用ERP系统中,销售订单都具有很强的跟踪功能,如能够跟踪未清销售订单、财务未开票销售订单、退换货销售订单等信息。Adar公司启用标准的销售订单管理功能,取消中转库后,使中高层领导从关注生产订单完成情况,改变为关注销售订单交付情况,提高产品质量,避免退换货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公司的管理质量。

    管理思想:企业原流程如何与包含先进管理思想的ERP系统匹配;

    ERP包含的先进管理思想在企业中如何应用都是企业成功应用ERP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企业应用ERP系统后,业务处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及决策分析能力都得到提升,原有的组织架构和流程必然有不适应的地?点滴?帕金森定律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降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第10篇

【关键词】OA系统;工作流技术;安全防护;定制;云办公技术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一、OA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OA系统介绍

OA体系即办公自动化,其构建在网络技能之上,意图是走出传统人工管理窘境,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非常好地完结人机协同,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公司决策与管理方面供给实在参阅与支持,是一种有科学依据的工作体系。OA体系的发展阅历了几个期间,如今是以网络和计算机为首要象征,其功用也日益强壮,在改动公司经营管理模式上表现了巨大作用,所以OA体系也可以看作为公司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象征。当前,根据市场化公司使用OA体系调查结果显现,档案管理是使用的首要中心,占据份额37.1%,其次为是公共信息、日程管理、行政管理和资源管理,份额在24%-28%之间,最终是体系管理和即时信息(比方QQ、微博、微信等),使用份额在20%摆布,这些一起构成了OA体系的使用模块。对公司而言,OA体系的使用意味着自动化、信息化、高效化,无论是内部工作、外部处理在协同和沟通上都变得高校便捷,变成公司科学管理与决策重要技能支持。关于当前深受全球经济化一体浪潮影响的现代公司而言,使用OA体系提高信息处理质量和效率现已关系到公司的中心竞争力,明确OA体系重要性并活跃表现其辅助管理的功用,关于现代公司现已变成必修课。

2、OA系统功能

OA体系为公司管理供给多方面的辅佐,例如跨区域协同作业、支持公司决议计划、加强表里交流联络。公司跨区域作业,无论间隔多远,公司作业人员都能够经过OA体系完结远程操控,在统筹自己功率的一起,高效完结信息交流与作业协同,网络的存在完结了作业方法的革新。OA体系可认为公司加强生产经营操控供给信息处理和管理联络,在信息集成处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为公司开展供给科学决议计划和根据,走出曾经信息不完善环境下盲目决议计划的弊端,以实在牢靠的各类数据为依托完结开展决议计划。无论是对于公司高层领导仍是普通职工而言,OA体系的存在都是有必要且必要的,能够刻画杰出的作业环境,非常好的打开作业管理。OA体系的存在供给了加强表里交流的桥梁与途径,职工能够在网络上寻找到各类材料,开展潜在客户,进行合作伙伴联络,与事务目标和交流目标完结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交流交流,为公司开展、盈利供给实在保证。

二、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部署的模式

现代公司布置管理信息体系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资金足够的公司自个建立IT开发团队独立开发,长处是做适合于自个公司的体系,但本钱极高,是大公司所为;第二种是从闻名管理软件厂商处采购成套的软件,这种方法使用最多的就是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公司资本方案)软件的布置,布置ERP软件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软件架构无法跟上公司需要的疾速变化,且布置ERP软件本钱不低;第三种是选用正逐渐盛行的SAAS模式租用管理软件体系,这种方法因为信息保存在对方的数据服务器上,其安全性不强,极容易泄露。本来,还有一种本钱更为贱卖,而实用性十分强的布置方法,那就是使用电子表格为根底来构建公司的信息管理体系。

关于现代的绝大多数公司来说,对电子表格的使用都是频频的。电子表格软件能够输入、输出、显现数据,能够协助用户制作各种杂乱的表格文档,还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杂乱统计运算后显现为可视性极佳的表格,将很多的数据变为多种美丽的彩色商业图表显现出来。别的,电子表格还能将各种统计报告和统计图打印出。当前市场上的电子表格软件有微软的Excel、CCED、金山WPS等等,使用最遍及的无疑即是微软的Excel。公司的电子表格数据多了,如何管理是个难题,假如不一样的电子表格之间能够进行数据的彼此调用,那么无疑能够下降公司的信息管理工作量。现代公司通常都有自个的局域网和服务器,也有自个的数据库系统如微软SQLServer2000等,所以电子表格服务器软件诞生了。这种方式本钱更为廉价,并且公司能够依据自身的需求灵敏定制使用,一旦公司的需求改变,公司自个就能够当即进行修正,这即是Excel服务器。

三、企业办公系统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OA系统也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不断发展,如今,各个单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已经不再是问题,企业中也已经有了完善的制度和管理流程,所以OA系统应向以业务流程为主导的方向发展。在执行流程的过程中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帮助用户和决策者发掘潜在的知识。

很多企业早已制定了适合自身的规章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中很多涉及流程的管理,以往由人工进行操作,流程往往无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基于这些需求,我们在原有的OA系统中利用工作流技术增加了流程管理,通过流程在系统中的固化实现了确确实实的“按流程办事、按制度管人”。在流程的执行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以通过系统将这些数据保存整理后进行分析加工。流程的可查询、可追溯性也是事后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

四、需求分析

近年来企业人员和规模日益扩大,相应的对人员和生产经营的管理难度也日益扩大,日常事务处理的复杂度也大大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适合常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

1、制度流程化促进工作清晰化

目前很多企业都致力于制度的完善,制定了一整套适用于企业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如何落地,如何切实规范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就需要通过制度的流程化实现,通过流程化明确工作的部门归属、人员归属、流程归属,一切根据流程执行,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同时也要不断完善流程,一旦遇到瓶颈时就要考虑流程是否出了问题,是否流程老化导致运营效率降低,根据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完善。通过一套工作流程体系建设工作对企业的业务工作进行梳理,明确流程节点中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使工作清晰明了。

2、流程固化促进工作规范化

如何将流程落地是困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问题,以往都是通过宣贯和下发文件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流程的内容,但是无法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约束与控制,最终导致企业真正实施起来出现“线上线下两张皮”的现象,既不便于流程的监控,也不利于企业的管理。

利用工作流将流程写入OA系统中,将每个流程节点进行承上启下的关联,从而实现流程的固化。用户在OA系统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内控制度执行流程,彻底杜绝了“两张皮”现象。

五、Excel服务器简介

Excel服务器是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信息系统设计工具与运行平台,它将电子表格软件MSExcel和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网络数据业务协同工作环境。在这个渠道上,用户可以充分发挥Excel的使用水平,经过规划模板、界说工作流、界说表间公式等简便直观的操作,实现管理目的,轻松、疾速构建可以习惯改变的ERP、OA、CRM、SCM等管理信息系统,Excel服务器以微软Excel为客户界面,将Excel文件和数据保存到微软SQLServer2000中,自动生成Excel表单/报表,用工作流传递Excel表单/报表。不光可以在局域网中使用,还能在互联网上使用。而且还能集成外部数据源,构成一个一致的数据库系统。Excel服务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像用Excel相同方便、简单、恣意修正,不需要软件工程师来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下面用实践例来看它是怎么工作的。

六、利用Excel服务器构建预算与报销管理系统

1、利用EXCEL服务器平台轻松构建预算与报销管理系统

我们行将树立的体系支撑费用核算的编制、调整、操控,并能够在费用报销的进程平分月份、季度和年度对核算进行监控。体系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0,能够一起支撑页面填写和Excel客户端填写。Excel服务器只需求在一台担任服务器人物的电脑上装置成功,剩余的作业就是设计好Excel模板。对公司来说,这些模板一般都是现成的,只需求根据本身情况设计好表间公式,全部业绩考核体系便能够投入使用了。咱们把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主数据、费用核算管理、报销管理。需求阐明的是,这篇文章紧缩了体系的很多功用,意图是为了进行一个疾速的展现,而非真正在这篇文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

2、系统展示

2.1费用预算申报

用于在申报费用核算时,需填写本部门称号和核算年度。本模板中的费用项目字段为体系主动获取,数据来源于主数据中的“核算费用称号”模板。用户能够依据自个的需要添加新的费用项目,或许删去某些不需要的费用项目。体系将主动核算每个季度的金额以及年度的总金额。费用核算需经过部门经理、财政副总和总经理三级批阅。费用核算批阅经过今后,体系将主动创立一份“核算余额表”,用于记载核算额。

2.2费用预算调整

当某个部分需求调整多种费用的核算时,例如差旅费和通讯费,则需求填写多个表单。调整核算时,用户需填写部分称号、核算年份和费用称号,然后体系主动提取当时的核算额。用户能够在“调整后”一栏内填写修改后的核算金额。

2.3差旅费报销

差旅费报销简直用一个表就能完结。假如请求人此前有告贷,在填写报销请求时需填写告贷编号,以冲抵告贷。请求人还需要扫描报销单据,并在“报销单据”字段以附件方式上载。经过简略的演示,全部体系其实即是管理各种电子表格。只不过在这里,电子表格被同享了出来,企业职工依据自个的权限和人物来统一管理。当然信息化进程实质上是一个跟着时刻而不断发展的继续进程,而不是某个阶段性的方针。环境在变化,信息体系也需要相应地变化、改善和完善。

【结束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办公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办公需求,办公自动化系统(OfiiceAutomation,OA)的诞生解决了企业对于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办公化环境的需求。工作流(Workflow)概念的引入更是将OA系统的功能升级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流程以及流程相关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流程可监控、可追溯。

参考文献

[1]王.办公自动化OA系统开发问题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7:85.

[2]张华云.基于云计算的集团企业OA系统发展[J].科技与创新,2014,13:136+139.

第11篇

以生产和销售硬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正在陷入残酷的“红海”: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利润微薄、业务前景堪忧,那么,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本文提出制造业应向服务业务延伸和转型,变身为服务型制造企业,从而开辟出一片新“蓝海”。

从全球范围来看,如今服务业已取代制造业,成为全球GDP 的主要贡献力量。而一些传统制造类公司不再只靠产品赚钱,而是依靠服务获取价值。例如,通用电气和江森自控这些传统上以销售硬件设备为主的公司,纷纷转为依靠按量付费的设备租用模式创造收入。通用电气全球销售收入的70% 不是来自产品业务,而是来自“技术+ 服务+ 管理”的服务业务。而苹果公司也正在打造数字服务生态系统,这部分的业务收入已接近300 亿美元。

对于仍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企业而言,需积极着手进军服务领域,开辟新“蓝海”。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服务经济中,制造服务业(伴随着有形产品的服务)的比重约为70%。埃森哲曾对《财富》世界500 强中的30 家公司进行抽样研究,根据相关的年报资料,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外设、家用电器及汽车四个典型的制造行业中,2011 年样本公司服务收入的平均比重已达到20%。

其实,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无外乎两个动因:经济动因和战略动因。从经济上看,服务业务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更稳定的收入和利润,还有资本投入要求低等优势;从战略上看,制造企业能从服务中更好地“锁定”客户,进一步了解和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促进自身产品和业务创新。

这两个动因也决定了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延伸和转型的规律。如图1 所示,我们可以用“服务深化模型”将转型变革划分成三个阶段。阶段一,多数制造业公司从“产品的补充和延伸”开始涉足服务业务,其所提供的服务主要用于支撑产品销售,服务交付管理成为这一阶段的核心“服务链职能”。

阶段二,企业开始意识到,集成的“产品+ 服务”模式,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并增加客户黏性。企业由此加大对服务的投入,“服务开发”与“服务交付”成为核心职能。

阶段三,一些公司在服务业务中获得了超过预期的收益,并且将“依靠服务创新来帮助客户解决难题、优化业务、推动变革”作为自身的使命,从而逐渐转型为“服务中心型组织”,以服务驱动业务发展。而此时,“服务营销”职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服务业务蓝图架构

传统制造业公司如何在现有产品基础上向服务延伸和转型?如何规划和落实?我们认为,这些企业首先需要了解整个服务业务的全貌,即搭建一个业务蓝图架构,然后再针对蓝图中的具体模块和要素有序地建设、推进和落地(见图2)。

根据这一蓝图,企业可以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地推进转型步伐。具体而言,可以按照以下三步依次推进。

第一步,明确服务战略。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服务战略是整个服务业务蓝图框架应用于一个特定组织的高阶定制化输出,服务战略确保组织已经形成了对发展服务业务的基本共识(见图3)。

第二步,明确服务业务的管控体系。管控体系规定了服务业务是如何在企业内被组织和管理起来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组织模式、质量绩效和财务监控职能。

建立和落实组织关于服务业务的“战略规划—执行监控—反馈优化”的闭环循环是战略管理的重点。

从组织模式上看,有的公司在初始切入服务领域时,采用简单的管控形式——服务部门依附于各产品线,对应的汇报人和绩效职责也由产品线确定;有的公司采用以客户或区域为单位的服务组织,统筹协调各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服务;还有些公司采用混合矩阵式结构。

在服务体系内部也有不同的管控结构。有些公司把服务开发、服务交付和服务营销三大核心职能都按产品线维度划分,然后把服务战略、卓越中心(CoE)、财务/ 流程/质量/IT 等管理支撑保障部门进行“共享化”。而有的公司,则把三大核心职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跨产品线整合。对于一些复杂的制造服务业,如大型通信设备、机械工程、建筑交通等,企业还有必要明确核心职能之内的下一级运作和管理结构。

采用哪种结构来管理和运营服务业务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服务战略、企业特点、产品和客户特点等等。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管控体系应符合整体的服务战略,服务组织应贴近客户,追求灵活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同时,优良的质量控制和绩效管理体系也是服务领先者的明显标志。质量体系保证了服务业务的客户导向、合规性和效率要求;而一个完善、多维度、分层级的服务绩效体系,能保证组织对整个服务运作有效监控和管理。

此外,集中的财务报告和监控活动也是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步,打造服务链业务职能。对照工业化思维,制造业的产品开发、产品制造和交付以及产品营销三大基本职能,在服务业务中也有相对应的内容——服务开发、服务交付和服务营销,这也是服务链的三大基本职能。

服务链基本职能之一:服务开发为了强调服务业务的产品化特征,许多公司也把服务开发称为“服务产品开发”。

事实上,多数公司的服务开发职能是与服务交付职能同步完善的,有时甚至稍有滞后。他们采用先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好服务交付,再逐步提炼、总结和研究,形成标准化分层级的服务产品目录和说明的方式,反过来再利用这些目录更好地指导服务交付。这是一种“迭代式”开发方法。

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公司始终重视服务交付而忽视服务开发。他们认为只要交付团队做好交付活动,达到客户满意即可。这类公司在服务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面临一个致命问题——服务的有效增长和质量保证。服务开发本身包括:服务产品组合管理、开发服务产品和服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三项主要活动(见图4)。

服务产品组合管理:目的是澄清服务产品线架构、分层分级投资决策机制,以及服务产品路线图等“策略和制度层”内容。

开发服务产品:描述单个服务产品项目如何完成立项、产品概念、计划、开发及验证、的全过程,最终输出“服务产品包”。

这个服务产品包又包括营销和交付两部分内容,服务产品包连接服务营销和服务交付,连接物理产品和服务工作,是服务标准化的基石。

服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通过绩效管理,持续增强服务产品的盈利能力;通过问题管理、变更管理,持续改进服务产品的质量;通过服务产品终止管理(EOS),终止不符合业务诉求的服务产品。

客户可以从许多方面感受到服务业者是否存在一个基本的“服务产品开发”职能。比如,规范的汽车4S 店首先会给客户提供一个“服务产品目录”,告知维保项目及相应的材料、工时(从而形成定价)和质量标准,然后结合对车的故障检测结果,提供参考方案供客户选择。而用户在选择时,他们会提供分门别类的具体说明。服务产品目录会不断演进,服务项目的覆盖面和颗粒度也能够折射出其服务水平是否成熟。

优良的服务开发流程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服务实际履行前的“逻辑预演”,从而提高接下来的实际交付活动的透明度。而透明度是服务型企业与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和信任关系的基础。

服务链基本职能之二:服务交付

服务交付是服务提供商从接受客户需求到完成客户验收之间所实施(或组织实施,如果涉及第三方)的活动。比如,饭店业的交付,指接受订餐到客户吃完付款离开之间的所有服务活动。而复杂的制造服务业的交付过程,则包括“可行性分析—高阶方案—低阶方案—方案实施—验收与关闭”的全过程活动。

这种环境下的服务交付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交付过程中“服务”与“产品”密不可分,它们都是服务方案的要素;二是交付界面往往涉及公司、客户和第三方的协同和互动;三是服务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公司内部多个部门的协同和配合。这些复杂性给服务交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应对挑战的核心是要树立清晰有力的服务交付规则、流程和工具。

规则对服务交付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服务交付规则可能包括售前介入、交付履行和服务变更等具体规则。规则既可以面向企业内部,也可以面向客户。例如,事先明确并与客户达成共识的“服务变更规则”,能够帮助员工快速识别出在交付过程中客户提出的哪些变更要求可以免费实施,哪些需要双方签署合同变更条款后实施。员工根据规则行事,获得授权,增强了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企业也能从规则履行中减少“超范围交付”,提升契约精神。

流程是服务交付的灵魂。交付是否优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付流程是否清晰、定义是否合理并严格遵守。多数情况下,服务交付流程包括两种流程,即双O 流程——Operation(业务运作)+Offering(业务内容)流程。

首先是业务运作流程,即Operation 流程。以一家装修公司为例,其业务运作流程包括:与客户初步交流带领客户参观样板房合同谈判合同履行客户验收收款,合同关闭。也有公司采用项目管理流程作为其Operation 流程的。理想的Operation流程会将如何与客户进行业务互动(EngageClient)的全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晰,并在关键环节上设立评审和监督,确保客户满意和业务运作有序。

另一类是具体到某项交付活动的作业流程,即Offering 流程。仍以装修活动为例,一般装修作业顺序包括:泥水管线木工油漆,而“油漆”这一作业的小顺序也有明确的流程,如基面整理调漆上底漆风干上面漆等。Offering 流程的细微差别往往能体现出服务交付专业程度的高低。比如,在常见的安装或修理作业中,仅上螺丝这一简单动作,你就会发现一般技师采用依次顺序上紧螺丝,而好的技师必定采用“对角线”顺序固定螺丝。因为这样能使各面的松紧一致,降低应力,从而更好地保护设备并提高密封性。

由此可见,业务运作和业务内容两类流程共同为交付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将“好的”和“差的”服务交付活动区别开来。而那些优异的服务商,根据流程管理的方法论,清晰定义了包含以上两类流程的流程体系,包括:整体流程框架;标准流程要素以及流程应用。因此,管理服务交付运作的核心是流程,流程确保了所交付的服务像流水线所生产的产品那样透明、标准、高质和高效。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交付流程的开发和执行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视角。比如,就餐服务的流程起始点,从客户视角看是“搜寻餐馆”,而餐馆往往理解成“接受订餐”或“门口迎客”。

意识到“搜寻餐馆”是起始点的餐馆就会分析在这一流程中自己能为客户做什么,他们会在餐馆周围的马路上树立广告牌,或是在“大众点评”这样的APP 上贴出菜品的照片并鼓励网友点评,或是提供团购券吸引“实惠族”。

显然,基于客户视角的流程能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见图5)。

服务交付的第三个要素是工具。服务交付无法脱离工具,工具可能是一台机器、一个系统平台、一个文档,或是一个手机移动应用(APP)。工具服务于流程。今天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借助数字技术尤其是移动数字技术,开发和应用新的工具,实现差异化服务。对于制造服务业来讲,服务交付实施和调度平台往往是最关键的工具。该平台承担服务资源计划、调度,以及服务任务(工单)管理的职能,是驱动服务交付运营的引擎。

服务交付是服务链的主干职能,是今天许多向服务延伸和转型的公司中相对完善的服务链职能。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公司缺乏最基本的服务规则体系、流程架构和工具支撑,导致服务交付水平始终处于低成熟度水平,服务质量波动明显。

服务链基本职能之三:服务营销

与产品营销职能相类似,服务营销的重点工作也包括市场调研、客户研究、品牌建设、定价、客户沟通、管理线索和机会点、销售有效性管理等等。然而,服务营销也有其自身特点。比如,服务解决方案集成产品与服务,其复杂性更高,因此,要求更好地内部跨部门协作。另外,还需要服务提供商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更紧密的客户对接和“嵌入式”合作。

我们以一个典型的B2B 制造服务业公司的服务营销职能为例,“营”和“销”两类工作构成了其核心服务的营销职能。

营(Marketing)——从市场到线索的流程,具体包括制定营销策略与规划、制定营销计划和管理营销执行三个业务流程和相应的使能流程。

销(Sales)——从线索到合同的流程,包括管理客户战略、管理线索和管理机会点三个业务流程和相应的使能流程。

显然,“营”注重整体市场和客户群的管理,“销”注重单个客户和具体线索及机会的把握。

服务框架的最后一部分是“针对服务的服务”,即业务运营服务和能力支撑。业务运营服务通常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商务(法务/ 合同)管理、采购和财务服务等职能。

企业可以将这些职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共享化,从而促进内部服务水平的提升和运营的降本增效。

而能力支撑的职责在于促进业务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许多公司将知识管理、流程与IT 优化、人力资源(劳动力管理)等职能纳入到卓越中心,通过优化项目的运作,持续推动业务的卓越运营。

职能划分主要目的是通过“聚焦”提升运作和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一个当前许多组织所面临的难题,即当服务链职能(以及组织)划分为服务开发、服务交付和服务营销三部分后,相应的职能墙和部门墙会显现出来,从而导致了完整的服务链被打碎,最终将降低整体服务业务的运营效率和客户的体验质量。可见,从产品向服务转型切不可一蹴而就,下面让我们简单看看转型过程中的障碍。

转型中的服务变革障碍

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某企业从制造业企业向制造服务化企业转型成功的案例,殊不知这些成功案例只是转型企业的冰山一角。更多企业要么经历了转型失败、要么虽然转型成功但却走了很多弯路,此外,还有更多企业还在转型之路上摸索。因此,在为成功者喝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冷静地分析一下转型失败者究竟遭遇了哪些问题,从而给后来的企业提供借鉴。我们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际调查发现,以下三点是导致企业变革受挫的主要原因。

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服务战略。服务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其组织想清楚如何开展服务业务,建设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战略沟通,让组织各层级对既定目标达成共识。任何一个方面做得不到位,都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低估了组织对于服务业务的适应要求。

服务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产品。表面上看,这种差异体现在业务流程、系统工具和人员能力等方面;而深层次看,整个组织的文化、氛围、理念在这两种业务中都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许多企业往往低估了组织对服务业务的系统性和深层次的适应需要,从而导致变革失控和挫败。

缺乏清晰的服务链职能定义。知道“要做服务”和知道“怎样做服务”,二者相距甚远。如果一个工业企业在把车间、流水线、品控体系建好之前就制造交付产品,客户一定无法对其产品形成信心。但许多服务组织却敢于在缺乏完善的服务链职能的状况下运营服务,用不了多久,这些组织就会发现,“手工作坊式”的方式不仅会导致服务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低下,还会出现服务资源吃紧、业务难以形成规模等问题。

第12篇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这种顺序要保持绝对的速度和方向,否则就会滞留、逆流或者乱流,从而导致绩效低下,造成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笔者发现,在人力资源流程管理中,HR经常会犯三类错误。

招聘录用流程设计繁冗

D公司员工近千人,每月招聘需求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但每个岗位不论离职补充还是新增员工,编制内还是编制外,都需要层层审批直到CEO,并且要求纸版签批。

实际上,其中大量的招聘岗位只是基层岗位的离职补充,甄选面试环节也只到部门负责人,分管高管和CEO并不清楚候选人的情况,面对录用审批也就无从判断。而各个部门的招聘录用都要审批,也占用了高管们不少时间。另一方面,高管们因为工作繁忙,经常出现审批不及时的情况,耽误了部门用人。由于人力资源部门迟迟发不了OFFER,候选人在等待中难免会对公司的录用意向产生疑问,甚至因收不到OFFER而选择其他企业。

D公司录用流程繁琐其实事出有因。公司初创时,没有正式的招聘和录用审批流程。通常是由业务部门提出招聘需求,人力资源部负责招聘,候选人面试合格即入职。结果导致各部门随意扩张,人员规模迅速膨胀,人力成本激增。后来公司对招聘进行管控,要求所有岗位必须有录用审批流程,并且都要CEO签批。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个规定也就一直沿用下来。

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都会经历不作为――作为――无为的过程。企业初创期,规模小,人员少,组织架构简单,所以很多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不需要严格的流程管理也基本能满足需要。当企业到了发展期,规模扩大,组织架构和管理层级更加复杂,如果不建立和完善制度和流程,很多工作都将陷入混乱,无从开展。

D公司目前正处于发展期,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无可厚非,但未想到却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如果公司已经处于稳定成熟的发展时期,一般来说,招聘基本都是“计划内”的。每年年底,HR结合公司业务发展做好新一年度的人力资源规划。在这项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需要和各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高管或CEO充分沟通,确定岗位和编制。编制内的招聘,包括岗位离补、替换和新增(新增岗位和扩大人数)都是“计划内”的。这些岗位的岗位要求、薪资结构和水平在规划时应一并明确。编制确定后,年度招聘计划也随之确定下来,HR就可以据此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开展招聘工作。既然招聘需求已经在年初确定了,录用审批就应该简化。一般岗位审批至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即可,只有管理层的用人审批才有必要由高管或CEO最后审定。

当然,当公司业务产生变化,临时需要用人时,人力资源部也免不了要启动“计划外”招聘。但即使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管控,也不应该采用在录用时增加审批层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一则公司高管和CEO可能会对计划外招聘需求本身存在异议,但直到录用审批时才驳回,致使之前的招聘面试成了无用功;二则即使公司高层对招聘需求并无异议,也会出现其他问题,使计划外招聘搁浅。笔者认为,人力资源部门遭遇计划外用人需求时,应先了解并初步判断需求的合理性,必要时提前与用人部门、分管高管或CEO沟通,并通过审批流程将招聘需求正式确定下来,将“计划外”招聘转化为“计划内”招聘,后续的录用工作只需参照“计划内”审批即可。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不是管得越细越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管理成熟度的提高,人力资源流程也要随之优化。首先就是要将问题分类,不同类型的问题,对应不同的流程。

处于初创期或快速发展期的中小型公司,其业务变动很大,但在制订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时,仍然应该有目标管理的思想,有制订计划的意识。人力资源部可以缩短招聘计划周期,制订月度招聘计划。每个月底进行一次部门岗位和人员盘点。如果部门有扩大编制、新增岗位等情况,仍须保留沟通和招聘需求审批等流程,保证公司在可控范围内有序发展。

关于招聘录用审批,包括谁来审批、审批类项等等,均须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决定。中等以上规模企业,一项工作涉及几个部门的,可由各部门分别对自身负责的部分进行审批,便于划分各自责任归属;如果企业规模较小,则可以省去录用审批流程,只要前期需求、中期甄选、后期入职的流程设计合理并严格执行,同样可以规范、高效。

流程设计有误

流程的优化,一般有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种技巧。即:取消无附加价值的工作流程、操作或动作;如果不能取消,则考虑与其他流程、操作合并;或者根据需要对工作顺序重新排列;也可将工作流程、操作和动作进行简化。

L公司拓展某项全国性业务,要求人力资源部招聘区域销售人员30人。由于业务相对复杂,对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人力资源部与业务部门沟通后,决定采用面试结合培训通关的形式进行甄选。首先由HR筛选简历并进行初试,再由用人部门复试。如果候选人在外地,则采用电话初试,网络视频复试的形式。通过复试的候选人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到集团总部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通关。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天进行业务问答,即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销售部门负责人、市场部负责人和董事长组成评委组,向候选人提1-3个问题,进行第一轮筛选。参加培训时约100人,第一轮通关后,只剩下30余人。通过第一轮筛选的候选人方可参加第二天的业务基础知识培训,经笔试合格者继续第三天的培训。第三天主要讲解产品及解决方案,培训结束后,要求候选人根据案例中的情景撰写方案。方案合格者通过第三轮测试,继续参加第四天的产品运营知识及情商提升培训。全部培训通过后,公司还要宴请通关合格的候选人,然而宴请也是甄选环节之一,评委要根据候选人在宴席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录用人选。

经过严苛的甄选,最终只录用了8人。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辛苦大半年,耗费大量资金,岗位需求依旧难以满足。

不难发现,L公司招聘任务无法完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培训通关环节设置不合理。从面试到通关培训,中间时间过长,在此环节就流失了不少候选人;培训第一天下午就进行业务问题问答,候选人对公司、业务都还不熟悉,很难回答如此专业的问题,于是不少业务能力较强或有业务潜力的候选人被淘汰下去。

为此,L公司人力资源部试图去掉培训中的通关环节,或将通关改在试用期,结合通关成绩和试用期业绩确定是否转正。但这一想法被公司高管否决。人力资源部只能对流程进行优化。一是聘请专业的测评机构在培训通关前对候选人进行能力和胜任力测评。由于测评不受地域限制,能更好地筛选出匹配度较高的候选人,给公司减少住宿、路费等成本;二是将面试与培训通关之间的时间由之前的半年改为一个月;三是将三轮通关变成培训――笔试――问答面试的流程,给候选人留下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和准备,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此外,对问答面试还设置了统一的打分标准,避免评价过于主观;最后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笔试和问答面试的成绩和权重算出总成绩,确定留用人员。

通过优化甄选流程,L公司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80%的人员配置。

缺少时间结点要求

Y集团公司在全国设有多个分公司和办事处。总部人力资源中心负责整个集团的人力资源规划及编制管理、集团招聘需求管理及总部人才招聘、总部培训管理、集团薪酬绩效管理和薪资发放以及社保等统筹管理。各分公司设置综合助理,负责分公司一般岗位的招聘、入离职手续办理等人力资源事务。然而,总部人力资源部发现,分公司经常是员工已经离职很久了,才将离职信息提交上来,耽误总部做离职减员,给公司带来损失。还有的分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已经入职,而入职审批却迟迟还未发起,于是为入职时间的确定带来争议。总部人力资源部与分公司综合助理多次沟通却收效甚微,类似问题仍时有发生。

对于有众多分公司的集团型企业来说,总部人力资源部如何处理好与分公司的关系,既给予分公司充分的权力,便于其开展业务,又能统筹管控分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保证总部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