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体育活动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师范生学习能力
师范教育是培养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不可能涵盖小学教学的全部内容。因此,培养师范生的学习能力,是师范生从教能力培养中最基础的方面。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要让师范生明确学习体育的目的。师范生学习体育,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扩大知识面,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理解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而且可以提高将来从事小学体育、活动等课程的教学能力。
其次,要激发师范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扎实的体育文化知识,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自觉调控情绪,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通过对体育所表现出来的形体之美、运动之美的欣赏,从而产生学习和锻炼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当利用这一课程优势,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究艺术美的学习潜能。
最后,培养师范生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逐步让学生成为成熟的学习者、锻炼者,让学生的自觉性得到提高,让学生最终学会主动地学习和锻炼,主动地监控自己的学习和锻炼行为,提高自律和自学能力。
二、注重教法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师范生从事体育教学的能力
培养和训练师范生体育教学的能力,主要通过体育教师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与学”、“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体育教师在强调和注重学法指导的同时,不要忽视教法的指导和训练,教法的指导和训练应分阶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准确示范,启发学生懂得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别采用讲授法、引导法、情境法、目标法、发现法、成功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好在新课开始前给予明确介绍,教学过程中准确示范,使学生对各种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索施教的最佳方案。在学生对各种体育教学方法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选取较简单的教学内容,选定一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过程后,提出“你们觉得怎样教,更易被接受”的问题,创设一种研究讨论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终达到学生在学会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学会了教的方法。
第三阶段,训练学生以“教师”身份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及时讲评和指导,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以大量教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教的能力。体育教师可以把“课的准备部分”或“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的某一教学环节交给学生去做,并及时讲评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教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将完整的一节课交给学生完成,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主动预习、积极学习,而且可以及时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训练学生进行教学创新。师范生能够独立进行体育教学,尤其是能够独立进行教学创新,是师范生从事教学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如笔者在完成“前滚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曾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课题“面对小学生,你如何进行前滚翻的教学呢?”要求学生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确立教学方案,编写教案,进行独立教学活动,结果不少学生编写了颇有新意的教案,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师范的教学内容,而且训练和提高了从教的能力。
三、加强体育专业理论教学,培养师范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业务训练的能力
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业务训练是体育课的延伸,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部分。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的开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仅靠几名专业体育教师完成一个小学全校的体育课外活动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求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高等师范学校培养和提高师范生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和组织能力是有必要的。
1.加强体育专业理论的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大体育理论的讲授力度,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运动训练原理和机制。例如在讲授“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则时,教师让学生不仅要知道如何执行原则的要求,而且要了解各原则的理论依据,对于在课堂训练中常出现的“恢复”和“超量恢复”,也将其生理机制阐述清楚。
从近年来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别是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等生理指标有下降的趋势,超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有所增加,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我们非常重视体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形式深入的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五个严格”、苏州市“三项规定”和落实学生“一小时运动”精神,学校按照苏州市教育局文件(x教卫艺[20xx]39号)精神,认真进行了自查。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
二、保证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
1、严格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规定和国家的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并坚决落实到位,确保不存在削减和挤占体育课的现象。
2、每天上午25分钟(9:10-9:35)的课间操落实到位。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跑操、跳绳等活动。
3、每天下午开展25分钟(15:50-16:15)的体育活动。目前活动内容根据现有情况主要是跳绳(长绳和短绳)、篮球、跑步等形式。
4、做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上午为10:25-10:30,下午为14:20-14:25。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1、加强对体育活动的领导,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同时,学校要求体育活动相关行政人员到位指导、体育组老师积极协调、班主任全员参与。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等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学生锻炼的时间。
2、抓好体育课教学和两操,确保体育锻炼的质量。
将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关键依托体育活动的质量。严格按课程计划开足体育课、健康教育课,按《体育课程标准》和课本规定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学校通过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重体育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及时检查体育学科的教案和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体育成绩测评坚持每学期一次。针对初三年级的具体情况,特别抓好跳绳、实心球等中考项目的训练活动。
3、抓好活动安全,确保体育锻炼安全不缺位。
针对我校体育锻炼活动,我们要求做到:分管行政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负责到位,体育老师指导监管到位,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
四、活动效果及反思
在推进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工作中,我们开展的活动促进了师生健康素质的提升,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活动,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健身观念和生活观念;通过活动,学生体验了成功、学会了沟通与协作;通过活动磨练了他们的毅力;通过活动他们掌握了必要的运动技巧。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今后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班主任等对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视程度,保证各项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由于体育老师和班主任的课务负担相对繁重,所以受制于精力,组织活动的主动性不够强,活动的效果没有最充分地发掘出来。
2、由于我校现暂借xxx小学,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活动方式较为单一,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充分。
关键词:小学课外活动;拓展性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75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近年来,我市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明显。近视率大大提高。因此,课外体育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校在2015年9月开始,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利用拓展性课程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锻炼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通过对当前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开展拓展性模式课外体育活动价值的分析与探索,我们更深入了解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动机。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2015年9月份开始,我们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实行了拓展性课程模式。学生的锻炼主动性得到了有效开发,自主锻炼意识得到加强。我们采取的模式是:
一、根据兴趣分班,优化教学模式
兴趣性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的重要因素。这种兴趣爱好需要丰富的锻炼内容和良好的组织形式为基础。
1. 丰富整合锻炼内容。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我们通过全校师生的推荐和投票,总共整合出田径、围棋、象棋、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武术、跆拳道、轮滑、体操舞蹈和羽毛球等12个班。
2. 打y班级编制,以兴趣为主进行分层教学。每个班根据小学生年龄差异性大的特点进行分层,分成高(五、六年级)、中(三、四年级)、低(一、二年级)段共36班。各班都设定一定的名额,完全以学生兴趣为主、打乱班级编制进行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动习惯和身体素质情况选择班级。一个学年不得随意更改,每个学生每学期需要拿到18个学时,才能参与学校的各项先进评比。
3. 科学安排合理组织。活动采取教师和学生都分段集中的组织形式。因为每次活动都安排一个段二个年级组(一般都有8-12位教师,再加上外聘教师),所以有充足的指导教师资源,避免了教师课务工作的冲突,特长师资的选择也更有余地。
二、精挑特长教练,培养学生特长
各项目的专门指导教师除了精挑校内有特长的教师外,我们特地开发社会资源,聘请社会的专业教练免费担任。各拓展性班都配备专门教师,分别负责三个分层班的教学,使学校教学工作更加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取得很好的成效。
这种模式主要是采取让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来教非常想学到这种“特长”的学生,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有所得,使师生都达到“人尽其才”,教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能得到有效激发,体育意识也能得到有效增强,对学生参与其他项目的运动锻炼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各指导教师都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每堂课的教案都必须在课前由“阳光体育”领导小组成员检查签字才能上课。学校要求各拓展性班级的教学方向突出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新颖性,改变竞技性太强普及趣味性不足的传统模式,教学内要容贴切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专项技能。鼓励各班多采用游戏竞赛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尽量发挥技术水平相对较好学生的核心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安排场地,利用周边资源
近年来,国家对学校、社区健身设备的投入力度很大,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硬件保障。场地器材的布置在学期初就要作好统筹安排。拓展性课程活动由于门类众多,少年儿童又具有活泼好动好表现的特性,因此场地器材的布置一定要便于组织调动和练习安全,要力求新颖实用,使学生临场一看,就能唤起参与锻炼的欲望和兴趣。如投掷区域要清楚标明;体操器械要相对集中,器械安装要牢固;足球场地要注意平整标线清晰;田径运动的沙坑要松软无尖硬异物。
场地条件有困难的学校,可以利用空出来的教室和课桌来开展乒乓球活动,可以选择学校边比较平整的空地或草地来开展足球活动,可以利用学校的过道来开展轮滑运动,还可以借用周边社区、单位的篮排球场来开展球类运动。总之,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多开发周边可利用资源,场地问题就不难解决。
四、及时成果汇演,充分展示自己
适时的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延伸,更是对活动成果的检阅。体育运动所具有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及竞争结果的即时不确定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专项特长非常有效。学校除了举行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外,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型竞赛活动,使体育竞赛活动更贴近学生的锻炼方向,达到以赛促练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目的。
如上学期我们的篮球队和二所学校的篮球队进行了交流比赛,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经验,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平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在活动、竞赛中担任组织服务和裁判等角色,在角色的转移中增加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发展。
拓展性课程模式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以来,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的饭量增加了;星期天也不躲在家里看动画片、玩电脑,而是喜欢约小伙伴们到球场上去运动了;生病感冒也少了……15学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进步很大:全校学生的优秀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良好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习惯取得了很大进步。
2022关于体育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年级体育课程,为了稿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课间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教材的学习,注重领会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3、加大体育班管理力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体育班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力争每个学生高考考出好成绩。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两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认真负责督促、管理训练队工作,关注每个学生,制定好每天的训练计划,明确训练任务,督促文化理论课的学习。
2022关于体育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体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更新观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促进我校体育教学工作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师生教与学的进取性,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教学模式,努力探讨高效的体育教学课堂模式,同时加强政治素质、业务理论学习、加强师德规范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加强团体教研、备课活动与相互听课、评课、议课、课后反思的交流,加强体育教研、课题、体育特长生的突破。
三、工作重点和举措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课常规教学安排。
2、认真制定各项教学计划。
根据学年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和课时计划,职责到人。有计划、高标准地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统计、上报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各种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完善体育资料库、资源库、学生成绩数据库、教师个人成长资料库。
3、加强团体备课管理制度、加大教学检查力度。
全体教师要熟悉、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景与目标,每位教师按年级教学进度安排表计划,制定执行教案,完善体育资源库。认真检查教学设计方案、课时计划、课后小结,促进每位教师学习和提高。
4、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制度,严格规范教学常规行为,各年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景,认真抓好课堂常规管理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
5、加强课外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安全教育工作。
本学期计划开展年级花球啦啦操比赛,全面提高学生的做操质量,既到达锻炼身体的效果,又要为学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加强各项活动的宣传、制定活动方案。进取开展学校运动队的训练,体育教师要精心准备、严格要求、刻苦训练、进取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并激励有体育特长和爱好体育的学生进取参加比赛,为班级、学校争光。尤其是各种活动的安全问题要放在首要位置,由专人负责。确保各种活动都在有安全防护的情景下进行。
6、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四、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对部分体育器材进行增添和更新,使体育场地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锻炼,做好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与上报工作,并提出改善的提议。
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体育教研组计划》,《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对自我所任年级的体育教材疏通学习。
2、检查体育器材设备(及时上报需要修理和添置的体育器材设备)
3、做好学生体育课安全教育计划、根据教材及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堂课教学的组织实施计划。
4、按照各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做好测试工作。
5、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北海市学校民族体育及“学校啦啦操”教师培训。
十月份
1、继续抓好学校大课间操、啦啦操的训练、检查、评比活动。
2、按质按时完成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统计和上报工作。
3、抓好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
十一月份
1、继续抓好学校田径运动队的训练。
2、体育课安全教育。
3、组织参加第四届合浦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十二月份
1、进取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自评结果报表》、《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表》和《20__年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的上报工作。
2、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
3、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4、组队参加第三届合浦县教职工“园丁”杯篮球比赛。
5、组织参加合浦县中小学啦啦操比赛。
一月份
1、学生期末体育成绩评价工作,要求有纸质资料上交体育教研组存档备查。
2、清理体育器材,对废旧,报废体育器材进行统计。
3、做好学期体育工作总结和资料的归档工作。
2022关于体育老师工作计划优秀范文
一、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发育时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女生由于发育的原因,很少参加激烈的运动项目,但考虑到某些女生的天性,要因势利导,加强男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培养女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使男女均衡发展。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行为,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的习惯。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田径的投掷与跳远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
(2)难点是耐久跑的呼吸,跨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过杆。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体育基础知识、田径类的跑、跳跃和投掷、体操类的马上动作、球类、韵律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基本知识。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使学生学习并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发展了学生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如通过体操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通过学习跳远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使学生基本能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关注自己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四、课时安排
每课3课时,共60课时。
五、教学措施
1、要改变只研究和强调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如果把体育学习理解为只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强调了教师的教法研究,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探索,只管教的怎么样,不管学的如何,必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与探索,不仅要研究教法与学法,而且要研究教法与学法的变化;不仅要研究学生的“学会”,而且要研究学生的“会学”。
1 在创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体育课的创新主要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一次体育活动课上,我搬出一根平衡木,对大家说:“这是一座桥,谁能模仿动物的动作从桥上走过去?”小红第一个报名。她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大眼睛眨巴了几下,就垮上路平衡木。她蹲下身,举着两只手,慢慢地从平衡木上爬了过去。老师问:“这是什么动物桥?”她说,这是螃蟹举着两只大螯爬过桥。第二个是小刚,他是个调皮鬼。只见他伸了神舌头,爬山平衡木,手脚并用,向前爬了起来,爬完后大叫:“这叫狗爬式过桥。”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这两位同学的表演赢得了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其余同学若有所思,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过桥本领。活动课上,同学们兴趣盎然。热情奔放,既锻炼了体能,又活跃了思维。事后,我在教学反思中写道:体育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放松情绪,增强体能,活跃思维。教师既要敢于放手,又要适当指点,这样,学生才能有一个广阔的创新空间,同时体验到创新的乐趣。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统的体育活动课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课型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手段的选择、执行教学的过程均由教师一人完成,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以上的教学个案,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变设计者为策划者,把部分以至全部设计任务交与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和学的全过程。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生活来丰富生活,以智慧来激发智慧,以创意来培养创意。
2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体育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既然是一个系统,那么,一定有分有合,分合有序。能否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呢?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的。如,在《合作式跳绳》一课中,我注意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教学环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自由跳绳我最棒”这一环节了解学生已有的跳绳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互帮互学、交流探索的方式组织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合作式跳绳”。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进入一种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情绪得到释放,思维得以激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了跳绳的姿势,真是百花齐放:当看到有的学生手搭着另一个学生正面跳绳时,他们会想到反摇绳搭人跳;见到别的组一人只摇绳而另一个边摇边跳时,他们会设计两人边摇边向前跳的动作……学生在这些探究式活动中,既达到了体能训练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使我深刻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天地,是情感流露的“情感场”,老师要以真实的情感去激励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去教育学生,用高超的运动技艺去影响学生。
3 在和谐的氛围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课堂教学全方位的态度体验,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甚至认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商。善于控制情感的人,将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因此,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满足学生的情感渴望,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更高涨。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热爱是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操。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针对小学生情感分辨率不高的特点,比较抽象的情感道理他们不宜接受。这就需要我们对小学生的爱既要广,又要细,既要真诚,又要直接。诚然,热爱和关心学生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的,既要高度信任,又不迁就放任;既要充分尊重,又要正确引导。因此,我们对学生要既有童心,又要有爱心。由于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得到亲人的百般呵护,在校也希望得到同学的注意和老师的赏识。为此,教师要以爱心贴近爱心,用爱心去培养爱心,用爱的柔情去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用爱的暖流去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扉。从而,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气氛中找到锻炼的乐趣,在安全、快乐之中得到爱的温馨。
一次,队列训练中,有个调皮的男生,拉拉女同学的马尾辫。面对这种违纪现实,我气恼地说:“你有病啊,吃错药了!”后来,我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对违纪学生,不能当众羞辱他,而要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引导到健康、有趣、正常的活动中来。”第二次,又遇上另一位同学,在队伍训练时,去拍拍旁边同学的脑袋。那一次,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让他走出队伍,为同学们做了立足转动的几个示范动作,那个同学做得挺认真。当他回到队伍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从而,使我认识到: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把对学生热爱的感情,恰当而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以爱赢得爱,以心博得心,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入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如上所述,学段各领域中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师主观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本学段各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规定选定的。因此,教师在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时,应先对所确定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如: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目标的特定要求,考虑哪些内容适于安排在一年级,哪些内容安排在二年级;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分清哪些教材分别属于哪个目标统领下的内容,等等。掌握好教材的性质、特点及目标属性,有助于合理地把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分配到两个年级中时,做到目标明确,分量适宜,难易度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
3.根据学年、每周授课时数和季节规律,分配好两个学期的内容。
根据以上思路,现列举学年、学期、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部分教案,供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计划时参考。
表1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表2二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示例略)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的制订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学进度。它是依据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周数、每周教学时数,以及各项教材的时数比例,结合季节、气候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的。它是制订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几点说明
1.下面试举的一年级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所选编的教学内容,是依据表“一年级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的教材编制的。
2.每周授课时数是按4课时安排的;每课时安排两项教材或活动(一课时为两课次),但体育基础常识课、身体测量课和地域性活动课等,每课时可以安排一项教材或一项教材1~2课时完成。应注意学与练结合、室内与室外有机结合。
3.在所试举的学期教学计划中,没有确定体能和动作技能的测度项目。在实际制订计划时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加以规定。
4.在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时,还可安排“机动课”时间(一般安排2~4课时),以便对各种原因的停课或薄弱环节等进行适当弥补和调整。
(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表3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课教学进度(示例略)
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材(包括课题单元)教学计划。它是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中某项教学内容或活动(一般为测试项目或发展体能效果好、动作技术较复杂等重点教材或连续进行的课题活动)及其目标制订的课时教学规划。通过对某项教材或课题活动的统筹设计、逐课实施,能够确保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方法和步骤
1.依据该学段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按照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中该项教材的课时规定,提出每次课的目标要求和教学重点。
2.结合学生的情况和教学设备条件,安排教法步骤和组织措施。
3.最后一次课进行终结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学习进步程度和简单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
(二)单元教学计划示例(仅供参考)
一年级持轻物掷远单元教学计划(示例略)
四、课时教学工作计划(教案)的制订
课时教学工作计划也称教案,它是依据学段水平目标的规定和学期教学进度(包括单元教学计划)中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制订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课时计划,是顺利实施课堂教学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为此,教师要悉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有效地实施和目标的达成。
(一)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基本思路
(二)课时教学计划示例
课时计划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提供的是依据水平一的目标及本学年、学期计划中选编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仅供参考。
体育课的设计(教案示例)
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将其归纳为:“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这里的“练”是发展能力的手段,而“乐、动、玩”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生动体验。
所谓“生理质”,主要是在说明,加强小学体育教学以及身体锻炼,对于促进小学生的骨骼生长,增强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完善小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呼吸、消化、血液等循环机能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进而在一种整体意义上,增强了小学生的生理适应力,有助于抵御一些常见的疾病困扰,抗击生活中的意外伤害。
所谓“精神质”,主要是在说明,加强小学体育以及身体锻炼,对于促进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意识,培育正确的体育锻炼认知,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爱好情感等多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增加小学生体育教学,锻炼,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丰富直觉思维能力等等,甚至,最为重要的是,小学生体育教学过程所渗透着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比如,通过小学生体育教学系列活动,可以将小学生与社会更合理地结合起来,更容易地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等观念传递给小学生,有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组织纪律感”、“远大理想”、“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等精神概念的理解消化,更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信息质”,主要是在说明,加强小学体育教学以及身体锻炼,对于了解小学生身体以及精神的信息状况,了解国家各个层面对于小学体育教学重视以及投入的信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一个民族能不能在未来民族社会中站稳脚跟,除去依赖民族的身体素质、精神素质,还需要一个民族的信息素质,由此可见,小学体育状况所折射出来的“信息质”也至关重要。
了解小学体育教学的“生理质?精神质?信息质”三重意义,有助于全面认知小学体育教学的概念、地位以及存在价值。小学体育教学,在概念上,并不单纯是在小学课堂上进行一种纯“生理锻炼”,而是还包含着一种“理论”、“精神”以及“信息判断”、“信息选择”、“信息处理”等等方面在内的积极主动性活动。从最简单的意义上进行理解,那就是不仅要告诉小学生怎样进行体育活动,还要告知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是什么,并且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选择、处理“意义”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小学体育教学过去在地位与存在价值上也是被“边缘化的”,比如,师资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很多学校都存在着体育教师不足的现状。现在这样的现象逐步得到了改变,很多体育师范生已经进入到学校当中,说明小学体育教学正在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地位正在不断提高。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三重意义,不仅丰富了教学内涵,提升了教学地位,同时,基于上述理论研究的探究发现,实际上,也给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工作原则。
原则一: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从“单一意义”转向“多维意义”。
正如前面所讲,小学体育教育过程是一种“生理质”、“精神质”、“信息质”的结合,单纯注重“生理”层面的体育锻炼,或者单纯注重“精神”层面的锻炼,以及单纯注重“信息”层面的体育锻炼,都是一种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缺陷式理解。现代小学体育教学研究,需要在“三重”意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直指内容”的教育途径。只有在多维意义层面去理解小学体育教学,我们的教学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任务,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即便在选择一个“体育教师”,我们也要着眼于多维的视角。比如,一个优良的小学体育师资,首先要具备“爱教育”、“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其次要具备“一专多能”的专业要求,包括管理、知识、合作、团结等层面的能力;再次,还要求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最后,还需要具备一种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
原则二: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从“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往往采取的是以“教师的教案”为核心,这种教法灵活性较差。现代社会变动性较大,在教学思路上,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灌输性质的教学方法,进而转向探究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从实质上讲,就是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紧紧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的体育认知规律,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相长,促进学生体育体质、情感、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而,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提供启示,体现在具体做法上,那就要是一方面在硬件设施的投入、课程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做法“体育兴趣小组”的设置,通过大量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而使得教学效果凸显出来。
原则三: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从“校内”转向“校外”。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校内的教学效果,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效果的获得并不是完全在校内获得的,反而,更多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校外的合力,比如家庭的熏陶,很多男孩子喜欢踢足球,因为父亲、兄弟经常带着孩子、弟弟去踢足球,或者在家里父亲、兄弟喜欢看足球等等。基于此,一种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家校共建”意味深长。当然,理解很好理解,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个共建难题呢?这还需要不断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与做法,需要不断地分析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进行体育文化定位和重新思考。当然,在这里首先需要做的应该是一种职责定位,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不完全是“家长的职责”,也不完全是“学校的职责”,也不完全是“社会职责”、“学生自身的职责”,而是一种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四个合力”。转向校外,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原则四:小学体育教学要注重从“严肃”转向“快乐”。
【关键词】开发;体育资源;体育器材
1.研究目的
2010年牡丹江管局召开的体育教学“课改”会,会上要求让“课改”走进学校,走进教材,走进体育课。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用好现有的体育器材,更重要的是要从生活中开发体育资源。回校后我们体育老师进行了思考,如何从我们生活中寻找体育器材,这是我一直要想解决的问题。几年来,农场学校在校本课程上下了一定的功夫,学校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并且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经过反复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调查
利用访谈和问卷等手段,通过对八五农场学校的小学生按年级及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抽样调查,搜集有关研究论文的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做出客观的结论。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体育课堂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全校已开设的教学班进行实验,取得实践资料,形成一条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改革之路。
2.3总结归纳
对实践中积累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比较、总结,并从理论角度进行归纳总结。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3.1.1易拉罐的妙用
生活给人以智慧,智慧来源于生活。发现总是留给有心的人。自从我参加完体育教研活动后,我就不断的思考和观察,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什么事物感兴趣?上班的路上、下班的途中,对身边孩子的举动多加了留心,当我看到有的孩子将喝完的“易拉罐”在地上踢上一阵,或你踢给我,我踢给你,玩够了再捡起来扔进垃圾筒。我在想,这废旧的“易拉罐”不就是体育器材的替代品吗?况且,我过年家家都有不少的喝完的空“易拉罐”。所以发动学生让每个人带两个来学校做体育教具。
一个小小的“易拉罐”能运用到各项体育活动中,用它做体操棒,人手两个,伴随着音乐的节拍,使动作整齐化一。教学实践证明,我用“易拉罐”做的运动器材,即能踩“高跷”又能当手雷。即能当标志物做“曲线跑”,又能做蹦“罐”跳。
3.1.2巧用小器材
沙包是小学体育教学必备的自制教具。我发动学生们自己动手,人手一个小沙包,并利用沙包开展多种体育活动。沙包系根绳即可以踢,又可以投,沙包系上不同的丝带抛向空中,非常好看,孩子们管它叫“流星雨”。沙包在系上小手帕就成了“升降伞”。玉米核叉上羽毛就成了“飞恕薄7暇傻穆痔ヒ彩呛芎玫奶逵器材替代品,学生们推着它练习,看谁跑得快;抬着它体验搬运的劳动快乐;跨过它当壕沟;立起它当“山洞”。现在孩子们学会了一种新道具,多种新玩法,也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3.2分析
3.2.1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教材内容不够新颖,学生体育兴趣不够浓厚。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够广泛。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发现,有时我精心设计了一节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会有一些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经过仔细观测、书面调查和与学生的谈话交流发现,学生其实很喜欢上体育课。只是认为教师编制的教材内容不合“口味”,所以他们就不感兴趣。
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将来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能为学生终身锻炼所用。
3.2.2开发体育教育资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3.2.2.1可行性
农场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可开发利用。经过我体育组教师的多方调查与收集,在我农场周边有着丰富的体育小器材资源、民间活动资源等可以为我的教学所利用和作为教学辅助教材,但是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淡泊的,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的功课。
3.2.2.2必要性
开发体育教育资源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从心里接受,也避免了他们的担心,认为体育活动是危险不安全的。我体育组教师通过对农场小学体育教育的调查,发现有许多体育教育资源可以解决我现在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
3.2.3农场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教师以外,还应注意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和校医等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经常组织一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家长和教师在一起的体育项目活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同时,还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体育活动的督促、帮助作用。
通过几年工作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增进学生健康”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这种讲科学、重实效的做法将会为农场学校的体育工作推向更高的辉煌。
4.结论与建议
总之,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应避免模式化、成人化以及教学中直奔主题等缺陷,应通过实践探索开展适合儿童的体育课堂教育。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以认真钻研,努力挖掘小学知识、技术、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心理品质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潜在功能,对现行教材加工和再创造,融娱乐、趣味、情感、教法、学法等为一体,使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214
[2]范蔚.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北京:教育科学研究,2002.(3).P32
[3]刘仁盛.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P72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P6
[5]湖北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学习资料》[EB],1999.12
[6]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教科室.《创新与教育》[EB].2000.2
[7]湖北省体育专业委员会.《湖北省中小学创新体育课教案汇编》[EB].2001.12
[8]刘黎清.《体育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4
[9]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1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教育;对策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近期我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作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有了较为健全的一套实施方案,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多方面得到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误区,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和理论学习,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误区
(1)重主体,轻主导。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基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活动的规律。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能促进学生活泼、积极的学习。正是因为这个,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会常无意识地走向另一个错误――重主体,轻主导。
(2)重形式,轻效果。教学模式的形式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情境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走进体育课,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将会产生。但教师的教学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有,也只是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也就是让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并提前安排好了学习、课堂教学程序变成教案的翻版,完成技术性的教学工作成了课堂教学中心,其它目标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也就没有了发展实践能力的空间。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对策研究
1.多管齐下,激发学习兴趣
(1)增强成功感,增强兴趣。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们会因成功而产生积极体验,对此项体育活动会兴趣更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笔者会努力引导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如教跨越式跳高时,首先让学生讨论什么动物能跳、什么动物跳得最高,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模仿这些动物跳的动作,对跳高逐渐有了兴趣。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要想跳得高,必须要有正确动作技术,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模仿学习标准动作。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让学生用最简单、最容易跳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地跳过。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增强了积极性,从而对跳高有了浓厚的兴趣。
(2)增强愉悦感,培养兴趣。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欢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愿望。愉快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有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以及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之情。
(3)增强满足感,提高兴趣。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明显。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换常新,希望每节课里都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力。故而,体育教师要尽量在“新”字上下工夫,增强学生的满足感。
2.讲究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笔者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把垫子作为“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布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玩“森林公园”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掌握了运动技能。
(2)分组教学法。为了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采用了以下分组形式:一是自由结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高矮分成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八人一组,从而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有利于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及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程度的不同,调整小组成员的分布,每个小组适当安排优秀和稍差的学生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组员互帮互学来提高练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游戏教学法。游戏是一种规则宽泛、有一定弹性空间的运动,可以自由调整动作的难易与数量。例如双人摇绳跳,只规定不能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体育课中使用游戏法,可以激起学生的运动热情;但如果学生过于活泼好动,又必须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时可采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素质练习很枯燥乏味,可用游戏法进行调节,协调学生关系,增强凝聚力。
3.科学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好”“坏”来片面评价学生。《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实施全面评价机制,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闪光”的一面。体育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多多鼓励和表扬。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对策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意志,掌握学生的整体动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环节中。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老师本身就是教育的表现者,作为老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孩子。老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他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迟到早退、教学态度不严谨等不良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体育教学中,本来就没有多少课本知识要学习,体育老师的言行举止占据课堂的很大比例。但是,现阶段很多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学渗透德育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没有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导致很多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不高。某些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学是班主任或者德育教师的人物,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这就使得某些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关注体育技能、教学方法,没有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教学设计中,又或者仅仅在教案中简单提及,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实施,德育教学效果不佳。鉴于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体育教学的说服力,确保学生打心底认可教师的授课内容,而不是简单地敷衍。
除了小学体育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存在问题之外,学校对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导致现阶段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不足的主要原因。小学体育教师在讲授公开课时,各级领导、教师仅对某一节教学内容中德育的渗透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和措施不足,仅仅利用自己熟悉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缺少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情况的监督,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德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为此,小学体育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启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才能向学生诠释德育的真正含义。
二、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
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不是一天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期,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趣味教学,游戏中进行德育渗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如果体育教学仅仅是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锻炼,就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且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老师也就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因此,体育老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道德教育。例如,在小游戏“抢救伤员”中,老师可以在游戏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抗战时期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的事迹。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团结友爱,严谨认真,使学生在游戏中形成团结友爱的道德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将德育渗透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则不仅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2.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马卡连柯有一句话说: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想真正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就必须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与要求,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体育教学的常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例如,在上课排队中,老师要做到严格规定,给学生规定明确的是非行为界限,使学生始终生活于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中,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作为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只有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才能更多地接受道德教育,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
3.借题发挥,合理运用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活动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老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将一些不利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道德教育,而且可以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赛跑比赛当中,经常有学生摔倒。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并在比赛过后对此事进行讲解,通过对该学生的鼓励与表扬,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突发事件无论好坏,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合理运用突发事件,将德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容易使学生接触并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
三、结语
德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点,体育教学则是一门很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就必须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广德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丁怡,任晓燕.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
关键词:学校体育;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学生
“教育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身”的健康要靠体育锻炼来完成,而“心”的愉悦则要依赖于良好的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适时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12年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前提是营造一个优越的体育环境
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其前提是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的体育道德环境。首先,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物质环境,如:篮球场、乒乓球案、上课及训练用的各种体育器材等,以及课间活动用的小件器材,如毽子、跳绳、呼啦圈、大绳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体育道德软环境。学校对于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要有完善的监管机制。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思想中就会形成不可逾越的体育道德标杆:体育比赛是真实实力的较量,是血和汗的象征,只有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言弃、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关键是具有体德兼备的教师
(一)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即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1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2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自然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体育教师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素养。
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理想,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具有高尚的集体荣誉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一)首先,学校在全校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上要有针对性。
学校每年要开展参与范围广、体育竞技性比较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比如:一年一度的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培养同学们的奥林匹克精神;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让学生拥有胜利的自豪感和为班级争光的荣誉感;迎新长跑比赛、每天的晨跑,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耐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大课间评比、拔河比赛等全班性的比赛项目则让学生懂得,自己是生活在大大小小的集体当中,我们比赛就是为了集体争光,经过这样的引导,教育学生热爱集体、要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二)体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有针对性。
(1)首先,体育教师在备课时要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每节课都会总结出本节课的运动强度和肺活量的指标,却忽略了德育指标。我认为教师在写课时计划的时候,应该把本节课的德育目的,以及所要达到的德育指标体现在教案上,并有针对性的将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所达到的德育目标加以整合,从而形成新的体育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备课模式。
(2)再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项目设置上要有针对性。
每节课训练内容和形式不同,所体现的德育目标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及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确定不同的德育目标。比如:训练持久跑、耐力跑等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单双杠、跳木马、跳山羊等训练项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的精神;训练接力跑、传球等项目的目的则在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等……
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要持之以恒、细水长流
体育教学中渗透良好的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识不够,德育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再加之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这些都是导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或半路夭折的主要原因。为此,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不断强化育人观念,做到持之以恒,“育真实的人、育有用的人”,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角色职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优势,优化德育方法,确保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有力保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五、结语
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功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亲身感受德育教育,真正体会到体育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才能使他们更加重视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促进身心和谐及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学校体育老师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动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质量越上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创建“参与健身”的健身氛围,争创学校的体育特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重心工作
1、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增强体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2、开展课余训练,培养体育尖子,为三月份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四月份市省软式排球比赛、五月份的省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运动会作准备。
3、积极组织校极各项体育活动,推动我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具体工作
二月份:
1、制定好体育工作计划及个人工作计划。
2、组织校田径队、软式排球队、乒乓球队进行训练。
3、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新广播操《大众广播体操》。
4、做一名“书香教师”:倡导读书,加强学习,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相互交流和总结经验,改变陈旧及过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思想,更新知识层面,与时俱进,着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5、抓早操,抓队列,加强早操队列的评比和检查力度,使早操和队列更加规范化、习惯化。
6、做好创卫工作。
三月份:
1、参加市优质课评选教研活动。
2、加强体育课堂安全教育,在学生中开展安全活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锻炼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加强对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让学生懂得正确使用器材的方法,并养成爱护学校公共财产的良好行为。
3、准备组队参加区乒乓球比赛。
四月份:
1、开展全面《学生体制健康标准》测试准备工作。
2、参加市级软式排球比赛。
3、参加区田径运动会。
五月份:
1、做好学生身高、体重、五项达标的测试工作。
2、参加省级传统项目学校田径比赛。
3、参加市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比赛。
4、参加区级学校教师《大众广播体操》比赛。
5、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上报工作。
六月份:
1、体育工作总结。
2、进行资料归档。
豆腐营小学
20xx年2月
学校体育老师工作计划2
学生情况
武术教学班人数较多,出现一些人数参差不齐的现象,但也基本上是上个学分选项时的基本情况,对于学习时起到这个项目的连续性有一定的帮助。学习时也能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样方便教学的总体安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技术难度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永春白鹤拳”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本“永春白鹤拳”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永春白鹤拳”的基本套路,加强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二、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
1、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
2、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
3、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
1、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
2、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3、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
1、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
2、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
3、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学校体育老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学校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身心和协地发展。
二、工作要求: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力求创新。
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各项有关工作条例,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加深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积极实施课改要求,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本职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评价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评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评价还要从学生的自身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
3、抓好"两操"积极贯彻全民健身活动纲要。
学校"两操"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因此,在3月底将将进行一次广播操比赛,各班要认真抓好训练工作,要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练,力争取得成绩。
4、依照新课程标准,搞好体育课改活动。
在学校内,要全面开展体育课改活动。在体育课中要有新的理念,要有创新意识,在上好平时家常课的前提下,每位体育教师要上一堂课改实验课,力求有新意。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的趋势,且每位开课老师都要交一份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设计,逐步使我校的体育课正规化。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得到锻炼,身心和谐地发展。
5、开展小型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继续开展小型体育活动,小型比赛坚持“经常化、趣味化、群体化“的组织原则,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集体荣誉感。
6、抓好体训工作,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为了全面提高我中心小学的田径竞技水平,在期初建立健全完善的校级运动队框架,体育组决定对部分优秀的田径队员进行集训,在已有的训练经验上,不断改进和提高训练水平,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力争在明年的市运动会上有好的成绩。
7、体育达标常抓不懈,争创佳绩。
本着“长期抓,抓平时”的思路,做好新学年的体育达标工作。积极开展体育达标锻炼活动,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
8、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其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9、本学期器材购置:
小皮球(低段用)3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