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卫生信息管理

卫生信息管理

时间:2023-06-07 09:11: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卫生信息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卫生信息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病案;办学层次;入职资格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医疗领域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为促进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整个医疗行业快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病案管理的发展相对缓慢,尤其是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病案信息管理方向)的发展大大落后于一般临床专业的发展。对此,文章将从目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发展缓慢原因及发展对策三个方面一一进行分析发展缓慢,以期能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1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

1.1整体水平偏低

近些年,尽管医学院校的许多专业发展迅速,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医院学校的学生核心专业就是临床和护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属于非重点专业,因此学校领导,也不愿意花大力气来建设这个专业,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在许多专科学校,能坚持办这个专业就已经不错了,不可能做为一个重要专业来发展,因此招生的人数有限[1]。本科学校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医学院校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调剂过来的,而且本科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没有病案这个方向,培养的人才基本上是针对医院信息科、医研所和图书馆,与病案管理相差太远。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受整个社会氛围或观念的影响,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不愿意就读这个专业,认为没有前途[2]。所以最后录取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属于调剂生,专业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与医院的需求之间存在对接缺口。

1.2学生就业专业对口较难

一方面,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医院越来越认识到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更倾向于招聘专业的人才来从事病案科的工作,同时,因为医院评审的硬性要求,医院的病案科也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病案管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工作的国际化,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学历要求等也越来越高,需要学校提供较多的高层次的病案管理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学历基本上是专科及以下层次,无法提供医院需要的病案人才。因此,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医院一直在招聘病案人才,却一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医院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医学院培养的卫生信息管理的学生就业却很困难,很难进到大医院的病案科从事专业工作。而这种就业情况一方面继续影响学校领导对该专业的发展投入,另一方面也影响学生报考该专业,继而形成一个非良性的循环,导致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1.3师资水平较低

由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其病案方向更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加之大部分学校对此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在专科及以下层次,因此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较少,师资情况不容乐观。目前大部分在职教师的构成如下:一部分是公共卫生或预防专业转行过来,一部分是计算机或图书情报专业转行过来,还有一部分是管理专业转行过来,属于拼凑型师资队伍,真正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出身的老师少之又少,更别说是博士毕业的专业老师。师资的不到位对于专业的发展是个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2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2.1观念上不够重视

从管理决策层到基层单位(包括医院和医学院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病案管理工作在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性。从卫生领域的管理层来说,一直强调临床科室而相对忽略病案科室的功能,没有从政策上加以引导,让医院和公众都认识到病案工作在医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无形引导下,医学院校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发展不够重视,也没有加大力度来发展这个新兴的专业,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发展需求。而对于医院来说,从表面上看,医院的主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病案工作似乎远离临床第一线,没有对医院做多大贡献,因而病案科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老、弱、病、残的收容科室,其本身对于医疗发展的重要功能几乎被忽略了。

2.2医院门槛设置过高

近些年,随着医疗教育的迅速发展,医院对医疗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在人才招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不同科室不同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几乎是一刀切地以本科作为起点。这对于临床一线的专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些专业现在普遍的是研究生教育,但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困难。因为目前在全国的高校中几乎没有开设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又何来的毕业生呢?而医疗的评审对于每个科室人员的学历要求是有一定比例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医院就招收临床、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学生来做病案工作,而这几个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这无形中又造成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挤压。

2.3学生的学历层次偏低

由于各种原因,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中国刚起步发展时,定位在中专层次。近些年,随着整个医疗领域的迅速发展,不少大专的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此专业,但本科医学院校尤其是重点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的极少,更不要谈博士研究生教育。因此培养的学生集中于专科及以下的学历层次。但与这种培养情况相反的是,医院招聘的条件却一直在提高。在过去,这不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但今天,学生就业全靠市场调节,这就出现了供与求不符合的情况,供与求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而就业不足又影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2.4病案管理人员入职资格过低

医院中的许多部门比如临床、护理等都有自己的入职资格,如医师资格、护士职业资格等,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这些行业的专业性,跨专业的人是不可能来从事临床或护理工作的。而病案管理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专业的入职资格限制,这就造成了医学其它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来报考病案科室,但实际上病案管理不是没有技术含量,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相反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非专业的人员来做病案工作,短期内不能独立工作,且由于没有系统学过病案的知识,无法将病案在现代医疗中的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影响病案工作在社会中的正确评价。

2.5病案管理人员职称发展有局限性

病案管理人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职称系列可晋升的,而医院中员工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称的高低。因而,不能晋升的病案管理人员收入较低,影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对于还没入行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未来以后,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较,也更加缺乏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专业感情不稳定[3]。当然,在经过许多病案人的努力下,现在的病案管理人员已有职称晋升途径——病案管理技师系列。虽然最近几年有副高的级别,但仍然无正高的级别,且不少医院给病案科的高级职称数量少。这也是影响病案职业进而影响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6专业教师的职业热情不高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医学院校属于非重点专业,学校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部分学校因为就业率等问题隔年招生,导致该专业的专业教师对该专业的发展信心不足,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部分医学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上明显有许多不利因素,难以出科研成果。教师的收入偏低,职业前景渺茫,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

3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针对病案科室规定入职人员的专业限制,真正做到专业人士做专业工作,而不是让许多找不到工作的其它医学专业来做病案工作,从政策上确保病案工作的专业性;二是教育部专业设置委员会明确设置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不只是作为大专专业,也可在本科中设置此专业,随着病案的进一步发展,可开设病案管理的研究生教育等更高层次的教育,进一步完善该专业的发展层次[4];三是医学院校根据政策的指引,与时俱进地设置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作好专业宣传,搞好招生工作,培养医院所需要的病案管理人才。

3.2设立行业入职资格考试

让学生在毕业前可以考取本专业的专业资格,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提升专业性;又为学生就业增加竞争的能力,排除不相关专业对该专业就业的挤压,让专业的人做病案管理。把病案管理工作做成专业性、技术性的工作,提升病案管理的地位。把病案的功能充分发挥、利用起来,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

3.3定期举办病案管理大赛

在全国的大专院校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主要考察该专业学生对病案管理的基本、核心技能的掌握情况。各院校可根据大赛来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病案工作的实际需求来教授学生病案管理的相关技能,以做到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这个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激励医学院校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办好、办成社会需求认可的专业。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选拔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去国外优秀的大学进修,学习国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等,也可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国外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5];二是短期内可组织专业教师去国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办学较好的学校进行交流访问,借鉴成功做法,改变他们对专业的一些传统看法;三是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学术会议,让同一个行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教学、专业的交流,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同行的合作;四是选拔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实践进修。

作者:代清霞 单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技术系

参考文献:

[1]阮焕立.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12):1228-1230.

[2]王继林.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认知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5(12):103-104.

[3]陈浩,杨威,王德斌,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现况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7):800-803.

第2篇

【关键词】OBE;MOOC;操作系统;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学中最早出现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1]。OBE教学理念下,教师需要事先对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进而个性化设计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包括授课内容、指导大纲、评价标准等,强调能力培养和能力训练从而达到预期目标[2]。OBE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倡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指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作者在操作系统课程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引入OBE教育理念,探讨提高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新的有效途径。滨州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卫生信息化方向)是学校和山东济南浪潮公司合办的校企合作专业,旨在培养在企事业单位、医药卫生机构等领域从事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将OBE思想引入卫生信息化专业学生核心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学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既是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4]。

1操作系统课程的专业特点及现状分析

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医院实现信息化服务的日常工作,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管理专业具体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管理岗位,在大型医院的信息中心或计算机中心,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行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技术技能的学习、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出发,旨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懂得医学基础知识、掌握管理学核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操作系统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特点是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并与实践联系紧密,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计算机类课程[5]。传统的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理论讲解与实验相结合,并以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为实例,探讨有关进程管理、CPU管理、内存、文件、设备管理等各类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调度、分配等基本算法,特别是一系列经典的算法,包括进程间通信的哲学家就餐问题、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6]。作者在多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很难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系统实践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以PPT、教材、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方式较单一。学生在完成后,虽然对相关概念和算法能够较好地掌握,但却难以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提升为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应用,人才的实际技能培养方式急需改进。

2基于OBE的操作系统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逐渐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医疗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适应时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作者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优化,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和OBE理念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要求,有利于教育模式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将中国大学MOOC引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使用慕课堂学习平台辅助教学,授课视频、授课PPT、电子教材和课程拓展资料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养成课下提前观看视频学习的习惯,并在同学与教师帮助与指导下解决问题,以此提髙学生学习效率。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解重点难点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统计,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优化课程内容,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7]。MOOC平台的课程学情统计见(图1)。MOOC在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互动性。

2.1基于OBE及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在OBE教育理念下,课程采用以线上课堂为辅助的混合式新型课堂模式,重视学生学习效果,不断优化授课主题。在第一章概论中,对操作系统的功能理解,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碰到的常见有关操作系统应用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如何安装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分别从Windows和Linux系统出发,结合BIOS设置这一实验项目,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对操作系统学习的积极性。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是对操作系统内涵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应用多道程序设计思想的现代常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系统中,如何管理多道程序设计?各进程怎么才能有序向前推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虚拟机搭建Ubuntu或Centos环境来分析相关进程的执行过程[8]。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教学安排,布置课前预习作业、进行在线检测、布置课后习题等,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使用课程学习平台、开展课外自主移动式学习形式。教师将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保障课堂效果。通过探索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群签到、随机提问、随机点名等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2实验教学改革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具备医学、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因此课程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实践环节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在实践课中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应用操作系统相关的实验,促进学生思考、不断去探索系统功能的实现原理,不断提高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例如,要求学生在Windows环境下,编写一个算命大师的批处理程序,命名为算命大师.bat,程序运行后,输入:出生年月日,系统输出属相和星座,例如:你属猪,狮子座。或者编写一个累计求和的批处理程序,从中熟悉Windows、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Linux的进程管理实验中,采用GCC编译器,在Ubuntu或Centos环境调用Fork函数,实现进程的进程创建及撤销、进程同步、进程通信等功能。将设计Shell程序引入实验环节,编程完成系统的自动维护,例如电脑关机与重启、删除垃圾文件等功能的实现,熟悉Shell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编程能力的提高。

2.3混合式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课程自身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习过程要结合有效评价,因此在考核时需要考虑多方位因素,比如观察程序的编程运行过程,要求学生提供相应的运行结果来加以考核,从而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评价机制,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结合。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课上表现(包括出勤率、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习态度和提问情况)、平时实验考核、阶段测试、课程设计。平时实验、阶段性测试和课程设计考核,全面考核基本理论理解与运用、动手实践操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等。终结性考核考试形式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试题类型有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应用题。考试课最终成绩的计算方法如下:总成绩以百分制记分,课程最终成绩=(平时课堂表现×30%+阶段测试×30%+平时实验成绩×20%+课程设计×20%)×50%+终结性闭卷考试成绩×50%。

2.4基于OBE混合式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将MOOC、微课堂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设计系统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大数据、“互联网+”等不断发展更新,学生可以从丰富的网上资源中筛选有用、有效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信息化技术中,吸收、整合、处理相关专业的案例,教会学生解决专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

3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管理;区域平台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基于网络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架构支持[1],国家、省、市各级疾控都建设了相应的疾病控制信息平台和业务管理系统。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疾控综合业务平台、健康体检系统、检验信息系统、预防接种管理系统、职业危害监测系统等[2-6]。这些系统和平台涉及疾病防控和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提高了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大大提高[7-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防病控病形势,现有的一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亦暴露出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监测信息系统没有覆盖全部疾控业务,例如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以食品安全、职业卫生为代表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覆盖面小,信息欠准确,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以肿瘤、高血压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基础监测数据分散,信息反馈慢。己建成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功能集中在监测数据的收集,缺少分析利用。同时由于各类业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造成各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和整合利用,存在信息孤岛[9-14]。根据疾控自身业务工作的特点,以整体、标准、实用、安全和可扩展为原则,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通过这个统一接口的数据采集与交换平台,使各级业务系统和平台能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高效利用与数据共享[11-12]。

2建设思路

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体系为依托,通过对区域内各级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正在运行的免疫规划系统、慢性病管理系统、卫生检验检测系统、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医院诊疗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对国家和省系统的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和机构的“信息孤岛”有机联合,加大数据的收集与共享,实现多业务系统间的信息交流和利用分析,优化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该信息平台使用标准化接口,不仅覆盖传统的传染病疫情,还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监测与评估,五大卫生领域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免疫规划综合检测与评估,区域早期症状主动监测与评估等[15-18]。

3建设内容

3.1基础业务工作管理开发与集成

基于工作需要,开发疫苗冷链监测、生物制品管理、症状监测等新业务系统,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通过开发通用、开放、标准化的接口,对基础业务工作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和集成,并可供相关部门方便接入,实现区域内防病信息的统一采集、存储、管理和利用。

3.2数据中心建设

以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房为核心,建设一个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配备综合通讯系统、高性能信息存储、处理等系统设备,研究建立一个具有多层体系结构,深度防御功能的硬件架构,将设备和应用表达为数据层,业务逻辑、表示层、用户层;设计涵盖重大传染病、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免疫规划、慢病管理等在内的多个数据库、知识库,建立数据交换、存储与认证平台。

3.3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

采用局域网和广域网相结合的方式,扩充平台的范围和信息触角。以担负基层数据采集的监测哨点建设为重点,建立覆盖本地区监测哨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区域监测网络,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着重研究虚拟专网(VPN)技术,数字认证技术的应用,探讨监测点建立和长效管理的机制。采用病例监测和症状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主动监测,对各监测点如全市网络直报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监测点等实行统一的监测管理,采用相同的数据内容采集和报告标准,并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

3.险分析评估系统的研究

以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症状监测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等系统的集成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影响人群生活、学习、工作等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监测,结合现代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做深入研究,提升对相应数据的挖据、分析和利用。

4平台建设与应用体会

4.1技术架构

平台建设采用B/S结构,以J2EE开发环境为基础。采用分层设计、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按照传统设计方式总体分为:数据层、数据持久层、业务逻辑层、表现层。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数据持久层采用Java标准的JPA2.0技术标准,并采用Hibernate3进行具体实现。业务逻辑层选用的是Java标准体系中的EJB3.1技术,表现层采用JSF2.1技术并通过第三方类库PrimeFaces进行技术展现。平台建设重点主要包括核心数据的存储、处理和集成、监测网络的覆盖与管理、各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集成3部分。

4.2建设情况

对全市疾控相关业务系统进行了初步整合,依托全市免疫规划数据中心及数字化门诊系统,完成了儿童免疫接种溯源功能和全市预防接种工作分析与评估功能;通过汇聚全市各县市区疫苗冷链监测数据,实现疫苗存储安全及冷链设备风险分析、预警、及评估功能;实现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验检测数据的集成,并建立生活饮用水水质、公共场所等检测分析模型,进行日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对全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及全市职业健康监护系统中进行数据采集,并根据业务要求,建立了全市从业人员健康证实时查询(包括APP端应用)、职业危害因素相关数据分析模型;对全市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性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统一采集,开发了相关分析模型;通过与上级部门协调实现了国家疾控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疫情数据的本地化落地,完成了传染病的数据自动采集和监测分析评估功能。

4.3应用情况

通过对全市各级疾控部门相关业务系统的整合与集成,使之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建立了区域性疾控业务数据中心,改变了以往各个业务系统彼此独立、信息互不交换的弊端。以往有关部门和领导需要了解相关业务数据时,需要通过某个具体系统的使用人员登录系统获得,信息具有滞后性。通过该平台,根据预先分配的用户权限即可实时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了对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疫苗冷链、职业卫生、健康危害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时、全程监管。各级业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了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了互联互通。如慢病系统与医院诊疗系统对接直接采集病例信息、健康体检数据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交换共享、健康证信息与辖市区疾控、卫生监督所交换共享、预防接种系统与疫苗冷链系统对接实现疫苗溯源管理。建立以数据为导向的管理和评价体系,通过引入各种数据分析和评估模型,以直观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图、地图等多种形式,对该市疾控工作在平台上进行集中分析展示和预测预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该市公共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在提高信息系统共享、数据深入挖据利用、扩大网络覆盖面等方面准备进一步深化建设。

5结语

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框架,按照立足规划、统一标准、以业务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原则,进行了区域性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探索,初步实现了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间、公共卫生与其它行业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防病控病相关信息得到有效收集、快速传递和分析利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规范和提高该市各项疾病预防控制业务质量与工作效率。随着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与覆盖,将能够提高市区两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能力,促进联动应急机制的形成,为地区级开展公共卫生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保障,对有效控制各类健康危害因素、降低各类疾病发病率、为政府提供决策辅助依据有重大意义。在该平台的建设中,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疾控业务本身有其特点涉及多部门、多用户、多地域,较为复杂,除了系统本身的建设,还涉及到相关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业务模式、业务规范、法律法规等内容。必须认识到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业务数据采集标准要统一,该平台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亦较大。文章结合该市区域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平台建设的实践,希望能为相关公共卫生业务平台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维,于中华.互联网技术对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影响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2):141-142.

[2]张业武,赵自雄,郭岩,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用系统建设、信息管理和服务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4):17-19.

[3]马家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体系规划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1,6(6):11-14.

[4]蔡碧,张迟,赵明江,等.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与实施[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6):47-50.

[5]戴坤富,唐明亮,程小迎,等.职业健康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1):125-127.

[6]陈欣然,弓巧玲,程春荣,等.数字化卫生检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16(9):1115-1130.

[7]杨洋,王松旺,张英杰,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6(4):45-47.

[8]吴冰冰,张玉玺,左志平.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043-1043.

[9]简德友,陈言.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应急联动信息平台系统的建立与意义[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8):1037-1038.

[10]陈林利,方红,赵燕萍,等.基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疾控模式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5):411-413.

[11]赵一,李凤,毋丹丹,等.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6:197-198.

[12]潘淼,肖义萍.门诊基于HIS系统的传染病报告系统的使用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1):94-95.

[13]夏寒,夏天,徐建时.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应用与数据共享[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87-1089.

[14]马家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与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J].中国信息界(医疗),2014,10:36-38.

[15]张睿,杨永明,于萌,等.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交换平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12):6-10.

[16]吴亚,顾嘉奇,沈婷,等.苏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架构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2):60-62.

[17]曹若明,刘翀,耿兴义,等.济南市“数字疾控”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4):465-466.

第4篇

【论文摘要】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文献分类学课程教学应编写高职文献分类学统编教材,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以增强教师教学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接受文献分类学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文献分类学授课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利用文献分类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进行文献资源的组织和开发,进行信息的组织与检索,并能掌握和操作文献管理的各个流程。

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基础和临床疾病知识,掌握现代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卫生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而文献分类学是培养学生利用文献管理的基本技能,进行信息的组织与检索,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的管理。因此,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接受文献分类学课程的教育,可以充实他们的知识,提高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文献分类学课程属于高职文献分类学课程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要求掌握的技能等基本相同,因此,本文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文献分类学课程的教学放到整个高职中进行探讨。

二、高职文献分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各专业都适用的文献分类学课程材。目前高职使用的文献分类学课程教材没有统一要求,大部分使用陈树年、俞君立主编的《文献分类学》,这本教材是本科院校图书馆学专业、档案学专业的核心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文献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开发和检索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能够从事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开发与应用的专门人才。该教材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不太适合。一是教材内容过深、理论知识较多、不切合实际;二是没有突出实用性、应用性特点,造成高职专科生学习压力大,感觉抽象。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学校在教学上也是各自为政,教学评价难以进行。

(二)文献分类学的实训不够。文献分类学是一门应用课程,因此操作实习(实训)尤为重要。由于文献分类学在非专业课程中属于非核心课程,各高职分配给的文献分类学课时有限,见习课只能安排在课程准备结束时才能进行,有的学校安排学生到学校图书馆了解一下图书馆的布局、图书的借阅流程和一般的中图分类法,而高职高专文献分类的授课应是基础知识与见习课同步进行,学生才能及时得到动手的机会,及时掌握课程要求掌握的实践内容。实训课时太少,无法实施同步授课,显然不能很好地完成文献分类学的课程教学。

(三)文献分类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岗位:一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职;二是由档案管理人员兼职;三是其他专业的教师任课。这样的教师队伍,其自身的知识结构面临着挑战,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由于缺乏长远的培养计划,教师的进修、深造、晋升也受到影响。

(四)文献分类学的学术交流有待加强。近几年,高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但开展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太少,任课教师凭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文献分类学的认识进行授课,视野无法得到开拓,这对于提高文献分类学的教学水平是十分不利的。只有加强文献分类学的学术交流,为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搭起桥梁,才能更好地推动文献分类学的教学。

三、完善高职文献分类学教学的思考

(一)编写高职文献分类学统编教材。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文献分类学教材也应有高职高专的特色。高职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属于高职教育,因此,其文献分类学教材应归人高职整个文献分类学教学的整体规划中。如果高职高专开设有文献分类学课程的各个专业各自编写自己的课程教材,就会使教材适用面过于狭窄而不宜推广,使编写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从实践经验来看,由有关部门如教育部教材管理机构)组织编写一本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建议教材能突出高职高专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和各专业的通用性。可邀请图书馆学专业、档案专业等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编写,紧密结合实际的文献分类及图书管理工作,教材要突破文献分类的局限,将内容延伸到文献管理的各个流程,即图书馆工作的各个流程,重在应用,适合基层。教材还应包括实习操作内容,使学生易学易懂。

(二)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文献分类学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献分类顾名思义就是对图书等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它依托的是图书馆或资料室里大量的图书文献,没有文献无从谈起分类。同时,如果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职学生组织和检索文献,熟悉操作图书馆各部门工作流程,那么它已经突破了文献分类的局限,而扩大到整个图书管理工作。因此,把图书馆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根据高职教学的要求,文献分类课程中理论与实训的课时比为1:1,如果能采用“教室+图书馆”的实践教学模式,每一部分内容的文献分类课先在教室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接下来第二次课即安排学生在图书馆相应的管理流程部门进行见习,就基本上能满足文献分类课实践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能真正得到动手的机会,从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著名的文献分类学家俞君立提出文献分类学教育目标体现两个教育观念:一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二是“德与才同步培养”。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同时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图书专业知识、电脑知识以及综合的人文素质。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院文献分类教师的特点,制定长期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非专业的教师应进行图书馆学专业的进修和培训,建设一支复合型人才的文献分类学师资队伍。同时,对教师的晋升、晋职、报酬等应给予相应照顾,使他们能安心地做好文献分类学的教学工作。

(四)加强文献分类学教学的学术交流。高职院校间应加强联系,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依托高校图书馆间的各种组织,成立全国高职高专文献分类教学的学术组织,定期开展全国性的文献分类学教学学术活动,组织撰写和交流有关的教学、科研学术论文。在相应的学术会议互相交流高职文献分类学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不断提高文献分类学的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应与其他开设文献分类学课程的专业一起,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文献分类学的教学,促进教材的统一,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使文献分类学课程的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陶立新,医学高职高专医学文献检索教学改革之我见[J].广西医学,2011(4).

[2]王崇良,韩爱萍,俞君立文献分类学思想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0(3).

第5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业务系统;WEB;Java EE;Oracle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12-05

随着秦皇岛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要实现现阶段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组织,就必须首先着力研究和解决不同医疗卫生组织的决策行为及其互相影响问题,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有效运行。随着工作量的加大,工作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社区之间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业务联系需要得到加强和改善,研究设计“秦皇岛市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利用网络的优势,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档案和病历档案,实现“挂号—交费—病历—开药—划价—交费—取药”的信息化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提供数据接口,实现社区医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

1 开发技术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J2EE的WEB技术,结合Struts2框架、Spring框架、Hibernate(SSH)框架,Oracle数据库对系统进行设计开发。

2 系统需求

由于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的用户数量巨大、权限管理机制复杂。因此,为适应社区卫生部门内部不同成员对系统的访问,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采用自适应访问控制策略进行实现。从而,可在有效保证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最大化满足系统用户的访问控制需求。根据秦皇岛市社区卫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的需求。

2.1 系统总体目标

秦皇岛市社区卫生业务系统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实现网上就诊,提高办公效率。由于就诊顺序的划分,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同样对就诊顺序进行了划分,可以实现各级办公相互关联却互不干涉。秦皇岛市社区卫生业务系统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档案和病历档案,实现“挂号-交费-诊疗-开药-划价-交费-取药”的信息化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并且提供数据接口,实现社区医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2 需求分析

明确用户对系统的要求是设计系统的前提条件,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如下分析。

1) 用户的信息档案需求:社区居民能查看自己的基本信息、档案信息以及病历信息;护士能查询挂号信息;医生能查询病历、病人档案信息;药品管理员能查询药品信息;财务能查询交费信息。

2) 用户的处理要求:社区居民能修改个人用户信息、登陆密码;护士能进行挂号信息,之后可由医生得到挂号单信息,完成后续操作;医生能选择三天内的挂号信息,填写病历信息;药品管理员负责药品入库信息,记录出入库记录,修改药品信息以及对挂号单进行药品划价,查询划价信息;财务得到尚未交费的挂号单,进行交费信息的录入。

3) 用户对系统的适应性、通用性要求:要求系统能动态生成系统菜单;尽量使用下拉框形式选择,而非录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4) 用户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进入系统必须输入正确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系统,如果非法访问页面,自动跳回登陆页面。

根据需求分析,总结出系统用户包括医生、护士、药品管理员、财务、普通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另外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有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信息数据的管理。各用户权限分析如下:

2.2.1 医生权限

医生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诊疗信息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诊疗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诊疗功能和历史诊疗信息功能,诊疗功能主要是对病人进行诊疗并填写诊疗信息,历史诊疗信息功能可以查询历史的诊疗信息。

2.2.2 护士权限

护士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挂号信息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挂号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挂号功能和历史挂号信息功能,挂号功能主要是对病人进行挂号生成挂号单,历史挂号信息功能可以查询历史的挂号信息。

2.2.3 药品管理员权限

药品管理员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以及药品划价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药品信息管理模块包括药品入库、查询药品信息以及药品库存记录查询功能,药品入库功能主要是对药品数量进行修改,药品信息功能可以查询各种药品的基本信息,库存记录查询可以查询各种药品的出入库记录;药品划价管理模块包括划价和历史划价信息,划价功能可以对挂号单中的药品进行划价,历史划价信息是对历史划价信息的查询,

2.2.4 财务权限

财务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交费信息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交费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交费功能和历史交费信息功能,交费功能主要是计算病人所需交费金额,通过银行卡或者支付现金,历史交费信息功能可以查询根据身份证号或者挂号日期等信息查询历史的交费信息。

2.2.5 普通用户权限

普通用户权限包括个人信息管理以及档案信息管理,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包括信息修改功能,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及登陆密码;档案信息管理包括对档案的查询和对病历的查询。

2.2.6 系统管理员权限

系统管理员权限包括系统基本信息的管理,用户信息的管理。

2.3 功能需求分析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是专门用于用户登录并完成诊疗流程,以及数据的整合,应该具有开放性,方便性和灵活性;它允许普通用户登陆后,查询自己历史病历和档案;护士登陆系统可进行挂号以及对历史的挂号信息的查询;医生登陆后可查询病人档案,历史诊疗信息,填写病历;药品管理员可管理药品信息与库存,以及看病后进行药品划价;财务可进行交费操作。总系统的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导入与导出。下面就对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功能模块进行需求分析。

1) 用户登陆:用户通过身份验证进行登陆。

2) 个人信息管理:用户通过该功能,对登陆信息进行修改,包括密码修改,基本信息修改。

3) 挂号信息管理:护士可以管理挂号信息。包括增删挂号信息,查询挂号信息。

4) 诊疗信息管理:医生可以管理诊疗信息。包括增删病历信息,查询病历信息。

5) 药品信息管理:药品管理员可以管理药品库存信息管理,包括药品信息管理,出入库信息管理。

6) 划价信息管理:药品管理员可以对看病信息进行药品划价,划价后将信息发给财务。

7) 交费信息管理:财务可以对划价后的信息进行交费管理,包括增删交费信息,查询交费信息。

8) 数据整合:总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数据整合,包括数据的导入和数据导出。

2.4 数据需求分析

根据系统功能的需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系统的数据需求关系如图1所示。

1) 用户登陆信息表:ID,用户名,密码,删除标志,用户类型,用户部门(医生)

2) 所属社区表:社区ID,社区名,所属区、县,删除标识。

3) 角色表:角色ID,角色名,删除标识,备注。

4) 菜单表:菜单ID,菜单项名,删除标识。

5) 菜单项:ID,菜单项名,删除标识,URL。

6) 档案信息表:ID,社区ID,身份证,姓名,年龄,慢性病等。

7) 挂号信息表:ID,日期,档案ID,信息状态,病历,医生ID,用药ID,费用等。

8) 得病类型:ID,类型名,备注。

9) 药品信息表:ID,药品名,类别,库存数量等。

10) 药品记录表:ID,药品ID,记录类别,数量,价格,操作人ID。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秦皇岛社区卫生业务系统包含了医疗服务管理模块,数据信息整合模块,药品信息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

3.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医疗服务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四个功能,对应四种用户角色,各司其职。其中,护士通过挂号服务功能,为病人进行挂号操作,护士填写挂号信息并添加到数据库,护士还可以通过条件查询历史的挂号信息;医生通过病情诊断功能对病人进行诊断,医生可获得三天内的挂号信息,得到普通用户档案,进行病情诊断,并填写电子病历,通过该功能还可以查询历史诊断的病历信息,如果病人需要住院,可以通过住院页面,对正在住院的病人进行诊疗;药品管理员通过用药划价功能,获得由医生开药的挂号信息,并得到相对应的药品信息,由药品管理员进行划价,生成交费信息交给财务,药品管理员还可以通过该功能查询历史的划价信息;财务通过支付服务功能完成交费操作,财务得到交费信息后,普通用户进行交费,并填写交费信息存入数据库,财务还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历史交费信息。

药品管理模块:药品管理员通过药品信息功能,可以对药品信息进行查看,编辑,添加和删除;药品管理员通过药品入库功能,可以对入库记录进行查看,编辑,增加和删除;药品管理员通过药品出库,可以对药品的出库记录进行查看,编辑,添加和删除。

数据整合模块:系统管理员通过数据导入功能,可以将从其他程序的导出的符合规范的XML文件导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系统管理员通过数据导出功能,可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成符合规范XML文件。

3.3 功能流程设计

3.3.1 系统登陆流程

所有系统用户都需要通过登陆页面登陆,如果用户没有登陆,无法进入系统。登陆时,如果用户名和密码不正确或为空,则自动跳回登陆页面,当用户输入正确后,才可进入主界面。

3.3.2 挂号流程

护士登陆后,在挂号页面输入身份证号或者社保卡号,选择挂号的科室,提交到数据库。

3.3.3 诊疗流程

如图3所示,医生登陆系统后,可以看到三天内的挂号信息,或者通过住院页面得到正在住院的病人的挂号信息,选择病人的挂号信息,得到相应的电子档案,根据病人的病情填写病历,选择用药后,如果病人需要住院,选择住院,则挂号单号保留直到看病结束后失效,最后将诊疗信息,提交到服务器。

3.3.4 划价流程

药品管理员登陆系统后,进入划价页面,选择需要进行药品划价的病人的挂号信息,得到需要划价的药品信息,并检查库存数量,统计总价后,提交到数据库。 完成“药品划价-得到挂号信息-得到药品信息和价格-计算总价-存入数据库”流程。

3.3.5 交费流程

财务登陆系统后,进入交费页面,选择病人的还未交费的挂号信息,得到住院期间相应的全部费用,统计总价后,提交到服务器,最后添加到数据库中。 完成“收费-得到挂号信息-交费-存入数据库”流程。

3.3.6 数据整合流程

如图4所示,系统管理员登陆系统后,选择数据导入或数据导出功能。数据导入中,管理员选择一个符合规范的XML文件,点击上传,后台服务器得到文件后,对该文件进行解析,并存入数据库;数据导出,管理员选择一个路径并填写保存的文件名传到后台,服务器根据路径新建一个XML文件,并把数据库中的数据编写成XML规范的文件写入XML文件中。

3.4 框架整合

以诊疗流程为例,医生点击诊疗菜单后,可获得尚未诊疗过的3天内挂号单信息,选择一个挂号信息便点击诊疗;如果点击住院按钮,可显示当前正在住院的病人,点击诊疗可填写病历进入诊疗页面后,医生可看到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病史,医生根据诊疗情况,填写病情诊断,并且可选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诊疗,如果需要开药,点击添加药品,可打开药品对话框,选择药品,输入数量,点击保存,便可显示在诊疗页面,点击保存按钮,便可提交诊疗信息。

从图5可以看出诊疗的具体过程,根据图中的序号,可以清楚的了解整个诊疗流程:首先医生得到挂号信息,点击其中一个后,输入相应的诊断信息,并且开药,点击保存按钮后,经过客户端的数据验证,提交到核心控制器FilterDispather,核心控制器根据配置文件中定义的位置,调用TreatAction的treat方法,treat方法调用TreatService中的treat方法,并调用TreatDao的treat方法,同样在数据持久层(DAO)通过Spring的依赖注入得到HibernateTemplate来进行数据库的操作,调用其update(obj)方法,将原先的挂号信息的诊断信息等信息进行修改,并改变挂号信息的当前状态,并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客户端根据返回的结果,选择相应的页面,并返回给浏览器。

4 结束语

从系统的设计来看,“社区卫生业务系统”是可以通过Web技术和Web服务的方式进行实现的。随着系统的开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社区居民信息档案和病历档案,实现“挂号-交费-诊疗-开药-划价-交费-取药”的信息化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并且提供数据接口,实现社区医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必将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工作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玉.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的目标,漫长的道路[N].北京:人民日报,2006-04-06(10).

[2] 陈刚.新形式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与规章制度建设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科学出版社,2007:254-260.

[3] 刘胜利,寿永熙.Web开发框架的分析与研究[J].福建电脑,2008:106-107.

[4] 威尔德·斯尼德.SpringFramework入门经典[M].赵利通,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2-107.

第6篇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 平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第7篇

 

为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以及医疗质量,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的临床应用管理,2011年4月,我国原卫生部特此开展了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整治活动,同时对各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制定了相关要求[1]。该院为了分析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对抗菌药应用的影响,对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详细内容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抗菌药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将使用前1年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后1年设为实验组。

 

1.2 方法

 

通过对抗菌药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统计分析抗菌药的各项指标,达到控制和整治抗菌药物的效果。常见的抗菌药指标主要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以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详细方法及功能如下:

 

1.2.1 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 在统计抗菌药使用人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治疗性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使用金额以及抗菌药使用金额比例等指标时,可设置任意一个时间段对全院所有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进行统计,也可对各临床科室和每名医师进行统计。

 

1.2.2 统计药品使用强度 主要对全院同一时期收治患者人数、同一时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药品累计用药频度、药品使用强度、药品使用频次以及药品使用金额进行统计。

 

1.2.3 点评处方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按照2010年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要求对处方(包含抗菌药处方)进行点评,点评结果主要分为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不规范处方以及用药不适宜处方)和合理处方,对所有不合理处方的药品名称、剂量、给药途径、使用频次以及疗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阐述不合理处方存在的相关问题。

 

1.2.4 点评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情况 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相关要求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主要包括对全院抗菌药使用率、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抗菌药疗程以及抗菌药给药时机进行统计分析。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标。

 

1.4 统计方法

 

对实施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指标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实施前后比较可得,实验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下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提高。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有研究报道称,加强对抗菌药物实施临床应用管理,可有效控制细菌的耐药性,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控制不合理药物的治疗费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2]。

 

该研究对抗菌药物应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发现,该种信息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①节省管理抗菌药物的人力和时间: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手工翻阅处方和病历来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指标,而统计和评价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例如,该院需要对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分析统计,如果通过1名临床药师来完成的话,最少需要9个工作日才能完成,但如果采取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统计分析,仅需要10 min就可以知晓全院所有科室所有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且结果可以自动生成Excel表格,显著节省了管理抗菌药物的人力和时间,十分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理念[3-5]。②可全面客观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管理数据: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进行数据统计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以手工抽样的方式对抗菌药物数据进行统计,因人力有限,只能抽取部分门诊病历、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和分析,因为,抽取样本会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易使部分科室对抗菌药物数据存在争议。而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可有效全面统计该院门诊患者以及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同时也可随机抽取部分处方进行点评,方法较灵活[6-8]。③可动态监控和管理抗菌药物: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以每月抽样的方式对抗菌药物管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而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其可以对任一时段的抗菌药物指标进行统计,同时可以结合管理的需要,将其细化、具体到每周、每天,不仅可有效、准确统计出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及时、有效发现存在的问题,便于管理,增强了管理的时效性[9]。④提高了抗菌药物管理的依从性:由于医师、科室的考核奖惩和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该院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之前,该院主要是通过临床药师以手工的形式来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标,存在一定的误差,易使部分科室和医师对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考核奖惩措施存在疑问和争议,不利于抗菌药物管理措施的顺利进行,而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后,其可以对全部的抗菌药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促进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各科室和医师的依从性较高[10]。

 

此次研究数据中显示,经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3%降至5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从65%降至47%,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使用率从94%降至63%,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20%升至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74DDD/100人天降至56DDD/100人天,这说明对抗菌药应用临床药学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总结得出,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抗菌药,效果明显,值得各大医疗机构推广采纳。

第8篇

关键词: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医疗保障体系;录入信息;诊疗手段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技术的广泛运用,但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因为起步晚,还未制定规范化的使用标准,所以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来进行分析与综述。

1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医务工作者缺乏意识并且操作能力较弱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可以将相关的病案资料进行有效的分类汇总,省去了例如分类收集、编码、汇总的繁琐步骤,极大地节省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但是由于一些医务工作者缺乏创新理念,还将病案工作停留在手写录入患者信息的层面上,没有完全掌握电子病历以及相关的疾病编码。一些医院虽为医务工作者安排相关的病案信息管理培训课程,但往往这些培训课程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使得培训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化、流程化和表面化。另外,医务工作者未能从根本上将培训课程重视起来,医务工作人员觉得只需要通过考试就万事大吉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病案信息是医院管理患者信息的重要手段[1],往往一份完整的病历档案可以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凭证,也可以成为医生对疾病正确诊断的基础[2]。所以作为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更应该树立信息化意识,努力学习医院病案信息管理技术。但现实是大多数的县级及县以上医院都开始使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系统软件,可是能够熟练使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软件的人却很少,往往大多数的医务工作者对计算机的使用水平较低,难以掌握相关的疾病编码技术,更难以掌握相关的电子病历技术[3]。

1.2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这也跟我们国家的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研究开发起步较晚有关系。所以,我国的病案信息管理软件不能广泛深入地进行普及。最常见的关于医院病案管理软件不够完善的问题就是,有时医务工作人员录入的患者信息及相关的医疗资料并不能很好的呈现出来,并且存在着一些偏差,还会出现例如客户端无法正常使用或是权限较低等问题。有一些新型的疾病名词难以在资料库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诊疗手段也无法找到并且顺利地进行录入。这不仅仅反映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存在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不能够及时更新,维护与升级。相关医疗卫生部门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条例或标准,软件公司未能从根本上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负责,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缺少安全性与稳定性。各大医院对于病案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也不够,也就是说资金投入尤其是二次资金投入未能完全到位,系统缺少维护资金,这也是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不够完善的重要原因。

2 针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2.1加强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资金投入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适当的提供资金,用来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系统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最大便捷之处就在于大量的医疗信息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汇总,能为医务工作者省去收集、整理、分类和编码等时间,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恰恰是因为医院病案信息软件要处理大批量的信息[4],更需要进行定时定期的系统维护,才能确保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的正常运作。加强对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资金投入,也可以促使软件公司提高相关的软件能力,对软件进行更新与升级,弥补软件中所存在的"信息不能正常录入""新型疾病名称不能被找到""疾病编码出现错误"等多种漏洞,解决相关的问题,不断对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完善,提高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促进医务工作者对于医院病案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增强他们的医院病案管理信息化意识,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2.2加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规范性 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缺少严格的执行标准与规范。想要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发展,政府部门的作用不容小觑[5]。国家医疗卫生部门应该对全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加以明确规范,并且以《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为基础,出台相关的法规来对医院的病案信息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质量,也给予了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技术支持。有了一定的指标与标准,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也会逐渐规范化、流程化。

2.3提高硬件方面的管理 不仅仅是系统软件上需要更新与升级,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注重硬件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可以专门建立相关档案室,安装监视器等多种工具加强档案资料的安全性,硬件方面的提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病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3 结论

我国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缺失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不能熟练对信息管理软件进行操作,更多的是不能从根本上重视病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在根本上树立重视病案管理的意识,医务工作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相对的病案管理系统软件才能得到完善,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不仅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相关医疗安全卫生部门要对此重视并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流程标准,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但是随着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广泛应用,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明星辰,方孝梅,沈大燕,等.提升病案信息服务效能的管理实践[C].//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8-10.

[2]欧国秦.基层医院如何通过加强病案信息利用提升病案科地位[J].医学信息,2015(2):282-282.

[3]张细兰.试论医院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当代医学,2012,18(20):20-21.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被逐渐运用到医院的经营管理当中。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文章主要通过描述现代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院的重要性,并以此提出了几点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它不仅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特别是医院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引入到了经营管理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以此来强化医院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一、网络环境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必要性

在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要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能力,就必须建立适合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还有利于我国整体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

在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人、财、物。在传统的医院经营中,必需耗费巨大的人财物资源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而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医院的工作更加智能化、科学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就能够优化医院的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

(二)优化医院的信息整合,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

医院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整合和决策的过程。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决策。不管是医院本身的信息,还是病人的信息记录,还是员工的业绩考核信息,都可以简便的分析研究。这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能够促进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三)推进医院的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

随着我国现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医院的治疗、科研、财务、行政管理当中去了。医院领导者通过可靠及时的信息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这能够促使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正规化,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

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医院的各项管理也日趋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而且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也对医院的发展和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具体来讲,有以下措施:

(一)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医院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医院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医疗记录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以及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等几个部分构成。因为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主要依靠这几个信息系统,所以,这些信息的记录必须确保准确、有效。因此,要切实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加强医院信息系统队伍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医院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信息涉及到了门诊、住院、财务、办公室等方面的诸多信息,这不仅涉及到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涉及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及时的收集更新信息,及时的分析整合信息。可以以网页浏览、定期的方式向医院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通报医院的各项运营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和简报的方式介绍医院的技术设备、医疗服务等,以达到宣传医院的效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医院的了解更加全面。

(三)切实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效果的好坏与使用它的医院工作人员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加强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就必须对医院的领导干部、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切实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水平和使用效率,推进医院的现代化管理。

(四)及时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增加便利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及时进行更新设计。例如,随着医保的改革,病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病人费用的支付等,这些都需要系统的不断优化完善来提高人们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电子图书馆、网上阅览室、论坛、贴吧等,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并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还可以开设网上诊所,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就诊咨询服务等。

(五)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完全维护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时监测,及时更新软件设备等稳固防御体系。因此,医院要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规则,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三、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能够惠泽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瑄.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 2011(01)

第10篇

[关键词]统计信息管理医院现代化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内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统计信息工作为医院高层制订和完善医院规划、目标考核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新时期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而医疗事业要得以长足的发展却又不可避免地触及这一领域。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现状、如何充分发挥医院统计信息的职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现状

目前,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统计工作正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其内容、范围及服务对象均有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医院统计工作是实现医院内部发展的必要渠道,但统计工作现状却不尽人意,远不能满足医院现代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医院统计专用程序体系相对落后。随着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统计系统得以更新和完善,但医疗统计报表的固定模式和单一统计指标不能满足医院医疗管理的多层次需要。统计指标程序体系不完善,势必影响医院全方位、立体化统计数据的展示,容易误导医院高层决策。同时,国内医院的统计程序大都停留在单机运行和手工操作阶段,使一些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无法直接提取利用,统计人员需要重新进行抄写、计算、录入,这就造成了医院人力、物力资源不必要的消耗。

2.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尚未得以充分认识。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领导者认为统计只是简单的数据汇总和统计而已,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辅工作,却忽略了对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将统计科室其归类于后勤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舍不得投入,导致使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常少,大大降低统计人员的主动性。

3.统计数据检验方法匮乏造成医院统计数据的失真。国内医院统计数据收集模式不相同,各科室按日或按月定期报送,统计人员再按其所报数据进行录入整理。但所报送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却缺少相应的检验措施,而个别临床科室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出院病人人均费用,对住院时间较长的病人采取“假出院”的方式,让病人中途结帐出院,再次办理入院手续,人为增加医院出院病人数量,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降低数据的可信度。

4.统计队伍人员配备不合理,整体素质相对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医院统计人员大部分并非专业出身,知识贮备陈旧,医学统计理论匮乏,卫生统计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对统计工作获得的大量数据只能说“是什么”,不能回答“为什么”,由于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又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以致于对统计信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分析,跟不上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

二、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要适应医院的深化改革,是统计工作改革的重点。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提高医院统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职能。

1.加大医院统计信息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医院管理正处于高度信息化时代,医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使统计工作的基础性地位更加重要,医院领导应重视统计工作,将其列入医院管理体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不断改善统计工作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统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预测的整体功能,以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必须从单一业务分析向全面综合分析转变,建立一套与医院管理、医疗、经济运行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形成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使决策层对医院情况全方位把握,将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益统计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比较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成本性态分析法等手段强化成本效益的分析,建立起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

3.制定可行的统计数据核查体系,把好统计信息质量关。统计的生命在于数据的准确性。制度不健全、统计口径不统一,势必导致医院统计数据误差,影响统计分析的结果。因此,要完善内部统计制度,健全各种原始登记、台帐和报表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制度、统计监督制度、统计周期数据普查制度,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统计分类标准化、数据处理现代化水平。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核查,强化临床、医技等业务部门对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规范数据采集点的数据质量,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无误。

4.明确统计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健全医院统计工作机构。目前有些医院没有单独设置统计机构,由兼职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统计工作,影响了统计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设立一个统计机构,对全院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实行汇总、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有效地实现统计工作主体明确化、统计职责具体化、统计工作责任化。

5.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搞好统计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专业人才,需要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统计人才。统计人员必须严格贯彻《统计法》,遵守统计工作职责,拓宽知识面,掌握与医院统计相关的多学科知识,熟悉统计业务,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增强统计服务意识,能根据管理需要分析统计资料,调整统计项目,灵活运用统计方法,满足不同需要,认清当前形势,不能被动等待,应积极地去面对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为医院管理服务。

总之,在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统计信息管理将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关注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开拓创新,将统计工作与医院现代化管理密切联系起来,实现统计信息规范化、标准化和资源共享,大大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的效率,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和稳步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医院 计算机信息系统 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作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卫生行业也在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系统,很多医院都在结合自身的特色完善这一系统。作为现代化技术之一的计算机系统,它的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应用,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甚至最终影响整个医院的效益。因此,合理地开发和应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成为每个医院都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作为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计算机系统的管理。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医学领域的同步发展,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也在提升。如何及时、有效地了解国内外医疗行业的发展进程,进而提升本单位的医疗及管理水平,这需要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因此,医院的从业者,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医护人员,都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首先,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到医院工作中,使医院的工作智能化、合理化,科学地协调人、财、物的分配,进而优化整个医院的资源分配,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其次,可以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整合,可以节约患者的诊疗时间,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更加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及决策,从而大大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二、提高医护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医护人员要从技能上做到合格、达标。因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一线的医护人员的操作和规范应用的技能,否则,就达不到及时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应用效果。

因此,医院要结合本院的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医院的相关人员,如领导干部、医护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为了增强效果甚至可以安排相关的技能比赛,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掌握这一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每一位相关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促进医院的现代化水平。

三、树立安全应用意识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往往与网络技术是密切相关的,而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极易给医院的医疗工作带来问题,因此必须树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应用意识。

首先,要严格实行内网和外网的分离,避免因为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保证医院内网安全、稳定地工作;其次,要注意相关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及时的维护。要安排专人定期、定时巡查相关设备,保证各种相关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再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专机专人专用,对全体医务人员一定要经常在思想上提醒,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做好其他环节工作,保证工作正常进行。

医院工作是由各个部门、处室,明确分工、通力合作来共同完成的,因此,要做好医院的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先要做好其他一些环节的工作。

1.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医院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医院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医疗记录信息管理、护理信息管理、临床检查信息管理及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等几个部分构成。因为医院的运营和管理主要依靠这几个信息系统,所以这些信息的记录必须确保准确、有效。因此,要切实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加强医院信息系统队伍建设。

2.建立健全医院的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当前医院的信息涉及门诊、住院、财务、办公室等方面的诸多信息,不仅涉及医院的医疗服务还涉及医院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及时地收集更新信息,及时地分析整合信息。可以以网页浏览、定期的方式向医院的领导及工作人员通报医院的各项运营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站和简报的方式介绍医院的技术设备、医疗服务等,以达到宣传医院的效果。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医院的了解更加全面。

3.及时优化计算机信息系统,增强便利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医疗制度的改革,计算机信息系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及时更新设计。例如,随着医保的改革,病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就诊记录,病人费用的支付等,这些都需要系统不断优化完善,从而增强人们看病就医的便利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开设电子图书馆、网上阅览室、论坛、贴吧等,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并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还可以开设网上诊所,通过网络向人们提供就诊咨询服务等。

4.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完全维护。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时监测,及时更新软件设备等稳固防御体系。因此,医院要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规则,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

五、结语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想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现代化建设,而且能够惠泽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风调.计算机技术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国百科全书[M].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2]郑芳.基于网络环境探讨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加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

[3]徐俊.现代医院信息系统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6..

[4]张国通.加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医院管理水平[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07).

第12篇

病案是医院医疗信息的重要载体,通常囊括了全部的医疗内容,而病案信息管理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收档、加工以及提炼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病案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首先,病案信息管理可为医院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参考;其次,病案信息管理可反映医院诊疗工作质量、反映医疗市场中的资源分配情况;再次,病案信息管理可为医疗科研与教学提供丰富的、原始的、具体的临床资料,全面提高医院科研及教学能力水平;最后,病案信息管理可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最详实的证据,确保医院正当权益不受侵犯。而病案信息管理对临床路径实施的作用主要存在于临床路径实施前及实施中。

1.1实施前的作用

临床路径是由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根据相应疾病或治疗方法而共同制定的顺序性及时间性的医护工作计划。因此,临床路径在制定前需要病案信息管理者的参与。在设计临床路径阶段,病案信息管理者按照相关分类标准,对医院近年发生的病例数量、费用、医护模式、效果、患者住院时间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找出以上各因素的特点以及可控点。得到统计结果后,病案信息管理者需将以上信息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或者医护人员,以作为临床路径式医护计划制定的参考,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医护计划。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病案信息管理者在临床路径制定过程中扮演着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其所提供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后期所制定的医护计划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并且由于临床路径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因此在设计之前我们有必要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对病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准确使用各种疾病编码及手术编码。

1.2实施中的作用

临床路径式的医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会使患者病情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产生一些新的资料,而对这些资料数据的收集则需要病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参与。正如前文所说,病案是各种医疗信息的载体,是整个医护行为的直接佐证,因此病案信息管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医护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行为,如治疗依据、诊断方案、治疗方案等。对这些医疗行为进行准确及时详细记录,不仅会监督医护人员的行为,确保医疗行为完全按照临床路径医护计划进行,而且患者出院后,这些资料、数据又可以作为下一个医疗计划制定、实行的参考资料。另外,收集临床路径的各种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比、统计等对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推广进展形成直观了解,为医院日常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管理的影响

2.1影响医院病案质量

病案是各种医疗行为资料的载体,对医疗过程及效果具有评价作用,先进医疗管理模式下的医疗过程更加高效,医疗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其病案质量更高。马国胜等在201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对2866份同时期病案的终末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后,终末病案的甲级病案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案,而乙级和丙级病案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案;同时,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出院患者病案在3d内归档的比率及病案的完整率均高于对照组。这一研究充分证明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病案管理的质量。医院在进行病案管理时可通过临床路径工作内容、流程等制定统一临床路径管理病历书写治疗考核标准,从而加大了对护理病案质量的管理监控,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提高了病案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2.2影响病案标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子病案逐渐取代传统病案,被广泛推广应用。这是因为:临床路径模式下的病历书写有着严格的要求,需做到规范与统一,如实际出入院时间应与计划保持一致,一旦出现出入则需说明原因;同时临床路径医护计划与实际不相符时,需对其进行迅速修订更改。若此时病历仍需要医生手写,那么由于医生语言表达水平、个人书写习惯等不同,导致病历书写随意性较大,很难确保其规范性与统一性。而采用电子病历可对医学术语、手术方法等信息的格式进行统一标准,提高了病历的规范性、准确性;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采用电子病案可确保病案管理人员随时对病案的准确性、易用性、可用性等效用进行测量。另外,电子病案还支持多种信息检索方式,便于医护人员快速准确查找提取,从而提高了临床工作、医疗科研的效率。总之,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模式下,实现统一的病案管理标准成为了可能,提高了病案的质量,并进一步改善了临床路径质量。

2.3对病案管理人员提出新要求

临床路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医护管理理念,因此该模式的推广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传统病案信息管理理念与模式。新出现的病案信息管理理念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首先,要求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从以往的收集、整理病案资料扩展为收集、整体、提取、分析以及归纳病案资料;其次,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最后,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了解相应医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统计学知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