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时间:2023-06-07 09:11: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第1篇

档案管理是医院开展科学工作计划、做出正确管理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院的管理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医院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成为基层医院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过去相比,新时期的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也在不断强化,但是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加强,重视医院经营、轻视档案管理的错误理念仍然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档案的利用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次,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具体表现在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考核监督工作缺失等,即便是已经制定的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会大打折扣,影?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素质能力整体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相对比较少,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是从行政管理岗位、护理岗位或者是医疗技术岗位等转岗的,流动性强、专业性差,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另外,基层医院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率低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档案信息的开发和管理方式单一、利用效率不高,加上档案管理硬件条件比较差,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应用比较初级,导致基层医院档案信息的收集利用效率较低。

二、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和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意识。针对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结合基层医院工作的实际,对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首先,要在基层医院内建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对档案进行网络管理,强化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进一步认知,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体系当中,科学规划、认真开展。其次,要在医院内部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相关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全院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二)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基层医院管理的实际,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条理性、科学性的重要基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档案管理的归档、保管、移交、销毁等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其次,要让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如病案记录、检查报告等都要规范,建立台账管理制度,明确各个规范和要求,对档案进行统一的制度要求和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保障。针对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硬件设施简陋等问题,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条件和设施。首先,要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完善档案的库房,并且配备空调、除湿机等相关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管理保存的完善。其次,根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加大投入,购进照相机、摄像机、扫描机、打印机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等,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体系。通过完善的硬件设施保障推动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四)做好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工作。首先,要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构成进行完善,要建立专人负责和兼职轮岗相结合的人员管理机制,由于基层医院人员构成的实际,坚持兼职轮岗的工作机制是比较符合基层医院实际的,但是仍然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负责,避免出现档案管理责任疏漏,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并且结合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实际,在档案管理业务知识、管理工作技术方法等方面强化培训工作。

(五)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只停留在整体和保管阶段的做法需要进一步地改进,针对这个问题,基层医院应当加大对档案资料和信息的利用效率,例如通过档案编写医院文化建设材料、参考档案信息为医院的管理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等等,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效能。

三、结语

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结合新时期医疗改革的重要要求,从基层医院的实际出发,从管理理念、制度、人员、档案利用等方面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第2篇

关键词:信息集成信息管理策略企业信息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由若干要素按照一定联系结合所构成的开放性的转换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人、财、物和信息。企业的日常运作及发展,必须以获取所必需的信息为前提,而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及充分开发利用,会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企业中的信息管理应该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分析研究、利用等,其目的是保证企业所需信息的可用性。

1.传统手工阶段

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中,信息管理的方式就是使用纸、笔来存储,以人员接触和交谈来传递,用语言、文字来输入和输出信息;管理工具无非就是文件夹、资料袋、以及各种标签、摘要卡片等。此时的企业管理主要面向物流与商流,信息因依附在其中而没有单独被企业加以管理,信息管理还没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2.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开始不断地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最初的财务电算化到办公自动化,再到管理信息系统以至较复杂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此时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也是企业逐步信息化的过程,企业使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及相应设备,对企业进行多角度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流和能源流,进而通过信息资源开发,如利用OA、CAD、CAM、MIS、MRP、(II)、ES等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信息集成阶段

由于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并无统一规划和标准,再加上系统开发对技术的依赖以及其它经济和人为因素,以至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采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大不相同,比如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从简单的文件数据库到复杂的数据库都有,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异构信息源。尽管这些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分别支持企业的各个业务系统,但企业高层在多数情况下,为完成一项工作,可能需要访问分布在不同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管理系统很明显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而在现代商业活动中,企业兼并、并购非常普遍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实现交互,如何实现也就成了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同时,在现代全球化竞争环境下,无论商务信息如何变化,企业管理层都要能迅速获取关于商务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层次、任何一个角度的信息。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基于企业业务集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企业整体各部的信息共享,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从企业的整体商务环境出发来整合业务及相关信息系统,如,BPR、ERP、CIMS等。

二、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及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集成并非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而是要从企业系统出发,保证系统中每个部分、在运行的每个阶段,都能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方式传送给需要该信息的人。

1.信息集成的技术实现

信息集成在技术上要实现企业系统各部分:(1)互联性(interconnectivity)就是通过接口技术使各部分单独的设备、各种单元技术连接起来;(2)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是通过ETL或元数据等技术使企业系统中各有关应用软件或技术功能,彼此理解对方的操作指令并识出相应功能,能够实现相互操作,从而实现修改或共享数据库;(3)语义一致性(SemanticConsistency)指通过SBV(sharedbusinessvocabulary)和格式的标准化,提供给用户一个企业数据一致和正确的视图;(4)会聚集成(ConvergentIntegration)这是信息集成的最高阶段和最复杂形式,它包含了将技术与流程、知识以及人工效能之间的集成。会聚集成将使组织具有对市场机遇快速应变的能力和对本身重新配置的能力。

信息集成将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只有将这些技术通过系统设计和分析并加以规范化实施,才能形成一个敏捷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具体的技术有: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Internet技术、电子邮件技术、目录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技术、接口技术以及MDM(masterdatamanagement)、BPM(businessmanagement)、EAI(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ESB(enterpriseservicebus)、ETL(extract,transformationandloading)、EII(enterpriseinformationintegration)、ECM(enterprisecontentman-agement)等。

2.信息集成所面临的问题

企业信息集成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非技术问题,它实质上是管理,“putenterpriseintoenterprisesystem”,即将企业定位到企业系统中。所以仅从技术角度出发,企业在实际开发或应用信息系统时并不会实现所期望的作用。Foxmeyer的系统开发使其破产;MobilEurope在信息系统上投资数亿美元,最后也不得不放弃;Dell为自己投资的系统居然不能满足其新的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当AppliedMaterisls发现与新系统相伴随的还有大的组织结构调整时,不得不放弃了系统。一系列的案例使人们开始怀疑在这方面的投资,有的人也把这种失败归咎于技术问题。但Davenport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业务问题。企业在进行信息集成时,往往会把自己对此的理解强加在企业原有的策略、组织结构和文化上,为实现全面集成不惜剥离自己的一些强势业务部门或将原有的定制式的处理过程转向一般性的处理,而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这表明企业进行信息集成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管理水平问题。

三、面向信息集成的信息管理策略

企业信息集成是分层次的,如参考文献中将其分为用户界面、人员、业务过程、应用、数据和元数据五个层次。但对于企业决策层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如何理解信息集成。如今企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与它的信息意识和对企业内外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通过企业信息集成,企业要成为敏捷性企业,保证企业信息系统的透明性(visibility)和灵活性(flex-ibility)。信息集成的理论基础是工程思想和系统思想的结合,它不仅是用技术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所以要进行企业信息集成时不仅利用集成技术开发、整合信息系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机构也要做相应调整。

1.企业决策层

企业决策层首先要将信息集成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项目来对待,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每一个人,甚至会涉及权利和责任的再分配,影响部分人的利益。建立以企业决策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着手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规范相关信息标准并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从组织上和措施两方面大力度保证信息集成的顺利进行。然后还要认识到集成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会很长,短期内不能有所收益。要保证资金、人力的持续投入。2.企业组织机构

企业信息集成时,也要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各部门,进一步提升企业信息部门的地位,应在决策层设立专门办公室或工作小组来统筹企业信息集成及集成后的系统日常运作,比如建立直接由企业CIO领导下的信息部,部门主任或称经理负责整个企业的信息集成后日常运行所需的人、财、物管理,管理内容包括:专业信息管理部门与兼职信息部门的分工合作,不同部门信息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更新责任,兼职信息管理人员的报酬分配以及全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制度(如全企业人员利用信息后的效果报告制度、获取信息后的上报制度、专业或兼职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等。此外,进行部门重组时,要注意保留企业的优势部门,要针对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来进行重组,建立起构架明晰、无生产冗余部分、权责明确的科学的企业系统,只有这样重组后的企业才能具有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3.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

第3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事业单位;规范

现代社会对于事业单位的运作来说,建立系统、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对其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在一个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无疑是整个事业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所谓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建设,就是按照规范化的质量和效率,适应事业单位协作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的需要,并便于监督和评价。

1 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现状

目前事业单位档案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事业单位工作循序渐进的发展,影响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

1.1 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平衡,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机关档案工作的重视很不平衡,个别单位档案意识薄弱,监督力度不强,未能对档案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和档案整理归档时间给予充分的保证,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各部门工作有效机制来抓方面还存在缺限。

1.2 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

由于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够势必会带来档案管理方面的经费投入的欠缺,尽管有些单位一开始就建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存储室,但在后来的工作中就忽视了这方面的更新与投入。致使原来的硬件设施远远跟不上后来的档案的更新与保管工作说要达到的要求,造成多数单位还达不到档案治理要求。

1.3 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还相对薄弱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还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档案人员要有较好的专业素质,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有的单位档案人员因一岗兼多职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加上工作需要变动频繁和业务素质欠缺,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 事业单位档案制度建设的原则

2.1 规范与灵活相统一

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制度的制定要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这有助于制度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化。但这并不是说所有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制度都是一成不变的,事业单位不仅规模不同,更有工作特点的差异。档案部门应依靠自身特点不断地实践、探索和总结,建立一套内容全面、结构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规章制度体系。

2.2 职责与权益兼顾

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把“职责”这一部分调整到岗位标准中,明确职责范围及权限。例如,一个事业单位档案部门的分管领导可主要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对归档档案的检查和指导等。在明确责任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2.3 制定与执行并重

制度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根据单位档案部门的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系统、科学、合理的n案管理规章制度。单位领导在管理单位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制度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3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进一步规范

3.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档案工作制度必须遵循以下要求:第一,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单位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适应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简明实用。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其建立应以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为目标,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第三,坚持制度约束的双向性。既约束领导又约束职工。领导的行为和形象直接影响着制度的顺利执行,而职工是单位的主要构成群体,是制度的主要约束对象和执行者。

3.2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首先要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其次要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起档案管理达标升级考核机制,对档案工作实行定性、定量考核,可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等级升降来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应参考国家档案建设的有关标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各单位可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档案各项工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积极组织实施。

3.3 开展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人事档案利用效率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档案服务于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需求日渐增强的客观需求。首先,各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要提高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准确、及时地传输信息;其次,要对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既方便利用者又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总之,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档案工作为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展的新任务、新特点、新要求。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要创造性地开展,推进档案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步,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档案工作维护好、保管好、服务好主要职能的体现。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公务员;人事档案管理;初探

一、公务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的局限性

公务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存在许多的局限性,局限于工作模式和手工模式层面,比较传统,改革不够深入,如现代化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造成信息管理等诸多问题,例如,花费的时间过于长,花费的劳动成本高等。

(二)公务员记录信息不完整

公务员档案管理目前只是记录一些个人的基本信息,比如说工作、学习情况,对于工作的一些表现,进行记录,但是还是不能提供全面的信息,这就导致在干部提拔上存在很多问题。

(三)收集困难,档案管理不到位

公务员档案管理中,档案材料收集是重点和难点,而且收集时存在的问题上,也没有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公务员人事档案主观性比较强,主要是因为人事档案是属于保密性的,无论是谁都不可以翻阅,导致变得人们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效率极低,花费的钱较多。硬件设施不完善,比如说档案室不完善,有的地方档案相当的多,可是没有地方放,有的因为保存失当,已经不能够使用。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方法存在着问题

首先,干部人事档案是了解干部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一个干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这项工作往往被人忽视,因为都认为没有什么用。其次是有的干部认为,这是别人的事,和自己还有其他让人没有任何关系。再有就是一些人工作极其不认真,需要及时更新的数据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数据落后。最后就是一些人本来就不熟悉这份工作内容,但是却从事着这份工作,对于工作相关的东西不清楚,不知道,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

(二)对干部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存在着问题

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的比较慢。但是这项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极其的高,管理人员必须对材料收集相当的熟练掌握,专业性非常强。干部们自从上了工作岗位以来,随着时代和信息的进步,他们的思想已经慢慢老化,而且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达不到现代化的要求。

(三)管理方法滞后

对于管理方法来说,也体现出了相当的滞后性,管理方法非常繁琐,而且不易操作,导致干部非常被动,没有积极性,没能够主动去适应及改变自己的方法。

三、解决对策

(一)更新观念,领导重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于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首先要更新干部的思想,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思想落后,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够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阻碍了公务员档案管理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格局,要建立一种新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

引起领导的重视。这项工作本身就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老是被人忽视,可是如果领导能够重视的话,档案管理就能够抓中心,能够落到实处,能够促使干部等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去干好这份工作,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所以引起领导重视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存在弊端,需要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一项好的工作制度是一项任务能够成功完成的前提。如果工作制度存在问题,那么我们工作就会出现方向偏离甚至错误连连,没有依据可依,所以对于公务员人事档案管理,我们要完善制度,要落在实处。要让人事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上升到高层次水平。

(三)改进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也存在着问题,现在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经过时了,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管理应该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对于档案收集,我们要做到规范和准确,收集到的材料是否完整进行区分,对于符合要求的存入档案,对于信息不完整存在问题的要及时退回,让其进行修改,要求在应该完成的时限内准时归档,做到尽然有序。检索与查阅的方法,我们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不再使用原来传统的管理,不断改进方法,对于检索,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技巧来帮助工作人员提高效率,当然,我们要加入计算机的使用,是信息电子化,运用到干部人事管理,将建立人事管理系统。是我们的人事管理方法更加便捷和先进。

(四)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团队建设对于人事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非常需要这样一批优秀的干部,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他们这样的品质。首先,他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项工作本来就比较繁杂和无趣,而且工作量非常大,至一方面就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不怕累的精神,可以踏实的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必须有强大的承受能力。得有可以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项工作本身有着服务性,所以工作人员只有树立以及有这种思想才能够干好这份工作。对于政治素养,他的要求也极其的高,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要求能够非常优秀。所以我们要提高自身素养。对于能力方面,业务能力方面极其重要。要想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专业知识的要求是肯定的,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不仅方法技术熟练,对于业务的相关知识也要精通。当然,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要想工作如此优秀,我们就得不断的参加一些相关的培训,可以进行参观学习等。

(五)加强对档案室的建设

加强档案硬件基础建设,必须配备专门的档案室,而且要配备一些防火和防潮的设施,一定要对档案进行好的管理,恢复档案室原来的面目,达到国家的要求。

总之,公务员档案人事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且需要我们去重视的一件事情,它是一件非常光荣且伟大的事业,同时是我们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翻阅和查找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去了解某个人,可以去了解他们的相关信息,不仅可以激励我们,而且可以让我们学会把握现在。随着发展,公务员人事档案管理是我们国家加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做好这份工作的同时,也在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我们要大胆、努力的迈着豪迈的步伐去追赶时代的变化。所以不论是谁,都不可以觉得人事管理档案和自己无关,因为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所以我们人人有责,让我们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何苑平.公务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兰台内外,2014(3):78-78.

第5篇

一、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转变和改进交管站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加强和扩大货运市场的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优质服务;健全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货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驾驶员诚信考核;开展货运市场调查,落实货运运价监测制度;建立业户联系制度,货运企业、货源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健全交管站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基础台账;通过积极工作,使交管站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货运市场监管有力,业户经营诚信规范,积累货运管理工作经验,为全省推广交管站货运管理工作规范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

(一)交管站主要工作任务:

1、协助开展货物运输、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和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办理工作;

2、建立货运车辆、货运业户、货运驾驶员、货运站场基础台账,监督指导货运经营者完善货运车辆技术档案;

3、做好货运市场的调查分析工作,落实货运运价监测制度,掌握主要货物种类、货物流向、货物流量、货运价格(分种类)、主要运输线路等信息;

4、加强货运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5、加快诚信考核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货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驾驶员诚信考核工作;

6、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全省数据互联和路警运信息互通做好准备;

7、根据运输业户需求,主动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

8、关注农村货运发展和需求。

(二)落实货运源头治理:

1、建立货源单位管理档案;

2、对重点货源单位实施进驻、巡查,确保货源单位100%覆盖;

3、推广应用省货运源头治超管理系统,提升科技治超水平;

4、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及其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严肃处理超限运输行为;

5、加强区域联动和部门联动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1、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其中货运源头治超要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定期座谈会制度:定期召开货运业户、货源单位代表座谈会,引导、培育货运市场健康发展;

3、业户联系人制度:建立重点货运企业、货源单位联系人制度,关注货运市场最新动态,主动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4、交管员评议考核制度:健全考核制度,及时表彰先进;

5、责任追究制度;

6、严格落实其他工作制度。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20日至10月31日)。

1、按照省局要求,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制定运管所《货物运输管理工作规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要求,强化措施。

2、认真抓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各交管站召开货源单位、运输企业、货运驾驶员代表及辖区内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大力宣传开展货物运输管理和货运源头治理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试点和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开展政策宣传,设置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试点工作和源头治超工作政策、规定,使货物源头企业、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了解试点和治超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规范装载和运输行为,为试点工作和货物源头治超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开展调查和监管工作,规范建立各项基础资料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6月底)。

1、按照试点工作文件要求,积极开展货物运输、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和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件的办理工作,同时认真开展货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驾驶员诚信考核工作,并做好基础资料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2、对辖区内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货源单位、货运驾驶员、货运车辆技术状况等相关信息逐步开展登记工作,规范建立电子信息管理档案和基础资料台帐。

3、及时掌握辖区内主要货物种类、流量、流向、运价、主要运输路线等信息,认真做好货运市场的调查分析工作,落实货运运价监测制度。

4、加强对重点货源单位的进驻和巡查。(1)、重点巡查货源单位配备的计重设备,执行货运车辆称重检测的情况。(2)、加强对进出货场的车辆技术状况、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登记制度。(3)、严把货运车辆进场关、登记关、装载关、称重关、出场关,杜绝违规及非法改装车辆装卸和超限超载车辆出场。

5、在试点工作中执法人员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切实做到边查边纠、边查边改、边查边治理,解决道路货物运输生产领域的各种非法违规问题,着力规范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三)总结提高,巩固成果阶段(2012年7月至2012年9月)。

1、针对试点工作特点,加强对道路货物运输单位治理和执法行动开展情况的督查检查,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坚决查处和打击治理道路货物运输单位超载超限等违法违规行为。

2、在开展调查和监管工作中,对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情况进行集中梳理、及时反馈和解决。对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提出进一步规范试点工作的具体措施。

四、工作要求

第6篇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是由专业监理人员开展的设备、组织、资源等监理行为,需全面采集工程项目的各项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传递、分析、处理和存储,以实现最优监控的目的。该项管理体系可以从较好地提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目标全面落实,对工程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我国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工作主要由监理组织完成,通过监理组织明确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投资状况、质量状况、合同落实状况、工程进度状况等,为工程提供相应决策信息,以实现工程的实时调整和优化。该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应贯穿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与工程内容相协调。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信息存储体系进行构建,采用专门计算机系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内容进行把握,形成科学信息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及时存储、检索、统计、分析和监理。该管理工作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数据,大大降低了工程问题处理难度,还实现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为工程项目建设查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2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基本途径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该内容进行合理利用,提升监理的真实性、实时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监理管理水平,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2.1明确制度,形成信息管理规范

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是改善工程监理信息管理效益的重要措施。在对工程监理信息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先把握好信息化监理理念,在该基础上形成信息制度,对信息化监理流程、监理内容、监理目标、监理要求等进行明确,从而实现监理工作的规范,构建强有力的管理约束机制。如施工环节过程中监理机构可以适当分析工程信息及工程文档管理需求,在上述内容上形成各阶段监理的主要环节,形成针对性文件内容,实施相应文件管理办法和条例,设定文件存储规范。

2.2构建系统,形成信息管理结构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在该基础上合理构建信息管理结构,对系统信息进行科学化处理,从而实现监理效益的全面改善。选取计算机技术作为核心信息处理方式,通过计算机完成工程信息的采集、汇总、处理、分析及存储,对工程监理过程中的各项文件内容进行全面把握,形成内部信息管理结构;可以通过软件办公系统,如网络办公软件、信息处理软件等对工地现场监理结构进行构建,在该基础上形成过程控制内容,完成工程信息的实时监理,形成外部信息管理结构。

2.3落实管理,拓展信息管理内容

工程监理信息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管理内容进行强调,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基础上形成相应监理信息内容,其具体应主要包括:(1)工程质量监理信息: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旁站方案及相关措施;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建筑节能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针对实际情况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质量)、监理工作联系单、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等;(2)工程进度监理信息:施工进度控制方案、项目总进度计划图、进度目标分解图,进度控制工作流程图、进度控制工作制度、进度控制的风险分析、重要阶段的施工进度记录、施工进度专项报告、工程计量验收和签证、工程延误延期签证等;(3)工程投资监理信息:各年、季、月度资金使用计划、工程量和工作量的统计表、现场工程量签证、工程进度款支付证书、竣工结算审核文件和最终的工程款支付证书等;(4)合同管理信息: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包括协议、纪要、通知、变更函等等)、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进度)、施工暂停令、复工令、工程变更通知单、工程延期延误签证、工程索赔签证等;(5)安全监理信息:施工安全监理专项方案、施工安全检查记录、施工安全旁站记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安全)、施工安全专项报告等;(6)文档管理信息:监理例会纪要、专项会议纪要、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监理报告及监理原始记录和报表等。

3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应用及效益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以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为例,对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具体内容,深入挖掘了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的工程价值。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地上37层建筑面积为90664m2,地下2层建筑面积为39688m2,工程总造价为2.8亿。在本次监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监理项目部依照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出《“三迪·凯旋枫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具体的全面监理。例如:对砌体、模板分项工程采取巡视检查方式;对钢筋连接(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机械连接),应先做工艺试验,采取见证取样送检方式。对隐蔽工程严格报验手续,在施工方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经监理检查、签认并做好验收纪录,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工程监理信息管理内容进行细化,组织有关人员在现场抽验、核查,检查中有不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的,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整改通知单,整改后再复验确认;定期召开工地例会,根据工程需要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编写会议纪要,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履行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上述工程监理信息管理系统从多方面改善了工程施工效益,形成了规范、科学、有序的监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工程质量,在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管理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该监理工作还形成了系统化、层次化的信息资料,为后续工程验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本质上提升了工程经济效益。该监理信息管理结果显示福州“三迪·凯旋枫丹”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工程质量评定合格。(该工程已于2011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并已投入使用)该监理信息管理内容为工程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改善了工程风险控制效益,从根本上提升了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4总结

第7篇

【关键词】 社会信息化 档案管理 新的策略和途径

经济技术的全新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也是档案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考验。完善并归总各类档案资料,大量档案的产生,电子档案的运用,新型的信息材料的出现,现代记录方式的改变,都成为了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题。

1 简述档案管理

1.1 档案管理的定义

档案管理也叫档案工作,是档案馆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1.2 档案管理的作用

档案管理系统是整个国家文献信息系统组成的一部分,在整个社会科学能力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石。档案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局部单位的工作和生产,还在于整个社会,不仅具有当前的、现实的意义,也具有长远的、历史的意义。

2 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档案管理工作,因为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不强,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整体意识差: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大局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太局面,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只需档案部门负责,缺乏整体的认识,不能把档案管理和各项建设相结合,不利于业务和自身的发展。(2)创新意识不强:创新业务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拥有创新意识很重要。深化档案管理业务改革,对思想发展的片面性、管理体制的单一性和工作方式的封闭性做出不同的调整和改革,使之更适应现在的发展模式。(3)自强意识薄弱:看不到一些事情的长期性、根本性和建设性,不能正确对待事情的困难性和艰苦性,改革意识和自强意识薄弱,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4)全面性较低:对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缺乏全面认识,导致一些工作档案没有到位,流失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不全面的档案资料和不合理的工作结构,不能向社会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服务,而且服务手段落后,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发挥,没有凸显信息窗口的服务作用。

3 解决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

3.1 创新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是创新的基础,是指导工作的前提。创新是档案工作管理的发展动力,档案管理思想创新需要增强4种意识:(1)信息意识: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信息的认知度,具有明确的辨别能力和自主的处理能力,加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以适应社会对档案信息的更高需要。(2)市场意识:主动与市场经济接轨,建立市场意识,根据市场对信息的服务需求,对服务措施进行优化,对档案信息加强开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经济活动进行服务,发挥档案信息在市场环境下的作用。(3)现代化意识:用现代化手段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学习现代化设备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推广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4)法纪意识:遵守档案管理的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工作的纪律,根据规定,实施对档案的开发、开放、公布和利用,防止泄密现象的发生。

创新思想观念,除了要做到以上4种思想意识外,还应该实行3个转变:(1)转变单一的服务目标: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以为政治服务为主,要想实现创新,就要改变单一的服务目标,不仅为政治服务,同时也要为经济、科研和教育等服务。(2)由封闭到开放:档案管理工作相对封闭的只为政党机关服务,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提倡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面向社会,实现开放的转变。(3)被动变主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通常都是坐等有人来访,居于被动地位,为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解放思想观念,不断开拓创新,适应社会需求。

3.2 创新基础管理

档案的基础管理包括:收集、鉴定、保管、整理和开发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的载体出现多样化。在管理上,要注意分离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对保管条件、载体材料和检索手段等实现现代化。

3.3 创新服务手段

创新服务手段,需要更新服务观念,例如上门服务和电话咨询等,多途径、全方位的发挥为经济建设和各组织建设的服务职能。

4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与途径

4.1 寻求工作重点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需要抓住工作重点,围绕难点和热点,根据主方向,找到突破口,创造性的进行工作创新,提高工作水平。

4.2 改变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保证工作,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法制建设,形成系统完整的工作程序。

4.3 提高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在以下方面:(1)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的基础是敬岗爱业,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认真对待工作,用心工作,才会想要不断提高和创新。(2)丰富的知识经验:知识可以活跃思想,如果缺少专业的知识和经验,面对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妥善的处理,就无法在工作中得到改革和创新。(3)求实的科学精神:依据重要的思想指导,准确把握新形势,学习、总结新的经验和方法,自主求实创新、探索实践,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创造性。(4)独立的思考习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和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是拥有独立的思考习惯,独立思考,不依赖他人,自觉遵守工作制度,及时、有效的处理事件,才能真正对档案管理工作作出创新改革。

5 结语

档案管理,是我国对人才了解的一种途径,也是对诚信的一种考核。社会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的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医院门诊;护理;管理;服务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7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5-01

门诊是集诊疗、服务、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等相互交叉的综合服务体系[1]。门诊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素质水平、医院人性化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2]。门诊的服务水平情况与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医疗质量的水平有直接关系,同时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发展,所以提高门诊的管理及服务水平、医院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保证。

1门诊工作的特点以及工作中的问题

门诊是医院面向患者最重要的窗口,是医院诊疗工作的重要部分。一般可将门诊分为普通门诊,保健门诊和急诊门诊。门诊工作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并分为“五多一短”,“五多”包括病人多,诊疗环节多,应急变化多,人群杂、病种多,医生变化多;“一短”为诊疗时间短。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门诊工作在运行中出现很多不足,例如:由于患者病情杂乱,候诊时间延长,就诊不及时;就诊程序繁琐,候诊人群杂,流动性大,人群相对集中,在患者和陪同家属之间可能发生交叉感染;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有差距,导致病人在复诊时得到的诊治结论与初诊时不同;病人都希望能早日治好病,但门诊医生每日接待大量的患者,无法避免会出现错诊的情况等。

2对门诊的管理对策

建设新型的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是我国目前医院门诊重要的管理理念,其中人性化的服务是指让患者体会到充满温暖的、人情味的就医环境,从这点上来讲,医院应该首先把病患的利益做为门诊工作的出发点,满足不同患者的各种需求,达到医院门诊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的统一。在此种管理与服务下就要求医院营造令人愉快的就诊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建设医院文化,完善医疗制度,对医院进行规范化管理等。高质量、快速的门诊护理工作决定着整个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及时更新护理服务理念对门诊服务理念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3严格执行门诊规章制度

为使门诊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必须健全合理的门诊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医院门诊规章制度,特别是首诊负责制、值班制度、抢救制度及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可及时预防医疗纠纷。

要健全合理的医疗制度,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须与国家的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要求相符合,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目的,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包括门诊质量标准、门诊医务人员的管理规定、导诊的工作制度、专家门诊工作制度及门诊会诊制度等),实践证明,门诊护理工作的制度的规范,科学完善的门诊护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对于医疗安全的保证及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就诊程序的简化

医院门诊具有挂号、诊疗、收费、付药等重要的功能,是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机构。门诊就诊流程的繁琐程度直接影响了患者对就诊医院的选择,从而对医院的效益情况与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优化医院门诊流程就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简化门诊就诊流程,规范门诊管理制度,实现门诊管理信息化[3],使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诊。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门诊,例如使用就诊智能卡、使用电子处方、电子医嘱、运用电子叫号系统等,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5加强医护人员的能力,提升诊疗质量

门诊的医护工作内容比较杂乱,包括咨询、导诊、抽血、注射、手术、付药等,所以对护士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对门诊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态度也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对医护人员进行岗位技术操作培训、加强门诊医护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4]、规范医护人员的着装、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合理安排倒班、合理的奖惩及晋升制度都可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态度。

6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

门诊的环境建设作为门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人性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舒适的就诊环境能使患者感觉到放心及放松,并可产生依赖感,这对医院的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就诊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于外在的物质需求,医院可扩建大型的停车场,对门诊大厅及诊室进行装修,配备绿色的植物,宽敞明亮的玻璃墙,根据患者的需要配备自动提款机,提供自动售水机或建立简易的流动商店,设置电子查询系统,在每个楼层设置收费处、挂号处,路标提示清晰易懂,防火标识醒目等。针对内在的精神需求,医院可提供以下服务:医护人员主动询问患者,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设置巡诊医护人员;保护患者的隐私及安全,采用“一患一室”的服务;设立专家门诊;为患者提供免费测量血压或体温等人性化的门诊服务等,以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综上所述,医院门诊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作为影响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发展的直接、重要因素,在完善门诊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简化就诊程序,加强医护人员的能力、提升诊疗质量,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诊环境等提高门诊的管理及服务水平、医院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的方法,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崔丽萍,于建敏,侯艳红,等机场式服务理念在大型医院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2-283

[2]王兴菊综合医院门诊管理工作改进与创新途径探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186-187

第9篇

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企业档案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因为企业制度的创新与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互相补充、促进的。

(一)企业改革需要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在企业改革过程中,无论是转变经营机制,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档案为企业调整组织和产业结构,对外经济合作、清产核资.进入市场成为具有独立法人权力竞争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企业档案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将阻碍其发展。作为企业科技信息管理的组成部分,档案部门要积极探索档案工作发展的新思路,着手进行改革.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为民众、为企事业服务,档案管理制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二、结合实际,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是科学规范开展档案工作、加强企业信息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首要环节。因为制度是基础保证和根本保障,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现代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应包含档案工作规章、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业务规范和重点档案工作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档案工作规章包括各级、各部门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及文件形成归档责任制度、档案工作规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办法、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档案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又涵盖了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等制度内容;档案业务规范则又囊括了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分类方案、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特殊载体档案管理规范、档案全宗管理办法等内容;而重点档案工作制度则包含了军工电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规范、档案工作协作组工作规则等等。

笔者所在的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是2014年在总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加快安全电子产业发展”的号召下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下属全资子公司浙江海康集团组建而成的安全电子产业子集团,公司建立伊始,公司领导就十分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中电海康档案管理办公室更是积极配合公司制度建设工作,结合档案工作的特点难点,在贯彻公司制度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的前提下,档案工作人员勤做功课,积极调研,认真完成《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其中包含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等等规范,奠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初步在制度建设和执行环节层面上打造了闭环管理平台。随后各专兼职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经验,相继出台《文书档案管理细则》、《会计档案管理细则》、《科研档案管理细则》《仪器设备档案管理细则》等等制度规范,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工作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很快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后续我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从强化企业档案资源建设角度出发,积极学习、研究先进企业的档案资源建设经验,制定出适合我公司发展要求的企业档案资源建设制度,推进公司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开展,如《企业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制度》、《档案资源建设管理制度》、《档案资源建设达标升级考核测评办法》等制度,最终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现代档案管理制度,夯实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如何优化创新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一)制度创新战略――走实用化之路

没有永久不变的制度,只要是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的就是好制度。制度创新的成果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在档案馆看来有效可行的制度,未必在基层单位档案室能顺利推广和应用。档案人员一定要深入学习和研究本单位的当前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度创新着眼点在于组织内部。机制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机制是由制度内化而来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运行规律,这是档案管理机制创新能否实现的关键。

(二)管理创新战略――走复合化管理模式之路

新世纪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推进组织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档案形成的规范性和档案利用的广泛性,将使档案和档案工作走出档案室,走向组织管理的每个角落,使档案事业成为组织内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事业。搞档案工作信息化也好,搞档案数字化也好,千万不能忽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我们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步推进,采用复合化管理模式。复合化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载体多元化,两种不同载体的档案如何有机结合保存的模式,有利于档案管理发展的良好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 校校通网络工程 设计 建设 开发 管理 安全

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是教育综合信息网络的基础,是开展教育宽带综合业务的关键。近年来,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设在中小学中掀起一股热潮,许多学校都建起了自己的校校通网络工程,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并通过专线与Internet连通。这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国内外的联系,有利于及时了解国内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立及以其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也有利于各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对每个学校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校校通网络工程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信息化教学管理环境系统。因此每个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设计、建设都要经过周密的论证、谨慎的决策和紧张的施工。在设计与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关键问题:

1.确立建设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目标

确立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的目标,不仅要考虑技术方面,更要考虑环境、应用和管理等,必须与学校各方面改革、建设相结合,与学校长远发展相结合,科学论证和决策。根据这样的使用要求:建设一个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校校通网络工程应具备以下三点应用目标:首先,学校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人才,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校园的基本功能。其次,校校通网络工程必须能够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再次,与Interent的联接也是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基本功能之一。联接Interent可以使学校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扩展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强校内外的沟通以及自由地教育消息。

2.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

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设计应尽量采用符合国际工业标准的、比较成熟的技术,兼顾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选择结构化、可扩充、多用途的网络产品,保证网络在较长时间内不落后。同时网络设计应结构合理,在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系统服务和网络管理上有良好的分层设计,使网络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管理和维护。另外网络应坚持高效实用的原则,着眼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实际需要,用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工作急需的问题。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分以下五步:

(1)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通讯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软件、硬件及网络通讯协议、数据存取控制和拓扑结构提供标准。因此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是实现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目标的核心环节。在充分了解各种网络的特点、性能、价格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应用,考虑学校能够投入的资金及现有的设备、局域网和其它资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符合自己需要、有利于开发利用、有利于发展扩充、性能价格比高的网络方案。

(2)确定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当计算机台数较多或可靠性要求高时,优先考虑采用星型或树型连接;对于少数几台距离较远或可靠性要求不高,共享任务不繁重,可考虑用一根电缆进行总线型连接。实际的拓扑结构常为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

(3)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系统的设计

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硬件有以下四类:一是网络服务器;二是网络工作站、三是网络适配器,又称为网卡;四是连接线,学名"传输介质",主要是电缆或双绞线,还有不常用的光纤。

出于硬件上的专门考虑,有条件最好购置专门的文件服务器。因为服务器的硬盘存速度对网络的影响很大,所以专用的服务器就对数据存储、速度、可靠性都有考虑,诸如硬盘镜像、双工等容错技术一般都会得到应用。

网络布线系统设计应根据网络技术选型进行布线设计:第一,应符合国际开放式布线标准,并与学校现有楼宇改造布线特点相结合;第二,应选择国际上可靠的PDS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第三,网络整体布线结构合理,有足够的冗余,便于以后的网络扩展,并有可靠的质量保证。

(4)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目前,网络操作系统有三大阵营:Unix 网络操作系统有较长历史,良好的网管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支持。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有代表性的是Win2000 advance server版,它是32位多任务处理的操作系统。在小型的对等网环境中,若只想共享文件和资源,要求成本低、维护简单且对安全性要求不高时,用Win2000/2003很合适。

(5)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与技术和设备选型相适应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系统集成商的选择。系统集成商应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有丰富的网络集成实际经验,有较多承揽大型网络工程的成功范例;在业界有较高的商业信誉和售后服务质量;地理位置尽量靠近,具有快速的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

3、信息资源建设

校校通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建设,是以校校通网络工程为基础,依据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开发,提供学校Internet信息服务。校校通网络工程信息资源建设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建立专业信息库,为专业教学和研究提供信息服务,根据各学校具体专业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以满足学校多媒体教学需求为主要目的,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课件库等大型数据库,并建立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和CAI专用Server,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为教学改革提供最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实现多媒体信息检索和课件运用;通过CAI课件调用,为教师备课、研究和学生自学提供有效的手段;通过E_mail进行教学双方课后信息交流等。开辟网上学术交流渠道,推进学术和教学研究,利用BBS、Netnews设立学术讨论栏目,专业人员可在相应栏目中发表学术观点,报告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2)管理信息资源建设

校校通网络工程是为学校各部门服务的,学校内的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按学校部门职能来组织,应包括以下信息:教务信息、学生信息、学籍信息、成绩信息、办公信息、人事信息、图书信息、校产信息、科研信息、档案信息等等。

(3)外部信息资源建设

采用多种方式与CerNet、中国教育资源信息网和Internet等广域网连通,方便用户访问。发挥各学校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在开发内部信息资源的同时,积极筹划对外服务的数据库建设。

4、应用软件的开发

为发充分发挥校校通网络工程的作用,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及需求直接购买或自主开发或出资聘请专业人员、专业公司共同开发适合自身需求及特点的一些应用软件。

5、网络管理与安全

网络安全是任何计算机网络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校校通网络工程建设应把网络管理与安全放在突出地位。

(1)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

成立网络信息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学校信息管理委员会,即网络信息管理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网络信息管理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宏观协调;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即网络信息管

理的职能机构,负责管理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技术培训和应用开发的指导、协调;网络管理员,即各办公室和教研组网络信息管理者,负责本单位局域网及其信息开发的协调。

(2)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和规范

制定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和规范,使网络运行和开发应用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内容包括四类: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值班制度、汇报制度、登记统计制度、培训制度等;信息标准和信息工作规范;网站开设、维护和用户上网规程等。

(3)正确实施网络信息管理

包括设备管理、技术管理、计费管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管理。

(4)采取配套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包括防火墙设置、网络防杀病毒、数据加密和信息工作保密制度等。

(5)人员培训

这包括网络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及普通用户的培训,这对于以后正确地使用网络、管理好网络非常重要。

网络时代的即将到来,给人类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它也为教育提供了实现飞跃的机遇。教育只有与网络有机结合,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实现网络教育的前提是网络的建设,而中小学校校通网络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网络硬环境的建设,还必须包括校校通网络工程的维护与保障、校校通网络工程的资源建设和校校通网络工程的有效应用等其他三个环节。只有充分有效的应用校校通网络工程,才能导致整个教学模式与教育观念的彻底变革,才能适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学校及周边治安梯级防控标准化建设,完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上饶市学校及周边治安梯级防控体系》的要求,特制定学校及周边治安梯级防控体系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三项职责体系

1、职责体系:

总体原则:按照综治工作属地管理原则

二级政府职责:学校所在地乡镇政府

县市区人民政府

职能部门职责: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学校自身职责:对学校内部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职责

2、责任体系:

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

与各级各类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第——责任人责任

与分管综治安全校领导、综治安全办主任签订安全责任状

各级各类学校分管责任人责任

与各班主任、门卫、寝室管理员、保卫科签订安全责任状

3、工作机制:

(一)综治安全工作定期上会制度。行政会议定期对本辖区、校内学校综治工作进行研究、分析、部署,确保综治安全工作领导重视。要求:有相关制度、有详细的会议纪录

(二)安全知识教育制度。学校要有文本资料,安全知识教育计划、教育形式、内容以及课时,各班要有安全知识教育课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人纪录,安全知识教育需纳入学校总体课时。乡镇以上学校每学期需进行一次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的突发事件紧急应急演练,此项活动作为安全知识教育重要内容。原则上初中以上学校要没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省市重点以上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综治安全组织机构。学校需有专门的综治安全组织机构,行安全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安全办公室、专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按生均150:1配置)、宿管员、门卫。

二、工作运作机制

1、行政领导值班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安排24小时值班。

2、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学校每周需对学校用水、用电、消防设施、食堂卫生、寝室状况、防盗、校舍等进行一次检查,填写安全检查纪录表,并填写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报告单,能整改的立即整改,无力整改的需急报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

3、安全巡查制度。有住校生的学校需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两小时记录一次巡查状况,学生就寝后一小时巡查一次并作纪录。

4、食堂管理制度,分卫生、采购、留样、规范化操作间、工作人员规范上岗等几大块。

5、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分卫生、设施管理、安全教育几大块。

6、晨检制度。

7、用水用电管理制度

8、督查督办制度

9、危险品管理制度

10、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要张贴示意图)

11、安全预警制度,对暴雨、雷雨、高温低寒等自然地质灾害对学生的人身安全的威胁进行预警通报。

12、告知义务。学生无故旷学、旷课或生病、发热学校应及时告知家长并采取措施及时援助。

三、安全设施

1、严格按标准配备消防设施(灭火器、应急灯、紧急通道标识、消防栓、水压增压器)

2、紧急疏散通道需通畅

3、重点部位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学校大门、寝室通道、危险品保管室)

4、乡镇以上学校有住校生需在寝室安装无线烟雾探测器

四、标准化台账

1、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名单;

2、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

4、学校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5、学校安全检查记录表(每周一次,装订成册)

6、学校安全隐患报告单(报所在地教育主管部门)

7、年度学校安全隐患自查登记表

8、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记录(专门记录本)

9、安全月查情况

10、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要有详细的记录)

11、上级部门下发的有关安全综治的文件资料: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下一步将结合我市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行

“三三体系”,体系标准和内容如下:

三个平台:

1、安全综治信息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校县、市县联网互通,进—步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管理。

2、综治安全干部动态管理平台。加强对各级学校综治安全干部的动态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待遇,增强工作合力。

3、应急反应平台。进一步推进双线巡查回访、三级预警等工作,提高学校综治安全工作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运行效率。

三个体系:

1、工作职责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所在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责任体系。进一步理清各级责任人责任,确保将责任落实贯穿到综治安全工作全过程。

3、台账体系。加强学校综治安全标准化台账建设,确保综治安全工作规范有序,常抓不懈。

三种机制

1、督查机制。

2、问责机制。

第12篇

【关键词】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

档案是对历史的记录,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好开展和促进社会经济有好又快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迈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够停留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上了,必须要有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并加强管理工作等实践方面的创新研究。

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形势,这也为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就集中在两方面:

1 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基层档案整理和保管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全过程的基础,这却是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领导对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不够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在人们的心中也是“冷衙门”,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具有什么地位,对工作提出的建设性建议总是不能够获得应有的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列入各级计生考核体系中,领导关注的事情一直都是计生的实践工作,档案的管理已被自然忽略了。在录用管理人员之时,一般考虑政治背景就行了,几乎不关注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是否已经具备。

2 缺乏档案管理意识,档案保管条件差

档案管理工作的不受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档案管理意识方面也跟本不可能获得提高,离《档案法》的要求相差实在是太远了。计生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保管技术工作和业务方面的知识背景都非常的缺乏,多停留在“存放便万事大吉”的状态,这使得档案管理总是显得杂乱无章的状态。因为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档案保管方面的硬件设施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档案库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都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隐患。尽管现在国家提出了一些列的严格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依旧是出现一房多用,办公用品质量低下等现象,甚至档案资料出现污损和丢失等重大工作失误。

二、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与新管理方式的引入

1 领导应当提高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领导对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能够科学管理现代化的前提。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领导应当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对计生工作开展的决策依据方面的作用,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的作用,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改进的作用,为农民致富方面的作用。要把计生档案管理工作提到和计划生育协会,法制建设等部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管理和建设纳入到主要的议事日程,划拨必要的财政投入,为档案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做好准备。

2 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科技水平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这些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入手:第一、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二、重视计生档案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第三、鼓励档案工作人员自我成才;第四、合理调配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定要结合信息时展的技能需求,为下一步引入计算机等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使得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台阶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3 引入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

人们进入图书馆的时候有―个检索系统,这个系统为人们寻找需要的书籍带来了许多便利,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引入类似的系统,为工作带来便利,而不是搬照以前的工作方式,只是对文案归档处理。在检索的过程中,寻求用关键词代替主题词的方法避免主题词存在的繁琐,效率低下的弊病。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数据库的构建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的数据库系统,不仅有利于将来工作的人员对档案的录入工作,也有利于将来文件的查找工作。而且构建的数据库应当简便易操作,不能是部门请来了构建数据库的工程师,但体统太过专业化,不易于一般工作人员操作那么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也就失去的了应该具有的意义了。在档案的保管方面,由于纸质的文档不容易保存,容易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实中档案管理库并不是非常的完善,而且还多存在一房多用的情况,文档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对档案进行有效的保管。比如把文档做成很小的胶卷,这在许多大的图书馆就有利用这种技术,而且还非常的经济,这不仅有利于档案的保存,还能够极大的减小档案对空间的占用。同时把一些数据制作成相应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观看的视频或者音频之类的文件,不仅有利于档案的查阅,更有利于档案的永久保存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