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告设计专业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设计事理学 创意产业 广告设计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Influence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Advertising Design
Geng Zhihong
(College of Literature,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the advertisement desig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should use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 innovative design concepts, create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Key words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Creative IndustriesAdvertising design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ITF--The UK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e)在创意产业规划文件中提出,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①创意产业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建筑、艺术品与古董市场、时装设计、互动性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旅游、影视、广播,以及文化遗产等。由于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它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一、设计事理学的基本概念
设计事理学是上世纪末在艺术设计认识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思想。1981年美国学者赫伯特・A・西蒙出版了《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一书,提出了“设计科学――创造人为事物”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他将设计描述为“用人为事物的组织和职能――即用其内外环境之间的界面――描述一个人为事物”, 其内在环境是指能在某些环境下达到目的的自然现象的组织,认为外在环境决定达到目的之条件,由此推断,如果对内在系统的设计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内在系统就可以适应于外在环境,设计问题的‘内在环境’由一组给定的可选择行动来表示,这组可选择行动可以通过给定范围的控制变量给出。‘外在环境’则由一组参数来表示,这组参数可以认为是确定的,也可以认为只能用概率分布给出,内在环境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这一目的是用效用函数――通常是控制变量与环境参数的纯量函数――以及可能附加的若干个约束(比如控制变量与环境参数的函数不等式)来确定的,那么设计的目标就是“寻求控制变量的一组允许值,与约束相容,并且使给定环境参数值的效用函数值极大化”。西蒙的这一研究涉及到我们当代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直至工程设计和社会规划等诸多领域,可以说是“一般事理学”的肇始。
我国学者柳冠中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事理学理论,提出了“设计事理学”观念。在他的《工业设计学概论》中指出“人为事物是设计的本质”。设计事理学承袭了“人为事物”的观念,并且更加强调设计“事”的作用和意义,用柳先生常举的例子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杯子”,实际上是为了解决人喝水的问题,所以更应该考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以可能的条件和手段,实现喝水一事,杯子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有时麦秆也许更“适合”。即设计是运用“已知的科学成果”,“限定性地”创造“新的方式”以解决“人类生存的形态”。因此,设计事理学将“内在环境”、“外在环境”、“目的”等范畴引入到设计学研究中,探讨设计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目标系统”之间的关系规律,即“事理”,并建立起一套本体论意义上的事理学理论。
二、中国广告设计现状对中国创意产业的影响
然而,我国的现代广告设计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世纪之交,新材料、新技术使各种广告媒体应运而生,电脑、互联网和广告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广告设计的飞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广告设计理论研究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也滞后于设计实践,使广告设计在世界广告舞台上处于尴尬地位。
我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基本是从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起来,至2006年底,全国开设艺术设计院系近千个,三分之二以上都有广告设计专业或课程,还有广告协会和企业开办的职业培训班等,大大缓解了市场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压力。目前,国内广告设计界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设计师单纯追求科技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重技巧轻内容,缺乏人文精神;二是广告专业教师跟不上科技与市场发展步伐,墨守传统广告理论,缺乏实践经验;三是,广告设计研究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利用科研资源进行社会成果的转化,同时,不能将市场动态及需求及时反映在教学中。这样很难提高广告设计人才的适应能力,更不要说引导广告设计向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对设计事理学促进中国创意产业中广告设计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广告设计理念在社会变迁中发生着巨大变化,设计实践的方法也日新月异。作为创意产业中的广告设计,伴随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机遇,正成为关注的焦点。创意产业的兴起,对广告设计的认识,必须放在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产业化环境下进行全新的思考。笔者在柳冠中先生的 “设计事理学”思想启示下,对广告设计进行以下几点思考,抛砖引玉,以促进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1.创新广告设计理念
广告设计是依托当今高新技术和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实践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经济发展、丰富文化生活意义重大。数字技术使产品从生产、信息传播到消费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广告设计理念和模式随之变化,这就需要设计师重新审视,转变设计观念。柳先生提出的设计事理学理论便是很好的启发,将广告设计作为一个系统的事件进行统筹组织安排,将广告的目的通过目标系统来完成,加强创意产业中各领域的联系。譬如,北京奥运会的广告设计目标应视为一种体系,而不是单纯的广告招贴、报刊宣传、电视广告、展示设计等针对不同广告媒体的设计专项。从“舞动的北京”中国印的会徽揭晓,到奥运会结束,其广告设计应为同一个目标体系而创意,影视广告中无论是中国结、故宫开启的红色大门、舞动红绸、男女老幼开心的笑脸都是实现这一目标体系的某个环节。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创意是广告设计的核心,它源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产生于人的思想,设计师创意的过程,就是在思考和寻找解决人之需要问题的方法。作为创意产业中的广告业,要求广告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学习和创造性能力,要与人打交道,为人服务,熟悉涉及对象的相关知识,“活到老学到老”成为广告设计师的生存方式。根据“设计事理学”思想,可以引导广告设计向为人服务的“事”而努力,并且是一个需要统筹组织安排的系统工程,具体来说,首先,广告设计的创意目标体系应设定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其次,广告设计的内部因素(包括广告创意图形、色彩、肌理、尺度等)应以受众的生存状态和需求为出发点;再者,广告设计的外部因素(包括广告媒体选择、受众心理等)应关注传播效果的人性化,倡导新的生活风尚。这些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整合知识的组织能力。
3.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广告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性和思想性特点,涉及经济学、营销学、传播学、广告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和艺术设计等诸多学科,需要广告设计师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深入研究广告前沿理论,才能准确把握国际广告设计发展趋势,将最新科技引入设计领域。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靠加强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人才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提高广告设计人员素质应包括专业教师和设计师两个方面:
(1)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广告设计教师修养。
鼓励教师加强学术交流、研究广告前沿理论,利用数字技术开发广告设计精品课程课件,进行资源共享。认真筛选优秀教材或根据学生和广告专业特点编写教材,把课程内容编制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学生共享和更为自由的学习资源;建立互动反馈区,让学生和同行通过这一区域,针对课程或业界动态进行专业讨论,有利于课程教学的改进与完善。
(2)扩大教育渠道,提高广告设计师整体素质。
对广告设计师的培养,不能单纯依赖传统的师徒引导,和短期的专业培训;利用互联网经济、便捷、庞大的信息资源,扩大教育渠道,节约学习成本,提高设计师水平,不失为目前较好的途径。譬如,利用互联网的文本、图库、企业网站、数据等素材,建设或链接高水平的国际广告专业网站,作为设计师开阔视野,及时获取专业信息,与专家和业界精英学习,以及设计师之间互动的平台。
4.完善广告协会职能加强产学研结合
(1)完善广告行业协会的组织职能。广告协会和设计协会对维护广告市场秩序,进行行业自律,为会员提供服务起着有效的作用。协会组织业内人士进行学习、交流,培训广告设计人才,制定技术标准,规范经营。协会还应支持院校发挥科研优势,实现广告设计、科研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使广告设计为社会服务,为广告市场引航,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维护创意产业中的广告设计健康可持续发展.
(2)完善设计实践组织能力。设计事理学将设计看作是人为事物的组织和职能,设计是通过其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与组织来完成的。广告创意的好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加强设计师的设计实践,尽快与创意产业接轨,主要通过参加著名的国际广告界、工业界赛事、广告专业学术论坛,参与国际性会展、国际知名企业的广告设计等,增强国际认可度,获得国际广告设计信息,及时沟通交流,提高整体广告设计水平,同时锻炼广告设计师组织“事”的能力,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设置;改革
现阶段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飞速发展,国务院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时展趋势,大力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会对专业生存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促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更加贴近,课程设置实践性得到提高,需要积极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
1企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1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当前,平面设计行业涉及面广,对消费及经济增长起到了有效促进作用,如广告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画册设计以及网页设计等都属于本范畴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三个层次划分平面设计行业,印刷厂、写真公司、小工作室等属于低层次的设计,专门的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则属于中层次的设计,现阶段属于高层次具有专业设计资质的企业还较少。而从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可知,对于大众传媒及设计行业来讲,如报纸、杂志、出版社、广告公司等,属于平面设计工作的不同层次,具有较大的人才需求。现阶段平面设计从业人员队伍体系中,只有部分人员接受过系统的平面设计专业培训,而有一部分设计人员却并非相关设计专业毕业,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高校设计专业开设年限较短,培养出来的平面设计人才较少,庞大的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对于职业学校来讲是一个极大机遇,需要创新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将培养低层次与中等层次平面设计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1.2平面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素养要求
现阶段的市场中,对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较强创新意识及责任心的人才需求量大,但是很多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却处于失业状态,找不到对口工作,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企业需要高端和低端两种类型的设计人才,前者设计水平和艺术素养较高,能够独立开展项目设计;后者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没有较高的设计要求。职业学校需要顺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科学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够加入到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中来。具体来讲,包括如下方面的能力要求。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它是平面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该专业涵盖了诸多领域的知识,有机综合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艺术创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平面设计的开展,除了让人们获得视觉享受之外,还借助数字技术将相应信息与理念传达给消费者。因此,平面设计需要有机融合信息传达和视觉审美。其次,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要求设计从业人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如果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没有足够操作能力,也无法在求职过程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来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满足职场需求。
2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问题
2.1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
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比较特殊,文化课基础较差,职校生普遍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现阶段独生子女占据了较大比例,大多在优越环境下长大,吃苦耐劳意识欠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却不愿意动脑思考,对枯燥无趣的理论知识比较厌烦,但却乐于学习软件操作。他们的观察审美能力尚可,但是美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因此,在设置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明确学习目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2.2充分考虑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需求等因素
在时展过程中,中职学校不能停滞不前,需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将平面设计专业打造为优势专业,将其课程定义为精品课程,从而促进学校发展。在平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需要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岗位的要求等纳入考虑范围,依据学校办学特点及优势,对平面设计专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同时,还要积极联系平面设计行业实际,科学把握专业培养项目,从而制定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
3中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目标
现阶段,平面设计行业需要专门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需具备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这样必然对中职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必须结合这些能力要求,科学设置平面设计课程体系。
3.1学习基础准备阶段
第一学年,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了适合本校学生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实行弹性学分制。第一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有语数外、政治、物理、体育、计算机基础等,尽量缩减公共课的数量。学生入学后首先应了解本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对人才的一般需求,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分制教学计划,逐步构建自己的发展方向,以此进行课程学习。鉴于中职生入学时美术基础参差不齐,为了科学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的相关专业课有基础素描、广告设计欣赏、摄影基础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实用性。例如广告设计欣赏这门课程,课上可以采用直观丰富的案例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二年级系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阶段内的相关课程,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辅助引导作用。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独立完成任务,且分享小组之间的作品,教师科学客观地点评与引导,这样课程理论知识得到有效传播的同时,学生也能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目的。
3.2专业技能学习阶段
第二学年是专业课学习的高峰阶段,让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掌握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版式设计、广告设计、广告摄影以及影视后期等,促使学生系统掌握平面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加入广告设计理论,即文案策划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文案策划能力。第二学期设置的专业课程有包装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网页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譬如对于网页设计里的美工、布局以及制作等工作,要求学生有效完成,结合企业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图文信息处理等教学。第二学年结束前,学生们要通过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平面设计)考试,取得平面设计ATA中级工证书,这也是毕业的必要条件。通过本阶段的课程设置,能促使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础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行业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3.3专业技能实践阶段
要将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原则贯彻到本阶段学习中,以促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展设计工作,顺利通过行业考核,提升就业率。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设置数码摄影、后期特效、毕业作品设计以及岗前证书培训等课程,使学生能够做到熟练处理美化影集、写真画册以及婚纱摄影等,完成企业后期处理及数字成像等方面的要求。第二学期是学生外出顶岗实习,结合学生专业类型,在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培训,了解和熟悉行业发展特色、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等,通过动手实践,提升业务技能水平。总之,平面设计课程具有较强操作性,不能够单单传授理论知识,需要有机结合实践操作。要结合课程要求,购置相应设备,完善机房,促使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4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与行业是职业教育的母体,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增强平面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与交流。首先,实施引进来原则。引入相关企业的资深设计师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实训开展进行有效指导,对于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针对性指导意见。邀请行业专家,定期举办一些讲座培训活动等,将市场最新动态传递给学生。结合院校特点,引进企业项目,将其作为教学案例及实训项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动手实践水平。引入企业生产模式,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同时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与环境氛围。其次,实施走出去战略。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当中,积极参与项目生产建设,熟悉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对企业优秀管理模式积极学习和借鉴,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对于计算机专任教师来讲,需要深入学习广告学方面的知识,积极努力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5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对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优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缓解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要充分考虑行业要求及学生特点,充分凸显院校优势和特色,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妹燕.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探究[J].科教导刊,2014(10):123-125.
[2]宋菁菁.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港澳经济,2016(14):55-57.
[3]淡睿.探究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艺术科技,2015(19):144-145.
[4]刘丽华.浅谈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的教学问题[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9):8.
近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管理者对市场营销的重视,广告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有效促销手段。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广告公司及广告从业者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目前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强,广告经营管理及广告创作能力弱等问题,导致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岗位需求,呈现出广告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如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企业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求等。
曲靖师范学院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广告学本科学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13届学生,长期的教学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完善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努力构建良性的实践教学系统,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
2加强广告实验室建设
想要提高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室建设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硬件保障。如果这个硬件保障出现问题,那么直接影响到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教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所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广告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结合专业特点,以实验室建设要充分满足师生的教学、科研和学习需求,做到广告设备要齐全、先进和实用为指导思想,来建设广告学专业实验室。
目前为止,广告学专业已经建成多个实验室。2005年建立了广告学专业画室;2007年建立了广告学专业制作室(实验室),采购了当时最先进的绘图仪及相关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广告制作实践锻炼的机会;学校建立了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编实验室,以及多个电脑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使用;目前,还积极准备申报传媒实验室。上述众多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实验室的更新和新建,目的就是要充分满足广告学师生实践教学及科研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3加强广告学专业技能训练
根据广告学专业特点,为了使得广告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广告综合实践能力,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在大学四年不同的学期,不同阶段积极开展广告专业技能训练。一直以来,我们将广告专业技能训练看成是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培养、提高并强化广告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
我院广告学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课程教学实践,是以各门课程为依托,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方案及考核办法;二是综合性实践教学,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广告专业的要求,在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就利用课外时间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社会,搭建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3.1课程教学实践建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属于专业教育,它主要是通过专业课的教学来实现。专业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性课程教学和实践性课程教学两部分。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基础,但根据广告学专业的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仅仅加强理论教育是不能适应专业的需求,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性课程相结合才能体现课程教学的整体性。课程教学实践是必须在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并按照课程教学实践大纲的要求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
我院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主要集中体现在课堂实训教学方面。在培养方案中,如《实用美术基础》、《电脑图文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写作》、《广播电视广告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广告综合设计》、《电视编辑基础》等课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学院组织老师制定《曲靖师范学院广告学专业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实施方案》方案,并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及专业实训方案要求,在课程设计时针对相应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思考,加强实践教学部分。教师会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广告案例分析、活动模拟、分组调研、综合设计等形式开展课堂实训教学,积极培养和提高广告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综合性实践教学
专业综合实践是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必修专业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常规教学与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实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实践教学部分对于广告学专业而言,是专业实践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性实践教学主要由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创新与创业实践、课外素质拓展、专业技能训练与测试和毕业论文(设计、作品、展演)等部分构成,并且制定了《人文学院广告学专业课外素质拓展实施方案》。针对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结合专业特点,除了入学教育、军训及军事理论教育等外,我们主要依托于广告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创业园、各类各级广告大赛等形式,组织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并安排指导老师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同时对获奖学生给与不同形式奖励,以此来激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的提升,加强学生的广告意识和广告能力的培养。从2004年以来,我院广告学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广告节学院奖、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和ATIT计算机大赛,取得了良好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是要求在大学学业结束前,在专业培养方案范围内进行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毕业论文(设计)是教学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学期间最后阶段进行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
根据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以及广告学专业的特点,我们对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有论文、策划和设计三种形式,学生在广告学培养方案范围内,自行选择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论文写作、策划或设计过程中,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形式,来自行确定选题,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工作,我院广告学专业对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一是毕业策划和设计都要求和鼓励学生在选题时就优先考虑与企业、团体合作,既完成学生的毕业策划(设计)又可以为企业提供策划、设计服务。二是对学生提出高要求,从学院到指导老师都要严格把关,并且三种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后学生都要参加论文答辩。三是举办广告学专业毕业作品展。当学生顺利完成答辩并最终定稿后,我院会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作品展,用展览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且届时会邀请社会企业前来观展,加强学生、学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四是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从选题到写作(创作)再到答辩,整个过程学院都制定了具体要求,并要求指导老师及学生对每一环节必须作到规范。
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与企业合作
因地制宜地建设规范的、稳定的、条件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和保证,有利于增进高等院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院十分重视广告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当地广告公司合作,如与当地飞龙广告公司合作,建立广告学专业实训基地,加强学生与广告公司的接触、交流和合作。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等进行广泛交流,项目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鼓励学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市政府工业园、市电信公司、会泽旅游局等,从而推进广告学专业与企业的合作,不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6结语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的若干优惠政策,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不到位
尽管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诸如阳光工程、职业培训学校学生生活补助等政策,但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参与职业培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不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不重视、不参与。以山东省成武县职业技能培训为例,2014年成武县人社部门在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下发通告,凡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均可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但主动参与、积极报名的寥寥无几。尽管县人社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乡镇和培训机构不断深入到企业、社区、农村家庭宣传动员,详细介绍培训内容和有关的政策规定,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参加职业培训的人员始终积极性不高。
培训专业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定点培训机构,在专业设置方面不尽合理,多数还未能完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培训还往往停留在一些传统专业上。特别是一部分公立培训机构没,他们有生存压力,思想转化慢,市场适应能力差,设置诸如电工电子、机电一体化、微机电脑、服装加工等老旧传统专业,与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三维设计、广告设计、模具加工、数控加工等市场化专业存在较大差距,传统专业对劳动力吸引力不高、就业前景窄,所以人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培训设备陈旧,师资薄弱
据了解,目前职业学校的培训设备、实习设备多数面临着设施陈旧、仪器老化等落后局面,这与培训学校收入低,各级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有关。培训机构陈旧的设备远远落后于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培训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学生实习的内容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以微机操作为例,多数微机培训仅仅教会学生打字,会应用一些Wps、Word、Excel、邮件收发等简单的程序,对于三维设计、动漫制作等复杂一些的知识涉猎少。数控加工类专业,老旧的教学设备和实习设备一直不舍得“下岗”,更是落后现代企业几年甚至十几年。当然,学校师资薄弱也是一个方面,购买了先进的实习设备,也未必拥有全面掌握这些设备的师资力量,如果教学能力不能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有所提高,先进的设备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培训费用高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理论知识,还且参加专业技能的实习训练,既要承担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费用,还要承担实习材料的相关费用。当然,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极为关注,对职业技能教育也加大了投入,但距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一个人需要学习汽车驾驶,参加培训的人员需花费的培训费用高达4000~5000元,由于培训补贴资金相对不足,实际补贴也就600~800元不等,与学员承担的培训费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所以高额的培训费用仍然是制约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关键因素。
要破解职业培训难题,进一步挖掘培训潜能,让职业培训焕发出新的生机,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各地就必须结合本地区人员培训需求和培训资源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加以解决。
第一,专业设置更加贴近劳动力需求。随着科技进步的日益加快,市场化的技术更新步伐进入一个快车道,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挑剔,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培训专业设置上要以市场为导向,让专业更加适应市场,符合劳动力需求,使培训后的劳动力能够真正学有一技之长,能够胜任专业要求。同时,专业设置要有针对性,面对广大农村地区劳动力,设置一批种植养殖和特色农产品加工类专业,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学习培训、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第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一是全面贯彻实施国家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继续推行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国家投入。二是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政府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中去,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师资力量建设,更好地引导劳动力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加强培训机构的投入,在扶持国有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同时,鼓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投入,让培训技能与企业市场需求实现紧密结合。
第三,加大师资力量的培养。一是加大师资的培训投入,让更多的培训教师参加进修培养,输送到高校专业学校深造学习,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培训教师既具有文化教育资格,又有职业教育专业培训资格,成为高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三是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技师、首席技师等高技能拔尖人才,让这些高技能的拔尖人才走向职业培训的第一线,身传言教,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传授给学员,有利于促进学员专业与市场的充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第四,加强培训后的就业服务。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更好地就业或创业,同时就业率也是检验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各地就业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一定要把培训推荐和培训安置工作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找准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为培训学员早规划、谋出路,实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联合培训等方式,让培训后的学员能够找到一份适合自身专业特长的工种,并长期坚守下去,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让学员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关键词: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拓展训练 市场化发展 可行性研究
目前社会上经营的诸多拓展场地由于培训人员水平相对较低,安全保障措施不够严谨,仅仅成为广大拓展爱好者或企事业单位消遣娱乐的场所,相比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拥有设备精良的素质拓展训练场地、高水平的专业师资培训团队,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得该场地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
将我院的素质拓展训练场地推向市场,结合目前社会上的经营性拓展基地运营体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运转良好的市场化经营模式将使我院拓展场地的利用率得以得到充分提高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价值。
1.拓展项目市场化的优势分析
1.1学院董事会的鼎力支持
一直以来我校董事会都大力地支持拓展项目的开展,在资金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使得拓展训练成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体育项目。
1.2设备精良的拓展场地
在西北五省高等院校范围内,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是为数不多的拥有拓展训练场地、设施的高校,为拓展训练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
1.3发展成熟的培训团队
拥有经过严格培训和训练的专业师资团队,为在我校开展拓展训练项目奠定了良好的软件支持。
我校目前具备拓展训练资格和能力的教师有7名。
年龄方面:35岁以上教师2人,30―35岁教师4人,30岁以下教师1名;
性别方面:男性教师5名,女性教师2名;
学历层次方面: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5人;
职称结构方面:讲师6人,助教1人;
教龄方面:教龄10年以上1人,教龄5―10年5人,教龄5年以下1人。
我校拓展训练团队在以上五个方面具有良好的组织架构,建成了一个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为我校拓展训练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软件支持。
1.4业务丰富的支持团队
我院目前开设有市场营销、会计学、广告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可为拓展基地的运营提供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
1.5多种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供选择
我院每年大量优秀的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在社会上得不到认可,无奈选择中小型公司企业就职或被迫进入其他行业发展,他们大学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利用。我院拓展基地可通过招聘的形式将这些优秀毕业生聘用为拓展基地的员工,既解决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使他们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1.6快速便捷的地理位置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地处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科教示范园核心位置。区域内西宝高速老线、西宝高速新线、西户铁路等穿新城而过,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距沣西新城也仅有15分钟车程,公路、铁路、民航相互交融的大交通格局,为沣西新城搭建了快捷高效、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沣西新城的辐射能力。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便利条件为沣西新城内信息技术、物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诸多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和业余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2.拓展基地市场化运作模式分析
2.1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拓展基地运营组织机构
2.2部门分工及职责
拓展基地的经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由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经营与管理。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负责拓展基地的广告宣传和策划、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业务;主管培训的副总经理负责对学员的培训、基地场地器材的采购申请和维护及拓展项目的研发等业务。
董事会构成由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助理、副总经理(经营)、副总经理(培训)等构成。
董事会的职责:
(1)制定拓展基地的发展战略规划、经营目标、重大方针和管理原则;
(2)聘任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并掌握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奖惩;
(3)协调管理部门与培训部门的关系;
(4)提出盈利分配方案供股东大会审议。
广告宣传部:主要负责设计拓展基地的标志,拟定拓展基地的媒体(含报纸、网站等)广告策划宣传,并对拓展基地的相关资料进行更新及维护。
市场销售部:销售部是拓展基地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拓展基地与市场的桥梁。主要负责拓展基地总体的营销活动,决定拓展基地的营销策略和措施,目标是向周边的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推销我院拓展基地现有的服务项目,促使他们参加我院拓展基地的项目体验,并与以上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长期的合作消费关系。销售部是整个拓展基地的核心组织部门。
财务管理部:主要负责基地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并为董事会的决策提供依据。
技术研发部:主要负责组织和指导学员参加拓展项目的体验学习,并在体验过程中激发他们潜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还需负责新拓展项目的开发研究工作。
后勤保障部:主要负责拓展基地的后勤保障、设备保养工作,对拓展基地的器材、设备进行使用统计并进行日常的保养与维修,对损坏或者需淘汰的设备、器材进行统计,并与技术研发部沟通上报财务部门购置新的设备和器材。
2.3拓展项目及收费标准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拓展基地项目体验针对西咸新区及周边市县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验及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展开业务,对青少年学员给予半价优惠,对大型团组根据人数多少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
3.拓展项目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国内拓展行业准入标准很低,产品可复制性强,资本、政策壁垒几乎不存在,使得行业准入门槛持续降低。
为了谋求发展一些拓展公司采用盲目压低培训价格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其结果是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利益,影响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拓展培训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至今,我国尚未成立专门的拓展培训师培养机构,设立统一的培训师资格认证标准。由于受自身财力的限制,很多小型拓展培训公司对其培训师队伍专业培训的投入非常有限,一般都是由企业自己培养或者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因此难免会出现培训师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
3.3项目单一陈旧,缺乏研发创新。在拓展项目发展早期,很多培训公司都招聘退伍军人进行短期培训上岗,其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给项目的开发带来很大的限制。即使有一部分体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拓展培训师工作,但从业经验不足,导致他们都在短期内无法担任开发新业务和品种的任务。
由于拓展培训的专业性太强,课程项目的研发复杂,并且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企业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其结果就是,整个行业研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技术含量低、产品同质化、缺乏可持续性。
3.4我校使用多年的拓展设备、器材,已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对于器材、设备的检查、保养、保管、记录应专人负责并形成制度化,并做好老、旧器材的淘汰更换,为参与者进行体验时提供百分之百的安全保护。
4.拓展训练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4.1中国拓展协会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拓展公司准入制度。
严格限定拓展公司最低注册资金;指定安装和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场地和器材装备;严格限定公司培训师的最低数量和初中高级培训师的合理比例等内容。对新注册的拓展公司,如未能达到准入标准的不予注册;对已注册的拓展公司进考核不达标者,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经再次审核通过后方可继续从事拓展训练经营性活动;如再次发现有违规行为者,予以巨额罚款并取消其从业资格。
加中国拓展协会只有制定出严密的行业准入标准并加强监督和管理,才能规范拓展培训行业市场,促进拓展行业的持续发展。
4.2中国拓展协会建立正规的、专业的拓展培训和注册制度。
中国拓展协会可与高校结合建立省级或较大地市级的拓展运动培训机构,制定拓展培训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和标准,对有志于进入拓展行业的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注册、上岗从事拓展训练活动。另外,拓展培训师的晋升都需要参加中国拓展协会的相关培训,经过考试合格后才能晋升等级更高的培训师。
中国拓展协会还需定期对培训师进行审查,对拓展培训人员业务考核不达标者,责令其重新培训后方可再次上岗;如再次考核仍不达标者,取消其从业资格。
4.3加强研发,不断创新。
研发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共同发展我国拓展训练公司要努力创新,发挥自己的实力,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数量的同时更要提升质量,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不断发明新项目,吸引企业进行“重复购买”,这样才是企业所期望的结果。
4.4中国拓展协会应制定详细的拓展训练器材装备安全检测标准。
对拓展公司使用的场地器材和装备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测,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责令限期进行整改后方可继续从事经营性活动,如果仍然达不到安全要求,则可吊销其资质。
5.结语
拓展运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和培训项目独特的魅力,在团队建设、挖掘个人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学院董事会一直以来也将拓展训练作为学校宣传的重要窗口,并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精良的拓展场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将拓展项目推向市场,充分发挥出其经济价值,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于鹏,韩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趋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06):78-79.
[2]王静丽,李勇.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拓展训练课程构建与开展效果的分析研究[J].科教导刊,2015(16):116-117.
一、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现状
目前,汽车拥有总量在我国的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私家车占有量是大数。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有4万多,大型二手车市场达八百多个。现状足以表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虽然我们的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但市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事实。虽然前景是这样美好,但也有不少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高职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模式应该与汽车相关的知识、专业的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的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符合企业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补缺这方面人才缺口。因此,目前不符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市场需求的高职学校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的问题主要是:(1)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目前汽车职业学校的课程学习的分学期设计,把专业课和文化课分开教授,使得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发挥文化课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而理沦课时和专业课时比例严重失衡,不利于培养动手能力。(2)课程体系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完善。概括起来主要是: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汽车技术服务课程的教学被重视,可是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却淡化了;讲授的知识太旧,课程知识完全与现实脱节,学习起来没有适用的任何意义,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训练。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显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从本地区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入手,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主要面向汽车销售和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在经营、服务一线能从事汽车销售、汽车市场调研与预测、汽车营销策划、汽车展板与平面广告设计制作、汽车售后服务,车辆鉴定、评估、保险、事故查勘理赔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四、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1)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岗位的核心竞争力,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供挑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毕业生相应的专业岗位主要在汽车销售、汽车信贷交易、汽车配件销售、二手车评估交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服务接待等方面集中。因而需要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毕业生训练目标定在汽车销售顾问和汽车售后服务顾问这两个群岗位系列中,打造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合适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学生适应岗位的核心能力的培养,适应有专业岗位需求的企业的需要。
(2)完善课程体系。首先,要确定课程的合理性。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应当做到汽车技术和汽车营销方面的平衡教学,两者不能偏颇。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重视汽车技术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而忽略汽车营销课程,应保持两门课程之间的平衡,使学生的学习最全面的知识。其次,学校应该根据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最新技术来更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学到联系现实的知识。再次,实现理论和实践相兼顾。高等职业学校可以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实现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
浙江工贸学院在“企办校”到“校办企”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校企一体”经验。学校积极整合城市资源,自2009年以来在校园内外先后建成浙江创意园、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三大园区”,建设区域产业平台,逐渐形成了“学园城一体化”特色发展模式。三大园区中,浙江创意园现有核心企业48家,园区企业主要从事互联网运营、广告设计、营销策划、文化创意等,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提供了便利。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主要从事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咨询和服务,学生学习期间可以进入研究院,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培养了学生实际项目开发和运营经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引进和培育了多个服务外包企业,可提供平台开发、软件设计等服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自身实际,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借力学院基础资源、园区资源、企业资源,开展内涵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
2、学园城一体化,深化政企校合作
现代高校要开放办学,校办产业园区是创新校企一体、实现政校合作的纽带和载体,可发挥高校人才、资源、科研,文化等优势,主动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使学校成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体。“学园城一体化”是指高校整合和汇聚城市智力要素,建设产业园区,集聚和孵化企业,运营各类平台,发挥园区化人才培养、园区化创业平台、园区化创新功能,依托高校智力优势和园区的产业带动效应,以承接项目、对外培训、项目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更好地服务社会(城市),最终实现学校育人、园区发展、城市建设的融合和统一。三大园区为电子商务专业师生项目运营、创业实践、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窗口,专业与企业经常互动,运营项目逐渐成为教学实例,学生与员工、任课教师与企业经理身份频繁转换,校企融合日益深入,服务社会能力日益增强。
3、搭建专业平台,积极服务社会
3.1搭建专业性平台电子商务专业
依托学院的实体园区资源,在此基础上打造两大专业性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主要包括温州名购网、尊荣网上商城。温州名购网是政府扶持的本地化名特优产品销售网站,既是学院实训基地,也是师生共同创业的企业。尊荣电商主要销售温州特色农副产品,前端网络营销由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团队负责,仓储环节由物流专业师生管理和维护。两大交易平台每学期可吸纳40名学生入驻企业顶岗实习,为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运作环境和工作体验。温州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是电商专业筹建、市“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公共平台,整合了专业师生团队和园区企业的优质资源,向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电商企业等提供专业培训、项目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以上两大专业性平台已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社会的名片,也是电子商务专业校-企-政深度合作、师生项目实践的最佳载体。
3.2深入政企校合作
在“学园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指引下,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深入与市网络经济局、各县市政府、电子商务协会、网络经济促进会、奥康集团等单位合作,协同推进区域电子商务发展,强化服务社会能力。政企校合作形式包括,教师政府挂职、师生企业兼职、校企项目合作、承担社会咨询项目、电商社会培训、企业技术服务、企业业师上讲台等。专业教师到网络经济局、科技局等对口部门挂职工作,为项目咨询、平台建设、社会培训等后续业务打下基础;校企合作方面通过引企入园、自建电商交易平台,以实际项目为师生创造兼职和顶岗实习机会;而具备实战技能的师生团队又可以外接项目或者提供企业技术服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优秀的企业主管、经理,学院会聘请其作为业师到校兼职上课,进一步拉近校企关系。
3.3强化社会服务基于三大园区和两大平台
电子商务专业的社会服务已是有源之水,可实现智力输出、技能输出、技术输出,全面激活高校智力资源要素。智力输出方面,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团队近三年已承接温州市网络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温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鹿城区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研究、中国鞋都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西岙淘宝村整体提升发展规划等社会咨询项目。技能输出方面,完成全市处级干部网络经济培训、鹿城区电子商务普及性培训、公务员网络经济培训、淘宝网店经营培训、大学生村官培训、退伍军人培训等各类培训任务,受益面广泛覆盖机关单位、企业甚至个人。技术输出方面,师生团队先后为兴乐集团、温州眼镜网、奥康集团等提供技术支持、软件开发、运营诊断和双11活动服务;部分教师还担任农村青年创业导师,指导电商运营和网络创业。
3.4推进创业创新
电子商务专业重视学生创业和创新,每年选拔一批优秀的创业团队进行扶持和培育,入驻学院园区,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几年来学生创业团队先后注册十几家公司,园区现留毕业生创业团队六个,分别从事淘宝运营、跨境电商、微信营销、营销策划等领域的经营活动。创业团队以公司制或者工作室形式运作,每学期都要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充作员工、从事项目运作,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协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学园城一体化”运行机制
“学园城一体化”是要将学院打造成一座没有围墙的高校,实现校园与厂房、园区融为一体,构建“学-园-城互动生态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和社会优质资源的教育化,逐步形成“学习、顶岗、创业、就业”四位一体的学习实践机制,不断深化开放育人模式。依此理念,电商专业构建了完善的“学园城一体化”运行机制。
4.1创造园区实习条件学校
在引企入园时,根据校企合作需要,对企业有所选择,要求企业从事的行业和经营领域与专业契合度较高,且承诺支持学院的工学结合工作,在经营中提供一定数量的顶岗实习岗位,每学期接纳学生实习,并承担起指导学生的责任;作为补充,专业自建的两大平台,也可以提供学生实习;另外,通过扶持创业,各创业团队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实践岗位,从而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有在园区实习的机会,践行了校企一体化教学理念。
4.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构建了三年六个学期以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创业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学机制。第一学期是认知实习,引导学生认知电商企业、传统企业、各类交易平台;第二学期开展淘宝网店经营,每个学生都要开设网店,并在课外从事运营;第三学期安排半工半读,即半天顶岗实习、半天上课,通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学生分别进入温州名购网、美工工作室、移动商务工作室等场所顶岗实习;第四学期鼓励学生参加电商三创赛或筹备个人创业项目;第五学期学生分专业方向学习或个人创业;第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样电商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多次参与项目实践,拥有较多实践经验和自我创业能力。
4.3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为了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各公司(工作室)都已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考勤、绩效、工作流程等内容。每个企业都指定了专门的企业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实践)。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还共同编制实践项目、实纲、岗位说明书。考核方式也进行了创新,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企业指导教师评价(70%)、班主任评价(10%)、学生互评(20%),企业教师主要从学生的工作能力、态度、业绩等方面来评价。
4.4实现师生多岗位实践
依托学院三大园区、两大平台、专业工作室和创业团队的资源,并对外承接各类开发、运营、咨询、培训项目,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师生拥有较多的锻炼机会,能够在不同岗位实现角色转换,形成四位一体的多岗位实践模式,专业教师通过参加真实项目运营,提高了运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这为社会培训和项目咨询打下了基础,服务社会的工作最终又会反哺教学和科研,为教师教改和科研带来了较多素材和资源。因此,教师不再是被动和封闭式的研究,而是紧跟行业发展变化,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主动投身行业和企业。专业学生则从经营网店开始,广泛参与网络商城运营、教师科研项目、服务社会项目,在校期间已经得到了多岗位锻炼,专业技能有明显提高,优秀学生还找到了合适的项目,走上创业之路,践行了学业与职业,创业与就业的互融互通。
5.结束语
关键词:创意产业 行业协会 分析研究
创意产业,又称创意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性产业等等。1998年,英国政府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的概念,其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而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开展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工作,积极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2006年召开的中国创意产业大会,将创意产业的范畴界定为以下十大产业类型:数字软件产业、设计产业、广告公关与咨询策划产业、创意地产与建筑产业、品牌时尚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新闻出版产业、文化艺术产业、工艺品产业和创意生活产业。
2008年10月24日,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协会能否真正地在政府与创意企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能否有效地帮助行业内的创意企业更好地发展,这将直接影响到嘉兴创意产业能否持续繁荣发展。
1.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的成立背景
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是在政府职能转移的社会大背景下成立的。嘉兴创意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创意产业的产值上看,2006年嘉兴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单位实现收入2517.4亿元,相当于全市规模以上第三产业收入的10.6%,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增幅高于上年5.5个百分点;上缴税金99.8亿元,增长19.3%,增幅高于上年15.8个百分点。1 经过几年的发展,嘉兴市已形成环南湖文化创意产业带,产业带包括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嘉兴江南文化创意园、嘉兴现代文化产业园、同济大学科技园嘉兴基地、国际城会展中心等5个园区。现阶段,嘉兴的创意企业主要分布在建筑设计、装饰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嘉兴市灵活的市场机制使得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不少创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快速增长,创意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业界态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意产业内部产生了加强行业规范治理的需求。于是,由嘉兴创意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嘉兴学院、浙江宏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市吴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嘉兴市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嘉兴市海浪平面设计有限公司等七家创意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发起,并由嘉兴创意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创意产业内部其它企业开始筹划、组建创意产业协会,在上海创意产业协会的努力协助下,经过数月的筹备,2008年10月24日,由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和嘉兴市市长李卫宁为“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揭牌,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正式宣告成立。
2.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当前协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代表性不强,会员需求不足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嘉兴共有装饰设计企业200家,广告企业185家,艺术工艺品企业102家,互联网IT企业84家,影视传媒企业46家。协会会员单位的覆盖率分别为:6%,3.2%,2%,5.9%,8.7%。 覆盖率均低于10%,可见行业覆盖率较低。而作为嘉兴创意产业的引领者——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中的16家创意企业,仅有2家加入协会。这些都说明,协会的行业代表性不强,这势必会损坏协会在行业内的认同度,难以推动创意氛围的进一步升级。如果长期这样下去,那么协会对于其他未进的创意企业就会失去其吸引力,甚至连协会内的会员单位也会退出协会。
而且,33家会员单位中,只有嘉兴学院1家为高等院校,仅占总数的3%。其他32家均为企业,其中,6家为国有企业,占总会员数的18.2%;26家为民营企业,占总会员数的78.8%。会员单位中无一家为外资企业。可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协会中所占比例极小,这些都不利于协会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力量。此外,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外早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因此许多境外的创意企业拥有先进的创意理念,但协会中并无吸收外资创意企业加入,并且也缺少文化创意产业内的专家,这无疑也剥夺了协会潜在的学习机会。
另外,由于不少的会员企业规模小,日常经营只是埋头做大做强,因此不大留意创意产业整体的发展,对协会的日常运作也不太关注。从行业的整体情况上看,协会的需求略显不足,影响了协会职能的有效发挥。
2.2服务意识淡薄,与会员关系冷淡
协会是为创意产业和会员的共同利益提供服务的,协会章程中规定协会的职能有9项之多,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协会在日常运作中也只实现了宣传创意产业的相关政策、与国内外创意企业合作交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等3项职能,另外6项职能鲜少发挥,这反映了协会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据调查,协会没有自己的内部刊物,也没有自己的网站,很少向会员单位提供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市场发展趋势、经济预测等信息,没有起到创意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笔者访问时,协会也无法提供更多更详细的嘉兴本地创意产业汇总数据。而且,协会成立至今也未对会员进行过培训和辅导。这些都体现出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另外,协会除了举办活动外,平时未走访过会员企业,缺乏与会员单位的信息交流,而会员运营中发生问题也很少跟协会反映、商议过,两者之间的关系冷淡。
2.3服务能力不足,地位不高
首先,协会缺乏有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日常运作的人员大多是以兼职的身份参与协会的工作的,他们与协会的日常联系较为松散,真正专门从事协会工作的人员只有1个。此外,协会的管理者对于行业协会的运作发展也缺乏了解,不够专业。这些都导致了协会在组织行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会展招商、开展会员活动时受到严重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协会通常很难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和开展集体协调活动。
其次,协会并无通过开展活动或服务来获取收入,运作资金并不充裕。虽然协会成立至今资金运作情况略有盈余,但通过访谈我们得知,由于协会覆盖面过窄,协会内部筹集资金的难度大,协会的会费收缴率不足50%,而政府的财政补贴又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协会并没有通过向会员提供有效的服务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收入,而是坐以待毙,这也导致协会缺乏更多的资金来举办更多的活动,进而削弱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三,协会发展新会员,吸纳志愿者的能力差。协会暂时并无吸纳志愿者,这阻碍了很多有志之士加入协会,也导致协会在推广创意产业缺少必要的人手。另外,协会缺乏专员来发展新的会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创意产业更好的推广,不助于协会知名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长此以往协会将陷入一种“经费少—缺人才、服务差—会员不认同—不交会费—经费更困难”的恶性循环之中。由于协会能力小、作用不大,那么协会的地位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2.4协会的公关工作不尽人意
当今,举办特别活动、编制宣传印刷品、举办记者招待会、邀请媒体参观采访、网络宣传、广告等都被列入公关工作的范围,协会在发展过程中,也通过种种公关工作提高自身知名度,提高民众对创意产业的关注度,但是,协会的对外公关工作仍不尽人意,不足有以下几点:
2.4.1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
协会没有建立自己的网页,也没有创办相关的刊物。因此,每次协会举办创意活动时总依靠一些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但由于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所以导致许多民众无法获取及时的信息。协会缺乏与新兴媒体上进行合作,鲜少在网络上进行推广和宣传,本人在嘉兴几家人气较旺的论坛上搜寻,都难以获知协会的最新动态。
2.4.2曝光次数较低,媒体关注度不高
协会自成立以来,总共举办过3次宣传造势活动,1次学习交流活动,为了获知这些举办活动的关注度和曝光度,我选择了在百度上利用关键字搜寻的方法,统计每次活动的相关链接篇数,进而明确几次活动的曝光度。
2.5受权少,权力小
由于协会自身能力不足、影响力不够,因此业务主管部门授予协会的职能少、权力小,这又进一步导致协会在嘉兴市创意产业领域缺乏权威性和认可度。而且,业务主管部门交给协会承担的职能,也没有通过正式文件予以确定,导致协会在行使其职能时没有保障。
3.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嘉兴市创意产业协会在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方面不尽人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尝试着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协会自身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1扩大会员的队伍,提高覆盖率
协会的章程载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关心、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学者、专家、管理人员均可申请入会”。但以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协会的会员均为从事创意产业的团体会员,还没有专家、学者等个人会员。因此,协会今后首先应吸收更多的创意企业,特别是有经验的国外创意企业,提高协会的行业覆盖面,增强代表性。另外,协会应该积极吸收一些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成为组织的会员,为协会注入新鲜血液。
3.1.2提高服务意识,发挥协会更多的职能作用
a强化内部沟通功能
协会的内部沟通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协会今后应该在创意产业内部会员之间建立多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创办简讯和内部刊物、定期召开会员大会、举办创意产业论坛等。协会还应定期走访会员单位,了解会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举办其它活动将会员组织到一起,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
b开发多种服务项目
协会可以考虑为会员提供一些高端的信息服务和培训服务,向会员企业的管理层开展一些管理方面的培训活动。协会还可以聘请专家对市场、技术、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创意产业外部的各种新情况和新信息及时地传达给会员,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使会员能够及时地对外界的需求做出回应,而协会提供这些信息可以根据情况收取一定的费用。此外,协会还应开展一些帮助会员企业开拓市场的服务项目,积极举办或参加一些大型的国内创意产业展览会、交流会、推介会等活动,帮助会员寻找商机、开拓市场。
c影响政府政策
协会应注重研究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市场变化形势和政府产业政策,以期向政府提出符合创意产业需求的高水准政策建议,并开展相关活动来推动政府对政策建议的采纳,协助政府对政策建议的顺利实施。
3.1.3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能力与地位
协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组织规模还很小,办公条件一般,很多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因此,协会必须尽快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为组织员工创造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随着行业协会的不断发展,应该吸纳一些对创意产业热心的志愿者,让他们能为协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另外,除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外,协会还应考虑招聘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方面的专业人才,并计划地吸纳从事过创意产业的业内人士,充实协会的队伍,从思维模式、知识结构和行为能力等各方面予以提升,以满足协会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在创意产业内的引领地位。
3.1.4完善公关工作,建立良好的外部关系
协会为了自身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协会应加大自我宣传的力度,而利用互联网就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宣传手段。协会目前只有自己的电子信箱,还没有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协会可以考虑创办自己的官方网站,通过网络向更多的人宣传创意产业和会员,提高民众对于协会和创意产业的关注度。协会还可以加强与媒体的交流,当举办创意活动时,主动邀请相关媒体参加,让更多媒体获悉协会的活动,帮助其宣传,另外,协会应该多争取承办一些国家级的创意活动,这些都可以帮助协会提高曝光度和知名度,也有利于嘉兴创意产业的发展。
3.2政府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2.1建立和维护与协会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政府应该意识到,扶持创意产业协会对于嘉兴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政府要摆正与协会之间的关系,避免把协会视为自己的附属机构而对其进行过多干预,应该真正把协会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好嘉兴的创意产业。政府要为协会进言献策提供更多的机会,并通过制度安排来维持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保障协会进言献策的权力。
3.2.2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
由于协会是自治性组织,既无进行赢利性活动的权利,也没有政府和财政拨款,会费收入和服务性收费一般无法满足协会正常活动所需要的经费。因此,政府应给予协会运作过程中必要的扶持,必要的资助,财政部门应该拨给协会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协会的改革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委托协会承担有关创意产业管理职责,应给予相应的经费;政府要求协会提供服务,应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
3.2.3加强对协会的监督管理
如果政府仅仅完成了职能的转移而没有考虑适当的监督,那么协会极有可能在利益的趋动下将其职能作为获利的筹码,成为新的“寻租”主体。因此,政府应完善对协会的法律监管,推动协会自律。敦促协会尽快制订《同业守则》,所有参加协会的会员企业都必须遵守。协会要定期向政府管理部门和会员汇报工作情况,接受政府监督。监管部门则根据12315投诉、检测部门的抽检结果及群众举报等情况向协会进行信息反馈,并定期评估协会在行业自律、监督等方面的作为,促使其不断提高行业监管的能力。
关键词: 普通话 培训测试 工作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自从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后,推广普通话工作受到空前重视。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政策,促进普通话推广,我院自2005年开始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较早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至今正好历时十年。十年间我亲身参与经历了我院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萌芽、建设、发展、壮大等全过程,萌芽是艰辛的,建设是曲折的,发展是渐进的,壮大是必然的,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当然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我们一直在做这个工作,但缺少系统性、理论性研究。“做而不思则罔”,十年是一个很好的节点,是该坐下来静静思考的时候了。所以笔者针对工作实际情况,从三方面入手对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妥之处,请各位方家指正。
一、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现状分析
1.培训测试队伍的构成
我院从2005年4月选派第一批测试员参加自治区级培训开始,截至目前共有测试员41人。从性别上看,女性30人,占73.17%;男性11人,占26.83%,男女比例1:2.7。女性占大多数,虽然女性天生语感、耐心细腻的性格更适合此项工作,但是提升男性比例将使测试员队伍更趋于合理;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2人,占4.88%;31至40岁19人,占46.34%;41至50岁14人,占34.15%;51岁以上6人,占14.63%。结构合理,不过从长远看,还应每年选派1人补充队伍;从专业上看,汉语言文学11人,占26.83%;哲学思想政治4人,占9.76%;广告设计服装园艺7人,占17.07%;经济会计管理3人,占7.32%;数学英语化学6人,占14.63%;音乐美术2人,占4.88%;机械电气车辆8人,占19.51%。虽然不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来划分的,但同样有参考价值,汉语言专业比例偏低,后续发展应提高此项比例。
2.建设、壮大和发展过程
我院自2005年普通话测试站建站开始,如今正好历时十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为初始萌芽阶段,这一阶段是全新的开始,从无到有,一步步摸索而来;2007年9月至2011年7月为规范建设阶段,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开展,由试点阶段规模开始扩大,健全制度,完善流程,并且有2名国家级测试员;2011年8月至今为发展壮大阶段,从时间上看选派人数较多,队伍更为壮大,从培训测试对象看由当初单个系发展到全院学生,规模达到历史最高。
3.取得的成绩和前景展望
“十年磨一剑”,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十年间,我院普通话测试站共培训测试12000余人,其中教师和社会考生600余人。目前测试员队伍中有7人为自治区级骨干测试员并有多人获得自治区汉语委荣誉表彰,同时是自治区汉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集体会员,3人为个人会员。下一步我院将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方向开展,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回首往昔,十载征程,展望未来,前景光明,我们将为这项事业继续努力付出。
二、目前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1.培训的专业性问题
测试员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仅占26.83%,本来比例就不高,再加上各种原因,每次培训的更少,见表1:
可以看出近几年培训所占比例为30%至40%之间,大部分培训教师是非汉语言专业的,相对而言语言学知识薄弱,导致学生提高不快,教学效果不佳,培训质量不高。主要原因是汉语言专业测试员教师较少,有些年纪稍长的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加之周六日时间等因素,所以能否增加专业培训教师和提高培训积极性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
2.培训时间和内容问题
培训主要利用周六、周日等业余时间,学生心理上不够重视,考勤难以保证,有的一百人左右的教学班到最后坚持培训的大约三四十人,甚至更少,影响教学效果。原因是学生平时专业课程较多,加之选修课程趋于分散,没有充裕的大块时间安排培训,所以本学期尝试纳入教学计划,调整培训时间保证培训效果。内容往往忽略宣传意义、转变思想、端正动机等必要内容,重标而轻本。意识到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高等级证书,提高普通话水平才是根本。原因是对普通话培训认识不足,“实用”“有用”技能目的性强,急功近利心态严重。
3.培训方法和正音问题
培训仍以讲为主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思想、内容、过程和方式没有革新。原因是观念保守还没有根本改变或不愿意花时间费心思研究教法。笔者认为要加强个别辅导、个别矫正,使教与学双方得到反馈与交流。除此之外加入实践训练、机测操作和考前辅导模块,进行绕口令、朗读、讲故事、三分钟演讲等比赛也是好方法。另外,没有掌握学生语音状况,不研究正音方法,使培训缺乏针对性。客观原因是课时少和大班课人数多,主观则是教师没有下工夫或自己语音理论基础薄弱,所以要研究对症下药正音方法,提高课堂正音效率。
4.测试标准规范化问题
由于测试采用口试方式,测试员评分不易做到完全公正准确,出现测试结果不标准的问题。依据《大纲》标准,对一两项总体评分,语音误判上下幅度0.3分以内合格,0.5分以内基本合格,超0.6分不合格。朗读总体1分内合格,1.5分内基本合格,超1.6分不合格。说话总体不错档合格,错档但误差没超过1分基本合格,既错档误差又超1分不合格。见表2:
影响评分标准因素有评分标准理解差异、方音敏感度不同和临场情绪状态。为规范掌握标准,应给试卷制定标准答案,还要将每级、每等制成音像模版。同时在每次测试前集中学习,剖析重点和难点,使主观判断逐步趋向一致。实际测试中还存在不规范问题。如第1题扣1.2分,第2题扣2.2分,总分超过92分,仍将其列入一乙;朗读环节扣分随意性突出,不该扣的扣了,遇到临界状态时上下造成误差;更有甚者说话环节时间不听够或根据前三项打印象分。究其原因是语言文字素养不高、定量分析不够和测试能力高下存在差异,所以督促测试员加强学习,严格按规范操作,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
5.测试客观公正化问题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一两项扣分很少,到三四项评判主观性增加问题;原因一是对应试人没有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没有定量作为基础,定性往往不客观。二是主观感情因素导致,朗读和说话表现突出。三是宽严不当,只有寻求适当的度,才能体现测试的客观性。
6.测试信度效度化问题
指测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和有效程度,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耐心原因,会影响测试信度和效度。有关专家根据实践将等级中正常非临界评分差异细致描述为:一甲差异在0.5分以内,一乙差异在0.9分以内,二级差异在1.5分以内,三级差异在2分以内。见表4:
按照宋欣桥编著《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标准每日极限数应控制在40人,实际有时达到50人甚至将近60人,测试量直接影响信度。原因则是快速完成任务或追求经济收益。部分测试员不熟悉普通话语音理论,听音辨音水平不高,有的干脆以其他测试员评判作为自己打分的依据,同测制度形同虚设。除年龄、文化、专业与否等因素外,一级乙等低分段受自身语音水平制约影响测试效度。
三、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途径及对策
1.提高培训测试认识
普通话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思想素质。测试员要熟悉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推普工作和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把它当成事业而不是简单地当成事务来做。测试站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测试员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沟通讨论交流等途径不断提高大家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2.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很多非汉语言专业测试员即使通过了必需的等级测试,依然不具备所需掌握的语音理论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定期开设普通话理论培训班,加强测试员专业知识培训和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使之熟练掌握普通话各环节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声调调类和调值、各难点声韵调的对比说明、语音缺陷和语音错误的界限等。除了培训形式外,还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会,讨论问题并研究破解方法。
3.规范掌握评分标准
要增强PSC的科学性,必须增强PSC的规范性。具体途径包括对测试员的业务培训和测试工作的研讨、学习研究等级参照表和评分规则等,同时掌握“定量”标准,增加定量分析的成分,定性才能准确到位;掌握“刚性”标准,学习研究130条《语音评定参照细则框架》;掌握“科学”标准,通过测试前对测试小组合理配置,测试中对前3名应试者试评,及时调整误差,尽快趋于一致等方法体现测试标准化和规范化。
4.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十分重要。测试不仅要“增量”,还要“提质”,所以要加强对测试员辨音能力的训练,明确区分错误与缺陷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定期围绕测试工作各环节开展研讨活动;加强对测试方法、手段的科学研究与改革;积累经验,探索更合理、更科学的测试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测试技能。
5.完善相关必要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工作的保障。一是后续培训制度。每年选派2~3人参加自治区级计算机辅助测试骨干班培训,以适应新发展趋势;二是监测员制度。包括测试前合理安排人数,测试中随机抽查,测试后监管成绩录入归档;三是回避制度。回避测试同单位应试者、直接教学考生和有亲缘关系人员;四是复核制度。每次测试后对成绩进行抽样检查,复核测试结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五是管理考核制度。建立详细的测试员业务档案,定期对工作态度、测试工作量和质量、遵守纪律情况等进行考核;六是激励分配和荣誉表彰制度。根据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测试员进行表彰和奖励,还可以适当提高经济收益以调动测试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做任何一项工作也是如此,只知道做但不思考、不分析、不总结就会迷茫。希望本文研究分析和形成的结论能丰富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的理论基础,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为相关高职院校此项工作开展提供借鉴思路和方法,同时对我院普通话测试站建设及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起到积极的针对作用、实效作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7.
[2]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
[3]王家伦,陆湘怀.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新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5.
[4]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2009.7.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就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艺术院校大学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除具有普通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共同之处(如功利心理、求便心理、焦虑心理等)外,还凸显出许多突出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随着艺术院校的连续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工作改革力度的加大,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艺术类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尤其对于大学期间没有或者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实习的学生来说,面对公司或单位工作经验的期望要求,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就会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逐渐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在面对竞争对手时缩手缩脚,不能充分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与此同时由于艺术类学生学习投入的高成本和艺术本身的高品位,艺术类专业中存在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实力以及社会实力较强的大学生,在当今就业体系和用人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他们的处境相对优越很多,相形见绌之下自卑心理就渐渐地在某些艺术类大学生的心里占据了上风,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
2、依赖和等待心理。艺术类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于普通院校大学生来说较好,他们承载着父母的美好希望走进大学,家长也为他们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但同时也使他们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虽然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一个大学毕业生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导致他们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而当艺术类大学生不得不走向社会,面对就业时,往往不知所措,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表现在就业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师兄师姐之言,进行取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中一旦形成依赖心理,尤其对于某些家庭经济以及政治背景较好的学生来说,在面临就业时就自然产生了等待心理,他们不是积极的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去求职竞争,而是选择消极的等待家庭的安排,这部分学生的求职竞争主要是关系的竞争,将求职择业庸俗化,也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3、盲目心理。由于艺术学习的高投入以及艺术生自身的个性特点,目前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盲目求高心理,他们单向考虑自己的择业就业理想,只要求用人单位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从工资福利待遇、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考虑其中,但同时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己。这种考虑自身能力,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是不少艺术类学生择业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诱因。
4、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在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当个体认为群体的规范、他人的行为是正确的时候,他的从众表现才是自愿的。有时候群体的的规范、他人的行为在个体看来并不合适,但又没勇气加以对抗,这时的从众表现也是我们要克服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重的人容易接受暗示,无主见、依赖性大、不能独立思考、迷信名人和权威,往往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愿意到大城市、大机关去工作,盲目地一味追求考研等,其实以上并不一定是他们最佳的职业选择,只是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
5、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仍然是由于艺术类学生学习投入的高成本和艺术本身的高品位,对于某些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因为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加之自身独特的个性,无论哪方面都高人一筹,而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睥睨一切、目空天下、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是“这山看着那山高”、 “挑肥拣瘦”,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6、焦虑心理。艺术类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就业压力也是越来越大。而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个性,期望值很高,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且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工作,但理想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他们真正面临就业的时候,理想的职业无法在现实中实现时,焦急之情便占据他们的心头。于是,他们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成天装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无所适从,难以排解,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彻底失去信心。还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举债求学,希望毕业后赚钱还债,可是就业受挫,自愧而产生焦虑。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多种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正确有效的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的心理问题,必须了解和分析他们就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国家和社会环境的整体影响以及如今就业招聘单位对招聘职位的特殊要求。全国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同时由于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较低,艺术类专业报考和招生持续升温,以全国最大的艺术类高考生源地区山东为例,据统计近10年来,山东艺术类考生人数每年都有增加,2002年为3.2万人,次年达到5.6万余人,2009年猛增至9.3万人,2010年又达到创纪录的14.6万人,2006年至 2010年更是历史性的每年都突破16万人。而与此同时,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比较小,目前已基本呈饱和状态,对艺术生需要也非常小,这样就给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由此使得许多艺术类毕业生产生了焦虑、自卑的心理。由于目前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上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需求较少,而艺术类岗位则主要集中在广告设计、室内装潢等公司或单位。目前许多应届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必须具有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或经过较长的实习期,加之高校扩招、毕业人数剧增,就业岗位有限,就业市场尚未规范,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产生依赖、焦虑等心理。
2、艺术类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学校对于毕业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的实施力度。随着全国高校的扩招,许多艺术院校一方面为了扩大学校影响,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而不考虑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增设新办专业吸引生源,这样势必加重了艺术招生和报考的非理性状态,从而加大了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同时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以及课程安排中,社会实践性的课程相对较少,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较为贫乏,例如对于设计类学生来说,在校期间的设计作品可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设计性,但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就相对缺乏了商业性价值,从而受到用人单位或公司的冷落。此外许多艺术类院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就业心理指导方面,较多的倾向于思想教育管理和政策性引导,而对于大学生就业择业时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做的工作相对较少,从而忽略了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缺乏实际的社会求职能力和技巧,从而产生许多盲目、从众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3、艺术院校大学生家庭以及自身的特点原因。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因素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院校中许多家庭不论是父母的社会地位还是经济能力等各方面都比较强,父母从开始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精力,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过分宠爱使得他们在就业择业时往往缺乏主动性,参与竞争的欲望和勇气不够,优柔寡断,消极等待,产生一种依赖和等待的心理。与此同时艺术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普遍具有个性、自我定位较高,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执着,家庭对他们的期望值也较高,他们更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艺术类大学生文化课程普遍不好,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认清自我、全面了解社会,理想和现实往往脱节,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面对初次就业,艺术类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而且部分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较少,缺乏求职技巧,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一旦遇到困难和失败就容易产生自卑、抑郁心理。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张扬,重视平等竞争,敢于追求经济利益和个性发展,在择业时过多地考虑目前的、现实的利益,在求职就业过程中为利益所牵引,盲目追求就业环境、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最优化,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全面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的心理健康机制。
由于影响和导致艺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真正克服和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更好的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成为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课题。
1、因势利导做好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引导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艺术类大学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就业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艺术类大学生的认知偏差,一方面,要帮助艺术类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既要有普适的心理培训,又要有个性化、专门化的个性心理辅导,缓解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压力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要特别关心艺术类学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违纪处分和女大学生等重点人群。具体做法包括: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认知偏差,改变不良心态,消除心理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加强个性塑造,克服自负、自卑、焦虑和依赖心理。
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是其就业压力加剧的主要原因。在艺术类大学生中择业岗位倾向、地域倾向明显。很多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而是在择业的过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还有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将就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单位,对于一些基层工作不屑一顾。目前,艺术专业毕业生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趋势。我们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摆正就业心态,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就业可向基层、向西部、向私人企业转移,要认清现实,适时择业。作为艺术院校更要向毕业生讲清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的具体政策措施,使毕业生做好应对就业难的各方而的准备工作。同时要强化艺术类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创业,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更需要靠他们自己去不断地调适。因此,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积极开展艺术类毕业生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宣传栏、校园网、毕业班级信息群等多种途径宣传就业心理咨询的性质和作用,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窗户,解除学生疑虑以主动寻求帮助,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做好遭遇就业挫折的心理准备,帮助他们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增强其自信心,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走出就业心理困境。
2、努力在艺术类院校构建完善 “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良性就业心理指导系统。
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对社会的承受能力是影响大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首先应该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等心理,发展自我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当正确评价自己,在外在环境的变化中适当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平时多锻炼自己,克服害怕和他人交往的心理,平时保持适度的自信是克服自卑等心理的关键;其次就是要调整择业心理,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适度的评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和单位,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扬长避短,发挥自身艺术特长优势,主动出击,在择业中以平常心对待问题,确立正确的择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