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时间:2023-06-07 09:12: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乡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第1篇

一、调研目的

按照《XX县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XX县,造福各族人民”为主题,以“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重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城建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完善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城市管理体系的建设,市政建设、供水、供热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职工队伍建设等。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廉租房建设落实情况,各单位优质服务开展,卫生县城的创建等情况。3.建设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纲要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加强城乡建设服务能力、如何加强城乡建设人才及人力资源建设、如果指导创建卫生县城、如何搞好单位重点工作开展落实的研究规划,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

1、3月28日开始调研,4月10日结束。

2、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二是各单位、各科室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4月5日前交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4月10日前,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局调研报告及提出的成效机制具体方案报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调研提纲及方法步骤

按照“五进四访三问一会”的方式进行调研。

一、大力开展以“五进四访三问一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五进”既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户,“四访”既访村队(社区)干部,访弱势群体,访“两代表一委员”及机关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访宗教人士,“三问”即: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会”即召开座谈会或讨论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不同层面人员的意见、建议。

二、局各单位:在城乡建设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城乡建设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对建设系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

二、社区:对城建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广大村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推进城乡建设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群众:对建设系统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在对建设系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

1、如何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2、如何促进县城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3、如何加快建立城市管理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七、有关要求

1、成立领导调研领导小组。组长:米吉提,成员:蒋东升、姚永安、何永胜、杜建平。

第2篇

同志们:

市委在*月*日,召开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根据市委学实办安排和委党组研究决定,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学实办指导组亲临指导,在此召开全委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对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一、突出特色,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个主题,继续坚持将深化学习贯穿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城乡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注重成效,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在分析检查上突出四个特色:

1、广开言路,在征求意见上突出广泛性。

为充分吸纳各界对建委系统科学发展上的真知灼见,广开言路,在学习第一阶段走访、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弄清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为民务实、工作作风、党风党纪等方面征求意见。在方式上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个别走访、深入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征求对象有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各县区、“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离退休老干部、基层单位代表及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新征求到意见建议40余条,同时,将“三新”大讨论活动查出问题正在整改和没有整改的纳入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内容。累计发放征求意见表450份,征集意见建议70余条,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好了基础,为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依据。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发函和网上公布等形式,广泛征求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单位、服务对象、委属单位、机关科室及离退休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于*月*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会上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满意率全部达到100%。

2、认真查摆,在查找问题上突出准确性。

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书面向领导班子成员反馈后,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于12月21日,召开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挖根源、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求把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找透,明确努力方向,确保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服务质量不高。

3、深挖根源,在分析原因上突出深刻性。

对照查摆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原因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和原因来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有客观地总结经验,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使分析检查报告具有可操作性。

4、边学边改,在学习实践上突出成效性。

市建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原则,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上下足功夫,把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成为推动工作、创新机制、取得成效的过程。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上,针对企业反映有些收费对象不合理问题,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理顺收费关系,减轻企业负担。在建筑工程交易管理上,研究修改招投标办法,使市场进一步体现了公正性,防止围标、串标问题;在加强两区农村建设、工程建设管理上,出台了有关文件;加大了清欠工作力度,努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努力构建防欠长效机制。最近一段时间,接待农民工投诉64起,协调解决拖欠工程款1100万元,农民工工资127万元。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确保建筑工地不发生任何事故。抓好建筑市场监管,正在研究制定对监理企业、勘察设计企业规范化管理。对XX路拆迁户进行走访慰问,做好委单位困难群众帮扶,举办“和谐之声”迎春联欢会,这些工作的开展,即凝聚了人心,又激励了干事创业的斗志,打造了和谐单位,树立了形象。

二、明确要求,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

这次转段会后,整个学习活动将转入整改落实阶段。这一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既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抓住关键环节,把握重点问题,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一)明确“一个要求”。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中央、省委、市委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把握和体现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发扬民主的精神,抓住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工作举措等关键,突出抓好前阶段各单位、各科室确定的24个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紧迫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做到思想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改进、发展上有新进步、民生上有新改善、党建上有新加强。

(二)抓好“四个环节”。整改落实阶段整体时间安排40天左右,从1月中旬开始,到2月底结束。在整改落实阶段,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时间安排:1月中旬至2月初,*天左右。具体要求:一要制定整改措施。以形成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建委系统工作实际、群众利益、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落实方案。二要明确整改要求。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做到整改落实内容明确、时限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人明确,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三要公布整改方案。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第二个环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时间安排:2月上旬至2月中旬,*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认真梳理问题,逐一明确解决的方式、方法和时限。二是抓住重点问题。要重点解决好“四事”,即影响科学发展的大事、制约科学发展的难事、阻碍科学发展的急事、关系民生改善的实事。三是有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对干部群众事前预告、事中商告、事后通告,向群众公开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对重点问题成立专项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要集中力量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三个环节:完善体制机制。时间安排:2月中旬至2月底,*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搞好制度清理。要对现有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等该废止的及时废止,需要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新建的,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抓紧时间,尽快出台。二是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三是确保制度科学。要充分借鉴调查研究的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第四个环节:推动科学发展。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谋划好城乡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全会及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谋划好2009年工作。二是推动城乡建设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为主题,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城乡建设改革发展,务求在多个方面取得科学发展的成果,使2009年全年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继续做好24个问题的解决工作。要进一步研究措施、多方协调、积极推进,让人民群众感受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创新“一个载体”。要充分运用好“三改”这个活动载体。一是围绕提高素质改。就是要切实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达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的目的。二是围绕促进和谐改。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把握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办好群众期盼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三是围绕科学发展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与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学习。坚持把学习理论贯彻始终,切实抓好近期中央、省、市主要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的学习。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带头深化学习,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解决问题,带头办实事,带头促进发展,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发扬民主。做到整改方案向群众问计,整改措施为群众着想,整改过程请群众参与,整改成效由群众评判,确保整改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坚持深化整改。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深化整改,解决好思想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解决难点问题中深化整改,结合实际制订解决方案。五是坚持自觉实践。要按照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要求,坚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群众非常关注。一定要强化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尽好第一责任,做到思想不松懈、精力不放松、力量不减弱、标准不降低;分管领导要落实直接责任,深入考虑、周密组织、精心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搞好综合协调。

(二)强化活动监督责任。要以诚恳的态度欢迎监督,真心诚意地欢迎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团体、服务对象的监督,要提高活动透明度方便监督,要主动采取措施接受监督。通过“走出去”征求意见、“请进来”听取意见、开展群众测评等多种方式,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第3篇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

  第119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7月7日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局部修订而成。

  此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与相关标准进行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第8.2.7条、第8.2.8条、第9.2.16条、第14.3.1条、第14.3.2条。

  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次局部修订的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黄世敏 王亚勇 戴国莹 符圣聪 罗开海 李小军 柯长华 郁银泉 娄宇 薛慧立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徐培福 齐五辉 范重 吴健 郭明田 吴汉福 马东辉 宋波 潘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609号

  关于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5.1、10.1.3、10.1.12、 10.1.15、12.1.5、12.2.1、12.2.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 言

  本规范系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2008年汶川地震震害经验,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此后,继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后共有14章12个附录。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订的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是:补充了关于7度(0.15g)和8度(0.30g)设防的抗震措施规定,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调整了设计地震分组;改进了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的阻尼比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的计算,并补充了大跨屋盖建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提出了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了抗震措施的规定;改进了多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的抗震措施;扩大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以及有关大跨屋盖建筑、地下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规定。取消了内框架砖房的内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100013,E-mail:GB 50011-cabr@163.com)。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设计院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清华大学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重庆大学

  云南大学

  广州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黄世敏 王亚勇(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洁民 方泰生 邓华 叶燎原 冯远 吕西林 刘琼祥 李亮 李惠 李霆 李小军 李亚明 李英民 李国强 杨林德 苏经宇 肖伟 吴明舜 辛鸿博 张瑞龙 陈炯 陈富生 欧进萍 郁银泉 易方民 罗开海 周正华 周炳章 周福霖 周锡元 柯长华 娄宇 姜文伟 袁金西 钱基宏 钱稼茹 徐建 徐永基 唐曹明 容柏生 曹文宏 符圣聪 章一萍 葛学礼 董津城 程才渊 傅学怡 曾德民 窦南华 蔡益燕 薛彦涛 薛慧立 戴国莹

第4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土地适宜性;简阳市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17-2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概念及政策

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概念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从本质上来看,农村居民点整理包括对农村居民点宏观用地规模的控制与微观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1]。

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根据《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69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川国土资发[2008]68号)、《关于在全国部分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开展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规划[2006]60号)等文件精神,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2]。

2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由调整增加为城镇建设用地的地块(建新区)和相应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地块(拆旧区)组成。“城镇建新区”由城镇建新地块、新建中心村、聚居点、集中安置小区等构成。“拆旧区”由参与整理的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构成。

拆旧区位于简阳市禾丰镇,面积736.50亩,拆迁农民638户2280人,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736.50亩。

用于农民集中居住的建新区4个,规划位于禾丰镇响水村、元吉村、南山村和蒋家桥村,占地面积210.23亩,其中建设用地6.11亩,农用地204.12亩,用于农民集中居住的建新区位于一般农田用地区中,不占用基本农田,用于农民集中居住的建新区使用挂钩周转指标204.12亩。

用于城镇建设的建新区3个,规划位于简阳市的中心城区,有条件建设区中的星光村、奎星村和禾丰镇青岗村。用于城镇建设的建新区总面积559.13亩,其中建设用地为27.95亩,农用地为531.18亩,用于城镇建设的建新区使用挂钩周转指标531.18亩。

3 简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分析

3.1 合法性分析

通过对简阳市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其土地利用率,新增耕地736.50亩,符合《土地管理法》和相关文件关于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的精神。

3.2 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发展的重心在城市规划区内,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缺少资金和规划指导,导致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布局散、占地多、占好地等土地浪费现象[3]。土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点面积达到 1470万平方米,人均占地182,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上限150[4]。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点面积有继续扩大的趋势[5]。为节约集约用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内部挖潜、开源节流的重要途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6]。

3.3 项目区土地分析

3.3.1 土地适宜性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对开发整理后的土地用于农用地的适宜水平进行评价,得出评价单元是适宜于作为耕地、园地还是林地及牧草地,称为综合性适宜评价。在此基础上对适宜于作为耕地、园地的评价单元进行单一作物的适宜性评价,得出适宜种植作物的种类、结构及布局,称为针对性适宜评价,从而指导开发整理后土地的高产、优质、高效利用。

土地的综合性适宜评价和针对性适宜评价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法,采用公式:P=∑αiPi,P为总得分,αi为第i个因素的权重,Pi为第i个因素的评价得分,∑αi=1,因素的选择及因素权重的确定可采用特尔斐测定法。

经过综合性适宜评价和针对性适宜评价,项目区拆旧地块复垦后共计新增耕地745.70亩,复垦后作为旱地使用,适宜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花生等经济作物。

3.3.2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项目区多为村镇住宅用地,农房建设相对落后,居民点分布无序。目前村庄分布相对分散,综合功能不明显,分散居住状态,导致基础设施、道路林盘占地过大,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致使生产层次低,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受到制约。拆旧区田间道路缺乏总体规划,利用不合理;水利设施不完善,致使部分数量的耕地无水源保障;生态防护林不完善,农业生态屏障保护能力低,山、水、林、田布局不科学,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

3.3.3 新增耕地质量评价 新增耕地土壤需农业部门抽样测试,其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等指标应完全满足耕地要求。新增耕地要求落实到责任人,通过耕种不断改良耕作层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3.3.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拆旧区水资源丰富,基本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灌溉量,但现有水利设施不完善,灌排工程久未维修,对农业正常的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3.4 效益分析

3.4.1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加项目区农民的就业机会,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促进项目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需要通过土地整理来实现[7]。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提高了农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

3.4.2 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区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使项目区群众的居住质量较未改善前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改善了未整理之前粗放利用的现象,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区的复耕,配套工程技术措施,新增耕地质量得到了保障,同时,挂钩周转指标位移到用于城镇建设的建新区使用,实现土地现有功能和潜在功能的再开发、土地资产的增值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8]。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整理所得到的新增耕地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区,可以为城镇建设发展拓展空间[9],加强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土地等资源实现了城乡间的合理配置,建立了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4 措施及建议

坚持从制度创新入手,着力搞好各种政策制度的建设配置。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城镇入户门槛,积极鼓励农民进城镇居住,对有条件进城的农户按规定办理“农转非”;二是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方法;三是依法搞好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土地转包、入股等形式,促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和城镇基准地价的成果,建立“同地、同价、同权”[10]的城乡一体化统一的土地市场,确保农民权益的不流失;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办理养老保险、优先吸纳就业、积极开展扶贫助困等形式的工作,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5 结论

综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改变项目区杂乱现状,使项目区的土地利用有一个合适的布局,呈现新农村风貌。同时项目区内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动简阳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项目区的实施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土地资源城乡合理配置,对简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其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巨大的,项目区实施规划方案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 彭建,蒋一军,张清春,等.城市近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J].资源产业,2004,6(5):17-20.

[2] 张宇,欧名豪.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6(3):23.

[3] 叶艳妹,吴次芳.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潜力、运作模式与政策选择[J]. 农业经济问题,1998,(10): 54-57.

[4] 宋伟,张凤荣,姜广辉.自然限制性条件下天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9): 89-92.

[5] Hualou Long,Gerhard K. Heilig, Xiubin Li,Ming Zha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change: Analysis of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in the Transect of the Yangtse River, China[J]. Land use policy,2007,(24): 141-153.

[6] 高燕,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2004,3:23-25.

[7] 陈美球,吴次芳.论乡村城市化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J].经济地理,1996(6):97-100.

[8] 王静.小城镇土地置换初探[M].2003(6).

[9] 庄杜明.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关于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的思考[J].国土资源通讯,2005(19):37.

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

引 言

消防问题是建设工程中的关键问题,而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建设工程消防安全工作,同时进行消防工程安全监督制度建设对于建设工程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必须加强对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重视。

1 我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

1.1 窗口统一受理制度

集中受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网上受理备案申报,并出具受理凭证。凭证上应明确受理时间、资料目录、办结时限、受理人员等内容,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一次性告知资料缺项内容。受理各类项目必须登记,录入消防监督业务信息系统,进入内部审批流程。属于行政许可的法律文书一律从受理窗口发出。

1.2 主责承办负责制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备案抽查实行主责承办负责制集体会审制度。会审由行政主要负责人(或委托技术复核人)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形成书面意见。下列事项应当列入集体会审范围: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和需要专家评审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和需要专家评审的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做出强制执行决定的;做出撤销行政许可决定的;给予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大额罚款处罚的;其他技术疑难问题。

1.3 审验分离制度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工作,应当分别由防火监督部门两个不同的职能处(科)承担。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人员不应作为同一项建设工程的消防验收主责承办人。

1.4 执法过错追究制度

在消防验收过程中,发现原消防设计审核意见违反当时的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的,除依据当时的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外,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消防设计审核主责承办、技术复核和行政审批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

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原消防设计审核或者消防验收意见违反当时的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要求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主责承办、技术复核和行政审批人员的执法过错责任。

1.5 档案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消防监督执法档案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执法档案,并将有关集体会审记录、专家评审意见、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记录表等有关资料与法律文书一并归档。主责承办人应在工作办结后30日内立卷建档,移交档案管理室统一保管,确保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执法档案的完整和有效利用。

2 如何做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2.1 进一步落实建设消防质量安全责任

建设消防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应严格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责任,对建设工程消防质量承担相应责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把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关,严格档案资料管理。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也应对本单位所承接工程的相关文件资料存档备查。凡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或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一律实行责任倒查,依法依规从严问责。

2.2 积极推行消防施工单位质量回访保修制

施工单位对竣工投入使用的建设消防设施在质保期内要实行每年定期回访,对施工质量问题负责保修,鼓励质保期外适时回访,并听取使用单位和公安消防部门的意见。回访保修结束后,应制作回访保修报告,对建设消防设施管理、维保提出合理化建议,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报告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

2.3 切实加强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监管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监督检查,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要求,重点检查行政许可、备案抽查、临时用房、临时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疏散通道、防火管理措施、消防设计意见落实情况,从严查处违法违章行为,推动施工工地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

2.4 切实加强消防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维保企业市场监管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严格按各自工作职责加强消防资质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严格消防设计、施工、监理企业的市场准入和资质审查,并及时开展资质动态检查,公安消防部门在实施工程行政许可、备案和监督检查时,应严格审查相应资质等级情况。公安消防部门根据便民、公开、高效的原则,改进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和备案抽查工作中资质审查方式,推行消防设施施工、检测、维保单位数字身份认证管理模式,并逐步推广至消防设施设计、监理领域。各消防设施施工、检测、维保单位经数字身份认证后,登录楚天消防网录入本单位承接工程基本信息,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只需网上审查资质,不得再要求相关施工、消防设施检测、维保单位送审资质原件,并人为设置市场准入条件。各消防施工、消防设施检测、维保单位承接工程信息将进行网上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网上录入的承接工程信息将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对消防施工企业、公安消防部门对消防设施检测、维保企业进行业绩审查和资质管理时的重要内容。

2.5 大力提升从业人员消防专业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消防专业素质是从根本上提升建设消防设施质量和改善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的重要措施。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要结合建设行业特点,推行实施分级分岗消防培训。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组织建设行业专业培训时,应将消防安全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公安消防部门在开展消防培训工作时,应把建设行业从业人员作为重要的培训对象。建设行业消防培训内容由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联合编制。公安消防总队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消防设施从业人员消防专业考试工作,不断完善考试大纲和题库,实行网上报名、上机考试、网上查分,确保考试质量。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实施消防专业资质许可(审核)时要从严审查消防专业考试合格证书,凡未达到考试合格人数的企业,其相关资质申请依法不予核准。积极探索建设行业消防职业鉴定制度,逐步推行设计、施工、监理和项目经理消防职业鉴定,推进建设行业消防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2.6 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以文件的形式通报建设工程的施工许可和竣工备案情况、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和备案抽查情况、施工现场消防监督检查情况,协商研究解决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中的重大、突出问题。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在开展建设工程监督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不属于本级或本部门管辖的,应根据管辖权限实行案件移交。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应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针对重大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省住建厅和省公安消防总队可根据需要组织重大案件专项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领域的各类消防违法违规行为。

2.7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对建设工程消防监管工作的推进作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要定期联合建设工程领域消防监管工作情况,采取新闻、隐患曝光、跟踪报道、深度采访、正反结合等方式,充分发挥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推动建设工程消防监管工作。对新闻媒体曝光的工程建设领域消防违法违规行为,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迅速核查,严肃处理,及时回复。省公安消防总队将在“办事直通车”上受理群众网上举报;对实名举报的建设工程消防监管问题,在三日内到现场核查,七日内应将查处情况反馈给举报人并在网上公布;对于群众咨询的消防行政许可或备案抽查问题,五日内网上答复咨询人。

2.8 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服务效能

切实加强消防安全服务效能建设。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在严格落实审验分离、分级审批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行政许可受理窗口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网上运行制。要加强对重点工程的消防安全跟踪服务,在重点工程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公安消防部门要主动介入,积极主动上门为工程提供技术服务。对于突破国家技术标准规范的工程,要及时提交省公安消防总队组织开展专家评审或论证,防止出现先天性火灾隐患。

2.9 大力推进建设工程消防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结合社会管理创新,推行前置审批配合制度,积极探索工程行政许可联审联办模式,结合我省实际探索消防中介审图机制。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应推进建设工程消防技术创新,支持、鼓励建设火灾防控技术研究,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和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可以有效地促进建设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并且为了提高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水平,仅仅靠制度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其他多种措施,共同提高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郑雁秋.白凤领.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0年07期.56~57.

[2]白凤杰.我国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02期.78~79.

第6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批后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较快,城镇的发展速度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城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学管理制度。

1、城乡规划批后管理的相关内容

批后管理在目前规划领域还没有明确定义。广义的城乡规划批后管理指的是城乡规划通过后进行的管理,就是规划经批准后,对其管理实施的监督检查。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在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一书三证)后,规划和管理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管理规划面积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批后管理是项目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对其从开始到竣工验收的过程中实施的规划和管理。

1.1、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管理的范围

1.1.1、城乡规划区内的各种由规划部门批准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

1.1.2、批后管理是指项目合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实施的监督和规划管理。

1.1.3、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经批准后的监督和管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接受管理,有关部门(水.电.公.检.法律等)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1.1.4、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由行政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建设现场放线后开始,直到建设项目完成后结束。

1.2、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管理的内容

1.2.1、对城乡规划区域内经批准的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放线和查线。

1.2.2、对经审批的建设项目的基础、地下工程、标准层、平面层、屋顶,总高度、外墙装饰材料和颜色以及园林绿化、室外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跟踪检查。

1.2.3、对经批准的建设工程竣工后验收。

1.2.4、对违反城乡规划和管理的违法建设行为,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城乡管理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助和技术鉴定工作。

1.3、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管理的基本程序

1.3.1、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和核准的施工图纸放线施工。

1.3.2、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在开始前应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现场放线,检线,基槽开挖,施工单位或个人应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查验基槽,满足要求才能继续施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申请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组,经过测试组,然后再进行主体施工。

1.3.3、建设项目从开始到完成的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期间,必须在施工土地抢眼位置悬挂《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公示牌》。《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公示牌》的内容,格式和规格可根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制作。

2、城乡规划批后管理工作的对策

有些单位或房地产公司负责人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会想尽各种办法,找相关领导“打招呼”或“出面关照”等方式,给规划批后管理工作形成了被动局面,造成了负面影响。以上种种违规现象的存在,导致了规划管理市场的混乱,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城乡的美观,侵害了四邻各方的相关利益,影响了城乡规划的正常实施,甚至还会引起一系列民事纠纷和事故隐患,对社会的安定造成影响。许多的经验及事实告诉我们,要把城乡建设好,首先必须把城乡规划好、管理好。

2.1、做好规划批后管理工作措施

2.1.1、方案审批阶段跟踪管理,这也是对规划工作的事前控制。当发现方案存在不合理现象时,及时要求各方对方案重新进行讨论,避免由于方案的不合理导致建设单位以后随意改变规划,从事前对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有效控制。

2.1.2、建筑物定位放线环节严格把关。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是规划批后管理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决定了建筑物的位置是否正确、建筑物是否加长、加宽等。在验线中若发现违法行为,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将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更为严重的后果。

2.1.3、主体施工环节。主体施工阶段可以控制建筑物不加高、不加宽、不加层,有效的控制建筑物随意“长高”“长胖”现象的发生。

2.1.4、竣工验收环节。在建设项目完工后,及时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规划验收,对于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不予验收或在落实整改措施后予以验收。

2.2、做好规划批后管理的落实制度

2.2.1、建设项目审批后设立“公示牌”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立“建设项目规划公示牌”。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关内容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建设项目效果图等以公示牌的形式予以公示(内容应当包括该项目的具置、相邻关系、审批层数、高度、面积、容积率、绿化率、开发单位、施工单位和举报电话等)。

2.3、建设项目批后跟踪检查制度。对经过审批的建设项目制定《建设工程规划监督管理工作手册》,实行跟踪检查制度,建立跟踪检查档案,并确定每个建设项目的批后管理责任人,实施跟踪检查和不定期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发现的违法建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2.4、违法建设项目投诉制度。公示牌上设立举报电话,对举报的违法建设案件一一进行核实,坚持有访必复,对确属规划部门职责范围的案件及时予以查处。不属于规划部门的及时移交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2.5、建立规划批后管理实施情况反馈制度,将建设项目的批后实施情况、更改情况及时反馈至规划编制部门,以利于提高和改进今后的规划许可、编制与审批的质量,减少因规划编制不合理而造成的违法现象。

2.6、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对规划管理部门来说,既是增加了一项约束机制,也可增加规划管理的透明度。同时也就降低了规划调整的随意性。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政务公开、规划网站等途径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城乡规划,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让公众更多的参与到城乡规划与建设中。

2.7、建立建设单位规划管理档案。对不服从规划管理,从事违法建设拒不整改的建设单位,停办该单位所有在报项目的审批手续和规划管理手续。待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后,再办理相关规划手续。同时对参与违法建设的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报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措施促使相关单位自觉抵制违法建设,参与合法建设活动,从而达到阶段性和长效性管理的有机结合,进一步维护城乡规划与管理的严肃性。

2.8、引入“规划指引”。法律规范的条文多具有原则性、抽象性的特点,而规划实践中的出现问题往往十分具体而复杂,许多问题不适宜纳入法律规范的调节范畴。此外,立法的程序通常比较冗长复杂,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多次修改,而开发建设中的新问题会不时出现、且需要解决,要依靠法律法规出台来解决显然不可行。加之现今我国的城乡规划行政法律体系尚不完整,在规范城乡规划建设活动方面还存在着种种的不适应,因而较高层级(比如省级)的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适时地制定各种规划政策、技术建议等文件,对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加以规范和引导。

英国的“规划指引”对我国现阶段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规划指引”是一种规范和指导城乡规划和城乡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是较高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关于某些规划问题或针对特定开发建设项目的一系列引导性政策、要求和建议。可针对不同时期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城乡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规划热点问题而制定。这是在现行城乡规划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进一步阐明规划政策,并做出技术上的强调、深化和补充;也可对一些特定类型或特定地区的规划提出要求和建议。在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中引入城乡“规划指引”,可以使其与城乡规划法律规范刚柔相济、相辅相成,从而有效规范和指导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等工作。

3、结语

城市规划是城乡建设的基础和蓝图,加强规划批后管理,是确保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精神,加强城乡规划,加强城乡规划批后管理建设,有效实施相应的措施,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为建设一个美丽城乡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周熔,张虹.城市规划批后管理数字技术研究[J].城市规划,2007,06:56-60

[2]何一明,覃茂运.城市规划批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05:10-12

第7篇

[关键词] 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国家发展

1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综述

1.1 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讲,我国的住房制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决定了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甚至涉及政治问题。我国的住房制度素来以户籍制度为界限,以二元化为特征,将人民大众区分为三六九等,而且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进行的,这就产生了人口迅速在城市落户和安家与国家住房制度的内在矛盾问题。另外,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导致住房问题的直接受责备者是政府。所以,从宏观方面来讲,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求从事会计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及时防范风险,提高管理绩效。

1.2 社会效应方面的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是实现所谓的先富带动后富的阶段,那么,民众必然对先富是否带动后富比较关注,必然将其视为政府对自己的承诺,工作做不到位,必然引起民众较大的不满,影响国家整个战略的部署。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工作具有社会方面的效应。

1.3 政府承担之角色的研究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政府应该稳定大局,做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应该逐步实现对民众的承诺,应该在考虑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对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发展给予特别的关注,通过政策调节,使“先富者”回馈社会,同时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会计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2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重点

2.1 分析性质,重点加强

由于住房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存在着不同的级别,不一样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有所不同,最终所要达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而区分先后顺序,区分重要程度,考虑对社会的不同影响,以及民众不同的承受能力,就有必要对会计管理的性质加以界定。界定主要是针对宏观面上的性质界定。以不同的社会意义为依托,以工程可以为民众带来的实际社会效果为度量,以民众的关注程度作为时间先后的度量,把工程分为不同的重要级别,然后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加以特别说明,以明确重要程度,进而可以配置不同的资源。

2.1 建立不同的管理制度进行统筹约束

在经济学中,gdp只是一个用来度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简陋的工具,但是,当前各地政府都比较注重gdp,许多好的政策和项目并不一定能够产生很好的gdp效果,这就使得它们的级别被不断降低,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会计管理中应以社会效益替代gdp效益,这样才能从内部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会计的风险和防范

3.1 风险的来源

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①重视不足导致的延误风险;②认识不足导致的工作风险;③一般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前两种是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中的特定风险,本文重点论述。所谓的重视不足是指因为城市用地是国家所有的,乡镇土地也可以通过权力征收上去,那么土地的财产怎么体现,怎么计价问题需要考虑,还有一点就是土地的用途问题。到底是以其达到的实际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呢,还是以其产生的政绩为出发点呢?不同的出发点必然导致不同的社会方面的压力,其间必然产生无人管理和具体核实及评估的问题,从而导致延误风险。其二,认识不足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工作的宏观经济社会影响的认识有所缺乏,不能从大局出发而导致的问题。

3.2 加强审计、增加信息透明度

加强审计要从增加信息透明度出发,在政府具有土地所有权的背景下,对于土地的各方面审核必须要求有较高的透明度,要求项目的资料(非保密前提下)尽可能公开,以便于核实和审查。而且,要建立相关的计量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会计活动的合规性。

4结论

我国改革开放的策略是先富带动后富,这一政策的本质就是先制造一些不平衡的发展,等到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足够先进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金之后,才运用政策来调整这种不平衡,达到最终统一发展的目的。不过,纵观我国目前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家运用各种措施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住房问题依然是二元化的划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让那些到城市去打工的人群最终得以在城市落脚,变为城市人,住房问题的解决是这些人的大问题。所以,怎样实现国家大多数人的住房问题,怎样解决城乡建设的协调和统一,这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抓好会计管理工作在住房和城乡建设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应围绕会计管理的重点,降低风险,从大局出发,在细节上做好各项政策的具体落实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之枫.城乡二元住房制度——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的瓶颈[j].城市规划汇刊,2003(5).

[2]吕萍,甄辉.城乡统筹发展中统一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10(1).

[3]朱婷.统筹城乡住房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第8篇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

今年6月是我国的第19个“安全生产月”,结合我区的宣传主题“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东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五进”活动。燃气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的安全防患意识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安全知识,进一步加强燃气安全生产。

二是深入开展在建项目的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凯创城市之巅、帝城国际、正东广场等十余个建筑工地施工现场,通过现场检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设施、文明施工、扬尘治理、日常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了详细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定措施、定时间立即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安全;要加强农民工工资监管工作,对发生拖欠行为的工程项目及时处置,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详细了解企业在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建议企业建立项目安全奖惩制度,全员参与安全监管,所有参建各方,包括农民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可以向建设单位举报,情况属实的,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并奖励反映人,共同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监管水平,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就是企业的效益,切实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和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坚决杜绝事故发生。

三是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联合燃气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防范和化解各类燃气风险、提高燃气企业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坚决预防和遏制燃气行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安全的环境。

四是开展主题为“强化党建引领 、着眼民生实事 、筑牢安全生产”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联合区园林绿化事业局、区环境卫生事业局、区市政管理局、新圣天然气公司、瑞洁燃气公司等部门和企业,在东胜区林荫广场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市民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天然气安全使用常识以及防火灭火等知识。

五是积极开展关爱特殊群体,燃气检测入户活动。对富兴街道兴农社区辖区的贫困家庭、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实施重点帮扶,免费入户检测燃气管老化、是否漏气、与明火距离、气表及立管锈蚀、软管是否老化等情况,同时对老化的软管及灶具接口处箍卡、免费更换,保证居民家中的用气安全,还着重向居民宣传解答日常用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居民进一步了解燃气安全常识,增强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7月2日

第9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

引言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整理复垦等综合整治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对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有效补充,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促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在加强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能够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建设统筹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规划建设,缓解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压力。平邑县自2008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以来,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实践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1平邑县农村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

平邑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主要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全县建设用地总面积22418.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2%,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就达11992.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量的54.49%,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8%,面积比重过大。村内空闲地、废弃宅基、闲置宅基地较多,且大多数村庄规划滞后、布局散乱、分布零散,综合整理潜力巨大。

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2.1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新农村建设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从而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度。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之下使分散的居民点集中成片,向规划的形态转变,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得到优化,小城镇和新农村社区协调发展。

2.2促进农民居住向村镇集中,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通过集中连片建设、整村迁建、迁村并点,引导农民居住方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改变农村居民点“多、散、乱”的特点,便于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在平邑县通过增减挂钩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原来的居住条件是低矮的平房甚至是危房,村居布局混乱,道路泥泞,污水横流。通过规划整治,居民住上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住宅,绿地、广场、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得以布局,基础设施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整洁,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实现了新型农村的发展。

2.3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保护耕地的同时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通过有计划地拆建整治,盘活农村长期闲置的居民宅基地、空闲地及低效用地;通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废弃工矿复垦,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废弃工矿复垦利用,将全县布局分散零乱、闲置低效的现状农村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复垦为耕地,缩减农村居民点的比例,保障耕地不减少的前提下还能够新增有效耕地万余亩,切实保护了耕地,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3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施在保护耕地、促进新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3.1对增减挂钩政策认识不到位,耐心细致工作不足

对增减挂钩政策认识不到位,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农民“被上楼”,甚至出现强拆引发恶性事件。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工作量大、牵扯面广,工作人员思想不统一,把增减挂钩片面理解为追求建设用地指标,忽视其对建设新农村重大作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深入宣传不够,耐心细致工作不足。

3.2农民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经济补偿难以让所有搬迁户满意

在资金管理使用上,虽然专门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实行统一管理,并且财政加大补贴力度,但是资金仍然是拆旧区项目实施中最关键的环节,来源单一、缺口大,拆旧建新工作首要的、最难的就是项目资金的落实。拆旧区的群众补偿、安置费用,建新区的占地同样需要补偿和安置,需要大笔资金进行垫付,而在实施挂钩工程时难以筹措所需资金;另一方面资金分配使用不合理,有些项目没有按照项目使用政府补贴资金,操作不规范,补偿不到位、补偿偏低,或者标准不统一,造成群众不满意,拆迁工作难以进行;实践中较多的是建设方(开放商)垫资建房,容易出现资金缺口,拆旧和建新不能同步到位,影响整体工作的推进;对于一些贫困户来说,拆旧区房屋比较旧,补偿资金不足以换购最小面积的新房,需要在补偿款项之外自己出几万元购房款,往往这些收入低、年龄大的贫苦户难以承担,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变,水电暖等生活成本增加,在原先的生活方式下可以维持生活,但是“上楼”之后生活难以为继,如果这批拆迁户的保障、帮扶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项目的实施。

3.3整理出来的耕地质量不高,配套工程不齐全

耕地的占用和补充之间不仅要达成数量平衡,还要做到质量平衡,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项目点拆迁工作完成后土地的复垦力度不够,只注重耕地数量而忽视耕地质量,整理出来的耕地质量差,与增减挂钩政策规定“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相矛盾,“占优补劣”问题时有发生。

4对新农村建设中增减挂钩工作的建议

4.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示范引导

开展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完善相关规定,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高标准地实施安置区建设,拆迁区复垦工程。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宣传标语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了解实行增减挂钩的意义、相关政策,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村居的带动作用,通过现场参观、现身说法,对比挂钩前后的巨大变化,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亲身体验开展增减挂钩带来的好处,争取群众理解、支持、配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4.2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作为项目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禁盲目大拆大建和强迫农民住楼。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考虑实际承受能力,防止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收益权,开展增减挂钩,必须举行听证、论证、充分听取当地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加强监督审计,保证专款专用,补偿和安置必须确保依法依规足额到位,保证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长远生计有保证。

4.3做好统筹规划,助推新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在完善村镇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上,把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田综合整治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通过增减挂钩工作整合复垦的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培育发展现代化农业;通过增减挂钩推进农村城镇化,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农村小工业向城镇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农民收入从单纯依靠土地种植走向承包收益、务工等多元化增收,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耕地有效保护、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杨静.临沂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建[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10):71-72.

[2]刘元胜,崔长彬,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14.

第10篇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村搬迁;扶贫开发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055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市的建设用地储量不足,与农村的闲置土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化解这一矛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效果显著。在国家的号召下,河北省高度重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并积极开展整村搬迁试点工作。阜平县作为“三合一”重点县,国家扶贫攻坚试点县,备受国家政府的重视,2013年来阜平实地调查贫困现状,并作出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在2015年《支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将阜平作为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同意阜平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河北省域范围内流转。

2阜平县增减挂钩基本情况

21阜平县基本情况

阜平县为全山区县,山地、水、旅游、林地等资源丰富。一是荒地资源丰富,山场面积326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87%,可供开发整治的荒山约为52万亩,通过合理开发可增加耕地、园地或林地规模。阜平县地域范围2496平方公里,现辖13个乡镇,有村庄行政村209个,自然村1131个。2015年全县总人口228万人,全县贫困村164个,贫困户326万户,贫困人口57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531%。“十二五”期间,全县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方面着眼“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按照“1+6+43+37+32”县域镇村规划体系,改造提升一批,坚持村庄改造与乡村旅游结合,既改善居住条件又增加收入。先期启动8个试点村,目前,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已动工。搬迁整合一批,2015年启动了1610户6281口人的搬迁整合工作。首批4个试点村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启动实施。

22阜平县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流程

前期准备阶段,由县、乡两级领导小组入驻项目区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进行宣传动员、民意调查,制定《拆迁补偿方案》。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及时序包括拆旧区复垦和建新区建设进度安排、房屋分配方案、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过渡安置方案、组织搬迁方案、补偿安置费支付方案、土地复垦后管护措施等。之后由乡镇、村委会进行公示听证。下一步由乡镇组织对村内土地、房屋、树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进行登记评估,公示,签订拆迁补偿协议。财政局制订增减挂钩指标收益返还方案,整合挂钩指标收益资金和村村通、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网改造、农村面貌提升、发改、移民、扶贫等各类涉农资金,对统筹资金设立专项账户,组织专人进行监督检查、审计核算。

有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立项,组卷上报。项目批复后,由乡镇政府组织负责村民过渡安置、搬迁、建新区用地补偿等工作;建新区用地需按相关程序征为国有的。搬迁完成后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土地进行复垦。由国土局组织进行竣工测量,由县政府对复垦地块的耕地面积、等级、配套设施进行自验,然后上报省厅复核。拆旧区土地复垦验收后,由乡镇政府按照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指导村委会对复垦土地进行确权或流转工作,并按照土地复垦后管护措施进行管护,确保不发生撂荒、人为破坏和非法占用等情况。建新区竣工后,由乡镇政府按照补偿协议约定给农民分配房屋,相关单位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产权证书,并做好建新区水、电、暖、医疗、网络、电视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

3阜平县增减挂钩项目现实意义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规模化管理,使散户能够集合起来共同抵抗市场风险,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一方面,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使城市中占有的耕地在农村中得到及时的补充,以保障耕地总量的供给。农民可以种植更多的耕地,并可以联合起来把耕地集中外包或者由村集体统一种植管理,以减少自己种植的盲目性。其中楼房村项目复垦规模为965hm2,新增耕地面积698hm2,新增耕地率723%,项目的实施可使农民受益,缓解当地人地紧张关系,还可以增强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项目区农村居民点复垦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田,光、热、水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确保阜平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实现。[1]

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区进行土地复垦工程建设,硬化地面及路面,田面平整,灌溉设施布置,田间道路完善,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增加耕地的数量,改善耕地的质量。村集体可更方便地把村民集中到一起进行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使村民能够掌握更科学的生产技术,最终得

到更多收益,也可使新增耕地生产能力达到项目区所在地中等产量水平。

32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的实施,将原有的建设用地改造成了农业用地,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过种植更多的绿色植被来防风固沙并净化空气,再通过农民管理从侧面防御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促进土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2]项目建成后,居民点将被农田生态景观取代,项目区呈现田、水结合的立体生态景观格局。

33经济效益分析

仅仅分析阜平县楼房村的例子,其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新增耕地面积698hm2,新增耕地率723%,项目区总投资8630万元,单位面积投资725000元/亩,该项目所需的农村建新资金、拆旧区整治复垦资金及拆迁户补偿安置资金,由县财政以拨款方式先行垫付,用项目区流转指标收益全额返还。由此可以看出阜平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可以获取充足的资金来支持项目的实施。

34扶贫效益分析

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住房条件、卫生院、学校、文化活动中心、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使村民能够及时看病,孩子能够安心读书,村民出行方便,并且经常参加村集体组织的文体活动,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增减挂钩项目与土地综合开发整治项目相联系,使村民的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并且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同时,政府通过合法合理的程序开展该项目,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户住房条件,使山区农户搬入楼房,周围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户教育、医疗、养老水平及便捷程度得到改善。通过宅基地复垦,增加了村民的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建新区住宅小区建设按照美丽乡村标准建设,在帮助农户搬入楼房的同时,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4结论

阜平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下依靠自身“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独特优势,以增减挂钩项目结余指标流转资金,对阜平县的82个项目区进行整村搬迁,保障了阜平县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扶贫效益的综合效益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该项目可以统筹整合易地扶贫搬迁等其他政策性资金,以保障当地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得到顺利实施。同时把建新区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对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贡献了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摘要:文章主要就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现状、管理缺陷,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从而指明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设、安全管理、重要性、方法、建议

一、建设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的品位和形象,确保工程质量是建设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所有有关部门的重大责任。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它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环节。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是系统而协调的过程,通过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综合整理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管理,同时也能实现对建设行业和建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的规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创新的和发展着的监督管理模式。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不仅表现在相应的管理层次的深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基础之上,相应的工程监管部门还应建立现代化的工程监督管理模式,如监督管理的模式与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模式。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概况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相对于以前的状态已经有所好转,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随着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已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的正轨,然而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给施工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财产损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频率已高居全国各行业前几位。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究其以上原因,一方面是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弱化,尤其是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技术常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等。另外,我国现有的专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监督,存在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最注重的是经济效益,安全工作口头化,往往落不到实处。企业安全检查工作虚化,安全工作有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形成严格明确细化的过程安全控制,全过程安全控制运行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运行。

二、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建议

1、工程设计期的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务必要以书面形式与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水、电、气、热、邮电通讯等地下管线及地质资料等相关事项签订合同,这样起到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的制约作用。具体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中应当提供建筑工程全面、准确的地质测量和水文资料,并按照建筑安全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和作业人

2、工程实施期的安全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相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具体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单位不得要求施工单位违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以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安全工程;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同时,进入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和吊装、提升机械设备应当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天气条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经过上级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向工程项目派驻项目安全工程师。项目安全工程师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人员、物资、经费等资源计划,对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参与安全技术交和安全防护设施验收,纠正和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验证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接受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分阶段向当地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申请安全审核

3、工程验收期的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要自行检测工程质量和整理相关资料,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施工安全评价,向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单位工程竣工施工安全管理资料》。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安全管理资料是证明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要求的程度。所提供建设工程项目的客观检测资料文件记录,是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现场能否达到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监督机构对工程项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设工程项目在全程实施过程中作的安全资料的记录正确与否,体现了建设工程项相关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力度。

的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普通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着相通的地方,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改进建议都可以互相参考。但是石油行业由于其特殊的行业要求,因此对安全管理的水平要求更高。今后仍然需要在本质安全、设备安全以及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安全管理上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为了建设提供更好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振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

2、陆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8(13).

3、张凤武.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探讨[J].魅力中国,2009(6).

作者简介:

第12篇

关键词:龙港区;城乡用地;结构;布局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144-0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交通拥堵,为改善交通条件,增加住房面积,势必增加城市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1]。解决人地矛盾,推动城市质量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结构决定功能,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能够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2]。合理调整和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近几年,龙港区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82.66%提高到2005年的86.01%。建设用地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以及今后龙港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龙港区城乡发展概况

龙港区是辽宁省葫芦岛市辖区,位于渤海北部海滨,辽东湾岸的一座半岛上。于秦皇岛、锦州港之间。2007年全区总面积近138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多[3]。龙港区全区十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全区总人口为17.33万,人口密度1 257.64人/km2。依托资源、区位优势以及国家对重工业的长期投资建设,龙港区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结构。依托港口,建设具有内贸和外贸、商业港和工业港、公用码头与货运码头、通用泊位与专用泊位、港口与临港经济相结合、水陆多式联运的综合性多功能现代港口。矿产采选业、能源工业等资源开发型产业构成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机械造船、建材等行业构成国民经济的主体结构。全区经济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特征。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在全区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龙港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1 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083元。

二、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

(一)龙港区土地利用分析

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2005年龙港区的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06 697.1公顷,其中农用地68 121.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2.96%。农用地中耕地43 375.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0.99%;园地3 692.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9%;林地8 923.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4.32%;牧草地5 262.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5%;其他农用地为6 867.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32%。

2005年龙港区建设用地88 454.8公顷,占区市土地总面积的42.79%。包括居民点和独立工矿、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系统面积结构比为: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最多,面积为 84 943.2公顷,占区市土地总面积的41.1%;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3 153.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5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7.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17%。

2005年龙港区未利用地50 120.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4.25%,其中未利用土地14 313.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92%;其他土地35 807.6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32%。

龙港区在城乡用地结构方面仍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合理性,土地利用的程度偏低,土地利用率仅为75.7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比例最大,为41.1%,这种现象是由于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不甚发达所致。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水利设施用地仅为0.17%;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超过20%。说明龙港区土地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从全区土地利用分布状况来看,建设用地分布比较多,其中以北港街道、葫芦岛街道、玉皇街道和连湾街道分布面积较大,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以上。农用地主要分布在连湾街道、北港街道、玉皇街道和葫芦岛街道,其他几个街道分布比较平均。中北港街道未利用地比较多,说明北港街道的土地利用率还有待提高。

(二)龙港区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

1.城乡用地结构分析。2005年龙港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 862.21公顷,其中城市用地2 032.87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71.02%;建制镇用地229.5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8.02%;农村居民点用地445.21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15.55%;独立工矿用地154.63公顷,占全区城乡建设用地的5.4%。其中城市用地所占比例最大,而建制镇和独立工矿所占比例小。

2.城乡用地结构的时间演变分析。龙港区城乡用地总体规模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从1997年的2 579.7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2 862.21公顷,八年增加了282.51公顷,年均增长35.31公顷,平均增长率为1.31%。从龙港区城乡用地结构来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点在城乡用地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从1997年的19.75%降到2005年的15.55%;城镇用地在城乡用地中所占比例上升,城镇用地的比例上升19.23个百分点,从1997―2004年独立工矿的比例上升1.72个百分点,2005年比2004年独立工矿比例下降了16.76%。1997―2005年龙港区城镇用地不断增加,从2 044.01公顷增加到2 262.37公顷,平均增长率为4.87%,相对于城乡总用地的平均增长率来说,增长速度比较快。

从1997―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了64.35公顷,这说明龙港区的农村宅基地在逐渐减少。独立工矿用地从1997―2005年变化幅度较大。农村居民点的减少,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这跟龙港区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有关。从城市化水平看,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口将会向城镇迅速集聚,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3.城乡用地空间分布状况。从龙港区各街道来看,城乡用地规模最大的是葫芦岛街道,其次是北港街、玉皇街道,三者占总城乡用地的47.44%,东街道、龙湾街道和望海寺街道的城乡用地面积相对较少,仅占15.72%。

从城乡用地结构看,龙港区城市用地主要分布在葫芦岛街道和北港街道,占全区用地总规模的23.14%,这两个街道本身是作为城区中心发展起来的,因此用地规模比较大,而东街道和龙湾街道城市用地较少,建制镇用地主要分布在北港街道。全区独立工矿用地分布比较平均,其中葫芦岛街道分布面积最大,西街道分布面积最小。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分布在北港街道、连湾街道、双龙街道。

三、城乡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效率低,结构不尽合理。全区耕地多,未利用土地多,林地少,土地利用效益低。全区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17%,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但耕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4.16%,大于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全市未利用地占了土地总面积的19.65%,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

2.存量土地潜力大,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从农村居民点方面看,2005年龙港区农村居民点面积为445.21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83.61平方米/人,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50平方米的人均建设用地上限。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应该加大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3.城乡用地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龙港区城乡用地的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干扰了城乡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比如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优质耕地多,但是沿海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的用地需求也较大,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措施及建议

首先,统一城乡用地规划。现今中国人口增长慢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大对耕地占用严重失衡,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统一的用地规划,规划的约束力不够。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坚持统筹城乡用地规模,统一城乡用地规模。其次,加强城乡利用的节约、集约利用;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加强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特别是整理农村居民点,以“合理规划、正确引导”为原则。规划好中心村的位置和规模,引导农民逐步向中心村集中[4],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5]。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利用土地的准入门槛,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再次,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打破为保护耕地而机械地限制建设用地的观点,应采用与城乡建设用地相结合的方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建立相互联系的城镇建设用地储备和农村耕地储备的“双储双控”机制[6],最终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后,完善“城乡挂钩政策”,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有效推进“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及中心村集中,基本农田向保护区集中”;将整理所得到的新增耕地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区,为城镇和工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7]。

参考文献:

[1]谈明洪,吕昌河.城市用地与扩展与耕地保护[J].自然资源学报,2005,(1):52-58.

[2]陈江龙,曲福田,等.发达地区土地地利结构变化预测――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4):317-321.

[3]龙港区统计局.龙港区统计年鉴(1997―2005)[K].

[4]朱传民,程久苗,等.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研究――以安徽宣城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6).

[5]赵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J].农业经济,2008,(5):56-57.

[6]蔡云鹏,刘健.关于建立城乡用地管理新机制的探讨――论“双储积控”[J].中国土地科学,2000,(5):23-24.

[7]张宇,欧名豪,等.钩,该怎么挂――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6,(3):23-24.

To Analyse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of Urban and Rural in the Repid-developping Area of the City

――The Case Study of Longgang District of Huludao City

SU Ai-ling,LEI Lei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