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业态发展报告

新业态发展报告

时间:2023-06-07 09:1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业态发展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业态发展报告

第1篇

[关键词] 广西;文化产业新业态;数字化影视制作;动漫与网络游戏;数字化出版印刷;文化旅游与实景演艺

[作者简介] 王绍辉,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文艺学、文化研究,广西 南宁,530022;李建平,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文化、文化产业,广西 南宁,530022;王青亦,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传播学、电视学,北京,100000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079-0010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鼓励和扶持的新兴产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对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着重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新兴的文化技术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将来一段时期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颁布,其中提出:到2015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5%,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中新的支柱产业。但现阶段广西文化产业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份额仍然较低。201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仅有1.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产业在全区经济所占的份额还相对较小,对经济的贡献及影响仍然较低,要成为广西新的支柱产业,还有待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注意到,新兴业态是文化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部分。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各类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猛,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和文化服务业务层出不穷,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因此,在全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数字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大文化产业新业态增长点的理论研究,推动广西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产业新业态概述

(一)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定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微博用户数量激增,网上阅读、视频、电影、游戏的人群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文化产业新业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尤其以动漫、网络游戏以及数字媒体最为突出。截至2011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3.11亿,占网民总数64.2%;2010年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3.7亿元,比2009年增长26.3%,带动电信、IT、媒体广告等相关产业产值631.2亿元。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从2006年的200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5%。

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9月,国务院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就已经明确了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指出要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影视制作业要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据此我们认为,文化产业新业态指的是在数字化、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支持下,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兴文化业态。

(二)文化产业新业态分类

第2篇

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引起各界强烈反响。这标志着本届政府在信息经济全面发展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马化腾的一次演讲。马化腾本次也提出《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在互联网+这个前沿问题上形成呼应,达成共识,这是国之幸事,民之幸事。

“互联网+”实际是互联网+X,X就是指各行各业,实际是指工业化下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在成为行动之前,要解决三个实际问题,或者说排除三种障碍。

首先,是互联网+的制度创新。互联网+X,谁说了算?这是当前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实际情况是,互联网+X,规则由X说了算。例如互联网+金融,规则由金融部门说了算;互联网+交通,规则由交通部门说了算;互联网+图书、+医药、+,全是X各自一家说了算,互联网相关部门(例如互联网协会、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的意见连问都不问。总理既然提出了互联网+,不是说今后要互联网一家说了算,至少希望将来有事,互联网+X两家要商量着办。当然,商量着办的结果,最后要统一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大方向上,而不是让权力和寄生在权力下的传统既得利益单方决定资源配置。

其次,互联网+X,二者是什么关系,颠覆还是互补?一说互联网+,搞互联网的人容易亢奋,想着好容易翻身得解放了,就想打倒这个打倒那个。但这是不明智的,互联网业现在还是小车,各行各业是大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阿里、腾讯进入金融、交通领域后,吃了不少苦头,应该买个明白。马化腾3月4日的表态就比较好。他强调,腾讯并不会进入每个行业来自己做,而是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并且把腾讯在关系链、支付、社交广告等等方面的能力做成基本的零件和工具,作为“武器”开放给广大第三方合作伙伴去改造、提升他们所在的行业。互联网业要充分关切和建设性地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另一方面,X的心态也要调整。不要老以为互联网进来,是要吃掉(替代)自己。互联网+的实际结果将是,X的绝对值不仅不下降,反而会上升(只是X占全局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好比工业革命后,农业产值和产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大幅上升是一个道理。这是新陈代谢的规律。互联网+X,将让X的饭碗比现在更大,这是一场增量改革。合作才能共赢。

第三,互联网+X,是新产业还是新业态?专家在这方面有时都说不清楚。一些专家说互联网+是指新产业。新产业对应的是产值,新业态对应的却是结构(质量)。“互联网+”行动计划针对的显然是新业态。搞互联网+切忌浮躁心态,要警惕打着新产业的旗号走旧业态的老路。光伏的教训应该汲取。狭义的“互联网+”,是在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大背景下,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这个初衷性的判断下做出的。信息网络才是新兴产业,而“互联网+”更多指“产业创新”,说白了,就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我个人认为,新旧业态的经济学区别在于:旧业态是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大,新业态是范围报酬递增驱动的,面向的是做优。由此推论,“互联网+”要产生实效,需要把文章做在通过创新,降低多样性成本以支持提价竞争,从而实现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上。

首次提出、并有产业呼应的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或足以同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媲美或更到位,共同形成引领未来的主张。因为在人类和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的“历史阶段”,新趋势的重心不在工业,而在互联网。“互联网+”这个提法,具有主导、引领、带动意味,互联网与工业化,是车头与车厢的关系。正如学者曾润喜说的,以前大家把互联网当作“轮胎”,但其实它是“发动机”。信息化与工业化不再是并列关系,而是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的关系。当然,要提到这个高度,还有待进一步共同思考乃至共识的形成。

第3篇

刚刚结束的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作了工作报告,总结2017年主要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定调了接下来这一年的资本市场全年监管任务,细细品慢慢看,新的一年里,将有一些强烈的监管意图和举措蕴含其中,这将影响到今年的市场生态和监管环境。

要点:要解决BATJ不能在A股上市的问题,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必要时通过授权的方式解决制度桎梏。

会议指出,要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解读:这句表态至关重要,强调要进行发行制度改革,并指出改革的关键是“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过去几年中,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企业脱颖而出并获得国际国内投资者高度青睐,一些“独角兽”公司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市场估值,未来前景无比广阔,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很强的引领力,但遗憾的是,此类企业多赴境外上市,譬如阿里巴巴、京东等。

要让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必须改革现有发行制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核心竞争力。目前这类企业赴国外上市时,多因业绩不达标而不符合国内上市规定,要解决这一局面,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必要时通过授权的方式解决制度桎梏。不过如何改革还需研究,毕竟谁也不希望看到“乐视第二”,A股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还较弱。目前IPO审核节奏和从严监管日益常态化,短期来看这种趋势不会变化,目的就是在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把好资本市场入门关,让中介机构归位尽责,重塑直接融资市场生态。

第4篇

3月25日,有“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览会”之称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 2010)在北京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这次展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家参展企业和机构,以及数十万观众。

不同于以往的是,今年的展会打破了CCBN侧重有线网络技术的惯例,三网融合、双向互动、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新业态等成了本届CCBN 的流行词。融合的新网络、融合的新设备、融合的新业务是展览的重头戏,特别是国家广电总局设立的“三网融合新业态展”更成了观众最集中的展台。

而在CCBN的各论坛上,从机顶盒企业到高清电视厂商,再到有线运营商、网络设备商、增值服务商的代表,也是张口必提三网融合、NGB。“这有点超出论坛的话题限制,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讲讲自己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在一个关于电视设备的论坛上,一位发言人打破了原定的演讲计划,临时谈起了三网融合。而台下的听众并不反对,反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或许是“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公布”日期迫近,点燃了参展企业畅想未来的激情。可是,在三网融合盛宴将启之际,有太多变化、选择、挑战要面对的广电行业,准备好了吗?

修路:

改造,还是重建?

“三网融合给我国有线网络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在CCBN的主题报告大会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张海涛指出,三网融合将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层级分割和分散格局,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方式方法、业务形态和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据了解,由于缺乏国家投入,各地广电部门一直处于分级管理、分散经营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实力的竞争主体,也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全国的有线电视网络仍处于割裂状态。尽管目前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74亿,但其中近2/3仍是模拟网络用户。另外,截至去年底,有线网络的宽带接入用户也只有300多万户,在全国超过1亿的宽带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而且,有线网络也还不能提供IP电话等话音服务。

由此来看,“目前的广电网络还不足以承担三网融合后的全业务”,业内人士指出。而没有基础网络,广电的新业态、广电行业的战略转型也就无法实现。

“实现三网融合,建设广电新业态,我们要先‘修路’,后‘筑巢’,然后再‘引凤入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标准管理处处长盛志凡把网络建设、搭建业务支撑平台和引入新业务形象地比喻为“修路”、“筑巢”、“引凤入巢”。他指出,广电行业要实现三网融合,必须在技术层面、机制层面和业务层面做重要调整。

其中,网络建设是最首要的问题。而对于如何“修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一位外资企业代表建议,要实现网络整合,让全业务支撑一步到位,可以整套照搬欧美、日韩的网络体系,重建我国的广电网络。“第一,国际上‘三网合一’的标准、技术和经验,已经在各国的多年实践中被证实可行; 第二,重建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广电和电信网络功能的统一,还可以解决各地网络割据的问题。”他说。

但在大多数国内广电企业代表看来,“重建”不现实,更没必要。“我们得承认,我们的网络在某些方面与电信行业的网络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很多方面,我们的网络也有很大优势。而且经过改造,三网融合后,广电的网络不仅能‘跑起来’,还能‘跑得快’。”在CCBN“有线网络双向改造论坛”上,深圳赛瑞琪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明指出,广电的铜轴电缆,现阶段就可以“跑高清”、“跑VOD”,数字化以后,频道压缩,还可以传输更多高清节目,而这是电信网络无法比拟的。而现有铜轴电缆经过改造,数据传输能力也将接近光纤传输的水平,比“光纤到户”能节省很大成本。

“目前很多地方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和广电运营商合作,利用广电的网络搞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LAN(本地局域网),而我们广电现在已经能轻松做到千兆EPON+百兆EoC(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的双向网络改造,未来还会有万兆EPON+千兆EoC标准,成本、效率都比电信网络具有优势。”廖明建议,广电企业可以在NGB标准未出台前,先按照国际标准完成双向改造。

尽管廖明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但也有人担心,NGB标准出台后,提前改造的网络会面临标准过渡和再次改造的问题。对此,有专家建议,NGB不应凭空出现,通行的国际标准应该包含其中。

筑巢:

一统割据平台

“修好了‘路’不等于就能跑业务,没有统一的业务支撑平台,全国范围的广电网转型还是不能实现。”盛志凡认为,“筑巢”比“修路”更关键。“中国有6千万数字电视用户,和美国有线电视用户总量差不多。但问题是,我们是支离破碎的,比如,在北京市歌华使用的机顶盒,拿到湖南长沙就用不了。网络不能互联互通,就谈不上跨地域的交互新业务。”

对此张海涛指出,着力推进三网融合,要加强技术、体制和服务创新,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他建议,广电行业要加强体制创新,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和“事转企”步伐,让用户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就已颁布了《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加快网络中心事转企的步伐,加快推进省级网络整合,在2010年底之前基本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据了解,目前全国有13个省份基本完成了网络整合,北京、陕西、湖南和深圳的网络公司已经上市。

思科展台

张海涛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按照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要求,抓紧研究提出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方案,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股份制改造等市场手段,尽快形成有线电视网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提高有线网络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水平,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张海涛还建议,广电网的市场化和整合可以借鉴电信行业的经验。

然而,各地广电网割据的局面已是多年顽疾,并非一日就能化解。眼看着三网融合实施在即,如何能在短时间内给广电的新业态找个合适的平台呢?

对此,杭州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据该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助理张卫介绍,华数把融合阶段分为: 业务、网络分离阶段; 网络分离业务融合阶段; 网络融合阶段。在华数看来,融合不只是简单地合并物理网络,更主要的是业务融合。这不仅适用于传统广电业务与电信业务的融合,也适用于广电网内的融合。因此,现阶段应实现“不同运营商的不同业务,通过统一的接口”。

数字电视

而华数传媒网络有限公司CEO励怡青更建议,广电运营企业要抱团取暖,突破体制和地域上的局限,成立以NGB为导向的紧密型业务发展联盟,变“小网”为“大网”。

引凤:

广电也做App Store

“筑好巢,支撑业务井喷式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就具备了,但并不代表新业态就能建立起来。”盛志凡认为,发展构建广电新业态还要建立“引凤入巢”的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业务。

有竞争力的业务,是运营商生存的根本。对此,国家广电总局要求运营企业加强开发服务新业态,推动融合创新和本地化服务。比如,加强对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融合研发,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银行支付、民生信息、电视通话、宽带接入、家庭智能化等多种新业务,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家家户户人人可享用的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那么,这些业务又从哪来呢?

在国家广电总局特别设立的“三网融合新业态”展台,记者看到了基于“全媒体互动电视”的“生活/政务/医保/社区服务”、基于“直播交互融合数字电视”的“关联购物”、基于“互联网与数字电视融合”的“华数淘宝互动电视新平台”,以及基于“物联网与数字电视融合”的“智能家庭”等众多广电新业务。

而这些服务大多由华数提供。联想起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领导视察华数,并对华数的融合业务给予肯定,业内人士表示,华数很可能不仅将成为三网融合试点,它的融合业务更会成为广电三网融合业务的“标杆”。

然而,励怡青认为,“新业务不能靠一家企业独自开发。”要广泛联合内容供应商、设备厂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强化产业联盟,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在展会上,记者多次看到有增值服务商找华数等运营企业洽谈,寻求合作机会。对此,盛志凡表示: “如果运营商按照目前的模式,自己投资开发业务,再自己分发给用户。一旦运营商不知道或者不是非常肯定某项业务能否赚钱,能否为用户喜欢,他们会很犹豫。而这可能使整个产业链失去发展的机会。”因此,他认为,广电运营商倒是可以学学苹果公司,建立类似App Stroe的分成模式。

花絮

机顶盒变PC

CCBN 2010现场展示了机顶盒内部架构。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数字电视将增加越来越多的功能,由于传输和存储数据量的增大,传统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也可能脱胎换骨――存储能力必须提高,甚至引入大容量硬盘; 而机顶盒的芯片也将更复杂、处理速度更高。据说Intel等厂商已经在研究功能更强大的机顶盒专用芯片,或许要不了多久,机顶盒就会变得像是一台PC主机。

数字家庭中心

向电视转移

在CCBN2010上,基于三网融合的新业务、新产品成为了各参展商热衷展示的“宝贝”。而“数字家庭”这一被传统电信企业和PC厂商的炒作多年的服务,也成了广电的“花招”。随着“数字家庭”的中心从PC转向电视,用户的体验也在发生改变。

在思科公司展台,思科以“网络融合•体验无界”为主题,展示了一系列满足多种业务需要、推动增值业务发展及助力实现“三网融合”的创新技术、全面解决方案和产品。在思科数字家庭体验区,参观者端坐在沙发上,面向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轻点遥控器,就能操作“家里”的电话、传真机、甚至电脑,体验理财缴费、娱乐、办公等各种功能。

意法半导体

单片机顶盒芯片

意法半导体展出了丰富的数字电视与机顶盒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并推出一款单片机顶盒芯片Sti5197L,该芯片支持中国的以太网接口标准,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而推出,可以让设备厂商以很低的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实现增值功能。

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暨南亚区总裁纪衡华表示,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中国消费者期待家庭娱乐设备的功能更加丰富。意法半导体已针对这一趋势制定了消费电子的核心战略,全力支持中国广播电视、3D、高清机顶盒市场的发展。

捷成世纪展示

新一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作为CCBN的常客,捷成世纪带着一年来的最新成果,以“融合三网做新媒体先锋 贯通全台建高清化体系”为主题亮相CCBN。捷成新一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JMAM,针对有线数字电视、传统电视、电台、网络、手机、CMMB等各种媒体及内容,对采、编、播、管、存实行一体化流程化管理,能帮助媒体轻松实现全面数字化视频播出、节目传输、网上、交换出售等增值服务。

第5篇

日前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下称报告)显示: 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文化产业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升。报告指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实现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趋势下,文化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其显著标志是,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新兴文化业态正在出现。新业态的新特点使知识产权在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新业态以知识产权为核心

内容产业与科技的结合正在不断改变文化业态。一方面,文化因素可以提升科技产品,技术手段可以变革内容的创造和传播,前者以苹果公司为代表,后者以百度公司为代表,可见文化和科技可以互相驱动,促进产业升级驱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科技与文化融合带来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比如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同时也是数字内容平台运营商,其收入一部分来自于数字音乐、数字阅读、手机游戏等内容。同时,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科技融合将以数字化技术为主,可称之为数字文化产业或者数字出版产业。这类企业成功发展的一个共性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创新产品形态,掌握关键专利技术,以内容为王,以商业模式为本。

北京市中关村石景山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产业园区,近年来发展迅速,就得益于一批文化创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版权内容的运营。目前,石景山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超过3000家,比2005年增长了10倍多,规模企业群不断扩大。2012年全区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预计超过了24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3年来园区先后有搜狐畅游、华宜嘉信、人人网、华录百纳、精彩集团等6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企业先后在海内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去年年底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精彩集团,欲从一家主营正版音像的传统公司转变成综合数字文化产业集团。这依靠的是11万小时的正版内容、拥有专利技术的5C数字终端机以及刚刚通过收购美国维萨公司获得的语音转化技术。上市后公司将在全国铺设10万台终端机,并在4至5个月内,对全国正版产品连锁店进行整合。

上海市张江高新区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园区,文化与科技加速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近年来,园区打造以数字出版和网络视听为特色的新兴网络文化产业,聚集了盛大文学、PPTV等300多家数字出版企业。

文化科技融合是人脑与电脑结合的时代,是知识产权为代表的轻资产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元素,渗透到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网络视听的多个门类,科技在内容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带动效应显著。以上海“十一五”期间开展的数字媒体和数字出版专项为例,通过40余项科技攻关,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

融合以版权保护为保障

内容产业的文化科技融合,终究以内容为王。尽管文化产业领域的文化科技融合将以数字化技术为主,但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相对传统的旅游产业与教育培训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其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6%和17%。而相对新兴的游戏、手机、网络等互动类产业在整个市场中仅占9%。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内容的缺失和价值的迷失,是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瓶颈。

新媒体如果没有原创、差异化、不可替代的内容,就很难持续发展,而只是一个壳、一个形式。在报告的当天,“2012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大领军企业”揭晓。这些企业首先均为尊重原创,保护知识产权的企业。以盛大文学为例,它一方面以丰厚的稿酬和完善激励制度吸引原创,目前有160多万名作家在盛大文学平台上写作,每天创作8000万字;一方面对外高举维权旗帜呼吁版权意识提升。盛大文学曾屡次向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呼吁保护原创作品,维护作家权益,并向侵权网站发起多讼。

平台化的运营模式更需要版权保护保驾护航。以前,沃尔玛里的杂志和音像制品消费占到美国市场10%到25%,但是现在最大的内容下载平台和内容产品销售平台都出现在网络,苹果公司凭借iTuns和APP Store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内容下载平台。但是,这一平台的良性运营,需要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做支撑。因为盗版唾手可得,国内用户尚未形成付费下载、为正版付费的消费习惯。不过,随着版权意识的不断提升,相信正版收费的情况会越来越好。

文化科技融合之下,不管是鼓励内容的创新还是促进技术的革新,都离不开知识产权的重要保障。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保障措施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与协调推进机制、财税政策、资金投入和金融支持一样,不可或缺。

寻求文化科技融合平衡点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是一个新命题,却是一个新问题。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我国总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文化产业要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制定新的战略,尝试新的模式,构建新的机制,寻求新的途径,推动新的文化变革和技术革新。

技术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必要条件,文化成为产业是技术发展的结果,技术从来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产业的形态是由科学技术的样式所塑造的。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改革与发展

一、连锁经营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变革

1.新业态下的发展契机

大部分人特别是刚入校的高职新生对连锁经营第一印象是“做超市的”,至今这种观念依然深入人心。不可否认,超市是连锁经营发展中最有特色,且最为成功的,但这仅仅是一种业态,不能完全代表连锁经营的商业经营模式。自2013年以来,超市业态的新开店数量、毛利率、利润率等经营指标,都显示超市经营进入一个缓慢下降的周期,而便利店、各种专业店则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新欢,成为零售领域中新的增长点。2015年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报告中指出:“2015年,各业态的销售增幅分化明显。增长最快的是专业专卖店,增幅达到16.1%,便利店的销售增幅达到15.2%,超市的销售增幅为4.1%,百货店的销售增幅为-0.7%。”

2.成本压力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升

近几年,零售企业对经营业绩的评价中,除传统的开店数、毛利率、利润率外,将人均劳效、坪效等指标引入评价体系,原因将在于连锁零售行业人工、房租持续上涨,中国连锁经营行业最初快速发展的两大天然优势逐渐消失。成本压力带来开店放缓,用工减少。2015年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报告中指出:“为缓解人工成本上涨压力,企业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等手段减员增效。2015年,百强企业正式用工人数下降3.1%。报送数据的企业中,56%的企业用工数增幅低于门店增幅,25%的企业用工数降幅大于门店的降幅”。用工数量的下降,人工成本增加,从侧面反映出连锁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引入“人均劳效”这个指标就是要看每个人工是否能发挥出最大效用,毕竟人工成本在上升,那么每个人的效率就必须提高。

3.企业在创新中获取发展潜力

在经济增长放缓、竞争加剧、成本上涨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下,不同连锁零售企业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变革获得未来生存发展的潜力。有的拥抱互联网,通过网上零售、跨境电商来获取新的销售渠道;有的积极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改革与升级,通过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管理效率来推动企业整体发展;有的则转变传统门店销售的思想观念,着重提升消费者门店体验感,加紧对传统实体门店的升级改造,通过引入多种支付手段、改造门店内部环境、提升服务品质来吸引更多客源。但无论何种变革都需要不同类型的零售人才创新,实操才能实现。因此,即使由于成本原因,零售企业用工人数在下降,但对于具有创新思维的零售人才的需求依然是巨大的。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现实连锁零售行业的变革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带来了新的变化,但现阶段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现实需求之间却面临一些困境。

1.人才培养目标单一

超市经营人才仍是许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单位、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的选择都偏向于超市经营。而在就业过程中,招聘企业经营超市的毕竟是少数,更多是其他类型的零售企业或服务业,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同时,学生的就业选择也更趋向于其他零售商业。

2.学生专业认识不足

学生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认识不足,大多数人仍停留在超市层面,因此其专业认同感较低。由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服从学校的教学实践安排,热衷于打工、学车等非专业学习事务。在毕业时,这些问题可能转化为学生工作态度与企业期望之间的差距。

3.顶岗实习操作困难

目前,专业实践集中于“理论+顶岗实践”,也就是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校内实训课程掌握一定信息化系统、商务活动的能力,而更多的实践技能则通过集中顶岗实习来实现。但这种模式在操作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学校与企业之间目标不一致,学校希望学生能多学技能,多轮岗,而企业则关注经营,二者之间很难调和;其次,学生固有的观念导致他们不喜欢学校安排的实践,许多学生甚至认为打工比实习更有意义,因此在实习阶段需要指导教师不断引导。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改革方向

1.小型门店经营

近年来连锁行业发展趋势变化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单一的超市经营人才培养转变为新业态环境下小型门店创新型经营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上不在单一讲解超市的经营与发展,应将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经营作为主体,特别是要随时关注现实中成功的小型门店经营案例,提升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认识。毕竟,与超市、百货等大规模经营业态相比,小规模新型门店的成功更能增强学生在今后创业、就业的信心,进而使学生关注专业学习,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的信心。学校应积极扩大校企合作企业类型,多与新业态、新模式的零售企业开展合作,且这类企业正处于扩张期,也需要与院校开展专业合作。教学方法上,不局限于课堂、教室,而应引导学生走出去,通过网络资源、现实经营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2.创新创业教育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多面向零售业,现阶段零售业面临巨大变革,小规模创新型门店大量出现,其中很多都是初次创业者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的。另外,新一代的高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再局限于某个企业既定的岗位,更多地偏向于如何用创业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时,连锁零售企业为了突破现有经营、管理瓶颈,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除了在大学阶段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在就业阶段为其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外,更要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创业知识,在校内构建创业环境,在教师培养上趋向创业型。

3.校园零售实训环境

目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训环节比较关注门店经营技能,主要是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校内模拟信息化系统和商务模拟活动进行培养,比较忽视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能力、策划能力、整体协调布局能力。由于顶岗实习时间、合作企业实习任务安排等原因,这些能力很难在此环节中实现。因此,学校要利用现有的校园设施条件,结合创新创业,构建校园零售实训环境。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小规模的零售社区,不同类型的零售业态在这里为学生提供商业服务。学校管理层可以从政策支持、专业教育、创业指导三个层面引导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将一部分校园商业服务功能承担起来。比如,在校园开一间小店,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熟悉整个商业零售流程,培养其市场调查、门店选址、门店布局、营销策划、门店经营服务等多种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中国连锁经营年鉴[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6.

[2]吴秀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开设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

[3]潘茜茜.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立交桥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6,34(2).

第7篇

由此看出,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由此,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优势突出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制造强国的抓手已经明确——发展智能制造.它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同时,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未来将建立“1×”规划体系,比如智能制造规划,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

1规划:五大领域试点行动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众多行业产业,聚焦智能制造试点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准确把握与其相关的产业投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将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大重点行动。从中可以发现,试点中瞄准的六个方向,各具针对性。

第一,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更准确地说是生产方式的现化化、智能化。根据《通知》要求,在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分别选取五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示范推广智能工厂或数字矿山运用:在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行业。

第二,针对产品的智能化,体现在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示范。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根据通知,在包括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机器人等在内的行业中,选取10个以上智能装备和产品的集成应用项目。

第三,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予以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方向。根据《通知》,在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行试点示范,比如,在家用电器、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在钢铁、食品、稀土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及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示范。

第四,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试点,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

第五,针对服务的智能化。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使之达到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020)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在以上三个方面总共选取1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五个方面,纵向来看,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周期:横向来看,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制造业中的传统和优势项目。如果综合来看的话,我们予以重点推荐重大智能装备以及与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偏服务化制造业。

看好这两大板块,一是基于政策考量。今年3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多属于此类,此外,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就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开展论证。二是基于可能性而言,中国在智能装备上已有一定基础,同时新业态新模式的制造业是顺应“互联网”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

2现状:仅10%企业实现高水平智能制造

就中国智能制造的现状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与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已经晚了几十年。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仅有10%左右的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尚有90%的企业智能化程度未成熟。工信部苗圩部长曾以数据表明,智能制造应用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线上比重较大。近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到30%,上述两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年均增长四个百分点。

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五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干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3突破: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

一般来说,智能制造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不难发现,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发达国家制造升级的过程中,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作为抓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也不例外,机器人不再是简单代替人工作业,实际上是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帮助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

一方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另一方面,90%尚未实现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将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市场在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等细分行业。但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50%~60%以上,所以,自动化升级所衍生的需求也应实现供给的多元化。

这一判断,是基于对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对于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中小型企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能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进行再设计,根据市场灵活动态调整方向,从而实现贴近客户需求,以及智能化生产的目标。

(信息来源:机经网,本刊整理)

杂谈: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的建议

标准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已成为国家治理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团体标准是在行业范围、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并具备相应标准化能力的协(学)会、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制定并的标准。它是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标准,而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需要。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在社会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应起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应出台发展指导意见,在标准的制修订、登记备案等方面做出规定:研究建立社会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探索通过第三方评价和采信机制加强引导:采取社会团体标准化试点示范措施推进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和采信实施社会团体标准。

(2)社会团体主导

行业协会,既可向企业传达政府的政策,也可向政府表达企业的诉求:既可协调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又可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业等共同开展工作。因此,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是组织制定社会团体标准的核心力量,是责任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

(3)技术组织支撑

第8篇

2010年9月14日,惠普公司(HP)宣布将收购信息安全公司ArcSight。惠普软件与解决方案执行副总裁比尔-维特(Bill Veghte)就此次收购专门发表声明称:ArcSight的“卓越技术”将对惠普现有的安全产品和服务体系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借助ArcSight的产品和服务,客户能够监测对其网络、数据中心中构成安全威胁及其它非正常活动的可疑应用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到一个月前的8月17日,惠普已经完成了对信息安全服务商Fortify Softwar8的收购,以加强自身跨领域的网络安全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供应能力。而更为巧合的是,8月20日,半导体巨头英特尔(Jntel)宣布斥资78.8亿美元收购迈克菲(McAfee)公司,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安全软件和服务供应商之一。

短短一个月内,两大IT巨头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频频出手,即使只是时间上的巧合,也已经说明了IT巨头整合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为自身业务体系填加重要拼图的竞争已然是一触即发。

受前期金融危机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衰退形成的倒逼机制使得信息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为了应对当前信息产业服务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以IBM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纷纷加快了自身向信息服务领域转型的步伐,力求通过扩充和完善自身服务体系,加强对整个产业链的把控能力。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传统lT巨头补强自身服务领域短板的重要手段,而信息安全产业则因为近年来的用户需求的高速增长,成为众多巨头重点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

伴随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威胁也随之水涨船商。

据来自卡巴斯基实验室的报告显示,近期信息安全威胁呈现出多样性和频发性特征。威胁范围已经从传统的PG领域扩展到智能手机、上网本等智能终端领域,仅近两年来新出现的手机恶意软件数量就已经超过之前十年内移动威胁的总数。

同时,新型的信息威胁具备更强的隐蔽性。攻击手法更加丰富,黑客入侵、木马植入、恶意扣费、钓鱼网站等不良行为愈发猖獗。由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持续增长,针对不同类型信息设备的安全威胁日益尖锐,威胁领域进一步拓宽,攻击手段已经由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植入上升为社会工程学攻击,攻击后果更加严重,不仅威胁用户信息的安全,同时已经对用户的财产和隐私权构成了侵犯,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突出瓶颈。

为了应对信息安全威胁的多样化,未来的信息安全服务将呈现出由单机安全向网络安全转移,由定点防卫向移动防卫过渡,由个体防护向整合防护转变的全新发展趋势。

由于未来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将继续提升,网络安全将成为全球信息安全产业的重中之中。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连入网络的智能终端种类和数量迅速增长,终端功能的丰富和应用模式的创新,使得未来信息安全产品的运行环境和服务对象进一步多样化。

此外,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态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业务格局下信息交换验证的频次和复杂程度快速提升,对终端和服务器端的安全防护方式和水平均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针对新业态的安全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安全领域的竞争焦点。

因此,伴随信息服务与用户之间距离的进一步拉近,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将成为用户选择服务商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确保信息产品和服务正常运作的剂,对抗层出不穷的多种信息安全威胁需要完整缜密的安全产品架构和高效的服务体系与之相配合,就像生态环境需要完整的生物链循环支撑一样,深层次的信息安全服务是单独的信息安全厂商很难独立完成的,整合型的信息服务才是应对未来信息威胁的有效手段。

第9篇

关键词:高职体育;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研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把“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所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无论是作为社会文明进步中的体育事业,还是作为经济转型期中新业态———体育产业,都将得到快速的发展,而要支撑这样的发展,人才是基础。

1培养多业态融合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从事体育类职业(不含体育教育)人才来源主要是各高等院校的非体育师范类体育专业毕业生、退役运动员,但此类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数量处于较低水平,培养规格也良莠不齐,无法满足“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时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的规划要求。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多业态相互融合的趋势,如体育与旅游、教育、培训、健康、文化、传媒等产业的融合,包括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新业态。根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2015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数据,高达63.1%的高职学生选择在民营(私营)企业就业,而且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占52.53%,相对于大企业及政府机构来讲,中小企业岗位更多的体现“一岗多责”现象。所以,体育行业出现的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及一线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一岗多责”现实,高等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及早应对。最近,清华大学将准备开设本科体育二级辅修学位,是多业态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前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职业院校也在非体育类专业中开展了体育行业资格培训,也正是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2融合式教学可拓展高职学生的就业宽度与创业能力

体育职业技能是指从事与体育相关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依据我国实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制度,部分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经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后,取得体育职业资格才能上岗,在国家2016年分五批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背景下,仍保留体育行业相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说明了体育行业的特殊性。在体育行业中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始于2004年,2006年开始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可认证的有体育经纪人、体育场工、游泳救生等体育特有工种(五级)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四级)共四大类,其中社会体育指导中包含网球、健美操、游泳等47个项目。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层次人才,也是目前我国较为紧缺类型的人才,教学中强调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按照职业岗位来设置的,要求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统一,评价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顶岗工作。高职学生基本上是在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一线岗位就业,从《调查报告》数据看,初次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要比本科低5个百分点,而且,2012-2015四届毕业生中,一年内离职率在50.99%~55.59%之间,高于本科33.75%~38.39%,但一年后的就业率仍高达97.14%。这说明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间的流动性增大,随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转专业限制条件的放松,加上学生对学校教学期待值的提升(表2为例),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专门性”和“拓展性”的问题,减少专业人才培养的浪费。

2.1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就业宽度

通过在校期间体育教学,学生最终通过体育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原来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同时拥有其他类别的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至少可在两大行业领域中选择就业。

2.2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职业核心素养与职业关键能力(技能),学生通过融合式教学,独特的体育精神成为优秀职业精神的基石。在体育产业链中的会计、营销、行政助理等岗位上就业的高职不同专业学生,在接受融合式教学后,其体育运动技能特长和经历,有助于他们快速熟悉企业产品特性,帮助自身的职业发展。

2.3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调研报告》公布的浙江省2015届高职毕业生创业率排名中,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及体育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同时进入前十名,其中,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连续三届进入创业率前十名。这一现象跟体育行业的市场需求、创业门槛等相关,说明体育产业发展前景乐观,目前处于创业最佳机遇期。2.4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有助于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和优秀校园文化的营造融合式教学,对教学条件与师资水平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达到学生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性、合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可以倒逼学校、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使更多的学生有能力组织相应的校园体育活动,为营造优秀校园文化服务。

3融合式教学面临的主要难点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对普通学生来讲,高职体育课程是公共基础课程,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1~2项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体质健康水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但整体上,高职体育教学局限于相对独立体育学科本位的教学体系内,更多的从运动技能与健康的角度去实施教学,很少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考虑各专业间的差异性,制订专业间不同的体育教学实施方案。虽然,近几年,各校在尝试与职业相结合的课程改革,也取得了一定实效,但这些改革更多的集中在提升学生职业适应性,属于碎片化的范畴。由于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在高职院校非体育类专业中实施融合体育职业技能教学还存在着不少制约。

3.1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不一致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主要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对理论方面的要求比较并不高,而职业资格标准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并且级别越高,对理论的要求越高,所以单纯的从体育教学角度,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3.2教学内容与鉴定标准有差距

高职体育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都是基础性的,教学内容也要求适合多数人能接受的,其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也是相对比较容易达到。而职业技能教学最终是要使学生达到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的,无论在鉴定内容和标准普遍要超过体育教学考核标准。

3.3师资水平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要促使非体育类专业学生能利用高职体育课程学习顺利通过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对教师自身的体育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实施融合式教学后,对学校整体体育师资结构、教学内容都提出了挑战。

3.4教学安排与学生学业的矛盾

高职多数专业的学制为三年,这三年中,前二年的周课时普遍在28~32课时数之间,仅仅利用体育课程每学期28~36学时来进行融合式教学,课时数不够。

3.5学生考证费用承受能力有限

虽然,国家对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持开放态度与优惠待遇,但目前国家级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在高职院校的布点还比较少,鉴定站基本上将鉴定与培训捆绑在一起,高昂的培训费用,加重了学生经济负担。

4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融合式教学体系

表3是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研排序,从中可以看出,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下,高职学生希望能面向多个行业就业,同时,作为朝阳行业,体育产业今后前景看好,因调研对象是浙江省高职学校,2022年前包括亚运会、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国际级体育赛事在杭州举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自身具有体育特长的学校体育代表队的学生,对融合式期望最高。根据学生的意愿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实际,在构建体育职业技能融合式教学实践中,以下两个模式比较可行。

4.1拓展与辅修模式

这一模式的重点是强化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以提升自己今后求职和就业的竞争力。以自身专业为基础,通过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使自己在原专业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如制鞋类专业,学生今后可以更多的专注运动鞋的开发与营销,建筑类学生,可以更好从事体育运动场馆规划、设计、建造、维护等工作,会展类专业在体育赛事的运营与开发上争得更多商机。教学策略上应实施多模块化教学,高职体育课程除了必修课外,用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课形式来进行补充,目标是通过教学,利用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和特长,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4.2“专业+”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与学生原专业就业岗位群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体育职业技能类课程,课程教学标准与该项目职业资格标准一致,其教学实施组织可按原专业行政班进行,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以通过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分二个主要教学模块,其中,运动技能(实践)模块由原高职体育课承担,理论类课程可通过开设学校公选课程来实施。

5结语

第10篇

十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创新2.0催生出我国知识社会的新业态,其突破了工业时代只注重开发技术的壁垒。产业经济转型的同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时代潮流中不断进化着,旅游业中的传统营销平台也逐渐被网络模式所取代。旅游电子商务的动力机制也在更新完善。便捷的旅游网络平台使得旅游者有了更加多样和直观的选择,提高了现代旅游的流动频度和广度。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的动力机制是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转型和升级的策略导向。

一、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我国建设旅游网站可以追溯至1996年。本文以“旅游电子商务”为主题,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梳理综合,将我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划分为:现状对策及趋势预测;市场营销及盈利模式;网络平台创新设计;电子商务体系构建解析;人才培养教育;消费者个人行为。以上六个研究视角主要是从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范畴入手,研究视角涉及到了客源地、目的地、渠道组合等具体旅游利益相关者。其中成果主要汇集在“关于我国现阶段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近况、问题及对策,而关于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研究和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并不多,本文从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型和升级角度出发,构建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动力机制,弥补旅游电子商务的体系研究空白。

二、旅游电子商务的核心理念

国内很多学者从传统的旅游服务和一般电子商务模式的层面对两者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内涵界定。本文总结了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理念,首先,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保障即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和商务平台;其次,在此平台上盘活闲散企业资源,传播旅游资讯,在线销售旅游产品;最后,通过网络化运营模式来实现旅游产品接受者与旅游服务供应者的互动。可以说,目前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核心理念是“(旅游+传统商务)×互联网”,即将旅游活动与互联网融合后嫁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价值最大化发展。

三、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的构成分析

互联网的用户需求有着支撑力作用,促使旅游电子商务多维度发展;技术的持续创新具有推动力作用,驱动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的转型;政策环境集聚吸引力,不断为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注入升级的活力。

(一)互联网的用户需求--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力

旅游支撑力是一个复杂概念,它指客源地所依托地区的基础设施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能力,包括具体可见的公共设施方面的支撑力和抽象可感知的居民消费能力支撑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互联网的用户需求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的有着支撑力作用,促使电子商务出现多维度发展态势。

旅游电子商务在用户需求的支撑下,从以下三个维度迅速成长:

1、OTA崛起:携程、驴妈妈、去哪儿等各种在线旅行网诞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智能便捷的专业旅行预订服务。

2、旅游垂直搜索迅速发展:创立于2005年的去哪儿网是中国领先的旅游搜索引擎,致力于为中国旅游者提供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推动了中国旅游行业在线化、移动化发展。

3、电商注资OTA:在2015年9月百度和去哪儿网展开深度合作,去哪儿用户通过百度体验订餐外卖在内的O2O服务;而百度用户则使用去哪儿酒店、门票及其他产品,使得旅游产品及服务更为精准快捷。

综合看来,互联网用户需求的支撑力作用使得经济增长新模式出现,旅游电子商务呈现多维度发展态势,为旅行者提供了多重便利。

(二)技术持续创新--旅游电子商务转型的推动力

传统内涵上推力要素表达其心理意向,旅游动机如感情、休闲、社交等常被作为旅游研究中的推力因子。新技术在旅游电子商务中起到推动力作用,新技术推动旅游目的地向电子化、数字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激发着旅游消费者的体验欲望,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创新,推动了“互联网+旅游”新业态的诞生。

技术持续创新为旅游电子商务增加了新的网络营销渠道。如通过微信平台开展精准关系营销,微信互动性良好,建立朋友关系实现一对一精准推送消息;微电影能够不依赖媒介推广即可在受众间横向传播,价格低廉,传播效果并不逊色,将旅游品牌内涵进行延伸。创新技术的推力效应体现在为资源、市场以及功能在旅游目的地、旅游相关者以及旅游客源地三者间创造关联。大数据及云计算、互联网及物联网、最新移动通信技术与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相融合,旅游营销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着目的地电子商务的转型。

(三)政策环境---旅游电子商务升级的吸引力

旅游吸引力的本质是旅游服务和产品的供应地与旅游客源市场之间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别。然而在本文认为政策环境是动力机制中的吸引力,是指国家为电子商务创造的良好政策平台,吸引着旅游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管理模式的革新,从而实现旅游电子商务的升级。

国家旅游局的《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进行综合创新,引导在线预订与线下服务的融合发展,净化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从而提高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十三五规划在旅游方面强调了大数据与互联网的重要性,这预示着“互联网+文化” 在我国 “十三五”的新经济增长阶段中将成为焦点。国家旅游局2016年2月的《中国智慧旅游行业前景分析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15-2021年》中,对中国智慧旅游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经济、消费、技术多个环境,这些领域的政策环境吸引着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升级。

综合来看,国家政策为旅游电子商务的升级提供的保障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社会等方面,还在技术、消费起到了支撑力效果,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将的取得持续性升级。

四、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动力系统运作分析

互联网的用户需求是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发展的支撑力。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旅游要素业务逐步转到线上,在线机票市场增长迅猛,机票预订渐渐成为消费主流;酒店、门票团购十分火热,门票分销和酒店团购已成为流行趋势。这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市场、功能变革起着支撑作用。

技术的持续创新为是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转型的推动力。发展移动终端将最新资讯快速传递给手机用户,吸引着旅游消费者不断将目光投向外面的世界方便了顾客进行手机搜索、购物及支付。微博聚拢粉丝,微信推送旅游咨询,微电影延伸旅游品牌内涵,拓宽营销渠道。这推动着我国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的转型。

政策环境是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升级的吸引力。旅游业在不断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型,传统服务业革新不断向现代化服务业靠近,转型路线不再是粗放型,集约型旅游模式得到青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态信息化,实现旅游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这样的政策环境背景给予旅游电子商务前所未有的升级机遇。

五、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的提升展望

个人消费旅游的未来需求在逐渐向个性化、体验式旅游方向转型,特色个性化经营模式、经销模式散客散客化,旅游产品开发向体验式专业化方向发展。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还有更广阔的完善空间。

(一)紧跟旅游信息化政策,提升商务发展体系

政府对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重视在逐年增加,切实把握好国家政策方阵,方可顺应产业转型潮流。同时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为学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合作办学提供条件,使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体系有良好人才保障。

(二)参与游客在线反馈,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满意度,游客感知和对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在线评论有着越来越大的社会效应,会影响到其他游客的出行决策。重视游客的反馈,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从而保证旅游企业可持续创新和升级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方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开发实施新技术,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

电子商务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型升级,不仅仅指营销业务和市场开发的简单叠加,更是技术和创新的融合和不断地转型升级。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持续升级离不开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网用户的需求,除了需要政策保障还要技术的持续创新加以革新驱动。新技术的开发将创造出旅游电子商务动力机制升级的蓝天。

六、结语

第11篇

近日,美国国会研究所专门报告,分析了美国联邦政府云计算项目的优势和执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这对政府信息技术改革管理的启示。到底政务云应该如何发展,未来可能爆发出什么能量,我们或可从这份报告中一窥端倪。

政务云的优势与挑战

自政府开始采用信息化技术以来,政府信息类设备和系统均由自己购买、建设和维护,普遍存在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下问题,信息孤岛也由此产生。而云计算的出现,提供了打通信息孤岛的可能性。通过将信息上传到云上而非储存在各个机构的信息中心,让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首次设立了联邦政府首席信息官,开始把数据从数据中心搬到云上。2010年,美国《联邦信息技术管理改革的25点执行计划》,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云优先”战略,要求各政府部门制定迁移计划,将部分服务迁移至云服务并淘汰部分旧系统。2011年,美国基于“云优先”的要求了《联邦云计算战略》,规定美国政府800亿美元的IT开支中,1/4左右可以迁移至云服务。

近日,美国国会研究所专门报告,评估了联邦政府云计算项目的执行情况,认为与原有的自建数据中心相比,政府机构使用云计算服务有五大优势。

一是费用降低,采购云服务后不需要再投资系统建设,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据咨询机构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采购云服务使美国政府每年节约55亿美元左右的IT开支;二是节省能源,因为规模效应,云计算中心的运行效率远高于政府自建数据中心;三是更加便利,因为任何可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都能访问云上的数据或文件;四是具有灵活性,原政府自建数据中心闲时资产利用率低,高峰时弹性不足,而云服务使IT系统具备可扩展和可伸缩的特性;五是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数据储存在自有数据中心,一旦毁损便不复存在,而将数据储存在云上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但美国国会研究所认为,美国联邦政府在将数据迁移至云上时,也遭遇了几大挑战。一是高安全要求,政务系统需经常更新安全系统,更新的短周期对云服务提供商是一大挑战;二是政府机构总是很难接受变化,对新技术的适应有个过程;三是基础设施水平低,政府机构可能缺乏能与使云计算发挥最大效应的网速或设备;四是政府缺乏懂行的信息技术人才;最后,在费用方面,建立政务云初期费用较高,这可能使一部分政府机构裹足不前。

美国国会研究所说,2001?2013年,美国联邦政府的IT预算每年都在增长,最高时达到810亿美元,而近两年出现下降态势。目前,美国政务云只占到IT预算的一小部分,市场研究机构估计在14亿?70亿美元之间。它认为,这种水平的投资不足以令联邦政府充分发挥政务云的作用,建议今后提高政务云服务发展预算,并制定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江苏南通市正在推进政务客户端建设,希望通过便利的掌上政务信息服务连接政府和群众。

中国“冲上云霄”

中国政府对于政务云的政策路径非常明晰。2010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开展了“云计算示范工程”;2011年财政部在政府采购工作要点中,明确表示将积极探索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态的政府采购工作,不断拓展服务类采购领域;2012年,财政部印发了《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试用)》,将云计算服务纳入其中,为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减少阻力;2015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指出应在若干重点领域推动公共数据开放、信息技术资源整合与政府采购服务改革,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开展百项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在将政务数据迁移到云上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与美国基本相似的问题。例如:与传统政府采购行为相比,政府采购云服务从购买硬件到购买服务,采购模式从先买后用到按需付费,部分政府部门对这一新鲜事物尚未适应;购买云服务缺乏配套措施支持,这主要表现在其财政预算通道不畅方面,另外,技术和安全标准、行业规范等也需进一步明确;费用和人才方面,购买云服务工作,西部省份比东部省份推进要快,一个原因是西部省份没有历史包袱,而东部省份信息化建设比较早,如果快速推进云服务,各级政府信息中心之前采购的设备将成为沉没成本,而且,还有大量人员需要安置。

不过,尽管如此,利用云服务加强与民众联系、发挥大数据作用,对于各级政府还是很有吸引力。以江苏南通市为例,该市正在推进政务客户端建设,希望通过便利的掌上政务信息服务连接政府和民众。这项工作由南通市委宣传部网络宣传管理处处长成继唐负责,他认为,如果政府与民众实现了点对点的连接,民众的使用黏度或将在关键时刻转化为政府的动员力量,政府的日常行政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第12篇

据了解,这些三网融合的标准包括内容管理、核心网、宽带接入、传输网和IP(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承载网、业务平台及业务、终端及安全等多个方面,将共同完善我国三网融合标准体系,为三网融合试点和规模发展提供支撑服务。

三网融合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那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呢?目前老百姓要打固定电话、上网、看电视,家里需要接入3根线,但三网融合后接1根线就够了,如果选用无线接入,家里甚至都不需要接线了;目前广电、电信和网络服务都需要分别付费,而三网融合后用户只需要付一次费,就可以同时享用这三种服务了,而且费用也会因此降低;电视购物过程将更加简单,只要通过遥控器就可以进入淘宝商城,选择商品,用电子银行付款;清按遥控器,足不出户交燃气费、电费;还可观看海量的视频节目等等。

三网络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形式的出现,让人们摆脱了必须按固定时间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在任何时候都能从互联网甚至移动通讯工具中收听收看到自己喜爱的节目。这就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收视收听习惯,也极大地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网融合进程之初,传统媒体如何挑战新媒体成为业内诸多学者探讨争论的话题。在广电总局政策的支持下,广电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式发展进程不断提速。

广电总局在2011年2月28日举行的新闻会上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全国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IPTV 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并与中央电视台总平台实现对接,广电总局已审核批准594家国内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799万户,双向覆盖用户近5000万,DTTV已覆盖全国308个地市以上城市,已开播16个高清电视频道。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已在331个城市覆盖,用户近1000万,电台、电视台已基本实现数字化。

广电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广电总局提出,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中央对广播影视的战略部署和要求,针对广播影视的现实状况,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努力实现“六个重大转变”。其中第一点提出的就是加快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 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在2011CCBN 主题报告会表示:以融合为方向,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强内容创新,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服务。要从巩固壮大宣传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高度,把新媒体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丰富内容,提升品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媒体融合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水平,积极发展高清电视、视频点播、在线支付、可视交互、综合信息查询等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广电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方面也初见成效。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被称为网络电视台的“国家队”,CNTV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公共服务平台。它将成为国家重要信息、网络文化传播主阵地和重要的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为推进“三网融合”CNTV建成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并与12个试点城市、地区的分平台连接。

上海文广选择了与电信互相合作、共图发展,开创了“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模式。上海文广建设IPTV集成播控平台,包括节目内容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子系统,构成了全程全网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IPTV运营、服务体系。

广播电视的信息网络化趋势改变了传统广播影视的传播观念。现代的数字压缩技术使网络信息在存储、传递方面、比传统的方式具有绝对的优势,数字化的网络传输系统集广播电视电影传播功能于一体,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了传播成本,网上的广播影视可提供用户检索、存贮、下载、转发,缩短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广电媒体单向流动的特征,给予受众的是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双向互动性,从而扩大了传播效果。

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融合可以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姻,让我们看到了媒体融合的强大魅力,体验到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