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4: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技术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关于建筑节能的涵义
建筑节能的涵义是指在建筑进行规划的阶段、设计阶段、建造阶段以及使用期间,符合当下的建筑节能准则,尽可能得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热工的性能,通过节能型用能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在多个专业和领域的相互配合中切实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活动。
1.2关于建筑节能的意义
建筑节能能够帮助节约资源,合理得利用能源,以缓解当下能源资源有限,制约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注重建筑节能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可以起到保护国家资源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目的。建筑节能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节能供应紧张,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建筑上所耗的能量大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6.7%。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建筑节能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在2014年4月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建筑节能标准的与时俱进是为了促进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和普及,实现节能的目的。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第一,能够缓解能源紧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能够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第三,能够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第四,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崛起和腾飞,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因此更要重视好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2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新技术的应用
2.1门窗节能技术的应用
门窗作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促进空气流通,加强采光以及对建筑物起到围护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门窗也是建筑中能量最易损失的部分。门窗造成的能量损失主要体现在:门窗的框扇和玻璃造成的传导上的能量损失,辐射热损失,隙缝带来的能力损失等等。当下,门窗节能技术的处理方式有加强门窗材料的保温及隔热的能力,加强门窗封闭性,合理配置建筑物每个朝向的窗墙比,设置恰当的遮阳系统。门窗节能的技术应用当中,较为有效果的一是窗框型材材料和断面型式的选择,而是玻璃的选择。门窗的材料众多,且近年来节能材料发展迅速,技术含量都比较高,有塑木复合型材、铝合金断热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铝木复合型材和UPVC塑料型材等,其中属UPVC塑料型材应用最广。UPVC塑料型材由硬质聚氯乙烯高分子的原料制成,生产中污染低,能量消耗较少,且导热系数小,密封性佳,故而保温隔热的效果不错。UPVC塑料门窗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广泛使用,尤其在德国,大约占到一半的比例。为避免因门窗玻璃造成的能耗量大的现象,目前通过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加工制成了诸如中空玻璃,高强度LOW2E防火玻璃(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镀膜玻璃(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和智能玻璃等。智能玻璃可以根据外界光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反应,分为两种智能玻璃。一种是光致变色的玻璃,当有光进行照射,玻璃感光自动变暗,使光线减少穿透力,当光的照射停止时,玻璃又恢复透亮,使光线容易穿透。还有一种是电致变色玻璃,两篇玻璃之上进行导电膜和变色物质的镀化,借助电压的调节,使其变色物质发生变色反应,调节照射进来的光线,从而起到节能的作用。目前电致变色玻璃的生产造价太高,实际的应用还比较困难。
2.2外墙节能技术的应用
外墙节能技术应用较早,过去的做法是通过加厚墙体来起到节能保温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做法已不适应当下对于节约材料和环保的需求。当下,复合墙体成为了目前节能的主要做法。复合墙体是通过块体材料或混凝土来进行承重,与其他材料混合,或加入其他的保温材料来形成的墙体。在墙体保温材料使用中,阻燃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岩棉、矿渣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等高效保温隔热材料被广泛使用。这些材料的生产、制作都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特殊的设备,而不是传统技术所能及的。较典型的节能墙体构造及其施工技术则有:岩棉外保温复合墙体系统、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系统及聚苯乙烯外墙外保温系统等。
2.3屋顶节能技术的应用
屋顶的保温、隔热是节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常用的保温措施是在屋顶防水层下设置导热系数较小的轻质材料来进行保温,如膨胀珍珠岩、玻璃棉等;也可在屋面防水层以上设置聚苯乙烯泡沫。施工时,先将屋顶的钉层夹层,再将纸纤维喷吹入内成为保温层。屋顶隔热的方法有架空通风、定时喷水、屋顶蓄水或屋顶绿化等,均可满足一定的节能需求,但目前最常用的是利用智能生态技术来实现节能。
3新能源的节能利用
3.1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当前,太阳能热水器技术比较成熟,所以需要进一步强化建筑一体化的建设.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提供冬季采暖,同时可结合光伏电池为建筑物供电。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运用,我国将尽快建设光伏电站示范工程,促进并网发电系统的快速发展。目前有些国家兴建了试验性太阳能热发电站,可望实现太阳能热发电的商业化。
3.2新型节能产品和设备系统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节能产品和设备系统,如先进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采用中央空调智能节电系统,采用计算机智能计算方法,运用计算机和变频,根据中央空调的主机和辅机系统运行工况和末端负荷的变化,通过负荷随动计算,对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等设备给予控制,优化空调主机的运行环境,使得各种流体流量跟随末端负荷变化而变化,确保中央空调系统在舒适的前提下降低系统能耗。又如雨水收集系统,在雨天可以通过收集系统将降临在屋顶的雨水收集到雨水储存方块中,晴天供绿化喷灌使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节能型建筑应多设计和应用这方面的节能产品和设备系统,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运行成本,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4结束语
在能源消耗重要领域中的家电产业中,燃气具行业以其独特的方式消耗着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以燃气灶具为例,从节能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足以看出节能技术在燃气灶具产品上的应用与发展特点。
节能技术是燃气灶具的核心技术
参考燃气灶具产品发展历程,从简单的早期样本,到今天几乎千姿百态的产品样式,技术的发展左右了这个产品的发展路径。不管是从单眼到多眼的组合形式变化,还是从台式到嵌入式的外观结构形式变化,或者是从单一能源到气电两用等功能形式的转变,都没有触及到燃气灶具的核心技术目标,也没有对燃气灶具产品发展的核心部分予以改观,因此,外观、结构、组合等形式的技术变化并不是燃气灶具的核心技术。
相反,燃气引射原理的应用,改变了最初扩散式燃烧方式的陈旧落后局面,使得引射预混的燃烧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大幅改善灶具热效率、排放指标等参数的同时,也改善了燃气灶具的工作安全性,这是灶具技术的一大进步。燃烧技术的应用及其日益成熟,对灶具影响最大的就是热效率的大幅提高,而提高热效率意味着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普遍的节能效益,燃烧技术还侧重于对燃气灶具引射预混结构、燃烧器的不断创新,伴随着结构、外观等表现方式的巨大改观。
所以,燃烧技术的发展进步是以节能为核心技术目标的,燃烧技术是节能技术的主要实现方式,节能技术是燃气灶具的核心技术。
燃气灶具节能技术的应用特点
燃气灶具节能技术的应用,贯穿在燃烧技术应用、发展的始终。燃烧技术的发展,以燃烧技术的两大基本方式为纲,即大气式燃烧方式和全预混燃烧方式,体现出燃气灶具节能技术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而这两种燃烧方式的应用,是以达到更高的灶具燃烧热效率为共同目的的,这是燃气灶具节能技术应用的重要特点。
大气式燃烧,又名部分预混燃烧技术,燃气利用喷射时动能较大的高速紊流作用,在引射管内形成轴向旋流,通过扩散作用混合一次空气,在燃烧盘、火盖形成稳定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大气式燃烧方式中,其剩余空气系数般小于1(为0.6左右),因此需要二次空气的大量补充,对空气补给的依赖程度较高,同时由于空气流动带走部分热量,因此大气式燃烧器的热效率般较低,按照目前行业通用的燃气灶具标准GB16410-2007的要求,台式燃气灶的热效率的下限是55%,嵌入式燃气灶的热效率的下限是50%。
在大气式燃烧器中,对燃烧器的创新,不同的生产厂家有不同的特点,如方太的“五腔驱动”,帅康的“五环劲火”,超人的“内旋火”等等,都是以结构上的不同方式,来达到提高热效率的节能目的。其他诸如全上进风、旋转火等,包括弧形面板的设计,形式各异,都是以巧妙吸入二次空气为技术目的,不一而同。例如西门子的“四翼旋火”的燃烧器,从飞机螺旋桨的组合结构中获取灵感,运用四组疏密有致的全方位火孔,火孔数量以及火孔分布合理,保证外圈火焰热效率的极大化,每组火孔的间距也经过特别设计,形成向心旋转,配合中心火头,火力集中于锅底,提升热效率。
从大气式燃烧方式到全预混燃烧方式的转变,是燃气灶具节能技术的重大跨越。全预混燃烧器又名红线外燃烧器,其引射原理与部分预混燃烧方法相同,预先将燃气与全部所需空气在预混空间进行配比、混合,并在燃烧火孔中燃烧。全预混燃烧能够按照稳定的空燃混合当量比进行燃烧,燃烧在瞬间完成,形成稳定高温区。红外线燃烧器由于预混程度较高,过剩空气系数约为1.05~1.1,因此采取网状燃烧结构,并形成红外光辐射,热效率较之国家标准,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节能效果十分突出。
如华帝于2009年底推出的聚能灶,以通过环形缠绕和焊接工艺形成的金属蜂窝体燃烧器为工作主体,通过对其引射预混结构的改进,具有空燃混合均匀、燃烧充分、烟气量少等优点。聚能灶预混燃烧速度非常快,火焰很短,对流换热激发高能红外线,向锅体辐射,将大部分能量转化为具备强烈热效应、可迅速被炊具吸收的红外光,属于“无焰燃烧”,红外光热效应强烈,因此可见光损失相对很小。聚能灶热效率高达68.5%,远远超过了现行灶具国家标准的要求,是燃气灶具在燃烧技术、热效率等方面的一次重大的节能技术革命。
走出节能技术的研发误区
结合大气式燃烧器和红外线燃烧器在燃气灶具产品中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节能技术的应用具有阶段性。在大气式燃烧器占据主流技术地位的大部分时期,在国家标准对热效率的强制要求下,广大生产厂家无不通过技术改进,来抢占有限的效率提升空间。如前所述的各种特色的燃烧器就是实例,它们都能够实现燃气灶具一定的效率优势,但是在不改变燃烧方式的前提下,燃气灶具在节能技术方面无法实现质的突破。
红外线燃烧技术的诞生,以燃烧方式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使燃气灶具在热效率方面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提升高度。目前,红外线燃烧器在燃气灶具市场的应用非常广泛,各主流品牌,甚至是不知名的杂牌、小作坊,在红外线燃烧技术方面都有运用,尽管市场产品形形,品质也良莠不齐,但也充分证明了生产厂家已经留意到这个新兴的灶具技术领域。
在目前的节能背景下,为了达到各自的产品推销目标,各大、中小企业无不以“节能”二字为自己的产品添色,但其中不乏空洞而迎合潮流的噱头之举。许多品牌都宣称自己有所谓的“核心技术”,但考究其产品技术创新特点,则并无实质内容,有的以“蓝火”为技术标榜,有的以燃烧器的外观变化为灶具节能的实现理由,更有甚者,以附加“聚能圈”一类的辅助方式来作为提高灶具热效率的技术筹码,这无疑是十分荒谬的。实践上已经被证明走入了燃气灶具的技术研发误区,所以,不改变灶具燃烧实现方式的所谓“技术创新”,其它措施是不值得推崇的。
红外线燃烧技术是未来节能趋势
长远看来,节能要求将成为今后很长时间内燃气灶具产品的技术创新主题,这就要求广大厂家应该循着这条技术创新主线,在正确的发展之路上前进。从燃气灶具能效的角度看,目前燃气灶具只有采用全预混燃烧方式的红外线燃烧技术,才具备灶具热效率跨越式进步的可能性。
其次,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大气式燃烧器在技术上的热效率微弱提升空问,已经让广大厂家找不到在效率方面进行技术改进的理由,而更多地侧重于以外观、形式等非核心技术内容来吸引消费者眼球,这对燃气灶具的技术进步,是十分不利的。
消费升级是推动白电市场增长的主动力
据中怡康统计数据统计,2012年1~12月,三门冰箱的零售量及零售额占比跃升为34%和38%,同比分别提升了2.32和1.42个百分点,充分表明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以三门冰箱为主的高端冰箱产品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流。从产品结构来看,对开门冰箱呈现销售喜人态势,对开门冰箱零售量份额达到了8%,而零售额份额则提升至20.5%。由此表明,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高端冰箱产品作为高品质生活的象征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超大容积的对开门冰箱领域,美的冰箱的节能表现最为出色,拥有550升超大空间的美的对开门冰箱(BCD-550WKGPMB),日耗电仅为0.78度,遥遥领先于行业接近1度电的日耗电量平均水平。同时,美的冰箱还一举推出三款同容积段中最节能的三门冰箱。其中,美的三门机械冰箱BCD-218TGSSM,日耗电量仅需0.25度,以超低的节能性能实现了“四天一度电”,树立了三门机械冰箱的节能标杆。美的三门电脑冰箱(BCD-236STGEMK、BCD-216STGEM)更达到日耗电0.39度的效果,成为目前市场上三门电脑冰箱节能领跑者。据悉,2012年,美的三门及三门以上冰箱的占美的冰箱产品比重已经达到60%,美的节能惠民产品占美的冰箱产品比重将近80%。
2013年4月中旬,一场以“创芯科技?节能巅峰”为主题的2013年美的冰箱新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会现场,美的冰箱一举推出四大系列十九款产品,全部为200升以上的超大容量高端冰箱,并涵盖了机械三门、电脑三门、多门、对开门等多个产品阵营,满足消费者的全方位需求。
美的冰箱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国认为,消费升级已成为中国白电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冰箱行业要实现在全球家电市场的稳步发展,就必须在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持续引领行业节能水平的不断提升,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节能、更智能和更健康的冰箱产品,从而真正成为未来“绿色消费”时代的引领者。
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
会上,美的冰箱高调展示具有行业独创性的“芯节能”技术,并隆重四大系列十九款高端节能冰箱新品,涵盖对开门系列、多门系列、电脑三门系列、机械三门系列等全系列高端产品阵营。
据介绍,美的冰箱“芯节能”技术,集多真空多元发泡技术、超高效压缩机技术、超低待机功耗技术、制冷系统优化技术、制冷结构优化技术等五大关键节能技术于一身。其中多元混合发泡技术采用德国亨内基发泡机系统,独创多元混合发泡原料体系,使发泡层更均匀,绝热系数更低,使能耗降低约5%;美的冰箱采用的国际先进的R600a超高效压缩机,增加了智能控制方式,使效率达到最大化,节能效率提升5.9%;超低待机功耗技术使得冰箱的待机功耗降低至0.5W以下,同比行业水准降低了40%,使冰箱整机节能效果提升3.2%;制冷结构优化和制冷技术优化,使美的冰箱能耗降低约6.6%,制冷能效稳步提升。
美的冰箱事业部总经理王建国表示,美的冰箱一直以创新的技术优势引领行业节能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此次“芯节能”技术以五大创新技术为支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推出多款行业最节能的冰箱产品,树立对开门冰箱、电脑三门冰箱、机械三门冰箱的节能标杆,为消费者提供更节能、更优质、更丰富的产品,并持续推动冰箱行业的节能升级。节能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构建全面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单一技术到涉及制冷,保鲜、结构、外观等多体系创新。美的冰箱‘芯节能’技术为冰箱系统性全面节能提出了解决方案,也将行业竞争的方向进一步推向关注产品和技术创新的轨道上。
中国家电研究院副院长宫滨认为,相对于以往通过一两项技术提升冰箱节能水平而言,美的冰箱此次推出的“芯节能”技术,实现了从单一技术、单一功能向全系列、全方位、系统性节能升级的挺进,一举刷新高端冰箱产品的节能标杆,对于推动冰箱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引领高端冰箱市场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行业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十多年来,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在施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施工技术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创造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由于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和站稳脚跟,寻求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借助科学技术的创新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动力,大多数建筑企业要想避免在更新换代较快的高科技时代被淘汰,就需要寻求发展创新的新途径,在建筑施工技术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我国建筑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速度,但是相比国外,在建筑施工技术方面,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施工技术创新方面。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可以通过社会生产力水平清晰的表现出来。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创新现在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所以,未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研究与投入,不断提高现有施工技术的创新与改良能力,只有不断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研究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一旦沦为弱者,则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过于重视规模的扩大,而忽略了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问题,则必将在竞争中越来越脆弱,最终丧失竞争力,淘汰出局。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建筑企业想要取得竞争优势在竞争中不断变大、变强,则要准确把握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前制定竞争策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融入到实际工程建设当中,在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速度的同时,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最终保证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3)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传播技术等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普及,对施工技术的创新有利于建筑企业更高品质、更高性能建筑物的建设。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会致使建筑企业施工成本增加,但是如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后期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了成本。同样的,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也是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当中,建筑行业也不能例外。建筑施工企业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在政治、经济、文化、知识各个方面全面进步。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措施
(1)建筑施工生态技术
所谓的建筑施工生态技术,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考虑环保问题,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最小化,使建筑施工本身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今年北京的雾霭已为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而建筑工程往往会给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和破坏,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改变周边地貌地形的工作,加之其施工过程往往会带来大量的粉尘和大量的建筑垃圾,所以说建筑工程施工势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施工现场陆续的测量发现,施工现场周围颗粒浓度明显上升,PM2.5浓度高达500微克每立方米,PM10浓度更是超过了900微克每立方米。更有相关的雾霾源报告称,城市雾霾PM2.5主要归咎于工业,工业工艺排放占到15%,电厂占到7%,建筑施工粉尘也占到5%左右,可见建筑施工对于空气质量确实有较大影响。在设计施工方案时应就将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建筑垃圾的处理考虑在内;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除了考虑价格和质量外,也要考虑建筑材料的使用会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不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建筑垃圾;在建筑完工时,要检查工地周边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定的绿化工程,帮助保护建筑工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同时目前有不少建筑采取与生态共发展的新型建筑施工生态技术,将生态与建筑工程有机地组合起来,比如空中花园、屋顶农田等建筑形式。
(2)建筑施工节能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越来越多,资源和能源的紧缺已经成了新时代的重要课题,而作为世界上能耗最大的几项工作之一的建筑工程,对新的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而建筑材料的革新无疑是重要环节之一。建筑材料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根基,建筑工程的造价有一半都是集中在建筑材料上的,同时有部分建筑材料又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举例来说:现在已经取缔的建筑红砖,虽然它在建筑史上可以说是建材的老前辈了,但对于制作建筑红砖的原材料粘土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同时在烧结建筑红砖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对周围空气质量造成破坏。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新的墙体材料往往更轻,更节能,比如说空心砖,它的自重远远小于红砖,而且空心砖制作所需要的粘土量不到红砖的三分之一。新的建筑材料为建筑节能和控制建筑成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在原料的节约上。在现代建筑中,人们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建筑施工技术,大大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扩大了建筑的自然采光能力,为建筑节能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比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用于建筑外体保温材料,具有材质轻、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抗老化性强、易于施工等特点,有效提高建筑保温性能。再如苯板保温层的应用在近几年建筑施工中十分普遍,建筑的保温性能提高了,冬季室内供暖可以相应减少,间接地节约了资源。同样具有保温功能的施工技术还有硅酸盐符合绝热砂浆,以海泡石和硅酸铝纤维为原料,辅助以多种轻质无机矿物,其隔热性能优良,而且施工简单,直接涂抹于建筑外体即可,也值得推广。
(3)建筑施工信息数字化技术
21世纪是电子信息时代,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信息技术也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建筑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复合性行业,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同时电子信息技术也凭借其便利、准确和快捷的优势为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于施工技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保证高效率的同时要保证精准性,而这就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强项,可以说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是一蹴而就的。举例来说:测控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也就是GPS、全站仪等高新数字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上的应用。在以前,测量工作必须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去户外架设经纬仪、水准仪等测量工具,并做好数据记录,再带回室内由专门的绘图人员进行绘图。整个工作复杂且耗时耗力,而且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人为的不可避免的误差和失误,但测量工程的数字化则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测量人员在户外架设全站仪就可以全自动地进行地貌观察,并由全站仪自带的电子本进行数据的自动记录,可以大大减少手写记录产生的误差,同时记录的都是电子信息和数字文件,最终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生成地貌图,大大减轻了测量工程的工作量,可以说是既高效又准确。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应用
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建筑工程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行业内部的高度重视。施工创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需要通过建筑市场反映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比如在当前大多数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就是创新施工理念的最好体现,不仅能够体现出施工工艺的艺术性,还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能够使得施工环节更加简便,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施工和维修的成本。另外,在当今环保和节能的时代主题下,环保节能技术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中,由于其具有高耗能和高污染的特点,施工技术创新方面就可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在施工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环保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方面都应用了环保节能技术,不仅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不但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以及施工速度,而且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再次创新,从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以便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君.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18:24.
[2]翁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J].门窗,2013,04:109.
摘要: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已经给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但是一些区域的主要用能产业能源消耗不经济现象还相当普遍。要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必须妥善协调各方利益主体关系,以可持续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为指导。以黑龙江省为例,客观分析了能源供给与消费的实际情况,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用能,建设特色节能产业是该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区域;节能;产业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既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已经实现了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但是能源消费也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1]。多年以来,依靠大量消耗能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下,我国能源需求还将大幅度持续增长,而我国目前能源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2]。能源供给不足与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将日益尖锐,能源短缺危机与环境约束压力同时并存已成为我国能源面临的严重问题。
黑龙江省不仅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相当丰富,而且石化工业、煤炭工业、发电业、建材等产业也具有较强的规模和基础。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虽然一度为黑龙江省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最近几年省内一些资源型城市仍出现了资源枯竭的问题,区域内产业结构单一问题也日渐显露。尽管如此,目前省内一些主要用能产业能源消耗不经济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省内节能型产业不能健康发展。因此,研究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问题不仅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促进区域节能产品与节能技术快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迫切要求。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缓解能
源约束矛盾,全面提高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原则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始终存在地区与国家产业结构、地区与地区产业结构目标之间的冲突,典型表现就是地方政府之间恶性之争导致地区盲目重复建设不断升级[3]。而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不仅将触及到区域内原有的产业结构基础,也会涉及区域节能技术支持体系和节能服务体系;不仅关乎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的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全国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因此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各方利益主体协调一致原则
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以及国内不同区域间的利益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是一个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必须要有宏观上的协调。通过宏观协调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黑龙江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既要考虑本地区资源的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潜力,也要考虑国家节能战略的总体布局,还要兼顾周边地区以及相关区域的产业发展情况;要认真学习其他区域建设节能产业的经验,顾全大局,避免重复建设和区域产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优化的集成。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有限的能源条件下,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不能损害满足人类世世代代需要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后代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虽然国内各个区域的自然条件,产业初始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的具体目标上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唯一的,但是各个区域仍有必要达成既要考虑本区域实际情况,又要尊重其他区域利益,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与保护环境与发展体系的行动。黑龙江的能源消费以原煤为主,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4.7%。第二产业是用能主体,占56%。石油、煤炭开采、石油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压延、电力和热力生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煤、电的终端消费总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0%和55%。按照这样一个能源消费水平发展产业,何以谈得上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呢?目前省内虽有大油田、大煤矿等能源储备,但这些资源是全体国人共有的财富,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子孙后代。当代人有责任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并通过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能源的经济利用。
(三)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原则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在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由市场需要、科学技术和竞争因素共同推动下演进而成的。基于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考虑,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更好的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黑龙江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工业一直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省内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比重偏高,长期以来依靠消耗资源和能源来发展,钢、煤、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一个高耗能的产业结构。按照区域产业优化的原则要求,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产业比例关系节能降耗,发展壮大低耗能产业、压缩高耗能产业;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挖潜,依靠节能技术进步改造重点用能产业,全面降低现有重点用能产业能耗水平,提高产业节能整体能力。
(四)区域产业技术创新原则
任何一种产品的市场都有其生命周期,不仅会趋于饱和而达到成熟化,而且还会走向衰老与死亡,最终被另一种新产品所替代[4]。当某一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节能技术或节能产品以后,这个区域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就将拉开序幕。在这种产品替代和产业变更过程中即便是区域内原来节能行业的领先者,如果跟不上产品替代的步伐,不能把握产业发展机遇,最终也将遭到市场淘汰。目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天源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威瀚电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一些专门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已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潜力,这些企业不仅拥有一批节能方面的专利技术,而且其产品及专业技术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和地区,表现出较强的创新力,如果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会对省内一部分产业节能降耗产生影响,而且可能形成一些新的产业,进而扩大省内低耗能产业所占的比重,实现省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三、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
(一)妥善处理各利益主体的关系
为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应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制定和完善政策制度。在区域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协调上,协调的主导者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主要应通过改善各种制度环境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培育区域节能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形成节能产品网络体系和合理的价格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国内区域之间产业政策协调目标是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促进行政区域间经济区域的转化,协调的内容主要包括协调整合区域节能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协同整合区域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群。黑龙江省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积极发展大型坑口电站,开发褐煤并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煤电转化,不仅符合该省节能产业发展方向,促进本省产业结构升级,而且通过北电南送,有利于打破省域之间电力市场壁垒,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电力统一市场,满足电力输配要求。
(二)走区域可持续发展化之路
传统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表明,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的区域发展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与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相冲突的。因此,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过程中,区域内的相关产业首先要超越传统产业的一些发展阶段,向信息和知识经济迈进。其次要推行清洁生产,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销售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注意环境保护;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减到最小程度;力求以最少的能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更少的废物。黑龙江省素以原煤、原木、原粮等“原”字号产品闻名,能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较多,产业结构单一。要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黑龙江省必须根据省内产业的基础现状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抓好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三个环节。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从根本上降低工业能耗。扩大优质能源消费比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
(三)以技术创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美国《国家能源政策》认为,节约能源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即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改进环境质量[5]。过去30年按照这一途径,美国在能源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国民经济增长了126%,而能源利用仅增加26%,90年代在制造业扩大41%情况下,工业电力消费仅增加11%[6]。美国上述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构建区域节能型产业结构应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实施节能项目。区域节能技术创新途径是结合本区域资源条件、实现结构优化并满足环保的要求。区域能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应集中在那些对区域未来中长期经济增长和环境有实际重大影响的能源资源和利用上,能源技术的研发重点是节能技术、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制造、石化煤化、能源、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和森工、冶金和建材等主导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是黑龙江省以技术创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今后还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指导目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工业的投资约束机制;制定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和优化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环保等方面的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按照淘汰一批、限制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思路,引导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只有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科学用能,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才能科学搭建黑龙江省节能型产业结构。
【关键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140-04
【基金项目】中国建筑业产业政策和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项目子课题“中国建筑业技术进步研究”(批准号:200904)
【作者简介】刘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经济与管理;
杨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陕西西安710055)
近年来,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已成为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少地区在获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土地、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被严重浪费等。如何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中使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将研究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相关研究现状
工业园区早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西方国家,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单一的重工业和基础产业为主。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系统质量的改善,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工业园区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尤为学术界所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至今鲜有关于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
西方学术界最初利用经济学理论研究能源和环境问题,形成了能源与经济、经济与环境二元系统的研究成果。其中代表性的研究如Rashe和Tatom(1977)将能源使用因素引入柯布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定量描述了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的逐渐枯竭,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在学术界也产生了相关研究成果。如Carla和Carlos(2004)研究了能源、经济和环境多目标模型,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Nick,Peter和Swales(2006)等通过案例研究了能源效率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认为须采用互补性的能源政策来保证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我国学术界也经历了从能源、经济、环境单个系统,到其二元系统关系研究,再向其三元系统发展的过程。相关研究涉及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的关系,能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综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等。
国内外关于能源、经济和环境系统和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调研和文本分析,识别出影响我国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一般因素(如表1所示)。为了从中找出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调查。问卷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工业园区的入驻企业、管委会等相关组织的管理者、技术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等。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问卷有效率为6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SPSS19.0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分析有效问卷获取的数据,找出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三、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本文采用Cronbachα信度系数分析量表信度,利用SPSS19.0软件计算出α=0.844>0.7,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是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符合内容效度的要求。用因子分析法检验量表的构建效度,通过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比较变量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发现KMO值为0.710,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了Bartlett球度的零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变量间具有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数据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应用SPSS19.0软件计算相关矩阵,其结果如表2所示,发现有7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其中前3个因子可解释的方差比例分别为25.94%、14.92%和8.96%,累积解释的总方差为49.82%。
从公共因子碎石图(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前3个成分的特征值变化比较明显,从第4个特征值开始,其变化趋势渐渐平稳,这表明前3个成分对原变量的信息描述有显著作用。为了更加明确其涵义,在因子分析的过程中,采用最大方差法对矩阵进行旋转,其结果如表3所示。
(三)结果分析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归结出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3个关键因素,包括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
1.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研究发现,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X19)、相关行业节能技术水平(X7)、促进园区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X18)对主成分1的负荷值较大,分别为0.862、0.757和0.753。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这是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园区的管理者和企业家的行为会受到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调查发现,一些园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实施了过度追求经济目标的发展政策,导致在产业规划的制定、招商引资和对入驻企业监管等诸多环节忽视了能源管理工作,结果在园区产生高能耗、低能效;而另一些园区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实施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政策和激励措施,结果促进了园区管理部门和入驻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由于在一些领域仍存在能效检测与评估、节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标准发展滞后等障碍因素,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2.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X15)、园区的土地和天然原材料等资源(X11,X13)对主成分2的负荷值较大,分别为0.751、0.784和0.684。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目前相当一部分工业园区仍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大量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占用为基础,即便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园区,也很少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率低。不少园区存在资源使用粗放,土地被圈占、闲置,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被过度开采,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等现象,由此产生的问题和引发的社会矛盾日显突出。就园区环境保护而言,由于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本身缺乏法定约束力、执行力和可操作性,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机制不健全,导致许多政策难以在园区得到落实,监管工作陷入被动,企业污染在先、征收费用在后的现象司空见惯。
3.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园区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强度(X6)、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开发(X3)、园区企业在节能技术、环境治理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力度(X9,X10)对主成分3的负荷值较大,分别为0.874、O.617、0.647和0.659。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它影响了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园区管理部门尤其是入驻企业在节能与环保方面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投入水平,决定了园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水平。调查发现,由于节能改造和环境治理项目所创造的价值多为社会和环境效益,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对企业利润的增长和工业园区的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加上企业融资困难、相应的经济激励政策和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在此方面缺乏投入。由于一些领域在节能和环境治理方面仍存在技术障碍,开展技术创新就成为唯一选择。然而,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却表现不足。缺乏研发经费、政策激励不足、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相关标准和规范滞后等是园区企业开展节能和环境治理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因素。
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健全其实施机制
通过立法补充和完善针对工业园区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合理制定能源资源价格政策,改善能源、资源和环境税费制度,明确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执法监察机构的法律地位。组建由政府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机构,使其担负起园区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规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的重任。健全工业园区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建立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改善税收、补贴、贷款等经济激励政策和措施。例如对园区节能与环境治理项目的投资者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对能效或环境治理效果优于国家标准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等。
(二)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
开展节能与环保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节能、环保科技企业。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园区作为试点,集中力量在园区水污染综合防治、修复和资源化利用、垃圾发电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生态保护及修复、能效检测与评估、园区生产与服务系统节能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建立多种用于该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创新基金,采用税收减免、补贴、增加低息或贴息贷款等多种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以增加科技投入。充分发挥园区发展规划机构的作用,通过建立园区信息服务平台,使相关方能够及时了解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通过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服务和人才培训,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在园区转化和推广应用。
(三)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加园区节能与环保投入
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制定并实施针对园区节能、环保项目的贷款政策,使银行为其提供政策性贷款,包括增加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设立节能与环保专项基金,为节能环保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用这部分基金为节能、环保服务公司提供担保,帮助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通过发行债券或者实施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节能环保项目;将风险资本引入节能环保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等。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迅速增加,建筑能耗在一个国家的总能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节约能源已成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任务之一,实施建筑节能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的建筑节能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新形势下的建筑节能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节能法律有待完善、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扶持、节能技术创新力度不够,以及节能监督管理不够健全,其具体内容如下:
1.建筑节能法律有待完善
在我国节约能源法中,尽管出台了相关节能设计标准,但对建筑节能的规定从整体上看,可操作性差,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真正推广到各个不同的建筑类型,也无专门的民用建筑节能的法律。有的即使对材料的使用、结构设计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只是一些总的目标和要求,没有与建筑节能配套的具体措施,使得建筑节能的发展受到制约。
2.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扶持
在建筑节能工作中,部分省市缺乏相应的鼓励支持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偏低,配套政策不完善,在政策上对建筑节能上的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纵观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建筑节能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在支持建筑节能上,缺少必要的鼓励政策和资金支持,虽然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市场潜力巨大,但仍然很难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3.节能技术创新力度不够
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品,作为一个复杂多样的产业群体,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节能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表现在一些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等达不到相关设计、施工标准。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由于设计人员选用节能计算参数时,不是根据建筑实际作出的相应调整,而是机械套用相关参数,从而导致相关参数与实际使用的材料性不相符合;二是不按设计标准设计,导致建筑节能不达标。
4.节能监督管理不够健全
目前,个别省、市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建筑节能的监管体制不够健全,使得一些省、市重收费、轻管理,重指导、轻服务,重措施的制定、轻监督落实,另外,虽然建筑企业也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配备了相关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人员素质较低,对建筑节能的标准不熟悉,往往在进行节能管理时有名无实,其监管职能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具体实施中使节能监督流于形式,从而使建筑节能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使建筑节能技术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针对上述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和建议,可以从完善建筑节能相关法律、加大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加强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和健全节能管理监督体制四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完善建筑节能相关法律
建立和健全建筑节能法规体系,以法规的形式来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建筑节能中行为,规定在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使用,以及制定在节能建筑的建设中在税收上可酌情减免的优惠政策, 建立起层次高,执法主体明确的法律体系,使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可依法推进和监督建筑节能工作。同时将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到国家长期计划中,这样可以使建筑节能有法可依,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建筑节能的宣传
在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非常重要,提高建筑节能意识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关键。对政府而言,政府部门要加强建筑节能意义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主流媒体宣传、网络媒体宣传和重大活动信息宣传,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引起重视,鼓励节能,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切实提高建筑节能信息宣传工作质量。
3.加强节能新技术的应用
积极采用高效、经济的节能型建筑材料和先进的构造技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加强节能新技术的应用,首先要规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大力推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其次,应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节能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另外,还应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和高性能建筑玻璃及其应用技术,通过以上措施达到节能的目的。
4.健全节能管理监督体制
健全节能管理监督体制,有利于确保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建筑节能方面,建立起对建筑节能的技术、产品进行检测、论证、权威的认证机构;制订和实施超前性能效标准, 该体制作用于加强节能管理、促进合理使用能源,积极引导生产企业主动提高产品能效,加快节能技术进步,推进我国建筑节能的有效运转。在基础上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在建筑节能工作中,通过加强监管,严格落实节能标准, 是推进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结语
总之,我国建筑节能工作具有其长期性和复杂性。建筑节能的推广必须依赖政府,依赖政策法规的支持,也有必要采取强制的措施。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中,完善建筑节能相关法律、加大对建筑节能的宣传、加强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和健全节能管理监督体制,不断探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对策,可以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逐渐走向节能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柏乃宁,姚利华.对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探析[J].建筑设计管理.2008,(04).
[2]王新天,王焕森,王月.建筑节能环保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2,(19).
[3]俞振发,黄义龙.推进我国既有建筑节能的对策思路[J]. 安徽建筑. 2008,(02).
[4]王娜,许崇华,张年海.我国建筑物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对策[J]. 技术与市场. 2009,(04).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能源损耗;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263-01
经济发展快带来的必然是能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发电厂依旧采用的是火力发电,并且消耗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盲目的消耗能源加快了能源损耗的程度,日益增长的产业发展速度与逐渐减少的可用资源形成了发展道路上的主要矛盾,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如何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如何创新发电厂在生产中的能源消耗问题都是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火力发电厂能源损耗严重的原因
1、 能源利用率低,技术方面不到位
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能源的损耗主要集中在发电和供电过程中,并且就节能技术来说,我国的节能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外的节能技术产业相比还相差很大一段差距,因此,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产业发展,经济提高的同时也要关注能源的利用问题,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加企业效益,能一方面也顺应了国家节能减排,走可持续道路的发展路线。
2、 使用者和生产者节能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思想中,人们始终都认为我国依旧是地大物博,认为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种错误的意识就导致发电厂的工作的再工作中没有意识到能源损耗大的问题,同时在机械选择上大多只注重发电的功能性,很少去考虑能耗的问题。同时作为电力的使用者,社会大众也很少去意识到是否该节约用电等问题,因此,节能意识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能源,加快了能源损耗的程度。
3、 发电厂的管理不到位以及民众用电不合理
在火力发电厂中,没有明确的节能规定及措施,所以对于节能工作来讲长期处于空缺状态,因此,没有周详的节能计划必然在节能工作实施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不仅不利于节能工作的开展还不利于企业的效益增长。出来发电厂的管理问题,社会大众在使用电能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火力发电厂的用电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能够使用电器,还可以用于供暖、供水等日常生活中。而在这些方面电力损耗依旧很严重,同时由于电器疏于对电力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滥用电力的情况,这些不良的行为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对民众的安全也带来隐患。
二、 火力发电厂的节能减耗措施
1、 提高电力管理能力,建立节能体系
在火力发电厂的管理方面应该建立健全的电力监管系统以及节能减耗的保障体系,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健全的体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发电厂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发电量的多少,所以,在发电过程中以经济效益做参考,同时在用电监管上也要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以保证电力的合理配置,已达到减少用电损耗的发生。只有提高电力管理的能力,才能给企业的节能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健全的节能体系才能保证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2、 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节能技术的运用
目前我国针对有火力发电厂的节能技术运用还处在基础阶段,节能技术相对落后,因此,在节能技术上我们还要投放更多的精力。比如在日常使用照明设施是尽可能的选择带节能功能的照明设施,同时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指定合理的用电计划,合理的用电计划才能保证能源的利用效率。除了在这些单一的功能系统上实行节能技术外,我们还要积极的创新发电设施的技术,针对发电厂整体实施节能技术的应用才能保证能源的消耗达到最低。只有加强节能技术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对于产能产业发展的需求,才能适应节能减耗意识的大流,企业只有完成其节能减耗的工作才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目标。
3、 加强节能意识的培养
在火力发电厂中,要加强员工节能意识思维培养,同时强化员工对节能重要性的了解,这样就可以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节约电力,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奖惩条例,以此来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节能意识的培养。随着新时期企业精细化的管理,节约电力的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员工的节能意识增强了,才能促进企业各项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人们传统的思想中,节能的思想并没有被太多人接受,但是经济大发展,人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大环境中,人们对于节能越来越关注,只有培养的产能产业员工的节能意识,才能保证企业完成节能技术要求。
4 对于免除调节操作的机器采取相应的措施
选择合适的定子可以有效地降低机器作业时消耗的能量,有选择地根据电器的重量和工作特点选择合适的连接装置,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对于质量较轻的机器,使用的是γ-装置进行连接,定子装置采用自动切换系统;重载电器连接采用接线;轻载轻装电器则采用γ接线,在安装轻载电器时,如果是空载或者低负载,电动机端电压就要相应地降低,要想做好这些节电技术,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回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使辅机更容易出现一些故障[3]。因此,要结合设备的运行情况合理地谨慎选择,前提是必须要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5 加强电力监管,促进节能技术运用
由于我国的节能减耗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于火力发电企业来说节能工作长期处于空缺状态,电厂对于用电制度上没有进行明确规划,因此,电力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大量的被应用却没有引起重视,因此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继续发生就应该加强对电力的监管,对用电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定期作出检查,对不规范的用电习惯进行处理,只有明确了节能工作的标准与目的,节能工作才能够有序的落实到位,同时也更有利于节能技术在工作中的运用。
结语: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快发展,能源消耗问题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巨大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建立健全的节能减耗的规定,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对能源的损耗,同时保证经济的发展。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节能的能力将是评估其经济效益的重要标准,火力发电厂要在保证提供更多电力的同时降低自身的能源消耗,节能减耗不仅对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提高有所贡献,在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也作出了贡献,因此,火力发电厂在制造更多电力的同时也要开发新的技术与方案,为火力发电的节能技术提供更好的保障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强,周晓庆,陈建锋.火力发电厂电气节能降耗的问题与技术措施[J].硅谷,2013,15(02):128-129.
[2] 傅士杰.火力发电厂电气节能降耗问题与技术措施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3,02(03):143-150.
[3] 修晶莹.火力发电厂电气节能降耗的问题与技术措施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08(01):18.
[4] 张伟.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及其精细化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
【关键词】工民建筑;施工;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民建筑的施工要求,工民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工民建筑施工当中,在各种施工工艺中尤其以节能技术的应用最为突出,节能技术在工民建筑中的应用既可以提升建筑的科技含量同时对节能环保、资源的充分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建筑领域的节能环保问题如果得到解决,将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巨大贡献。
1 工民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应用的具体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对能源与资源的需求不断的扩大,同时在资源与能源的利用上还存在着巨大的浪费,种种原因加重了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能源与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现阶段我国工民建筑工程的特点是决定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领域能耗巨大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建设部建筑节能与新材料处处长梁俊强在工作报告中的介绍以及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工民建筑施工节能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南北方自然环境不同,北方供暖的能源消耗问题,南方夏季空调的广泛使用问题,成为我国建筑能耗的根源所在;我国建筑使用寿命较长;建筑业主过于分散针对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问题责权不明;相同建筑规模及类型的商业建筑在能耗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工民建筑对能源的利用率不高,工民建筑节能蕴藏巨大的潜力。若想充分解决我国工民建筑施工中的节能问题,前提必须对现阶段我国建筑能源节约和利用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具体的工民建筑施工中充分合理的运用节能技术,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2 积极推进工民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现阶段我国工民建筑中所应用的节能技术主要,有建筑物表面采光技术、外墙保温技术、太阳能技术与节能材料,这些节能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一下节点:节能技术在新型建筑中的应用率较低;针对老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困难重重;建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巨大,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大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开发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就现阶段我国节能型建筑占建筑面积的比重来看,我国工民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还不到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还任重道远,建筑施工领域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在认识程度上还有待继续提高。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积极推进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新型建筑材料方面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发新型建筑材料。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通过节能材料的应用加以实现,节能材料是节能技术的载体,为此要想实现节能技术的功效,首先要从节能型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入手。目前我国针对建筑节能型材料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目前我国主要的建筑节能才料还来自于进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还必须加大建筑节能材料的研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节能建筑材料的 “自给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建筑能耗巨大这一难题。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大人才投入,吸引掌握先进节能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参与工程建设,从而更好地普及和推广节能技术应用,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扩展节能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空间。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材料研发和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强节能监控制度的应用,依据法律规定和成本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能标准,从而实时准确又有针对性地调整技术创新方向和技术提升程度。
第三,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我国目前节能技术和新型建材的开发和研制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仍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需要挖掘,因而,在具体工程中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先进技术,相辅相成,尤为重要。在双赢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飞跃,从而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3 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应用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不断加深以及世界范围内阶段性的能源紧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相继掀起了节能环保的新发展趋势。那么,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环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的建筑业,大力进行节能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无论出于能源的压力还是环保的要求,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在节能技术应用方面起到的模范和指导作用,都对其他行业和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的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而,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是为时代要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
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应用不仅有助于促进环保节能材料的研制开发和推广应用,还能更大程度地保证建筑工程整成技术的完善以及效果的提升。建筑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所有技术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效果的最佳,为了实现连带效应,节能技术应用的实现是其他技术顺利发挥作用不可缺少的环节。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建筑业更加繁荣的发展,同时也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 结束语
在世界建筑领域的节能技术的应用,我国已经具有一定的成就,无论从应用主体、应用技术、应用范围到应用材料,我国都处在相对成熟的阶段。但也不难看出,由于具体国情和地理因素等综合性限制条件的存在,目前我国工民建施工中的节能技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推广应用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为了挖掘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具体的工民建施工中,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地完善和发展节能技术,实践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合理科学应用,同时也达到降低经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和提升社会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创新;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政府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在2010年单位GDP能耗相比2005年降低20%,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崛起和井喷式发展,建筑物能耗的控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相对较高,整体资源利用率较低。目前的数据表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左右,在欧美国家,节能型建筑的比例达到了40%,而我国建筑能耗占一次能源消耗的27.8%,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行业节能潜力巨大。我国资源相对匮乏,又是人口大国,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加上近年来,电能供应供需矛盾突出,经常出现限电拉闸现象。建筑节能是国家“十一五”的重大工程项目,如果建筑行业能广泛采用电气节能技术,那就会大量节省电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社会效益显著,建筑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建筑行业采用电器节能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要遵循以下几点要求: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减少建筑物的电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从实用、经济、技术等方面把握电气节能技术,发挥电气节能在建筑行业的巨大作用。下面分点进行介绍。
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建筑物的基本功能是居住,电器节能技术的采用,要规范照明亮度、色温、显色指数等具体指标,确保指标合格;要注意上下作用的电气输送通道顺畅;满足大功率电器如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另外,要满足特殊工艺对电的需求,如大型娱乐场所的电气设施、会展展厅的工艺照明以及大型企业用电等特殊要求。
减少建筑物能耗,重视实际经济效益。政府正在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要根据国情,并结合实际的经济效益,不能为了“节能而节能”,也就是为了节能而投入过高的节能投资,增加过多的节能设备运行和投入费用,应该适当增加节能投入,能在短期用节能省下来的费用进行适当资金回拢,考虑节能投入和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重视实际经济效益。
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不必要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就要找到无关的能源消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节省能源消耗。建筑行业无关的电气消耗,诸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路的有功损耗、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等,都会造成无关的电能消耗,可以采用先进技术消耗电能。
具体到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具体措施,分析如下:
合理设计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设计,要根据负荷性质、用电设备、负荷容量、供电距离等各种因素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供电电压和供电系统,尽量采用简单可靠的供配电系统接线,变配电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电压供电系统的配电指数不要超过两级,缩短配线半径线路,降低线路末端电压。多个变配电之间要设计相互联络,这样可以通过切换变压器的方法减少损耗。另外,导线截面要根据年综合运行费用进行计算,用最优化原则选择单位面积经济电流密度,减少线路电阻。
正确选择合适的变压器。上面提到“可以通过切换变压器的方法减少损耗”。降低损耗实际上是变压器的实质。变压器在降低电压和传递电功率的过程中,自身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有功率损耗和无功率损耗,不同时期的变压器的技术特性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选择技术参数好的变压器十分重要。变压器的有功率损耗和无功率损耗都是负载率的二次函数,合理利用变压器调整负荷,使变压器在经济范围运行,对于降低建筑电气能耗作用重大。
提高功率因数和负荷率。提高功率因数和负荷率,可以提高现有设备和线路的供电配电能力。变压器效率与变压器损耗、负荷、负荷的功率因数都有密切关系。当变压器的负荷功率一定,功率因数越高,变压器的效率越高。而变压器的主要耗损是铁损和铜损,而通过提高变压器的二次侧功率因数可以降低铜耗,从而提高现有设备的配电能力,改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压损失。减少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负荷电流和功率均减少,如此一来,可以选择较小的变压器容量和线路截面,从而减少设备投资。如果变压器是现有设备,减少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就可以增加用电设备,也就等同于增加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提高功率因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采用移向电容器进行补偿;选用适当的电气设备,注意电气设备容量,提高负荷率;提高设备自然功率因数;减少电气设备的空载运行时间。
注意照明系统的电气节能。原则是在不降低视觉要求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光能、太阳能等自然光源,减少照明系统中的光能损失。采用节能电器也是重要的节能方法。比如细管径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等,都有较好的照明效果,在建筑照明中可以广泛采用。白炽灯属于高电能耗,尽量减少使用。另外,对建筑物的公共照明。要采用开关控制系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关次数、时间、亮度,有利于照明环节节能。
注意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建筑的灯光、遮阳和空调设备的监督控制、定时设置公共场所的灯光、空调等,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方式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监控都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相关新技术很多,在此不作过多累述。
结语:
其实建筑行业的电器节能技术,不仅仅是通过新技术的采用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实际情况,进行从供电系统开始进行设备改进、功率因数的提高、管理加强、照明控制,然后结合新技术,按照节能标准,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环境。
参考文献:
[1]党进喜.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应用探讨[J].企业导报,2011,(12).
[2]梁观平.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探析[J].商业文化,2011,(11).
[3]彭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应用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3).
[4]夏荣彪.建筑电气节能技术[J].商情:今日科苑,2011,(06).
[5]倪斌.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发展探讨[J].科技资讯,2010,(24).
[6徐泉利.马娜.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探讨[J].黑龙江信息科技,2009,(31).
在我国,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首先,在工厂企业中,变频调速节能装置的普及不够,相当一部分工厂企业,出于投资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购买使用变频调速节能装置。其次,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而且普及率较低。我国正处在建筑行业发展的高峰期,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但95%以上的建筑是高耗能的,即使是采用了节能技术的,节能技术也比较落后,成本高、效率低,这也严重影响了电气节能技术的普及、应用。
1电气接地技术的发展现状
接地是提高建筑、变电站、化工厂、设备系统等工作的可靠性、避免电磁干扰、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对系统的有效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电气接地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在智能楼宇建筑、家用电气、化工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接地是隐形工程,在工程施工中有时容易被忽视,导致由于接地不良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信息的输入、处理、传输等一系列过程不仅需要稳定的供电电源,而且还要具备稳定的基准电位;而另一方面电子技术日益向高频率、宽频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高精度发展,电磁干扰越来越来严重,解决电磁兼容的问题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必须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接地方式、接地系统,保证接地装置的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
2电气传动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气传动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之一,电气传动控制的主要措施是数据通讯和数据控制。因为电能的分配和传输较方便,导致电气传动成为绝大多数机械传动的传动方式,而电气传动的关键部件是电动机,一直以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电动机的控制已实现自动化。而把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融入到电气传动领域,带动和改造传动产业升级换代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目前电气传动的主要手段是数字控制和数据通信。数字控制能够实现相对复杂的控制措施,还能够自主完成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方式。其次,可控的交流电气传动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直流电气传动方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交流变频传动技术,具有构造简单、效率高、可控性高且成本低、维护简便等特点,目前已经成国电气传动技术的主要方式。最后,电力电子转换器成为信息流与物质/能量流转换的接口。电力电子转换器的出现,使得电力、电子的转换成为现实,并促进了弱电控制强电的发展。
3电气技术发展的机遇
目前世界正处于新技术创新时期,并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要想准确获取可靠的信息,就必须用各种自动化设备来控制和监视整个生产过程,使各个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因此,现代化生产的根基就是电气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电气技术,不仅对传统产业有所帮助,也推动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目前还属于电气技术的后进国家,电气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但是,我国拥有巨大的应用市场,正处在历史上最具潜力的创新期。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创新的方向和方法,依靠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在电气产业大发展的的机遇中,勇于创新,并加大创新投入。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和源泉,电气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因此,二十一世纪电气技术发展的最大机遇就是创新。通过电气技术的创新,促使电能向着高效、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以节能、智能化电网、生态能源开发为代表的新兴电气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产业,它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在未来世界中的竞争力。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气技术也会变得更加先进和实用,并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电气技术在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气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为我国的现代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邓韶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水利排灌养护站
【关键词】油气储运 混输 节能 降低损耗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变革,我国油气储运行业发展的布局及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尽早发现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以便更准确地把握油气储运科技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一方面需要借鉴和关注工业发达国家油气储运领域的科技现状,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油气储运技术措施,保证油气储运系统即节省能耗,又安全可靠。
1 在新时期,发展油气储运事业的必要性
油气储运,包括油和气两大能源的储存和运输,它是联接石油工业内部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纽带。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石油化工业及新能源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凸显出油气储运的重要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油气储运技术领域,譬如高级管材的开发应用、对管材断裂的控制、管道的缺陷监测以及高压输送等难题都急需解决。尤其是在降低储运过程中原油的损耗技术同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关注目前可用的国际油气储运技术以及储运技术的发展动向,从中探寻适合市场经济下油气储运发展规律的技术,以便能更加安全、快捷、经济地发展我国油气储运事业。
2 如何提高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技术
要提高当前石油化工业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首先要分析油气储运系统能耗量大的原因,再结合当前油气储运系统的组成以及系统自身的能耗特点,探讨降低油气储运系统技能措施的技术关键。
(1)在加热蒸汽方面降低能源损耗。占油气储运损耗高达百分制八十的加热蒸汽损耗远远比电损耗和水损耗更加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产生蒸汽损耗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油气储存温度在偏高的情况下,油气粘度相应降低,因此,油气输送公率相应减少,在此过程中,减少油气输送功率所节省的能耗少于提高油气存储温度而增加的热能,导致蒸汽损耗的总量相应增加;二是罐壁与油气接触部分的热量损失,增加了蒸汽能耗。
基于上述两大原因,我们为了降低油气储运过程的蒸汽能耗,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油气的存储温度,保证其最低温度比凝固点高出10℃-15℃,保证随时需要传输的油气其输送功率与热消耗量两者之间的和最小,同时,还要满足高粘度油成品的调和操作要求;另一方面要确定油罐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厚度,如当保温层的平均温度小于等于350℃时,要保证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12W/(m.℃)、抗压强度大于等于0.3MPa,同时还要注意保证保温结构的设计以及施工。此外,要降低油气储运的蒸汽能耗,储罐的日常清洁工作也必不可少。
在具体实施时,要实现节能的效果,可以采用盘管换热的加热方式代替罐底蒸汽盘管加热维温的加热方式,一方面保证油气在较低温度下储存,另一方面则只在外送油气时对油气进行加热,不仅降低了能源的损耗,同时还能确保油气输送过程中的黏度。
(2)采用常温输送技术。当原油含水和油井产液极高的情况下,导致井口出油温度比允许的最低集输温度高时,可以采取常温输送,即不加热集输技术。不加热集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单管不加热集油,其在将液体通过集油管输送到计量间时,把原有掺水管线停掺扫线,输送动力仅仅只凭借油井生产时的自身压力和温度。二是双管不加热集油,其出油的过程是将原有的掺水管线停掺,并将它们改为集油管线,同时还要对井口和计母间进行改造,最终在出油时做到主、副管同时工作的效果。三是掺低温水环状不加热集油,它的实现过程是用一条集油管线将一座计量阀组间种的几口油井串联成一个环状的集油方式,环的两端在保证计量阀组间提供掺水的同时,油井生产的油、水、其又能被集输到计量阀组间的汇管中。目前,常温输送即不加热集油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对加热保温系统进行精减,大量降低投资所需的成本,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令油气储运的管理难度得到降低。
在实施过程,要实现单管常温集输流程而达到降低油气损耗的效果,其中为了防止管道渗水和达到保温的作用,单管需采用塑料泡沫和黄夹克作为原材料。
(3)根据离心泵的特性,对输油泵的机组进行变频调速,达到油气储运节能的效果。在已知的调节输油泵流量的方法中,通过调节离心泵出口阀的开度这一方案虽然操作方便,然而却可能会带来巨大能源浪费,所以人们大多数选择通过变更输油泵频率的方法改变电机的转速,进而实现调节输油泵流量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变频调速达到节流的效果,可以在交油点以及输油泵站安装高低压变频器。通过输油泵的变频调速节能技术,以变频工况调节取代阀门节流工况调节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产生巨大的功能效益,有效地避免了输油泵出口阀的节流损失;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机组的磨损、噪音和机械冲击,延长机组的使用寿命。
(4)油、水、气三种介质混输。直接用混输泵,在尚未将井门物流中的油、水、气三种介质进行分离状态下,从海底管道泵输送到油、水、气得处理终端,再由处理终端将三种介质进行综合处理。
油气混输技术,取代了过去需用三相分离器、天然气压缩机、原油外输泵和两条独立的海底分输管道等复杂的油气储运技术,其实现过程只需一台混输泵和一条混输管道,大大增加了单井的油气采收率,为油气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要实现油水气混输达到降低油气损耗的效果,最常用的混输泵是SH型油水气混输三螺杆泵。
3 我国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的新思考
(1)要因地制宜,研究每个储备系统的建设方法,建立两级储备体系,即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为保证我国油气储备规范和有序,需要研究一些列油气储备的采购、销售以及运营管理等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要实时监测管道泄漏的现象,加快采集油气管道沿线的地理信息,形成对油气管道快速抢修的能力,同时在油气管网的建设方面,还要优化并加强其经济安全的运行能力。
(3)为了尽快让我国油气存储和管输达到世界的现金水平,我们需加快研究油气存储和运输的关键技术,如控制油气的存储温度、对输油泵进行变频调速调节流量、对油气水三种介质混输过程中混输泵技术,以及加强高强度高黏易凝原油管输等技术的研究。
4 结束语
未来油气储运事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将要向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上转变,所以,我们在注重油气储运事业集约式经营的同时,还需加大对油气储运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的重视,在此,分析油气储运能耗的因由,采用相关的技能和措施来提高油气储运的节能技术,保证油气储运经济并节能,才是我国油气储运事业大力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敏,时微微.技术创新推动油气储运发展[J].科技论坛,2012年第1期: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