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格化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农村中心成立以来以落实机构改革任务、村级网格化管理、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农民合作社建设、农村“三资”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为中心,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完成中心机构改革工作任务
按照区委公益事业单位调整目标,全面完成了农村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设立、人员编制调整、固定资产划拨、办公地点整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办理、银行账户和社保账户设立等工作。紧紧围绕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系这个目标,以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内部管理为突破口,认真研究制定了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值班制度、印章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公务出行管理办法、公文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确保中心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形成用制度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2.全力推动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
农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区农委、区委农办相关文件要求,12月初制定印发了《静海区村级网格化管理信息统计表》,组织各乡镇开展村庄三级网格员确定和网格划分工作。到目前为止18乡镇383个行政村,选定一级网格长383名,二级网格员1498名,三级网格员11540名(另配备党员7199名),农村网格化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深入静海镇、蔡公庄镇、西翟庄镇等多个乡镇的村庄走访调研,推动村级网格化管理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村级网格管理考核细则》(初稿),现已报送区委农办审定。12月28日会同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对各乡镇政府辖区内行政村的村级网格电子地图划分工作进行了培训,目前各乡镇正在全力推动落实。
3.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区委“一个试点、一个方案、一个专班”的要求,农村中心配合区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专班积极开展宅基地摸底调查工作,目前,先期确定的6个试点村已制定出了初步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应工作专班。根据试点村调研情况,形成了《静海区宅基地改革试点村调研情况汇总表》,起草了《静海区宅基地改革试点村情况报告》、《静海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所有权管理暂行办法》、《静海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资格权管理暂行办法》和《宅基地管理系统设计需求》等初步文稿,制定了《静海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所有权管理办法》(暂行)等10个管理办法,并分别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村征求意见。
4.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配合区农委开展村庄污水处理项目督查,成立了3个专项督查组,由中心分管领导带队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分别对中旺镇等7个乡镇的9个村庄开展督查工作。通过与乡镇、村、施工方对接,协调解决各方问题、困难,圆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任务。
农村中心联合区帮扶办成立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专项核查小组,对工程中的水泥路面硬化、里巷红砖硬化、面包砖硬化、修葺护坡、健身广场、环村植树等项目进行实地测量、验收,目前已开展了对13个乡镇43个村的缺口资金项目核查工作。
5.认真落实合作社和农村“三资”工作
2020年农业合作社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共有1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社1家;市级合作社3家;普通合作社7家。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构建“局党委统一领导、行管单位监管、企业全面负责、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共同防范”的安全生产网格化工作机制,着力做实我局安全工作,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无缝隙、全覆盖,安全隐患整治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形成辖区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有关企事业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全面落实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局安委会、行管单位、交通企业和镇(街)交管所三级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遏制较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组织机构
交通运输局成立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安全科技科,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
四、网格化管理方案
(一)网格划分
一级网格,局安委会(中心网格)。
二级网格,以行管单位的监管领域为基本单位共划分为4个。
三级网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镇(街)交管所和交通企业为基本单位共划分为17个。
(二)工作职责
1、一级网格负责全局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局安全科技科负责具体落实方案以及协调工作,强化安全网格信息化建设,将网格化管理列入日常工作内容,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组织召开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分析全系统安全生产形势,制定工作措施;每季度联系相关行管单位,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并协调解决安全监管范围内的重大或突出问题;建立重点单位基础数据库,并实施重点监控;每月两次组织行管单位安全管理员或安全科长开展安全大检查;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安全责任人、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协调行管单位落实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扩大安全知识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对基层上报的安全隐患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协调督促相关单位的安全责任人落实整改,并搞好复查验收。
2、二级网格的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由行管单位的安全管理员负责落实。安全管理员建立并完善各网格点的基础数据台帐,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各三级网格的责任人,以及责任目标,负责监管区域内所有三级网格安全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按照“一企业一档”或“一车一档”的模式分别登记建档,形成本级安全管理数据库完善工作;督促各三级网格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档案,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协助一级网格对职责内的重点安全隐患单位实施重点监控,定期开展网格内农村公路、在建项目、道路运输等的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产经营活动单位和在建项目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消防设施和器材配置的完好情况,用电、用气是否规范,车辆隐患排查是否到位等;全面收集安全隐患信息,将检查情况记录备案并及时上报局安委会;督促相关责任人对本区域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3、三级网格的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明确本单位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和组织本单位的安全工作,确保本单位安全。三级网格要健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要建立并健全本单位重点领域和对象的档案等基础情况台帐,对安全工作有计划、安排、总结,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并建立整改情况台帐,健全学习、会议、培训、重点车辆或重点工程等档案。
(三)工作措施
1、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纳入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各安全管员、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切实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按要求开展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每一个成员单位与责任人,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网格化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区和工作职责。要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管单位的监管责任,每年与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局安委会要与各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无遗漏。
3、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活动。安全生产,企业是主体。要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引导交通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整改隐患设备(车辆)、完善安全防护装置、落实员工安全培训教育等措施,督促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彻底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自律与自我监管。通过组织召开企业负责人约谈会、警示会、现场会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动员;通过“送制度进企业”,较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定期督促企业整改等方式进行隐患整改督导。
4、行管单位分工协作,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局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制定辖区安全生产网格化实施方案,牵头对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管理及考核,建立全系统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数据库,制定各类人员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对行管单位和交通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检查、督促、考核验收。局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对安全生产网格化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每月定期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管理处牵头做好职责范围内农村公路路政巡查、在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运管所牵头做好职责范围内运输企业运输经营、客货运站场和重点车辆的执法安全监管。稽查站牵头做好职责范围超限限载运输车辆的安全监管。维修所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维修市场安全监管工作。
各交通企业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化职工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本单位所辖安全生产网点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对辖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监控,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协助局安委会和监管单位对辖区安全生产进行检查执法。
五、工作要求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网格管理员;惠民政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21-03
一、宜昌市现阶段网格管理员工作的大致情况
保持现有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网格管理的长效机制,网格管理员是中坚力量。目前,宜昌市通过各部门的基层协管力量,网格综合管理实行“一格一员、综合履职”管理模式,网格管理员实行“全科式”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履行七项职责,从根本上解决了“各自为阵、政出多门”的问题,建立了“事项准入、一岗一格、综合履职、分线考核”的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机制。网格管理员的职责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络员”,社区情况的“信息采集员”,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要求的“服务员”,辖区安全的“安全员”,社区日常管理的“监督员”,稳定工作的“接待员”,文明创建的“传播员”,党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员”,项目建设工作的“办事员”,辖区内的“协税员”。网格管理员的十大职责同时也反映出其工作的冗杂繁琐。居民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日常需求也日益不同,网格管理员作为与居民直接接触的社会工作者,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下面分别是站在网格员和居民的角度对“网格化管理”实施效果及可能存在问题的探讨。
二、不同角度对网格管理员的探讨
从网格管理员的角度出发。随着居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要求的提高,“一站式”高效的社会服务越来越成为社会管理的迫切需求,居民对社区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员在巡查走访过程中及时收集居民生活基本信息,一年来宜昌市共收集各类社会矛盾1万余件,依托“社会矛盾联动化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以“扁平化”现代管理学原理为指导,打破了原有的多层次逐级上报的做法,大大增强了化解工作的时效性。参与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的34个市直部门通过再造内部化解流程,大幅压缩了矛盾化解时间,压缩比为59%。截止2012年3月,西陵区通过“社会矛盾联动化解信息管理系统”受理各类矛盾纠纷8478件,成功化解率98.42%,其中642件为联动化解。但是在矛盾大幅度化解在基层的同时,关于网格管理员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网格管理员在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
1.职责权利限制,网格管理员作为社会工作者并没有行政权。网格员管理区域分工精细,管理范围宽广,但网格管理员没有执法权,对于化解和稳控社会矛盾在“块块”上的要求,无法做到完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分管的网格区域不同,面对的居民素质不同,与居民关系的处理难以达到融洽。“网格化管理”还处在试验阶段,虽然在宜昌市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大部分居民不了解网格管理员的工作职责,会对网格员提出不在网格员管理范围以内的要求,在处理矛盾纠纷时,甚至成为被矛盾双方责怪的对象。
3.作为最基层的社会工作者,居民对网格员工作的不认可和不配合。网格员的基本工作之一是信息采集,有许多信息的采集与一些部门重合,因此,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有些居民会产生抵触和不愿配合的态度。
4.网格管理员作为新新职业,相关待遇还不够完善。据了解,网格管理员的选拔要求为三十五岁以下,大专学历以上,最初的工资待遇是每月900元左右每月,到现在为每月1440元。另外,网格员的加班补贴等情况都还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予以规定。
从居民的角度出发。社区管理和发展必须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网格管理员的七大职责,无一不与居民有关。网格管理员要想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居民的配合度和认可度是基本保障。通过与网格员一起巡查、团队成员私下对一些社区居民的拜访和多社区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不同社区、不同网格的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不同,以及同一网格内,不同情况居民对网格管理员的态度。在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内,卫生和安全较好,在新建不久的小区内,矛盾和纠纷较少,居民与网格管理员的接触较少,并不了解什么是网格化管理,他们对网格管理员的认可度普遍不高,认为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并没有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与好处;对于没有物业管理,而流动人口较大的社区,居民反映因人而异。“网格化管理”在开展“行政服务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社会服务进社区”的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如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士等),这些人群虽然对网格化管理并不是完全了解,但十分认可网格管理员,非常赞赏“网格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在“格格”生活体验中,我们拜访了果园路中一个无老伴、无子女、无退休工资的“三无”老人,在与老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惠民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工、低收入家庭、孤寡老人等带来的照顾与保障;然而在果园一路中,由于流动人口大,居民住宅陈旧,没有物业管理,再加上一些房产与一些破产企业、商店门面有关,矛盾纠纷复杂且不易协商,许多问题在居民反映给网格管理员时,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有些甚至不好解决,因此,这些网格内的居民,虽然大部分居民每天都见证着网格员的工作,但对“网格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并不认可,一些居民甚至认为这种制度的实施只是一种形式。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网格,我们做了375份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不同的社区,我们对居民了解“网格化管理”程度、居民与自己所属网格格长接触情况做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三、对网格管理员以及对网格化管理的建议
网格管理员作为政府的眼睛和耳朵,作为“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群众对他们的态度以及认可度直接反映出“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的成果及进度。在7月2日至7月8日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由“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带来的好的改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分别是对网格管理员和制度完善的几点建议。
1.对网格管理员。①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个人素质。网格管理员的日常工作是与居民接触,直接体现着社会工作者及政府的整体形象,所以,作为网格管理员应该注重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以便更好地完成日常工作。②工作过程中多总结反思,加强与其他网格管理员的交流沟通。网格管理员作为新的青年团队,应该注意累积工作经验,更好地弥补作为青年工作者可能存在的经验不足的劣势。③加强与居民的交流沟通,掌握工作方法。了解、发现居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服务。
2.对网格管理员制度完善的建议。①进一步完善网格管理员的选拔、管理的相关制度。网格管理员作为最基层的工作者,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格化管理制度实施的进程,完善网格管理员的管理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是网格管理员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②落实网格管理员的相关待遇问题,提高网格管理员的积极性。③建立健全社区网格员工作管理、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劳动保障、办公设备管理等制度。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市相关媒体加大对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尤其是网格管理工作的舆论宣传力度,市相关部门也应加大与物业管理公司的沟通协调力度,为网格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安国启,郭虹.中国社区志愿者行动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2]陈济,徐越倩.社区公共事业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7.
[3]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努力实现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城管、环卫、公安、城区单位等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作用,有效整合管理资源,完善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在管理单元内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考核。通过对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管理手段具体化、职责分工明晰化,有效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办事处的各社区为单位,将城区划分为若干管理单元,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实行城市管理“八进网格”,即办事处包片干部、城管队员、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清扫保洁人员、市政管理人员、园林养护人员和辖区单位(含物业管理公司及房管局)干部,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制度,将网格内各项管理职能职责落实到每个网格管理人员身上,做到全面管理,全面负责。通过日常考评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督促管理人员提高责任心和工作效能,实行重点区域定点值守,一般区域流动巡查,重点时段全程监控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对行政相对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进行准确定位,使管理工作从静态转向动态,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在现场、处理问题在现场、督查问题在现场、意见反馈在现场、检查验收在现场,实行对具体问题的动态化管理。
三、职责的划分
市城市管理综合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宜城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批复》精神,结合当前城区管理实际,初步确立八进网格的网格管理模式,网格内单位各自履行以下职责:
㈠城管执法大队。
1、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按照城管工作的要求对执法大队队员进行培训,并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考核。
2、负责对辖区内的游散摊点、占道经营、违法建设、“城市牛皮癣”等“十乱”现象进行综合整治,并协调居委会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3、负责协调和处理执法人员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负责对辖区内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实施机动执法,保障责任区域的正常管理。
5、加大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力度,对存在到岗不尽责、风纪不整、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行为的执法人员实施处罚。
6、接受上级的统一调遣和督察,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㈡社区居委会。
1、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动员。利用市民学校等宣传阵地,加大对市民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市民城市意识和法制观念。协助城管执法人员完成执法文书的送达工作,对集中执法活动做好管理相对人教育劝说及见证工作。
2、负责居民区垃圾屋(垃圾集装箱)的设置。居民区按居住人口数和垃圾日产量设置足够的封闭式垃圾屋(池),确保不出现暴露垃圾。
3、负责抓好背街小巷、居民小区的卫生整治。结合爱国卫生活动,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深入开展灭“四害”运动,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创建文明社区。
4、根据社区清扫保洁面积及工作量的大小,配齐清扫保洁人员。
5、负责规范游散摊点经营管理。采取疏堵结合措施,会同办事处、市城管局在辖区内选择合适地点,按规定报审后,划定摊位,完善设施,规范管理。
㈢清扫保洁主体单位
1、负责对快、慢车道、人行道实行墙根对墙根的清扫。
2、清扫质量达到“六净七无”的要求。(六净:即门面净、墙面净、主干道净、人行道净、绿化带净、公共厕所净。七无:即门前无纸屑、无烟头、无果皮、无垃圾、无污水、无乱停乱靠的车辆、无摆摊设点。)
3、道路实行全天候、全覆盖、全方位保洁,保洁人员实行分人定段巡回保洁制度。
4、负责对清扫保洁的垃圾及时清理,作业人员不得焚烧落叶和垃圾,不得把清扫保洁垃圾倒入绿地、下水道口及沟渠、断头路。
㈣社区民警。
1、认真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在执法过程中发生暴力抗法时及时出警,保障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的人身安全。
3、预防、制止、查处破坏环卫、绿化设施、市政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
4、在网格内与城管执法队员实行联动制度、双向告知和信息共享制度,实行流动巡查。
㈤办事处包片干部。
1、认真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协助社区居委会、城管大队及辖区单位搞好网格化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3、积极配合市城市管理综合领导小组,及时督促和检查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
㈥市政局。
负责把市政管理人员分布到市区网格区域内,做好区域内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对缺损设施及时进行更换维修,确保市政设施完好无损。
㈦市园林局。
负责把园林养护人员分布到市区网格区域内,做好绿地、公园、广场设施的管理和绿化的维护、养护等工作,做好重大活动和重大节假日景观花卉的设计和摆放。
㈧城区单位。
1、接受所在居委会的管理,严格按照市城市管理综合领导小组制定的“门前四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包公共设施)要求(长度以单位临街的建筑物、构筑物或临街用地的起止线为界;宽度以单位临街建筑物、构筑物至所临人行道外边线为界;空间为上述范围内地表至建筑物、构筑物及树木顶端),落实“门前四包”协管员,并做好责任区内的清扫保洁工作及单位内部和小区的卫生;负责管护好责任区内的花草树木和绿化设施;负责责任区内人行道的路面硬化和维护;负责维护好责任区内的秩序,及时制止损坏垃圾箱、果皮箱、电线电缆、供排水管道等公共设施的行为;制止乱搭乱建等违法行为,做到定人、定岗、定责。
2、负责做好本单位责任区临街门店的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
3、根据市城市管理综合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在单位内部及出租门店配备样式美观、统一的垃圾容器。
4、协助城管大队对临街责任区内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
四、实施办法及要求
㈠网格的划分。在城市规划区,以社区为单位将城区划分为十三个网格,以网格内工作量大小、区域面积为依据,给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城管执法人员、居委会干部、环卫保洁人员、办事处包点干部、社区民警和辖区单位,绘制网格化管理平面图,标注六类人员的责任区域,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标准、定奖惩制度的“六定”管理制度。
㈡网格化管理的组织协调。市城市管理综合领导小组负责六类人员的协调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对网格内的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督办检查工作。
㈢网格化管理的法制要求。法律文书有专人领取,保管良好;法律文书填写规范,案卷归档及时;行政处罚程序合法,执法依据适用准确,力争无复议败诉、无诉讼败诉。
㈣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效能。长效管理有序,阶段性管理重点、专项整治任务及集中整治任务及时完成;积极参加突击行动;执法成效好;对当前违法违章行为能及时制止和查处;按要求上报有关统计表格或执法情况;执法处理、信息反馈及时到位;及时、认真办理上级交办的案件和提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政令畅通。
五、考评办法
市城市管理综合领导小组负责对网格化管理考核工作进行总指导。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办事处共同组建网格化管理考核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全市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工作。
1、办事处负责每周对社区居委会进行一次检查考评,每月成绩取平均值,再综合市考核专班抽查成绩,确定居委会最终考核排名。对连续两次考核排末位的,由办事处主要领导与居委会书记进行谈话,居委会书记待岗专职抓城管工作,由主任代行其职,直至城管工作考核合格为止。
2、市城管执法大队负责对城管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排末位的,由市城管大队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予适当经济处罚。年终考核不合格的,调整其工作岗位。
3、市环卫局按照道路清扫保洁标准对清扫保洁人员进行考核。社区在检查中发现清扫保洁不到位的,要及时通报,由环卫局按规定进行处罚。
4、市公安局和市考核工作专班对派出所包片民警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排末位的,由市公安局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年终考核不合格的,调整其工作岗位。
5、办事处负责对包片干部进行考核。对连续两次考核排末位的,由办事处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年终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评先资格。
6、市考核工作专班按照市政、园林管理标准对市政、园林管理养护人员进行考核。社区在巡查中发现其管理养护不到位的,要及时通报市政、园林管理部门。对连续两次考核排末位的,按公司化管理方式进行处理。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消防支队的指导下,我镇组建了__镇消防安全领导机构,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认真开展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和“清剿火患”网格化管理战役,建立健全了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了各种消防管理台账,积极参与了区综治办组织的各项活动,排查治理了辖区内村庄、社区、企事业单位内的火灾隐患,广大职工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消防安全工作,__年9月镇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王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安监站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为开展各项消防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
从__年9月26日至__年2月29日,在全镇开展了“清剿火患”网格化管理战役,对辖区内小旅馆、餐馆、商店、网吧等61家小经营场所和辖区内35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火灾隐患23条,整改治理23条。
__年6月我镇认真开展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划分了23个消防安全管理网格,确定了23个网格长,并对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对网格内的单位,场所、居民楼院等进行了登记摸底,对其实施动态管理,到目前为止,各网格内已排查清除火灾隐患67条。
__年,为了进一步巩固我镇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 、大培训、大练兵”五大活动成果,进一步深化“清剿火患”战役工作和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我镇对各网格长又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并成立了2支义务消防队,联合公安、消防、安监、民政、工商等部门对辖区内的所有生产经营、建筑施工单位进行了一次地毯式大排查,查出火灾隐患106条,整改治理106条,进一步巩固了我镇消防安全整治成果,剿灭了辖区内潜藏的火灾隐患。确保了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深入基层,大力宣传
__年度,镇政府组织综治办、派出所、民政、工商、安监等部门下基层到村入户,入校园、入各经营场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2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过这两次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辖区内人民群众的火灾隐患防范意识。
一、领导重视和落实工作职责是安全检修的关键
领导支持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我们日常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安全管理更是如此。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牵涉到的人员也较多,没有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各项管理制度就无法严格执法,狠抓落实就无从谈起。为做好装置检修HSE管理工作,检修前生产、设备、安环、保卫等职能部门应会同检修装置,组织召开承包商专题会,围绕检修质量进度、安全环保、职业卫生及治安防盗等方面对施工单位进行检修前的动员与宣讲,并将各项预防工作落实到位。生产部门负责编制详细的停、开车计划,制订设备管线退料吹扫、置换、清洗等方案,在实际操作中严格督促实施,为承包商进场检修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设备部门严把承包商准入关,将承包商的筛选工作落到实处,并根据检修时间安排制订严谨的检修计划,控制检修进度,避免承包商为赶进度加班加点疲劳作战,消除检修质量、安全隐患。保卫部门严格门禁制度,对探伤作业队伍加强监控,做好防盗工作。安环部门组织承包商项目经理、HSE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HSE培训、考试摸底,组织人员对检修现场实行“网格化”管理,审核、编制并发放检修作业指导书至承包商,由承包商组织员工学习,强化施工人员危害辨识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职责落实,为后续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检修安全、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准备充分是安全检修的基础
充分的准备是所有工作成功的基础,安全管理也不例外。检修前组织召开承包商检修HSE专题会议,提出具体HSE管理要求,将检修所涉及到的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形成书面材料发放至每家承包商,要求承包商组织员工学习。认真审核承包商检修施工方案HSE篇,保证各项检修作业HSE管理有章可循。各承包商在作业前均需按规定办理检修项目开工报告,装置安环条线与职能部门认真审核,对承包商提出具体要求,督促承包商按规定建立健全HSE管理组织机构,制订HSE管理制度,配置HSE管理人员,编制出与作业内容相对应的施工方案。要本着“怀疑一切”的态度,对各个作业环节危害因素辩识再次验证,制订HSE防范措施,并要求承包商传达至每一个作业人员,在作业中落实。根据装置实际情况,编制装置检修HSE管理方案与作业指导书,内容包括检修HSE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职责,检修各阶段重点关注重点等,将HSE管理方案与作业指导书发放至各承包商,要求承包商对每一个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告知其作业区域的危险性。所谓无知者无畏,许多事故的发生,都与当事人员所掌握的安全知识不足有着密切关系。通过真实的事故案例教育检修人员规范作业,告知作业危害及进装置注意事项,并使用考试的方法来检验其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坚决予以淘汰。通过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认真负责的安全教育,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率。在检修队伍进场前,HSE管理的重点是装置的退料吹扫,因为退料吹扫彻底与否,将直接影响检修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为给检修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装置严格按照预先制订的停车方案实施操作,将设备、管道内的液相物料尽可能倒空送出装置,将可燃、有毒气体排至火炬。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杜绝就地排放,做好能量隔离,消除作业隐患,为检修作业人员的进场作业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检修现场各类信息,更好地调配安全监督力量,各装置业务骨干每天召开碰头会,由装置介绍每日的作业情况、通报隔日的作业计划并提出需要协助的相关事宜。HSE“网格化”管理人员每天对查出的“三违”现象根据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分类汇总,画出“三违”趋势图,建立数据库。有关领导根据装置作业预报情况结合“三违”分类趋势图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施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对HSE“网格化”管理人员作出合理安排,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促使HSE“网格化”管理人员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确保现场各类作业安全得到有效掌控。
三、加强承包商管理是安全检修的重点
承包商是检修施工作业的主体,在检修施工过程中只有加强承包商管理,严格直接作业环节各项制度的执行力,才能从源头上减少各类作业风险和事故。在2007年度2号烯烃大修过程中,曾发生过承包商违章用火引发着火事故苗子的情况。为确保检修用火作业安全,我们对承包商宣传烯烃部“全员HSE管理理念”,全面推行“用火作业主动防护”管理措施。用火作业前,在用火点下方搭设接火平台,用火人在接火平台内作业,平台周边及下方满铺三防布与石棉布,避免火星下落飘散失控而产生事故,对用火点周围15米范围内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槽(沟)采取覆盖、铺沙、水封等手段进行隔离。加强对装置监护人、对口人到位情况的检查,督促承包商照章施工,规范作业,确保用火作业安全。使用过的设备内部可能由于退料吹扫不彻底,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有毒有害物质,或发生缺氧、富氧、高温、负压、粉尘等危及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不安全因素。为避免检修过程中受限空间作业发生人身事故,装置与承包商一起对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进行危害识别,制订应急预案并现场确认交底,告知承包商可能发生的作业危害,要求承包商针对可能发生的作业危害制订出严密的防护措施。要求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随身携带便携式报警仪,实时监控作业环境,以防万一。在2007年度2号烯烃大修过程中,曾发生过承包商因施工需要,在未经过搭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拆卸、改变循环水冷却塔外侧脚手架,在施工结束后又未按原样恢复的情况,导致在同一作业面的其他承包商作业人员高处行走过程中踏空,从15米高处坠落。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在检修作业前制订的检修HSE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脚手架搭设完成后要按规定挂验收牌,对于尚在搭设未完工的半成品脚手架使用红白带隔离警示,禁止使用;严禁非脚手架搭设单位擅自拆装脚手架外观或改变其功能;要求脚手架搭设单位在检修现场设立工作联系点,以方便工作联系,要求所有2米以上登高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5点式双钩安全带,作业、行走时按规定有效系挂,避免事故重演。
为加强对检修现场安全的掌控力,我们分别组建承包商、联合装置、安环三级HSE“网格化”管理网络。要求承包商按照检修前制订的HSE管理方案逐项落实,督促承包商对施工项目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落实控制措施并负责实施,指派有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对检修现场实行“网格化”监管,现场有人作业就必须有人监管,监管人员每天作好书面记录备查,看到“三违”现象立即指出并做出相应考核,对“三违”人员形成威慑。抽调熟悉工艺的班组长组成装置二级“网格化”管理队伍,对承包商作业前的施工环境进行交底与确认,以减少由于承包商不熟悉作业工况盲目蛮干带来的风险。HSE监督分队队员与管理人员配对结合,组成专业的“网格化”管理队伍,按预先制订的作息时间分组轮流对现场进行不间断巡回检查,直到作业结束。重点对检修作业现场承包商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作业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及“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作为等进行检查,对查出的“三违”和不符合要求现象以书面整改通知单的形式发放至承包商,要求整改。对于重复违章或严重违反相关制度的承包商以HSE违约金的形式进行经济处罚,以督促其改进提高,规范作业。“网格化”管理人员将每天的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归类分析,形成《HSE情况通报》于大修调度会上分发,对承包商不规范现象进行曝光,通过舆论监督,推动承包商自主管理。装置开工阶段是检修HSE管理的收尾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进行开车条件的确认,检查各类设施的完好,设备升温升压阶段进行泄漏检测,及时处置安全隐患,为装置的稳定运行创造条件。在装置开车前,组织各专业人员对装置内劳动保护设施、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各类检测仪器等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装置开车各项条件进行完整性检查,在设备检修质量验收合格的基础上,事业部组织各专业进行装置开车条件检查确认。另外,还根据装置检修不同阶段有不同作业风险这一特性,在《HSE情况通报》上以“工作提示”的形式对下阶段高风险作业进行“提示”,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指导意见供承包商和装置参照执行,从而达到降低检修作业风险的目的。在现阶段,承包商虽已逐步走向自主管理之路,但检修现场“三违”现象仍时有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个别承包商的管理思路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仍旧停留在“要我安全”的老路上,没能真正理解“我要安全”活动的宗旨,在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上仍然相对滞后。虽然在甲方的要求下建立了HSE管理体系,但没有真正理解体系的精髓,只是装装样子应付了事。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通过程序化作业、制度化管理来减少人为失误和控制风险。HSE管理讲求作业制度的规范化,强调作业前的预防、作业中的对策落实、作业后的持续改进,从而使工程项目作业始终处于HSE受控状态。我们在承包商管理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强承包商管理仍将是我们下一步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关于履行工作职责情况
督察大队承担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网格化管理、快速反应、信息处理等重要职能。工作千头万绪,牵扯部门多,涉及面宽,摊子大,事情杂。工作搞的好与坏,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十分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大队主要领导,我深感责任重大。一直以来,我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注重依靠集体智慧,充分走群众路线,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并发扬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敢打敢拼的精神,通过抓重点、抓热点、抓难点、抓亮点,有力推动了全队工作,开创了城市管理督察工作新局面。
(一)完善机制,巩固网格化管理成果。
年初,按照市局要求,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广泛征求各区局和执法中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深化网格化管理相关工作。
一是优化了网格布局。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市区原有74网格调整为63个,并对各执法中队和网格的管理路段、区域及范围进行了明确。通过网格的调整,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管理中存在“都管都不管”的问题,避免了管理资源的浪费,而且清除了管理盲区,真正实现了网格管理无缝隙。
二是细化了管理措施,明确了管理标准。按照网格区域大小、主次干道数量多少和管理任务的轻重,对网格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网格类别配置人员。同时,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原则,将网格内路段分为三级,并根据路段级别制定检查考核标准。网格分类和路段分级管理模式的实行,进一步优化了管理资源,使网格人员配置更为合理,管理重点更为突出,管理目标更为明确。
三是实行了定人定岗管理制度。按照“执法、管理力量向一线倾斜”和“执法业务岗位必须由执法人员担任”的原则,对督察大队,区局机关、执法中队和单元网格工作岗位进行了设置,制定了岗位职责,并规范了人员调整和借用程序。通过定人定岗管理的实行,有效杜绝了城管队伍中存在的“钻空子、混子日”现象,达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责任”的目的。
四是修订完善了检查考核制度。提高对垃圾不落地、户外广告管理、牛皮癣治理等市容环卫类和出店经营、游散摊点占道经营等工商管理类的考核分值。修改了考核计分和排名方式,将网格化管理、违法建设查处和处理投诉举报等三项工作检查考核的综合成绩作为区局和中队每月网格化管理工作排名的依据,使检查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平,更具说服力。
(二)加大力度,强化日常督察工作。两年来,主要对市区环境卫生、出店占道经营、违法建设、城管队伍队容风纪等方面以及网格化管理和垃圾不落地、公厕管理等重点工作进行检查督办。下达各类督办通知书706份,下达“牛皮癣”处罚通知书287份,处罚金额15949元;下达“垃圾不落地”和“占道经营”处罚通知书440份,处罚金额10250元;处理人员181人次;表彰人员112人次,表彰先进集体41个。同时,草拟或代拟各类《通报》、《规定》60余件,并继续做好各执法中队月底考核排名工作,协助市容环卫办做好对各街道办事处检查排名工作,充分发挥了城管督察的有力保障作用。
(三)结合实际,开展各类专项督察。
为了体现城管督察的有力保障作用,大队在围绕市局各阶段、各时期的重点工作的同时,结合城管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督察工作。
一是加大市容环卫类的检查督办力度,启动了市区招标道路清扫保洁的检查考核工作。根据市局《市区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暂行办法》,配合市局环卫办起草、制定了《市区招标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并配备2名督察人员成立考核专班,开展对市区环卫作业公司清扫工作绩效考核,同时,加大对免费开放公厕和垃圾转运站检查力度。月底将市区招标道路清扫保洁检查考核成绩、市区免费开放公厕汇总后报市局市容环卫办,市容环卫办依据日常检查考核情况和大队意见,对相关单位按有关程序作出具体奖惩及经费划拔工作。
二是加强对城管执法车辆的督察。根据今年4月,市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管法车辆管理的通知》,大队采取日常检查和暗访督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督察人员加大了对城管执法车辆停放在经营或娱乐性场所门前或附近区域以及城管执法车辆非执行公务时不悬挂真实牌号,故意遮盖、涂改车牌号或悬挂假牌、套牌的督察力度。
三是督办加快电子路籍档案的建立和完善。督促中队完成主次干道临街门店的信息录入工作,通过电子路籍档案的建立,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
四是加强夜市和疏导点的规范管理工作的督办力度。督促中队取缔主次干道游散摊点和长期占道摊点,按照“六规范、七统一”的标准,加大夜市和疏导点的检查考核力度,督促中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是按照市局工作部署,分别开展了“垃圾不落地”、夜间市容秩序管理、户外广告整治、报刊(电话)亭亭容亭貌整治、城管人员酒后上岗等专项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督办落实。同时,加大重难点问题的督办力度。要求中队每月上报当月重点、难点问题整治方案,根据中队上报的计划进行跟踪督办,并将整治效果作为每月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排名的重要依据。
(四)建章立制,强化督察机制建设
为了完善行政执法督察体系,加强督察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大队加大了与市局各职能科室的沟通与衔接,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一是加强协调机制,提高督察效能。为进一步整合督察力量,避免重复督察,提高工作效率,大队积极与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加强联系,内部科室加强沟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衔接机制。通过与市局路政科、市容环卫办等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科室进行信息互通,市局在审批涉及占道、破路、户外广告等事项,在告之中队的同时,抄告大队,避免审批与督察“两张皮”;通过与110指挥中心受理的其他举报投诉,在分转区局处理的同时,告之大队,由大队合理安排督察人员进行督办,并将督办结果反馈给110指挥中心。这种职责明确、既分工又合作的衔接机制,有效的提高了督察工作效率。近年来,在市城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大队领导班子成员、全体队员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责,努力转变作风,不断拓展督察职能,扩大督察覆盖面,落实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职能作用。同时,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规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关于履行工作职责情况
督察大队承担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督察、网格化管理、快速反应、信息处理等重要职能。工作千头万绪,牵扯部门多,涉及面宽,摊子大,事情杂。工作搞的好与坏,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十分敏感,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大队主要领导,我深感责任重大。一直以来,我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注重依靠集体智慧,充分走群众路线,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并发扬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敢打敢拼的精神,通过抓重点、抓热点、抓难点、抓亮点,有力推动了全队工作,开创了城市管理督察工作新局面。
(一)完善机制,巩固网格化管理成果。
年初,按照市局要求,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广泛征求各区局和执法中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深化网格化管理相关工作。
一是优化了网格布局。按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市区原有74网格调整为63个,并对各执法中队和网格的管理路段、区域及范围进行了明确。通过网格的调整,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管理中存在“都管都不管”的问题,避免了管理资源的浪费,而且清除了管理盲区,真正实现了网格管理无缝隙。
二是细化了管理措施,明确了管理标准。按照网格区域大小、主次干道数量多少和管理任务的轻重,对网格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网格类别配置人员。同时,按照“主干道严管、次干道严控、背街小巷规范管理”的原则,将网格内路段分为三级,并根据路段级别制定检查考核标准。网格分类和路段分级管理模式的实行,进一步优化了管理资源,使网格人员配置更为合理,管理重点更为突出,管理目标更为明确。
三是实行了定人定岗管理制度。按照“执法、管理力量向一线倾斜”和“执法业务岗位必须由执法人员担任”的原则,对督察大队,区局机关、执法中队和单元网格工作岗位进行了设置,制定了岗位职责,并规范了人员调整和借用程序。通过定人定岗管理的实行,有效杜绝了城管队伍中存在的“钻空子、混子日”现象,达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责任”的目的。
四是修订完善了检查考核制度。提高对垃圾不落地、户外广告管理、牛皮癣治理等市容环卫类和出店经营、游散摊点占道经营等工商管理类的考核分值。修改了考核计分和排名方式,将网格化管理、违法建设查处和处理投诉举报等三项工作检查考核的综合成绩作为区局和中队每月网格化管理工作排名的依据,使检查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平,更具说服力。
(二)加大力度,强化日常督察工作。两年来,主要对市区环境卫生、出店占道经营、违法建设、城管队伍队容风纪等方面以及网格化管理和垃圾不落地、公厕管理等重点工作进行检查督办。下达各类督办通知书706份,下达“牛皮癣”处罚通知书287份,处罚金额15949元;下达“垃圾不落地”和“占道经营”处罚通知书440份,处罚金额10250元;处理人员181人次;表彰人员112人次,表彰先进集体41个。同时,草拟或代拟各类《通报》、《规定》60余件,并继续做好各执法中队月底考核排名工作,协助市容环卫办做好对各街道办事处检查排名工作,充分发挥了城管督察的有力保障作用。
(三)结合实际,开展各类专项督察。
为了体现城管督察的有力保障作用,大队在围绕市局各阶段、各时期的重点工作的同时,结合城管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督察工作。
一是加大市容环卫类的检查督办力度,启动了市区招标道路清扫保洁的检查考核工作。根据市局《市区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管理暂行办法》,配合市局环卫办起草、制定了《市区招标道路清扫保洁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并配备2名督察人员成立考核专班,开展对市区环卫作业公司清扫工作绩效考核,同时,加大对免费开放公厕和垃圾转运站检查力度。月底将市区招标道路清扫保洁检查考核成绩、市区免费开放公厕汇总后报市局市容环卫办,市容环卫办依据日常检查考核情况和大队意见,对相关单位按有关程序作出具体奖惩及经费划拔工作。
二是加强对城管执法车辆的督察。根据今年4月,市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管法车辆管理的通知》,大队采取日常检查和暗访督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督察人员加大了对城管执法车辆停放在经营或娱乐性场所门前或附近区域以及城管执法车辆非执行公务时不悬挂真实牌号,故意遮盖、涂改车牌号或悬挂假牌、套牌的督察力度。
三是督办加快电子路籍档案的建立和完善。督促中队完成主次干道临街门店的信息录入工作,通过电子路籍档案的建立,进一步细化管理标准。
四是加强夜市和疏导点的规范管理工作的督办力度。督促中队取缔主次干道游散摊点和长期占道摊点,按照“六规范、七统一”的标准,加大夜市和疏导点的检查考核力度,督促中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是按照市局工作部署,分别开展了“垃圾不落地”、夜间市容秩序管理、户外广告整治、报刊(电话)亭亭容亭貌整治、城管人员酒后上岗等专项检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督办落实。同时,加大重难点问题的督办力度。要求中队每月上报当月重点、难点问题整治方案,根据中队上报的计划进行跟踪督办,并将整治效果作为每月网格化管理检查考核排名的重要依据。
(四)建章立制,强化督察机制建设
作者简介:邹华(1987-),江苏邳州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级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标准理论与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及产业规划等;马凤领(1964-),河南禹州人,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康复工程,标准理论与政策等。
摘 要: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制度建设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城市区域差异、筹资渠道有限、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缺陷、管理目标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应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多管齐下地妥善解决。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03203
1 引言
社区作为微观生活与宏观社会交融汇聚的平台,与居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演化,必然要求城市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管理创新的新思维指导下,社区网格化管理应运而生。所谓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支撑,将城市按照一定的地域范围和人口规模划分为若干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若干网格管理人员,实现网格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与服务,促进社区资源整合和共享。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0.0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9.5%;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09个,社区服务中心15497个,社区服务站87931个,其他社区专项服务设施9.6万个。全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站)覆盖率72.5%,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9.7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3万个,社会组织达到49.9万个,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与此同时,在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探索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足、财政压力过大、职责分工不合理、信息化和制度建设不够等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此外,做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步伐、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生活需求,使广大社区居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原因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管理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一种比较合理、科学、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
2.1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社会体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社会转型、制度转轨的剧烈变迁中,社会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长,导致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经济体制转轨与社会结构转型交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基于社会面临的这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网格化管理这种新的社会治理方略应运而生,由于它能在政府和自治组织之间提供一个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局面,因而备受众多城市管理者的青睐。
2.2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合理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打破各层级间的壁垒,实现监管分离,及时发现问题并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应对和解决问题,实现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领域协同合作。同时,社区网格化管理逐步发展并拓展到整个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实现对整个大系统内的一切信息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这既避免了资源闲置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也能够对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管理与服务,实现对整个城市的动态高效管理。因此,对于一些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实施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
2.3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科学性
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来看,一旦社区发生异常事件网格内的触发机制将会把出现的问题传送至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当问题超出它们的处理权限或能力时,这些部门将及时上报上级协调处理。同时,社区相关部门将及时根据收到的各类信息动态调配各种资源,为任务协调和执行做好服务工作。当问题解决之后,网格内的评价反馈机制将会对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并将评价结果再次反馈给触发机制,从而更好地改进应对机制,更科学地做好城市社区治理工作。
2.4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有效性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对管理技术和理念的重大变革,它以万米为基本单元,将社区划分为由多元主体构成的若干单元网格,在网格多元主体的交互作用下,利用网格管理技术将社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到对应的网格空间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将动态管理对象分割管理,确保对社区内的一切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理,而且能对各网格单元负责人进行全时段监控,实现对所有社区居民的动态安全管理。正因为社区网格化管理运转高效、执行有力,因此在社区治理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管理效果。
2.5 城市社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具有创新性
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网格、细化管理服务单元,责任到每一个网格管理人,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家庭,实现管理对象的无缝覆盖,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管理和社会控制能力。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集成化管理,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技术和手段,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效率。社区网格化管理突出了社区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强化了政府的社区管理与服务职能,能够进一步下放事权,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
3 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社区自我管理功能不强
社区网格化管理依托行政领导、行政组织、行政资源,在网格划分、人员配备、管理方式选择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它把侧重点主要放在了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先进技术应用上,忽视了对社会管理格局和主体关系的整体调整,过于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社会资源的充分参与,扩大了行政管理的范围,制约了社会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压缩了居民自治的空间,难以形成社会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功能。
3.2 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在居委会组织体系之外单独设立专门的平行组织、增招额外的社区网格管理人员负责实施,这些新增的网格负责人、网格管理员需要额外增加工资报酬和各种经费开支,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此外,政府新招的这些网格管理员大多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少,并且基本不是本网格居民,在处理网格内矛盾纠纷方面往往能力有限、难以独立自如应对,不少情况下需要社区居委会干部亲自解决或协助,这不仅增加了社会治理的层级,也增加了内耗、降低了效率。
3.3 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将现代信息科技与社区管理有机结合,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专业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不少社区仅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收集、整合、存贮,缺乏专业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很多工作比如信息的整合、网格的划分、网格组的管理等都依靠人工去完成,很难做到精细化管理,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社区只是初步建立了社区管理数字化档案,尚未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难以对整个城市从地上到地下再到人居实施全方位、专业化管理。
3.4 职责任务划分不合理
在网格化管理中各网格负责人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常出现网格负责人与其在社区管理体制中分工不一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有些网格管理人员本身就是本社区各行各业的代表,作为兼职的网格管理人员对自身管理权限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网格化管理中要求网格之间协调合作、相互交叉,但社区之间在跨街道、跨部门的业务协助方面一般比较困难,各职能部门在涉及利益纠纷时往往很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去调动其他单位、部门的资源。
3.5 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配套法律法规和制度尚不健全,社区治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权利与义务尚没有明确的界定,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很有可能触及到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而引发纠纷。在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忽视城市各区域、社区特点,盲目地“一刀切”,容易陷入执法难、协调难的困境,难以充分发挥各地区、街道、社区的平台作用,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与服务中来。此外,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监督、考核、评价标准,甚至已有的制度也落实得不到位。
4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造成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4.1 社区间存在区域差异
由于社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成熟的经验,很多地区在运行和推广的过程中都不能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有序合理实施,加上网格化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过多干预、组织形式上行政色彩浓厚,难免产生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地域面积大,人口众多,居民成分复杂,社会组织多元,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郊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群体结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均存在很大差异,社会治理任务艰巨,各区域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一般很难照顾到区域自身特点。
4.2 社区筹资渠道有限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仅需要硬件投入,如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网络等,而且社区自身的党建、治安、计划生育、卫生医疗、文体活动、设备维护、雇佣人员及培训等诸多工作均需要配套资金支持,但社区自身筹资能力有限,各个城市经济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基础状况各异,缺乏有效的经费筹资机制,筹资渠道单一,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资金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社区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赞助及社区自身收入和积累在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这势必加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3 社区激励机制不完善
社区网格化管理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达到对资源的优化、整合、共享,从而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中,由于社区激励机制不健全,仅依靠行政命令和简单宣传,无法充分调动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同时,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网格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趋于年轻化,一些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工作热情不高、信心不足,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进而使整个网格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4.4 网格化管理流程存在缺陷
网格化如同在政府和居民之间又增加了一个层级,使得管理体系更加清晰,有利于社区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精细化管理,但管理层级的增加使信息采集的环节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区底层的信息难以通过网格迅速、真实地向上反馈。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均需要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加上横向部门间沟通协调的困难必然导致基层网格层面的问题不断积压。另外,信息采集环节过于繁杂也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网格系统的整体管理能力有所削弱。
4.5 网格化管理目标存在偏差
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一定程度忽略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目标。过于寻求工具性方法的创新应用,简单呆板的管控,也给推进基层民主和社区自治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相对独立的网格化管理也容易使网格负责人的关注点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忽视整个社会治理的大局,而更多地把他们的注意力投放到自己网格内的琐事上。网格化管理目标的偏差客观上也造成了网格、居民之间协同合作、互动交流机会的减少和人际关系的淡化。
5 改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应多管齐下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5.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基层组织的成长,调动社会组织主动参与自治的积极性,通过制度约束规范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机制,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自,将居民个体分散的利益诉求整合上升为组织共同的合理化诉求,并尽可能在政策层面上体现社会整体的诉求。搭建互动平台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状况,促进政府部门和社区自治力量的有效衔接,社会多元主体在社区管理上加强合作、协调互助,共同推进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治理机制。
5.2 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
政府要不断畅通资金来源渠道,走出单枪匹马独自负担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困局,对于市场有能力承担的管理和服务项目要果断放手,对于不愿投入或能力不足的非政府组织要适时进行引导性资金投入,促进社会各界主动投身于社区建设和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投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社区财政经费筹集和合理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自身优势,规范社区募捐机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强社区自我积累和资金募集能力。
5.3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网络和互动平台建设
社区网格化管理要立足于社区自身业务和城市长远发展,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将各项业务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框架内,不仅在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软件维护上也要不断优化升级,形成完整、规范的信息化城市社区管理系统。将居民家庭、民政、经济、党政、计生、社保、治安等诸多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互动平台,按照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的分工差别分配权限,形成实时、在线、共享的网络平台。社区居民的各种管理服务需求通过互动平台得以及时妥善办理,真正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社区管理。
5.4 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规范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保证城市社区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管理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他们对网格化管理的认识。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将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监督、考核、评价、奖惩等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积极引进有工作经验的社工人员和善于学习、富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管理队伍,加强社区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梯队建设,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认定、注册管理、岗位职责设置、工作绩效评估等制度,提高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业化水平。
5.5 分阶段、分层次、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管理工作
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中小城镇推广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都必须深入结合各地区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地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可行路径,灵活机动地有序推进。对于经济欠发达、人口结构复杂的区域需要适当加强政府的引导、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在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改革创新;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组织发育程度较好的地区,则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引导、调节多元主体自觉投身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仁显,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共治――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02109.
[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01104.
[3]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23(3):17.
[4]高孟翔.我国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5]曾媛媛,施雪华.北京市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新视野,2013,(3):9397.
[6]夏露露.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利弊[J].学习月刊,2013,(2):6263.
一、基本思路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推进国际化工城功能定位为目标,为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做出新的业绩,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四个化:城市管理数字化,促使城市管理更精细;业务流程规范化,确保城市管理更高效;管理资源整合化,促进城市管理更便民;评价标准公开化,引导城市管理更主动,从而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城市管理新体制。达到城市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解决,从而将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发现之前,老百姓求诉之前。最终达到城市管理领域的四大变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城市管理决策分析变定性为定量;城市职能部门工作变分散为系统;政府工作变“重过程”为“重结果”。
二、实施计划
(一)前期准备阶段(5月20日—7月20日)
由区建设交通委会同市建设交通委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并完成工可报告编制、专家评审、项目立项和招投标等工作。
(二)中期建设阶段(7月20日—10月31日)
完成场地建设、部件调查、部件归属、网格划分、网络建设、硬件采购和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
(三)后期调试阶段(10月31日—12月30日)
完成人员培训、市区联调,并开始试运行。
三、班子搭建
成立“区城市网格化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组长,由区建设交通委主任担任副组长,建设交通委、规划局、房地局、信息委、科委、公安分局、街道等29家相关单位的分管领导为“区城市网格化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区城市网格化项目建设推进办公室”,办公室由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及方案策划人员组成,负责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筹建工作(包括:机构设置、方案拟定、项目建设和系统调试以及沟通联络、后勤保障工作)。由相关委办局抽调1名联络员,配合区推进办公室协调网格化项目建设。抽调人员将由各委办局网格化系统的主要管理人员加入,并全过程参与建设,有利于系统建设中明确需求和系统建成后的顺利移交。
四、系统建设
(一)场地建设
依据市建设交通委有关“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两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结合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项目机构及人员整合情况,在石化城区由区机管局负责调配约450~550平方米左右办公用房(监督受理大厅约120平方米、指挥处置室约60平方米、其它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值班室、视频会议室、接待室等合计约350平方米,)作为网格化建设用房,满足前期项目筹建,中期系统软硬件建设,后期办公场址。
(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是网格化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区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是全区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重要保障。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工作包括:网格化区域的确定;万米网格的划分;区城市管理相关部件地理信息的测绘、收集、入库;GIS地图数据库的建立,GIS信息平台的建立。
1、网格化管理区域
区城市网格化按照“强化重点区域、增加管理内容、提高办事效率”的思路,对重点区域、重点道路进行网格覆盖。按照网格化地理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的要求对每个网格内的部件进行普查,赋予代码、对各种事件进行编号,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
网格化区域拟定为:
(1)部件调查范围:新城(约34平方公里)、朱泾镇镇区(约7.5平方公里)、枫泾镇镇区(4.33平方公里),共计约46平方公里。
(2)管理实施范围: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逐步实施。当前实施范围为新城中心城区(北至红旗路,南至滨海路,西至西静路,东至亭卫南路)约5.9平方公里区域。
2、网格划分
(1)网格划分的原则
①属地原则:每个网格不跨越城市规划单元边界,不打破区、街镇、居委会、村的行政管理体系。
②地理布局:一个网格单位内的管辖区域只能是一个居委会或村,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③方便管理:一万平方米作为一个基本单元,但可视划分边缘接口、地域内人口数量和“城市部件”数量等因素,就管理方便适当调整。
④无缝隙、全覆盖:特别注重区界、街界、居委与村委等交叉区域,界定清晰,责任分明。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元,将区所辖区域划分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
(2)网格划分的相关责任:由区建设交通委牵头,区规划局、民政局协助,各镇、街道配合,进行单元网格的划分和审核。在此基础上,由区网格化推进办小组按管理原则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
(3)责任网格划分:按照市建设交通委规定,每10-16个单元网格划分为一个责任网格。结合区域实际,采取不均匀划分,按疏密相间原则划分责任网格,根据实际管理工作量对于市容环境示范区域、中心商业区、主要景观带,确保10-16个单元网格作为一个责任网格,对于其它区域,拟采取20-30个单元网格作为一个责任网格。
3、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调查及信息入库
(1)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目录:按市建设交通委明确的全市统一编码,结合区城市管理现状,涵盖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和其它设施等5大类84种部件、32种管理事件。
(2)部件的测绘
主要任务包括:①、按有效、有限的角度,参与确定“城市部件、事件”;②、核实复查现有的“城市部件”;③、补充遗漏的“城市部件”。
(3)核实补充“城市部件”任务的实施方法:采用职能部门和镇、街道相结合进行抽查的核实方法。在网格划定的基础上,就城市“部件”进行分类,明确核实内容,落实核实单位,确保准确率在96%以上。
(4)明确部件、事件责任归属:依据四原则,即法律法规原则、市有关规定原则、职能就近原则和区领导意见原则,对部件和事件落实责任归属;同时明确应急处置部门的工作处置流程。
(5)数据输入:在市建设交通委的指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协助录入“城市部件”,为建立数据库提供技术参数。数据库由网格化管理监督受理中心的信息规划管理科负责日常维护更新。
(三)系统软硬件的建设
网格化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工作是网格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城市网格化系统功能实现的载体。系统软硬件建设的质量高低将决定区城市网格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在系统建设中要加强建设和管理力度,以高标准严要求有条不紊推进系统软硬件建设,通过规划、资金、管理和技术等手段为区城市公共事务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基础。
1、软件系统建设
软件系统建设主要包括:
(1)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处置协调工作子系统及其它终端系统的建设。
(2)大屏幕指挥系统的建设。
(3)综合分析评价子系统。
(4)基础数据及地理编码管理子系统。
(5)移动数据接口子系统。
(6)GIS综合子系统。
(7)业务相关系统接口。
(8)网格化功能拓展的其它子系统。
2、硬件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
(1)各种服务器及终端建设
主要包括:WEB服务器、GIS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移动交换服务器、备份服务器、存储设备、磁带设备、监督中心工作站、指挥中心工作站、GIS信息维护工作站等的构建。
(2)网络设备的构建
主要包括:核心交换机、备份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构建。
(3)场地弱电部分建设
主要包括:场地装修、办公系统装修;综合布线系统、UPS系统、机房监控系统、会议声扩系统的建设等。
(4)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构建
主要包括:大屏幕及相关附件、大屏幕控制PC、客户端软件、机柜、工程辅料等。
3、网络沟通
市、区两级平台间网络由市建设交通委负责建设,区内指挥平台与各处置单位间网络由区信息委牵头依托现有政务网络资源实现连接贯通。
4、资源整合
城市网格化项目将整合以下几方面资源:
(1)同区公安信息项目的资源整合。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将实现同区公安监控指挥中心的网络连接,通过软件硬件系统的有效切合实现两中心的信息互通,视频共享,通过派驻网格化监督受理席位至区公安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两中心的职能联动。
(2)同区公共交通信息监控平台项目的整合。区网格化信息系统将同市郊首个基于GPS定位技术的公共交通监控调度系统——区公共交通信息监控平台建设项目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对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3)同市区市容环卫配套信息化项目的整合。区城市网格化系统将实现同区市容环卫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加强网格化系统在城市管理相关行业的功能延展。
(4)同区信息委硬软件资源的整合。区城市网格化系统将实现区信息委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源整合。共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共享系统运用软件,共享网络构架资源,并适时拓展设备机房、硬件设施的共享共用。
(四)机构设置及人员安排
1、机构设置:依据市建设交通委有关“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两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依据监督、处置、评价“三分离”及“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内部分工、流程分隔、职能独立”的原则,整合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及人员组建“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由于市编委、市建设交通委对该单位机构规格尚未明确,结合我区现状,目前该单位暂不确定机构级别,人员编制暂定为8人,经费来源暂定为区财政全额拨款,待市编委明确意见后根据要求统一设置。
2、人员安排: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工作人员由管理人员、信息员、监督员3类人员组成。
(1)管理人员:根据当前现状暂定为8人,由区建设交通委从相应单位内部调剂。
(2)信息员:采取社会公开选聘形式招募非在编劳务人员12人,由区人才市场,市场化运作。
(3)监督员:通过整合现有部分市容协管、城管协管人员及社会公开招募部分非在编劳务人员两种形式组成,人数为30人,由区人才市场,市场化运作。
五、工作流程
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主要有网格监督员、市级监管平台、区级监督指挥平台(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区城市管理指挥处置中心)、专业处置部门四个层次构成。在划分好基本单元网格、地域责任网格,确定城市管理的部件与事件及其管理标准和处理流程后,操作流程如下:
(一)问题发现与报告
网格监督员根据其管理职责及地域责任网格主动对监管范围内的部件、事件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利用手持移动终端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信息上报区城市管理监督受理中心(并报市级平台)。
(二)信息流转告知
区监督中心给予受理接报,经确认立案后立即将信息流转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区指挥中心核实后责令相关管理责任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置(并报市级平台)。
(三)问题处理
相关管理责任单位或专业处置部门接到处置指令后,应在规定时间按照规定程序和工作要求,予以妥善处置并做好备案登记。一时无法处理或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的,应向区指挥中心给予说明,有指挥中心沟通协调。
(四)处置反馈
处置完毕后相关管理责任单位及部门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至区指挥中心。区指挥中心经确认后立即将信息流转至区监督中心(并报市级平台)
(五)跟踪确认
接到处置完成信息后,区监督中心将处置信息通知监督员,由监督员赶往现场核实验证,将确认信息反馈区监督中心。
(六)结案
区监督中心对已妥善处理的案件予以结案(并报市级平台)
六、经费测算
区城市网格化项目建设费用根据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估算为1000万元。
七、制度保障
(一)建立项目台帐管理制度
1、编制项目建设工作计划
根据网格化项目总体建设要求,按照建设内容、工作流程、阶段任务编制项目建设工作计划,细化建设任务,拟定时间节点,明确涉及单位,从而确保项目建设规范有序。
2、制定项目建设月报表
根据工作计划、建设流程及时间安排,按月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总体工作量完成百分比、节点任务完成情况、建设资金运作情况,以表式汇总统计、量化指标、反映上报。
(二)建立工作责任制度
按照项目建设的总体要求,细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分解工作任务,根据各自工作岗位,分别制定相应工作责任。
关键词: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网格化课程体系;气象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理论,结合气象事业全球化、专业化、一体化特征和气象业务岗位的实际需求,较为科学地设计了气象培训体系的构建方法,并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气象培训体系,其中,重点阐述了气象培训体系的结构、科学内涵和重点任务。
一、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老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将人生简单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一次性终端教育已无法满足个人、职业及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获得学历后开展专业继续教育,即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应运而生。
(一)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内涵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分析:“继续教育”明确了教育目的和性质,继续教育不是终端教育,而是以满足终身教育需求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学历后”明确了继续教育的阶段,不是在学校接受的教育,而是在完成大学教育获得学历之后的阶段;“专业”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对象,不是泛指全社会的成人,一般特指从事某一专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获得一定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通过包括培训在内的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的以补充知识、提升技能、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非学历的教育形式。
(二)学历后专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具有教育时限的终身性、教育目的的发展性、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等特点。教育时限的终身性表现在这种教育是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对某一专业在职人员进行连续不断的知识更新和补充,以胜任岗位发展需求;教育目的的发展性表现在突破了以往仅仅以专业技术提升为目的的框架,而是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满足组织的发展目标对工作岗位、专业和知识技能的需要;教育对象的高层次性体现在其针对性强,受教育者主要为取得大学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除了上岗资质类培训外,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方法等高层次的岗位培训已经成为重要内容。
(三)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面临挑战
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所涉及的课程类型、结构、层次等实际形态复杂多样,因此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具体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大学专业教育与实际业务需求脱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后,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发生变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专业素养与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以气象行业为例,高科技和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气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知识更新要求越来越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明显且日益扩大的供需矛盾。
第二,现有培训与组织目标存在差距。为解决上述矛盾,多数行业设置了培训部门,并对员工开展培训,但大部分培训模式以一次性办班为主,系统性思考不够,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需要加强,造成了现有培训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不能满足各个行业发展的组织目标,不能有效提升培训的效益规模。
第三,终身教育理念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体现尚不充分。多数行业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人才的培训目标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依靠持续化、终身化的培训才能够逐步实现。现有的教育培训工作在现代教育规律的探索方面尚不深入,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二、构建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网格化课程体系的实践
(一)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
在通识教育领域课程论积累了丰硕成果,但在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领域的课程构建模式尚不完善。美国教育学家泰勒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横向、纵向的课程组织结构,基于该理念构建的分层分类课程体系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分层分类的理解较为机械,对学历后专业继续教育中课程之间的联系分析不足,整体性和系统性思考不够,不能贯穿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不利于所在单位宏观了解员工专业技能的进展情况。为了减少培训课程设置的盲目性等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王卓妮等(2016)提出了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
(二)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的特点
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基于分层分类的核心理念,重点考虑了课程与课程的联系,注重课程设置的整体性,按照气象事业的业务方向分为预报、观测、公共服务、资料业务、管理等类别,参考CBE课程理论提出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将岗位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将预报方向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该模型还具有系统性、多维度、全覆盖的三个特点:系统性体现在课程体系摈弃了过去“缺什么补什么”的临时性、片段化的培训,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完成对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超前设计;多维度是指在组织某一专业知识体系是加入时间维度的概念,按照组织需求及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层设计,分步实施培训,有效避免了课程的重叠,同时体现了终身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覆盖体现了对气象部门不同岗位类别和不同岗位层次的全覆盖,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在学历后继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实现了学历后气象专业继续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衔接、与气象业务需求相衔接、与世界气象先进水平相衔接。
三、基于网格化课程设计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
(一)构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挑战
网格化气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提出对开展气象教育培训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该体系涉及专业门类繁多、课程种类复杂、对层次的划分也应基于实际情况完成。此外,大量与业务相关的课程需要专业教师开发并实时更新,完成该课程体系的组织实施工作不是容易的事情。
全国气象部门人数很多,现有250多位司局级领导干部、4300多位处级领导干部、近5万名一线业务和管理人员以及大量聘用人员,完成上述人员的培训任务比较重。气象行业还具有专业性强、全球化和一体化程度高等特点,加之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更新、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的国家需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急需提高这些都对构建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岗位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二)构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的途径
高等院校是培养专业化人才的摇篮,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气象类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弱化了专业教育,缺乏对一线气象业务的跟进,高校毕业生对气象行业不断更新的新技术新方法不够熟悉,由高校来承担与业务一线紧密结合的网格化课程体系不太现实。此外,考虑到气象部门的专业特点和规模轮训的需求,干部教育和专业教育密不可分,社会培训机构难以完成专业性培训任务。因此,网格化课程体系的实施由气象部门培训机构来完成更加合适。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通过整体设计、系统开发、重点推进的方式,目前已设计完成一批满足岗位特点、适应气象事业发展需求的分级分类分岗的课程体系。从培训策划、课程体系研发、教材编写到教学组织实施及质量评估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系统科学设计、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在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中,干部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并荟萃了一支以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为核心的兼职教师团队。“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结构为气象部门培训机构落实网格化课程体系的科学理念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但仅仅依靠气象部门培训机构尚不能完全实现网格化课程体系的科学理念,建立满足终身教育需要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开放式气象培训体系,才能够实现网格化课程体系所提倡的分层分类、全覆盖等目标,才能够满足气象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
(三)建立开放协调的组织机构体系
开放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应由气象部门培训机构、相关高校、业务单位及科研院所等机构共同构成,同时需要建立层次分明、统筹协调的任务分工。气象部门培训机构是气象教育培训的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的培训;气象及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是复合型气象人才的培养基地,发挥在气象培训体系中的辅助作用;业务单位为人员培训提供了实践基地;科研院所可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则是气象培训体系的有益补充。
作为气象培训体系的主体,气象部门培训机构由国家级和省级两级构成,国家级包括干部学院和干部学院分院,各级培训机构分工各有侧重。干部学院主要负责培训体系的统筹牵头,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承担骨干人才培训及示范培训,并对教育培训进行统一评价;干部学院分院重点按照统一布局承担国家级培训任务,牵头面向所在区域的培训任务,并开发设计其特色培训项目。省级气象培训机构则主要面向本省,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利用气象远程培训管理平台开展面向本省的远程培训,面向社会开展气象科普培训等。
(四)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在气象教育培训的组织机构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还需要重点加强课程体系、教材体系、保障体系的建设。
设计构建网格化的课程体系。气象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以气象教育培训开放的组织机构为依托,加强需求调研,围绕组织需求,兼顾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努力构建与大学专业基础教育衔接、满足气象事业发展、具有终身教育特点的多层次、全覆盖的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并根据气象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具体需求及时更新,超前设计好各类主体班型。
编写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材。编制与网格化课程体系框架相适应的教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同时,应完善培训教材实时更新制度,使培训教材能及时反映气象业务进展和科技最新成果。此外,应加强培训教材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培训教材建设流程和管理制度规范。
建立为实施课程体系提供支撑的保障体系。培训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环境建设。培养和打造一批满足培训要求高水平的骨干专职教师,构建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硬件设施、实习实训平台与基地、气象远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等培训环境建设,开发仿真模拟、虚拟现实等现代化培训技术,可以为网格化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确保培训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动态监控培训质量,进而改进培训活动,提高培训效益。应在培训项目前期策划中加强需求分析,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和流程。应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国家级面授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培训后效果评估,重视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估数据的客观性。此外,还应创新大规模培训项目的管理方式,提升异地办学的规范性;应多方面丰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四、结语
本研究运用网格化课程体系概念模型,根据终身教育理念和气象事业的实际特点,提出了气象培训体系的构建途径和方法,并围绕气象培训体系的组织机构展开分析,阐述了各个部门的任务分工,最后探索了气象培训体系重点需要完成的工作。从对气象培训体系的研究可以看到,气象培训体系的建设经验对于民航、地震、海洋等其他行业的体系构建亦有值得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1]Wang zhuoni,Deng Yi,Gao Xuehao,et al.Research on Grid Curriculum System for Meteorological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ifelong Education.15TH World Conference on Continu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6.
[2]Tyler,R.W.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3]高学浩,杨萍,罗林明.面向终身教育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J].继续教育,2015(2).
[4]高学浩,王卫群.美国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发展的现状与特点[J].继续教育,2005(8).
[5]杨萍,罗林明.面向基层气象人员的模块化课程建设[J].继续教育,2015(7).
[6]薛泉祥.大学后非学历继续教育中的弹性学习制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8).
[7]解建红,陈翠丽,张毓华.大学后继续教育课程的特征及设置原则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5).
一、工作目标
确保全年不发生一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不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或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各类责任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要求
一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各单位要狠抓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落实,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落实,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
二是完善网格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各单位要狠抓网格化管理的深化完善,提高网格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要按照《市区卫生局关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相关责任。依托由系统内从事电工、高压氧、消防、毒麻药品等专业资深技术人员组成的安全生产专家库,随机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或组织系统内培训。
三是规范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向区安监局等单位学习安全档案管理经验,进一步规范卫生系统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开展卫生系统安全生产档案管理评比活动,推动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管理。
四是做好食品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卫生方面的专项安全检查与整治,保证群众食品安全,预防和减少集体性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职工作业岗位有害因素危害程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降低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年内进行职业病防治专项检查不少于6次。
五是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各单位要结合卫生实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查找不足,不断修正完善预案,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要落实好领导带听班和值班制度;要经常研究、检查、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并做好记录。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单位一定要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其他领导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主要负责人要亲自部署,把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个人员,严密监控重点部位和重大危险源,及时排除重大隐患,认真克服薄弱环节,严密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会议精神。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能够掌握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知识。要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网络体系,设专兼职安全信息员,及时上报安全生产相关报表。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教活动,形成良好的安全宣传环境氛围。
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一)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红线意识。按照“五级五覆盖”的要求,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资产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项目必须管安全”责任体系,实现办事处、各部门、各村(社区)三级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强化属地和行业监管责任,加大办事处安办协调督办力度,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二)依法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新《安全生产法》中“五落实五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主动排查整治安全隐患。要通过督查督办、问责约谈、“黑名单”管理等手段,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三)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考核体系。持续改进对各村、社区的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加大考核权重。及时向办事处纪委办、组织室报送安全生产情况。
二、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四)深入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以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为切入点,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做到党员干部全覆盖、处属各单位全覆盖、各村(社区)干部全覆盖、生产经营单位全覆盖,营造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浓厚氛围。
(五)推进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常态化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日、“12·2”交通安全日、“12·4”法制宣传日。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湖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办法》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为主要内容,着力构建安全生产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通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集中开展“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进一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
三、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六)以小微企业为重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复评工作,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三级标准化创建水平。全面推行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计划用五年时间推进全处小微企业全部实现标准化达标升级。
(七)提高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运行质效。按“扩面增量提质”要求,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建设,力争所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实现“全覆盖”,在完善隐患排查清单编制、规范系统运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参与隐患排查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两化”系统排查整治隐患、防范事故的作用。
(八)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依托全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区域全覆盖。发挥各村、社区网格员安全生产宣传员、事故上报信息员和隐患排查整改协查员的作用,与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有机结合,实现安全监管“网”与“点”的时时监控,确保日常监管不留盲区、隐患排查不留死角。
(九)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以维护职工安全健康权益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以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制为重点,以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专家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强化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治理、宣传教育培训、“三同时”监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行政监督执法等工作为抓手,全面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有效防范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十)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规范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评审和报备。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应急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完善救援现场指挥机制,加强应急知识培训,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先期处置能力。
四、强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日常监管督查工作
(十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以“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为总要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要按照单位职责,认真做好对照检查。坚持属地为主与行业督导相结合、企业自查自纠与办事处督查相结合,统筹部署、齐头并进、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采取清单式排查、邀请专家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督查,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十二)深化“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继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完善工作机制,整合部门、社区、村、企业、公众等多方力量,健全排查网络,加大整治力度。继续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落实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措施,严厉打击烟花爆竹“三超一改”、非法违法经营、燃放行为。
(十三)严格事故管理和责任追究。规范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事故行为。对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以及失职渎职人员,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一查到底、严肃查处、依法追究其责任。
五、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