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1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动机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利用需求层次理论,激发学员参训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体系统中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在原因,是产生动机最直接的基础。在培育中,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是开展培育工作的基础,是决定培训针对性的关键,有助于提高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和培育效果。我们要通过进村到社入户走访、座谈、小组讨论、发放问卷等方法,站在学员的立场,不厌其烦地倾听,尽力捕捉学员的培训需求,研究各级各类学员的需求规律,既要对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需求和方式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等进行综合性了解,又要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农民的需求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努力做到把握共性与洞悉个性相结合,针对不同培训主题、参训人员分产业、分工种、分岗位设计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激发参训农民内在的学习兴趣。
在内容设计上,如对于稻麦产业的家庭农场主,不仅需要稻麦生产中所需品种技术、肥药使用、种植模式和农机农艺融合等内容,还需要市场价格、成本核算、质量安全和国家政策等内容,才能保证农民既丰产又丰收的愿望。
在培训服务上,如农民学员有时需要生产经营上某个环节知识或某个关键技术,就要有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通过入户指导、跟踪回访、电话咨询、远程会诊等形式满足学员的需求。
在方式方法上,采取专题讲座与现场教学、经验交流与专家点评、院地合作与校企联办、本地培训与异地培训、小组讨论与跟踪指导“五个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让学员在训中学,在学中看,在看中思,在思中议,在议中评,在评中导,在导中育,在育中训,形成良性循环。“不会过日子――看邻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多带学员参观考察,以参与式现场教学、示范性直观感觉来调动学习兴趣。
二、利用成败归因理论,引导学员生产经营
成败归因指的是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是对“我为什么成功或失败”诸如此类问题的思考,是个体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缘由的一种心理活动。对于农民学员而言,产业上有规模,生产上有经验,有着丰产时喜悦、减产时懊恼的体验。参加培育就是通过系统地生产经营管理的学习,能从实践去感悟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原来知道用什么药防治病虫害,现在知道了用药原理和为什么用此类药防治,并能举一反三,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能力呈螺旋上升,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和提高学以致用的水平。在培育中,老师要关注学员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总结,引导他们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成功,看待自己的失败,并从丰产减产、丰产不丰收的成败体验上进行归因,发展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育的学员中,有些是工商人士、城市居民、返乡农民工以及退伍士兵等,通过注册成为了家庭农场主,由于缺乏应有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他们在初期生产管理中,只会跟着别人学习,模仿他人的操作,没有自己的思考,在生产的过程中更多的只是“凑凑热闹”,生产经营能力得不到任何发展,产量上不去,产值也不高,即使碰巧遇到一个好年成,也会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例如小麦中后期生产管理上的“一喷三防”是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粒增重,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一喷三防”适期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品种选择不同、播种方式不同、天气条件影响等因素,不同田块生育期出现有早有迟,感抗病程度有轻有重,那么防治的时间不一样,防治的次数不相同、防治的药量有差别,如果别人打药你就打药,别人怎么打你就怎么打,不问青红皂白,盲目跟风,肯定达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出现别人增产你大面积减产。所以在培育时,老师要结合小麦品种、种植模式、气象因素等讲清最佳防治时期、最佳施药时间,让学员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弄懂什么时期是扬花期至灌浆期,并通过指导方案提前了解学员生产情况,在施药前与学员沟通或由学员主动反馈小麦生长情况,确定药剂的用法、用量、使用次数,就能避免病虫害严重发生。
在培育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员的心理状态,鼓励学员加强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体会,让学员们用心学习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探讨产业发展问题,并以生产技术为重点,以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引导学员对生产效益进行评价,对生产经营水平进行归因,加强与学员之间交流,建立便捷的反馈平台,让学员在交流与反馈、指导与总结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出产业发展问题所在,及时改正并能加倍努力,明白学无止境、学不能止于皮毛的道理,进而提高学员的自我效能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指导学员产业发展
成就动机理论强调个体自身价值的追求,它是一种内在驱动力的外在体现。针对目前农民具有封闭保守意识和开放进取意识、平均主义和竞争心态、轻利与求利心态、知足常乐与创新意识心态等二重性心理特质,在培育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式恰当地应用成就动机理论,能够有效地发挥农民学员在培训活动与学习行为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员发展农业生产、进行经营管理、带头致富和带动示范的积极性。
在培育水稻产业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时,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如把一个班50人,按照相近地域、相同产业、相似种植模式和品种以自愿方式结合分成5个学习小组,开展水稻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从种到收,从购买农资到销售,不仅比产量,更要比收入,评出优胜小组、高产创建户、种田标兵和状元田,通过小组的竞争方式,激发学生产生成就动机以及集体荣誉感,丰富培育内容,活跃培育氛围,还能让学习小组成为产业小组、实习小组、营销小组、互助小组、召集小组,配合农广校开展各项培育活动,对提高学员参训率、参与率、维护培育秩序、完成培育计划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培育学员遴选、职业农民认定以及政策扶持上,也包含着成就心理因素,是不是职业农民,参没参加农业培训,成没成为科技示范户,得没得到扶持,扶持的额度有多大等等,都成为了农民自身价值的表现。
一、主要论述了兴趣,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研究。
首先介绍了兴趣的定义:学习兴趣是学生想认知某种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者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意义学习才会发生。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把个人的思想、情感放在人发展的首要位置。从人本主义观点着眼,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兴趣是情感因素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然后,作者阐述了学习动机和动机教学的概念。它强调师生,生生,学生和文本,学生和社团之间的英语动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的“三元英语动机决定论”提出个体、环境与行为三者相互影响的作用观并强调人的主体能力,即学习者为中心。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合作教学理论重视课堂学习中的生生英语动机状态,主张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相互切磋,沟通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交际法教学理论阐述了让学习者以对子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合适的语言材料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
二、针对实验设计进行论述。
实验将在XX省XX市XXX学校的两个班进行,为期20周。在研究之初,选择学生的英语水平、年龄、数量基本一致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投入实验措施。统一由一名英语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英语课,保证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学内容、作业练习一致。在实验班采用英语动机模式实施教学。采用弗兰德斯师生互动分析系统对师生在课堂中的语言英语动机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以比较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学生课堂参与率的变化。根据福建师范大学赖昌贵教授所编制的《学习方法测验》设计《英语学习兴趣、态度调查问卷》,对参与实验的两个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还采用了成绩测试的方法,分别进行实验前测和后测。最后收集包括调查问卷、观察记录、测试成绩的所有数据,用于数据分析、讨论,以验证假设。
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详细地报告和统计数据。根据弗兰德斯师生互动分析系统计算出两个班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其次分析实验前、后学生所填写的英语学习兴趣、态度调查问卷。另外讨论了实验前测、后测学生英语考试成绩的变化。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在实验班的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激励策略,学习动机激发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习兴趣的增长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随之提高。这两方面相互影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学生的积极参与,浓厚的学习兴趣,适当的语言学习环境都是成功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总结全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发现学习动机存在新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控制活动的密度和频率。理论联系实际,将操作序列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到课堂中去。将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英语动机与传授的关系,力求做到既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最后,文章还探讨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日后研究提出建议。
五、结语
总之,本研究分析、阐述学习动机激发高中生英语学习只能说是初探。学习动机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完善。此文只是粗浅之作,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改进英语教学尽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动机;激发策略
英语学习动机是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目标之一。《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这些相关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还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稳定且持久的学习动机,这样就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发扬自身优势,摒弃不足,与他人共同合作,养成健康和谐向上的品质。”为了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广大英语教师们应该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存在问题
最近几年,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动机类型与如何激发动机的理论,但他们的研究对象以大学生较多,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不足,几乎没有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学生与中学生在学习环境、知识积累、社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我们不能将这些研究成果直接用到中学生外语教学实践中去。因此,调查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了解其成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激发、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英语学习,提高学业成绩和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国内对于初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我认为本研究的成果对于丰富我国中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现今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对老师不是非常喜欢,这种对英语老师的态度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因为加德纳的社会教育动机模式理论指出,学生对语言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所以只有英语老师多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学生才能更加喜爱老师,喜欢上英语课,进而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
(二)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体验成功
根据调查显示,初中英语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也没有相应的英语学习策略,所以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意识。这时作为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对动机行为都会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有利于学生英语动机水平的提高。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信心和学习动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应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这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强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影响巨大。然而笔者在对学生的研究中发现,多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英语,他们大多忙于工作、生意而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根本没有心思辅导子女的功课,更没有能力敦促子女学习英语;经过笔者的访谈调查,发现父母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调查发现学生父母一旦发现子女学业荒废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破口大骂,或者棍棒相加,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生的产生和学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四)教师多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开展生动教学活动
由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初中英语学生都认为英语教材相对比较难,教师对教材的设计不合理,然而他们又能充分认识到英语教材的价值,这说明初中英语学生能客观的看待英语教材和英语学习,他们对英语教材的价值持肯定的态度,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低,很多知识都不能很好的消化,所以认为教材比较难,而对于教师对教材的设计,他们认为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研究初中英语教材,把教材吃透,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之后,要能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这样学生就能从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越发的喜欢上英语,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使英语学生的外部动机逐步转化为内部动机,强化初中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结论
笔者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相关书籍,并且结合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初中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根据笔者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与研究,了解到初中英语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能考上一所好高中,想上大学,想找一个好工作。这显示出初中英语学生主要是想通过英语学习获得自己外在的需要,而不是真正的想要融入到第二语言社团中。而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归因等方面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特点和类型,并对影响他们动机的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积极的转化英语学生。
【关键词】高中 体育教学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128-01
一 前言
长期以来,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热点,相应的理论也发展得趋于完善,但由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人们对学习动机的解释往往重视从某一侧面入手,从而形成国内外不同内容的学习动机理论。
最初的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从行为学角度解释学习动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在解释行为或学习产生的原因时,总是与刺激、惩罚、强化、接近、示范等概念相联系。他们认为行为最初是由内部或外部的刺激所发动的,后有机体就根据过去的经验或已形成的习惯确定他所要采取的行为的方向(定向)。也就是说,需要运用强化、惩罚等来加强、保持或削弱某种行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袭击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年级随机抽取10个班,随机抽取男生100人。
2.研究方法
逻辑分析法:对目前研究成果与调查结果进行逻辑分析,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预计与归类。对各类学习动机的利用或激发与维持提出原则与注意事项。
问卷调查法:问卷结果统计表(以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为依据),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对文献中采用的调查问卷(以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和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为依据)进行一些适当修改,并将所得问卷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工具。
在回答每个题项的选择中我们区分了很不符合、不符合、不清楚、符合、很符合。在统计数据时,本文按照李克特5点量表记分原则,很不符合、不符合、不清楚、符合、很符合分别给予1分、2分、3分、4分、5分;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采用的是SPSS17.0版本。
三 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分类与结果统计
以下是三类内驱力调查中,平均得分位居前三的得分统计。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无明显动机,三类动机之间的比较,认知内驱力的平均分都是最高的,这表明学生被体育技能知识本身所吸引,为了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知识而学习体育的学生占多数。
2.男生体育学习动机情况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男生的学习动机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无明显动机。其中男生自我提高内驱力平均得分高于附属内驱力。说明男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要高于为了得到别人(如家长、教师、同学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体育学好的一种需要。换言之,男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要高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四 结论
第一,高三学生的认知内驱力高于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目前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基本与新课标中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相吻合。第二,高三男生的附属内驱力低于自我提高内驱力,说明男生在体育学习方面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要高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习动机 英语教学
引 言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教育中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但笔者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不重视。其次,教学条件的限制也影响到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以读写教学为主,听说方面的教学力量不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介绍甚少,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力不从心。第三,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焦虑紧张,缺乏学习积极性。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加强英语教学,探讨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动机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是社会心理视角主宰着二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根据在加拿大对学习法语的学生做的长达20年之久的调查研究,Gardner和Lambert提出了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的区分概念。前者是指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社会有好感,感兴趣,希望与之交流并能融入其中,后者指将目标语作为工具,以获得其他比此语言更有实用性的东西,比如考试拿高分,找份好工作或得到升职机会等。两种动机均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融合型动机比工具型动机作用持久,对学习者产生较强的作用力。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Gardner和Lambert的学习动机理论遭到了一些二语研究者(见Dornyei 1994;武和平,2001)的质疑,并被指出了一些存在的弊端。学者普遍认为把学习动机分成融合型和工具型过于简单化,而且此划分是建立在二语习得环境,不是外语学习环境,对学校和课堂情景下的二语学习动机重视不够。基于此因,动机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除了社会心理学框架外,心理学家从行为主义视角,认知视角对学习动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解释。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机的行为主义视角和强化理论(enforcement)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用强化来说明动机对行为的推动作用。强化是指使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就是强化物。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表扬赞赏为正强化,批评和责备为负强化。
2.动机的认知视角理论
动机的认知视角理论是从学习者自身出发,研究学习者自身内在隐形因素对动机产生的影响。充分体现了教育学者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认知视角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期望-价值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expectancy-value theory)是指学习者对达到目标的期望和目标本身的价值。该理论认为动机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期待―期望(expectancy)和对目标本身价值的估计(value)。如果个体认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带来成功,动机就会高;如果看不到目标的实现价值,其动机就会很低;如果成功的期望高而且又有价值,那么个体动机水平会很高。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强调个体对过去成功或失败经验的解释,以及从这些解释中收获能够影响未来成就的经验。此理论包含三个要素:内部/外部原因,稳定/不稳定原因,可控/不可控原因。不同的归因,在不同方面,对外语学习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效果。
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是指个体对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自我能力评估,并根据自我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决定投入的努力程度以及所做努力的持续性。实证研究认为,自我效能能对个体任务选择,努力持续及精力投入提供正确指导。自我效能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更能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并能对学习结果进行更有效的自我监控。
动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英语的掌握也不再仅仅限制于书面成绩,语言素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决定了英语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英语学习动机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英语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积极性的源泉。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形势的改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关注日益增强。他们有着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有的学生甚至为出国深造作着准备。英语学习从单纯地背单词、做练习题转变成了对视听说的追求和训练,对英语文化的喜爱与研究。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动机,选择不同的强化物,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是学习外国文化,教师可以提供尽量多的关于目的语文化的学习材料,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是通过各类考试,就可以针对考试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从学习动机类型入手,为其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
2.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创造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外语教学课堂环境,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极其重要的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致力于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教师不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学习,明确课堂练习目的,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提出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让学生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估,根据不同的自身条件和英语基础,选择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
3.激发学生自我实现愿望,提高英语学习动机
自我实现是精神满足的一种表现,给人以充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英语水平提高明显,学习进步显著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是正强化的一种方式,能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促进英语学习动机;而对学生进行批评责备,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强化,抑制学习动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采取积极的教学情绪,多褒少贬,对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4.培养学生自信心,减轻学生焦虑心理
很多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讲,课堂表现不好,课后不积极学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评价过低,对自己不信任。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运用期望-价值动机理论,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身英语水平,制订合理的学习策略,对英语学习提出一个学生可达到的目标,让学生感到有能实现此学习目标的可能性,对此学习产生期望,然后明确实现此学习目标会带来的学习收益,帮助学生认识到此学习任务的价值,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消除心理负担和焦虑,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5.引导学生对英语学习成败进行积极归因
教师在引导,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成败进行归因分析时,既应注意归因要全面、正确,也应注意归因分析要起积极作用。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同,归因分析的结果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如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则可加强自信心。
结束语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既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学习者自身内在因素的原因。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决定了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克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从学习动机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了近几十年来较有影响力的动机理论,根据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希望引起更多外语教育工作者对该课题的关注,运用理论来引导教学实践,以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Dorneyei,Z.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8, 31/3:117-135.
[2]Dorneyei,Z.&K.Csizer. Ten commandments for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998, 2/3:203-29.
[3]Gardner.R &Lambert W E.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4]常利,李芝章.大学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6 (1).
[5]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2003 (3).
[6]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1).
[7]汤闻励.动机因素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5 (2).
[8]武和平.九十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 外语教学研究,2001 (2).
[9]肖肃.外语专业学生多元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相关性研究[J].外语界,2003 (5).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学习动机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48-0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的重要群体之一,政府与学校给予了各种形式的帮助,在经济上有力的资助学生完成学业。然而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就业技能则能让学生能通过自己根本性的解决问题,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尤为重要。
1 学习动机内涵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是支配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联。
学习动机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要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目标、奖励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王有智研究认为,学习动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习得性和内隐性;引发性和价值性;意向性和差异性:持续性和可变性。
2 学习动机理论发展
2.1国外理论发展从机械论取向到行为取向再到认知取向
20世纪上半叶,学习动机的影响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从理论和实验角度注重探讨个体活动的内因和外因。这一阶段的研究包括本能论、驱动论、诱因论等。这些研究从内在动机角度解释了学习行为,揭示了个体学习具有内在倾向,对学习行为的解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学习行为的产生并非完全来源于内因。部分学者们从诱因角度探究学习行为的外因刺激物。当然,忽视内在因素和认知因素的作用,单纯从外部因素探讨动机和行为的形成,将会阻碍动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60年代以后,当认知因素融入到学习动机的研究之中后,有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更加深入,认知取向的动机理论都强调主体认知因素的动机作用,并关注认知要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这些动机理论从自我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目标与控制等角度,揭示了学习动机的认知倾向,并把个体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将学习动机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2国内理论发展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国内的学习动机理论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外发展。 80年代,主要通过调查来探究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并把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归纳为内容的动态性和多样性,学习动机注重社会意义、强调社会奉献。
90年代,受到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学习动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功利性增强;内容复杂多元化,包括求知进取、物质追求、他人取向、集体取向等;同时年级不同动机有明显差异,赵为民、熊晓燕等对发现近景性动机、动机的多变性随年级增加而降低,远景性动机对高年级起支配作用
90年代后,毕业生就业机制与市场经济接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确立等因素导致学习动机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学习动机更加多元化,最主要动机类型为报答、求知、就业与生活、成绩目标型;经济对学习动机有一定影响,如张建玲研究发现,报答性动机是扩招后大学生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的生源地对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影响,郝文静研究发现边疆地区的社会动机和发展动机较强,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注重家庭的看法。
3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发展
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确立,家庭教育成本大大增加,高等教育的扩招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使得高校贫困生日益增多,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研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郝文静、康育文等针对大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后发现,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贫困大学生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功利性动机更强。张清海针对南京地区的本科院校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对比调查,发现专业、性别、年级、父母情况、高中学习情况对贫困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影响。
就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群体的学习状态而言,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人际关系、学习基础及心理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贫困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部分贫困生消极应对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究其原因,知识基础偏差、经济条件落后等客观原因固然存在,但究其根本是缺乏适度的、稳定的学习动机。只有正确了解和掌握当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为民.人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青年研究,1994(7):38.
[2]熊晓燕.当代人学生学习动机特点及对策[J].川东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115-116.
[3]郝文静.嘉兴学院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11.
[4]张清海.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南京:河海大学,2007.3.
[5]冯红变.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
【关键词】语文;学习动机;培养
0 引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厌学、逃学、旷课、上网……屡禁不止,对于语文学习更提不起兴趣,甚至于有学生反映:“是中国人都会说中国话,都认识汉字,会写常用的汉字,职业学校不必开设语文课,从而为专业课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这令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困惑、担忧,更令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们苦恼。对此,很多人认为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但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父母的教育方法、学生以往学习中不良的习惯和失败经历,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个体差别,语文学科不同于专业技能课程,不能立竿见影的学科性质,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抓手,以就业为导向”的倡导,语文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理念的落后与缺失,语文教学方法的不当或单一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缺失与不足。综合比较各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应该是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在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在同等智力条件下,充分发挥潜在能力,他们就一定能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上有一个大的飞跃。
1 语文的学科地位
语文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们赖以交流的凭借。它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的基础。其实,学生只有学好了语文,具备了较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正是因为这样,许多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语文学习,如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就说过:语文水平是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标准。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学习是“为了生活,为了要求生活的充实”,而不是只能应付考试的工具。它包括表达、理解和审美,是一个人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窗口。同时,语文是一门费时多收效慢的学科,在效果上,语文教学很难如基础会计作账、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些专业课那样立竿见影。可以说语文教学所展现出缺乏目的性和科学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院校语文学科地位不高、学生厌弃语文的现状。
2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个人价值观、态度、志向水平、外来鼓励、学习后果(如学位、待遇及社会地位等)以及客观现实环境的要求(如考试、竞赛和升学)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复杂而多样的。
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且教学工作的成败也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程度成正比。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关于学习动机较为著名的理论有认知动机理论,人本主义的动机理论,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等。这些动机理论虽各有千秋,甚至于有些方面存在分歧,但几种学习理论一致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有动机,不同意有所谓没有动机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长处有所选择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语文学习的需要性、必要性,体会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魅力,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的动机,使教学走进高质量、高水平。
3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策略
3.1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堂吸引力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用强化概念来解释学习的动机问题,强调外部动机的作用。强调外部事件或来自外部的奖赏、强化的作用。这就启发我们要改变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或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摆脱“作者-背景―生词梳理―段落划分―大意归纳―中心把握”这一模式的应试教学,从讲台上走下来,打入学生的中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时刻章显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把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表达、理解、审美、想象、思维能力作为终极目标,打破学生疲惫又厌倦的传统教学,在参与和奖赏、强化中提升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使学生成为学习语文主体。
3.2 适当表扬并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表扬是教师用来鼓励学生最常用的策略,过多消极的批评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也是行为主义学习动机所告诉我们的。但认知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外在奖励应成为外语教学策略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内部激励机制”。因此,作为语言类工作者的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表扬的尺度,恰如其分地褒贬。同时介入归因论的引导,即:将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归功于个人的努力,强调他们进步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将“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潜力和希望。比如,教师在写作训练课上,可以将学生精彩的句子积极讲评并说明值得表扬的原因;在讨论、演讲或口头表达课上,教师不直接打断学生,而是将错误统一纠正。这样被表扬的学生乐于花更多的精力去改进写作技巧。口头语言不出色的学生也会及时改正错误,积极参与活动。
3.3 明确语文学习的价值,端正语文学习态度
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有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倾向,所以强调动机的内部和内在因素,如自主的需要、发展能力、实现潜能等。
3.3.1 利用价值,激发动机
所有学生都有学习动机,只是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机未必专注在他所教的科目上。有价值,有需要,学生才愿意学。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各行各业人们赖以交流的凭借。如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因为语文能力不强而造成交际障碍甚至于酿成悲剧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的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3.3.2 端正态度,强化动机
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有意义时,所学内容符合自身成长的需要,他们才会维持学习动机。教学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常有眼高手低的现象。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语文已经学得很好了,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做有一定难度的阅读、作文或口语表达,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创设情境,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认知上的某些欠缺会给学习、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如结合专业岗位设置情景对话或竟聘演讲,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文水平的重要性,这种情境会使他们产生语文学习的认知需要,激起并强化他们学习的动机。
3.4 课堂中利用暗示、感化等教学手段
在人本主义看来,动机就是受环境支持或阻碍的某种特定的基本需要或倾向的展现,学习等外部事件则会加速这一进程。而暗示和感化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效果较好的手段,在课堂中适时利用暗示和感化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默契和感(下转第220页)(上接第180页)情,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激发个人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
3.5 关注学生个体需要,用爱与信任创建微笑式和谐课堂
人本主义认为动机是受环境支持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都是维持人本动机的两个基本条件。中职生都不同程度遭受过中考的失利,学科学习失衡的挫败,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面临贫困、单亲及缺乏家长重视等问题,内心敏感、自卑而焦虑。教师必需用关爱和信任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求学生互相尊重,禁止使用批评或中伤性语言,并以身作则,为学生营造出宽松而和谐的学习氛围。期间,微笑是两者的通行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3.6 及时评估并反馈学生学习表现,使学生体验成就感
Wenden认为“没有评价的学习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的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自主行为。因为通过反馈,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进度、成绩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同时还可以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学习动机在本质上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屡遭失败,他就会对自己进行错误的归因,使学习动机很难维持。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的潜能。
3.7 积极探索并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我们的思维决定的。动机作用以选择、决策、兴趣等对可能的成败的分析等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需要,结合自身教学目标、教学风格及理念,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我们职业教育的语文课堂活跃而丰富有效。比如,开展师生互换角色,感悟并体验双方处境及需求,提高语文课堂的灵动性;通过影视赏析、课本剧演练,熟悉人物内心,学会语文学习的情感共鸣与理解、表达;利用情景设置、任务驱动等刺激学生思维及语言组织、人际交往的提升;利用小组活动、游戏等合作式学习,改善部分学生的高焦虑,培养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概括与演讲口才等。同时,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切莫使他们处于高焦虑或不能自拔的尴尬境地。
综上所述,本文运用了一些学习动机理论及相应教学方法,提出了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一些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作为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师,如何利用前言学科理论和先进合理方法,更好的章现语文教学的魅力与能量将是我们不断探索和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
[2]王丽.我们怎样学参考语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3]杨成章,主编.语文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5]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J].心理科学,1991(4).
[6]约翰・P.霍斯顿.动机心理学[M].长春: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7]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7.
[8]夏洛特・布勒,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关键词: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手段 成就动机学习兴趣
合理地将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和技能、动手能力强的适用型人才。但是,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出现了一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的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中职学生学习成就动机的培养进行探究,运用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肩负着培养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关系到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可是,近些年来,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具体表现在:一、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二、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三、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当前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学校和教师以及外界环境方面的客观原因。但不管什么原因,学生对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是造成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 面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无疑是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内学习辅导的一个重大主题。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在人类动机的研究领域甚为活跃。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功效论等等,这些学说无疑为学习动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我们采用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成就动机理论
所谓成就动机,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部力量。在行为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近年来,作为心理活动动力系统的重要成分的成就动机已日益受到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了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最早真正把成就动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提出系统的成就动机理论的麦克里兰德(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Atkinson)在1953年出版的,被公认为成就动机理论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成就动机》一书,就明确地提出了影响行为强度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对成功的期望、成功的价值。他们认为成就动机主要指三种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自我增强或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认为一个人的求知欲越旺盛,越是想增强自尊和得到别人的赞许的认可,那么,他在有关的目标指向上就越想获得成功,其行为的强度就越大。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成就动机理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学手段与成就动机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1.应坚持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图片,音乐或其它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之领会概念、掌握原理、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推测,发表己见,开展讨论。教师若能借助多现代教学手段,以成就动机理论为指导来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2.充分利用成就动机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
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虽然新颖别致,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演示节奏较快,有时学生来不及思考,答案就已闪过。这违背了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初衷。 而在成就动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互性, 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及掌握的程度来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速度及方法。因此,在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运用成就动机教学方法的调控作用。关注学生的反映,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学生的潜力和师生之间配合的效力,达到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四、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计算机教学为例)
1.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动机
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多变化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为自己带来的益处,从而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
如果职业学校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行动就会变的更加主动。所以作为教师,上课时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好好学习”、“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要给学生设置更加具体详细的学习目标,并告知他们达到目标的方法。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本专业当前在生产、科研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此外,还可将学生带到相关企业、公司去参观学习,又或把本校上一届优秀的学生或者毕业生请来介绍学习及工作经验,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不再盲目,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职业学校学生的成就型学习动机较强,特别是学会一个操作或者一个软件时的满足感较强。但是在深层型学习动机的数据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空闲时问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兴趣不高。也就是说学生希望学到知识的欲望很强烈,但是课下却不花时间或者花很少的时间去学习。这说明职业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没有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如何自觉学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努力进取,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而达到的目标,学生努力达到,就会满足学习需要,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行为更为持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实际寻找学习方法。学校应多举办一些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比赛或者展览,如Flash制作大赛、PS作品展、网页制作比赛等等,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4.运用强化原理,激发持久学习动机
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很持久的维持较高的学习动机。强化理论表明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得到某种补偿。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强化理论。
5.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进成就型学习动机
论文摘要:通过采取培养和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对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文章对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动机激发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动机激发模式的实施策略。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经历失败和自卑心理较强的特点,任课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善于运用具有动机设计的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现状和成绩进行正确归因。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 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动机激发模型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认知主义学习动机理论、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的归因论等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坚持“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思想,同时考虑到我校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一个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模型。
2 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动机激发模式的实施
2.1 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是远景性动机教育(Distant motivation)与近景性动机教育(Proximal motivation)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具体体现,它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内在个人价值,从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2 对学习结果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对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果,即得到及时反馈信息,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知道其学习结果后,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的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更好的成绩。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其学习结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矫正学习行为,并使正确的学习行为得到强化。反馈的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程作业和各种考试考查成绩。反馈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考试、E-mail、QQ网上讨论等方式进行。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除了对其试卷、课程作业等环节做出公平的评价以外,还应对其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作出适当的评价。
2.3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
2.3.1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自身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低,在学习中常带有自卑心理,学习方式不够得当。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设身处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可根据入学测试成绩,对于知识准备不足,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做好学习该门课程的知识准备。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获得成功。
2.3.2 单元综合练习课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引导其在精心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获得并建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每单元学完后要安排一次综合练习课,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3 运用教育技术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3.1 通过CAI课件或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CAI课件,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CAI课件充分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教与学活动呈现出自主性、交互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是一种功能强、视听效果佳的教学媒体。CAI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总结和复习所学知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由此可见,多媒体是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最佳媒体,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应广泛地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3.2 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提高其学习能力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向他们提供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环境和条件的学习策略,包括阅读的策略、听讲的策略、记忆的策略、解题的策略和应付考试的策略。例如指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忆,如何解题,如何复习和如何考试等。我们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策略的同时,还必须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学习,也就是积极主动地激励自己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使其掌握并运用这门课程的必要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3 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自身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低,在学习中常带有自卑心理,学习方式不够得当,学业成绩偏低,因此他们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各异。根据学习动机的归因论,教师应鼓励并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有关成败因果关系的知觉模式,使学生树立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的信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这可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进一步增强其今后承担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同时,应预防学生将失败归于稳定和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的难度),因为这种归因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由此可见,对学生学习成绩作正确归因,可以激励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毅力,培养学习恒心,使学生自我勉励,自我提高,这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3.4 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学生在竞争的情境中,能激起自尊心,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维敏锐,学习效率高。但由竞争情境所激起的动机一般是外部动机。在竞争情境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动机,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学生为了保持优胜的地位,可能主动地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其更加完善。在竞争情境中,学生取胜后往往产生成功感、自豪感、满足感。由此可见,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会有所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3.5 科学使用奖励与惩罚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教师可广泛采用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奖励是一种外部激励因素,具有促进学习活动的力量。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奖励制度,设立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激励他们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并通过树立榜样来带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利用奖励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 结语
激发与维持中职计算机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措施很多,我们应该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结合中职办学条件和学生特点,正确地加以运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扩大学习成功率,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习动机 归因理论 动机缺乏 动机过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既重视教育中人的心理的理论研究,又重视教育中与人心理功能的发挥有关的应用研究。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是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虽然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但其作为一门独立科学,跻身于心理科学之林,也只是20世纪初叶的事情[1],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等基本原则。关于教育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丰富多彩,个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应用心理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发展表现为:“决定要素之间联系的基本原则的获得或变化”[2]。教学的过程就是交往,对此,钟启泉从沟通、合作与语言活动两方面作了分析[3],即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教学的裨就是师生间的一种平等对话。
教学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固然不容忽视,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不可抹灭,归根到底末寻求好的发展就要主动地不断学习理论与实践经验。在教学原则和基本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而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的意义重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
在内驱力和外部诱因两个基本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学习动机,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又可将其划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型,周国韬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外部目的、知识价值观[4]。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少有单一的动机,往往更多的是复合性动机,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应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要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就需要用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来解释分析,关于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等。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特有的思维根源,即具有相应的理论或实践依据。
这里主要探讨学习动机与归因理论的关系。学习动机是直接失去个体学习活动以满足其需要的内部状态,是学习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海德(1957)最早提出来的[5],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的两种需要,满足这两种需要的最基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后来,罗特(1966)根据控制点将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的。给纳(1971)接受了前两者的观点,同时又提出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
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学习者对归因也不例外,学习动机的归因将导致学习者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责任判断。学习动机是将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变为学习行为的心理动因,是发动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大量实验结论表明:学习效率与动机强度之间成倒“U”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的进行,学习动机缺乏或学习动机过强都将影响学习效果。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及学习动机关系的分析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归因的作用就尤明显。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常会遇到懒散松懈,得过且过,对学习新没有热情和渴望,厌倦、依赖性强的学生,这是学习动机缺乏的症状,究其原因可能是个体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中的一种或几种,这里作为教育者应在重点把握个体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首先要帮助其明确学习意义、建立学习目标,其次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再者就是要帮助其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让他们明白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引导他们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等,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胜任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注意引导把失败归因于努力,而不归因于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以免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不能让学生产生“成功只努力”的不现实认识,应该让他们正确评价自身能力,同时又认识到努力对于取得成就的巨大作用,此外我们也要帮助学习动机过强,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而造成困惑的同学进行正确归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国心理学家 桑代克 著《教育心理学》.1903年。
[2]美 卢文格 著 未于木 译《自我的发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31页。
[3]钟启泉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05页。
(一)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概述
1.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联结主义观点的创建者是桑代克,联结学派自20世纪初开始直到70年代,在美国居主导地位,该学派代表人物还包括华生、格思里、赫尔、盖茨和斯金纳等,他们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条件三个方面的观点基本一致。联结学派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上做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心理学问题所作的客观研究,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等问题研究取得很多成果,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学说。例如,斯金纳将其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系统地用于教学,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许多国家在改革传统教学方面的重要参考,曾对促进传统教学改革、发展,对教学的控制、革新教学手段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
2.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随着脑科学的进展,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及方法对于教育心理学的渗透,由于联结主义在对“学习的内在过程及内部条件的探讨”问题上的忽视,联结主义自身所固有的机械主义使得许多现象难以解释,所以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之相对立的认知心理学蓬勃发展并取代了其主导地位。认知派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在学习的理论问题上提出了一种完形说,与桑代克的联结说相对抗,贾德、布鲁纳、奥苏伯尔等是认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该学派创建了完形——顿悟说、认知——发现学习说、有意义的学习说及构建主义等认知观点。总体而言,认知派突出的长处在于肯定意识及主观的能动作用,在该学派中,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被认为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建构主义是现代认知论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认知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社会建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为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同以华生为首的行为主义教育思想是对立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其自然人性论出发,主张人或人格的自我实现说,特别关注个体情感和人格的健康成长。马斯洛在其《心理学的依据和人的价值》一书中强调,人格的形成源于人性的自我压力。在学习问题上,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入的学习,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二)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和启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个人的习得主要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以“刺激——反应”为原理而形成的机械性语言操练,刺激越多,则学习的效果可能越好,目的是使学习者养成一种语言习惯。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建立有效的“刺激——反应”,要创新这种联结的媒介和方法,增强这种“刺激——反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现代教学技术和媒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除了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还能增强课堂刺激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和启示
在认知研究上,一般认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按照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高职英语教学中,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高职英语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重视学生的群体互助效应,主要的教学策略为协作探究策略,即以合作理论和建构理论为依据,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教学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若处于最佳状态,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教学效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协作探究策略可以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同时,使学生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对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力的开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和启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识和情感在内的全人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及情感教学策略。教师要充分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尊重不同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采用情感教学策略,教学中投人情感,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关注和指导,并结合他人或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和启示
学习心理主要是从心理学视角去探讨有关学生学习的一般性问题,其中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与个体发展等重要内容对高职英语教学有重要启示。
(一)学习心理的相关概念与观点
经过调研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普遍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动机不强、认知能力较低;对于学习与个体发展、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问题的研究与应用,对高职英语教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与个体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制约着学习,而学习又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学习与个体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育的起点与依据应该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同时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学习动机理论认为,学习动机并不是与学习效果直接产生关系,即有了好的学习动机不一定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二者之间要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动机理论包括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就目标理论、自我价值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学习迁移理论认为,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的学习中,是能力与品德得以形成的关键环节,学习迁移的实质是经验的整合。宏观方面迁移是经验的整合,通过同化、顺应和重组三条途径实现;微观层面则变为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认知成分,已有的心理定势对迁移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当前较有代表性的迁移理论有符号性图式理论、产生式理论、结构匹配理论、情境性理论等。
(二)学习心理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1.学习与个体发展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高职学生这一特定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有别于儿童,他们的语言习得机置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固化。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仅仅单纯靠机械地模仿、单纯通过多读多背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调整高职英语的教学策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灵活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
2.心理动机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启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外部条件最终都要通过其内因起作用。学生对外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动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共性问题。在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认识水平较低、心理素质较差、归因不正确、学习习惯不良等是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主要的主观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在教学理念方面,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从正面教育学生,还必须注意以教师自身的优良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在教学方法方面,高职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根据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式教学环境,建立民主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我展示,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研究外语学习的动机对于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学习和研究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结合外语教学实践,提出激发和保持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几点体会。
外语学习动机与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相比,更加复杂和不稳定,因此,当前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也自成格局。
20世纪50年代末,加拿大语言学家W.Gardner和R.Lambert就开始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他们把第二语言习得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外语的兴趣,要比仅把外语当成工具以获得某种利益的学习者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换言之,融入型动机要比工具型动机更有效地激励学习者学习。但是目前普遍认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二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同时起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大多数外语学习者都持工具型动机,而且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使得很多学习外语的学生持工具型动机,相对于持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更具学习热情,更易成功。
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成果被引入了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中,Deci和Ryan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习者主要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如兴趣、求知欲等,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外在动机是学习者主要受外力的支配,如通过考试、获得职位或奖励等, 持续时间一般较短。Deci和Ryan认为内在动机的作用远远优于外在动机,但随后Deci研究发现当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结合在一起时,更有助于内在动机的提高,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M.Williams和R.L.Burden则认为,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唤醒状态,会有意识决定并采取行动,导致持续的脑力或体力的付出,从而要达到一个或一组既定的目标。他们研究发现,学习者因某种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如兴趣、好奇心等被唤醒,会产生想做某事的念头,这就是动机的原初动力。学习者具备了这种原初动力之后,并不一定决定去做,有时候即使决定去做了,也不一定坚持下去。影响学习者采取某种行动并使之坚持下去的主要因素,一是与动机指向的目标相关的因素,即目标任务本身的价值;二是与学习者相关的因素,即学习者的效能动机、动机类型、因果观和控制观等。目标任务本身的价值越大,给予学习者的激励值也越大,学习者越趋向于决定去完成这项任务,并愿意持续地付出努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匈牙利学者Dornyei在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和多年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三维结构模式,从语言、学习者和学习情景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测量外语学习动机。其中,语言层面包括文化、目的语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该语言的实用价值等与目的语相关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选择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层面是指成就需要、自信心等与学习者个体相关的因素,它们与动机呈正相关;学习情景层面是指包括教材、教师和学习群体三个方面的学习条件。Dornyei的三维结构模式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反映了语言学习动机不仅与学习者主体有关,而且与客体——目的语有关,同时与复杂的学习环境有关。
初步了解当前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后,笔者对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教材、教师几个因素对于中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有重要作用。
目前的中学课堂实践中提倡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要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课堂活动,布置课后任务。从这个角度分析,学生本身是影响自身外语学习动机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学生的学习需要来源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制度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外语学习任务,而家庭对其的要求和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于外语学习需要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学校的知识教育、教师的榜样力量、班级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都可能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正确的归因,也会帮助自身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就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它总是对结果提出为什么,探寻个中原因。美国学者Bema Weiner在成败归因理论中指出,个人通常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或运气等四种因素解释成败,其中,能力和努力是个人可以控制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个人较难控制的外在原因,能力和任务难度则相比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更为稳定。从归因理论中可以发现,归因是通过影响个体的期望和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其动机的,比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所作出的原因推断,会对学习预期产生影响。学生主动对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对自我的能力就会产生较强的信任感,行为的坚持性将更强,也愿意应付学业上的挑战;相反,如果进行消极的归因,学生将可能会因缺乏自信心而消极应付。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如果学生认为无论如何努力也肯定不及格时,学习动力就会处于极低的水平。
其次,教材也会影响学生外语学习动机。这里所说的教材,不仅包括教育部门编订的教科书,还包括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和教学手段。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经验和认知的程度的教材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丰富材料组织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
再次,教师对中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始终是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感染和影响,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师教学成功的个人期望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影响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其他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综上所述,学生、教材、教师几个因素极大地影响了中学生外语学习的动机。受到启发,笔者试从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规划外语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等方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作了初步探讨。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学习英语只是迫于考试压力,学习效果不理想也是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现状,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有重点有难点有张有弛的多层任务。课堂教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最为关键。在课程内容开始前,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课程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后,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并且阶段目标的实现会帮助学生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反过来又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实现目标的动机越强。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提供有趣且有实用价值的学习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克服学习中的焦虑情绪,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比如,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模式完成课堂任务,每次任务下达时,小组成员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求他们共享信息,互帮互助,朝着完成目标前进;课前布置相关教学内容的资料收集任务,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和汇报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要大量阅读相关信息,查阅不认识的生词短语,这样就训练和提高了其英语阅读能力;学生要学会如何利用媒体资源收集材料,并从浩如烟海的资料库中筛选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查阅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要将筛选的资料整理成教师要求的形式,如制作成PPT,这就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要在课堂上口头对教师进行作业汇报,从而锻炼和培养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多元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动机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