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

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3-06-07 09:1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市场监管十四五规划

第1篇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下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二)加大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下属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外轮岗交流力度;

第2篇

一、数字政府建设“十三五”规划总结

1.入学报名“一网通”

XX区教育局XX年开展中小学网上报名工作,入学无纸化报名系统于XX年5月正式使用。报名平台整合打通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户籍、房产、监护人、预防接种、出生证明等信息的数据精准共享,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报名实现全区网上报名全覆盖,个别有需要的家长可到区教育局进行现场核对。XX年义务教育网上报名的人数接近7000人。目前该报名平台已于XX年9月份接入XX政务服务网。

2.教育缴费“一键办”

依托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及支付宝、微信、网银等支付方式,在全区范围铺开,面向学生的学费、代管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各类教育缴费及保险费等社会事项缴费,全部一键办理,实现“零跑腿”。当前,全区所有学校均已实现网上缴费,公办学校缴费已全部纳入“XX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电子缴费率达100%。

3.资助办理“一端口”

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并与民政、审计等部门实现大数据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减除申请资助材料,实行网上共审机制,缩短申请办理时长,提供便捷化的资助申请办理服务。学生只需将材料带到学校交给老师即可,剩下的由区教育局办理。

4.转休复学“一张表”

各中小学休复学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取消纸质审批表,取消各类学籍证明材料(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有需求的学生将材料提供给学校,学校进行初审之后,通过学籍系统提交,然后在网上进行审批、办理。

5.校园生活“一卡通”

积极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大力推广校园“一卡通”应用,通过“一卡通”实现上学放学、文化学习、体艺活动、图书借阅、食堂用餐、校园消费及请假销假等智能化服务。目前已选定试点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开展一卡通方案与项目的实施与论证,与相关部门对接,XX年已在三所城区学校完成试点工作并正式投入使用。

6.家校互动“一平台”

我区积极举办XX教育广场应用培训活动,更新参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XX教育广场的使用率,提升了应用水平,为各学校有效利用XX教育广场移动端、学生端进行教育教学、家校互动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一卡通”平台,加快学生发展性评价数据收集与共享,建立和完善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校互动平台。完善维护“XX教育”微信公众号,多篇文章,传播先进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

7.加分确认“一证通”

加分事项实行“一证通办”,学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明即可申请办理。非涉密事项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填报申请表及上传身份证明,通过与公安、外侨、民宗等部门信息共享,由区教育局在后台审验确认后,在线上线下进行公示。涉密事项由考试中心线下代跑审验确认。中考优待、高考优待“一件事”办理平台由省级统一开发,区教育局将做好牵头工作,按照上级要求,与其他涉及到的部门做好相关事宜。目前相关身份信息数据资源渠道已打通并完善。

8.考试服务“一站式”

XX区只有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项社会考试,已经完成报名、缴费、准考证打印等网络化、电子化办理。各类等级证、毕业证等相关证书的送达方式由考生自主选择,可通过邮政快递送达或现场领取。

9.毕业证明“一库办”

完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库,将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建成前的各校保存的纸质信息(XX年以前的普通高中学生、初中学生及XX年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档案)转为电子信息,并纳入学籍信息库。毕业生只需凭一张申请表、一张身份证即可通过XX政务服务网或移动APP进行网上申请办理。

10.办学审批“一件事”

开展了XX区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的摸底排查、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并公示了中小学文化课程培训机构办学许可申请的设置标准、办理流程,已实现网上审批;实现办学许可证档案材料电子化。目前,通过与消防、环保、市场监管、住建、民政、编办等部门联办协办,大力优化简化办学审批流程,提高办理时效。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困难学生资助申请与审核系统由市教育局统一开发和支付费用,系统目前还在试运行中,未正式投入使用。等市里试运行完毕并正式投入使用后,会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实现精准资助;

2.学生转休复学需要卫生医疗部门的相关数据,但是在区外医院就诊的数据难以获得,数据通道难以打通。建议由市局牵头,推进该项工作;

3.年代久远的学生学籍信息的纸质档案不存在,难以将信息电子化并纳入学籍信息库;

4.校园一卡通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操作困难,建议市局出台统一标准,便于建设。

三、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计划

1.加快新一代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新基建”视为教育转型升级的核心推进器和数字政府发展的新引擎,广泛建设物联网、5G、大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的限制,全面推进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倾力打造多功能、现代化智能校园。

第3篇

困境中,他们选择了“老本行”

对于武安供销社来说,2002年是分水岭。

此前,曾经掌控农村物资流通的供销社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日益衰落,与各种私营小商店相比,县级供销社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显得非常微弱,效益下滑、甚至亏损成为全国县级供销社面临的普遍情况。

武安供销社的处境也同样艰难:市直公司业务萎缩,除食盐、鞭炮、化肥外,总经销总的商品品种多数被别人取代,经营的商品只有腐乳、碱面、豆瓣酱等三四种;基层供销社只有三四个人轮流看门守摊,每月收取有限的门店承包费,个别社已经到了破产倒闭的边缘;在岗职工的工资发不出,离退休职工医药费报不了……2002年,武安供销社系统负债高达1亿多元,仅2002年一年就亏损1346万元。

转机从徐魁书来到武安供销社开始。2002年,他从团城乡党委书记调任武安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面对高额的负债和举步维艰的企业,徐魁书苦苦思索着企业的出路:“供销社究竟能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做什么最有利于发展?”带着这些问题,他和同事们经过几个月的基层调研,找到了让供销社“起死回生”的良方,供销社要发展必须定位于流通,搞活业务经营。

武安供销社办过厂、开过矿,因不是自己所长,大都以失败告终,企业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但是搞商品流通不仅是供销社的老本行,也是供销社多年积淀的优势,而供销社人缘、地缘以及农民和市场的需求都有利于供销社在农村商品流通中有所作为。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2002年底,武安供销社确立了“挤占农村、扩大市场、发展连锁、覆盖城乡”、“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旨”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三年扭亏、五年盈利、八年再现辉煌”的目标,用8年时间建成现代流通企业。事实证明,当年的抉择是正确的,2005年,武安供销社终于摆脱亏损的帽子,当年实现盈利180多万元。经过武安供销社的努力,现在他们已经拥有24个基层供销社、11个市直企业、612个零售网点,总资产2.73亿元,年创利税1100万元。

通过改造农村经营网点、提升直属公司的配送能力,武安供销社用连锁配送的方式,把供销社分散的经营企业和经营网点“串”成了一张现代化的农村物资流通网。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明确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武安供销社开始全力以赴打造现代农村物资流通网络。企业要发展,沉重的债务和富余人员成为负担。针对债务包袱,他们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并合理利用政策挂账停息7000多万元,同时与银行协商“打包处理”了2400多万元债务……对于企业的富余人员,通过改制分流化减了1200多人。

2003年,轻装上阵的武安供销社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连锁经营上来。但是,破旧的基层供销社和网点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久以来,由于供销社转轨慢,效益不好,基层网点大都是破房子、土台子、黑屋子,有的门店40多年没改造过,“哪儿破哪儿是供销社”。从2004年开始,武安供销社把乡镇和村级网点建设作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突破口,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要求改造基层社和网点,当年新建和改造的基层网点就达152个。

2005年,在供销社的主动请缨下,武安成为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试点县(市),借助这个机会,武安供销社加大对基层网点和乡村农家店建设,将昔日的“破房子、土台子、黑屋子”改造成宽敞明亮洁白通风的超市,实行开架售货,让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城市购物的感觉。几年来,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基层网点612家,其中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416家,基本实现了“供销社门店改造完,全市村庄覆盖全”的目标。

作为供销社的重要直属企业,供销大厦一直是城乡居民购物的首选,但是随着各种商场的兴起,供销大厦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供销社整体面貌改造的一部分,2002年后,武安供销社投资300多万元将供销大厦的三楼改造成商场,增加了电梯,与原有供销大厦对接,改善了商场的经营环境,使供销大厦成为武安大型综合性零售商场之一,年增效益130万元。

铺就农村物资流通新网络

10月23日上午9点,西土山乡西土山供销社超市内,一对年轻的父母正在给孩子选衣服,郭增霞买了一兜鸡蛋正在结账,食品、日用品、服装、鞋……各种商品整齐的摆放在货架上。

西土山供销社是武安24个基层供销社之一。在武安供销社的物资流通网络中,基层社是中转站,市直公司配送的商品需要通过基层社才能送达乡村门店,随时让消费者买到需要的商品,同时,门店也要通过基层社向市直公司预约订货。

2003年初,武安供销社组建了正和商贸配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武安商品配送中心和连锁网络龙头,带动全市的连锁配送工作。同时,为增加商品品种、增强配送能力,他们依托盐业专营公司、供销大厦、烟花爆竹公司等市直公司组建了6个配送分中心。7家连锁配送的“龙头”企业带动了武安24个基层社和612个门店,从而编织起供销社现代物资流通的大网。

2003年组建的农资配送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市场监管、统一服务承诺、统一标识的“六统一”经营管理,年销售化肥8万余吨,经销种子60万斤,农资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日用消费品也是农村需求量很大、农民须臾不能离开的的商品大类。为了做大做强日用消费品配送,武安供销社在发挥正和配送公司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要求各市直公司全部兼营日用消费品配送,每个公司选择5―6个优势商品实施重点突破,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打造系统品牌。如今,全系统已经有100多种商品成为武安的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品种涉及家电、酒类、食品、日用百货等。

通过7家市直公司组建起的连锁配送“龙头”企业,武安供销社与商品生产厂家建立了总经销总业务。一方面,供销社可以统一从厂家进货,掌握稳固优质低价的货源,将质优价廉的商品送到基层社;另一方面基层社作为区域商,负责本区域的商品销售,实现了市基连锁经营。这种“生产厂家+公司配送中心+基层社+村级门店”的连锁配送模式,通过市基连锁、统一配送,用现代流通方式把供销社的企业和网点串了起来,使武安建立了以市直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依托、村级门店为终端的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现在,通过武安供销社网络推销一种商品,三天之内就可以铺到全市每个乡村,上架与消费者见面。

经过几年的发展,武安供销社已经形成了农资现代营销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等四大连锁配送网络体系。2007年,武安供销社全系统完成商品总销售5.23亿元,实现利润410万元。

服务新农村

利用供销社现有网络,拓展经营业务,为农村提供更多服务,是武安供销社抢抓农村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

10月23日,我们来到西土山供销社时,满载货物的配货车刚刚驶出供销社的大院,去往全乡10个乡村店送货;蛋糕店内飘出奶油的香味,一个年轻姑娘正在制作奶油蛋糕。 像西土山乡供销社这样,拥有超市等至少五项服务内容的基层供销社叫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市这样的综合服务中心有18个,服务内容从单纯的超市拓展到医药、餐饮、洗浴、住宿、婚庆、修配、美容、通讯等20多个项目,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

“家电销售进农村”是武安供销社2007年开始实施的工程,它以供销大厦家电商场为龙头,利用供销社遍布全市的网络,在全市村级门店建立了家电连锁配送网络,“不管家在哪儿,只要没出武安,保证送货上门”。

10月22日,西土山乡西湖村的窦海安在供销大厦买了一台洗衣机和一台冰箱。23日,我们跟随送货车一起去到他家。看着送货员把家电给抬进去,窦海安脸上一直挂着笑容,他告诉我们,十四五年前自己就从供销大厦买过一台洗衣机,去年还买了一台电视,自己家基本上所有东西都从供销大厦买,“质量有保障,服务还好”。

为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武安供销社成立了以武安市社为依托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依托市直公司组建了武安市农资、棉花、果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流通行业协会,发展订单棉花、订单油葵、订单甘薯等三个农业订单,注册了“蓝晶”植物油、“银须”棉花、“龙絮”甘薯制品、“绿源”花椒和小杂粮等农产品商标,组建了消费合作社、商业服务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2万余户,年助农增收1000万元。

武安供销社在服务新农村方面的一系列努力,受到了农民的欢迎,也得到了政府的肯定。2003年以来,武安市供销社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及农民增收先进单位”和“支农先进单位”。

构建和谐供销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的辛勤劳作。

武安供销社的领导班子非常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先后选用了60多名青年业务骨干,引进10多名全日制大专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和锻炼,让青年挑起了连锁配送工作的大梁,成为业务经营的中坚力量。为提高职工素质,市社还邀请专家讲课,在系统内开展各种业务的评比竞赛活动,供销大厦和蓝天宾馆餐饮部连续8年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在武安供销社的领导班子看来,企业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效益上,而效益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职工收入的提高上。为到2010年实现“八年再铸辉煌”的目标,武安供销社在2007年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心职工生活和弱势群体救助,努力为职工办好事实事,让职工待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