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工技术创新

职工技术创新

时间:2023-06-07 09:14: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工技术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工技术创新

第1篇

健全管理机制

工会组织本着“搭建平台、服务职工、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强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指导,构建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的创建格局,使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新时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放大劳模效应,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成为激励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加油站”。

制定相关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奖罚机制,明确工作室经费渠道,推进工作室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运行。

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健全职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等法律法规,从法律上保障和激励职工创新创造。推动完善有利于职工创新创造、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使技术领军人才、业务发明能手、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等各类劳动者都能获得与自身能力和贡献相适应的合理报酬和待遇。把工会开展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融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格局之中,主动争取党委和行政支持,积极促进企业协同,广泛吸引职工参与,推动企业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断把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到新的水平。

强化统筹协调

做好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统筹规划协调,强化教育培养、跟踪管理、解决困难等工作,促使工作室茁壮成长,不断壮大。要科学制定好创新工作室中长期目标,做到统筹兼顾,保证工作室良性发展。精心选好工作室带头人。带头人全面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本人刻苦钻研技术,技术革新有成果,在职工群众中威信高,有一定影响力。工作室成员热心钻研技术,积极参与技术革新、小改小革。

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应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引领职工参与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的技能专长,培训相关工种职工,提升技能素质。

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制定的目标,每月进行1―2次技术交流,将施工生产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摆到桌面上,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形成从问题收集,题目优选,任务下达,过程控制到成果验证推广的技术攻关模式。

工会组织积极协调解决工作室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室创造好的环境,促使工作室更好发展。工作室条件成熟后,才给予命名、授牌。

开展“五小”创新活动

今年以来,我们在全集团开展了“弘扬晓林精神,争当标兵员工”活动,“晓林精神”的基本内涵就是“忠诚、实干、创新、奉献”。可以说,“创新”是“晓林精神”的特征,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电气化人的卓越追求。

古今中外特别是工业化时代以来的历史,无数次地证明着一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然而却常常容易被忽略的事实。那就是,一项新技术,一件新产品,一套复杂的设备,一个庞大的工程,当然首先要有科学的发明、技术的综合和优良的设计,但是任何一个创新的理念,任何一个再好的设计,最终都必须靠工人的劳动特别是技术工人的双手来实现。必须充分认识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型企业,既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骨干引领作用,又要充分激发广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在拥有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特别是技术工人大军的基础之上。

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师徒结对等职工技能培训活动。围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广大职工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难点和关键环节,以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创新技术、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为重点,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的“五小”创新活动,充分激发职工的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为企业挖潜增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献计出力。自2011年以来,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奖励的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达到131项,其中1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累计创造经济效益6300万多元。集团公司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纳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大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一线职工的技术创新活动。

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集团公司工会把技能竞赛作为推动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增加效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的职工吸引到竞赛中来,比学赶超,通过竞赛提高自身素质,激励广大职工争创一流、自我提升,积极承担更多的技术革新和项目攻关任务,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献计出力。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技能培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把符合科技进步方向、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职工学习愿望强烈的内容作为培训重点。不断完善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倡导职工之间的传帮带,使师傅带徒弟等传统技艺传承方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各级工会组织职工群众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引导广大职工踊跃报名,以赛促练、练赛结合,掀起了学技术、练技能,争做高技能人才的热潮。在中铁举办的电工专业技能大赛、测量专业技能大赛、接触网工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对每个工种的优秀选手由集团公司授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称号,并破格或优先晋升技术等级。

今年7月,针对企业文秘、宣传人才紧缺的实际问题,配合共青团组织举办了集团公司首届“十佳青年笔杆子”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每人给予5000元奖励,在全集团青年员工中产生强烈反响。

深化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

各级工会紧紧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深化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其作为基层创新平台的功能和作用,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集团建立“巨晓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37个,带动了更多的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比如“巨晓林QC小组”研发的《提高京沪高铁数据测量一次合格率》QC成果,获得中国中铁股份公司最佳成果奖和全国工程建设QC成果会一等奖;《降低合福客专四电接口施工不合格率》QC成果,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全国劳模林云志研发的“隧道水冲洗车”获得中国中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劳模何军研发的“接触网H型钢柱柱顶AF线肩架安装借助辅助工具提高施工效率”获得集团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三等奖;北京市劳模赵际顺主持编写的行业标准《轨道交通设备系统重点工艺施工――水暖与通风空调》专业图集和《地铁工程机电设备系统重点施工工艺――给排水及通风空调系统》图集,填补了我国地铁工程建设标准不足的空白。

蓬勃开展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有力推动了集团公司由规模扩张发展向做精做优做强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国内施工企业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转变,创造了辉煌业绩。5年来,集团建成开通电气化铁路15323.6正线公里,其中建成开通高速铁路、客运专线9480.8公里。累计完成企业营业额179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6.1亿元。集团公司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企业”“中国品牌价值评价――自主创新品牌类第一名”等一系列荣誉。集团公司参建并运营维管的京沪高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第2篇

为了最大程度地挖掘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潜在力量,借助近几年上海市政府鼓励职工创新的“东风”,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自2010年开始设立了“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牵头和工会组织的大力协助下,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奖项评选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不仅员工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企业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小企业同样可创新、应创新

上海界龙每年都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但笔者认为,该活动并非只针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同样应该具备开展这项活动的意识和主动性。因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要实现效益最大化,都要在企业最大的财富——“人”上面下功夫,通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来引导职工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并努力将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

但企业重视了,职工不一定有信心,好多职工一谈到技术创新,就觉得无法企及,似乎只有科学家、设计师、工程师才能驾驭。其实技术创新并非那么高深,只要立足岗位、深入思考,做个有心人,总能发现一些细小的可改进之处。

记得笔者之前在一家微电子公司工作时,销售部接到了一个国外订单。可就在订单生产快结束的时候,销售部接到了客户通知:要求在产品的背面印上签名条!这项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工序却使生产陷入了僵局,因为签名条经油墨印刷完后,堆积起来的产品正面容易产生划痕和印迹,而客户又要求产品要绝对无划痕,更别说印迹了。当时作为生产主管的我焦急万分,和客户不断进行交涉均被拒收。眼看着交货期就要到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车间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职工激动地告诉大家“找到解决方法了”!

原来他用经常吃的“番薯粉”替代了油墨里容易产生印迹的某些物质,从而彻底解决了问题。不管番薯粉解决燃眉之急是不是神奇的巧合,但至少可以肯定他在静静地思考、大胆地尝试。这项创新不光为公司挽回了巨大损失,赢得了客户赞誉,还为公司日后争取了大批订单。

可见,不管企业大小、经营何种产品,都可以并应该通过激发员工潜能,用技术创新壮大企业。

技术创新重在过程、重在评价

技术创新活动要开展得到位并取得良好效果,重点就是企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积极促进和对职工的有效评价,上海界龙在这方面有几点经验,与君分享。

1.《界龙报》的“扩音器”作用。上海界龙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宣传方面很好地利用了企业内部媒介——《界龙报》。不管是刊登“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资料收集通知,还是对奖项进行公布、对突出人物及其事迹进行宣传,《界龙报》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现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品牌,还得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成了企业的又一亮点。

2.用培训助力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务实创新,为企业发展增强动力。为了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平时对员工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因此,上海界龙将培训与生产对接,以优化作业方式、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主题,对职工进行有关岗位技能的基础培训。职工的技术素养提高后,就更容易发现并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制定规范的评价体系。上海界龙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申报和评审流程,将职工的所有创新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并细化、归类成“技术研发创新奖”、“管理流程革新奖”、“技术设备改造奖”、“工艺生产策划奖”、“技术设备运用奖”、“小改小革智慧奖”等条目,之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初审一般评选入围项,初审人员由班组长、车间主任、技术主管等成员组成;终审就职工创新的难易程度、技术含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将入围项进行归类确认和等级划分,终审人员由车间主任以上级别的领导班子组成。

4.奖励成功,也奖励参与。本着“有创新就奖励”的原则,上海界龙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以提高员工积极性。例如:定期举行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表彰大会;对优秀的技术创新成果、职工个人或先进集体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并授予“金点子奖”、“企业年度优秀创新奖”、“企业年度创新人物奖”、“先进创新团队奖”等相应荣誉称号;对职工技术创新的相关论文、实用新型专利等也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对贡献较大或较为突出的创新项目可整理成PPT,在全员评选大会上进行演示,振奋员工士气。

即使是那些申报却没有入围的项目,也要进行鼓励性的奖励。虽然这些项目没有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但说明职工们在用心工作、努力思考,这对企业的发展同样有帮助,有时还可能对其他项目起到辅作用。也许只是奖励了一个小U盘,员工同样可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肯定,以后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

第3篇

**煤矿技协成立两年以来,通过不断创新,共完成技术创新成果54项,其中28项成果获奖,创经济效益3400万元,推进了企业创新创效、促进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下面将主要做法向各位委员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技协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实践证明,职工技协已成为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就我矿井下现场情况看,采场点多、面小,煤炭储备接续紧张,工作面受水威胁大,工人工作劳动强度大,产量呈下滑趋势。加之随着企业煤炭资源的不断开拓和我矿“打造管理过硬矿井、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战略的逐步实施,突出的问题就是创新工作缺乏统一组织,技术人才的结构、储备、水平,无法满足企业扩张的步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工会组织如何通过加强职工技协工作,发挥职工技协的人才优势、阵地优势和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吸引技协会员和职工参加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引导职工与企业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成为摆在我们的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做好职工技协工作的认识,把搞好技协工作做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展示工会组织新作为的重要载体,提出了“发挥优势、体现特色”工作思路,通过发挥职工技协平台作用,助推企业创新创效。

二、抓住关键,注重构建完善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技协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工作中我们紧紧抓住“工作机制健全、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多样”这三个关键,着力构建技协工作的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立体式的保障体系。加强对技协工作的领导是开展技协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制定《**煤矿职工技术协会章程》、《**煤矿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奖励暂行办法》、《职工创新成果登记表》、《成果评分标准》等一系列章程规定的基础上,成立了技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责任和技术攻关项目指标,制定了“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目标考核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成立了6个专业24个攻关小组,实行了各专业、攻关小组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制度,规定每旬由各专业负责人牵头,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排查、研究、立项、攻关,及时消除制约工作开展的技术难题。制定季度工作例会制度,分专业、分层次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征集和综合技术评价,提出技术评价建议,以保证各项技术创新项目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标准。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全员技能素质。将职工技协建设成为职工钻研业务技术、理论知识的大课堂、大学校,制定了月度“名师讲堂”培训制度。特别是针对某些急需专业,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老带新,互帮互学,边学边干的原则,通过“名师带徒”以及举办“名师讲堂”做好培训工作,推动整个工种的水平提高。建立了职工素质工程季度培训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新工人安全知识考试、师徒知识竞赛、“三支队伍”动态管控考试等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举办老技术工人带工种专题讲座4期。定期组织全矿职工技能大赛,吸引广大技术人才从岗位中来,到赛场上去,从考试中强理论,在赛场练绝活。通过技协组织的人才培养活动,参加技协活动的职工在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考试成绩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在20**年**煤矿公开招聘副区长的过程中,其中有两名技协协会成员脱颖而出,切实发挥出了技协的培养导向作用。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造活力。本着“有创新就有受益、有成果就有奖励”的基本激励原则,层层制定落实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了年终职工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制度,对获奖成果进行表彰奖励和应用推广,对技协活动中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20**年**煤矿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对获得一至三名的选手,分别奖励3200元、2500元、1800元外,对参加比赛人数超过60人的专业,对四至六名选手,分别奖励1200元、1000元、800元,对个人单项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选手授予“技术标兵”称号。积极会同劳动技能鉴定部门对职工通过技协活动所获得的技能等级予以鉴定和认可,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创新有功、有功必奖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技协活动的积极性。

三、务求实效,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创新创效

我们坚持把解决企业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作为技协工作的重点,突出技协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突出安全生产重点,解决制约瓶颈。坚持从企业生产经营出发,突出安全生产重点,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采煤攻关小组研发的《露头煤破碎顶板开采技术》成果,有效的提高了开采上限,多回收煤炭2.43万吨,创效1944万元;根据上级部门有关风机在安全生产中的使用要求,机修厂攻关小组研制的“模块组装式双风机架”经过使用,效果良好,适应了双风车上下整齐放置的要求,得到了集团公司专业领导及全省一通三防现场会上专家的好评。通风攻关小组引进的“南风井风机微机监控系统”,监测信息全面,操作方便快捷,增加了通风的安全性,促进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二是开展“五小改革”活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应用先进操作法,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所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着力为职工施展聪明才智、体现自身价值搭建展示平台。在开展“五小改革”活动中,我们注重从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转向走技术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改造的路子,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五小改革”成果《中煤脱水工艺研究》解决了中煤含水大、销售困难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10万元。经过技协委员会严格的审评,有10余项职工自主研发的“五小成果”获得技协技术创新成果奖,创直接经济效益55万元。

第4篇

为求生存谋发展,公司大力倡导以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了多项举措,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活动,研发并实施了多项技术创新项目。

一、 建立健全职工管理技术创新工作方案。为动员和引导广大员工紧密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工作,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和全员管理意识,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引导他们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努力营造崇尚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节约能源资源的良好氛围,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制订了“管理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方案涉及多项管理创新工作。一是生产经营管理改革成果。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活力,针对分厂计划、生产、分配、人事等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献计献策及成果。二是技术革新发展成果。围绕新技术研发,提高生产质量,进行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改造现有技术和工艺,创造、推广先进操作技术成果。三是设备、工具、仪器成果。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的要求出发,围绕设备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生产,改进生产设备、工具、仪器,或提出革新、改造的建议及实施成果。四是降低能耗和节约原材料成果。围绕降低消耗、有效利用原材料、燃料、动力、设备及自然资源的技术措施,革新、改造或提出建议及实施成果。五是企业党建、群众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建议及成果。

方案设立了科技创新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办公室设立“管理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评审委员会由党委、工会、团委、综合管理部、技术部、安全环保部、物资装备部、财务部、质量管理部、总调度室、人力资源部、分厂等部门的分管领导、负责人、公司技术专家和工人技师组成,负责申报项目的评审和表彰奖励工作。方案同时明确了各业务部门党的职责分工、申报程序、计算标准、奖励标准、材料准备等工作。

二、强化职工技能培训及技能比武。组织相关工种职工进行了化验员培训、转炉炉长培训、特殊焊接培训及考核。在科技攻关项目上提出“提高电解电效”的攻关项目,计划对“硫酸净化系统循环稀酸去氟”、“吸收酸降温改造”两项科技改造项目进行立项及前期调研工作。

组织开展了集团公司职工技能大赛的初赛工作,公司内部组织职工进行了化验分析工、转炉工的两项初赛,涉及2个工种6项竞赛,精选代表队员参加集团公司决赛,取得了化验分析工第一名的好成绩,现阶段计划开展电解项目竞赛比武。

第5篇

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胜南社区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了社区职工素质的提高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职业培训的广泛开展,使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并使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既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技术工人看到了自己在岗位上的价值,明确了岗位成才的方向。结合“深化精细管理年”主题活动及社区提出的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的目标要求,以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的现状,笔者对社区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原则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的现状

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进行经济建设的一种组织形式。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性的发挥,是促进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但是,从近几年社区开展职工技能竞赛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和职工对参加劳动竞赛的积极性不高,要求不够强烈,意识不浓,参赛面不普遍,相当一部分职工认为可有可无。

二是基层参赛选手的选拔容易流于形式。按照组委会要求,基层单位参赛选手必须通过比赛来进行选拔。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往往图省事,不经过比赛而是采取推荐人选的办法,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不利于激发职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

三是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仅作为一般号召。有的对竞赛的内容方法、措施和实施效果不闻不问,名义搞职工技能竞赛,实为作表面文章;有的内容上纷繁复杂,落实上寥寥无几;还有的竞赛形式没能冲破旧框框的束缚,对职工没有多大的吸引力。

四是基层职工培训和竞赛开展状况参差不齐,基础设施设备、培训时间等不能保障。

二、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对策

技能竞赛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区各系统特点,善于运用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这一有效载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因素,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转化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

(一)统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职工技能竞赛的内涵

1、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必须着眼于增强人才竞争能力。管理服务提升的根本在于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内在的原动力。 “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人才建设的系统工程,目前社区欠缺的就是技能操作人才队伍系统建设,而技能操作队伍恰恰是处在服务一线、面向广大居民、体现素质形象最关键的位置,必须把这个缺口补齐。职工技能竞赛就应当在塑造社区良好形象、和谐稳定发展上做好文章。

2、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必须致力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要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向着服务更优、管理更精、机制更活、效益更好的目标迈进,就必须努力推动技术创新,这之中包括必须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结合多年技能竞赛实践和创新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就必须由传统的体力型转为现代的智力型,促进各系统的技术创新。

3、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必须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社区把开展技能竞赛作为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杠杆,搞得热火朝天,有声有色,从而激发并形成了敬业奉献、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焕发出耀眼夺目的时代光彩。纵览企业文化和技能竞赛两者的关系,可以发现,技能竞赛既是企业文化生动、直接的表现形式,又对企业文化起到巨大的深化、拓展和推动作用。因此,要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对职工的业务技能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做深、做细、做实职工队伍的素质教育工作。

(二)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不断提升职工技能建设水平

1、健全培训制度,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职工培训体系,落实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和补贴制度,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应该结合实际,制定职工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参加岗位资格培训、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技术攻关等活动,积极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培训,实现由岗位职工向技能职工转变,技能职工向高级技能职工转变,单一型技能职工向复合型技能职工转变。在此基础上,加强技能人才的选拔,通过技能竞赛、练兵比武和技术创新活动,使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2、营造环境氛围,制定技能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教育培训始终是强制性的外因,要真正激发起受教育者自身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动机,必须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通过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凭技能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从而激发职工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职工队伍整体技能水平的稳步提高。

3、积极发挥作用,健全技能人才的评价和使用体系。对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管理部门和现场职工的认可,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业绩,实施劳动成果量化考核评价。

(三)丰富并创新竞赛形式,激发职工参与技能竟赛的积极性

第6篇

哈电机公司工会经过多年的探讨,找寻了一条将蓝领技师团队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的途径,搭建了高技能人才攻关团队,共同解决公司生产的技术难关。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自2012年创建以来,在公司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工会的正确指导下,在哈电机公司工会的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挥了其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学习培训、攻坚克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全公司职工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和梯次发展,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建立之初,哈电机公司工会就将“三效”(即重实效、求高效、保长效)作为创新工作室活动的指导思想,将“一优”“五强化”(即优化运行模式、强化技术创新功能、强化人才培养功能、强化立项攻关功能、强化专业学习功能、强化总结规划功能)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指南。通过“三效”“一优”“五强化”多维交叉式的功能建设,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准时化生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组织、公司党政领导及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重实效、求高效、保长效

哈电机公司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立之初,公司工会首先赋予了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三效”的指导思想,即“重实效、求高效、保长效”。

重实效:就是不做表面文章,要结合公司生产经营、项目服务等工作中产生的难题立项攻关,发挥团队优势,承担攻克难题的任务;求高效:就是充分发挥蓝领精英作用,做好流程规范化、刀具优化、工艺改进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生产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保长效:就是要在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同时,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效能提升、人才培养上持续发挥作用,在企业中保持长久的影响力。

电机公司将“三效”作为工作室的指导思想,就是为工作室赋予了灵魂,“三效”贯穿在每一个创新工作室工作的各个环节,给了创新工作室顽强的生命力。

“一优”“五强化”

优化运行模式

顶层设计。哈电机公司工会首先将劳模工作室定义为:以劳模技师为主体,破解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公司职工技能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公司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打造过硬的蓝领团队。哈电机公司工会根据公司的经营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分别成立了5个人有独立活动场所及培训设备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即水电分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重型机床切削专业)、线圈分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机电一体化专业)、汽发分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电机装配和嵌线专业)、冷作分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焊接专业)、工装分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工模具专业)。

健全机制。为了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一支技术过硬、攻坚克难的规范高级蓝领队伍,哈电机公司工会先后出台了《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创新工作室工作指南》《创新工作室准入、退出管理办法(试行)》《创新工作室考核指导意见》和《创新工作室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系,提高了创新工作室的规范化程度,使创新工作室开展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强化技术创新功能

哈电机公司工会以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以及高能耗产品,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进等活动。利用工会网站创新成果信息平台,及时公布创新成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激励职工大胆创新、建言献策。在溪洛渡座环生产攻关竞赛中,科学套裁,规范管理,提高了钢板材料利用率,节约材料采购资金449万元。在桐子林座环加工装配攻关竞赛中,镗工创新小组和装配创新小组根据座环尺寸大、薄壁易变形、特殊结构导致合口面加工难度大的特点,通过改进装配组合加工方法,共节约生产成本67万元。

2012年以来,工作室3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分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银、铜奖,其中,金奖项目还同时获得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特别奖;4项成果获第十届中国·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5项成果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等等。哈电机公司工会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优秀组织单位、技术创新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哈电机公司工会十分重视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水电分厂创新工作室首席技师胡宇的创新成果《巨型一体式球阀加工技术》获得第十二届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后,公司及时地将该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其中在厄瓜多尔项目球阀的生产应用中,提高生产效率514%,节约制造成本约582万元。与此同时,这项创新成果还推广应用到其他水电项目的顶轴、顶盖、底环等巨型工件的加工制造中,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强化人才培养功能

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通过定期组织的“开放日”活动,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带领大家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带动整体专业技能的提高。

哈电机公司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主体,在关键、重点、技能含量高的岗位范围内,推荐有特长的劳模技师与徒弟结成对子。在日常培养中,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实际,培养方向要基于日常工作的关键产品、关键工序,以实际操作为主。每季度对师徒对子进行跟踪管理,时刻掌握徒弟的学习情况,对未到达预期效果的师徒对子提出黄牌示警并要求限期整改。年末考核除理论考核外,还着重考核实际操作能力,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现场实作考核,以最终独立完成的实物产品质量决定考试是否合格。近3年,131名优秀青年技术人才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培养,在各个专业岗位中成长、成才,成为各自岗位的骨干力量。

强化立项攻关功能

哈电机公司工会要求每名进入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劳模技师都要有自己的攻关项目。每年年初劳模技师自主立项,公司统一组织评审会,对所立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制定攻关计划节点和考核标准,对考核完成情况好的劳模技师给予奖励。

以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为已任,创新工作室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水电分厂创新工作室与制造工艺部专家联合攻克了向家坝主轴由卧车改为立车加工的攻关任务,节约加工成本60余万元;线圈分厂创新工作室通过改造瑞士进口六轴联动数控包带机,使该设备的控制系统达到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并提前10天完成设备大修改造任务,为保证产品质量,完成好生产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备生产厂家瑞士MICAMATION公司还寄来了感谢信,并授权工作室首席技师张金柱为维修工程师。

强化专业学习功能

为了提高公司整体技术实力,在创新工作室筹建初期,哈电机公司工会就将工作室作为公司人才培养和自身提高的重要阵地,为使技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作用,公司工会通过调研,先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机制,要求每位进入到创新工作室的劳模技师每年都要硬性完成规定的培训积分,培训积分可以通过自身学习和为他人讲课两方面获得,增强了自身学习的意识和培养他人的动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鼓励劳模技师将自己掌握的绝活技术沉淀下来,哈电机公司工会在创新工作室开展了“我为公司留绝活”的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广大劳模技师将自己掌握的“绝技”通过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供大家共同学习。创新工作室对技术含金量高、影响面广的“绝活”资料进行了统一的排版印刷装订成册,现已装订成册的有:《重型立车加工指南》《创新工作室讲座经验交流汇编》《质量案例手册》《灌流转浆式转轮装配指南》《水电定子铁芯装配指南》《水轮发电机定子嵌线装配指南》等完全由工人自己编制的技术手册。

强化总结规划功能

哈电机公司工会要求每个创新工作室在年末对全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当年发现的问题,制定第二年的工作计划。在每年的计划中,要着重体现对现有劳模技师能力提高的培养,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和创新成果展,开阔技师的眼界,促其紧跟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哈电机公司工会在年末根据公司第二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公司新阶段的生产重点,及时调整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资源配备,调整创新工作室重点,全力攻克在生产经营中发现的新问题,并根据人力资源情况按需培训,快速准确地补充高技能人才,为公司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第7篇

本文作者:王兵工作单位: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全国总工会提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目标。企业工会要把“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列入工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努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1提高思想认识是前提

1.1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帮助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用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而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1.2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竟争力“十五”期间,中央坚持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而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现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很大的一个困难是一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不强,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团结动员企业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1.3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创造性做好工会工作当前,工会工作按照全总的要求,狠抓“五突破一加强”,最大限度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创造性做好工会工作的有效途经。

2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是载体

在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工会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丰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内容。2.1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劳动竞赛工会要围绕“中心”,针对效益、科技进步、安全、质量、服务等重点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劳动竞赛方案,层层细化竞赛实施方案,一级抓一级,同时把劳动竞赛工作列人企业年度目标中,作为对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依据,直接与各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与各单位的工作任务结合,以保证劳动竞赛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具体操作上,每项竞赛活动都要有具体的竞赛要求和规则,有具体的主管牵头部门组织考核、检查、评比,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实践证明,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是增强广大职工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它不但吸引职工全方位参加,而且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组织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职工技能运动会是工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其目的是在提高全员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应对人世挑战的需要。例如,针对企业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与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密切配合,有针对性的在职工中举办英语竞赛、计算机知识普及和应用等多种竞赛,动员职工参加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竞赛活动,企业也能发现一批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2.3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这是工会结合企业实际,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工会要对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做出具体安排,并进行广泛的发动和动员;要制定合理化建议奖励的实施细则,设置“合理化建议”信箱,规范“合理化建议”的申报、落实、评比、奖励、存档、反馈等程序,确保“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有序进行,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热爱企业,人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2.4在女职工中开展“双文明建功立业”竟赛活动“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是企业工会组织女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号召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成绩;通过制定自我达标成才目标,岗位锻炼,提高女职工的素质;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作用,使女职工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

3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证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一套适应“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工作机制。3.1建立“依靠”机制“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所依靠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职工,只有把职工充分调动和发动起来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在企业有声有色、持久地开展。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坚实的基础。3.2建立管理机制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自始自终应有明确的管理程序,一级抓一级,形成网络化、制度化。特别是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重视管理程序:一是年初下发竞赛文件,做出具体安排意见,各基层单位拿出具体实施意见。二是工会具体把住申报、检查、考核、总结、评比、表彰等具体程序。三是坚持必须申报制度,组织活动的措施要具体,中间阶段组织检查,年终进行考核、总结、评比和表彰。如果事先不申报或没有具体措施,年终则不能参加评比。只有重视组织开展活动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其质量和效果。3.3建立激励机制要搞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种宣传媒体,对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对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拨出专项费用给予物质奖励,使这项活动具有长期的示范效应。

4领导重视、求实重做是关键

因此,工会要重视依靠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制定完善企业内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制度规定和职工当好主人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职代会、企务公开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从源头上把住“依靠”方针在企业的落实,使企业4.1组织领导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保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仅是工会的事情,党政领导对这项活动的支持至关重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领导要有企业党政工会的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还应列人企业年度经济责任目标的考核之中,从根本上保证对“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领导。4.2“经济技术创新”要增强针对性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活动的方式、载体要灵活多样。由于企业各单位、各部门情况不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内容也‘不一样。因此,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如:围绕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开展劳动竞赛;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安全无事故竞赛;围绕多出科研成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开展科研开发竞赛。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形式,有利于增强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效果。4.3注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重点抓好四个结合,即要与企业年度目标完成相结合;与企业的技术发展相结合;与企业的深化改革相结合;与工会组织建设“职工之家”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企业职工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改革意识,让广大职工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促进企业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再上新台阶。

第8篇

【关键词】 职工 技术素质 保障 通道

随着煤矿企业开采水平的提升,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发展,实现跨越,必须拥有大批的懂技术、勇于创新、敢挑重担的技术工人。国投新集公司板集煤矿作为在建矿井通过有效的载体,应该努力激发职工勤学苦练,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打造一支技术强、作风硬,技术精的职工队伍,全面推进科研型、生态型、自动化矿井建设。

1. 职工技术素质的现状

以国投新集一新建矿井为例,该矿井技术工人占31.9 %,其中:初级工占13.6 %,中级工占 10.7%,高级工占 6.2%,技师占1.36%,高级技师占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77人占到11.6%,总体技术水平不高,高技能人才缺乏。

2. 职工技术素质分析

近几年来,该矿井通过扎实有效的职工技术培训,职工整体技术素质呈明显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技术结构还不合理。从职工职业技术等级看,初级以下技术等级比例较大,掌握技能较为单一,高级技师比例极少。从职工学历情况看,职工文化素质状况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是整体文化层次较低,知识型人才数量较少。矿井技术工人数量、结构和技术素质,与建设科研型、生态型、自动化矿井的目标不太适应。

板集煤矿作为基建矿井,其职工技术素质并不能代表着其他矿井整体水平,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其他矿井也对技术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对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有着强烈的愿望,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施着职工技术素质提升工程。提升职工技术素质,要做到落实三项保障,拓宽四个通道。

3. 做好三项保障,为职工技术素质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要制度上保障。健全职工培训工作的工作机制,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制度。矿培训部门负责全矿的职工培训工作,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所管工种和区队的职工培训工作,区队队长、支部书记、技术员为该区队职工培训主要负任人。基层区队要把职工培训工作作为实现年度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来抓,制订相应措施,保证培训计划按期落实。严格准入制,井下十大特殊工种新进职工,没有取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严禁安排独立上岗作业。新任命的区(队)长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国家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副职人员必须具备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要组织上保障。基层区队职业技能鉴定负责人在申报工作结束后制订申报工种的学习进度安排,合理地安排各个工种的学习实践,学习形式以职工自学为主,以脱产、半脱产培训为辅。基层单位负责人必须提供申报人员自学的条件,鼓励学习技能知识,制定奖罚制度。培训部门每月至少对本单位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要与单位评先评优活动相结合并通报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所。每月对申报工种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自测,自测试卷及成绩汇总表报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所存档。

三是要激励上保障。职业技能津贴制度,职工取得与所在岗位相同或相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享受职业技能津贴。矿经营部门考核各单位工资总额时,必须把职业技能津贴单独发放,不列入各基层单位考核工资总额,职业技能津贴在考核工资外单独列支,更好的促进职工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导师津贴制度。为鼓励各单位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矿按照公司实行导师津贴制度执行。按每带一名经技能培训并取得初级技能资格证的徒弟后,按一定的经济奖励标准由公司发放导师津贴,从人才基金列支。导师带徒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特殊工种导师带徒的期限为12个月。

4. 拓宽四个通道,为职工技术素质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积极搭建和拓宽职工技术素质提升通道,并逐步形成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发现人才,助推成长的有效途径,促进职工技术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拓宽学习通道。技术素质的提升有赖于知识的积淀,知识的获取关键在于学习。要不断拓宽职工学习的平台,不断创新学习的方式和载体,积极推进和构建各种形式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形成良好的培训组织格局。要根据不同的职工群体,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帮助职工完善知识体系。

二是拓宽实践通道。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关键在于实践锻炼。我们要不断延伸实践平台,重视将职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并提升在实践中应用的能力。要利用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练兵,技能大赛等活动,锻炼职工优质高效的工作能力。同时以工作绩效考核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锻炼职工的创新创效能力。

三是拓宽展示通道。展示是发现人才的重要方式。我们要不断拓宽职工展示自己技术水平的平台,努力为每一位技术工人搭建展示精彩的舞台,营造有利于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要通过技能、技术竞赛等活动展示技术人员的专长。要真正了解各单位的用人需求,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拨技术人才,遴选技术大拿,激发技术工人的工作激情。深入开展优秀技术人员的评选,提高职工参与度,扩大先进人物的影响。

四是拓宽举荐通道。举荐是帮助职工成长的重要渠道,要不断拓宽优秀技术工人的举荐平台,为技术人员的充分施展才华提供支持和帮助。要坚持把好的技术工人推荐到中要技术岗位上去,努力使优秀的技术人员进入到企业用人的视野。有条件的企业可推荐优秀技术工人继续深造,并建立技术人才库,推动技术人才的使用力度。

总之,新形势下,提高煤炭企业职工技术素质既是个人价值实现需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要结合矿井实际需求,结合“安康杯”劳动竞赛和各种技术创新活动,培养适用新技术、会操作、懂管理的实用型人才,不断推动矿井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文.提高职工素质 搞好企业发展.工会论坛.2007(5).

[2]隋振山.为提高职工素质打造快速通道.中国职工科技报,2006 年8 月18 日第002 版.

第9篇

关键词 房屋建筑 施工技术 技术创新 发展趋势

1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现状

1.1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现状

目前建设部推广的一些新技术,如深基坑支护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运用技术,都已被我们在各类工程中积极实践和分析。近年来,传统的建筑教科书中又增加了薄膜、扭曲面、网壳、充气等新的结构形式,而这些新结构经常要用到一些新的材料,尽管这些结构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分析计算,但我们也开始在工程实际中努力研究和应用。

1.2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应用现状

1.2.1 GPS施工测控技术

随着超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物的不断出现,高层建筑施工常规测控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建筑构件的安装定位,已成为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利用 GPS 测控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可动态测定建筑物的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测定建筑物(构件)的垂直度,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是以普通的低碳热轧圆盘条钢材作为原料,通过冷轧、刻痕、轧成二道或三道表面上带有横肋的变形断面钢材,是通过全自动智能化的钢筋焊接网生产线预制点来焊成网状,它是一种取代了人工制作,具有高效、优质的建筑钢筋。

1.3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重点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对房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及防水材料等内容。建筑施工中主要是总结和分析传统施工技术体系,对房屋建筑材料和构件等要素组合的方法与原理进行创新,以期改善建筑的使用性能、存在形式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但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仍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领导对施工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低,员工创新积极性低。由于房屋建筑企业的某些领导思路僵硬,对新事物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低,往往忽视了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施工人员受到不完善市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经营管理重视度高,对技术重视度低,特别当技术人员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时,更无法提起技术创新的热情。

(2)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粗放,起步晚,发展缓慢,投入低,项目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系统和组织资产等问题。

(3)创新体系不完善,包括激励机制、人才培训机制等,尽管国家一再呼吁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以完善其创新体系,但由于房屋建筑施工行业自身特性,仍有很多企业基本维持旧的体制,产业升级相应滞缓。

(4)施工技术创新存在滞后性,先有市场后有创新,技术创新不能跟上市场发展需求。如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招标工作时,其招标文件就已将施工技术难题和技术创新要求摆上了台面,投标方的施工方案必须能够解决技术难题、满足项目建成的需要,才可能中标,中标后的施工过程即是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生产实践和运用、并保障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过程。

(5)技术创新与市场脱节,如很多技术创新成果局限于政策压力和其他因素,无法投入实际生产,无法回收,造成浪费。

(6)设计和施工的脱节制约了施工技术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由于设计单位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设计思路来进行设计,其技术更新速度滞后,对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了解不深,容易制约了施工技术的创新。

2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趋势

(1)施工技术环保性。房屋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在发展中一般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房屋建筑施工对环保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保护生态环境,并能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科学监理技术创新。建筑工程施工中,对科学监理技术的组织形式和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发,可保证保证创新技术的落实,可实现对房屋建筑施工的科学管理,是施工技术创新的前提。

(3)低碳建筑技术创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零碳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完善的资源评估与技术评价体系基础,开发低碳主导型的建筑电力消耗结构,如将太阳能等新能源和采光遮阳、通风等建筑技术进行融合,利用核电、水电等清洁电力能源来降低建筑设备和技术的耗能成本,扩大市场应用规模。

(4)结构材料创新,薄膜、扭曲面、网壳、充气等新的结构形式被引入房屋建筑中,施工中对钛金属、高强纤维、聚合物、玻璃纤维等材料的技术开发运用越来越广泛。

(5)非建筑的高新技术被引入房屋建筑施工,如动态喷雾技术、热变色涂料、智能窗户、形态记忆合金、电子发光织物、导电高分子、电子照明技术及光变色玻璃智能控制环境等,这些非建筑行业的科技从热、音、光等环境因素出发,强化了建筑和人的关系,为建筑施工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3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水平

3.1建立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

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和新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行业的工业增长速度成正比,与和新技术相关联的投资回收期是成反比,技术扩散的调整成本随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而发生变化。房屋建筑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创新扩散机制,指导和规范施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2创造良好的创新平台

企业应先建立创新平台,为技术人员提供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对关键技术进行立项研究,进行长期的跟进和创新研究,施工技术人员才能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成果。

3.3提高成果的经济效果

建筑企业推广创新成果的首要目的是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故创新项目应优化推广成本,制定项目经费预算模型,使其为企业可接受的范围,控制费用。

3.4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培育

人是技术创新推广的重要因素,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经验的积累和科技知识的运用,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基于客观因素如企业效益的需要,决定是否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推广,是创新成果推广的推手。

3.5完善激励机制予以创新支持

企业应建立以目标实现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注重完善激励机制,特别是完善独特的薪资福利体系,可采取J同激励、参与激励、关心激励等方式,来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从而激励职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4结论

房屋建筑企业为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现代化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施工中的创新技术和传统施工技术有所区别,表现在创新施工技术的科学性更强,有利于全面开展工程造价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等,可显著提高建筑的美观性、高效性和合理性。房屋建筑施工中对技术进行创新,并加以推广运用,有助于更新与完善了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应以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实现现代先进技术创新,满足现代建筑行业需求,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方式,把职工的智慧、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到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上来,是新形势下企业工会组织开展工会群众经济工作,服务企业工作大局,促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企业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会工作者,笔者认为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工会要结合实际,设计载体,为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搭建好平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取得实效,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引导职工找准技术创新切入点,开展多层面、全方位的创新活动,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搭建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平台,形成全员创新格局。

一是要围绕企业的经营难点,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二是,要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组织开展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名师带徒等为内容的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励职工争当新时代的“金牌工人”、“知识工人”,努力培养一支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三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任务,引导职工找准技术创新切入点。企业要以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围绕企业营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学习创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产经营水平。

二、充分认识职工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积极性

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存在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细节。职工是一线生产最直接的实践者,对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改进最有发言权。企业必须树立“小想法”能变成“大智慧”,“小革新”也可能变成“大创造”,也有大价值的意识。引导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理论创新,既离不开众多“小项目”、“小革新”的集腋成裘,也离不开众多“小人物”的积极参与。因此,企业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重视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要不以事小而不为,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当成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来搞。企业中的各职能部门和中层以上干部要围绕职工队伍建设,扎实细致地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教育职工树立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增效益,主动投身于企业的改革。

三、规范管理,完善机制,深入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群众性的创新活动,工会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一是应建立引导机制。加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舆论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并针对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难点,开展群众性攻关活动,以吸引广大职工自觉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增强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群众性。二是要建立管理机制。工会要加强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建立和健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组织网络,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制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计划,明确创新的任务、目标,做到创新任务有领导抓,创新活动有部门管,创新工作有专人做,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并建立职工创新成果库和技术工人人才库,辅助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三是建立评价机制。在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制定各工种、各岗位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标准,使得创新成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四是要建立科学的荣誉激励机制。为了尊重广大职工群众在技术创新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企业必须建立科学的荣誉激励机制,要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统一的激励机制。五是要及时促进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会应发挥职工技协的作用,积极参与、大力推进技术交流和协作,促进职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六是建立技术创新培训机制。实施创新活动,工会还要重视对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知识经济时代,职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企业发展靠市场,市场竞争靠技术,技术创新靠人才,人才成才靠学习能力持续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是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劳动智能化,知识产业化进程的力量源泉。因此还应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使职工不断掌握新知识、储备新技能,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智力支撑和素质保证。

四、不断扩大和丰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内涵,使创新活动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技术创新是一项融科技与经济为一体的系统性工作,在企业它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艺和生产方式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创新、材料创新、开拓市场和营销方式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赋予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日常群众经济工作以新的内涵,使以往工会群众性无序或有序的小改小革等简单层面的创新逐步向企业管理机制、经营决策、市场营销战略等高层次的创新转移,推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域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通过经济工作的综合手段、民主管理的参与途径、科学的荣誉激励方法,组织职工参与实施,积极创造,加速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成果在企业多领域、大面积转化和应用,使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在发展生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增长点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扩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内涵,须从企业的技术发展特点和生产实际出发,确定创新活动的重点和创新活动的方式,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更具可操作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要把解决影响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难点、阻碍营销和效益增长等问题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增进效益、搞好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扩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内涵,就要瞄准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前沿,不断提高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向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决策创新发展,从而带领职工有效地实施新技术领域的开拓与突破,实施科学技术上的发明与创造,实施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使企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

第11篇

一、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中,职工技协的固有作用

“坚持提高职工科技素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职工技协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过去长期的职工技协活动实践中,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创新、技能竞赛等职工技协活动,增为促进科技进步、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进入新时期,面对国家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省、州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国家三年五十万、全省三年十万、三年二万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提升职工队伍技能素质,已成为新时期各级职工技协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职工技协组织有着固有的、重要的作用。

一是组织实施作用。由于工会职工技协是由热爱职工技协活动的科技人员、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等组成的在工会领导下的群众性科技团体。在组织实施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中,具有充分发挥其参与和科学制定提升计划、科学量化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分阶段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

二是带动示范作用。在各级工会职工技协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下,职工技协会员、能工巧匠、技术骨干充分发挥提升职工技能的带动示范作用,引导职工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工作中学技术,在学习中钻业务,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技术等级。

三是协作交流作用。由工会职工技协组织技术交流、岗位练兵、技术培训、绝技传授、先进操作法推广、名师带徒、一帮一等技术协作活动,促进职工的技能水平提高。

四是营造学技术、增技能氛围的作用。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协作,激励职工学技术、增技能,大力弘扬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技能重要的时代精神,丰富和发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职工技协工作的内涵。

五是创造树立全新观念的作用。把提升职工技能作为工会职工技协工作的首要任务,把职工高技能人才资源作为企业发展和技协活动的重要资源。只有唯此,才能在提升职工技能活动中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的重要主体地位作用。

二、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工作中工会职工技协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实施职工技能提升计划,职工技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企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劳动关系、利益格局多样化的新形势下,职工技协作用的发挥受到新情况、新问题的影响。

一是企业经济成份变化,对工会职工技协组织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在过去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我州企业工会职工技协组织曾得到大发展,个旧、开远、蒙自等县市和众多企业职工技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推进和结束,有的职工技协随着企业的关、停、并、转和破产而消亡。有的职工技协随着公有制企业改制后的私有化、民营化而停止了活动;有的新建企业由于缺乏对职工技协组织的认识和了解,影响到职工技协的建立和发展。

二是劳动关系的变化,对工会职工技协组织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公有制企业改制前,在本企业连续工作XX年,或有工龄15年以上的技术工人大都与企业订立无固定期劳动合同,企业技术工人相对稳定。但是,随着企业改制和公有制企业经济性质的改变,这种相对稳定的劳动用工关系基本被打破。不同等级的技术工人或因与业主不和而被炒了尤鱼,或因自身的技术实力较强而另谋高就,在这一新的情况下,技术工人、技术骨干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原有职工技协组织中的成员也发生大的变动,一度影响了职工技协组织建设和活动的开展。

三是少数企业的消极行为,对工会职工技协开展活动的影响。首先是少数企业对技协活动重视不够。在近几年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曾出现这样的不正常现象。在州、县市工会组织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能竞赛中,少数企业主消极“支持”,认为参加以上活动是职工的个人行为,与企业关系不大,片面认为职工参加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活动影响生产。担心职工职业技能等级高了,“翅膀硬了”,增加跳槽的条件,担心开展技协活动后企业技术外流。虽然这样的现象仅在少数企业出现,但反映出企业主对技术工人学技术增技能的漠视和对职工技协开展活动的影响。

四是技协活动缺少经费,对工会职工技协开展活动的影响。开展职工技协活动需要具备必要的经费和物资条件做基础。但是近几年来许多企业职工技协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过去有偿服务所留成的经费渠道减少和阻塞后,活动经费困难。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使职工技协活动的开展受到影响。

三、充分发挥职工技协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中作用的思路

根据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目标任务要求和当前工会职工技协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应从职工技协的组织保证、计划实施、措施落实等方面加强探索和实践,充分发挥工会职工技协在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中的作用。

在组织保证方面,应进一步加强重视对工会职工技协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技协组织建设工作。各级党、政、工都要将职工技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和职工技协活动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提升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在年内各县市总工会组建职工技协组织,边疆县总工会建立职工技协办公室的基础上,进行乡镇、社区职工技协工作试点。各级工会组织都要根据当地和企业的情况,加快职工技协组织发展与建设步伐,积极组建各级职工技协组织,把职工中的高技能人才、劳动模范、科技人员、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操作能手、管理人员组织到职工技协组织中来,把职工技协建设成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各自的岗位上学技术、用技术、增技能,不断提升职工科技素质,提高职工技能,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职工群众性科技团体,充分发挥其在提高职工技能中的特有作用。

在计划实施方面,各级工会职工技协应将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作为“xx”规划建功立业的具体行动,从源头上参与制定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参与对提升计划实施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有效的领导体系。全程参与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提升目标规划,营造提升活动的教育培训机制、工作创新机制、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尊重人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环境氛围,保证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工作顺利开展。

在措施落实方面,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摸底建立技协人才库。摸底建立工会职工技协人才档案,内容包括:职工的基本情况、职业技能情况。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工作岗位、技术等级。职业技能情况包括:参加专业培训、技术攻关、技术协作、提合理化建议、技能等级晋升计划、对提升技能的要求、参加技术交流、技术协作的态度和能力等情况。通过摸底建立职工技协和技术工人技能人才库,把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组织到职工技协中来,在职工技能提升活动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二是建立培训机制。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的条件要求,各级职工技协应发挥其组织技能人才资源优势,与企业、与社会联合办学,在培训形式上拓展创新。职工技能培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职工教育培训,职工技能培训主要是根据企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产业调整、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结合职工个性,以新知识、新技能开发、以提高职工职业技能等级为主要目标的专门培训。因而在培训的内容上要突出以岗位技能、相关技能为重点,以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应用等为重点,把培训成果应用于企业经济建设,实现培训内容的创新。各级职工技协在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组织各类技术活动中具有优势。因此在职工技能培训中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和企业发展对职工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以讲习班、研究班、专题技术讲座、专门技术技能课、专项技能项目点评分析等方式对各类职业等级职工进行规范、科学、有效的培训,对培训方式进行创新。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职工技协历来重视对职工发明创造、职工技能竞赛等活动的激励。在提升职工技能活动中,各级职工技协、尤其是基层职工技协组织要通过学习、培训、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潜能,形成推动各单位提升职工技能的强大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工会要重视对职工技协组织开展活动的激励。这种激励包含着技协组织价值、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工作能力、贡献大小之间的联系,真正做到对技协组织和对职工个人激励的物资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让职工技协和技能职工产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增强求知欲、求进欲,通过激励不断推动提升活动的发展,为企业发展、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重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具体化,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工、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激励制度。

四是拓展创新机制。针对过去凭文凭、熬年头的职业等级晋升的做法,职工技协应参与做好推荐具备高技能青年职工参加技师考评工作;推荐在企业中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发明创造中有重要贡献的职工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倡导和参与在“突破比例、突破年龄、突破资历和突破身份界限”等“四突破”中做到培训、推荐、考评、入会(指加入职工技术协会)管理和发挥作用等工作;鼓励现有职工技协会员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倡导各级职工技协参与技工学校、大中专院校和各职业技能培训站、鉴定所对种类专业技术工人的技师考评。对具有技工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并获得同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应作为职工技协会员发展的对象,不断壮大技协队伍,增强技协科技实力。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职工技协组织、管理、制度、作用发挥等方面的机制创新。

第12篇

 《管理是金》一书定义“创新”就是: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安全技术创新即创造一种新工艺、新工序、新设备应用于生产实践时,达到安全可靠、生产高效和高收益的目的。

 2 旗山煤矿安全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2.1 旗山煤矿新技术引进历史简单回顾

 ⑴. 1979年引进了西德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设备,由放炮采煤转变为综合机械化采煤, 在中厚煤层工作面采用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⑵.煤巷掘进工艺由人工放炮、攉煤掘进,改造为综合掘进机掘进和侧卸式装煤机装煤;并以锚梁网技术为主线的支护方式,使掘进效率、支护强度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大大增强。

 ⑶.在提升运输主系统实现了自动控制,主副井提升、主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PLC编程控制,主要关键部位实现多重保护和远程可视化监控系统。

 ⑷.2004年成立了“张北平安全技术创新室”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对提高安全生产可靠性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开发、试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2 创新费用投入

技术创新费用除R&D经费单独立帐外,其他几项多为粗略值,故表2中的数据仅是参考值。(见表2)

表2 创 新 费 用

创新应用

R&D

费用

购买技术

装备

购置

其它

费用(万元)

38.32

29.2

1416.45

199.7

比例(%)

2.31

1.77

85.65

11.56

由表2可知,2年来旗山煤矿R&D费用为38.32万元,占销售收入的0.144%,与我国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平均比例为0.98%,更与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3.5%~5%左右相差较大。共投入技术创新费用1653.67万元,占销售收入的1.77%。R&D 经费占企业全部技术创新费用的比重为2.31%,这一系列指标虽同自己以前相比,同集团公司其他矿井相比确有提高,但这一数据远低于我国其他行业的水平,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在创新费用中,设备购置所占比例最大,达85.65 %;,主要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较以前有了提高。而R&D费用仅为38.32万元,占2.31%列第四位。这其中还包括人头费和各种创新奖金,企业财务费用列支中还没有技术创新专门费用这一块,说明企业独立进行安全技术开发的技术基础和力量的相对薄弱,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技术含量较低、深度有限。这与煤炭企业是属于资源开采型行业的特点想吻合的,这种方式影响了创新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企业技术获取的方式

旗山煤矿大多数是通过引进获得新的生产装备、工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还有一些是通过成果转让和技术咨询的方式获取技术,具体见表3。从中说明,企业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突出、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明显缺乏技术自主能力建设的意识。在工艺、技术引进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资金用于引进安全生产设备等硬技术,只有很少的经费用于引进图纸、专利等软技术,软技术的引进比重很小,从技术引进的目的看,主要是生产使用。并且用来消化吸收的资金也非常少。原创技术少,对引进的和技术没有突破和提升,这是国有企业,尤其是重点能源企业依赖不断引进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更新的心理表现的通病。

从表3还可以看出,企业自主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比例失调,达1:2.25。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活动和工艺创新活动应该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应当在考虑总体创新战略、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自主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比例。然而旗山煤矿却存在着重视工艺创新而忽视自主创新的倾向,事实上,设计和工程化是把创新概念或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只重视生产投资,忽视设计和工程化投资的直接后果,就是技术创新乏力。

表3 企业技术获取方式

获取

方式

自己

研发

技术

咨询

技术

合作

新工艺

数目

4

2

6

9

2

2.4 创新模式

近2年来,旗山煤矿23件安全技术创新中,有16件是和集团内外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的,达69.56%占第一位;自己研发的仅为17.39%,具体见表4。充分说明,在企业安全技术创新中,企业特别注重的是合作模仿型技术创新。另外还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来弥补自身开发能力之不足,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说明企业对走“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技术创新的认识,使科技、资本、生产优势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表4 创新模式

方 式

项目数

比重(%)

排序

独立进行

4

17.39

3

同集团内部合作

11

47.82

1

同国内企业合作

5

21.74

2

同高等院校合作

3

13.04

4

对于职工技术素质相对与其他行业较低的煤矿企业,采取合作模仿型技术创新,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显着的技术进展。相对而言,风险较低且效率较高,不失为技术创新的一种选择。煤矿企业只要把握准技术发展

动向,在引进模仿的基础上敢于投入,不难获得较好的技术创新收益。因此,作为职工技术素质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煤矿能源企业,在技术力量、资金等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采取科学的“拿来主义”。 2.5 创新的动因

根据旗山煤矿的特点,技术创新的动因可归纳成:“本企业安全生产需要”、“ 集团公司指令性计划”、“政府指令性计划”、“市场需求和竞争”和“其他”。

表5 技术创新活动动因

动 因

数量

比重(%)

排序

本企业安全生产需要

4

17.39

3

集团公司指令性计划

10

43.48

1

政府指令性计划

7

30.43

2

市场需求和竞争

1

4.35

4

其 他

1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