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5:14: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企业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针对收入分配,政府工作报告为何念兹在兹?一言以蔽之,收入分配,事涉公平正义、国民幸福,事关政府良知,正如温总理所称,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蛋糕”做大,更要分好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即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非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2011年,关于收入分配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浓墨重彩,通篇用了九段话的大篇幅进行阐释与强调。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全国税收收入95729亿元(扣除出口退税后为86524亿元,不包括关税、船舶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这既说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也说明我国的社会财富“蛋糕”已经足够硕大。另一方面,国人收入差距在拉大,财富过度集中。权威统计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如今已超过了0.5。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基尼系数超过0.4就意味着财富已过度集中。收入差距拉大,意味着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口。
收入分配的加减乘法
如何分好社会财富“蛋糕”?收入分配改革的加减乘法,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先说做加法。目前,国人的钱包变厚的速度远远低于国家财税收入以及GDP增长速度,尽快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当务之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形成较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再说做减法。目前,人们对个税非常关注,呼吁提高个税免征额的声音越来越高。统计显示,国家大部分的税收收入,主要源自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税种,2010年间接税占税收总收入达56.7%。虽然间接税不直接向百姓伸手,但是所有的商品与服务无不含税,且税率不低。还有就是要减轻国人的后顾之忧,如何减?通过完善社会保障,让老百姓有强大的安全感和信心。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尽快扭转收入差距,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摘要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综合性文字材料的撰写,不仅是其办公室文秘人员得一项必要工作内容,同时也是以文辅政、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主要途径。本文就从国有企业综合性材料的写作特点与起草策略的角度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综合性材料 起草
与传统的文学创作不同,综合性文字材料的写作有着其自身多特有的性质与要求。国有企业常用的综合性文字材料包括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会议讲话稿、调研报告、汇报材料、研究综述、经验介绍、综合性文件(主要是决定、意见)等。起草综合材料是办公室文秘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办公室以文辅政的重要途径。综合性文字材料种类较多,起草背景和要求不一,起草的方法不尽相同。
一、国有企业综合性材料的写作特点
就针对于国有企业综合性材料的写作特点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首先,是其服务性。虽然说国有企业的综合性材料是由秘书起草的,但是其最终是为领导所服务的,因此,综合性材料所承载的是领导的观点和意见,体现的是领导的风格和艺术。如果不能切实紧扣形势的脉搏、把握国有企业的实际,就不是一份好的文字材料,也很难被采用。其次,是其全局性。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综合性材料的作用重大,其不仅能够全面展现出领导的决策能力,同时也能体现出领导的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一般需要站在较高层次,对宏观形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把握。第三,是其多变性。从本质上来讲,在进行国有企业的综合性材料的撰写时,应当充分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改变,而不能一味地照搬以往、照抄他人[1]。领导层次的不同,决定材料有不同的思想。最后,是其应急性。在很多时候,国有企业综合性材料的撰写都是出于一种应急状态中,因此,其对于时效性的要求也就相对来说更高一些。
二、起草国有企业综合性材料的策略
(一)明确材料的主题
简单来说,国有企业的综合性文字材料,主要就是将一些内容相近的基础素材,围绕某一主题,按照特定主线,通过归纳、提炼、分析、论述来反映单位或领导对某方面工作的要求、意见或观点的文字材料。这里的主题就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字材料的生命线。不同的综合性文字材料有不同的主题,起草前需下大功夫确定主题;主题错误,论述得再好,也是无用之作。确定主题可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契合上级精神。上级单位的主要政策对基层单位具有导向作用,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工作一般按照上级单位的要求安排部署,起草的文字材料就一定要契合上级单位的主要政策,不可和上级出现两个“调”,更不能和上级单位唱反调。二是结合实际情况。起草综合性文字材料的目的就是反映本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这也是综合性材料的落脚点。如果一份材料与本单位实际脱轨,那只能是无意义之作。三是符合具体要求。综合性材料一般是应具体要求而起草的,要么为向上级汇报而作,要么为执行某项通知精神上报材料,起草之前应充分领会相应的要求,这样才会有的放矢,写出符合需要之作。
(二)列好材料的提纲
在国有企业的综合性文字材料当中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所以说,为使方方面面的情况条理化,就需要拟好提纲。综合性文字材料一般有固定的格式,结构大体上为“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根据材料类别、用途和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减环节。如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指标完成情况、重点工作回顾、存在问题、经验体会、下一步工作安排;会议报告(如职代会报告)还可加入形势与任务分析,并可根据需要提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规划。调研报告、经验介绍、研究综述等材料为了叙述更加明确,一般包括前言或者编者按、立项背景、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计划或建议措施等。撰写每一大块的实际内容时,又可加以细化,也就是列出二级提纲,有需要还可以列出三级提纲。如油田国有企业展示“现在式”的成果或者做法时,可根据单位业务分成勘探评价、油田开发、党群工作等多个小块;罗列好二级提纲,文章就有了骨架。
(三)充实材料的内容
在完成材料的主题确定与提纲拟定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并以此来对内容记性分类填充,材料就会显得内容丰满、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在填充内容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突出重点[2]。撰写综合性文字材料要根据主题将各单项内容写全面,但切忌冗长累赘,需大则大,能小则小,务必突出主题,将一些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舍弃掉。二是寻找特色。写作中除了做好上级的“规定动作”外,更要突出本单位自己的“自选动作”,这样的材料才能体现本单位工作特色。三是要分类正确。虽然综合性材料由一定量的基础素材加工而成,但要避免写成“大杂烩”,为了使材料更具条理性和指导性,对相同内容要实行“合并同类项”,避免同一内容周而复始、反复运用。四是要用数字说话。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国有企业的文字性材料以讲实际情况居多,论述中最好用数据说话,关键指标加上准确翔实的数字,比大篇幅的定性式结论更具说服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起草国有企业综合性材料时,应当先明确材料的主题,然后再列出材料的撰写提纲,最后再充实材料的内容。当然,综合性文字材料因国有企业业务性质、起草的要求也会存在。综合性文字材料写作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也是一项能够出思想、出成绩的工作。只要甘于寂寞、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就一定能够成为一支领导满意、群众认可、工作不可或缺的笔杆子。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营参股的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
中图分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近年来,国有企业尝试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成立民营参股的国有控股公司,希望借助民营企业在一些渠道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自身新的发展,打破主业经营单一、缺乏活力的局面,愿望是美好的,但在工作中我曾经接触到一些民营参股的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虽然国有股东都占51%-60%的控股股权,但民营股东在经营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形,销售和采购等主要的经济活动都依赖于民营股东的渠道和资源,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现就财务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委派的高层管理人员多选择兼职人员
民营参股的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董事长、监事、财务总监等一般由控股的国有企业委派人员担任,总经理由民营方担任,其余经营层由总经理负责架构。由于考虑到本身对刚进入的投资领域并不擅长,作为控股的国有企业派出的董事长多选择国有企业里的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监事也多由投资方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相关高层管理人员本身就有较多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再抽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董事会也较少召开,对可能发生的监管漏洞不能及时察觉,更别提采取相应的措施堵塞监管漏洞了。
(二)财务总监职责不明确、履职不到位
在高层管理人员多是兼职人员的情况下,委派的财务总监的重要性就毋庸置疑了,但是控股方国有企业未能对财务总监的职责进行明确,财务总监在实施监管时,对监管的范围、权限等没有明确的规定,相关监管受到一定的制肘;一些财务总监身兼主办会计的职能,编制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难以对财务账簿和报表进行有效的审核;一些选派的财务总监自身素质难以担负起监督职责,未制止公司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可能损害国有控股东利益的行为;财务总监的薪酬由总经理决定,对经营层违反公司规定等重大事项,不能据理力争,有时甚至不能及时向委派方报告。
(三)没有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
财务监管是有赖于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但委派的高管和财务总监并没有进行建章立制工作,也没有致力于建立一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而是觉得民营参股进来后,一些自身原有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应该进行适当放松,以适应现有的公司文化,一些制度成了贴在墙上的制度,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四)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能对资金走向进行有效的控制
民营股东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销售和采购等渠道掌握在民营股东手中,有些采购等并未签订正式的合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些采购和销售业务的真实性难以把握,不能对资金的流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
二、对策建议
探索多元化经营是国有企业一项有益的尝试,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等,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认为在财务监管方面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体系建设。公司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应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定期召开会议,按规定程序履行职权,经理层应认真落实股东会、董事会所作出的决议,董事和监事应加强对经理层执行决议情况的监督,采取措施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加强对所委派董事、监事、财务总监资格审查和监督,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专职人员作为委派的高级管理人员。所委派的董事、监事、财务总监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职,定期向派出单位提交工作报告。
(二)加强对财务总监履职的监管。应审查委派财务总监的任职资格和胜任能力,选择能够担负起全面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履行投资者财务监管职责的人选,委派的财务总监应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明确其职责,定期报告公司资产运营、财务情况,及时报告特殊、异常和重大事项。财务总监薪酬标准及支付方式应由董事会作出决定,公司据以执行,以确保其应有的独立性。
(三)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公司应尽快建立全面和完善的财务监督体制,其次是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和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和优化,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四)加强合同管理工作。无论采购、销售业务均应签订正式的合同,加强货物的验收和发出环节的内部控制,采购应开展询价、招标等,涉及采购和销售业务的每笔资金的收付应附齐有关的审批、验收、发货单据等,避免内部信息的不对称,加强采购、销售业务资金流向的监管,避免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出现。
(五)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公司的内部审计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进行全面或专项的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公司健康有序地运行。
【关键词】国有股份制;内部审计;会计监督
国有股份制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设立了四大机构,分别是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生产经营管理层,分属于权力机构、决策结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不同机构有着不同的责任和职能,互相制约,独立开展工作,比较科学和完善。
一、国有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1.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管理监督企业运行方面比较局限。结合我国公司法方面的规定,公司的权力机关是股东会,其对公司的重大事项起到决定性作用;股东会领导着董事会,董事会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监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公司财务进行检查,监督公司董事和经理,避免其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并将工作情况报告给股东会。现阶段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股东组成了股东会,而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出席股东会。在这样的体系下,董事长以及监事会召集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监管控股企业,部分董事甚至没有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每一年仅通过会议来听取经营管理层的工作报告,然后对一些重大事项做出决定。这样股东会以及监事会都只根据工作汇报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做出相关决策,而无法保证工作汇报的真实性。
1.2大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充分监督企业运行。研究我国企业的监督体系,发现只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可以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来监督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济事项,我国颁布实施了《审计法》之后,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重视内部审计监督,并且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设置了出来,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了构建,审计监督了企业的经济活动;内部审计监督有着较大的覆盖面,能够对经济事项进行审计,有效监督企业经营情况。
二、国有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与会计监督的强化措施
内部审计的发展速度靠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其生命之源。只有不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职责,这是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
2.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在股份制企业中,为了促使董事会、监事会能够更好地监督和管理企业,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由董事会、监事会来双重领导内部审计,并且将工作情况报告给两会,依据报告情况,两会更好地监管企业。监事会在开展日常监督工作中,需要着重监督总经理的经营管理活动。同时,内部审计还需要积极配合与支持总经理的工作,帮助总经理开展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工作,保证能够严格依据股东会的决定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完善制度建设,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将内部审计制度构建起来,设置的内部审计体系需要由董事会监事会来直接领导,科学选择审计人员,保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2.2突出重点,科学开展审计监督。研究发现,在股份制企业中,经理层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权,企业股东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所关心的,主要是真实的企业资产、负债以及损益情况,经理是否严格执行了董事会决议,以及是否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各项经济目标等,企业内部审计应结合这些重点,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3需要审计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在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需要审计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其足够的合理和有效。要判断目前管理制度是否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执行,将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来,避免出现违法违纪等不良行为,要对经营管理层起到督促作用,对企业管理进行强化,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如果有行为违反了国家法律制度,或者股东方的权利遭到了威胁,就需要向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及时上报,结合授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2.4内部审计需要将信息提供给股东会和监事会。在股份制企业中,董事以及监事会成员无法深入参与到企业经营当中,不能够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只能够依据经理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为了避免有信息失真问题出现,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内部审计就需要提供相应的决策信息。
2.5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了避免有经济蛀虫产生于企业内部,就需要对国有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进行强化,以便得到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大力培养财会人员,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之外,还需要能够与复杂的市场环境相适应;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水平,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对自己严格要求,将《会计法》等认真贯彻落实下去,遵纪守法,将会计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林崇先.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外资月刊,2014(10)
[2]孙宏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13(11)
两会声音回放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总理答记者问
一问 为何有人觉得收入没同步
收入分配制度还须更公平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不少老百姓认为,国家富了自己的钱袋子并没有鼓起来,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国务院参事汤敏:经济高速发展,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富有了。
一些老百姓觉得钱袋子没鼓起来,主要是因为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房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压力都会使老百姓觉得收入增长还不够给力。
同时,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增长都能够同步。国家政策所要保证的是大多数人的同步,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要增长得更快一些。
记者:物价、房价、通货膨胀等压力一直存在,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何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汤敏:过高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需要抑制。但通货膨胀一点也没有,这也是不可能的。在我国,通货膨胀率维持在3%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合理的通货膨胀不但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调整。
总体说来,收入增长,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保基本、促公平。政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抓好就业问题,以就业保收入。
二问 收入分配如何更
公平
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良性运作社会中,高、中、低收入者占怎样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何意义?
汤敏:从宏观层面看,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收入分布应该是橄榄型的。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除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外,中等收入人群还是在满足温饱需求之后有更高物质、精神需求的人群。扩大中等收入者,对于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此外,对于拉动消费的多样化意义重大。
记者:收入是民生之源,收入公平关乎百姓幸福与尊严。如何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广西人社厅厅长蒋明红:目前,广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并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首先,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列入了2014年立法项目,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其次,调整全区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弱势群体最基本生活;拟定并全区企业工资指导线,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最后,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标准情况的指导,认真落实各项劳动标准制度。
湖北人社厅副厅长陈金刚:湖北按照“提低、扩中、调高、保支付”的思路,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设:
提高低收入者职工收入水平,特别要努力提高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规范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加强对过高收入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发挥政府监督指导作用。
三问 怎样提高农民收入
提高务工收入,巩固经营性收入
记者:在外出务工方面,提高农民收入,广西、湖北有什么具体举措?
湖北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截至2013年底,湖北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310.64万人,外出务工1178.54万人。其中,省内务工542.3万人,省外务工636.24万人。
为提高农民务工收入,湖北做法主要有:
扩大和稳定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异地转移就业,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加强示范县和劳务品牌建设等。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2013年,全年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25.8万人,培训上岗率83.3%。
着力维护各项权益,切实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加强用工管理和劳动保护,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着力推进市民化进程,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各项权益。
广西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广西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和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收和外出务工就业增收;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保障农民工权益;建立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机制,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记者:“种地挣不了钱”成为不少农民的心声。广西有没有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具体举措?
在宏观层面,全面整顿经济秩序仍在继续。
在政策层面,是双紧的财政信贷方针。总理在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1990 年内债将进入还债高峰,外债还本付息也有所增加,财政还有一些其他增支减收的因素,中央和地方财政比1989 年更加困难。因此必须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实行双紧方针。
而老百姓的直接感触是巨奖销售热。这大概是1990 年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周周乐,双重奖,月月发,酬宾奖……名目众多,花样翻新的巨奖销售几乎成了各大商场的主要促销法。透过表面,我们不难发现巨奖销售热的背后是个“紧”字,商品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上升,企业第一次面临有货卖不出的境地。
但该花的钱仍不能紧。作为进入1990 年代的献礼,大秦铁路,上海宝钢,扬子乙烯,秦山核电等16 项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总的双紧方针中有对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短线建设的倾斜。当年,中国第一次主办了亚运会这一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一方面,增支因素激增。
另一方面,因企业效益下滑而收入剧减, 财政陷入困境。1990 年, 财政赤字达到140.6 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50%;当年发债100 亿元,并决定延期偿还1990 年到期财政债券,推迟期为5 年。
8 月10 日,国务院《关于发行一九九年转换债的通知》。转换债是将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持有的当年到期的国债转换为等额的新债。转换债从7月1日开始计息,期限为5 年,年利率为8%,不计复利。
这一年,稿费涨了、邮资涨了、车船票涨了、工资收入涨了、但财政收入比重却下降了;这一年,汇率降了、利率降了、财政赤字却大幅度上涨了。
为什么环境不论松紧财政状况均无例外地变差呢?
2007年,国有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再创新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全国国有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1.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上缴税金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9968.5亿元,同比增长30.3%;上缴税金8303.2亿元,同比增长23.8%。
(一)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大部分省区市基本完成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组建。山东、江西、广西等地在组建县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方面进行了探索。重庆、河北、深圳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国务院国资委加快企业预算管理、国有股权管理、董事会建设等一批重点立法项目的起草和出台进度,进一步推进了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进一步落实。各地总结近年来业绩考核工作实践,修订和完善了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基本形成了“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完善了业绩考核结果反馈机制、目标确定机制和薪酬管理办法,对第一任期业绩优秀和在科技创新、绩效进步、扭亏增效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央企业进行了表彰。并推进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各项工作,对企业负责人EVA奖励、任期奖励以及中长期激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国有产权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地深入研究全流通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的新特点、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国有股权管理。国务院国资委会同证监会出台了国有单位转让、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等管理办法,对于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维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正式启动了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监测系统,实现了与10个省市国资委和产权交易机构的联网实时监测,产权交易监管从事后静态监管向全过程动态监管转变。
财务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财务预决算、财务动态监测、审计监督、绩效评价等制度,普遍加强风险管控,对所出资企业对外担保、委托理财、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业务加强了监管。国务院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组织开展预算编制质量审核,决算管理逐步转向重大财务事项监管。改进审计监督方式方法,委托专业招标机构对会计师事务所公开招标。指导和推动各地国有资产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体系。
监事会监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地积极探索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强化监督时效。国务院国资委总结监事会工作经验,相继出台了监事会当期监督、分类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利用、监督检查成果运用等实施办法,初步建立了当期监督的制度框架,实现了从事后监督向当期监督转变。
(二)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大。各地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9家企业实现了境内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中国中铁实现了主业资产整体上市。中国远洋、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铝业、中海油服、中海集装箱等6家企业H股回归A股,鞍钢股份、中国船舶等12家企业境内增发、配股。
董事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国资委开展的董事会试点工作有序推进,19家试点企业中17家外部董事达到或超过董事会成员的半数,3家企业进行了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探索。实行了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初步建立了外部董事人才库。一批中央企业借鉴董事会试点办法,向二、三级企业派出董事、监事,规范董事会运作,取得了较好效果。各地国有企业建立董事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各地着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运行机制,增强了企业内部活力。国务院国资委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收入分配管理调控,加大了对部分高收入企业的调控力度。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规范建立企业年金工作。继续推进中央企业建立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出台了中央科研设计企业中长期激励办法。组织22家中央企业对22个高管职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国务院国资委加快推进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截至2007年底,76家中央企业的方案已经批复,涉及改制单位5200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86.4万人。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共移交自办中小学、公检法机构1594个,移交在职人员8.9万人,退休教师近5万人,每年减轻企业负担49.7亿元。
(三)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企业重组调整步伐加快。国务院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调整重组力度,2007年有15家企业参与了8次重组,目前户数减至150家。印发了《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思路进一步清晰。
国有资本运营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方式,提升了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中国包装总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破产重组改制,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中国唱片总公司及下属企业的托管重组改制,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北京、上海、吉林、广东、江苏、安徽、深圳等地初步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务院国资委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的范围、基数、比例、申报、清算、上交等工作予以明确,组织完成了2006年度中央企业上交收益的审核清算工作。
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底,总体规划内的2116户破产项目的审核工作已全部完成。2007年报经国务院批准共下达破产计划685户,涉及国有金融机构债权708亿元,涉及职工111.6万人。各地协调小组认真落实全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会议精神,层层落实责任,坚持规范操作、有情操作,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保证了政策性破产工作的平稳推进。
二、2008年改革工作动态
(一)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二)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三)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上,提出实现“两个同步”,提高“两个比重”的方针,表明政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决心,较以往收入分配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之年。在这一关键时期提出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一般来说,衡量一国收入分配格局合理与否的标准,在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否合理,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是否合理。事实表明,中国已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变为贫富差距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资本所有者所得过高,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分配格局的优化。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存在着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大量国民财富通过非规范的途径流入个人手中,形成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当前,我国的初次分配出现了“三低”:劳动收入在我国国民收入(cni)中所占比例低,工资收入在个人收入中所占比例低,居民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低。据统计,我国居民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1998年为68.6%,为61.8%,为45.3%,为44.6%。以为例,居民工资总额大约在2.3万亿元左右,占当年城市居民6.78万亿全部可支配收入的33.9%。这表明,在城镇还有4.48万亿是通过非工资的方式分配的。
二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一般可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都较高。例如,美国gdp的70%是劳动报酬,其他国家也普遍在54%--65%之间。而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与劳动报酬比重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78年到,我国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全国总工会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涨工资。
三是我国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存在不公平。虽然按劳分配为主体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初次分配的原则,但受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历史上工资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研究数据显示,资本收入在我国国民经济分配中比重大幅上升,从1998年到,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为30.5%,城镇单位劳动报酬年均仅增长9.9%。至年中,港澳台企业年均效益增长33%,而职工工资增长为零。另据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对天津等个城市的纺织企业调查,90%的企业职工工资年分文未涨。
四是低收入者比例过大,贫富差距突破合理界限。近年来,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下降到11%。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贫富分化的急剧加速,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明显。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等编写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中指出,10%的最高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10%的最低收入家庭的相应比例仅为1.4%,财富差距达到32倍。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飙升,我国的财富差距至少超过40倍。据测算,我国当前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5,而欧洲与日本大多在0.24到0.36之间。我国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
而在业界看来,美国担心中国国企利润节节攀升,造成不公平竞争,大量利润留存企业,会抑制中国国民收入,进而影响消费升级,阻碍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冀望从外部给中国国企改革施压。而中国高层也意识到,借此外力,以红利上缴为起点,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现财政体制重构正当其时。
重启国企改革呼声再起
国企改革是中国改革进程中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今年以来,重启国企改革的呼声再次鹊起。
2月27日,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2030年的中国》,该报告涉及国企改革与红利返还问题,一时舆论热议;“两会”期间,“国企要不要再改革”亦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4月初博鳌亚洲论坛上,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指出,国企改革事关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成败,破除国企垄断,降低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舆论之所以如此关注国企改革,深层次原因是忧心国企改革方向模糊,动力减弱,利益固化。如今“做强做大”的国企高管似乎没有继续改革的动力,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资委也缺乏继续改革的动力。一时间,国企改革要不要继续推进?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如何选择改革路径?国有资本变现如何与财政预算体系重构相协调?坊间诸多争议引起高度关注,一个基本共识是,已经到了必须厘清改革思路,再启国企改革的时候了。
回顾国企改革30多年来,从上世纪80年代的“放权让利”,到90年代的“抓大放小”、“三年脱困”、股份制改造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今,国有企业数量减少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市场化浪潮的锤炼下,国有企业不再是政府的附属体,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到2010年,国有企业的户数占比从39%下降到4.5%; 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20.2万亿元,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指出,在“三年脱困”之前,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包袱和社会稳定的隐患。1994年,中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而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有38家榜上有名。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市场“巨无霸”,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引人瞩目。上 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包袱沉重、技术落后、资不抵债被迫破产的困局业已纾解。
也就是说,国企改革的初衷,即摆脱经营困境和提高效益,已经得以实现。不过,改革附带的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在发酵,诸如国有经济布局分散、战线过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前不久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做了新的部署,高层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很明确。
那么,下一步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是什么?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国有企业追求市场化、商业化以及利润最大化动机的“经济人”行为,已成积习。这也意味着,改革到了新的阶段,这已经不是国资委层面可以驾驭的国企改革,而是围绕国有资产战略布局和国家战略层面财政体系重构的国资改革。
不过,目前坊间论及国企改革时,多将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布局、国家财政体制重构、政府监管模式改革等不同层面的问题混为一谈,而相关争论也因议题失焦,往往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由此,曾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也抱怨:“为什么国有企业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有企业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新的改革难点是国资进退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等学者提出,国有资产应首先从“退”入手,有序退出,退出之际方知国有资本的盘子究竟多大,国有企业应该存留多少家。
他主张,对竞争性行业,国有资产应当不再依附国有企业的实物形态,而是以自由流动的国有资本形态控股与分红,政府不再干预企业决策和内部事务;对自然垄断性行业,则放开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实现政府监管模式重塑;对涉及自来水、电力、燃气、医药等公用事业领域,可采取PPP(公众、民营合作制)或者“授权经营”等方式取代行政管理;而最后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则属国有资本“退无可退”之地,也即是国有企业生存之域。该领域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提供一般企业无力生产、不愿意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此类国企也被学者称为“公益型国企”。
《大学》有云:“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国家以服务民生为己任,即使付出一定的效率损失代价,也应不惜国家财政补亏。在诸如义务教育、民众教化、农田水利等这类民资不愿涉足的领域,正是“公益型国企”大显身手之天地。事实上,公益型国企早已存在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企业并不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更多的是把国有企业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失灵的一种特殊工具。
由此,可以清楚看出,此“退”非彼“退”,非国有企业之退,而是国有资产之退,是资本的概念而非企业的概念。可以预见,如此布局之后,类似新加坡淡马锡那样的中国投资公司将不断涌现,或投资海外,或持股私企。国有企业并不一定必须是国家经营,可以“国有国不营”,而国有资产亦可以经由民企经营保值增值。
以国有资本战略布局的视野俯瞰全局,方易厘清国企、国有资本、财政体系重构三个层面的改革关系。如此,方能明晰国有资本 “保值增值”的真义:国有资本就是要在应该赚钱的地方赚钱,以股份、控股、分红、国家财富基金等资本形式进入,“保值增值”才能保全民众的既得利益。
进而,国有资本可以以退为进,补足社保和公益性基金所需,使国有资产回归到全民所有、全民分享的本性。
中国正值转型时期,“未富先老”导致未来社保基金缺口庞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的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全国养老金缺口大约1.3万亿元,缺口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峰,每年会产生1000亿元的“窟窿”。
应对这么大的“窟窿”,只有依靠国有资本这块“补天石”。除了加大国企利润分红力度外,还可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划转到社保和公益性基金中,填补“亏空”。近年来,国资委大力推进国企整体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不仅可使国有资本处于可变现状态,保证国家不时之需,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微观治理结构。
长远而言,国有资本的进退,应与国家财政体制的再改革相匹配。目前已经到了恢复国企红利的公共财政属性之时。把国有资本预算与国家经常预算统一,税收与利润放在一起,将大大提升政府的财政调遣能力。经常预算出现困难,资本项下资金可及时补足。这将使国家资产负债结构更趋合理。
因此,国企改革再出发,更深层的含义是国家财政体制的建设和国家财政能力的重构。此次中美对话中,中方承诺的提高国企分红比例正是财政体系重构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此,国资委将不再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委员会,而是国有资本配置的机构。财政部亦不再是出纳与会计的身份,而真正是国家财政统筹规划的机构。这样的战略布局,需要“顶层设计”和高层的决策勇气。
国有资本的进退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目前,公众对国企的意见,主要是国有资本借助国有企业的实物形态扩张,依赖行政特权获取利润,导致市场不公平竞争。当国有企业的存在不再以营利为目的之时,政府也就从建设型政府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更多行使社会管理职能,而国有企业以往所负担的社会功能全部转由社会担负。“卒走卒路,马走马路”,国企改革的思路与路径抉择将进一步厘清。
中美对话传递出的信号表明,国有资本进退已成为国际对话焦点。美国等国家认为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扩张,即国有资本借助国有企业的实物形态挤压民营资本,对民主基础是一种破坏。
同时,随着中国国企海外投资额逐步扩大,美国等国家认为中国国企享受政府权利获取低廉资源,造成了国际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美国财长盖特纳在此次对话中就批评国企享有巨额政府补贴及各项“不公平”的政策倾斜。
邴正说,这份报告系统全面地总结了2007年和本届政府5年来工作的主要成就,同时又非常具体地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展望了未来5年的发展远景,明确了政府工作的任务,这就为吉林省的发展勾画了一个非常美好、令人振奋的蓝图,总体上,“加快发展、关注民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精髓和灵魂。
六大亮点 展现经济提升
在总结过去5年时,我们能够注意到这样一组数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34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预计5000亿元,翻了一番以上。地方级财政收入山131亿元增加到3200.5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244.9亿元增加到64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分比2002年增加4740元和1640元以上。这些都标志着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迈出厂坚实的一步,说明吉林省实行振兴东北、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另外,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吉林省经过5年奋斗,在经济发展的六大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亮点不断涌现,在我看来,一是经济提速;二:是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四是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五是优化了产业结构,一批新兴的产业正在崛起;六是通过扩权强县,吉林省的县域经济突破了瓶颈。成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发动机。
四个第一 突显民生关怀
报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关注民生。去年政府承诺的8件实事全部落实,报告贯穿着对民生工作的支持,贯穿着对民生了作的重视,有些提法令人感动和振奋,体现了政府执政理念进一步深化和明确。这些民生实事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这些民生实事,是政府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各种利益放在第…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第一标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说到做到,坚决完成。这四个“第一”是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同时对民生的关注也体现了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比如说政府新增财政70%用于民生,这个力度是空前的。报告提出,全省行政事业编制和行政公用经费力争“零增长”就是要使政府的财政收入花到人民利益上,而不是用来改善我们机关的办公条件,这非常重要,这是政府转变工作作风的一个标志。
三大变化 彰显时代特色
邴正说,本次政府下作报告与以往相比一共有三大变化,每一个变化都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特色。第一个变化是2008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排在首位。过去,一直是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而这次变化,充分体现吉林省把中央对三农丁作的重视落到实处,也是充分考虑了吉林省的实际省情。
邴正认为,吉林省农业基础比较雄厚,也是一个产粮大省,从这方面来说,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民过去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农民多种粮食,粮食是战略资源,从全球看粮食足十分紧缺的,要重视粮食产量的提升,同时也要改善农民的生活和收入,所以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在方式上,一个是出台各种便民利民的民生政策,使农民见到实惠。另一方面,这也适应吉林省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过去产业比较单一,农产品加工是今年打造的吉林省优势之一。
(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互联网+”不仅表现为一种经济形态、一种技术手段,还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思想方法,其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均有多重效应,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全面把握。
“互联网+”短期内对结构优化和总量增长可能产生相悖结果
从宏观层面看,“互联网+”对经济转型升级并长期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能够从整体上提升经济的创新力和运行效率,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服务能力、信息流和物流进行全球化、多领域的深度整合,社会经济活动将更加精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望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互联网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非常突出,电商网购的发展直接削弱了生产者力量,推动了消费者力量的崛起,网上比价、大众点评、团购等便利的购物手段帮助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价值,同时也倒逼生产者提高效率和不断创新。
然而,“互联网+”短期内对结构优化和总量增长也可能产生相悖的结果。一方面,互联网消费者价值的增加往往难以在经济统计中被及时反映。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向实体产业渗透过程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传统渠道会被互联网迅速替代,原来在传统产业链中合理存在的大量资源可能会出现冗余,被不断清除,表现为一边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新兴消费,一边是不断增加的经济下行压力。这种状况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在经济统计上可能出现与结构优化和总量增长相悖的局面。
部分国资管理规定在“互联网+”下需要调整
从微观上看,“互联网+”不仅要求企业技术手段的突破,而且还要求企业发展战略的突破。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企业通过整合线下实体的生产和服务,深入实体经济内部,服务于许多传统产业的升级;线下实体企业通过与互联网平台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对接,让众多资源共享起来,推动互联网经济走向应用和服务深化的新阶段。互联网提高了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模糊了传统的产业边界,推动了企业平台化、跨界化发展,对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微信对传统电信企业、乐视对传统有线电视企业、特斯拉对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挑战就是很好的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资源的获取更加便宜快捷的条件下,企业单一优势很难长期维持,线性的产业发展思维已经无法适应企业战略的需要,但现行的部分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却束缚了国有企业的跨界发展。新常态下,竞争常常来自跨行业的颠覆,领先的企业都在着力打造以产业融合与持续进化为特征的生态圈,构建难以取代的多方位的复合竞争优势,企业跨行业重组整合已经渐成趋势。2014年腾讯入股39家企业涉及十几个行业,就是这种生态圈发展思维的集中体现。在国有企业监管中,明确的主业核定、跨行业投资的复杂审核等规定,在“互联网+”形势下就需要调整,以利国企做大做强。(来源:人民网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关键词:目标目标管理考评
引言: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它的发展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美国的邓恩和布斯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在研究管理的作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多年来,他们对破产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几乎有90%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调查显示,我国80%以上亏损企业也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由此可见,企业管理是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目标
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与其达到的成果或效果。按照计划的时间性分为带有战略性的长期目标(10年以上),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年)和执行目标(季度或月度)
目标既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制订计划的基本依据,科学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正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选择好目标方向,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目标管理
所谓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byObjective)就是指: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制度或方法。
目标管理,被公认为是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的主要贡献。美国总统布什在将2002年度的“总统自由勋章”授予彼得•德鲁克时,提到他的三大贡献之一就是目标管理。它已经在全世界为数众多的公司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目标管理”,五十年源于美国,它是在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概念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科学办法之一。工厂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达到工作效果,每年必须明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纲领和企业发展方向计划。方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要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制订措施、确定制度、组织实施和严格考核,这有利于动员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一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时目标的制订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共同确定目标,上下协商,制订出企业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目标管理体系的核心:适应外部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东成印刷公司简介
东成印刷公司始建于1991年,是一家以生产上级指令性计划任务为主的印制类中型国有企业,现有员工1500余名,作为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东成印刷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总公司每年下达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并在保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前提下,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总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支持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东成印刷公司,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的供、产、销一系列工作都是在总公司计划下完成的,因此,企业在经营自主性和自我调控等方面较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成印刷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技术创新、第三产业的开拓等方面逐渐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使得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水平、产品市场销售等各个方面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迫切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摒弃国有企业存在的众多瘤疾,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管理和经营。
三、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为促进总公司发展纲要的实施及战略目标的达成,推动印制企业现代化、集体化、国际化的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印制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解析和真实反映印制企业的管理绩效,总公司制定了印制企业管理绩效评价规则,对印制企业一定生产经营期间的安全质量、资产运用、成本费用控制等管理成效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综合评价。
东成印刷公司为了更好地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提高本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充分发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1500余名员工的积极性,在各个处室、车间、工段和班组逐级实施了目标管理。多年的实践表明,目标管理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挖掘了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企业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现状
第一,目标的制定。总公司制定的印制企业管理绩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状况、企业专业管理能力状况、企业资产效益状况、企业发展能力状况。东成印刷公司每年的企业总目标是根据总公司下达的考核目标,结合企业长远规划,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兼顾特殊产品要求,总目标主要体现在东成印刷公司每年的行政报告上。依据厂级行政报告,东成印刷公司将企业目标逐层向下分解,将细化分解的数字、安全、质量、纪律、精神文明等指标,落实到具体的处室、车间,明确具体的负责部门和责任承担人,并签署《企业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以确保安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此为二级目标即部门目标。然后部门目标进一步向下分解为班组和个人目标,此为三级目标,由于班组的工作性质,不再继续向下分解。部门内部小组(个人)目标管理,其形式和要求与部门目标制订相类似,签订班组和员工的目标责任状,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实施和考核。具体方法是:先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职能组,任务再分解落实到工段、工段再下达给个人。要求各个小组(个人)努力完成各自目标值,保证部门目标的如期完成。
第二,目标的实施。《企业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实行承包责任人归口管理责任制,责任状签订后,承包方签字人为承包部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在部门内部进行目标分解,细化量化指标,进行第二次责任落实,实行全员承包。各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部门内部制定实施全员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各部门的第二次责任分解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两种形式进行,部门负责人直接与全员签字落实责任。部门负责人与班组长签字落实责任,班组长再与全员签字落实责任。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签订并经主管人员批准后,一份存上一级主管部门,一份由制订单位或个人自存。承包方责任人负责组织进行本部门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专业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本专业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企管处负责组织对处室、车间的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实行了承包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副主办以上责任承包人依据级别的不同,分别向厂交纳一定数额的责任风险抵押金,并在目标达成后给予一定倍数的返还。
第三,目标考评。考评机构上,东成印刷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考核工作的厂绩效考核小组,厂长任组长,三位副厂级领导任组员,共由9位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厂考核领导小组下设部门绩效考核小组。由责任状的承包方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专业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企管处负责组织对处室、车间的日常检查管理工作。考核领导小组、部门考核工作组负责对各自处室、车间的结果进行考评。
考评周期上,企业对部门的考核周期是一年,平时有日常考核和月度报告,对班组和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考核一般也是在年底,平时主要是日常出勤的考核。
考评办法上,东成印刷公司对绩效目标落实情况每月统计一次,年终进行总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各部门于每季度末将其完成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情况的季度工作总结与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交与相关部门。各专业处室按照绩效目标责任状中本专业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要求,对车间及有关部门进行每半年一次的专业考评。
考评方式上,考核中采用了“自我评价”和上级部门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在每季度末月的29日之前,将本部门完成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行政工作计划情况的季度工作总结与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一并报企管处。企管处汇总核实后,由考核工作组给予恰当的评分。
考评处理上,对日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由相应主管负责人实施相应奖惩。年终,企管处汇总各处室、车间的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上报厂级考核小组,由其根据各部门的重要性和完成情况,确定奖惩标准。各处室、车间内部根据企业给予本部门的奖惩情况,确定所属各部门或个人的奖惩标准。考评结果一般不公开,对奖惩有异议的可以层层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
(二)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东成印刷公司分析得知,企业具备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并且有比较全面的目标管理工作意识,但是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明确量化的厂级目标体系。东成印刷公司以每年的行政工作报告作为年度厂级总目标,行政工作报告主要包括年度总公司下达的产品生产任务计划以及总公司重点检查和考核的目标体系。但是东成印刷公司没有一个明确量化的厂级目标体系文本,各个部门按照行政工作报告的精神领会制定部门目标。
第二,目标值的制定缺乏系统明确的量化方法体系。各个部门的目标任务主要由部门向厂绩效考评小组上报后确定,厂绩效考评小组难以衡量各个部门目标制定的客观性。实际中,员工普遍认为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比如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等,每个部门的年度目标任务都是可以顺利完成的,换句话来说就是目标值基本上都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而且,目标值未能体现出动态性,没有提升。主要问题在于目标值的制定缺乏系统明确的量化方法体系,很多部门只是根据往年的数据粗略估计,数据来源难于考查,更谈不上提升了。
第三,考核工作主观化,负激励明显。东成印刷公司目标责任状没有明确的权重分值,使得厂绩效考核小组和部门绩效考核小组考核评分过于主观化。此外,日常考核工作主要以企业制定的考核细则为主,而考核细则多以惩罚为主,负激励明显。
第四,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各个部门工作协调困难,部门只注重自身的绩效,不关注兄弟部门的绩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组织内耗大。
第五,目标管理组织体系不全面。因为企业员工考核结果反馈一般是逐层反馈,员工常常感到考核结果不公的时候没有一个很好的反馈和沟通部门。厂绩效考评小组得不到更好的互动信息支持,难以进一步以目标为导向开展企业管理和目标控制工作。由于目标的制定和考核工作是由同一个组织来完成的,使得各级目标制定和绩效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缺乏相关责任部门的监督和控制。[论/文/网LunWenNet/Com]
摘要: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已经在全世界为数众多的公司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如何有效地进行目标管理,是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的现实课题。在实际中推行目标管理时,除了掌握具体的方法以外,更要理解目标管理思想的内涵和实质,深入分析企业管理现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目标管理的推行建立在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管理基础上。
关键词:目标目标管理考评
引言: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经济细胞,它的发展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美国的邓恩和布斯特里斯信用分析公司在研究管理的作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多年来,他们对破产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破产企业中,几乎有90%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调查显示,我国80%以上亏损企业也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由此可见,企业管理是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目标
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与其达到的成果或效果。按照计划的时间性分为带有战略性的长期目标(10年以上),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年)和执行目标(季度或月度)
目标既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制订计划的基本依据,科学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正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选择好目标方向,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目标管理
所谓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byObjective)就是指: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制度或方法。
目标管理,被公认为是德鲁克对管理实践的主要贡献。美国总统布什在将2002年度的“总统自由勋章”授予彼得•德鲁克时,提到他的三大贡献之一就是目标管理。它已经在全世界为数众多的公司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目标管理”,五十年源于美国,它是在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后来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如果无总目标及与总目标相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职工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则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发生内耗和浪费的可能性越大”。概括来说也即是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概念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的科学办法之一。工厂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经营目标和达到工作效果,每年必须明确制定企业的经营决策、纲领和企业发展方向计划。方针目标实现的全过程要自上而下地建立目标、制订措施、确定制度、组织实施和严格考核,这有利于动员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一年的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时目标的制订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共同确定目标,上下协商,制订出企业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目标管理体系的核心:适应外部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东成印刷公司简介
东成印刷公司始建于1991年,是一家以生产上级指令性计划任务为主的印制类中型国有企业,现有员工1500余名,作为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东成印刷公司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总公司每年下达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并在保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前提下,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总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支持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拥有百余年历史的东成印刷公司,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的供、产、销一系列工作都是在总公司计划下完成的,因此,企业在经营自主性和自我调控等方面较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成印刷公司在原材料采购、生产技术创新、第三产业的开拓等方面逐渐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使得企业在成本控制、技术水平、产品市场销售等各个方面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迫切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摒弃国有企业存在的众多瘤疾,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管理和经营。
三、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0年,为促进总公司发展纲要的实施及战略目标的达成,推动印制企业现代化、集体化、国际化的建设进程,建立和完善印制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解析和真实反映印制企业的管理绩效,总公司制定了印制企业管理绩效评价规则,对印制企业一定生产经营期间的安全质量、资产运用、成本费用控制等管理成效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综合评价。
东成印刷公司为了更好地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提高本企业的管理能力、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充分发挥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1500余名员工的积极性,在各个处室、车间、工段和班组逐级实施了目标管理。多年的实践表明,目标管理改善了企业经营管理,挖掘了企业内部潜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企业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现状
第一,目标的制定。总公司制定的印制企业管理绩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状况、企业专业管理能力状况、企业资产效益状况、企业发展能力状况。东成印刷公司每年的企业总目标是根据总公司下达的考核目标,结合企业长远规划,并根据企业的实际,兼顾特殊产品要求,总目标主要体现在东成印刷公司每年的行政报告上。依据厂级行政报告,东成印刷公司将企业目标逐层向下分解,将细化分解的数字、安全、质量、纪律、精神文明等指标,落实到具体的处室、车间,明确具体的负责部门和责任承担人,并签署《企业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以确保安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此为二级目标即部门目标。然后部门目标进一步向下分解为班组和个人目标,此为三级目标,由于班组的工作性质,不再继续向下分解。部门内部小组(个人)目标管理,其形式和要求与部门目标制订相类似,签订班组和员工的目标责任状,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实施和考核。具体方法是:先把部门目标分解落实到职能组,任务再分解落实到工段、工段再下达给个人。要求各个小组(个人)努力完成各自目标值,保证部门目标的如期完成。
第二,目标的实施。《企业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实行承包责任人归口管理责任制,责任状签订后,承包方签字人为承包部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在部门内部进行目标分解,细化量化指标,进行第二次责任落实,实行全员承包。各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部门内部制定实施全员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各部门的第二次责任分解可根据具体情况按两种形式进行,部门负责人直接与全员签字落实责任。部门负责人与班组长签字落实责任,班组长再与全员签字落实责任。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签订并经主管人员批准后,一份存上一级主管部门,一份由制订单位或个人自存。承包方责任人负责组织进行本部门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专业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本专业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企管处负责组织对处室、车间的日常检查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实行了承包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制度。副主办以上责任承包人依据级别的不同,分别向厂交纳一定数额的责任风险抵押金,并在目标达成后给予一定倍数的返还。
第三,目标考评。考评机构上,东成印刷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考核工作的厂绩效考核小组,厂长任组长,三位副厂级领导任组员,共由9位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厂考核领导小组下设部门绩效考核小组。由责任状的承包方责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专业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日常检查管理工作。企管处负责组织对处室、车间的日常检查管理工作。考核领导小组、部门考核工作组负责对各自处室、车间的结果进行考评。
考评周期上,企业对部门的考核周期是一年,平时有日常考核和月度报告,对班组和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考核一般也是在年底,平时主要是日常出勤的考核。
考评办法上,东成印刷公司对绩效目标落实情况每月统计一次,年终进行总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各部门于每季度末将其完成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情况的季度工作总结与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交与相关部门。各专业处室按照绩效目标责任状中本专业的管理目标和工作要求,对车间及有关部门进行每半年一次的专业考评。
考评方式上,考核中采用了“自我评价”和上级部门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做法,在每季度末月的29日之前,将本部门完成管理绩效目标责任状、行政工作计划情况的季度工作总结与下一季度的工作计划一并报企管处。企管处汇总核实后,由考核工作组给予恰当的评分。
考评处理上,对日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由相应主管负责人实施相应奖惩。年终,企管处汇总各处室、车间的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上报厂级考核小组,由其根据各部门的重要性和完成情况,确定奖惩标准。各处室、车间内部根据企业给予本部门的奖惩情况,确定所属各部门或个人的奖惩标准。考评结果一般不公开,对奖惩有异议的可以层层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
(二)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东成印刷公司分析得知,企业具备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条件,并且有比较全面的目标管理工作意识,但是东成印刷公司目标管理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明确量化的厂级目标体系。东成印刷公司以每年的行政工作报告作为年度厂级总目标,行政工作报告主要包括年度总公司下达的产品生产任务计划以及总公司重点检查和考核的目标体系。但是东成印刷公司没有一个明确量化的厂级目标体系文本,各个部门按照行政工作报告的精神领会制定部门目标。
第二,目标值的制定缺乏系统明确的量化方法体系。各个部门的目标任务主要由部门向厂绩效考评小组上报后确定,厂绩效考评小组难以衡量各个部门目标制定的客观性。实际中,员工普遍认为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比如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等,每个部门的年度目标任务都是可以顺利完成的,换句话来说就是目标值基本上都可以很容易的完成。而且,目标值未能体现出动态性,没有提升。主要问题在于目标值的制定缺乏系统明确的量化方法体系,很多部门只是根据往年的数据粗略估计,数据来源难于考查,更谈不上提升了。
第三,考核工作主观化,负激励明显。东成印刷公司目标责任状没有明确的权重分值,使得厂绩效考核小组和部门绩效考核小组考核评分过于主观化。此外,日常考核工作主要以企业制定的考核细则为主,而考核细则多以惩罚为主,负激励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