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

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

时间:2022-05-11 08:1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个人学期总结

第1篇

摘 要: 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的个性发展是相互统一、内在一致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基于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阐述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教育培养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发展方向和参考思路,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目标牵引 学业规划 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学”意蕴

“人的发展”这一命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思想家都有过关注和论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究,建立了“人学”,其核心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劳动、需要、社会关系、个体人能的综合式的全面发展,其中,居于关键首位或者充当先决基础条件的是“劳动”。劳动使人类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形成新的交往形式,产生新的社会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同时,丰富的社会关系使得人们在各方面形成丰富的社会联系,个人的社会性日益增强。“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人在个体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1]17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非常广泛,在性别、年龄、职业等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在体能、智力、情商等方面的综合式全面发展,是个体能力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是个体其他能力全面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人学”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命题时,主要是基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观等视角展开的。就高等教育范畴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和具体成果体现,最终必须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因此,在考查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时,我们可以将“人学”作为目标分析的基础,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具体特点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系统的培养方案。

二、“人学”视域中的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

大学时代是每个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快速成熟,一个人的社会关系、适应能力、个人素质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从马克思“人学”思想来看,个体素养、个性特征、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题中之义。就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历程来看,进入大学读书的阶段,首先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作为提高能力、巩固社会关系、提高素质、形成个性的基础,所以,知识理论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大学生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社会适应、个人素养、个性特征方面奠定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有着特殊性。大W生的个性发展,就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特点,对学习方法和内容做出准确的选择和科学的判断,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学会思考、注重创新的意识和勇于进取、大胆实践的能力。“人学”思想认为: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中展示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个性的全面发展”[2]359。个性发展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个性发展必定受到客观物质生活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该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的功能定位,科学界定大学生个性培养的目标,合理激发大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因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的大学生全面发展及培养策略

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与追求。因此,在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主导性相统一的同时,高等学校应当注重挖掘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的水平,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策略构想――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

所谓“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是指高等学校以“人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考量、评估学生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人格特质等自然属性,分层次、分众化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可实现目标的素质拓展活动群和专业教育课程群,并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协同。“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制订,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坚持以“人学”思想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遵循,以大学生个体素养拓展、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尊重高等教育普遍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盘活学校育人资源,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间性[3]41。要把“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将素质拓展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过程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分阶段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助力大学新生开展自我认知,进行生涯定位。

大学新生在入校之后,入学教育往往配合军训展开,学生此时通常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及对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迷茫。这时,各高校应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或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高校新生进行形式具体的新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性格测验等,使得新生能够顺利进行自我认知,从而制订正确的学业或职业的规划,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在进行过一定的自我认知之后,高校新生对大学和自我的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各班级辅导员或者具体负责老师应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组织学生通过软件测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结合各专业的特殊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生涯定位。

(二)努力提升老生综合素质,制订生涯规划。

步入大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我了解,对自身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高等学校应根据学生对学业(职业)规划的不同需求,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课堂学习、课外实践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自主选择具体的课堂学习或课外实践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相应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另外,在开展这一工作前,由学校提供统一模板参考实施。

(三)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修正阶段性目标。

每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对照个人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学生学年考核工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针对一些未能完成计划的情况,组织学生全面分析,查找并指出不足,及时提出目标修正措施或整改意见,使得学生的规划更能适应学校的成才环境,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个人成才。

(四)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保障目标牵引取得实效。

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积极配合,整体推进,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合理规划,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伴随着“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实施,学校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帮助学生,如学生处,这是与学生最密切的一个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应当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使他们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与交流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校各二级院系团委也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完善并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体系,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满足广大学生的成才需求。除此之外,教务处、各二级院系、图书馆也应建立健全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第2篇

学生会学期工作总结1000字篇四经济管理系学生会是在校党委的关怀领导下,在系团委的悉心指导和全系同学的热情支持参与下,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最朴实的工作宗旨,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竞争意识,健全工作职能。工作中,充分代表学生的利益,反映同学的心声,使系学生会真正成为联系校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创造学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干部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学生会的潜力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大胆实践,永于创新,讲求实教,争创特色。我们系学生会在逐渐步入正轨,经过我们的努力,学生会的机构日臻完善,合作也亲密无间,活动也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特色,越来越有活力。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在过去得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系学生会举办了包括学习、文体、思想道德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活动,回顾不到一年的时间,我系学生会总结如下:

一、活动与成绩:

1.逐渐完善学生会的自身建设,加强学生会内部建设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体制。

由于我系学生会完善时间较短,目前正处在发展和完善阶段,如何加强学生会的自身建设,发展积极作用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大意义。加强自身建设是学生会永葆青春的秘诀,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的培养及健全的工作体制是学生会工作的合理积极地进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我系学生会严把招新关,吸纳优秀人才为学生会补充新鲜血液。为了使学生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对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力的保障了学生会工作积极稳健的向前发展。

2.校园文化建设规模扩大化,以文体为特色,突出优势展现亮点形成多元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校园有限的空间内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以文化学科领域多方面的广泛交流为基准,结合学生群体文化的时代特点,通过一些简单而又富有创意的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是我们经济管理系系学生会工作的重要课题。在健全学生会组织的工作方面,我系拥有系内的篮球队、主持人。在学习方面我系组织了全系大一学生上早、晚自习,为身体素质的加强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3月“学雷锋”活动中我系携手望城区乔口镇盘龙岭村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我系团总支在文艺趣闻方面我系文艺部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的“校园歌手大赛”活动。在体育方面我系体育部协办了“校园万米接力”活动;在“校羽毛球比赛”上包揽女单前三名,赢得拔河赛比赛冠军,为我经济管理系争光添彩。为展现我系学生个性风采,这些都是同学们展现的自我,展现了我们经济管理系的风采。

3.加强校系学生会工作的联系,协调一致,共同发展。

系学生会是直接面向广大同学,直接服务同学的先锋队。把握协调好系校之间的关系,系系学生会之间的联系,使各个学生会和我系学生会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为西安航专的学生工作共同努力。

二、基本经验:

1.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和配合精神,这是学生会开展工作的法宝。

有了这种精神,学生会的工作才会出成绩、出效率,才能够应对各方面突如其来的困难。

2.坚持民主,集思广益,保证每个学生干部都有发言权。

多方面征集意见,这样才能够减少工作失误。

3.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困难面前锲而不舍。

4.充分调动广大继承干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

5.深入班级,走进同学中,多与他们交流。

我们的活动是面向全体同学的,当我们的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学生干部要深入到同学中调查,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交换意见自然减少了工作的阻力。

6.活动之前要精心的策划和筹备,活动之中要精心组织和控制,活动之后要进行总结,做好信息反馈。

三、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干部的工作主动性不够,致使活动处于被动,以致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惊慌失措。

2.学生干部有些时间观念不强,出现工作脱拉的现象,导致有些活动时间跨度太大,不能如期完成,影响了其他活动的开展。

3.开展活动过程中参与活动人员出现断层现象

总之,我系学生会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相信今后的学生工作中能够加强。我们相信我系会生会继续本着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并积极开拓新的道路。在以后的一段时期里,我们还要继续发扬我校的优良作风,力求务实,勇于创新加强我们自身的组织建设,团结奋进,为我院的明天更加美好而努力。辉煌属于过去,努力成就未来,在为昨天的成就自豪的同时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学生会学期工作总结1000字篇五回首间,不觉已是大三了。自从进入大学校园后,我学到了太多的东西,特别是有幸加入学生会体育部,我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个部门,我喜欢运动,喜欢足球,我义无反顾的参加了这个部!能有幸成为这个部的干事,我感到很荣幸!使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不过一学年的学生会生涯已经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是充满了苦涩和欢欣。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对协作。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收获的很多很多。

在思想方面,对“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许因为喜欢,所以总有很大的热情去做好每一件事!我也不在因为学生会的活动而耽误自己的时间苦恼,每次尽管可能很小的活动,收获的却无法用量来衡量的。当自己真正的融入每次活动时,才会发现,收获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的多。一次次的活动开展后给我留下的总是那么多的经验教训,使我成长了不少!也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想不通到想通,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思想素质已经有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因为进入学生会而发生改变从无所事事的状态变得紧张忙碌,同学们总是说我每一天都有那么的事要忙,但我感觉挺充实的。这样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学习上我也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是正因为这样,促进了我的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丰富!

个人方面,我也通过学生会锻炼了自己的品质,由冲动的个性逐渐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冷静的思考问题。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周密的计划一次活动,也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刚开始由于工作方式的不佳和经验的不足,在活动中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也正是让我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进步!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我自己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是加入这个集体的第一学期,所以在很多的事上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的阶段,用一种固有的思维,没有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每件事有没有更好的途径去更好的完成,这都是之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因个人的疏忽也偶尔造成了一些失误,使得整个学生会部门间未及时工作成果受到影响!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的去完成每一件工作,做一名干事!也始终为经管系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做为一名学生会的成员,自己始终提醒着自己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是一个集体,是整个学生会的风貌。尽管一学年的时间很短,但我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自己。总之,因为这个团队,让我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有了不一样的色彩,我会一直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一句话:真诚、用心、努力!我们就是最好的,要做就得做最好的!

学生会也让我增加了对学校这个小社会的认识与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首先自己在学生会这一年中团队协作的的心得,体育部举办或者是参与的活动,现在想一想还是很多的,从最开始的篮球比赛,再到象棋比赛,然后还有最后的我们费心费力最多的欢送毕业生晚会,我们一路上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其中最让我感动就是部门之间成员的相互支持与鼓励,在部长的领导下,不管是什么事情我们的成员都会互相支持,充满干劲,总能在共同的努力下圆满的完成最后的工作,而这也是原来我没有遇到过的,而在这些活动中我也慢慢的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团队进行有效地沟通,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其次是与部门之间的同事或者说是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日常不断地接触和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之间的友谊也随之不断增进,而这些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还记得在准备活动的日子里,我们一起不断地讨论最后的计划,不断地改进计划,而在这其中的艰辛和与之的快乐也是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的,而我也一直会珍惜这种美好的感觉,在以后我觉得还是会有机会一起加油一起努力的。

学生会干事工作总结最后我还是想说说那些活动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因为他们是我在我并不是十分精彩的大一生活中的不可抹去的亮色,在那些活动中或许我们不是站在台上的主角,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我们,可能我们只能得到一句主办单位或是感谢某某工作人员,但是我想说的是,每次大型活动我们都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很多的点子都是大家的的结晶。还有那些比赛,我们付出了很多休息时间做裁判,盯场子,布置球场。篮球比赛出现了打架的现象,我很快就冲上去拉架,虽然危险,但是化解了矛盾。经过了很多次的活动,特别是那次晚会,最后听到主持人说本次活动圆满结束的时候,我的感觉都很不一样,可以说的一种豁然的放松吗,也可能是圆满成功之后的喜悦,抑或是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具体是怎眼我也说不清楚,但是我很清楚的是在其中我确实学会了很多很多。

转眼间我将升入大四,学生会的学习让我们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多提升,对今后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过去的一年来的体育部是我们共同的家,而我们也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曾经是体育部的一员,我们也曾付出自己的努力,我想这也就足够了。

猜你感兴趣:

1.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800字

2.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1000字

3.大学学生干部工作总结1000字

4.大学学生会工作总结800字

5.大学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1500字

第3篇

回顾过去XX-XX大一的班主任工作,在我跟学生取得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心中感到非常充实和无比的快乐。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指导与鼓励,是你们兢兢业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是你们每一次班主任会议语重心长的嘱托,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此我许多工作上的灵感都来自他们给我的启发,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具体工作和做法。

一、开学三件事

在正式开学第一天,我做了三件事:

1.介绍学校和学院的情况,让他们爱上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学院,爱自己的

专业,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为了更好更快地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我制作了学生个人资料卡,其中包

括个人的基本信息、个人兴趣爱好、公寓的房间号、家庭住址、学生和家长的联系方式等,这样也就可以很方便地与学生和家长联系。

3.自我介绍,让学生站在讲台上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特长,愿望。主要是给学生一个锻炼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敢于站在讲台面对大家讲话,要讲的精练,生动,精彩,令人难忘。

二、入学思想教育

大一新生入校后,普遍有松劲心理,认为紧张的高中生活终于过去了、可要好好的歇歇了,于是不再有压力、也不再求上进,所以一入学就要消除他们这种心理,建立新的深厚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班级。这就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就业情况等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学历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年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目标,获取更高学历层次(如考研究生)。获得更强知识技能,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三、建立优良学风

大一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狠抓学习风气,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大卫.休谟有句名言“习惯是人类生活的伟大向导”,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是班主任的工作关键,也是工作、人才成功的保障。为此我做了下面的几项工作。

1、学习方法辅导

很多学生刚进入大学都是很迷茫的,对大学的对大学的学习方法了解甚少,很容易造成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因此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上进行转变。

因此开学伊始,在班会上我给同学们讲解如何适应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为了起到好的效果,我找来高年级优秀的学生和一些学生干部为我们班同学作学习经验交流,把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他们,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大部分学生有所帮助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方法辅导,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地适应了大学里学习方法。

此外,对于大一来说,数学与外语的学习是众多基础课中的重中之重,如果这两门功课学不好,直接影响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甚至影响考研和就业。因此在学生未上课之前我便给他们讲解了数学和外语的重要性,但也不要忽视对其它课程的学习,这样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让他们把这两门功课重视起来。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学习这两门功课外,我也参与其中。

比如对于数学的学习,在学生每学完一章以后,让学生自己把平时遇到的典型性课外习题,集中起来然后汇总到学习委员,再由我和学习委员共同将典型习题再精选,最后做成单元测试试卷,并以正式考试的方式进行测试,然后进行评分、分析试卷,对于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学习委员或对此问题有透彻理解的同学给大家讲解,锻炼了同学表达能力,而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也激发了大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此外这样不但巩固了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对数学的训练,而且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考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从最后的考试成绩来看,第一学期成绩全年级第二,与第一名仅差零点几分,整体的数学成绩都很好。由于有了第一学期的数学基础,在第二学期与理科有关的课程都相应的提高上来。比如高等数学在全年级排名第1,大学物理全年级排名第1,c++程序设计全年级排名第2,线性代数全年级排名第2,

对于外语的学习,平时经常给他们敲警钟,说明外语的重要性,并要求每天听两个小时的听力。除此之外,我还成立了成立以寝室为单位的英语学习小组,由小组的组长负责组内的学习讨论与交流,各个寝室的学习小组组长定期把典型习题汇总,实现班级学习资源共享。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管理方法,我们班的外语成绩在每次的学期期末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名;而在本次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我们班取得了四级通过率为84%的好成绩,全班只剩下5名同学没有过,在5名同学中有3名同学与四级分数线非常接近。从这些可以看出,平时对外语学习的严格要求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早越好。

2、狠抓上课出勤情况

良好的上课出勤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学习成绩和班风。考查学生出勤班主任不可能每次课都要做记录。因此为了清楚地了解的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我成立了班级考勤小组,每个寝室选一名同学为小组的成员,让他们记录每一次课的出勤情况,同时每个小组成员又对所在寝室的同学起到了督促和监督的作用。同时班长和学习委员为也该小组成员,也要记录出勤情况,同时其他小组成员把自己的考勤记录汇报到班长和学委那里,我会不定期对考勤记录进行抽查,这样形成了相互监督形势,同时学生也形成了良好的上课出勤习惯,因此大一整个学年没有同学缺课情况。

3、晚自习制度

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新生对高年级的同学不认识,如果学生的不能集中上自习,当学习上的遇到难题时,不能及时讨论与解答。因此通过学院找了一间自习室,并规定周一到周五晚6:30分—9:00必须上晚自习,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每天有事情干,打消入大学后的松劲心理。

对于不理解到教室上晚自习的同学,我就通过事例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道理。对于经过劝解无效的同学,为了避免造成严重的抵触情绪而影响其学习,我采取了特殊对待,在他们保证去上晚自习的条件下,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上晚自习(但在寝室学外),然后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他们的上自习情况。我们班有位同学非常不喜欢集体上晚自习,经过劝解也无效,于是就对他采用了上述方法,效果很好。

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大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上晚自习的习惯,我便不要求学生集中上晚自习,而是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以寝室成员为单位上晚自习,并由各个寝室中具有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带队,同时督促本寝室的同学去上晚自习。这样形成了各个寝室相互暗中比赛上晚自习,生怕自己落后的良好态势。比如我们班的女生寝室,每天都很晚才回来,而回来早的同学心理都感觉不是滋味,因此这个寝室女生的学习成绩都优秀,其中两名同学的综合学习成绩分列全年级第一、第二;而第一次四级考试中全体通过,并且分数都很高,可以看出上晚自习是多么重要。

通过晚自习制度,使大家都忙于学习,所以没有一个同学被网络和游戏所迷恋,大一的第一学期的全班成绩排在全年级第二,与第一名的相差不到1分。而第二学期全班成绩排在全年级第一。

4、建立并严格执行班级管理制度

学生进入学校后实际上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写什么就是什么,这个时期是比较好管理时期,所谓的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应该从这时候开始。为了保证良好的班级纪律,创建优秀班风,制定了详细的班级管理制度。让他们知道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建设优良班风的重要举措之一。

5、加强调查与总结

通过班主任的调查研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有效地解决问题提供了真实依据。在这方面我的方法是:

1)寝室走访。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情况,我每周晚上到学生寝室1-2次去,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和生活等,同时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上晚自习情况,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地解决。

2)与家长沟通。做好与家长的沟通非常重要,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

进而才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此外还可以与家长共同来教育学生,因此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班有个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端正学习态度,我便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后来通过我和家长的耐心劝解和鼓励,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因此这学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地提高。

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同学,我都会将其情况与家长汇报,让学生认识问题的严重性,通过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班有位同学上学期成绩较差,有被降级的危险,在期末考试结束后我便与其家长沟通,本来这位同学暑假打算回家,经家长的劝解,决定假期在学校复习功课。在假期期间,我经常到寝室与他聊天,鼓励他,并邀请他和我们班其它不回家的同学到我家里吃饭,让他觉得大家都在关心他,因此这位同学没有被降级。

3)调查问卷。对于某些问题直接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有困难的,我采取了不记名的调查问卷方式来了解同学,比如个人上晚自习情况、对班主任的工作方式是否满意或有何建议、上课的听课情况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了解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及时地调整了我的工作方案。

4)听课。定期到学生课堂中听课是了解学生听课与教师授课情况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听课可以加深与任课教师的沟通,架起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桥梁,从而给学生和任课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5)期末考试总结。每个学期开始要召开关于上一学期的学习成绩总结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让同学站在前面总结自己的上学期的学习状况,并确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有了教训和目标,就会有动力去学习。

第4篇

摘要: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设计明确的培养任务。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既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职;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

一、引言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方式等诸多方面围绕“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词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这些创新与改革的举措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巩固了高职这个年轻分支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也扩大与提升了高职作为教育崭新类别的影响。

改革与创新需要激情、需要胆识、需要努力、需要坚守,但改革与创新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也需要尝试、需要耐心、需要纠偏、需要总结。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与研判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忽略与轻视。目前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

1、改革与创新重共性轻个体。近年来,高职教育开展的系列探索实践立足点在共性上,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服务岗位的界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技能证书获取标准的制定、职业素养的普遍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高等职业教育因办学规模大、发展快、模式与经验形成积累少,外加政府指导协调缺位、办学经费紧张、社会和企业配合程度低、教师自身素质不符合要求等相关因素影响,在过去以“校区建设与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办学阶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符合阶段性办学客观实际。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重心转移,这种全神关注共性的办学思路就有失偏颇了。高等教育的其他阶段,如本科阶段的导师制在中外已施行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更是作为基本培养制度在全球得到了普遍推广。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世界各国也推行或试行了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克服学习考试压力与障碍、树立今后成长和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导师制或类似制度。这些教育分支实行导师制或类似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关注与重视学生群体共性发展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群体中因自身因素(性别、性格、爱好、思维模式等)和非自身因素(家庭背景、来源城乡与区域、前期教育质量、家庭价值取向等)影响而带来的客观差异性,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通过相关教育方式方法保证个体和个性的培植与发展。在关注重视个性个体的教育上,高等职业教育不能例外,也不应该例外。

2、改革与创新重教师轻学生。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举措大部分集中在教学领域,主要是涉及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技能培训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项目化课程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生产型实训场所设计、顶岗实训模式的推行、情景式校本教材编写、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等。高职院校这些改革与创新的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设计主体是教师,完成主体也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者、是改革的响应者、是创新的实验者。在整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了解程度、理解程度、参与程度的关系与教师和学校的最初设计和愿望产生了一定的差距,使改革与创新的预期值打了折扣,尽管这些举措是以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和岗位就业能力培养为“善良”目的的。

高职院校的学生如其他各类教育分支中的受教育者一样,是学习的主体,是人才培养任务最终的落实者、执行者。涉及到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缺乏学生的积极配合支持是很难实现设计初衷的。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三年以来,我院在电子信息工程系开展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在重视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发展个性;在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目的是通过这个改革创新项目,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弥补过往改革与创新中两者脱节的问题,以学教共襄,教学相长理念为今后其他改革创新项目探明一条新路。

二、专业导师制的由来

教师引导、指导、教导、辅导学生或学徒学习知识、提高素养、掌握技能的历史由来已久,无可考证。古希腊露天的“学场”和中国宋朝以及更早时期盛行的“书院”都可以说成是导师制的雏形。现代教育中,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来源,世界范围内公推是英国牛津大学的贡献。在当今教育教学组织模式中,导师制已发展成为与学分制、班建制齐名的三大教育模式。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不应该仅限使用于一种或两种教育分支中。但由于当代学校教师与学生人数相差悬殊,导师制在现在教育中更多的是使用于高等教育的高级层次——研究生教育中。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包括以应用型、技能型为培养目标的应用型(高职)院校探索在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中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和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在分析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的本质特征后,我们借鉴国内外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职)院校的经验,决定以专业为单位,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划定不同阶段为步骤,以赋予量化可操作任务为抓手设计来设计“高职院1+1+1专业导师制”这个改革创新项目。

三、总体设计

高职院“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高职院聘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科研、教学骨干教师担任专职专业导师,聘任来自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骨干为兼职专业导师,为每位学生配备专、兼导师各1名,其中以专职专业导师指导为主,兼职专业导师指导为辅。从学生入校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方面指导与训练。每位学生通过参与导师承担的工程开发、技术服务、实训指导项目,以及参加每学期由专业导师制定的专业训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根据学生学业成长的特点,我们把学生在校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在每一个阶段中,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十”个专业学习与实践任务。在“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中,三个“1”紧密相连,有其明显的内在传承性和逻辑自洽性。专业导师服务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1+1+1专业导师制”模型结构图

四、功能分析

第一个“1”(第一个角色转换期)——第一阶段:导学(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该阶段专业导师主要以“导学”为主要工作,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专业导师的“导学”引导下,学生完成一个“一”任务。

学生入校后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专业导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学院资源状况提出合理的学习方案,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学习内容,为学生营造互动互学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形成个人学业发展计划。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易于发现和拓展学生潜能,形成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期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个“1”(学业精进期)——第二阶段:导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指导学生学业成长)。该阶段专业导师主要以“导能”为主要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五个“一”任务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指导学生学业成长。

学生在校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到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专业导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使其热爱自己的专业;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逐渐掌握现代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等专业项目的科研,完成一件专业作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强化职业意识,创业意识,明确职业在人生中的地位以及职业与专业、就业的关系,指导学生做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个“1”(第二个角色转换期)——第三阶段:导业(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做好就业准备,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该阶段专业导师主要以“导业”为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做好就业准备,全面提供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并跟踪解决学生就业后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引导其最终成长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阶段时间区域为学生在校第三学年的两个学期及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专业导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就业准备的过程中,按照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能力,获取一份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并撰写毕业论文,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学生就业一年内,专业导师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并进行相应指导,力争一到两年内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图2“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结构图

五、成果与创新

高职院校实施“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强化对学生专业学习的连贯指导,加大学生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校的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其成果与创新点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系统论的思想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重教师、轻学生和重共性、轻个性的“两重两轻”问题,运用系统论方法,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核心,从学生全面成长规律出发,以制度设计为起点,通过方案制定与实施、成果响应与反馈构建起了有利于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充分利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的整体性优势,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的最优化。

2、以“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三个“1”阶段的角色特点,以专业导师承担的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主持的教科研课题、设计的专业能力训练计划等专业实践活动为资源,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设计了十个实践任务,构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3、以一体化为方法构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体制机制。在学校、系和专业三个层面上,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体制机制进行整体制度设计。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领导与组织、规划与协调、实施与建设、验收与评估等工作。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纽带,构建以双导师为特征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全程监控为特征的质量保障机制和以项目工作室为特征的物质保障机制,建立了适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活动开展的指导系统。

4.、以项目工作室为支撑平台开展企校合作与人才培养。在学院董事会协调下,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专兼职导师为主体,校企共建工作室(部),搭建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平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省教育厅和学院立项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并结合自身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训练任务,参与专兼职导师的研究开发课题、产品设计、性能检测等项目,充分启迪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

5、以政策为引导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导师队伍建设。实行访问工程师制度,选派青年教师去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提高了专业导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导师教学团队,兼职专业导师与专职专业导师协调分工、互相配合,通过开展面向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项目的技术交流活动,构建专兼职导师的知识互通、能力互提的良好学术交流氛围,使得企业兼职专业导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专职专业导师的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导师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官卫星.高职新闻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9(12):74-75.

[2]韦杰,李昊.高职高专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5):155-156.

[3]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54.

第5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语法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63-02

1 英语语法教学的建构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应当以一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的,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认知结构主要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方式来完成自我的发展与新环境的适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自身学习经验的重要作用,在意义建构与问题解决方面具有很强的积极性。对于语法教学而言,纯粹的强调语法的知识性的教学方式并不可取,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注重与关心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发展,其合理性显而易见。首先介绍一下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点原则。

1.1 合作的语法建构环境

在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学习观与传统理论略微不同。具体而言,学习并不只是个体学习者的被动接受过程与教学者的知识输出过程,学习应当是一种共同参与的交流过程。在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与学习,以“通力合作”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高效率的建构,提高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言语组织能力,对学习任务与目标的完成度也较高。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在教师的全程指导下,以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习者针对语法知识进行自主讨论探究,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错误时,教师也可以用启发式的语言以信息交流的方式完成语法知识的灌输,使得学生对语法基础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

1.2 生动的语言学习活动

语言学习活动主要是指交际双方建构话语和理解交流的过程。通过构建生动活泼真实度高的学习情境,学习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接受并理解获得的信息,并在求知欲与好奇心的双重作用下更积极的进行话语的建构。在实际语法学习中,通过对学生困难语言形式的指导,通过对活泼生动的语言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并体现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在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下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2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应用基础

基于上述的原则与要求,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应当将互动形式与建构主义紧密结合,在精神层面与形式层面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此,可以如下的教学模式为样本进行考察。

2.1 建构之前的活动

此活动主要是指一些准备活动,其中包括对学生的现实情况的了解,对活动具体内容的介绍,将学习材料进行出示,对语法教学目的的确定等等。具体而言,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语法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调动其积极性,以互动的方式与学生探讨评价活动的方式方法。

分组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几个人数不等的小组。分法较为灵活,出于便于组织的目的,可以是固定小组或是临时小组。以“Group1、Group 2、Group 3”等方式命名,小组合作应当注意必要的指导与口语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后可以以竞赛的方式提高每个组员的责任感,也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小组评价的方式对活动进行一定的总结。比如,“You have already plan your study in college.”这句话中存在很常见的句子时态错误,很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会出现句子时态不对、句子成分缺失等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成员的英语写作进行相互检查,通过互相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英语问题,而且可以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学习材料的选取。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保证知识性的前提下,根据英语本身的特点与英语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希望学习的语法材料。选取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对语法的认识与掌握,对语法的理解会提升一个台阶步入更高的境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某一语言知识的重复学习与输入,使学习者提高自身的注意力与推理归纳能力。教师要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让学习者持续不断的注意某一语法现象,提高对语法知识的掌握。

2.2 建构之中的活动

在建构中的活动中,应当注意使学生避免被动地遵守与依赖任务的要求,而应当另辟蹊径,为学生摄像受内在目标导向的行为。建构中的主要过程一般有语言输入、语言协商、猜想推理、归纳总结等几个步骤,随后在语言交流的实际情况中根据以往总结的语法要素及要点对建构过程进行必要的完善。

学生个体在语法学习材料的学习中,能够主动的发现有趣的语法现象,从而使得学习印象更加深刻鲜明,摆脱了传统教授方式的桎梏。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变得更为积极,沟通也更为有效,通过对本校的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的反馈信息,不少学生表示合作交流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学习遗留的问题,二者存在极强的互补性。通常情况下,教师通过选定的文章与听力练习活动相结合,随后安排小组合作交流。以《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传记学习为例,教师在翻译学习环节要求学生首先仔细阅读文章,尝试进行翻译,随后以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得组员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得出进一步的翻译结果,最后,教师可在Powerpoint课件上公布参考答案。通过实验组与非实验组的平行学习检验,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化,实验组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法掌握程度均有了明显的提升。比如,“It was in 1952 and he had opened a black law firm to advise poor black people on their problems.”学生们对该句的翻译大致有以下两种答案;“1952年,他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为贫穷的黑人解决他们的问题。那是在1952年,他开了一个黑色的律师事务所,向贫穷黑人对他们的问题。”前者是经过学生互动之后得出的翻译结果,后者则是部分学生自己的翻译,对于这个句子的翻译通过小组相互学习之后的学生们的翻译更加贴近于句子本身的正确意思。由此看出学生之间互动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2.3 建构之后的活动

所谓的建构后的活动,多为反馈与评价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各种契机对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语法学习任务与外语交流任务,并采用灵活的操作方式,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具体操作方案,使得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实现加速化与自动化的要求。

评价过程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应当兼顾具体的语法要点与长期的系统评估,评估的主要内容一般是:小组交流的内容的逻辑性与新颖性,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协作性等。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作为主题与对象的多重身份要区别明确,以便学生更好地对学习交流轨迹有充分的体验。

反馈过程主要是纠错与改正的过程。纠错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错误的出现正是建构的良好契机,因此,对负面证据的提供与对错误的纠正都十分必要。现阶段,由于在负面证据与纠错意见的不一致,研究界对纠错的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分歧,部分研究者认为应当有错必究,将错误消灭的萌芽阶段;部分研究者认为应当给学生自由考虑的缓冲时间段。当然,错误的出现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十分自然的,在纠错过程中,要区分好所犯错的具体种类与具体解决方式。建构式语法学习过程是一种从观察到推理总结、从建构到重构再到语法交流应用的自动化过程。

3 建构式互助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

根据考察对象的特殊性,同时也是建构式互助教学模式的要求,本次应用研究采取定性定量结合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在长达两个学期的时间段中,对被试学生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教学过程中,尽量保证了其他教学条件与环境的相似性,对于实验组,我们采用了建构式互助教学;对与控制组则遵循原有教学方式不变。实验结束后,依据数理统计理论内容,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

拟以本校英语专业45名学生为被试组。其中,实验组25人;控制组20人,所有被试人员年龄均在18~21岁之间,并未接受建构式互助教学模式的训练,亦未接触过有关的教学知识。被试组学生至少有六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研究开始后,对学生的测试分为前测与后测两部分。测试材料为两份英语试卷,试卷题型为;选择题(30分),填空题(25分),翻译题(20分),写作(25分),满分100分,试题题目来自于近五年的大学英语四级试题,主要考察动词时态,动词不定式,被动语态,倒装等内容。被试者普遍表示对上述内容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在两个学期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将试卷中的语法要素融入日常的语法教学中,对实验组采取了小组交流,class report,play show,double corporation等方式强化交流与互动,实验组学生在参与活动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熟悉了语法规则与语法结构,通过交流互动与建构过程对语法知识体系有了新的理解与应用心得。

实验结束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的数据检验。由检验分析表明,在p=0.246>0.05的条件下,两组成员的前测成绩无显著性差别,说明在分组之前,两组学生的语法水平没有明显区别。在p=0.010

4 结语

建构式互动语法教学模式与传统语法教学模式相比,在互动式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讨论协商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大学英语语法及其应用。在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学习,以建构与重构的方式检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了基于语法基础的英语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差异分析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虽然是教育体制中的两个阶段,但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部分,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中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大学教育的效果,大学教育是对中学教育的升华和延伸。只有在认识到两者的关系基础之上,仔细研究两者的差异,才能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做好两者的衔接,平稳过渡。总结一下,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习环境不同

大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时期的死记硬背,填鸭式教育明显不适应大学教育。相比高中的填充式教育,大学教育侧重启发和引导,因此在授课方式,评估方法,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

1.授课形式变化与中学的小课堂,通识教育,固定科目,侧重知识灌输不涉及技能训练和专业学习的特点相比,大学则是名副其实的“大课堂”。首先从直观上来讲,大学的“大”,体现在课堂上上课人数众多,除了一些专业课程分班级,限定人数以外,大学的很多课程上课人数超百人。而且,秉承着包容办学,兼收并蓄的宗旨,大学的课堂全面开放,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甚至一些大学面向校外人士,为全社会提供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平台。其次,大学课堂的“大”体现在内容的多样和丰富。不同于中学教育依照课本,按部就班的学习。大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章节,专题进行不断的深入和延展,学生除了需要学习教材之外,还要广泛的阅读相关书籍。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更多的是一种观点,是引导和启发。最后,大学教育划分了专业,并且与职业挂钩。尤其是在高年级阶段,学校还会适当安排一些实习课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自己的所学专业。

2.评估方法变化说到中学教育,最让广大中学生刻骨铭心的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由于面对升学压力,老师不得不使用考试这一唯一也最有效的手段来督促学生不断学习,分数也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唯分数论”的评估方式彻底打破。无论是课后作业,还是期末考核都形式多样。除了常规的考试之外,有的需要撰写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有的需要小组讨论,考试的形式除了纸质试卷之外也有电子版的,甚至是录音和视频。任课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出勤,上课表现,平时作业,期中期末成绩,论文等等综合打分。可以说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更是对于团队合作,人际交往,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考量。

3.学习方法变化新生初入大学面对一学期十几门科目,每一门课老师布置的大量的阅读书目和作业,常常难以招架,因为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中学阶段是单一的考试导向,因此题海战术是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对付中学考纲当中固定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直接成就高分考生。而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方法应侧重思考,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广泛的阅读与研究,学会进行逻辑思维,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以上学习环境的变化使得新生进入大学以后容易产生两种情绪:一种是“大学轻松论”,认为大学课堂没有老师管,作业少,考试只要六十分万岁,毕业也很容易糊弄。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贪图享乐,日日沉溺于网络游戏,将精力放在逛街,谈恋爱和过多的社团活动中,逐渐迷失自我,荒废光阴。另一种是“大学辛苦论”,认为大学知识纷繁复杂,难以驾驭,进而怀疑自己学习的能力,在别人轻松通过考试而自己门门挂科的时候,压力过大,失去自信,打退堂鼓,严重的可能会产生抑郁的心理问题。

(二)管理模式的变化

从学校管理层面来比较,中学阶段的管理模式是“保姆式”的贴身管理。班主任老师负责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纪律,日常活动管理。由于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因此班主任以及其他任课老师帮学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要求学生严格执行,比如学习方面,每天学什么内容,什么时候测试学习效果,每一名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成绩下降应该如何辅导,都有老师全程帮助。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更是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而大学阶段的教育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根据个人需要自主决定学习哪些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进入大学以后,学生发现老师除了上课,其它时间并不总是能见到,即使是辅导员老师,因为所带班级太多,平时关注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家庭特别困难,或者行为习惯出现问题的学生,而对于广大普通学生可能一年也只能见几回面。因此,突然从“保姆式”管理转换到自主管理模式的新生们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现象:比如说,有的孩子自主能力较差,没有老师帮忙制定学习计划,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少了高考的目标,学习和生活顿时失去方向。容易消极堕落,自暴自弃。

(三)人际问题出现

人都是社会动物,每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处理不同关系。但是相对而言,学生阶段由于专职学习,老师和家长为孩子人为筑起了一堵“与世隔绝”的围墙,因此,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的人际环境相对简单,单一,遇到的人际困难也较少。而相比而言,大学面临的人际环境就要多元复杂的多。中学阶段由于同学们基本都来自同一个地区,因此生活习惯等都大致类似,且由于相处的场所基本是单一的教室,几乎不存在什么人际矛盾。而家长和老师一致灌输的都是“学习最重要”的观点,即使一些学生性格孤僻内向,也会因为成绩好而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然后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甚至还有外国同学,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家庭背景,生活态度,口音,口味,爱好等等都不一样。再考虑到除了教室以外还有宿舍,其他社团活动等等不同场合地点,矛盾自然会出现。此外,大学阶段学生需要处理的关系除了同学之间,还有与其他院系同学的关系、高年级学长学姐的关系、宿舍管理阿姨的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辅导员及任课老师的关系等等,在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四)生活环境变化

中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在家由父母照顾,即使是住校生父母也会经常探望,替他们洗衣服,整理床铺,因此大部分学生没有过真正独立自主的体验。而进入大学以后新生要面对很多难题,新的地方,可能离家千里之外,气候不适,习惯不同,风俗不同,首次住集体宿舍,和其他的陌生同龄人分享一个空间。初次面对这些难题,新生们不免茫然不知所措,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思念家乡,亲人,朋友。这些情绪可能会带来强烈的焦躁感,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面对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诸多差异,我们有必要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迅速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定位,规划大学生涯,选择自我发展的合适道路,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成长,也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1.学业辅导

学业辅导是一项长期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从小形成的学习习惯想要立即改正谈何容易,因此需要老师建立长期的辅导机制,并且建立学生个人学业档案,从新生入学之初起进行追踪,并且分阶段评估,过程中不断修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直到学生毕业。学业辅导首先在新生开始上课前一个星期进行大学专业背景介绍,专业前景,就业趋势,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专业概念,培养对专业的兴趣。这个阶段可以邀请院系专业老师,相关领域的优秀校友介绍经验。也可以请在校的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养成思考和阅读的习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拘泥于老师上课讲授的知识,保留对于知识的渴求。同时,要在新生阶段就灌输职业规划意识,要求学生们花一些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并与同学老师们进行交流,找到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路径。

2.心理疏导

新生初入校园,由于生活习惯,地域,气候,性格,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不适所引起的心理问题不少,学校应及时进行疏导,召开团体心理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意识,要求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及时与心理老师沟通谈心,寻求帮助。同时,辅导员老师要适时关心班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差,成绩不好,家庭出现变故或者行为异常的学生。要引导学生逐渐摒弃自私的小我思想,融入到班级,宿舍的集体之中,积极参加班级的一些活动,与同学们交流感情,不封闭自己,隐藏情感。遇到问题也不要慌张,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同时,培养一些得力的班级干部十分重要。作为辅导员老师的“喉舌”,这些学生可以敏锐的向老师汇报班级情况,部分同学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如果有可能,辅导员老师亦应掌握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发现学生出现异常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与家长一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3.生活指导

生活指导方面事无巨细,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力量,提前印发校园小贴士,详细介绍校园内部结构,以及外部设施。比如校园地图,标注不同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的名称和地点。校外交通指南,去火车站汽车站的路线,哪里有超市,哪里有好吃的。校园重要电话,比如辅导员老师的手机号,QQ号,微信号,校园110电话,各种外卖电话。这些小册子由学生自己编辑,印发,生动形象,与新生贴的更近,更有说服力。同时,作为辅导员老师要深入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安排得力的学生干部关注同学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辅导员。

4规则意识与自主观念培养

第7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规划;成长成才;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于1957年出版的《职业生涯心理学》一书中。其目标是寻找最适合的职业,着眼于近期的职业选择或求职问题,注重分析就业形势、提出就业指导策略、探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软硬件建设以及就业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从上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普及职业规划教育和辅导。在近百年的发展之中,职业规划指导共经历了3次大的思想转折,从而形成了逐渐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在我国,高职生职业规划尚未形成一个专I的体系,在许多高职院校中,本应持续3年的职业规划常常流于给毕业班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这样一来,不仅目光短浅,学生有急功近利之嫌,用人单位也不满意。

职业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育性,即它应该关涉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它是唤醒学生职业意识并促进其职业精神要素生成和发展的人生重要环节。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要将学生自我、学业、理想、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统筹安排、并融合自我评价与管理、职业判断与选择、职业发展与创新各个方面。

一、霍兰德(John Holland)人格类型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理论”,这一理论随后成为现代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之一。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4)可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人所处的环境也可以分为与人格对应的六种类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人们寻求能充分施展自己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不同类型人格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认为:(1)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一致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容易感到乐趣及内在的满足,也最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才能;(2)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近似的职业环境中工作,经过努力,应该可以适应此种职业环境;(3)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个人将不会感到快乐,也很难适应,甚至无法胜任工作。

本文的研究将基于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的框架,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多个高职院校生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解、影响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职业规划的形成时间等一系列问题,分析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的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诸种问题,探讨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效能的思路与方法。

二、职业规划的意义

(一)职业规划使高职生在校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高职在校的时光对于每个高职生来说都是很宝贵的,不仅是因为这个年龄的青年最充满活力最有激情,还因为在校时间的充足给了每个人相当大的空间去自由运用。在这里就会出现很多由于个人性格、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个体差异十分巨大的分化现象。那些充分利用高职在校时光,发展自身能力的学生,他们的在校生活是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而这类人群,多数是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指向的。也可以说,前者以后者为因。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职业规划对于高职生以怎样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规划促进高职生个体成长、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人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会有自己的个性。即使自认为是很平庸的人,也会有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高职生职业规划,就是在每个高职生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的前提之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建构的一套对于未来的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之下,一个人可以按照其要求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从而达到弥补不足,发扬优势,促进个体成长的效果。而对于个性的发展,高职生职业规划更是有指导意义。个性凸显得比较多的人也会给他人一种更为清晰独特的印象,不仅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加亮眼的部分。国外的教育具有促进个人个性发展的倾向,我们接触到的外国在校学生在这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注重个性的培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职业规划使高职生求职时更加有方向性和准确度

有着良好的职业规划的高职生,这一点既可以成为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是职场的要求。俗语云: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在求职的时候,有准备就是指对职业市场比较了解,对自身情况也有一定把握,在这二者之间能有一个很好的匹配和准确的定位。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已经对自己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而且注重于自己所拥有的技能与职业需求的接轨。在校园中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也会是与自己倾向的职业选择相接近的,提前对这些都有一些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求职的时候,这些信息都将成为重要的资源,从而为我们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加分。

三、国内外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一)国外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对职业规划的研究,最早来源于美国,而且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如在美、日等国家,职业规划教育有如下的特点:

早期性:许多国家从中小学就有职业辅导,通过开设课程系统的介绍职业市场的情况和社会需求的情况;辅以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在大学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提供宝贵的意见。

个性化:各个高校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外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季后除了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全体学生指导外还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导师面谈,或者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把自己的资料传给老师,这样就可以获得细致的针对自身的指导。

服务性: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项目一般有在校期间的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实用性:国外大学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测试,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参考信息,帮助学生找到最需要提高的地方,确立学生的努力方向。

专业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政府还是学校,都有专业的咨询师,这些咨询师不仅专业水平高,而且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意见。

B续性:国外职业规划辅导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从入学初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到毕业前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制作简历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国外的职业规划辅导一般都贯穿整个学生的大学生涯,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求职技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没有将“职业规划”和“找工作”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由于将“职业规划”简单地和“找工作”等同起来,就没有在学生一入学之后就明确给出如何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和职业生涯,更没有连续的职业规划的辅导。另外,将“职业规划”定义为“找工作”,就容易只重视对学生求职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相关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指导。

重视共性的就业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虽然高职生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很多相似的特性,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兴趣和爱好也有很大差别。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共性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而很多学生有着困扰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对自己的心理预期过高,觉得自己一毕业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或是在求职过程中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同时容易诱发他们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专业性和体系化程度较弱。虽然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已经让学生根据网上的性格测评、职业测试来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结果与专业的职业测评师交流的机会;同时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缺少在实际中应用的机会,真正走上岗位以后,也无法直接应用,往往会措手不及。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职业规划对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潍坊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首批立项的名校建设单位,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全省走在前列。在校内,有校级、院系级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社团、学校选修课等多方面多层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系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和考察,造成了很多学生的职业规划的不明晰,从而导致在学校期间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三年的生活,目标不明确、迷茫,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四、高职生合理职业规划对策

(一)结合高职生自身特点,提升职业规划有效性

1.了解自身

霍兰德认为职业生涯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界中的表露。类型学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个体所选择的职业生涯,须符合这种个人导向,只有那些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角色才对个体有吸引力。如果个人导向已经形成,那么在对应的职业环境中就会得到满足,如果个人导向摇摆未定或者拥有互相冲突的职业目标,就很难寻找到适合的职业环境。因此,个人导向是否明确,是个人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因素。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霍兰德人格类型测试量表对自身的人格类型进行准确定位。高职在校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级、院级团委、学生社团、选修课等多种渠道对自身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此外,在了解自身的过程当中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2.了解职业环境

职业资料的提供是整个职业规划决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缺乏对职业世界的了解,想做好职业选择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对期望中的职业做全面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个体的职业认定常受到原有印象的影响,如性别、学历等,有的职业或专业的名称也许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容、性质或发展却相差很多。应该在霍兰德的职业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就业市场和高职学校的特点,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类型划分体系,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各类职业的内容与特点。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招聘会等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关于行业入职条件、行业发展前景、薪资水平、工作条件、社会定位等有效信息。

在职业调研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是社会文化以及机会因素。这些因素通常是个人无法掌握或控制的,例如家庭或重要他人的意见,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或经济景气的升降等等。

3.寻找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

在已经确定学生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的环境类型以后,需要对这二者进行匹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与自身人格类型相一致或相似的职业类型。同时,借助各类专业机构指导或参加公开讲座、个人职业规划咨询等形式根据个人需求实现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如进行性格测评、心理辅导、职业适应性辅导、职业测评、核心能力的体验式及实战式训练等,以期听取更加广泛的意见,寻找最佳结合点。

4.制定行动方案

通过制定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与标志,增强在校期间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1)大一学年:探索期

阶段目标:完成角色转变,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

实施方案:首先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规划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和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

(2)大二学年:定向期

阶段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实施方案:认清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自身技能培养,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尝试与未来职业或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从不断的总结分析中得到职业经验。

(3)大三学年:冲刺期

阶段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

实施方案: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晰,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积极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条件,学会写简历、求职信,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通过实习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明确个人在岗位中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大学毕业后总体的目标、步骤、措施、标志,使长远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实施措施制定的过程,就是自我约束和自觉实施职业规划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发展规划采取链条分解法逐层分解,将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使他们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月都有自己的小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小目标,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步步落实、一一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

制定行动方案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完成,但也可以通^指导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的规划进行指导,可以对规划书进行几项硬性要求,例如字数、时间表、目标、个人发展困难估计等等。

5.不断调整方案

进行职业规划跟踪,通过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对自己专业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进行反复分析评估,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靠科学的选择和不懈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各机构团体互相配合,提高职业规划可行性

1.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建议校园职业规划体系中的校级团委、院系级团支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各机构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并相互配合,如通过学院团委等机构在新生入学时派发宣传资料,使得校内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被每位新生知晓。各个机构团体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分流目标人群,如对于个人职业规划方向完全迷茫的学生应首先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干预,而对于自身已经有模糊的兴趣点或目标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加入适合的学生社团,或通过其他一些渠道自主探索。

2.设立导师制度

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队伍在学院内部推行导师制度,针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辅导。导师制的设立一方面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分担了专业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有问题“不知道向谁问”的困惑情况。

3.引入更加先进的理念,规划从早期做起

一是强化早期性理念。二是突出个性化指导。可以变传统的讲座等形式为学习研讨班,培养学生发现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授之以渔。了解自己最终还是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各类机构要转变代办式或者灌输式的职业规划指导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可以与教务部门配合,设立相关课程。三是增强服务性。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社会实习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四是建设连续体系。从大一、大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到大三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制作简历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使得指导贯穿整个学生的大学生涯,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求职技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五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升指导体系专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多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的专业性不强,加之人力和物力投入有限,这些机构团体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举办活动时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强烈建议学校加强对校园职业规划服务指导体系建设的重视,加大财力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六是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校生有别于本科院校大学生,由于校内社会资源丰富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高职学生更容易面临在选择更多的情况下更容易迷失自我的问题,因此在这方面有效地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校园职业生涯规划[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2]袁乐,周炜炜,戴敏秀.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和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3]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4]张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3.

[5]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第8篇

【关键词】成人教育 教务管理

Think deeply o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ork of the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 Zhuoying Si Yanlei

【Abstract】With the step of the update of knowledge being quicke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education of the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y the society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he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work of theeducation of the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xistent problem both become the hot problem that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pay attention to.

【Keywords】Adult educati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踏入二十一世纪,伴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各高校的生源渠道增加了,同样出现的是招生规模扩大了,成人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在国家办大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的世纪,新的尝试,传统的成人教育教务工作已不再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工作实行改革势在必行。成人教育教务工作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必须从自身的情况探索出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教务管理模式。

1.当前高校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具有对象广泛、形式灵活、规格多样、内容适应及过程终身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工作的几个明显不同于全日制教育教务管理的特点。

1.1 教育管理对象的复杂性。由于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广大的在职从业人员,“他们不分民族、种族、家庭出身、性别、年龄、职业、学派、、教育程度、财产状况、民住条件和身体情况等”,都可以参加学习。由于管理对象既有日常的工作需求,也存在一定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务管理来协调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工作的巨大的复杂程度。而且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务管理内容繁多,职能多样,是一项十分繁杂细致的工作。从具体任务来讲,它包括学籍的建立与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课程设置、师资力量配备、课程表编排与制定,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考试管理和成绩管理等。而且成人教育学习时间分散,学习时间少,适应职业要求等问题要充分考虑。教务管理的职能又是双重的,即参与决策主要是为学校领导者提供咨询信息与参谋建议,参与执行主要是参与教学政策的具体实施,教学的检查监督管理。这些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能否符合实际,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1.2 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由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相对普通高等教育而言,具有对象广泛、形式灵活、规格多样、内容适应及过程终身等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教务管理工作中,如何对培养对象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否符合成人教育的对象和社会的需求,学籍管理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表编排的是否有助于教学秩序的维持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等。

1.3 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随着网络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系统取代单机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成人教育学习方式、学习层次等种类繁多,加之教务、学籍管理中存在着办理休学、复学、调专业、转学习形式、免修等各种学籍变动,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也就变得更加复杂。借助普通高校先进成熟的应用软件和技术,可以加快成人教务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务管理育教优质,当前主要是计算机在学籍档案和成绩管理联网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错误。

2.当前高校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信息面广、数据量大、数据关系复杂且准确性和安全性要求又很高的工作。因此在当前高校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2.1 教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够。教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仅体现其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评估的重要指标。开发成人教育网络化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使得数据在学校教务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教务部门与其他同级部门之间及教务部门与学生、教师之间相互高速的传递信息。它可提供四个方面的服务:①为学院上级部门服务,使上级部门能及时地通过网络查询了解教学第一线的各种教务信息和学生个人信息,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教务信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②为教学管理人员服务,使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化办公环境,快速便捷地处理大量的教学信息,把握教学动态,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③为教学人员服务,不仅为他们提供与外界沟通的通信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一个网络授课的平台、资源共享的平台,使他们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思想与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④为学生服务,使他们在网络支持下,以全新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手段来学习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有利于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还将促进各级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务管理水平及效率的提高,这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 成教管理队伍地位的缺失。成人教育在高校中长期得不到重视,成教管理人员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使得高学历、高层次的人员不愿搞成教,成教管理也只能长期在低层次上运转。一些高校领导把精力投入在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上,认为成人学生层次较低,不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要求,甚至还认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挤占了普通高校的资源。对成教工作的精力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因而,成教管理队伍的建设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2.3 教学中成教化色彩的缺失。普通高校虽然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把它看作一种附属品,放在从属地位。很多教师既教全日制学生又教成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一个教育对象的针对性问题,他们面对的成人学生年龄、职业、学识、能力的差别很大,在教学中需关注的因素很多。然而目前成人教育师生相互交流机会极少,再加上扩招以后,许多教师都是超负荷上课,教师无暇了解成人学生或探索成人教育特点和规律,因此在给成教生上课时自觉不自觉地走到了给全日制大学生授课的模式上去,不能够兼顾到成教学生各方面的需要,而且一旦上课时间上发生冲突,在无法调节的情况下,经常舍弃的是成人教学的课时和任务。由于成人教学工作待遇相对较低,其教学工作量又往往不与职称评定、岗津贴挂钩,一些教师对成人教学敷衍了事,经常出现随意调课、请人代课现象。有的教师上课晚、下课早,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还有的教师工作责任感不强,缺乏进取精神,知识陈旧,方法僵化;更有甚者,以上课时间紧而教学任务重为由只讲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圈重点,划范围,置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于不顾,如此等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成人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3.加强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的建议。成人高等教育教务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成人的特点来进行,不能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务管理模式。要做好成人教育的教务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尤其是成人教育教务管理工作更具有服务性质,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的特点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育人”意识,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明确管理就是服务。特别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增强服务意识尤其重要,提高服务质量将会成为成教学院发展的保障。在工作中,应该按照教学规律把教学活动中各种要素尽可能优化组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合理的安排和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务管理水平。

3.2 提高工作计划的科学性。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各级各院的成人办学集中在成人教育学院,各院校有自己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甚至一个院校不同性质的办学,如夜大和函授都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认真研究所管理的成人教育类型和特点,吃透要点,做好全年各类计划,且计划要细到每天,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满足每个层次、每一类教学的要求和需要。因此,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3.3 教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教务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繁琐而艰辛的工作,特别是教务工作者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所处理的问题多,所接触的信息量大,因而常常忙得焦头烂额、难以招架。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维护好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还要协助领导处理好一个学期中各阶段的工作及学生学藉管理、教学档案的管理、学生成绩的登记、课程安排、统考、补考、教材征订等工作,并随时接受教师、学生对教学等方面的各种咨询,常常是办公桌前围满了学生或教师,而不知该先回答谁,而且常常是同一个问题多次询问。教务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一个工作日下来,人总是精疲力尽。如果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通知、安排、学生的成绩等都上学校的局域网,那么老师、学生无论在哪个地方,通过Internet就能随时查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减少教务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务员能省出时间来处理诸如学生成绩的登记、试题或其它教学档案的归档、协助领导或为领导分担处理每学期每一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等工作,从中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使领导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能使教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使教务员能发挥上传下达的职能,协助主管领导开展好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

由此可见,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的实质就是创造和维系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只有提高教务管理的质量,才能使高校成人教育事业在知识更新日益快捷的时代有更深远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关学丰、玉兰英.成人教育基础[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0

2 顾健辉.高校成人教育教务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24期

3 王静.对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的思考[J].科协论坛.2007.第6期

第9篇

 

本科生毕业实习心得感悟1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在xx区管委会的实习就要接近尾声了。在这近40天的时间里,我感到自己收获了许多,不仅有学习方面的,而且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这些对我来说受益非浅。

 

当初,在集体动员会上,系领导向我们指出,在实习中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思想上也会有一些变化,但我们大学生首先要端正实习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要和单位同事和睦相处、坦诚相见。那时,我就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实习机会,努力做好工作,认真的向老师、向前辈们学习。

 

带着一身稚气,带着青春的热情,我踏上了人生第一个工作的征途,迈入了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那天下午,我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在系领导的带领下,和几位同学一起来到了xx区管委会。人教部的华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管委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然后按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分配,我被安排到了研究室。

 

研究室是xx区管委会的一个重要部门,主要负责xx区发展情况的研究性工作和宣传报道。第一天,xx主任就告诉我,这个部门对文字处理的能力要求很高,专门为管委会的方案目标进行分析研究,是管委会的智能团。我心里一寒,虽然我有一定的写作水平,但是对政治理论性的文章,一看就头疼。xx主任也看出来我的难处,告诉我实习的时间不是很长,有些东西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全掌握的,他建议我在实习期间多看、多想、多总结,才能尽快的了解研究室运作的体制,了解其存在的意义。

 

我曾经构思过实习时的悠闲与轻松。殊不知,现实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发现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研究室事多,电话也多,常常是从早到晚,电话铃声不断,大部分是与其他xx区之间的业务联系及其对外宣传报道方面的事项。当遇到xx区有重大活动时,事情更是多得忙不完,xx老师要忙着为领导写讲话及负责拍照事宜,其他两个老师要将整个活动形成书面材料《简报》,并发往全国各地的xx区和省市机关事业单位,这使得研究室的工作节奏非常快,丝毫没有机关事业单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混日子心态。此时,在指导老师的谆谆指导下,我明白了,在任何时候,我们对待工作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精益求精。

 

我很庆幸能与研究室的三位老师共事40天,他们非常重视实践工作,处处给予我指导和关心。期间我经历了许多充实的工作,虽然很多看起来是小事,微不足道,但从中可以学到的东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时,几位老师总是主动向我说明,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环境。在40天的实习时间里,我越来越觉得研究室的三位老师对我的信任。管委会的一切信息和文件内容都是严格保密的,但老师们非常相信我,给我看了很多材料,从中吸收营养。在要做出某项决策时,三位老师主动让我旁听,我觉得他们的谈话氛围很真诚,大家的交流中毫无芥蒂,给了我很多触动。这样的信任越发地增强了我的纪律意识和责任感,感觉老师们是真的把我当作他们的一员了。

 

另外,老师们对我生活上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因为我住的学校离管委会有一段距离,他们觉得8:00上班太紧张了,让我不用很早来,但我不愿迟到,实习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我现在争取每天提早20分钟到单位,这样可以提前打扫一下办公室,为三位老师创造一下优良的办公环境。40天来,我与管委会的老师们一起工作,一样早出晚归,在这个新集体里,我觉得很温暖,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

 

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而在这剩下的半年中,我们能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40天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宝贵经历,而这次实习的意义,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完成学分、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而是我们真正在实践中开始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次重要机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为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科生毕业实习心得感悟2

 

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时间。而且中国的紧急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是,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号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好药不断充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短短两个月的工作过程是我受益很大。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最主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

 

第一要真诚:你可以伪装自己的面孔,但绝不可以忽略真诚的力量。记得第一天来这里时,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知道老板怎么样,应该去怎么做,要去感谢什么等等。踏进大门后,之间几个陌生的人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理科得到了缓解,大家都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戚,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好。

 

第二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法。

 

第三是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在实习旗舰,我会主动的协同同事工作,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会几级的寻找合适的时间跟他们交流。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通过这些我就同事们走的很近,在实习中,他们会教我怎么做事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使我觉得花的了很多收获而且和他们相处的很愉快。

 

第四是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距离: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么做人,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学学搞笑,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个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得去面对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只是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是的就能完成一线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是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这是不可佛人的事实。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四年大学念完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了。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多接触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收获是丰硕的。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运用中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时间,菜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是菜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科生毕业实习心得感悟3

 

短短两个月的工作过程是我受益很大。不仅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最主要的是懂得了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第一要真诚:你能够伪装自己的面孔,但绝不能够忽略真诚的力量。记得第一天来那里时,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疑惑:不明白老板怎样样,就应去怎样做,要去感谢什么等等。踏进大门后,之间几个陌生的人用莫名而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微笑和他们打招呼,尴尬的局面理科得到了缓解,大家都很友善的微笑欢迎我的到来。从那天戚,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一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好。

 

第二是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法。

 

第三是主动出击:当你能够选取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在实习旗舰,我会主动的协同同事工作,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会几级的寻找适宜的时间跟他们交流。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透过这些我就同事们走的很近,在实习中,他们会教我怎样做事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使我觉得花的了很多收获而且和他们相处的很愉快。

 

第四是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距离: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在那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移提高自己的潜力。

 

记得老师以前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学学搞笑,学生还终归持续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个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得去应对从未应对过的一切。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只是一点都用不上的状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是的就能完成一线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的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是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总算是社会的一部分,这是不可佛人的事实。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大学生,就应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毕竟,四年大学念完后,我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了。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多接触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收获是丰硕的,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运用中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十分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时间,菜发现自己明白的是多么少,这是菜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务必拥有的一段经历,他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科生毕业实习心得感悟4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学校要求社科类的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法律系的大一新生,我有幸来到我们龙岩中院经济庭实习,受到了经济庭的前辈们热情的传帮带,我通过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获得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刚进大学校门,就接受了这份新鲜而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感觉到很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增强自己的勇气,毕竟己经开始尝试着用天真的思想去触摸这个社会。尽管有些思想和观点?还比较稚嫩和单纯,但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进法院实习后,我虚心地向法官们学习,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这是在学校和课本上学不到的,让我终生受益。与此同时,我也看了许多实际案例和一些专业书籍与杂志,让我初步地进入了角色。

 

听说其他同学在律所实习的都比较闲,基本没有什么可做的。我觉得和他们相比,我还是很幸运的,虽然接触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负责带我的实习老师们都很耐心地指导我、精心地为?我答疑解惑,让我学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本领。

 

一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就旁听了庭审,了解到法庭审判的大致流程;通过整理卷宗、翻阅案例、合议庭笔录、退一审卷宗等都让我逐渐熟悉了法院的实务操作。通过实习,让我了解了本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将理论用于实践中,这样才能使我今后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本行业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比如整理卷宗,这个是我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的,鉴于卷宗将成为永久性的档案,在整理前我都问得很仔细,然后做得很认真,整理完后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尽管做的事情都?比较微小、繁杂,而且第一次上手,但每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学问,特别对于法律这门彰显公平与正义的学科,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我在处理每个细节时都抱着“处处小心,时时留意”的态度,虚心?地向法官们请教,他们也不厌其烦地对我进行传帮带,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作为一名法律人身上所肩负的?崇高使命与社会责任,我为将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但更感到重任在肩,任重而道远……

 

再如旁听庭审,庄严的法庭,神圣的氛围,严格的程序,激烈的辩论,无不折射出审判的严肃和公正,几乎每次都能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我深刻地体会到: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仅有基本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的是实务操作、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作一名法官不仅需要有独?立的法律人格,更需要有崇高的法律素养。作为刚跨入法律门槛的freshman,我们有激情、有干劲,但是我们在拥有这些年轻财?富的同时,缺乏经验与理性是我们的致命弱点,我们有时对于案?件的庭审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有时过于感性和头脑发热,甚至会因为当事人情绪的波动而产生恻隐之心,这些都是我们在法律?职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与避免的——

 

我们还需要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颗正直的心,我们的心中必须时时都有一杆天平,公平与正义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永远的精神目标和价值追求!

 

在实习中,经济庭法官们任劳任怨的敬业和实干精神,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严正品格,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节操,深厚的法学底蕴,丰富的法律知识,广泛的社会经验和高超的驾?驭庭审的艺术……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法治文明的光芒,寄托着百姓群众的法律信仰。尤其是经济庭?处理的案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关经济犯罪的案?件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经济利益,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法?官们作出最后的判决与裁定都慎重万分,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利益要求,权衡利弊,以求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记得我在法理课上曾学过:法律是社会的调节器,而法官?则是社会疾病的疗救者。经济领域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学无止境的领域,更是一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因此相比之下,经济庭的法官们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学习日新月异的法律业务,转研审判艺术,

 

探寻司法规律,而且还要面对物欲的诱惑而忠诚奉法,全身心地追求公平与正义,永远保持性情的冷静与人格的独立,他们需要更超脱的精神境界与价值追求,这些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本色都是我今后要努力培养与塑造的,只有这样,我才能时刻准备着接受漫漫法律人生中一切困难和挫折的考验与挑战!

 

比较惭愧的是:我常常要人带者和教着做事情,给经济庭的法官们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但是他们都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使我得到了最大的训练,同时让我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比如: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一件事情,问一些必要的问题,避免出现一些可能的结果时而不知道怎么处理。

 

在实习期间,我能主动配合实习部门开展有关法律业务的工作,认真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作好实习日记。在这两个星期?的实习过程中,我对法院的业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促进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我们的专业课程?才刚刚开始,许多专业知识还没有学到,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实习结束了,但我感觉并不是那么轻松似的,我觉得自己面临着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一切还得靠自己。实习时曾不断告诉自己:在今后的大学生涯中必须要更加努力读书,学好一些实实在在的本领,塑造好自己的法律人格和法律修养,这样才有资格立足于法律事业中。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生因为经历而美丽。我想在?法院实习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永远成为我记忆中一抹靓丽的色彩,因为它教我懂得了如何独立地生活,如何凭借法律人的智慧和真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赖,如何尽己所能关心需要帮助的人……我成长了,也成熟了,这里包含了我的努力与付出,但我更要感?谢我们龙岩中院,因为她给了我这次机会;还要感谢经济庭的所有前辈们,因为他们给予了我很大的信任、帮助与肯定;感谢我所遇到的所有好心人,因为他们的鼓励与帮助……

 

如果我有魔法,我要让全世界看到我热忱而感激的心,我有魔法吗?没有。所以我只能把“谢谢”在心中默念。

 

如果经历也是一种积累,那么这两个星期无疑使我变得自信而富足,经历是一种积累吗?是的。所以,第一次的法院实习?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本科生毕业实习心得感悟5

 

由于对医院的基本情况、医疗管理流程等知之甚少,同时接触社会少,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医生、护士等沟通的能力,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时显得手足无措,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看着护士们忙碌的身影,有着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各种护理工作能力。我有点怀疑自己是否也能做到这样。

 

第一天我呆在妇科病房里。导尿对我来说并不陌生,看到指导老师给破腹产的产妇插导尿管的时候,很小心翼翼,我不禁也有一种冲动,很想自己实践一下。导尿包满了,指导老师叫我,在学校没见过导尿包,也不知道怎么,但是我还是蹲了下来,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我是护士,这是我的职责,不是我嫌脏嫌累的时候,就这样自己摸索着,把尿放完了。

 

当我站起来的一瞬间对自己的看法顿然不一样了,尽管这是很小的一件事,可是我做了,并且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一丁点价值,一种久违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由于我是个刚见习的小护士,妇产科人多而杂,护士长把我调到了外科,对此只能服从。外科人很少,负责指导我的也是一个小护士,年纪还没我大,我很庆幸,这样我们能好交流,也会学到很多东西吧!

 

在外科的第一天我只叠了被子,看着指导老师给病人挂水,到了第二天老师就叫我给病人穿刺打点滴了,这个比我想象的要快,我以为我只能看看暂且还不能动手。她找了一个经脉比较粗的病人让我来实践,当拿到治疗盘时我的感觉就是紧张,什么消毒,排气通通都忘了,好在病人竟然安慰我说,谁都会有第一次动手,不要紧张,看这个小姑娘手长得挺漂亮的,这点小事难不倒你的。

 

为此,我很欣慰,一般的病人是不会轻易牺牲自己当做实验的,我就在慢慢的思考着静脉输液的步骤护理专业大学生个人实习心得护理专业大学生个人实习心得。尽管不是很完美,但是还是很顺利的给第一个病人做好了静脉输液,指导老师也对我点点头,渐渐也就熟悉了,老师对我也放心了,后来病人的输液都是我负责。换药水的过程中,我有一次没有对床号,仅有的一次却被院长看到了,我是该说我不幸呢,还是庆幸呢,不幸的是就一次,却被看到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指导我,教育我,是的我应该老老实实按步骤来,三查七对。

 

在病人的生命面前容不得我半点马虎。见习了几天我很小心翼翼,可是还是遇到了问题,有一种药现配现用,由于的疏忽,提前配,当我配完了才发现自己可能做错事了,我很慌张,我不停的上网搜索会出现什么不良症状,可是没搜到结果,我纠结彷徨,最终我还是向值班护士汇报了,幸好没什么,护士说不超过几个小时没什么大碍。我这才安心。原来我还不够细心。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现在实践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但我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琐碎的工作,有着完整的体系,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因如此,才能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正确认识护理,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

 

见习最深的体会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学无止境。其实我们也知道,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的过程。一年后的我们也要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然而社会看重的不仅是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更多的要看我们是否掌握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旦踏入社会,我们就必须去适应,去融入,那么怎样去做,怎样才能学以致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踏实的基本功,以知识为后盾,以不变应万变。而这些是我们在学校学习的主要目标。

 

见习也无声无息的结束了,时间虽不长,但是我学到不少,理论与身体力行同样重要,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的学习时间里好好掌握该学会的知识。我相信我可以做的更好。

 

本科生毕业实习心得感悟6

 

这个寒假在xx法院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最让我印象深刻,或者说是受益匪浅的,就是对于沟通技能的锻炼。与之前暑期在联通的实习经验不同,在联通时由于很多是技术层面的活,所以更多的是手把手教之后反复锤炼的耐心。而法院的工作不同,法院的工作(在属于实习层面的我来看)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很多时候导师往往只是指一个大致的方向,把你实习可能需要的只是一股脑的全部讲给你听,然后就放手你去做。你不可能在没人带你的情况下只听一次就毫无问题的把事情全部做完,这种时候,你就需要去寻求他人的帮助,而沟通技能便显得尤为重要。

 

以打印文书为例,法院是审判案件的地方,那么审判文书的打印便是最基本的一项。文书打印需要前往三个不同的房间,有着三个步骤:排版校对、打印、盖章。第一次傻傻的拿过去,叫了一声“老师好”(法院对年纪较大又没特定职位的统称为老师)就放到其中一位老师的面前,然后我就一直等着。

 

可是等啊等啊一直没好,当我忍不住想去询问时,一位女实习生跑了进来,叫了一声“姐姐好”,然后那位负责排版的“姐姐”就愉快的先给后来的这位女实习生排版了。当然,我并不是赞扬这种行为,但是很多时候有一张甜嘴确实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便利。以最简洁的方式取得最好的效果,嘴巴往往起着不可思议的作用。

 

用一声尊称来打开局面,然后一点一点与人交流沟通来完成使命。领导力其实并不是那么玄妙的东西,在经过你的仔细思考后,领导力其实就在你的一举一动之中,而你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之中获得领导力所带来的好处。

 

本次实习要说不满的话倒也有一点,虽说实习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但只做小事却是很难获得大的效果。法院实习最终所做的基本都是文秘方面的工作,虽说能通过看文书或是看审判来获取一点经验,但还是希望能有更多一点关于法院工作的经验。用人单位在用实习生时往往只是视为劳力苦力搬搬东西,而往往忽视了挖掘实习生更深的潜力,给予实习生更多的机会。所以在我看来,实习确实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但用人单位只给小事确实很难激起再次前往该处实习的兴趣。

第10篇

关键词: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王思民(1966-),男,江西瑞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管理和高教研究;柯海珠(1993-),女,江西瑞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管理方向);李丹(1993-),女,湖南岳阳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医学教育管理方向)。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管理学课程教学为例”(编号:14YB055),主持人:王思民;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年度校级教改课题“‘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批准号:校教字【2013】22号),主持人:王思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72-0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于社会需求的人才,是各大高等院校都在努力攻克的难题。本科阶段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本科学历人才,是社会人才构成中的主体,当前高校本科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以独生子女较多,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第一,有思想、有主见,但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第二,个体学习能力强,但主动性不够,动手能力差;第三,碎片化知识面广,全面系统分析能力弱化。针对占主流的90后本科生的人才的培养定位标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储备,而是衡量在社会组织的运作实践中发挥出来的作用。因此,加强本科教学的改革,是高校教育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其改革创新更是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有别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在组织中感受组织文化,接受组织的理念,有目标、有纪律、有计划地学习,更适合学生的特点,促进全员参与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组织化学习”概念的诞生最初只是一个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1],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高校教学实践,哈佛大学在世界上首创,但其理论基础的立足点始终还是企业管理,侧重于企业管理案例应用[2]。在国内高校,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2年尝试把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管理学》教学实践,但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教育理论。由于“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一个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是管理学与教育学二个学科交融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无经验可循,因此,将管理学的组织职能中的“分工、协作”二大主题与教育学中的“以学生为本”、“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结合起来,找到“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理论突破口,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基础。

(一)管理学理论基础―“组织”的相关理论

管理的组织职能就是根据一个组织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设计出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的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3]。“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就是根据“组织”的职能建立学习的组织名称、组织理念、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学习计划以及保障组织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等,从而使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达到“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要求。

(二)教育学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相关理论。素质教育相关理论认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在组织中的学习业绩考核不再以试卷成绩为唯一考核标准,而是学生平时在组织中的各项学习实践成绩和试卷成绩的综合,从而引导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综合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实施教育时要切实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平等的人、发展的人,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全面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班级等关键点和细节上下功夫,以强化管理为核心内容,全面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突出“学”的地位与价值,统筹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愉悦性和发展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组织化学习水平,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以全面落实,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二、“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确定“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

根据管理学的“组织”职能相关理论知识,“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基本要素应包括“组织化学习”的名称、理念、文化、结构、目标、计划以及保障组织学习活动顺利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任课教师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的教学目的来引导和帮助学生“组织化学习”的各项内容,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核心内容。

(二)设计“组织化学习”课后实践活动的内容

课程实践活动的策划和设计是关系到“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否能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课程实践活动要紧密结合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校内课后小组活动)和第三课堂(校外实践体验)活动中领悟第一课堂所学课程知识。活动内容应具有应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要素。课题组依据重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运用组织化教学教学方法,设计了八次新的实训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课后的参与组织化学习的积极性。

(三)制定“组织化学习”的绩效考核方法

毕竟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还是以试卷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考核标准,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成绩考核办法,那么“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就会对学生失去组织力、推动力和号召力。“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特色就是强调学生个体在组织中学习的行为,课程考试成绩应突出平时考核成绩(遵守组织纪律绩效、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分工协作表现绩效、课后各项实践活动绩效),而淡化试卷考试成绩。试卷考试内容设计方面应避免考核死记硬背的名词解释,多增加灵活运用的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和实践题等等,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组织保证。

(四)“组织化学习”全过程的监控和纠偏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把班级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因为要分组讨论,小组应以双数为宜),为了保证每个学生能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践教学8课时)有展现的机会,每小组成员应控制在8名以内,但由于各小组成员性格、能力、习惯等各不相同,在小组学习中存在许多差异,各小组之间也存在竞争的情形,难免在“组织化”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偏差,无法实现小组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因此,在制定班级的“组织化”学习目标、学习制度的同时,还应让各小组制定适合小组的制度,将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绩效与小组整体成绩挂钩,由任课教师、课代表、小组长逐级监管,及时纠偏,确保“组织化”学习的目标得以落实,这是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环节。

三、“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基于课题组所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资源条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管理学》为例,结合“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内容,选取改革试点的一个班级作为实例来具体展示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试点班级的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当作一项他们重要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拟定班级名称,随机组建学习小组,设计班级的“组织化学习”框架,确立组织学习目标,制定组织学习计划,倡导组织化学习的理念,塑造组织文化,建立组织化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组织成员的在学习小组的职责等各项管理活动,活学活用、边学边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日常学生和生活的实践能力。具体设置如下:

(一)《管理学》课程改革试点班组织构成要素

组织名称:终极一班

组织目标:做精英的管理者

组织口号:We are the best

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班级“组织化学习”组织结构图

组织文化:主动学、积极学、实践学、共同学

组织纪律:制定“五不一拿”课堂纪律――“五不”:不迟到、不开机、不堂食、不走动、不抄录;“一拿”:拿铭牌(学生校园卡背面写有个人的座右铭,起到时时激励的作用)。

(二)《管理学》课程改革试点班组织制度和学习计划

1.组织奖惩措施(即管理职能中的控制)。上课时,后门关闭,前门进入,迟到报告,鞠躬致歉。上课超过一分钟即视为迟到,3次迟到记一次旷课;5次旷课,则本门课的平时成绩记为0。不能上课则需提前请假,请假一次记一次迟到。①扣分项:迟到扣0.5分,旷课扣2分,作业完成不合格或未完成者扣1分,如果各组织管理者在日常组织化学习管理中作弊扣10分,整个学期不发言的扣1分;②加分项。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发言并代表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得到大家评分前3者、优秀作业(或作业得到小组全体认可的)加0.5分,小组长加2分,课代表加5分;

2.组织学习计划(即管理职能中的计划)。①完成各章作业,教材阅读以及预习、复习;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身边的管理案例分析”调查研究;③完成人生规划(应包括座右铭、学习计划);④阅读8本课外书籍(管理经典书籍2本,中外政治家、军事家、知名企业家、佛家或者心理学家传记),撰写四篇读书心得;⑤参加学校组织的名家学术讲座1-2次,参加并体验一次校外实践活动。⑥各学习小组选派代表在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学习心得交流和模拟管理实践。

3.组织绩效考核(即考核与评价)。考核形式:笔试闭卷。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分标准: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课程考试成绩应突出平时考核成绩(遵守组织纪律绩效、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分工协作表现绩效、课后各项实践活动绩效),应淡化试卷考试成绩。平时考核内容如表1所示。班级“组织化学习”平时成绩考核表由正副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签字后计入学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与终结性评价试卷成绩一并存档。

四、“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的体会

(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针对当前本科学生特点创建的一种适应时展需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有效的组织形式。该方法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各项课后教学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策划、组织和亲身感受,达到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管理能力。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创建组织结构,并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分工和协助,交流学习体会,开展课后的管理实践活动,在“组织化学习”活动过程中培养遵守组织规章制度(如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旷课等),履行组织成员义务(如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小组作业)等组织观念。

(三)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组织化学习”并非学生消极的“听、记、背”过程,而是学生有组织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在组织中,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单靠个体学习去解决完成,而是通过具体探究、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这就要求每个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因此个体学习的能动性就被充分发挥出来。

(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个体学习单调、乏味和学习不主动等弊端

在“组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交流、借鉴学习经验,便于提高学习质量,由于班级各小组都有相同的学习任务,学习成果需要在课堂进行展示,因此各小组存在学习的竞争,这样可以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激发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之精神。

综上所述,课题组把“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用三句话来概括:即“学习有组织,组织人人学,人人组织学”。“学习有组织”就是强调学习组织的建立,“组织人人学”强调的是发挥学习组织的作用,“人人组织学”强调在学习组织的作用下学生的全员参与和自我发展。“组织化学习”教学方法是针对当前90后本科学生特点应运而生的,它是管理学与教育学二个学科交融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个体学习”转化为“组织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观能动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我系领导班子在管理能力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创新意识和三系的现状不完全协调

三系的发展规划与现实的情况相比有滞后,体现在:电子技术、材料科学是引领科技、产业经济的专业,三系的教学计划结构调整对联建的依赖性大,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师资建设上没有组织好带头人的引进,而以知识相对老化的离退休人员来改善师资结构。

(二)系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有待优化

到目前为止,我系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特别是关键绩效的考核指标过于宽泛。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还是凭印象进行打分,缺少量化性的实证指标。另外,有效的激励措施还没有形成,奖惩制度不到位,对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教师管理力度不强,有老好人的思想,难以使教师形成健康向上的工作作风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三)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不深,粗放型管理习惯仍然存在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心的态度、精致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是新学期学院对各系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系领导班子对于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未到位。因此,系部容易出现部门分工不科学,一些教师工作停留于粗线条,工作拖沓不精细,缺乏明确的具体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等现象。

(四)在全系的凝心聚力上还要下大功夫

领导平时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忽视了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与教师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对他们提出的追求和期盼,了解还不够深入。这样势必造成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地上传和下达,系部上下缺乏协商、团结、活跃的气氛,从而影响整个系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五)对系部科研工作重部署轻落实

对于我系的科研问题,大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目前还处于滞后状态。领导班子虽然多次开会提及这方面的问题并作了部署和安排,但是在具体行动和相关环节上没有把工作落到实处,缺乏从政策和具体的措施上给予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六)深入调研的力度不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领导班子日常的调查研究往往只局限于在少数教师当中进行,听汇报多,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少,问计于民不够,这些工作状况一方面使得对下情把握不够准确,出台政策、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不够强,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不够。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导班子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我系领导班子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运作规律

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克服实践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问题。同时,注重对执政规律、教育规律、管理规律等领导班子有效运作规律的学习和探讨。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独到的战略眼光,提高解决现实发展难题的能力,提升领导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狠抓工作落实,加大执行力度

针对系部部分教师懒散、迟到早退、工作作风浮漂、办事效率不高的不良风气,领导班子要敢抓敢管,加大执行力度。第一,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成员会,结合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严肃的、真诚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第二,加强日常监督,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对于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第三,提高执行力并不是简单地照搬上级的指示,而是要在领会路线方针及决策意图的基础上,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寻找出最科学、最经济、最合理、最完整的落实途径和方式。

(三)科学规划,健全完善考核和激励制度

领导干部要积极引导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我系特点,认真完善规范激励和考核体系。考核体系要着重以量化考核为主,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集激励机制、教师授课竞争机制、科研项目竞争机制和违规违纪处罚机制等于一体的考核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把考核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实行全员严格考核,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教师加大表扬表彰力度,鼓励争先创优,形成我系自觉执行制度、遵规守纪的良好氛围。

(四)重视精细化管理,把工作落在实处

把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到系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身上,覆盖到教学的每一个过程。通过精细化管理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从而鼓励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讲究精细,增强主动性,克服随意性,注重实效性,切实用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来消除自己工作中的每一个微小的漏洞,把工作做得具体、做得扎实、落在实处。

(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交流,切实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宗旨。而对于加强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的建设来说,要重视把人放在根本的位置,突出“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地位。教师是推进我院内涵建设的主要力量,坚定不移地建设教师队伍,强调教师在三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有利于提高系部的教学质量,促进系部建设的和谐发展。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可以通过座谈会、科研、竞赛、学术研讨等学术活动和文娱活动,深入到教学科研第一线、深入到广大师生员工中去,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心声,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互动,拉近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群众沟通,集思广益,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全系教师真正受益,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六)全方位、多渠道推动我系科研工作

首先,领导班子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辟多种渠道,支持教师参加外出进修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特色项目的研究,加大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努力为教师搭建“走出去”的锻炼平台,积极构建浓厚的学术氛围。其次,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提倡广大教职工激发科研兴趣,自觉增加科研时间的投入量。第三,健全约束机制,加强检查和督促,以增强科研人员科研责任感和紧迫感,保证科研时间的投入。第四,系部的财务政策优先向教师倾斜,保障教师参与各项培训、调研和进修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三、目前我系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力

1、学习目标不明确

个别同学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报复,个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大多同学在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自己根本无心学习;有的同学认为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渐渐对自己所学专业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大学,不必再拼命地学了,只要混个及格,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就行。

2、学生学习心态严重失衡,自控能力差。有些学生不敢面对来自学习、就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了畏难和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则无法摆脱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忙于谈恋爱、做兼职、沉迷于网络,耽误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据调查发现,考试不及格多的学生,尤其是留级退学的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占绝大多数。

3、学习纪律松懈。上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甚至随意旷课,低年级大部分学生被动地上晚自习,缺乏纪律观念。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前“抱佛脚”,突击几天勉强考试及格,少数学生铤而走险以考试作弊蒙混过关。

(二)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工作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足,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其次,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不够,影响了教学相长。一些教师除上课之外,很少与学生接触,较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课也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没有将德育的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的教育之中。在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片面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对学生教育、关心、爱护、尊重、鼓励不够,存在着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的两张皮问题,没有把育人作为应尽的职责,没有意识到教师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育人意识淡薄。

(三)课程体系设置仍然不够完善,实践性环节较少

我系专业教学计划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院内涵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系课程体系设置仍然不够完善。从目前情况看,第一,课程数量设置不够,专业必修课程较为合理,专业选修课还不是十分成熟。第二,课程设置多偏向于理论,实践性环节涉及相对较少。我系大部分专业属于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而目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理论有余,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不足,与人才培养目标严重脱节,这就造成了学生实践技能的缺乏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矛盾。高年级学生普遍反映感觉自身动手能力弱,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内容。第三,“高校+企业”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当前,我系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针对性不强、开设顺序不合理等问题,缺乏面向市场需求、企事业单位培训等方面的课程,忽视了与行业、企业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和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专项人才。

四、改善我系学风建设的举措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位大学生而言,形成什么样的专业知识素质关系到他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否立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系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适时开展专业导学教育。学生个性不同,在大学不同阶段的情况也不同,因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要细。首先,要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对症下药。其次,要做好专业思想的日常教育。随着学习的深入,各种专业课、专业实习接踵而来,要抓住这种机会,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再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做到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二)改进学生工作,促进学风建设

1、发挥德育工作优势,激励学生成才。目前影响我系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刻苦勤奋学习的动力先天不足,因此,学风建设必须“早”抓。把学风培养作为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养成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要更加注重实践。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依赖的班级干部队伍。另外,在学风建设中不能忽视对后进生的帮助。虽然后进生的转化难度大,但其转化过程将更有价值。其次,培养班干部自觉成为学生、老师之间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使其在学风建设中切实起到带头作用。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3、加强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学术报告、各种竞赛等,尤其扩大参加竞赛的人数,使更多的学生有锻炼的空间)。

4、建立多层次的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良好学风的形成也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和保护,树立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使各班学习风气平衡发展。

(三)重视教风建设,深化教书育人

优良的教风是促进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师德建设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基础。第一,要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把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岗位职责考评相结合。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感染熏陶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学生。

(四)狠抓教学质量,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首先,规范教学行为,抓实教学过程。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进行教学环节的管理,确保教学常规深入落实。其次,进一步优化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完成教学质量管理考评措施,做到奖罚分明,真正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再次,课程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客观分析专业的就业地区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增加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第四,强化第二课堂、强化实践教学、强化基础理论,我系接下来计划进一步在可能的范围内,结合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加大学生实践教学力度,鼓励学生结合课题进入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和活跃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第五,进行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语言类课程可采用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方式,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测试,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

(五)用多种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举办“学业、就业、创业”名家系列讲座,邀请著名企业家和优秀毕业生来系报告,开拓学生视野;同时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学术文化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以强化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技能、才艺、文体、创业等竞赛和实践活动,丰富与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系统内部,必须依靠有效的管理手段、合理的制度保障及相应的评估激励机制。在系统外部,必须依赖于教风改革,校园文化品味的提升和考核评价标准的到位。学风的形成就是系统内外各要素相互作用的长期积淀,因此,学风建设必须综合治理,内外兼治,而且持之以恒。

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提高为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院校对社会服务发展的贡献体现在:人们生产观、生活观与时展同步的引导作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当代社会文明推进,高新科技推广应用的先导作用。提高三系师生对社会服务能力是宿迁学院加强内涵建设工程的重要部分。

(一)三系社会服务基本情况

三系成立电子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大领域相对完整的专业群,在院领导的积极倡导与正确引导下,全体师生主动适应学院跨越式发展步伐,把为社会服务作为提升三系的社会知名度,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在为社会服务方面通过技术应用、技术咨询为主的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1、与宿迁恒州集团共建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材料类),由三系创办的产学研联合体3个。2、08年内承接社会服务项目近30项,合同金额超过50万元人民币。3、08内从事各类培训2000多人,培训收入40多万元(已由院财务处代管)

4、作为宿迁市软件工程协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单位,组织电子信息类科技讲座等咨询活动12次。

5、08年获省信息产业厅组织的创业游戏软件评比三等奖1项(一等奖空缺)

6、李斌老师作为项目负责人、三系代表学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承接宿迁市成果转化项目1项,总投入980万元。

(二)三系对社会服务的不足与面临的困难

1、三系的社会服务工作只能称刚刚起步,服务的项目综合度不高,科技与教学的互动性不强,以短平快的小项目难以促进科研团队形成,也没有形成三系应用创新型教学的推进合力。

2、三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到1/3,未积极主动投入社会服务工作人员不是技术能力不够,而是缺少与社会的接触,缺乏发挥自己技术应用能力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也已依赖于来一个带头人拉动,少闯劲。

3、因学院创建初期,对为社会服务仅是倡导,尚无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中承接应用性课题的工作量补助,繁重的教学任务占用了几乎全部精力和时间,腾不出手去研究技术应用。

4、学院没有主导社会服务的核心机构,在为教师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方面,总体来说是三系的自发行为,学院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基本设施投入几乎为空白,这不利于我院从事技术方面的社会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5、三系领导集体对青年教师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引导没有对引导他们从事应用基础的力度大。在请名师讲座等科技活动中注重理论发展,轻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

6、目前仅少量人员参加教学研讨能够得到学院学术交流基金资助,学院缺少给教师参加应用技术交流的投入。青年教师无科研启动费,无法出席各类学术交流。

(三)对院系领导的期盼

自发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不能又快又好的发挥三系的知识、技术人才、优势。综合调研中师生提及的希望如下:

1、系领导应积极推进三系与江苏大学联建工作转型,明确今后的联建主要是科研互动与学科建设互动。联建教师对我院稳定教学的过渡基本结束,希望帮助联系江大的老师在为社会服务方面多做引导,联合进行应用技术研究,接收三系的教师进修学习,在江大读研的教师论文题目在江苏大学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项目中选择。

2、三系的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在科研方向与应用领域方面需要高人指点。我们有名誉教授,能否聘请在职的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与兼职教授,让学术造诣深的人员不求为我有,但求为我用,使联建突破区域、院校的限制。

3、三系的教师在几年的教学、科研中,已初步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并自然形成了教学课程小组与科研小组,希望三系尽快推进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组建工作,分成几个应用研究方向,并派专人负责联络、协调中心的对外事务,为三系的社会服务工作搭建一个适宜的平台。

4、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学院应着手科技成果汇编,让社会了解我院的人力、智力、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宿迁学院的社会影响。

5、发挥三系在行业协会中理事长单位优势,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以协会年会、地方科技推介会、学术交流、科技咨询等活动,加大对社会服务的组织工作。

6、希望学校对三系有更多的支持,如:出台科研工作量补助办法,改善教师的科研条件、应用型较强的工科专业应逐步投入科研设备,中心以宿迁学院的名义命名;增加学术交流资金的总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