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艾滋病预防知识

艾滋病预防知识

时间:2023-06-07 09:14: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艾滋病预防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艾滋病预防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知识;态度;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0990-02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陕西省地处中国西部,于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目前虽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有明显上升态势。感染者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咸阳市和商洛市,性传播比例明显上升。截至2007年12月底,全省累计监测各类人群 411万,共发现932例HIV感染者。学生已成为一个需要重点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群体[1],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2],因此,对中学教师艾滋病认知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中学教师艾滋病预防知识与态度现状,笔者于2007年11月对西安市352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6所中学的375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75份,回收366份,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应答率为96.2%。其中城市教师200名(56.8%),县城教师114名(32.4%),乡镇教师38名(10.8%);普通中学教师86名(24.4%),重点中学教师266名(75.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338名(96.0%);生物教师/校医占5.4%,其他专业占94.6%;男性155名(43.2%),女性197名(56.8%)。年龄为22~62岁,平均32.9岁。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及调查对象的特点,以2002 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的《核心指标构建指南》(简称“UNGASS 核心指标”)为指导[3],结合国内常用认知指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由年级主任协助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UNGASS核心指标包括:(1)仅与1个并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发生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2)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3)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携带艾滋病病毒;(4)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5)与HIV感染者共餐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其知晓率和正确率[4]计算公式分别为:

UN知晓率=正确回答所有5个问题的人数对5个问题都做了回答的人数×100%

正确率=正确回答的题数回答总题数×100%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遍掌握较好,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在90%以上。对艾滋病一般知识问题回答中,“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正确率最高,达到95.7%;对“艾滋病可以预防”和“艾滋病病原体”的正确率也都达到95.2%。但对个别知识点掌握很差,如对“艾滋病病毒可以用一般方法消灭”正确率仅为14.8%,对“患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正确率为63.9%。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均在9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知识的误解较多,误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不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共进餐可以预防感染艾滋病,其正答率分别仅为67.1%,65.2%,65.9%。见表1。

2.2 UNGASS核心指标掌握情况 被调查教师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为38.9%。“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表面看起来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等正确率较高,分别为91.8%,86.9%和87.8%;对“仅与一个并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的人发生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确率较低,仅为67.3%;对“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也有一定误解,正确率仅为62.8%。

2.3 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352名教师中,虽然91.8%的人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35.2%表示不愿意跟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对于“如果家人或亲戚患有艾滋病”,75.6%的人表示除了一些危险行为外还会像以前一样对待。见表2。

3 讨论

由于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在全民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学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能够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了解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5]。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一般知识普遍掌握较好,一些题目正确率都在90.0%以上,尤其是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个别题目的正确率较低,主要集中在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所以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要特别重视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传授。

被调查教师对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低,仅为38.9%,对个别题目理解存在误解。这可能与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在计算上要求所有5道题目全部回答正确有关;另外,核心指标仅有5道题目,考察内容有限,在反映艾滋病知识认知和态度上存在片面性。因此,建议在以后的艾滋病知识问卷设计中,应在UNGASS核心指标基础上,根据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此次被调查的教师中,虽然91.8%的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说明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和深入,存在一些误区,所以要加大对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培训力度[6]。

4 参考文献

[1] 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4-5.

[2] 焦薇,郑英杰,董晓莲,等.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定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14-3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北京:卫生部,2003:12-30.

[4] 马迎华,王超,季成叶,等.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15-216.

[5] 马迎华,胡佩瑾,陈以晨,等.云南省中学生与教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6):541-544.

第2篇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态度;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54-02

我国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1]。中学阶段是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要求普通初级中学要将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2]。为了解庆阳地区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及获得途径状况,为在农村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本课题组对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2 27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整群抽取庆阳地区8所农村中学2 317名高一学生为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 270份,其中男生1 203份,女生1 067份;年龄17~19岁。

1.2 方法 在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预防知识与行为、传播途径、态度及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的途径等。采取不记名、个人独立填写方式,当场收回调查问卷。

1.3 统计分析 对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和态度 中学生对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是一种导致人死亡的疾病、艾滋病可以预防等的正答率较高,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掌握较好,知晓率在55%以上;但对于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具、共同用餐”、“电话、钱币”、“共同游泳池”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认识模糊,特别是对于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缺乏认识。见表1。

2.2 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 学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电视(66.8%)、黑板报(55.6%)、宣传画(52.7%)、书报(44.8%)、广播(33.6%)、网络(23.8%)、教师(19.8%)和亲戚朋友(18.8%)。

3 讨论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的的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知晓率分别为59.1%,47.1%和61.5%,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对于咳嗽/打喷嚏、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拥抱”、“共同用餐”、“共用劳动工具、电话、钱币”、“共用卫生间、浴池、游泳池”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缺乏认识,尤其是对于蚊虫叮咬以及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劳动工具等公共设施心存恐惧,只有28.9%和44.0%的被调查学生能够认识到蚊虫叮咬和日常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会引起对艾滋病的不必要恐慌以及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歧视。学校有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和资源,只有生、教育部门重视,将艾滋病预防教育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校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健康教育对象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有利于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和对艾滋病的误解[4],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为艾滋病防治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现有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通过媒体(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获得,而来源于学校教育(专家讲座与教师)和家长的比例并不高。表明学校的相关健康教育目前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5],而媒体报道的知识多是不系统的。说明学校有必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或讲座,采取形式多样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并要重视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健康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何景琳,谢蕾.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1):648-649.

[2] 杨贵仁.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教材.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10-14.

[3] 段信美.山东省2所建筑类高校师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491-492.

[4] 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4-5.

第3篇

【摘要】

目的:了解包头市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及特点,为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医科、工科、师范三类院校1 513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结果:不同院校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端正预防艾滋病态度及树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方面程度高低不一,医科院校学生优于其他院校学生。结论:不同高校在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宜根据各类学校特点、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关键词】 艾滋病;学生;健康教育

艾滋病健康教育作为防控艾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已被社会广大人群接受和认可[1]。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其影响范围较大,能更好地向社会传播、扩散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及观念[2-3]。然而,由于高校类型不同专业各异,以及在未来社会分工中发挥不同作用,因此在预防艾滋病知、信、行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为寻找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共同点和各自特点,更具针对性地在高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包头市三种类型院校学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信念、态度及行为的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以分层整抽样方法在包头市抽取医科、工科及师范三类院校1年级和3年级大学生1 513人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1.13±3.04岁,其中医科类大学生719名(47.5%),工科类大学生366名(24.2%),师范类大学生428名(28.3%)。采用自填匿名问卷调查法。问卷参考国内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研究资料自行设计。共发放问卷1 589份,回收1 513份,有效回收率94.06%。所获资料在SPSS10.0软件包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不同院校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表1 三所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认知(略)

各校学生预防艾滋病信念和态度比较见表2。表2 三所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态度与信念的认同率(略)

三所院校学生预防艾滋病行为比较见表3。表3 三所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行为表现(略)

3 讨论

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寻求并建立有效的方法,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安全行为以及增强对艾滋病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包头市大学生易接受新鲜事物,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较积极的参与意识,但在预防艾滋病知识、信念及行为方面与其文化层次相比仍显不足,这与国内一些地区的有关报道结果相一致[4-5]。对各类院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信、行比较中看出,在知识掌握上医科和工科类大学生明显好于师范类大学生;而在信念和态度方面,工科及师范类大学生表现较为消极;在预防艾滋病行为方面,医科类大学生表现较好。

医科类大学生在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致使他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和认知都高于其他院校大学生。所以易于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端正自己的信念和态度,指导自己的行为。师范类大学生肩负着为人师表、传授健康知识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师范类院校更应加强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连续系统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信念和态度的转变、规范行为、树立典范。工科类大学生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宜加强有关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健康行为,使他们在社会中的信息传递起到积极作用。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应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宜根据各类院校特点、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高校有关领导应高度重视,为其创造一个和谐环境。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校园活动来加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韬,胡俊峰,侯培森.艾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111-114.

[2] 马骁.健康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3.

[3] 王彦超,贾文祥.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干部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04.

第4篇

关键词: 艾滋病;干预效果 ;校外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5004205

《2011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总数到2011年年底估计将达78万人。当前艾滋病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血液传播转向性传播,意味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经由播散期转为以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快速增长期。青少年人群则是艾滋病感染的主体人群和后续主体人群,而且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其比例也因艾滋病传播增长的趋势在逐年增加。

广西是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之一,柳州市疫情排名居广西之首。柳州市新报告病例的传播途径构成已由以往的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转变成经性途径传播和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并重,而且性途径传播构成比例已达到50%左右;其中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处于性活跃期,受艾滋病的感染危险性较大。

一、研究综述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equired iminunodefieienCy Syndr Ome AIDS),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e 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艾滋病起源于非洲,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介绍了他们发现的艾滋病病人的病史。现艾滋病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社会及政治问题。目前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HlV感染者和AIDS病例[2],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因此,对艾滋病的流行、发展及预防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关于艾滋病预防的生物医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理论有以下内容。(一)生物医学论1.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生物医学的观点认为,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疾病。按照控制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系列措施。识别“病毒携带者”,追踪它的传播途径,然后阻断新的感染,比如实施追踪感染者的并且告知其可能被感染的事实。[4]根据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健康教育是最好的控制大范围AIDS和HIV感染的方法之一。2.“知—信—行”模式“知—信—行”(K-A-P,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模式,是围绕降低个人的艾滋病风险促进行为改变。其理论预设是知识决定态度,进而决定行为,受到预防干预的个人有能力根据所获得的正确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技能,理性地校正自己的高危行为。在中国,以生物医学为主导的“知—信—行”模式目前仍然是艾滋病预防中的主导方式,艾滋病风险理论指导了绝大多数中国艾滋病预防工作。[5](二)人文社会学科的介入1.文化解释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医学人类学者们关注艾滋病的社会文化本质。人类学对艾滋病的关注主要受到医学人类学文化解释学派的影响,在理论方面专注于探讨医学人类学研究艾滋病与文化场域的关系,如苏珊·桑塔格阐述艾滋病在欧美文化中被隐喻化,艾滋病不仅是生理疾患,也是一种临床的建构和文化的推演。[6]实证性研究则专注于特定文化场域如何影响艾滋病预防实践的策略,如潘绥铭用社会学统计方法对中国性文化的一些指标作了定量分析,从而提出在中国艾滋病性传播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得多。[7]2.政治经济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流行分布与宏观和微观的政治、经济势力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截至200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UNAIDs)联合,全球3 860万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中,北美、西欧、中欧只占了5% (200万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东欧占了95%(3 660万人)。[8]艾滋病在中国的分布和传播方式与全世界一样都出现了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5]。经济上的贫困而发生许多引发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使人们的艾滋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这种恶性传染病又将加深贫困的状况。[9]3.艾滋病脆弱性理论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在20世纪末提出“艾滋病脆弱性“概念,是将生物医学的行为干预指标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模型,是“艾滋病风险”模型的一种扩展,认为指导的预防策略应从减低/减少风险向“降低脆弱性”转化,实现更综合的预防、治理。[8]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13—25岁之间未在校读书又无固定工作的青少年(心理学界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一般把青年界定为13—25岁之间,并将这一阶段称为青年期)。 样本规模是1 600份。(二)研究方法1.编制调查表以WHO、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感染途径方面的内容为依据,参考上述研究理论和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了《校外青少年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及所拥有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后者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希望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知识性问题、态度性问题及5个方面。2.抽样方法 采用多段抽样方法,首先,以柳州市的社区为单位抽样,随即抽取2个区;其次,在抽中的2个区里,以街道办为抽样单位,抽取2个街道办;然后在抽中的2个街道办里,以社区为抽样单位,抽取5个社区;最后在抽中的10个社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里,以网吧为抽样单位,抽取2家网吧;抽取一个有1 600名校外青少年组成的样本。3.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干预和干预。调查前,对志愿者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和督导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4.干预方法(1)在抽中网吧、社区内其他场所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单;(2)在网吧和社区内其他场所宣传栏张贴艾滋病预防宣传画;(3)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和开展“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游戏工作坊;(4)组织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户外拓展活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2检验。

三、研究结果

干预前,共收回有效问卷 1 381份,其中男生930名,占 673%,女生 451名,占 326%,平均年龄为178岁。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 1 335份,其中男生901名,占 675%,女生 434名,占 325%,平均年龄为182岁。(一)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情况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表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N=1 381调查内容答对人数(人)正确率(%)看似健康的人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52838.2艾滋病不可治愈52337.9艾滋病可以预防79157.3性接触89865.0母婴垂直传播82359.6共用注射器吸毒80862.5输入感染HIV的血液77961.4蚊子叮咬42130.5共同进餐74754.1

四、讨论与建议(一)讨论校外青少年踏入社会较早,思想比较成熟,生活追求自我,社会思想文化较为开放,同时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大多局限于上网、饮酒聚餐、到娱乐场所消费等,易涉足使用、易、不安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危害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健康,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将青少年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与艾滋病作斗争过程的重要经验之一。[4]

柳州市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和有人群增加,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有研究表明,校外青少年发生率高, 男性达到 2/3,有 282%的人发生过商业,有 38%的调查对象使用过,揭示了校外青少年面临着不安全和使用双重危险,增加了自身艾滋病的脆弱性。[10]在不同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由于自我约束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存在差异。艾滋病社会控制或蔓延的程度和人们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密切相关。[5] 因此,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的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显得尤其必要。 (二)建议1.开展以校外青少年为主体的同伴教育健康干预模式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11]

美国对青少年早期的研究发现,同伴关系、自认为成熟、被潜在危险吸引的倾向、规范自身情感和行为的能力等是影响青少年涉足危险的个人因素。[10] 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使校外青少年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健康知识的传播,避免了对敏感话题的尴尬,从而不仅有利于他们学到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使他们成为艾滋病干预和预防的支持者和执行者。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已发挥着带头普及宣传艾滋病知识的重要作用。2.发挥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干预平台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2]是复杂大社会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城市社区在艾滋病预防中具有优势。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具体环境,可以在改善居民生活、缩小阶层差异、消除贫困、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降低人们在艾滋病传播上的风险、易感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具有整合、管理、导向等一系列特殊功能,因而在全民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社区平台功能,通过营造一种包容性更大、更公平、偏见与歧视更少的社会环境,从而宣传艾滋病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3.提倡公益组织参与健康干预中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遏止艾滋病疫情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不利的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公益组织直接面对基层,工作方式灵活、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容易为民众接受,实际工作效果显著,是适应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的必然产物。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的参与,深入接触校外青少年,干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减轻社会、家庭和个人压力;同时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和帮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影响。如:中澳新疆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等诸多项目。[13]

[1]张孔来,等.艾滋病形势与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01,10(1):4.

[2]刘德纯.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与严重危害[J].淮海医药,2003(1):86.

[3]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

[4]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4.

[5]翁乃群.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J].社会学研究,2003(5):89.

[6]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92.

[7]潘绥铭.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J].百科知识,2002(4):8.

[8]高一飞.艾滋病预防研究中的医学人类学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0(3):59.

[9]景军.艾滋病与乡土中国[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2):38.

[10]陶根惠,等.重庆市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317.

[11]杨秀芸,等.成都市社区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4):411.

第5篇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三)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评估。

(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五)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加强监督。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

(一)总目标:

进一步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项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减少艾滋病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危害。到20**年,把我区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二)具体目标和工作指标:

到2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室,配备相应的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建成覆盖全区的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筛查实验室检测网络,实现区级以上医院卫生机构艾滋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分布合理的性病监测网络,为艾滋病和性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各区级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开展免费艾滋病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

2.全区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65%以上,校外青少年达到65%以上。在人员流量较大的汉中长途汽车站、市公共汽车运输公司常年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车室必须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9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80%以上、村医5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5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8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区上建立美沙酮治疗门诊为吸食成瘾者提供服务。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30%以下。

7.建立和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00%实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用血90%以上来自自愿无偿献血。性病的年发病增长率低于全省水平。

8.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城市以社区和家庭为主,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5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7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85%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艾滋病致孤儿童l00%免费接受义务教育。

到20**年底实现以下目标:

1.设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2.全区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5%以上。流动人口达到8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到l00%,校外青少年达到75%以上。汉中机场、汉中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公共场所90%以上设置艾滋病防治大型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候机(车)室80%以上放置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材料。

3.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4.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医70%以上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人员90%以上接受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和技能培训。

5.承担艾滋病检测工作的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专业培训;艾滋病防治专职人员90%以上接受过自愿咨询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

6.有效干预措施覆盖当地90%以上的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对吸食人员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对吸食阿片类提供药物维持治疗。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的比例控制在20%以下。

7.临床用血**0%来自无偿献血,阻断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区上建立一所性病规范诊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示范医疗卫生机构。

8.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8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90%以上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90%以上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三、防治策略和行动措施

(一)广泛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营造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和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1.加强大众媒体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广泛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新闻媒体单位要积极刊播防治艾滋病、性病和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区政府有关新闻网站要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栏目,定期更新栏目内容。

2.加强公共场所和社区宣传教育。主要路段、街头、广场、公园、商业区和旅游景区,要设立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的户外公益广告牌或宣传栏。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及公共交通工具,要放置艾滋病防治及其相关知识宣传材料。宾馆饭店应做好相应的的艾滋病防范和宣传工作。招待所和旅店登记服务台,要备有代顾客自取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材料。影剧院、青少年宫、文化馆等文化、科普场所,要按照有关规定在节目开始前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并结合日常工作每年至少开展1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各镇、乡、办事处及居委会、村委会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每个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防治知识固定标语或公益广告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每年至少开展2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贸集市、节假曰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编制适合农村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要在农业科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中,安排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内容。

3.加强工作场所和校园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单位要在工作场所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建筑、采矿等行业和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将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相关知识培训纳入职工岗位培训和行业安全教育,每年至少开展1次相关知识的专题教育。有关培训机构要把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为求职人员免费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材料,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共青团等团体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高等学校要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的作用,在校园内外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活动。

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各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企业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广泛宣传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民政、计生部门要利用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和产前检查、婚前咨询等,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出国劳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司法部门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被监管人员的常规教育内容。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工作网络优势,在继续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中国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和“青春红丝带”行动等专项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艾滋病知识和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大力推广和实施有效干预措施。

1.积极开展针对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落实推广使用安全套措施。区疾控中心要建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专业队伍,制订干预工作方案并建立干预工作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有关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开展深入细致的预防干预工作;利用同伴教育宣传员在社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鼓励高危人群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和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要在有关公共场所以及高危人群中积极推广使用安全套,宾馆、饭店、洗浴和娱乐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要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

2.提高阿片类成瘾者药品维持治疗覆盖率,开展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市上设立在吸食阿片类问题严重的**区建立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开展并逐步扩大清洁针具交换试点,降低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3.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发挥三级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作用,结合实际,建立有效、可行、便捷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服务模式。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阻断、随访、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品;积极倡导并指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

(三)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的管理。

1.坚决取缔、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浆活动。建立举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打击非法采供血液(血浆)、组织他人出卖血液(血浆)或者制售血液制品的活动;严禁高危人群献血液(血浆)。要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行为。

2.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区卫生局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科学用血纳入医师继续教育考核内容,建立、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四)提高艾滋病医疗服务质量,全面落实艾滋病治疗措施,开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的关怀救助。

1.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提高可及性。区卫生局应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执行艾滋病诊疗技术规范、制定药品管理和治疗信息管理规范,统筹安排卫生技术人员、经费和设备资源,开展医疗服务工作;要设立定点医院负责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支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服务;区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应有经过相关部门组织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门诊和家庭病床的医疗救治工作。区卫生局要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务、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要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治疗需求。区劳动保障、卫生部门要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就医管理、费用支付办法,切实保障合理医疗需求。

2.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积极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制定各类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政策,积极开展有效预防和治疗工作,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适当减免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药品的费用。要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的合作机制,开展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监测,对所有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提高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诊断水平,加强预防、转诊、治疗和关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病人,要纳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及时治疗。

3.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建立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老人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落实孤儿安置和免费入学的政策措施。要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和孤老、孤儿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按规定予以救助和妥善安置。

4.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艾滋病预防、救助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并对参加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五)健全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完善艾滋病检测监测网络。

1.建立适宜的服务模式,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充分利用现有服务网络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强调自愿和保密原则,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的可及性。要建立和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承担国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开展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机构,要提供检测前后咨询、相关健康教育信息和转诊服务;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可开展自愿咨询服务,并通过转诊服务由具备检测条件的机构提供艾滋病检测。

2.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建立高危人群综合监测网络,建立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络,根据有关规定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的原则,根据有关规定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抗体检测,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实施艾滋病抗体检测;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3.合理规划和建设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

4.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能力验证和质量考核体系。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配置,实行二级生物实验室市级备案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健全质量控制责任,实行分级管理和年度考核。

5、建立部门间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利用。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各部门间的艾滋病监测检测信息合作与共享机制,定期汇总分析艾滋病疫情监测信息,建立监测结果制度。

(六)加强性病防治管理。

1.建立健全性病监测网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家疾病监测点和艾滋病监测网络的分布,合理设置性病监测点,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要加强性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开展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2.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性病诊疗市场整顿力度,规范性病诊疗和咨询服务。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区人民政府已将艾滋病防治规划纳入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具体的艾滋病防治目标,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实现目标考核管理。区政府成立了防治艾滋病领导机构,并设立办公室。区防治艾滋病领导机构每季度将向市级防治艾滋病领导机构报告工作情况。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当、“四免一关怀”政策不落实的,要严肃问责对隐瞒疫情、造成艾滋病传播流行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健全政策和法制保障,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制定或完善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措施,依法按政策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击犯罪、等违法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临床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器官移植等医疗活动的管理规定和工作规范,严防艾滋病医源性传播职业暴露。

(三)加强机构和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治专业队伍,居委会、村委会要确定预防艾滋病专职或兼职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参与防治干预工作。要努力改善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体的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有关政策与评价方法的培训,提高政策制定与评价水平。要在医疗卫生行业及有关行业组织开展全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对从事艾滋病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床医护、检测检验、采供血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专业培训,对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员进行艾滋病自我防护培训和上岗考核;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纳入医学继续教育内容。要探索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遵守标准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预防艾滋病医源性感染。

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加强对本辖区、本系统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考试考核,保证培训效果。

(四)增加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管理和使用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担、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区级财政预算;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发挥最大效用。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9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8-0737-02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学生 保健服务

艾滋病(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目前 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的前提下,健康教育被视为最有效的预防措施[1-2 ],尤其学校健康教育是一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应充分利用[3]。教师预防AIDS 知识水平及对学校预防AIDS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学校预防AIDS教育效果。德清县是艾滋病低 发区,为掌握低发区中学老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 的态度,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选择4所中学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 度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使所获取的资料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德清县的情况,随机选取城 镇高中、初中各1所,乡村高中、初中各1所,共4所学校。选取4所学校在校所有任课教师作 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中学教师197名。其中20~29岁106人,占56.4%;30~39岁53人,占28. 2%;40~49岁19人,占9.6%;50~59岁8人,占4.3%,60~69岁2人,占1.1%。男教师88人, 占45.8%;女教师104人,占54.2%。班主任67人,占35.8%;其他教师120人,占64.2%。

1.2 方法 设计自填式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对艾滋 病及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传播途径。其中艾滋 病相关知识问题21个,态度相关问题12个。197名教师均接受了调查,约10 min答完后回收 ,所有问卷均有效。

1.3 统计学分析 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输入数据,采用SPSS 11.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中学教师对艾滋病知识的知 晓率大多在80%以上,但对接吻、蚊虫叮咬和母乳喂养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分 别为54.4%,36.3%和62.2%,仍有32.5%的教师存在定期服用抗生素可以预防艾滋病的错 误认识。

2.2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大部分教师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的态度 ,但仍有35.9%的教师认为应该公布感染者的姓名,16.8%的教师不认为健康教育是有效的预 防艾滋病的方式。有61.9%的教师愿意与感染者一起工作,76.1%的教师愿意与感染者家属一 起工作;有83.7%的教师同意学校健康教育讲解正确使用安全套。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对艾滋病的认识已有一定的水平,大部分中学教师都知道艾滋病是 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愈方法,并且认识到无症状的艾滋病感 染者仍然具有传染性。对于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绝大部分教师都知道输血传播、母婴传播 及性传播这3个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而握手、同桌吃饭、共同游泳等日常生活行为不会 传播艾滋病。对于母乳喂养是否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却比较低,为36.3%。

对艾滋病相关态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并对艾滋病持 有正确的态度,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有从事工作的权利,也愿意与感染者及其家属共同工作, 体现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怀,与他们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较高认知水平一致。但仍有相当 比例的人对艾滋病存在戒备和矛盾的心理。

教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学校预防艾滋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 的效果。教师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艾滋病的正确态度,对中学生都有十分有利的影响 ,对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很大帮助。

结果还显示,虽然中学教师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都比较高,但对于有些知识仍 然比较缺乏,如仅有36.3%的人知道母乳喂养可以传播艾滋病,仍有32.5%的调查对象认为定 期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可以预防艾滋病毒的感染。而这些知识在学生中的知晓率也非常低,这 说明教师的错误认识非常容易影响到学生。Jackson[4]研究发现,现行的大量性教 育项目中,教师缺乏培训是他们遇到的最大的障碍之一。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目前学校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5-6]。

目前我国艾滋病健康教育缺乏合适的师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7-8]。学校健康教 育课的任课教师多数不是专职的,以生物课教师代替多见[9]。本研究所选学校也 属于这种情况,多数预防艾滋病的知识都是由生物和科学教师在课上讲解。因此请专家对学 校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更主 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有效预防艾滋病的正确方法。

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教师认为健康教育是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方式,应该进行艾滋病全民 宣教,在学校健康教育中讲解安全套的使用,在中学开展健康教育。根据Fishbein的合理行 为理论,一个人是否执行某行为可以根据其执行某行为的意向性来预测[10-11]。 也就是说,教师提供艾滋病性健康教育的行为可以根据其提供意向来预测。本研究证实,大 部分教师都有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意向,如同意在学校健康教育中讲解安全套使用的教师 达83.7%。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学校中也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错误的封建思想,不 再像过去一样把性知识看作是肮脏邪恶的东西,这为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了非常 好的平台。

4 参考文献

[1] 尹利军,樊红光,尹晓静.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疫苗.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47.

[2] 唐晓音,陶金,胡晓云,等.泰国健康教育考察报告.中国健康教育,2000,6(5):317-320 .

[3] 麦锦城,丁元庆,尹晓静,等.广州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对策.中 国校医,1999,13(2):151-153.

[4] JACKSON D.Sex education in Halton secondary schools.Health Visit,1989,62 (7):219-221.

[5] 廖文科.我国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其政策和任务.中国学校卫生, 2 005,26(2):172-176.

[6] 马迎华,王超,张冰,等.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与方式需求调查.中国学校 卫生,2006,27(4):300-302.

[7] 张冰,季成叶,宋逸,等.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1):71-72.

[8] 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4-5.

[9] 朱广荣,孙江平,VEENA S,等.南京市部分中学教师对提供学校艾滋病性健康教育的意 向.中国学校卫生,2003,24(1):12-14.

[10]FISHBEIN M.A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Some applications and impli cations.Nebr Symp Motiv,1980,27(2):65-116.

[11]SCHIFTER DE,AJZEN I.Intention,perceived control,and weight loss:An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Pers Soc Psychol,1985,49(3):843 -851.

第7篇

   艾滋疾病活动心得体会1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凝聚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艾滋病已成为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我国已步入艾滋病的快速增长期,目前仍无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对艾滋病的控制措施主要是预防,因此宣传教育至关重要。为此,在校长的领导下,我们以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以今年艾滋病日主题为口号在班上进行一次艾滋病宣传主题班会活动。为了搞好艾滋病防治宣传周活动,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禁毒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为了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科学地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为了提高学生有关艾滋病基本知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利用主题班会宣讲以下内容:

   (1)艾滋病流行态势及对人类危害的普遍性、长期性及毁灭性。

   (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与HIV感染者区别;艾滋病临床表现;艾滋病毒的体外消毒方法。

   (3)艾滋病预防原则:洁身自爱、拒绝,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同情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告知同学们目前全人类的敌人是艾滋病,而不是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我们要关心他们,如果歧视,只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

   3、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利用课件、讲座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们提供预防吸毒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并教会他们一些学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如何倾听,促进同学们交流过程,尊重别人,学会如何与人亲密相处,学会如何拒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提高自尊,将其学到知识融入预防艾滋病中去。

   总之,开展以班级健康教育为中心的全民宣教,是预防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方法。通过活动,教师和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知道了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人不应歧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

   艾滋疾病活动心得体会2

   忘记了是从那一天起,艾滋病这个略带西方色彩的字眼闯如了我们的生活。它惊醒了沉睡中的我们。让我们认识了爱滋,了解了爱滋,惧怕了爱滋。

   首先是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其实他们痛苦的不是身体上的,是精神上的。大家都应该学习和了解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因为日常的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艾滋病患者。如果身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用害怕,更不能看不起、排斥他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是:同情、关心并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不扩散他们的病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既要承受亲人患艾滋病的巨大痛苦,又要承担对病人的照顾和料理,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要像对待其他一切不幸的家庭一样,给予充分的同情、关心和帮助。这对于创造一个有利于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安全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患者是弱势群体,要像关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爱艾滋病患者。”

   现在,我们得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志愿向同伴和他人分享防治知识,关爱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支持与关爱,减少歧视的创伤,我们大家伸出友爱、关怀之手来帮助那些身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帮助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身边做起,积极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让艾滋病患者感到温暖。

   在这个全世界人民向艾滋病作斗争的统一日子里,关注艾滋病,开启心灵之窗,点燃心灵的光,重新照亮人生的路段,给人以无限的温暖。

   因此,我们应让心灵的花朵开绽,散播着爱的花香。莫对着艾滋病患者蜚短流长,莫引导他们走向死亡。

   艾滋疾病活动心得体会3

   我们又迎来了今年第一个12月1日第xx个,世界艾滋病宣传日活动,为了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宣传活动,我院经过精心筹备,周密安排,从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以,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副标题是,全面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的艾滋病日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宣传活动状况作小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是搞好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全面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认识,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以中心分管院长为组长,传防科等人员为组员的宣传小组,具体负责12。1艾滋病主题宣传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宣传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保证了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广泛宣传

   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主题,副标题是,全面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为了做好今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中心动员各层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宣传效果,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对这次宣传活动进行了部置,12月1日上午在集镇农行门口设放咨询台1个、横幅1条,发放纸质《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50张,同时邀请了有院长带领院领导班子亲自参与宣传,将今年的艾滋病宣传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在12月1日下午到村卫生室巡回,查看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状况。在这次宣传活动中,全镇共开展了讲座5次、发放宣传单300张、悬挂横幅1条、,现场理解宣传教育的群众近200余人,有效的提高了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透过这次宣传活动,把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传授给广大群众,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艾滋病,提高了对艾滋病自愿咨询的认识,都能够自觉自愿来我中心咨询,宣传活动气氛热烈,群众纷纷索要宣传材料,认真阅读,用心参与。

第8篇

关键词:吸毒人群 健康教育 预防 艾滋病 干预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0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6-01

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针具可造成血液传播,吸毒后不安全可造成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可造成母婴传播。为防止艾滋病的蔓延,在吸毒人群中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本研究调查了某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满意的干预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某强制戒毒所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吸毒人员126例纳入本研究,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85±7.46)岁;体重40~62kg,平均体重(50.36±6.74)kg;吸毒史0.5~10年,平均吸毒史(4.73±1.23)年;其中男性101例,女性25例;吸毒方式包括口吸23例、静脉注射55例、口吸合并静脉注射48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5例、大专11例、高中32例、初中50例、小学15例、文盲13例。

1.2 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包括10项内容。①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能否从外表看出来;②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③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④艾滋病是否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染;⑤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拥抱、握手是否会传染艾滋病;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生下的婴儿是否有可能得艾滋病;⑦正确使用是否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⑧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是否会感染艾滋病;⑨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是否会得艾滋病;⑩目前有无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上述问题每题计10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2]。

1.3 干预方法。组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在戒毒所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普及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等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发放宣传单、宣传册,针对吸毒人员的高危险进行重点宣传。定期组织吸毒人员进行小组讨论、知识竞答,以加深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将戒毒、性教育、艾滋病防治等工作相结合,通过宣传栏挂图、展板、放映教育片等将吸毒、艾滋病的危害直观表现给吸毒人员,以真实案例的视觉刺激去唤醒吸毒人员的良知,引起其恐惧感,加深其对吸毒、艾滋病危害性的重视。指导吸毒人员纠正其危险行为,不与人共用注射器,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增强吸毒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艾滋病感染的危险[4]。

分别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文盲者可由工作人员解读,由患者口述答案。

1.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与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干预后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表1 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得分比较(X±S)

注:与干预前比较,*代表P

3 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传播迅速、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有调查发现艾滋病传播途径以吸毒传播较常见,吸毒现象的泛滥已成为艾滋病流行的根源,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

目前临床尚无特效防治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一级预防措施,可帮助改变高危行为,在控制艾滋病流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共用注射器是其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本次研究以强制戒毒所收戒的吸毒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健康教育干预。通过讲座、宣传材料、讨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使吸毒人员充分了解吸毒、艾滋病的严重后果,使其从心理上深刻认识到危害性,态度发生转变,许多患者表达出了摆脱的强烈愿望。在掌握更多正确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后,吸毒人员倾向于自觉改变以往不良的行为方式,从而避免和减少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危险。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吸毒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得分由干预前的(64.35±12.52)分提高至(95.28±3.14)分,提示对吸毒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其知晓率,有利于规避危险行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吸毒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其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今后应在强制戒毒所中定期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荣,王学良,沈洁,等.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115

[2] 鱼小红.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4):2693~2694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各中学要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本学校日常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建立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学校艾滋病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全市所有中学95%以上的学生掌握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

三、工作内容

1.开展科普讲座

各中学在每年9月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将艾滋病预防知识专题教育纳入其中。接受艾滋病知识入学专题教育对象为各中学每年初一和高一新生,每学段不少于2课时。

2.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2015至2020年期间,在各中学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五个一”活动,即:一本宣传册、一堂健教课、一期宣传板报、一场主题班会、一次知识竞赛。

学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应根据师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的预防艾滋病、远离、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科普读物,供师生开架阅读或借阅;校园宣传栏中应设有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园地,定期更新内容;校园网中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栏目;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不定期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通过图书馆(阅览室)、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平台,全面宣传普及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

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即可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上述各形式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均计入专题教育课时,以确保落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的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高一2课时、高二2课时)的要求。

四、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

成立市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普教科,负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日常性管理工作。

各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普教科组织领导,各中学一名主管副校长负责,行政办负责具体实施,校医进行相关资料的台账建立和保管。

2.师资保障

每年9月,各中学组织艾滋病预防知识专题讲座,师资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讲师团安排,各中学不承担授课费。

3.效果评价

每场讲座结束后,各中学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讲师团完成学生掌握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效果评价工作。

4.师资培训

根据教育部门的需求和安排,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讲师团组织开展针对教育系统的艾滋病专题教育师资培训,培训对象为各中学校医。

5.日常教育

各中学指定1名兼职教师(如校医)负责所在学校艾滋病日常性宣传教育工作,日常性宣传教育活动所需的科普资料由各区级疾控中心按新生人数100%发放。

6.督导检查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76-01

【摘要】目的了解阿左旗中学生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和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初中学生610人,进行人口学特征和知晓率情况调查,运用excel软件对进行数据整理。结果调查对象中男生324人,女生286人,汉族多于其他民族,汉族占78.2%,(477/610)蒙古族占18%,(110/610)其他占3.77:%;(23/610)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11岁。调查的610名中学生中正确回答6个以上问题的学生为67.7%,正确回答8个问题的学生占29%。从问卷调查的问题中“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和”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两个回答初中学生知晓率分别为65.3%和70%。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认知率较高,但在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学校对艾滋病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学生艾滋病知识存在缺陷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对控制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发生和蔓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艾滋病;知识

艾滋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迄今为止世界上既无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健康教育仍然是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全世界漫延的惟一有效的方法。中学生因为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尚未成熟以及健康知识匮乏等问题,使中学生面临着艾滋病和性病的传播,如不安全的等。青年学生将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在青年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让他们远离艾滋病意义重大。《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提出,到2010年底实现校内青少年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为了解目前阿左旗辖区中学学生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和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从而为制定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2010年9月-11月对辖区内的学校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初中三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10名中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现状调查。

1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现状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3-0164-02

中国大陆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经历了传入期、播散期,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艾滋病的严重流行将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同时也直接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动员全社会力量,营造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促进的氛围,大力开展各类人群预防和控制HIV/AIDS的健康教育,增强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小和改变HIV/AIDS传播的高危行为,减缓艾滋病在中国的蔓延的速度,控制爆发流行,把艾滋病流行控制和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小HIV/AIDS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和危害,现将固阳县防疫站的工作思路介绍如下。

1 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要求

健康教育是艾滋病预防的一项基本策略,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提高宣传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和技能,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艾滋病的医学知识,同时要掌握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我们还通过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举办展览、开展咨询、开通热线电话,举办学习班、知识竞赛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和健康教育的技能,从而保障我站工作人员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2 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2.1 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艾滋病工作机制

我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县具体环境特点,把握预防和控制的时机,完善我站艾滋病防治工作体制,将我县艾滋病总体上控制在最低水平。

2.2 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我站要很好地利用国家制定的艾滋病控制的法律法规。

2.3 增加艾滋病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采取"标本"兼治的干预措施。

2.4 根据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普遍过于严厉,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的缺乏,恐惧于艾滋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必须提高知识,转变观念和消除社会歧视。

2.5 艾滋病既是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由于艾滋病危险因素的复杂性,我站根据县情制定了长期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规划。

3 健康目标

3.1 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促进政策落实。

通过大众媒体活动,包括艾滋病宣传大使、海报、电视广播的广告及相关节目,减少艾滋病相关歧视。通过HIV感染者和非政府开展的社区活动,提高公众意识并减小艾滋病相关歧视,提高各级政府官员和公众对艾滋病防治政策的了解及反歧视的意识,营造支持性社会环境。

3.2 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减小暗,男男性接触者,流动人群及其性伴中高危行为的发生和艾滋病的传播。我站设立目标人群(暗,男男性接触者),VCT点和性病门诊,通过外展服务,安全套推广,咨询转介服务以及性病规范化服务,促进落实改变高危行为的综合干预措施。

3.3 改善性病服务和管理及其与艾滋病预防活动的联系。改善为暗,男男性接触者和流动人群提供性病综合服务以及性病规范化服务,对工作人员开展性病规范化诊疗培训包括性病病症处理,实验室检测培训及对常见性病的诊治改善性病服务,性病的诊治还涉及伦理问题[1]工作人员在性病防治工作中,应教育性病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性病服务,在性病门诊和外展活动提供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交流材料,并提供VVCT服务。

3.4 提高社会团体计划和执行艾滋病预防活动的能力,为在暗,男男性接触者和流动人群中开展工作的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提供支持并加强其能力建设,为HIV感染者和感染者小组提供管理技术、筹款和后勤方面的援助。

3.5 提高地方对艾滋病形势分析的能力,包括监督、督导和评估收集、管理和分享现有目标人群的行为信息,对艾滋病防治相关人员开展有关利用监督,评估和监测数据制度、艾滋病防治活动计划的培训,建立监测与预防服务的联系机制。

4 健康教育内容

4.1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疾病

有关调查表明,全国估计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8万人,艾滋病是目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对人类的普遍易感,所有成员的健康和生命都受到艾滋病的威胁。艾滋病病人潜伏期较长,从感染到发病短者约为6个月~1年,通常3~5年,长者可达10余年甚至更长。由于艾滋病病毒的变异性极大,疫苗研制极困难,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价格昂贵,因此控制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目前资源消耗大,所以艾滋病一旦严重流行,人均期望寿命下降,将给社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4.2 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在目前艾滋病虽无预防的疫苗和有效药物的不治之症,但其传播途径却十分明确,它是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人类自身酿造成的、吸毒行为而导致传播的,因此,人们如能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坚决摒弃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各种危险行为,人类免遭艾滋病的威胁是完全可能的。

4.3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

4.3.1 性传播预防教育

加强性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反对“性自由”倾向。在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中积极推行使用高质量的,推行安全。

4.3.2 血液传播的预防教育

遵守禁毒法律教育广大群众认识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系及其危险性。全面开展献血人员的艾滋病抗体检测,禁止高危人群献血,尽量减小不必要的输血,大力加强控制医源性传播,加强公众场所共用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

4.3.3 母婴传播的预防教育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在妊娠后血液中的病毒可通过胎盘直接到达婴儿体内,也可在分娩、喂养中将婴儿传染,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主要是劝告艾滋病病毒阳性妇女避免怀孕,一旦怀孕必须终止妊娠,在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中要提供各种有效的避孕方法。

我国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地处东亚,与周边艾滋病高发国家人往频繁,亚洲一些国家艾滋病流行形势和我国息息相关,同时又有各种传播危险因素的大量存在,其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和策略。在整个过程中,实施准确科学的内容和方式,对咨询者进行医学、心理、伦理和社会以及其它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的教育,消除或者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防病治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止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

第1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艾滋病防控;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21-02

艾滋病又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让人谈“艾”色变的难治之症。由于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预防干预的方式特殊,治疗的科学技术手段有待突破,所以它的防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感染的范围也从吸毒、、、非法卖血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对抗艾滋病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感染。但在我国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怎么才能使自己避免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无疑是更加加剧了在我国的传播,而宣传教育则是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好方法。笔者就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

1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艾滋病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为传入期(1985至1988年),患者主要为外国人或海外归国人员;第2阶段为扩散期(1989至1994年),艾滋病从7个省扩散到21个省,主要以吸毒人群为主;第3阶段为增长期(1995至2000);第4阶段为快速增长期(2001年至今)[1]。根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1.6万余例,累计死亡为12.4万余例[2]。虽然2005年后,经过公安部门对贩毒、吸毒活动的严厉打击,艾滋病由吸毒途径传播的趋势逐渐下降,然而性传播成为了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增加[3]。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05年到2010年,60岁以上男性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数量明显上升,2005年,60岁以上男性新发病人只占5.4%,到2010年达到11%[4]。由此可见,我国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不容乐观,“防艾”形势仍十分严峻。

2 我国艾滋病防控策略及存在问题及困难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践,借鉴国外艾滋病防治的经验,提出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策略。为适应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变化,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针对不同时期及时制定、调整和完善了相关政策。例如:1998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2003年12月,国务院宣布了防治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政策;2004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通知》,明确提出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纳入城镇医保及新农合报销目录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2006年1月,国务院颁发《艾滋病防治条例》,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法律;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艾滋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法规。这些策略对遏制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受到联合国艾滋病总署、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艾滋病协会联合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的表彰[5]。但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仍在快速的增长,其原因是我国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把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放在了查找新发感染者和病人及其治疗上,而没有考虑我国的教育水平低下,人口众多和资金不足等实际情况。预防是防治艾滋病最为重要的手段,在我国的艾滋病防控中最缺乏的就是预防。主要表现在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防治知识普及力度不够,一般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

我国近年来的艾滋病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性传播已成为了主要的传播方式。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生委透露的信息,2013年1-9月,全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是7万人,其中90%的人来自性传播途径,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的感染率也在呈上升趋势。截止到2013年,我国感染艾滋病人数约为74万人,而全国累计报告数为41.6万例,意味着还有将近32万感染者和病人未被发现或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变他们的高危行为,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仍不做任何保护措施的话,作为传染源的他们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我们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我国有80%左右的三农人口,无论是进城打工还是在家务农,都是艾滋病易感人群中的一大群体,我们虽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但由于流动人口基数大和边远山区的人群文化程度低下,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防治艾滋病知识及国家政策的普及。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广泛、长期地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活动,使一般人群都了解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防治艾滋病,自觉的抵制不良的高危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的重要性

3.1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从第1例艾滋病病人在美国被发现之后,30多年来有百万人被它夺取了宝贵的生命。十几年来的艾滋病的种种研究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人类现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还不足以征服艾滋病[6]。在目前尚未出现艾滋病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上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六大成功经验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对公众进行宣传性教育和干预[7]。实践证明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首先是认识上的改变,而认识上的改变就必须依靠宣传教育。有人对广西靖西县的一般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知晓率调查,一般人群的总知晓率仅为47.30%[8];而江苏泰州市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也只是69.8%[9],均未达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中要求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晓率达85%、80%以上”,因此进行大规模的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3.2 只有健康教育才能减少由艾滋病引起的恐慌、耻辱和歧视

造成恐慌和歧视的原因是多种的,而对疾病缺乏了解,有关艾滋病传播的种种传说、谣言、偏见及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等都是宣传教育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在外吃饭,尤其是烧烤、凉菜等或吃了滴有艾滋病人血的食物都可以得艾滋病!这样的信息在手机和网络中传播,有人深信不疑,心惊胆战;有人虽不信但心里难免有些顾虑[10]。这类似的事情在我们并不少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仍旧是对艾滋病的知识了解少所导致。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分为社会歧视和自我歧视,有的学者也成为外在歧视和内在歧视。外在歧视就是指社会各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11],虽然目前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逐渐呈现支持大于歧视的状态[12],但现有法律中仍存在一些对艾滋病患者歧视的规定[13],如:《公务员法》虽取消了艾滋病人不能录用为公务员的规定,但是身体健康的要求仍间接的将他们拒之门外。内在歧视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患者因疾病原因产生自我排斥及边缘化,以及强制自我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它往往是艾滋病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4]。尽管艾滋病流行已经造成灾难性影响,但由于耻辱和歧视,害怕公开自己的感染状况,对艾滋病问题仍然沉默,对应行动依旧缓慢。这就急需加强对一般人群的艾滋病宣传和教育[15]。

3.3 如何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提高认识,思想上加以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充分认识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加强健康教育,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用精确的数据和详细的图片资料,从艾滋病的危害、流行状态、传播途径的变化等多方面认真细致,深入浅出的讲解[16]。

其次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尤其是加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例如在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中通过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开设知识讲座、设立宣传栏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提高重点人群的艾滋病防治水平。要加强对青少年的艾滋病等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指导各类大、中专院校和高、中等职业学校将艾滋病等性病防治知识作为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便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支持和指导社会组织深入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防病知识的知晓率,避免和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最后是要重视学校教育,举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特别要求学校每个学期的工作中设立预防艾滋病教育的主题,例如:主题班会、黑板报、广播宣传、光碟播放、校宣传栏、校(院)学报、知识竞赛、宣传电影等形式。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就明确要求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有关课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开展。广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杜绝艾滋病的侵袭。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为遏制艾滋病的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预防传染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注射疫苗,但是现在全球都没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一旦感染之后也没有特效方法可以治愈,所以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为妥当的方法。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对外来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这说明通过健康教育是能够提高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干预方式,使得他们了解防止艾滋病的知识,摒弃造成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危险行为。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同时将正确的求医信息等内容结合到宣传工作中,广泛宣传艾滋病的危害、早期发现和规范诊疗的重要性及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关系。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专题活动,制作公益广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减少社会歧视。一种行为的建立和改变不是一两次的教育和干预就能奏效的,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坚持循序渐进的反复的健康教育工作,只有坚持广泛、长期、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才是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最好疫苗。

参考文献:

[1] 郝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防治[J], 职业与健康,2006(22):921-922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第2季度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08)

[3] 张昊 国务院防艾委赴川桂宣讲艾滋病防治政策[N],健康报,2010-6-28

[4] 贾晓宏 老年男性艾滋病增多 皆因找刺激又不“保护”[N],北京晚报,2012-8-22

[5] 杨廷忠 艾滋病危险行为的扩散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3):260-261

[6] 刘永晓 艾滋病毒“悄悄”扩散?谁在传播艾滋病毒[N],健康时报,2010-6-24

[7] 徐建国 探讨医疗机构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191-192

[8] 阳金桐等 广西靖西县一般人群艾滋病知晓率调查[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257-259

[9] 华海庆 农村居民艾滋病知晓率的问卷调查[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1):86-87

[10] 实戈 增强艾滋病防治知识,防谣言所中伤,人人健康,2011,23:12-13

[11] 任海英 我国艾滋病歧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143-146

[12] 杨翌,张孔来等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与相关耻辱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675-676

[13] 康丽娜,张爱莲 山西省不同人群艾滋病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5):17

[14] 刘彦丽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况研究现状和展望[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