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2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动物医学实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动物医学专业要求学生以成为兽医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具有在兽医医疗兽医技术服务兽医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动物医疗检验检疫疫病防控等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1]而临床教学正是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动物医学专业是吉林大学的品牌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近年来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如何通过完善动物医学临床教学进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质量达到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1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存在理论与实验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体系不规范和临床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等几方面问题[2-3]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现阶段学生的临床医疗虽然能够达到100%集中实习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学院临床教学动物医院规模小病例数相对较少临床医师数量少等一系列原因无法保障学生的临床医疗实践的需求而校外合作的动物医院由于距离管理经费和生物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接纳大批学生进行临床教学和实习实践因此完善动物医学临床教学管理和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完善临床教学管理相关对策
2.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要要培养合格的兽医师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家动物疫病防控共患病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口检疫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动物保护与福利的相关理论知识等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动物疫病与共患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与防控技术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技术兽药使用技术等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知识要求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主要临床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实验和临床实习2个部分主要临床兽医学专业教育课实验包括动物尸体剖检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兽医影像诊断技术及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实验等可以看出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临床类课程要求的实验学时比例增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诊断能力实验教学学时占临床课程总学时的1/3以上在实习实践环节增加了临床兽医全科训练和临床兽医大实验临床实习要求必须在动物医院或大型动物饲养场的兽医部门完成主要集中于校内或校外合作的动物医院从而达到培养兽医师的目标
2.2加大建设力度
校内临床教学的动物医院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为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和学生实习实践的需求学校和学院应积极建设校内临床教学医院努力按照建成面积不小于1000m3至少配备10人以上的专职执业兽医师具备候诊诊疗处置化验检验取药手术等功能诊疗设施齐全设有动物住院部年门诊病例数与在校生数之比达到50颐1以上的临床教学医院的目标完善临床教学医院的规模设备和部门设置从而达到满足学生临床实验实习实践的需求符合兽医师的培养目标同时努力争取达到国内一流教学医院的标准面向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需求集动物医疗动物福利等教研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基地在硬件设施上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现代化的操作和诊疗技术是首要条件曰在管理机制上参照医院企业管理模式和国外动物医院的管理模式结合校内临床教学医院自身特色是必经之路
2.3改革教学模式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5年制本科教学采用野2+2+1冶的教学模式[4]根据这一教学模式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的临床教学特点梳理临床实验和实习实践课程内容根据各类课程的具体要求采取野先理论后实验再临床冶的三段培养模式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动手能力利用实时病例合理利用临床教学动物医院的教学条件针对门诊病例对学生进行现场实时病例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认症辩证的能力确立动物医学专业特色的校内校外实践方式一是校内实践通过确立实习制度和导师制度带领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临床的常规技术训练课程实验综合大实验和医疗轮训等要求学生要在临床专业教师和执业兽医的指导下在动物医院的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或答辩二是校外实践即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分批到校外合作实践基地进行临床和专业实习实践如动物疾控中心动物医院大型饲养场的兽医部门等进行疫病检测与防控医疗综合实习等实习完成后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出具实习合格证明及反馈意见核算相应学分
2.4加强临床教师技能培训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议学校提供足够的职位保证临床教学团队的稳定和科学发展鼓励教师到国内外临床教学先进的高校或动物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得到转变完善临床教师的技术能力提高临床教师和兽医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和考评体系学院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冶或野中青年教师双语教学大赛冶曰临床兽医学系的新进青年教师需在临床教学医院进行医疗实习轮转3个月以上方可参与其他教学活动学院层面上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动物医院兽药研发和动物疫病防控等部门的生产一线上进行实践锻炼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郝景锋李国江张秀峰等.培养应用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渊5院105-107.
[2]武军元.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渊3院322-333.
[3]王青蝶.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1515渊9院971-972.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56-02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动物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目标,分析和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该课程在兽医临床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本课程的需要,我们组织全国十几所高职院校共同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一书,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本课程实践性很强,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为1:1(30/30),为配合该课程理论教学,我们临床教研室积极申报了校级教研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光盘)制作。从而对该课程的教学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现报告如下。
一、《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整体思路
整个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可分四部分:临床诊断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影像技术和临床治疗技术。每一部分内容要求从兽医临床实际出发,有选择的进行项目筛选,使之更加贴近临床实践要求;每一项技术要求操作方法标准规范;配音语言简练准确;设备仪器使用要求先进实用,代表当代兽医临床诊疗水平和发展趋势;实验动物要求全面(马、牛、猪、羊、犬、猫),根据情况所有内容每种动物都应做一次,以利于实践教学需要;所有操作人员都要穿戴整齐,老师和学生穿白大褂;录像环境要求美观、整洁。努力使整个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制作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更好的为兽医临床和教学服务。
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具体内容
(一)临床诊断技术部分
各项临床诊断技术按照本课程计划要求,将各项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内容在不同动物身上按照要求操作一遍,进行实时录像。
(二)实验室检验技术部分
以上五种实验室检验技术打破以往学生在实验室靠手工操作模式,考虑到实际临床需要,除少数项目外,一律采用实验室仪器操作,如血球自动分析仪、血液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以便与临床保持一致,有利于学生进入动物医院工作。
(三)影像学检查技术部分
影像学检查所有内容均在我校动物医院进行。
(四)临床诊疗技术部分
每一个临床诊疗技术操作项目整个过程要求内容完整、操作到位。
三、《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课件后期制作及刻录光盘
以上四项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操作部分录像初步完成后,我们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临床教研室老师进行观看,征求大家意见,对一些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录,请有关专家进行剪辑和后期配音工作,最后刻录成光盘。这套光盘配合教材发给每位学生,配合理论教学进行观看学习。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以及毕业实习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师资队伍的优化、实习过程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深化毕业实习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是传统的农科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操作技能,能胜任在兽医管理部门、基层业务单位从事畜禽疫病防控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这个培养宗旨决定了实践教学无疑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1]。毕业实习作为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联系课堂与生产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可以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行业与专业的再认识,从而建立清晰的专业意识,进而形成专业视角稳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毕业实习是其他专业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环节。然而从近年来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普遍较弱,必须经过长期磨合才能开展业务工作。动物医学专业是塔里木大学传统的农口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新疆各基层动物防疫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养殖企业和宠物医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笔者现就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毕业实习进行改革。
1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现状
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毕业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由学院主管领导统一安排,依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分散的封闭式管理。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历时3个月。实习前由学生填报志愿,学院根据班主任及辅导员的动员情况进行统一分配,部分实习点配备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期间的业务工作由实习单位全权负责,并配备技术指导员,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岗。实习结束后,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出勤和专业技能表现出具实习鉴定和实习成绩。
2塔里木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2.1思想教育有待加强
要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毕业实习的主要指导思想,传统的毕业实习无论在内容、方式和实施过程上都存在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亟待加强。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单位去实习,尤其不愿意到基层养殖场去锻炼,而选择相对待遇较好、劳动强度较低的实习单位,从而错过了专业一线的学习机会。近年来部分学生借考研究生的名义留在学校复习,据了解50%以上的学生是为了躲避毕业大实习。因此,需要加强对毕业实习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2.2过程管理难以到位
目前本校部分实习点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但是毕业实习的带队教师大多数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到实习单位检查指导,绝大部分实习点的管理工作仍由实习单位自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导致毕业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欠佳,部分实习单位配备的技术指导人员缺乏责任感,致使不认真实习的学生也能得到较高的成绩,甚至个别没参加实习的学生,也能通过关系拿到实习单位鉴定表,毕业实习变成了“走马观花”的过程。
2.3就业与实习日趋矛盾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部分科研院所和动物医院,甚至一些大型养殖场都不太愿意接纳实习学生,理想的用人单位也趋于饱和,使得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实习生也忙于提前参加各种就业供需见面会而无暇顾及毕业实习,这种“人在心不在”的局面给毕业实习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实习质量不能完全保证[2]。现行的毕业实习模式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需要对动物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进行探索改革。
3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措施
3.1建立稳定、高效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
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是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理想场所,稳定高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应该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于一体,能够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各种服务。因此,学校应当谋各方力量将毕业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摆在与实验室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之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能够融合教学、科研与生产为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园。学校应追求质量,不图数量,集中精力、财力与物力打造2~3个高效的滚动式毕业实习教学基地,使毕业实习教学基地能够真正起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3.2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实习内容、实习方法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指导,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生活安全和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的全方位指导。因此,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毕业实习管理经验。对于不配备专业带队教师的实习点,学校应为实习单位指定的技术指导人员颁发聘书,以明确毕业实习的责任,确保毕业大实习的质量。
3.3加大经费投入,激励教师潜心于实践教学
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会同实习单位尽量改善学生与实习带队教师的生活问题。实习单位能够为学生就餐与住宿提供便利,学院应当设立专项实习基金,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差旅与生活补贴,使更多的专业教师,尤其使具有专业特长的老教师积极参与到毕业大实习的环节中来[3-4]。
3.4强化毕业实习的过程监督
学院应当建立一套规范化、常态化的毕业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建立切实可行的学生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职责与奖惩制度、实习鉴定标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文件,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实习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促使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技能再上台阶,真正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依托。
参考文献:
[1]计红,王春仁,张旭,等.动物医学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范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2上):150-151.
[2]刘晓红,张东晓,董迎娜.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2010(6):63-65.
[3]何萍,彭佑生.高职高专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23-25.
【关键词】生理学 实验教学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1-02
生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学科,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同时生理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规律和原理都是通过实验获得。通过实验,学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体会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辨过程,因此生理学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1]。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注重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理学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基本操作能力是一切实验的根本。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动物实验时,常常手忙脚乱,对动物解剖结构不熟悉,动作不规范,手术粗暴,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发生动物大出血、窒息死亡等事故,导致实验彻底失败,或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实验内容。因此我们在各系统实验开始之前,先进行动物基本操作的专项练习,使学生掌握后续实验当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了后续实验的成功率。我们在基本操作课程中讲述并示教动物麻醉、气管插管、神经分离、动脉插管等基本操作技术,学生通过4个学时的练习,能够掌握这些必须的实验技能。尤其是动物的麻醉,在没有开设基本操作课程之前,学生常常不得要领,每次动物实验都要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麻醉,有时甚至因为麻醉过度使动物死亡。进行专项练习后,学生对于麻醉的深浅、麻醉的手法等有了较好的学习和认识,使后续实验的开展较为顺利。因此,将一些关键技术提前进行学习,对于后续实验的开展非常有利。
2.设置综合实验,提高实验效率
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时间相对不足(实验总学时缩减)的情况,为此我们设置了综合实验,将一些实验课程进行整合,有效的节约了时间。我们将蛙心灌流和动作电位实验合并,家兔的大脑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实验合并,这样既能节约实验材料,又能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例如:在进行蟾蜍的实验时,先进行插管手术,做心脏灌流的实验,然后再分离坐骨神经-腓神经,进行动作电位的实验;在进行家兔的脑部实验时,先暴露大脑皮层,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然后再进行去大脑僵直的实验。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合并的方式,能减少实验步骤,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另外,将不同系统的生理实验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可使学生利用同一动物,同时观察多个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使学生从整体水平上理解机体生理功能。综合实验的开设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2]。
3.根据理论课程,调整实验顺序
由于课程设置等原因,过去出现过实验和理论课程学习脱节的情况,实验课程时而超前时而滞后,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联系理论知识。因此为了保证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同步,我们与理论授课教师沟通交流,及时调整实验课程开设顺序,确保理论和实验步调一致。同步后的实验课程,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联系刚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促使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因此通过调整实验课开设顺序,我们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4.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详细分析实验结果
每次实验课程中,教师于示教前梳理回顾相关理论知识,提示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示教时注重实验技术与操作讲解,强调关键实验步骤;学生实验后教师对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批改实验报告时教师将实验结果和分析作为批改的重点,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将报告返还学生,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尽早掌握报告书写的正确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
5.采用先进手术示教系统,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扩招等原因,造成在开设生理学实验课时普遍存在小组人数多、带教老师相对少的情况,因此在教师示教时学生往往很难看清楚具体实验细节,比如迷走神经的分离,动脉插管的位置等。而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实验的成败。针对此问题,我们引进了先进的智能示教直播系统,能够同步播放教师的手术操作过程,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就能看清楚每一个细节。该系统图像清晰,并且兼容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因而较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实验室还配备了手术无影灯,能够为学生提供明亮且无阴影的手术视野。通过这些硬件保障,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物质基础。
6.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生理实验直观性较强,仪器、标本等直接影响实验的教学效果,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技术成为辅助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示教过程中有些操作较快,学生对此印象不深,自己动手时就会遗忘操作方法,因此在学生实验前或教师示教前播放相关录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操作步骤的印象,并且通过反复播放关键技术的录像片段,可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关键技术,在实验中家兔大出血或喷血的情况就很少发生[4]。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我们通过生理实验教学的探索,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理实验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临床实践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实验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和改进,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既熟悉现代医学理论,又掌握实践技术的研究型、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泰.生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彭海燃.人性化教学理念引入生理实验课[J].中国医药导报,2007(30):104-111.
[3]贾卯花.如何提高生理实验课教学质量[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66-67.
[4]邱春复,王中平,温二生等.对我院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2(02):183-185.
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标准,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由于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要求学生掌握其特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在高等职业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应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确立实践教学内容,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率[1]。目标是一切成功的动力,只有确立教学目标,才能帮助学生确立专业学习目标,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对实践教学内容、实践管理体系以及实践保障体系进行专业性的教育。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
实践教学内容的确立是依据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而完成的,因此,在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以后,要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可以将实践内容分为课前实践训练、课堂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因此,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一点一点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课前实践训练。
对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来说,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让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实践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时有一个心里准备,以便于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课堂实践教学。
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图片说明、视频演示、案例分析、实践讨论等环节进行学习,对动物的器官以及动物的病史进行研究。例如:对宠物鼠进行教学时,由于宠物鼠比较小,因此,要通过视频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宠物鼠的内脏结构。
(三)实验室实践教学。
实验室实践教学注重的是其特有的专业性,根据对各种实验仪器的实践能力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在实验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通过显微镜来认识细菌,同时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表皮的缝合工作[2]。
(四)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实训基地的教学就是带领学生走进了牧场、兽医院等实践场所,因此,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应以学生的就业为教学目标,在基地的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在课堂上以及实验室的实践技能。例如:为动物打疫苗的时候,学生应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的训练,了解相关仪器的用途,从而掌握为动物治病的要领。
(五)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对学习内容的一个考核,通过学生在毕业实习的表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分数的评定,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例如:在对动物进行解剖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肝、脾、淋巴结、肾等结构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教学评定。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动物的疑难杂症进行专业的分析,并以做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
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践管理体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只有完善实践管理体系才能构建一个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团队,因此,要设立专业的实践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就是对高等院校的实践要求的管理,通过专人专用的管理方式,有效的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践教学,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学专业的发展。四、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要加强对于实践教学保证体系的建设,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地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要保证实验教学器具的正确存放,以及对实验场所的安全管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基础知识,还要对实验器具进行维护,在课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实验器具。同时,学校要准备充足的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验器材的建设[3]。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因此,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对实践的主要内容进行重点的培训,一是对动物解剖学的讲解,通过对动物的解剖,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内脏结构,在动物出现疾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找到病因。二是对动物的外科疾病的技术的讲解,近年来,由于虐待动物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的外科包扎技术,提高学生的缝合技能,从而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的技能。三是对动物的临床诊断技术的教学,在临床实践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技术,通过掌握先进的临床技术,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动物医院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方法;兽医药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087-03
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目前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面对繁多的理论课程,多数是被动地应付,缺少主动学习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快速适应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是困扰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围绕这个问题,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研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辅以教师的指导,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既能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因此,特别适于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过程。本文以“兽医药理学”这样一门有代表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例,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建立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兽医药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临床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具有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下课背课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不但无法深刻理解和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而且不会灵活运用和创新,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开展研究性教学,首先要从三个方面建立研究性教学的理念。
1.教师应转变传统理念。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对学生的关注较少。教师自己也习惯于认为自己应该知识渊博,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研究性教学是借助于问题或案例进行的一种开放性学习,不仅问题和案例对教师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一个学习者。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应转变自己的心态,深刻理解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2.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动物医学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讲授同一门兽医药理学课程,即使采用相同的教材,其效果也不会完全相同。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考完试也就忘记得差不多了,到临床应用时仍然要去翻书,但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在临床上遇到相关的病例就会联想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授课教师的临床经验、对课程的研究程度、授课方法与理念的不同。教师在进行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强调不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而要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研究性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与课程相关的专题或病例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1],因此,尤其适合运用于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中。
3.学生改变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任何的教学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提出了挑战。研究性教学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的改变。兽医药理学研究性教学过程从临床病例或相关的专题开始,学生的作业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需要去进行调查研究,并查阅一定数量的专业文献。对于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存疑、完成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是他们面临的新的挑战,而且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对话,学生也需要跨越心理界限。所以,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课程学习本身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掌握学习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应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充分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激发学习热情,真正发挥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3]。
二、在兽医药理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1.病例分析教学。病例分析是一种将兽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方法,具有以案释法、教学相长、注重分析、培养能力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病例中,培养兽医专业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病例的选择与组织是病例分析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我们尝试的病例分析教学方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本课程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到动物医院寻找某一个或某一类典型病例,通过观察动物医院医生在这些病例诊疗过程中的药物使用情况,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仔细分析所用药物的种类、应用方法、原因、效果等。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文献,了解目前针对该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然后提出应用药物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根据以上资料,让每一位学生撰写完成一份某疾病治疗中的药物应用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报告,按不同病例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在一起分析、讨论后,将同类分析报告综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整理,最后研究小组共同或指定专人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各研究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强调了各研究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
第三阶段:汇报研究成果阶段,由各小组推荐汇报人,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回答来自同学和教师的提问,并尽可能让研究小组成员都有发表自己见解和意见的机会,同时允许小组之外的学生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这个环节重在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研究病例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可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与迁移。
第四阶段:考核评定阶段。由教师根据病例分析报告、汇报表现、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各部分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最终对学生在本环节学习中的表现给出评价。
在这样的病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特定病例中药物选择使用的问题,进而从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病例的复杂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4]。使学生通过对这些病例用药的分析,把所学兽药知识与真实病例系统地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研究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应用的灵活性与多变性,并初步掌握一般疾病治疗的原则,为他们今后合理应用兽药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2.专题研究教学。专题研究教学模式是以研究组织教学,将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融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事课题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4]。
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动态地学习并运用兽医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各种临床实际问题是兽医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专题研究就是直接服务于这一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提出课题、进行准备、开展研究、汇报评价等教学过程,可以收到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效果。
在专题研究教学中,教师提供的课题应当富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例如,我们在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专题研究教学中,设计了“我校动物医院中常用药物应用主要不良反应调查?实际应用中如何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结合前一时期发生的“速生鸡”事件,阐述我国现阶段是否应禁止在饲料中应用抗生素作为促生长添加剂?并分析利与弊”“分析兽医临床用药中联合用药的利与弊”“当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种类、残留的原因?如何有效控制”等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专题研究教学始终诱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更复杂、更深层次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是基于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4]。
与病例分析教学相似,专题研究教学环节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个课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进行调查、分析、查阅并研究相关资料,撰写完成专题报告。
第二至第四阶段与病例分析教学相同,依然是教师根据选题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各组学生在各自研究报告基础上组织讨论,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调查分析、组织讨论、讨论纪要写作、项目报告的写作与宣讲等过程中,学生亦能很好地锻炼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方法实施中的难点
1.问题的设计。无论是病例分析教学还是专题研究教学,研究的主题均应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未来工作实践所需进行设计。它们必须难度适中,不能太难或太大,否则在规定时间内难以完成;也不能太小或不具备足够的挑战性,否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适当联系本专业领域的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4]。
2.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掌控。教师对研究性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把握亦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质量与效率,尤其是在学生刚开始尝试运用这种新方式进行学习时,因缺乏经验与训练,不知道该怎么去做,这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支持作用,而非主导作用,重点是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精心准备,布置好研究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的基本要求,及时解决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研究内容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回答与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并联系实际,对当前知识点进行深化与迁移[5]。
3.教学的评价。由于没有标准答案,解决问题的答案完全有可能超出教师的原有知识积累,教师在评价方案上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同时,由于课题最后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对每个组员的评价也是一个难题。因此,最后学习结束时如何评价学生工作的优劣,对教师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4]。
4.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病例分析教学或专题研究教学这类方式的学习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所有的知识因围绕该问题,而使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理论性强的基础知识,如兽药的作用机理、体内过程等部分内容,并不适用于研究性教学。
5.教师的投入不足。由于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题筛选、报告审阅、分组指导、组织讨论、总结汇报时,要花费几倍于常规课程的时间。同时,大学教师还面临着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冲突,目前的评价体系更关注教师的科研成果,再加上目前对这种教学方法工作量的计算、教学效果评价难等问题,导致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的投入不足,最终可能敷衍了事、草草收场,不能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的目标。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大学管理模式的革新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2]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3]刘赞英,王岚,朱静然,张瑜,张艳红.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68-75.
[4]陈仕学,李宇阳.研究性教学方法在卫生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51.
关键词:动物寄生虫病学 开放性实践教学 探索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我国农业院校中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实践性强,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以各种虫体及虫卵的切片和大体标本观察为主[1],尽管在强化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动物寄生虫病学理论知识、诊断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现代诊断技术和方法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实践项目已过于陈旧,不能贴近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同时又缺乏新颖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致使部分学生上课时缺少激情,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经调查问卷及与学生座谈教学效果,我们了解到,尽管学生接触到的有关动物寄生虫病的知识面较多,但不能对于不同知识、不同技术进行综合思考与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授课效果只达到了“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没有达到学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我校寄生虫病学教研组根据教学大纲、实验室仪器条件、寄生虫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不断开发新的实验项目[3],开展了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
1 实验方案的设计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1日龄海蓝褐公雏鸡600只,购于山东泰安某种禽有限公司。饲养前于动物房熏蒸消毒。饲料为自配的不含任何抗球虫药的混合料,饮用洁净自来水,随机分组饲养至2周龄时进行球虫攻毒。
1.1.2 试剂
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PCR扩增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TaKaRa;电泳级琼脂糖,美国Sigma公司。切片石蜡,上海宏钛;伊红Y(醇溶性)、苏木素,Solarbio;香柏油、二甲苯、葡萄糖、氯化钠等常规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 仪器
光学显微镜及数码显微照相系统(2400),电热恒温培养箱,HH-S4数显双列四孔水浴锅,超声波破碎仪(VCX750),台式高速离心机(Centrifuge 5424),石蜡切片机(RM2235),PCR扩增仪(FTC-200),电泳装置(DYY-7C),微量移液器,凝胶成像系统(MiniBis Pro),微波炉等。另有剪刀、手术刀、匀浆器等多件备用。
1.2 实验内容及要求
1.2.1 球虫虫卵的检查
进行虫卵的分离并制备涂片检查。要求拍摄虫卵图片,掌握虫卵的分离、涂片制备以及虫卵计数的方法。
1.2.2 球虫卵囊的孢子化
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卵囊的体外孢子化,以备攻毒雏鸡使用。要求拍摄孢子化卵囊的图片,掌握卵囊孢子化的方法和计数方法。
1.2.3 球虫的攻毒
饲养至2周龄的公雏鸡,每只经口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10万孢子化卵囊(用导尿管、注射器灌服),孢子化卵囊用0.4%混悬剂配制。要求拍摄雏鸡接种前的状态,确保接种均匀,掌握孢子化卵囊的配制和球虫攻毒的方法。
1.2.4 球虫生活史的检查
球虫的整个生活史包括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配子、合子、卵囊5个阶段,共7天。攻毒后不同时间进行剖检分离,进行球虫不同时期的检查。要求至少拍摄到裂殖体及游离裂殖子的图片,描述球虫不同时期的形态特征。
1.2.5 球虫致病性研究
攻毒后观察雏鸡状态变化,跟踪剖检,检查病变特征,制备肠道切片,观察病理变化。要求至少拍摄球虫感染高峰期的雏鸡外观表现、剖检病变以及切片病理变化的图片,掌握球虫不同时期的致病特征和切片的制备方法。
1.2.6 虫种的鉴定
球虫感染高峰期用手术刀刮取盲肠内容物和肠壁组织用作DNA提取[4]。用不同种球虫的引物同时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片段进行电泳分析,然后进行胶回收和连接转化。要求拍摄提取DNA和PCR扩增的电泳图谱,掌握DNA提取、PCR、电泳、胶回收、连接转化以及序列比较进行虫种鉴定的方法。
2 组织实施
2.1 学生分组
实验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4~6人。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实验安排,包括与指导教师的联络、实验用品的领取、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实验动物及实验器材均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在实验结束后归还。
2.2 实验前准备
该次开放性实验以2009级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专业学生作为主体,以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的校内教学实习为契机实施。实验前的准备分4个步骤:(1)由任课教师下达开放性实验的目标及要求;(2)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做出实验设计方案;(3)指导教师与每组学生论证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进行指导;(4)实验教师做好器材储备,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器材。
2.3 实验实施过程
因每学期的实验教学学时较多,为避免和正常的实验教学造成实验室使用上的冲突,同时也防止学生任意安排时间造成实验时间的无限期延长而给指导教师造成负担,该次开放性实验安排在实验教学任务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在一周的时间内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实验教师负责提供实验所需的场所和设备,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设计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器材的准备、试剂的配制、样品的采集处理以及设备的操作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关键时刻进行指导和纠正,提醒学生进行图片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拍摄的图片、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并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2.4 考核方法
开放性实验的考核内容分四项进行,分别为实验方案设计质量、材料准备情况、实验操作分工协作状况以及实验总结报告质量,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考核指标及分值见表1:
表1 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考核项目及指标
3 实验结果及效果评价
该次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的探索在2009级动物医学和动物检疫专业206名学生中实施,首次创新性地以科研项目的方式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并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实践教学实习报告,将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攻毒、跟踪取材、虫种鉴定等以完整的科研路线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内容包括对球虫整个生活史的观察、致病性的研究和虫种的鉴定;实验技术涉及动物饲养、球虫孵化、攻毒、动物剖检、活虫体检查、DNA抽提、PCR、电泳及胶回收等。
实验结束后,4个项目的考核结果表明所有组的学生都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器材的准备,只有个别组的学生对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对实验操作的考核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真操作、分工明确且能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拍摄图片;对实验总结汇报的考核表明100%的学生能按照科研论文的要求和格式撰写,94.4%的小组能将数据和图片进行正确的组合和应用,77.7%的小组写了中英文摘要,61.1%的小组能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讨论。
课后对参加该次开放性实验的206名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2)。结果表明94.66%的学生对开设开放性实验感兴趣,100%的学生表示经过该次实践后有所收获,95.15%的学生觉得开放性实验的开设有意义,82.52%的学生希望在其他课程也能实施该类实验。同时也看出有81.55%的学生觉得该次实验的难度适中,7.77%的学生认为太难,61.17%的学生承认实验过程中遇到过困难,而76.70%的学生能够对实验结果做出很好的思考和分析,96.12%的学生认为学到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思考,并想办法解决,而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的[5]。该次开放性实验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极大热情,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表2 动物寄生虫病学开放性实验效果调查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开放性实践教学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6]。从科研的思路出发,完成一系列完整的项目内容,在实验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强烈的科研热情,使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实践教学状况得到了全面改观。
参考文献
[1]周荣琼,周作勇,胡世君.新型教学模式在动物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6(3):279-283.
[2]廖允成,韩娟,海江波.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和举措[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8-30.
[3]焦洪超,杨萍萍,崔言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浅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20-22.
[4]姜连连,林矫矫,韩红玉.柔嫩艾美耳球虫新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克隆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11(5):108-113.
【关键词】“互联网+”;机能实验;实验设计
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评估理论教学质量、考核学生素质的必要条件。而机能实验教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护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伴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教育也和其他行业一样,一同进入了“互联网+”的大时代。如何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建设高效课堂在高职护理专业机能实验的课堂中引入“互联网+”教育理念,将是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1机能实验教学现状
1.1机能实验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
自20世纪80—90年代,为了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3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合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并成立相关的机能实验中心。以期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科研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也建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实验室,开设包含机能实验、形态实验、微生物实验在内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课程,并编写了适合我校高职医学生应用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教材,内容包含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常用实验器材的识别与使用方法、经典实验方案和综合性试验方案等。
1.2教学内容
现在国内各院校的机能实验教学多以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以及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传统的机能实验课程也只是简单的验证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的某一知识理论和巩固,缺少课程之间的联系与系统的疏导。而课上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步骤完成就可以看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按照书本和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课程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行为。
2存在问题
2.1学生对实验课程本身的不重视
学生对实验课程本身缺少重视程度,因为较多的实验课程不进行考核,并多数情况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因此增加了部分同学的懒惰性。而高职院校中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性较差,这同样也增加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疏忽。
2.2重结果轻过程,实验结果缺少真实性
机能实验主要用到实验动物及部分危化药品等,很多同学(特别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中女生较多)怕脏、怕动物、怕手术见血,实验课基本处于旁观状态,很多时候不是做实验而是看实验,或者当上“小记者”时时朋友圈更新其他同学的实验进度,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2]。
2.3章程对实验动物的保护
在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动物福利章节规定:“实验人员要爱护动物,不得虐待、伤害动物;再符合科学原则的情况下,开展动物替代方法研究;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给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不安、痛苦和伤害……”[3]。因此,提高学生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改善现行的实验课程教育教学方式是刻不容缓的。
3如何利用“互联网+”机能实验高效课堂设计
最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中,同时也带给了各门学科无限的发展契机,但如何将互联网带入实验课堂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就是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与互联网结合,无需实验动物和实验仪器,利用计算机模拟医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是伴随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先进教学手段[4]。而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还是充当着主角,学生还是被动接受的模式。
3.1网络课堂先行,扎实理论学习
基础医学实验技术包括机能实验、形态实验以及微生物实验,而机能实验中多以动物实验为主。而实验动物的操作,学生是很难通过书本文字和教师讲解抽象复杂的操作理解到位的。因此,我们先将动手操作移到网上模拟,让学生们更多的去关注实验的原理和理论课的联系,而不是反复停留在实验操作失败上的打击。实验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对应理论知识,利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让学生逐步成为实验课程的主导者[5]。
3.2课前讨论充分,确定实验方案
对于新的实验内容,学生单纯的通过看书很难理解抽象的实验内容。教师通过上一次课程布置下次实验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平台进入虚拟教学系统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工作。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实验课程流程、分工及步骤等设计方案,反复通过虚拟操作对实验过程做深刻了解,根据上节课教师布置的实验要求,按照PBL经典教学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假设论证归纳总结的要求初步完成实验报告[6]。也可将实验设计方案提前与实验教师进行沟通讨论。
3.3课上真实操作,保障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课前的讨论和预习以及实验思路的整理,同时按照虚拟教学系统的训练,在课上进行真实的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充当观摩者,适时的对操作过程进行稍许指点和建议。在操作结束后,整理总结实验经验,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和操作过程中可避免的失误点,为今后的实验操作设计总结经验和教训。
3.4课后作业提交,批改讨论结果
根据课程安排,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以组为单位上交团队实验结果,在下节课时反馈信息,小组成员进行整改反馈。综上所述,在机能实验课程中利用互联网开设实验教育与教学是适应现代基础医学教育迅猛发展、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教师在过程中的指导以及学校在整体上对学生的培养,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联网+”与机能实验的有机融合,将无可置疑的给基础医学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因此,把握这个机会,做好实验课程与时俱进的改变,使得实验教学跨进丰富的“互联网+”时代,让其发展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瑾瑜,徐海,王程,等.自主实验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医学机能实验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36-37.
[2]刘会芳,刘新霞,赵燕燕,等.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27(1):110-112.
[3]吴瑞生,张健.现代实验动物学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21.
[4]邹丹,吴敏范,符文双,等.PBL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95-98.
[5]陈麟东.浅析医学机能虚拟实验中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8):83-84.
1、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传统的实验教学,老师先讲理论,原后给学生示教,学生再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学生实验综合水平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的培养,缺乏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上实验室管理体制上的弊端,使实验教学受人力物力限制,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尚未较好地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2、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高职医学教育实验教学一直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实验教学的考试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评价,只注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实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忽视了学生要掌握实验操作技术要领外,还要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基础知识和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医学教育实践性很强,根据医学教育的规律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关系,确定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成为学校医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
2、构建新的高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新的高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教学,对原来单一、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零散于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重新组合,根据临床护理所需技能重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将传统的验证性的动物实验改为临床护理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贯穿于医学高职教育全过程的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为卫生高职教育寻找一条适合基础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发展高职医学教育。
3、改革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实验法、角色扮演法、计算机模拟实验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综合使用教学网站、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视频和动画教学为突破口,加强VCD、DVD教学资源的建设。基础联系临床,理论联系护理工作实践。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目前,中心拥有数码互动显微教学系统、数字解剖实验室教学系统、形态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等一批可以满足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仪器设备。
4、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包括每项实践任务的出勤及操作技能达标情况,课外作业和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课堂笔记及随堂小测试的成绩。“结果评价”包括平时理论测验、操作技能考核及期末书面考试的成绩。
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应用价值
1、利用组织学、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一些有学习价值或有代表性实验教学积累和科研成果,结合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改革。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对实验动物进行操作,给予实验动物施行人工因素的干预,模拟异常发生过程,使动物正常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然后制作组织切片并通过观察(包括显微镜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初步的科研训练和具有创新精神。
2、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形态学的解剖学应用“学生学在先,教师导在后”的“三段五自”教学法(理论教学阶段-尸体操作阶段-课堂演讲阶段;自读教材、自剖标本、自查标本、自我总结、自我演讲)、病理学的“CBL教学法”、组织胚胎学的“分层实验学习模式”;机能学实验教学中采用“以疾病为主线的PBL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能力培养 全程教育 动物医学 措施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给兽医临床工作的内涵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在诊疗方式、诊疗动物种类、疾病防治内涵、对疾病的处理方式、就业岗位类型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动物医学专业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培养目标,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动物医学专业人才[1]。为此,对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创办自1975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和畜牧业经营管理者。专业升本以来,我院启动“一一四四”教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一四四”教改工程,包括全新教学模式和全浸入式英语教学改革(EIP)两个教学改革计划;“四个坚持”,即坚持兽医临床能力全程培养不断线、坚持英语教学全程不断线、坚持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坚持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并通过“4个4兽医临床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全程能力培养体系。
一、全新教学模式
我院对传统的动物医学教学模式进行重组、构建,实施了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全新教学模式改革,该模式以“构建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了我院动物医学专业“精品”教育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精雕细刻”。
二、全浸式英语教学改革(EIP)
全面提升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英语“听、读、说、写”能力是我院精品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我们借鉴了加拿大、西班牙语区双语教学的浸入计划,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模拟系统教学工程,将课堂面授、网络自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启基于网络的全浸入式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EIP)。从2008年开始我们对我院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实施基于网络的EIP教学,要求学生在前两个学期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第三学期参加全国大学生四级英语统考,第五学期参加六级英语统考,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强英语能力,为后续专业英语教学奠定重要基础。
三、实施“四个坚持”,全面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坚持兽医临床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确保学生掌握过硬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与思维能力。
新教学模式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4个4”模式,构建全程兽医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兽医临床基本技能,使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1.以“4门技能课程”(《终身学习》、《兽医临床方法》、《畜产品安全生产技能》和《兽医生物技术》)为龙头,全面强化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这四门课程是我院新教学模式最有特色的综合性技能课程。《终身学习》包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文献检索、统计学等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批判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等掌握摄取知识的能力。《兽医临床方法》包含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内、外、产科等所有临床基本技能和最新的兽医临床疾病检测方法,横跨5个学期,制定严格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畜产品安全生产技能》课程将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整合为一体,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和全程质量控制能力。《兽医生物技术》是一门集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和兽医生物制品为一体的实验性课程,学生通过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操作,不但系统了解了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基因克隆、生物制品制备等基本技能,而且通过自行设计的综合性、探索性试验,培养了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2.以“四种教学手段”(应用模拟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标准化病畜)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兽医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兽医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
3.集中安排“四学期临床实践”(第5、6、7、8四个学期,包括生产见习、实验室技能操作、临床实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在动物生产与兽医临床一线中磨炼。有效的兽医临床实践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第5学期为生产实习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动物生产全过程;第6―7学期为实验室基本技能集中培训的时间;第8学期我们安排选择实习14周,学生可根据毕业后工作意向,选择到相应生产单位强化实习,以保证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兽医临床工作。
4.坚持“四种技能考试”,确保学生基本技能:考核起着有效的导向作用,通过四种技能考核,使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基本技能。①所有实验课均要求考基本操作(占10―15%),考核结果纳入课程总成绩;②技能模块(终身学习、兽医临床方法、畜产品安全生产技能、兽医生物技术)以技能考试为主(占50―70%);③兽医临床实习坚持技能考试(占50%);④临床毕业实习技能考试占毕业考试60%。
(二)坚持英语教学全程培养不断线,确保学生超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之路,对本专业学生坚持英语教学全程不断线。第1―2学期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EIP)计划内教学任务,通过面授、网络自学和课外活动等立体化教学模式快速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第3―4学期实施教学外(课外)EIP计划,通过英语角、英语俱乐部、英语刊物、英语学习网站等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EIP教学不断延伸和深入;第5―8学期在自愿基础上,辅导学生应用英文教材学习,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三)坚持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近年来动物性食品危害人类健康的事情在国内外时有发生。动物性品的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甚至影响出口创汇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畜牧产业因产品品质问题而面临国内和国际双重的压力和挑战,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坚持社会责任感、道德责任心教育一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我们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较强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学生。
(四)坚持科研能力培养全程不断线,确保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强化。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如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组织大学生科研活动,开展探索性实验和设立开放实验室等,全面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支持大学生科研活动。
2006年以来,我们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每年拨出10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本专业生科研活动。至今已立项57项,重点项目资助6000元,一般项目资助2000元。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收集资料、申报课题、预备实验、正式实验、论文写作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课题从立项、期中检查和结题工作均严格要求。参与大学生科研活动的学生占我院本专业生总数的40%。通过科研活动,学生学习到严谨科学的方法、态度和思维方式,大大提高科研能力,深受师生的好评,也获得一批优秀的成果。
2.开设探索性实验,严格训练学生科研能力。
“三理学”是由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三门课程整合起来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课程第一部分为基本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动物药物注射、解剖、离体蛙心制备,等等;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物从正常到异常再恢复到正常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第三部分为探索性实验,包括以下步骤:①提出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应用现有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并在机能学学习网上展开讨论,修改问题,然后答辩。②立项:通过讨论修改后立项。③实验准备:包括动物、试剂、预备实验等。④正式实验:按照设计方案,预备试验方案进行实验。⑤数据分析处理、论文撰写。⑥论文报告会。通过探索性实验,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严谨科学的科研方法。从2008级开始,所有学生均要求参与探索性实验,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我院动物医学专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从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着手,全面探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通过“一一四四”教改方案,坚持临床能力全程培养、坚持英语教学全程培养、坚持社会责任感与道德责任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至今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推广示范作用。相信随着新教学模式改革的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将明显提升,兽医临床实践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责任心、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
【论文关键词】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高等农业院校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取得了新发展:动物养殖已经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诊疗对象由大动物向宠物、猪、禽等中、小动物转变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是当前危害中国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原发性的典型的内脏器官疾病、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不是太多,但在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过程中引起的继发性的内脏器官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及用药不当所导致的药物中毒则大量发生心电图机、B超机、X光机、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PCR仪等仪器设备已经用于兽医临床。
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发展,社会亟需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临床兽医学人才。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国的兽医学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兽医内科学等兽医临床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大批临床兽医学人才刻不容缓。
1兽医内科学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老化,脱离实践
目前,中国从事兽医内科学教学的教师,多偏重于课堂教学或学术研究,轻视兽医临床诊疗,能长期深入兽医临床,具有丰富诊疗经验的教师较少。以至于对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选取和处理教学内容多依赖于网络、报纸、杂志和专业书籍等,甚至照搬教材,使教学内容老化[1],严重脱离实践。讲授时重点不突出,不能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学科有效结合,课堂沉闷,效果差。
1.2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
所谓人文教育,即关于“成人”的教育。多数兽医内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能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1]。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
目前中国高校的兽医学教育以兽医学士教育为主[2],其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科学技术人才。中国大学的扩招,给培养众多职业兽医创造了条件,但也给高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等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有些高校模糊了专业培养方向,降低了专业目标的要求[2]。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对兽医存在明显的职业偏见,入学后缺乏奋斗目标,缺乏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践活动,部分同学专心考研,对考研科目以外的课程置之不理,导致专业思想不巩固、应付学习、考前突击、混毕业证等不良现象。总之,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和临床诊疗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发展的需要。
1.4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目前,中国兽医内科学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和年轻教师偏多等现象,甚至许多大学教师缺乏充分的职前师范教育,教育理念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很少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和课后反馈。把学习局限在课本范围内,以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为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过度学习和强化训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个性的丰富。
1.5教学手段水平差,不能满足学生随时学习的需要
目前,兽医内科学主要采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差,多数多媒体课件不过是教材的PPT格式,没有教师自己的语言,缺乏生动的兽医内科疾病的图片和短片,教学效果不理想。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件不能上网,建立兽医内科学网站的高校更少,学生宿舍没有电脑,不能随时进行学习。有些教师以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生动,但信息量小,直观性差。挂图和标本的应用正逐渐减少。课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极少,且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进行。
1.6实验实习条件差
多数农业院校由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和生产,缺乏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和经费投入,没有一流的实习动物医院和牧场,没有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实验实习条件差[2],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和学生兽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1.7考试方法单一,束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数院校的兽医内科学试卷由授课教师按大纲要求出题,有些院校采用试题库抽题。多考试兽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部分专业技能,多数院校存在平时不学、考前辅导、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历年的真题或试题库,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较少,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的优劣,不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和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考查等现象。当前的兽医内科学考试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正的专业水平。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及时更新
制订并严格执行兽医专业课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兽医内科学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其兽医临床诊疗业务水平的提高,过了教学关和兽医临床诊疗关的专业课教师才能登台讲课。兽医内科学教师应长期参与临床诊疗活动,紧密结合中国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新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选取、组织教学内容,淘汰不适应当前兽医临床需要的教学内容,应侧重讲授宠物、猪、禽、牛、羊等动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群发病,将兽医内科学和其他兽医临床学科有机结合[3],多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紧密结合兽医临床的例子,多推广经过实践验证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学生关心的兽医临床问题及时作出正确的指导。
2.2加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
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教师的学习生活、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经历,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动物养殖和动物保健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环保观念、成才就业、学习方法,实践技能和经营管理等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人文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中国的兽医专业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目前可以分2个层次进行,第1层次是兽医学士教育,应该有比较宽的专业培养方案,在掌握兽医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技能第2层次的兽医职业教育完全是独立的,按照职业兽医的要求进行的专业深造,兽医职业教育应在设备好的教学动物医院内进行,在有较高水平的兽医师指导下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试办兽医职业教育[2]。因此,高校应强化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开展兽医临床实习、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精心挑选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精力充沛、懂教学管理的教师兼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实习指导,并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在学生达到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如果有进一步深造的愿望,可以鼓励其考研。
2.4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施行启发式教学
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施行启发式教学[1],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实现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反馈,构建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2.5加强现代教育手段建设,认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对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师应加强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教学内容,配以精心拍摄的兽医内科疾病图片和短片,制作一流的兽医内科学多媒体课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装备足够的多媒体教室,教室和学生宿舍能够上网,可以采用天空教室、教学邮箱、QQ群、飞信等手段服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办兽医内科学教学网站,使学生在任何时间均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提高。鼓励教师制作优质的挂图和标本,用于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学生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撰写专业实践调查报告,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考查。
2.6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视兽医师队伍的培养
高校应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力度,建立一流的教学动物医院和牧场,服务于实践教学,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兽医师队伍,完善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和学生的兽医临床诊疗水平[2,4]。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137-02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临床兽医学方向和动物防疫检疫方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它也为专业课动物传染病、兽医生物制品学、动物防疫检疫学、兽医寄生虫病等学科打下基础,从事畜牧兽医相关专业必须具备兽医微生物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兽医微生物学所占比例最大,为35%。目前很多学校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虽然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掌握微生物学的常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却无从下手。比如:如何从发病动物体内分离到病原菌并进行鉴定?如何对畜牧业相关产品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对简单的动物生物制品如何制备?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的技能充分地应用的生产实际中去,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1 做好实验前的充分准备
在实验前充分做好准备,能够有效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应该对实验仪器进行定期的检查及维护。实验室中应该贴出每种仪器的使用说明和简单的操作规程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正式使用仪器之前先熟悉每种仪器的每个按钮的功能,熟练掌握每种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正确操作。另外,实验员在每节实验课前都应该认真准备该节课的实验用品及药品,不要等学生进行实验时经常找不到实验所需物品及药品。此外,在学生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及实验教师应该提前完成相关实验项目的预实验,从而检验实验药品是否可靠、实验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明确实验环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给学生讲解时候能够有的放矢,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运行。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时能够正确分析原因,找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优化实验条件
1)为了丰富和完整兽医微生物实验课的内容,在教学中应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录像等,学生可直观地认识各种仪器实物,并利用录相和幻灯片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演示整个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顺利完成实验。如学生在制作完培养基的过程后需要及时灭菌,微生物实验室中一般都只有手提式和立式两种高压蒸汽灭菌器。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单位应用的是卧式高压蒸汽灭菌器,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录像给学生放映,让学生对这样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有直观的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学院应在原有实验设施基础上,增加实验教学仪器的投入,如建立独立的显微镜实验室,增加显微镜的数量,提高显微镜的质量。增加PCR仪等分子生物学仪器、细菌自动化检测分析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蛋白层析及纯化装置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满足快速发展的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方面的需要。
3)制定完善的学生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实验室工作人员以身作则,认真履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重点强调实验室清洁以及无菌操作技术在兽医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给学生制定上实验课的课堂纪律并和期末成绩相结合,提高实验质量,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3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动物医学培养方案,结合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及该门课程在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性,对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改革,主要是去掉一部分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照临床上病原菌的检验过程,开展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本门实验课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兽医微生物学实验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每个验证性实验连续起来就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生产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兽医微生物实验内容较多,但是受学时所限,课堂只能完成少部分实验内容。尤其对于实验周期较长的实验项目,不能在课堂上开展。针对上述矛盾,学校可以进行实验室开放,让学生利用晚自习和假期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有了学生的参与,减轻了承担科研工作教师的负担并培养了科研助手,使学生可以早日承担科研工作,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和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考核,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转变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现行的兽医微生物学的课程考核仍普遍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很多学校尚未进行实验课程考核,这样不利于学生对实践技能的充分掌握。为此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尤其是增加实践考核非常重要。
兽医微生物学考试改革本着从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制定实践考核的具体方法:分值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10%,考核学生实验/实践的出勤、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书写、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其中,学生实验课出勤,占实验总成绩的10%;操作技能、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占实验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书写,占实验总成绩的40%;在实验课结束后进行实验测试,占实验总成绩的40%。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通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优化实验条件,实验课内容改革和实验课考核方式改革等具体措施,一定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维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健.动物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6):88-89.
[2]倪洪波,王春仁,王欣,等.提高《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途径与体会[J].安徽农业科学,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