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技能竞赛

计算机技能竞赛

时间:2023-06-07 09:2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技能竞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技能竞赛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能;实践;竞赛

计算机技能竞赛能有效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广泛开展。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能促使学校领导关心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职业培训工作,为学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供师资条件,促使更多的教师踊跃参加职业培训、参加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计算机技能竞赛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工作岗位应用的装备技术和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设置竞赛项目的,如数据库应用、网络组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等。参赛选手根据计算机竞赛项目的功能及要求,对命题进行分析,并从研究计算机原理、硬件、软件应用、网络、安全和管理等不同知识点,根据竞赛项目进行实际的设计、制作(组装、维修)和安装,撰写总结报告,归纳总结设计思路、制作过程或管理特点等。

一、明确竞赛对参赛选手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在参赛过程中,要求参赛选手不仅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更要注重细节、及时总结。比如,参加多媒体、动画设计与制作竞赛,选手要运用HTML、XHTML、CSS、JavaScript等设计技术,运用素描、色彩、Photoshop、Flash、动画合成与特效制作、三维角色制作、音视频编辑制作、三维动漫设计等,提高师生掌握动漫画设计、创作等知识与技巧,能独立或合作利用软件完成漫画、二维动画作品、三维动画短片、电视栏目包装等工作,成为设计、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加网络组建与管理竞赛的选手利用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按试题要求和技术规范组建网络,并对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进行配置,在虚拟机VMware Server上安装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在保证网络连通的情况下,实现文件上传下载及网络打印等功能。教师组需撰写实验教学设计文档。参加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竞赛项目的选手利用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软硬件环境按试题要求和提供的需求文档,完成网站结构图的绘制,然后根据绘制的网站结构图完成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含前、后台),并在虚拟机上完成网站的、配置与管理。

计算机技能竞赛的知识点不可能包含教学的全部内容,但必须是实用性强的和先进的。例如,“网络组建与管理”竞赛项目的知识点有网络基础、交换技术、路由技术、防火墙技术、局域网安全、广域网安全、系统安装与基本应用、系统服务器配置、系统安全配置与管理等;“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竞赛项目的知识点有网站结构图的设计与绘制、网站页面的艺术设计、网站导航的制作、网站首页信息的动态、网站一二级栏目信息的动态读取、网站互动设计、网站后台管理、虚拟机和操作系统的安装、IIS的配置和管理等。

二、计算机技能竞赛实施方法

教学中必须从专业建设的源头抓起,制定培训方案,参考计算机技能竞赛的特点、要求和作用,确立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及核心技能项目,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技能性课程练习。让学生在参加各种层次的计算机技能竞赛中,有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开展计算机技能竞赛形式

1.将计算机技能竞赛作为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手段,常规实验与技能竞赛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2.班级竞赛由科任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计算机技能竞赛,教师根据近期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和技能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活动。

3.年级竞赛由教研组组织开展,动员本专业师生参加比赛,在比赛试题、场地、组织、评判标准的确定等认真落实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技能竞赛活动,向上一级竞赛组委会推荐选手。

4.校级竞赛由学校成立竞赛组委会组织,配合上级部门开展比赛,通过竞赛活动,筛选出拔尖教师、学生参加市区级计算机技能竞赛,让师生技能水平得到充分展现。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171-03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in Computer Skills Competition

ZHANG Shu-feng, GU Rui, CAI Li-ya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stitute of services Outsourcing, Suzhou 215024,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practice teaching in computer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many years, many problems still exist and effort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capabilities are still inadequate. Practice teaching in computer is the core in computer education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competence to excel in skills competition, 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ies.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ve concept; practice ability

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及抽象思维的人才,为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岗位培养专业技术和科研人才[1]。目前许多高校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教学改革,试以计算机技能竞赛为契机,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育方法。笔者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多年,所在学校专业已经关注计算机技能竞赛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出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能竞赛实际情况,探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 计算机技能竞赛种类及特点

近些年来,面向高校的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等活动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计算机技能竞赛成功的要素是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学生在竞赛中如果取得优异成绩就会在保研、就业上具有优势,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十分关注国内各项计算机技能竞赛。在各种各样的大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手机软件作品大赛等,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效鼓励并培训学生参与大型技能竞赛,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潜能[2]。当前计算机技能竞赛的特点如下:

1)综合性强。一般竞赛主要分为学科赛、科技创新赛和职业竞赛。学科赛主要考核计算机程序、网络等相关知识点,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为主。科技创新赛和职业竞赛主要考核学生的程序设计作品,体现出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制作周期长。参赛的程序设计作品是学生和指导老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立项、开发、调试、文档成稿最终的成果,需要以完善的作品策划和制作为基础,制作周期比较长。

3)实践性强。多数计算机技能竞赛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中现场赛环节就是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作品的设计、研发、调试和现场讲解,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实用性强。计算机技能竞赛不仅仅是考核参赛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是考察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求解能力,还包括具有趣味性的逻辑题,将这些实用性强的问题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体现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机思维能力[3]。

2 基于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1 构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计算机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技能竞赛主要包括计算机综合性知识题,这些题目主要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方面,主题明确,内容创新,与当前计算机技术开发的最新信息和知识相关,实际应用性很强,并且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收集、分析以往计算机竞赛的题目,合理运用至教学中,以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完成。构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指的是制定具体的项目为教学目标,以竞赛的形式完成教学项目,在教学中融入现代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模式的支撑是具体的项目,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的载体是竞赛,又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的作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构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分析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特点,根据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分析和研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层次和不同模块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首先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实验,具体项目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其次构建综合性基础提高平台实验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实验,主要是按照计算机不同的学科门类划分模块,提高学生解决本专业计算机应用的能力[4]。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上,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内容重点体现计算机思维方法,使基础知识精准具有逻辑性,又要生动具体、简单易懂,促进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技术和应用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实践创新,并紧跟社会信息技术的潮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施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就是项目的设计,教师创造的项目要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学生在完成项目和竞赛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注重收集、整理、分析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的题目。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1)层次分明。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三项能力和技能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是从低到高、层次分明的。

2)突出主线。实践教学模式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主线,采用具体的项目进行课程开发,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两个教学目标[5]。

2.2 搭建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课程平台

计算机专业要以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着力打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平台。学校要积极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搭建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将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等作为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实施的重要平台,为教师和计算机技能竞赛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要以现有网络中心为基础,开放校内各项基础性的网络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等,为项目和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设施设备,营造出创新实践的平台环境。构建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目前计算机竞赛主要分为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和职业竞赛,在不断改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竞赛,开阔教师和学生的眼界,重新定位新时代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通过实施项目和竞赛的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校园竞赛基地,模拟真实的计算机技能竞赛,重点是将每年各类型的竞赛题目进行归总,引导学生实行创新的技法,将竞赛基地建设成为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场所[6]。目前,实践课程平台的搭建主要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产学研合作。由学院承担计算机科研课题和企业合作的项目确定计算机竞赛的参赛题目,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缩小高校计算机人次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实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2)突出创新实践。引导和激励学生坚持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完成教学项目和参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为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学生创造出新型的网络实验室等外部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3 形成长效的计算机技能竞赛管理机制

重点根据计算机竞赛的培训过程,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竞赛活动管理机制,为选拔和培训本学校具有综合能力的优秀学生代表打下基础,为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一般计算机技能竞赛主要采用院、校、省级的竞赛模式。首先,经过选拔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开发小组,不断培养团队精神。其次,在积极参加校级竞赛活动中选拔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最后搜集外省、国家级的商业竞赛和学科竞赛,组织优秀队员进行参赛。高校根据计算机技能竞赛的管理流程设置本校的管理机制,主要可分为选拔、跟踪培养、激励、淘汰、传帮带这五个部分,首先针对计算机技能竞赛的要求,对有意向的学生进行挑选,主要采取动员、引荐、笔试、面试等方式;其次,定期开展师生交流会,掌握学生的动态,指明参赛的创新方向,主动发现参赛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纠正在计算机实践过程中的错误;第三,根据参加竞赛的贡献度设置不同的激励措施,根据学生参赛的最终结果实施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第四,选拔出的参赛学员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淘汰较弱的项目;最后,实力较强的团队可以帮助其他团队软件的开发、设计等,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7]。

2.4 建立高水平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教师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团队要为不同的学生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因材施教,对不同能力和专业的学生团队配备适合的指导老师,准确的引导学生参加各项计算机技能竞赛。指导教师不仅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还要多学生的作品和参赛思路给出专业性和启发性的指导,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带的学生团队融入至具体的计算机科研项目中,在科研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创新研究水平[8]。这就表明指导教师在竞赛中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综合的计算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并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用自身的创新激情影响学生的创新活动。学院要积极加强计算机师资力量,鼓励教师继续深造扩充自身的综合能力,建立一支具有综合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各项计算机技能竞赛。

3 结束语

总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全国计算机技能竞赛的深入发展,基于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并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瑞芳.高职《数据结构》课程与ACM竞赛相融合的实践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14(28): 177-178.

[2] 马海峰,宋井峰,袁海峰. 基于CDIO模式下JavaEE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22): 42-45.

[3] 刘渝妍,岳强,平大林,等. 基于计算机技能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福建电脑, 2015(1): 127-129.

[4] 钱新杰,胡桂香.基于JavaEE的Web系统中数据库设计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5(4): 75-76.

[5] 杨建磊.关于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甘肃: 兰州大学, 2014.

[6] 熊蕾.竞赛平台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研究[J]. 软件导刊, 2014(10): 173-174.

第3篇

关键词:存在问题;竞赛价值;实践意义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振兴对国民的能力结构、IT技能、IT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职业教育IT类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出更多适应IT产业需求的实用人才,职业学校也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利于在课程内容的调整、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迅速提升。笔者认为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将专业教学与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紧密结合,对建立技能竞赛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营

造校园育人文化、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和学生就业竞争核心能力、促进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有着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目前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举办技能大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职业学校举办的技能大赛还是处于初步的实践和探索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有必要逐步地完善和提高。

1.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指导老师的专业教学普及面有待扩大

技能大赛目前的形式基本上都是院校选拔技能操作方面拔尖的学生参赛,而很多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无份。还有,大赛的指导教师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竞赛队中,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教授更多的不参赛学生。技能大赛的“常客”显然都渐渐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他们技能越来越精湛,比赛内容越来越“精尖”,比赛的重点好似全都为了强化培训那些常客尖子生,所谓的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基础性教育教学脱轨,失去了职业教育的普及型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指导老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让这些教师的知识和技术普及化,这是本课题认为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2.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有待提高

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队伍实践水平与大赛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都是学历高但是没有岗位操作丰富经验的青年教师,或者是在学校工作了很多年,但是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掌握、对最新的操作接触大大减少的老教师。基于这个状况,如果通过技能大赛让指导教师实践水平提高,反作用于平时的专业教学,这是本课题认为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技能竞赛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1.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技能大赛能否取得成功,指导教师起关键作用

英国著名的工程教育专家齐斯霍姆教授曾说,“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培养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亦如此,只有由具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操作技能的教师,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全方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2.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指定评分细则。这促进我们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反思,引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以竞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

学院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的通过率。一是组织学生参加竞赛,通过在竞赛中获奖使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相关系列环节,也必将关系到学校的各个单位,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程。它不但要学校在经费上大力支持,并且还要广大计算机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教师等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达到教学改革成功的效果。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增强。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定位于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系统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这对于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琴.让技能大赛成为职教发展推进器.中国教育报,2008.

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课程改革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计算机课程是针对信息社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应然之举。它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主要特征,是国家规定的职业学校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近年来国家级、省级、市级以及各类职业学校各类技能大赛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如何使计算机技能大赛与计算机课程相衔接,以全面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现从以下几方面接进行阐述。

1 职业技能竞赛的概念及意义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竞赛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各种职业技能行业可在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1.1 通过技能大赛折射的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寻找优化计算机课程建设的路径,即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双师型队伍建设、优化实训基地等诸多方面来实施。最后,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按照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的梯度,研发一系列具有典型性、指导性的系列项目课程,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教学,为职业学校计算机课教师提供项目课程开发的技术范本和典型课例,起到引领改革、服务实践、推进竞赛内容普及化教育的作用。

1.2 开展实践技能训练与计算机课程相融合的系统性研究,建立相应技能大赛试题的题库,制定计算机技能大赛实践技能训练方案。计算机技能大赛首先应让学生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其以参加比赛为荣耀,让学生通过大赛找到更多的自信,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针对历届考试题目对实际课程中需细化讲解的知识点予以重点培训。在讲课之前,应该先给学生出一些“难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给其一个目标。听课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而计算机课程又离不开实际操作,动手操作恰恰是学习的关键。我们常说在教学中拿出实例,选择实例的过程亦是一个重要工作,实例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1.3 将大赛的内涵运用于日常教学,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研究与改进,更新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能力。现在很多职业学校都参加了计算机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有效的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在参加技能大赛中学习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有效的融入到日常教学改革中,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急需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1.4 选拨优秀的参赛选手,以便在各类计算机技能竞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好的名次。了解国内外职业类学校关于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的情况,注重计算机技能竞赛人员的培训,并与课堂教学以及选修课程相结合,最终选拔并组织优秀学生参加校内技能竞赛。采取短期培训方式并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以备参加各类大赛并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科学严谨的实践技能训练对良好成绩的取得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从而形成全体学生参与大赛的风气,全体计算机教师参与选修课程的开设、人才的选拨与急训,从而使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5 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以助于学生弹性就业空间。

职业教育应当是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状况,强化职业的实用性技能教育。以就业为前提,依托技能大赛为导向,有效地将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技能大赛与就业的要求,制定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融合传授知识、技能训练和素质提高于一体,把大赛、行业职业资格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扩大生存空间,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和积蓄力量。通过实训,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 计算机技能竞赛对教学改革的作用

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通过参与竞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发现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以及学生技能方面的弱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教学。

2.1 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改革

职业学校参加技能大赛坚定了职业类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坚定了职业学校教师加强技能教学的信心和决心,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技能大赛主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主要是生活周边所发生的故事或者某一游戏的场景进行创意设计。这一类的比赛均可作为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既能达到对学生综合类基础知识的培养,又能通过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和想象力进行实践。这一类型的比赛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围绕着自身的发展,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起到了导向作用,通过每年计算机技能大赛所设置的比赛项目,以及每个比赛项目的竞赛规程,可以反映出哪些计算机课程已经比较陈旧,不再适应时代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我们据此来调整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删去一些过时的课程,引入主流的、实用性较强的新课程,同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少讲原理性较强的内容,多注重操作方面内容的讲解。

2.2 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计算机课程与技能大赛有一部分相关内容,对其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对开展实践技能训练与计算机课程相融合的系统性研究,建立相应技能大赛试题的题库,制定计算机技能大赛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并将大赛的内涵运用于日常教学,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研究与改进,更新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理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能力

2.3 技能大赛为促进师资的教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加强了兄弟学校的交流。外出学习为师资队伍的提升提供了空间,提高了教师企业顶岗实习的热情,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书本理论逐步转换为专业实用性技能。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促进指导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领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

总之,通过技能大赛与计算机课程相衔接的研究与分析,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对计算机课程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课程建设的发展水平。由于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赋予了计算机课程建设新的内涵。因此将技能大赛与计算机课程相衔接,有利于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计算机专业 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社会对于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是教育界的职责,然而现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却还缺乏合理性,培养的人才达不到职场要求。因此,利用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一、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由于计算机专业越来越普及,计算机专业教学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专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一,许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专业内容涉及了计算机的方方面面,却“泛而不专”,导致学生毕业后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了解,却又无法独立胜任任何一个岗位;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计算机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而许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却不能及时改革,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就连教材也往往不是最新版,跟不上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脚步;第三,缺乏实践型师资力量,专业课教师相对而言实践能力不足,因此学生往往是了解大量理论,却很难实践;第四,实训力度不足,学校安排的实训往往比较形式化,并不能真正达到培训效果。实训课程也往往一个学期开设一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有限,以至于学生走上社会才发现自己眼高手低。

二、技能大赛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意义

技能大赛可以有效的推动计算机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对计算机教学的现实意义。

技能大赛对于计算机教学的现实意义包括:第一,技能大赛可以为计算机专业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方向,通过技能大赛的题目,可以发现现阶段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第二,技能大赛的竞赛要求一般比较接近企业的项目要求,通过技能大赛可以促进计算机专业与当前社会、现代企业的需求接轨,让学生提前了解走上社会后接触的工作;第三,可以帮助找到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第四,可以帮助计算机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第五,为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竞赛项目设置、竞赛内容、竞赛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

2.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论意义。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出发点是服务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应该培养有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技能竞赛就是学校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能够体现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设置教学方向;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同时也得到一个向企业展示自身水平的机会,并且可以和外界的选手进行比赛,也是一个接触校外选手,有一个与校外专业认识沟通交流的机会。竞赛过程是一个创新、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对于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学习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三、制定技能大赛在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技能大赛可以促进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技能大赛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中要做到既能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增长更多的专业技能。具体方案如下:第一,带领学生仔细研究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的比赛方案以及规章制度,根据比赛方案制定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贴近企业需求,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第二,认真分析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梳理出项目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根据项目需求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以便于学生能掌握更多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以实现以赛促改;第三,根据技能大赛题目的设计内容和相关规则设计与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锻炼,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能力,以便于学生将来毕业能更适应社会的工作,实现以赛促配,第四,在大赛前进行培训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学校要根据技能大赛研究一套更加优异的教学方案,研究如何编排课程更加合理,实现以赛促研;第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技能大赛去进一步了解企业的需求。用好这个平台让企业能有机会发现更多优异的人才,并对学校的教学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提便于教学能更适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以赛促合;第六,通过技能大赛更合理地去规划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技能大赛的内容代表着计算基专业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计算机专业的技术标准,为实习内容的是定指明了方向。学校在实习环境和实习内容的制定上应该与企业更好的结合。

四、技能大赛在教育学中的发展新思路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在校学生也是逐年减少,计算机专业已经面临巨大的困境。对该专业的重新定位以及合理优化教学资源更为重要。技能大赛为学校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应该适应社会需求,将专业方向倾向于计算机应用,重点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数字媒体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等当前社会需求量大的计算机方向,避免学生就业时学无所用。同时注重培养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学校可以以技能大赛为依托,将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送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的不同,能够提前适应社会。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岗位要求为导向,多管齐下,提升就业质量。以技能大赛为练兵场培养学生职业人才素质品质,树立职业理念。提升技能大赛成绩,扩大技能大赛成果,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好局面,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起到示范引领和借鉴作用。

五、总结

技能大赛对于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应该利用好技能大赛,根据大赛内容对计算机专业的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保证专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清.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1).

[2]张巍.解析技能大赛在计算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赤子.2015(4).

第6篇

1“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以赛促练”营造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我们学院计算机专业已经建立了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围绕市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们自己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大赛:一是实现“人人参与”的单项竞赛。为了考察学生对专业课程技能目标的达标情况,在专业课程教学结束时通过单项竞赛的形式对全体同学进行技能测试;二是实现“好中选优”的校级技能大赛。为了测试学生的竞赛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结束之后分专业组织校级技能竞赛,并从中选拔优秀选手;三是实现“优中选强”的选拔赛。在每年的市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进行集训,组织在校级竞赛中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按照“末位淘汰”原则定期组织选拔比赛,最终确定合适的参赛人选。把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树立典型,要让他们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共同提高。通过搭建校内三级技能竞赛平台,我们计算机专业已经逐步建成完善的专业技能大赛制度和选手培养选拔机制。专业技能大赛由最初的阶段性任务实现了向常态性教学工作的转变,充分发挥了技能大赛对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以赛促练”机制实施以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加强,在省市各级计算机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以赛促练”促进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制约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赛促练”强调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计算机专业教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职业教育真正办出“职教特色”。

2.1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

“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是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职业技能大赛在项目设置上与企业实际任务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课程教学时一定要贴近生产实际,设置训练项目和任务。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一方面注重了计算机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切实突出其实用性和技能性;另一方面还要照顾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使职业技能大赛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实现职业技能大赛的“优中选强”功能。我院计算机专业以技能大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结合具有先进技术和时代特性的技能竞赛项目,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以技能大赛为目标,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2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改进

我们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达不到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职业技能大赛在比赛内容设置上,基本上能够做到既兼顾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两个方面,又注重对操作技能的考察。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既要把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为此我们学校与思科网络公司联合举办“思科实验班”,与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网络安全实验室等。专业教学中我们直接把计算机实验室作为课堂教学使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赛促练”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学生展示技能风采的舞台,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是其向用人单位表明专业本领的最具说服力证据。没有比赛便分不出高下,没有各专业各层次的专业技能大赛,则不可能产生各行各业的“金牌选手”、“技能冠军”。对用人单位来说,在招聘员工时,总希望能招聘到技能强、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于是技能大赛成为了各用人单位发现人才的“淘宝网”,那些金牌选手、技能冠军便成为企业的“抢手货”。技能大赛将改变他们的命运,成就他们未来的人生。从就业情况来看,我们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以赛促练”进一步提升了我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好地发挥职业大赛对技能训练和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希怀 单位: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第7篇

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概述2012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等8家单位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铁道出版社承办了大赛。大赛的主题是“信息素养与核心技能”,主旨是促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大赛主要包含两项竞赛内容:基于IC3(InternetandComputingCoreCertification,简称IC3)的竞赛以及基于案例的竞赛。在大赛的命题、组织实施、竞赛成绩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办单位的专家就大学生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基本标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内涵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了解我国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状况,分析大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的能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目的。笔者将分析本届大赛的成绩统计数据,调查全国高校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分析“掌握计算机工具的使用是否可判定会应用计算机”的问题,以期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计算机操作能力与IC3标准基于IC3的竞赛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于IC3标准的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掌握及对计算机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办公软件基本操作技能等。竞赛方式是上机在线竞赛。IC3标准是一个国际信息素养标准。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IC3标准将信息社会的社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构造为一个能力图表,包括220个知识、技能点。本届大赛借鉴IC3标准,衡量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状况,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我国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能力。

参赛院校和学生统计本届大赛分为院校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的院校赛在各地由各院校自行组织,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02所院校的11781名学生参加了院校赛。经院校赛选拔,168所院校的534名学生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总决赛。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为主,本科院校以二、三本院校为主,全国重点院校有不足10所参加。参加全国总决赛的534名选手既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来自新疆(4人)、(5人)等西部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上述分析,可以认为本届大赛参赛选手所在学校的地域分布比较广,选手的竞赛成绩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评价的参考。

成绩统计分析1)平均成绩的分析。2012年5月26—27日,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选手集中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进行决赛,按照高校类别统计。①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经过一定的辅导和练习,其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够达到平均及格的成绩。但若考虑到这534人是从全国参赛高校上万名选手中选出的、参加总决赛的代表,我们认为,全国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不能令人满意。②按照一般认识,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方面应该优于本科学生,但竞赛的成绩并不支持这种观点。③相同类别学生成绩的极差过大,成绩分布比较分散,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最低成绩只有19.24分,极差达到70.31分。这说明,大学计算机的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能力差异很大,发展很不平衡。2)按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平均成绩。按照参赛的部分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平均成绩如表3所示。各省的平均成绩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相关性不明显。沿海发达地区院校的平均成绩并不一定高于西部地区院校的成绩。处于平均成绩后几名的省、市、自治区,不一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高校选手的成绩普遍好于普通二、三本院校及高职院校。其中国际关系学院选手的平均成绩达到82.9分,远远高出北京地区的平均成绩(北京地区平均成绩65.7分)。这些重点学校的选手在参加案例阶段竞赛时,表现出很好的信息素养和工作能力。重点院校选手的成绩也很不均衡。北京某些重点院校的平均成绩不仅低于北京地区的平均成绩,甚至低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平均成绩。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在进行教学改革时,不能采取统一方案、统一要求的方式,即使对于同类型学校,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在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应用是大学生的重要基本功。以这次大赛成绩为样本的统计分析,不支持“全国范围内进入高校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观点。

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等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大学计算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本专业工作的能力。目前,教学中以综合“案例”——样例作为应用能力的教学和考核载体,但实际上,多是按照给定的样本“描红模子”。什么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工作的能力?能否认为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就是会应用计算机完成工作?本届大赛专家组对此进行了研究、研讨,确定考量学生应用能力的案例不是简单的模仿操作,而是使用信息技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包含了调研、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3]。

竞赛案例题的设计设计竞赛案例的原则:给定问题描述,要求参赛选手能够充分、综合地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解决方案,完成给定的工作任务。竞赛案例如下。请根据如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背景:A公司,有员工45人。(本题省略45名员工的基本信息)人物角色:假设你是这家公司的行政助理。任务描述:公司要安排全体员工一起外出旅行休假。请设计旅行休假的建议方案。公司提出的基本限制约束条件如下:(1)人均费用在4000~5000元人民币或20000~30000元台币。(2)旅行休假时间不超过1周。(3)公司全体员工都参加。要求:设计旅游休假的建议方案。设计方案时,请考虑要求:(1)本方案的目标读者是公司管理者。(2)至少提出3个可选的旅行休假方案。(3)应分析员工的构成和爱好需求,作为设计方案的基本考虑。(4)每个方案至少应包含行程特点、主要景点和经费预算。(5)标明资料来源。(6)完成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使用相关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形成文本形式的最终方案。(7)请将完成的旅行休假建议方案发送到指定邮箱。竞赛案例的评价指标设计参照了科学工作的基本过程。评价的观测点是:①分析问题的需求和约束;②充分有效地搜集和筛选素材;③按照要求形成报告;④尽可能多地使用信息技术。

成绩分析台湾学生和大陆学生参加了竞赛案例的比赛。台湾学生包括高中生、职业学校学生以及大学生;进入这个竞赛环节的大陆学生在基于IC3标准的竞赛中,成绩最低分为86.14。也就是说,按照国际信息素养的标准,大陆选手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的程度很高。大陆选手(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成绩整体不如台湾选手。仔细分析大陆选手完成的任务,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与台湾选手有如下差距。1)不知道如何着手完成一项工作。大陆选手拿到竞赛案例题目时非常茫然,所提交的解决方案思路不清晰,逻辑较混乱。2)不明白竞赛案例题目中给出的约束条件和要求的含义。大陆选手对理解需求、遵从约束的意识及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直接把旅行社的行程单作为解决方案。有的方案安排六天行程,从三亚飞到杭州,再飞到北京,只考虑有海景、有园林、有古迹,而无视经费和时间的约束。3)不会分析基本数据。竞赛案例给出了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员工的爱好、年龄等多项信息。实际上,要求学生使用软件工具分析这些数据,尽可能多地顾及员工的爱好,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旅行方案。但有些方案没有数据分析,还有些方案没有使用软件工具进行统计。4)资料来源单一。有的解决方案所参考的旅游信息全部来自一个网站,缺乏广泛地收集和筛选资料。5)不懂角色的含义。题目给定选手的角色是公司的行政助理,但有多个解决方案不像是提交给公司管理者的报告,而是提交给老师的作业。本届大赛的竞赛案例没有涉及任何专业领域,仅仅是使用信息技术完成一个信息收集、整理和呈现的工作,应该属于比较简单的案例。而这些进入最后决赛环节的学生完成竞赛案例的能力并不令人满意。由此可以认为,熟练地掌握基本信息技术,掌握常用软件使用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应用这些技术完成既定的工作。

结论

第8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教学改革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15-0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制造业面临升级转型,在“中国制造 2025”的政策下,我国工业产品设计紧跟世界步伐,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要让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培养高技能复合型创新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对职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提出了新高度。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 CAD)简称CAD,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将来在企业岗位上从事工艺的编程、担任产品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举办工业产品 CAD 技能大赛的目的是将辅导技能竞赛学习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有效地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改革中,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一)计算机软硬件落后。目前,由于受到国家财政投入经费的制约,许多中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不达标,计算机硬件配置比较低,跟不上当前主流计算机的硬件设施配置,导致许多新型的软件无法安装运行。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更新换代较快,如不能更新安装就无法保障教学顺利进行,从而导致学生学不到实用的技能。由于人员配备不足,许多计算机缺乏维护,出现故障的计算机和被损坏的计算机日渐增多,致使学生可用的计算机数量不断减少,从而无法保证一人一机,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正常有序地学习。

(二)教学内容陈旧落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技术也不断更新,而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材和计算机教学内容,仍停留在多年前的基础上,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相脱节。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做深层次挖掘,课堂实验内容让学生随意去做。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缺乏实验指导用书,没有一套能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三)学生素质整体偏低。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城镇及城市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低,文化水平也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没有学习目标,都是抱着在学校混文凭混日子的想法,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形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学生素质明显偏低。此外大部分中职学生从小是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缺失,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自控力较差,加上互联网的普及,网吧的兴起,许多学生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以为计算机课就是玩游戏、网购、聊天,对学习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抵触情绪,因此慢慢放弃了学习。

(四)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职业教育投入的经费不足,导致教师待遇降低,造成大量教师人才流失,教师的数量不断减少,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另外,投入经费不足,使教师无法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进而造成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使学生在学习上学不到有效的知识,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降。

(五)教学方法落后。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大,学不到实用的操作技能。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落后,缺乏创新和活力,不能与时俱进。应该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对授课内容进行改良,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举办计算机技能大赛的目的

举办计算机技能大赛的目的是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职业教育落后的现状,完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结构。以全区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产品 CAD)技术比赛为平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工业产品设计、计算机应用和机械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创新,促进实践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升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一)技能大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参加技能大赛,了解技能大赛的内容、考核方式和技能要求,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严格把关教学质量,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企业行业技术标准融入课堂实践教学之中,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知识、实践操作以及职业素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技能大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在技能大赛开始前,教师都要阅读和比赛项目有关的书籍和资料,根据比赛的相关内容,拟定模拟题进行拓展训练,从而扩大自我的见识与视野。通过参加和指导学生备战比赛,教师对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更加了解。教师因此会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使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水平在大赛中得到逐步提高。

(三)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团队间分工协作,默契配合,努力完成比赛任务,进而培养了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而这些都体现了职业素养的要求。可见,技能大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在备战过程中培养了认真学习的精神。高强度的题海训练,使学生形成了顽强的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训练和比赛,学生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心理素质等都得到提高。参赛获奖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素质都比未参赛的学生强,在就业时更容易受到企业的欢迎,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技能大赛推动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获得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企业为了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等,大力赞助技能比赛所需要的比赛设备以及资金,并希望在比赛中发现企业所需的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参与技能大赛,一来提升了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二来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加强了校企合作的力度。

三、计算机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全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自治区每年都举办区级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而“工业产品 CAD”技能大赛是赛项之一,通过竞赛,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

(一)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技能大赛考核内容和技能考核标准,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把大赛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融入到常规教学中,以大赛考核内容为项目载体,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强化实践能力教学。以前没有举办技能大赛,大部分中职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没有积极性,也缺乏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无法被保障。以项目为载体对参赛选手进行考核评分,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产学结合,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这些变化过程推动了教学内容改革。

(二)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在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积极利用网络搜索与大赛有关的历年试题和各种学习资源,总结大赛成败的经验,改善教学方法,将辅导技能竞赛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改革中,强化技能教学,促进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采用先进的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对学生提出任务,帮学生分析、设计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且还让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教师在辅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要熟悉比赛的考核内容和技能要求。为保证比赛获得好成绩,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有关比赛的专业技能,大量地强化技能训练,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还要关注企业的新技术新动态,把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大赛提升自身的创新素质,而学生的创新素质正是教师创新素质的传递,因此大赛也提高了教师的创新素质。通过技能竞赛,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而且体现了教师较高的实训能力。

(四)促进实训基地建设。要想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学校必须给参赛选手提供较好的实训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更新了实训实验设备。为了满足技能比赛的要求,学校这几年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购置了新式电脑,配置了多媒体电脑室、广告工作室、网络实验室等,强化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除此以外,学校还优化实训环境,在机房安装相关软件进行企业仿真环境模拟,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体现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强化了职业学校的实训练习,使理实一体化教学得以实现,进一步促进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此外,技能大赛提高了教师技能水平,加快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 姬.技能竞赛推动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建设的启发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2] 滟.基于Inventor的工业产品设计技术技能竞赛实训方案初探[J].职教通讯,2012(3)

[3]廖晨君.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支点构建教学改革发展平台[J].中国教育报,2009(7)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二级项目《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训课项目化实践操作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类专业 技能大赛 反思

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从2007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赛是全省职教系统的盛事,牵动着全省所有职业院校师生的心,在职业院校的影响力日趋增强。信息技术类专业比赛项目的竞赛标准,成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操作的标杆,直接指引着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改革方向。笔者曾两次代表徐州市参加省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专业项目的竞赛,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反思之一:与“大赛”的差距

笔者在历次的市级各项技能比赛中均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但对于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面对省赛的竞赛方案和考核知识点,自己感觉很熟悉,好像都会,但在实际的省赛现场上,对于熟悉的考核知识点,虽然可以做出来,但用的时间较多,而且经常出错,需要反复修改。而且还有一部分考核知识点属于归纳总结性质的,难于把握,如影视后期项目试题共有17题,在规定的时间内,有2题没有时间完成。

这个差距也反映了平时在专业课教学实践操作中以及省赛赛前集训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专业课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在技能熟练程度以及项目完成的速度、质量和准确度。这也正是目前中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近年来,由于学生素质的下降和学生学习动力的降低,计算机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逐渐放低,从原来的“精通”,变为现在的“掌握”,进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难以达到省赛所考核的难度和强度水平。

二、反思之二:“大赛”的突破之路

无论是技能大赛赛前集训,还是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都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要以大赛为导向,更加注重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团队合作等,唯有如此,才能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在高手如林的省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平常的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和大赛赛前集训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任务驱动”要贯穿于教学和集训过程的始终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多个任务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习内容分解为多个任务,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小组合作、团队协作、老师提示,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各个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2.“项目教学法”要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瞄准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向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和岗位教学的方法。“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再次整合,实现了企业项目工程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而这些素养正是要成为省技能大赛选手的必备素质。

3.加强比赛团队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

本次省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项目的7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都是团队性质的比赛,可以看出团队协作在技能大赛中的重要作用。省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向从个人逐渐偏重到团队合作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以及学生赛前集训中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增进学生团队之间的有效交流、科学分工和无间合作。每个学生要意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出色的地完成学习任务,要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今年的省赛已经结束,明年的省赛还将继续,今年的失利并不可怕,在领悟了省赛的精神内涵之后,在经历了紧张的竞赛现场之后,我们明确了大赛的方向,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及时进行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认真地做好学生集训。明年,一定会在省技能大赛这个舞台,再展风采。

参考文献:

[1]陈兆芳.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1(7).

第10篇

【关键词】中职生 计算机 操作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3-017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日益普及,并且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急需型人才的基地,所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方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广阔的前程。所以,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水平,真正提高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学好、学精,真正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

一 技能培训

基本操作技能作为产品生产的基础,也成为了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基础,中职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一定要熟练掌握。要培训学生学好基本技能,并慢慢掌握高难度的技能,基本操作必须精准、熟练,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基本功训练的要求。

1.训练正确姿势

计算机操作首先要求操作姿势一定要正确,尤其对初学者一定要严格把关。只有姿势正确,反复训练,方能在敲击键盘时做到稳、准、快,并且在操作时保持长久的热情和精力,不易疲劳,自然而然就加快了操作速度。总之,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正确姿势的训练。

2.训练键盘指法

计算机操作要做到快速敲击、敲对键盘键位,就应该对每一个手指做合理的分工。在长期有序的练习下,反复快速并确保准确无误地敲击每一个键位,做到熟练操作。在训练的初始阶段,要注重准确率,接下来再训练速度。在学生实际操作的正确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再逐渐训练速度,使学生精心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3.训练键位练习

在后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中,应高度重视操作速度,以保证日后工作的效率。在平时的计算机操作训练中,必须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训练内容,这就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合理分解训练内容。比如规定输入一段英文、中文和编辑排版各部分所需的时间,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促使学生科学操作,在不断的训练中有效提高操作速度。

二 兼顾操作兴趣与技能技巧的培养

教授技能操作的教师,不仅需要精心组织教学,而且要注重培养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更好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实习指导教师要真正分析讲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及技能技巧。如,在讲授Word 2003图文混排时,应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漂亮的图片,然后让他们动脑思考如何在Word文档中呈现。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由易到难,引导学生思考、练习。计算机操作课灵活度较高,操作时要用到一些技巧,如电子表格Excel 2000单元格选定的操作、Windows中快捷键的操作等。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重点讲解一些操作技巧,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三 以工作意向为契机,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邀请在工作岗位上做得出色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演讲,以他们的就业经验指导学生更好地完善自己,让在校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与此同时,学校要对往届毕业生的职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各自的强项和弱势。

1.让学生在社会锻炼中受教育

“请进来,走出去”,一方面要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演讲报告,以引导和激励在校生;另一方面要经常带学生走出校门,到企业中进行实习操作,并与大型的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在基层的实际操作中真切感受员工的工作,使学生能在后继的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学得更好。这样做的教学效果远远大于课内的反复强调。实际操作教学表明,大部分毕业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且实际技能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岗位上表现出色,甚至发展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

2.利用成功案例为学生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并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坐标。学校要在平时注重收集往届出色毕业生的成功事例,或者搜罗社会上的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导、教育学生,坚定学生的就业信心,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榜样感染、感动学生。

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并借助企业设备和项目建设投资为实习服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如,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学校分批次、分时段向企业输送实习生,主要可通过半工半读形式或顶岗实习形式来实现。学校要指派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实习操作,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强化专业技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再者,把企业引入学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种方式下,投资设备由企业提供,场地则由学校提供,建立实训室,完善学校实训设备,丰富学生实战经验。

四 加强上机操作,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发学生潜能

计算机操作作业可分为上机作业和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过程,书面作业要多布置一些需要记忆、理解和思考的东西,如概念的理解、设计作业的思考过程等。而上机作业是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过程,建立在对应用软件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每个上机作业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学生通过做上机作业,可以很快提高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

如在教学Photoshop课程中,可提供一些图片素材,让学生设计一些校运会宣传画、文艺晚会宣传画、学校招生广告、贺卡之类的作业,让学生在掌握好图层、路径、色彩修饰、文字效果等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图形图像设计能力,有自己的设计思路,能设计出较好的作品。再如,网页设计课程,教师可以给定素材,甚至只列出要完成的效果或技术要求,然后由学生亲自动手去找素材进行设计。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作业没有统一的答案,只有完成效果的好坏。只要学生设计的作品符合要求,就应当给予鼓励和肯定。

其实,更能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环节应是“课外设置”,加大投入的力度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外的实践活动如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可以多接触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定期举办操作、设计和创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性。这些活动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对学生利用本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的协作精神,都会有较好的锻炼。

五 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特长发展

学校开展以计算机操作为主题的各种各样的技能竞赛,以便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之间能进行横向比较,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能通过竞赛,找出一些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在二年级开展一些比较简单的“打字比赛”、“电脑小报”、“计算机知识抢答”等竞赛,在高年级开展如“电脑组装”、“动画制作”、“广告设计”等竞赛,在三年级开展如“网页设计”、“网络实操竞赛”等竞赛。

六 加强技能考证,为就业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评价学生的操作,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再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计算机证书的考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明确学生就业时的角色定位,增加就业砝码,还能让学生在考核中得到肯定和成长,产生更深层次的学习欲望,学会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只要坚持实操与就业相结合、实操与理论相结合,就会提高考证过关率。这样,学校每年的就业率就会上一个新台阶,甚至学生还没毕业,就有用人单位排队“预定”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总之,对于中职生而言,动手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就业,因此,必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社会提供大量社会需求型人才,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怀.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9)

第11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综合性;实用性

全国及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均有一项极为重要的赛事就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其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进行相应的检验,同时能很好地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来新的机遇以及挑战,在竞赛中如果取得更好的成绩,就能更好地鼓舞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为专业教育教学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一、技能大赛的特点

1.综合性相对较高

鼓励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技能大赛本身的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且其难度以及参数的精度相对于教学较为综合,其对参赛选手的基本素质、身心素质以及网络操作能力等相关的综合能力进行一定的考核。

2.实用性强

技能大赛本身的特点除了综合性强以外,还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技能大赛往往由几部分组成,而这几部分都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当今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技术的学生人数不多,换句话说,就是这些项目的设定都是符合社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其有着良好的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的重要意义。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并没有明确地同社会需求相接轨,而现今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不仅要求学生有效掌握相关的网络操作技术,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相关的企业素质,这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应当进行相关的改革,培养企业以及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样进一步表明应当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同时应当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应当注重对所有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

在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相关的改革时,应当借鉴相关的优秀企业改革成功的经验,并且有效地通过探讨校企合作的相关方式以及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技能大赛等相关的有效方式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以及综合技能。

例如,可以有效地改革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在进行相关的实践理论教学时应当要求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以及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综合素质以及基本的综合技能。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培养网络操作人员的最终目的是有效为社会以及企业培养良好的网络管理员以及网络工程师,因此,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中一个档次有效的调整程序设计以及工程素质相关训练的实践教学,增加网络工程实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中,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并以大赛表现突出的岗位职业能力作为参考标准,并且加强专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提升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颜远近.以技能竞赛引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

[2]李文,高健.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J].职业时空,2010(4).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 中职技能比赛 训练方案

中图分类号:TS9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329-01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现状

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增了“工业产品设计CAD”项目,随后在天津市中职比赛中出现该项目。在2013年该项目更改为“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

该项目除了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外,还要具备产品外形的设计能力及产品内在结构的组装能力。因此,该项目并不只是单一的软件操作或产品设计,而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竞技项目。

计算机辅助设计竞赛项目是采用Inventor设计软件进行零部件的建模及装配。Inventor软件是Autodesk公司新推出的一个工业产品设计软件,美国 Autodesk公司继Autocad,MDT后,推出了一款拥有17项核心专利的三维实体模拟软件inventor。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inventor具有简单而直观的设计环境,快速装配显示,自适应装配,辅助协作设计和易学易用的特点。inventor主要由零件造型,部件装配,钣金,焊接,视图表达和工程图纸及渲染等模块组成,是一个比较完整且相互关联的三维设计系统。目前在国内还不是主流软件,因此相关教材较少,在互联网上也很难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料,竞赛辅导基本是从零开始的。

二、竞赛试题分析

1、软件应用分析

通过分析近三年全国及天津市职业学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大赛试题,在三到四个小时之内要完成零件建模,装配及创意设计,时间非常紧张,不少学生来不及完成。如果在软件应用上不能做到非常熟练,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从题目涉及到的inventor软件知识点来看,实体建模,曲面造型,特征放置,部件装配,资源中心,工程图,爆炸图,场景渲染等方面都有涉及,因此,对 inventor软件这些功能的掌握必需全面,熟练和精准。

2、竞赛试题类型分析

工业产品设计技术技能竞赛试题分为基础设计和设计创新二个模块,比赛形式均为现场操作。其中,基础设计模块要求参赛选手在比赛现场根据给出的设计图完成现有产品模型建立与设计表达。需提交的文件包括产品的零部件立体模型、工程图及渲染效果图等;设计创新模块,要求参赛选手在比赛现场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完成产品的设计创新、模型建立与设计表达。

三、参赛学生的挑选

由于我校没有对口的专业,只能在工科专业中选拔参赛选手。我认为5年制的学生,应该是技能小组挑选学生的重点班级。去年本小组6名停课训练的学生,今年有4名可以继续参加比赛,为以后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挑选比赛学生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加大本小组的宣传力度,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基数大了才容易找到合适的学生。期间各专业课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初期人数有60人报名,经过能力测试淘汰了30人。

阶段二,测试淘汰阶段 每两周进行一次测验,淘汰30%。经过两次的算选剩余12人。

阶段三,自然淘汰阶段 经过高强度,高难度的练习,意志力较差的学生自然退出,这一阶段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刻。确定停课训练的学生。

阶段四,模拟竞赛阶段 赛前通过多次模拟竞赛,锻炼学生的比赛经验,最终根据成绩确定参赛学生。

四、训练的方式方法

1、严抓、广抓基础知识。由于该项目是一个新项目,参考资料较少。因此,要先熟悉软件的命令,从软件自带的“帮助”文件着手,逐个命令、逐个参数进行研究,对软件熟悉后,再运用命令进行产品的设计。在这期间,和学生通过相互提问各种产品的造型、建模、修饰的方法,再用Inventor软件进行求证,操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夯实了知识基础。另外由于该项目涉及了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机械制图,因此加入了机械相关基础的讲解。

2、产品分类,举一反三进行训练。在熟悉软件操作后,第二阶段就是进行产品的制作。在比赛规程中,给定了产品的范围,但时间有限,不可能对范围内的产品都进行练习。于是,我们采用产品分类的方法,举一反三进行训练,先把产品以建模的方法进行分类,在每个类别中,再挑选一些构造相对复杂的产品进行练习,这样,使收到的训练效果更佳。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念。对产品的模仿制作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进入了竞赛训练的第三个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我通过网络等渠道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工业产品图片供学生欣赏,通过这种逐步渗透式的辅导方法,让学生建立一套自己的审美评判标准。这部分训练,虽然在本次比赛中未涉及,但我认为这应是该项目今后比赛的发展趋势。

4、模拟竞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以及临场应变能力。首先是模拟竞赛规程中规定的比赛的环境,让学生适应;其次是通过请教师来监考比赛,增加模拟竞赛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临场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还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超量的题目,让其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学会对题目的取舍及锻炼从容淡定的心理素质。

五、训练方案设计

用inventor软件设计小型消费电子产品的零件造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我要求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徒手画出设计草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醒学生在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同时必须首先注重创意和革新。以除湿器为例,教学时间为四周,安排如下:

第一周,要求学生掌握参数化实体模拟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制作和修改草图,制作由拉伸,旋转,放样,扫移,穿孔,挖壳及环圈实体特征构成的零件。并在零件上放置圆边,倒角,斜面,线性阵列,环形阵列,镜向重复特征。在零件制作的过程别强调工作点,工作轴和工作面的建立和使用,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及构造复杂零件的能力。

第二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四种基本装配约束条件的应用,这四种装配约束条件包括结合,角度,切面和插入。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了解导出的约束条件的使用及在装配的状态下制作新的零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理解自适应技术的重要性。

第三周,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图和爆炸图的制图技能。inventor提供了创建二维工程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功能,而且可以做到二维与三维相关联更新,但是工程图中有大量的人为规定。例如简化画法,纵向筋按不剖处理,以及过渡线的处理。目前的三维软件都不能很完美地生成各种视图!这就要求我们利用inventor在工程图环境下进入草图模式对工程图进行修改,对视图进行改造,以符合我国的制图标准和行业标准。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量制图的有关规定。

第四周,让学生熟悉inventor studio是inventor的一个附加模块。具有独特的环境。它能够对inventor创建的零件及装配进行渲染和制作动画,生成具有真实效果的渲染图片及装配动画效果的多媒体文件。我们主要是依照真实物体进行拆解,测绘,完成物体的抄画。

除了认真研究比赛试题,严格挑选学生,严谨的教学态度,做好教学计划之外,要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老师和学生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