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委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村委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时间:2023-06-07 09:21: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委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村委会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第1篇

自年换届选举已有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任村主任职务工作。任职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村老少爷门的支持下,自己本着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紧紧围绕全村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较好地为我们村集体做了些工作。主要抓好解决了全村行路难与吃水难的两难问题,以及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临时性工作任务,下面,我就过去三年里任期期间的工作和当选后三年的工作服务打算作汇报如下:

一、结合本村实际和工作计划,对村民兑现承诺

1、行路难。多年来,我们村内主干土路破旧狭窄、坑洼不平,车辆出入困难,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俗话说,道路通,百业兴,道路建设不仅是发展经济的先决条件,也是一个村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新村委班子按照年组建时的承诺在征得全体党员和部分村民的意见后,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努力寻求多方帮助,于年对村主干道路进行了建设。修路2600.00米,柏油路面约14000.00平方米;拆迁房屋建筑面积1500.00平方米,共计投资金万元。这对早有负债的穷村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

千百年来,我们村的祖祖辈辈老少爷们每逢遇雨天,人们无法出行,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严重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的铺设竣工,改善了村民的交通条件、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使我们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应该说是修了一条富裕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我认为路面的修建竣工,对咱们村的经济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所有这一切见规模、上水平的建设项目,也是,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壮乡爷们的积极配合不开的。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的是:

一是修路牵扯的房屋拆除户,房屋被拆除,院墙被拆除,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可他们没有怨言,自觉自愿积极配合,为我村的道路建设付出了无私贡献;

二是村委会委员和各队队长以及修路领导小组的每一位成员,他们在施工当中为修路不辞辛苦、不顾酷暑,尽心尽力,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无怨无悔,坚持战斗在施工第一线,从而保障了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

三是许多老党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踊跃出谋划策,积极带头集资捐助,率先拆除自己家妨碍修路的房屋,他们的行动让群众感动!大家都也以他们为榜样,慷慨解囊踊跃捐资,为村里的修路;

四是得到了身在外地工作的村民与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积极主动为我们村修路出谋献策、集资、筹款。捐款修路,功在千秋!

在这里,我再次向在修路过程中付出贡献的老少爷门们以及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各级领导说声谢谢,谢谢大家啦!

2、吃水难。多年来,我们村的老少爷门们喝的是提取的地表层的水,又苦、又咸,受支脉河的污染,吃水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村民的身体健康!我们想喝甜水、好水,就得外出到邻村或者进县城买水,大多数人都遭受到了他人的白眼。修路前,如遇雨天,无法出门,我们有时只得接下雨水,节约使用。村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兑现承诺,于年为全村各户安装上了自来水,也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

3、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年还投资修建了篮球场,给村内青年提供了娱乐活动场所;年底,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二、争先创优,重在行动

一是年创先争优活动部署以来,村委一班人不等靠,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在认真学习、理解消化上级有关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阶段性的工作安排,主要是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致力构建和谐农村。为了有效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村委会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使用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给村内新生儿童调整分上了土地,;二是挖掘了两条蓄水沟,共计110.00米、3.5万土方,使农田能够及时得到浇灌;三是铺设了村两条生产路,方便了村民收割季节出行难的问题;四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带支持下,投资修建了村委办公室、老年活动广场、党员活动室,得到了县、市、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好评。三是积极响应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支持我县小黑牛养殖场的建设,坚决拥护,把工作落到了实处,小黑牛养殖场房建设早已初具规模,目前,我们正在协调办理交接遗留的后续问题。

四是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并加大回访调查摸底工作,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积极认真摸清底数,本着对国家、对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搞好该项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目前我村形势良好;

五是是搞好全国人口普查,成立了班子,摸清底数,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工作;

五是千方百计惠民生,使我村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养老金保险工作,已完成村民养老金保险交存工作,参加了社会养老金保险,60周岁以上已领取养老金,使我村由传统的养儿防老向社会保障转变。年终,村委还对年满70岁以上的老人和困难户给予适当发放补助。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公路的迅速增加,农村公路养护需求与养护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1)我国农村公路留有质量隐患,单靠养护管理并不能使农村公路发生质的改变,所以建设质量过关的农村公路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前提。

(2)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规范。

(3)养护责任不明确,没有真正落实。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4)养护资金匮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一大难题。

(5)养护技术低、质量不高,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配备少。

(6)养护体制缺乏活力,农民爱路、护路积极性不高,有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对养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快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下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公路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公路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是公路建设发展的继续”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

2.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权责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责任主体为地方人民政府,应提倡走群众养护与专业养护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县级公路主管部门直接负责辖区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而村公路、乡(镇)公路,应属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县(市、区)交通局设县乡公路管理站,负责农村公路养护规划、检查验收、保护路产路权,并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乡(镇)政府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和地理行政区位规模、布局,由乡(镇)按照行政建制组织群众养护公路,政府负责监管和指导辖区内乡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3.严格要求养护质量,保证公路畅通

“三分建、七分养”是在长期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于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根据“十一五”我国农村公路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养护好。在农村公路养护管养工作中应做到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以养好路面为中心,加强全面养护为目的,达到路面平整无病害,路肩整洁无堆积,边坡稳定无塌陷,边沟畅通无积水,桥涵完好无堵塞,标志齐全无短缺,绿化到位无空白,逐步实现公路等级化、标准化和美观化。

4.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三、目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

1.统一管理模式

统一管理模式由县、乡两级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管理层次减少有利于乡镇政府统筹安排养护资金,节约公路养护费用,有利于乡镇政府统一人员,落实乡村道路的养护工作计划。农村公路采用统一管理模式,县道由县公路部门管理,其下的养护工作站负责具体养护工作;乡道和村道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养护管理。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乡镇政府统筹安排养护资金,落实养护工作计划;有利于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养护人员,提高养护效率,降低公路养护成本;有利于区县交通管理部门统一指导、监督和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镇政府重视乡道养护,而村道少养护或无养护;村道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少,乡镇政府筹资工作难度较大;乡镇政府组织协调沿线村民养护公路困难大;随着村道里程线路的不断增加,乡镇政府养护管理难度增大;随着乡村路面逐渐硬化,乡镇政府没有技术能力养护。

2.分级管养模式

该种模式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建立市(区)、乡、村四级管养体制,明确政府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的资金管道,确保养护资金及时到位。除此之外,设立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专户,由交通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监管。同时,审计部门定期对养护资金进行核查,通过完善制度减少资金挪用、挤占及截流等问题。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落实乡村公路养护工作计划;有利于村委会组织发动村民群众养护管理村道;有利于村委会多渠道筹集村道资金;减轻了乡镇政府的养护管理工作强度和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行政村养护标准不同,村道养护质量参差不齐;乡村公路路面逐渐硬化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没有技术能力养护。

3.接养代管模式

接养代管模式针对性较强,由县养路段管理县道和铺装路面的乡道;镇政府组织实施养护管理未铺装路面的乡道和未通客车的村道;由县养路段代管通客车的村道,并委托沿线村民承包养护。此种模式下,铺装路面的乡道和通客车的村道均采用专业养护管理,不仅保证了养护质量,而且提高了养护效率。

4.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联合管理养护模式

以上三种模式均有利弊,针对各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农村公路养护实际情况,提出了联合管理养护模式。该模式指导思想为:由于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应该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应充分调动农村群众养路和爱路的积极性,减轻上级管理养护部门的养护和资金压力,真正使农村公路得到及时有效地养护。

联合管理养护模式:即区县交通部门统一管理、多乡镇联合养护、多村联合养护。其流程为:(1)由多村联合养护部门在各村组织专职和义务护路工作队,专职养护队负责所在村属农村公路进行日常的清扫和雨季排水等任务,义务养护队负责季节性公路养护,保证公路能够正常通车;专职护路队还将监察农村公路上的超载问题,定期向所属的多村联合养护部门上报公路段存在的养护问题,超出其养护能力的应请求上级养护部门进行及时养护。(2)多乡镇联合养护部门主要负责对区域乡、村道大型养护工作,并对村级养护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能够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过程中所有大修任务。这样既避免了单乡镇养护任务少,经费少,养护队伍难以维持的问题;使其有较多的经费进行配备专业的养护机械设备和组建专业的养护队伍。(3)县级管理部门对下属养护部门主要负责养护资金的筹集工作并对资金进行监管、公路养护成果的验收和日常工作的指导。这样不仅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村公路管养问题,而且多乡镇、多村联合的模式扩大了养护资金的来源,减轻区县交通部门的管养压力,提高养护效率和养护质量。

四、结语

完善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像抓农村公路建设一样抓好抓实,坚持建养并重,加大养护投资,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公路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友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探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8

【2】刘耀辉,农村公路养护问题研究,交通标准化,2009,(02):86

第3篇

一、成立机构,拟定方案

1.各乡(镇)要在5月中旬前成立相应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学习贯彻相关文件。同时,要在5月底前拟定各自工作方案上报市初保办,并及时组织实施。

2.5~6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召集全市农村初保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深入各乡(镇)督查、监测和评估初保工作。

3.7月,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初保工作进行考核验收;8月,结合《昆明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规划2003~2010年》进行自查自评并上报昆明市验收。

二、工作要求

1.各乡(镇)要把初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各乡(镇)要保证预防保健、公共卫生、爱国卫生等相关工作经费及时到位。

3.各乡(镇)要根据实际制订2005~2010年初保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并上报市初保办。

4.各乡(镇)政府要将初保工作纳入对村(居)委会及卫生所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定期进行检查。

三、工作指标

1.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1)各乡(镇)要成立以分管卫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辖区卫生所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具体工作要求参照安卫初〔2003〕2号文件执行)。

(2)乡(镇)卫生院要对所辖村级卫生所进行管理、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要有培训内容、记录和工作简报。同时,有社区的乡(镇)应将社区纳入“六位一体”工作,制定卫生服务工作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

(3)建立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培训制度。乡村医生要实施3年一次公开招聘制,与卫生院签订卫生所工作合同。新上任的乡村医生必须在卫生院临床实践不少于半年。

2.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工作

(1)乡(镇)卫生院要建立门诊日志、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成立卫生院医护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周对本院医护技术操作、病历处方使用管理、隔离消毒进行抽检;每月对卫生所医护技术操作、处方、门诊登记、隔离消毒进行抽检,确保乡村两级医疗卫生管理的规范性。

(2)加强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工作。市疾控中心要尽快出台安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方案,要有管理、报告和疫源地处理等相关制度,门诊要有病人登记薄、传染病登记册、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月报表。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发生时要有疫情记录和处理记录。

3.疾病预防保健服务

(1)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登记、监测、行为干预等系统管理的慢性病人应占辖区内已确诊慢性病病人的30%。

(2)把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纳入实施结核病控制策略五要素达到95%。计划免疫的卡介苗、脊灰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符合免疫程序要求的接种率达95%。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5%。

4.艾滋病防治工作

(1)大众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达95%。

(2)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妇女干部参加预防艾滋病、性病专业知识培训率达100%。

5.卫生监督工作

(1)市、乡、村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

(2)市、乡、村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85%。

(3)市、乡、村职业卫生合格率达70%。

6.妇幼保健

(1)年内妊娠至产后28天内有检查、产前检查次数不低于5次,消毒接生和产后访视全程保健服务的产妇人数与年内当地活产数的比例不低于85%。

(2)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及乡(镇)以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人数与当地年内活产数之比不低于60%。

(3)7岁以下儿童中当年实际接受1次及以上儿童保健服务的人数与当地7岁以下儿童数之比不低于65%(7岁以下儿童按卫生部4:2:1儿童定期体检或生长监测或每年6~8月份大体检即为儿童保健报务)。

7.环境卫生

(1)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自来水的农村居民占当地农村人口数的80%。

(2)市、乡镇政府驻地公共场所、街道、机关、学校卫生厕所占该地公共厕所总数的40%。(公共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3)居民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40%(居民户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贮粪池密闭有盖,粪便定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厕所)。

8.农村中医药工作

(1)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占全市乡镇卫生院的85%,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占乡级卫生所的70%。

(2)卫生院、卫生所中医药处方占院、所处方总数的30%,确定为开展中医药服务。

(3)中医药处方包括汤剂、院内制剂、中成药、中医非药物疗法处方。

9.健康教育工作

(1)市级各职能部门要设立健康教育科,有人员、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

(2)各乡(镇)要设立健康教育人员,有宣传计划、记录和宣传资料;村委会要有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宣传标语、宣传专栏。

(3)根据《云南省农村居民健康教育读本》进行宣传,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5%。

(4)开设健康教育课的中、小学校占当地中、小学校总数的90%。

(5)已形成某教育相关行为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居民、小学生)的60%。

10.医疗保障工作

(1)多种形式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覆盖率达85%(指参加合作医疗、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制、家庭保健合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等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2)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占乡(镇)农业总人口的95%。

(3)市、乡两级财政对实际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人均投入不低于省级标准。

(4)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医疗救助人数占农村五保户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家庭人数的50%。

11.居民健康水平

(1)婴儿死亡率是指年内未满1岁婴儿死亡人数与当地活产数之比,应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5(2000~2004年4年对比)。

第4篇

一年来,在市、区老龄委的领导下,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中心、促进稳定、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和“切实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提高生活质量”为工作主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乡地处边远高寒山区,自区委、区政府实施“32”扶贫战略以后,全乡的贫困面有效大改善。一年来,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创建文明乡是我乡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乡党委、政府,各部门都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在创建过程中,全乡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六个老有》,用真情来尊老敬老。同时,在村干部中推行“定人员、定时间、定对象、定项目、定效果”的五定服务,来切实帮助服务老人。通过创建活动,把老龄工作溶入各部门、各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使老龄工作深入人心。

二、基本情况

*区*彝族白族乡位于*市城西北部,距*市城124公里,地处*、*、*三市州交界处。国土面积3*平方公里。全乡共辖21个村民委员会,100个自然村、128个村民小组、5849户、24734人。现居住有*等10种民族。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62亩,其中水稻4266亩,旱地26696亩。20*年底,人均生产粮食742.5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10元。

20*年底,*乡共有老龄人员3114人,其中60至69岁1962人,70至79岁841人,80至89岁284人,90至99岁27人,100岁以上0人。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工作,使老年人过上一个开心、幸福、丰富的晚年,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三、老年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全乡21个行政村,现已每村都建立老年协会组织。老人协会是在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组织,为本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及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加强领导,乡里组成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由董建丽副乡长担任组长,民政助理员郑加映担任副组长,各村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支部书记担任组长。老年协会建设的好坏,是我乡老龄工作的关键。一年来,各村老年协会在乡老龄办的领导下,发展势头良好,基本上达到了“四化”、“六有”标准。*村牛湾丹小组的老年协会,目前正在争创*市星级活动。

四、助老帮困力度加大,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一)是加强普法教育工作,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切实措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一年来,按照市、区老龄委的要求,乡老龄办与乡直部门一起,运用多种途径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老年法》及《省老年法实施方法》宣传。同时,乡老龄办向还全乡人民发出了“弘扬敬老养老传统美德”的倡议,号召全乡人民尽起责任,关爱老人。对于一些不愿意赡养老人的,则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比如掌上村一老人,有三子女,不愿赡养老人,在村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最后由乡司法所进行了再次调改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是加大助老帮困力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

上里濯村老人协会地处贫困山区,活动资金紧张,活动设施缺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本村建盖了综合办公楼一栋,为本村老年人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丰富老人生活。每逢过年过节,乡老龄办、各村老人协会都抽出资金,购买礼品送给部分较困难会员。遇到老人生病,各村老人协会都会购买慰问品,组织慰问。并对一些特困老人,帮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全乡共有196位老人纳入农村低保。去年在乡党委的重视下,有3名“三无”老人进敬老院进行集中供养,还有58名五保老人分散供养。

通过努力,*乡普遍建立了“以家庭养老为主,乡、村集体经济补充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及时帮适龄老人办“高龄老人优待证”,使老人在生活中得到方便,让老人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加强敬老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敬老氛围。

舆论是工作的先导,为了使“尊老敬老”成为社会共识,一年来,我们运用各种形式进行老龄工作宣传。认真开展“三查一服务”活动。“三查”即春查口粮、夏查蚊帐、冬查棉被。“服务”就是使老人吃饱、穿暖、住好。补助给61位困难老人61床棉被。通过这些活动,使敬老助老得到宣传,取得较好的效果。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老龄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二是少数村干部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三是村老人协会缺乏活动设施;四是缺乏活动资金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把老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六、20*年老龄工作计划

20*年,*乡老年工作将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巩固上一年度的工作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乡改革发展的大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务实创新、与时俱进,确保全乡老龄事业继续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筑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老人是社会的财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特别是一些老干部、离退休干部,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力。作为村干部,要重视和关心他们的组织,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从老龄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老年组织与无老年组织情况就不一样,有建立老年协会的村,可以为村两委分担许多工作。如调节邻里、家庭纠纷;督促瞻养人落实对老年人的家庭瞻养;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动员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六个老有》活动,抓好村级规范化建设

按照《*市区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及《六个老有》评比活动的要求,各老年协会根据规范化建设“三好”、“三有”、“三无”标准。“三好”即班子建设好,作用发挥好,制度落实好;“三有”即有活动场所,有经费来源,有教育载体;“三无”即无老年人因受歧视、虐待而致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无老年人赌博、吸毒现象,无老年人参与。把《六个老有》工作落到实处。希望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措施,真正使老年人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保护的目的。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将特困老年人纳入社保救助体系,依托社救平台对困难老年人落实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为辅的社会救助。二是设立老年福利基金、慈善基金、救助慰问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老年人,让更多的老年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高生活质量。三是做好五保和三无老人的集中供养工作,争取敬老院扩建项目,加强敬老院的建设与管理。四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投保比例和保障水平,开展农村老年人健康体系,建立健康档案。五是加大《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切实解决贯彻老年法规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六是进一步完善以法律援助为中心为主体的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做好老年人来信来访接待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虚保、不赡养老年人的案件。七是继续做好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优待政策的落实和优待证发放工作。

第5篇

陕西省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少,农机手集约化经营理念差。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装备的作用。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为此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连续几年在全省农机工作计划中提出坚持农民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依靠职业院校和县级农机校,“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在全省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全年培训13万人次以上”,特别是要加强对每年新增的数万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现代农业装备的使用和经营水平。

农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一)抓住机遇、认真调研,创新培养目标党和国家多次出台加快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文件和政策,从2007年秋开始对中职学生给予助学金补助,每个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又实行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2010年陕西省财政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为农机专业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党和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多次出台加快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文件和政策,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机教育教学资源闲置,农机专业即使免费也招不来学生。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陕西省农机局协助下对农机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大量深入调研,结果显示:16-20岁的中学毕业生没有意愿回到农村从事农机和农业工作;从事农机(业)生产工作的大多数是30-50岁的农民;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系统接受过农机专业学习,不到一半的人通过“阳光工程”等短训项目培训,仅仅掌握农机具的基本操作技能,没有经营意识。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农机专业职业教育不能把培养对象仅仅局限在培养农村新生劳动力上,更要注重培养百万既有的农机产业大军。所以,把农机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初中毕业及以上或同等学力,年龄在35岁以下,已经或准备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胜任本地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服务、维修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能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二)加强行业合作、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创新办学模式围绕培养目标,以农机手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学校和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合作成立陕西省现代农业工程教育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和省市县三级农机局干部、乡镇和村委会干部、农机手多次进行交流,探讨采取何种办学模式才能使学员解决好学习与生产、生活间的矛盾,有效投入到学习农机技术中来。在各级农机部门支持和协调下,形成了以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学资源为办学主体,以县级农机技术培训学校为办学依托,在乡镇、村设立教学点,以享受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农机手为主要培养对象,实行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并结合农时和当地农业发展项目设立灵活机动的培养方案,学习组织采用农忙时生产实践、农闲时集中学习,把学校和教室搬到田地头、果树下、大棚中,力争做到教育的形式方便农民。(三)服务区域农业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围绕陕西省农机化的发展,在组织专家和教师对本省农业机械化生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在课程设置上既考虑学员作业技能的掌握,又考虑到学员的人文素质提高,还注意拓展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所从事的行业、产业,分成粮食生产机械化、果业生产机械化、蔬菜生产机械化三个方向,同时兼顾教学内容要结合拖拉机驾驶员、收割机驾驶员、机防手、农机化经纪人等劳动技能鉴定需求。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教师和相关专家编写适合农民学员的教材,力争做到教育的内容贴近农民。(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新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为切实做好农机职业教育,学校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陕西省民生工程项目资金150万元,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各类动力机械、植保机械,建成了3个理实一体化教室,购置了移动教学车辆和设备,极大改善了教学硬件设施。充分考虑学员掌握知识的特点,在拖拉机、收割机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中采用现场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在农机经营项目课程中采用案例参观讲解教学,利于学员理解经营理念掌握经营技巧;在设备维修课程中采用场景教学,提高学员分析判断能力。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指导和检查学员的生产实践学习,力争做到培养的手段适合农民。(五)注重技能看实效,创新学习评价模式传统的书面考核或者凭记录学员的上课表现来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对职业教育而言过于片面。党和国家对现代新型农民的要求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那么直接的体现就应该是看学员通过学习后,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是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是否满足农艺要求、生产经营的规模是否扩大、收益是否增加、生活的环境是否改善等。因此,在设计学员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到学员是否掌握了一技之长,不同生产环境中学员对不同技能掌握和利用的实际效果,对取得职业资格证、获得各项政府奖励、为农村社区管理做出贡献者、在伦理道德方面有模范带头作用的考虑予以学分奖励,让评价模式真正能激发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力争做到培养的结果富裕农民。

农机专业创新教育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探索实践,学校在陕西省农机局和各级组织的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下,2010年组织学员1200名,2011年组织学员1000名,在全省各地设立了7个教学点50个教学班,使农机专业规模达到建校以来最大,教学活力明显增强。2010年学校参加首届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项目比赛,获得二等奖(全国第5名)1个,2011年又获得三等奖2个,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大多数有农机具的学员参加了各类农机合作社,积极参加跨区作业,有些学员从事农机维修,走上了创业之路。在设点办班的村镇,村风村貌发生明显改善,农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了,赌博、偷盗、游手好闲等不良风气减少了,教育效果初见成果。五、思考和建议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不仅过度挤占农村自然资源,也严重影响到农村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高达95%。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副业化、农村社会空心化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问题,这更需要职业教育为“三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2年3月17日至18日,国务院总理在考察河南省农村时指出:不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分散的土地必然要有人进行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农业职业教育战线应该抓住机遇、不等不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专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衔接、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岗位相衔接、教学内容和生产技能相衔接,积极投身新型农民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作者:张珠让 单位: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