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7 09:2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整合 认知规律 注意事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神秘的信息技术已经悄然走进教室,成为学校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前景。但是,为了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很好地整合,彻底摆脱学校教育现状,在设计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一、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要鲜明、准确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中,我们不能将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重感官刺激、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如果把所有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传授给学生,教师只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这一课仍然是教师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满堂灌,是低效的。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知识的内化过程,是主体和客体双向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把课堂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或者不易察觉的知识点,用多媒体展示和体现,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内化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如教学“蝙蝠雷达”一课,由于科技信息在本课程中含量较高,学生对飞行中的蝙蝠用嘴和耳朵一起探路的过程很难理解。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制作一个视频短片,分为三个部分:(1)在漆黑的夜晚,矗立着一堵黑色的墙。 (2)此时蝙蝠“吱吱”叫着扑着翅膀从屏幕右侧飞过来。(3)到了离墙不远的地方,蝙蝠停了下来,从口中发出一种声波,声波遇到墙壁,然后反射,传进蝙蝠的耳朵。(4)蝙蝠拍着翅膀绕过了这堵墙。这样的教学片段,音频和视频同时展现,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会,教学难点一下子变成了学生们喜爱的 “热点”。

二、信息技术的整合要相辅相成,听觉和感觉统一

在整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时,如果需要,可以与其他媒体技术共同使用,根据本节课的特性和类型,交互使用两个或更多的媒体技术实现优势互补的需要,这样可以优化和超越媒体的性能。各种媒体技术在形式上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学科的不同特点,来确定要使用的媒体和媒体组合,巧妙追求最大的整合效应,做到听觉和视觉的和谐统一,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功能和特点

我们对教学媒体形式的选择,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强调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结果。选择媒体,合理、适当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显示媒体的特点,扬其声,观其形,赏其景,使课堂教学直观化、形象化、通俗化。

在设计选择信息媒体的时候,首先要吃透教材:什么地方可以使用信息媒体?使用什么样的信息媒体?这些信息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什么样的作用?其次,我们必须熟悉媒体的特点,对使用的信息媒体的特点、种类、效果,都要有细致的了解。平时要利用闲暇时间刻苦学习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在设计应用媒体技术时,还要把握好使用的最好时机。教学内容的不同与教学环节的不同决定着媒体应用的最佳时机,一定要经过精心策划,在最需要的时候恰当应用,千万不要盲目追求先进性而随意使用,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媒体泛滥。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中,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设计成下面一个多媒体演示片段:(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分割剪拼。①剪: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高将图形剪成两部分。②移(平移):将其中一部分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平行移动到另一部分的另一边。③拼(对齐):将这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通过比较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可以看出其长度是对应相等的,从而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3)写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利用多媒体动画形式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移到公式中,并逐渐变成文字。这种多媒体的使用,虽然较少,却达到了令人惊讶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的整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教学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功能和特点,将教科书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通俗、直观易懂的内容,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

第2篇

为了推动教学改革,使新课程改革不断得到深入和扩展,我们有必要强化对课堂教学规律的探索和实践,尽量弥补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对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力争创造高质量的物理教学模式。下面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效课堂必须以科学的教学设计为基础

教学的第一步骤就是备课,任课教师一定要系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相配套的教材,做到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耳熟能详。哪些知识点学生要“了解”,哪些知识点学生要“理解和应用”;把教材中较为独立的物理知识尽量的联系起来,熟悉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在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当中,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有相应的编写意图、内容梗概和主要特点,并提供给教师在讲授方法上的指导性意见,以及相应的具体教学建议,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很大便利。

在对某一章节进行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事先列出的知识网络结构、能力训练目标和教学要求等,对每一次课的教学目的、要求进行统一安排,标出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物理科学方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物理现象,此现象要便于观察,总结规律后得到科学事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领会物理实验的基本类型:目的性实验、问题性实验和手段性实验。理解实验的基本程序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精巧的设计实验并实施。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物理也是一门观察性学科。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客观性、全面性、连续性和重复性等特点,主要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观察要仔细,实验要有耐心,使用一切手段进行观察,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保持高度注意,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利用电子设备如电脑、相机等,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利用误差理论进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实验数值。这样的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三、把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理论教学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动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产生活中找到、发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组织学生思考和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不是只在课堂上,而是充满了整个世界。在生活中探索科学规律,也是一些科学家所擅长的。如牛顿看到的苹果;阿基米德的浴缸;鲁班发明的锯等。现代以来就更加不胜枚举,如飞机和雷达都是受到了蜻蜓和蝙蝠的启发而发明的。由此可见,现实生活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最大的资料和来源,给学生学习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而社会的不断进步也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营造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使教学行为起到明显作用。有了详细规划的教学设计以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情境,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例如,当展示一对父子拉车的图画时,教师提问木箱受到的力有哪些,学生很容易答出有父亲的拉力和儿子的推力,教师进一步提问,还有其它力吗?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教师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几分钟后要求各小组回答。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回答和总结,并引申出“力是如何产生的”“根据力产生的条件来说明力的性质”等问题,从而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概括。这样的课堂让学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而不是仅仅充当一个旁观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第3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 基础学科 整合

一、通用技术与其它基础学科整合的意义

1.是时代的要求,改革需要

随着时展,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中通用技术”作为新课程改革中设立的一门新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创新标志。通用技术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研究我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提高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2.能使新一轮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我国首次将通用技术纳入普通高中的课程,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对该门课程比较陌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在教学中自觉地改进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使新课改落到实处。

3.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基础学科的热情

通用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问题。本课题试图探索通用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通用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二、通用技术与其它基础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依据和原则

1.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把行与知、手与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异想天开”的能力。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显然,他所说的行与知、手和脑的统一,就是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重新认识知识,又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把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结合起来。他所说的“异想天开”和“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有言语智能、数字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七大智能。大多数人在这七种智能的发展上都会有些差异,有些智能比较发达,有些比较普通。通用技术课程可以使某些对学术性课程并不敏感但在技术方面、技能方面具有特长和天赋的同学得到富有个性的发展。

借鉴生活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通用技术教学要注重联系各门基础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与其它学科的知识建立联系,让自己富有个性而又全面地发展。

2.通用技术与其它基础学科整合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落实与进一步探索。

3.通用技术与其它基础学科整合的原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要和课标统一,需符合通用技术的特点,在通用技术课标的指导下和其它学科整合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要具有启发性原则,预留出学生想象的空间,结合其它学科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要具有趣味性原则,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三要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拉近基础学科的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通用技术的距离,利用已有的资源完成教学;四要具有可操作性,与通用技术整合的案例,一定便于教学讲解,也利于学生理解。

三、通用技术与其它基础学科整合的方法

根据通用技术课标的要求以及其它学科的特点,在保证教学整体性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现有的课程结构安排,在通用技术的各章节寻找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探讨整合办法,形成整合方案。

1.充分分析通用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联系,来构建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案例

先找到通用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有联系的知识点,然后分学科进行讨论,让通用技术教学内容能有机地嵌入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通用技术的同时,领悟相关基础学科知识,从而起到互相帮衬的作用。

通用技术知识点与其它基础学科的关联见下表:

2.找到通用技术的技术实作内容与其它学科实验的相同点,进行有机组合

通用技术强调的是学生的技术素质、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在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领略的实验中,也需要学生完成各种实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基础学科实验操作讲解的引入来完成通用技术的教学,比如物理的力学、电学实验;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生物的膝跳反射等在通用技术的学习中都可以作为实例。

3.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展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引入、讲解、讨论或是课后作业,我们都可以利用通用技术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安排具体的任务内容。

四、通用技术与其他基础学科整合的过程及案例

通过我们研究通用技术和其它基础学科的内容,不仅找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且经过实践、提炼形成与各个学科整合的案例。

1.联系物理学科,创设教学内容

通用技术的很多内容都为理工科的内容,它与物理学科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在通用技术开设的初期,很多农村学校该学科的教师都是由物理学科转行而来,他们都在利用物理学科中的理论来指导通用技术的课程教学。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通用技术设计一的四个内容中,“技术及其性质”与“设计的过程”两部份,也及通用技术设计二的“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四章控制与设计”,都和物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通用技术中占50%以上的内容,都可以与物理知识进行整合。教学设计时,在导入、讲解、分析、讨论以及总结的过程中,都可联系物理学科,让学生看到曾经熟悉的力学、电学、光学等都在通用技术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1)力学方面。在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教学中,不可避免地用到受力分析问题,而受力分析是也是物理中学习力学的基础。例如《技术与设计2》中有个小试验――了解壳体结构的受力情况,将3只鸡蛋分别立于三个瓶盖上,再在鸡蛋上分别盖上另外3只瓶盖,取一块木板放在上面,再轻轻将砖头或石板压在木板上面,结果发现鸡蛋能承受住好几块砖的压力而不破碎。我就叫学生按照物理力学的内容作图分析,分析其各部分的受力情况,总结鸡蛋为什么不会破。通用与物理的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感性上认识了通用技术的壳体结构,而且更理解了物理概念,复习了力学的有关知识。

(2)电学方面。通用技术教学中,在控制与设计的单元中,也选择了一些涉及电路问题的教学案例,这些知识与物理教学上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也是相关的。

通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模块的学习中,对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实践,而在高二物理的电学中也讲到传感器、与门电路等这些知识。如果能把物理的这部分知识整合到通用技术中,这样就可以运用物理学中所讲的基本门电路、传感器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出通用技术中要求完成的自动控制及智能机器人等相关内容。经过这样过程,学生不仅能对通用技术的自动控制思想有所感悟,同时又能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2.联系数学学科,创设教学内容

经过对通用技术必修教材的分析,通用技术中大概有20%左右的内容与数学学科都存在很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通用技术设计一、设计二的设计过程与设计优化中材料的计算,图纸的设计等都是在利用数字知识,尤其是通用技术设计1的三视图部份,用到的均为高中数学空间立体几何的知识。因此,在通用技术中涉及到该模块部分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通用技术中的作用,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知识转变为成果的价值。

比如在通用技术与设计1第3章第3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之“三视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的数学知识。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利用学生熟悉的空间几何体及空间思维的基础,根据三视图的概念,尝试绘制其三视图是本节的任务。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数学上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同时还可以达到通用技术上培养学生“能设计、会动手、爱劳动”的目标。课堂中经历三视图的作图过程,体验技术图样的魅力,真正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通过这部分与数学的整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联系生物、化学学科,创设教学内容

在通用技术中,大概还有20%左右的内容和生物、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在通用技术2的第一章结构设计与第三章系统设计这两部份内容中。其中结构设计这部分很多都是生物的仿生学知识,而在通用技术中讲解系统设计这部分时,“人体系统”“反应系统”等这些内容又和生物、化学发生联系。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在生物或化学中熟悉的“人体结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增加通用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元素,及时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通用技术与设计1的第二章设计基础第一节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中,有很多著名的创造发明都是通过观察生物和动物的特殊结构和技能,然后不断试验而产生的,比如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同学们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是鲁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草的边缘有许多锋利的小刺,然后回家照着这个原理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把锯子。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的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和思考,就有可能创造出奇迹。类似的例子还有人们从鱼类能快速在水中游动受到启发,设计出了流线型外形的潜水艇和汽车等。另外一个故事就是蝙蝠与雷达,蝙蝠的特殊构造同学们在生物知识中已经知道,通过这个故事就把生物学的知识运用到了通用技术中来,告诉同学们只要肯动手动脑,联系日常生活,联系生物知识,你也有可能很快会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像这样的案例书上列举的只是少数,我们可以发掘更多的生物、化学方面的实例,启发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生物、化学知识与创造发明相结合,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五、通用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后带来的成效

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索,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在2003~2005年叁届全国创新大赛中,我校每年均有二名学生获金牌、一等奖,在重庆市的科技大赛比赛中近三年已有9名学生获一奖,多名学生获二、三等奖。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索,通用技术课程结业考试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今年合格率为100%,位居全区第一。通过对本课题的探索,学生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增强,学校教学质量也年年攀升,2011年上线率94.1%,2012上线率95.3%,2013年上线率96.4%,2014年上线率达98.6%,而今年达99.5%。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虽然目前在我市未纳入高考,但它并非边缘学科,可有可无,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安排内容,对学生善加引导,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段青.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2010.

[2]韩钰.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广东教育,2008,(3).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3.

[4]何斌.通过多学科整合提高通用技术课的综合性和深刻性[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5]汪正华,如何进行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教学工作[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6]顾建军.通用技术培训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