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种植技术培训

种植技术培训

时间:2023-06-07 09:2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种植技术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种植技术培训

第1篇

村民劳动技能培训的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镇少数民族约有228人,居住较为分散,村民对培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少数民族村民对培训技能的需求呈现多样化、时间的选择多样,形成一定规模班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存在文化水平、年龄等参差不齐的特点。

二、培训需求

经过村一级干部调查访问收集数据,将少数民族村民的培训需求初步统计如下:

1、茶叶种植培训。茶叶种植是我镇重点发展的产业,但是仍然存在茶叶种植产量不高的问题,农户缺乏茶叶种植技术的问题。经过调查有30人有意愿得到茶叶种植技术的相关培训课程。

2、烹饪技术培训。我镇主要发展旅游产业,来我镇的游客量呈逐年递增态势,许多农户想通过将自家的农房改造的方式开办农家乐,因此有强烈的烹饪技术培训的需求。主要集中的体现在治安村等村组的少数民族,其中有26人想要参加烹饪技术培训,获得一定的厨师技能,能够自家开办农家乐或是进入已经营业的饭店、农家乐谋求一份厨师的工作。

3、缝纫技术培训。我镇的少数民族中游很大一部分是外嫁来我镇的妇女,这部分妇女能够通过制作一些小饰品或传统的手工艺产品来创收,通过初步的统计有80人有参加缝纫技术培训的需求。

4、编竹编培训。这类技术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中的中老年村民中,不能承担过重的体力活,通过编制竹篓等出卖增收。统计大约有10人有此类培训的需求。

5、剪纸培训。通过初步的调查有大约15人,有参加传统的手工艺剪纸的培训需求。

从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的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培训的效果来看,前几期参加培训的村民真正能够将在培训中的学到的劳动技能实际发挥作用的不是非常理想,最重要的是督促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村民主动就业。提高培训后就业率,及时转化培训成果,实现培训促进就业的目的。

第2篇

1.1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14年8月底至2014年11月初对重庆秦巴山片区8个区(县)的实地调研。每个区(县)选择3个镇,每个镇选择3个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当地农村地区常住农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整理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1520份,有效率为95%。

1.2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按照农户行为理论,当农户所需要的农业科技信息能给农户家庭带来效用的最大化,农户才愿意进行选择。进一步看,只有当农户的预期收益减去机会成本的收益大于当前的收益时,农户才会做出信息需求选择的决定。基于此,参考已有研究,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社会文化行为、经济行为、其他外部因素等4个方面选取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影响因素模型的变量(表1)。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程度(很少=1,较少=2,一般=3,较多=4,很多=5),以其作为因变量,表1中的变量为自变量,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形式,构建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表示为:Z=A0+∑18i=1AiXi+u式中,Z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程度,A0为常数项,Xi为影响因素变量,Ai为其回归系数,u为残差项。运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进行重复回归,剔除其中不显著的影响因素,直至其中包含的所有变量均在5%水平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状况

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和居住地的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总体上研究区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程度集中在较多与很多之间,反映出农户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另外,从农业科技信息的类型看,农户的需求主要包括种植技术信息(农户占比28.6%)、养殖技术(农户占比26.4%)、优良品种(农户占比12.8%)、农产品市场供求(农户占比12.3%)、农业政策(农户占比9.5%)、农业技术培训(农户占比6.9%)、农业气象与灾害预报防治(农户占比3.57%)共7类。说明,农户虽然对传统的种植、养殖等技术颇为关注,但对农业政策、技术培训等其他相关信息也有需求,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主要原因有:1)重庆秦巴山片区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当地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等产业,非农收入占比较小,因而对种植、养殖类技术信息较为关注。2)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深入,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的种植、养殖大户对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等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3)地方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和农村信息员队伍也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当地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为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会时常关注市场供求、农业政策等相关信息。

2.2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

2.2.1种植技术信息需求

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农户家庭规模、农户务农收入、农产品价格、政策优惠、政府务农补贴与农户的种植技术信息需求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农户个人文化水平越高、农户家庭规模越大、务农收入越高、农产品价格越高、政策优惠力度越大,政府务农补贴越高,农户对农作物种植技术信息的需求程度越大。具体看,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户比文化水平低的农户对农作物种植技术中的育苗、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这类信息的需求较为强烈。调研发现,研究区规模较大农户家庭的常住成员大多为老人和未成年人,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收入,而种植业成为其务农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农产品价格越高,其从事种植的积极性更高,进而对赖以生存的种植业信息尤为关注。政府的惠农政策和补贴越多,农户个人投入的成本相对减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会更高,进而对种植业相关的优惠或扶持信息更为关注。

2.2.2优良品种信息需求

个人文化水平、信息交流、技术共享、信息关注程度、科技致富积极性、总收入、生产规模、农产品价格、交通条件、政策优惠、务农补贴等11个变量与农户的优良品种信息需求呈显著正相关。农户个人文化水平越高,农户的视野更为开阔,也更了解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情况,从而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未来种植的优良品种。同时,农户个人的文化水平越高,对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较文化水平低的农户更容易,从而更有利于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基于此,此类农户对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较强。另外,调研发现,随着政府对三农扶持的力度逐步加大,农村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当地一些较大的种植或养殖户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实行规模化经营,成为职业农民。为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此类农户对信息的交流、共享以及关注等比一般农户更高。此外,总收入越高的家庭,其生产规模也相应越大,农户投入的生产资料也越多,为达到既定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扩大生产的规模化效应,农户会更加关注优良品种的信息,特别是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当农产品价格越高、交通条件越便利时,农户从事种植或养殖的积极性会更高,进而对优良品种信息的关注度会更高。类似地,当政府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或补贴程度提高时,农户个人投入的生产成本减少,从事优良品种种植或养殖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重庆秦巴山区农户的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涉及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优良品种、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气象与灾害预报防治7类信息,而集中在种植、养殖技术信息。不同性别、文化水平和居住地的农户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总体需求程度较高。农户的种植技术信息需求受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家庭规模、务农收入的影响,而农户对优良品种信息的需求受信息交流、技术共享、总收入、生产规模等的影响;同时,二者均受到农户个人文化水平、农产品价格、政策优惠和政府务农补贴的影响。

3.2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及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逐步增加农户个人的农业科技意识和整体素养。定期向基层派驻科技特派员,指导和解决当地农户在种植或养殖方面的技术难题。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宣传,或开展某项技术的专业培训和讲座,开拓视野,不断提升农户自身的科技素质。

2)为提高当地农户从事种植和养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的结构和形式,制定更多惠农政策,不断提高三农补贴。同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建立农业生产保险等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农户的务农收益,并促进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

第3篇

在二00四年里,我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自治区“1234610”工作思路为指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2236”工作计划,结合我镇实际,积极开展农民实用科技种养技术、农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使广大农民掌握好科技种养技术,加快我镇农业、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民得实惠。

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一年来,我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山区村的农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上马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等优势产业。

(一)玉桂、八角、中草药种植迈出良好的步伐

我镇寮田、黄沙、大锦、垌尾、山心等村群众有多年种植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的习惯,镇党委、政府就抓住这几个村的特点。2002年3月,组织了林业站技术员、专家专门对这几个村的农民进行实地培训,给他们讲解玉桂、八角、中草药材的科学种植和如何防治病害等技术,培训了群众12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这几个村的玉桂、八角、中草药材获得好收成,实现产值80多万元,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

(二)速生丰产林、麻竹种植成规模

我镇抢抓西部大开发这个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麻竹这两个新兴产业的种植。围绕农民增收的目的,多次组织村(街)支书(书记)主任和群众到广东参观。在镇党委、政府帮被带的作用下,全镇农民,利用好别人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共种植麻竹7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5000多亩。其中上奇街、思英街就种植麻竹1.5万多株,营造速生丰产林1500多亩。目前,麻竹、速生丰产林长势良好。

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养殖业是“短、平、快”的产业,我镇多年来一直扶持和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一)青年农民科技种养培训效果好

2002年5月,我镇组织了镇农技站、水果站技术员,邀请水果技术专家吴仁山在上奇街委会议室举行青年农民科技种养技术培训班,给青年讲述养鸡、鸭、鱼、兔和三华李、荔枝果树管理等科学技术,专家、技术员在培训中还详细地回答青年农民提出的疑难问题,使青年农民掌握了实用的种养技术,为发展种养业打下了务实的基础。上奇街紫坭七组的农民就创建了“塘边养兔、养猪、塘底养鱼、山上种果、果园养鸡”的立体种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年产值达20多万元。

(二)牛品种改良顺利开展

我镇积极抓好牛品种改良工作。2002年4月、7月、9月,多次组织畜牧站技术员到六田、六凡、木郎村给农民上牛品改技术课,讲述牛品改的发展前景、特点,培训农民800多人。在梧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支持下,我镇在牛品改中投入了资金5万多元,全镇牛品改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全镇牛品改共有头。

(三)年桔、杨山桔、千金桔收益显著

第4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种植业;促进作用;推广策略

我国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产业内容,农业技术以及农业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我国民生事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研究实现了较多突破,而现代化农业技术不仅能够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还能够起到调节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产量等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技术人员应当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并意识到推广工作对于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断创新农业推广的方法,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1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从技术本质上来说,当前我国推广的农业技术形式与内容非常丰富,呈现出不同的样态。站在农民自身的种植管理技术的角度,相关部门应该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活动,不断拓展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够实现农业技术的内化与应用,进而改善当地的农业发展形势。总的来说,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着眼于当地农民种植意识的更新与提升,让农民能够意识到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的重要促进作用,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农民的认同与应用。除此之外,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也应该不断补充自己的农业技术专业知识,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农户展示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效,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与问题解答,促进当地农业的持续发展。

2农业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

2.1改善种植业生产结构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来看,现代化农业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同时还能够改善当地种植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其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对于那些农业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地区来说,其农业技术已经被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与销售的全过程中,形成了规范化的生产-运输-销售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还能够形成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牌。以上情况就能够突破我国传统种植业的发展模式,增进种植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满足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先进农业技术还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的性能,解决反季节种植问题,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升了农民的收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2.2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

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对于种植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其在短期内其实是很难实现种植技术的突破与革新的。尤其是在技术推广与宣传方面,更是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够落实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得到农民的广泛响应。但是与传统农产品相比,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生产出的农产品价值更高,受到市场的欢迎,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体现出更高的市场竞争力。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绿色食品的概念,希望能够开启绿色健康的生活模式。这就使得新型绿色农作物体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融合发展。

3农业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技术推广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都受限于推广方式,大多数都是通过传单、广播以及电视等形式进行推广与宣传,这样的推广方式很难引起农民的共鸣,其通过以上方式难以改变自己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同时也看不到现代化农业技术带来的优势与成果,因此很难接受农业技术,其中很多农民意识到有不同的农业技术,但是却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并没有实际运用或者接受。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很难开展,再加上有的地区不够重视推广工作,更是导致农户出现抵触与排斥的心理,增加了推广工作的难度。

3.2农业技术发展缓慢

与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相比,当前的农业经济已经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技术较大,现代农业技术改革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很多地区依旧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大规模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而在技术方面,我国当前使用的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不够完善,后期创新以及发展能力较弱,很难实现现代化技术与工具的投入使用,进而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1]。

3.3技术推广人数较少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宣发的意识,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现代化农业技术知识,但目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人数也比较少,其推广方式单一,日常用于展示宣传的农业机械也比较落后,很难发挥推广的效用。推广人员数量与能力的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的农业技术部门对于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提升与更新不够重视,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掌握农业新技术,也就很难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4农业推广工作有效策略

4.1创新推广机制

要想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创新技术推广的机制,扩大推广宣传的范围,形成多部门、多机构相互配合推广的工作形式。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农业结构与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其不同农村的自然资源以及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农民的情况进行,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前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的调查分析能够知道,人们应该将其中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视为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基础,在解决此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技术知识的宣传以及技术的培训,提升农民的参与意识,同时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最终进行多元化的农业合作,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2]。

4.2加强技术培训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人才断档问题,有知识有技术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剩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大多为知识能力不足的中老年,我国农村留给青年发展的机会并不多,导致其在农村中得不到提升的机会以及足够的社会资源。而技术人员的离开同时也是农村的损失,如果一直没有人才的补充,农业技术很难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这样我国的农业产业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因此,人们应该提升农业劳动人员的收入水平,优化其产业结构,为农村建设引进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并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增长[3]。

4.3推广主体多元化

要想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首先就应该确立国家政府在农业技术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承担其技术推广的主流力量作用,为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作出资金以及人力方面的支持。其次,相关农业技术部门还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推广机构,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最后,我国政府还应该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同时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共同进行技术推广工作,实现多元化的技术发展与推广。

4.4改善推广方式

农业技术的推广方法也会影响推广的效果,因此,推广人员应该不断改善技术推广的方式,保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提高我国农业种植业的生产品质。首先,当地政府应该完善中介服务机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以及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为农业推广机构提供帮助,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效率。其次,人们还应该完善技术基础建设,保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进行,有助于人们开展针对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应该完善技术推广与应用的评估体系,根据评估的结果不断改善技术推广的方法,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最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应该从种植新品种以及农业新技术的角度切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去,鼓励农民采取新型农业技术,并给予农民科学的指导,促进农业种植效果的提升[4]。

第5篇

湖南省吉首市河溪镇张排村在红提种植协会的带领下,立足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湘西红提”,依靠不断创新技术、创新管理,闯出了一条盘活自身、致富农民、发展经济的新路子。2007年红提协会共发展会员264人,拥有红提种植基地17.87公顷(268亩),年产红提530吨,年销售收入达530万元。他们的经验是:

1.瞄准市场开发项目

张排村过去是河溪镇“瓜―稻―菜”连作示范村,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农民因该模式的推广,收到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长年采用单一种植模式,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病虫害发生率逐年上升,致使农作物产量、品质下降,农民收入逐年减少。为了把适合当地环境的好项目引进村,张排村支书田宗书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多次专程到州、市涉农部门向专家虚心求教;到湘潭、永顺等地参观取经;此外,还细心利用公共传媒收集项目信息。2004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张排村引进了“湘西红提”种植项目,并成立了红提种植协会。为了增强农户种植信心,协会及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村里发放红提种植资料和市场需求资料;组织农户学习红提种植技术、操作规程和发展前景,使广大农户受到教育启示。同时,为让农户看到实效,以会长田宗书为首的一班骨干首先在自己的稻田里种上了红提,作为协会的培训和示范基地,并适时开展培训活动,实地培训红提种植技术,从而消除了大家的思想顾虑。仅2004年全村就有60户农户加入红提协会,种上了红提,种植面积达7.3公顷。

2.围绕生产开展活动

优质水果的优良品质离不开先进的种植技术。协会积极与涉农部门联系,从品种引进、产中培管到产后保鲜,把技术指导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服务到位。

协会根据农事季节,适时邀请红提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实地操作指导,开展各类专题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大大提高了会员农户的技术水平。协会还与镇远程教育站联手在红提基地内建立了“科技信息板报”,按时节公布红提栽培、病虫防治知识,把农业科学技术变成易于理解的直观操作规程,让农民可以“按板操作”。协会充分利用科技示范户影响力大、示范作用强、在当地威信高等优势,把示范户作为传播科技信息的窗口和开展技术服务的依托,在涉农部门帮助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植科技示范户,在增强示范户带头作用的同时,也为广大会员农户树立起学习样板和培训现场。3年来,协会先后培育示范户6户,并组织广大会员就近到示范户处参观、学习,进行实地考察,形成了“要想知道怎么干,紧紧盯着示范看”的局面。

3.依托宣传打开市场

广大农民会员,尤其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会员,最担心的是怕摸不准行情,种出来的红提卖不出去。协会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帮助会员跑市场、找销路。为了获取销售信息,拿到定单,一方面,协会的骨干成员常常兵分几路,带领大家出门跑果品市场、联系超市、找销售大户,邀请客商到基地实地考察;另一方面利用红提基地邻近假日休闲区“太阳岛”的有利条件,与景区负责人联系,走“景区+红提基地”的休闲农业路子,尽最大可能打出知名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扎实的宣传、过硬的品质,湘西红提得到了吉首各大超市、果品市场销售大户的认可,2007年红提成熟后,仅一个月时间,全村53.6万千克红提就销售一空,销售收入达530多万元。很多农户还和销售大户签订了今年的销售合同,实现了计划生产,定单收购。

艰辛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通过协会的培训和引导,每年会员农户人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

(湖南省吉首市农经局供稿)

第6篇

(一)农户文化素质不高,栽培技术相对落后

在辣椒种植上,我省虽为种植大省,种植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种植多为一家一户分散操作,产业化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农户多居住在较边远地区甚至山区,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户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种植技术不强,许多地区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栽培技术模式,椒农种植过程中随意性很强,没有精细培育与管理的意识与技术。

特别是受秋冬季低温少照、连续阴雨、冰雪天气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冬辣椒种植品种选择就要特别注意,还要专门进行苗床管理、大棚内土壤的处理与培护,病菌的清除等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防治根细弱、量少的情形,防治弱苗等状况。管理中没有做到起高垄栽培、通风不当、浇水时大水漫灌、施肥不合理等,这些都能影响到作物根系的发育,造成根系瘦弱不发达;不注意棚内光照条件,造成叶片早衰,无法坐果;开春后进行肥水猛施,造成伤根,又容易造成根系供水供肥不足而落花落果。秋冬辣椒栽培由于前期处在炎热高温、暴雨高湿、强光常照,后期又转处干旱、低温少照的环境中,容易使辣椒免受雨淋与暴晒,直接影响其产量与质量

(二)防病虫意识弱,治重于防

影响秋冬辣椒种植的主要病害还有病毒病,在秋冬辣椒的栽培过程中,病毒病蔓延问题也是椒农种植中普通存在的问题。一些菜农就是“重治轻防”的想法,往往等到病虫害已经很严重了才去关键解决,没有事前防治的意识。如在品种的选择上很随意,有些农户甚至自留种苗,没有选择抗病品。而由于种辣椒根系浅,如果根受到伤害,很容易发生根部病害,形成镰刀菌根腐病、枯萎病、立枯病外,近几年疫霉根腐病危害明显增加。而许多椒农往往就不注意根系的保护,常错过预防根部病害的关键时期,在种植过程中又不注意去打好预防药,冬辣椒容易受到蚜虫、烟青虫、小菜蛾及各种病害的浸害。

(三)布局不合理,市场适应性差

撇开单纯的种植技术不说,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随时掌握市场信息,农产品能够灵活应变,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该选什么种,种什么苗,什么才是市场需要的,种多少才合适,这样都是椒户必须要考虑的,而我省由于辣椒种植主要集中在边远地区,做为大部分种植主体的农民来说,他们本身就没有意识也很难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与动态,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常常显得信息不灵,常常是跟风性很强,眼见其他农户种植尝到甜头后自己也大面积扩大种植,看到别的地区种植经济效益好以后马上效仿,处于盲目生产经营状态,供过于求,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差,许多辣椒由于无法销售常常浪费严重。

二、发展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选种,科学管理

针对农户文化素质低,冬辣椒种植技术落后的情况,政府应积极应对不良影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进邻村种植专业户,到本地区进行冬农开发,带动当地村民进行冬辣椒示范种植。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推广技术服务部门,常年深入各村举办辣椒种植方面的专题讲座,组织农户去听座去讨论提出问题,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免费进行标准化种植模式培训,并组织专人进行常年的技术跟踪服务,亲自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户进行实地操作、示范,手把手教椒农选择植株长势强、抗病、丰产的品种,选配疏松、肥沃的育苗土,改栽后浇水为栽前浇水,在浅层适量施用基肥,宜过多使用氮肥,可适量冲施优质复合肥,这样切实地提高自身的种植技术,帮助真正长效地提高其辣椒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二)纠正重治轻防的思想,有效防治病虫害

政府应积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特别增强其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意识,改变过去不重视,或者“重治轻防”的思想,在品种的选择上,宜选择植株长势强、抗病、丰产的抗病种如洛椒4号、湘研3号、早杂二号、皖椒1号等。注意清除大棚内病菌,保持棚膜清洁,防止膜面附着水滴和灰尘,播种前要深翻细整,播种后幼苗成长期要及时打好预防药,有效地预防猝倒病、蚜虫、烟青虫、小菜蛾及各种病害。

第7篇

关键词:林林食用菌;农民;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一、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简介

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3月,现已由刚成立时的10名社员,发展成40名社员。2012年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在我市二站,大叶沟、友谊县等地建立了3个分社,现全社种植黑木耳50万袋,年产值可达130万元。2011年底每名入社社员分红5万元,合作社提取发展资金16万元,现林林食用菌农民合作社已注册了商标,并申报了绿标,产品质量有安全保证。

二、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发展情况

(一)建立机构规范运作

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章程,设立组织机构,实行财务公开透明管理,建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的民主管理结构,不断完善合作社主导、社员广泛参与管理等制度设计。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盈利共享、风险分担的利益协调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增强了分散社员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社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理事会,总结上个季度的生产完成情况,制定下个季度的工作目标,并向全体社员汇报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对合作社成员发展好的给予表扬,弱的给予帮扶,差的给予批评,提高了社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加强管理增强实力

1.增加投入上设备。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两年来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建立产品深加工的工厂,拥有产品压缩机、微波杀菌烘干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现代化加工,提升了合作社产品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开展培训推技术。合作社成立了培训学校,无偿为本社成员及其他有意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常年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几年来印发食用菌种植技术手册一千余册,推广了食用菌种植技术,扩大了种植队伍,同时也帮扶了一部分技术、资金有困难的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3.加强合作求发展。如今合作社已做到了“六统一”,即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回收加工产品、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统一信息、统一技术培训,降低了生产、销售成本,解决了种植技术难题,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知名度,提高了产品价格,消除了产品销售顾虑,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4.创新模式促增值。合作社充当了内联社员,外联市场的重要角色,既是生产经营核心,又是信息科研服务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增加科技投入,通过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种植管理技术的提高和优良菌种选育、推广,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品也不断增值。

5.绿色生产保环境。合作社在组建、发展与繁荣过程中,始终坚持食用菌产业用料与生态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育食用菌所形成的废弃营养基作为肥料,返回土地,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施用,解决了秸秆利用问题,有效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共存,其社会效益显著。整个食用菌种植过程实现了无公害的循环农业。

(三)取得的成效

1.切实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效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合作社通过组织社员农户统一选育品种、集中加工、集中销售等配套措施,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顺利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目标,户年均增收35000元,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也有效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2.提高了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合作社通过对社员及周边农户开展培训食用菌种植与管理等方面技术指导与培训,为社员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户科学管理水平。

三、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启示

1.林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农民从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个体走向联合并形成新的集体的力量,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它在帮助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实现规模经营,促进技术推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共同富裕。

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结构调整及种田明白人,每个村屯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带队参加举办的培训班,主要参加人员有县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等。全县参加人员20人。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训人员30人。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针对2012年县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在各乡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电视科技讲座。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录制的科技讲座内容。同时,针对县内无法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村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实现全县各村屯农技培训全覆盖。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在2011年11月14日—18日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在2011年12月上旬举办。自2011年12月中旬到2012年4月,开始全县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县2012年种植业调整规划及农机十二五规划,结合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项目有:2012年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脱毒种薯栽培技术;水飞蓟、白瓜子、芸豆栽培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等。

五、培训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迅速落实,经费上给予保障,及时安排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我县科普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我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二)强化培训质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2012年我县现代农业建设任务,广泛进行科技培训。重点要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根瘤菌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技术、玉米小麦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组装。全力推广应用农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第9篇

20xx年,着力沿符月路、宜珙路,打造我镇高粱高产示范区3000亩,发展优质高梁6000亩,重点以村、村符路公路沿线为核心,力求在高产示范区内,新品种红缨子推广率达到100%,力争高产集中示范区红缨子产量达250公斤/亩,大面积产量达到200公斤/亩以上,极大提高高粱种植效益。

二、建设内容

(一)杂交高粱集中示范片建设。

20xx年,全镇建6个高粱高产示范点,面积3000亩。分别在村建高粱高产示范点各一个,集中示范片重点在。农户自愿申请参加高粱集中示范片建设,并接受农业部门技术培训和指导,须严格按照《高粱高产种植技术规程》相关技术要求,以建设高效示范点为中心,以提高种植效益为目标,积极开展高粱生产。

(二)集中育苗点建设。

为积极引导农户不误农时,预防灾害天气可能对育苗环节带来的负面效应,全镇酿酒高粱育苗以农户自育为重点,集中育苗为辅助的方式开展集中育苗工作。计划全镇建立20个集中育苗点,保障核心示范区高粱育苗的需要。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实施得到有效落实。镇成立高粱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生产及购销中的重大问题,为高粱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高粱产业发展日常事宜、制定发展规划、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

(二)技术保障。

突出典型,狠抓示范,积极促进高粱产业面上的拓展。一是示范点选用株型好、抗性强、增产潜力大的高产优质高粱品种,栽培技术上要对核心区采用粪团育苗、合理密植、地膜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现代农业技术,为全镇高粱产业发展提供样板。二是全面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高粱发展村要建立高产示范点,要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设的要求,建成技术密集型的高标准样板,起到示范作用。三是要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技术到位率。组织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全面提高科技入户率和覆盖率。

第10篇

2005年以来,农业股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职,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与各兄弟股室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服务辣椒生产

一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为保证“益都红”辣椒推广种植工作全面顺利开展,配合县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六次“益都红”辣椒种植动员会、加油会,分解了“益都红”辣椒种植目标,制定了辣椒目标责任书,对11个重点乡(镇)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进行了全面督导落实,对其交付的种子定金额,落实种植面积,签订合同份数进行了动态统计。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保障。①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辣椒生产各个时期的不同生长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整个培训计划从育苗、苗床管理、移栽、苗期管理、田间管理、辣椒采收到后期管理7个阶段都作了周密部署。②筛选技术员和示范户。按照县领导的要求,从11个乡(镇)筛选了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乡级技术员、种植技术高的村级技术员和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种植示范户。③开展技术培训。为使“益都红”辣椒种植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块,组织蔬菜中心和先锋公司技术专家巡回10余个乡(镇)举办辣椒育苗、苗床管理、田间定植技术培训班30期,召开技术观摩会12次,聘请山东农业研究所张炎光教授召开千人参加的大型辣椒种植培训会一次,散发技术资料3万余份,举办电视讲座15期,培训乡、村技术及种植示范户1万余人次。三是加强工作督导,推动辣椒种植。为保证推广种植“益都红”辣椒工作真正落实到位,配合县政府办公室组成联合督导组对辣椒种植面积的落实、合同的签订、种子预交款的落实,育苗情况及移栽进度进行全程督导检查,每周将督导情况向领导汇报一次,关键时期采用日报表的方式,每天向领导汇报情况,有力推动了“益都红”辣椒种植工作的开展。

二、积极服务农业面上工作

特别是“三夏”、“三秋”季节,对麦收及收秋种麦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每天都加班加点及时上报给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今年七月下旬,我县普降大到暴雨,全县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为搞好灾情统计,做到了24小时值班,每天认真统计汇总18个乡镇的灾情,并及时上报县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积极服务了四次农业专题会,一次全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会。

一是服务了8月25号召开的****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动员大会。分别以政府文件和农业局文件制定下发了小麦良种补贴领导小组名单及技术专家组名单。二是服务“三夏”生产会议,并对“三夏”生产进行动态统计,每天及时准确地把当天麦收进度汇总成表格上报给县领导和局领导。三是服务****农业工作会。撰写了梁红副县长在全县农业工作会上的讲话。四是服务9月底召开的“益都红”辣椒座谈会,制定了益都红辣椒实施方案,分解了责任目标,动员会后对全县益都红辣椒种植落实情况进行摸底统计。五是服务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为迎接11月29日的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的,积极主动搞好了一系列服务,包括宣传版面制作、会场布置等。

三、积极申报农业项目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按照上级安排,2005年以来筛选上报的项目共有10个: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建设;二是****万棚无公害白灵菇生产基地项目;三是****5万亩无公害“益都红”辣椒生产基地项目;四是****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项目;六是****优质玉米保优节本标准化生产研究与示范项目;七是****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八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九是****食用菌龙头企业建设项目。十是****六塔乡大蒜种植项目。

四、组织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

2005年我县承担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900人,引导性培训任务1800人。一年来,通过建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认定培训基地,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指导等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整个项目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实际完成示范性培训1129人,引导性培训2000人,分别占目标任务的125%、111%。其中示范性培训转移结业率达100%,主要工种有电子666人,电焊185人,电脑192人,缝纫70人,车工16人。主要就业于厦门TDK电子公司(电子436人),厦门多威电子公司(电子202人),广东步步高集团、深圳富士康等(计算机155人),濮阳保成帆布厂(缝纫70人),上海港口机械厂、宁波造船厂、南京金陵造船厂、南京仪征造船厂、上海闽南造船厂等(电焊185人),江苏建湖县海盛机械厂(车工16人)等单位。经过培训的农民深受用工单位欢迎,月均工资在500—1000元之间,电子专业一般在800元以上,较未经培训的农民工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月均增资200—300元。经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调查回访,通过阳光工程项目转移的农民工工资都能按时发放,生活条件、工资、待遇都比较好,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属对此非常满意。

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农业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对辣椒移栽情况督查。5月初,对全县的辣椒移栽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移栽进度进行动态统计,撰写了调查报告上报县领导。据调查统计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瓜椒间作、林椒间作、麦椒间作等模式大面积推广。

二是配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全县农业重点工作进行了三次督查,对每次考核结果都做出了客观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宣传推广先进典型,鞭策后进,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报告3篇,为领导指导各乡镇工作科学依据。

六、集中全面进行了两次农业工作调查

一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4月中旬,对全县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科学制定了“十一五”人才战略规划,提出了我县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对策。

二是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查。4月底,对我县的特色农产品(辣椒)区域布局种植现状,销售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辣椒产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客观分析,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并选择仙庄乡作为我县“十一五”期间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

七、注重农情信息的挖掘、上报工作

为让领导能够及时协调工作,指导农业生产有准确依据。我们加强与各乡(镇)及涉农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全县农业工作动态和农情信息情况,并形成有条理的文字材料上报县两办信息科。一年来,共上报信息17条,其中被采用8条。按时整理上报县政府办第一季度、4、5、6、9、10、11月份及半年、年底农业工作总结。

做到了按时上报农情信息。一年来,累计向市局上报农情信息110余条,组织上报小麦分析、秋作物种植结构分析,夏种、秋管等技术文稿20余篇,特别在“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严格按照市局要求,保证每天9点之前按时上报农情进度,即使节假日、星期天也从未间断过。

八、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各种文字材料

第11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由县科技局、县科协联合牵头行动,以汉科发〔2014〕3号向全县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发出活动通知,就活动主题、主要任务、活动重点、组织领导、宣传方式和内容等作了明确安排和要求。县级有关部门、各乡镇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并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和工作特点,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在全县形成了“部门联动,上下齐动,干群互动”的宣传活动局面,确保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

二、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1、5.21日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妇联、县总工会、团县委在镇村活动室广场联合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和“走基层、听民声、谋发展”群团进农家系列活动。活动现场,科普宣传、知识竞赛与文艺节目表演交替进行,形式活泼,气氛热烈,吸引了来自镇各村(社)的1000余名群众参加竞赛、表演和观看。知识竞赛的内容涵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委政府发展战略”相关知识和“家庭安全”、“健康保健”、“职工保护”、“科学种植”等知识,寓教于乐。来自镇各村(社)和乡机关的17支代表队通过必答题、风险题和加试题等环节的激烈角逐,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文艺节目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达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对灾后重建的信心、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向群众发放“妇女权益保护法”、“儿童权益保护法”、“妇女两癌知识宣传”、“职工大病保险知识”、科学种植技术等宣传资料5000份,让群众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切实把服务和关爱送到群众身边。

2、县科技局、县司法局、县经信局、县工管委、黎源律师事务所联合组成法律服务宣传队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基地举办法治宣传进企业活动。活动围绕《合同法》中合同的适用范围、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的实质性条款、格式条款、无效合同、违约责任等进行宣传讲解,对依法治县,司法治企、治人,加强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3.县科技局邀请农业大学教授来汇同林业局技术人员开展花椒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对群众当前关心的花椒春季管护进行指导,并就花椒基地建设、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进行现场培训与示范。通过培训,提高了群众种植花椒经营管理水平,助农增收。

三、活动效果显著

活动期间,我县共有10多个县级部门、30个乡镇100余名相关技术人员参与了科普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动员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通过在全社广泛传播科技知识,提高了全民科技意识,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科技引领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 乡镇农民 现代农艺技术 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97-01

引言

当前,虽然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与关注,但如何结合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培训,提高培训工作效率,这是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对该问题有更为深入的认识,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本文选取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就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培训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对策,希望能为有效开展培训活动提供启示与借鉴。

1 加强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的意义

1.1 提高农民素质。对乡镇农业生产和发展来说,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也越来越受到乡镇相关部门的重视。做好该项工作能激发农民热情,促进他们综合技能提高,对有效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具有积极作用。培训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更新农民的知识,开发农民的综合技能,促进他们的行为和态度改变,进而推动受训者知识更新、能力提高,提高培训工作效率。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乡镇愈加关注农民技能培训,加大在培训方面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让他们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努力农业种植上做出业绩。

1.2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此外,加强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不仅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农民综合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推动农业技术、制度、管理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具有网络化、现代化、个性化、终身化等方面的特点,它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因而越来越受到乡镇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2 加强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的对策

调查显示,目前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存在不足,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缺乏,培训主动性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2.1 激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从乡镇农民现代农艺近些年来的培训经历来看,除了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提高任课老师综合素质,注重培训效果评价之外,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农民产生参v与培训的动力是十分必要的。

2.2 完善激励机制。培训老师的薪酬体系中,虽然有技能工资部分,但执行过程中都是由部门主管进行主观判断和确定,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流程,难以公正、全面评价培训老师的技能和水平,制约农民培训积极性提升。因此,为转变这种情况,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中要构建各工作岗位的技能指标和评价体系,定期对农民开展技能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技能工资联系起来,有效激发培训的主动性。同时在晋升机制方面,也要与老师的培训工作相结合,让他们努力开展培训活动。

2.3 加强培训考核工作。对农民都提出课程培训要求,只有在培训课程完成,并且考核合格,或者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之后,才能获得使用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机会。对学习能力强,专业技能出众的农民,要给他们在培训方面以更多机会。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并发挥培训的激励作用,让农民更为有效的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4 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为增强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的实效性,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推动培训不断完善和可持续l展。创新并不要求每次都研究新的培训方法,而是根据每次培训工作需要,选取合适的方法,并最大限度发挥这种培训方法的作用。还可以对现有培训方法进行巧妙组合,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对农民开展培训,实现农民培训的创新。开展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时应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最大限度提升培训效果,提高部门工作绩效为目标。参加培训的农民数量比较多,培训任务繁重,每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农民开展农业产品、生产、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培训,多数情况下采用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然后采用笔试的方式检测培训效果,确保广大农民掌握培训内容。为实现培训方式创新,可以将课堂讲授与其他方式结合起来,促进培训效果提升。例如,模拟农业种植的现场情境讲解农业种植技巧,加深农民的印象。还可以录制视频,系统全面介绍农业种植技术和流程等,农民可以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从而对这些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农民创设情境,让他们进行现场模拟,开展农业种植训练,并由任课老师指导,肯定其中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训练中改进和提高。采用这种将理论学习和视频观摩、现场训练相结合的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方式,有利于促进培训效果提升。

3 结束语

本文对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进行研究与分析,所反映的现状与问题不仅具有典型性,更具有普遍性。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工作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等都是大致相同的,尽管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完全相同,但本文所提出的改进乡镇农民现代农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和对策能起到参考作用。总之,乡镇农业在规模上没有优势,而要生存与发展,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必要的教育和培训,帮助乡镇农民掌握有效的工作技能,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乡镇农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参考文献

[1]丁佳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3(6),114

[2]姜春云.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发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