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

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

时间:2023-06-07 09:22: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1篇

教学缺失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的进度、数量、强度、方法等方面的不到位,使得课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过度教学指当绝大多数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关学习内容时,教师仍然简单地重复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或者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学生不能够适应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

教学缺失和过度教学都影响了课堂高效的实现,因为当一个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的进度、强度、数量等,尤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先进的理念、有效的策略时都会造成教学的缺失和过度教学。要实现课堂高效,应该讲究以下策略:

一 “眼高手低”——善谋定,科学发展求高效

常言道:“谋定而后动。”教学首先要谋定,教师如何谋定?就是要做到“眼高手低”。所谓“眼高”就是教师要站在通盘研读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高度审视教材,科学、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进度、强度、数量等,不要局限于某一章节、某一课,忽略局部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合理、科学地确立教学进度,对实现课堂高效至关重要。“手低”就是教师在教学准备和教学中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和能力的基础之上确立教学方向和策略,才有了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对于教学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容易培养出聪明的孩子,不容易培养出智慧的学生。一个智慧的学生是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而聪明的学生缺少或者少有这些智慧型学生的特点。对比两者我们发现培养出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未来方向和目标,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智慧型学生,有了智慧的学生定能实现课堂高效。

二 “顾此失彼”——抓重点,破解疑难抓关键

教学失败的原因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抓住重点。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时发现教师往往为了求全、面面俱到,结果造成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没有突破、关键没有抓住,课堂效率低下。为了克服这一状况,教师要做到顾此失彼。所谓顾此失彼就是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知识点和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开展教学,决不可为了一些细枝末叶弱化重点和难点。因此,“顾此失彼”即抓住重点、难点、关键,并努力加以解决;弱化或者暂时放弃某些方面。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了教师顾此失彼的“三讲三不讲”:“三讲”是教师对学习目标要讲明;目标导学要讲清;普遍疑难和易混淆易错的问题要讲透。“三不讲”是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前的问题不讲;不是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不讲。记住:有得就有失,才有高效。

三 “左顾右盼”——知学情,心细如发抓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教学中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很多教师很难理解这一理念,往往在教学中很难操作。其实,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方法就是善于了解学情、及时掌握学生的问题。因为我们要克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弊端,就是要克服教师不顾学情而滔滔不绝地讲授,应该放低视线,观察学生的反应,细心关注学生板演、争论、发言等活动从中寻找学生的学习困难、错误、问题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情,不断调整思路,改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课堂高效。

四 教师专业求发展,科学素养需提高

做人需要智慧,教学更需要智慧。教学的智慧无非就是有效的、丰富而又灵活的教学策略。我们往往在探讨有效教学策略时,认准单一的或者有限的方法,其实,对于需要智慧的教学活动来说,丰富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期望教师智慧幽默、教法灵活的原因是:(1)学生在单一教学方法上容易倦怠;(2)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就会给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不匹配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许多学生的厌学并不完全是学生的主观努力不够造成的,并且很少有教师会认为学生厌学是与自己的教法不相适应造成的。要让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不困难,但要让教师实现多种教学方法间的自由转换,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就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从教学缺失到有效教学,最终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智慧。从过度教学到有效教学的决定因素,仍然是教学智慧在起作用。这就意味着,对有效教学的追求必须指向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五 师生协同效果佳,树立标兵引路人

课堂教学的高效,既需要教师的努力,又需要学生的参与,但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像齿轮一样,尽管需要每个轮子都尽力转动,但要向外输出动力,就必须要求轮子与轮子之间协同转动。如果轮子之间各顾各地转动,往往是内耗动力而不是外输动力,协同作战才能取得胜利。

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益,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到对方的进度,将过量的教学进度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将过量的学习接受度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进度,才是最

佳的选择。当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

第2篇

关键词:有效课堂界定 构建

一、有效课堂的界定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的的精心设计,正确引导和交流反思,追求以效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论。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表现为“个性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性化教学”逐渐变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作为在课堂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教师应考虑如何优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界定的必要性

(一)某些课堂没有明确有效的目标

笔者听过一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语文教研课,为了佐证李白诗歌雄健豪迈,清新俊逸的特征,教师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已学过的李白的诗,顿时课堂热闹得不可开交,从这些芜杂的诗句中找出能体现李白诗歌风格的诗句,稍作讲析后,时间过去了一半,接着老师又讲了一些零碎的知识,如什么是吟,最后读了一遍,一节课没了,感觉上十分老套低效,与有效课堂相去甚远。

(二)某此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无效

笔者听过一堂“议论要有理有据”的作文课,是我县有头有脸的教师上的,其中一个环节我认为有重大失误,那就是教师在引入什么是议论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讨论文科生要不要学理化生。结果,议论者甚众,时间一下过去了23分钟,而这23分钟,仅仅是为了搞清楚什么叫议论。可想而知,在剩余的22分钟里,教师便是三头六臂也难以讲透议论的有理有据了。这样的课在教学过程上没有抓住重点,时间安排上失调,其低效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某些课堂华而不实

这种课堂较常见,尤其是教研课更易发病,授课者往往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底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授课时忘乎所以哗众取宠。如我县某重点中学一名教师讲《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时,首先讲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又讲涸辙之鲋的故事,再讲庖丁解牛的故事,还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作为导入部分,后来又讲到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的论述,还解说庄子垂钓时的那轮明月代表中华文化,老师讲授此堂课时自我感觉良好,看似游刃有余,实则华而不实,这么一堂课,学生参与程度有几分?又学到了一些什么呢?无非听老师讲了大半节课的故事罢了,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

(四)某些课堂缺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诱导学生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依我看,教师的行为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五、某此课堂缺少智慧启迪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学生若有疑问,不是启发他去思考,而是说“照我说的没错”或“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因此,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的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方略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的组织教学,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我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这一点上,我奉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堂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3篇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追求一种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得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双边活动效益的最大化。它的特点是优质、轻负、简约、实效。

1.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灵魂”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底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掌握好语言技能的平台,更要把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教师应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打造学生强大的精神脊梁,增强其民族的认同感。

2.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促使每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3.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约而实在的,应着力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着力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与习惯的引导和养成,着力于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在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腾出更多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品味、体验、领悟、思考、探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实效――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没有实效的课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实效是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与体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致力于培养和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1.解放学生,发挥其能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自己感悟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脑,不让他们的思维因为我们琐碎的分析而禁锢;解放学生的嘴,别让他们的话语因为我们过多的讲解而艰涩;解放学生的手,别让他们的创造因为我们愚蠢的包办而停滞。

2.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地位,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平等中的角色,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3.简约教学,回归生态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也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搭建静思的平台。教师要还课堂以宁静,留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时间。让教学回归本真简约的学习原生态,以获得高效的成果。

4.周密策划,课堂高效

(1)课前精心准备。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课环节工作精细且具有针对性,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案学案与学生的学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备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2)课中紧扣目标,精准导学。

第4篇

建构智慧课堂要遵循以下五条规律:

一、认知规律

学生的认知具有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在课堂探究中,可以设置一些体验性和问题性的情境,诱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设置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三种:

1.从学生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发问题。

2.从旧只是中寻找新知识的生发点,引导学生从会到不会。

3.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感受和体现,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二、情感规律

没有情感投入的课堂是沉闷的、平淡的,师生都会感到无味、无效。初中生的情感规律是:随着年龄增长,由幼稚性、依存性到独立性、叛逆性,再到沉稳性、内向性,逐步发展。根据这个规律,我们的课堂管理中,可依次多一些爱和鼓励、耐心和赏识、激情和诱导。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师生关系是融洽的,课堂探究是快乐的,气氛是和谐的,交流是真诚的,进而增强求识的兴趣,激励自己全身心的投入。

三、师生互动规律

师生互动才能达到共同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主讲的方式,以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平等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个性的主动学习。

四、教材编写规律

了解教材编写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新教材有五个特点:

1.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2.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4.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5.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认真研究教材,才能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规律,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五、自身成长规律

要适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就必须关注自身的发展,这离不开三条途径:

1.善于反思,积累经验教训。

2.善于学习先进理论,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断纠正自身失误。

第5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追求高效的生态课堂,课堂最应关注的是“三量”,即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它们是考核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元素。

关键词:生态课堂;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正在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新的追求目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我校正在实施“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课堂教学新模式,其重点考量的五个元素是:三声、三率、三度、三量、三有,即要求课堂上努力做到:消灭旧三声:打呼声、嬉闹声、辱骂声;追求新三声:掌声、笑声、惊讶声;提高三个率:抬头率、点头率、举手率;把握三个度:难度、梯度、进度;注重三个量: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做到三个有: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下有情。其中我认为最应关注的是“三量”,即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它们是考核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的元素,这几个元素如能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注重,那么这样的课怎么讲也差不了。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的理解是:一要教给学生知识,让他们学到扎实的东西;二要让学生有机会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变得聪明;三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活动,有合作、交流、竞争、讨论、发表见解、阐明观点、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变得能干。下面我分三方面来谈谈化学课堂中“三量”的问题。

一、保证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是打造高效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

知识量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1)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2)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3)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4)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打造高效生态课堂、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掌握教学的有效知识量的程度达到了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最大比值。

二、提高学生课堂思维含量,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

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然而,如今有部分化学课堂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上的花哨,却降低甚至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常听学生反映“课听得懂,书看得懂,题目不会解”。这就是没有学会思维。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化学教学是化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化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先进教育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化学活动过程,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会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探索,会反思建构调整思维进行合理表述,从而去体验、去感受化学的美和魅力,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三、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量,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实施主体性原则要注意:教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活动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思导学,激发创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发展比什么都重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课堂上培养“小老师”,着眼于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对于实验教学,应多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我校强势推行的“六小组・四环节・双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四环节”这一环节,其内容就是学、议、讲、练。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带着问题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争议,留下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以直接到讲台前讲,自己讲不好的也可以请同学来纠正。遇到需要大家讨论的问题,小组之间讨论真的很热烈,同学之间的互助也真的很有效。课堂上,老师有效的组织和设计,使得学生有机会动脑、动手、动嘴,课堂气氛变得异常的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前异常的浓烈。学生的学习热忱不仅十分高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必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之,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很好地注重“知识量、思维量、活动量”,有意识地、合理地分配对这三个量的设计,那么,课堂将是有效的,也必将是精彩的。这样的课堂,必将是一片希望的沃土,也必定会成为高效的生态课堂。

作者简介:郭越,男,1977年1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学。

第6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平等对话;智慧引导;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26-03

在苏派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有王兰的“和谐、本真”,有薛法根的“组块教学”,有于永正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有孙双金“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情智教育,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可谓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细细研究品味这些教学流派,无不显示了一个共同的教学追求,那就是“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观念,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走过了一条由“低效”到“有效”再到“高效”的探索之路。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明道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成立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由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自编教材并执教的《儿童〈论语〉――学习之道》一课,赞叹之余,我感触颇深。孙老师的课堂竟然能够如此美丽、和谐、高效,课堂上,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个个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孙老师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他通过创造性的教学环节,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点亮了学生的心灵之灯,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强调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丰富和加强。《论语》距今已有2500多年,离我们今天的孩子十分遥远,再加上文言文深奥难懂,很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孙老师却独具慧眼,他从儿童的视角,精心选出《论语》中最精华也最贴近儿童的内容。正因为有了这一“儿童版”的《论语》,才有了课堂上的精彩纷呈。来自四面八方的弟子汇聚在高大的杏树下,静静地等他们敬爱的老师――孔子来给他们举行开学典礼。只见高大的孔子走上讲台,面向他的弟子们朗声说出了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孙老师就是这样巧妙地创设孔子讲学的大情境。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跟随孙老师,走进2500多年前的孔子的课堂,聆听着孔子的谆谆教诲,领悟着孔子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话语。温暖的话语牵引,和谐的课堂氛围,还有儒雅的孙双金老师,就是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气息中,孩子们走近《论语》,走进了温暖的语文。没有想象中的艰难晦涩,孙双金的《儿童〈论语〉――学习之道》一课始终充满情趣,他充分运用故事来激趣,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欢快的笑声中,在亲和的话语中,走近儒家学派的经典,激发起研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二)强调学法指导

孙老师很重视学法指导,课堂上他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孩子们去学字、品字。如“学而时习之”的“学”,孙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繁体字的“学”,接着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学”字就像一个孩子想伸出两只手去获取知识和智慧。但是,他头上总有一个长长的东西把他遮蔽着,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掀开自己头上的蒙蔽的东西去获取知识、获取智慧的过程。中间的两个“叉叉”代表知识和智慧。而“习”字呢?孙老师则让孩子们先组词,再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这句话意思的词语。还有“愠”“悦”等字,他也都运用了比较直观形象的方法带领孩子们去理解。整节课,孙老师就像一位率先得道的现代孔子,以其独特的视角,精妙的安排,儒雅而激情的教学,和孩子们一起演绎了一曲古典与现代的文化乐章。

(三)自主探究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通过自己的讲授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下大工夫教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从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课堂上,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把握文中的“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学习期待,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花足工夫,对于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认真研究,力求将课堂效率最大化。当然,在课前做足功课的基础上,课堂上还要进行适时有效的调控。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自学的氛围和民主的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而有深度地诱导,科学地指导,灵活地训练,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抓,不仅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且对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也是大有裨益的。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教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二、研读经典,平等对话,点亮学生心灵之灯

经典作品,犹如种子!语文教师,就是播撒种子、守护种子、浇灌种子的人。在今天这样一个人心浮躁、娱乐至上的时代,一个网络无极限的时代,一个喜欢读图的时代,如何激发孩子对经典的热爱?如何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经典汉语之门?如何用经典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如何引导学生去研读好《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为他们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子?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涉入课堂,充分彰显优秀教学的本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何实现对话?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和《论语》对话,和孔子对话;联系生活,和老师对话,和同学对话;思考聆听,和自己对话。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拉近距离,和孔子面对面,和《论语》心灵对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比如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孙老师没有生硬地说教,而是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不动声色地让其说说另两人的优点、缺点,谈笑声中师生面对面的对话,使课堂的学习氛围亲切自然和谐,在学生说出优点之后微微一笑:“这一点我们也可‘从之’”,当学生说出缺点时,哈哈一笑:“这一点我们也可‘改之’”。文本、师生、生生之间就这样不着痕迹地进行着面对面的阅读交流和心灵坦诚,在这样平等的对话过程中,人文内涵的解读和教学内容达成默契,经典的内容和精华的文本积淀为学生心灵的财富。在这样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学习《论语》不是想象中的高深莫测,而是这样的生动有趣;走近孔子,也不再是那样的遥不可及,而是如此的亲切自然。

三、智慧引导,言意兼得,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语文教学要“言意兼得”。“言”从文章角度讲,就是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言”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意”从文章的角度讲,就是作者的“立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论语》一不留神就会被上成思品课。如何保证其语文味?孙老师在带领学生充分领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蕴含的要做一个君子的“人文性”后,便巧妙切入“工具性”。孙老师说:“我们今天是语文课,我们不仅要讲做人。你看,孔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我看谁有发现的眼睛。孔子三句话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经过一番品味,学生很快明白了《论语》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完全是口语化的。这三句话的句式都是“不亦……乎?”,这是反问句式,也是排比句式,这样的句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研读以明道,经典润人生。孙双金的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他的朴实与情智令我惊叹,他的灵动和深情令我折服,这样的经典阅读课将滋养孩子的一生,令我终生难忘!听完孙老师的课,我不由得想起了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孙双金老师不正像那位点灯的人吗?他把《论语》这本耐人寻味的国学经典,带到了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孙老师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但愿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成为这样的“点灯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未来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9;G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引言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信息技术的层出不穷,不断创新的技术改变了信息的呈现、传输和存储和人类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随着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技术为中心开始逐步转向以人为中心,人与技术、人与资源自然、和谐的交互理念在教学领域广泛应用,给教学者和学习者的工作方式和学习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同学需要不断地熟悉新技术,将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之中。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从从单一技术的教室转变为运用广泛现代化技术的新型教学环境普通教室(original Class-room)转变为技术增强教室(Technology Enhanced Class-room),未砜翁镁哂腥诵曰、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性、生态性等特性,应该坚持“人塑造环境,环境塑造人”的教学新思路,建立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提高自身对所环境的认识。

未来课堂(FutureClassroom或者Classroom of the Future)相对于传统和现代课堂而言,已经成为教学技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未来课堂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面向新世纪新环境的技能。未来课堂借助智能空间、云计算和人体工学等技术,吸收了人本主义、互动教学、环境心理学等教学理论的精华,以互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使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和谐统一。

二、信息技术在未来课堂教学中的智慧化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学生对学习环境提出许多全新的诉求,信息技术提倡数字化的现代学习环境的建立,而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智慧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提有效促进了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智慧学习环境对学习场所、学习者教育工作者、学习手段。测评体系等提出了要求,智慧学学习场所能够感知学习情景、学习者能够使用智慧化学习环境识别学习者特征,学习互动工具便于教学,互动性强,测评体系能够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智能空间(Smart Space)是具有动态、主动、可思维、开放、多变等特性的建筑空间,是嵌入了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的传感装置的现实空间。,智能空间按照从独立的智能空间―开放的智能空间―智能社区层层递进的方式建立拥有立体、连续的智能空间交互通道,不同的智能学习空间能够自发地发生交互,不同的智能学习空间根据用户的要求相互之间进行资源共享来完成为用户服务的任务。智能空间内许多便捷的交互接口可以人们方便地获得计算机系统的服务,是智慧学习环境的一种实体形式和实现基础。

未来课堂是一个智能学习空间具体形式,是一个富交互环境。在未来课堂中大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动态交互技术嵌入情景感知模块等诸多模块,这些互相协作的模块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未来课堂能识别和感知课堂主体的动作和目的;理解和预测课堂主体在完成教与学任务过程中的需求;方便课堂主体对各种信息源进行交互。课堂主体利用移动设备可以无缝地对未来课堂中的经历的记录进行检索回放,未来课堂支持多人协同与远程用户协同工作等。

三、基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构建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课堂、现代课堂相比,未来课堂改变了学习方式,拓宽了学习领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更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未来课堂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未来课堂根据学科特征、学习者能力培养需要可以适应不同学科性质的课程,调整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无论选择何种模式,都应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主导、自主、主动、探究、互动等理念;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特别注重学习者能力的培养包括讲授型、研究型、探究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情境-探究、游戏化、体验式、虚实结合-远程协同教学模式等。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利用未来课堂的架构培养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对学习者的主体性进行凸显,更多的关注学习者的差异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化学习,有利于促进未来课堂的开放性,彰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和教与学活动的混合性等理念。

构建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期望目标。第一,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未来课堂所能提供的环境和活动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第二,学习者和教师能够在未来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技能。第三,形成开放高效的未来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与学习者的学习应是快乐的、高效的。

四、结语

“人塑造环境,环境塑造人”决定了在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必须进行教学机制改革,积极发展未来课堂教育,丰富未来课堂教育的形式,强化未来课堂的智慧化,理清未来课堂的发展模式和人才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朱广艳.技术支持的教与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许亚锋,张际平.面向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基于改进的PST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3]陈卫东,张际平.未来课堂设计与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10(4).

[4]许亚锋,张际平.面向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基于改进的PST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5]陈卫东,叶新东,许亚锋.未来课堂:智慧学习环境[J].远程教育杂志,2012(5).

第8篇

语文教学高效活互动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语文教学改革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我们仍经常看到,课上要么教师从头串讲到尾,要么被个别能力强的学生占领,对于绝少数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处于被动、陪衬的局面,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信心,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习惯于听他人发言,习惯于教师“一口一口地喂馍”,学习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主动创造的火花逐渐熄灭。语文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却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究其原因,是因为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轻视学生学的活动过程,由此导致学生读书、思考、讨论、质疑问难的机会与时间减少,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参与意识不强。要使语文教学高效,有活力,必须做到以下转变:

一、为师者善“导”,学者会“演”──“活”的关键

是否达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好自己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使他们更好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充分享受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过程。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教师,也是整个课堂的“导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所以,教师要舍得放权、放手,变教师单一的讲解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求知。

1.善用导入,激发兴趣,开启智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师者善“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课文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造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放身于一种紧张协调的环境气氛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要依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现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导入,采取激发兴趣、设计悬思……引发设计。科学合理的导入可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即将会呈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

2.巧设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

二、学者当“主角”,师者居“配角”──“活”的核心

1.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樊篱──让老师走下讲台,退隐幕后,参与学生学习。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当主角,去说出自己的见解,展示才华,参与课堂教学,去“演”绎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是高效语文课堂“活”的核心。

2.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还学生自

在课堂上要确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路上探索前进的朋友和伙伴,学生才能消除种种顾虑,更好地转变学习方式,从静静地听老师讲,转为我敢问、我要问、我乐问。教师要树立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的观念,实现在语文教学中互动。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在小组内轮流当老师,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读得最好的同学作为当天的组长,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生参与讨论,合理辩课──“活”的要素

1.抓住契机,创造讨论机会,发挥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式的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释放更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不能先急于用教师认为的最佳答案去限制或影响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即便是学生不完善的、没有逻辑的发言,教师也不应匆忙打断,以免截断孩子的思维,挫败孩子们的积极性。当学生畅所欲言时,就是学生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就有可能有思维突破,或有所创新,甚至能令教师也得到某些启发,以修正原来不真实、不科学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和深无限延伸。

2.倡导合理辩课,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性质,让学生开展辩论式学习,因为“辩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必然使“问题”趋向多元化、开放性。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辩”课,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授课的针对性,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导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还要成为“配角”,承担起师生互动中激活学生的思维的重任,引领学生加深对文本理解、体验。一句话: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活”起来,就需要教师努力点燃学生情感和智慧的火种,让学生喷发出思维的火花,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海侠.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9).

第9篇

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在我看来,一个“天才”的老师,不仅要有教学的灵感,更需要的是要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去用心打造一节成功的课堂。过人的智慧、勤于动脑的习惯、科学的方法、求真务实的作风、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便成为教师能够打造一节成功高效的课堂的题中之义。具体说来,怎样成功打造出一节高效的政治课堂呢,我有如下一些策略、意见与大家分享:

一、提升教师涵养,用高贵的品格赢取学生的尊重

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还是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施肥者、修剪者。教师要把学生的成才和成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学高才为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相对于学生获得的“杯水”知识,教师必须拥有十倍、百倍于学生的“桶水”知识。只有博学多才,知识型的教师才是学生期待的“师傅”,这也是课堂具有吸引力,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是的,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和教育学生,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树立宽严适度,一碗水端平的意识

严师出高徒。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严明的纪律,没有“绳索”的束缚,学生就可能会迷失方向,找不到通往成功之路。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想要把学生塑造成为一个懂规矩明事理的人,一个思想纯洁情智高尚的人,就需要有“规矩”。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更需要送给学生温暖和慈爱,教师要用宽广博大的爱心,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如同父母爱孩子般的细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秉承着教课要有创意,做事让学生满意的理念,在三尺讲台这个舞台上为学生的成长加油助力。

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尊重每一位学生,掏出真心话

学生大多是以校为家的,他们虽然年龄不大,但心事却还是挺多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推测他们的思想动态,在他们学习上、生活上有需要求帮助时,教师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家的温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试想,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受到老师的“特殊照顾”时,他能不感激你的厚爱、喜欢你的课堂吗?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术并非易事,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策略,做课堂教学中智者,用智慧打造成功高效的课堂。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教师

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成为一个与学生可以平等对话的人。只有我们十分重视课堂里的师生互动,我们才可以更理直气壮地提出,我们需要成为有效课堂的教师。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效课堂的教师呢?

1.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

魏书生老师总结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是:“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名言也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教师要有一颗不泯的童心,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要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以自己的敏锐去洞察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投入学习。工作中,始终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给学生建立一个支持性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学习环境。

有爱心的教师,会经常微笑,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表示赞赏;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感兴趣,并向学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喜好和意见;还鼓励学生接近自己和向自己敞开心扉;愿意将学生的意见、感觉、想法主动纳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也愿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自信与安全感,促进信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当教师不自觉出了错误时,不要掩盖,要轻松自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心向学生学习,会更加融洽师生关系;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机智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讲课中,教师也可有意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内容巧妙地与实际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会使这节课教得更有效。

2.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能力上不必说样样精通,但是至少在学生面前能有几分自信。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很有个性的,能紧密联系生活的。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学生也将认为自己的语文老师知识渊博,上课能有一些新见解,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3.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

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期待,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效应,这种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效应。教师对学生充满期待的前提是对学生充满信心,当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或信心不足时,也就会失去期待的基础。诚然,学生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信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还要是持续的和有具体的行动。如为学生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对于优秀的学生必须有高期待值,给他们的任务必须要具有持续的挑战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不应过于强调努力或单纯强调努力,而应更多地鼓励他们坚持和保持耐心,指导他们改进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是增强自信的一种方式,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不管对学习优秀者,还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满足,因获得成功而感到欣慰,因有所收获而感到愉悦,而这种满足、欣慰、愉悦又会使他们感到我是有能力的,是能够成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

4.让你自己和你的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学习的动力需要兴趣的激发。如有趣的实验、精彩的演讲、深刻的表达、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例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对高中生来说,学习兴趣的激发还需要对学习意义和学习价值的理解。教学中,语文老师既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注重对学生学习意义与学习价值的引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多途径,其中非常重要让你自己和你的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的专业素质除了专业思想外,还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重视自己专业知识的丰富与完善,重视自己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的长期积累、经常性的总结和持续性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位具有魅力的教师;你的课堂教学也是有趣的、生动的、丰富的、精辟的,同时,也是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

5.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甚至高效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

5.1 要有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要以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的核心设计教学过程。而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关注并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保证教学的有的放矢,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持续地激发学生,挑战学生。

5.2 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的生成与预设是对立统一的,其统一性表现在,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拓展和升华;预设强调教学的计划性和可控性,而生成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这两个方面都是教学活动应该具有的。

5.3 有效教学的课堂。要有规范的纪律约束、科学的课堂管理,张弛有度的课堂调控,收放自如的课堂表现。重视课堂互动与对话,教学情境的设置要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需要言语的对话、协商和交流,需要必要的讨论甚至是争论,更需要师生间思维的对话与心灵的对话。

第11篇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应具备这样三个特色:有创新,有魅力,有品位。

第一个特色:有创新。要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开创教学新局面。一是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二是要创设平等、民主、自由、愉悦的氛围。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让语文课堂在愉悦宽松的交流中变得真实,在自主投入的合作中变得生动,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变得精彩。三是要学生参与度高。高校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个别尖子学生参与,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激发内在动力,鼓起创造的风帆;在真诚交流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情感体验与熏陶中提升生命的智慧,释放自己的心灵。

第二个特色:有魅力。有魅力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是设计精巧的课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导学案设计的精巧上。应该是灵活机智的课堂,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情景,随机应变,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灵活机智、自然合理地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教育的智慧。有魅力的的语文课堂还应该充满诗意,教师在知识专题研究中善于引用穿插诗句和名言警句,善于组织富有情趣的学生活动,善于设计富于戏剧性的互动环节,使枯燥的知识研究变得充满乐趣,诗意盎然;使呆滞的文字变得富有灵性、富有活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时,善于挖掘其中的诗意,以激情为渠,爱心为道,倾情贯注,用充沛的激情、深刻的感悟、诗化的语言,把作品中的那份情、那种爱、那份恨、那种怨,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感染,受熏陶,受激励,受鞭策,使学生陶醉于其中,使学生乐而忘返,让学生在诗意语言中构想那种画面,去遨游那种场景,去感受社会的丰富多彩,去感受人间的酸甜苦辣,使课堂诗情洋溢、充满诗趣,使学生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更应该是富有美感的课堂,教师应能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方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

第三个特色:有品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有品位,一要要做到格调高雅。教师靠课堂教学中充溢的向上精神、高雅情趣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厌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向着高尚境界不断攀登。二要体现较高的文学品。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文学因素,使学生受到更多的文学熏陶,积累更多的文学素养,产生更多的热爱文学艺术的情趣。三要有一定的文化品位。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让先进文化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的一种追求,一种使命,一种境界,为了创造语文教学的新辉煌,我们应该迎难而上,不懈努力,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第12篇

一、夯实备课环节,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石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理念下的备课要从多维的角度,契合教师风格、教材特点、学生水平等多个角度,有效地挖掘和整合这些资源,从而优化教学方案.

1.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规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吸纳先进的教育理论,摒弃落后的教学观念.要熟悉教材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充分把握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教学中构筑完善的认知体系,而不是形成孤立的、僵化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之初就为一节优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指南.高效备课的第一要务是要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创新教材,与教材进入深入的对话.教师还要具备丰富、准确的数学专业知识,要善于灵活运用知识,做到融会贯通,从宏观整体上把握知识,高屋建瓴地处理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世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真正让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3.注重对课堂主体的研究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那种眼中没有学生,忽视学生存在的备课,注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我们在备课时,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找准学生新知生成的落脚点,才能在课堂上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4.充分“预设”,灵活“生成”

备课的过程即预设的过程,而学生是生命的个体,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上,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事前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在实际教学中,精彩的生成更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预设”,而对“预设”之外的“生成”要灵活处理,这种“预设”之外的“生成”绝非课堂教学的“杂音”,教师要充分引导,发挥其积极的功能,收获意外的惊喜.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情,在备课时对于一些知识,要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并尽可能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在课堂上,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二、优化教学过程,助推高效课堂的生成

伴随着新课程、新理念等教育思想的落地生根,我们的课堂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优化课堂这一主阵地,让高中数学课堂摆脱枯燥、抽象、晦涩难懂的境地,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活跃,智慧尽显,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创设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情境最能唤醒学生的认同,也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恰当合理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对新知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拉近新知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吸引他们在不经意间进入学习的状态.如数列知识是高一学生感觉较为难懂的知识,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的知识时,我在课堂上,利用典故,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国王问发明者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国王哈哈大笑,欣然同意.国王真的能能实现他的诺言吗?学生开始时不明就里,待教师引出课题后,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陡增,积极思考,探究问题的欲望异常强烈,学生迅速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探究性学习是新理念背景下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他们相互合作,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对问题的来龙去脉更为清楚和熟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获取的知识才会真实,也才不会停留在以往枯燥的字母、冰冷的公式以及毫无意义的数字符号上.这样获取的知识他们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会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当然,这种学生探究的过程,一定要我们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充分引导,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调动他们的探究热情,否则,不仅对课堂教学于事无补,反而导致探究流于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3.设计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

数学习题是对数学课堂的有效巩固,是对教学效果的有效反馈.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训练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精选和优化习题,通过这种针对性强的训练,不断巩固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深化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切忌囫囵吞枣,信手拈来,毫无选择,这样,既浪费了学生时间,也使得教学限于盲目,让课堂陷入低效的境地.

4.灵活多样的选用教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