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2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慢性病的预防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进行岗位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基本工作能力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面向社区培养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求承担预防医学教学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深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岗位调研,了解真实工作环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共同分析,确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集“预防、保健、康复、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因此,应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包括:能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与转诊;能开展传染病的预防及社区管理;能分析判断慢性病的流行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能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自我保健;能对社区三大公共卫生进行管理;能初步开展医学科研;能建立并使用健康档案。
二、制定课程标准,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
在岗位调研基础上,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执业标准为依据”的设计理念,将《预防医学》定位为临床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基本思想,强化“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大卫生观念”,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预防处方的能力,以适应将来从事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将课程内容整理为环境、职业、食品等三大卫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方法;健康档案的使用与管理等五大学习任务,努力实现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其课程目标按照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与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出知识、技能与态度三大目标。例如,在知识目标中除要掌握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懂得如何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开和消除危险因素,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三级预防原则与措施,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自我保健与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技能目标要求具备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具有指导群众开展防病和自我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能力。职业素质目标要求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具有维护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使命感。
三、加强社区实践,获得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预防医学的实践性很强。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预防医学的教学应将课堂外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学习,提升专业适应能力,深刻感知就业岗位,从而获得基层工作的初步经验。例如,为培养学生在社区开展慢性病预防的工作能力,教师提出“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课题组织学生到社区完成。到社区前,学生分别收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资料进行准备,到社区后,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合作,精心制作社区健康宣传板报、印制发放宣传单,进入社区高危人群家庭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实践结束后班内开展总结交流。大多数学生表示,通过社区实践,学会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获得了岗位工作的初步经验。
四、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课堂上,大多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课堂知识,更没有时间对课堂知识提出质疑,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亟需改革课堂教学,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改中的体会是:一是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悉心编写或选择恰当的案例,从案例中引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覆盖讲授内容;二是课前将问题布置给学生后,学生需要通过网络、杂志、专著等途径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此过程不能流于形式,可通过学生自查、教师抽查来严格落实;三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特点,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讨论、讲授、学生专题发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有效地传播知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不断纠偏,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和教学组织的能力。同时,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医学的发展是无限的,要使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和掌握不断涌现的前瞻性知识,成为自主学习者,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
五、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实现共享互动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通过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院《预防医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起步较晚,课改组成员以借鉴现有优质资源为基础,搜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习题、模拟试卷、图片、表格、flas、视频、网站等,并将其进行整合、优化和共享,建成了更加适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站的建立,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具有示范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教案、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提前预习和准备,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复习。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平台适时布置学习任务和相关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向教师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由教师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既可使学生的疑难问题得到适时解答,又可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还可因材施教,体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在教与学两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作为高职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在课程改革中做出积极尝试。
作者:赵俊 单位:陕西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离退休干部;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他们自觉选择有益的健康行为。健康教育是疗养院的重要职能。做好疗养期间的健康教育,对帮助疗养员学会保持或恢复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离退休老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工作阅历丰富,自我保健意识强,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程度比较高,对维持健康的新知识需求量大等特点,因此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4年开始,我院采取集中健康形式对患病比例较高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三种疾病的疗养员分别进行了集中教育。对有共性护理问题的病人进行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2013年开始,新增加了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设立专病专员,根据疗养员身体情况面对面的为疗养员提供健康教育,使病人能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各种健康知识。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好老干部疗养期间的健康教育,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04年6月至2012年10 月入院的220 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疗养员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疾病构成情况。结果显示,疗养员中除健康疗养者以外,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比例较高( 见表1)。
2 健康教育的实施
2.1 准备过程
2.1.1由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水平扎实、热爱本职工作的护士担任健康教育教员。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2名,根据学历水平、工作年限、技术职务进行合理搭配,以老带新。
2.2健康教育方式
采用讲授、实物演示与操作相结合以及发放材料的健康教育方法。
2.2.1 三个半天的集中授课。由院医务人员如保健医生、护士、营养师担任主讲,综合本次疗养员疾病的情况,集中进行有关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慢性疾病的知识以及急救常识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疗养员对疾病的认知力。普及慢性病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对糖尿病患者教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按医嘱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停药,帮助制定糖尿病合理饮食结构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搭配等知识。
2.2.2 “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责任护士负责评估分管疗养员存在或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拟定健康教育方案和目标。提前与疗养员预约时间,避开疗养员检查时间及景观疗养时间,多安排在疗养员午休后,上课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注重个性化教育过程。注意事先了解疗养员的性格爱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语言应通俗易懂,态度要亲切和蔼。可采取口头讲解、图文宣传、书面材料、示范训练等,将教案的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传授给疗养员。重点问题反复指导以加深印象。
2.2.3 医护咨询和讲座针对疗养员有关疾病存在的疑问进行咨询活动,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有关资料进行讲座,使疗养员及家属了解某些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入院教育 疗养员一入院,首先由护士陪同,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疗养区环境,使疗养员消除陌生感;介绍院规章制度、疗养安排及各种注意事项。使疗养员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有利于提高疗养质量。
3.2 知识方面
3.2.1 基础知识 包括各种老年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病因、预防、近期国内外治疗趋势、愈后等。例如:慢支患者每到气候变化以及时令交接之际更容易复发,指导患者如何自我保护,降低患病率,提高生存质量。
3.2.2 饮食指导 合理适当的饮食有利身体健康。老年人饮食应清淡多样,粗细结合,定时定量,少食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及谷类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协助营养医生查房,为疗养员制定健康食谱。
3.3.3 用药指导 包括口服药的种类、作用特点、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比如教会疗养员胰岛素的保存、注射时间、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等;指导疗养员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
3.3.4 心理指导 90%的离退休干部更需要得到关心和尊重。对这些老干部,我们要加倍给予关心、体贴、安慰;态度要热情、和蔼,语言要礼貌、亲切,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从各方面给予方便和照顾。离退休干部年龄越大,职务文化程度越高,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护理人员更要理解尊重他们,使他们在疗养期间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心和温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层 医学生 选修课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012-02
免费订单定向基层及社区本科医学生的培养,有利于改善基层医疗环境,提高健康水平。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有助于培养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全科型、复合型医学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一 选修课程体系在培养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中的作用
选修课是指在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读的课程。选修制度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提出,短时间内在美国高校得以迅速推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有较大变化,逐步开展学分制,推广选修课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学生个性,提高培养质量。但由于受资源等限制,通常一个学校只有一个选修课程体系,不同专业共同使用,缺乏针对性,对形成专业特色意义不大。为保证惠及广大农村的“免费为基层培养本科医学生”政策得以落实,在构建培养体系时必须设计一套针对性强并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选修课程体系。一方面可以弥补因必修课时不足而导致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不足,对教学计划进行补充;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独特的培养特色;第三,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猎取广泛的普通常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善于思考的头脑以及懂得关怀别人,成为有理想的、有用的人才。
二 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选修课程设置原则
1.突出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就业特点、原则
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是国家2010年开始执行,为解决农村医疗水平落后、医学人才少、学历层次低而免费培养的人才。根据相关政策,这批学生由国家承担学费和住宿费,签订相关协议,毕业后至少在基层医疗部门工作6年以上。众所周知,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工资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居民文化素质偏低,在设置选修课时要突出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就业特点,侧重品德与思想教育,民风、民俗教育,交流沟通,基层人员心理及地域性常见病等选修课程的设置。
2.强调人文素质培养的原则
医学高等学校对专业知识的教育非常重视,既有专业基础,又有专业课,占据专业培养方案的3/4学时,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比较扎实。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除关注人才的专业技能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人文涵养、交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因此,应加强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的设置,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的追求,以具备处理未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
3.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
大学既要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的回归过程,反复实践,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要注重开设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选修课程。
三 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选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开放性的知识与技能的概念组合体系。选修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对实现培养目标起补充作用。依据乡镇及社区定向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将选修课程分为必选和任选两大类(即规定学生必须修读和根据学生意愿自主修读两大类课程),每类课程依据其性质不同划分为三大课程群,即人文素质类、科学素质类和专业拓展类。
1.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类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广阔的人文社会知识、行为和伦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使学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以适应将来的社会。人文素质类选修课包括:(1)必选课:大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人际交往心理学,创造学等。(2)任选课:色彩与搭配,动画概论,素描入门,装饰文化与修养,生活中的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女子防身术,生活中的经济学,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沟通学,红色卫生,中国茶文化概论,与二十世纪中国,客家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初级军事指挥,卫生经济学,幽默口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应用,公共关系学,现代西方哲学评介,古代汉语常识,体育舞蹈,礼仪与团队形象塑造,服装设计与美学,形体艺术,新闻写作技巧与实务等。
2.科学素养
科学素质类选修课主要是为学生对科学有一定了解打下科学基础,为将来能更好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科学素质类选修课包括:(1)必选课:数据库语言,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等。(2)任选课:营养百科,电脑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化学与健康,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电子生物学与癌,食品安全学,实用变态反应学,刑事科学技术,医学人类学,天然产物化学,摄影与医学影像,旅游摄影技术,Excel与医学数据统计分析,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等。
3.专业素养
专业拓展类选修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医学学科领域发展的新成果,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横向知识、学科交叉知识,同时捕获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知识,为将来成为学科拔尖人才奠定基础。专业拓展类选修课包括:(1)必选课: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医学导论,社会医学,循证医学等。(2)任选课:临床真菌学,临床病理生理学,药膳与饮食保健,药膳学,老年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医院感染学,环境污染与健康,实用运动医学,运动医务监督,常见慢性疾病运动处方,中医经典著作选读,中西医结合方法学,健康管理,慢性病饮食治疗学,慢性病的营养与保健,免疫病理学,医学拉丁语与处方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刑事摄影技术,常见毒物中毒的诊断与防治,预防吸毒与健康教育,妇幼营养学,优生学,介入性超声在肝癌中的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及临床应用,实用计划免疫学等。
四 加强选修课的管理,确保质量
1.严把教师关,提升选修课的档次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确保选修课质量尤为重要,要把好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入口关,提升选修课档次。首先开设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的职称,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评估中学生满意度高;其次教师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或对某方面知识比较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效果和质量,达到选修课开设的目的。
2.加强管理和评估,不断优化课程的组成
选修课一般是利用周末组织教学,在管理上相对松懈,教学秩序不理想,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较多,要想真正发挥选修课作用,必须加强管理,不断优化课程组成。首先,上课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落实考勤制度,可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考勤,明确迟到、早退、旷课学生处理办法,如迟到一次扣5分,旷课一次扣10分。其次,学校教务部门加强对开课教师的考核,定期抽查教师教案、讲稿和备课情况,对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了事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教不改、学生差评的教师取消其教学资格,并通告全校。第三,开展选修课评估,优化课程组成。将选修课纳入学校教学督导范围,组织专家对选修课进行评估,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内容,优化课程组成,使选修课程更符合实际需要。
3.加强选修课的宣传,指导学生选课
大学生虽已成年,但个性突出,仍不够成熟,特别是刚迈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人生目标尚不明确,处理事情比较盲目,容易跟风,缺乏自己见解。在学生进行选课时要大力开展宣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帮助其了解课程开设目的、意义及课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选课。
4.加强考核,严把出口关
各高校对选修课都有明确规定,也有相应的措施,但执行不严,导致学生对选修课有偏见,认为是额外负担,不重要,没有必要学,选课时以获得学分容易、教材便宜的课程为首选,应付式地选课,导致选修课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开课教师要本着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内功,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加强考核,把好出口关,改变过去只重选修报名人数、不重质量的局面。第三,学校教务部门对每学期开设的选修课进行抽考,由教务处根据上课内容出卷,组织学生考试。第四,严格管理制度,严格学分管理,明确学期选修学分最高限制,对于毕业未能达到规定学分的,严格执行重修等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刘佳.中美高校选修课程体系比较[J].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24~26
[2]董宇燕、张红岩.以人为本构建优化合理的文化素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0(3):12~13
乐趣化体育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场馆、器材、设施现状等条件预先设计的包袱,以抖包袱的手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积极锻炼,取得成绩后的成就感产生的愉悦,周而复始,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1就业导向下的体育教学
就业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乃至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指标。学校教育的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三支队伍,必须形成合力,共同为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就业竞争优势而努力奋斗。学校体育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教育功能,在促进专业学生优秀人格发展、身体素质发展、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是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能够发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应有的作用。
然而,当前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体育教学,采用“选项课”、“公选课”、“三自主”俱乐部等模式,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教学改革做表面文章,穿新鞋走老路,效果不明显。
2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教学
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教学是乐趣化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取得成绩后的成就感产生愉悦的源泉,是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保证。美国麻省工程学院利克里德尔博士报道:“一个科学家,以每分钟3000字的速度阅读,每年365天,每天读13小时,需要12年才能看完他的专业知识的每一个细节。那时他将发现他掌握的知识已经落后了12年。而70年前,一个科学家每天只要看25分钟书,就可以跟上学科发展。可见信息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确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口袋式”、“仓库式”的体育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需求,必须寻求精准教学的新路。
颠覆建国66年来沈阳农业大学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以专业为中心的促进学生发展与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教学模式,创新农业大学校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案,实施精准教学,使学生适应企事业招聘单位,①忠于职守,绝对服从,兢兢业业,执行、负责;②洁身自好、廉洁奉公;③激情四射,信心百倍;④专业制胜,经验丰富;⑤快速适应,时刻充电;⑥高度执行,少说空话;⑦顾全大局、团结协作;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⑨善于沟通,加强合作;⑩文明礼貌、举止得体的需求,增强就业竞争优势,提高就业率,国家、学校、学生、家长产生的成功愉悦――是乐趣化体育教学的真意。
3乐趣化体育教学的实施
以专业为中心的乐趣化体育教学,依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理论,阐述高校体育是毛,而专业则是皮,毛必须附在皮上;体育必须为专业服务,只有颠覆建国66年来高校体育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体育教学模式才能实施真意乐趣化体育教学。
3.1乐趣化体育教学预防农学专业学生职业病的实施
农学专业毕业生可担任农业、环保、计划、国土资源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科研单位及生产部门的科技工作,各级技术推广单位的技术管理和推广工作,各层次的生态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区域农业开发的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工作。
农学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主要是久坐伏案、手眼配合、脑力劳动型工作。久坐伏案不仅颈椎病、腰椎病找上门,高血压、糖尿病、静脉曲张等慢性病也会光顾。手眼配合需要高度的灵活性,而久视则丧血,造成高度近视、视力模糊。久坐伏案、脑力劳动型工作着装要求严格,男生西服革履、女生脚踩高跟鞋,造成腿脚疼痛、心情沮丧。久坐消化不良,患胃病几率很高。空调房冬天太热、夏天太冷,缺负氧离子,引起感冒、肠胃不适、伤脑伤肺。
职业病对农学专业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预防职业病,从在校学生开始。而学校体育教学采取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教学,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效果十分显著。针对农学职业特点,教学生每小时,弯弯腰、踢踢腿、伸伸臂、转转脖子、搓搓脸、站起来溜达;上下午休息时间,打一套太极拳,做一套五禽戏、八段锦,都有显著的作用,这些知识技能是农学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必须掌握的。
3.2乐趣化体育教学促进农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
农学专业学生从事的脑力劳动工作,精力高度集中,耗氧量大,身心压力、人际关系复杂、社会适应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针对农学专业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用体育锻炼的方法加以宣泄,达到心理平衡。
3.3乐趣化体育教学促进农学专业学生优秀人格发展的实施
农学专业学生优秀人格发展十分重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甚至村官也从大学生中选拔,可见管理干部、业务干部的大多数都来自大学生,其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也因其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不强、自我接受、适意感等人格缺失也屡见不鲜,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政治影响。其主要根源产生于大学读书时缺乏严格的人格训练。据此,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人格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新思维,以专业为中心,将教材重组与变式,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吃苦耐劳、勇敢、顽强、进取、忠于职守、团结合作、严肃认真等非智力因素融入体育教学中。采用慎独教法、磨难教法、角色转换教法、小群体合作教学法、探究教法、体验教法、提高兴趣教学法(开展竞赛,关注成果,拓展知识,参加实践,假喜真干),“和田创新法” 、“创新技法”、“创新能力训练法”,使每位教师都以“教学有法,法无定法,创新思维,改革教法”为己任,传道、授业、解惑,为培养适应国家、市场、民生需求的农学专业人才呕心沥血。
3.4乐趣化体育教学促进农学专业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
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制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是国家意志,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体育课教学必须结合专业进行精准教学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标准》达标率的提高。
《标准》成绩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而学生的体质健康受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的影响,因素也十分复杂,主要有管理因素、营养因素、体育锻炼效果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等,必须建立一个齐抓共管,长效联动运行机制才能奏效。“落实《标准》长效联动运行机制”课题研究,构建主管校长负责,体育部、校医院、院系、教务处、学生处、团委、计财处、后勤处、保卫处等职能部门长效联动运行机制,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清晰,密切配合。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条件中,也要与国家意志配套,把《标准》成绩明确列入招聘的必要内容,突出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决心不可动摇,是贯彻落实《标准》并取得明显效果的根本保证。
4小结
(1)改革建国66年来农学专业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模式。
(2)改革农学专业体育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日历、教案等以运动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文件。
(3)实施以专业为中心的“精准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增强就业优势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