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09:2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景区商业街区规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中国花博会;城市交通枢纽;花卉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vering content more widely, and more large scale, knowledge and more factors concerning with more, to the general public is group, emphasize the spirit culture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higher. In this paper the changzhou success do the eighth China HuaBoHui as an opportunity to tells you how to "election" flower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emphasis of ascension,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hina HuaBoHui; The urban traffic hub; flower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和项目概述
中国花卉博览会是由国家八部委支持,中国花卉协会与承办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花卉园艺盛事。每四年举办一次,是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大的花卉“奥林匹克”。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成功的举办了七届,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推动了举办城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常州,居于上海、南京之中,与苏州、无锡联袂,是长三角地区的经贸重镇和宜居福地。为了促进常州花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常州一年一度的“9.28常州经贸洽谈会”,常州拟定申办2013年的“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并于 2011年4月在安徽合肥召开的第八届花卉博览会举办城市评定会上,常州市夺得举办权。常州市委市政府以花博会为契机,努力实现:花事盛会大呈现、城市建设大提速、花木产业大发展、生态旅游大升级。
本次落户常州的中国花博会主会场总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分为A、B两个地块。地块A:花卉展示区、交易物流区,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地块B:场馆展示区、综合服务区、湿地展示区,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
2 经验借鉴
㈠2011年西安世博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取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总结分析:
1、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窗口地区、交通干道进行多形式的花卉布置。
2、城市重要商业街区、重要节点进行多形式的花卉布置。
3、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区别对待。
㈡上海著名的城市景观大道――浦东世纪大道,利用道路步行道、中分带及交通岛,采用各种时代特征为主题元素,打造色彩缤纷的城市景观带,被誉为东方的香榭丽舍大街。另外,上海外滩,由于原有绿化腹地有限的限制,在有条件处适当增加花卉布置,主要采用多种形式绿化的方式,如立体花墙、花柱、栏杆等,增加色彩。另外,部分地段还采用花境,使城市绿化肌理趋于自然,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结分析:
1、城市花卉布置的会展行为转变为长效行为,为城市景观增添光彩;
2、城市花卉布置形式多样;(道路花卉布置、立体花坛、栏杆花卉布置、路灯花卉布置、花境等);
3、花卉品种多样;(宿根、12年生、观赏草等);
4、设计水平、施工水平均较高,后期维护到位。
㈢杭州素有天堂之称,拥有得天独厚的西湖景观,大量历史人文景观和一定规模的传统街区.整个环湖街区通过各种建筑形式、手段等,形成潜在的整体协调、和谐一致的景观主旋律。
总结分析:
1、城市主要景观节点、旅游景区等采用多种形式绿化和花境的运用。
2、城市规划就地取材,把各部分特色街区单元与相关要素统一整合起来重现传统景观的历史性和渐变性,而不是简单的复古。
由此看来,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景观,又像北京有文化景观、上海有海派文化景观、西安有汉唐文化景观、曲阜有孔子文化景观、桂林有山水文化景观等。各城市不同,与其文化底蕴有关,但其城市景观是否更具特色,还者是独树一帜,会被千秋流芳下去。则取决于后期的城市景观规划,它的独到之处就是城市景观从整体到局部,从景观近期提升与长远利用结合,从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从花卉布置活泼、形式多样。
3目标愿景
为更好的营造一届具江南特色、最为美丽的花博会,使之成为加速城市建设、促进旅游市场繁荣的重要抓手,以第八届花博会召开为契机,通过城市窗口地区、主要交通道路及交通节点、旅游风景区、公园等进行景观提升与花卉布置,展现“花都龙城”的城市形象、进一步弘扬地域花卉文化、发展地方花卉产业,在江南古城常州,打造一派“中吴汇秀花满城”的盛景。
规划原则:
4 整体框架
针对旅游游出行的问题,综合考虑外来游客在常旅游、休闲购物等需求,从对外交通、重要景区、重要商业街区、重要住宿地等几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
1、对外交通――考虑了不同的交通方式如:航空、铁路(包括沪宁城际铁路与京沪高铁)、公路(综合考虑从不同方向进入常州的道路)合理确定拟提升的道路与重要门户节点。
2、对内交通―― 综合考虑城市重要的公交枢纽、主要的生活性干道、公园绿地、广场、商业街区合理分析确定拟提升的道路与节点。
通过两个层次的统一考虑综合分析确定提升框架为:一带八区九口,多点多路多园。
一条特色花带,八个特色花卉布置区,九个城市窗口,16点对外交通枢纽点,重要住宿接待点,大型公交换乘枢纽点多路(42条),多园(32个)。如下表:
5 实施内容
㈠实施等级
①Ⅰ级重点打造区域,全面进行景观提升与花卉布置
②Ⅱ级次重点打造区域,在重点路段及节点区域进行景观提升与花卉布置
③Ⅲ级一般打造区域,实施花卉点缀 烘托气氛
㈡实施标准
①全线以草花布置为主,花灌木、开花乔木、花境的使用为辅,重点地段可采用立体花坛布置
②以花灌木、开花乔木、宿根花卉为主,结合草花布置,以花灌木、开花乔木、宿根花卉为主
㈢建议区域
①重要的窗口地区,重要的道路及节点,重点旅游景区,贵宾住宿接待点等
②城市次要窗口地区,次要道路及节点,次要旅游景区,次要贵宾住宿接待点
③城市生活性干道,商业街区,一般公园绿地等区域
㈣实施形式建议
①开花乔木、花灌木、宿根花卉、观赏草等绿化提升(含花境)
②地被草花布置(12年生花卉)
③主题立体花坛
④多种形式立体花卉布置(护栏、路灯、花墙、花卉围墙、移动花箱等)
6 措施建议
㈠政府主导,各区联动,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养护标准。
㈡以人文本、加强宣传与引导,强化管理与监督,建立各类长效机制。
㈢全民参与――充分与公众沟通,着力培养市民养花、爱花、护花兴趣,开展各类相关活动,以提升市民美好生活品质为最终目标。
7 结束语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场地规划设计;核心课程是:场地规划与景观生态;终极目标是:寻求创造人类需求和户外环境的协调。
参考文献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展示*省改革发展成果,为第*全国运动会营造良好的环境,省政府决定,用一年时间,在全省深入开展迎全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紧紧围绕为第*全国运动会营造良好的赛事环境,精心组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行动,启动一批重点整治项目,建设一批便民服务设施,打造一批人居环境亮点,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地方特色、弘扬齐鲁文化,以整洁优美的城乡面貌展示*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二、整治范围
(一)设区城市全运会比赛场馆和接待代表团的宾馆、饭店周边500米区域;(二)省域内客运铁路、高速公路两侧500米可视范围;设区城市主干道沿线,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周边500米区域;
(三)设区城市公园、广场、主要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及附近村镇。
三、工作重点
(一)集中整治比赛场馆和接待场所周边环境。彻底清除比赛场馆和接待场所周边地区的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车辆、乱摆摊点等现象,取缔露天烧烤,严格控制建筑工地扬尘。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管理,确保完好无损。搞好道路改造和建设,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配套建设停车场,合理划定停车位,做好赛时开设临时停车场所的准备。科学制定车辆通行和人流疏散方案,合理设置公交线路和站点。对区域内建筑立面、园林绿地、广告牌匾、灯光夜景的整治,统一进行规划设计,严格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集中整治交通干线沿线和城市主要出入口周边环境。全面开展客运铁路站区及沿线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清除残墙断壁,清理积存垃圾,粉刷修饰建筑立面,规范设置户外广告,加快进行沿路绿化。巩固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成果,补植个别路段两侧不完善的绿化带。治理客运铁路、高速公路两侧的破损和山体,进行植被复育。在交通干线沿线村镇大力推广秸秆气化及综合利用,努力杜绝秸秆焚烧。以沿线节点村镇为着力点,继续开展省际边界地区环境整治。对城市主干道的老城区路段,组织编制环境整治专项规划,统筹安排路面整修、管线下地、植被选配和楼顶“平改坡”,精心设计街头绿地、建筑立面、广告牌匾和夜景照明,按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对机场、车站、码头周边地区,拆除乱搭乱建,消除卫生死角,清理占道经营,规范广告牌匾,规劝收容社会乞讨人员,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为群众创造清洁舒适、安定有序的环境。
(三)集中整治重要景区、主要商业街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环境。全面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实施全天候保洁、无缝隙覆盖。合理设置休闲座椅和公共厕所,搞好管理和维护。加强流动商贩管理,坚决打击强买强卖、欺客宰客行为。加强对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游乐设施的安全检测,确保安全运营。抓好重点风景名胜区周边的环境整治,对通往景区的主要道路进行维护整修,植树绿化。规范商业街区的门牌字号和广告牌匾。引导商业贸易、休闲娱乐单位按经营类型相对集中布局,促进服务业繁荣。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修缮,展示历史风貌,延续历史文脉。各城市可在老城区选择若干条次干道,进行整体景观设计和一体化整治改造,使之成为富有文化底蕴和地方风情的特色街、文化街。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2008年9月中旬):宣传发动,动员部署。省政府对集中整治行动作出部署和动员。各市结合实际,制定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编制整治规划,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第二阶段(2008年9月下旬—2009年8月):组织实施,集中整治。各地按照行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深入扎实地开展环境整治集中行动。省里将加强督查调度和指导,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第三阶段(2009年9月):检查考核,总结通报。省政府统一组织检查考核,考核结果向全省通报。具体考评办法由省建设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迎全运环境整治集中行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市、区、街、居配套联动,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由省建设、民政、财政、公安、人事、国土资源、交通、卫生、工商、环保、林业、旅游、体育等部门和*铁路局的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省建设厅负责做好联席会议的牵头和联络工作,抓好集中行动的组织实施、协调服务和督查考核等。各地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建立和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集中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创新机制,精细管理。要把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合理划分市、区、街、居的城市管理职责,强化属地管理和区街的基层管理职能。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扩大执法覆盖面,坚持文明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对城市窗口部位和重点地段的市政维护、园林养护、环卫保洁和城管执法,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责,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快12319服务热线建设,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快速反应机制。
(三)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要把环境整治集中行动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卫生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环境优美村镇等活动结合起来,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要坚持疏堵结合,关心重视弱势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平安和谐,保持社会稳定。新闻媒体要加强对集中行动的宣传报道,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全运意识,为营造和谐优美的城乡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牌坊;保护与旅游开发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对于古建筑保护、开发的研究
1. 国外不同学者对于古建筑群的保护、开发的观点
牌坊虽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历史建筑,但是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牌坊的历史遗迹、古建筑群,如法国巴黎凯旋门、意大利博洛尼亚古城等。 国外对于历史遗迹、古建筑群的保护开发比中国早,也比较系统,同时形成了许多学派、观点。
一部分学者提到了旅游与历史遗产的关系:旅游业通过自身众多的方式手段在历史资源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反之,历史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同样地也形成了一个决定性的部分:这两者已经共生而不可分割,而且也成为了现代城市设计和构造的主要力量 。而有些学者则认为保护自然文化遗产,需要巨大的公共投资。
从以上不同学者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遗产是可以在旅游业中不断地发光发亮,可以吸引投资,通过正确的保护和开发,可以继续创造出属于它自身的巨大价值。潮州古牌坊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使之在现代化过程中焕发出其独特的文化光彩。
2.《华盛顿》中关于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的原则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又名《华盛顿》规定了保护历史城镇和城区的原则、目标和方法,其中有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华盛顿对潮州古牌坊街的保护性开发起到了非常大的启示作用。通过研究华盛顿,古牌坊街的维护可以找到相关方面的依据和标准,可以制定出正确有效的保护方法。
3.国外学者关于古建筑群保护与开发的相关经验借鉴
外国很多观点都很重视政府的参与性,通过中央或省级政府提供资金来帮助修复历史建筑,当地政府提供修复和保护项目所需要的数据和监督项目工程的实施和进程,以及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决策和落实过程中的参与,来达到一个合适的正确的保护和开发历史遗产的目的。以上关于政府及其他机构组织参与到保护开发进程中的例子,在组织机构方面给了潮州古牌坊街一个借鉴和学习的范例,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政府参与的优秀经验来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可以使潮州古牌坊街的保护性开发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二)国内其它牌坊、牌坊街以及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研究
1.国内其它牌坊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现状
全国的牌坊多以单个存在,只有少数地区的牌坊数量较多,并形成特定风格,也形成特定主题。因成规模的牌坊群不多,本次文献查询以棠樾牌坊群、隆昌牌坊群和漳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牌坊群为例,简洁说明这三个牌坊群的开发形式。
1、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坐落在黄山市歙县境内,有古徽州最大的徽商鲍氏家族的鲍家七座牌坊、鲍家男。女祠堂民居、鲍家花园组成,俗称古徽州“三鲍”之旅。棠樾牌坊群的旅游资源开发是和整个村落的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的,应该属于村落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发展模式也应该是附着在村落上的,所以村落旅游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是根本。
2、隆昌牌坊群
在四川隆昌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有保存完整的牌坊17座,均仿木牌楼结构建造卯掸衔接,丝丝人扣,柱板相连,天衣无缝,体态雄伟,构架精巧。用一句形象的话说:一个牌坊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串往事。
此牌坊群的特点是牌坊街本身建筑艺术价值较大,而且原真性较强,牌坊置身市井之中,有浓浓的人文气息,文化主要突出的是贞节这一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现象。
隆昌牌坊群近几年也得到政府的重视,正加大投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牌坊修复和旅游开发,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尽管隆昌牌坊群牌坊破损严重,但还保存着一些较为完整的牌坊,而潮州市牌坊街基本上整条街都是拆后重建,所有牌坊看起来非常新,没有历史感,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差距。
3、古城历史文化街区
漳州古街区包括香港路、台湾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老街道。在漳州古街区,与古牌坊、文庙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林氏宗祠。有较为完整的古城格局和街巷体系,包容了老漳州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文化信仰和多样性的人文活动,具有独特的闽南文化积淀和漳州城市个性特色,是漳州历史文化氛围浓厚、历史遗存和保护相对良好的区域之一。
漳州古街区的主要特色是有各种历史街区,历史文物较多,历史文化感强,牌坊穿插其中。潮州市牌坊街位于潮州市老城区,附近坐落着开元寺、广济桥、许驸马府等优质的旅游资源,而且这几者都是属于历史文化遗产,可谓相辅相成,增强牌坊街吸引力。所以潮州市牌坊街可以把周边较为优秀的旅游资源向漳州古城区一样整合成一片街区,这样可以避免旅游资源单一,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二、潮州市牌坊街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要研究潮州市牌坊街的保护与开发现状,我们就必须先来了解一下潮州市的一个整体概况,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全面分析潮州市牌坊街开发的优劣势,以及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整个宏观环境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针对这些原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潮州市的概况分析
潮州市的概况分析分别从潮州市市情概况、潮州市旅游业概况、潮州市政府政策对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支持、潮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剖析,从而来分析潮州市牌坊街的开发的优劣势 。
1.潮州市情概况
潮州自然地理优越,地处广东省东部,东与福建接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地域文化――潮人文化,拥有地方特色鲜明、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品位甚高的文化景观。
2.潮州市政府政策对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支持
潮州要发展旅游业,自然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文是作者收集到的有关于政府对于旅游业的相关规划和政策: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11]
2、国家旅游局就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答问[2011]
3、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2011]
4、关于试行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的若干意见[2011]
5、潮州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规划[2012]
这些政策表明潮州市政府对于潮州旅游业的发展的重视,对于潮州市牌坊街的开发的力度支持是强而有力的。
3.潮州旅游业概况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鼎盛的人文,精湛的工艺,明秀的山水,炳灵的河岳,以及精巧秀逸、古朴典雅的文化景观,使历代名宦贤士将潮州誉为“岭海名邦”、“海滨邹鲁”、“潮人祖地”、潮州文化发祥地、畲族祖地、中国著名侨乡、中国木雕城和“中原文化橱窗”、“中国文化冰箱”。
2010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357.7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主要景区接待总人数836.79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全市旅游总收入54.2 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2000年~2012年来潮州市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都是呈快速上升趋势,特别是2012年全年接近500万人次来潮旅游,全年旅游收入也将近22000万美元。
4.潮州市的交通发展状况
潮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潮州市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汕汾高速公路、汕梅高速公路、国道G324线、广梅汕铁路以及在建的厦深铁路等便捷运输通道贯穿我市。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建设和持续发展,潮州市已逐步形成了公路、站场、港口、铁路互相联结,互为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
(二)潮州市古牌坊街历史演变跟修复与开发现状
潮州城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所在,达官明吏多集于此。入宋以后,人材辈出,人文荟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众多牌坊。
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城曾有牌坊91座,其中太平路39座,其他街巷44座,余在金山、韩山、湘子桥。此外,于乡镇间尚有57座,因此人们喻为“牌坊城”。由于各种原因,到1950年只存下19座碑坊。因碑坊经历年代久长,石坊梁折柱断危险万分。终于发生亭石砸死人事故。因此1951年潮安县城关镇决定拆卸废亭。
进入21世纪以后,在“旅游旺市”的策动下,古城墙、东门楼、广济桥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动工,修复牌坊街已成为名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再次浮出水面。从2004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同年9月正式奠基;历2年的施工,至2007年底基本完成牌坊的安装、验收、并继续进行两侧骑楼的修复和铺设石板路面。工程于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与广济桥齐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
三、潮州市牌坊街存在的问题
(一)潮州市牌坊街建设及当前运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程规划建设有缺陷
2005 年 6 月,由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潮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共同承担的牌坊街复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评审。牌坊街修复工程于 2006 年 10 月开工。落成后的牌坊街街区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当初规划建设目标相比较,仍存在许多明显不足。
1、是规划设计有先天缺陷。因为牌坊街在改建之前是一条主干道,来往车辆十分密集,现在要把牌坊街改造成步行街,那么就必须解决附近车辆的进出问题。如图所示,虽然规划有体现周边的滨江长廊作为主要车道,还划分了古城墙内的防汛通道作为次要车道,但是仍然没有解决附近居民的车辆出入问题。小组成员在禁止通行的时间段去考察时仍有许多车辆出入。这其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周边居民、店铺经营者认为停车场离居住地或店铺距离远,所以还是会把车辆驶入牌坊街,停放在店铺门前。
(2)周边停车场较为稀少,特别是能供私家车停放的位置更少。居民或店铺经营中找不到地方停车也会放到店铺门前。而且就算周边有停车场,但是由于是要收停车费,一部分店铺经营者不愿停在停车场。
(3)政府的管理比较松散,没有加大管理密度
(4)牌坊街没有设立入口标志,游客不知何为街头街尾。再来牌坊(工艺处理)没有做旧,作者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提到目前牌坊的修复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结果分析有48%左右的人认为应该对牌坊进行适当做旧。
2、是规划与建设协调混乱。沿街铺面入户供电线路、配电箱、供水管线基本没有隐藏,随意,任意安放,杂乱无章;还有些店铺是没有改造的。
3、规划方案提出的停车场大部分并没有按照规划修建,现有的停车场大
部分藏于牌坊街两旁的小巷内,没有明显的停车标志与指引路牌,而且道路狭窄,车辆进入较为困难,特别是私家车,根本很难进入。如果是自驾游过来玩,不熟悉当地情况的话,根本就找不到停车的地方。
三是工程仓促竣工。第二十四座牌坊(三阳门)来不及建设,部分沿街建筑物没有立面装修装饰和灯饰亮化;而且就算有安装了这些装饰和灯饰,在作者实地调查中,大部分时候这些灯饰是不亮。不知道是坏了还是不开,如果是前者,那么政府在进行设备维护、更换上面就要多加管理。
四是服务设施没有配套。停车场地、公共厕所、场地绿化、游人小憩、还有景区导图、牌坊简介等设施没有配套或是配备较少,远远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 在问卷调查中有33%左右的游客认为牌坊街的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包括公共厕所休息椅、场地绿化等)缺少。可见这个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2.经营特色没有体现
基础牌坊街沿街两侧有商业铺面 780 间,建设面积 24700 平方米,其中约 60%为公产权房。2008 年,市房管局委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对牌坊街进行功能区规划。华中科技大学课题组根据牌坊街的历史价值和地理位置,按照不同地段的经营优势和发展方向,将牌坊街划分为传统文化街区、特色产业及旅游精品区、民居客栈街区、娱乐休闲街区四个区段,并明确了街区的经营内容。另外,于下水门路和上东平路处设潮州美食街区。
沿着这一思路经过多方努力,牌坊街陆续进驻了 “颐陶轩(陶瓷)”、“浓园(木雕)”、“康慧芳大师工作室(潮绣)”、“胡荣泉”、“仰山楼”、“潮绣世家”、“木雕作坊”、“同安绣品”、“清心居”、“木偶工艺坊”等一批潮文化特色明显的商家和机构。但特色经营户所占比例很少。截止2010年 10 月,牌坊街已开张营业的经营户有 402 家(含下水门路和上东平路),占总铺面的 64%,经营户中基本符合功能规划要求的有 115 户,占开业户数的 28.7%,牌坊街功能区的划分和经营特色基本没有体现出来。市面清冷,游人不多,商业气氛不浓,街内店家普遍反映客流不足,生意难做。
而2014年8月,我们小组成员在牌坊街考察花费功夫进行店铺类型的统计,发现特产店、工艺品店、古玩店加起来约占开业户数的44%左右。也就是说,牌坊街的特色店铺在开业户数中还不到一半,剩下的像生活店铺,如:衣服、百货等就占到25%,饮品店就占到8%,还有许多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初中、技校等学校,还有银行、门诊等,这与当初规划所想甚远。
3.功能分区不明显
经营者对功能分区没有概念。原规划中,百花台至太元路区域被划分为传统文化街区;太元路至猷巷区域为特色产业和旅游精品区;猷巷至家伙巷区域为民居客栈街区;家伙巷至环城南路为休闲娱乐街区。但在2012年一个调查牌坊街的活动中,队员发现,传统文化街区内的潮文化氛围并不浓,店面经营品种也是杂乱无章,而且大部分的经营者,对于功能分区更是一头雾水。
4.步行街管理群众有意见
2009 年 9 月下旬,市政府关于加强古城文化街区管理的通告,明确湘桥区政府对牌坊街管理的任务和要求。随后,市公安局牌坊街北段实行步行街管理,禁止一切车辆通行的公告。
湘桥区实施牌坊街步行街管理一开始就遇到不少阻力。面对这样情况,湘桥区紧急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上门入户做群众宣传思想工作,尽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二是调整改进管理方法,实行分时段开放;三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奖励有经营特色的商家铺户。通过以上努力及时化解了各种矛盾。群众对步行街管理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但目前管理工作仍有一定难度,在交通管制时段,仍有不少摩托强行进入。
从2014年5月1日起,潮州市政府对于牌坊街的通行又有了新的调整将进行调整。主要是北段实行步行街管理、开放两个路段口、增设四处隔离带。
四、潮州市牌坊街保护与开发探讨
(一)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关系探讨
时晓兵(2010)[19]在他的研究中提出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骨骼,赋存有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历史城市尤其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肌理,延续城市历史和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结合他自己的研究,他认为建立在静态保护维持现状基础上的历史街区,并不能充分彰显其应有价值。而依托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是全面体现这些资源历史文化内涵、解决动力机制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1.历史街区需要商业
历史街区需要商业旅游、商业开发能够在资金保障上促进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提高历史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投入到历史街区保护的事业中来。时晓兵(2010)认为在严格遵循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更新历史街区功能适度开展商业开发,不仅能够创造经济收益,使历史街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还可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资金支持。
2.历史街区开发要以文化为核心
反过来讲,如果在旅游开发中一味的追求商业价值,经济利益,那么历史街区就会变了味,变成了披着文化历史的外衣,实则整个历史街区都变成了商业区。
(二)潮州市牌坊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根据本文的综合探讨,作者在研究国内学者的一些优秀的文献跟理论之后,结合潮州市的牌坊街的实际开况,来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便更好的理清商业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楚的定位。
1.潮州市牌坊街的街区定位
作者认为,要想形成牌坊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的规划方案,首先要先对潮州市牌坊街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到底是商业街区、文化街区、还是休闲街区?作者通过研究政府的开发规划方案,最终将潮州市牌坊街定位为以文化为核心,依托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以商业为营运形式的特色文化街区模式。此定位有以下依据:
1、政府的政策定位
政府早在修复牌坊街前的规划里就着重把牌坊的修建看成重中之重,牌坊的修建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规划里,政府是打算把牌坊街打造成具有特色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能成为潮州特色文化代表的步行街。
2、 居民的意见
根据问卷调查,68%的居民认为牌坊蕴含悠久的历史,是当地文化的载体,16%左右的居民则认为牌坊象征时代的变迁,见证古今变化。
可见在居民心中,牌坊是当地的特殊的文化标记,它是当地居民历史的见证。所以在居民看来,以牌坊文化核心的文化主街区模式更有群众基础。
3、游客旅游动机
那么对于游客来说,促使他们来潮州牌坊街旅游的动机、吸引力是什么呢?问卷调查提到游客最喜欢牌坊街旅游的哪方面时,39%左右的人选择小吃,16%左右的人选择当地特色工艺品还有14%需哦有的人则倾向于当地的人文气息。而这些都是跟潮州本地的特色小吃文化、工艺品文化、和人文关怀息息相关的。换句话说:游客来这里,是要感受这里的异质文化。所以对游客来说,最主要的吸引力就是潮汕文化。所以潮州牌坊街的定位为以文化为核心,依托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以商业为营运形式的特色文化主街区模式。
2.潮州市牌坊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建议补充
政府虽然自身有做过牌坊街的规划开发,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作者在结合实地调查跟一些资料分析后提出几个保护开发的补充建议:
1、从政府角度
(1)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结合老城区的地理区位,从新划定以牌坊街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可以将周边的广济桥、广济楼以及城墙、开元寺、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等旅游资源整合,形成景点一线游,同时利用景点套票、三轮车景点等,不只逛几个景点而已,还可以感受整片街区的当地民俗、人文气息。
(2)除了旅游资源的整合,还可以整合整片街区的基础设施等资源。比如之前单只为了牌坊街就要在附近区域进行较多的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整合整个街区来进行设施建设,可以起到优化、节约资源的作用。而且这一片老房子很多已经空置,那么政府可以收购或向户主租借进行客栈和一些其他用途的开发,这样又可以达到利用闲置资源的作用。
而且牌坊街附近的居民也要有一些生活设施、场所,如果整合整个街区,那么就不用过分考虑牌坊街的生活类店铺类型过多等问题,可以将生活类店铺迁进和牌坊街衔接的路和巷子。
(3)要想进一步对牌坊街进行旅游开发,政府可以对牌坊街以及其他景区进行景区智能化的改造。如: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设备工具,在景点的一些显眼的地方设置一些二维码,这样游客掏出手机一扫,关于牌坊街的资料、典故立马知道。还可以在牌坊的柱子上刻上二维码,一扫就知道这座牌坊的历史,还可以增加景区智能导览图等等景区智能化的改造。
(4)除此之外,政府还要对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改造,如:多建几个公共厕所,并且全部免费,还要增加标识清晰的指示图,比如将指示图设置成荧光类型,这样晚上游客找寻厕所也十分方便。
(5)政府可以引导店铺经营者进行功能分区,按照之前政府的规划分区其实是很好地建议,只是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从利益角度出发,如果店铺经营者认为按照政府的功能分区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商家一定不会拒接搬迁。一开始可以先进行搬迁奖励。慢慢有个过渡的过程,过一段时间想要开店的商家要按照功能分区的规划布局开店才能拿到执照。这中间要政府要做好内部建设,避免拉关系、走后门。而且政府可以进行为期一段时间的营业补贴,只要游客数量上来,那么到后面就自然而然吸引到更多的商家入驻。
(6)除了从政府本身的管理着手外,还可以进行对外宣传,比如能够请到稍微有点名气的电视台或栏目组来做节目,那么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从店铺经营者角度
(1)作者在这次实地调查曾对一家坐落在牌坊街附近的特色客栈的店员进行访谈,那个店员提到牌坊街游客人数不少但是店铺的营业额却并没有显著地增长的原因。一是因为价格问题,游客来牌坊街的主要目的是想逛一些有当地特色的店铺,购买一些特产。牌坊街特色的店铺虽然不是特别多,但也不少,而且种类齐全,潮绣、木雕、陶瓷都会有。但是牌坊街的商品的价格比实际成本贵上许多倍。有人认为景区商品价格昂贵是正常的,但是牌坊街本身是一条有当地特色食物步行街,既然是步行街,那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收入就是商品的购买,所以商品不宜定价过高。
那个店员在访谈中曾举过一个例子:牌坊街的商家卖一件小小的木雕品价格都要两三百人民币,作者曾在采访游客时发现这个价格大多数游客是不会买只会看。从这个例子可以反应出牌坊街的物价偏贵,如果能稍微降低一下价格,那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游客购买。
(2)经营者在接待游客时要表现得更加热情好客,因为游客很多时候会通过接触商家直观感受这条街、甚至整座城市的人文气息。商家的态度也很重要。
3、从当地居民角度
可以说当地居民在整个环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居民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的本质是离开自己惯常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地方体验异质文化,如果整座城市都是外来人口,那么这异质文化还异质吗?所以从居民角度可以做到:
(1)居民可以多参加政府组织的宣传活动,无论是宣传牌坊街,还是宣传当地文化,这样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跟主人翁意识。
(2)当地居民对待游客的态度可以更加热情一些,游客对于一个城市的直观感受、印象往往是通过当地居民的态度以及日常举动。
(3)居民可以加入街区改造、维护的活动中来,如:充当志愿者,或免费向导等。
五、结论
牌坊街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类型。作者以过广东省潮州市牌坊街为研究案例,借鉴外国相关学者的保护、开发经验,如《华盛顿》中鼓励居民一起参加古建筑群的保护等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还有通过研究国内其他牌坊街的案例棠樾牌坊群、隆昌牌坊群、漳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经验,如漳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是已经开发得比较完善,那我们可以借鉴它开发的经验和怎样平衡好保护、开发。从而为潮州市牌坊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建议供理论研究基础和经验借鉴。
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分析数据,通过政府的政策定位、居民的想法、游客旅游动机这三方面的分析来给潮州牌坊街的定位,是以文化为核心,依托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以商业为营运形式的特色文化主街区模式。
通用定位,我们要明确文化是其核心,但文化要依托于商业运作。明确好定位就要针对性提出潮州市牌坊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建议,笔者主要通过明确政府的职能,店铺经营者的责任以及居民的义务来阐述如何进行潮州市牌坊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最后,本论文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分析以及对牌坊街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建议不仅仅只适用于潮州市牌坊街的建设,也可以广泛运用到岭南其他牌坊街的保护性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邢星. 牌坊遗产保护刍议[J]. 华中建筑,2011,09:204-208.
[2]金其桢. 论牌坊的源流及社会功能[J]. 中华文化论坛,2003,01:73-77.
[3]李茉.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D].大连理工大学,2009.
[4]王海东.城市历史特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7:347-348
[5]王灵羽. 城市特色街区的分类体系与开发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
[6]薛晴,何文婷. 城市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2,03:47-52.
[7]王莺莺.古城特色街区旅游开发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3):87-89
[8]吴俊. 基于功能演化的商业特色街区管理模式探析[J]. 商业时代,2012,04:18-19.
[9]解君,颜军. 继承历史 延续文化――景德镇特色街区的保护与改造[J]. 美术大观,2008,11:193.
[10]白世瀛. 旅游特色街区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S1:102-104.
[11]魏祥莉. 商业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利用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3.
关键词:城镇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背景
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出台了GB50357-200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并对新时期城镇化快速推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时期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就要重视规划布局,发展和谐旅游经济型生态街区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包括:历史文化城镇的格局和风貌;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村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
二、现代快速城镇化下历史文化及古建筑等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1、旧有街区规划建设及布局不合理,调整和改造难度大,缺乏发展空间。
比如黄姚古镇原有的城镇布局较为封闭,交通规划及住宅街区规划不合理,不具备可拓展空间,既影响原有建筑的保存,也不易于新建历史文化遗产迁移区,这样既新城镇布局调整增加了难度,也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界限的划定不规范,新区规划建设严重影响历史保护区风貌。
在邕宁部分古镇村落城镇化建设时,由于历史文化节诶去保护界限的划定不规范,文物古迹或者历史建筑的现状用地边界不明晰。不重视街道、广场、合理等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物用地边界和外观界面的影响,兴建了部分大型现代化建筑,严重破坏了历史文化风貌的自然景观边界风貌。
3、交通瓶颈问题突出,缺少规模化旅游效益。
部分城镇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大面积拆除原有古建筑,对旧有道路格局大肆破坏。在城镇内缺乏应有的交通管制和交通规划,使得城镇车流完全不经规划混乱穿越历史城区,汽车尾气及载重车辆等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内的建筑造成了较大破坏影响。
4、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旅游资源配套不充分。
历史文化城镇保护区域中,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设计相应的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站等与原有的城镇风格不统一,部分枢纽变电站、配电站、高压线路等随意拉设,影响景观效果。
5、,部分木质建筑容易发生火灾等事故。
部分城镇及历史保护区域内,,比如凤凰古镇就经常发生火灾焚毁事件,此外还有易燃易爆物品及有毒有害危险品,且附近的工业设施也会对历史遗产保护区域内造成大气、水体和噪音污染。
三、对历史保护比较成功的小城镇规划案例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较为成功的小城镇规划有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周庄、同里、南浔、乌镇和西塘等古城古镇的保护规划。而由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负责编制的《南宁市扬美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近期也得到了评审专家组的原则通过,该规划将为扬美古镇的近期建设和长期发展提供依据。
在最新的扬美古镇保护和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造荷塘月色景致的想法。扬美古镇将打造为以古镇街市、金滩碧水、奇石怪洞以及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然的乡村生活体验为特色,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古镇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的历史文化名村。通过保护扬美古镇山水滩镇相融的历史格局,打造沿江景观岸线,建设扬美老街传统商业街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形成四大文化景观主题。
四、新形势下的新城镇规划建议及措施
1、明晰建设层次,落实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古镇建设区域内的详细规划方案审批。
比如美古镇的规划及建设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扬美古镇保护规划,主要包括扬美古镇本身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及村落周边的部分农田、水域等用地范围,规划面积为69.41公顷。第二层次是扬美古镇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是在扬美古镇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基于古镇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对扬美古镇本身及将来的城镇发展建设区进行具体的规划控制,规划面积104.2公顷;第三层次是扬美古镇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设计,是在第一、二层次规划基础上,对扬美古镇中确定的核心保护区及周边重点区域进行的详细设计,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扬美古镇核心保护区范围以及共和街、永安街、和平街、新民南街周边,包括村落周边的部分农田、水域等,规划面积21.85公顷。
2、严格按照规划方针,严格保护原有历史建筑,并对危房旧房进行及时修缮,并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灾设施。
美古镇含客家文化之奇丽、集明清民居之佳构、显明清商埠之繁荣、具岭南家园之风韵、古镇保护规划的主题特色。因此在规划中主要保护扬美古镇山水滩镇相融的历史格局,打造沿江景观岸线,营造美老街传统商业街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古镇现存明清古建筑共700多栋,包括明代民居、进士屋、举人屋、黄氏庄园等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特色浓郁的民居宅第多处。
因此,应对本区内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加强建设维修,在审批规划及建设方案时,建筑色彩应取黑、白、灰、红褐色及其他传统民居的色彩加以同一控制。建筑功能主要为居住建筑或开发为民居展览馆和民居旅馆。针对寺庙、祠堂、私家园林这几类建构筑物的周围,应控制为民居形式的平房或绿化带防火隔离带。
3、治理当地水域环境,严格控制建设边界的生态自然保护。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协调区内的水系建设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周围作为绿化景观区域,严格控制新建设的发生与蔓延。严格禁止侵占水源地,保护美镇田园之间的视线通率,突出古镇的外部环境特色。
4、加强古镇周边道路网络建设,水陆多渠道畅达,发挥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
美座落在左江下游,三面环江。自南宁分别陆路、水路、铁路到达扬美,其中公路两条,一条是沿西乡塘路经五里亭、西乡塘、石埠、老口,摆渡后,经智信村到扬美,另一条是自南宁市区经沙井,江西乡、智信到达扬美。水路是自南宁市区乘船溯江而上,经三江口拐至左江,再溯流而上即达扬美。
为了加强古镇交通畅达程度,需要加强古镇周边交通网络建设。例如美古镇就应当加快南宁至扶绥二级公路建设,同时启动从南宁至扶绥二级公路接江西镇至扬美古镇景区现状的四级路提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为打造邕江水上旅游,发挥扬美古镇临江水上旅游优势,市交通局根据国家交通部批复的《南宁港总体规划》,正在启动规划内的扬美旅游码头项目前期工作。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扬美古镇景区水上旅游交通,丰富景区旅游内容
五、结束语
对原有的历史文化结局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且规划新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新时期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重点研究方向。只有依托城市化发展以及远景规划的蓝图,充分考虑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以循环型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历史文化古镇的规划,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古镇实现环保、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J].城市规划.2004年第10期
[2] 张祖群.汉长安城的文化、经济价值分析与遗产保护[D].西北大学.2005年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 更新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现状
1.背景。当今世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国重要会议多次强调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凝聚民族精神,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成了最值得关注的话题。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结合城市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精神,达到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的目的,再次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公众视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城市规划师赵中枢表示,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对提高中国文化自信,建立城市精神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足以见得,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对于民族兴旺有着重要意义。
2.意义。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精神,在新r代条件下显得十分重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真正保留住历史遗存,使其具备文化效应,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艺术、人文以及社会价值,才是我们研究该课题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柳州东门街区以及桂林靖江王城历史街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访谈当地居民、调查有关材料,全面地收集三个历史街区各方面的材料,综合分析、作出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以往的典型历史街区的相关参考资料,制定好总结计划;搜集具体实事,进行分析与归纳;组织论证,总结研究成果。
3.比较研究法。通过将广西历史街区与其他地区历史街区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其异同点,探求各个地区间保护历史街区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以及网上资料来搜集有关历史街区保护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查阅广西近年来对历史街区实施保护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对所查找资料进行比较、归因和数据统计来对如何保护广西历史街区进行阐述,为论文寻找更为充实的理论依据。
二、广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问题
历史街区与历史街区保护:
第一,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通常也称作历史地段,一般而言,它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所构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延续的社会结构,且传统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或区域。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概念,因此关于历史街区一直以来也存在许多分歧。
第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一是历史原真性与风貌完整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街区价值的体现在它以一个活载体的形式承载着历史发展演变,在保护与更新历史街区的过程中,不能以破坏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为代价,破坏街区本身所具备的价值。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本身就是一个冗长的过程,我们应根据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宜居考虑在前头,因地制宜地确立相应的保护策略,使历史街区既保持其原真性,又能适应实际需要,在保护传统特色的同时,能长足的发展下去,在动态的循环当中传承历史遗存。三是民主性原则。历史街区保护的每一项措施都要以满足人的精神以及物质需要为前提的。我们在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公众参与进来,“以人为本”,实现多元化的平衡。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居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让公众真正参与到进来,才能实现多元化的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广西主要历史文化街区背景以及现状分析
(一)柳州东门街区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
1.背景。柳州东门城楼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曙光东路的文惠大桥北端,坐北朝南,由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广西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城楼。初建时,为护城之用,后来民间作为奉祀所用。
2.现状分析。(1)原始骑楼不再。笔者深入东门街区了解到,东门街区的原始骑楼几乎已经拆除殆尽了。由于原始骑楼大多为木质屋梁,侵蚀严重,容易坍塌,相当部分已经拆除重建了,仅剩几座老式骑楼分散而立。(2)经济活力不够旺盛。自1994年柳州被列入国务院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柳州不断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效果却不显著。尽管对柳州东门街区的改造从未停止过,但经过几番改造后的东门街区却丧失了原本所具有的经济活力,笔者携调研队前往东门街区的时候发现部分骑楼正在休整,大部分店铺处于关闭状态,前来观光的游客也局指可数。2015年底,市规划部门表示将对“东门城楼西侧院落”进行规划梳理,将东门街区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二)桂林靖江王城街区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
关键词: 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景观在夜间的再次表现。广义城市景观与城市夜景观的概念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城市夜景观概念是对城市景观概念的补充,它使城市景观的含义更加明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夜景观重视不够,一到夜晚城市环境或一片漆黑或一片杂乱,这正是忽视了它们在夜间的表现效果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城市夜景观进行单独的规划设计研究。
1 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 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1.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2 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 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 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
2.3 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4 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 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是在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在市民夜生活的基础上对城市夜间各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局,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城市夜景观总体布局是城市一定历史时期、自然条件、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下的产物,通过城市夜景观建设的实践得到检验,不断发现问题,修改完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规划布局所表现的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2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3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
关键词:户外广告:空间;规划设计;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景观的日趋丰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的日渐成熟,我国各城市对景观和环境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景观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具有重大影响。合理布局各种户外广告,为提升城市空间景观提档升级,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市户外广告规划同时成为新的规划研究课题。
二、域市户外广告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户外广告由于规划滞后,管理失序,不少城市户外广告严重损害了建筑立面形象、街道空间景观及风景特色,影响了交通安全和公用设施的正常使用,使有序的城市景观稍显杂乱。其存在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一)户外广告布局无序、数量过多,与城市功能分区互不协调
城市功能区可分为商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文教区、休闲区等等,每个功能区有不同的功能要求,例如商业街区要求繁华热闹,展示城市商气浓盛、富有活力的一面;生活居住区则要求环境优美、交通方便、宁静安逸。这些功能区本身的特性使它们对户外广告的布局有不同的要求:如商业街区需要户外广告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居住区不希望户外广告太多,扰乱宁静的生活环境。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户外广告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其布局杂乱无序,与城市功能和景观互不协调。例如应严格控制户外广告的风景区、桥梁、市政广场、居住区被各种各样的户外广告包围和淹没,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众多保护建筑等也被不同形式的户外广告遮挡住建筑外立面,失去了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特色。户外广告数量繁多,有空余空间的地方就有广告,布局杂乱无章造成城市视觉环境的污染。
(二)户外广告设置的位王不当,喧宾夺主,破坏环境和景观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前期规划,户外广告随意设置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在主干道横跨马路的交通指示“龙门架”上,设置了众多巨幅商业广告;在城市广场、体育中心等一些公共活动场所,甚至一些机关部门楼顶、高层建筑的屋顶也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户外广告,造成对城市景观的遮挡,破坏城市街景天际轮廓线,损害建筑立面形象,破坏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某些城市在绿化带、交通护栏、路灯杆、人行天桥、指路牌、电话亭、公厕、公交车站甚至垃圾箱上也布满了户外广告。由于设置混乱,经常有广告商为了利益,对自己设置的户外广告常年无人维护,倒塌砸伤行人的事故时有所闻。
(三)户外广告设计的形态与尺度不得体
户外广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规格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巨幅广告牌、路灯杆广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灯箱、翻转广告等等,没有完全有效地与户外广告载体外立面有机结合,无任何层次,重叠安置。密集如林,侵占公共设施、道路广场、保护建筑、街头绿地、公园绿地,产生了严重的视觉污染。广告设计往往以最低的投入而影响设计质量。具体表现在城市户外广告的设置、用材和款式设计与建筑优良的外立面表现不相符。在哈尔滨市区重点地段,十几年前安装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木架铁皮简易广告牌,至今仍可见,便是很好的一例。由于商家要求的限制,和广告商要节省设计施工费用的支出,广告内容低俗和呆板相当普遍。
(四)户外广告缺乏长效管理
户外广告具有长效性与更新性的特点,经常性清洁维护是户外广告保持良好形象的突出问题。广告的脏乱和陈旧在侵蚀城市环境的同时,也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由于对户外广告的管理没有一个完善的机构与体系,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户外广告审批环节多方部门介入,收费部门众多,而日常监管工作各部门之间又相互推诿,造成不该管的抢着管,应该管而无人管的局面,让一些无任何手续的户外广告在城市中寄生到今日。
三、影响城市户外广告规划设计的因素
(一)户外广告对建筑物立面有很大延续性
建筑物按其功能、性质、形式等分为多种建筑类型,如文体场馆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等等。建筑物是彰显城市特色魅力最优代表性的元素,它对设置在其墙面或屋顶上的户外广告影响很大。建筑物的体量、形式、色彩、结构等直接影响了户外广告的大小、形态、类型、颜色等。
1、户外广告与建筑性质的协调。建筑物按性质可分为行政办公建筑、文化娱乐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建筑等类型,建筑性质的不同影响了广告类型、内容、尺度的不同。行政办公建筑不宜设置广告,尤其是商业广告。文化娱乐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宫等,可以适当一些展示、文艺宣传广告,但必须慎重,尤其是尺度、形态、内容,不能损害这些建筑的立面形象。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以保留其原有建筑的风格为重,不允许设置广告,如果与建筑环境不符也不得悬挂任何牌匾。商业建筑是商业广告的最佳载体,户外广告的设置可以做出特点,形成一种空间景观特色。户外广告类型宜形式新颖,色彩、灯光宜鲜亮明快,但不应遮挡建筑立面,破坏建筑轮廓线。
2、建筑风格、材料对广告设计有较大影响,户外广告设计必须依托于建筑风格,是建筑风格得拓展,同时也是建筑立面的进一步丰富和点缀。历史建筑风格、材料要求广告的材料、形式与之相符,如采用繁体字、灯笼、雕刻、木材、纸材等,要有古韵。现代建筑要求广告设计简洁现代,造型新颖独特,材料现代新奇,画面流畅并且有质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城市道路对户外广告的影响
城市道路是户外广告的主要载体之一。街道空间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承载了城市人流、车流,与人密切相关,最重要的外环境。街道元素与整体空间的有机组织最直观地反映城市的形象特征。城市道路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等,因性质、宽度、断面形式的差异而对户外广告的布置、尺度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在道路上的广告,除了设置在道路两旁的建筑上之外,通常利用灯杆、专用立式灯箱、过街天桥以及地下道桥侧墙等设置。
1、道路性质对户外广告的影响。交通
性道路以快速车行交通为主,通常路面宽阔。在这样的道路上,小面积广告无法使人看清,间距过密的广告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这类道路广告一般设置在中央分隔绿带和两侧人行道绿带,设计要注意统一性,切忌影响交通安全。商业性道路以吸引人流、增进商业气氛为目的,通常路面较宽,街景设计色彩丰富,商业步行街的形式较为常用。因此结合商业性道路的特征,户外广告的设置宜新颖多样,不拘一格,悬挂式、贴墙式,结合室外建筑物、构筑物的各类形式,可尽情发挥,烘托出火热的商业气氛。
2、道路对悬空广告的影响因素。悬挑或悬挂在道路上空的广告对街道空间景观的遮挡必须以不遮挡交通视线,不破坏道路景观为原则,其尺度应与道路宽度统一协调。
(三)城市公共设施对户外广告的影响
城市公用设施主要指电线杆、候车事、书报亭、电话亭、邮政箱、宣传栏(窗)、垃圾箱等。他们与户外广告共同构成城市街道景观,其相互间在大小、类型、色彩、形式上要求和谐统一。
设置在上述公共设施上的户外广告,必须与该公共设施的形态协调,不能影响其功能使用。
(四)城市广场对户外广告的影响
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城市建筑群体空间,聚集活动,疏散交通,划分城市功能区域的节点,强化城市景观的一种有效空间形式。按功能与性质分类,广场可分为交通广场、休闲广场、市政广场、文化体育广场、商业广场等。广场功能分区、景观形式的不同对户外广告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1、广场性质对户外广告的内容、形态、色彩、尺度等有一定的要求。商业广场追求热闹的气氛,与之协调的广告可造型新奇、生动,色彩鲜明、形式多样。市政广场较庄重、大气,不宜设置大量的户外广告,可适当地设电子显示屏,与建筑物协调,展示公益、市政宣传广告。交通广场作为交通枢纽与对外窗口,应以展示地方品牌、形象、实力等宣传性的广告为主。广告设计宜采用高档材料,色彩协调明快,画面精致,内容精彩,给人视觉冲击力强。休闲广场是居民生活的重要休憩场所,停留时间较长,广场景观、功能的设计以人为首要对象,宜亲切近人。相应的广场上广告设计也应从人的因素出发,尺度不宜过大,色彩柔和明快,可与小品、设施结合统一设计。
2、广场尺度对户外广告设计有较大的影响。广场的大小并非单纯的尺度问题,它是由功能分区、视觉特征、光照条件与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广告设计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相互对比有关。户外广告的设置应根据广场的尺度感受来规划设计不同尺度、色彩、形态的广告。
(五)绿化、水体
绿化、水体是软化空间的素材,是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接触自然、陶冶性情的场所。从其本身的特性而言,需要舒适、安静,与针对性较强的户外广告的商业性、人工化较难兼容,与户外广告存在不兼容性。但是一些主题公园,如游乐场等,本身具有很大的商业性,与户外广告并不冲突。因此,绿化以及一些相关设施可作为广告设计时的环境基础,但户外广告要防止对绿地、水体休憩观赏功能完整性的破坏。
(六)视觉环境
从视觉上分析,有社会性观赏视域、景观效应与地域文化视角三种因素需要考虑。广告的设置应从视点、视角、视域的角度来分析将要展示的内容。户外广告设计要充分考虑夜间照明等的需要,优秀的户外广告将为城市夜景增色,成为夜景新亮点。
四、国内外先进城市广告管理经验
(一)科学合理的户外广告规划
合理编制户外广告规划是进行户外广告规划管理的先决条件,在发达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及新加坡等)的户外广告规划中,一般都明确规定户外广告规划的设置区域,如在非商业区城市道路两侧建筑及市政设施上(除公交站亭外)都不允许设置广告。同时对牌匾广告的形式、大小、色彩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严格限制超大牌匾广告的设置。在巴黎的户外广告规划中,根据需要对不同街路的户外广告提出了不同的色彩要求;日本京都市的户外广告规划中也明确在居住区、景观区、风景区严禁设置户外广告。
建立健全的户外广告规划机制,对户外媒体实行总量控制。同时户外广告媒体的具置也出现由空中向地面发展、由原来的市中心向城市对外交通干道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在城市户外广告规划中,力求与城市整体环境的协调以及交通与人身安全。如北京、上海将城区划分为广告设置的四类区域:鼓励设置区、一般设置区、严格控制区和严禁设置区。
(二)健全的管理法规、规章
国外户外广告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协调管理,由政府以规章的形式进行行业限制;由行业组织和协会进行管理。国外对户外广告管理比较严格,违反规定的除没收非法赢利外,还要进行高额罚款。这样才能使户外广告和其他市政设施一样,共同展现城市的整体风采。
制定健全的户外广告管理法规、规章,强化规范管理。清理整顿现有不规范广告。如上海、北京、沈阳、西安等城市,先后依据法规、规章对城市道路和重要广场周边进行了户外广告清理整顿活动,拆除大量不规范户外广告,如北京拆除了5800余块不规范广告;沈阳2005年拆除了20000余块不规范广告等等。这样不仅保证了城市的景观和市容,也使城市的户外广告从无序向有序发展。
(三)先进的技术与制作
材料是户外广告制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国外户外广告的柔性灯箱布、PV材料、夜间发光材料等的生产制作技术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且注重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热转引技术、热成型技术、电脑雕刻技术以及电脑图形编辑等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国外户外广告的媒体形式不断得到改进,动态立体灯箱也得到普遍应用。
在广告设计与制作方面,设计上由原来的大型化向小型化转变,普遍重视广告质量和艺术效果,注重强调视觉冲击和城市空间的一致性;制作上也由电脑喷绘技术加广告射灯照明、灯箱类霓虹灯广告、动态广告发展。
(四)城市经营理念
从经营城市的理念出发,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对户外广告媒体设置权进行公开招标拍卖。
五、哈尔滨市户外广告规划与管理实践
(一)寻找差距
通过与国内外户外广告规划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比,哈尔滨市同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尚存一定差距,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监管存在漏洞。各部门和牌匾广告设置单位对《哈尔滨市城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哈尔滨市牌匾设置技术规定》等规范文件遵循力度不够,日常监管不到位,致使牌匾广告设置混乱现象较为严重。
2、标准不适应城市建设的新需要。现有的《哈尔滨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可
操作性差、缺少科学含量,前瞻性不强。
3、清理整顿力度不够。尽管这几年哈尔滨市对户外广告进行了清理整顿,但由于清理整顿过程中矛盾突出,力量不够集中,审批监管部门不确定,无先期户外广告整体规划,所以效果与沈阳、西安、北京等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缺乏“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城市理念尚未形成,城市空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资源被户外广告设置单位无偿占用,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未能发挥其经济效益,不符合经营城市的理念要求。
(二)哈尔滨市户外广告规划建设
1、机构设置。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经营城市意识,积极支持和参与城市户外广告建设与管理。成立以规划管理为首的专业机构,加强城市户外广告规划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协调工商、建设、城管、环境整治等相关职能部门,监督城市户外广告景观规划的执行,依法进行城市户外广告景观建设与管理。2007年哈尔滨市决定成立户外广告清理整办公室,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规划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抽调专人参加,经过专家认真研究及领导认定,以道路红线划分确定行政审批部门。
2、哈尔滨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适宜原则。(1)协调原则。牌匾广告的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风貌特色要求,与城市各功能区景观控制相适应。在同一区域、建筑的牌匾户外广告应以城市设计理论和城市整体形象识别理论为指导,进行统一设置,保证从单体到整体的协调和白天景观与夜间视觉效果的协调。(2)总量控制原则。店面牌匾原则上应做到“一店一匾”。户外广告应控制设置的总量,分区设置,合理布局,规范设置。(3)创新性原则。牌匾广告设置要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创新,创建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的牌匾广告,美化城市环境,树立精品意识,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4)可操作性原则。根据每条街路所能提供的载体情况和街道功能,以及街道在城区中所处的地域环境,对牌匾广告设置定点、定量、定形式,使牌匾广告规划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能真正落到实处。
3、规划编制。2007年哈尔滨市政府组织规划编制了28条主要街路户外广告规划;12个大型广场周边户外广告规划;245栋保护建筑户外广告规划;哈尔滨市道路桥体户外广告规划;哈尔滨市立柱式广告选址规划;哈尔滨市信息筒选址规划。
4、规划审批。在2007年之前未成立户外广告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之前,市级城市管理部门与规划部门、市级市容部门与区级市容部门,都存在着审批权限以及监管权限交叉,给后期清理整顿工作带来很多无头绪问题,前期清理整顿工作成果流失。成立专项工作办公室后,定期召开市区联席会议,以便各部门间横向纵向沟通协调,并对整改和新建户外广告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联席审批。
5、批后监管。专项工作办公室各执法成员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巡查,对无任何审批手续的违法户外广告依法进行;对新建和整改广告是否按照规划要求设置进行严格控管,并逐步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6、双赢局面。经过先期编制户外广告规划、中期审批以及竣工验收环节,现在哈尔滨市户外广告整体形象成效显著,有些户外广告成为城市景观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将部分桥体、灯杆、信息筒进行挂牌出让,市场需求量很大,广告商积极踊跃参与了摘牌,竞争激烈,最后成交金额309,5万,为城市发展建设筹措了资金。2007年从成立专项工作办公室后已收取空间资源占用费500余万元,不仅净化了城市环境,规范了市场保护了广告商合法权利,而且促进了广告领域发展。
1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假如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对城市夜景观熟悉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假如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足,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2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
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以哈尔滨为例,冬季就可以利用冰雕创造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市夜景观。而在东营市,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问题,加上城市自身景观不足等原因,冬季基本上没有可供人游赏的夜景观。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治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东营市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市区也出现了不少的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但是这些建筑的夜景设计却参差不齐,怎样去把这些建筑的夜景观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夜景中去,还需从长考虑。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足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3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尽量减少灯光污染。
3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如何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可以把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3.1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
(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
(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
(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
(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
(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
(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3.2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具体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3.3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具体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
城市性质的制约;
城市规模的制约;
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的制约;
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
(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
(3)以人为本的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东营市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构想
4.1总体规划
东营市由于其非凡的地理、历史原因,总体上分为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城区由于其不同的历史、行政、功能,在人口、商业、居住等方面相差较大,在已形成的夜景观中差别也较大;但是东西城的合并是东营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东营市整体的夜景观规划中必须首先考虑到两个城区景观的统一性。
其次,考虑到人口、民俗习惯、经济条件等因素,夜景观总体规划整体规模不应过大,但是数量上应考虑增加景点。以东城区为例,根据我的调查发现,夏季晚上外出散步、休闲的人远远大于冬季:夏季,由于人们夜间室外活动场所的缺乏,在东城区的两大广场(胜利广场和明珠广场)活动的人流量非常之多,到了节假日就更多。而在冬季,由于天气等原因,广场上的游人屈指可数,造成了景夜资源的浪费。所以在规划中可考虑增加夜景观景点的数量,而在冬季游人数量较少时可考虑关闭部分景点。
4.2具体规划
根据总体规划的构想,可将东营市夜景观按照点、线、面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划
4.2.1点
点即景点,分布于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的各个广场、公园,甚至某一个具体的城市建筑,都可成为夜景观中的点。在东营市已形成的点,如胜利广场、世纪广场、明珠广场、胜利公园、清风湖公园、天鹅湖公园、体育公园等,夜景观的效果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是很高,有些景点需要更新设备,有些根本就没有夜景观可赏,这是对已有景点的浪费。另外须在夜景观的数量上有所增加,以满足人们晚间散步休闲的要求,如可在一些比较大的居住区内设置景点,或在一些主要道路交叉口处设置景点等。
4.2.2线
夜景观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城市水系和道路系统。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入海口,黄河由此处入海,水系比较丰富。但是市内的水系就很有限了,比较大的如广利河、永丰河等,另外还有一些小的水系如西城区的护城河等。市内的水系有限,夜景开发利用方面更是少的可怜。象流经东西城区的广利河,由于常年的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再加上沿岸的绿化景观没有统一的规划,夜景观利用的难度很大,必须与滨河绿地景观同时、统一考虑。
相对于水系来说,东营市的道路系统可谓非常齐全了。由于东营市建市比较晚,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比较合理统一,所以在夜景观的利用方面就比较方便。道路照明系统虽然不等同于夜景观,但是它也是夜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道路夜景观系统将全市的夜景点联系起来,从而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在道路夜景观的规划设计上,也要考虑周全。为了缓解道路夜景观的单调性,可以在某些道路节点上下些工夫:如可在公交车站牌处设立灯光景观;在一些商业气息比较旺盛的道路边设置灯箱广告;在一些道路交叉口处设置夜景照明系统,既可照明,又丰富了城市道路景观。
4.2.3面
通过对点、线的规划设计,就基本上可以形成东城、西城两个比较大的夜景观系统面,这两个面由点组合而成,而又通过线将之联系起来。而随着东西城区的对接、合并,这两个面最终也会组成一个面,这就意味着东营市夜景观系统的初步形成。
4.3景点设计
通过对东营市区人口、居住、习俗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可对市区内的具体的景点进行具体的夜景观设计。例如正在改造的胜利广场就在夜景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在一期灯光音乐喷泉、灯柱、地灯等原有夜景的基础上,又在二期扩建中增加了水幕电影等夜景观素材,大大丰富了广场的夜景观。在一些居住小区的小广场内也可以增加一些夜景观素材,既分散了人流,缓解了中心景点的接待承受压力,又使居民在不用走很远的路的前提下也可欣赏到城市夜景观的美妙动人之处;对一些主要建筑进行灯光照明设计,如治理局办公大楼、东胜大厦、市政府大楼等标志性建筑的夜景设计;另外还可以在西城清风湖、天鹅湖等湖区景点的夜景观规划设计上下一番工夫等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规划、设计以及规划的实施,我相信东营市的夜景观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届时东营市市民的夜生活文化将更加丰富多彩,东营市的对内、对外城市形象也将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余柏椿著.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中国城市出版社.
[3]胡培生,李景色编著.现代城市公共照明.水利电力出版社.
关键词:小城市、人性空间、宜人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通过对新疆霍城县的多项规划的设计研究,要改善该地区的城市面貌,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小城市舒适空间的打造。值得关注的是,援建将促进当地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但大规模的“造城”和“旧改”运动往往会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现象。因此,规划应尊重当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吻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融合地域自然环境肌理,方能重塑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的需求。
2、项目简介
霍城地处新疆天山西段,伊犁河谷西北部开阔地带。北依天山,与蒙古相连,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隔河相望,东与伊宁市为邻,西以霍尔果斯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是我国的西大门。县域总面积5466.25平方公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秀丽,有以雪景、高山、湖泊、草原风光为代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果子沟赛里木湖景区,集中反映清代统辖新疆历史的人文景区――惠远古城景区,以世界著名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而闻名的可克达拉景区,同时霍城县也是文明中外的古丝绸之路的北道重镇。县城民族特色浓郁,内有维、汉、哈、回等29个民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2008年《霍城县总体规划(2007―2025)》编制完成,规划明确霍城县城市发展定位。作为新疆向西开放的排头兵,大伊宁市圈层的副中心,霍城县的霍尔果斯口岸发展的经济支撑腹地,发展战略坚持四方面内容:一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加强城乡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及公共空间开发,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中心地位;确保区域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二是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策略,通过合理布局交通设施,以交通为导向,支撑和引导新区的开发和建设;三是集中紧凑发展策略,通过相对集中的综合土地利用,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促使人口和经济的集中,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四是旧城更新与新区发展分类指导策略,保留城市发展文脉,推陈出新,旧城注入发展活力,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根据总体规划指导思想 ,霍城县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幸福霍城”的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建设项目,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规划目标,因此本规划切入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解决民心、民生和城市空间面貌上,坚持“感情援疆、科学援疆”。
3.援疆项目特色与创新
3.1务实规划、引领发展
援疆规划如何把握时代主题,发挥好龙头作用,引领城乡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霍城县规划部门根据县城规模及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将其划分为六个规划编制单元。本次规划区域为位于霍城县城区的核心地区――C区,该区是县城的首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地区,也是城市建设生活示范区,它的建设将对其它地区的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规划强调有效落实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引导各方资源有效集聚,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霍城县城市建设水平,展示霍城现代城市生活和民族风貌,打造城市建设样板,推动城市建设水平的后继提升,并让援建合作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规划区的建设发展的优势为:该区处在霍城县城的中部,是霍城城区的绝对中心区域,它位于现状霍城行政服务中心的南侧,朝阳路和新荣路这两条霍城最主要道路的交汇处,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规划区现状还是城市的商业繁华区域,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该区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做强,规划区将肩负着未来城市的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功能,是体现霍城历史与现代、民族风情融合,体现“幸福霍城”的区域。规划从现状和关系民生的城市建设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现状居住、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城市特色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找出规划的方向和侧重点,保证规划的可行性。规划区的工作目标和思路为: 1. 强调优化地区结构,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2.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状况,完善居住环境;3. 提高地区环境品质,打造城市名片;4.创造具有地方风貌特色的居住空间,强化地方特色文化。规划旨在以生态理念和技术为先导,强调地方特色,创造宜居城市空间。规划注重科学发展模式的推广,扩大辐射带动作用。
3.2关注民生,惠及百姓
规划区用地范围约3.2平方公里,在用地布局上优先安排民生项目用地,注重民生为主、惠及百姓。规划首先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出行、安全等实际问题,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规划范围内的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绿化等公共设施,落实项目用地位置及规模,保证规划可实施性。其次,注重“安居富民”,抓好规划范围内危旧房改造、富民安居工程,切实惠及当地百姓,提高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规划区的布局结构强调地方特色和现代风貌的融合。总体功能布局结构为 “一核、一带、两轴、三组团”。 “一核”:朝阳路东侧行政、文化、商业核心区。该区域现状已是霍城城区的绝对核心区域,分布有大量的行政、商业等设施,规划在现状基础上加以整合完善,形成未来的城市核心。“一带”:萨尔布拉克河沿河生态绿带,位于规划区东侧的萨尔布拉克河沿河生态绿带,是整个中心城区的生态廊道。“两轴”:朝阳路公共服务设施轴、新荣西路民族风情轴。其中朝阳路公共服务设施轴,从空间区位上既是中心城区的绝对中心轴线,也是全县城的商业、行政办公等公共服务设施比较集中的区域。规划结合现状设施,增加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形成公共服务轴线;新荣西路民族风情轴是现状规划区少数民族居民分布较多的区域,也是民族风情较为浓厚的区域,也是未来中心城区的一个亮点。“三组团”:两片居住生活组团及一片少数民族风貌生活组团。其中少数民族风貌生活组团位于朝阳路以西,中心街以北,主要是保留和恢复的少数民族传统住宅集聚区;两片居住生活居住区是现代气息较为浓厚的居住生活组团,围绕服务中心,依托优美环境和已有居民点,在东部规划两个居住片区,优先安排教师周转房和安居保障性住房,剩余的居住用地考虑吸引市场资金运作,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引导城区建设投资良性循环。
3.3注重城市空间塑造,提升宜居度
霍城县作为西部正在崛起的小城市,城市建设正被外来的建设形态和开发模式所冲击,城市面貌和环境面临挑战。规划区作为县城的重要中心地段,强调地方特色,杜绝盲目效仿大城市现代化建设形态,坚持生态宜居的建设思路。注重小城市空间尺度的打造,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传统,发挥特色,以高起点、高标准指导建设活动,提高城市品质和宜居度。规划在提升城市宜居度和个性空间营造上采用以下措施:
3.3.1 营造空间体系
城市公共空间是规划关注的重点,规划形成点、轴、片有机组合、网络化的空间结构。以东部公建集中区位该区域标志性地区;以“十”字型的朝阳路和新荣西路为纽带,将城市重要景观节点、街头绿地以及公共开敞空间加以串联,营造出一个完整的公共空间体系。以萨尔布拉克河生态景观轴为滨水空间营造区域,建设特色滨水空间。
3.3.2 不同风情公建轴线
霍城中心城区最初是沿朝阳路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规划区的朝阳路段,经过近年的快速建设与发展,朝阳路、新荣路、中心街等城市主次干道的延伸建设与拓宽改造,进一步强化了其城市发展的轴线功能、交通通达功能、景观功能及其社会文化功能,促进了城市用地布局的进一步合理化发展,因此规划将朝阳路确定为展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公共发展轴,规划结合公共建筑,街头绿地、广场,营造丰富多样的公共开敞空间。
新荣西路是霍城县东西向的生活性道路,道路两侧公共建筑和少数民居民较多,因此规划将其定位为民俗风情街、旅游服务街、民族团结示范街。在现有民族建筑的基础上,研究当地及北疆建筑特色,通过合理的手段改造现有建筑,恢复其民族特色,打造民俗风情街。规划重点是抓住霍城县域旅游资源重组及统筹规划的契机,打造特色旅游服务街,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功能,延长旅游时间,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生活、生产习惯,鼓励发展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促进游客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加强名族团结。
3.3.3商业空间的多种形态
在商业布局上坚持多样化的原则,根据现状和区位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商业布局的形态。规划区的商业形式分为沿街商铺、独立商场和商业街三种形态:朝阳路和新荣西路是最为重要的商业街道,延续其沿街商铺的形式,商业业态以小型独立多样化商业为主,同时这种形式较适合于小城市,利于丰富城市空间;在朝阳路与新荣西路附近建设综合商业体,有助于集聚人气,提升城市品质;在萨尔布拉克河东西,结合滨河风光及周边用地需求,规划商业休闲风情街。这些多种商业形式的布局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变的商业空间和城市景观,避免单调、刻板的城市景观出现。
3.3.4交通空间环境的改善
规划区内现状主要道路为以三块板为主,规划根据道路现状交通状况,保留现状主干路三块板的道路断面类型,并根据现状停车难等问题,结合道路绿化,布置停车,在保证道路景观的前提下,解决停车问题,并提出具体方案整改措施,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考虑新疆小城市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次干路和支路采用一块的断面形式。道路交叉口是交通汇集的重要节点,交通流量大,规划对朝阳路和新荣路交叉口距离过大,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的现状情况,提出交叉口导流岛设计,以达到缩短人行、非机动车过交叉口的时间,方便人行,减少事故隐患和美化交叉口的目的。规划还对重要道路的绿化种植及人行道铺装设计提出方案建议,力求建设舒适、宜人的城市街道空间。
3.3.5 提高滨水地区景观环境品质,打造城市名片
基于本地区紧靠萨尔布拉克河,规划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状山水条件对沿河地区进行重点整理,全面完善绿地系统,并对沿河的建筑类型、界面、色彩等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滨水地区景观环境品质,打造中心城区的城市名片。
1、滨水地区构想
萨尔布拉克河位于县城东面,它南北向贯穿全县城;因为地处北疆,受季节的变化影响较大,全年水量变化较大,春夏季水量较大,秋冬期处于枯水期;由于考虑防洪等因素,现状萨尔布拉克河近几年已完成整治,沿河全为石质护坡,规划区的用地与河流之间被沿河路隔离,近几年修建的沿河路沿着萨尔布拉克河连接到218国道。 规划应注重开放空间及沿河界面的控制,因地制宜,根据规划用地性质,结合霍城实际需求,形成丰富活跃、具有地方特色和吸引力的滨河开放空间。
在萨尔布拉克河滨水地区的设计中,从区域的角度分析该地区作为县城建设的重要性。该区在总体规划滨河的用地性质,基本为居住用地,沿河用地单调,因此规划从滨河地区发展建设的意义等角度出发,提出该滨水地区建设的模式,丰富城市滨河空间。并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总结该地区滨水空间要遵循的原则:首先要满足防洪的要求,要保证安全,其次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本土特色,做到滨河空间的公共性、混合性,最重要的作为北部小城市,更要做到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2、滨水开发的策略和目标
创造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形成互动双赢的局面――以旅游城市,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创造更好的综合效益――商业服务业;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增加公共、社会共享的空间,提升文化内涵。
3、滨河空间形态和业态研究
一般来说,滨河空间应当突出水面开敞的空间形态特点,避免大量的、高密度的开发压迫滨水地区。在实体形态上宜做跌落处理,越靠近滨水地区尺度越近人,垂直于滨水地区体现空间层次。
根据这一原理该地区空间形态由东向西建筑高度逐步升高,沿河2-3层,向中心区至高层。公共空间:点、线、面结合。注重生态节点、人文空间节点的塑造。建筑风貌:突出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
商业业态定位方面,通过对现状规划区的商业业态进行综合分析后可得出,现状规划区沿街商铺较多,都是一些小型的商业,缺乏商业氛围的营造,而且一些大型的综合商业体也较少,对于人气的集聚也缺乏推动力。规划应注重该地区的开放性、经济性,建议沿河增加商业休闲活动场所,局部做广场等用地。功能以特色商业、饭馆、酒店、文化娱乐等复合、丰富的空间场所,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土地价值。
3.4建筑地域特色与现代风貌融合
霍城县的地域特征和风貌主要体现在新荣西路民族特色的建筑风貌方面。
3.4.1新荣西路特色街道的塑造
该街道的现状问题是:建筑风格各异,缺少地域风格特色。除少部分新建民居具有北疆及简欧建筑元素与符号外,大部分建筑多为简单瓷砖贴面的现代建筑,立面缺少统一感等问题。规划根据现状存在问题,找准解决思路,强调地域特色与现代风貌建筑的融合。并将新荣西路定位为民俗风情街、旅游服务街、民族团结示范街。
规划思路为:在现有民族建筑的基础上,研究当地及北疆建筑特色,通过合理的手段改造现有建筑,恢复其民族特色,打造民俗风情街;抓住霍城县域旅游资源重组及统筹规划的契机,打造特色旅游服务街,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功能,延长旅游时间,促进经济发展;尊重保护少数民族生活、生产习惯,鼓励发展家庭旅馆、农家乐等,促进游客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加强名族团结。
规划在平面布局方面:梳理现状道路断面,完善动、静态交通体系;根据规划定位,结合现状情况,补充及调整建筑功能;统筹布局街道绿化及各项设施,改善街区环境;改造整理现状基础设施,如排水、环卫等;增加公共绿地及开敞空间。同时注重规划节点的打造:通过打造形象及功能俱佳的标志性区域。规划形成商业、文化、绿化等不同的景观节点。
3.4.2立面整治
建筑立面是体现建筑特色最直观的元素,规划根据现状建筑概况,通过对现状新荣西路两侧建筑的调研,街区目前民族建筑风格主要为伊斯兰风格和简欧风格;建筑融合了维吾尔族特有的彩绘雕花装饰艺术,以及大胆鲜艳的色彩,使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对特色建筑元素进行提炼。从而通过不同的手法及元素改造立面,做到统一而不单一。
规划以节约成本为前提,以整体效果为目标――采用综合整治的改造模式。尽量少拆现状建筑,节约工程成本。规划原则坚持原建筑的保护与有机调整并重,强调民族特色;保持与街道上的其他建筑在风格上色彩上的联系、统一、协调和完整,并形成自身特点。做到不改变现有建筑的结构,保障改造的安全性;尽可能不改变现有开窗方式,避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综合考虑改造的经济性、施工快捷性。从而建设成五彩新霍城,七彩新荣路。
具体改造手法为:1)建筑风格定位:在原建筑增设特色装饰符号,改变建筑特征。2)更换门窗:在不改动原窗洞大小的基础上,更换民族特色门窗;3)增加装饰细节:如增设装饰线脚、柱式花饰,局部增加特色构建,如门楼、屋顶穹窿装饰,强化建筑特征;4)建筑的色彩:保留当地名族特色的砖原色及紫、蓝、橙、绿等色彩,规划加以合理组合。
6.结语
关键词:口袋公园;城市建设;杭州;旧城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研究背景:
1.1、城市化
21世纪是城市世纪、是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时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未来15年,是中国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高度推进的时期。
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具有良好品质的生活环境的渴望日益显现,城市公园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纵观城市公园的发展,公园的品质在一步步提高,设计理念也在进一步更新。
1.2 旧城改造
杭州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新区建设的同时,对旧城改造力度也很大,从1997年开始棚户区改造、商业街改造、历史街区改造等项目启动,以改变城市老区面貌,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挖掘城市用地潜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旧城改造在城市建设中显现出重大意义并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3杭州市绿色目标与现状
1994年,杭州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此后,“生态园林城市”被确定为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历年用地的统计上来看,绿地的面积虽然是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们都知道,那是通过在新区建设城市公园不段增补旧城区绿地不足的一种方式,事实上旧城的公园可能几十年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2、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2.1意义
我们不缺绿地,但城市公园往往是人们周末才去的地方,有人可能在杭州住了一辈子,可能无数次在新闻或报纸上看到湘湖公园、西溪湿地的相关报道,但少有利用午餐休息时间去那里享受正午阳光的。因此作为真正能够对城市生活做出贡献的绿地系统,必须是方便可及、容易利用的。
2.2目的
此次探讨在市场经济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绿地系统的规划方式,探寻恰当的决策机制与方法,寻求创造良好城市面貌与存在环境的有效方式,增强城市变迁中应变能力,识别绿地要素,发现城市变迁的动因和保护绿地网络,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对该课题的探讨,探求城市口袋公园存在的意义,对身边的口袋公园进行深入的思考,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老区的绿地环境,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憩休闲的需要,创造人居环境的舒适性,打造杭州市“绿色宜居城市”,达到人身心和谐的生活和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的。
3、国外相关概念与实践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是在1963年5月,由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的公司宰恩布润联合公司组织的一个展览会上提出的。这个展览会的主题是“纽约的新公园”,它的原型是建立散布在城市高密度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型公园,或称口袋公园系统。
口袋公园在美国和欧洲以及日本蓬勃发展,建设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口袋公园。掀起小型公园的建设热潮开始只是为了填补城市的空地和使社区整洁,以及彰显政府政绩,但是后来发展逐步规范化,市政当局也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推动发展城市中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现在国外袖珍公园种类繁多,被用于不同城市公共空间中为城市居民服务,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多,缺少专业理论研究的著作。
4、研究范筹的界定及侧重点
4.1范筹界定
在国家各种设计规范中,对绿地有不同级别的设计要求与明确的指标标准,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6)中,提出组团级别绿地应不小于0.4公顷,组团级别以下绿地,如街头绿地、儿童游戏场和设于组团之间的绿地等,其最小面积不宜小于400m2;用地宽度不应小于8m。
基于此项国家规定的绿地最小标准,确定此次研究的绿地范畴为旧城区组团绿地级别以下,容易被相关部门忽视的块状绿地,包括街头绿地、水体周围绿地、公共建筑空间绿地等,面积为0.4公顷以下。
4.2研究侧重点
在以往的绿地研究中,涉及到小型的绿地多集中在绿地的规划布局、绿地设计及植物配置、造园技巧等方面,相对于在旧城区改造、整合用地尚研究不足,缺乏对口袋公园建设的专业理论指导和讨论,官方也没有采取措施来沟通各城市之间的经验。以此,我们研究侧重点应在于以打造宜居城市为目标,针对宜居城市关于舒适性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展开对身边,尤其是城市旧区口袋公园的研究,以期形成一套具有可实施性质的评价体系与实施标准,用以指导绿地的建设,改善旧城区环境。
5、口袋公园的特点与价值功用:
5.1特点
(1)、小:口袋公园是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直接为附近居民服务,它的面积不会很大,甚至可能只有几百平方米。
(2)、随机产生:口袋公园多是由一块空地或被遗忘的空间发展起来的,其分布趋向于离散,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需连成一片。
(3)、位于高密度区:口袋公园由于其面积小,一般位于用地紧张的高密度区,旧城区。
(4)、使用强度高、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由于人口密度高,口袋公园的使用功能也会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在城市老区用地一般比较混杂,那么这个公园可以是幼儿学步的场所,可以是老人下棋聊天的场所,可以是年轻人约定见面的地方,也可能是疲惫的职员午间享受阳光的场所。
5.2口袋公园的价值功用
5.2.1、生态价值
口袋公园其生态功能可能会因为用地狭小而受到限制,但是仍有着和其它绿地一样的生态功能。
由于绿色植物对阳光直射的阻挡和蒸腾散热作用,绿地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具有过滤的作用,可以净化空气;绿地的降低噪声、保护水土的生态功能依然不容小觑。
5.2.2、景观功用
口袋公园一般位于街道交叉口、居住区等方便居住出行的地方,因此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装点街景,丰富城市空间层次和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形成特定的城市景观特征,构筑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
它能够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标,引导交通,美化城市,达到组织变化空间,美化市容的效果。
5.2.3、社会使用价值
公园有利人体健康,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促进人际交往。
设计合理的口袋公园可以使人们在该街道必要性活动内容的可选择余地增多,活动时间增长,活动兴趣增加,有利于人体的健康与社会秩序良好的发展。
6、杭州市旧城绿地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6.1现状
近15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杭州市旧城区的再开发与改造日益加大,但城市绿地的建设却未能同步发展。城区内除原有的日伪时期规划建设的公园外,新增公园很少,杭州市旧城区现有的绿化规模(西湖景区除外)与“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有一定距离。
6.2问题与成因
6.2.1人均绿地指标低
城市旧城区往往是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人口的高密度和设施的不配套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城市绿地人均指标的“走低”。这种状况即使在已被评选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城市中也普遍存在。
6.2.2 环境基础差
杭州市的旧城区也是城市的中心城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地区既是城市文化特色和景观风貌的留存区,同时也存在着住房、交通、基础设施等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而在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各种城市功能又在不断地向这一地区叠加,导致这一地区一直都在超负荷运转,其结果,住房危旧、交通拥挤、设施不全、污染严重、绿地奇缺成为城市旧城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6.2.3新增绿地与改造难度较大
要改善大城市旧城区的整体环境,建设城市绿地,必须面对拆迁、安置、征地等等一系列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资金要比直接用于绿地建设的资金大得多,而城市绿地的产出又难以用直接的经济效益来衡量。因此,在旧城区新增绿地的难度很大。
7、旧城改造中口袋公园的选择与构建思路
7.1可构建绿地的因素选择
在1997年开始的杭州市旧城改造中,应该根据每一个改造项目特定的场所、环境及开发性质,研究不同力度和不同内容的园林绿化方案,而不是指标上的一刀切和单一模式的绿化类型,我们可挖掘的因素会有很多,具有建设绿地的条件。
(1)、水体:杭州市在运河综保工程,让拱宸桥地区更秀美更生态。以运河广场为例,昔日的棚户区现在反而成了整个运河景观带的中心。运河沿岸也大都旧地换新颜,大河造船厂现如今成了运河新天地,北星公园、石祥公园等绿地公园则成了老百姓休闲的好去处。
(2)、历史街区及建筑:杭州市旧城区近现代历史遗迹很多,有河坊街、南宋御街等历史街区及建筑,在保护这些历史建筑的改造中,建设口袋公园及景观,形成城市的特色节点。
(3)、街角:街角是比较容易建设绿地的地方,也是城市景观与形象主要的展示点,旧城改造应在街角留出绿化空间,创造趣味空间。参与改建的“口袋公园”主要是延安路与体育场路、凤起路、庆春路、解放路、西湖大道、高银街、胜利剧院广场以及银泰前广场交会的场所空间,通过室外商务休闲空间的延伸,打造杭城未来高度复合的城市商业休闲空间,引领消费时尚,提升商业价值,展示地域文化。
(4)、高层退后:银泰标力大厦门口,改造成为一个休息广场。广场上有雕塑、有时尚跟历史结合的城市家具、有历史文化碎片,让人在购物之后,能到这里享受到片刻宁静。设计师给这个公园,取名叫“银泰华庭”。
(5)宅间:北方住宅往往由于采光的原因留有较大的间距,这个是距里居民最近的空间,使用频率很高,新区一般会有很好的宅间绿化及景观,而在旧区则大多需要增补一下绿化及设施。城区背街小巷整治中,这一项可以说做得淋漓尽致。
7.2构建思路
如果辩证地看待旧城改造中的难点与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效益,其实恰恰给旧城改造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园林绿化建设这样一个旧城改造中的重要方面,应该在运作策略、建设机制、规划设计上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1)、应尽可能地利用旧城区内的各种有利与特殊的条件,开发各种集中型的环状、线状、片状的园林绿地。这是政府对城市的职责而不能过多地依赖于开发商的“综合开发”。这种专门的绿化建设既有利于土地集中有效地使用,也给旧城改造建立了良好的环境上的依托。
(2)、在旧城改造规划与城市设计完成后,政府应将其中园林绿化方面的内容(如:措施、做法、指标)变为开发建设中的法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3)、应对开发商的开发加以控制和引导,倡导他们在土地效益及园林绿化的结合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宣传那些寻找恰当的切入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俱佳的旧城改造项目;对其开发中在园林绿化方面所做的贡献予以鼓励而对其所做出的破坏给予严厉的惩罚。
结语
在当前状况下,城市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新市区建设绿地,平衡城市总体绿化指标,这是规划层面的良好举措,但更应以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措施在旧城区改造中进行绿化建设。若不如此,持续下去必然导致旧城区的环境得不到改善,甚至继续恶化;反映在城市总体结构上是绿地布局不合理,无益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反映在城市建设基本原则的层面上是牺牲了旧城区居民的生活品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方向。建设“绿色宜居城市“,旧城区绿地环境的建设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年04期
[2] 杨丹.口袋公园案例研究与启示[J].绿色科技.2012(4):60-63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表达;扶风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7001005
1 引言
随着游客从单纯的追寻游山玩水和游览文物古迹向追求精神文化方向的转变,在得到乐趣的同时开阔视野与增长知识。主题公园即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它以风俗文化为基础展开,突出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个性,尽可能地把这种文化与景观、演义和展示有机的结合起来,力求让游客参与其中,真实地感受这种文化内涵的魅力[1]。而日渐增多的主题公园,其竞争将集中在文化内涵的选择(主题定位)、表达(产品设计)及其扩充(活动策划)3个方面[2]。既要注重在特定的文化主题中对文化的复制、陈列,从而塑造以园林环境和文化传播为载体的特色文化休闲空间,又要全方位的展示出地域性民俗文化,增加城镇认知度,最终有效的起到城镇文化宣传的作用。其景观的人化或是人化的景观都应建立在文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保证所在城镇发展的和谐[3]。
2 主题公园景观表达存在的意义及出现的问题
相对于人类在社会上的外在活动,精神生活是人类内在创造、传递和体验精神价值的内在活动,民俗作为代表民众群体的精神意愿,展现这类精神生活的基本形态,呈现精神生活的独特风景线。所以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应从宏观、局部细节,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以地形地貌为骨架、水系为血脉、植物为毛发;以场所空间为具有各种功能的器官;以景观环境为组成肌体的细胞组织;为游客营造出“安居”的田园环境、“安身”的场所空间和“安心”的吃住环境[4]。
而其景观表达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可利用的资源有形的少而无形的多,许多文化资源只能在文字与神思想象中获得;二是现存有形的文化资源非常有限,又常常因其形式固定而显得尤其稀缺。这就需要开发建设者加以补充诠释使之神动,从而与游客产生共鸣。不同的文化资源有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将那些无形的文化资源,通过语言文字、图像、实物、雕塑、音乐戏曲、民俗活动以及现代信息媒体等多重形式表达出来,以求真正达到寓无形于有形、变形定为神动的效果[5],显然成为规划设计者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3 研究地域简况
扶风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是西周文化发祥地、佛教古刹法门寺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
3.1 自然地貌气候
扶风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县域地势北高南低,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等4个明显的地貌地形单元,自北而南呈梯状跌落。海拔最高1579 m,最低438 m。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迅速回升,降水明显增多,多寒潮、霜冻、大风等;夏季天气炎热,多雷阵雨和大风,常发生程度不同的夏旱和伏旱;秋季多连阴雨;冬季气候寒冷且干燥,雨雪稀少。扶风气候基本特点:四季分明,冬长秋短,光热丰富,雨热相伴,雨量较少以及夏热冬寒流。
3.2 社会人文条件
扶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周文化、汉唐文化与佛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东汉时期“班马耿窦”四大名门望族(史学家班彪、班固,伏波将军马援,耿家列侯耿m,窦家安丰侯窦融、大将军窦滔)功卓国家。境内现存文物保护点36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点18处,尤以法门寺和周原遗址享誉海内外,佛指舍利被誉为世界第九大文化奇迹,出土的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被誉为海内三宝、国之重器。自 2009年法门寺文化景区对外开放以来,扶风县相继形成了以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为核心,以野河山、周原博物馆、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鼎盛西府、城隍庙、美阳村和宝塔村等为骨架的旅游景点体系。
3.3 旅游文化新区
扶风县分为3个区域,法门寺文化景区、老城区和新城区。旅游文化产业新区为扶风县城新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七星河以东、法汤高速公路以西,是县城区与法门寺文化景区空间联系的重要区域与功能纽带。作为法门寺文化景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及空间拓展腹地,是实施扶风跨越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转型、提升城市职能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区域[6]。从 2012年开始,通过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工作,按照高标准建设、大项目带动,充分挖掘县域文化资源特色,积极提升景区标准,壮大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以法门寺文化景区为龙头的扶风旅游再次实现了历史性飞跃[7],初步形成以旅游、商贸、特色加工业为主导,融人文及生态于一体的国家文化旅游名城。
4 民俗文化梳理
4.1 地域农耕文化标志
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营造、创造以及演变的结果。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人们利用、改造环境,建设人类文明的方式、程度不同,就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不仅包括独特的自然地理状况,更包含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形成的独特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8]。其表现形式也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包含了从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各个层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乡村文明建设的成果。将地域农耕文化的特质融入主题公园的营造之中,蕴含着文化认同感和场所精神的符号就会成为主题景观的标志,农耕标志性景观的营造,要利用当地乡土材料来制作构筑物和景观小品,设计题材可以从本地历史、文化典故和重大事件中选取。一是具有物化的体验性,如小吃品尝、秦腔观赏、特产购买和田园耕作活动等;二是习俗上的参与性,如节庆活动、方言故事竞赛竞技参与等;三是精神上的感知性,如在主题公园游览过程中,游客对当地居民的群体特性的各种感受,从而使游客从整体上了解关中西府民俗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将地域文化的内涵通过物质载体实现物态化与通俗化,使游客在游赏中轻松地感受得到乐趣[9]。
4.2 西府民俗文化开发
西府地区由于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环境,自新石器时代起,就是人类生息的理想之地。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这里积淀了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尤以具有教化、规范、维系和调节功能的民俗文化为最,具有双重价值。其文化价值主要有观赏愉悦、游戏娱乐、历史文化和信仰朝拜等;其经济价值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显现出来的,主要反映在民俗旅游和民俗商品两个方面。西府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应借鉴外地开发、利用民俗的作法和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通过民俗文化街区和建立生态博物景点,让人们了解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本性追求”。还可以通过主题公园形式,将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异地移值”,既有利于其宣传和交流,被更多、更广泛的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又有利于将民俗资源进行“集约化”开发,实现民俗旅游的“工厂化”生产和经营。关中风情园就是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既保留了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10]。
4.3 民俗植物文化景观
植物造景及其多样性是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为主题公园环境提供了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使公园内硬质景观环境活泼柔美、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产生显著的绿色景观效应。同时,其颜色、质地、疏密以及其他特征的变化,可产生迥异的景观。关中风情园栽植植物110余种,以银杏、国槐、垂柳、榆树等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辅以民间常见的果树,突出了民俗文化的主题,同时注重了植物的色、香、姿、味的统一,达到了季相景观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植物造景既要注重文化内涵,富有诗情化画意;又要和其他民俗景观元素应相协调统一,主次分明,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和空间艺术效果[11]。
5 宏观空间布局
对地域文化的使用应结合城镇规划,在城镇景观改建、新建的过程中进行整体布局,使城镇不同区域中所反映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彼此既交相呼应,又能全面而深入地反映该城镇地域文化的全部内容。作为城镇东门户存在的主题公园,可综合使用本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内容,使外来游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城镇的特色。并在较大型的景观环境中能通过秦腔、自乐班等演出形式的编排,更生动得再现某些历史事件、当地的生活民俗等,让人们在观看、互动体验的过程中,通过视、听、触等综合感官,更轻松、生动的了解地域民俗文化[12]。
5.1 规则轴线式・西府古镇与鼎盛西府
5.1.1 西府古镇
占地10 hm2,269个院落,1861间房屋,建筑面积8万m2。依照汉唐市井的总体布局,以四方砖台上的二层攒尖顶市楼(财神大殿)为构图中心,以4个亭楼为内圈拱卫,以青砖城墙四角的角楼为外圈拱卫;南部依次为朱雀门、三开间卷棚顶戏花楼、4组单孔石拱桥、历史文化体验场和财神雕像,北部为玄武街、卧置石和青砖木构玄武阙门;东西分别为钟楼街、青石照壁、钟楼(青砖台上三开间庑殿顶)、东门和鼓楼街、青石照壁、鼓楼、西门(青砖幻牛。十字街将古镇划分为休闲、饮食、购物和文化体验4个功能区,并分别内设东汉时期的四大家族府邸(马府、班府、窦府、耿府);以汉砖青石铺地,南北以微型水系串通,以农用工具、象形置石和孤植大树点缀,以百首辞汉赋文化景墙为内庭背景,以古槐树阵为背景,形成集民俗饮食、汉唐文化、影视拍摄、休闲购物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汉唐古镇。
5.1.2 鼎盛西府
以开敞式锥台形二龙戏珠南大门为序曲,以矩形水池喷泉及其3组青龙石拱桥为观赏点,以青石图案铺地为轴线基调,以对称式布局的4组黑色花岗岩花坛和8组青石鼎(四方四圆)为内圈主景,以行植国槐、皂荚大树为外圈夹景;以对称式父辛爵和凤绞爵流泉为陪衬,以方鼎型音乐(影视)城为构图中心,南面以鼎盛中华竖匾点题,北面以鼎盛西府竖匾点题,四周底部以龙柏、金边黄杨、石楠球、紫荆和紫薇花坛群组为铺垫;以四周高低错落的仿古青砖门面房(2F、3F、5F,2+3F)为经营中心,以单(双)悬臂青铜广场灯为点缀,北侧以开敞式锥台形二龙戏珠北大门为结尾,东以青砖子母阙大门与西府古镇贯通,形成气势恢宏、主题鲜明的演艺活动中心。
5.2 错落庭院式・国风民俗休闲园
国风民俗休闲园又名国风三千坊,占地9.2 hm2,建筑面积16万m2。以温泉为特色,按照错落有致、自然顺畅的布局形式,自由分割、多面临街,构筑百变灵动空间,分为温泉酒店区、温泉泡汤区、民俗休闲区、文化体验区和中央商业区5大区域。以笑容满面的大肚弥勒佛坐像和憨态可掬的儿童嬉戏莲花喷泉为引景,以回字形宴会大厅为起景,以乐泉客栈和酒店配套商业楼为两翼,以隐泉别院和天泉静苑为高档洗浴经营活动中心,以自然雅致的室外温泉泡汤区为景观休闲活动娱乐中心,以曲折回环的美食街区为平民休闲活动展示中心,以新都汇中央商城为购物休闲中心,以佛文化、小和尚、十二生肖和关中民俗圆雕系列为景观陪衬;汇聚星级酒店、御汤温泉、文化体验、工艺作坊、古玩字画、特色餐饮、民俗休闲、健身养生等8大功能,旨在提升游客观赏旅游的体验感,打造全方位一站式民俗体验消费天堂。
5.3 综合田园式・关中风情园
关中风情园占地13.3 hm2,建筑面积6万多m2,餐位700个,床位420张,是陕西最大的仿明清建筑群,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融为一体。以三开间歇山顶南门为主入口,以二层仿古迎宾楼为引景,以3组八字形九龙壁为启景,以四合院式贵宾楼(园中园)为亮点,以自然回环的风情湖为中心串联空间,以环湖两侧的关中名人府邸和别墅群落为经营特色主景,以扶风会堂、君悦楼和公寓楼为错落渐升的构图中心,以农业生态观光园为活动背景,以翠华门四合院餐饮和关中戏楼为休闲活动中心,以风情商业街和手工作坊街为两翼;以风情湖东西两侧的四角攒尖亭中的吉祥钟和平安鼓为文化脉络,以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四季八卦天干地支亭为景观构图中心,以云片石塑山瀑布和半岛六角单檐马车亭为陪衬,以十二生肖雕塑为点缀,以三开间卷棚顶西门接通西府古镇;真实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生活场景,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能够亲切地感受到关中民风、民情的纯朴厚道,成为一个集吃住、娱乐、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特色手工艺品展销、粮食深加工、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酒店。
6 微观细节表达
独特而深厚的民俗文化,既能满足人们对异质文化神秘性的需求,又使受众在景观场所空间的交换过程中得到移情于景的满足。这就要充分考虑民俗文化景观造型的特色性,把神秘的地域风情、民俗场景、民间信仰和饮食居住等文化融入主题公园景观的建构中,通过引借、夸张和转换等表达形式,给人们产生视觉上的新鲜感和猎奇心理。并在这个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城镇景观营造的多样性和生态性,从而获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13]。
6.1 功能优先・环境同步
(1)西府古镇主体设置为二层三开间硬山顶门面房,用于各种民俗文化经营性活动。之所以能让游客流连,一是在古镇行植200年以上的古槐232株,以碌碌标注树龄、编号,并与常绿花坛交叉配置;二是在府邸前后、广场两边栽植关中四大金刚(椿、榆、楸、槐)和皂荚、柿树等古木大树,才让古镇充满生机。
(2)国风民俗休闲园从外观看以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为主体,只有深入建筑庭院内部,才能感受藏绿于内部天井的景观魅力。以龙头壁泉为引景,以三级平台广场为休闲区域,以错落的花坛组为主景,以对植的玉兰、桂花为点题,以圆门花窗式景墙为特色,以竹林为背景,形成中式经典景观环境。
(3)关中风情园以错落有致排布的10座关中名人府邸和四栋别墅(4F)为最大特色,游人之所以乐意吃住期间,不仅是因为有自然回环的风情湖,更重要的是有北部的农业生态观光园,成片的五谷庄稼、果树花卉、中草药,以及成群的牛羊和零星的鸡狗,营造的这种农家田园氛围极其重要。
6.2 地域景观・繁简同构
(1)碌碌、碾盘、柱石、门墩、上马石、栓马桩等在过去农村常见的石材,一旦数量成百上千,并且有规律的摆放,就成为西府古镇农具实物景观的最大特色。
(2)鼎盛西府的音乐影视城,以青铜方鼎为原形,抽象提取鼎的各种元素,组合成“鼎盛西府”的外观,一层作为周文化展览大厅,二层至三层为演艺大厅,能够满1000人同时观演,四层为放映大厅,五层至八层为休闲娱乐区,设餐厅、酒吧、KTV、健身房、美容室,九层至十层为办公区域。并以四方四圆的青石鼎和白色花岗岩爵来陪衬,成为别具一格的艺术建筑景观。
(3)国风民俗休闲园的佛像与儿童圆雕系列景观:一是儿童型的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二是小和尚的智、力、愿、方便、般若、布施、持戒、忍辱、禅定和精进系列,三是大肚弥勒佛的或盘腿坐或迎面立,四是小孩童与弥勒佛的嬉闹场景,个个耐人寻味。
(4)关中风情园的八角重檐八卦亭,六级圆台按颜色和阶梯分别展示四季、八卦、五行、天干地支和24节气,成为农耕民俗的综合展示景观;民俗博物馆按精品皮影、精品木偶、民俗用具、石器、名家书画和名人名园分别展示。
(5)西府古镇和关中风情园的墙面利用力求最大景观化,不管是喷绘的民谚、方言,还是龙福书法系列,或是图文并茂的浅浮雕汉辞赋百首,还是青石浮雕照壁扶风名人系列,繁简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6.3 演艺展示・现场加工
(1)西府古镇戏花楼的设置,为西府秦腔提供演出舞台;鼎盛西府仿鼎音乐影视城的呈现,让周乐的天籁之音更名副其实;并分别成为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文化活动中心。游客到此可着汉服、用汉币、住汉唐四合小院、赏汉代名人奇事,既能重温汉唐的市井风貌,又能感受到西府独特的民俗风情。
(2)国风民俗休闲园在浓郁的佛文化氛围之中,以清静之心,在天泉、乐泉和隐泉之中泡汤,形成最具特色的佛文化沐浴礼仪的“佛温泉”主题温泉、露天皇家养生泡汤、特色SPA等多种主题概念,感受那千年禅意与惬意温泉带来的心灵宁静,让健身养生成为一种汉唐文化的体验和周礼民俗风情的展示。
(3)关中风情园的特色美食作坊,在带有回廊的厢房中行进,通过花窗透过玻璃,观看穿着大红花袄的农家妇女和光帮汉子,加工功夫锅盔、手工挂面和农家醋坊、老油坊、豆腐坊等的制作过程,成为寻找遗失基因的现场景观。
(4)国风民俗休闲园的特色小吃一条街和关中风情园的风情商业街,让旗花面、驴打滚、擀面皮等特色小吃和品茗(轩)、五谷养生(坊)成为一道亮丽的视角盛宴。
7 结语
城镇发展的本质在于寻求和建设最为理想、最为文明的人口集聚形态,营造与自然最为和谐的“一方水土”人居环境。先进生产力是城镇发展的生命线,文化是城镇发展的社会方向和人民生活内涵,民俗特色是城镇发展的灵魂[14]。作为城镇建设灵魂的主题公园:①要符合现代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民俗文化是其品位的集中体现,应多注重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把现场的地理环境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更具特色的游憩环境[15]。②打造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参与民俗文化旅游元素互动的平台,融合地方自然特色与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激发居民和非物质文化传承者对行为文化创新发展的动力,增强非物质文化元素对游客的吸引力。③民俗文化赋予主题公园以精神价值和情感内涵,从而使其具有了独特的性格和鲜活的形象,应吸收文化的精华、领悟其精神,把设计与保护民俗文化的情感融汇,对民俗文化的元素符号进一步推敲、研究、提炼、抽象概括,将民俗文化的真正含义延续到当代设计中,开创主题景观设计的新时代。
总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表达:一是依托农林水牧进行种植、养殖,营造自然清新、有机循环的生态环境,此乃前提;二是通过实物、雕塑、建筑装饰、景观小品、室外家具等多种形式,将民俗文化尽可能形象地表达出来,此乃基础;三是对广泛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筛选,选择适合本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并进行深度挖掘,此乃核心;四是农耕过程、加工制作尽可能现场实作,演艺形式尽可能丰富多彩,以能让游客自觉参与最好,此乃关键;五是通过生态环境、旅游景观、文化内涵和展示演义,与游客在某一环节产生共鸣,从而接受认可,并在以后有机会时付诸行动,此乃目的。
参考文献:
[1]李 琼.论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3(12):21~23.
[2]马 勇,王春雷.现代主题公园竞争焦点与创新对策分析[J].人文地理,2004,19(1):71~75.
[3]韩 敏,段渊古.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6):310~316.
[4]黄家平,肖大威.历史文化村镇景观环境层次探析[J].中国园林,2012(2):58~62.
[5]谭成文,杨开忠,彭朝晖.论古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洛阳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1,16(2):82~85,21.
[6]吴党社,石 凤,李聪颖.扶风旅游文化产业新区步行网络系统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6):876~881.
[7]元德洲,康明乐.创新驱动精准发力 扶风旅游在三秦大地崛起[N].中国旅游报,2015-04-22.
[8]阎如山,王 敏.地域文化对现代城市视觉形象设计的启示[J].艺术与设计,2009(12):31~33.
[9]曹 洋,徐 峰.地域文化特征在农业观光景观营造中的表达[J].现代园林,2013(2):8~14.
[10]霍彦儒.西府民俗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开发利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4):73~77.
[11]许 勇,牛立新,刘素珍.陕西关中民俗主题公园植物景观初探[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215~218.
[12]刘佳妮.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运用现状及表现趋势: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3):96~102.
[13]周小甜.街区景观建构中民俗文化的价值体现与表达[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27(4):287~291.
[14]张晓晨.从扶风县城镇建设的实践看西部城镇化发展之价值取向:兼论扶风县小城镇建设[J].新西部,2008(16):10~12,4.
[15]刘 宇,樊丽华.基于民俗文化的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以宿迁西楚庄园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3(1):11~14.
关键词:南阳,城市形象,对策
一、南阳市概况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邻桐柏山,西依秦岭,是一个三面环山,中南部平坦开阔的盆地,素称“南阳盆地”。地处中州南阳盆地的南阳中心城市是联结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桥头堡,介于武汉、郑州、西安三大城市之间的中心位置。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的实施,南阳将成为全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融合交汇的重要结节点和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如图1)
南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悠久灿烂的历史给今天留下了极为丰富历史文化遗产。春秋时期的楚墓群,东汉“科圣”张衡的墓园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墓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国规模最大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的汉文化系列;以武侯祠、火烧博望遗址、汉桑城、刘备和诸葛亮在新野议事的议事台、太子阁、关羽拴马遗迹、后主刘禅出生地等为主的三国文化系列;以全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官府衙门中的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建筑规模和雕绘艺术堪称一流的社旗山陕会馆、基本保存清代建筑风貌的淅川荆紫关古街道、以地宫内发现“金棺”和“银椁”而引起哄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千年古刹菩提棺寺、香严寺、丹霞寺等为主的古建筑系列。
二、南阳本土文化分析
(一)特色文化
1、楚汉文化
南阳是中国楚文化的摇篮,《诗经》描绘过这里的楚地风雅,记录过周天子为申伯筑城池的历史,西汉时“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李白吟咏汉时繁华,“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汉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一座巍峨的山峰,而南阳汉文化在汉代文化史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砖是南阳汉文化的又一座丰碑,是汉代生活画卷的记录,更是南阳汉代文化繁荣的铭石,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纯粹的本土艺术”、“敦煌前的敦煌”;被理论界称为“中国第一个艺术热情时代”。
2、“两衙”文化
南阳知府衙门、内乡县衙,是中国官署文化的两块活化石,对研究中国官署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被世人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享有“―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称。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朝。作为封建时代惟一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与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保定道台衙门、霍州知州衙门、内乡知县衙门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官署衙门旅游线。
(二)特色资源
1、玉文化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是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光泽透明、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紫、红、黄、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经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是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里有作坊80多家,大多都是前面开店,后设作坊,自雕自销。玉雕品主要有人物、画卉、山水、神像、鸟兽、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镇平县每年举办大型国际玉雕节,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客商,南阳玉雕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2、中医药文化
“南阳山清水秀,原生态资源保存得较好,独特的山区地理环境适宜栽培药用植物,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俨然是一个‘天然药库’。正是这个天然药库才孕育了积淀深厚的仲景文化。”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南阳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光大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产业注入灵魂,一直是南阳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名人文化
从古到今,南阳名人辈出,代不绝书,著名的有“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哲学家冯友兰、“甲骨四堂”之一董作宾、著名作家姚雪垠、建筑学家杨廷宝、王码五笔字型的发明人王永民等等。三是知名度高、规模大、关联性强,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南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汉画馆、荆紫关清代古街、内乡县衙、楚长城、社旗山陕会馆、南水北调渠首工程等,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知名度,有极高的市场化价值。
三、南阳城市建形象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南阳城市形象建设现状
从南阳主城区的空间功能布局来看,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白河、独山为主要风景名胜旅游区,以武侯祠和汉画馆为主体的卧龙岗景观区,以大统、中心广场为中心的商贸旅游区,以梅溪路、广场南街、工农路等为商业街,以汉宛城、明清古城周边内河河段为主的历史名城景观区,以太阳岛、月亮岛、莲花岛旅游度假区为城市闲旅游区,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独山大道以东、白河以南(简称河南)为科技、商住文教区,以焦柳铁路以西为工业园区,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交通带的区域格局。
最能被感知的也最能体现出城市景观地域文化性的区域是卧龙岗景观区,白河、独山风景名胜区,大统、中心广场的商贸旅游区以及汉宛城明清古城及周边内河河段为主的历史名城景观区。
另外,南阳三国文化、汉文化、传统历史城区、医药文化、玉文化等人文精粹,综合展现出了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风貌;宛城遗址、高河头遗址、十里庙遗址、城墙遗址、张小凹遗址、疙瘩王营汉墓、中原技校画像石墓、汝南太守宗资墓、丁奉店汉墓、申国贵族墓、汉冢、马武冢等深埋于地下的文化遗址、古墓文化、古道石碑,都能够强烈的反映出城市历史文化的痕迹,成为南阳城市景观地方性最为重要的表达。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南阳城市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建设,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由此南阳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荣誉,但是在城市景观建设和城市特色塑造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地域性景观特征不明显
对城市的历史景观价值认识和重视不够,缺少精心的规划设计体现南阳丰厚的历史脉络。南阳市位于南阳盆地,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但目前的城市景观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山、水、林、城”的特色。城北的独山森林公园的林区绿化不足,景观不完善,城市森林区效果不明显,且没能和城区完美的衔接;而白河湿地公园滨河岸线功能混杂,布局零乱,亲水空间不足,河岸边坡生硬单调,白河上桥梁景观不突出,没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六个主要入市口的景观设计中没能很好的融入南阳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理念,景观呈现于国内其他城市相似现象,未实现自然景观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城市的整体形象特色不显著。
2、建筑景观混乱
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存在盲目追求国际化的趋势,总是试图与国际接轨,因此,牺牲了南阳城市自身的传统特色。老城区的建设密度高、强度大、建筑景观较混乱,不同性格和不同时代特征的建筑风貌混杂存在,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统一;不同风貌特色区域之间也缺乏有机的过渡与衔接,如商业街区与历史街区的过渡等等。城市上空混乱,城市天际线因为高大建筑的无序出现而显得混乱;街道上空各种管线纵横交错,形成城市半空的蜘蛛网;建筑外立面上各种广告为了争夺话语权而在体量和色彩上显得个体十足。缺乏统一、有特色的城市标识系统,各种公益设施告示牌和路标等的设置不规范、体量过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严重。
3、城市传统风貌不鲜明
城市整体环境和市区古迹周围环境的历史特征不够鲜明,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南阳府衙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城市建设杂乱、高层建筑林立,影响了文物的整体景观效果;城区还有很多文物古迹尚未得到相应的妥善管理和维护,有的文物建筑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甚至被毁,致使传统的南阳城市风貌表达不鲜明。
4、公共活动绿地空间小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态绿地建设投入不够,公园、小游园不足,道路绿化与其他景观建设有待改善。虽已在市区设置了一些绿地广场,但南阳人口多,现有的公共绿地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绿地分布不均衡,街头绿地不足,供市民游憩休闲的绿地和广场等开放空间较少。现有的公园设施有待进一步配套完善,新建和改造的道路沿线绿化比重较低,道路景观较单调,植物配置单一。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景观小品、雕塑等数量较少,震撼力较差,对于城市精神的诠释不够。 5、景观的生态度不够重视
在城郊结合部没有形成稳定的景观生态单元,有脏、乱、差的混乱趋势和生态脆弱的迹象;城市周边缺乏足够的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之间形成了严格的隔离,无法完成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在城市水源的保护和恢复中,形成了生态孤岛,阻隔了水生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之间的信息和能量交换。
四、南阳城市形象提升建议
(一)珍惜历史文化遗存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存,不但是城市文化延续的标志,也是城市环境特色的灵魂[2]。杭州的西湖,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无不是这些城市的文化与特色所在。南阳作为有着丰富历史及文化的城市,在发展建设的过一定要走保护与发展并重的道路,把我们的历史文化融入城市的建设当中去。一方面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让生活在老建筑中的百姓享受现代文明。在城市规划方面,巧妙布局,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者设法寻找新老建筑的共同语言如让新建筑采用与传统建筑类似的尺度、形式和比例关系,重复传统建筑的线条、色彩、外部装饰等建筑要素。
(二)注重人工环境的个性特点
白河景区是体现南阳城市景观地方性最重要的区域,对于这个区域,应该遵循“城景交融,城河合璧”的景观特色。规划以独山与卧龙岗为东西端点,―沿白河北岸横贯中心城区,呈带状连贯散落分布的南阳三国文化、汉文化、传统历史城区、医药文化、新城市中心区、玉文化等南阳的人文精粹,综合展现历史文化之城与新时代建设之城的景观风貌。与此同时,南阳的文化因素将随着城市的拓展,跨河向东南方向渗透,清晰的演绎出南阳在城市生长过程中历史人文脉搏随之不断蔓延流动的趋势。文化脉延续新城南北向发展轴线,由白河北岸向南延伸,把城市的文化气息与思想脉搏注入白河南岸,塑造两岸同样浓郁而丰富的城市文化景观。此外,注意沿白河区域的茶叶、玉器、药材、艺术等生活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体现南阳城市人文景观的特色。
(三)充分展示城市的文化情趣和活动
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城市的文化情趣活动。南阳的“作家群”几乎在南阳家喻户晓,现金的二月河等著名作家南阳人更是引以为豪。在南阳的大街小巷,有很多民间的书画社,书画俱乐部,还有著名的民间非企业单位―南阳书画研究院。南阳出产独山玉,玉器厂、玉文化研究中心及古玩鉴赏店也遍布卧龙路两侧。南阳整个城市的性格充满艺术气息,南阳人对文学的热爱也是南阳的一大特色。
不仅如此,南阳人民安居乐业,本区之内,不仅有当地形成的宛梆、越调、曲剧、鼓儿哼等地方剧种,也有流行于北方的豫剧、京剧等。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可以看到民间艺人自娱自乐的戏曲表演。
(四)巧用自然环境,创造山水城市
南阳山清水秀,中心城区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陈秉钊先生指出“最能创造城市特色的是巧于利用上天赋予的大自然”。而如今的现状是南阳“小山水”的自然景观遭到破坏,西北部岗地城市建设密集,独山西南山脚也被村庄等建设所占据。在建设中应以山体岗地景观为背景,白河景观带为主线,城区各道路为景观绿带,城中公园为绿点,做到点线面相结合,把南阳建设成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山水园林城市。
参考文献:
[1]李广良. 城市景观的地方性研究[D].2007,6.
[2]卢世主.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研究[D].200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