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

时间:2023-06-07 09:2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如何拓展外贸业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何拓展外贸业务

第1篇

关键词:国贸;案例,实践

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目标定位

为了满足市场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具备从事同外商进行磋商交易、拟订合同条款、签订合同,实现交易目标的善于沟通交流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有从事跟单、货代、独立处理履行合同各业务环节的单证操作、办理托运、投保、报检、报关和货款结算等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技能。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有它自己的特点,并体现在务实性和综合性上。

1.务实性。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课堂上告诉学生的是外贸具体的操作方法,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可以给将来从事外贸行业的学生最全面、最务实的理念和具体操作方法。

2.综合性。因为外贸涉及到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一个领域的知识。比如交易磋商阶段需要了解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知识;将货物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时,需要运用到运输学知识;为货物投保需要用到保险学知识;对货物的支付又涉及到国际结算。因此,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三、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的建议

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上述两个特点,本文认为要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须做到以下几点。

1.大量引入案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外贸案例教学,将学生引进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案例教学能够巩固所学外贸理论知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搜集许多取材于真实的经营环境的相关案例,采用到课堂教学中,用于训练学生的战略、政策观点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的训练,理论已经完全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会如何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入案例。一是用于讲解知识点。案例外贸就是实际业务本身,学生将来从事的也是这样的工作。教材中出现的外贸专用术语,按照书本上的说法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所以要用大量实例解释基本概念,并讲解在业务中如何运用这些概念。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二是通过案例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国际贸易实务的案例相当多,大部分集中在贸易术语、结算方式以及交易磋商环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跟学生讨论案例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拓宽思维会有帮助。

2.与学生互动。任何一门课程,与学生的互动都必不可少。尤其是这样一门注重于实际操作的课程,必须在课堂上就让学生有做外贸的体验。所以一定要准备大量实际中会碰到的问题,看学生如何灵活处理。处理方法也许不止一个,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最好把全部可能性都列举出来。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本身的特殊性,可以让学生模拟演出。比如交易磋商,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出口商与进口商,通过商务谈判来确定最终交易条件。以此增加学生参与次数与人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独立学院院校应发挥行业、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外贸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相对稳定,培养外贸实用型人才。引入外贸模拟软件。经过整个业务流程的训练,学生不仅对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有了如何做一笔外贸业务的完整思路,基本掌握了如何与外商进行业务往来,尤其是对于对外报价、交易磋商、订立合同、审核信用证、制单结算等关键业务环节都能够掌握,从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外贸模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流程的必经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验场景中,运用外贸基本业务知识,对虚拟的外贸业务进行处理,包括外贸业务的流程、基本的单据缮制和处理。学生在老师的分配下,扮演外贸业务中各当事人,比如:进出口商或银行。在老师指导下将所学外贸业务知识进行模拟演练操作。一轮业务进行结束后,可以相互交换角色,争取做到熟悉各个角色的任务。

4.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在理论教学方面,专业教师要主动面对知识更新的挑战,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善于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具备多元化、科学化、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平时多注意国际经贸信息的搜集和整理,经常和外贸公司、商检部门等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单位进行信息交流,不断传输给学生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学科学术研讨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实验和实践教学方面,加强与当地各类外贸企业的联系,选派一些教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接触实际业务,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另外,在实习环节,为了解决“实习等于放假”现象的出现,学校也可以建立专职实习导师制度。由实习导师负责各个实习教学环节的监督、管理、专业指导和实习效果考核等工作。

第2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1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排名跃居世界第一。可见,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外贸行业仍然充满着机会。这几年,以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敦煌网等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崭露头角。现在,新浪潮引领者来自外贸B2C,一批外贸B2C势力正在迅速崛起。商务部在2012年的2010-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跨境电商成交额同比增长40.6%,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进而说明了我国进出口行业仍然继续存在着提升的可能。以上数据也表明,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小微型外贸企业正在利用跨境电子商务来拓展出口业务。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侧重于传统外贸模式,没有重视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短缺,这种现状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小微型外贸企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如何构建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现状

根据这几年连续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关注,我认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以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为基础来进行课程体系设计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为基础设计的,没有考虑到新兴业务的需求。根据传统业务我们设计了很多课程,例如: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谈判、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等。根据近几年对一些高职国贸专业毕业生调查得知,大学期间有些专业课程对他们从事一线外贸工作帮助甚微,上岗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勉强上手。

(二)课程设计与本科过于雷同

虽然高职院校尽量规避了与本科类似专业在课程设计上的雷同,但是我们仍然在高职的课程中可以看到本科的影子。主要的手段是通过:删减本科课程体系中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降低教材难度,添加实训课程来实现差异化。

(三)过于强调课证融合

在“工学结合”理念的影响下,“课程融合”成了一些学校课程设计的基础。一些学校的课程体系就像几门职业培训课程的组合。这样的课程体系看上去好像很实用,但是过于单薄的专业基础,过于狭窄的专业通道让学生的就业失去竞争力和职业迁徙的能力。

二、跨境电商背景下如何构建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我认为,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日益盛行的形势下,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外贸一线工作人员,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应构建一个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品质的课程体系,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院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定位是:外贸工作一线的高技术专业人才。根据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数据可知,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造成就业压力大的原因,除了毕业生的人数多这个原因者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大学毕业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学校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时没有精确定位培养规格。根据调研,我认为高职外贸专业的应该更加注重为小微型外贸企业培养人才。我们明确了服务对象,我们设计的课程体系就能更好的为小微型外贸企业培养一线的高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基于充分的专业调研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一些开设国贸专业的院校没有对外贸行业企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企业、岗位、职业迁徙、成才率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没有外贸企业的实际参与,使得课程体系与实际业务脱节。例如,通过全面、深入的专业调研得知,我们学校国贸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在小微型外贸企业工作,这些企业非常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外贸业务拓展的作用。他们提出:国贸专业的课程中能否开设涉及一些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相关课程?这样的建议对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强调英语突出技能

在跨境电子商务的背景下考虑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可参考以下路径:国贸专业电商化改造。随着淘宝等电商企业的做大做强,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我们应该看到这两个专业的服务对象是有差异的,在培养重点和课程设置上是有较大差别的。与在国内利用电商不同,跨境电商所使用的语言、习俗、法律、货币、物流等要复杂得多。很多小微型外贸企业特别看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因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流绝大多数是使用英语。因此,在跨境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一定要突出英语的运用能力,建议每个学期都要开设相应的英语课程,在第3、4学期开设跨境电商B2C平台实操课程。

(四)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有典型企业的全程参与

课程体系的构建除了在前期调研阶段要深入走访就业的典型企业,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意见。我们在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需要将企业的各种意见内化到具体的课程中。留出2-3门课程请企业的业师进行授课,有针对性的提升对口就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慧.浅谈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

[2] 王秀霞.高职对外贸易人才培养与中小企业需求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11) .

第3篇

关键词 跟单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外贸跟单是外贸企业内部专业分工趋于细化而产生的一项工作。如今,无论是在大型的进出口贸易公司还是在小型的外贸企业中,跟单大多都形成了独立的工作岗位,并由此滋生出一类专业型技能人才——外贸跟单员。高职院校培养外贸跟单员所对应的课程是外贸跟单实务。我院外贸跟单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的外贸跟单员。

1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在分析了外贸跟单工作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下进行的。其中,工作流程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工作任务是课程设计的主体,职业能力是对工作任务结果的检验。

外贸跟单工作的工作流程包括出口跟单与进口跟单,其中以出口跟单为主;工作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外贸跟单实务操作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外贸业务跟单、生产业务跟单、商品出货跟单、客户管理跟单;通过学习课程,学生需要具备外贸跟单的职业能力,成为合格的外贸跟单员。

2 课程设计内容

首先,在明确了外贸跟单工作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为本课程确定培养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与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的理论基础,能力目标是知识目标分析与运用,二者必须一一对应。素质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能力目标为:能够完成一票外贸出口业务的全程跟单,并结合外贸跟单员资格考试,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成为合格的外贸跟单员。单项能力目标与单项知识目标有若干项是依据上述四个工作任务的能力点而设立。

第二,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做到课程模块化、模块项目化、项目任务化。

打破传统的按章节讲授为主的内容,要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由教师根据已经确立的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外贸业务跟单、生产业务跟单、商品出货跟单、客户管理跟单四个模块的教学,并以工作流程推动模块任务的进行。

每一个模块(即每一个大的工作任务)包括若干个项目(即子任务),比如第一模块是外贸业务跟单,包括的项目是订单操作、外贸合同操作、信用证操作;第二模块是生产业务跟单,包括的项目是选择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跟单、生产进度与品质跟单;第三模块是商品出货跟单,包括的项目是出口包装跟单、运输跟单、报关报检跟单、核销退税跟单;第四模块是客户管理跟单,包括的项目是客户信息搜集与整理、客户联路跟踪与投诉处理。

如果说项目是对模块的细化,那么任务则是对项目的进一步细化。每一个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小任务,以项目一订单操作为例,如表1,项目包括五个小工作任务,其中每一个小的工作任务都有对应的能力目标与支持知识,并力求做到每一个小的工作任务都有可展示的学生操作成果。如果小的工作任务无法达到,那么必须做到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学生的成果展示。

此外,整个课程需要设置一个完整的情景模拟,如广州艾美丽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女士T恤衫的外贸跟单流程操作。真正做到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将理论的教学贯穿到流程的操作中,带领学生完成整个跟单流程的操作。

3 课程实施方案

项目教学课程的实施,采取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以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的方法,笔者称为“项目教学六步法”: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即告知学生本次任务要具备何种能力和掌握哪些知识;第二步,呈现工作任务,即告知学生工作任务;第三步,学生模拟操作,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行完成工作任务;第四步,教师操作示范,教师示范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并将理论的讲授融入其中;第五步,总结提炼知识,强调本次工作任务的重点和难点,点评学生操作,并对任务完成好的同学给予激励;第六步,开展能力拓展,除了强调理论够用为主,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这里主要强调课后能力拓展,即针对本次课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模拟新的情景,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巩固学生能力。通过这六步的操作和训练,做到了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做到了融“教”“学”“做”为一体 。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教学的内容设计等因素,项目教学六步法中第三步与第四步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并且在传授知识以及操作训练的过程中,要结合外贸跟单员职业资格考证考试内容,做到双证教学相结合。另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视频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训练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4 课程考核评价

以跟单工作任务完成的合格程度即跟单员应具备的能力点为依据,形成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具体的考核方案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过程考核,除了考勤、学习态度这两部分占少量比例,主要是对学生每一次工作任务的完成做阶段性评价,以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可展示的成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终结性考核是期末的考试成绩。根据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笔者及其课程小组的成员也对期末传统的笔试考试进行了改革。试卷设计的思路主要是考核学生全程跟单操作的综合能力,即上述四个模块的技能。理论知识的考核在实操技能的题目中体现。这样的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考核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掌握跟单操作技能,有利于学生取得跟单员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 童宏祥.外贸跟单实务(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

(一)专业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专业性。一方面,课程讲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外贸单据,并非一般的经济常识,与理论类课程有很大的差异,非专业人士很难看懂;另一方面,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必须与国际市场同步更新。比如,课程中讲解所引用的国际惯例与公约、行业规则等,基本上与国际上新规则的出台同步更新。

(二)实用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以就业为主,而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进入外贸公司是其主要的就业去向,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作为学生的就业保障,不管是学生求职面试,还是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都是非常实用的一门课程。

(三)基础性

基础性是就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来说的。根据一般院校的安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般会安排两类课程,一类是理论类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国际金融、财政学等,一类是实务类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国际结算》、《货运》、《报关报检》、《单证实务》、《进出口操作模拟》、《商务谈判》、《商务礼仪》、《中外文化》等,而《国际贸易实务》是实务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也就是说,只有完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其他实务类课程才能得以开展。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

(一)对现行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从内容结构来看,现行教材的特点是基本内容一致,结构略有不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合同”为主线,围绕这一中心,我们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块:合同条款、合同磋商与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现行的实务教材在内容以及结构的安排上也会略有不同:

1.从内容来看,一些教材别出心裁,会安排一些“特色内容”,如有的教材会安排一些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世界贸易组织(WTO)介绍、国际市场营销以及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上说,这些内容作为实务课程的有益补充也是可以的,但囿于实务课本身课时有限,通常的情况是这些内容基本上是作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课堂上并不作为讲授内容。

2.从结构来看,现行教材的结构安排基本上按照合同条款、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履行的顺序展开内容,但也有教材作了另外的安排,情况主要有这样两种:第一,有教材将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的履行安排在合同条款前面,如易露霞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合同磋商与签订、合同的履行这部分内容根本无法开展,因为学生没有前期必备的合同条款知识,所以根本无法理解合同履行的内容。课程内容结构顺序失当,将会使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增加了学生在学习时的困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二,在合同条款的结构安排上,现行的教材在价格条款上也有两种结构安排方式:一是首先安排商品条款,接下来再安排价格条款;二是首先安排价格条款,再安排商品条款。前者以吴百福教授主编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后者以黎孝先教授主编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这两种安排各有用意,也各有优点:前者的用意在于遵循合同本身的条款顺序,在讲授时也可循序渐进,因为商品条款的内容较为接近日常生活,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从商品条款过度到价格条款也比较合乎逻辑;而后者的用意则在于将实务课程最为重要的部分——贸易术语放在最前面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1.涉及面广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既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类课程的基础课,同时也是理论类课程的延伸与拓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社会文化等课程都有着很强的联系。在课程内容讲授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关系:

(1)注意与其它实务类课程的关系。前面我们讲到,其它实务类课程主要分为三类:环节精讲型课程、能力加强型课程、拓展补充型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不仅应该为这些课程做好充分的前期知识准备工作,而且应该在该课程讲授中建立起学生对整个实务类课程体系的认识。因此,在讲授中应做到详略得当,把握尺度。

(2)注意与其它理论及相关学科课程的关系。学生囿于本身的知识素养与社会经验,对理论类课程的评价往往是大而空,对实务类课程的评价是庞而杂。因此,我们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时,可以根据内容引入相关的理论课程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内容多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从开设至今,从内容上已经几经拓展。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导向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几乎完全以讲授企业如何做“出口”为主。进入21世纪,国家外贸战略有所调整,不再抑制进口,国内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旺盛,很多外贸企业开始大量从事进口业务,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也从单纯讲授“出口”,到“进口”、“出口”业务内容并重。同时,我们的外贸企业也在不断地借鉴国外的业务经验与方法,贸易形式开始多样化,外贸公司的业务不再仅仅局限于“出口”和“进口”,经销、、招投标、融资租赁、甚至拍卖、期货等贸易方式也成为一些贸易公司的日常业务,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也随之拓展,从单纯地讲授“进出口”业务,拓展到需要讲授各种贸易方式的形式、方法、特点与利弊。

第5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主要反映国际货物买卖的内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目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偏重理论,教材不能很好地满足外贸实践的需要。文章作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的构想。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朝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迅猛发展,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真正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加人gyro,外贸经营权放开,以及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基本素质等各方面都有较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人才。高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为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实践教学,突出高职教育的技能性,教学体系的实用性,专业知识的通融性。

三、《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学科,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2.缺乏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场所。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3.学生参加校外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4.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是大学毕业后就进人高职院校做老师,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但是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讲起课来只能是纸上谈兵,这种从“书本到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四、《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2.推行“双证”教育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生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职业培训,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

校内模拟实训是外贸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建立实验室、模拟国际贸易博览会、模拟公司等,以相应的软件作为支撑,通过软件操作,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和整个流程,以及实际单据的填写、谈判会涉及和应注意的问题,等等。校内模拟实训室除包括实验台、传真机、业务流程展示板、模拟相关部门办公柜台及全套进出口业务的空白单证等硬件外,还包括软件设施,例如专业国际贸易软件或其他EDI软件,在网上模拟传送订单、发票提单等各种单证,对进出口业务中的文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交换,让学生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海关、税务、保险公司和银行等角色,体会外贸实务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为将来步人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大大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工作能很快上手,成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第6篇

[关键词]中小型货运企业;外贸企业;需求;服务

[中图分类号]F7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3-0013-03

国际货物运输是对外贸易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贸易竞争激烈、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化,大多数企业囿于资金、技术、资源等条件限制,不可能自建国际货运或物流体系,而是委托或授权货运企业来组织、设计运输方案,可以说货运是外贸企业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物流助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外贸企业利润空间也不断受到挤压,其在营运中须更注重国际运输时效、运输成本和“最后一公里物流”等服务,进而对货代企业的选择标准日益苛刻。

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外贸企业不断变化的国际货运需求?目前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企业又该如何更好服务于外贸企业,从而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外贸企业对国际货运物流服务需求分析

我国在全球对外贸易中已占据重要地位, 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433万亿元,可见,庞大的贸易额已为我国国际货运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需求,该需求不仅程度大,而且层次和内涵也在不断提升。

(一)时效性需求

从提升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来看,外贸企业对货运物流的时效性需求最为迫切。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运输及时、交付准确。外贸企业尤其是开展跨境电商的企业非常注重货运物流的速度和准确性;2.进出口货运物流跟踪信息的全程可视化要求;3.对提单等单证(或电子单证)及时签发、传递的要求,有助于外贸企业尽早结汇或者提取货物便利。

(二)合理性和安全性需求

外贸企业需要货运企业根据货物特性、客户需求和对运输费用的负担程度不同,确定货运方式并设计经济合理、高效安全的运输路线,避免迂回和中转运输。以海运为例,外贸企业需要熟悉各船运公司的特点,优势航线,与客户需求匹配的船期、航程、具体服务。

外贸企业也非常注重货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比如货物包装、装卸、仓储方面的管理与控制,降低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破损或短量等风险。另外要求船公司的船期和航程也要稳定,确保货物及时装船、运输旺季不会出现被甩柜的情况。如采用D组贸易术语(如DAP、DAT、DDP)成交,出口企业需要在规定的交货期内负责将货物运至目的港(地),并承担全程运输风险,对运输安全性的要求就更高。

(三)成本控制需求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如2015年出口额同比下降8%。外贸企业面临国际需求下降和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而物流成本也不断蚕食企业利润,因此外贸企业亟需优化物流网络的同时,考察货代企业能否提供性r比高的服务,即以较低运价获得更好的物流服务,从而降低运输物流成本,包括生产加工成本、单证处理费、电子信息费、集装箱设备管理费、港口码头操作费、出口信息服务费、国际运输费用等。

(四)快速清关需求

外贸企业通常会委托货运企业办理报关、报检业务。如果清关延误,不仅影响交货期,而且产生滞报金以及额外的仓储费用。因此报关单位是否有良好信誉,货物是否经常被海关查验,货物能否快速清关是外贸企业选择货运企业合作的关键因素。

我国跨境电商活动发展迅速,通关制度更新快,通关管理模式多,因此对于许多外贸企业而言,应加快熟悉开展跨境电商业务适用的海关监管方式、通关申报方式、税收征缴情况、海关查验制度、商品检验制度等通关新制度。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体系建设,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前报检报关等申报材料重复的弊端,将海关、商检、海事等多部门并联到一个界面上,参与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进行申报,极大节约了成本、提升了通关效率,为国际贸易和货运行业的发展带来便利和机遇。

(五)增值服务需求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外贸企业根据货物性质和运输需求,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场到场”或“门到门”的运输服务,而对个性化、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

1出口方面。出口企业包括电子商务企业通常希望货代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站式货代物流服务,包括采购、产品包装、流通加工、仓储、内陆运输、保检、报关、保险、国际运输和物流跟踪与管理。随着2015年5月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推出,不少出口企业为扩大跨境电子商务、提升物流供应链效率,已通过建设“海外仓”、“保税仓”布局境外物流体系。尤其到了销售旺季,出口企业对货代企业提供海外仓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就尤为迫切。

2进口方面。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利用自贸区、保税港区等特殊监管区域的优惠政策,将进口货物暂存于这些区域的保税仓库,再向区外分销。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清关能力和物流优势的货代公司提供进口货物运输、进出特殊监管区报关、仓储、分拨、国内配送等服务。

二、中小型货运企业国际货运服务供给分析

(一)供给数量增加,内外部竞争加剧

国际货运行业尤其是海运货代的准入门槛不高,民营中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70%以上,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且素质参差不齐。同时,伴随我国全面开放航运市场,越来越多的外资货运企业进入,利用其全球物流网络和增值服务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数量众多的中小货代企业的生存空间。因此,在当今货运量有限、货运价格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竞争尤为激烈甚至可以称之为惨烈。

(二)供给价格不实,增加外贸企业的真实负担

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为争夺市场可能会采取先压价后再巧立名目高收、退佣和回扣等恶性竞争手段。在FOB离岸价使用越来越多的航运市场中,指定货代可能先通过低报价格吸引客户提出委托继而再向出口商增收多项费用,否则不揽货装船,这无疑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外贸企业实际负担加重。

(三)经营模式和范围单一

1经营模式上。目前,我国中小型货运企业的经营模式多是接受直接客户委托,过度依赖承运人运价、舱位或者与大型货代物流企业合作,以赚取运费差价和订舱佣金作为主营收入,而如今各船公司运费逐渐透明化,企业靠赚取运费差价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2经营范围上。通常只是在起运地揽货、租船订舱、装箱、报检、报关、内陆运输、保险等业务操作。因资金、技术、专业人才、服务意识等方面的限制,货代企业缺乏为外贸企业提供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货运产品研发能力,如难以提供目的港物流跟踪、中转港物流跟踪、海外加工配送、有效处理货运事故等增值服务。

(四)经营风险

1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货运服务格局改变。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我国经济也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阶段,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外贸增长下滑,航运业尚未完全复苏,新兴业态风起云涌,这都使得中小型货代企业业务量不足、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因垫付资金额度大而面临应收账款风险。

2指定货贷市场扩大。目前我国大多数出口货物贸易采用FOB离岸价,国际运输主要被具有全球网络优势的外资货运企业控制,而我国本土中小货代企业就难以接触货源,或仅成为指定货代在国内段的操作,从而业务拓展受限、利润微薄。

3责任风险高。国际货运企业经营范围广、服务链长,责任风险贯穿始终。具体包括疏忽、过失造成错误、遗漏;发运、提货延迟;拼拆箱失误;仓储保管过失;报检报关保险操作失误;货损货差责任不清;无单放货等。以上风险涉及金额大,处理难度高,极易将中小企业拖入经营困境。

4业务来源稳定性差。当前形势下外贸企业对货运服务要求高,对成本变动敏感,而中小货代企业的业务可替代性强、信息化网络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短缺,导致其难以获得诚信度高且愿意长期合作的客户。

三、中小型货运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一)研究、推广与货代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关于国际货代行业的相关作业规范与服务质量要求,已经出台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际货运包机运输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运包舱、包航空集装器(集装箱、集装板)运输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运报检服务质量要求》《国际货运系列单证及与ebXML订舱申请报文》四项国家标准。分别从航空货运业务流程管理,报检服务质量和通关效率提高以及电子单证的推行方面给予了指导和规范。中小货代企业应重视、研究和推广相关服务标准,以助于提升服务品质、降低经营风险。

(二)投保责任险,规避责任风险

货代责任风险主要包括货物的损失和灭失、错误与疏忽、第三者责任、货损货差责任不清、罚款与关税等方面,不仅处理难度很大,还将产生多项额外费用,比如意外事故发生后,企业为避免或减少损失产生的费用、事故调查取证费用、货物交付错误转运的额外运费等。因此,τ谡庑┰鹑畏缦眨货代企业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如加强人员业务培训,谨慎选择承运人、仓储经营人等。另一种方式就是投保责任保险,将风险事先转移,以保证经营的稳健性。

(三)寻找新的市场定位和机会,延伸服务链

传统的中小型货代企业定位于货物和承运人的中间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货代企业从转变为合同当事人是必然的,比如向独立的无船承运人(NVOCC)转变。独立运输经营人承担全程运输责任,延伸了传统的“港到港”的服务价值链,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增值服务,不仅满足收发货人对一站式全球物流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揽货能力和盈利水平均获得提升。

在“互联网+”背景下,货代企业依托与互联网的融合,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第三方物流业务是一种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不仅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供应链的管理和优化,有效节约物流资源成本。目前市场中客户对这种全面的物流服务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这一层次的货代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扩大。

同时,中小货代企业还应把握我国自贸区和“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带来的市场机遇和挑战。自贸区为国际货运服务的便利化、高效化提供支持;“一带一路”不仅带动了沿线贸易,而且带动中欧、中亚班列的开行,都将为货代企业开展路桥或铁海多式联运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

(四)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

中小型货代企业要在基础功能上拓展增值服务,但是要摒弃不切实际的“大而全”的经营理念,而是要结合客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推出差异化服务,培育核心优势,从而避免同质竞争。首先,航线优势。企业应集中资源打造某些优势航线,获得有竞争力的优势航线价格,不断提升海运运价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稳定且专业化的服务。第二,船东优势。中小货代企业应了解各大船公司的优势航线,加强与船东的有效沟通,通过电子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与船公司信息的对接,节约交易成本。第三,产品优势。可以与其他企业联合发展某些细分行业如危险品、冷藏货、化工品的货运服务,开发专业优势。

[参考文献]

[1]郝新蓉.国际货运行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基于宁波的调查分析[J].企业经济,2014(10).

[2]赵加平.“外贸新常态”下国际货运业的发展[J].物流技术,2015(7).

[3]林松涛.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模式的选择运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9).

第7篇

[关键词]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标准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日趋频繁,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迅速发展,商务英语专业有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地位。而外贸英语函电的写作,是整个国际贸易磋商与沟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走向外贸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项专业素养。

在《外贸英语函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课程对专业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涉及许多外贸函电特有的英文表达和句子,因此,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需要通过翻译、背诵等方式,让学生加强记忆,打牢基础,该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当函电教学的初始阶段告一段落后,我们发现了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一般的教材更多仍局限于词句的层面,学生只会机械地掌握所背的词句,一旦遇到实际的公司来函,需要自己独立阅读、思考、答复时,相应的能力就有所欠缺了。

第二,平时课堂练习的载体有限,仍以纸质的作业本为主。然而,目前的外贸业务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等办公聊天工具进行交流,而且在电脑上书写正式的英文公函有其相应的格式和规范。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数字资源,以使函电的教学适应当前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三,《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实质是在讲授外贸交易下的英文写作。因此,该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协调函电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关系,做到以函电课程为主线,合理有效地整合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的函电学习更加全面,务实,这同样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本研究课题。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个案分析出发,探索外贸英语函电核心课程在课程的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课程的教学方法、数字资源库建设及实践操作训练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和实践总结,在相关的案例中梳理办法,在客观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以期推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及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发展,提高该课程的实际运用效果。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一年以来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组老师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理念与要求,根据课题组设定的研究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1.构建了《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体系

课题组成员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就业的岗位,明确该专业特别是该课程涉及到的行业及岗位群。了解该行业链及其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及主要工作任务。通过行业了解,确定了《外贸英语函电》所涉及的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其具体要求,从而确定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

随后,将该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导向及重点与课程中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对接,实现从实践工作到课程材料的过渡。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电子课件、习题库、实训项目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及途径进行教学。

2.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

课题组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说明等七个方面撰写了《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标准,让教学的实施有相对可供参考的思路与依据。

3.开发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外贸英语函电》教材

课题组与“凤凰职教出版社”合作,为《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所编写的教材里,学生的身份拟定为外贸业务员,工作项目分为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三个部分。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10个任务板块。

每个板块包括“知识储备”、“实例示范”、“实战任务”、“任务评价”、“练习实践”和“知识拓展”等六个部分。教材里的信例素材许多都来自与目前实际外贸公司中的案例,这些案例能及时反映外贸行业里函电的表达及趋势。

为了使任务与任务之间、具有连贯性,教材里每一个版块中的“实例示范”、“实战任务”和“练习实践”里的信件,分别用统一的三对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贯穿整个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4.探索并尝试开展模拟实战的教学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思考,课题组任课老师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实战模拟的教学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出口商和进口商两大类别,每个类别各自成立若干对应的公司,从而形成统一的买卖双方,统一的买卖商品,然后运用网络、邮件、教学平台等数字资源,就双方间的产品推广、询盘、报盘、还盘、达成协议等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公司练习。

通过这种贴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课题组发现这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工作联系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减少了违和感,将函电的写作融入外贸业务中,把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函电任务进行了串联和整合,而非单纯孤立地练习英语的写作和翻译,从而将教材运用的广度和高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5.创建并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数字资源

为了完善《外贸英语函电》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师生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教师着眼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的利用与整合。课题组教师试图在电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企业典型案例和业务操作流程,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等五个方面进行创建与运用,加强《外贸英语函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实践,从而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质量。

a.电子教学课件

本课程与凤凰出版社合作,制作了关于外贸英语函电相关项目任务的电子教学课件、演示课件以及配套的音频材料。在电子课件中,还有相关的教学图片,包括建立业务联系、询盘、发盘、还盘、包装、保险、达成交易、支付与信用证、运输、索赔与理赔等任务的业务流程图。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教学录像和学习视频

教学录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上课学习的内容,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通过多媒体授课视频,可以方便学生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不受授课时间的限制,同时也给其他授课教师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本课程的录像主要采取PPT式微课,时长为10-15分钟。

c.企业典型案例

该课程的数字资源库建设会加入关于外贸企业函电来往邮件的企业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外贸企业业务类型及业务操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会推动该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充实,使得有关行业的教学资源日益丰富。

d.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实训操作平台

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将实训操作演示录相、习题及答案以及试卷等资料传到校园网上的“超星”等专业教学平台,供学生阅读学习,开展课上课外的互动教学,将课堂延伸到更大的范围和空间。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建有专门的国际商务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现场教学、实训等,将教学与实训、教学与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为《外贸英语函电》的教学创造了更好的软件与硬件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亮点及创新点

本课题组认为,此次课题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个统一”是指每一个任务里实战任务的信件,尽量用统一的进出口公司作为信件往来的对象,买卖的商品也尽量前后保持一致,并且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国际贸易的流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在每一个任务写信时可以保持前后的统一性,从而使工作场景更具有真实度,可信度。

“两个衔接”的第一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函电课程里有许多任务练习就是提供信函内容的中文信息,让学生将这些中文翻译成英文。但是面对实际工作情况,需要自己到网上查找产品信息,运费班船等信息,自己思考回信时的要点,组织并书写语句。这就是函电课程与实际工作场景的衔接。

“两个衔接”里的第二个衔接是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写作”等课程的衔接。在做实战模拟练习时,面对报盘、还盘等需要计算成本、运费等价格时,需要运用国际贸易的知识,这就是与国际贸易课程的衔接;面对组织语句、写句子等问题时,需要运用写作技能等涉及英语的基本功,这就是与英文写作,基础英语等课程的衔接。

五、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一个统一”和“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本课题组提出若干个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思考点:

第一,数字资源的建设与运用在“一个统一”与“两个衔接”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例如,现在有一些外贸实务模拟软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课堂中来,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类外贸实务模拟软件,使其为函电的教学服务,同时又能保持函电教学这条主线不变、不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二,关于“函电课程与实践场景的衔接”。在实践模拟运用中,课题组老师认为设定相关模拟任务时,任课老师需要对任务与实践的结合设定一个合理度,抓住主要矛盾,明确实践任务是为了函电课程的教学服务的。该任务的内容、形式、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安排既不能太简单,使得学生所学不能充分运用,又不能太繁复,使得学生无所适从,被太繁复的安排错失了函电课程本身的内容。因此,关于函电教学中任务的设置与安排是一个可以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中小企业

1、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起源

1.1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1)什么是国际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

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的形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3)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

1.2电子商务是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以商务活动为主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务活动过程。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经济一体化,各国外贸企业加快了利用电子商务的步伐,我国外贸企业也不例外。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逐步普及的产物,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实现,使因特网作为一种多向互动,多种媒体结合,受时空限制小的现代传播渠道,为人类的各种交易活动提供了方便快捷、经济高效的途径。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空间,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贸易平台,在这个全球经济的平台上,其商务往来、贸易交易是频繁的,可以说电子商务就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

2、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2.1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处理与传递已突破时间与地域界限。网络化、全球化、 以及在此基础上飞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浪潮。这次浪潮到来之迅 猛、影响之深远、受益面之广泛,超过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论世界经济格局如何变化,产 业如何调整,从现在起,一个巨大变革就是:新的巨大生产力将来自网络革命,新的巨大潜 在市场将来自互联网,新的巨大经济增长点将是电子商务。 2.2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无纸化交易、成本低、快速、便捷等优势,它将 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贸易方式。尽管它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但它一进入国际贸 易领域,就对传统的贸易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传统企业来说,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其深远而积极的作用,已远远超越了信息技术革命本身。 2.3国际贸易的开展过程中,进口商、买家和出口商、供应商有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中小企业只有把双方的目的有机地连接起来,贸易才能展开。同样,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优化国际贸易进程也必须将进口商、买家和出口商、供应商各自独立的商业目的通过互联网,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软件,服务和相配套的流程将其相互连接,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各自的目的。一般来说,进口商、买家希望能通过互联网:1)对于所采购的产品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2)比较、评估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特点及公司的能力;3)获取供应商的最新、最及时的信息。

3、国际贸易业务与电子商务的紧密关系

3.1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剧与深入,越来越多的产品将从非本国以外的地方采购而来。由此为进口商和出口商带来的从事国际贸易的商机也将越来越吸引人。而推动这一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互联网的出现和电子商务的运用,因为通过这一最新的运作方式,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和精力。

3.2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交易方对产品的订购、销售、配送、支付以及各类谈判等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进行。而在网络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商务场所和运营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个贸易活动包括交谈、讨论、信息的索取、洽谈、定购、商品交换、结算、商品退换等都是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的,这大大地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同时,电子商务突破了传统金流等资源汇集在一个平台上,并通过这个平成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的重组,从而帮助交易主体降低经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另外,电子商务能够使人们更广泛、更充分地利用信息,了解商情,共享资源。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使市场主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必将有助于促进企业拓宽服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凭借网络技术将商务活动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务渠道并带动服务质量的提高。 3.3简而言之,作为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全新贸易运作方式,电子商务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加快了商业周期循环,高效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说,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它的运用,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所有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也是其可能取代传统贸易方式的根本所在。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越发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其必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流。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进入国际市场往往由于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而显得力不从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开展国际贸易:一种是在专门的电子商务平台注册开展电子商务,这种方法投入少,难度小;二是中小企业自己建设电子商务网站,直接开展电子商务,这种方法难度相对较大,但收效较为显著。

3.4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

⑴电子商务为外贸企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贸易平台;⑵电子商务降低了中小贸易公司的成本;⑶提高中小贸易公司的业务机会和运作效率;⑷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提高销售能力;⑸ 电子商务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9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无论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回避,不同国家和地区都逐步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乃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以各种各样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方式为媒介的全球性经济结构动态整合的过程。随着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各自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角色将重新定位,众多经济主体竞相争夺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竭力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这个相对漫长的裂变和选择过程充满了非确定性。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将更为激烈。

自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日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尽管大家对2008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具体数据的解读不尽相同,但在总体上已达到60%这一点上基本没有异议。显然,我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鉴于此,我国经济的发展思路不能再沿袭传统的封闭型内循环式发展模式,而应从全球的开放视角出发,有机整合国内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尽早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控制价值链的关键环节,逐步培植和夯实核心竞争力。

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数量的多寡与规模的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7万多家跨国公司,其中发达国家占有90%左右。世界排名前500强的企业中,美、日、德、法、英五国就占80%。跨国公司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强大实力在世界市场攻城掠地,其触角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断:倘若说20世纪中期以来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跨国公司主宰的世纪。为了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逐步摒弃内向型发展模式,积极推动跨国经营。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广东省就曾有个别企业率先“走出去”,试图在国外市场上一试身手,结果事与愿违,铩羽而归。尽管对其失败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事实上其败局也隐含着一定的必然性,即缺乏较长时期市场经济的磨练,一两家企业贸然“走出去”,无异于孤军深入,陌生的环境、孱弱的实力和匮乏的经验使其感到处处掣肘,疲于应付,很容易陷入重围,成功的概率自然不高。

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和跨国经营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政策倾斜、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海外关系的共同作用下,广东省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方面占得先机。截至2006年底,广东省在境外创办企业2072家,协议投资累计达67.25亿美元,年均增长约77.6%。广东跨国企业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泛。涵盖的行业主要包括:餐饮、旅游、建筑、化工、纺织、水利、水电、农业、加工业、运输业、房地产开发、通讯设备、工程承包、咨询服务、医疗卫生、进出口贸易等。这些“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当地很受欢迎的外国企业,树立了“优质广东”形象。

二、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进深化,我国的改革重点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性,在空间上则表现出从沿海到内地的梯级扩展和延伸。广东省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海外社会资本,在与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的激烈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如何在兼顾国内竞争优势的同时成功实现跨国经营,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便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任务。

(一)跨国经营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国的1/6,量上的优势十分明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但倘若从经济结构上考察,所得结论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广东省同样存在结构雷同、层次低级等顽疾。在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企不下以及对高污染和高能耗企业处罚力度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广东省经济的未来发展之路注定不会平坦。尤其是其他省市同类企业不仅具备低廉的人工和土地成本,而且拥有政策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国内市场竞争必然更为激烈,广东企业的竞争优势将逐渐被蚕食。

广东省既有的经济结构曾为本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面临外部环境的变迁,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与其在有限的国内市场自相残杀,倒不如掌握主动,早日推行跨国经营,寻找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市场。利用跨国经营的契机,将一些在国内产能相对过剩但在国外市场仍有发展前景与那些劳动密集度高、原材料消耗大与土地占用量多的企业合理有序地转移出去,将自身的技术与管理优势与转入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空间有机结合,实现成本最小化,最终确保竞争优势。同时,一些企业因跨国经营之举转移阵地也为留下企业营造了更为宽松的发展氛围,它们可以充分利用全球性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适时适度地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积极稳妥地培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跨国经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原材料、能源以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是制约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前者供给的有限性和后者上涨的刚性均决定了这个瓶颈很难突破,这就意味着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事实上,内地一些曾经盛极一时的资源型城市无可奈何地衰落已经提供了鲜活的样本。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与环境承载的脆弱性决定了广东省经济发展必须更新思路。不然很难再有所作为。因此,在日益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引导企业积极主动“走出去”不失为一种良策。首先。广东省资源匮乏,市场相对狭小,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性强。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资源供给相对宽松和市场竞争不甚激烈的条件下,可能具有一定的市场实力,但当以上两个条件均发生质变时,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空间逐渐被挤压和分割。其次,尽管广东省部分企业开始涉足电子、生物制药、高新技术研发等高端产品,但从总体上看,其竞争优势仍然集中在加工领域,该行业进入门槛低,复制性强,附加值低,竞争压力大。最后,国外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一般首先选择在沿海地区试水,广东省自然成为它们理想的试验场,它们与广东企业在能源、材料、人才、市场等方面展开争夺,本地企业的生存状况日渐恶化。同时,其他省市的经济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广东经济腾飞的经验,同时兼有后发优势,产业布局上的同构性与消费结构上的同质性必然加剧省际间企业的竞争。可见,广东省企业将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审时度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种种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出国门,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中配置资源,贯彻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跨国经营有利于降低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在金融危机全球肆虐的环境下,如何尽量降低金融震荡对外向型经济的冲击,是广东省经济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终结,对某些幼稚行业的保护已经解除,我国经济更大程度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如何消弭汇率波动对广东经济的负面影响?如何尽量减少愈演愈烈的外贸摩擦?如何在恶劣环境下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在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再拘泥于国内市场,而应从国际视野来通盘考虑。要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拓展业务,通过进出口贸易、FDI、工程承包、产权运营等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努力拓宽国际市场。唯有如此,方能继续确保广东省企业的活力与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在面临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导致出口萎缩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巨大就业压力的双重挤压下,我国企业如何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季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虽然仅选择广东省跨国企业作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对外贸和就业的影响,但目的则在于以此作为典型案例,通过系统考察跨国经营战略对二者影响的内在机理,说明广东省及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三、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对外贸发展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始,广东省凭借优惠政策和优势区位,经济得以迅速腾飞。广东省之所以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创造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外贸的快速发展。从时间序列上考察,广东外贸的发展在早期主要靠“三来一补”等“引进来”模式,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则可能更多地依托商品和资本输出等“走出去”方式,伴随着广东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向型”思维向“外向型”思维的转变,跨国经营势必对广东省外贸发展产生多重影响。

(一)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繁荣

虽然囿于资料的局限无法通过具体数据来量化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本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但广东省跨国企业对进出口贸易发挥着积极作用倒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透过2006年广东省外贸的发展态势,初步估量出广东省跨国企业对外贸的影响。首先,从总量上考察,据海关统计,2006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了5272.1亿美元,比2005年高出992.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9.9%,对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29.3%,其中出口3019.5亿美元,增长26.8%,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1.2%,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30.8%;进口2252.6亿美元,增长18.7%,占全国进口总值的28.5%。显然,就全国而言,广东省在外贸领域具备了量上的绝对优势。其次,从结构上考察,机电产品占出口近七成,高新技术产品、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持续增长。2006年广东省机电产品出口20453亿美元,增长24.4%,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962.6亿美元,增长30.3%,机械及设备出口636.1亿美元,增长1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044.4亿美元,增长25%。其他传统大宗商品如鞋类、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灯具、照明装置等出口均实现较快增长。可见,广东外贸出口已经日渐摆脱了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制,转向依托跨国经营模式更多地涉足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二)降低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过快上涨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能源供给普遍吃紧以及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加之公众对工人福利和工作环境问题的关注,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民工荒”、“技工荒”的困扰,广东等沿海省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严峻,生产和运营成本骤然增加,其结果必然影响到以“低成本、低价格”为竞争优势的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相比之下,如果转换一下思路,提倡和引导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从事跨国经营,采取各种积极举措主动“走出去”。从初期简单从事进出口贸易、餐饮、物流等少数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农业合作和研究开发等方面,这条“渐进式”跨国经营之路必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广东省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目前主要集中在东盟、非洲和美洲等地区,这些地区原材料丰富,能源供给充裕,价格相对较低,市场竞争状态较弱,劳动力成本低廉,生产和经营成本较之于国内更有优势。同时,依托跨国经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在时空上相对统一,不但缩短了适应新市场的时间,而且也大大节省了企业物流成本,这些有利条件将使广东企业拓展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规避了低价“倾销”的嫌疑

自“人世”以来,虽然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但层出不穷的所谓“绿色壁垒”已让我国企业应接不暇。时至今日,一些国家依然固守贸易保护主义的信条,动辄挥动反倾销的大棒,严重干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省深受其害。2004年以来,广东省的玩具、皮具、纺织品以及鞋类等小商品行业接连遭遇反倾销调查,其频率一年高过一年。据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人世”至2006年7月,广东省企业共发生90余起对外贸易摩擦案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广东省外贸规模逐年扩大,发生外贸摩擦的概率也自然增加;(2)由于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观念的差异所导致各自对产品质量标准的界定不同;(3)外国繁琐的司法程序、漫长的应诉周期以及高昂的应诉成本使得相关企业退避三舍;(4)个别企业仅仅出于贪图一己之私利而展开的恶性价格竞争难免授人以柄;(5)普遍存在的“搭便车”心理使得应诉企业间协调成本居高不下,很难在短期内采取一致行动,即使拖到事态过于严重有关部门不得不介入时,也已经丧失了最佳的应诉时机,一切已经无可挽回。因此,倡导企业走出国门从事跨国经营,这种“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新型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作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倾销”嫌疑。

(四)满足了发展中国家“招商引资”的需求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拉丁美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拉美国家由于长期受债务危机影响,国内投资不足,为了摆脱困境,刺激经济发展,近年来纷纷放松了对外来直接投资的限制,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拉美市场容量相对较大,消费结构与我国相似,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人工成本较低,非常有利于广东省企业开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跨国经营。我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经济互补性强,非洲国家拥有我国相对稀缺的矿石、木材等自然资源,我国一些发展后劲不足的夕阳产业在非洲仍属于朝阳产业。其中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把广东省作为考察的重点地区,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非常看重广东省在轻工、电子行业的技术优势和海外承包工程方面的经验。广东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拓展和延伸海外业务。

当然,广东省企业在积极推进跨国经营的过程中,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因为要在国外陌生的市场环境下立足乃至逐步拓宽业务范围,必然会挤占企业的部分优质资源,甚至会降低企业的外贸业绩,短期内势必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侵蚀企业利润,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独具慧眼的前瞻陸举措必然为企业的未来竞争夯实更坚固的平台。

四、广东省企业跨国经营对就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依托数量庞大的外向型企业,不仅解决了省内绝大部分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吸纳了数以千万的外省劳动力。但是,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企业陷入困境,融资不畅、成本高昂和订单减少等因素使得其中一些企业倍感压力,要么苟延残喘,要么破产倒闭,广东省政府所推行的“双转移”战略又进一步模糊了传统企业的发展前景。面临这种内外交困的情景,广东省的就业形势不再乐观。审时度势,如果引导一些企业逐步从事跨国经营,不仅有利于拓展国外就业空间,而且也为国内劳动力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带动了海外劳务输出

广东省企业从事跨国经营从早期较单一的出口贸易、餐饮、对外工程承包,逐步扩展到目前的投资办实业、营销服务、生产制造、资源开发、远洋捕捞、农牧养殖业等诸多业务。尽管投资的地域不断扩大,投资的领域也得到不断延伸,但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情形一面说明了广东省企业的跨国经营之行步履艰辛,迄今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弱质性的“走出去”模式却起到了带动本省乃至全国国际劳务输出的作用。广东省海外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既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有利于其生活状况的改善,同时,长期历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管理实践,又有利于提高其业务素质,积累经验,开阔视野,最终推动企业海外竞争能力的提升。

(二)为国內再就业人员留出更多的工作职位

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6年广东省从业人员人数分别为4058.63万人、4134.27万人、4395.93万人、4681.89万人、5022.97万人和5220.00万人。尽管从业人员总数稳步增加,但增速明显放缓。其根本原因在于伴随广东省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冷遇,被迫选择向周边省份搬迁,而现代新型的服务型企业展滞后,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职位断档,从而限制了就业总容量。较之于其他省市,广东省就业形势比较特殊,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粤西、粤东、粤北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向城镇转移;二是本省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安置;三是外省低端劳动力(其主体为农民工)的涌入;四是高校毕业生大批南下求职;五是本省产业结构调整中所排斥的大量结构性下岗人员。这五股就业洪流一旦汇集在一起,必然对广东省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出严峻考验。

在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受到重视,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日益被冷落乃至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坚持依靠省内企业来消化日益庞大的求职队伍恐怕很难奏效。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众多企业业务务萎缩、效益锐减、纷纷选择通过裁员来降低运营成本的条件下,已不可能在就业方面对它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了。此时不妨转换一下视角,适当考虑依托企业的跨国经营来拓展海外就业渠道。广东省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承包国家的对外援助项目,由于经济比较发达,气候条件与非洲、拉丁美洲及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比较相似,所以一直是承担援外项目比较多的省。从2001年至今,广东省承担的援外项目以大、中型为主,以这些项目为依托,广东省的对外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02006年广东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1%;派出劳务人员17626人次,年末在外人数27827人。截至2006年底,广东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72588个,合同金额109.1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0.61亿美元。可见,随着广东省跨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经营规模的稳步扩大,从事跨国经营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容量不断拓展,这也为缓解本省就业压力探索出了一条较理想的出路。

(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10篇

    国际贸易;校中厂;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杨军安,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106-0003

    一、概 述

    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融入国际市场。中小型外贸企业成为各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就业途径。如何使得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外贸企业需求相一致成为各院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校中厂”模式能够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把企业请到学校,让学校的育人优势与企业业务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把中小型外贸企业引入到学校,把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引入到教学,改变以往国贸专业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根据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两年的“校中厂”的建设经验,结合专业多年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讨国贸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切实的企业锻炼经历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业务性质要求,不能大规模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因此,“校中厂”模式就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办法。学生不需要离开学校,也能够到企业锻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面向涉外经济贸易部门、进出口企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能从事外贸管理或在外贸第一线进行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业务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分两个阶段共同完成。第一阶段是“仿真外贸公司”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第二阶段是到“校中厂”企业实习,以企业为中心。第一阶段安排是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时期,以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为目标。第二阶段是学生到企业。由企业分派不同工作岗位,通过岗位轮换,应用专业知识,深化能力锻炼及整体素质提高,以培养学生成长为外贸经理为目标。

    (二)“仿真外贸公司”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各个院校都强调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均要求来自于企业一线实践,与实际就业岗位相对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外贸专业知识,还要突出培养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因此,要通过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外贸行业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并进一步培养个人外贸职业素养,提升毕业后的从业竞争力。我们提出把情景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改造国贸专业核心课程教学。2011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河北玛世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探索“校中厂”及校企“双主体”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国贸专业与该公司附属出口公司合作进行丝网出口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有两届500多名学生到该公司参与丝网产品出口的实习实践。在总结“校中厂”模式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丝网产品出口业务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把仿真丝网出口企业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真实外贸情景为基础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阶段安排4个学期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级成立10个左右仿真丝网外贸公司。外贸公司竞聘产生外贸经理,自由招募组员。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按照项目教学法改造,以每一个仿真丝网外贸公司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引入仿真外贸公司内部协作和公司之间竞争,实现知识学习与外贸人员从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课堂教学主要放在实训室,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外贸综合实训》、《报关与报检实训》等实训课程安排机房上课,通过专业外贸实训实习软件,模拟现实企业中外贸业务流程,从而加深掌握知识,锻炼操作技能。

    (三)“校中厂”实习

    外贸企业工作性质更适合于到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近十年时间,外贸进出口产品越来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大量中小企业都有进出口需求,但缺少专业操作人才,特别是进入企业就能上手的外贸人才。并且有的毕业生到企业不到半年,刚刚了解产品和企业就会跳槽。“校中厂”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毕业生和企业双方选择的盲目性。通过在学校“校中厂”

    企业实习和实践,有助于企业发现并培养储备人才,减少人员流动性。而学生通过“校中厂”的锻炼,能够切实感受到现实社会对自己要求,有利于学生合理地选择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二阶段“校中厂”实习,安排1~2个学期。在前一阶段熟悉特定出口产品——丝网基础上,集中安排学生到对应的“校中厂”企业进行实习。由企业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进行轮岗。同时第二阶段也是深化学生外贸专业知识掌握,应用其工作能力的阶段。以企业为中心,让学生以一名真正员工身份来体验企业管理与经营过程,为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又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第二阶段定位是学生今后在外贸行业成长目标——外贸经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培养热爱外贸行业的精神,能够立志于投身这个行业中,为外贸企业和自身创造更高价值。

    三、“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过程控制

    (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专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无论与企业交流沟通,还是日常教学活动,专业教师都要把服务育人的精神贯彻到课堂和实践活动中。“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教学团队重在教师服务企业的经历。每年,教师都要花一定时间到中小外贸企业特别是“校中厂”去进行调研和座谈,了解最新出口信息和政策调整,真正掌握外贸企业具体情况。只有在掌握一线实践资料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才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以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实践性,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要定期进行专业调研,邀请外贸行业专家召开论证会,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注重育人。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中,要使用项目引领模式、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模拟训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程体系上,要注重前后课程衔接,专业知识衔接。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特别是校企合作课程,使国贸课程体系更加合理,紧扣时展脉搏。

    (三)“校中厂”协同管理与合作教材开发

    “校中厂”实习以企业为中心,其实习过程和内容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专业教师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在企业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寻找结合点,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教师要定期与实习学生进行座谈,掌握实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同时校企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争取尽快开展订单式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内容选编。要充分利用校外实际基地以及“校中厂”等各种资源,与企业一同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国贸专业系列教材,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

    (四)实训室和软件建设

    第二阶段教学主要依托国际贸易实训室以及外贸实训软件来组织教学。实训室上课可以打破以往课堂组织形式,适于分组进行教学,能够提供一个平等的宽松教学环境。各个仿真外贸公司通过一个平台进行竞争与协作,能产生对抗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外贸实训软件教学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手段,其选取和个性化修改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机房实训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外贸业务全流程,是实训室教学重要补充,能够把各门专业课程综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创新与进一步思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突出就业导向。围绕构筑“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来展开所有教学工作。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项目课程的开发、实习实训环节教学等诸多方面,以阶段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密切结合中小型外贸企业需求,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同时出现校企沟通不顺畅、师资和教材缺乏、实训室建设滞后等问题。比如:学校和企业对学生“校中厂”实习的目标不同理解。企业更多的是看重学生能否创造经济效益,而注重效率。学校则看重教育的公平性,要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公平教育机会。如果双方沟通不畅,就不能正确贯彻人才培养目标,影响教学和实习效果。诸如此类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来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姜大庆. 家纺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

    [2]戈雪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1).

第11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贸易;对策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5日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汇率是一国商品和资产对外的“总价格”。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全局性影响。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幅度明显增大,并呈现出持续升值的趋势。理论上来说,汇率波动可以影响一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使该国进出口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贸易收支差额。现实经济生活中,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如何,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汇率升值为例,综合起来主要可归纳为三派:第一派学者认为,汇率升值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积极影响。汇率升值对该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改善贸易条件、缓解贸易摩擦等都有正面影响。范金、郑庆武等(2004)基于社会核算矩阵技术,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和出口都增加,并且升值对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影响是全面的;曹瑜(2008)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对2005年8月至2007年11月人民币汇改后的相关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改善中美贸易收支不平衡存在显著影响;曾铮(2007)将中国的出口商品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和资本密集型商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第二派学者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给外贸产业带来不小的负面冲击。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对出口依存度高且没有定价能力的行业、境外投机资金介入较深的行业、进口替代性的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生不利,削弱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使我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甚至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卢向前(2005)运用协整方法与VAR模型进行计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真实汇率变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比较明显的冲击;罗伯特・蒙代尔(2003)指出人民币升值将给中国出口带来极大危害,并导致中国通货紧缩面临更大压力;杰弗里・弗兰克尔(2004)认为人民币相当幅度的升值会减弱中国出口的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会减少。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不明显。陈彪如(1992)就我国1980~1989年进出口价格指数和贸易量指数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甚微;谢建国等运用协整分析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探讨,也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上述分析对河北省也同样适用。

近几年来,河北省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数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技术和营销管理方面则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也相对较低,进出口贸易层次仍然不高,贸易结构还处于不发达阶段,而且河北省进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不能真正掌握高精尖产品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出口缺乏自有品牌,导致河北省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不强,易遭贸易壁垒等不公平待遇。伴随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大所导致的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的增加,河北省进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随之加大,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河北省进出口及贸易收支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河北省是一个外贸大省,但离外贸强省还有很大差距,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河北省应采取何种措施使冲击化为机遇,把外贸产业做大做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河北省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冲击的对策建议

基于汇率升值给外贸企业带来的冲击,河北省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利益者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优化商品贸易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的成本有所降低,导致外贸企业进口高科技产品和高端机器设备的需求弹性增大。因此,汇率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商投资流向和国内投资结构,使其更倾向于流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会对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原材料产业等低端产业链条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人民币持续升值,使河北省低端产业链条微薄的利润空间将会被进一步挤压,出于生存需要,迫使河北省外贸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或转投于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性产业,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和利用,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摆脱以往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价格的“三低局面”,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品质竞争力,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但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出口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河北省外贸企业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国内市场的开发,降低企业对外出口的依存度,依存度过高,容易受国外所实施的反倾销等报复性措施的影响,对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自有品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能力的核心。河北省进出口企业应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通过海外投资、跨国并购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高科技,获取企业所需的核心技术。河北省外贸企业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自主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摆脱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依赖,在技术含量、加工程度、产品质量和档次等方面提高河北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真正做到由跟踪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巨大转变。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河北省进出口企业要想避免国外频繁以特保、反倾销等措施带来的压力,就必须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内涵,创造属于自己的高端品牌,实现由价格优势竞争到以质量和品牌等非价格优势竞争的转变,这样才能在与世界品牌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增加产品出口附加值和避免贸易摩擦双赢。

(三)灵活运用金融智慧,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1、政府层面:首先,河北省政府应致力于促成合理的汇率政策和适度的汇率波动区间,使人民币汇率以稳健、小幅度升值的方式进行汇率改革,避免汇率短期内大幅度波动对河北省进出口贸易造成剧烈影响;其次,省政策当局应在完善有管理浮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的同时,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贸易、资本掌控、资源与要素市场改革等综合手段来平衡贸易收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再次,省政府应积极推进全省金融市场的稳定,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严格控制交易程序,加大对违规越权交易的处罚力度。

2、企业层面:首先,河北省外贸企业自身要注重汇率风险防范。在进出口贸易中,企业在着眼于“一揽子”货币的基础上,要根据人民币对其他币种升贬值的汇率走势来选择合适的结算币种,一般选择升值潜力较大的币种作为出口的结算币种,在进口贸易中则选择将对人民币有较大贬值的币种作为结算货币。在结算方式上,其出口业务尽量采用即期结算方式,如即期信用证付款或付款交单,进口业务则应尽量采用远期结算方式;在外汇管理逐步放开后,企业也可以考虑进行净额结算,在收付款项时,可对外汇进行统一配对管理,将币种、金额相近的款项,在相近时间里运用配对手段集中进行收付汇,减少汇兑成本,尽量规避汇率风险;其次,在外汇市场上,河北省涉外企业可以选择多种国际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如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掉期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和在短期资本市场上套现等方式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选用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远期结售汇、福费廷业务、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业务、结构性存款、贸易融资、外汇借款等方式有效地转嫁汇率风险。企业应在对这些避险工具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预期报酬率来选择适合的金融避险工具,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

(四)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切实减轻外贸依存。对一国或一省而言,单纯依靠进口导向型或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危险性很高,一旦贸易伙伴国和世界经济大环境出现通胀、紧缩等巨大变化时,会对外贸依存度高的企业产生巨大冲击。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和国际货币环境不稳定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出口企业应积极实施由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内需和外需并重经济模式的战略转型,这种转型可以部分冲抵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外需抑制对外贸企业的影响。省政府层面可通过制定降税、减费、增支、取消外资企业享有的税收特权等优惠措施政策来扩大内需,促进产品的进口,缩小贸易收支顺差。同时,省政府应积极协助国家层面致力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公共产品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体系,解决好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将居民过量的存款转变为消费,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五)大力发展现代银行服务业。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币值升值的影响下,河北省商业银行应不断革新,多措并举,更好地为河北省进出口贸易服务。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外汇存款、大力推进境内外分行之间的联动、合理调整外币资产结构、优化外币贷款的客户结构等措施加强业务联动,实现进一步优化外币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战略;抓住升值机遇,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审慎推进并购贷款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投资顾问、并购重组顾问和并购资金结算等各项中间业务,利用远期售汇和发票融资等产品帮助进出口企业锁定收益;在有效控制汇兑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和有针对性地发展国际结算业务,更好地为河北省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着力提升外汇资金业务的产品创新能力,优化人民币资金业务的品种结构,大力培养和引进外汇资金交易、风险管理、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积极稳妥地开展海外并购和增设海外机构,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努力规避再融资的汇率风险。

(六)与世界各贸易伙伴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想单独依靠自身力量来维护本国汇率制度不受冲击和汇率稳定是几乎不可能的。各方为避免国际游资流动产生的国际金融环境动荡,各国货币当局应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在风险管理、建立联合预警机制和对跨国资本流动监管等方面通力合作,严密注视国际游资的投机流向,提高国际资本流动的透明度,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各部门应全力配合国家货币当局的各种政策和措施,与贸易伙伴共同致力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昀科.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3.8.

[2]陈彪如.人民币汇率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谷宇,高铁梅.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7.10.

第12篇

外贸人员下半年工作计划怎么写1

外贸团队组建

小企业的预算和资源有限,养十几号人的外贸团队是不现实的。在珠三角地区,请一个普通的外贸业务员,固定月薪约2000—3000元;如果需要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外贸人才,固定月薪约4000—5000元。正因为预算有限,更需要打造自己的外贸团队,提升工作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只有发挥团队的力量,小企业才可能壮大;否则到最后面临退出竞争的舞台。

进行一个简单的成本核算:假设企业有4名外贸业务员,外贸业务员根据能力分为A级和B级,A级月薪4000元,B级月薪2500元。

方案一:单兵作战

企业在发展初期,都习惯于单兵作战。就是每个业务员各做各的单,互不相干,从搜索客户信息、处理邮件、电话沟通、商务谈判,到接单、生产、出货样样要精通,自然需要A级外贸业务员才能胜任,多劳多得。财务算帐清楚,容易,管理操作简单。

人力成本:4000元/人/月×4人=16000元/月

方案二:团队作战

团队讲究的是配合,每个人只要有一两门专长就可以,由于每个人只专注自己的工作,所以更专业,效率更高,团队业绩大增。显然招聘人员也较容易,而且不需要全部是A级外贸业务员,操作难度不大的琐事完全可以由B级外贸业务员负责。只需要2名A级外贸业务员,2名B级外贸业务员就足够。

人力成本:4000元/人/月×2人+2500元/人/月×2人=13000元/月

两种方案比较得出结论:小企业更需要打造外贸团队。

组建外贸团队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聘用什么样的人。不多不少,不高不低。四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就不用请五个人;一个中专生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要找个博士生来撑门面。大材小用,不会长久;小材大用,有心无力。

2).互补性:一个优秀的团队,不需要每个人都一样强,但需要每个人都各有物色,各有绝技。这样的组合,才能发挥强大的攻击力。对于一个小企业,每个类型的人才有一两个就足够了,互补型的团队,才可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可以使

团队高效运作,更有效地防止人才频繁流失。

3).德为先:外贸团队成员的德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遵守职业道德。外贸人员,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参与团队各项活动,团结协作,实事求是,遵守各项职业规范的要求。其二是个人品行端正。这是指个人在生活中的表现符合主流社会的道德标准。有德有才是上品,要重用;有德无才是中品,应该加强培训后使用;无德无才是下品,不能使用;无德有才是危险品,尽量不用,如果一定要用就需要在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下使用.

4).进取心:一个人起点可以稍微低一点,但不能没有进取心,一个进取心强的中专生,可以胜过不求上进的本科生。有强烈进取心的人,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工作和学习中,能与企业同甘共苦,一起成长。

B).外贸部工作开展

一、培训,只有不断的培训才能不断的提高外贸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包括:厂内培训和厂外培训,厂内培训主要针产品专业知识,交易流程知识,同事之间的交流学习和互助,学会精准的报价,有效的提升操作能力,厂外培训包括各种机构的培训会,小型沙龙,大型公开课等.通过不断培训和学习力图打造成精英外贸团队.

二、业务人员管理

很多人说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我觉得:如果公司有特立独行的文化,能让员工觉得是自己在干自己的事业,全情投入,这就是成功的管理模式。当然,这需要管理技巧和领导层的以身作则。

1.“周报表”,该报表由外贸人员制作,提交给外贸经理审核。该报表要求每天根据获得的查询,详细填写所有买家信息,并对所有买家进行分级,“买家分级”以周报表中买家基本信息为依据,通过对买家成立年份、企业类型、规模、产品类别等综合信息划分买家的级别,并为相应级别的买家提供有侧重的服务。

2.“A/B类买家跟进”,对于“周报表”中被划分为“A/B级”的买家,要定时、定人进行跟进,甚至可以成立某个“A类”客户专案组,快速、专业地回应买家的需求,对成功的案例进行分享,失败或是进展缓慢的案例进行分析、理顺、跟进; 3.查询及资料归档:所有的外贸函件都要求建档、备份,要求做到即使外贸人员突然离职都能有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调出任何信息;客户建档:所有联系客户(包含

提供样品及交货的客户)均应有独立的档案,资料包括:按相关线索整理的全部邮件、文档、图片、客户基本信息表(含:公司名称、地址、联系人、职务、电话、网址、邮件地址、银行资料、付款方式、交货条件、特别要求、备注等)。

4.形成流程式的工作方法,每天早开召开早间会议,了解每个业务员每日工作计划,讨论询盤的回复,客人的邮件等,帮助业务员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每周一下午召开周工作总结会,每个月底召开月工作总结会,根据每个业务员会上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指导意见,帮助业务员更好的解决问题,抓住客户.

5.竞争和淘汰机制,外贸部新进业务员在进公司后,工作期间的连续4个月如果没有出单(以收到订金为准),将被辞退,如果没有达到公司要求但其工作期间表现非常优秀且有潜质,公司可以给第二次机会(3个月),如果仍然没有出单,将被辞退或安排至其它岗位留用.

6.外贸人员的收入

底薪+提成+年终绩效奖;提成建议用阶梯比率:即:基本提成2%(营业额),根据业务人员接单的利润率来计算,毛利润20%以内提成2%,毛利润每提高10%提成增加1%,即21%~30%提成3%,31%~40%提成4%,41%~50%提成5%,以此类推,上不封顶.年终绩效奖是由董事会根据一整年的公司利润以及外贸部的整体贡献并综合个人表现由公司来决定具体金额.

三、建设高效外贸团队文化

团队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团队的业绩,团队的高效工作与它的组织结构和团队文化有关。团队的文化的形成有很多因素,首先我们得从制度建设和执行入手。全体成员须永远保持学习状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强化外贸专业能力,拓展公司产品知识。形成团结、互助、高效的团队,达成企业,团队及个人目标有机的结合。除了制度外,还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加强团队的聚注力,改善团队的精神风貌,让团队成员以团队为光荣。推动外贸团队高效运作,积极主动投入团队工作中,而不是被制度逼迫工作。

C).外贸平台及参展规划

现今的电子商务B2B平台知名度最高依次是Alibaba(阿里巴巴), Global source(环球资源),Made-in-china(中国制造网).对比三大平台:环球资源是从杂志起家,如今的重心是放在自己举办的各种展会上,其网络平台的影响力不如阿

里巴巴.中小企业和中小客户比较适合的平台是阿里巴巴,因为它是从B2B起家,并且一直致力于优化搜索引擎和推广,其网站的全球访问量和知名度都很高.中国制造网作为后起之秀,其专一做网络平台,但其并不被全球买家认可和方泛使用,平台的效果有待更一步提高.因此综合各方向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推荐做阿里巴巴平台组合套餐方案(一年的费用约10W).

2012年外贸主要推荐展会,考虑到与环球资源合作能由政府报销参展费用而且其展会所针对的目标市场与公司待开发市场吻合,因此优先考虑环球资源举办的展会.

1).2012.09.20-22 印度孟买国际电子通讯展.印度手机市场有9亿的手机需求,并且每个月新增1200万,250个品牌,12大运营商,未来五年需求约20亿部,市场前景巨大.展品包括: 手机及手机配件,数码产品,电脑及周边产品,多媒体.2).2012.08.14-16 巴西国际消费电子展.是南美地区唯一的电子消费品类.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国,面积、人口、经济总量均居南美首位,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及工业领导作用。展会吸引了大批南美地区包括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的客商到会洽谈。展品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及配件,电子原器件,家电

3).2012.11.28-30 南非电子展(约翰内斯堡).南非是非洲很有潜力的市场,南非电子展是非洲市场消费类电子产品最有名的展览会之一.不断增长的参展和参观人数以及不断提高的参展水平,使该展成为电子消费品行业最重要的信息交换市场和了解发展咨询的平台.展品包括:数码多媒体影音,手机及手机配件,数字电视,网络设备,电子原器件等.4).2012.07.18-20 中国国际手机展,CME展历经十二届的洗礼,每年两届,7月在上海举办,11月在深圳举办.现已发展成为业内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盛会,展会的举办对中国手机行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展会的总展出面积预计将达到33000平方米,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品包括:移动终端手机及相关配件及产品.

D).外贸团队考评和激励方案

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评机制,外贸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人收益都将与团队业绩和企业效益挂钩,同时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以及体现每个成员的价值。另外,量化

的评价结果,能更客观、更清晰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加强团队的聚注力,团结、互助、积极、主动。

(一)固定考核

1).考勤:主要考核团队成员参与本部门举行的会议、活动等情况。设臵固定的奖金作为全勤奖,如设臵全勤奖为100元。一个月全勤出席,获得100元奖金。如果请事假2天以内,给予50%全勤奖。如请事假2天以上,全勤奖归零(请病假除外,需有医院证明)。

2).专业:根据团队成员的从业时间、工作量、工作质量、客户服务技巧、客户评价反馈等,对团队成员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度进行分级,共分4个级别(A,B,C,D),每个级别的业务代表给予不同的专业津贴,可分别设定为:200元,150元,100元,50元。这样可以鼓励大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

(二)浮动考核

浮动考核与团队效益挂钩,外贸部经理将当月的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个业务员,设定每个业务员的基本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以及对应的积分并设定每个人的目标分值,按质按量完成即可获得满分。总积分只有达标以后才可以获得全额的浮动奖金,不达标则按相应比率获得浮动奖金。这样可以促使团队所有成员必须团结一致,全力完成团队目标。个人积分超标,可以作为个人专业级别的升级参考。利益分配方式采用从团队到个人的顺序。企业财务先根据当月业绩核算可以分配给外贸团队的总效益。然后根据团队的个人贡献的比例关系,将总效益按个人绩效考核得分分配到个人。

(三)绩效考核

取消以个人业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改用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个人的工作完成状况、个人能力水平等相关。绩效考核内容包括:考勤、客户资源开发、网络营销跟进、客户跟进、订单成交量、目标客户转换率、客户服务质量和专业度;所有团队成员,只要在这个营销过程中作出了贡献,即使没有签订订单,均可获得相应的回报。

(四)激励方案,设立新客户开发奖,大客户开发奖,高端客户开发奖.

为了鼓励业务人员积极开拓新客新市场,增长业绩,特设立新客户开发奖励制度,具体如下:a).新客户开发奖:业务人员开发的新客户订单金额达到USD1万,一次性奖励业务人员RMB800.b).大客户开发奖:业务人员所开发的新客户订单达到

外贸人员下半年工作计划怎么写2

一: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工程管理的开展,熟悉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流程。 二:增强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我将尽我最大的能力减轻领导的压力。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遇到问题时要及时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服从上级的安排。

三:公司在不断的改革,订立了新的规定,作为公司的一员,必须以身作则,遵守公司的规定。

如何开展工作: 1.以寻找目标市场的商业网站、行业协会网站、商会网站及产品专业网站为方向,了解并联系目标市场知名度高销售网络庞大的进口商。 2.基于目前手头联系的较多的客户,打算先从其着手,了解的途径主要按照上述说明的方向。通过谷歌和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网站网址。 3.准确知道其他国家一些大采购商的联系方式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将他们开发成为我们的客户了。

4.认真对待收到的每封询盘,及时处理并跟进客户。必要时做好相应笔记。在一些免费的b2b平台上,产品信息,推广我们的产品。

同时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挖掘他们国家同行业进口的信息。至于能收获多少,看沟通方式和客户的意愿等因素了。 5.对已经下单的客户,制作客户维护跟进表,详细记录跟进信息,了解产品使用反馈信息,掌握变动。

6.对意向客户,多多保持联系,有计划有区别的发送邮件,并电话联系。 7.对意向不明确的客户,按照开发信模板,每两天发一封邮件。 8.每周五做好工作总结

以上是我针对2014年的工作计划和发展方向,我会更加努力、认真负责的去对待本岗位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协助能够成功的达成计划并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并提高自己。篇2:外贸业务员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外贸人员下半年工作计划怎么写3

周二的会议,的确不尽人意,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对自己这半年的工作总结并不全面,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也并不清楚。借此机会,再次审视自我,认清自我,同时确立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

从12月底来公司到6月,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1.刚到公司,前两个月比较茫然,但我一心想着把工作做好,进入工作状态。初来乍到,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外贸部优秀的同事给了我不少帮助,从熟悉产品到开发新客户,一步步走来,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总是给人鼓舞。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产品知识,到电话营销,我知道了作为一个外贸业务员如何开始工作,进入状态,取得订单。开始的两个月,没有任何平台,这是公司对我的考验,也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考验。就如野外拓展中的“空中抓杠”,只有克服自我,才能真正的成功。到第二个月,从网上大海捞针,到最后重点客户培养,最终出了样品单,虽然金额不多,但是却给了我信心。总结这一单,最重要的是客户积累,培养重点。这一点要得益于平时戴总让我们做客户档案,分析客户,并保持和客户联系的状态。只有这样才清楚自己目前客户的联系状态,进而掌握订单的状态。 2.从二月份拿到阿里账号,我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里想感谢公司给我这样一个可利用的优质平台,让我客户资源很快上升,并学会如何处理询盘,跟踪客户,并达成订单。三月份太阳能热水器客户开始积累,并取得南非客户的样品单,目前对方还在测试阶段,订单大概要8月份才能确定。总结这一单,并没有什么诀窍可言,最重要的是跟紧客户。虽然只是几百美金的样品单,但是在这个客户身上花了很大心血,记得2月底至3月份每天晚上都会和客户聊天聊到很晚,一般是客户提醒我该休息了,我才下线......正因为如此,客户才如期参观工厂,并顺利下样品单。总而言之,跟客户的感情是需要长期培养,关系好了,机会自然就多了。 3.4月和5月,我个人的业务都处于低谷期,太阳能电池板的样品单出了4个,热水器出了一个样品单。这段时间,可以说还是处于摸索状态,出单心急,所以每碰到一个客户,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付,也许是白费心思,但觉得是值得的,因为经过这段过程,我能够更好的判断客户的心理状态,判断客户下单的可能性有几成,哪些客户是优质客户。6月份下单的美国affordable solar也是这段时间培养出来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最终我看准了这个客户,而且认定是优质客户,终于经过2个多月时间,定金顺利到账。总结这段时间我的付出,当然很多是不值得的,比如有些客户是考察市场,观望行情,这样的客户可以不用花太多的精力,这样的客户不仅难缠,而且很麻烦,问题一大堆,你要不停为他搜集信息,解答问题,到最后,他也不会下单,然后消失。像这样的客户要等他的订单,估计要一年或者两年时间。而美国客户,他问题也很多,根据我的判断,他有单,所以我会很耐心,很细致为他一一解答;因为他有单,我几乎每周都会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记录对方的进展,到最后的程度是,对方一接到我电话,听到我的声音,就知道我是浙江华锦的tracy,这个时侯,我就肯定,这个客户下单,一定会下给我。当然结果也是这样的。 4.6月份,询盘很少,新客户的开发也就比较少,有两三个客户可能会下样品单。同时,跟老客户保持着紧密联系,尤其是出过样品单的客户。可以说,经过半年,我工作进入状态

了,老客户差不多积累起来了,只是需要维护好,让样品单客户尽快翻单。同时,客户订单下了之后,配合其他部门,将客户要求反馈给采购部,生产部,以确保订单准时并无差错,赢得客户!

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大致如综上所述,虽然上半年总的销售额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我客户资源有限,很多客户还处于培养阶段,而下单的客户也都是样品单,样品单金额一般都比较低,这就导致销售额比较低。对于下半年的工作我很有信心,也希望公司对我有信心。 会上我也给自己定了目标,这个目标是要用行动去实现的,而不是空谈。下半年总目标是12万美金。很难细化,每个月能做多少,但是我相信,如果样品单客户维护好,继续翻单,这个任务并不难,甚至可以做得更好。